CN1612066A - 显影剂承载体和显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影剂承载体和显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12066A
CN1612066A CN200410062841.1A CN200410062841A CN1612066A CN 1612066 A CN1612066 A CN 1612066A CN 200410062841 A CN200410062841 A CN 200410062841A CN 1612066 A CN1612066 A CN 16120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particle
developer
toner
graphitiz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1006284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19586C (zh
Inventor
冈本直树
后关康秀
嵨村正良
明石恭尚
齐木一纪
藤岛健司
大竹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6120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120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1958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1958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using magnetic brush
    • G03G15/0921Details concerning the magnetic brush roller structure, e.g. magnet configuration
    • G03G15/0928Details concerning the magnetic brush roller structure, e.g. magnet configuration relating to the shell, e.g. structure, compos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developer supplying means, e.g. structure of developer supply roll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1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means in the developing zone having an interaction with th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distance hold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48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or measuring developer properties or quality, e.g. charge, size, flowability
    • G03G15/0849Detection or control means for the developer concentr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48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or measuring developer properties or quality, e.g. charge, size, flowability
    • G03G15/0856Detection or control means for the developer leve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02Developer
    • G03G2215/0604Developer solid type
    • G03G2215/0607Developer solid type two-component
    • G03G2215/0609Developer solid type two-component magnetic brush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34Developing devi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802Discontinuous or differential coating, impregnation or bond [e.g., artwork, printing, retouched photograph, etc.]
    • Y10T428/24893Discontinuous or differential coating, impregnation or bond [e.g., artwork, printing, retouched photograph, etc.] including particulate mater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5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and including a second componen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part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5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and including a second componen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particles
    • Y10T428/252Glass or ceramic [i.e., fired or glazed clay, cement, etc.] [porcelain, quartz, etc.]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将静电潜像承载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通过承载输送至显影剂承载体上的显影剂进行显影,使其可见的显影装置中的显影剂承载体,其特征为该显影剂承载体至少具有基体和在基体表面上的树脂被覆层,树脂被覆层至少含有粘结树脂和石墨化颗粒,树脂被覆层表面按照通用硬度测定值HU的硬度分布求出的平均值A和标准偏差σ分别为100≤A≤800[N/mm2]、σ<30[N/mm2]。

Description

显影剂承载体和显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电子照相方法中对如电子照相感光体或静电记录电介体的静电潜影承载体上形成的静电潜影用显影剂进行显影,以获得调色剂图像用的显影装置中所用的显影剂承载体,并进一步涉及采用该显影剂承载体的显影装置。本发明还涉及对显影剂承载体的基体上设置的树脂被覆层进行改进的显影剂承载体,以及采用该显影剂承载体的显影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电子照相方法利用光导电性物质,采用各种方式在静电潜影承载体(感光鼓)上形成静电潜影,此后用具有调色剂的显影剂对该静电潜影进行显影,形成调色剂图像,并根据需要将调色剂图像转印至如纸的转印材料上后,通过热、压力或加热-加压使调色剂图像在转印材料上定影,得到复印材料或印刷制品。电子照相方法中的显影方法可分为无需载体的单组分显影方法和具有载体的双组分显影方法。
在单组分显影方法中,具有使用喷雾状态的调色剂的浮云状粉末方法、在可弯曲或具有弹性的显影剂承载体上直接使调色剂与静电潜影承载体表面接触,进行显影的接触显影方法、不直接接触调色剂,通过静电潜像承载体与显影剂承载体之间的电场作用,使调色剂向静电潜影承载体表面飞翔的跳跃式(jumping)显影方法。一般采用的是接触单组分类显影方法或单组分跳跃式显影方法。
采用单组分显影方法的显影装置由于无需载体,在显影装置中无需调色剂和载体的浓度调节机构,因此具有可使显影装置本身小型化、并减轻其重量的优点。
作为在这种显影方法中使用的调色剂,最近由于电子照相装置的数字化、甚至高画质化,使用的是小粒径的调色剂。例如,为了忠实地再现分辨率和文字清晰度提高了的静电潜影,使用重均粒径为约4~10μm的调色剂。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为进一步减少装置所耗的电力的目的,为提高调色剂的定影性而需要降低调色剂的定影温度,为进一步使得电子照相装置小型化并减轻其重量的目的,为减少废弃的调色剂,需要提高调色剂的转印效率。为提高调色剂的定影性能,可降低调色剂中使用的粘结树脂的玻璃化转变点(Tg),或者增加粘结树脂分子量分布中的低分子量成分。此外,为了提高调色剂的耐偏移性,已知向调色剂颗粒中添加提高粘结树脂可塑性的蜡的方法。此外,为提高调色剂的转印效率,已知向调色剂颗粒中外添平均粒径为0.1~3μm的转印效率增加剂和BET比表面积为50~300m2/g的疏水性二氧化硅细粉的方法,以及通过机械冲击力对调色剂颗粒进行球形化处理的方法。
作为控制调色剂带电量的第一种方法,存在着向调色剂颗粒中添加电荷控制剂的方法。但是,作为电荷控制剂使用的染料或颜料在调色剂颗粒大量添加时,存在容易熔融在各个构件上的倾向。
作为控制调色剂带电量的第二种方法,提出了在赋予摩擦带电的构件上采用合适的材料,由此使得调色剂的带电量适中的方法。
在采用单组分显影方法的显影装置中,在调色剂通过显影剂承载体-显影剂层厚度控制构件之间薄层化时,由于调色剂与显影剂承载体以及显影剂层厚度控制构件相接触,这些构件对调色剂带电量的适当与否造成较大影响。特别是在采用磁性单组分显影方法的显影装置的情况下,磁性调色剂由内嵌在显影剂承载体中磁石的磁力作用,移动到显影剂承载体上,因此磁性调色剂与显影剂承载体之间的摩擦机会增多,显影剂承载体材料的选择对磁性调色剂的导电性造成较大影响。
作为在单组分显影方法中使用的显影剂承载体,在接触显影方法中一般是在如不锈钢的金属主轴上成形为圆筒状的如聚氨酯橡胶、EPDM橡胶或硅氧烷橡胶的弹性体,或者在铝或不锈钢的圆筒构件表面上形成弹性体层。在该情况下,在弹性体中包含如塑化剂、硫化剂、脱模剂、低分子量成分的成分。为防止这些成分从弹性体中溢出对各个构件造成不良影响,提出了在弹性体层的表面上设置阻挡层或保护层的方案。此外,还提出了在最外层表面上通过采用脱模性良好的材料和可使调色剂良好带电的树脂,形成表面层的方案。
在特开平02-105181号公报和特开平03-036570号公报中,提出了作为非接触式的单组分显影方法中所用的显影剂承载体(显影套筒),是在显影套筒表面上形成树脂被覆层而形成的显影套筒,其中树脂被覆层在带电赋予性能良好的粘结树脂中分散有如碳黑、石墨的导电性物质和固体润滑剂。但是,受显影套筒表面形状的影响较大。因此,当显影套筒的表面形状由于反复使用而变化时,调色剂的涂布量难以稳定,显影性能容易变得不稳定。此外,尽管对于不要求有耐久性的低容量处理盒可获得足够的性能,但是对于要求有高耐久性的高容量处理盒来说,由于树脂被覆层减薄,使得显影套筒的表面形状发生较大的变化,而且调色剂的涂布量也发生较大的改变。由于调色剂和显影套筒之间摩擦频率改变,调色剂涂布量的变化还会影响调色剂导电性。
在特开平03-200986号公报中提出了通过在显影套筒的表面上添加球状微粒,在显影套筒表面上形成凸凹结构,由此形成显影套筒的方案。添加球状颗粒的方法对于形成均匀的凸凹表面形状,并使调色剂涂布量稳定是一种良好的方法。但是,在长期反复使用以及在显影套筒表面上施加较强应力的显影方法中,在使用球状树脂颗粒作为球状微粒时,在长期反复使用时,产生削薄现象,显影套筒的树脂被覆层的表面粗糙度降低,调色剂的涂布量减少,同时容易发生调色剂熔结的状况。
在特开平08-240981号公报中,提出了向显影套筒的树脂层中添加真密度在3g/cm3以下的导电性球状颗粒,在显影套筒的表面上形成凸凹结构,由此制成显影套筒的方案。这种显影套筒可使调色剂涂布量稳定,并且导电性球状颗粒本身的耐磨性也较好,因此可缓解显影套筒和控制构件之间调色剂的应力,并且提高了树脂被覆层本身的耐久性。但是,存在于导电性球状颗粒之间的树脂部分由于长期反复使用和与调色剂的摩擦,被选择性地削薄,树脂被覆层的表面粗糙度改变,因此调色剂涂布量也倾向于改变。
由此期望有一种这样的显影套筒,在采用单组分显影方法的显影装置中,形成显影套筒表面层的树脂被覆层被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这样的显影剂承载体和使用该显影剂承载体的显影装置,其中在显影剂承载体的表面上形成具有均匀表面形状的树脂被覆层,并且即使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长期反复使用该显影剂承载体,树脂被覆层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树脂被覆层难以被选择性地削薄,并可抑制其表面粗糙度的变化,将调色剂的涂布量控制为一定量,同时可使调色剂带有合适的带电量。
本发明另外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这样的显影剂承载体和使用该显影剂承载体的显影装置,即使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长期反复使用该显影剂承载体,也不容易发生如图像浓度减薄、雾翳和文字飞散的问题,可稳定地获得高品位的图像,不容易发生调色剂熔结现象,在显影剂层厚度控制构件的表面上不容易产生擦伤,调色剂图像不容易产生条带状和不均匀现象。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承载显影剂的显影剂承载体,其至少具有基体和在基体表面上的树脂被覆层,
其中树脂被覆层至少含有粘结树脂和石墨化颗粒,
该石墨化颗粒的石墨化度p(002)为0.20≤p(002)≤0.95,
树脂被覆层表面从按照以下公式(1)
通用硬度测定值HU=K×F/h2[N/mm2]  (1)
[式中,K表示常数,F表示使用载重(N),h表示压块的最大压入深度(mm)]计算的表面皮膜物性测试中通用硬度测定值HU的硬度分布求出的平均值A和标准偏差σ为
100≤A≤800[N/mm2]、
σ<30[N/mm2]。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影装置,其包括
显影容器,
对收纳在该显影容器中的显影剂进行承载并输送用的显影剂承载体,和
与该显影剂承载体接近或压接配置、以在显影剂承载体上形成显影剂薄层用的显影剂层厚度控制部件,
该显影装置是由该显影剂承载体将显影剂承载并输送至与静电潜影承载体相对的显影区域,由显影剂对该静电潜影承载体上形成的静电潜影进行显影,形成调色剂图像用的装置,
该显影剂承载体至少具有基体和在基体表面上的树脂被覆层,
其中树脂被覆层至少含有粘结树脂和石墨化颗粒,
该石墨化颗粒的石墨化度p(002)为0.20≤p(002)≤0.95,
树脂被覆层表面从按照以下公式(1)
通用硬度测定值HU=K×F/h2[N/mm2]  (1)
[式中,K表示常数,F表示使用载重(N),h表示压块的最大压入深度(mm)]
计算的表面皮膜物性测试中通用硬度测定值HU的硬度分布求出的平均值A和标准偏差σ为
100≤A≤800[N/mm2]、
σ<30[N/mm2]。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显影剂承载体上部截面的示意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显影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表示本发明显影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显影装置的示意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所用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者等通过上述结构,发现可获得如下效果:显影剂承载体表面的树脂被覆层大多数在耐久初期可使被覆层表面形状均匀,即使经过较长时间后,大多数被覆层的表面粗糙度改变较小,调色剂涂布量的变化也较小,在耐久性后期大多数可以使调色剂适当地和均匀地带电,同时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经受长时间也可以获得良好的图像。
以下采用图1对本发明作更详细的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显影剂承载体(显影套筒)截面的示意图。显影套筒具有内嵌在圆筒状基体4中的具有预定磁力和磁极结构的磁石5,在基体4的表面上形成具有均匀的表面形状的树脂被覆层3,该被覆层3在粘结树脂2中均匀地分散着石墨化颗粒1。
在本发明显影套筒表面的树脂被覆层3中使用的石墨化颗粒1,其石墨化度p(002)为0.20≤p(002)≤0.95,由于其显示出良好的导电性,因此可使调色剂的带电量适中,与现有的如石墨(grafite)的石墨颗粒相比,其耐磨性优异,即使长期反复使用,也可以抑制被覆层减薄,经过较长时间也可以使调色剂的涂布量稳定。
本发明的显影套筒表面的树脂被覆层3至少含有耐磨耗性优异的石墨化颗粒1,而且从通用硬度测定值HU的硬度分布求出的平均值A和标准偏差σ分别为100≤A≤800[N/mm2]、σ<30[N/mm2]。优选本发明的显影套筒表面的树脂被覆层3具有以JIS-B0601方法测得的范围在0.20~0.70μm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以下也简称为“低Ra类”)。本发明的显影套筒与现有的如石墨的石墨颗粒的低Ra类相比,其可发挥出的效果有不会使被覆层选择性地减薄,即使由于长期反复使用而产生减薄时,被覆层表面也可以均匀地减薄,同时为了维持低Ra值,其具有微小的凹凸,可抑制被覆层表面形状的变化,而且调色剂的带电量和调色剂涂布量更加稳定。
以下对本发明显影剂承载体以及采用其的显影装置进行更详细地描述。
先对本发明显影剂承载体的树脂被覆层3中所用的石墨化颗粒1进行说明。
本发明中所用的石墨化颗粒1的石墨化度p(002)为0.20≤p(002)≤0.95。
所述的石墨化度p(002)源自Franklin的p值,因此通过测定从石墨的X线衍射图得到的光栅间隔d(002),由d(002)=3.440-0.086(1-p2)求出。该p值表示碳的六方网目平面面积重叠部分中无序部分的比例,p值越小表示石墨化度越大。
本发明中所用的石墨化颗粒1与特开平02-105181号公报或特开平03-036570号公报中显影剂承载体表面的树脂被覆层中所用的、如焦炭的骨剂被焦油沥青固化成形后,在1000~1300℃下进行烧结,然后在2500~3000℃下进行石墨化,得到由人造石墨或天然石墨形成的结晶性石墨相比,原材料和制造工序是不同的。本发明中所使用的石墨化颗粒1与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结晶性石墨相比,其石墨化度低一些,但是具有现有技术中使用的结晶性石墨一样高的导电性和润滑性,此外,颗粒的形状与现有技术中使用的结晶性石墨的鳞片状或针状相比是不同的,其特征为大致呈球状,而且颗粒自身的硬度较高。因此,由于本发明的显影剂承载体具有含有石墨化颗粒的树脂被覆层,该石墨化颗粒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高的润滑性,因此可使调色剂的带电量适中,并抑制调色剂在被覆层表面熔结。另外,具有如上述形状的石墨化颗粒容易在树脂被覆层中均匀分散,因此可赋予树脂被覆层表面均匀的表面形状和耐磨耗性能,而且石墨化颗粒自身的形状难变化,因此即使长期反复使用,也可以抑制树脂被覆层减薄,并且在长期使用后也可以使调色剂的带电量和调色剂涂布量稳定。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石墨化颗粒的石墨化度p(002)为0.20≤p(002)≤0.95,更优选为0.25≤p(002)≤0.75。
当石墨化度p(002)超过0.95时,尽管其耐磨性优异,但是导电性和润滑性降低,有时会由调色剂充电现象造成图像浓度较低,以及产生斑点,此外在控制构件上使用弹性构件时,有时会在控制构件表面上产生擦伤现象,在实心图像上容易产生条带状和不均匀现象。当石墨化度p(002)不足0.20时,石墨化颗粒的耐磨性较低,使得被覆层的机械强度降低,有时会发生被覆层被选择性地减薄的情况,而且也容易发生图像不佳的现象。通过使本发明中使用的石墨化颗粒的石墨化度p(002)为0.20≤p(002)≤0.95,所获得的效果不仅可以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高润滑性,而且可防止树脂被覆层的机械强度降低,可以抑制树脂被覆层选择性地减薄。此外,通过使石墨化颗粒的石墨化度p(002)在特定范围内,由于石墨化颗粒的硬度与树脂颗粒的硬度相近,因此,即使在树脂被覆层表面上发生摩擦时,也可以均匀地磨削,石墨化颗粒再次从树脂被覆层中露出,因此表面组成的变化较小,而且表面形状也可以保持为均匀的微小凸凹结构。
优选本发明中使用的石墨化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为0.5~4.0μm。由于本发明树脂被覆层的表面粗糙度按照JIS-B0601得到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优选为0.20~0.70μm,因此当石墨化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不足0.5μm时,不足以在树脂被覆层表面上形成均匀的粗糙度,将平均粗糙度Ra设定在0.20μm以上是较困难的,使显影剂迅速而且均匀地带电的性能降低,由树脂被覆层表面磨损,使得由调色剂充电现象造成图像浓度较低,以及容易产生斑点。石墨化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超过4.0μm的情况下,树脂被覆层的表面粗糙度难以设定在0.70μm以下,由于长期反复使用,使得树脂被覆层的表面粗糙度上升,调色剂的涂布量变大,由于调色剂带电不足使得图像浓度较低,容易发生所谓文字飞散的图像不佳现象。通过使本发明中使用的石墨化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为0.5~4.0μm,可容易控制被覆层的表面粗糙度,而且可使调色剂带电量和调色剂涂布量更稳定。
作为获得本发明中所用石墨化颗粒的方法,优选使用以下所示的方法。但是必然地,其不受这些方法的限制。
作为获得本发明中所用石墨化颗粒的方法,使用如内消旋碳大珠粒子和松散的中间相沥青,具有光学异向性,单一相形成的颗粒作为原材料,并使其石墨化,该方法获得的石墨化颗粒的石墨化度高,而且保持球状形状,因此优选。原材料的光学异向性由芳香族分子的层叠产生,其有序性由石墨化处理可进一步提高,并获得具有高度石墨化度的石墨化颗粒。
作为获得本发明中所用石墨化颗粒的原材料,在使用松散的中间相沥青的情况下,在使用通过加热可软化熔融的中间相沥青时,由于可获得球状并且石墨化度高的石墨化颗粒,因此优选。例如,松散的中间相沥青可为从煤焦油沥青分别用溶剂萃取出β-树脂、通过对β-树脂氢化、进行重质化处理得到的中间相沥青。此外,也可以使用在对β-树脂进行重质化处理后,进行微粉碎,然后用苯或甲苯除去溶剂的可溶组分得到的中间相沥青。优选松散的中间相沥青的喹啉可溶组分为95质量%以上。当不足95质量%时,颗粒内部难以液相碳化,由于固相碳化,碳化的颗粒形状直接呈破碎状态,难以获得球状。
此后,作为使中间相沥青石墨化的方法,可对中间相沥青进行微粉碎,使其体积平均粒径为1~6μm,以获得颗粒,在约200℃~约350℃下,在空气中对该颗粒进行热处理,对其进行轻度的氧化处理。由该氧化处理,可使中间相沥青仅表面不溶化,在以后工序对石墨化热处理的过程中可防止颗粒熔融和熔结。氧化处理过的中间相沥青颗粒,优选其含氧量为5质量%~15质量%。不足5质量%时,热处理时颗粒容易互相熔结,因此不优选,超过15质量%时,颗粒内部也被氧化,形状直接呈破碎状,难以获得石墨化的球状。此后,在如氮气或氩气的隋性气氛下,将氧化处理过的中间相沥青颗粒在2000℃~3500℃下进行热处理,获得所希望的石墨化颗粒。
另外,作为获得本发明所用石墨化颗粒的另一优选原材料的内消旋碳大珠粒子的方法,是在300℃~500℃的温度下对煤类重质油或石油类重质油进行热处理,通过缩聚反应,生成内消旋碳大珠粒子,将反应产物进行如过滤、静置沉降、离心分离的处理,分离出内消旋碳大珠粒子后,用如苯、甲苯、二甲苯等的溶剂将内消旋碳大珠粒子洗涤,进一步进行干燥,由此获得内消旋碳大珠粒子。作为采用内消旋碳大珠粒子进行石墨化的方法,是用不破坏最终干燥的内消旋碳大珠粒子的温和力进行机械地一次性分散的方法,其可防止石墨化后的颗粒合在一起并获得均匀的粒度,因此优选。在惰性气氛和200℃~1500℃的温度下对完成该一次性分散的内消旋碳大珠粒子进行一次性加热处理,使其碳化。完成该一次性加热处理的碳化物颗粒(particle)被不破坏碳化物颗粒的温和力机械地分散,该方法可防止石墨化后的颗粒合在一起并获得均匀的粒度,因此优选。通过在惰性气氛和2000℃~3500℃的温度下对完成二次分散处理的碳化物颗粒进行二次加热处理,可获得所希望的石墨化颗粒。
此外,所得的石墨化颗粒通过分级可使其粒度分布一定程度地均匀,由于该方法使树脂被覆层表面形状均匀,因此优选。
此外,石墨化颗粒的烧结温度优选为2000~3500℃,更优选为2300~3200℃。在烧结温度低于2000℃的情况下,石墨化颗粒的石墨化度低,导电性和润滑性低,有时会发生由调色剂充电现象造成的图像浓度降低和斑点的现象,另外,在控制构件上使用弹性构件时,控制构件表面有时会发生擦伤的现象,实心图像上也容易发生条带状和不均匀现象。当烧结温度高于3500℃的情况下,有时会造成石墨化颗粒的石墨化度过高,因此石墨化颗粒的硬度下降,石墨化颗粒的耐磨性低,使得被覆层的机械强度降低,有时会发生被覆层被选择性减薄的现象,是容易造成图像不佳的原因。
作为树脂被覆层中分散的石墨化颗粒的含量,相对于被覆层中100质量份粘结树脂,其在2~150质量份,更优选在4~100质量份的范围内时可获得特别优选的结果。石墨化颗粒的含量不足2质量份时,石墨化颗粒的添加效果小,超过150质量份时,有时会造成树脂被覆层的密接性降低,耐磨性降低。
以下,对本发明树脂被覆层的表面粗糙度、硬度以及从其硬度分布中求出的平均值A、标准偏差σ进行说明。
树脂被覆层表面的平均值A和标准偏差σ设定为
100≤A≤800[N/mm2]、
σ<30[N/mm2]。
其中平均值A和标准偏差σ从按照以下公式(1)
通用硬度测定值HU=K×F/h2[N/mm2]  (1)
[式中,K表示常数,F表示使用载重(N),h表示压块的最大压入深度(mm)]
算出的树脂被覆层表面的表面皮膜物性测试通用硬度测定值HU的硬度分布求出。
树脂被覆层表面按照JIS-B0610得到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优选设定为0.20~0.70μm。
表面粗糙度Ra根据显影方式,优选的表面粗糙度是不同的,但是在如图2所示,作为控制构件302以距离显影套筒一定间隙的方式配置有磁性刮刀的显影装置,和如图3所示作为控制构件302以一定压力压接在显影套筒的方式配置有压接的弹性刮刀的显影装置中,以及在显影套筒上较薄地涂布微小粒径的磁性调色剂的薄层体系中,树脂被覆层表面的表面粗糙度为低Ra类是优选的,Ra优选为0.20~0.70μm。当小于0.20μm时,调色剂的涂布量减小,由于调色剂涂布量减小造成图像浓度变薄,容易发生调色剂充电和斑点现象。此外,当大于0.70μm时,调色剂的涂布量有时会过多,使调色剂摩擦带电均一性下降,容易发生文字飞散、雾翳和由调色剂充电不足造成的图像浓度减薄等现象。
当从树脂被覆层表面通用硬度测定值HU的硬度分布求出的平均值A小于100N/mm2时,树脂被覆层容易减薄,耐磨性降低,容易发生图像不佳现象。当平均值A大于800N/mm2时,在用于显影剂层厚度控制构件为相对于显影套筒(通过调色剂)的弹性压接型(图像控制刮刀)的显影装置中时,多数树脂被覆层在耐久性初期阶段便在弹性控制刮刀表面上造成擦伤,因此容易发生调色剂涂布不均现象,而且在β画像上也容易发生条带状和不均匀现象,容易造成画质下降。从树脂被覆层表面的硬度分布求出的平均值A优选在100≤A≤800[N/mm2]的范围内,并且为使长期使用时也可以抑制画质下降,更优选平均值在200≤A≤700[N/mm2]的范围内。此外,从树脂被覆层表面的通用硬度测定值HU的硬度分布求出的标准偏差σ在30N/mm2以上的情况下,即使在耐久长期阶段多数树脂被覆层表面形状可处于均一状态,但多数树脂被覆层随着耐久时间的加长,树脂被覆层表面硬度小的部分被选择性地磨损,因此树脂被覆层的表面粗糙度倾向于增加。由此,多数树脂被覆层在耐久性后期使得调色剂涂布量增多,特别是在低温低湿情况下,容易发生雾翳和文字飞散现象。此外,即使标准偏差σ小于30N/mm2时,在现有采用如石墨的石墨颗粒的被覆层中,被覆层表面的凸部被选择性地磨损,因此树脂被覆层的表面粗糙度倾向于减小。由此,在低温低湿情况下,容易发生调色剂充电现象和斑点现象,特别是在高温高湿情况下,也容易发生由于调色剂涂布量不足造成的图像浓度降低,以及如在β画像发生的条带状和不均匀的图像变劣现象。此外,在使用低温定影性调色剂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调色剂熔结在显影套筒上的现象。
作为本发明树脂被覆层中所用的粘结树脂,可举出酚醛类树脂、环氧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烯烃类树脂、硅氧烷类树脂、氟类树脂、苯乙烯类树脂、乙烯类树脂、纤维素类树脂、三聚氰胺树脂、尿素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聚酰亚胺类树脂、丙烯酸树脂。如果考虑机械强度,更优选热固化性或光固化性树脂,但如果有足够的机械强度的话,也可以使用热塑性树脂。
在本发明中,为抑制由于调色剂充电而造成的调色剂固定在显影套筒表面上,以及伴随着调色剂充电造成从显影套筒表面赋予调色剂的带电性变差,由上述形成材料形成于显影套筒表面上的树脂被覆层优选具有导电性。树脂被覆层的体积电阻率优选在105Ω·cm以下,更优选在103Ω·cm以下。显影套筒表面的树脂被覆层的体积电阻率超过105Ω·cm时,容易造成赋予调色剂带电性能不佳,其结果容易发生充电现象和斑点现象。
在本发明中,为了将树脂被覆层的电阻率调整在上述值内,在树脂被覆层中也可以含有以下举出的导电性物质。作为此时所用的导电性微粉末,可举出如铝、铜、镍、银的金属粉状体的微粉末;如氧化锑、氧化铟、氧化锡、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钼、钛酸钾的金属氧化物;如碳纤维、炉黑、灯黑、热黑、乙炔黑、槽黑的碳黑;如石墨的碳物质;金属纤维。其中的碳黑,特别是导电性的无定形炉黑,其导电性优异,填充到树脂中可赋予树脂导电性,或通过控制其添加量可获得一定程度内的任意导电度,因此优选采用。将树脂组合物制成涂料的情况下,分散稳定性良好。此外,在本发明中,当使用这些导电性微粉末时,导电性微粉末的添加量相对于100重量份粘结树脂优选为1~100重量份。当不足1重量份时,被覆层的电阻率难以达到所希望的级别,此外,调色剂也容易对显影套筒被覆层中所用的粘结树脂发生熔结现象。当超过100重量份时,特别是使用具有亚μm级粒度的微粉末时,被覆层的强度(磨损性)倾向于降低。
在本发明中,可以使固体润滑剂分散在树脂被覆层中,一般使用公知的固体润滑剂。例如可举出石墨、二硫化钼、氮化硼、云母、氟化石墨、银-硒铌、氯化钙-石墨、滑石、硬脂酸锌等的脂肪酸金属盐。特别是石墨不损坏树脂被覆层的导电性,因此优选使用。固体润滑剂的添加量优选相对于100重量份树脂在1~100重量份的范围内。不足1重量份时,对调色剂相对于树脂被覆层粘结树脂表面的熔结现象的改善效果较小,另一方面,当超过100重量份时,在使用含有较多具有亚μm级粒度的微粉末的情况下,树脂被覆层的强度(磨损性)倾向于降低。这些固体润滑剂优选使用的体积平均粒径优选为0.5~4.0μm。固体润滑剂的体积平均粒径不足0.5μm时,难以获得足够的润滑性,因此不优选,体积平均粒径超过4.0μm时,对树脂被覆层表面形状的影响较大,表面性容易变得不均匀,从使调色剂均匀地摩擦带电的观点以及被覆层强度的观点来看,是不优选的。
在本发明中,在树脂被覆层中并用石墨化颗粒,为进一步使调色剂的导电性稳定,可根据需要通过添加使用带电控制剂。
作为负电荷控制剂,有机金属盐、有机金属络合物或螯合物是有效的。例如可举出单偶氮金属络合物、乙酰丙酮金属络合物、芳香族羟基碳酸或芳香族二碳酸的金属络合物或金属盐。其它可举出芳香族单或多羧酸及其金属盐、酸酐、酯类和联苯酚等的酚衍生物。这些物质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正电荷控制剂,可举出由苯胺黑和脂肪酸金属盐进行改性的苯胺黑的改性物;如三丁基苄基铵-1-羟基-4-萘磺酸盐、四丁基铵四氟代硼酸盐的季铵盐;如四丁基鏻四氟代硼酸盐的鏻盐及其色淀颜料;三苯基甲烷染料及其色淀颜料(作为色淀化剂,有磷酸钨、磷酸钼、磷酸钨钼、丹宁酸、月桂酸、没食子酸、氰铁酸、氰亚铁酸化合物等);高级脂肪酸的金属盐;如二丁基锡氧化物、二辛基锡氧化物、二环己基锡氧化物的二有机基锡氧化物;如二丁基锡硼酸盐、二辛基锡硼酸盐、二环己基锡硼酸盐的二有机基硼酸盐。这些物质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在本发明中,为了提高负带电性调色剂的带电性以及抑制带正电性调色剂的带电性,作为所用的电荷控制剂,优选使用如特开平10-293454号公报中记载的含氮杂环化合物。为了抑制负带电性调色剂的带电性以及提高带正电性调色剂的带电性,作为控制调色剂带电性的方法,优选使用如特开平10-326040号公报、特开平11-052711号公报、特开平11-249414号公报中记载的具有含氮基的树脂和季铵盐化合物的组合物。
在本发明中,为了通过在树脂被覆层中使用石墨化颗粒而在被覆层表面上形成凸凹结构,也可以使用球状颗粒(以下称作形成凸凹结构的颗粒)。
作为这种形成凸凹结构的颗粒,可例举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乙酯、聚丁二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的乙烯类聚合物和乙烯类共聚物的树脂颗粒;苯并胍胺树脂、酚醛树脂、聚酰胺、氟类树脂、硅氧烷树脂、环氧树脂、聚酯树脂的树脂颗粒;铝、如氧化锌、二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锡的氧化物颗粒;碳颗粒;如已进行了导电化处理的树脂颗粒的导电性颗粒。也可以使用呈颗粒状的以下所述电荷控制剂的有机化合物。在该情况下,也可以获得使调色剂摩擦带电的效果。
在这些形成凸凹结构的颗粒中,作为树脂颗粒,优选使用由悬浮聚合法、分散聚合法制造的球状树脂颗粒。在此所述的球状,指的是长径/短径比为1.0~1.5的颗粒。优选长径/短径比为1.0~1.2的颗粒,更优选使用真球状颗粒。球状树脂颗粒可以更少的添加量获得合适的表面粗糙度,并且容易获得均匀的表面形状。作为这种球状树脂颗粒,可举出如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的丙烯酸类树脂颗粒;如尼龙的聚酰胺类树脂;如聚乙烯、聚丙烯的聚烯烃类树脂颗粒;硅氧烷类树脂颗粒、酚醛类树脂颗粒、聚氨酯类树脂颗粒、苯乙烯类树脂颗粒、苯并胍胺颗粒。也可对由粉碎方法获得的树脂颗粒进行热或物理的球形化处理,此后再用。
如果形成凸凹结构的颗粒为球状,则其与压接的显影剂层厚度控制构件等的接触面积减少,因此由摩擦力增加了套筒旋转力矩,并且可减少调色剂的附着现象,因此更优选。
在这种球状树脂颗粒的表面上,也可以附着或者固定有无机微粉末。作为无机微粉末,可举出如SiO2、SrTiO3、CeO2、CrO、Al2O3、ZnO、MgO、TiO2的氧化物;如Si3N4的氮化物;如SiC的碳化物;如CaSO4、BaSO4的硫酸盐;如CaCO3的碳酸盐。
无机微粉末也可用偶合剂进行处理。特别优选使用以提高与粘结树脂的密接性或者赋予颗粒疏水性为目的的偶合剂。作为这种偶合剂,可举出硅烷偶合剂、钛偶合剂、锆铝酸盐偶合剂。更具体地,作为硅烷偶合剂,可举出六甲基二硅氮烷、三甲基硅烷、三甲基氯代硅烷、三甲基乙氧基硅烷、二甲基二氯代硅烷、甲基三氯代硅烷、烯丙基二甲基氯代硅烷、烯丙基苯基二氯代硅烷、苄基二甲基氯代硅烷、溴代甲基二甲基氯代硅烷、α-氯代乙基三氯代硅烷、β-氯代乙基三氯代硅烷、氯代甲基二甲基氯代硅烷、三有机甲硅烷硫醇、三甲基甲硅烷硫醇、三有机甲硅烷丙烯酸酯、二苯基二乙氧基硅烷、六甲基二硅氧烷、1,3-二乙烯基四甲基二硅氧烷、1,3-二苯基四甲基二硅氧烷和每1分子中有2到12个硅氧烷单元、并且在末端位置处的单元分别含有与1个硅原子结合的羟基的二甲基聚硅氧烷。通过对这种球状树脂颗粒进行无机微粉末处理,可提高涂料中的分散性、涂料表面的均一性、被覆层表面的耐污染性、调色剂的带电性、被覆层的耐磨性等。
为进一步提高被覆层表面的耐污染性、耐磨性,更优选对形成凸凹结构的颗粒赋予导电性。作为导电性球状颗粒,可举出通过在如氧化钛、氧化铌、氧化锰、氧化铅的金属氧化物颗粒和如硫酸钡的颜料颗粒的表面上涂布如氧化锡的具有良导电性物质,进行了导电化处理的球状颗粒,或者在如氧化锌、氧化铜、氧化铟的绝缘性金属氧化物中掺杂氧化数不同的金属,由此所得的具有导电性的球状颗粒,还可以举出特开平8-240981号公报中记载的导电性球状颗粒。
这种导电性球状颗粒的体积电阻率优选在106Ω·cm以下,更优选为10-3~10-6Ω·cm的球状颗粒。当体积电阻率超过106Ω·cm时,由于磨损,露出树脂被覆层表面的球状颗粒作为核,容易发生调色剂污染和熔结现象,并且难以快速和均匀地带电。通过使球状颗粒具有导电性,该导电性可以使得电荷难以在球状颗粒表面聚集,由此可减轻调色剂附着的现象以及提高调色剂带电赋予性能。
所添加的形成凸凹结构的颗粒的真密度优选在3g/cm3以下。当真密度超过3g/cm3时,其与粘结树脂的真密度相差太大,因此在制造用于形成树脂被覆层的涂料时,容易使得形成凸凹结构的颗粒的分散状态不均匀,因此容易造成树脂被覆层中形成凸凹结构的颗粒的分散状态也不均匀。因此,难以使树脂被覆层表面具有均匀的粗糙度,并使调色剂均匀带电性和被覆层的强度不足,并且有可能难以发挥出作为这些形成凸凹结构的颗粒的优点的耐污染性和耐磨性。
作为形成凸凹结构的颗粒,可举出球状碳颗粒、用导电性物质进行了表面处理的球状树脂颗粒、分散有导电性微颗粒的球状树脂颗粒。
对于形成凸凹结构的颗粒的粒径,其体积平均粒径优选为0.5~4.0μm。体积平均粒径不足0.5μm时,难以形成均匀的表面凸凹结构,在需要增加表面粗糙度的情况下,添加量过大,并且树脂被覆层变脆、耐磨性也容易降低。另一方面,当体积平均粒径大于4.0μm时,形成凸凹结构的颗粒从树脂被覆层表面突出得过多,调色剂涂层的厚度过大,调色剂的带电性降低,多数情况下存在着随着耐久时间的加长,表面粗糙度上升,调色剂的涂布量变化的可能性。
在本发明中,树脂被覆层可以通过将各种成分分散在溶剂中进行混合配制成涂料,在以下所述的基体上进行涂布得到。在对各种成分进行分散混合时,可合适的利用如砂磨机、涂料振动器、ダィノ研磨机、珠磨机等的利用珠粒的公知分散装置。此外,作为涂布方法,可使用浸涂法、喷射法、辊涂法等。
树脂被覆层的厚度优选在25μm以下,更优选在2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20μm,其可获得均匀地层厚,因此优选。
在本发明中,作为具有树脂被覆层的显影套筒的基体,可合适的使用金属、其合金或其化合物。特别合适的是将不锈钢与铝或其合金制造成形的圆筒状。其中铝的加工性优异,因此优选。例如为圆筒状的情况下,由于提高轴向上的振动、圆周方向上的真圆度以及机械精度,特别优选铝。这些基体的表面也可以通过喷砂、锉刀或切削进行处理,使其具有预定的表面粗糙度,或者用电解电镀或者无电解电镀的方式进行处理。
在本发明中,作为具有树脂被覆层的显影套筒的基体,也可以在不锈钢芯部金属的外围面上设置有弹性层。作为在芯部金属的外围面上设置的弹性层,可合适的使用将如硅氧烷橡胶、聚氨酯橡胶的橡胶进行成形加工的物质。另外,为调整电阻,特别优选在橡胶中包含导电剂。为提高弹性层作为表面层与树脂被覆层的密接性,优选其具有预定的硬度、表面粗糙度。在弹性层的表面处可进一步具有中间层,在中间层上形成树脂被覆层。此外,芯部金属状基体的表面也可以由喷砂、锉刀或切削进行处理,使其具有预定的表面粗糙度。芯部金属状基体的表面也可以用电解电镀或者无电解电镀的方式进行处理。
以下对采用具有树脂被覆层的显影套筒的显影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作为显影装置,可举出如图2~图4所示的显影装置。在图2和图3中,承载着由公知方法形成的静电潜影的静电潜影承载体301(例如感光鼓)向箭头A的方向旋转。作为显影剂承载体的显影套筒308承载着显影剂304,该显影剂由收纳在显影剂容器303中的磁性调色剂形成,通过使显影套筒308向箭头B所示的方向旋转,显影套筒308和感光鼓301可将显影剂304输送至相对的显影区域D。如图2和图3所示,显影套筒308具有在作为基体的金属圆筒管306上形成的树脂被覆层307。为了使显影套筒308内的显影剂304被磁性吸引并保持在显影套筒308上,配制并固定磁辊305。显影套筒308和磁辊305处于非接触状态。
在显影剂容器303中,配置向箭头C方向旋转,搅拌显影剂304的搅拌翼309、310、314,在显影剂容器303中供给显影剂304的螺旋311,调整显影剂容器303中显影剂量的搅拌壁312。
显影剂304由磁性调色剂相互之间以及与显影套筒308上的树脂被覆层307之间的摩擦,获得可对感光鼓301的静电潜影进行显影的摩擦电荷。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为了对输送至显影区域D处的显影剂304的层厚进行控制,作为显影剂层厚度控制构件,可使用如聚氨酯橡胶、硅氧烷橡胶的具有弹性的材料、或者如磷青铜(リン青铜)、不锈钢的具有金属弹性的材料的弹性板形成的弹性控制刮刀302。通过显影剂,以与显影套筒308旋转方向相反的姿势向弹性控制刮刀302下压接触,在显影套筒308上形成显影剂304的薄层。作为弹性控制到刀302,为使控制力稳定和调色剂的(负)带电赋予性稳定,优选采用的结构是在可获得稳定施加压力的磷青铜板表面上贴附聚氨酯弹性体(PAE),例如可举出聚酰胺和聚醚的共聚物。
显影剂层厚度控制构件302对于显影套筒308的接触压力,从可以使对显影剂的控制稳定,并使显影剂层厚合适方面看,以线压计为5~50N/m是优选的。
当显影剂层厚度控制构件11的接触压力不足5N/m的线压时,对显影剂控制较弱,容易造成雾翳和调色剂不均匀的现象,当线压超过50N/m时,对调色剂的破坏程度容易变大,是容易造成调色剂变劣,并向显影套筒和弹性控制刮刀熔结的原因。
在本发明中,除了弹性控制刮刀以外,还可以将图2所示的强磁性金属制的磁性控制刮刀302以距离显影套筒308的表面约50~500μm的间距宽度并朝向显影套筒308的方式从显影剂容器303下垂,通过使从磁辊305的N极发出的磁力线集中在磁性控制刮刀302处,可在显影套筒308上形成显影剂304的薄层。
在这种显影套筒308上形成的显影剂304薄层的厚度优选比显影区域D处显影套筒308和感光鼓301之间的最小间隙更薄。
本发明的显影套筒可特别有效地组装至由显影剂薄层对静电潜影进行显影的显影装置(例如非接触型显影装置)中。此外,本发明的显影剂承载体也可以适用于显影剂层的厚度比显影区域D处显影套筒308和感光鼓301之间的最小间隙以上更厚的显影装置(接触型显影装置)。
在图4中,承载着由公知方法形成的静电潜影的静电潜影承载体301(例如感光鼓)向箭头A的方向旋转。作为显影剂承载体的显影辊318承载着显影剂304,该显影剂由收纳在显影剂容器303中的单组份非磁性调色剂形成,通过使显影辊318向箭头B所示的方向旋转,显影辊318上的显影剂层与感光鼓301接触,将显影剂304输送至显影区域D。如图4所示,显影辊318具有在作为基体的金属支持体315上形成的弹性层316和表面层317。
显影剂304由非磁性调色剂相互之间以及与显影辊318表面的表面层317之间的摩擦,获得可对感光鼓301的静电潜影进行显影的摩擦电荷。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为了对输送至显影区域D处的显影剂304的层厚进行控制,采用与图3一样的显影剂层厚度控制构件302,此外,如图4所示,为向显影辊318表面提供显影剂,以及/或者剥离显影辊318的显影剂,使用显影剂提供-剥离构件319。
在使用由弹性辊形成的显影剂提供-剥离辊319作为显影剂提供-剥离构件319的情况下,显影剂提供-剥离辊319的周速度在与表面相反的方向旋转时,相对于显影辊318的周速度为100%时,优选其为20~120%,更优选为30~100%。
当显影剂提供-剥离辊319的周速度不足20%时,显影剂的供给不足,实心图像的追随性降低,是造成鬼影图像的原因。当其超过120%时,显影剂的供给量过多,是造成显影剂层厚度控制不佳以及由带电量不足引起雾翳的原因,并且由于容易对调色剂造成破坏,容易造成由调色剂劣化引起的雾翳和调色剂熔结。
当显影剂提供-剥离辊319的旋转方向与显影辊318表面为同一(顺式)方向的情况下,显影剂提供-剥离辊319的周速度相对于显影辊的周速度优选为100~300%、更优选为101~200%,从调色剂供给量方面看是较好的。
从剥离性和供给性方面看,显影剂提供-剥离辊319的旋转方向与显影辊318表面相反的方向旋转是更优选的。
从剥离性和供给性方面看,显影剂提供-剥离辊319相对于显影辊318的侵入量为0.5~2.5毫米是优选的。
当显影剂提供-剥离辊319的侵入量不足0.5毫米时,剥离性不足,容易发生鬼影,当侵入量大于2.5mm时,调色剂受到较大的破坏,容易造成由调色剂劣化产生的熔结和雾翳。
以下对上述非接触式显影装置的实例进行说明。
为使承载在显影套筒308上的具有磁性调色剂的单组分类显影剂304飞翔,在显影套筒308上由作为偏压组件的显影偏压电源313施加显影偏压。在使用直流电压作为该显影偏压时,优选在显影套筒308上施加的电压处于位于潜影图像部(附着显影剂304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区域)的电位和背景部分的电位之间。
为提高显影的图像浓度,或者提高阶调性,也可以在显影套筒308上施加交变偏压,在朝向显影区域D的部位形成相互反转的振动电场。在该情况下,优选在显影套筒308上施加交变偏压,并且其上重叠有处于显影图像部分的电位和背景部分的电位之间的值的直流电压成分。通过在具有高电位部分和低电位部分的潜影的高电位部分处附着调色剂而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正规显影中,使用与静电潜影的极性具有相反极性的带电调色剂。通过在具有高电位部分和低电位部分的潜影的低电位部分处附着调色剂而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反转显影中,使用与静电潜影的极性相同的带电调色剂。所谓高电位、低电位是由绝对值表示的,在任何一种情况下,显影剂304至少通过与显影套筒308摩擦带电。
图2~图4示出的是本发明显影装置的模式图,显影剂容器303的形状,搅拌翼309、301的有无、磁极的配置有各种各样的形态。在这些装置中,也可以使用包含调色剂和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进行显影。
以下,参照图5对使用图2~图4例示的本发明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例进行说明。由作为一次性带电组件的接触(辊)带电组件119,使得作为静电潜像支持体的感光鼓101的表面带负电,由激光曝光115进行图像扫描,在感光鼓101上形成数字潜影。然后,由具有作为显影剂层厚度控制构件的弹性控制刮刀111、内含多极永久磁石105的显影剂承载体的显影套筒108的显影装置,对数字潜影用装料斗103内具有磁性调色剂的单组分类显影剂104进行反转显影。如图5所示,使显影区域D感光鼓101的导电性基体接地,在显影套筒108上由偏压施加组件109施加交变偏压、脉冲偏压和/或直流偏压。然后,在将如纸的被记录材料P输送至转印部时,由作为转印组件的接触(辊)转印组件113从被记录材料P的背面(与感光鼓侧相反的一面)用电压施加组件114使其带电,在感光鼓101的表面上形成的显影图像(调色剂图像)由接触转印组件113转印到被记录材料P上。然后,从感光鼓101分离的被记录材料P被输送至作为定影组件的加热加压辊定影器117上,由该定影器117对被记录材料P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处理。
在转印工序后残留在感光鼓101上的单组分显影剂104由具有清洁刮刀118a的清洁组件118除去。残留的单组分类显影剂104较少时,也可以省去该清洁工序。清洁后的感光鼓101可根据需要由清除曝光116除电,并再一次由作为一次性带电组件的接触(辊)带电组件119重新开始带电工序,重复上述工序。
在上述的一系列工序中,感光鼓(即,静电潜影支持体)101具有感光层和导电性基体,并向箭头方向移动。作为显影剂承载体的非磁性圆筒显影套筒108,以与显影区域D中感光鼓101表面相同的方向前进的方式旋转。显影套筒108的内部配置着不旋转的作为磁场发生组件的多极永久磁石(磁辊)105。显影剂容器103内的单组分显影剂104涂布在并被承载在显影套筒108上,而且通过与显影套筒108表面的摩擦和/或磁性调色剂之间的摩擦,施与摩擦电荷(例如负的摩擦电荷)。另外,将弹性控制刮刀111设置为弹性按压在显影套筒108上的方式,将显影剂层进行均一地控制,并使其较薄(30μm~300μm),在显影区域D处形成比感光鼓101的显影套筒108之间的间隙更薄的显影剂层。通过调整显影套筒108的旋转速度,使显影套筒108的表面速度与感光鼓101的表面速度实质上等速,或者与其相近。在显影区域D中,也可以由偏压施加组件109向显影套筒108施加作为显影偏压的交流偏压或脉冲偏压。优选该交流偏压f为200~4000Hz、Vpp为500~3000V。
在显影区域D中的显影剂(磁性调色剂)由诸如感光鼓101表面的静电力、交流偏压或脉冲偏压的显影偏压电压的作用,磁性调色剂转移至静电潜影侧。
也可以使用如铁的磁性刮刀代替弹性控制刮刀111。作为一次性带电组件,是采用如上所述作为接触带电组件的带电辊119进行说明的,但也可以为诸如带电刮刀、带电刷的接触带电组件,也可以为非接触的电晕带电组件。但从减少由带电发生臭氧的观点出发,优选接触带电组件。作为转印组件,是采用如上所述的图转印辊113的接触转印组件进行说明的,但是也可以使用非接触的电晕转印组件,但是,从减少由带电发生臭氧的观点出发,优选接触转印组件。
以下对本发明显影装置中使用的调色剂进行说明。调色剂是由微粉末配置的,该微粉末是将粘结树脂、脱模剂、电荷控制剂、着色剂等熔融混炼,固化后进行粉碎,通过对粉碎物进行分级制成的具有粒度分布的粉末。作为调色剂中使用的粘结树脂,可使用公知的粘结树脂。
例如可举出苯乙烯单聚体;如α-甲基苯乙烯、对氯苯乙烯的苯乙烯衍生物的单聚体;苯乙烯-丙烯共聚体、如苯乙烯-乙烯甲苯共聚体、苯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体、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体、苯乙烯-丙烯酸辛酯共聚体、苯乙烯-二甲基氨基乙基共聚体、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体、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乙酯共聚体、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体、苯乙烯-甲聚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共聚体、苯乙烯-乙烯基甲基醚共聚体、苯乙烯-乙烯甲基酮共聚体、苯乙烯-丁二烯共聚体、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体、苯乙烯-马来酸共聚体、苯乙烯-马来酸酯共聚体的苯乙烯类共聚体;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聚醋酸乙烯酯、聚乙烯、聚丙烯、聚乙烯缩丁醛、聚丙烯酸树脂、松香、改性松香、萜烯树脂、酚醛树脂、脂肪族或脂环族烃树脂、芳香族类石油树脂、石蜡、巴西棕榈蜡。这些可单独或混合使用。
在调色剂中使用着色剂,碳黑、苯胺黑染料、灯黑、苏丹黑SM、坚牢黄-G、联苯胺黄、颜料黄、靛坚牢-桔黄、Irgazine Red、对硝基苯胺红、甲苯胺红、洋红6B、永久枣红FRR、颜料桔黄R、立索红2G、胭脂红2G、若丹明B湖、甲基紫B湖、酞菁蓝、颜料蓝、亮绿B、酞菁绿、油黄GG、硝基清漆第一黄CGG、榧子Y963、榧子YG、硝基清漆第一桔黄RR、猩红油、Aurazole棕色B、硝基清漆第猩红CG和油粉色OP。
当调色剂为磁性调色剂时,调色剂颗粒中含有磁性粉末。作为这种磁性粉末,使用在磁场中可被磁化物质。作为磁性粉末,可举出如铁、钴、镍的强磁性金属粉末;如磁铁矿、赤铁矿和褐铁矿的磁性氧化物的粉末;铁、钴、镍的合金的粉末。磁性粉末的含量相对于调色剂质量为15~70质量%较好。
为了提高脱模性、提高定影性,在调色剂中可含有蜡类。作为蜡类,可举出石蜡及其衍生物、微晶体蜡及其衍生物、费-托合成过程中得到的蜡(Fischer-Tropsch wax)及其衍生物、聚烯烃蜡及其衍生物、以及巴西棕榈蜡及其衍生物。作为衍生物,可举出氧化物、与乙烯类单体的嵌段共聚物、接枝改性物。作为其它的蜡类,可举出长链烷基醇、具有长链烷基的脂肪酸、具有长链烷基的酸酰胺、具有长链烷基的酯、具有长链烷基的酮、硬化的蓖麻油及其衍生物、植物类蜡、动物类蜡、矿物类蜡、以及矿脂。
在调色剂中也可以根据需要含有电荷控制剂。在电荷控制剂中有负电荷控制剂、正电荷控制剂。例如作为将调色剂控制为负电性的物质,可举出有机金属络合物、螯合化合物。单偶氮金属络合物、乙酰丙酮金属络合物、芳香族羟基羧酸、芳香族二羧酸类的金属络合物。其它可举出芳香族羟基羧酸、芳香族的单和多羧酸及其金属盐、酸酐、酯类、联苯酚的苯酚衍生物类。此外,作为使调色剂带正电的物质,可举出苯胺黑、脂肪酸金属盐改性的苯胺黑改性物;三丁基苄基铵-1-羟基-4-萘磺酸盐、四丁基铵四氟代硼酸盐的季铵盐、如四丁基苄基鏻-1-羟基-4-萘磺酸盐、四丁基苄基鏻四氟代硼酸盐的鏻盐;这些物质的色淀颜料(作为色淀化剂,有磷酸钨、磷酸钼、磷酸钨钼、丹宁酸、月桂酸、没食子酸、氰铁酸、氰亚铁酸化合物等);高级脂肪酸的金属盐、胍化合物、咪唑化合物。
根据需要,在调色剂中可外添诸如以改善流动性为目的的无机微粉末。作为这种微粉末,可举出无机微粉状体。作为无机微粉体,可举出二氧化硅微粉末;如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锗、氧化锆的金属氧化物的微粉末;如碳化硅、碳化钛等的碳化物的微粉末;如氮化硅、氮化锗的氮化物微粉末。这些微粉末也可以用有机硅化合物、钛偶合剂进行有机处理。作为有机硅化合物,可举出六甲基二硅氮烷、三甲基硅烷、三甲基氯代硅烷、三甲基乙氧基硅烷、二甲基二氯代硅烷、甲基三氯代硅烷、烯丙基二甲基氯代硅烷、烯丙基苯基二氯代硅烷、苄基二甲基氯代硅烷、溴代甲基二甲基氮代硅烷、α-氯代乙基三氯代硅烷、β-氯代乙基三氯代硅烷、氯代甲基二甲基氯代硅烷、三有机甲硅烷硫醇、三甲基甲硅烷硫醇、三有机甲硅烷丙烯酸酯、二苯基二乙氧基硅烷、六甲基二硅氧烷、1,3-二乙烯基四甲基二硅氧烷、1,3-二苯基四甲基二硅氧烷和每1分子中有2到12个硅氧烷单元、并且在末端位置处的单元分别含有与1个硅原子结合的羟基的二甲基聚硅氧烷。此外,也可以用含有氮的硅烷偶合剂处理未处理的微粉体。特别是在正性调色剂的情况下,优选用含氮的硅烷偶合剂进行处理。作为含氮的硅烷偶合剂,可举出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二甲基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二甲基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二乙基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二丙基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二丁基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单丁基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二辛基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二丁基氨基丙基二甲氧基硅烷、二丁基氨基丙基单甲氧基硅烷、二甲基氨基苯基三乙氧基硅烷、三甲氧基甲硅烷基-γ-丙基苯基胺、三甲氧基甲硅烷基-γ-丙基苄基胺、三甲氧基甲硅烷基-γ-丙基哌啶、三甲氧基甲硅烷基-γ-丙基吗啉和三甲氧基甲硅烷基-γ-丙基咪唑。
作为用上述硅烷偶合剂处理无机微粉体的方法,有(1)喷射法、(2)有机溶剂法、(3)水溶液法。一般,所述的用喷射法处理指的是一边搅拌无机微粉体,一边向其中喷射偶合剂的水溶液或者溶剂溶液,此后在120~130℃左右除去水或溶剂、使其干燥的方法。此外,所述的有机溶剂法处理指的是将偶合剂溶解在包含水量水和水解用催化剂的有机溶剂(乙醇、苯、氯化烃等)中,在其中浸渍无机微粉末后,通过过滤或者挤压使固液相分离,在120~130℃左右使其干燥的方法。所述水溶液法指的是在将0.5%左右的偶合剂在具有一定pH的水或水-溶剂中水解,在其中浸渍无机微粉末后,同样进行固液相分离进行干燥的方法。
作为其它的有机处理,也可以用硅油处理微粉末。作为优选的硅油,可使用25℃时粘度为0.5-10000mm2/s、优选为1~1000mm2/s的硅油。例如可举出甲基氢硅油、二甲基硅油、苯基甲基硅油、氯代苯基硅油、烷基改性的硅油、脂肪酸改性的硅油、聚氧化烯改性的硅油和氟改性的硅油。此外,也可以采用侧链上有氮原子的硅油。特别优选在正性调色剂中使用侧链上有氮原子的硅油。由硅油进行处理时,可通过一边加热一边剧烈搅拌无机微粉末,并向其中喷射或通过气化喷射上述硅油或其溶液进行,或者将无机微粉末制成浆料状,一边搅拌,一边向其中滴加硅油或其溶液进行。正性硅油可单独使用,或者将2种以上混合物并用,和进行多重处理。此外,也可以和硅烷偶合剂的处理组合。
对调色剂颗粒用各种方法进行球形化处理、表面平滑处理时,可获得良好的转印性能,因此优选。作为该方法,可举出在具有搅拌翼或刮片和衬垫或外壳的装置中,在使调色剂通过刮片与衬垫之间的微小间隙时,通过机械力使得调色剂颗粒的表面平滑,或者使调色剂颗粒形成球形的方法;使调色剂悬浮在温水中,使其形成球形的方法;将调色剂暴露在热气流中,使其形成球形的方法。此外,作为直接制作球状调色剂颗粒的方法,可举出在水性介质中使以形成调色剂颗粒的粘结树脂的单体为主成分的混合物悬浮,通过使单体聚合,制造调色剂颗粒的方法。作为一般方法,可在将聚合性单体、着色剂、聚合引发剂、以及根据需要添加的交联剂、电荷控制剂、脱模剂、其它的添加剂均匀的溶解或分散,配制成单体组合物后,采用适当的搅拌机将该单体组合物在包含分散稳定剂的水性溶剂中分散成适当粒径,然后实施聚合反应,获得具有所希望粒径的调色剂颗粒。
也可以使用将调色剂与载体混合形成的双组分显影剂。
作为载体,可举出如赤铁矿、磁铁矿、锰-锌类褐铁矿、镍-锌类褐铁矿、锰-镁类褐铁矿、锂类褐铁矿、铜-锌类褐铁矿的铁类氧化物颗粒以及这些物质的混合物、含有磁体的树脂粉末。所用的载体的平均粒径为20~200μm,优选为20~80μm。
这种载体也可以直接采用上述例举的粒状物作为载体颗粒使用,或者为调整调色剂的摩擦带电电荷、防止载体将调色剂耗尽,采用如硅树脂、氟树脂、丙烯酸树脂、酚醛树脂的涂布剂在适宜的颗粒表面施加树脂涂层。
以下对本发明涉及的物性测定方法进行描述。
测定方法
(1)石墨化颗粒的石墨化度p(002)
石墨化度p(002)可通过例如マックサィェンス公司制造的强力型全自动X线衍射装置“MXP18”系统,测定从石墨的X线衍射光谱得到的光栅间隔d(002),并由
d(002)=3.440-0.086[1-p(002)2]得到。
光栅间隔d(002)是以CuKα为X线源,由镍滤光器除去CuKβ线形成的。标准物质使用高纯度的硅,从C(002)和Si(111)衍射图案的峰位置,算出光栅间隔d(002)。主要的测定条件如下。
X线产生装置:18kw
测角计:横型测角计
单色器:使用
管电压:30.3kV
管电流:10.0mA
测定法:连续法
扫描轴:2θ/θ
取样间隔:0.020deg
扫描速度:6.000deg/min
发散狭缝:0.50deg
散乱狭缝:0.50deg
受光狭缝:0.30mm
(2)树脂被覆层表面的表面粗糙度测定
树脂被覆层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的测定是基于JIS-B0601的表面粗糙度,采用例如小坂研究所公司制造的サ-フコ-ダSE-3500测定的。作为测定条件,是在截止长度为0.08mm、评价长度为4mm、输送速度为0.5mm/s的条件下,对轴向上的3点×周向上的3点=9点分布进行测定,取其平均值得到。
(3)树脂被覆层表面的硬度测定
树脂被覆层表面的硬度是采用例如フィッシャ-·ィンストルメンッ公司制造的フィッシャ-スコ-プH1000V,从表面皮膜物性测试得到的硬度值。在测定时,使用相对表面角度被限定为136°的四角锤金刚石压块分阶段地施加测定负荷,在将其压入到皮膜中时,在施加负荷的状态下采用电气设备检测读出压入深度,硬度值用测试负荷除以该测试负荷下产生压痕的表面积的比率表示、通用硬度值HU按照以下公式(1)所示,用压块的最大压入深度下的硬度值表示。
通用硬度值HU=K×F/h2[N/mm2]
[式中,K表示常数(1/26.43)、F表示测试负荷(N)、h表示压块的最大压入深度(mm)]
上述硬度值可通过用比其它硬度测定方式更小的负荷进行测定,同时即使涉及具有弹性、塑性的材料,也可以获得包含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的硬度,因此优选使用。
作为硬度测定用的试样,采用在基体表面上形成树脂被覆层的试样,由于树脂被覆层表面越平滑,测定精度提高,因此在研磨处理实施平滑处理后进行测定的话,更加优选。在本发明中,树脂被覆层表面是用#2000的研磨带进行研磨处理的,并且设定研磨处理后的表面粗糙度Ra在0.2以下。
测试负荷、压块的最大压入深度优选在不影响树脂被覆层表面的表面粗糙度,而且不受底层基体的影响的范围内,在本发明中,施加测试负荷使压块的最大压入深度为1~2μm进行测定。此外,测定环境为温度23℃,湿度50%RH,在不同的测定点处测定100次,从其硬度分布求出的平均值作为A,标准偏差作为σ。
(4)树脂被覆层的体积电阻值的测定
在100μm厚的PET薄片上,形成7~20μm厚的导电性树脂被覆层,例如在电阻率计LORESTAR AP或HIRESTAR AP(均由三菱油化制造)上采用4端子的探针测定体积电阻值。测定环境为温度20~25℃,湿度50~60%RH。
(5)导电性物质的粒径测定
如石墨化颗粒的导电性物质的粒径采用激光衍射型粒度分布计数器LS-230型粒度分布计(Coulter社制造)进行测定。作为测定方法,使用水性模件,并使用纯水作为测定溶剂,在纯水中,在粒度分布计的测定体系内清洗5分钟的时间,向测定体系内加入10~25mg的亚硫酸钠作为消泡剂,实施背景功能。
然后,向10ml纯水中加入3~4滴表面活性剂,进一步加入5~25mg的试样。将悬浮有试样的水溶液在超声波分散机中实施约1~3分钟的分散处理,得到试样溶液,向上述测定装置的测定体系内慢慢加入试样溶液,调整测定体系内的试样粘度,使装置画面上的PIDS为45~55%,实施测定,从体积分布求出算术体积平均粒径。
(6)形成凸凹结构颗粒的真密度测定
形成凸凹结构颗粒的真密度采用例如干式密度计ACCUPYC1330(岛津制造所制造)进行测定。
(7)形成凸凹结构颗粒的体积电阻值的测定
将试样投入到直径为40mm的铝环中,在2500N下加压成形,在例如电阻率计LORESTAR AP或HIRESTAR AP(均由三菱油化制造)上采用4端子的探针测定体积电阻值。测定环境为温度20~25℃,湿度50~60%RH。
(8)树脂被覆层减薄量的测定
在例如激光测长器(KEYENCE公司制造:控制器为LS-5500、传感头为LS5040T)上测定耐久前后的外径。由该前后测定值,取60个点的平均值作减薄量(μm)。
(9)调色剂和树脂颗粒的粒径测定
在100~150ml的电解质溶液中添加0.1~5ml的表面活性剂(烷基苯磺酸盐),向其中添加2~20mg的试样。将悬浮有试样的电解质在超声波分散器中分散处理1~3分钟,采用Coulter Counter Multisizer等适合于调色剂尺寸的孔径,基于体积测量0.3~40μm的粒径分布。用计算机处理从该条件下测定的数据,求出个数平均粒径、重量平均粒径。进一步由基于个数的粒度分布计算出为个数平均粒径1/2倍的粒径累计分布以下的累计比例,求出1/2倍直径累计分布以下的累计值。同样地,从基于体积的粒度分布计算为重量平均粒径2倍直径的累计分布以上的累计比例,求出2倍直径累计分布以下的累计值。
以下用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详细的说明。份表示重量份,%表示质量%。
石墨化颗粒制造例1
制造在显影套筒表面上形成的树脂被覆层中使用的石墨化颗粒。作为石墨化颗粒,可从煤焦油沥青中分别用溶剂萃取出β-树脂、通过对β-树脂实施加氢进行重质化处理后,由甲苯除去溶剂可溶成分,获得松散的中间相沥青颗粒。将松散状的中间相沥青颗粒进行粉碎,在空气中约300℃下将中间相沥青颗粒进行氧化处理后,在氮气气氛中3000℃下进行烧结,使其石墨化,此后通过分级,得到体积平均粒径为2.4μm的石墨化颗粒,将其作为a-1。在表1中示出了石墨化颗粒a-1的物性。
石墨化颗粒制造例2~5
除了变更烧结温度和分级条件以外,采用与石墨化颗粒制造例1一样的方式制造具有表1中示出的体积平均粒径的石墨化颗粒a-2~a-5。在表1中示出了所得石墨化颗粒a-2~a-5的物性。
石墨化颗粒制造例6
作为石墨化颗粒,在对煤类重质油进行处理所得的中间相碳大珠粒子进行清洗和干燥后,用喷雾粉碎机进行机械分散。在氮气气氛中1200℃下进行一次加热处理,使其碳化。此后,用喷雾粉碎机对碳化的珠粒进行二次分散后,在氮气气氛中2800℃下进行加热处理,并进一步分级得到体积平均粒径为2.6μm的石墨化颗粒,将其作为a-6。在表1中示出了石墨化颗粒a-6的物性。
石墨化颗粒制造例7~8
除了变更燃烧温度和分级条件以外,采用与石墨化颗粒制造例6一样的方式制造具有表1中示出的体积平均粒径的石墨化颗粒a-7和a-8。在表1中示出了所得石墨化颗粒a-7和a-8的物性。
石墨化颗粒制造例9~10
作为石墨化颗粒,通过将焦炭和焦油沥青在2800℃下进行燃烧,使其石墨化,并进一步分级,制造体积平均粒径为2.5μm和4.0μm的石墨化颗粒a-9和a-10。在表1中示出了所得石墨化颗粒a-9和a-10的物性。
石墨化颗粒制造例11~12
作为石墨化颗粒,通过将体积平均粒径为3.0μm的球状酚醛树脂颗粒和4.5μm的球状酚醛树脂颗粒在2200℃下进行烧结,使其石墨化,并进一步分级,制造体积平均粒径为2.3μm的石墨化颗粒a-11和3.8μm的石墨化颗粒a-12。在表1中示出了所得石墨化颗粒a-11和a-12的物性。
形成凸凹结构颗粒的制造例1
制造在显影套筒表面上形成的树脂被覆层中使用的形成凸凹结构的颗粒。作为形成凸凹结构的颗粒,采用自动研钵机(自动乳钵、石川工场制造)在100重量份体积平均粒径为3.0μm的球状酚醛树脂上均匀地涂敷14重量份个数平均粒径在1.0μm以下的碳类松散中间相沥青粉末,在氧化性气氛中进行热稳定化处理后,在2000℃下烧结,制得导电性球状碳颗粒。将该球状碳颗粒作为形成凸凹结构颗粒e-1。形成凸凹结构颗粒e-1的物性示于表2。
形成凸凹结构颗粒的制造例2
除了使用体积平均粒径为4.0μm的球状酚醛树脂以外,按照与形成凸凹结构颗粒的制造例1一样的方式制造球状碳颗粒,得到体积平均粒径为3.8μm的球状碳颗粒。将该球状碳颗粒作为形成凸凹结构颗粒e-2。形成凸凹结构颗粒e-2的物性示于表2。
形成凸凹结构颗粒的制造例3
作为形成凸凹结构的颗粒,通过将100重量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PMMA树脂)和25重量份碳黑熔融混合,混炼,粉碎以及分级处理,获得体积平均粒径为3.1μm的包含碳黑的PMMA树脂颗粒,此后,采用Hybridizer(奈良机械制造)进行球形化处理,制作体积平均粒径为2.3μm的球状的分散有碳黑的PMMA树脂颗粒。将球状的分散有碳黑的PMMA树脂颗粒作为形成凸凹结构颗粒e-3。形成凸凹结构颗粒e-3的物性示于表2。
形成凸凹结构颗粒的制造例4
按照与形成凸凹结构颗粒的制造例3一样的方式制作体积平均粒径为4.6μm的分散有碳黑的PMMA树脂颗粒,此后,按照与形成凸凹结构颗粒的制造例一样的方式制作体积平均粒径为3.9μm的球状的分散有碳黑的PMMA树脂颗粒。将球状的分散有碳黑的PMMA树脂颗粒作为形成凸凹结构颗粒e-4。形成凸凹结构颗粒e-4的物性示于表2。
显影套筒制造例1
制作用于在显影套筒表面上涂布树脂被覆层的涂料。
甲阶酚醛树脂型酚醛树脂溶液(50%的甲醇溶液):200份
石墨化颗粒a-1:45份
导电性碳黑:5份
异丙醇:220份
将上述材料用砂磨机进行分散。将酚醛树脂溶液用一部分异丙醇稀释。向所得溶液添加石墨化颗粒a-1、导电性碳黑,然后采用直径为1mm的玻璃珠作为介质,进行砂磨分散。向其中加入剩余的酚醛树脂溶液和异丙醇,获得固体成分为约32%的涂料。通过喷射法,将该涂料在外径直径为24.5mm的铝制圆筒基体表面形成约12μm的树脂被覆层,使用热风干燥机在150℃下对其实施30分钟的干燥固化后,安装磁辊和法兰,制得显影套筒B-1。所得树脂被覆层的构成和物性示于表3。
显影套筒制造例2~21
除了按照表3所示的材料和配比制作涂料以外,按照与显影套筒制造例1一样的方式制作显影套筒B-2到B-13和C-1到C-8。至于显影套筒B-9到B-13和C-5到C-8,使用作为基体的外径直径为20.0mm的铝制圆筒基体。所得树脂被覆层的构成的物性示于表3。对于显影套筒B-2、B-4、B-8、B-10,使用以下所示化合物1和2作为电荷控制剂。
(化合物1)
Figure A20041006284100362
(化合物2)
调色剂制造例1
制作作为单组分显影剂的绝缘性带负电性磁性调色剂。
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100份
磁铁矿:90份
负性电荷控制剂(水杨酸的铬络合物):2份
烃类蜡:5份
采用Henschel混合机将上述材料混合,通过双轴式挤出机进行熔融混炼分散。混炼物冷却后,采用喷射气流用粉碎机进行微粉碎,并进一步用气流式分级机进行分级,获得重量平均粒径为6.7μm的磁性调色剂颗粒,其分布为粒径在4μm以下的颗粒的个数比例为14.6%、粒径在10.1μm以上的颗粒的质量比例为3.0%。此外,采用Henschel混合机向100份磁性调色剂颗粒,外添1.0份疏水性胶态二氧化硅和3.0份钛酸锶,并混合,得到作为单组分显影剂的磁性调色剂-α。
调色剂制造例2
制作作为单组分显影剂的绝缘性带负电性磁性调色剂。
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100份
磁铁矿:90份
负性电荷控制剂(偶氮类的铁络合物):2份
烃类蜡:5份
采用Henschel混合机将上述材料混合,通过双轴式挤出机进行熔融混炼分散。混炼物冷却后,采用喷射气流用粉碎机进行微粉碎,并进一步用气流式分级机进行分级,获得重量平均粒径为6.2μm的磁性调色剂颗粒,其分布为粒径在4μm以下的颗粒的个数比例为16.8%、粒径在10.1μm以上的颗粒的质量比例为2.2%。此外,采用Henschel混合机向100份上述磁性调色剂颗粒,外添1.0份疏水性胶态二氧化硅并混合,得到作为单组分显影剂的磁性调色剂-β。
实施例1
采用显影套筒B-1和磁性调色剂-α,装入图2所示的显影装置中,进行成像评价。在成像时,采用佳能制造的复印机imageRunner6000的改造机,对其施加预定的显影偏压,进行成像评价。在形成图像时,在23℃、60%RH的常温常湿(N/N)、23℃、5%RH的常温低湿(N/L)和30℃、80%RH的高温高湿(H/H)环境下,复制50万张。按照以下评价方法,其评价结果示于表4。
评价方法
(1)显影套筒上的磁性调色剂的带电量(Q/M)和调色剂输送量(M/S)
将承载在显影套筒上的磁性调色剂由金属圆筒管和圆筒过滤器进行吸引、收集,此时,从通过金属圆筒管的电容器上积蓄的电荷量Q、收集的磁性调色剂重量M、吸引磁性调色剂的面积S,计算每单位重量的电荷量Q/M(mC/kg)以及每单位面积的磁性调色剂的重量[M/S(mg/cm2)],将其分别作为磁性调色剂带电量(Q/M)和调色剂输送量(M/S)。
(2)图像密度
用反射密度计RD918(Macbeth公司制造)对实心黑图像的密度进行反射密度测定,取5点的平均值作为图像密度。
(3)雾翳和反转灰雾
测定实心白图像的反射率,并对未使用的转印纸的反射率进行测定,将(实心白图像的反射率的最差值-未使用转印纸的反射率的最高值)作为雾翳密度。反射率用TC-6DS(东京电色制造)进行测定。在目视方式判断测定值的情况下,在1.5以下时,为目视几乎观察不到的级别,在2.0~3.0时为可以仔细地看到的级别,超过4.0时,为可确定出现雾翳的级别。
(4)文字飞散
采用图像比率为6.0%左右的文字表,所得图像上的文字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100倍放大,观察其飞散情况,评价结果分为A~E级别。
(5)实心图像的条带和不均匀性
对实心黑图像和半色调(HT)图像进行显影,通过目视方式对各个图像进行条带和不均匀性的观察,评价结果分为A~E级别。
(6)显影套筒表面上调色剂的污染和调色剂熔结现象(污染和熔结)
在各个环境下成像和评价后,取出显影套筒,由电场放射型-扫描型显微镜(FE-SEM)对显影套筒上附着调色剂的程度进行观察,评价结果分为A~E级别。
实施例2~8、比较例1~4
除了采用显影套筒B-2到B-8、C-1到C-4代替实施例中所用的显影套筒B-1以外,分别按照与实施例1一样的方式成像和评价。评价结果示于表4~5。
实施例9
采用显影套筒B-9和磁性调色剂-β,将其装至图3所示的显影装置中,进行成像和评价。在成像时,采用佳能制造的激光打印机LBP930EX的改造机,对其施加预定的显影偏压,进行成像评价。在形成图像时,在23℃、60%RH的常温常湿(N/N)、15℃、10%RH的低温低湿(L/L)和32.5℃、85%RH的高温高湿(H/H)环境下,复制5万张。评价方法和实施例1一样,所得评价结果示于表6。
实施例10~13、比较例5~8
除了采用显影套筒B-10到B-13、C-5到C-8代替实施例中所用的显影套筒B-9以外,分别按照与实施例9一样的方式成像和评价。评价结果示于表6~7。
表1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使用的石墨化颗粒的物性
颗粒种类 原材料   烧结温度(℃)   光栅间隔(埃)d(002)     石墨化度p(002) 体积平均粒径(μm)
a-1 松散中间相沥青颗粒   3000   3.3662     0.38 2.4
a-2 松散中间相沥青颗粒   3200   3.3576     0.20 2.3
a-3 松散中间相沥青颗粒   2300   3.4310     0.95 2.6
a-4 松散中间相沥青颗粒   3000   3.3678     0.40 3.9
a-5 松散中间相沥青颗粒   3000   3.3636     0.33 0.6
a-6 中间相碳大珠粒子   2800   3.3682     0.41 2.6
a-7 中间相碳大珠粒子   2400   3.4052     0.77 2.8
a-8 中间相碳大珠粒子   2800   3.3692     0.42 4.0
a-9 煤和焦油沥青   2800   3.3560     0.15 2.5
a-10 煤和焦油沥青   2800   3.3570     0.19 4.0
a-11 酚醛树脂颗粒   2200   不能测定     不能测定 2.3
a-12 酚醛树脂颗粒   2200   不能测定     不能测定 3.8
表2
被覆层上形成凸凹结构的颗粒
  形成凸凹结构的颗粒   材质 体积平均粒径(μm)   真密度(g/cm3)   体积电阻(Ω·cm)   形状(长径/短径)
  e-1   碳化物(2000℃处理) 2.2   1.52   6.8×10-2   球状(1.13)
  e-2   碳化物(2000℃处理) 3.8   1.49   7.7×10-2   球状(1.15)
  e-3   分散有碳黑的PMMA树脂 2.3   1.24   1.5×101   球状(1.12)
  e-4   分散有碳黑的PMMA树脂 3.9   1.22   2.0×101   球状(1.14)
  e-5   硅树脂 5.1   1.09   106以上   球状(1.06)
  e-6   氧化铝 4.8   2.71   10-3以下   球状(1.31)
表3
显影套筒表面的树脂被覆层的构成和物性
实施例和比较例   显影套筒                                                      树脂被覆层的构成和物性   表面粗糙度Ra(μm)
  粘结树脂 石墨化颗粒 导电剂 电荷控制剂 形成凸凹结构的颗粒 硬度平均值A   硬度标准偏差σ   体积电阻(Ω·cm)
实施例1   B-1   100份酚醛树脂 45份a-1 5份碳黑 - - 390   22   0.9   0.45
实施例2   B-2   100份酚醛树脂 45份a-1 5份碳黑 5份化合物① - 386   23   1.0   0.44
实施例3   B-3   100份酚醛树脂 45份a-2 5份碳黑 - - 382   21   0.6   0.47
实施例4   B-4   100份酚醛树脂 45份a-3 10份碳黑 10份化合物① - 402   26   2.4   0.44
实施例5   B-5   100份酚醛树脂 40份a-5 5份碳黑 - 5份e-1 420   28   1.2   0.49
实施例6   B-6   100份酚醛树脂 40份a-5 5份碳黑 - 5份e-3 380   20   4.6   0.48
实施例7   B-7   100份酚醛树脂 45份a-6 5份碳黑 - - 405   24   1.1   0.51
实施例8   B-8   100份酚醛树脂 45份a-7 10份碳黑 10份化合物① - 416   26   3.9   0.50
比较例1   C-1   100份酚醛树脂 45份a-9 5份碳黑 - - 340   27   1.0   0.46
比较例2   C-2   100份酚醛树脂 45份a-11 5份碳黑 - - 456   95   23.5   0.49
比较例3   C-3   100份酚醛树脂 40份a-9 5份碳黑 - 5份e-5 310   106   58.6   0.52
比较例4   C-4   100份酚醛树脂 40份a-9 5份碳黑 - 5份e-6 640   134   0.7   0.51
实施例9   B-9   100份酚醛树脂 70份a-4 10份碳黑 - - 407   25   0.2   0.65
实施例10   B-10   100份酚醛树脂 70份a-4 10份碳黑 5份化合物② - 412   26   0.4   0.67
实施例11   B-11   100份酚醛树脂- 60份a-1 10份碳黑 - 10份e-2 454   28   0.3   0.68
实施例12   B-12   100份酚醛树脂 60份a-1 10份碳黑 - 10份e-4 392   29   0.5   0.69
实施例13   B-13   100份酚醛树脂 70份a-8 10份碳黑 - - 421   29   0.4   0.67
比较例5   C-5   100份酚醛树脂 70份a-10 10份碳黑 - - 305   23   0.3   0.66
比较例6   C-6   100份酚醛树脂 70份a-12 10份碳黑 - - 502   125   10.6   0.68
比较例7   C-7   100份酚醛树脂 60份a-10 10份碳黑 - 10份e-5 276   141   33.3   0.72
比较例8   C-8   100份酚醛树脂 60份a-10 10份碳黑 - 10份e-6 680   167   0.1   0.71
表4实施例1~8的各环境下的评价结果
环境     表面粗糙度Ra(μm)         Q/M(mC/kg)     M/S(mg/cm2)     图像密度        雾翳     文字飞散    实心图像的条纹不均匀现象 污染和熔结
  初期   50万张   初期   50万张  初期   50万张   初期   50万张   初期   50万张   初期   50万张   初期   50万张   初期   50万张
实施例1   N/N   0.45   0.33   -9.5   -8.6  0.88   0.78   1.41   1.38   1.6   1.4   A   A   A   A   A   A
  N/L   0.34   -10.8   -9.7  0.95   0.86   1.43   1.40   2.1   1.8   B   A   A   A   A   A
  H/H   0.32   -8.6   -7.5  0.81   0.70   1.39   1.36   1.1   0.9   A   A   A   B   A   B
实施例2   N/N   0.44   0.32   -10.6   -10.1  0.87   0.76   1.42   1.39   1.3   1.1   A   A   A   B   A   A
  N/L   0.33   -11.9   -11.5  0.94   0.84   1.44   1.42   1.8   1.5   A   A   A   A   A   A
  H/H   0.30   -9.8   -9.2  0.80   0.69   1.40   1.38   0.9   0.7   A   A   A   B   A   B
实施例3   N/N   0.47   0.34   -9.3   -8.4  0.90   0.79   1.40   1.37   1.7   1.5   A   A   A   B   A   B
  N/L   0.35   -10.5   -9.4  0.97   0.87   1.42   1.39   2.2   1.9   B   A   A   A   A   A
  H/H   0.33   -8.3   -7.2  0.84   0.70   1.38   1.35   1.2   1.0   A   A   A   B   A   B
实施例4   N/N   0.44   0.34   -9.0   -8.0  0.87   0.77   1.39   1.35   2.1   1.8   B   A   A   B   A   B
  N/L   0.35   -10.2   -9.1  0.94   0.85   1.41   1.38   2.6   2.3   B   B   A   A   A   A
  H/H   0.33   -8.0   -6.9  0.80   0.69   1.37   1.34   1.6   1.4   A   A   A   B   A   B
实施例5   N/N   0.49   0.61   -9.2   -8.3  0.92   1.02   1.41   1.39   1.5   1.8   A   A   A   A   A   A
  N/L   0.59   -10.5   -9.4  0.99   1.08   1.43   1.41   2.0   2.3   B   B   A   A   A   A
  H/H   0.63   -8.3   -7.2  0.85   0.94   1.39   1.37   1.2   1.5   A   A   A   B   A   B
实施例6   N/N 0.48   0.30   -9.4   -8.2  0.89   0.75   1.41   1.35   1.8   1.9   A   A   A   B   A   B
  N/L   0.32   -10.7   -9.2  0.96   0.83   1.42   1.36   2.3   2.4   B   B   A   A   A   A
  H/H   0.28   -8.5   -7.0  0.82   0.67   1.38   1.32   1.3   1.4   A   A   A   B   A   B
实施例7   N/N 0.51   0.40   -9.3   -8.3  0.93   0.83   1.41   1.37   1.7   1.5   A   A   A   A   A   A
  N/L   0.41   -10.5   -9.3  1.00   0.91   1.43   1.39   2.2   1.9   B   A   A   A   A   A
  H/H   0.39   -8.3   -7.1  0.86   0.75   1.39   1.35   1.2   1.0   A   A   A   B   A   B
实施例8   N/N   0.50   0.41   -8.8   -7.8  0.92   0.81   1.38   1.35   2.3   2.0   B   B   A   B   A   B
  N/L   0.42   -9.9   -8.8  0.99   0.89   1.40   1.37   2.8   2.5   B   B   A   A   A   A
  H/H   0.40   -7.8   -6.5  0.85   0.73   1.36   1.33   1.8   1.6   A   A   A   B   A   B
表5比较例1~4的各环境下的评价结果
环境     表面粗糙度Ra(μm)        Q/M(mC/kg)       M/S(mg/cm2) 图像密度 雾翳 文字飞散    实心图像的条纹不均匀现象 污染和焙结
  初期  50万张  初期   50万张  初期   50万张   初期   50万张   初期   50万张   初期   50万张   初期   50万张   初期 50万张
比较例1   N/N   0.46  0.15  -8.4   -5.2  0.83   0.45   1.39   1.08   1.7   1.6   A   B   A   C   A   C
  N/L  0.17  -9.9   -5.9  0.90   0.52   1.41   1.09   2.2   2.1   B   C   A   C   A   C
  H/H  0.12  -7.2   -4.4  0.76   0.39   1.37   1.05   1.2   1.1   A   B   A   D   A   D
比较例2   N/N   0.49  0.73  -5.4   -3.2  0.85   1.12   1.32   1.01   2.3   2.8   B   C   B   D   B   D
  N/L  0.71  -6.8   -3.7  0.92   1.19   1.34   1.02   2.3   3.2   B   D   B   C   B   C
  H/H  0.75  -4.2   -2.6  0.78   1.06   1.28   0.97   2.0   2.6   B   C   B   D   B   E
比较例3   N/N   0.52  0.16  -7.2   -4.9  0.06   0.46   1.36   1.05   2.0   2.2   B   D   B   D   B   D
  N/L  0.18  -8.4   -5.7  0.93   0.53   1.38   1.06   2.5   2.7   B   D   B   D   B   D
  H/H  0.13  -6.0   -3.8  0.79   0.39   1.34   1.01   1.6   1.8   B   C   C   E   C   E
比较例4   N/N   0.51  0.81  -8.2   -3.4  0.85   1.19   1.37   1.05   1.8   2.6   B   C   B   E   B   E
  N/L  0.79  -9.7   -4.0  0.92   1.25   1.39   1.07   2.3   3.1   B   D   B   D   B   D
  H/H  0.83  -7.0   -3.0  0.77   1.11   1.34   0.99   1.4   2.2   B   C   C   E   C   E
表6实施例9~13的各环境下的评价结果
环境     表面粗糙度Ra(μm)       Q/M(mC/kg)       M/S(mg/cm2) 图像密度 雾翳 文字飞散   实心图像的条纹不均匀现象 污染和熔结
初期  50万张   初期   50万张   初期   50万张   初期   50万张   初期   50万张   初期   50万张   初期   50万张   初期   50万张
实施例9   N/N 0.65  0.49   -11.5   -10.2   1.20   1.05   1.45   1.41   1.8   1.6   A   A   A   B   A   B
  L/L  0.51   -12.8   -11.5   1.32   1.08   1.48   1.44   2.2   1.9   B   A   A   A   A   A
  H/H  0.46   -10.1   -8.5   1.07   0.92   1.42   1.38   1.4   1.2   A   A   A   B   A   B
实施例10   N/N 0.67  0.50   -12.0   -10.5   1.21   1.06   1.46   1.43   1.5   1.3   A   A   A   B   A   B
  L/L  0.52   -13.2   -12.0   1.33   1.10   1.49   1.46   1.9   1.6   A   A   A   A   A   A
  H/H  0.46   -10.5   -9.0   1.08   0.94   1.44   1.40   1.2   1.0   A   A   A   B   A   B
实施例11   N/N 0.68  0.65   -11.2   -10.4   1.22   1.11   1.44   1.42   1.7   1.9   A   A   A   A   A   A
  L/L  0.67   -12.5   -11.7   1.35   1.26   1.47   1.45   2.1   2.3   B   B   A   A   A   A
  H/H  0.63   -9.7   -8.8   1.10   0.99   1.42   1.39   1.3   1.6   A   A   A   B   A   B
实施例12   N/N 0.69  0.52   -11.3   -10.0   1.22   1.06   1.45   1.40   2.0   2.1   B   B   A   B   A   B
  L/L  0.54   -12.7   -11.2   1.34   1.10   1.47   1.43   2.4   2.5   B   B   A   B   A   B
  H/H  0.49   -9.9   -8.4   1.09   0.94   1.42   1.37   1.6   1.8   A   A   A   C   A   C
实施例13   N/N 0.67  0.51   -11.1   -9.8   1.23   1.08   1.44   1.40   2.0   1.8   B   A   A   B   A   B
  L/L  0.53   -12.4   -10.9   1.35   1.11   1.47   1.43   2.4   2.2   B   B   A   A   A   A
  H/H  0.49   -9.7   -8.0   1.10   0.96   1.41   1.36   1.6   1.5   A   A   A   B   A   B
表7比较例5~8的各环境下的评价结果
环境     表面粗糙度Ra(μm)       Q/M(mC/kg)       M/S(mg/cm2) 图像密度 雾翳 文字飞散     实心图像的条纹不均匀现象 污染和熔结
 初期  50万张   初期 50万张   初期   50万张   初期   50万张   初期   50万张   初期   50万张   初期   50万张   初期   50万张
比较例5 N/N  0.66  0.26   -10.5 -7.2   1.18   0.79   1.42   1.11   2.0   1.9   B   B   A   C   A   C
L/L  0.29   -11.6 -8.4   1.29   0.91   1.45   1.14   2.4   2.3   B   C   A   C   A   C
H/H  0.23   -9.4 -6.2   1.04   0.63   1.39   1.07   1.6   1.4   A   B   A   D   A   D
比较例6 N/N  0.68  0.46   -7.4 -5.1   1.19   0.85   1.35   1.06   2.6   3.2   B   C   B   D   B   D
L/L  0.48   -8.5 -6.1   1.30   0.97   1.38   1.09   3.1   3.8   C   D   B   C   B   C
H/H  0.44   -6.2 -4.1   1.05   0.70   1.32   0.99   2.2   2.7   B   C   B   D   B   E
比较例7 N/N  0.72  0.22   -9.2 -5.9   1.21   0.74   1.38   1.08   2.3   2.6   B   C   B   D   B   D
L/L  0.24   -10.2 -7.3   1.32   0.85   1.40   1.10   2.9   3.2   B   D   B   D   B   D
H/H  0.19   -8.1 -4.9   1.07   0.57   1.35   1.01   1.9   2.1   B   C   C   E   C   E
比较例8 N/N  0.71  0.73   -10.1 -4.7   1.22   1.24   1.37   1.06   2.2   3.1   B   D   C   E   C   E
L/L  0.72   -11.1 -5.6   1.33   1.35   1.39   1.08   2.8   3.7   B   D   B   D   B   D
H/H  0.76   -8.9 -3.7   1.09   1.13   1.34   0.98   1.8   2.5   B   C   D   E   D   E

Claims (8)

1.一种用于承载显影剂的显影剂承载体,其至少具有基体和在基体表面上的树脂被覆层,
其中树脂被覆层至少含有粘结树脂和石墨化颗粒,
该石墨化颗粒的石墨化度p(002)为0.20≤p(002)≤0.95,
树脂被覆层表面从按照以下公式(1)
通用硬度测定值HU=K×F/h2[N/mm2]    (1)
[式中,K表示常数,F表示测试载重(N),h表示压块的最大压入深度(mm)]
计算的表面皮膜物性测试中通用硬度测定值HU的硬度分布求出的平均值A和标准偏差σ为
100≤A≤800[N/mm2]、
σ<30[N/mm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承载体,其中树脂被覆层的表面按照JIS-B0610计算的算术平均值粗糙度Ra为0.20~0.70μ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承载体,其中该树脂被覆层进一步含有调整显影剂带电用的电荷控制剂。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影剂承载体,其中该石墨化颗粒至少含有由松散中间相沥青石墨化得到的产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承载体,其中该石墨化颗粒至少含有由中间相碳大珠粒子石墨化得到的产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承载体,其中该石墨化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为0.5~4.0μm。
7.一种显影装置,其包括
显影容器,
对收纳在该显影容器中的显影剂进行承载并输送用的显影剂承载体,和
与该显影剂承载体接近或压接配置、以在显影剂承载体上形成显影剂薄层用的显影剂层厚度控制部件,
该显影装置是由该显影剂承载体将显影剂承载并输送至与静电潜影承载体相对的显影区域,由显影剂对该静电潜影承载体上形成的静电潜影进行显影,形成调色剂图像用的装置,
该显影剂承载体至少具有基体和在基体表面上的树脂被覆层,
其中树脂被覆层至少含有粘结树脂和石墨化颗粒,
该石墨化颗粒的石墨化度p(002)为0.20≤p(002)≤0.95,
树脂被覆层表面从按照以下公式(1)
通用硬度测定值HU=K×F/h2[N/mm2]    (1)
[式中,K表示常数,F表示测试载重(N),h表示压块的最大压入深度(mm)]
计算的表面皮膜物性测试中通用硬度测定值HU的硬度分布求出的平均值A和标准偏差σ为
100≤A≤800[N/mm2]、
σ<30[N/mm2]。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该显影剂承载体为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记载的显影剂承载体。
CNB2004100628411A 2003-10-31 2004-06-24 显影剂承载体和显影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958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72464 2003-10-31
JP372464/2003 2003-10-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12066A true CN1612066A (zh) 2005-05-04
CN100419586C CN100419586C (zh) 2008-09-17

Family

ID=34420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6284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9586C (zh) 2003-10-31 2004-06-24 显影剂承载体和显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727619B2 (zh)
EP (1) EP1528440B1 (zh)
KR (1) KR100626783B1 (zh)
CN (1) CN100419586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43012A (zh) * 2015-02-03 2016-08-10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CN110389509A (zh) * 2018-04-19 2019-10-29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辊、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28171B1 (en) 2004-04-27 2017-02-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method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evelop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KR101188078B1 (ko) * 2005-07-21 2012-10-08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현상제 담지체 및 현상 장치
DE102005038111B3 (de) * 2005-08-11 2007-02-22 Oce Printing Systems Gmbh Anordnung zur Einstellung der Adhäsionskräfte zwischen Toner und einem benachbart liegenden Mittel bei einem elektrografischen Druck- oder Kopiergerät
US8038591B2 (en) * 2007-03-27 2011-10-18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mponent with triboelectric properties
JP5247616B2 (ja) 2008-07-29 2013-07-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担持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現像装置及び現像方法
EP2520982B1 (en) * 2009-12-28 2014-11-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er support and developing device
CN107121440B (zh) * 2017-04-20 2023-03-17 宁波市交通建设工程试验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沥青路面集料分布均匀性检测与评价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01069B2 (ja) 1988-10-14 1999-06-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H0336570A (ja) 1989-07-03 1991-02-18 Canon Inc 電子写真用現像装置
DE69006997T2 (de) 1989-09-27 1994-06-23 Canon Kk Bilderzeugungsverfahren- und -gerät.
US5202731A (en) 1989-09-27 1993-04-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n alternating bias electric field
DE69010607T2 (de) * 1989-10-02 1994-12-01 Canon Kk Entwickler-Trägerelement, Entwicklungsvorrichtung und Einheit mit dieser Vorrichtung.
US5175586A (en) 1991-01-31 1992-12-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apparatus and developer carrying member therefor
JP2895640B2 (ja) * 1991-01-31 1999-05-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現像剤担持体
US5274426A (en) 1991-05-29 1993-12-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apparatus and developer carrying member therefor
JP2899193B2 (ja) 1992-06-08 1999-06-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5618647A (en) 1994-09-02 1997-04-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agnetic tone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EP0720070B1 (en) 1994-12-28 2001-08-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er carrying member, developing assembly,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JP3192363B2 (ja) 1994-12-28 2001-07-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担持体、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5700616A (en) * 1995-02-01 1997-12-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er for developing an electrostatic image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H096128A (ja) * 1995-04-17 1997-01-10 Fuji Xerox Co Ltd 一成分現像剤担持体および一成分現像装置
JPH09134068A (ja) * 1995-11-09 1997-05-20 Canon Inc 現像剤担持体の表面処理方法及び現像剤担持体並びに現像装置
EP0810492B1 (en) * 1996-05-29 2002-09-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er carrying member, developing apparatus, developing metho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JP3689531B2 (ja) 1996-05-29 2005-08-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担持体、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647253B2 (ja) 1997-03-26 2005-05-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現像剤担持体及び現像方法
DE69800205T2 (de) 1997-03-31 2000-11-23 Canon Kk Mit einer Harzschicht überzogenes Entwicklerträgerelement, dessen Bindemittelharz von Molekulargewicht 3000 bis 50000 ein Copolymer enthält mit einem Methyl Methacrylat Monomer und einem Stickstoff enthaltenden Vinylmonomer
JP3363748B2 (ja) 1997-07-30 2003-01-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現像方法及び現像剤担持体
JP3571900B2 (ja) * 1997-12-18 2004-09-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
US6154625A (en) 1997-12-19 2000-11-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apparatus, apparatus unit,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3997016B2 (ja) 1997-12-19 2007-10-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担持体、現像装置、装置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6391511B1 (en) 1998-04-17 2002-05-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apparatus, apparatus unit,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3581580B2 (ja) 1998-08-14 2004-10-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3984833B2 (ja) 2001-01-16 2007-10-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担持体の再生方法
JP2002244426A (ja) 2001-02-20 2002-08-30 Canon Inc 現像剤担持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現像装置
JP4541584B2 (ja) 2001-04-19 2010-09-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方法及び現像装置
JP3997065B2 (ja) 2001-08-20 2007-10-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841327B2 (en) 2001-10-30 2005-01-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assembly, image-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EP1361483B1 (en) * 2002-05-07 2005-07-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er carrier, developing device using the developer carrier, and process cartridge using the developer carrier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43012A (zh) * 2015-02-03 2016-08-10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CN110389509A (zh) * 2018-04-19 2019-10-29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辊、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10389509B (zh) * 2018-04-19 2022-04-22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辊、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626783B1 (ko) 2006-09-21
EP1528440B1 (en) 2012-08-01
KR20050041855A (ko) 2005-05-04
US7727619B2 (en) 2010-06-01
US20050095038A1 (en) 2005-05-05
EP1528440A2 (en) 2005-05-04
EP1528440A3 (en) 2009-12-30
CN100419586C (zh) 2008-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42285C (zh) 显影剂承载体及使用所述显影剂承载体的显影装置和成像处理盒
CN1196035C (zh) 双组份显影剂、使用该显影剂的图像形成方法及装置
CN1232886C (zh) 调色剂用粘合树脂、调色剂和电子照相装置
CN1289973C (zh) 调色剂
CN1204461C (zh) 显影装置、处理卡盒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119705C (zh) 磁性色粉与成像方法
CN100351715C (zh) 显影剂承载体和采用该显影剂承载体的显影方法
CN1021992C (zh) 磁性调色剂
CN1174288C (zh) 用于显影静电图像的色调剂、成像方法以及操作盒
CN1550918A (zh) 载体、显影剂、成像设备和处理模块
CN1182443C (zh) 显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成像处理盒
CN1845010A (zh) 载体,显影剂,显影剂容器,图像形成方法及处理卡盒
CN1495550A (zh) 对静电图像进行显影的显影剂,成像装置及成像方法
CN1366213A (zh) 电子照相调色剂、电子照相显影剂和用于形成图像的方法
CN1673878A (zh) 调色剂、使用其的显影设备
CN1619433A (zh) 调色剂盒、深色青调色剂、浅色青调色剂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243273A (zh) 显影装置,装置单元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097211C (zh) 图象形成装置,装置部件以及传真装置
CN1076106C (zh) 磁性调色剂
CN1172276A (zh) 显影剂负载元件,显影设备,显影方法,成像设备和处理盒
CN101211129B (zh) 载体及双组分显影剂
CN1178334A (zh) 磁性色粉、设备装置和成像方法
CN1612066A (zh) 显影剂承载体和显影装置
CN1892483A (zh) 图像形成设备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053747C (zh) 成象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917

Termination date: 2020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