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11404A - 主缸用储液室 - Google Patents

主缸用储液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11404A
CN1611404A CN200410086606.8A CN200410086606A CN1611404A CN 1611404 A CN1611404 A CN 1611404A CN 200410086606 A CN200410086606 A CN 200410086606A CN 1611404 A CN1611404 A CN 16114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master cylinder
fluid reservoir
storage chamber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1008660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22996C (zh
Inventor
小池明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114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114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2299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2299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Of Braking Force In Braking Systems (AREA)
  • Hydraulic Clutches, Magnetic Clutches, Fluid Clutches, And Fluid Joints (AREA)

Abstract

主缸用储液室(R)用于将工作液供给到主缸(MA),该主缸(MA)安装在对车室与前风挡玻璃前方的发动机罩下空间进行分隔的隔板;其中:具有储液室主体(1)和通往主缸(MA)的供给口(6a、6b);该储液室主体(1)储存工作液,与主缸(MA)分开构成,在发动机罩下空间配置到主缸(MA)的上方位置;供给口(6a、6b)具有在侧视中呈直线状的连通路(8、8),朝储液室主体(1)内部延伸设置,同时,其开口部(7a、7b)在储液室主体(1)的车身前后方向的中央部位开口。

Description

主缸用储液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缸用储液室(制动器主缸或离合器主缸),更为详细地说,涉及可确实防止空气吸入到主缸中的主缸用储液室。
背景技术
过去,作为主缸用储液室,已知的有相对于主缸一体设置的储液室,或与主缸分开设置的、设于离开的部位并由软管等配管连接的分离构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40098号公报(段落0009,图1等))。
可是,作为近年的机动车的设计的倾向,希望使车室或发动机室较宽敞,为了实现这一点,有时将发动机罩和前风挡玻璃的倾斜形成得较平缓。为了应对这样的设计要求,主缸与主缸用储液室最好形成为分离构造。
即,为了使车室变宽敞,最好朝车身前方较长地形成前风挡玻璃的下端部的位置,同时,考虑到维修性和冲撞时的耐冲击性,主缸用储液室可以说设置到接近发动机室的上部附近的发动机罩的位置较好。
另一方面,考虑到与主缸连接的负压增压器的设置空间,最好利用对车室与前风挡玻璃前方的发动机罩下空间进行分隔的发动机挡板周围的空间中安装主缸。
在这样的配置构造中,主缸用储液室R1如图4(a)所示那样,工作液的输出口31设在成为接近主缸的位置的储液室主体30的后端下部。另外,主缸用储液室R1如上述那样配置到接近发动机罩的位置,但该位置也是在正下方配置发动机等的空间,所以,不能在上下方向上取得较宽的设置空间。为此,主缸用储液室R1存在形成为扁平形的倾向。
上述过去的主缸用储液室R1如图4(a)所示那样,在储液室主体30的后端下部设有工作液的输出口31,所以,在通常状态下,将输出口31的内部开口31a配置到工作液15的液面15b之下,内部开口31a成为隐蔽到液面15b之下的状态。然而,例如在陡坡下行时或输入大负荷的高G制动时,如图4(b)所示那样,液面15b变动,有时成为输出口31的内部开口31a露出的状态,从而有可能从内部开口31a通过软管H将空气Ai吸入到主缸侧,而使主缸的工作产生问题。这样的液面15b的变动导致的空气Ai的吸入现象在形成为扁平状的主缸用储液室R1中明显容易发生。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工作液的液面发生变动也不易发生空气的吸入现象、可稳定地将工作液供给到主缸的主缸用储液室。
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中的第1技术方案的发明的主缸用储液室用于将工作液供给到主缸,该主缸安装在对车室与前风挡玻璃前方的发动机罩下的空间进行分隔的发动机挡板;其特征在于:具有储液室主体和供给口;该储液室主体储存供给到上述主缸的工作液,并相对于上述主缸分独立地构成,同时,处于上述前风挡玻璃和上述主缸的车身前方位置的上述发动机罩下的空间中、并配置到上述主缸的上方;该供给口设在该储液室主体的车身后部侧,并具有用于连接工作液供给用的软管的软管接头部,该软管连接到上述主缸的补给口;上述供给口具有在侧视中呈直线状的连通路,朝上述储液室主体内部延伸设置,同时,其开口部在上述储液室主体的车身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位开口。在此,中央部位包含储液室主体的车身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和中央部分的近旁部位。
按照第1技术方案的发明,储存向主缸供给的工作液的储液室主体相对于主缸独立地构成,配置到前风挡玻璃和主缸的车身前方位置的发动机罩下的空间中。储液室主体配置到主缸的上方位置,同时,在储液室主体的车身后部侧设置供给口,该供给口具有软管接头部,该软管接头部用于连接连接到主缸的补给口的工作液供给用的软管,所以,可通过软管将工作液从储液室主体供给到主缸。
供给口具有在侧视中直线状的连通路,朝上述储液室主体内部延伸设置,同时,其开口部在储液室主体的车身前后方向的中央部位开口,所以,可获得以下那样的作用效果。
即,当在陡坡上下行时和输入大负荷的高G制动时,有时储液室主体内的工作液的液面变动(倾斜),但其变动量在储液室主体的内部不均匀,例如,与储液室主体的车身后部侧相比,储液室主体的车身前后方向的中央部位一方变小。即,如开口部在储液室主体的车身后部侧开口,则液面的变动使开口部露出,存在从开口部吸入空气的危险。而在第1技术方案的发明的主缸用储液室中,供给口具有在侧视中直线状的连通路,朝储液室主体内部延伸设置,同时,其开口部在储液室主体的车身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位开口,所以,即使上述那样的工作液的液面产生变动,开口部也容易配置到液面下,不易露出。
因此,从开口部吸入空气的可能性消失,可以稳定的状态将工作液供给到主缸。
另外,由于供给口具有在侧视中直线状的连通路,所以,不易在连通路内发生空气聚集,具有不易发生空气吸入到主缸的优点。
第2技术方案的发明在第1技术方案的发明的主缸用储液室的基础上还具有这样的特征:上述供给口的上述软管接头部具有端部扩张的软管防脱部,同时,连通路的中心轴线相对外径的中心轴线倾斜,并且上述连通路的中心轴线比上述软管的连接角度更接近水平。
按照第2技术方案的发明,由于供给口的上述连接部具有端部扩张的软管防脱部,所以,软管不易脱落,而且,由于端部扩张,所以,可具有该部分处也不易产生空气滞留的优点。
另外,软管接头部的连通路的中心轴线比软管的连接角度更接近水平地使连通路的中心轴线相对外径的中心轴线倾斜,所以,可确保能够实现工作油的供给的软管的连接角度,同时,还可获得连通路的水平性。这样,在储液室主体的内部可将连通路的开口部配置到低位置,在工作液的液面变动时,连通路的开口部也更不易露出。因此,可实现更稳定的工作液的供给状态。
另外,由于可在储液室主体的内部将连通路的开口部配置到低位置,所以,在储液室主体的形状为扁平形状的场合,较有效果。
按照本发明,即使工作液的液面产生变动,也不易产生吸入空气的现象,可稳定地将工作液供给到主缸。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说明本发明一实施形式的主缸用储液室的车身前部的示意配置图。
图2(a)为用断面表示主缸用储液室和主缸的要部的俯视图,(b)为示出主缸用储液室和主缸的局部断面说明图。
图3(a)  (b)为作用说明图。
图4(a)(b)为已有技术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形式的主缸用储液室。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左右”“上下”以将主缸用储液室安装于机动车车身的状态为基准。
在参照的附图中,图1为用于说明本发明一实施形式的主缸用储液室的车身前部的示意配置图(局部断面),图2(a)为用断面表示主缸用储液室和主缸的要部的俯视图,(b)为示出主缸用储液室与主缸的局部断面说明图。图2(b)的主缸用储液室的断面以图2(a)的b-b线为基准。
如图1所示那样,主缸用储液室R配置到设于机动车的车身T上的前风挡玻璃FG前方的发动机罩BH下方的空间S(凹部),由图中未示出的安装配件安装于车身T上。在主缸用储液室R后方的斜下方位置设置主缸MA,主缸用储液室R与主缸MA之间由软管H连接。即,主缸用储液室R在发动机罩BH的下方的空间S中配置到主缸MA的上方位置,软管H从主缸用储液室R朝主缸MA以倾斜状设置。用该图中符号P1、P2示出的部分为主缸MA的补给口。
主缸MA安装于负压增压器BA上,该负压增压器BA安装在对车室C与前风挡玻璃FG前方的空间S进行分隔的隔板PA。在负压增压器BA上输入来自图中未示出的制动踏板等制动操作构件的操作力,主缸MA根据输入到该负压增压器BA上的操作力使图中未示出的车轮制动器工作。
如图2(b)所示那样,主缸用储液室R具有储液室主体1和盖1c;该储液室主体1由上部主体1a和下部主体1b构成,构成储存制动液(工作液)15的存储室,由树脂制成;该盖1c对设于上部主体1a上部的制动液注入口2进行封闭。上部主体1a与下部主体1b由熔接等连接成一体,如图2(a)所示那样在俯视中大体为L字形,而且如图2(b)所示,在侧视中形成为扁平形状(在图2(a)中仅对下部主体1b进行图示)。在主缸用储液室R的下方,如图1所示那样设置发动机E和图中未示出的变速箱等或其周边设备或代替发动机E的电动机等。
如图2(a)所示那样,在下部主体1b设置俯视中呈圆形的分隔壁3,同时,设置将左右分隔成2个室A、B的隔板4。在分隔壁3设置多个连通槽3a,在室A、B间制动液15可相互流通。在本实施形式中,室A形成得比室B大,制动液15的储存量多。由分隔壁3分隔的俯视中呈圆形的空间内配置图中未示出的浮子和过滤器等。
在下部主体1b的车身后部侧设置具有可连接软管H、H的软管接头部5a、5b的管状供给口6a、6b。各供给口6a、6b如图2(a)所示那样分别延伸设置到下部主体1b的各室A、B的内部,各开口部7a、7b在下部主体1b(储液室主体1)的车身前后方向的中央部位(中央部位近旁部位)开口。
在这里,各供给口6a、6b形成为相同结构,所以,下面参照图2(b)说明其一方的供给口6a。
供给口6a具有在侧面视图中呈直线状的连通路8,在本实施形式中,其中心轴线01比软管H的连接角度更接近水平地倾斜。即,供给口6a的连通路8平缓地倾斜,其中心轴线01的倾斜角度比软管接头部5a的外径D(参照图3(a)(b))的中心轴线02的倾斜角度更接近水平,中心轴线01与中心轴线02成为不同的倾斜。换言之,软管接头部5a的外径D1的中心轴线01相对连通路8的中心轴线02偏心成倾斜状。具体地说,软管H按相对水平按10度的倾斜角度连接到软管接头部5a,另外,连通路8相对水平成为5度的倾斜角度。在本实施形式中,各供给口6a、6b一体地设于下部主体1b,形成下部主体1b的底面的一部分。各供给口6a、6b也可相对于下部主体1b独立地形成,固定于下部主体1b。
在储液室主体1上如图2(b)所示那样储存规定量的制动液15,在该图所示平常状态下,分成存在制动液15的制动液部分15a(液中)和存在大气的大气部分16(大气中)。该图中的符号15b表示制动液15的液面。即,上述各供给口6a、6b的各开口部7a、7b配置到制动液部分15a处。
可是,由于软管接头部5a、5b的位置设于储液室主体1的后端,所以,供给口6a、6b的倾斜角度需要形成为尽可能接近水平状态。另一方面,软管接头部5a、5b为了防止在与软管H、H的边界部聚集空气(气泡),形成接近水平的角度有限度。因此,通过如上述那样使软管接头部5a、5b具有倾斜,可防止空气滞留,同时,可实现制动液15的顺利的流动。
各供给口6a、6b也可以以一部分或大体全体突出的状态设于储液室主体1的底面侧。通过这样构成,可使各供给口6a、6b的开口部7a、7b接近储液室主体1的底面侧,开口部7a、7b可更确实地配置到制动液部分15a处。
在该情况下,彼此不干涉地将各供给口6a、6b和软管H、H设在设于储液室主体1下方的发动机E等上。
在软管接头部5a的端部设置扩张成喇叭状的软管防脱部9。软管H由带构件10不能脱开地安装于软管接头部5a。
下面说明本实施形式的作用。
如图3(a)所示,在通常状态下,制动液15的液面15b成为大体水平状态,各供给口6a、6b的开口部7a、7b配置到液面15b之下(制动液部分15a(参照图2(b))。这样,开口部7a、7b不从液面15b露出,空气不会通过各供给口6a、6b吸入到软管H、H。
在这里,例如在陡坡上下行时和高G制动时那样,当将接近1G的大的负荷输入到车身T上(参照图1)时,如图3(b)所示那样,储液室主体1内的制动液15的液面15b变动(在图中,示意地表示陡坡下行时。在高G制动时,液面15b朝车身前方方向以向上倾斜状变动)。然而,即使在该情况下,开口部7a、7b也位于制动液15的变动的液面15b之下,不会从液面15b露出。
因此,空气不会从开口部7a、7b吸入,可以稳定的状态将制动液15供给到主缸MA。
按照以上说明的主缸用储液室R,供给口6a、6b具有在侧视中呈直线状的连通路8、8,朝储液室主体1的内部延伸设置,同时,其开口部7a、7b在储液室主体1的车身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位开口,所以,可获得以下那样的优点。
即,当陡坡下行时和进行输入大负荷的高G制动时,储液室主体1内的制动液15的液面15b可能变动(参照图3(b)),但其变动量在储液室主体1的内部不均匀,例如,与储液室主体1的车身后部侧相比,储液室主体1的车身前后方向的中央部位一方变小。即,如为开口部在储液室主体1的车身后部侧(后端)开口的构造,则液面15b的变动使开口部成为露出状态,存在吸入空气的可能。
而在本实施形式的主缸用储液室R中,供给口6a、6b具有在侧视中呈直线状的连通路8、8,延伸设置到储液室主体1的内部,同时,其开口部7a、7b在储液室主体1的在身前后方向的大体中央部位开口,所以,即使上述那样的制动液15的液面15b产生变动,开口部7a、7b也保持为配置到液面15b下的状态,不存在露出的危险。
因此,没有从开口部7a、7b吸入空气的情形,结果,可在稳定的状态下将制动液15供给到主缸MA。
另外,由于供给口6a、6b具有在侧视中直线状的连通路8、8,所以,在连通路8、8的内部不易产生空气滞留,具有空气不易被吸入到主缸MA的优点。
另外,供给口6a、6b的软管接头部5a、5b具有端部扩张的软管防脱部9、9,所以,软管H、H不易脱落,而且,由于端部扩张,所以,具有在该部分处也不易发生空气滞留的优点。
另外,在软管接头部5a、5b中,连通路8、8的中心轴线01相对外径D1的中心轴线02倾斜,使得连通路8、8的中心轴线01比软管H、H的连接角度更接近水平,所以,可确保能够实现制动液15的供给的软管H、H的连接角度,同时,可获得连通路8、8的水平性。这样,在储液室主体1的内部可将连通路8、8的开口部7a、7b配置到低位置,即使在制动液15的液面15b变动时,连通路8、8的开口部7a、7b也更不易露出。这样,可实现更稳定的制动液15的供给状态。
另外,由于可将连通路8、8的开口部7a、7b在储液室主体1的内部配置到低位置,所以,在储液室主体1的形状为扁平形状的主缸用储液室R中,设置这样的倾斜特别有效果。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形式,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当然可实现与发明的主旨相应的适当的变更。例如,储液室主体的形状不限于由上述实施形式说明的情形,也可采用纵长形状、长圆形等各种形状。另外,供给口也可为1根,或为3根或3根以上。另外,在本实施形式中,说明了制动器主缸,但也可在离合器主缸中采用。

Claims (2)

1.主缸用储液室,它是用于向主缸供给工作液的主缸用储液室,该主缸安装在发动机挡板上,该发动机挡板分隔车室和前风挡玻璃前方的发动机罩下的空间,其特征在于,
该主缸用储液室包括:
储液室主体,该储液室主体用于储存向上述主缸供给的工作液,并且相对于上述主缸独立地构成,而且该储液室主体位于上述前挡风玻璃和上述主缸的车身前方位置处的上述发动机罩下的空间中,且配置在上述主缸的上方;
供给口,该供给口设在上述储液室主体的车身后部侧,并且具有用于连接工作液供给用软管的软管接头部,该软管连接到上述主缸的补给口;
上述供给口具有侧视为直线状的连通路,并向上述储液室主体内部延伸,该供给口的开口部开口于上述储液室主体的车身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分或中央部分的近旁部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缸用储液室,其特征在于,上述供给口的上述软管接头部具有端部扩开的软管防脱部,连通路的中心轴线相对于上述软管接头部的外径的中心轴线倾斜,以使上述连通路的中心轴线比上述软管的连接角度更接近于水平。
CNB2004100866068A 2003-10-30 2004-10-29 主缸用储液室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2299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70693A JP4062700B2 (ja) 2003-10-30 2003-10-30 マスタシリンダ用リザーバ
JP370693/2003 2003-10-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11404A true CN1611404A (zh) 2005-05-04
CN1322996C CN1322996C (zh) 2007-06-27

Family

ID=34647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86606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22996C (zh) 2003-10-30 2004-10-29 主缸用储液室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062700B2 (zh)
CN (1) CN1322996C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56028A (zh) * 2010-12-22 2012-07-11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制动液容器
CN101289085B (zh) * 2007-04-20 2013-03-0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储油器和主缸
CN103587518A (zh) * 2013-12-02 2014-02-19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惯性比例阀式制动总泵
CN108698578A (zh) * 2016-03-11 2018-10-23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集成式动力制动器单元的具有内部导管的制动器储槽
CN109532801A (zh) * 2017-09-21 2019-03-29 株式会社爱德克斯 贮存箱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98736B2 (ja) * 2006-09-13 2010-12-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リザーバタンクの取り付け構造
JP6230148B2 (ja) * 2013-07-12 2017-11-15 オートリブ日信ブレーキシステム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リザーバタンクおよび車両用ブレーキ装置
JP6233832B2 (ja) * 2013-07-12 2017-11-22 オートリブ日信ブレーキシステム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リザーバタンクおよび車両用ブレーキ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17922A (en) * 1979-03-26 1980-08-19 Societe Anonyme D.B.A. Fluid reservoir
DE3239438A1 (de) * 1982-10-25 1984-04-26 Alfred Teves Gmbh, 6000 Frankfurt Kunststoff-ausgleichsbehaelter fuer hydraulische bremsanlagen
FR2810097B1 (fr) * 2000-06-09 2005-04-08 Bosch Gmbh Robert Support pour connecteur rapide, reservoir et systeme d'alimentation en liquide de frein comportant un tel support
JP4482251B2 (ja) * 2001-07-30 2010-06-16 日信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液圧マスタシリンダ装置のリザーバジョイント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9085B (zh) * 2007-04-20 2013-03-0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储油器和主缸
CN102556028A (zh) * 2010-12-22 2012-07-11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制动液容器
CN103587518A (zh) * 2013-12-02 2014-02-19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惯性比例阀式制动总泵
CN108698578A (zh) * 2016-03-11 2018-10-23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集成式动力制动器单元的具有内部导管的制动器储槽
CN108698578B (zh) * 2016-03-11 2020-12-11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集成式动力制动器单元的具有内部导管的制动器储槽
US11052890B2 (en) 2016-03-11 2021-07-06 Robert Bosch Gmbh Brake reservoir with internal conduit for integrated power brake unit
CN109532801A (zh) * 2017-09-21 2019-03-29 株式会社爱德克斯 贮存箱
CN109532801B (zh) * 2017-09-21 2021-06-11 株式会社爱德克斯 贮存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062700B2 (ja) 2008-03-19
JP2005132226A (ja) 2005-05-26
CN1322996C (zh) 2007-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64702C (zh) 汽车油箱
CN1611404A (zh) 主缸用储液室
CN1740022A (zh) 车辆的底板下部结构
CN101062681A (zh) 车辆用制动器的贮存装置和辅助罐
CN100336678C (zh) 燃料电池车辆上的氢填充口配置结构
CN101061307A (zh) 车辆用燃料供给装置
JPH05124445A (ja) 車両用燃料供給装置
EP1990508A1 (en) Oil feeding system
CN1229256C (zh) 小型摩托车的燃油供应装置
CN1704305A (zh) 车辆
CN1704306A (zh) 车辆
CN1948077A (zh) 具有后座脚踏板及挡泥板的二轮机动车
CN1704304A (zh) 车辆
CN1254396C (zh) 由操纵柄控制的机动车液压泵
US11673447B2 (en) Cab for work vehicle and work vehicle
US11592102B2 (en) Transmission lubrication system
CN100340446C (zh) 前壁模件
CN1123690C (zh) 空气滤清器装置
CN1214944C (zh) 小型艇
CN1948723A (zh) 机油滤清器装置和包括该机油滤清器装置的摩托车
US5518017A (en) Fuel tank
JP2010156273A (ja) 乗り物用燃料タンク
CN105408613A (zh) 作业车辆
CN1945001A (zh) 燃料供给装置和安装有该燃料供给装置的摩托车
CN111911263B (zh) 车辆用机油供给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627

Termination date: 202110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