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07434A - 导光体,照明装置,液晶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导光体,照明装置,液晶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07434A
CN1607434A CNA2004100981390A CN200410098139A CN1607434A CN 1607434 A CN1607434 A CN 1607434A CN A2004100981390 A CNA2004100981390 A CN A2004100981390A CN 200410098139 A CN200410098139 A CN 200410098139A CN 1607434 A CN1607434 A CN 16074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pear
skin texture
light conductor
texture patte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9813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29770C (zh
Inventor
鸟原广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074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074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2977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2977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4Scattering dots or dot-like elements, e.g. microbeads, scattering particles, nanoparticles
    • G02B6/0043Scattering dots or dot-like elements, e.g. microbeads, scattering particles, nanoparticles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导光体中,在荧光管的附近部分(入射光强的部分)的端部上配置平坦部分,在其内侧形成具有正弦波形状的边界线的梨皮纹图案。以此沿着荧光管延伸的方向交替配置梨皮纹小区域和平坦小区域。即在导光体中,将散射强度设定为从靠近荧光管的附近的端部向远处的内侧渐渐增强。又,向背面的入射光量在端部向内侧逐渐减少。因此,该导光体可以使得背面的各个部位的光散射量均匀化,所以可使得从表面发出的照射光的辉度在整个表面范围内均匀化。

Description

导光体,照明装置,液晶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线状光源的光从侧面射入,从表面射出的导光体。
背景技术
用液晶面板显示图像的液晶显示器(LCD;液晶显示装置),大致的进行划分的话,由两个基本功能构成。其一是,从背面照亮液晶面板的功能(发光功能),另一个是,控制液晶面板中的显示光的功能(显示控制功能)。
近来,特别是,在【在用改良了发光功能的照明光大范围的进行照射的方法中,需要减小液晶面板的边框(围绕图像显示区域的框的部分)】方面具有较高的用户需求。因此,存在相应于这种需要的同时维持显示质量的必要。
后述的文件1中,指出了一种在上述那样的液晶面板的边框狭窄化方面具有突破性的实用的技术。图9中是示出该文件所述的液晶显示器的说明图(原理截面图)。如图所示,液晶显示器中,具备液晶面板101,和含有用于发光的荧光管L以及导光体106的发光部102。
而且,该液晶显示器中,为了使得边框狭窄化,在发光部102的导光体(透明树脂)106的端部上设置切出部,其中配置有荧光管L。换句话说,该液晶显示器具有通过在有效显示区域内(虚线V的内侧)配置荧光管L的一部分的结构。
另外,该技术中,为了谋求发光部件的辉度均匀化,采用了与导光体106配置在荧光管L的上部的散射体105。该散射体105,是由含有光散射材料的树脂构成的。然后,该散射体105中,对应于覆盖其上部的扩散板的雾化层,散射材料的添加浓度被最优化。这样,能够确保液晶面板101中的整个显示区域的辉度的均匀化。
而且,上述那样的结构中,通过与荧光管相邻连接设置的导光体(通常是平板形状),将荧光管的光导向显示区域的整个表面。
另外,这样的导光体中,进入内部的荧光管的光在表面(表面;液晶面板侧的面)以及背面上进行全反射,使得不能实现期望的辉度的均匀化。这是由反射部分的显示光的减少造成的。因此,在导光体的表面和背面上形成用于散射光的梨皮纹(压纹)。
这样的梨皮纹,记载在文件1和后述的文件2中。在文件2中记载了,在导光体的背面上,形成多个点状的梨皮纹区域(梨皮纹点)的技术。该技术中,在靠近荧光管(荧光管附近部分)的部分的梨皮纹点较小,远离它的部分的梨皮纹点较大。这样,使得靠近荧光管的部分(光量多的部分)中的光散射量,相比光量少的远离它的部分减少,使得显示区域的辉度均匀化。
【文件1】日本专利公报;特开2000-235805号公报(发行日2000年8月29日),对应的美国专利公报;US6412969B1
【文件2】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6-313883号公报(发行日;1994年11月8日)对应的美国专利公报;US5394308
然而,如文件2,在梨皮纹点的大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仍然谋求辉度的均匀化的场合,在导光体的背面上,形成较多的无梨皮纹区域(点间的区域)。因此,由于不能生成较大光散射的绝对数量,存在整体的辉度不高的问题。
另外,考虑到可以将浓度(散射的程度)不同的多种的梨皮纹区域形成在导光体背面的整个区域上。然而,要作成非常薄的梨皮纹,在技术上比较困难。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荧光管附近部分的光散射量不会降低太多。由此,使得该部分的辉度过度的上升,不能实现辉度的均匀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那样的在先的问题而提出的技术方案。而且,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适当的调整荧光管附近部分的辉度,实现显示区域中的辉度的均匀化的导光体。
为了达到该目的,本发明的第1种导光体(第1导光体)是使线状光源的光从侧面射入,使该光在背面上形成的梨皮纹区域散射再从表面射出的导光体,其中,在其背面的端部上,沿着线状光源形成没有梨皮纹的平坦的区域,另一方面,在平坦区域的内侧上形成梨皮纹区域,沿着线状光源延伸的平坦区域和梨皮纹区域之间的边界线形成为波形。
第1导光体是将线状光源的光变换成面状光(从具有预定宽度的部分照射的光)再向外部照射的导光体。而且,该第1导光体是适宜用于,液晶显示装置(LCD),室内照明和广告牌,x光射线照相装置等,利用照射面状光的照明装置的电子设备中的导光体。
如上所述,第1导光体,在它的背面上,具有用于散射光的梨皮纹区域。而且,它是将从侧面入射的来自线状光源的光,通过在背面的梨皮纹区域上散射的,从与背面对置的表面(表面)出射的导光体。
另外,特别是在第1导光体中,在背面的端部沿着线状光源形成没有梨皮纹的平坦区域。
换句话说,在第1导光体中,从靠近线状光源的部分向远离它的部分,输入到背面的光量减少。因此,在靠近线状光源的端部的背面,接收到非常强的入射光(照射返回的光)。
由此,在第1导光体中,在它的端部上设置平坦区域,这样来抑制光散射量,减小端部中的辉度。
另外,在第1导光体的背面,在平坦区域的内侧(在导光体中的比平坦区域更内侧的;远离线状光源的一侧)上,形成梨皮纹区域。
即在第1导光体中,远离线状光源的部位中,在梨皮纹处将入射光充分散射。由此,能够增加表面的出射光量,可以提高整体的辉度。
另外,在第1导光体中,平坦区域是沿着线状光源形成的。因此,平坦区域和梨皮纹区域之间的边界线(梨皮纹边界线)也是沿着线状光源延伸的。
而且,特别是在第1导光体中,沿着线状光源延伸的上述梨皮纹边界线,形成为波形(波的形状)。其中,波形是正弦波形、锯齿波形、方波形等的,凹凸和起伏等连续形成的线的形状。
这样,在第1导光体中,沿着线状光源的延伸方向,在梨皮纹边界线上,可以交替的配置小的梨皮纹区域(梨皮纹小区域)和小的平坦区域(平坦小区域)。
由此,来自第1导光体的梨皮纹区域上的表面的,对应于梨皮纹小区域的高辉度光(明线),和对应于平坦小区域的低辉度光(暗线),沿着线状光源延伸的方向交替的照射。
因此,在第1导光体的表面上,承载配置有具有混洗光功能的光学膜(光扩散板等等)的话,能够从梨皮纹边界线上,照射比低辉度线亮的比高辉度线暗的,中间辉度的光。
这样,在第1导光体的背面中,可以将梨皮纹边界线上的实质上的散射强度设定为比平坦区域强,比梨皮纹区域弱。即,在第1导光体中,将背面的散射强度,设定为从靠近线状光源的部分向远离的内侧,渐渐的增强。
另外,如上所述,朝向第1导光体的背面的入射光量由端部向内侧减少。
因此,在第1导光体中,能够使得背面的各个部位的光散射量均匀化。由此,在第1导光体中,可以使得来自表面的照射光的辉度在整个表面的范围上均匀化。
而且,平坦区域的内侧的梨皮纹区域,和平坦区域之间的边界线还可以形成为波形。为了提高辉度,优选的在平坦区域的内侧的整个表面上都形成梨皮纹区域。另外,如果是需要基本上不产生辉度的减少的程度的话,在平坦区域的内侧上形成的梨皮纹区域的一部分上,还可以存在其他的平坦区域(即,梨皮纹区域还可以形成在平坦区域的内侧的大致整个表面上)。
另外,在第1导光体中,朝向靠近光源的端部的入射光(照射回来的光)不那么强的场合,优选使得上述平坦区域非常的小(狭窄)。
在这种情况下,靠近线状光源的端部中的散射强度,实质上,成为梨皮纹边界线的散射强度。
本发明的其他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通过下面所示的记载能够得到充分的理解。另外,本发明的优点,在参考附图的接下来的说明中能够明白。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具备的导光体的构造的说明图。
图2是示出具有图1中所示的导光体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造的说明图。
图3是放大的示出图2中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导光体的切出部周边的说明图。
图4是示出图2中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和使用白色聚碳酸酯的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荧光管附近部分(边缘部)中的色度随时间变化的测量的结果的表。
图5是示出图1中所示的导光体中的从荧光管进入的光的光路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图2中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和现有液晶显示装置中的辉度分布的测量的结果图表。
图7是示出图2中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导光体的厚度和梨皮纹边界线的间距发生各种变化的时候是否具有辉度偏差的测量结果的说明图。
图8(a)-图8(d)是,示出图1中所示的导光体的梨皮纹边界线的其他的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9是,示出现有液晶显示装置的构造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说明。
关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本LCD),是汽车导航用的作为车载LCD用的液晶显示装置。
图2是示出本LCD的构造的说明图。
如该图所示,本LCD,是将发光部10和液晶面板15,用金属聚光圈18,塑料框体17,和里衬框体6来支撑的构造。
而且,虚线R的内侧(图2的右侧)的区域,形成用于显示图像的有效显示区域。
金属聚光圈18,是构成本LCD的外形的框体,在保护本LCD的同时,还支持它的内部结构。
另外,发光部10和液晶面板15,用双面带16相互粘合。
液晶面板15,将下偏光板11,下玻璃12,液晶层LC,上玻璃13,上偏振板14按照这个顺序叠层构成,并通过金属聚光圈18和塑料框体17支持。
而且,该液晶面板15,通过图中未示出的形成在玻璃12 13上的显示电路(由栅线,源线,TFT等等构成的电路)控制的,改变液晶层LC的取向状态,进行所期望的显示。
发光部10,是用于相对于液晶面板15的有效显示区域,照射均匀的光的部件。
而且,如图2所示,发光部10,是具备荧光管5,导光体1,反射板4,扩散板7,棱镜板8,选择偏振反射膜9的构造。
另外,如图2所示,发光部10的中央部具有由反射板4、导光体1、扩散板7、棱镜板8,选择偏振反射膜9按该顺序叠层的结构。
荧光管5,如后所述,是沿着长方形的导光体1中的一个长边和两个短边设置U字形状的例如阴极射线管,作为用于生成照射液晶面板15的光的线状光源。
导光体1,是用将透明丙烯基(透明树脂)注塑成型的方法制造的长方形的平板。而且,是将来自荧光管5的光,在它的背面1b远离液晶板15的面上形成的梨皮纹图案上散射的,来向本LCD的整个有效显示区域照射均匀的光的导光体。
即,导光体1是将荧光管5那样的线状光源的光变换成面状光(从具有预定的宽度的部分照射的光)并向外部照射的部件。
对导光体1的梨皮纹图案,下面进行详细的说明。
而且,如图2所示,导光体1中的荧光管5的设置端部中,导光体1以在上部残留有切出部2的状态,形成下部侧剜去(凹陷)的形状。而且,导光体1的剜去的部分(切出部2内)的贮存部K上,配置有荧光管5。
进而,切出部2的上表面2a上,通过双面带3安装有反射板4。
另外,该导光体1的表面(照明侧面;液晶面板15侧面)1a上承载设置的扩散板7,棱镜板8和选择偏振反射膜9构成的光学膜,是用来调整来自导光体1的照射的光的扩散状态和偏振状态的部件。
而且,这些光学膜被配置在导光体1上的切出部2的上表面2a之中的反射板4上。
该反射板4,主要是用于防止来自荧光管5的直接光穿过切出部2从液晶面板15侧透过的部件。
而且,上述的发光部10的各个部件,用塑料框体17和里衬框体(里衬壳体)6来固定它们的位置。
其中,对作为本发明的特征的结构的,形成在导光体1的背面1b上的梨皮纹图案进行说明。
该梨皮纹图案是用于将从荧光管5照射的光进行散射的部件,是在导光体注塑成型的时候形成的。
图1详细示出形成该梨皮纹图案的导光体1的背面1b的说明图,其是从本LCD的背面侧看的图。
如图所示,背面1b的周围,配置有图2所示的荧光管5。荧光管5,是包围导光体1的3条边(1个长边EL1和2个短边ES)的U字管。而且,相对导光体1,2个灯被环26固定。
另外,荧光管5中,通过橡胶固定器22,皮线(hot)侧配线23和低压侧配线24连接,然后,这些配线23 24中,通过安装的电连接器25获得外部电力。
靠近导光体1中的橡胶固定器22的长边EL2(没有形成荧光管5的长边)的中央部上,残留有制造导光体1的时候的栅极口痕迹27。
另外,导光体1的背面1b上,形成梨皮纹图案29a-29h。其中,梨皮纹图案29a-29h,是散射强度(光散射能力)互相不同的多种图案。将它们配置为能够使得本LCD的辉度均匀化的合适的形状,和合适的位置。
例如,靠近沿着荧光管5的背面1b的3边形成的梨皮纹图案29a的梨皮纹,是梨皮纹图案29a-29h之中散射能力最低的。它们是为了更好的抑制在梨皮纹图案29a的形成区域中的荧光管5的光的散射,将之导向到导光体1的内部。
另外,其他的梨皮纹图案29b-29h的梨皮纹的散射能力,设定为随着各个图案的形成位置远离荧光管5的程度,依次增强。
另外,梨皮纹图案29a,沿着导光体1的1个长边EL1和2个短边ES,即,沿着荧光管5形成。
而且,特别是,在导光体1中,梨皮纹图案29a的外侧(背面1b的边缘侧)的边界线(沿着荧光管5的延伸方向的边界线),具有正弦波(正弦曲线)的形状。
因此,它的外侧(即,背面1b的最端部)上,形成具有同样的正弦波形状的边界线的,没有梨皮纹的平坦部分28。
另外,该梨皮纹图案29a和平坦部分28之间的边界线的正弦波形状,与沿着导光体1的长边EL1的边界线,和沿着短边ES的边界线不同。
即,沿着长边EL1的边界线中,正弦波形状形成为,振幅(波形振幅)2mm,间距(周期)2mm。从导光体1的边缘的平均振幅(平均线)是1.5mm。
另一方面,沿着短边ES的边界线中,正弦波形状形成为,振幅1.5mm,间距1.5mm。从导光体1的边缘的平均振幅(平均线)是0.8mm。
短边ES中的与橡胶固定器22的对应的部分(靠近长边EL2的端部)上,没有配置荧光管5。因此,该部分中,不形成梨皮纹图案29a平坦部分28的,除非导光体1的边缘形成具有预定的散射强度的梨皮纹图案29h。
其中,对用于形成具有平坦部分28和梨皮纹图案29a的导光体1的模具(本模具)的制造进行说明。
首先,在用于射出形成导光体1的基本模具的内部(浇注丙烯基的部分)上,将具有平坦部分28的形状的(具有梨皮纹边界线)保护膜,粘接在平坦部分28的形成部位上。该膜可以使用厚度188微米的,单面粘接处理的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然后,在基本模具的内部上,进行对应梨皮纹图案29a-29h的各个种类的砂喷的处理(砂喷处理)。
接下来,剥离上述的保护膜,洗净模具。其中,平坦部分28的形成部位,由于用保护膜进行了保护,没有进行砂喷,保持平坦的状态。这样,得到能够形成具有平坦部分28和梨皮纹图案29a-29h的导光体1的基本模具。
而且,上述的保护膜的正弦波形状,可以使用工业设计用车床,用电脑控制来制造。
然后,对平坦部分28和梨皮纹图案29a之间的正弦波形状的边界线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即,在靠近导光体1的荧光管5的部分(荧光管附近部分)中,接收来自荧光管5的非常强的光。
因此,在该部分中发生强光散射,对应该部分的显示光(从该部分之上的位置的液晶面板15的部分发出的显示光)的辉度显著增强。另外,导光体的其他的部分中,由于不能得到充足的光,辉度不足。即,不能得到均匀的辉度。
另一方面,在导光体1的荧光管附近部分上完全不形成梨皮纹的话,该部分上入射的光,将不发生散射而基本全反射向导光体1的内部。因此,荧光管附近部分中的辉度不足。
因此,本LCD中,如图1所示,在荧光管附近部分上,通过形成具有正弦波形状的边界线的梨皮纹图案29a的方法,沿着荧光管5的延伸方向,交替配置梨皮纹小区域N和平坦小区域H。
这样,在导光体1的荧光管附近部分中,高辉度光(明线)和低辉度光(暗线),沿着荧光管5的延伸方向交替照射。
而且,这两种光,用位于导光体1的上部的扩散板7,棱镜板8和选择偏振反射膜9构成的光学膜相互混洗(shuffle)的照射到液晶面板15上。
这样,可以将从荧光管附近部分照射到液晶面板15的光的辉度,可设定为适当的值(与其它部分相同的值)。
即,在导光体1的背面1b中,将梨皮纹边界线上的实质的散射强度,设定为比平坦部分28强,比梨皮纹图案29a弱。也就是说,导光体1中,可以将背面1b的散射强度,从靠近荧光管的端部向远离它的内侧,设定为渐渐增强。另外,朝向背面1b的入射光量,从端部向内侧减少。
因此,导光体1的里面1b的各个部位中的光散射量被均匀化生成。为此,导光体1中,从表面来的照射光的辉度可均匀化形成于其上。
另外,用于获得导光体1的本模具,如上所述,用在基本模具(进行砂喷处理前的模具)上贴保护板的方法形成。
这样,与避开基本模具的平坦小区域H对应的部位并进行砂喷处理的获得本模具的方法相比,对于导光体1的荧光管附近部分,能够容易形成交替配置梨皮纹小区域和平坦小区域的梨皮纹边界线。
而且,如图1所示,本LCD中,在导光体1的栅极口痕迹27的附近部分也形成平坦部分28。而且,将梨皮纹图案29g和平坦部分28之间的边界线也形成正弦波形状,这里对它的理由进行说明。
使用上述的本模具,通过丙烯基的注塑成型的方法形成导光体1。其中,含有本模具的通常的模具中,会形成浇注丙烯基的栅极口,在注塑成型之后的导光体1中,形成与该栅极口对应的突起。
该突起在将导光体1从本模具中取出之后,在应用到本LCD的发光部10上之前被除去。此时,导光体1上,在除去突起的时候产生小的伤痕(变形),形成栅极口痕迹(gate opening trace)27而残留。而且,该栅极口痕迹27,有增加光的散射的作用。
因此,本LCD中,在导光体1的背面1b的栅极口痕迹27的附近形成平坦部分28,来避免过量的散射。
即使对于这样的栅极口痕迹27的附近的平坦部分28,用上述的使用保护膜的方法,能够用模具进行图案化。因此,在注塑成型之后不用对栅极口痕迹27进行新的加工,能够抑制栅极口痕迹27的影响(对均匀化的影响)。
然后,对于如图2所示的导光体1的切出部2的附近的构造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3是放大示出本LCD的荧光管5的设置的3个边上形成的,导光体1的切出部2的附近的说明图。
如该图所示,在切出部2的下表面2b的下侧上,设置有贮存荧光管5的贮存部K。
另外,在切出部2的上表面2a上,形成有用于承载双面带3和用来防止向切出部2入射的光从液晶面板15侧透过的反射板14的剜去部D。
而且,由于该剜去部D,切出部2的上表面2a比导光体1的其他部分的表面(液晶面板15侧的表面)1a低。上表面2a和表面1a之间的差(剜去部D的深度)中,在剜去部D处在承载双面带3,反射板4的时候,反射板4的表面具有与表面1a同面的值。
另外,在切出部2中,下表面2b的内侧的端部Q1(下表面2b和壁面1c之间的接点),相比剜去部D的内侧的端部Q2,具有仅与外侧间距L的位置(导光体1的边缘侧)。
而且,贮存部K的内侧(无荧光管5的一侧)的壁面1c,与贯穿通过端部Q1的导光体1的垂线P倾斜成角度β(>0)。即,该壁面1c和切出部2的下表面2b,在端部Q1中,以90度+β的角度(从贮存部K侧测量的角度)相接。
这里,对上述间距L的优选值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相对端部Q1的来自荧光管5的光的入射光角度(临界入射角;实际临界入射角)θ,在实际情况中,大约为45度-60度的范围。而且,向端部Q1入射的光,在切出部2内以折射角α前进。
另外,为了使本LCD的辉度具有均匀性,优选的使得向端部Q1入射的光,到达切出部2的上表面2a的时候,照射在间距L的范围内,通过反射板4不发生反射的进行散射。
它能够防止在荧光管附近部分中在导光体1的背面1b中不发生散射的荧光管5的光从液晶面板15上直接出射的情况(存在这样的直接光的话,使得荧光管附近部分的辉度过度的上升,不能保证本LCD(导光体1)的辉度的均匀性)。
即,从垂线P和上表面2a之间的交点,到上表面2a的光的到达点之间的间距为L1,优选使得L1<L。
另一方面,L1,是用下面的式子(1)得到的值。
L1=d×tan{sin-1(1/np×sinθ)}               (1)
其中,d是切出部2的厚度(透明丙烯基的厚度)。另外,np是,切出部2(导光体1)材料丙烯基的折射率。
例如,d是0.85mm,np是1.5的时候,临界入射角θ是45度的话,L1是0.45mm。临界入射角θ是60度的时候,L1是0.60mm。
根据该方法,L优选比从上述的(1)中得到的L1大,而且,d=0.85mm,np=1.5的情况的话,优选0.4mm<L。
即,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由于抑制了荧光管附近部分的辉度的上升,能够良好的实现辉度均匀性。
而且,如上述式子(1)所示,间距L1,根据荧光管5的配置位置的变化导致的临界入射角θ的变化,和切出部2的厚度d,切出部2(丙烯基)的折射率np变化。
因此,考虑到这些值,最好使用(1)式,能够适当的设定间距L。
另外,如图3所示的反射板4,是厚度188微米的发泡PET(東レ制的E60L)。由于是发泡PET,可以对入射光进行适当的散射反射,能够创造出理想的光学条件(导光体1的辉度均匀化)。
然后,对双面带3进行说明。
该双面带3,是用于将该反射板4固定在切出部2的上表面2a(丙烯基)上的部件,是使用丙烯基系列粘接材料的带子。
另外,双面带3,遭到从荧光管5出射的紫外线照射。由此,作为丙烯基系列粘接材料选择具有紫外线抗性的材料,可以适用于双面带3的两个表面。
在双面带3上使用的具有紫外线抗性的丙烯基系列粘接材料,是在通常的丙烯基粘接材料中,将紫外线吸收剂(苯并三唑,三嗪或者苯甲酮),以丙烯基粘接材料重量比5%的程度添加得到的。
另外,双面带3的底层基材(PET膜)中也混有上述紫外线吸收剂。
另外,在两面带3的紫外线吸收剂中,添加中和由于热或光产生的原子团的位阻胺(hindered amine)。这样,可以抑制由于荧光管5的热·光引起的粘接强度的降低和保持力的降低。
通过这些方法,即使是作为车载用途的非常严格的条件下使用本LCD,能够防止双面带3的粘接力保持力的降低。因此,能够长期维持本LCD的理想的光学条件(辉度均匀性)。
而且,双面带3中,使后面固定的那个表面(与切出部2粘接的面)的粘接材料较厚。这是基于考虑到初期粘接性,使得在切出部2(丙烯基)侧上足够稳固。
这样,本LCD中,为了防止向切出部2入射的光从液晶面板15透过,使用反射板4。而且,为了将该反射板4固定在切出部2上,使用上述的实施了抗紫外线方法的双面带3。
其中,在先技术中,为了防止穿过切出部2的光的透过,在导光体1的边缘附近上,粘接添加了光散射剂的白色的聚碳酸酯树脂(白色聚碳酸酯;添加了光散射剂的PC)。然而,白色聚碳酸酯,在具有高成本的同时,随着岁月易发黄,该发黄导致显示质量降低。
图4是示出本LCD和使用白色聚碳酸酯的现有LCD中的,在荧光管附近部分(边缘部)中的色度随时间变化的测量结果的图。
对于该测量,按照车载使用中的使用条件,在环境温度+60摄氏度,湿度95%的情况下进行。而且,连续照明时间为1000小时。
根据该图能够明白,现有LCD中,白色聚碳酸酯渐渐变黄,图中示出色度xy具有增加倾向,而显示质量劣化。
另一方面,使用抗紫外线双面带3的本LCD中,色度xy随时间基本不变化,能够看到其可以维持良好的显示质量。
而且,在本LCD中,对于反射板4,混入紫外线吸收剂并进行涂层的话,能够形成在更长时间范围中不发生色度变化的LCD结构。而且,图4中,本LCD也,产生了些许色度变化。然而,它们,是由荧光管5自身的色度变化引起的。
然后,对贮存部K的壁面1c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本LCD的导光体1中,贮存部K的壁面1c和切出部2的下表面2b,在相对端部Q1中,以90度+β的角度(0<β)连接。这样,本LCD的导光体1中,荧光管5的光在导光体1内的光路中会额外改变。
图5是示出从荧光管5进入导光体1的光的光路的说明图。
该图中,虚线Z示出现有LCD的贮存部K的导光体1侧壁面101c的说明图。
如该图所示,现有技术中,壁面101c与切出部2的下表面2b正交,从导光体1的背面1b垂直延伸。该下表面2b,与导光体1的表面1a和背面1b平行。
另外,从荧光管5进入壁面1的光的方向上,光量最大的主线方向(形成光量最大的方向),是与导光体1的背面1b(表面1a)平行的方向。
因此,现有技术中,沿着主线方向前进的光,用虚线B1表示,不在壁面1c上折射。由此,导光体1内的光的主线方向,是与背面1b(表面1a)平行的方向。
这样,由于主线方向的光不能作用在背面1b和表面1a上,难于将该光作为显示光使用。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本LCD的导光体1中,使得壁面1c如上述那样倾斜安装。由此,从荧光管5以主线方向进入的入射光,由于在壁面1c上发生折射,用实线F1表示,使得导光体1内的主线方向导向导光体1的表面1a侧。
因此,本LCD的导光体1中,可以容易的将主线方向的光作为显示光使用。因此,本LCD的辉度(特别是中央部分的辉度)能够容易被提高。另外,由于折射角小,主线方向的显示光,从导光体1内荧光管5直达远端部位。这样,能够提高整个显示区域的辉度的均匀性。
如图5所示,现有技术中,上述的间距L为0,切出部2上的下表面2b的内侧的端部(本LCD中的端部Q1)和其上表面2a的内侧的端部(本LCD中的端部Q2)的横方向(表面1a的延伸方向)上位置相等。由此,垂直的壁面101c被配置在与切出部2中上表面2a的内侧的端部(端部Q2)相通的位置。
由此,现有技术中,荧光管附近部分的背面1b的梨皮纹部位N1中被散射的光的一部分,通过垂直的壁面101c被反射,穿过虚线B2 B3示出之处的表面1a,成为荧光管附近部分的显示光。
由此,荧光管附近部分的辉度过高。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本LCD的导光体1中,端部Q1仅以间距L位于比端部Q2更外侧的位置,该端部Q1与壁面1c以90度+β的角度连接。
因此,梨皮纹部位N1中散射的光的一部分,通过壁面1c被反射,如实线F2 F3表示,入射到切出部2的部分,通过反射板4适度的散射反射,从导光体1(含有切出部2)内脱离。这样,能够回避荧光管附近部分的辉度的上升。
这样,本LCD的导光体1中,通过将壁面1c如上述那样的倾斜,能够抑制荧光管附近部分的辉度的过度上升,提高辉度均匀性。
导光体1中,即使对相对荧光管5向内附加物理应力的场合,由于荧光管5能够沿着倾斜的壁面1c滑动,回避了应力。因此,能够避免应力导致的荧光管5的破损。
然后,示出本LCD和现有LCD的辉度分布的测量结果。图6是示出该结果的图表。
另外,该测量使用的现有LCD是具备在本LCD的结构中代替双面带3,反射板4的通常的白色聚碳酸酯的,在导光体1的背面1b的整个表面上施加一般的梨皮纹图案的LCD。
该测量中,测量在各个LCD的2个长边的一半处的截面(本LCD中,图1所示的A-A′线的截面)的辉度。
而且,该图表的横轴是「距离」,表示与荧光管5设置的长边EL1的距离。
图的纵轴是辉度相对值,是将现有LCD的中央部的辉度作为100%计算出的。
根据该图,现有LCD中,荧光管附近部分(距离:0-10mm)和栅极口近旁部分(距离:70-80mm)处,明线(高辉度光)和暗线(低辉度光)交替射出。
而且,中央部分(距离:10-70mm)处的辉度从荧光管附近部分到栅极口近旁部分减少,不能实现辉度的均匀性。
另一方面,本LCD中,与现有LCD相比,荧光管附近部分,中央部分和栅极口近旁部分之间的辉度差不存在,而且各个部分内的辉度的变动也很少。
这样,本LCD中,导光体1的背面1b的荧光管附近部分上,备有上述具有梨皮纹边界线的平坦部分28(梨皮纹图案29a)的同时,由于贮存部K的壁面1c是倾斜的,与现有LCD相比,可以看到在辉度的均匀性方面非常优秀。
而且,由于具有这样优秀的辉度均匀性,本LCD中,扩散板7的浊度被降低,显示质量影响变小。因此,扩散层7浊度被减小而辉度得到提高,荧光管5的发光量被减少,能够降低消耗电力。
如上所述,仅仅示出梨皮纹图案29a和平坦部分28之间的边界线(梨皮纹边界线)的正弦波形状的振幅,间距,从边缘的平均振幅中的具体的值,这些值不是绝对的。
边界线的正弦波形状,优选对应于导光体1的厚度和导光体1上使用的扩散板的雾化效果进行最优化。
其中,梨皮纹边界线的间距过大,使得高辉度光和低辉度光的周期变大,由于能够产生周期的辉度偏差,并不适宜。而且,在间距小的情况下虽然功能上没有问题,但是想要形成非常小的间距的梨皮纹边界线在技术上非常困难。
图7是示出导光体1的厚度,和梨皮纹边界线的间距发生各种变化的时候,对本LCD是否产生辉度偏差的测量结果的说明图。
如该图所示,使得导光体1变厚,梨皮纹边界线的间距变大的话,会产生辉度偏差。另一方面,导光体1薄的情况下,优选使得梨皮纹边界线的间距较小。
而且,鉴于导光体1的实际情况,即使将导光体1制作得比7mm还大,由于辉度饱和,没有好处。所以,导光体1的厚度,优选在7mm以下。
导光体1的临界薄度,依赖于荧光管5(线状光源)的粗细。对于线状光源的厚度,就算对管子进行极度的细化,充其量也就达到直径1.4mm(Φ1.4)的程度。所以,导光体1优选具有1.5mm以上的厚度。
对于梨皮纹边界线的间距(伪间距),在制造工艺上,难于实现0.5mm以下。因此,对于梨皮纹边界线的间距,优选在0.5mm以上。而且,梨皮纹边界线的间距,如果解决了制造工艺上的问题,还可以小于0.5mm。
梨皮纹边界线上,不必具有上述的一定的周期。即,还可以是将具有预定值以下的各种值的间距的正弦波形状随即连接的形状。
对于梨皮纹边界线的振幅,本LCD上由观察中的高辉度线(明线)和低辉度线(暗线)达到什么程度会产生影响来决定。
导光体1中,在本LCD上方处的观察中,能够观察到达到大约5mm程度的辉度变化。而且,以产生影响的距离(5mm的程度)的一半以下的振幅的梨皮纹边界线上进行光混洗(shuffle),得到了良好的结果。
梨皮纹边界线中的从导光体1的边缘的平均振幅(平均线),为了抑制边缘附近从荧光管5直接入射的光的反射光(照射回来的光),设置为1mm程度比较合适。这样,平均线为1mm程度,通过巧妙的利用没有梨皮纹的平坦部分28,能够使照射回来的光不发生散射地导入导光体1的内部。因此,提高了导光体1的中央部分的辉度。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平坦部分28和梨皮纹图案29a之间的边界线的梨皮纹边界线,是正弦波形状。
然而,梨皮纹边界线的形状,可以是将凹凸和起伏连接起来形成的线形状(波形;波形),不限于正弦波形状。
即,梨皮纹边界线,如图1所示那样,沿着荧光管5延伸的方向,交替的配置产生高辉度光的平坦小区域H,和产生低辉度光的梨皮纹小区域N的构成,可以是任何形状。
例如,如图8(a)所示,平坦部分28和梨皮纹图案29a的梨皮纹边界线,还可以是方波形状(斑纹形状)。而且,如图8(b)所示,梨皮纹边界线,还可以是锯齿波形状(连续的三角形的形状;锯齿形状)。这样的场合,矩形或者三角形的平坦小区域H和梨皮纹小区域N,沿着荧光管5,交替的并行在荧光管附近部分(或者栅极口痕迹27的附近)上。
进而,如图8(c)所示,还可以将平坦部分28的内侧(梨皮纹图案29a侧)的端部形成锯齿波形状的同时,将梨皮纹图案29a的外侧端部形成连续的台形的波形形状,将台形的梨皮纹小区域N和三角形的平坦小区域H交替的并行的,来规定梨皮纹边界线的形状。
如图8(d)所示,梨皮纹边界线,还可以是台形波形状(连续的台形的形状)。
而且,这样的梨皮纹边界线的波形状,如上所述,可以使用工业设计用车床,通过电脑控制进行制造。
通过这些方法,对梨皮纹边界线的间距和振幅的值,也可以对应于本LCD产生的辉度偏差(特别是,荧光管5的附近部位中的辉度偏差(周围辉度偏差))的程度,进行各种设计。
而且,本实施例中,本LCD的导光体1的荧光管附近部分中,贮存部K的壁面1c是倾斜的。然而,还可以仅在导光体1的长边EL1处采用这样的壁面1c的倾斜的结构。
例如,对于导光体1的结构,短边ES中,也存在荧光管5配置在切出部2的贮存部K的较深的位置上。在这种情况下壁面1c被倾斜,导光体1的背面1b的面积很狭窄。因此,这样的情况下,还可以采用短边ES处的壁面1c垂直的机构。
本实施例中,本LCD的导光体1的切出部2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双面带3和反射板4。然而,对于这样的双面带3,反射板4,还可以仅在导光体1的长边EL1,或者,仅在短边ES的一个或者两个处采用(其他的边上使用白色聚碳酸酯)。
即使这样的结构,由于在至少一个切出部2中使用了双面带3,反射板4,与现有LCD相比,提高了辉度的均匀性。
本实施例中,具有以下的(a)-(c)所示的特征。
(a)导光体1的表面1b上的荧光管附近部分上,形成平坦部分28和梨皮纹图案29a,进而,它们的边界线(梨皮纹边界线),沿着荧光管5的延伸方向,交替的配置有梨皮纹小区域N和平坦小区域H。
(b)导光体1中的贮存部K的壁面1c是倾斜的,它的壁面1c和切出部2的下表面2b以90度+β的角度连接。
(c)切出部2的上部上,用具有紫外线抗性的双面带3将反射板4固定。
然而,不限于此,本LCD,可以具有上述(a)-(c)的至少一个特点。具有这些的至少一个的本LCD,提高了荧光管附近部分的显示质量(能够抑制辉度不均匀性或者变黄)。
本实施例中,导光体1是长方形状的平板(表面是长方形的,薄的立方体)。
然而,导光体1的形状(表面形状),不限于长方形,还可以是椭圆形,多角形等等的其他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荧光管5沿着导光体1的表面形状配置,具有与导光体1的形状相应的形状。而且,导光体1中设置的荧光管5的端部(边缘)上,沿着导光体1的表面形状,设置有平坦部分28(梨皮纹边界线)。
本实施例中,在导光体1中的设置荧光管5的端部(边缘;边)上,形成有切出部2(贮存部K)。然而,不限于此,在导光体1上不设置切出部2,将荧光管5,配置在导光体1的外部(外侧)也可以。在这种情况下,根据上述(a)(b)所示的特征点,提高了荧光管附近部分的显示质量。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导光体1的贮存部K的壁面1c和切出部2的下表面2b,在端部Q1中,以90度+β的角度(0<β)连接。
然而,不限于此,壁面1c和下表面2b,还可以用比90度小的角度连接。用这样的结构,导光体1内的光的主线方向朝向背面1b,所以能够容易的利用该光。
壁面1c和切出部2的下表面2b,还可以在端部Q1中,以90度的角度连接。用这样的结构,根据上述(a)所示的特征点,也提高了荧光管附近部分的显示质量。
而且,壁面1c和切出部2的下表面2b以比90度大的角度(小角度)连接的场合。壁面1c和导光体1的表面1a,从导光体1的内侧观察的话,以比90度还小的角度(大角度)连接。
本实施例中,导光体1的材料是丙烯基。然而,不限于此,导光体1的材料,不仅能够通过注塑成型的方法形成导光体1的透明树脂,还可以用其他任何材料。
本实施例中,导光体1的背面1b上,形成有交叉散射强度(光散射能力)不同的多种梨皮纹图案29a-29h。然而,背面1b上形成的梨皮纹图案,还可以是一种。用这样的结构,得到荧光管附近部分上形成的平坦部分28和波形的梨皮纹边界线的效果。
导光体1的平坦部分28的内侧的梨皮纹图案29a-29h,可以是从导光体1的边缘以0.2mm以上的程度形成在内侧(优选从边缘1-3mm程度的向内侧形成的方式)。
而且,本实施例中,本LCD是作为汽车导航用的车载LCD利用的液晶显示装置。然而,不限于此,还可以将本LCD,作为笔记本或者台式电脑附加的监视器用的LCD来使用。
本LCD的发光部10,也可以在室内照明和广告牌,x光射线照相装置等等,利用面光源的LCD以外的电子机器中应用。
而且,本实施例中,导光体1上的荧光管附近部分上,形成平坦部分28。然而,不限于此,还可以将梨皮纹图案29a一直敷设到导光体1的端部。而且,在这种情况下,梨皮纹图案29a内,优选将没有梨皮纹的大量的平坦区域(平坦小区域),沿着荧光管5的分散分布。用这样的结构,抑制了荧光管附近部分的辉度的上升。而且,在这种情况下,除了上述平坦小区域,导光体1的端部上,沿着荧光管5,将没有梨皮纹的平坦区域形成带状也很有效。
因此,本发明的导光体还表现为,对于将线状光源的光从侧面入射,将该光,通过在背面上形成的梨皮纹区域中被散射的方法从表面出射的导光体中,具有在背面上的上述侧面一侧的端部上,沿着线状光源,没有梨皮纹的平坦区域分散分布的结构。
本发明的导光体还表现为,对于将线状光源的光从侧面入射,将该光通过在背面上形成的梨皮纹区域中散射的方法从表面出射的导光体中,沿着线状光源,梨皮纹区域和没有梨皮纹的平坦区域交替的配置的结构。
本发明可以合适的应用在液晶显示装置和室内照明,广告牌,x射线光照相装置等等相对于利用面光源的装置中。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第1的导光体(第1导光体),对于将线状光源的光从侧面入射,将该光,通过在背面上形成的梨皮纹区域中散射的方法从表面出射的导光体,具有在背面的端部上,沿着线状光源,形成没有梨皮纹的平坦区域,在平坦区域的内侧上,形成梨皮纹区域,沿着线状光源延伸的平坦区域和梨皮纹区域之间的边界线,形成波形的结构。
第1导光体是将线状光源的光变换成面状光(从具有预定宽度的部分照射的光)向外部照射的导光体。而且,该第1导光体是适宜用于液晶显示装置(LCD),室内照明和广告牌,x光射线照相装置等,利用照射面状光的照明装置的电子设备的导光体。
如上所述,第1导光体,在它的背面上,具有用于散射光的梨皮纹区域。而且,它是将从侧面入射的来自线状光源的光,通过在背面的梨皮纹区域上散射的,从与背面对置的表面(表面)出射的导光体。
另外,特别是在第1导光体中背面的端部上,沿着线状光源形成没有梨皮纹的平坦区域。
换句话说,在第1导光体中,从靠近线状光源的部分向远离它的部分输入到背面的光量减少。因此,在靠近线状光源的端部的背面,受到非常强的入射光(照射回来的光)。
由此,在第1导光体中,在它的端部上设置平坦区域,这样来抑制光散射量,减小端部中的辉度。
另外,在第1导光体的背面中的,平坦区域的内侧(在导光体的比平坦区域更内侧的;远离线状光源的一侧)上,形成梨皮纹区域。
即,在第1导光体中,远离线状光源的部位中,用梨皮纹将入射光充分散射。由此,能够增加表面的出射光量,可以提高整体的辉度。
另外,在第1导光体中,平坦区域是沿着线状光源形成的。由此,平坦区域和梨皮纹区域之间的边界线(梨皮纹边界线)也是沿着线状光源延伸的。
而且,特别是,在第1导光体中,沿着线状光源延伸的上述梨皮纹边界线,形成为波形(波的形状)。其中,波形(なみがた)是,正弦波形和锯齿波形,方波形等的,连续的凹凸和起伏等的线的形状。
这样,在第1导光体中,沿着线状光源的延伸方向,在梨皮纹边界线上,可以交替的配置小的梨皮纹区域(梨皮纹小区域)和小的平坦区域(平坦小区域)。
由此,来自第1导光体的梨皮纹区域上的表面的,对应于梨皮纹小区域的高辉度光(明线)和,对应于平坦小区域的低辉度光(暗线),沿着线状光源延伸的方向交替的照射。
因此,在第1导光体的表面上,承载配置有具有散射光功能的光学膜(光扩散板等等)的话,能够从梨皮纹边界线上,照射比低辉度线亮的比高辉度线暗的,中间辉度的光。
这样,在第1导光体的背面中,可以将梨皮纹边界线上的实质上的散射强度设定为比平坦区域强,比梨皮纹区域弱。即,在第1导光体中,将背面的散射强度设定为从靠近线状光源的部分向远离的内侧渐渐的增强。
另外,如上所述,朝向第1导光体的背面的入射光量从端部向内侧减少。
因此,在第1导光体中,能够使得背面的各个部位的光散射量均匀化。由此,在第1导光体中,可以使得来自表面的照射光的辉度,在整个表面的范围上均匀化。
而且,平坦区域的内侧的梨皮纹区域,和平坦区域之间的边界线还可以形成为波形。为了提高辉度,优选的在平坦区域的内侧的整个表面上都形成梨皮纹区域。另外,如果是需要基本上不产生辉度的减少的程度的话,在平坦区域的内侧上形成的梨皮纹区域的一部分上,还可以存在其他的平坦区域(即,梨皮纹区域,还可以形成在平坦区域的内侧的大致整个表面上)。
另外,在第1导光体中,朝向靠近光源的端部的入射光(照射回来的光)不那么强的场合,优选使得上述平坦区域非常的小(狭窄)。
在这种情况下,靠近线状光源的端部中的散射强度,实质上,成为梨皮纹边界线的散射强度。
导光体,是通过用模具将丙烯基等等的透明材料注塑成型的方法形成的。其中,通常的模具中,将透明材料浇注的形成栅极口,在注塑成型之后的导光体上,形成对应于该栅极口的突起物。
该突起物,在将导光体从模具中取出之后被除去。此时,导光体上除去突起物的时候产生的小的伤痕(变形),成为栅极口痕迹残留下来。而且,该栅极口痕迹,具有增加光的散射的作用。
因此,优选在导光体的背面上的栅极口痕迹近旁,也形成平坦区域。这样,能够回避由栅极口痕迹引起的多余的光散射。
本发明的第2的导光体(第2导光体),对于将线状光源的光从侧面入射,将该光通过在背面上形成的梨皮纹区域中被散射,从其表面出射的导光体中,入射的线状光源的光的入射侧面和表面之间形成的角度为从90度偏离的结构。
该第2导光体,也和第1导光体相同的,是将线状光源的光变换成面状光向外部照射的导光体,适宜用作液晶显示装置,室内照明和广告牌,x射线光照相装置等等,利用面光源的电子设备。
第2导光体也在它的背面上,具有用于散射光的梨皮纹区域。而且,将从侧面入射的线状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在背面的梨皮纹区域中散射的方式,从与背面对置的表面射出。
而且,特别是,在第2导光体中,从线状光源发出的光入射的侧面(入射侧面)是倾斜的,该面和表面之间所成的角度,从90度偏离。而且,该角度是将入射侧面和表面之间的接点处的角度,从导光体的内侧测量的值。
即,一般情况下,是在从线状光源进入入射侧面的光的方向中,光量最大的主线方向(光量最大形成方向),与导光体的表面(或者背面)平行的方向。
因此,入射侧面与背面垂直的场合,沿主线方向前进的光,在入射侧面上不发生折射。由此,在导光体内的光的主线方向也成为与表面平行的方向。因此,主线方向的光,由于不与表面或者背面作用(接触),该光难于作为从表面出射光来利用。
另一方面,第2导光体中,入射侧面和表面所成的角度,从90度偏离。由此,从线状光源以主线方向进入的入射光,在入射侧面上被折射,导向导光体的表面侧或者背面侧。
因此,第2导光体中,由于主线方向的光在表面背面中反射散射,能够容易的作为朝向外部的出射光进行利用。由此,能够容易提高整体的辉度。
另外,在折射角度小的场合,沿主线方向进去的光,直到偏离导光体内的线状光源的部位才到达。因此,能够提高第2导光体的整个表面的辉度均匀性。
而且,第2导光体中,上述的入射侧面和表面之间所成的角度优选比90度小。
在这种情况下,入射侧面与上端比下端位于内侧(远离线状光源一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入射侧面倾斜可以回避使得光的出射面的表面过于狭窄。
在这种情况下,还可以在第2导光体上,将端部从背面侧剜去(剜)的形成切出部。这样的结构中,切出部的背面侧可以成为用来贮存线状光源的贮存部。而且,这样的结构的入射侧面成为该贮存部的侧面。
如果在这样的贮存部中贮存线状光源的话,则是在表面的下方配置线状光源。因此,能够以维持作为光的出射面的表面的大小的状态,减小具备第2导光体的照明装置和电子设备的大小。
形成这样的切出部(贮存部)的场合,切出部的上表面上,优选设置用于反射进入切出部的光的反射板。
这是为了回避从线状光源直接进入切出部的光从表面出射。这样,可以防止线状光源的附近的辉度上升,维持辉度均匀性。
而且,这样的结构中,反射板的内侧的端部,优选在比切出部上的下表面的内侧的端部更充分靠近内侧(远离线状光源一侧)的位置。这是为了将从线状光源掠过切出部下表面的内侧端部导向表面的光,可靠通过反射板反射。
另外,在里面中的入射侧面的附近的梨皮纹区域入射的光的一部分朝向入射侧面被散射。而且所述光通过入射侧面向入射侧面近傍表面被反射。
因此,上述那样的,通过将反射板的内侧的端部设定在比入射侧面的上端(与切出部上的下表面的内侧端部相同)更加内侧的方法,将在入射侧面反射的光用反射板捕捉。因此,能够回避该光导致的在端部的辉度上升。
而且,上述反射板优选与切出部的上表面相对的用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的双面带连接。
在线状光源中含有的紫外线,会使得反射板变黄。而且,反射板变黄,使得它的附近(第2导光体的端部)的出射光的颜色发生变化。
因此,上述那样,通过将切出部的上表面和反射板,用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的双面带固定(在切出部和反射板之间夹持双面带)的方法,可以回避反射板的变黄的现象。这样,能够抑制端部处的出射光的颜色变化。
另外,本照明装置是备有上述第1或者第2导光体,线状光源,光学膜的照明装置。因此,对于本照明装置,可以照射高辉度,而且,辉度均匀的面状光。
另外,将本照明装置和液晶面板组装,可以构成显示光的辉度均匀性良好的液晶显示装置。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器中利用的导光体,发光部件,特别是适用于窄边框液晶显示器。本发明的导光体还可以称作鸟原式导光体。本发明涉及的功能是关于发光部件的领域,近来特别是在希望将液晶显示器边框狭窄化的方面的用户的需求很高,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对应于这种需求的同时保持高质量的一种技术方案。
根据文件1的技术,打开了液晶显示器的边框狭窄化的突破口,并形成了实用化。该文件的结构是,如果将荧光管置入在液晶面板的有效显示区域内的所述光学位置关系中,基于最大限度使发光部件的辉度均匀化的技术考虑而实施的构造。涉及导光体中的,在切出部上使用含有光散射材料的树脂在主要的导光体部上使用透明树脂,根据含有光散射材料的树脂的散射材料添加浓度的最优化和导光体上承载的扩散板之间的雾化现象的结合,确保辉度的表面内的均匀性。在导光体的照明侧和对置的面上整个表面实施梨皮纹形成处理。
该导光体是专用于狭窄边框的导光体技术的典型的导光体,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了平板形状的导光体。虽然在该导光体的照明侧的对置面上也实施梨皮纹成型处理,但是其是整个表面上实施梨皮纹形成处理和实施在对置侧面的荧光管上一定的距离的没有梨皮纹区域的梨皮纹形成处理的2种导光体。这样的导光体一般被广泛的利用。这样的导光体的使用中,用户的需求是更希望缩小狭窄边框而高辉度,低色度变化,以及还要提高显示质量。能够良好的解决这些市场要求和顾客要求的解决方案处于一个重要的位置。然而,上述那样的所谓液晶显示器的边框狭窄化和显示质量提高必须满足几乎相反的顾客要求。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发明中,尝试对独自开发的导光体进行再一次改进,其目的在于达成作为市场和顾客要求的边框狭窄化和高辉度,低色度变化,还提高显示质量,来制造发光部件,最终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
图2,是使用本发明的导光体的发光部件而且其上承载液晶面板的液晶显示器的截面。导光体材料用透明丙烯基注塑成型的方法制作,导光体的照明侧面(表面)1a的对置面(背面)1b注塑成型的时候形成梨皮纹状的图案。本发明的关键部分是导光体1,特别涉及导光体背面侧1b的梨皮纹区域的边界形状和切出部2的反射板固定用剜去面的几何学形状。另外,靠近荧光管的梨皮纹图案29a,其作为梨皮纹的光散射能力是最低的,与其说在两个末端使用抑制荧光管的光,不如说是用来承担将光导入导光体内部的任务。还可以将梨皮纹图案29a-29h,在导光体内部进行并依次增强梨皮纹的光散射能力。
荧光管的周围边缘部分上有形成为波形形状的梨皮纹边界线,这是本发明的特征。该波形形状的目的是提高液晶显示器的显示质量,并抑制显示器边缘周围的明线和暗线的有规律的重复。该波形形状,用将显示器周围边缘引起的明线和暗线在内侧前进方向和横方向上同时斩断的方法,是将明线和暗线混洗(shuffle)的伪造的手段。通过该伪造方法,可以通过用导光体上表面上构成的扩散板和棱镜板等等进一步混洗(shuffle)的发光部件和液晶显示器辉度均匀的进行显示。对于该波形形状的最优化,导光体的厚度和导光体上使用的扩散板的雾化效果有关系。对于波形的振幅,还可以用研究在液晶显示器上进行观察的直到什么程度会产生明线和暗线的影响的方法来决定振幅。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导光体中,在液晶显示器上进行的观察中大约到5mm程度就能发现辉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还可以用影响的距离的一半的程度当作波形的以光混合为目的。另外,认定从导光体的平均线为了控制荧光管的照射回来的光设置为1mm的程度比较合适。巧妙的使用没有形成梨皮纹的面可以将照射回来的光引导到导光体的内部所以可以实现中央辉度上升的效果。
上述梨皮纹边界线的制造方法中,梨皮纹形成是通过在模具上进行多种的砂喷来制作的,在进行该制作的时候,优选用形成波形形状的膜保护不形成梨皮纹形状的区域。该膜的波形形状制作,使用工业设计用车床,并在电脑控制下制作的话,能够不必对形状和波形进行限定的于液晶显示器的周围边缘的辉度偏差的程度相应的,进行各种设计,得到了自由度。迄今,由于还没有进行这样的设计,较大的进步和想象的新颖成为实际的功能才能得到良好的结果。
进行对反射板的与切出部上表面的反射板设置用剜去口(剜去部D)相关的几何光学的研究的场合,优选将配置有荧光管的切出部的下表面和从荧光管发出的光导入的端面的交叉点设定为边界的数值进行使用的来进行几何光学分析。上述(1)式中,d是0.85mm,np是1.5的时候,实际边界入射角θ是45度的时候,L1是0.45mm,60度的时候L1是0.60mm。在该情况中L允许的最大限度的设计是可以设计为与L1相等的作为剜去边界值。所以,L>L1成为理想的几何学条件实际尺寸是L>0.4mm就能大概的保持良好的辉度均匀性。由于该L根据荧光管的配置位置导致的入射角度的变化,和切出部的丙烯基厚度和透明树脂的折射率发生变化,优选使用上述的通式进行理想的L设计。
通过将导光体端面(壁面1c)倾斜的设置,将导光体内的光的主线在入射光端面发生折射的导向导光体上表面侧,将光向导光体内侧导向,在提高中央辉度和优化了整体的辉度均匀性的同时,能够通过将导光体端面附近的散射光向端面倾斜的在内部反射从上部反射板处进行预定的散射。另外,反射板和丙烯基之间的固定用使用了丙烯基系列粘接材料的双面带的场合,由于该丙烯基系列粘接材料暴露在从荧光管射出的紫外线中,优选在两个表面上使用具有紫外线抗性的粘接材料的双面带。
如图6所示,相对于在先的液晶显示器仅用本发明的导光体和反射板固定法进行替代,可以明白在边缘辉度轮廓和中央辉度,以及栅极口近旁辉度轮廓的任何一个方面都表明本发明具有优势。根据本发明的导光体的新颖性和创造性,是相应于市场和顾客的要求的需要的。进而,通过对本发明的边缘的辉度分布进行改进的方案,由于降低了在导光体上使用的扩散板的雾化效果而且不影响显示质量,进而具有可以高辉度化的能力。因此,提供一种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的液晶显示器。
本发明,还可以表现为下面的第3-5导光体,发光部件方式,发光部件连接方法,显示器用发光部件和液晶显示器。即,第3导光体,具有和线状光源和导光体入射断面平行的位置关系,在照明侧和对置的面进行梨皮纹形状形成处理,梨皮纹形成的面还具有梨皮纹形状形成区域和没有形成梨皮纹形状的区域,它的边界的形状是波形的结构。这样的结构中,通过将荧光管的强烈的照射回来的光进行不连续的分化,能够缓和照射回来的光。另外,还可以谋求将必要的光向导光体内部无损失的引导实现高辉度化。进而,导光体的注塑成型可以通过在先技术的一次成型,所以能够不受到批量生产性的影响的低成本的生产。
第4导光体,是在端部边缘侧上具有成形栅极口的导光体,在与栅极口切去加工面相当的栅极口固有的光散射抑制用的照明侧和它的对置的面的周围进行不同的梨皮纹形状形成处理,将栅极口近旁的梨皮纹形状形成区域和它的周围的梨皮纹形状形成区域的边界构成为波形。这样,可以使栅极切去部导致的光散射作为起因的栅极口近旁辉度偏差发生渐变,可以提高发光部件和液晶显示器的面内辉度分布优化显示质量。另外,本发明的方式由于可以利用现有梨皮纹形成装置所以不需要新的栅极口加工方法,由于可以不增加新的设备投资负担使得成本较低。
第5导光体,具有在有切出形状的导光体的切出部上配置线状光源的位置关系,在照明侧和对置的面上进行梨皮纹形状形成处理,梨皮纹形成的面具有梨皮纹形状形成区域和没有形成梨皮纹形状的区域,它的边界的形状为波形的结构。这样,在切出部中适度的添加光散射材料以防止荧光管的直接光穿过液晶显示器的情况来进行适度的辉度抑制,有助于周围辉度的均匀化。另外,通过将荧光管附近的强烈的照射回来的光进行不连续的分化,能够缓和照射回来的光,而且,由于将光导向导光体内部实现了高辉度化。进而,导光体的注塑成型可以通过在先技术成型可以维持高批量生产性。因此可以实现低成本高质量。
本发明的发光部件方式,在上述第5导光体中,照明侧的切出部的上表面上粘接有反射板,为了限定配置该反射板的区域切出部上表面成为剜去的形状,它的切出部上表面上配置的反射板的边缘是比切出导光体的切出垂线更朝向显示器的显示区域方向的方式。这样,发光部件的边框狭窄化和薄型化能够以在高尺度中平衡的方式实现。另外,由于谋求利用反射板自身的光散射效果的面辉度的均匀化,在切出部中不必使用不同的树脂所以能够低成本的注塑成型,由于降低了注塑成型的管理项所以提高了生产性能。进而,因为反射板的位置比切出垂线更进入显示区域一侧,可以没有荧光管的直接光的提高显示质量。
本发明的发光部件接合方法,是将上述发光部件方式的导光体和反射板进行固定的时候使用的在双面带中添加了紫外线吸收剂的方法。这样,抑制了从荧光管出射的紫外线导致的双面带的发黄现象和连接强度的劣化,可以实现长时间范围的稳定的光学结构。所以,能够提高耐久性能以及抑制随时间产生的色度变化。所以,长时间范围的持续提供良好的显示质量。
本发明的显示器用发光部件,是使用上述的第3-5导光体和使用了第3-5导光体的发光部件的发光部件。这样,能够提供一种实现了窄边框,高辉度,低色度变化,高显示质量,薄型化,高批量生产性能,低成本的显示器用发光部件。进而,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是在第3-5导光体和使用它们的发光部件上装配有液晶面板的液晶显示器。这样,能够提供一种实现了窄边框,高辉度,低色度变化,高显示质量,薄型化,高批量生产性能,低成本的满足市场及顾客要求的液晶显示器。
发明的详细说明的项中记载的具体的实施形式和实施例最终用于使得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更加明确。因此,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具体的实施例对它们进行的狭义的解释。即,本发明是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如下的记载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的实施的技术方案。

Claims (15)

1.一种导光体,使线状光源的光从侧面入射,并通过使该光在其背面上形成的梨皮纹区域散射,使该光从表面出射,其特征在于,
在背面的端部,沿着线状光源形成没有梨皮纹的平坦区域,另一方面,在平坦区域的内侧,形成梨皮纹区域,
沿着线状光源延伸的平坦区域与梨皮纹区域之间的边界线形成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体,其特征在于,还在背面的注塑成型的栅极口痕迹(gate opening trace)的近旁设置上述平坦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体,其特征在于,上述边界线具有正弦波形状,锯齿波形状和方波形状中的任何一种形状。
4.根据权利要去1所述的导光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梨皮纹区域具有散射强度互不相同的多种梨皮纹图案,
各梨皮纹图案(29b-29h)的梨皮纹的散射能力设定为顺着远离线状光源的方向依次增强。
5.一种导光体,使线状光源的光从侧面入射,并通过使该光在其背面上形成的梨皮纹区域散射,使该光从表面出射,其特征在于,
线状光源的光入射的入射侧面与表面之间所成的角度偏离90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入射侧面与表面之间所成的角度设定为比90度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光体,其特征在于,
具备将端部从背面侧剜去形成的切出部,
该切出部的背面侧形成贮存线状光源的贮存部,
该贮存部的侧面形成入射侧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光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切出部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将进入切出部的光加以反射的反射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光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反射板由发泡PET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光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反射板含有紫外线吸收剂。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光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反射板用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的双面带与切出部的上表面粘接。
12.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导光体、线状光源、以及光学薄膜。
13.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2所述的照明装置和液晶面板。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2所述的照明装置。
15.一种导光体的制造方法,所述导光体是使线状光源的光从侧面入射,并通过使该光在其背面上形成的梨皮纹区域散射,使该光从表面出射的导光体,该导光体在背面的端部上沿着线状光源,形成没有梨皮纹的平坦区域,在平坦区域的内侧上,形成梨皮纹区域,沿着线状光源延伸的平坦区域和梨皮纹区域之间的边界线形成波形,所述导光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利用通过下面的(a)~(c)所述的工序得到的模具将丙烯酸系物质注塑成型;
(a)在基本模具的内部将具有平坦区域形状的保护膜粘贴在平坦区域的形成部位上的膜粘贴工序;
(b)在基本模具的内部进行与梨皮纹区域对应的各种类型的砂喷的喷射工序;
(c)将上述保护膜剥离的剥离工序。
CNB2004100981390A 2003-09-19 2004-09-20 导光体,照明装置,液晶显示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导光体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2977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28426A JP4040559B2 (ja) 2003-09-19 2003-09-19 照明装置,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3328426 2003-09-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07434A true CN1607434A (zh) 2005-04-20
CN1329770C CN1329770C (zh) 2007-08-01

Family

ID=34308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98139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29770C (zh) 2003-09-19 2004-09-20 导光体,照明装置,液晶显示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导光体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267471B2 (zh)
JP (1) JP4040559B2 (zh)
KR (1) KR100726310B1 (zh)
CN (1) CN1329770C (zh)
TW (1) TWI25482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74944A (zh) * 2013-03-29 2015-11-18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包括波长转换器的发光设备
CN111272762A (zh) * 2018-12-04 2020-06-12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透光性构件的表面缺陷检查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65304B1 (ko) * 2001-02-21 2007-10-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WO2006015046A2 (en) * 2004-07-29 2006-02-09 Wms Gaming Inc. Presenting display objects in a gaming machine
KR20060089020A (ko) * 2005-02-03 2006-08-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KR101107715B1 (ko) * 2005-02-18 2012-01-2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직하형 백라이트
US20060221447A1 (en) * 2005-03-31 2006-10-0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Stabilized polarizing beam splitter assembly
US7315418B2 (en) 2005-03-31 2008-01-0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Polarizing beam splitter assembly having reduced stress
KR20090057289A (ko) 2006-09-29 2009-06-04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컴파니 중합체 기반 광학 요소에서 아티팩트의 형성을 억제하는 접착제
DE102009031787A1 (de) 2009-07-06 2011-01-13 Volkswagen Ag Abgasturbolader mit einer Radialturbine
TWI402574B (zh) * 2009-09-25 2013-07-21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背光模組
KR101116175B1 (ko) * 2011-07-11 2012-03-06 명범영 음각-내-음각 구조의 광산란요소를 갖는 도광판과 이의 제조방법
TWI443425B (zh) * 2011-08-31 2014-07-01 Au Optronics Corp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US20150205855A1 (en) * 2012-08-03 2015-07-23 Nec Corporation Product management method, product management device, product management system, and program
KR20160030202A (ko) 2013-07-02 2016-03-16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컴파니 편평형 도광체
US10488582B2 (en) * 2016-06-24 2019-11-26 Minebea Mitsumi Inc. Planar illumination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06980A (en) * 1936-03-20 1938-02-01 Robert H Kavanaugh Method for sandblast ornamentation
US4373282A (en) * 1979-12-26 1983-02-15 Hughes Aircraft Company Thin-panel illuminator for front-lit displays
JP2548416B2 (ja) 1990-01-18 1996-10-30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面発光装置
JP3283923B2 (ja) * 1992-10-02 2002-05-20 株式会社フオトクラフト社 エッジライト用導光体の製造方法
US5390276A (en) * 1992-10-08 1995-02-14 Briteview Technologies Backlighting assembly utilizing microprisms and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use with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H07113718B2 (ja) 1993-03-03 1995-12-0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液晶パネル用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JPH08122537A (ja) 1994-10-28 1996-05-17 Meitaku Syst:Kk エッジライトパネル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JP2853969B2 (ja) * 1994-12-26 1999-02-03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面光源装置
JP3188606B2 (ja) * 1995-06-01 2001-07-16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のバックライト構造
KR100262798B1 (ko) * 1996-02-02 2000-08-01 가나이 쓰도무 액정표시장치및배면조명부용도광판의제조방법
CN2289258Y (zh) * 1996-12-02 1998-08-26 陈兴 Lcd背光板
US5886799A (en) * 1997-03-27 1999-03-23 Polaroid Corporation Polarizing holographic reflector module and method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US6497946B1 (en) * 1997-10-24 2002-12-2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Diffuse reflective articles
JP2000035573A (ja) * 1998-07-16 2000-02-02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装置
EP1158322A4 (en) * 1998-12-07 2005-06-15 Nippon Zeon Co LIGHT TRANSMISSION PLATE
JP3871176B2 (ja) 1998-12-14 2007-01-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US6435686B1 (en) 1999-02-26 2002-08-20 The Ohtsu Tire & Rubber Co., Ltd. Light conducting plate for a back lighting device and back lighting device
JP2000294024A (ja) 1999-04-06 2000-10-20 Toshiba Corp 面光源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平面表示装置
JP2001202817A (ja) * 2000-01-19 2001-07-27 Advanced Display Inc 平面型表示装置
KR20010035196A (ko) 2001-01-12 2001-05-07 최인식 이종 패턴으로 구성된 무인쇄 도광판 및 그것을 이용한백라이트
KR100769922B1 (ko) 2001-03-26 2007-10-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액정표시장치
JP2002352614A (ja) * 2001-05-25 2002-12-0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照明装置
KR20030037133A (ko) * 2001-11-02 2003-05-12 최은 도광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0319158Y1 (ko) 2003-03-25 2003-07-04 비오이 하이디스 테크놀로지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74944A (zh) * 2013-03-29 2015-11-18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包括波长转换器的发光设备
CN111272762A (zh) * 2018-12-04 2020-06-12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透光性构件的表面缺陷检查装置
CN111272762B (zh) * 2018-12-04 2023-09-29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透光性构件的表面缺陷检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29770C (zh) 2007-08-01
TW200521572A (en) 2005-07-01
US20050063172A1 (en) 2005-03-24
KR100726310B1 (ko) 2007-06-08
US7267471B2 (en) 2007-09-11
KR20050028812A (ko) 2005-03-23
TWI254824B (en) 2006-05-11
JP2005093362A (ja) 2005-04-07
JP4040559B2 (ja) 2008-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6730C (zh) 发光设备
CN1607434A (zh) 导光体,照明装置,液晶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920640A (zh) 发光装置和液晶显示器
CN1292296C (zh) 照明装置和显示设备
CN1683968A (zh) 照明装置、图像显示装置及用于这些装置的光扩散板
CN1120995C (zh) 前方照明装置及装有该装置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
CN1092341C (zh) 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和反射式彩色液晶显示装置
CN1489710A (zh) 导光体、光反射片及使用该光反射片的面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以及光反射片的制造方法
CN1191489C (zh) 电光学装置与电子设备
CN101055325A (zh) 光学片、背光装置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625701A (zh) 光偏转元件及使用该元件的光源装置
CN1947035A (zh) 光学片材、背光装置和液晶显示设备
CN1678866A (zh) 导光板及背光装置
CN1218208C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773348A (zh) 光学模块及其制造方法、背光源组合体及显示装置
CN1646855A (zh) 面光源装置及面光源装置用导光体
CN1993582A (zh) 导光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具有导光板的面光源装置
CN1177120A (zh) 面状照明系统
CN1571903A (zh) 面光源装置及其中使用的导光体
CN1947034A (zh) 光学片材、背光装置和液晶显示设备
CN1853068A (zh) 背光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296604A (zh) 照明装置和具有该照明装置的显示装置
CN1612013A (zh) 面光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装置的设备
CN1809766A (zh) 直接型背光式液晶显示装置及光漫射板
CN1506733A (zh) 背面照明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801

Termination date: 2013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