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91489C - 电光学装置与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光学装置与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91489C
CN1191489C CNB011436212A CN01143621A CN1191489C CN 1191489 C CN1191489 C CN 1191489C CN B011436212 A CNB011436212 A CN B011436212A CN 01143621 A CN01143621 A CN 01143621A CN 1191489 C CN1191489 C CN 119148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light
pointolite
window portion
inlet wind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114362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56583A (zh
Inventor
宫前章
长坂公夫
奥村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3565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565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9148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148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53Reflecting elements
    • G02F1/133555Trans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4Prisms
    • G02B5/045Prism arr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6Lenses, e.g. microlenses or Fresnel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06Array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光学装置,有多个点光源、排列多个微透镜的微透镜阵列和备有多个透光窗部的光调制元件,其特征的结构是基于上述微透镜阵列,将来自上述多个点光源的光聚光于上述透光窗部。

Description

电光学装置与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光学装置及利用它的电子设备。
现有技术
PC机或便携设备等电子设备要求小型、薄型化,作为这种电子设备显示装置(电光学装置)的光源,使用方向性高的庞大光源是非常不利的(实际上不使用)。
为此,例如在液晶显示装置中采用的照明方法是,通过导光体将来自光源的光导至液晶面板背面,用反射板、散射板、棱镜板等从背面对液晶面板照明。
但是,以往的显示装置,存在如下问题。
例如,当是有透射式或半透射半反射式液晶面板和后照光(光源)的显示装置时,在液晶面板驱动电路和反射板(反射电极)等形成不透射光的部分。从光源发出,在上述不透射光的部分反射返回的光,被某一部位吸收而不能使用。因此,来自光源的光的使用效率低。
另外,通过使用棱镜板虽然能够提高光的方向性,但即使提高方向性,其范围顶多在±30°左右。因此,即使使用微透镜阵列,也不能使来自光源的光有效聚光于液晶面板的透光窗部。
特别是在半透射半反射式液晶面板中,有利用透过反射板上设置的针孔状开口(透光窗部)的光照明的情况,这时,入射的外光中反射板反射的光的比率(以下简称“反射率”)和来自光源的光中透过开口的光的比率(以下简称“透射率”)分别取决于反射板面积与其开口面积的比率。因此,当为提高透射率而扩大开口面积时,反射板面积变小,反射率降低,反之为提高反射率缩小开口面积时,透射率降低(形成交换关系)。
由此可见,以往的显示装置(电光学装置),不能将来自光源的光有效聚光于透光窗部,从光源所发的光的使用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从光源所发的光的使用效率高的电光学装置。
根据本发明,提供以下(1)~(3)的电光学装置。
(1)一种电光学装置,其有多个点光源、排列多个微透镜的微透镜阵列和备有多个透光窗部的光调制元件,其特征是:通过上述微透镜阵列,将来自上述多个点光源的光聚光于上述透光窗部。
(2)一种电光学装置,其有多个点光源、排列多个微透镜的微透镜阵列和备有多个透光窗部的光调制元件,其特征是:为了通过上述微透镜阵列将来自上述多个点光源的光聚光于上述透光窗部,而配置上述点光源、上述微透镜阵列的微透镜和上述透光窗部。
(3)一种电光学装置,其有多个点光源、排列多个微透镜的微透镜阵列和备有多个透光窗部的光调制元件,其特征是:为了通过上述微透镜阵列的微透镜使来自上述多个点光源的光聚光于上述多个透光窗部,配置上述点光源、上述微透镜阵列的微透镜和上述透光窗部。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电光学装置第1实施方式结构的纵断面模式图。
图2所示为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中,从光源部发出的光到从罩壳开口射出为止的路线(1次反射后射出)的模式图。
图3所示为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中,从光源部发出的光到从罩壳开口射出为止的路线(3次反射后射出)的模式图。
图4所示为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中,从光源部发出的光到从罩壳开口射出为止的路线(4次反射后射出)的模式图。
图5所示为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中,满足式1、式2、式3条件且n=1时,光源单元的开口、微透镜阵列的微透镜与液晶面板开口之间配置(Ls=La)的模式图。
图6所示为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中,满足式1、式2、式3条件且n=1时,光源单元的开口、微透镜阵列的微透镜与液晶面板开口之间配置(Ls>La)的模式图。
图7所示为本发明电光学装置第2实施方式结构的纵断面模式图。
图8所示为本发明电光学装置第3实施方式结构的纵断面模式图。
图9所示是当点光源间距Ps为2.5(2.5σ)时,来自各点光源的光的光量分布及重合了来自各点光源的光时的光量分布图表。
图10所示是当点光源间距Ps为1.7(1.7σ)时,来自各点光源的光的光量分布及重合了来自各点光源的光时的光量分布图表。
图11所示为光源间距Ps与光量比b/a关系的图表。
图12是本发明电光学装置第4实施方式,所示为其液晶面板开口与贯穿液晶面板各开口的平面中光源单元开口像的模式平面图。
图13是本发明电光学装置第4实施方式,所示为其液晶面板开口与贯穿液晶面板各开口的平面中光源单元开口像的模式平面图。
图14是本发明电光学装置第5实施方式,所示为其液晶面板开口与贯穿液晶面板各开口的平面中光源单元开口像的模式平面图。
图15是本发明电光学装置第5实施方式,所示为其液晶面板开口与贯穿液晶面板各开口的平面中光源单元开口像的模式平面图。
图16是本发明电光学装置第6实施方式,所示为其液晶面板开口与贯穿液晶面板各开口的平面中光源单元开口像的模式平面图。
图17是本发明电光学装置第6实施方式,所示为其液晶面板开口与贯穿液晶面板各开口的平面中光源单元开口像的模式平面图。
图18所示为应用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关的电光学装置的移动式PC机结构例斜视图。
图19所示为将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关电光学装置应用于其显示部的便携式电话机结构例斜视图。
图20所示为将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关电光学装置应用于其取景器的数字式摄像机结构例斜视图。
实施方式
关于上述(1)至(3)的各发明,提供以下几种理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
(4)上述(1)至(3)之一记载的电光学装置,其结构在于:
当上述点光源间距为Ps、上述透光窗部间距为Pa、上述微透镜阵列的微透镜间距为PL、上述点光源与上述微透镜阵列间的光程为Ls、上述微透镜阵列与上述透光窗部间的光程为La时,满足下式所示条件:
PL=[Ps·Pa/(Ps+Pa)]·n(其中n为自然数)
La/Ls=Pa/Ps
(5)上述(1)至(3)之一记载的电光学装置,其结构在于:
当上述点光源间距为Ps、上述透光窗部间距为Pa、上述微透镜阵列的微透镜间距为PL、上述点光源与上述微透镜阵列间的光程为Ls、上述微透镜阵列与上述透光窗部间的光程为La时,要满足下式所示条件:
PL=[Ps·Pa/(Ps+Pa)]·n(其中n为2以外的自然数)
La/Ls=Pa/Ps
(6)上述(4)或(5)记载的电光学装置,其中,上述点光源的间距Ps大于上述透光窗部的间距Pa。
(7)上述(4)或(5)记载的电光学装置,其中,上述点光源的间距Ps与上述透光窗部的间距Pa相等。
(8)上述(1)至(7)之一记载的电光学装置,其中,上述点光源间距的设定,在不设上述微透镜阵列的状态下,要使贯穿上述各透光窗部的面中的来自上述多个点光源的光的光量实质上一样。
(9)上述(1)至(7)之一记载的电光学装置,其中,在不设上述微透镜阵列的状态下,当贯穿上述各透光窗部的面中的来自上述点光源的光的光量分布的标准偏差为σ时,上述点光源的间距要在2.3σ以下。
(10)上述(1)至(7)之一记载的电光学装置,其中,在不设上述微透镜阵列的状态下,当贯穿上述各透光窗部的面中的来自上述多个点光源的光的光量最大值为a、最小值为b时,上述点光源的间距设定要使光量比b/a在0.9以上。
(11)上述(1)至(10)之一记载的电光学装置,其结构在于:来自上述点光源的光在贯穿上述各透光窗部的面上成像,上述点光源的像与上述透光窗部即使相对错位,上述面上的上述点光源的像与上述透光窗部重叠部分的面积也尽可能不变。
(12)上述(11)记载的电光学装置,其结构在于:上述点光源的像与上述透光窗部在上述面内第1方向及/或垂直于上述第1方向的第2方向上即使相对错位,上述面上的上述点光源的像与上述透光窗部重叠部分的面积也尽可能不变。
(13)上述(1)至(12)之一记载的电光学装置,其结构在于:来自上述点光源的光在贯穿上述各透光窗部的面上成像,上述面上的上述点光源的像包含于上述透光窗部中。
(14)上述(1)至(12)之一记载的电光学装置,其结构在于:来自上述点光源的光在贯穿上述各透光窗部的面上成像,上述透光窗部包含于上述面上的上述点光源的像中。
(15)上述(13)或(14)记载的电光学装置,其中,上述面上的上述点光源的像的第1方向长度与上述透光窗部的上述第1方向长度之差实质上等于垂直于上述面上的上述点光源的像的上述第1方向的第2方向长度与上述透光窗部的上述第2方向长度之差。
(16)上述(1)至(12)之一记载的电光学装置,其结构在于:来自上述点光源的光在贯穿上述各透光窗部的面上成像,上述面上的上述点光源的像的第1方向长度比上述透光窗部的上述第1方向长度要长且垂直于上述面上的上述点光源的像的上述第1方向的第2方向长度比上述透光窗部的上述第2方向长度要短。
(17)上述(1)至(12)之一记载的电光学装置,其结构在于:来自上述点光源的光在贯穿上述各透光窗部的面上成像,在上述面内的第1方向上,上述透光窗部包含于上述面上的上述点光源的像中且在垂直于上述面内的上述第1方向的第2方向上,上述面上的上述点光源的像包含于上述透光窗部。
(18)上述(16)或(17)记载的电光学装置,其中,上述面上的上述点光源的像的轮廓有一对略平行于上述第1方向的直线状部分。
(19)上述(16)至(18)之一记载的电光学装置,其中,上述透光窗部轮廓有一对略平行于上述第2方向的直线状部分。
(20)上述(11)至(19)之一记载的电光学装置,其中,上述透光窗部的形状呈略正方形或略长方形,上述面上的上述点光源的像的形状呈略正方形或略长方形。
(21)上述(20)记载的电光学装置,其中,上述透光窗部的规定的一边略平行于上述面上的上述点光源的像的规定的一边。
(22)上述(1)至(21)之一记载的电光学装置,其中,上述微透镜阵列为微菲涅耳透镜阵列。
(23)上述(1)至(22)之一记载的电光学装置,其中,上述微透镜阵列是注塑成形或由2P法成形的。
(24)上述(1)至(23)之一记载的电光学装置,其中,上述光调制元件为透射式液晶面板或半透射半反射式液晶面板。
(25)上述(1)至(23)之一记载的电光学装置,其中,上述光调制元件为半透射半反射式液晶面板。
以下,参照附图,进一步具体说明本发明电光学装置的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为本发明电光学装置第1实施方式结构的纵断面模式图。另外,为避免图繁杂,在图1中,表示断面的斜线省略。还有,在图1中,为避免图繁杂,只示出通过微透镜32中心光的主光轴。
同图所示显示装置(电光学装置)1为半透射半反射式显示装置,有光源单元2后照光、微透镜阵列板3和备有多个透光窗部的半透射半反射式液晶面板(光调制元件)4。
光源单元2位于图1中下侧,液晶面板4位于图1中上侧,微透镜阵列板3位于光源单元2与液晶面板4之间。
光源单元2与微透镜阵列板3由粘接剂层(粘接剂)5粘接(接合)。
另外,在微透镜阵列板3和液晶面板4外周(不妨碍显示的位置),用无图示的粘接剂粘接。
光源单元2由光源部21和罩壳(镜箱)22构成。罩壳22内底面(图1中下侧面)形成数处突起23。该突起23纵断面的形状略呈三角形。
另外,在罩壳22的图1中上侧壁部221,多个开口(针孔)25形成矩阵状。
在罩壳22内表面(里面)上述多个开口25以外地方突起23表面,全部设有反射膜24。该反射膜24由铝、铝合金等构成。
如图2、图3及图4所示,光源部21发出的光,通过反射膜24一次或多次反射,几乎全部从各开口25射出。从而,在该光源单元2,由开口25构成点光源的投光部(发光部分)。
微透镜阵列板3由透明基板30和设于该基板30图1中上侧的微透镜阵列31构成。
微透镜阵列31有多个正放大率微透镜(聚光透镜)32,这些微透镜32配置为矩阵状(图1中横方向及与图1附图垂直方向)。
作为该微透镜32,最好使用微菲涅耳透镜(衍射透镜)。即作为微透镜阵列31,最好使用微菲涅耳透镜阵列。
由此,可以使微透镜阵列31(微透镜32)变薄,有利于小型、薄型化。
微透镜阵列31(微透镜32)结构材料的折射率越高越好。另外,一般光学材料的折射率为1.45~1.65左右。
微透镜阵列31及基板30分别由丙烯树脂、环氧树脂等各种树脂或各种玻璃构成。
另外,微透镜阵列31和基板30的结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还有,微透镜阵列31和基板30可以成形为一体,也可以分别成形。
微透镜阵列板3的成形方法即微透镜阵列31和基板30的成形方法无特别限制,例如注塑成形、2P法(光聚合作用)、干蚀刻、湿蚀刻等,但这些成形方法中理想的是注塑成形或2P法成形。
用注塑成形或2P法成形制造微透镜阵列板3,能够提高透镜精度,另外制造容易,有利于批量生产,还可以降低成本。
特别是注塑成形,比2P法成形更能降低成本。另外,用2P法成形在玻璃基板上形成模型时(玻璃2P法),使用温度范围比注塑成形宽比较理想。
液晶面板4有透明基板41、形成于基板41图1中下侧表面、沿图1中横方向并设的多个带状透明电极42、基板41图1中下侧按照规定距离配置的透明基板46、形成于基板46图1中下侧表面的反射膜44及沿图1附图垂直方向并设的多个带状透明电极40、设于基板41(透明电极42)和基板46(透明电极40)之间,含有液晶的液晶层43。
透明电极40形成于反射膜44的图1中上侧。该透明电极40与透明电极42略直交,这些各交叉部(含交叉部附近部分)分别相当于1象素。
通过在透明电极40和透明电极42之间充放电,驱动液晶层43的液晶。
该透明电极40及42分别由铟锡氧化物(ITO)等构成。
在反射膜44、多个开口45形成矩阵状。该开口45位于透明电极42与透明电极40的交叉部,对应1象素。
通过该开口45构成液晶面板4的透光窗部(光能够透射的部分)。
反射膜44由铝、铝合金等构成。
另外,基板41、46由各种玻璃等构成。
基板41的图1中上侧接合有偏振光片47,另外,基板46的图1中下侧接合有偏振光片48。
还有,在一方基板,可以对应1象素,设置开关元件。开关元件连接于无图示的控制电路,控制供给透明电极40或42的电流。由此,控制透明电极40或42的充放电。
液晶层43含有液晶分子(无图示),与上述透明电极40或42的充放电对应,相关的液晶分子即液晶取向发生变化。
由此,在各象素中,可以分别任意进行光透射与遮断的切换及辉度调节。
另外,作为开关元件可以使用薄膜二极管(TFD)、薄膜晶体管(TFT)。使用薄膜晶体管作为开关元件时,设置该薄膜晶体管的基板中的透明电极对应1象素,设置为点状,与其对置的基板中的透明电极设置于基板全面。
如图5和图6所示,在该显示装置1中,当光源单元2开口(点光源投光部)25的间距为Ps、液晶面板4开口(透光窗部)45的间距为Pa、微透镜阵列31的微透镜32的间距为PL、光源单元2开口25与微透晶阵列31间的光程为Ls、微透镜阵列31与液晶面板4开口45间的光程为La时,配置光源单元2的开口25、微透镜阵列31的微透镜32和液晶面板4的开口45,以满足下述式1及式2的所示条件。
PL=[Ps·Pa/(Ps+Pa)]·n(其中n为自然数)    ………………式1
La/Ls=Pa/Ps    ………………式2
特别是在式1中,n最好是2以外的自然数。
这里,上述光程为假定环境为真空时的距离即实际距离除以构成光路物质折射率得的值。
还有,上述式1和式2所示条件分别为满足图1中横方向及与图1的附图垂直方向的条件。
另外,微透镜32的焦距为f时,构成要满足下述式3所示条件。该式3为光源单元2开口25形状对应像(开口25的像)通过微透镜32在液晶面板4开口45位置成像用的条件式。
1/Ls+1/La=1/f                     …………式3
根据用途等,为满足上述式1、式2及式3的所示条件,适当设定上述光源单元2开口25的间距Ps、液晶面板4开口45的间距Pa、微透镜32的间距PL、光源单元2开口25与微透镜阵列31间的光程Ls、微透镜阵列31与液晶面板4开口45间的光程La、微透镜32的焦距f。
例如,携带用电子装置的半透射半反射式显示装置,最好像下面那样设定。
光源单元2开口(点光源投光部)25的间距Ps为20~500μm。液晶面板4开口(透光窗部)45的间距Pa为20~500μm。微透镜32的间距PL为10~250μm。光源单元2开口25与微透镜阵列31间的光程Ls为0.1~2mm。微透镜阵列31与液晶面板4开口45间的光程La为0.1~2mm。微透镜32的焦距f为0.1~1mm。
另外,微透镜32俯视(图)的形状(平面形状)和尺寸等无特别限制,例如按照液晶面板4侧的象素形状等适当设定。
作为微透镜32俯视(图)的形状,最好是与液晶面板4象素形状相似的形状,例如长方形、正方形等方形或圆形等。
上述光程Ls及La可以调节,例如分别将微透镜阵列板3、基板46等的厚度设定为希望值。
图5及图6所示分别为满足上述式1、式2及式3条件且n=1时,光源单元2开口25和微透镜阵列31微透镜32与液晶面板4开口45配置(位置关系)的模式图。另外,为避免图繁杂,图5及图6只示出通过微透镜32中心光的主光轴。
这里,微透镜32有将光源单元2开口25射出的所有成分的光(所有光轴的光)在液晶面板4出口45成像的光学特性。
图5所示是把光程Ls与光程La设定为相等即把开口25的间距Ps与开口45的间距Pa设定为相等时的情况。
如同图所示,光源单元2所定开口25射出的光几乎全部通过某微透镜32的作用聚光于某开口45。
例如,图5中最左侧开口25射出的光中,入射到图5中最左侧微透镜32的光61,通过该微透镜32聚光于图5中最左侧的开口45;入射到图5中左数第2个微透镜32的光62,通过该微透镜32聚光于图5中左数第2个开口45,以下相同,各光分别通过对应的微透镜32,聚光于对应的开口45。
同样,图5中左数第2个开口25射出的光中,入射到图5中左数第2个微透镜32的光63,通过该微透镜32聚光于图5中最左侧的开口45;入射到图5中左数第3个微透镜32的光64,通过该微透镜32聚光于图5中左数第2个开口45,以下相同,各光分别通过对应的微透镜32聚光于对应的开口45。
以下同样,对于图5中左数3~6开口25射出的光,也都分别通过对应的微透镜32聚光于对应的开口45。
即当着眼于所定开口45时,多个开口25射出的光通过微透镜阵列31聚光于其开口45。
另外,当着眼于所定微透镜32时,该微透镜32便使多个开口25射出的光聚光于多个开口45。
这样,通过该显示装置,能够使光源单元2(各开口25)发出的光有效聚光于开口45,由此,可以提高光源单元2所发光的使用效率。
另外,一个开口45聚光有来自多个(多)开口25的光,亮度平均化。即来自各开口25的光的光量,各开口25的位置等即使有偏差,因为,集聚于开口45的光为来自多个25的光的平均值,因此,象素间的光量差几乎为零。由此,能够进行高均匀性显示。
另外,该显示装置1,制造(组装)时的位置调整中,可以设一次调整工序。
特别是向邻接点的射出角θ1、θ2比较小,因此,上述平均化的效果大。无须严密调整光源单元2(各开口25)与微透镜阵列31的位置关系。即调整位置时,将开口45定位于适当位置关系上的光源单元2(各开口25)与微透镜阵列31决定的焦点位置。这样的调整工序一次即可。
由此,能够简便、迅速、确实地进行位置调整,生产率高,有利于批量生产。
另外,通过设定使Ls和La相等,能够把微透镜32的焦距f设定得最长(开口数NA变得最小)。由此,微透镜阵列31制造容易,可以提高精度,减少像差。
还有,n=1与n>1相比,微透镜32的间距PL可以设定小些,由此,透镜开口数NA可以设定小些,比较理想。
图6表示将光程Ls设定得大于光程La的场合,即把开口25的间距设定得大于开口45的间距Pa的场合。
这时也与把上述光程Ls设定得等于光程La时一样,通过某微透镜32的作用,光源单元2所定开口25射出的光几乎全部聚光于某开口45。
这样,光程Ls设定得比光程La大时,光源单元2开口(点光源投光部)25的间距Ps可以设定得比较大(因开口25可变得比较少),因此,制造容易。
另外,该显示装置1,俯视(图)中(从图1中上侧看时),光源单元2的开口(点光源投光部)25形状与液晶面板4的开口(透光窗部)45形状最好为相似形状。
而且,开口25的面积(大小)S25与开口45的面积(大小)S45之比(S25/S45)最好设定得等于开口25的间距Ps与开口45的间距Pa之比(Ps/Pa),即最好设定得等于光程Ls与光程La之比(Ls/La)。
由此,能够使光源单元2(各开口25)发的光更有效地聚光于开口45,可以进一步提高光源单元2所发光的使用效率。
例如为半透射半反射式显示装置时,开口25的面积S25最好为1象素面积的3~50%。
下面,说明显示装置1的作用。
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1光源部21发出的光从各开口25射出,透射粘接剂层5及基板30后,入射到微透阵列31的各微透镜32,如上所述,从微透镜32射出,由于微透镜32的作用,聚光于开口45。
微透镜32射出的光由偏振光片偏振光,透射基板46后,聚光于开口45,透射该开口45。
另外,按照本发明,在显示装置1可以设置无图示的相位差板。
透射开口45的光通过附加于透明电极42与透明电极40间电压控制取向的液晶层43液晶强度调制。然后,该光透射基板41,经偏振光片47偏振光,向外部射出。
这样,在显示装置1的画面显示规定图像(电子图像)。
另外,该显示装置1的液晶面积4为半透射半反射型,因此,外部较亮时,能够使反射膜44反射外部来的光,进行显示。
还有,外部较暗时,如上所述,能够驱动光源单元2,使该光源单元2来的光透射反射膜44的开口45进行显示。
如上所述,如果通过该显示装置1可以使光源单元2(各开口25)发出的光有效聚光于开口45,由此,能够提高光源单元2所发光的使用效率。
即,即使反射膜44的面积变大,使设于该反射膜44的开口45面积变小,也能够使光源单元2来的光有效聚光于开口45,因此,能够使透射开口45的光的光量变大,由此可以得到外光反射率,光源单元2来的光的透射率皆高的半透射半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直视式液晶显示装置)。
另外,该显示装置1无须使用高价的棱镜板,因此,可以减少部件数量,降低成本。
还有,本发明点光源不限于上述结构,例如还可以使用发光二极管(LED)、激光二极管、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电致发光)元件、无机EL元件等。
作为点光源使用激光二极管,作为光调制元件,使用液晶面板时,可以省略不用偏振光片。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来自点光源的光的使用效率,还能减少部件数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电光学装置第2实施方式。
图7所示为本发明的电光学装置第2实施方式的结构模式纵断面图。另外,为避免图繁杂,在图7中,表示断面的斜线省略。还有,在图7中,为避免图繁杂,只示出通过微透镜32中心的光的主光轴。
以下,对第2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电光学装置)1,以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相同事项,省略其说明。
同图所示显示装置1为透射式显示装置,是将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半透射半反射式液晶面板4改为透射式液晶面板4a,其它结构同第1实施方式。
液晶面板4a有设置多个排成矩阵状开口(透光窗部)491的黑底49,取代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液晶面板4的反射膜44。
透明电极40沿图7中横方向并设,透明电极42沿图7附图垂直方向并设。
另外,黑底49的设置要使象素间即相邻的透明电极40之间及相邻的透明电极42之间彼此遮光。
根据该第2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可以得到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即,用该显示装置1,能够得到光源单元2的光的使用效率极高的透射式液晶显示装置(直视式液晶显示装置)。
下面说明本发明电光学装置的第3实施方式。
图8所示为本发明的电光学装置第3实施方式结构的的模式纵断面图。另外,为避免图繁杂,图8中,表示断面的斜线省略。还有,在图8中,为避免图繁杂,只示出通过微透镜32中心的光的主光轴。
以下,对第3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电光学装置)1,以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相同事项,省略其说明。
同图所示显示装置1为备有半透射半反射式液晶面板(光调制元件)4的半透射半反射式显示装置,也可以是备有如上述第2实施方式那样的透射式液晶面板(光调制元件)4a的透射式显示装置。
如上述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由微透镜阵列31使开口(点光源投光部)25射出的光聚光时,在不设微透镜阵列31(微透镜阵列板3)的状态下,也反映来自贯穿图8所示各开口45的平面(面)71中开口25的光的光量分布。
该第3实施方式显示装置1开口(点光源投光部)25间距Ps的设定,在不设微透镜阵列31(微透镜阵列板3)的状态下,要使来自贯穿各开口45的平面(面)71中多个开口25的光的光量实质上是均等的。
由此,能够减少或消除开口45间(象素间)的光量差,可以减少或消除显示不匀。即能够进行均质显示。
具体来说,开口25的间距Ps最好象下面那样设定。
在不设微透镜阵列31(微透镜阵列板3)的状态下,当来自平面71中开口25的光的光量分布的标准偏差为σ时,开口25的间距Ps在2.3σ以下是理想的,在1.8σ以下更理想,在0.3~1.5σ程度更加理想。另外,上述光量分布的标准偏差σ具有长度因次。
换言之,在不设微透镜阵列31(微透镜阵列板3)的状态下,当来自平面71中多个开口25的光的光量最大值为a、最小值为b时(参照图9),开口25的间距Ps设定,以上述光量最大值a与最小值b之比(以下称“光量比”)b/a在0.9以上是理想的,在0.99以上更理想,在0.995以上更加理想。另外,上述最大值a及最小值b分别为在端部(外侧部分)以外部分的值。
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或消除开口45间(象素间)的光量差,进行更为均匀的显示。
本发明者对该显示装置1进行了所定的模拟。下面对该模拟进行说明。
与显示装置1光源单元2一个开口25射出光,即一个点光源射出光主光轴垂直平面中光量分布为高斯分布(正规分布)或与其近似的分布。
因此,使用标准偏差σ为「1」的高斯分布,作为与一个点光源射出光主光轴垂直平面中光量分布,进行模拟。
首先,设想将多个相同点光源按等间距(间距Ps)排成1列的场合,将上述多个标准偏差σ为「1」的高斯分布(光量分布)按等间距(间距Ps)排成1列,重合该光量分布。
图9所示为点光源间距Ps为2.5(2.5σ)时,来自各点光源的光的光量分布和重合来自各点光源的光时光量分布的图表;图10所示为点光源间距Ps为1.7(1.7σ)时,来自各点光源的光的光量分布和重合来自各点光源的光时光量分布的图表。
另外,各图表的纵轴表示光量,横轴表示位置(离规定基准点的距离)。还有,在各图表中,来自各点光源的光最大(极大)光量的位置分别相当于该点光源的位置。
接着,改变点光源的间距Ps,求各间距Ps中的光量比b/a。
将其结果示于图11。即图11所示为点光源间距Ps与光量比b/a关系的图表。另外,该图表纵轴表示光量比b/a,横轴表示点光源的间距Ps。
光量比b/a在0.99以上为点光源间距Ps在1.8σ以下时。
如图9及图11所示,点光源间距Ps为2.5σ时,重合来自各点光源的光时的光量产生若干不匀。即光量比b/a约为0.84。
另一方面,如图10及图11所示,点光源的间距Ps为1.7σ时,重合来自各点光源的光时的光量均匀。即光量比b/a约为1。这时,能够进行极为均质的显示。
如以上说明,根据这第3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因为开口25的间距Ps的设定如上所述,所以能够减少或消除开口45间(象素间)的亮度离散,由此,能够减少或消除显示不匀,即能够进行均质的显示。
另外,按照该显示装置1,也可以得到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下面,说明本发明电光学装置第4实施方式。该第4实施方式结构的是,来自光源单元2开口(点光源投光部)25的光在贯穿液晶面板(光调制元件)4各开口(透光窗部)45的平面(面)71或像(参照图8),开口25的像与开口45在平面71内规定方向(平面71内的第1方向及垂直于第1方向的第2方向)上即使相对错位,平面71中该开口25的像(平面71上光的照射范围)与开口45重叠部分的面积也要尽可能不发生变化。
具体说明如下:
图12及图13所示,为本发明电光学装置的第4实施方式,所示分别为该液晶面板(光调制元件)开口(透光窗部)与贯穿液晶面板各开口的平面(面)中光源单元的开口(点光源投光部)像的模式平面图。
另外,图12及图13中,用斜线表示光源单元的开口(点光源投光部)像部分。还有,图12及图13中,以横方向为平面71内的第1方向,纵方向为平面71内的第2方向(与第1方向垂直的方向),进行说明。
以下,以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点为中心,对第4实施方式显示装置(电光学装置)1进行说明,相同事项,省略其说明。
另外,比如该第4实施方式显示装置1也可以是备有上述第1实施方式那样的半透射半反射式液晶面板(光调制元件)4的半透射半反射式显示装置,还可以是备有上述第2实施方式那样的透射式液晶面板(光调制元件)4a的透射显示装置。
如图12所示,该第4实施方式显示装置1的结构是,来自光源2开口(点光源投光部)25的光在贯穿液晶面板(光调制元件)4各开口(透光窗部)45的平面(面)71上成像(参照图8),在要使平面71中该开口25的像(照射范围)26包含于开口45。即,分别设定开口25及45的形状、尺寸、配置等诸条件,以使开口25的像26包含于开口45。
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45的形状为长方形,其短边451及453与第1方向大致平行,长边452及454与垂直于第1方向的第2方向大致平行。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25的形状即开口25的像26的形状为长方形,其短边261及263与第1方向大致平行,长边262及264与第2方向大致平行。
因此,开口45的短边(一边)451与开口25的像26的短边(一边)261大致平行。
图12表示开口25的像26中心与开口45中心一致的状态(对于开口45,像26位于理想位置的状态),图13表示开口25的像26中心与开口45中心错位的状态。
如图13所示,在该显示装置1中,来自开口25的光的聚光位置即使产生偏移,开口25的像26中心与开口45的中心即使错位,也能防止或控制像26超出开口45。
由此,能够减少或消除开口45间(名象素间)的亮度离散、进行均质显示。
另外,如图12所示,平面71中开口25像26第1方向长度(短边261的长度)L3与开口45第1方向长度(短边451的长度)L1之差实质上等于垂直于平面71中开口25像26第1方向的第2方向的长度(长边262的长度)L4与开口45第2方向长度(长边452的的长度)L2之差。
这样,由于长度L3与L1之差略等于长度L4与L2之差,从图12所示开口25的像26中心与开45中心一致的状态来看,像26与开口45在第1方向错位时,像26在第1方向超出开口45前与第1方向的偏移量同像26与开口45在第2方向错位时,像26在第2方向超出开45前与第2方向的偏移量大致均等。因此,像26难以超出开口45,能够进一步减少或消除开口45间(象素间)亮度离散,由此,能够进行更均质的显示。
如以上说明,按照该第4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在平面71上,开口25的26包含于开口45,开口25的像26与开口45在第1方向或第2方向即使错位,开口25的像26与开口45重叠部分的面积也无变化,因此,比如由于制造误差、错位、热膨胀、时效等,来自开口25的光的聚光位置即使多少有点偏移,也能减少或消除开口45间(象素间)亮度离散,由此,可以减少或消除显示不匀。即能够进行均质显示。
另外,开口25的像26包含于开口45,因此,光源单元2所发光的使用效率极高,有利于优先光使用效率的场合。
还有,如按照该显示装置1,也可以得到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这里,在上述第4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中,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一样,开口(点光源投光部)25的间距Ps的设定,在不设微透镜阵列31(微透镜阵列板3)的状态下,最好使来自贯穿各开口45的平面71中多个开口25的光的光量在实质上一样。另外,这样场合的结构效果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另外,在本发明中,开口45的形状及开口25的形状(开口25的像26的形状)不限于长方形,比如也可以是正方形、圆、椭圆等其它形状。
还有,在本发明中,开45的形状与开口25的形状(开口25的像26的形状)可以是相似形状(同一),也可以是不同形状。
下面,说明本发明电光学装置的第5实施方式。该第5实施方式的结构是,来自光源单元2开口(点光源投光部)25的光在贯穿液晶面板(光调制元件)4各开口(透光窗部)45的平面(面)71上成像(参照图8),开口25的像与开口45在平面71内的规定方向(平面71内的第1方向及垂直于第1方向的第2方向)即使相对错位,平面71中该开口25的像(平面71上光的照射范围)与开口45重叠部分的面积也要尽可能无变化。以下进行具体说明。
图14及图15是本发明电光学装置的第5实施方式,所示分别为该液晶面板(光调制元件)的开口(透光窗部)与贯穿液晶面积各开口的平面(面)中光源单元开口(点光源投光部)像的模式平面图。
另外,图14及图15中,光源单元开口(点光源投光部)的像的部分用斜线表示。还有,图14及图15中,以横方向为平面71内的第1方向,纵方向为平面71内的第2方向(垂直于第1方向的方向)进行说明。
以下,以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点为中心,对第5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电光学装置)1进行说明,相同事项,省略其说明。
另外,该第5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比如可以是备有上述第1实施方式那样的半透射半反射式液晶面板(光调制元件)4的半透射半反射式显示装置,也可以是备有上述第2实施方式那样的透射式液晶面板(光调制元件)4a的透射式显示装置。
如图14所示,该第5实施方式显示装置1的结构是,来自光源单元2开口(点光源投光部)25的光在贯穿液晶面板(光调制元件)4各开口(透光窗部)45的平面(面)71上成像(参照图8),开口45要包含于平面71中开口25的像(照射范围)26中。即分别设定开口25及45的形状、尺寸、配置等诸条件,以使其开口45包含于开口25的像26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45的形状为长方形,其短边451及453与第1方向略平行,长边452及454与垂直于第1方向的第2方向略平行。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25的形状即开口25的像26的形状为长方形,其短边261及263与第1方向略平行,长边262及264与第2方向略平行。
从而,开口45的短边(一边)451与开口25的像26的短边(一边)261略平行。
图14表示开口25的像26中心与开口45中心一致的状态(对于开口45、像26位于理想位置的状态),图15表示开口25的像26中心与开口45中心错位的状态。
如图15所示,在该显示装置1中,即使来自开口25的光的聚光位置发生偏移,开口25的像26中心与开口45中心错位,也能防止或控制开口45超出像26。
由此,能够减少或消除开口45间(象素间)的亮度离散,可以进行均质的显示。
另外,如图14所示,平面71中开口25的像26第1方向长度(短边261的长度)L3与开口45第1方向长度(短边451的长度)L1之差实质上等于垂直于平面71中开口25像26第1方向的第2方向长度(长边262的长度)L4与开口45第2方向长度(长边452的长度)L2之差。
这样,由于长度L3与L1之差略等于长度L4与L2之差,从图14所示开口25的像26中心开口45中心一致的状态来看,像26与开口45在第1方向错位时,开口45在第1方向超出像26前与第1方向的偏移量同像26与开口45在第2方向错位时,开口45在第2方向超出像26前与第2方向的偏移量略均等。因此,开口45难以超出像26,能够进一步减少或消除开口45间(象素间)的亮度离散,由此,能够进行更均质的显示。
如以上说明,如根据该第5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在平面71上,开口45包含于开口25的像26中,开口25的像26与开口45即使在第1方向或第2方向错位,开口25的像26与开口45重叠部分的面积也无变化,因此,由于诸如制造误差、错位、热膨胀、时效等,来自开口25的光的聚光位置即使多少产生偏移,也能减少或消除开口45间(象素间)的亮度离散,由此,可以减少或消除显示不匀。即能够进行均质显示。
另外,开口45包含于开口25的像26中,因此,能够增大开口45所聚光的光量,有利于优先辉度的场合。
如根据该显示装置1,也可以得到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这里,在上述第5实施方式显示装置1中,也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相同,开口(点光源投光部)25间距Ps的设定是,在不设微透镜阵列31(微透镜阵列板3)的状态下,来自贯穿各开口45的平面71中多个开口25的光的光量最好实质上一样。另外,这种场合的结构或效果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相同,故省略其说明。
还有,在本发明中,开口45的形状及开口25的形状(开口25的像26的形状)不限于长方形,也可以是正方形、圆、椭圆等其它形状。
另外,在本发明中,开口45的形状与开口25的形状(开口25的像26的形状)可以是相似形状(同一),也可以是不同形状。
下面说明本发明电光学装置的第6实施方式。
该第6实施方式的结构是,来自光源单元2开口(点光源投光部)25的光在贯穿液晶面板(光调制元件)4各开口(透光窗部)45的平面(面)71上成像(参照图8),开口25的像与开口45在平面71内规定方向(平面71内第1方向及垂直于第1方向的第2方向)即使相对错位,平面71中该开口25的像(平面71上光的照射范围)与开口45重叠部分的面积也要尽可能无变化。以下具体进行说明。
图16及图17是本发明电光学装置的第6实施方式,所示分别为该液晶面板(光调制元件)的开口(透光窗部)与贯穿液晶面板各开口的平面(面)中光源单元开口(点光源投光部)的像的模式平面图。
另外,图16及图17中,光源单元开口(点光源投光部)的像部分用斜线表示。还有,图16及图17中,以横方向为平面71内第1方向,纵方向为平面71内第2方向(垂直于第1方向的方向)进行说明。
以下,以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对第6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电光学装置)1进行说明,相同事项,省略其说明。
另外,该第6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比如可以是备有上述第1实施方式那样的半透射半反射式液晶面板(光调制元件)4的半透射半反射式显示装置,也可以是备有上述第2实施方式那样的透射式液晶面板(光调制元件)4a的透射式显示装置。
如图16所示,该第6实施方式显示装置1的结构是,来自光源单元2开口(点光源投光部)25的光在贯穿液晶面板(光调制元件)4各开口(透光窗部)45的平面(面)71上成像(参照图8),在第1方向,开口45包含于开口25的像(照射范围)26中,且在垂直于第1方向的第2方向,开口25的像26包含于开口45。即为了在第1方向,开口45包含于开口25的像26中,且在第2方向,开口25的像26包含于开口45,分别设定开口25及45的形状、尺寸、配置等诸条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45的形状为长方形,其短边451及453与第1方向略平行;长边452及454与垂直于第1方向的第2方向略平行。即开口45的轮廓有一对与第2方向略平行的直线状部分(长边452及454)。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25的形状即开口25的像26的形状为长方形,其短边261及263与第2方向略平行,长边262及264与第1方向略平行。即开口25的像26的轮廓有一对与第1方向略平行的直线状部分(长边262及264)。
从而,开口45的短边(一边)451与开口25的像26的长边(一边)262略平行。
另外,开口25的像26第1方向长度(长边262的长度)L5比开口45第1方向长度(短边451的长度)L1长,且垂直于开口25的像26第1方向的第2方向长度(短边261的长度)L6比开口45第2方向长度(长边452的长度)L2短。
图16表示开口25的像26中心与开口45中心一致的状态(对于开口45,像26位于理想位置的状态),图17表示开口25的像26中心与开口45中心错位的状态。
如图17所示,在该显示装置1中,来自开口25的光的聚光位置即使产生偏移,开口25的像26中心与开口45中心即使错位,在第1方向也能够防止或控制开口45超出像26,且在第2方向,也能防止或控制像26超出开口45。
而且,开口25的像26的轮廓有一对与第1方向略平行的直线状部分(长边262及264),因此,当像26与开口45在第1方向错位时,像26与开口45重叠部分的面积无变化。
同样,因为开口45的轮廓有一对与第2方向略平行的直线状部分(长边452与454),所以,当像26与开口45在第2方向错位时,像26与开口45重叠部分的面积无变化。
由此,能够减少或消除开口45间(象素间)的亮度离散,能够进行均质的显示。
如以上说明,如根据该第6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在第1方向,开口45包含于开口25的像26中,且在第2方向,开口25的像26包含于开口45,开口25的像26与开口45在第1方向或第2方向即使错位,开口25的像26与开口45重叠部分的面积也无变化,因此,即使由于制造过程误差、错位、热膨胀、时效等原因,来自开口25的光的聚光位置多少产生偏移,也能减少或消除开口45间(象素间)的亮度离散,由此,可以减少或消除显示不匀。即,能够进行均质显示。
另外,如根据该显示装置1,也能得到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这里,即使在上述第6实施方式显示装置1中,也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一样,开口(点光源投光部)25间距Ps的设定是,在不设微透镜阵列31(微透镜阵列板3)的状态下,来自贯穿各开口45的平面71中多个开口25的光的光量最好要实质上一样。另外,该场合的结构或效果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还有,在本发明中,开口45的形状及开口25的形状(开口25的像26的形状)不限于长方形,也可以是正方形等其它形状。但最好是上述长方形、正方形等方形,特别是最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另外,在本发明中,开口45的形状和开口25的形状(开口25的像26的形状)可以是相似形状(同一),也可以是不同形状。
以上,基于图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电光学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各部结构可以置换为任意有同样功能的结构。
例如,在本发明,可以将上述各实施方式的任意2个以上结构适当组合。
另外,按上述实施方式,使用透射式液晶面板或半透射半反射式液晶面板,作为光调制元件。但在本发明,光调制元件不限于液晶面板。
还有,本发明的电光学装置可以是能显示多种颜色的电光学装置,例如可以是全色的电光学装置,也可以是单色的电光学装置。
另外,本发明能够适用于如便携式PC机、笔记本式PC机等PC机监视器(显示器)、电视监视器、电视电话监视器、便携式电话机(含PHS)、电子记事本、电子辞典、电子像机(数字像机)、摄像机等携带用电子装置的监视器各种电子装置的直视式显示装置或投影机等投射式显示装置等(这些例子后述)。
如上所述,如根据本发明,能够把光源发出的光有效聚光于透光窗部,由此,可以提高光源所发光的使用效率。
特别是能够得到光源所发光使用效率极高的后照光显示装置(直视式显示装置)。
另外,用半透射半反射式液晶面板构成光调制元件时,即使使反射膜(反射板)面积变大,使设于该反射膜的开口(透光窗部)面积变小,来自光源的光也能有效聚光于上述开口,因此,能够使透射上述开口的光的光量变大,从而,能够得到外光反射率、光源光透射率都高的半透射半反射液晶显示装置。
还有,在不设微透镜阵列的状态下,使来自贯穿光调制元件各透光窗部的面中多个点光源的光的光量实质上一样那样设定点光源间距时,能够减少或消除象素(透光窗部)间的光量差,由此,能够进行均质显示。
另外,来自点光源的光在贯穿各透光窗部的面上成像,点光源的像与透光窗部即使相对错位,上述面中点光源的像与透光窗部即使相对错位,上述面中点光源的像与透光窗部重叠部分的面积也尽可能不变那样构成时,比如由于制造过程误差、错位、热膨胀、时效等原因,来自点光源的光的聚光位置即使多少产生点偏移,也能减少或消除象素(透光窗部)间的光量差,由此,能够进行均质显示。
下面,对几个应用上述电光学装置的电子设备的事例进行说明。图18所示为应用上述电光学装置的移动式PC机结构的斜视图。在该图中,PC机1100由备有键盘1102的主体部1104和显示装置1106构成,该显示装置1106备有上述电光学装置100。
图19所示为将上述电光学装置100用于该显示部的便携电话机结构的斜视图。在该图中,便携式电话机1200除备有多个操作按钮1202外,还备有受话口1204、送话口1206和上述电光学装置100。
图20所示为将上述电光学装置用于其取景器的数字式摄像机结构的斜视图。另外,该图也简单示出与外部设备的连接。这里,与通常摄像机通过被摄物的光像,使胶片感光不同,数字摄像机1300是通过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等摄像元件,使被摄像的光像进行光电转换,生成摄像信号。数字摄像机1300中壳体的1302的背面设置上述电光学装置100,根据CCD产生的摄像信号进行显示,电光学装置100作为显示被摄物取景器发挥功能。另外,壳体1302观察侧(图中背面侧)设有含光学透镜和CCD等的受光装置1304。
摄影者确认显示于电光学装置100的被摄物像,按下快门1306时,此时的CCD摄像信号则被转送,存入电路基板1308的存储器。另外,在该数字摄像机1300、壳体1302侧面,设有摄像信号输出端子1312和数据通信用输入输出端子1314。且如图所示,根据需要,在前者的摄像信号输出端子1312连接电视监视器1430,在后者的数据通信输入输出端子1314连接PC机1430。进而,通过规定操作,存入电路基板1308存储器的摄像信号被输出到电视监视器1430或PC机1440。
另外,应用本发明电光学装置100的电子设备除有图18的PC机、图19的便携式电话机、图20的数字摄像机外,还有备有电视、取景器式监视器直视式磁带录像器,汽车驾驶导向装置、寻呼机、电子记事本、计算器、文字处理机、工作站、电视电话、POS终端、接触式面板的设备等等。当然,作为这些电子设备的显示部可以使用上述电光学装置100。

Claims (27)

1.一种电光学装置,具有
多个点光源、排列了多个微透镜的微透镜阵列、包括多个透光窗部的光调制元件,
其特征是:
在1个上述透光窗部,从上述多个点光源射出的光,通过1个或1个以上的上述微透镜聚光。
2.权利要求1记载的电光学装置,其中
当上述点光源的间距为Ps、上述透光窗部的间距为Pa、上述微透镜阵列的微透镜的间距为PL、上述点光源与上述微透镜阵列间的光程为Ls、上述微透镜阵列与上述透光窗部间的光程为La时,其结构要满足下式所示条件。
PL=[Ps·Pa/(Ps+Pa)]·n(其中n为自然数)
La/Ls=Pa/Ps
3.权利要求2记载的电光学装置,其中
上述点光源的间距Ps大于上述透光窗部的间距Pa。
4.权利要求2记载的电光学装置,其中
上述点光源的间距Ps与上述透光窗部的间距Pa相等。
5.权利要求2记载的电光学装置,其中
当上述点光源的间距为Ps、上述透光窗部的间距为Pa、上述微透镜阵列的微透镜的间距为PL、上述点光源与上述微透镜阵列间的光程为Ls、上述微透镜阵列与上述透光窗部间的光程为La时,其结构要满足下式所示条件。
     PL=[Ps·Pa/(Ps+Pa)]·n(其中n为2以外的自然数)
     La/Ls=Pa/Ps
6.权利要求5记载的电光学装置,其中
上述点光源的间距Ps大于上述透光窗部的间距Pa。
7.权利要求5记载的电光学装置,其中
上述点光源的间距Ps与上述透光窗部的间距Pa相等。
8.权利要求1记载的电光学装置,其中
上述点光源的间距在不设上述微透镜阵列的状态下,设定成使贯穿上述各透光窗部的面中的来自上述多个点光源的光的光量实质相同。
9.权利要求1记载的电光学装置,其中
在不设上述微透镜阵列状态下,当贯穿上述各透光窗部的面中的来自上述点光源的光的光量分布的标准偏差为σ时,上述点光源的间距在2.3σ以下。
10.权利要求1记载的电光学装置,其中
在不设上述微透镜阵列状态下,当贯穿上述各透光窗部的面中的来自上述多个点光源的光的光量的最大值为a、最小值为b时,上述点光源间距设定成使光量比b/a在0.9以上1以下。
11.权利要求1记载的电光学装置,其中
来自上述点光源的光在贯穿上述各透光窗部的面上成像,即使在上述点光源的像与上述透光窗部相对错位的情况下,上述面中的上述点光源的像与上述透光窗部重叠部分的面积要尽可能保持不变。
12.权利要求11记载的电光学装置,其中
上述透光窗部的形状大致为正方形或长方形,上述面中的上述点光源的像的形状大致为正方形或长方形。
13.权利要求12记载的电光学装置,其中
上述透光窗部的规定的一边与上述面中的上述点光源的像的规定的一边大致平行。
14.权利要求11记载的电光学装置,其中
即使在上述点光源的像与上述透光窗部在上述面内第1方向及/或在垂直于上述第1方向的第2方向上相对错位的情况下,上述面中的上述点光源的像与上述透光窗部重叠部分的面积要尽可能保持不变。
15.权利要求1记载的电光学装置,其中
来自上述点光源的光在贯穿上述各透光窗部的面上成像,上述面中的上述点光源的像包含于上述透光窗部中。
16.权利要求15记载的电光学装置,其中
上述面中的上述点光源的像的第1方向长度与上述透光窗部的上述第1方向长度之差实质上等于垂直于上述面中的上述点光源的像的上述第1方向的第2方向长度与上述透光窗部的上述第2方向长度之差。
17.权利要求1记载的电光学装置,其中
来自上述点光源的光在贯穿上述各透光窗部的面上成像,上述透光窗部包含于上述面中的上述点光源的像中。
18.权利要求17记载的电光学装置,其中
上述面中的上述点光源的像的第1方向长度与上述透光窗部的上述第1方向长度之差实质上等于垂直于上述面中的上述点光源的像的上述第1方向的第2方向长度与上述透光窗部的上述第2方向长度之差。
19.权利要求1记载的电光学装置,其中
来自上述点光源的光在贯穿上述各透光窗部的面上成像,上述面中的上述点光源的像的第1方向长度要比上述透光窗部的上述第1方向长度长,并且,垂直于上述面中的上述点光源的像的上述第1方向的第2方向长度要比上述透光窗部的上述第2方向长度短。
20.权利要求19记载的电光学装置,其中
上述面中的上述点光源的像的轮廓有一对与上述第1方向大致平行的直线状部分。
21.权利要求19记载的电光学装置,其中
上述透光窗部的轮廓有一对与上述第2方向大致平行的直线状部分。
22.权利要求1记载的电光学装置,其中
来自上述点光源的光在贯穿上述各透光窗部的面上成像,在上述面内的第1方向,上述透光窗部包含于上述面中的上述点光源的像中,并且,在垂直于上述面内的上述第1方向的第2方向,上述面中的上述点光源的像包含于上述透光窗部中。
23.权利要求22记载的电光学装置,其中
上述面中的上述点光源的像的轮廓有一对与上述第1方向大致平行的直线状部分。
24.权利要求22记载的电光学装置,其中
上述透光窗部的轮廓有一对与上述第2方向大致平行的直线状部分。
25.权利要求1记载的电光学装置,其中
上述光调制元件为透射型液晶面板或半透射半反射型液晶面板。
26.权利要求1记载的电光学装置,其中
上述光调制元件为半透射半反射型液晶面板。
27.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电光学装置。
CNB011436212A 2000-11-22 2001-11-21 电光学装置与电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9148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356687 2000-11-22
JP356687/2000 2000-11-22
JP356687/00 2000-11-22
JP38505/01 2001-02-15
JP38505/2001 2001-02-15
JP2001038505 2001-02-15
JP91252/01 2001-03-27
JP2001091252 2001-03-27
JP91252/2001 2001-03-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56583A CN1356583A (zh) 2002-07-03
CN1191489C true CN1191489C (zh) 2005-03-02

Family

ID=27345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4362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91489C (zh) 2000-11-22 2001-11-21 电光学装置与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6643067B2 (zh)
KR (1) KR100436818B1 (zh)
CN (1) CN1191489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88467B2 (en) * 2000-12-15 2004-09-0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Electro-optical device having reduced size and improved light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nd electronic using the same
JP2002333619A (ja) * 2001-05-07 2002-11-22 Nec Corp 液晶表示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846099B2 (en) * 2001-06-21 2005-01-25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Aircraft position light
JP3815382B2 (ja) * 2002-06-07 2006-08-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表示パネル積層体、ケース、表示パネルモジュール及び投射型表示装置並びに表示パネルモジュールの冷却方法
TWI289708B (en) 2002-12-25 2007-11-11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Optical interference type color display
TWI254172B (en) * 2002-12-27 2006-05-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Surface 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the same
CN101110969A (zh) * 2003-02-28 2008-01-23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JP4255334B2 (ja) * 2003-08-20 2009-04-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US7342705B2 (en) 2004-02-03 2008-03-11 Idc, Ll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with integrated optical compensation structure
US7706050B2 (en) 2004-03-05 2010-04-27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Integrated modulator illumination
US7561323B2 (en) 2004-09-27 2009-07-14 Idc, Llc Optical films for directing light towards active areas of displays
US7750886B2 (en) * 2004-09-27 2010-07-06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lighting displays
US7355780B2 (en) 2004-09-27 2008-04-08 Idc, Llc System and method of illuminating interferometric modulators using backlighting
US7807488B2 (en) * 2004-09-27 2010-10-05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Display element having filter material diffused in a substrate of the display element
US20070040503A1 (en) * 2005-08-18 2007-02-22 Charles Chase Microstructure non-thermal visible light source
JP4668780B2 (ja) * 2005-12-08 2011-04-1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発光表示装置
US7486854B2 (en) 2006-01-24 2009-02-03 Uni-Pixel Displays, Inc. Optical microstructures for light extraction and control
US7603001B2 (en) 2006-02-17 2009-10-13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back-lighting in an interferometric modulator display device
US7845841B2 (en) 2006-08-28 2010-12-07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Angle sweeping holographic illuminator
US7855827B2 (en) 2006-10-06 2010-12-21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Internal optical isolation structure for integrated front or back lighting
US8872085B2 (en) 2006-10-06 2014-10-28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Display device having front illuminator with turning features
US8107155B2 (en) 2006-10-06 2012-01-31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visual artifacts in displays
ATE556272T1 (de) 2006-10-06 2012-05-15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Optische verluststruktur in einer beleuchtungsvorrichtung
WO2008045462A2 (en) 2006-10-10 2008-04-17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Display device with diffractive optics
US7864395B2 (en) 2006-10-27 2011-01-04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Light guide including optical scattering elements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e
JP4345811B2 (ja) * 2006-12-27 2009-10-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学素子、転写型及び撮像装置
US20100055409A1 (en) * 2007-01-02 2010-03-04 Kolon Industries, Inc. Optical composit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08082248A1 (en) * 2007-01-02 2008-07-10 Kolon Industries, Inc. Optical composit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DE102007031230B3 (de) * 2007-07-04 2008-10-30 Bundesdruckerei Gmbh Dokumentenerfassungssystem und Dokumentenerfassungsverfahren
JP5397222B2 (ja) * 2007-07-30 2014-01-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4566226B2 (ja) * 2007-09-07 2010-10-20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液晶表示装置
JP5145878B2 (ja) * 2007-11-07 2013-02-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8941631B2 (en) 2007-11-16 2015-01-27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Simultaneous light collection and illumination on an active display
US8068710B2 (en) 2007-12-07 2011-11-29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Decoupled holographic film and diffuser
US7949213B2 (en) 2007-12-07 2011-05-24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Light illumination of displays with front light guide and coupling elements
KR101036357B1 (ko) * 2007-12-24 2011-05-23 코오롱인더스트리 주식회사 광보정 부재
KR101067679B1 (ko) 2008-06-24 2011-09-27 코오롱인더스트리 주식회사 광확산 부재
CN101910875B (zh) * 2007-12-24 2016-06-15 可隆工业株式会社 光学组件
WO2009102733A2 (en) 2008-02-12 2009-08-20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Integrated front light diffuser for reflective displays
WO2009102731A2 (en) 2008-02-12 2009-08-20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enhancing brightness of displays using angle conversion layers
US8049951B2 (en) 2008-04-15 2011-11-01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Light with bi-directional propagation
WO2010138765A1 (en) 2009-05-29 2010-12-02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Illumin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of fabrication thereof
US8848294B2 (en) 2010-05-20 2014-09-30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structure capable of changing color saturation
US8902484B2 (en) 2010-12-15 2014-12-02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Holographic 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
JP5021850B1 (ja) * 2011-04-14 2012-09-12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光源ユニット及び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
CN103076693A (zh) * 2011-10-26 2013-05-01 东莞万士达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 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与显示器
CN102591076A (zh) * 2012-03-06 2012-07-18 复旦大学 一种透射辅助反射的透反式液晶显示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09824A (en) * 1982-02-01 1985-04-09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Plate lens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888358B2 (ja) * 1989-12-14 1999-05-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デバイス
JPH03214121A (ja) * 1990-01-18 1991-09-19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US5359454A (en) * 1992-08-18 1994-10-25 Applied Physics Research, L.P.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utostereoscopic and dynamic images
KR970000348B1 (ko) * 1993-06-16 1997-01-08 삼성항공산업 주식회사 액정투영기용 액정패널
JP3528994B2 (ja) 1994-11-08 2004-05-2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用平行光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3110652B2 (ja) * 1995-05-31 2000-11-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レンズ基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素子
JPH09167513A (ja) 1995-12-15 1997-06-24 Kuraray Co Ltd 面光源素子
JP3624534B2 (ja) * 1996-04-04 2005-03-02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集光・分光装置
US5914760A (en) * 1996-06-21 1999-06-22 Casio Computer Co., Ltd.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H10325950A (ja) * 1997-03-26 1998-12-08 Matsushita Electron Corp 液晶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255087B2 (ja) * 1997-06-23 2002-02-12 株式会社エム・アール・システム研究所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JP2000102039A (ja) * 1998-09-22 2000-04-07 Mr System Kenkyusho:Kk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JPH11271749A (ja) 1999-01-25 1999-10-08 Hitachi Ltd 平面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6643067B2 (en) 2003-11-04
KR100436818B1 (ko) 2004-06-23
US20020093742A1 (en) 2002-07-18
CN1356583A (zh) 2002-07-03
KR20020040581A (ko) 2002-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91489C (zh) 电光学装置与电子设备
CN1296730C (zh) 发光设备
CN1102246C (zh) 有源矩阵衬底、使用此衬底的液晶装置及其显示装置
CN1207611C (zh) 电光学面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光学装置和电子机器
CN1933551A (zh) 图像拾取透镜,图像拾取装置和便携式终端设备
CN1267774C (zh) 光调制装置、光学装置以及投影机
CN1643439A (zh) 光调制显示器件、其制作方法以及装有此光调制显示器件的显示装置
CN1287196C (zh) 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及投射型显示装置以及安装壳
CN1922539A (zh)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681131A (zh) 固体摄像元件及其设计支持方法及摄像装置
CN1487331A (zh) 3d图像/2d图像切换显示装置和便携式终端设备
CN1377181A (zh) 图象拾取模块以及图象拾取设备
CN1749799A (zh) 变焦透镜及包含该变焦透镜的图像投影装置
CN1673854A (zh) 光调制元件保持体、光学装置以及投影机
CN1851519A (zh) 摄像透镜、摄像装置及便携式终端
CN1605929A (zh) 光学装置及背面投影机
CN1896834A (zh) 显示元件和显示元件的制法以及具备显示元件的电子设备
CN1324371C (zh) 无机取向膜的形成方法、无机取向膜、电子设备用基板、液晶面板和电子仪器
CN1896836A (zh) 背光组件、显示设备、显示设备的显示衬底及制造方法
CN1883087A (zh) 激光光源和二维图像形成装置
CN1279387C (zh) 色分解合成光学系统和图像投射装置
CN1308755C (zh) 取向膜的形成方法、取向膜、电子器件用基板、液晶面板
CN1501101A (zh) 正交二向色棱镜及使用正交二向色棱镜的反射型液晶投影仪
CN1797802A (zh) 发光光源及其发光光源阵列
CN1790065A (zh) 光扩散部件、具有光扩散部件的背光装置以及显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302

Termination date: 201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