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73854A - 光调制元件保持体、光学装置以及投影机 - Google Patents
光调制元件保持体、光学装置以及投影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673854A CN1673854A CNA200510058977XA CN200510058977A CN1673854A CN 1673854 A CN1673854 A CN 1673854A CN A200510058977X A CNA200510058977X A CN A200510058977XA CN 200510058977 A CN200510058977 A CN 200510058977A CN 1673854 A CN1673854 A CN 167385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dulation element
- optical modulation
- fluid
- optical
- cool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4N9/3144—Cooling system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6—Cooling; Preventing overhea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02—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using two-dimensional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 H04N9/3105—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using two-dimensional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for displaying all colours simultaneously, e.g. by using two or more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光调制元件保持体(4402),具备:剖面大体コ字形状的、由热传导性材料构成的光调制元件保持部(4405);由热传导性材料构成的板状部件(4406);和由热传导性材料构成、且由可在内部封入冷却流体的中空部件构成的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光调制元件保持部(4405)以及板状部件(4406),各开口部(4405A1)、(4406A)周缘分别与液晶面板(441)可热传导地触接,并由光调制元件保持部(4405)的コ字状内侧夹持液晶面板(441)。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被形成为由内侧面与液晶面板(441)可热传导地连接的环状,并具有流入口(4407D)以及流出口(4407E)。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调制元件保持体、光学装置以及投影机。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具备根据图像信息对从光源射出的光束进行调制而形成光学图像的光调制装置、和放大投影由光调制装置调制过的光束的投影光学装置的投影机。
其中,作为光调制装置,例如,一般采用在1对基板间密闭封入有液晶等电光材料的有源矩阵驱动方式的光调制元件。具体的说,构成该光调制元件的1对基板,由配置在光束射出侧、形成有用于向液晶施加驱动电压的数据线、扫描线、开关元件、像素电极等的驱动基板,和配置在光束入射侧、形成有共用电极、黑掩膜等的相对基板构成。
另外,在该光调制元件的光束入射侧以及光束射出侧分别配置有使具有规定的偏振轴的光束透过的入射侧偏振板以及射出侧偏振板。
在此,在从光源射出的光束照射在光调制元件上的情况下,由于液晶层的光吸收,以及形成在驱动基板上的数据线以及扫描线、和形成在相对基板上的黑掩膜等的光吸收,光调制元件的温度容易上升。另外,在从光源射出的光束、以及透过了光调制元件的光束中,不具有规定的偏振轴的光束被入射侧偏振板以及射出侧偏振板吸收,容易在偏振板上产生热。
因此,人们提出了一种在内部具有这样的光学元件的投影机为了缓和光学元件的温度上升而具备使用了冷却流体的冷却装置的结构(例如,参照文献:特开平1-159684号公报)。
即,文献所记载的冷却装置,具备将光调制元件和光源侧的偏振板以相间隔开的状态分别支承,在内部填充冷却流体的冷却室。另外,该冷却室,通过可使冷却流体在内部流通的管道等而与散热器以及流体泵相通连接。因此,内部的冷却流体,经由管道等在冷却室~散热器~流体泵~冷却室这样的流路中循环。并且,通过这样的构成,使由从光源照射的光束而在光调制元件以及入射侧偏振板的光束透过区域产生的热直接向冷却流体放热。
但是,在文献所记载的冷却装置中,由于从光源照射的光束透过了冷却流体,因此有可能产生以下的问题。
例如,在气泡和尘埃等混入冷却流体,并且光束照射在混入的气泡和尘埃等上的情况下,气泡和尘埃等的像就进入到由光调制元件形成的光学图像中。
另外,例如,在冷却流体内产生了温度差的情况下,因该冷却流体的折射率的差等,便在由光调制元件形成的光学图像中发生波动。
进而,例如,在因从光源照射的光束而导致冷却流体劣化的情况下,会导致光束的透过率降低,并且在由光调制元件形成的光学图像上发生照度降低和色再现性的劣化。
因而,希望有既可稳定地维持由光调制元件形成的光学图像,又可有效地冷却光调制元件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稳定地维持由光调制元件形成的光学图像,并且可有效地冷却光调制元件的光调制元件保持体、光学装置、以及投影机。
本发明的光调制元件保持体,是在保持根据图像信息对从光源射出的光束进行调制而形成光学图像的光调制元件的同时,对所述光调制元件进行冷却的光调制元件保持体,其特征在于,具备:光调制元件保持部,该光调制元件保持部包括与所述光调制元件的图像形成区域相对应地具有开口的矩形板状体,及具有从所述矩形板状体的相对的各端缘向所述矩形板状体的面外方向竖立起的一对竖立部的、截面大体呈コ字状的热传导性材料;板状部件,该板状部件由与所述光调制元件的图像形成区域相对应地具有开口,由热传导性材料构成;以及光调制元件冷却部,该光调制元件冷却部由热传导性材料构成,且由可在内部封入冷却流体的中空部件构成;所述光调制元件保持部的所述矩形板状体、以及所述板状部件,各开口周缘分别与所述光调制元件的光束入射侧端面及光束射出侧端面可热传导地触接,由所述光调制元件保持部的コ字状内侧将所述光调制元件夹持;所述光调制元件冷却部,被形成为以包围所述光调制元件的外周的方式配置,以内侧面与所述光调制元件可热传导地连接的环状,且具有使所述冷却流体流入内部的流入口、以及使内部的所述冷却流体向外部流出的流出口。
在本发明中,由于构成光调制元件保持体的光调制元件冷却部,由可在内部封入冷却流体的中空部件构成,并具有包围光调制元件的外周的环形,因此光束不会透过光调制元件冷却部的内部的冷却流体。因此,例如即便在气泡和尘埃等混入到冷却流体中的情况下,光束也不会照射在混入的气泡和尘埃等上,所以气泡和尘埃等的像不会进入到由光调制元件形成的光学图像内。另外,例如,即便在冷却流体上产生了温度差的情况下,也不会在由光调制元件形成的光学图像上产生波动。进而,例如,即便在冷却流体劣化,或在冷却流体着色的情况下,也不会在由光调制元件形成的光学图像上产生照度降低和色再现性的劣化。
另外,由于光调制元件冷却部由热传导性材料构成,并由内侧面与光调制元件可热传导地连接在一起,因此可将在光调制元件上产生的热经由该光调制元件冷却部向内部的冷却流体散热。进而,由于在光调制元件冷却部上形成有流入口以及流出口,因此,例如只要用可流通冷却流体的流体循环部件连接流入口以及流出口,便能够很容易地使冷却流体对流,可避免被光调制元件加热的冷却流体滞留在光调制元件冷却部的内部的情况。因此,不会有因冷却流体被光调制元件加热而使光调制元件与冷却流体的温度差变小的情况,可通过冷却流体有效地冷却光调制元件。
进而,由于构成光调制元件保持体的光调制元件保持部以及板状部件,由热传导性材料构成,并且各开口周缘分别与光调制元件可热传导地触接并夹持着该光调制元件,因此除了将在光调制元件上产生的热向光调制元件冷却部散热之外,还可将从光调制元件的入射面以及射出面这两个面传导来的热向光调制元件保持部以及板状部件散热,可提高光调制元件的冷却效率。
再进而,由于光调制元件保持部具有剖面大体コ字形状,并由コ字状内侧将光调制元件夹持在矩形板状体与板状部件之间,因此,例如,如果将光调制元件保持体设置在光学装置内,并构成为由其他的部件将コ字状开口部分封闭,则可由该光调制元件保持部以及所述其他的部件形成筒状的空间。并且,例如,如果设为通过冷却风扇等使冷却空气在该空间内流通的结构,则冷却空气便不会向所述空间外泄漏,能够强制冷却所述空间内的光调制元件、光调制元件保持部的内侧面、板状部件、以及光调制元件冷却部,除了由上述冷却流体进行的冷却、以及向上述光调制元件保持部以及板状部件的传导散热以外,还可实现能够更有效地冷却光调制元件的结构。
因而,可稳定地维持由光调制元件形成的光学图像,并且可有效地冷却光调制元件,可达成本发明的目的。
在本发明的光学装置中,优选为所述矩形板状体以及所述板状部件,具有比所述光调制元件的外形尺寸大的外形尺寸;所述光调制元件冷却部,在组装了该光调制元件保持体的状态下被所述矩形板状体及所述板状部件夹持,与所述矩形板状体及所述板状部件的所述各开口周缘可热传导地连接。
根据本发明,由于光调制元件冷却部与矩形板状体及板状部件的各开口周缘可热传导地连接,因此可确保使从光调制元件传导到矩形板状体以及板状部件上的热经由光调制元件冷却部传导给内部的冷却流体的热传导路径,可进一步提高光调制元件的冷却效率。
另外,可相对于光调制元件保持部以及板状部件将光调制元件冷却部固定,将光调制元件保持体一体化,从而使光调制元件的保持状态稳定化。
在本发明的光调制元件保持体中,优选所述板状部件由平面看矩形形状的板体构成,在相对的侧端部具有向所述板体的面外方向弯折的弯折部;所述一对弯折部,在组装了该光调制元件保持体的状态下与所述光调制元件保持部的所述一对竖立部的相对的各端面可热传导地连接。
根据本发明,由于板状部件的一对弯折部与光调制元件保持部的一对竖立部可热传导地连接在一起,因此可确保将从光调制元件传导到板状部件上的热再传导给光调制元件保持部的一对竖立部这样的热传导路径,可更进一步提高光调制元件的冷却效率。
另外,可相对于光调制元件保持部的一对竖立部固定板状部件,可使光调制元件的保持状态稳定化。
在本发明的光调制元件保持体中,优选所述光调制元件保持部以及所述板状部件,由铁-镍合金构成。
在此,作为铁-镍合金,可采用例如因瓦合金或42Ni-Fe等的铁-镍合金。
不过,在作为光调制元件,采用例如在一对玻璃基板内密闭封入有电光材料的结构的情况下,在光调制元件保持部以及板状部件与一对玻璃基板之间容易产生热膨胀系数差。并且,在该热膨胀系数差较大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以下所述的问题。
例如,在将光调制元件组装到光调制元件保持体内,并用粘接剂等使光调制元件保持部以及板状部件与一对玻璃基板可热传导地触接时,当因为从光源照射的光束而在各部件上产生热时,各部件的因热而引起的尺寸变化(膨胀、收缩)量不同,在光调制元件上会产生畸变(歪曲),从而会产生由被封入在一对基板之间的电光材料的形状变化所引起的画质的劣化。
根据本发明,由于光调制元件保持部以及板状部件由铁-镍合金构成,因此光调制元件保持部以及板状部件的热膨胀系数便会接近一对玻璃基板的热膨胀系数。因此,可使光调制元件保持部以及板状部件、与一对玻璃基板之间的因各部件的热所导致的尺寸变化(膨胀、收缩)量大致相同。因而,在可使在光调制元件上产生的热良好地传导给光调制元件保持部以及板状部件的同时,即便在将光调制元件保持部以及板状部件与一对玻璃基板用粘接剂等固定的情况下,也可避免由于各部件的因热所导致的尺寸变化而在光调制元件上产生畸变的情况,可避免因被封入在一对玻璃基板之间的电光材料的形状变化而导致的画质的劣化。
本发明的光学装置,是包含根据图像信息对从光源射出的光束进行调制而形成光学图像的光调制元件而构成的光学装置,优选为具备所述的光调制元件保持体,和与构成所述光调制元件保持体的光调制元件冷却部的流入口及流出口连通连接、将所述光调制元件冷却部内部的冷却流体向外部导引、并再次导入到所述光调制元件冷却部内部的多个流体循环部件。
根据本发明,由于光学装置具备上述光调制元件保持体、以及多个流体循环部件,因此可获得与上述光调制元件保持体同样的作用及效果。
另外,通过不仅在光调制元件冷却部的内部,而且在多个流体循环部件内也封入冷却流体,可加大冷却流体的容量,可提高光调制元件与冷却流体的热交换能力。
在本发明的光学装置中,优选为所述光调制元件由多个构成;所述光调制元件保持体,对应所述多个光调制元件而由多个构成;并且该光学装置具备:具有配置所述多个光调制元件保持体的多个光束入射侧端面、将由所述多个光调制元件调制的各光束合成的色合成光学装置;配置在所述多个流体循环部件中的冷却流体的流路中、使内部的冷却流体分支而向构成所述多个光调制元件保持体的各光调制元件冷却部送入的流体分支部;以及配置在所述多个流体循环部件中的冷却流体的流路中、将从所述各光调制元件冷却部流出的冷却流体汇集送入的流体送入部;所述流体分支部,被安装在所述色合成光学装置中的与所述多个光束入射侧端面交叉的端面之中的任意一方的端面上;所述流体送入部,被安装在所述色合成光学装置中的与所述多个光束入射侧端面交叉的端面之中的任意的另一方的端面上。
根据本发明,由于构成光学装置的流体分支部将内部的冷却流体向多个光调制元件冷却部的每一个分支送出,因此流入各光调制元件冷却部内的冷却流体的温度不会产生偏颇,可由大体同一温度的冷却流体冷却各光调制元件。
另外,通过不仅在各光调制元件冷却部内、以及多个流体循环部件中,还在流体分支部以及流体送入部内部封入冷却流体,从而可加大冷却流体的容量,可提高光调制元件与冷却流体的热交换能力。
进而,由于流体分支部以及流体送入部分别被安装在色合成光学装置中与多个光束入射侧端面交叉的端面上,因此即便在光调制元件由多个构成的情况下,也可使光学装置紧凑,能够实现光学装置的小型化。
再进而,即便在将各光调制元件冷却部与散热器以及流体泵等其他的部件连接之际,只要用流体循环部件将流体分支部以及流体送入部与所述其他的部件连接即可,没必要直接用流体循环部件将各光调制元件冷却部与所述其他的部件连接。因此,可较容易地实施流体循环部件的回绕作业。
在本发明的光学装置中,优选所述流体分支部及所述流体送入部,由热传导性材料构成,对应所述色合成光学装置的多个光束入射侧端面具有多个保持体安装面;所述多个光调制元件保持体,以所述光调制元件保持部的一对竖立部跨越所述流体分支部的所述保持体安装面及所述流体送入部的所述保持体安装面的方式,被分别可热传导地安装在所述多个保持体安装面上。
在本发明中,由于各光调制元件保持体,以光调制元件保持部的一对竖立部跨越流体分支部的保持体安装面以及流体送入部的保持体安装面的方式,被分别安装在流体分支部以及流体送入部的多个保持体安装面上,因此在将各光调制元件保持体设置在光学装置内的情况下,可由流体分支部的保持体安装面、色合成光学装置的光束入射侧端面、以及流体送入部的保持体安装面封闭光调制元件保持部的コ字状开口部分,由光调制元件保持体、流体分支部、色合成光学装置、以及流体送入部形成筒状的空间。因而,如上述那样,可成为通过冷却风扇等使冷却空气在所述空间内流通的结构,由于不勉强地扩大了散热面,因此可进一步更有效地冷却光调制元件。
另外,由于流体分支部以及流体送入部由热传导性材料构成,且光调制元件保持部的一对竖立部被可热传导地安装在流体分支部以及流体送入部上,因此可确保使从光调制元件传导到光调制元件保持部上的热传导给流体分支部以及流体送入部,进而,再传导给流体分支部以及流体送入部内的冷却流体这样的热传导路径,实现光调制元件的冷却效率的提高。
在本发明的光学装置中,优选所述流体分支部及所述流体送入部由热传导性材料构成,对应所述色合成光学装置的多个光束入射侧端面具有多个保持体安装面;具备对入射的光束的光学特性进行变换的多个光学变换元件;所述光学变换元件,由具有热传导性的透光性基板,和设置在所述透光性基板上、对入射的光束的光学特性进行变换的光学变换膜构成;所述多个光学变换元件,以所述透光性基板跨越所述流体分支部的所述保持体安装面及所述流体送入部的所述保持体安装面的方式,被分别可热传导地安装在所述多个保持体安装面上。
在此,作为光学变换元件,可列举例如相位差板、偏振板、视角修正板等。
在本发明中,流体分支部以及流体送入部由热传导性材料构成。另外,将构成光学装置的多个光学变换元件,以具有热传导性的透光性基板跨越流体分支部的保持体安装面以及流体送入部的保持体安装面的方式,可热传导地安装在流体分支部以及流体送入部的多个保持体安装面上。由此,可使由从光源照射的光束而在光学变换膜上产生的热经由透光性基板传导给流体分支部以及流体送入部,进而,再使之传导给流体分支部以及流体送入部内的冷却流体。因而,不仅是光调制元件,还可实现多个光学变换元件的冷却效率的提高。
在本发明的光学装置中,优选具备分别被安装在所述色合成光学装置的各光束入射侧端面上,使从所述多个光调制元件射出的光束之中的具有规定的偏振轴的光束分别透过,使具有其他的偏振轴的光束分别反射的多个反射型偏振元件;所述反射型偏振元件,将所述具有其他的偏振轴的光束向避开所述光调制元件的图像形成区域的方向反射。
在此,作为反射型偏振元件,可列举由有机材料构成的反射型偏振元件、或由无机材料构成的反射型偏振元件等。
在本发明中,由于反射型偏振元件将具有规定的偏振轴以外的偏振轴的光束反射,因此与吸收具有规定的偏振轴以外的偏振轴的光束的吸收型偏振元件相比较,不易产生热,可实现反射型偏振元件自身的温度的降低。因而,没必要采用上述那样的被可热传导地安装在由热传导性材料构成的流体分支部以及流体送入部上的结构,可采用安装在色合成光学装置的光束入射侧端面上的结构。
另外,由于可实现反射型偏振元件自身的温度的降低,因此与采用吸收型偏振元件的构成相比较,不用担心反射型偏振元件的热被传导给光调制元件,可有效地冷却光调制元件。
进而,由于反射型偏振元件将具有其他的偏振轴的光束向避开光调制元件的图像形成区域的方向反射,因此不会在光学装置内产生杂散光,可稳定地维持由光调制元件形成的光学图像,能够形成良好的光学图像。
在本发明的光学装置中,优选所述反射型偏振元件,由相互连接的多个棱镜,和介设于所述多个棱镜之间,使从所述光调制元件射出的光束之中具有规定的偏振轴的光束透过,并将具有其他的偏振轴的光束反射的反射型偏振膜构成;所述多个棱镜,被构成为包含被配置在光束入射侧,具有兼作为与从所述光束调制元件射出的光束相对的透过面和与由所述反射型偏振膜反射的光束相对的全反射面的光束入射侧端面的入射侧棱镜;所述入射侧棱镜,由所述全反射面使由所述反射型偏振膜反射的光束反射,使其向避开所述光调制元件的图像形成区域的方向射出。
根据本发明,反射型偏振元件具备多个棱镜、和反射型偏振膜。并且,由于多个棱镜中的入射侧棱镜,用全反射面使被反射型偏振膜反射来的光束反射,向避开光调制元件的图像形成区域的方向射出,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避免在光学装置内产生杂散光。
在本发明的光学装置中,优选具备被配置在所述多个流体循环部件中的冷却流体的流路中,将所述冷却流体经由所述多个流体循环部件向构成所述光调制元件保持体的光调制元件冷却部内压送,强制性地使所述冷却流体循环的流体压送部。
根据本发明,由于光学装置具备流体压送部,因此可使被光调制元件加热的光调制元件冷却部内的冷却流体向外部流出,另外,使外部的冷却流体流入光调制元件冷却部内,从而可靠地实施光调制元件冷却部内的冷却流体的交换。因而,可在光调制元件与冷却流体之间一直确保较大的温度差,能够进一步提高冷却流体与光调制元件的热交换效率。
在本发明的光学装置中,优选所述光调制元件被构成为包括:具有多个信号线、与所述多个信号线连接的多个开关元件、以及与所述多个开关元件连接的多个像素电极的驱动基板;与所述驱动基板相对配置、具有共用电极的相对基板;被封入在所述驱动基板及所述相对基板间的液晶;与所述多个信号线及所述共用电极电连接、从所述驱动基板及所述相对基板间延伸出的电路基板;以及贴附在所述驱动基板及所述相对基板的外面的具有热传导性的一对透光性基板;构成所述光调制元件保持体的光调制元件保持部的矩形板状体、以及板状部件,各开口周缘分别与所述光调制元件的所述一对透光性基板可热传导地触接,由所述光调制元件保持部的コ字状内侧面夹持所述光调制元件。
根据本发明,由于构成光调制元件保持体的光调制元件保持部以及板状部件,其各开口周缘分别与构成光调制元件的、具有热传导性的一对透光性基板可热传导地触接,因此可使在光调制元件上产生的热经由一对透光性基板良好地传导给光调制元件保持部以及板状部件,实现光调制元件的冷却效率的提高。
在本发明的光学装置中,优选为前述光调制元件,所述一对透光性基板之中的任意一方的透光性基板被形成为比另一方的透光性基板外形形状大,且沿着光束入射方向具有阶梯差(台阶);所述光调制元件冷却部的环状内侧面,具有与所述阶梯差相对应的形状,被形成为可将所述光调制元件嵌合。
根据本发明,由于光调制元件冷却部的环状内侧面具有与光调制元件的沿着光束入射方向的阶梯差相对应的形状,并以可嵌合光调制元件的方式形成,因此可较容易地实施相对于光调制元件冷却部的光调制元件的设置,即,可较容易地实施相对于光调制元件保持体的光调制元件的组装作业。
在本发明的光学装置中,优选所述电路基板,在所述光调制元件嵌合在所述光调制元件冷却部上的状态下,沿着所述光调制元件冷却部的环状内侧面弯折,进而沿着所述光调制元件冷却部的光束入射侧端面或光束射出侧端面配置。
根据本发明,例如,在光调制元件冷却部中,在将在电路基板的延伸方向上形成有流入口及/或流出口,一端连通连接在流入口及/或流出口上的流体循环部件的另一端侧,向光调制元件冷却部的光束射出侧延伸的情况下,如果在将光调制元件嵌合在光调制元件冷却部上的状态下,使电路基板沿着光调制元件冷却部的环状内侧面向光束入射侧弯折,进而,沿着光调制元件冷却部的光束入射侧端面配置,则电路基板与流体循环部件便不会干扰,可较容易地实施光学装置的组装作业。再者,在将流体循环部件的另一端侧以向光调制元件冷却部的光束入射侧延伸的方式形成的情况下,也大体相同。
本发明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光源装置、上述的本发明的光学装置、和放大投影由上述的光学装置形成的光学图像的投影光学装置。根据本发明,由于投影机具备光源装置、上述光学装置、投影光学装置,因此可获得与上述光学装置同样的作用及效果。
另外,由于投影机具备可有效地冷却光调制元件的光学装置,因此可防止光调制元件的热劣化,实现该投影机的使用寿命的提高。
进而,由于投影机具备可稳定地维持由光调制元件形成的光学图像的光学装置,因此可经由投影光学装置投影良好的光学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展示第1实施形态的投影机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2是从上方侧看所述实施形态的投影机内的一部分所看到的立体图。
图3是从下方侧看所述实施形态的投影机内的一部分所看到的立体图。
图4A展示所述实施形态的主容器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4B是展示所述图4A的A-A剖面的剖面图。
图5是展示所述实施形态的光学装置本体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
图6是展示所述实施形态的光学装置本体的概略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从光束射出侧看所述实施形态的光调制元件冷却部所看到的立体图。
图8A是展示所述实施形态的散热器的结构、以及散热器与轴流风扇的配置关系的立体图。
图8B是从散热器侧看散热器及轴流风扇所看到的平面图。
图9是用于说明所述实施形态的液晶面板以及射出侧偏振板的冷却结构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所述实施形态的液晶面板以及射出侧偏振板的冷却结构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所述实施形态的液晶面板以及射出侧偏振板的冷却结构的图。
图12是展示第2实施形态的光学装置本体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
图13是展示所述实施形态的光学装置本体的概略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示意性地展示所述实施形态的射出侧偏振板的结构的图。
图15是用于说明所述实施形态的液晶面板以及射出侧偏振板的冷却结构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形态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
<投影机的构成>
图1是示意性地展示投影机1的概略构成的图。
投影机1,是根据图像信息对从光源射出的光束进行调制而形成光学图像,并将所形成的光学图像放大投影在屏幕上的装置。该投影机1,具备外装壳体2、冷却单元3、光学单元4和作为投影光学装置的投影透镜5。
再者,在图1中,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外装壳体2内,在冷却单元3、光学单元4、以及投影透镜5以外的空间内,配置有电源部件、灯驱动电路等。
外装壳体2,由合成树脂等构成,被形成为将冷却单元3、光学单元4、以及投影透镜5收纳配置在内部的整体大致长方体形状。虽然图示省略,但该外装壳体2由分别构成投影机1的顶面、前面、背面、以及侧面的上部壳体,和分别构成投影机1的底面、前面、侧面、以及背面的下部壳体构成,所述上部壳体以及所述下部壳体彼此用螺丝等固定。
再者,外装壳体2不限于合成树脂,也可以由其他的材料形成,例如,也可以由金属等构成。
另外,虽然图示省略,但在该外装壳体2上,形成有用于通过冷却单元3从投影机1外部将冷却空气导入到内部的吸气口(例如,图2中所示的吸气口22)、以及用于将在投影机1内部被加热的空气排出的排气口。
进而,在该外装壳体2上,如图1所示,形成有在投影透镜5的侧方位于外装壳体2的角部,将光学单元4的后述光学装置的散热器与其他的部件隔离开的隔壁21。
冷却单元3,将冷却空气送入形成在投影机1内部的冷却流路,并将在投影机1内产生的热冷却。该冷却单元3,具备位于投影透镜5的侧方、从形成在外装壳体2上的图未示的吸气口将投影机1外部的冷却空气导入到内部而向光学单元4的后述光学装置的液晶面板吹送冷却空气的西洛克风扇31,和位于形成在外装壳体2上的隔壁21内部、从形成在外装壳体2上的吸气口22(参照图2)将投影机1外部的冷却空气导入到内部而向光学单元4的后述散热器吹送冷却空气的轴流风扇32。
再者,虽然图示省略,但该冷却单元3,除了西洛克风扇31以及轴流风扇32之外,还具有用于冷却光学单元4的后述光源装置、以及图未示的电源部件、灯驱动电路等的冷却风扇。
光学单元4,是将从光源射出的光束光学性地进行处理而与图像信息相对应地形成光学图像(彩色图像)的单元。该光学单元4,如图1所示,具有沿着外装壳体2的背面延伸,并同时沿着外装壳体2的侧面延伸的平面看大致L字的形状。再者,对于该光学单元4的详细的构成见后述。
投影透镜5,作为将多个透镜组合而成的组透镜而构成。并且,该投影透镜5,将由光学单元4形成的光学图像(彩色图像)放大投影在图未示的屏幕上。
<光学单元的详细的构成>
光学单元4,如图1所示,具备积分照明光学系统41、色分离光学系统42、中继光学系统43、光学装置44和收纳配置这些光学零件41~43、光学装置44的后述光学装置本体、以及入射侧偏振板的光学零件用筐体45。
积分照明光学系统41,是用于大体均匀地照明构成光学装置44的后述液晶面板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光学系统。该积分照明光学系统41,如图1所示,具备光源装置411、第1透镜阵列412、第2透镜阵列413、偏振变换元件414、和重叠透镜415。
光源装置411,具备射出放射状的光线的光源灯416、和反射从该光源灯416射出的放射光的反射器417。作为光源灯416,多采用卤素灯或金属卤化物灯、高压水银灯。另外,作为反射器417,在图1中,虽然采用了抛物面镜,但不限于此,也可以设为由椭圆面镜构成、在光束射出侧采用了将由该椭圆面镜反射的光束变为平行光的平行化凹透镜的结构。
第1透镜阵列412,具有将从光轴方向看具有大体矩形形状的轮廓的小透镜配列成矩阵状的结构。各小透镜,将从光源装置411射出的光束分割成多个部分光束。
第2透镜阵列413,具有与第1透镜阵列412大体相同的构成,具有将小透镜配列成矩阵状的结构。该第2透镜阵列413,具有与重叠透镜415一起使第1透镜阵列412的各小透镜的像成像在光学装置44的后述液晶面板上的功能。
偏振变换元件414,被配置在第2透镜阵列413与重叠透镜415之间,是将来自于第2透镜阵列413的光变换成大体1种偏振光的部件。
具体的说,由偏振变换元件414变换成大体1种偏振光的各部分光,最终基本被重叠透镜415重叠在光学装置44的后述液晶面板上。由于在使用了对偏振光进行调制的类型的液晶面板的投影机中,只能利用1种偏振光,因此来自于发出无规则(随机)的偏振光的光源装置411的光的大体一半都不能被利用。因此,通过使用偏振变换元件414,将来自光源装置411的射出光变换成大体1种偏振光,提高了在光学装置44中的光的利用效率。
色分离光学系统42,如图1所示,具备2片分色镜421、422、和反射镜423,具有通过分色镜421、422将从积分照明光学系统41射出的多个部分光束分离成红、绿、蓝3色的色光的功能。
中继光学系统43,如图1所示,具备入射侧透镜431、中继透镜433、以及反射镜432、434,具有将由色分离光学系统42分离出的红色光导向光学装置44的后述红色光用的液晶面板的功能。
这时,在色分离光学系统42的分色镜421上,使从积分照明光学系统41射出的光束的蓝色光分量反射,同时使红色光分量与绿色光分量透过。被分色镜421反射的蓝色光由反射镜423反射,在通过场透镜418后到达光学装置44的后述蓝色光用的液晶面板。该场透镜418,将从第2透镜阵列413射出的各部分光束变换成相对于其中心轴(主光线)平行的光束。设在其他的绿色光用、红色光用的液晶面板的光入射侧的场透镜418也同样。
在透过了分色镜421的红色光与绿色光中,绿色光由分色镜422反射,在通过场透镜418后到达光学装置44的后述绿色光用的液晶面板。另一方面,红色光在透过分色镜422后通过中继光学系统43,进而通过场透镜418而到达光学装置44的后述红色光用的液晶面板。再者,之所以对红色光使用中继光学系统43,是因为红色光的光路的长度比其他的色光的光路长,所以要防止因光的发散等导致的光的利用效率的降低的缘故。即,是为了将入射到入射侧透镜431上的部分光束原样不变地传递给场透镜418的缘故。虽然在本实施形态中因红色光的光路长而采用了这样的构成,但也可以考虑使蓝色光的光路增长的结构。
光学装置44,如图1所示,包括作为光调制元件的3片液晶面板441(红色光用的液晶面板441R、绿色光用的液晶面板441G、蓝色光用的液晶面板441B)、配置在该液晶面板441的光束入射侧以及光束射出侧的作为光学变换元件的3个入射侧偏振板442以及3个射出侧偏振板443、和作为色合成光学装置的十字分色棱镜444而构成。并且,其中,3个液晶面板441、3个射出侧偏振板443、以及十字分色棱镜444是被一体地形成的。在本实施形态中,虽然将3个入射侧偏振板442与3个液晶面板441、射出侧偏振板443、以及十字分色棱镜444分体化,但也可以采用一体化的结构。
再者,虽然具体的结构见后述,但光学装置44除了液晶面板441、入射侧偏振板442、射出侧偏振板443以及十字分色棱镜444以外,还具备主容器、流体压送部、散热器、流体循环部件、流体分支部、光调制元件保持体、以及流体送入部。
入射侧偏振板442,入射由偏振变换元件414将偏振方向统一成大体一个方向后的各色光,仅使入射的光束中与由偏振变换元件414统一后的光束的偏振轴大体同一方向的偏振光透过,而将其他的光束吸收。虽然具体的图示省略,但该入射侧偏振板442具有在蓝宝石玻璃或水晶等透光性基板上粘贴偏振膜的构成。
图2是从上方侧看投影机1内的一部分所看到的立体图。再者,在图2中,为了简单说明,光学零件用筐体45内的光学零件,只图示了光学装置44的后述光学装置本体,而省略了其他的光学零件41~43、442。
图3是从下方侧看投影机1内的一部分所看到的立体图。
光学零件用筐体45,例如,由金属制部件构成,如图1所示,在内部设定规定的照明光轴A,并将上述光学零件41~43、442、以及光学装置44的后述光学装置本体收纳配置在相对于照明光轴A的规定位置上。再者,光学零件用筐体45,不限于金属制部件,也可以由其他的材料构成,特别地优选由热传导性材料构成。该光学零件用筐体45,如图2所示,由收纳光学零件41~43、442、以及光学装置44的后述光学装置本体的容器状的零件收纳部件451、和封闭零件收纳部件451的开口部分的图未示的盖状部件构成。
其中,零件收纳部件451,分别构成光学零件用筐体45的底面、前面、以及侧面。
在该零件收纳部件451中,在侧面的内侧面上,如图2所示,形成有用于将上述光学零件412~415、418、421~423、431~434、442从上方滑动式地嵌入的槽部451A。
另外,在侧面的正面部分上,如图2所示,形成有用于将投影透镜5相对于光学单元4设置在规定位置上的投影透镜设置部451B。该投影透镜设置部451B,被形成为平面看大体矩形形状,在平面看大体中央部分上与来自光学装置44的光束射出位置相对应地形成有圆形的图未示的孔,由光学单元4形成的彩色图像通过所述孔由投影透镜5放大投影。
另外,在该零件收纳部件451中,在底面上,如图3所示,形成有与光学装置44的液晶面板441位置相对应地形成的3个孔451C、和与光学装置44的后述流体分支部的冷却流体流入部相对应地形成的孔451D。在此,由冷却单元3的西洛克风扇31从投影机1外部导入到内部的冷却空气,被从西洛克风扇31的吐出口31A(图3)吐出,经由图未示的管道(通道)而被导向所述孔451C。
<光学装置的构成>
光学装置44,如图2或图3所示,具备将液晶面板441、射出侧偏振板443、以及十字分色棱镜444一体化而成的光学装置本体440(图2)、和主容器445、流体压送部446、散热器447、以及多个流体循环部件448。
多个流体循环部件448,以冷却流体可在内部对流的方式由铝制的管状部件构成,并以冷却流体可循环的方式将各部件440、445~447连接。并且,通过循环的冷却流体而将在构成光学装置本体440的液晶面板441以及射出侧偏振板443上产生的热冷却。
再者,在本实施形态中,作为冷却流体,采用透明性的非挥发性液体乙二醇。作为冷却流体,不限于乙二醇,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液体。
以下,从相对于液晶面板441的上游侧沿着循环的冷却流体的流路按顺序说明各部件440、445~447。
<主容器的结构>
图4A、图4B是分别展示主容器445的结构的图。具体的说,图4A是从上方看主容器445所看到的平面图。另外,图4B是图4A的A-A线的剖面图。
主容器445,具有大体圆柱的形状,由铝制的2个容器状部件构成,通过将2个容器状部件的开口部分彼此连接而将冷却流体暂时积存在内部。这些容器状部件,例如通过密封焊接或使橡胶等弹性部件介于中间而连接在一起。
在该主容器445中,在圆柱轴方向大体中央部分,如图4B所示,形成有使冷却流体流入到内部的冷却流体流入部445A以及使内部的冷却流体向外部流出的冷却流体流出部445B。
这些冷却流体流入部445A以及冷却流体流出部445B,由具有比流体循环部件448的管径尺寸小的管径尺寸的大体管状部件构成,并以向主容器445的内外突出的方式配置。并且,在冷却流体流入部445A的向外侧突出的一端上,连接着流体循环部件448的一端,经由该流体循环部件448,来自外部的冷却流体流入到主容器445内部。另外,在冷却流体流出部445B的向外侧突出的一端上,也连接着流体循环部件448的一端,经由该流体循环部件448,主容器445内部的冷却流体向外部流出。
另外,冷却流体流入部445A以及冷却流体流出部445B的向内侧突出的另一端,如图4A所示,向主容器445的圆柱轴延伸,并以平面看大致正交的方式分别配置。这样,通过将冷却流体流入部445A以及冷却流体流出部445B以平面看大致正交的方式分别配置,可避免经由冷却流体流入部445A流入到主容器445内部的冷却流体经由冷却流体流出部445B直接向外部流出的情况,并使流入的冷却流体与主容器445内部的冷却流体混合,从而获得冷却流体的温度的均匀化。
另外,在该主容器445的外周面上,在圆柱轴方向大体中央部分,如图4A所示,在2个容器状部件上各形成有3个固定部445C,通过在该固定部445C上插通螺丝445D(图2、图3)并螺合在外装壳体2的底面上,从而将2个容器状部件彼此紧密接触地连接在一起,并同时还将主容器445固定在外装壳体2上。
并且,该主容器445,如图1或图2所示,被配置在由光学零件用筐体45与外装壳体2的内侧面形成的平面看三角形状的区域内。通过将主容器445配置在该区域内,实现了外装壳体2内的收纳效率的提高,投影机1便不会大型化。
<流体压送部的结构>
流体压送部446,将蓄积在主容器445内的冷却流体送入,并将送入的冷却流体强制性地向外部送出。因此,流体压送部446,如图3所示,在与连接在主容器445的冷却流体流出部445B上的流体循环部件448的另一端连通连接的同时,为了向外部送出冷却流体而与另一的流体循环部件448的一端连通连接。
虽然具体的图示省略,但该流体压送部446,具有例如在大体长方体状的铝制的中空部件内配置有叶轮的结构,通过在图未示的控制装置的控制下使所述叶轮旋转,从而将蓄积在主容器445内的冷却流体经由流体循环部件448强制性地送入,并将所送入的冷却流体经由流体循环部件448强制性地向外部送出。在这样的构成中,可减小所述叶轮的旋转轴方向的厚度尺寸,流体压送部446便能够配置在投影机1内部的空置空间内,从而实现了投影机1内部的收纳效率的提高,投影机1便不会大型化。在本实施形态中,流体压送部446,如图2或图3所示,配置在投影透镜5的下方。
<光学装置本体的结构>
图5是展示光学装置本体440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
图6是展示光学装置本体440的概略构成的分解立体图。再者,在图6中,为了简单说明,只分解了G色光侧。R、B色光侧也设为与G色光侧相同的结构。
光学装置本体440,如图5以及图6所示,具备3个液晶面板441、3个射出侧偏振板443、以及十字分色棱镜444(图6)、流体分支部4401、3个光调制元件保持体4402、和流体送入部4404。
<液晶面板的结构>
液晶面板441,如图6所示,具有在由玻璃等构成的一对基板441C、441D之间密闭封入有作为电光物质的液晶的结构。其中,基板441C,是用于驱动液晶的驱动基板,具有相互平行地配列形成的多个数据线、在与多个数据线正交的方向上配列形成的多个扫描线、与扫描线以及数据线的交叉相对应地配列形成为矩阵状的像素电极、和TFT等开关元件。另外,基板441D,是相对于基板441C隔开规定间隔而相对配置的相对基板,具有施加规定的电压Vcom的共用电极。另外,在这些基板441C、441D上,连接着与图未示的控制装置电连接、作为向所述扫描线、所述数据线、所述开关元件、以及所述共用电极等输出规定的驱动信号的电路基板的柔性印刷基板441E。通过经由该柔性印刷基板441E从所述控制装置输入驱动信号,在规定的所述像素电极与所述共用电极之间施加电压,控制介设于该像素电极以及共用电极之间的液晶的取向状态,调制从入射侧偏振板442射出的偏振光束的偏振方向。进而,在这些基板441C、441D的外表面上,粘贴着具有热传导性的作为透光性基板的一对防尘玻璃441F。通过这一对防尘玻璃441F,即便尘埃附着在液晶面板441外表面,尘埃也会处于从聚焦位置偏离开的状态,该尘埃不会成为投影图像上的显示阴影。作为这一对防尘玻璃441F,可采用例如蓝宝石、水晶等材料。
在以下的表1中,展示了可用作防尘玻璃441F的材料,和该材料的特性(热膨胀系数、热传导率)。
表1
热传导率W/m·K | 热膨胀系数×10-6/K | |
蓝宝石 | 42 | 5.3 |
石英 | 1.2 | 0.58 |
水晶 | 9.3(平行于光轴方向) | 6.8 |
5.4(垂直于光轴方向) | 12.2 |
并且,在该液晶面板441上,驱动基板411C的外形形状被设定为比相对基板441D的外形形状大。另外,驱动基板441C与粘贴在该驱动基板441C上的防尘玻璃441F的外形形状被设定为大体相同。进而,相对基板441D与粘贴在该相对基板441D上的防尘玻璃441F的外形形状被设定为大体相同。即,该液晶面板441,以随着朝向光束入射侧外形形状变小的方式被形成为阶梯状。
<射出侧偏振板的结构>
射出侧偏振板443,与入射侧偏振板442同样地,如图6所示,具有透光性基板443A以及作为光学变换膜的偏振膜443B,是在从液晶面板441射出的光束中,仅使具有与入射侧偏振板442的光束的透过轴正交的偏振轴的光束透过,而将其他的光束吸收的部件。
其中,透光性基板443A的外形尺寸,如图6所示,被设定为具有比十字分色棱镜444的高度尺寸大的高度尺寸,并且具有与十字分色棱镜444的宽度尺寸大体相同或其以下的宽度尺寸。
并且,在将光学装置本体440组装起来的状态下,该射出侧偏振板443,以跨越流体分支部4401的端面、以及流体送入部4404的端面的方式,用具有热传导性的粘接剂等固定在流体分支部4401的端面、十字分色棱镜444的光束入射侧端面、以及流体送入部4404的端面上。
<十字分色棱镜的结构>
十字分色棱镜444,是将从射出侧偏振板443射出的按照每一色光调制过的光学图像合成而形成彩色图像的光学元件。该十字分色棱镜444,呈将4个直角棱镜贴合而成的平面看大体正方形形状,在将直角棱镜相互贴合的界面上,形成有2个电介质多层膜。这些电介质多层膜,将从液晶面板441 R、441B射出并经过了射出侧偏振板443的色光反射,而使从液晶面板441G射出并经过了射出侧偏振板443的色光透过。这样,由各液晶面板441R、441G、441B调制过的各色光就被合成而形成彩色图像。
<流体分支部的结构>
流体分支部4401,由具有与十字分色棱镜444的上面或下面大体相同的平面形状的大致长方体状的铝制的中空部件构成,将从流体压送部446强制地送出的冷却流体送入,并将送入的冷却流体按照3个光调制元件保持体4402分支送出。另外,该流体分支部4401,被固定在作为十字分色棱镜444的与3个光束入射侧端面交叉的端面的下面上,还具有作为支持十字分色棱镜444的棱镜固定板的功能。
在该流体分支部4401上,在底面的大体中央部分,形成有使从流体压送部446压送来的冷却流体流入内部的冷却流体流入部4401A(参照图9)。该冷却流体流入部4401A,与主容器445的冷却流体流入部445A同样地,由具有比流体循环部件448的管径尺寸小的管径尺寸的大体筒状部件构成,并以向流体分支部4401内外突出的方式配置(参照图9)。并且,在冷却流体流入部4401A的向外侧突出的一端上,连接着与流体压送部446相通连接的流体循环部件448的另一端,经由该流体循环部件448,从流体压送部446压送出的冷却流体流入流体分支部4401内部。
另外,在底面的四个角落部分,如图5以及图6所示,分别形成有沿着该底面延伸的腕部4401B。在这些腕部4401B的前端部分上,分别形成有孔4401B1,通过在这些孔4401B1中插通图未示的螺丝,并螺合在光学零件用筐体45的零件收纳部件451上,从而光学装置本体440就被固定在零件收纳部件451上。这时,流体分支部4401以及光学零件用筐体45被可热传导地连接在一起。这样,通过将流体分支部4401可热传导地连接在光学零件用筐体45上,确保了循环的冷却流体~流体分支部4401~光学零件用筐体45这样的热传导路径,提高了冷却流体的冷却效率,进而,实现了由冷却流体得到的液晶面板441以及射出侧偏振板443的冷却效率的提高。另外,如果使西洛克风扇31的送出风沿着光学零件用筐体45的底面流动,便可增加循环的冷却流体的散热面积,进一步提高冷却效率。
另外,在该流体分支部4401上,在与十字分色棱镜444的光束入射侧端面相对应的3个侧面上,如图5以及图6所示,形成有使送入的冷却流体向3个光调制元件保持体4402的每一个分支流出的冷却流体流出部4401C。再者,在图5以及图6中,虽然只图示了R、G色光侧的冷却流体流出部4401C,但在B色光侧也形成有冷却流体流出部。
这些冷却流体流出部4401C,与冷却流体流入部4401A同样地,由具有比流体循环部件448的管径尺寸小的管径尺寸的大体筒状部件构成,并以向流体分支部4401内外突出的方式配置(参照图9)。并且,在各冷却流体流出部4401C的向外侧突出的一端上,分别连接着流体循环部件448的一端,经由该流体循环部件448,流体分支部4401内部的冷却流体分支地向外部流出。
进而,在该流体分支部4401上,在上面的大体中央部分,虽然省略了具体的图示,但形成有球状的鼓出部。并且,通过使十字分色棱镜444的下面触接在所述鼓出部上,可实现相对于流体分支部4401的十字分色棱镜444的偏差方向的位置调整。
<光调制元件保持体的结构>
3个光调制元件保持体4402,在分别保持3个液晶面板441的同时,分别冷却3个液晶面板441。再者,各光调制元件保持体4402为相同的结构,以下仅对1个光调制元件保持体4402进行说明。
光调制元件保持体4402,如图6所示,具备光调制元件保持部4405、板状部件4406和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
光调制元件保持部4405,具有剖面看大致コ字的形状,由コ字状内侧保持液晶面板441、板状部件4406、以及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该光调制元件保持部4405,如图6所示,具备矩形板状体4405A、和一对竖立部4405B,这些是被一体地形成的。
矩形板状体4405A,如图6所示,是具有比液晶面板441的相对基板441D的外形形状大的外形形状的平面看大体矩形的板体,在其大体中央部分形成有与液晶面板441的图像形成区域相对应的开口部4405A1。
一对竖立部4405B,如图6所示,具有平面看大体矩形的形状,以分别从作为矩形板状体4405A的相对的侧端缘的左右侧端缘向光束射出侧突出的方式形成。
这一对竖立部4405B,如图6所示,具有在分别从矩形板状体4405A的左右侧端缘向光束射出侧突出的同时,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形状。
另外,在该一对竖立部4405B上,突出方向前端部分,如图6所示,具有向相对的竖立部4405B侧弯曲的弯曲肋4405B1。
并且,在将光学装置本体440组装起来的状态下,该光调制元件保持部4405,使一对竖立部4405B以跨越流体分支部4401的端面、以及流体送入部4404的端面的方式设置,并将弯曲肋4405B1的光束射出侧端面,用具有热传导性的粘接剂等固定在流体分支部4401的端面、十字分色棱镜444的光束入射侧端面、以及流体送入部4404的端面上。
板状部件4406,如图6所示,是具有比液晶面板441的驱动基板441C的外形形状大的外形形状的平面看大体矩形的板体,在其大体中央部分形成有与液晶面板441的图像形成区域相对应的开口部4406A。
在该板状部件4406上,在作为相对的侧端缘的左右方向侧端缘上,如图6所示,形成有向光束射出侧弯曲的一对弯曲部4406B。
并且,将该板状部件4406的左右方向的外形尺寸,设定为比光调制元件保持部4405的一对竖立部4405B彼此的间隔尺寸小,并可将板状部件4406从上方插入光调制元件保持部4405的コ字状内侧。
在本实施形态中,上述光调制元件保持部4405以及板状部件4406,由因瓦合金以及42Ni-Fe等铁-镍合金构成。再者,光调制元件保持部4405以及板状部件4406,不限于铁-镍合金,也可以采用镁合金、铝合金、或热传导性树脂等。另外,光调制元件保持部4405以及板状部件4406,可以由上述材料中的同一种材料构成,也可以由不同的材料构成。
在以下的表2中,展示了用作光调制元件保持部4405以及板状部件4406的材料和该材料的特性(热膨胀系数、热传导率)。
表2
热传导率W/m·K | 热膨胀系数×10-6/K | |
因瓦合金(Ni36-Fe) | 10.15 | 15 |
42Ni-Fe | 12.6 | 4.5 |
镁合金(AZ91D) | 72 | 25 |
铝合金(380AL) | 96 | 21.8 |
热传导性树脂(Cool Poly D2(商品名)) | 15 | 4(平行于纤维方向) |
10(垂直于纤维方向) |
图7是从光束射出侧看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所看到的立体图。
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由可在内部封入冷却流体的铝制的中空部件构成,具有与液晶面板441的图像形成区域相对应的开口部4407A,并被形成为包围液晶面板441的外周的平面看大体矩形的环状。
该开口部4407A,被设定为比液晶面板441的相对基板441D的外形形状稍大一点,并具有可嵌合相对基板441D以及粘贴在该相对基板441D上的防尘玻璃441F的形状。
在该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上,在其光束射出侧端面上,如图7所示,开口部4407A周缘向光束入射侧下陷,形成凹部4407B。
该凹部4407B,具有比液晶面板441的驱动基板441C的外形形状稍大一点的外形形状。并且,在相对基板441D以及粘贴在该相对基板441D上的防尘玻璃441F嵌合在开口部4407A内之际,驱动基板441C以及粘贴在该驱动基板441C上的防尘玻璃441F被设置在凹部4407B内。
即,开口部4407A的内侧面以及凹部4407B相对于本发明的环状内侧面。并且,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通过开口部4407A以及凹部4407B,在设置了液晶面板441的状态下,包围该液晶面板441的外周。
在此,将凹部4407B的底部以及光束入射侧端面之间的尺寸,设定为与相对基板441D以及粘贴在该相对基板441D上的防尘玻璃441F的整体的厚度尺寸大致相同。另外,将凹部4407B的深度尺寸,设定为与驱动基板441C以及粘贴在该驱动基板441C上的防尘玻璃441F的整体的厚度尺寸大致相同。即,在将液晶面板441设置在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上的状态下,光束入射侧端面以及光束射出侧端面都大体成为一个平面。
另外,在该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上,在其光束入射侧端面上,如图6所示,从上端部到开口部4407A的上端缘形成有向光束射出侧下陷的凹部4407C。将该凹部4407C的宽度尺寸设定为比液晶面板441的柔性印刷基板441E的宽度尺寸稍大的尺寸。
进而,在该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上,在其下方侧端部大体中央部分,如图6或图7所示,形成有使从流体分支部4401的冷却流体流出部4401C流出的冷却流体流入到内部的流入口4407D。该流入口4407D,由具有比流体循环部件448的管径尺寸小的管径尺寸的大体筒状部件构成,并以向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的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并且,在流入口4407D的突出的端部上,连接着与流体分支部4401的冷却流体流出部4401C相连接的流体循环部件448的另一端,经由该流体循环部件448,从流体分支部4401流出的冷却流体流入到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内部。
再进而,在该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上,在其上方侧端部大体中央部分,如图6或图7所示,形成有使内部的冷却流体向外部流出的流出口4407E。该流出口4407E,与流入口4407D同样地,由具有比流体循环部件448的管径尺寸小的管径尺寸的大体筒状部件构成,并以向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的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并且,在流出口4407E的突出的端部上,连接着流体循环部件448,经由流入口4407D流入到内部的冷却流体,经由该流体循环部件448而向外部流出。
另外,形成有流出口4407E的上方侧端部,如图6或图7所示,被形成为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的厚度尺寸随着向上方侧而缩小的锥状。再者,内侧面的形状也同样地成为锥状(参照图9)。另外,形成有流入口4407D的下方侧端部也同样地,如图6或图7所示,被形成为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的厚度尺寸随着向下方侧而缩小的锥状。通过这样将上方侧端部以及下方侧端部形成为锥状,可顺利地实施流入到内部的冷却流体、向外部流出的冷却流体的对流。
并且,例如,如以下所示,相对于上述光调制元件保持体4402组装液晶面板441。
首先,相对于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组装液晶面板441。
具体的说,以将液晶面板441的柔性印刷基板441E从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的光束射出侧插通在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的开口部4407A内的方式,将液晶面板441设置在开口部4407A以及凹部4407B内。在该状态下,柔性印刷基板441E,被开口部4407A的内侧面弯曲,并且被沿着形成在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的光束入射侧端面上的凹部4407C的底部配置(参照图9)。
其次,相对于组装了液晶面板441的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安装板状部件4406。
具体的说,将板状部件4406配置在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的光束射出侧,将板状部件4406的开口部4406A周缘、与配置在液晶面板441的光束射出侧的防尘玻璃441F以及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的光束射出侧端面可热传导地连接。例如,将板状部件4406的开口部4406A周缘与防尘玻璃441F用具有热传导性的粘接剂固定,并同时将开口部4406A周缘与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的光束射出侧端面通过具有热传导性的粘接剂或焊接等固定。
再者,上述的粘接剂的涂布或焊接等,可以是在开口部4406A整个周缘上实施,也可以是以零散点的方式实施。
然后,将一体化有液晶面板441、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以及板状部件4406的单元,组装在光调制元件保持部4405上。
具体的说,将所述单元从光调制元件保持部4405的上方侧插入到コ字状内侧,将构成光调制元件保持部4405的矩形板状体4405A的开口部4405A1周缘、与配置在构成所述单元的液晶面板441的光束入射侧上的防尘玻璃441F以及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的光束入射侧端面,可热传导地连接。例如,与所述单元的组装同样地,将矩形板状体4405A的开口部4405A1周缘与防尘玻璃441F用具有热传导性的粘接剂固定,并同时将开口部4405A1周缘与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的光束入射侧端面,通过具有热传导性的粘接剂或焊接等固定。
即,液晶面板441以及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成为被光调制元件保持部4405以及板状部件4406夹持的结构。
进而,将板状部件4406的弯折部4406B与构成光调制元件保持部4405的一对竖立部4405B的内侧面可热传导地连接。这些连接,例如与上述同样地,可采用具有热传导性的粘接剂、或焊接等方式。
<流体送入部的结构>
流体送入部4404,如图5或图6所示,由具有与十字分色棱镜444的上面或下面大体相同的平面形状的大致长方体状的铝制的中空部件构成,被固定在作为十字分色棱镜444的与3个光束入射侧端面交叉的端面的上表面上。并且,该流体送入部4404,将从各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送出的冷却流体汇聚送入,并将送入的冷却流体向外部送出。
在该流体送入部4404上,在其上面,如图5或图6所示,形成有使从各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送出的冷却流体流入到内部的3个冷却流体流入部4404A。这些冷却流体流入部4404A,由具有比流体循环部件448的管径尺寸小的管径尺寸的大体筒状部件构成,并以向流体送入部4404内外突出的方式配置(参照图9)。并且,在各冷却流体流入部4404A的向外侧突出的端部上,连接着与3个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的各流出口4407E相连接的流体循环部件448的另一端,经由该流体循环部件448,从各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送出的冷却流体被汇聚流入流体送入部440内部。
另外,在流体送入部4404上,在与十字分色棱镜444的光束射出侧端面相对应的端面上,如图5所示,形成有使送入的冷却流体向外部流出的冷却流体流出部4404B。该冷却流体流出部4404B,与冷却流体流入部4404A同样地,由具有比流体循环部件448的管径尺寸小的管径尺寸的大体筒状部件构成,并以向流体送入部4404内外突出的方式配置(参照图9)。并且,在冷却流体流出部4404B的向外侧突出的端部上,连接着流体循环部件448的一端,经由该流体循环部件448,流体送入部4404内部的冷却流体被向外部流出。
<散热器的结构>
图8A、图8B是展示散热器447的结构、以及散热器447与轴流风扇32的配置关系的图。具体的说,图8A是从上方看散热器447以及轴流风扇32所看到的立体图。另外,图8B是从散热器447侧看散热器447以及轴流风扇32所看到的平面图。
散热器447,如图1或图2所示,配置在形成于外装壳体2上的隔壁21内,对在光学装置本体440中被各液晶面板441以及各射出侧偏振板442加热的冷却流体的热进行散热。该散热器447,如图8所示,具备固定部4471、管状部件4472、和多个鳍片(散热片)4473。
固定部4471,例如由金属等热传导性部件构成,如图8B所示,具有平面看大体コ字状的形状,并构成为管状部件4472可插通于相对的コ字状端缘中。另外,该固定部4471,由コ字状内侧面支承多个鳍片4473。在该固定部4471的コ字状前端部分上,形成有向外侧延伸的延伸部4471A,通过经由该延伸部4471A的孔4471A1将图未示的螺丝螺合在外装壳体2上,从而将散热器447固定在外装壳体2上。
管状部件4472由铝构成,如图8B所示,具有从固定部4471的一方的コ字状前端端缘向另一方的コ字状前端端缘延伸,该延伸方向前端部分大体弯曲90°而向下方侧延伸,进而其延伸方向前端部分大体弯曲90°而从固定部4471的另一方的コ字状前端端缘向一方的コ字状前端端缘延伸的平面看大体コ字形状,以可与固定部4471以及散热片4473进行热传导的方式连接。另外,该管状部件4472,具有比流体循环部件448的管径尺寸小的管径尺寸,图8B所示的上方侧的一端,与连接在光学装置本体440的流体送入部4404的冷却流体流出部4404B上的流体循环部件448的另一端连接在一起。另外,图8B所示的下方侧的另一端,与连接在主容器445的冷却流体流入部445A上的流体循环部件448的另一端连接。因而,从流体送入部4404流出的冷却流体经由流体循环部件448后在管状部件4472中通过,通过了管状部件4472的冷却流体再经由流体循环部件448流入主容器445内。
鳍片4473,例如,由以金属等热传导性部件构成的板体构成,被构成为可将管状部件4472插通。并且,多个鳍片4473,分别被形成为沿着与管状部件4472的插通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并沿着管状部件4472的插通方向并列配置。在这样的多个鳍片4473的配置状态下,如图8所示,从轴流风扇32吐出的冷却空气在多个散热片4473之间穿过。
如以上说明那样,冷却流体,经由多个流体循环部件448,在主容器445~流体压送部446~流体分支部4401~各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流体送入部4404~散热器447~主容器445这样的流路中循环。
<冷却结构>
其次,说明液晶面板441以及射出侧偏振板443的冷却结构。
图9至图11是用于说明液晶面板441以及射出侧偏振板443的冷却结构的图。具体的说,图9是从侧方看光学装置本体440所看到的剖面图。图10是展示在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内对流的冷却流体的样子的图。图11是展示冷却空气的流动的图,是从上方侧看光学装置本体440所看到的剖面图。
再者,由于液晶面板441以及射出侧偏振板443,因上述冷却流体的传导散热、以及上述冷却单元3的强制冷却而被冷却,因此按顺序对其进行说明。
首先,液晶面板441的由冷却流体进行的传导散热,按以下所示那样进行。
通过流体压送部446的驱动,经由流体循环部件448,主容器445内的冷却流体被送入流体压送部446内,并同时从流体压送部446向流体分支部4401送出。
然后,被送入到流体分支部4401内的冷却流体,如图9所示,从流体分支部4401的各冷却流体流出部4401C流出,经由流体循环部件448,从各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的各流入口4407D向各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内部流入。
流入到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内部的冷却流体,如图10所示,沿着液晶面板441的下方侧端部、左右侧端部、以及上方侧端部,从下方侧向上方侧对流。
在此,由从光源装置411射出的光束而在液晶面板441上产生的热,如图9或图11所示,从液晶面板441的外周经由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被传导给该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内部的冷却流体。另外,如图9所示,被从液晶面板441的光束入射侧端面以及光束射出侧端面传导给光调制元件保持部4405以及板状部件4406。传导到光调制元件保持部4405以及板状部件4406上的热的一部分,从矩形板状体4405A的开口部4405A1周缘、以及板状部件4406的开口部4406A周缘,经由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被传导给该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内部的冷却流体。
传导到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内部的冷却流体的热,如图9或图10所示,随着冷却流体的流动,向上方前进,经由流出口4407E向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外部移动。
经由流出口4407E移动到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外部的热,随着冷却流体的流动,经由流体循环部件448向流体送入部4404移动,进而,向散热器447移动。被加热的冷却流体在通过散热器447的管状部件4472时,该冷却流体的热,被传导给管状部件4472~多个散热鳍片4473。然后,通过从轴流风扇32吐出的冷却空气,冷却被传导到多个散热鳍片4473上的热。
然后,被散热器447冷却的冷却流体向散热器447~主容器445~流体压送部446~流体分支部4401移动,并再次向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内移动。
另外,射出侧偏振板443的由冷却流体进行的传导散热,按以下所示方式进行。
由从光源装置411射出的光束而在射出侧偏振板443的偏振膜443B上产生的热,如图9所示,被传导给透光性基板443A。被传导到透光性基板443A上的热,如图9所示,向与流体送入部4404以及流体分支部4401相连接的上方以及下方移动。然后,移动到上方以及下方的热,经由流体送入部4404以及流体分支部4401而被传导给各流体送入部4404以及流体分支部4401内部的冷却流体,如上述那样,在冷却流体的循环时由散热器447散热。
其次,液晶面板441以及射出侧偏振板443的由冷却单元3进行的强制冷却,按以下所示的方式进行。
通过冷却单元3的西洛克风扇31从投影机1外部导入到内部的冷却空气,经由形成在光学零件用筐体45的底面上的孔451C而被导入到光学零件用筐体45内。
在此,在将光学装置本体440组装起来的状态下,如图11所示,由十字分色棱镜444等的端面、光调制元件保持部4405的矩形板状体4405A以及一对竖立部4405B,形成大体筒状的空间。
然后,被西洛克风扇31导入到光学零件用筐体45内的冷却空气,如图11所示,从下方向上方在所述空间内流通。
这时,由在所述空间内流通的冷却空气,如图11所示,冷却液晶面板441的光束射出侧端面、以及射出侧偏振板443的偏振膜443B的光束入射侧端面。另外,从液晶面板441传导到板状部件4406、以及光调制元件保持部4405上的热的一部分,如图11所示,也被该冷却空气冷却。
在上述第1实施形态中,由于构成光调制元件保持体4402的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由可在内部封入冷却流体的中空部件构成,并具有包围液晶面板441的外周的环形状,因此光束不会透过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内部的冷却流体。因而,例如,即便在冷却流体中混入有气泡和尘埃等的情况下,光束也不会照射在混入的气泡和尘埃等上,所以在由液晶面板441形成的光学图像内不会掺杂入气泡和尘埃等的像。另外,例如,即便是在冷却流体内产生了温度差,或在冷却流体内产生了折射率的差等的情况下,也不会在由液晶面板441形成的光学图像上产生波动。进而,例如,即便在冷却流体劣化,或在冷却流体着色的情况下,也不会在由液晶面板441形成的光学图像上产生照度降低和色再现性的劣化。因而,可稳定地维持由液晶面板441形成的光学图像。另外,由于是在液晶面板441的光束入射侧及/或光束射出侧不填充冷却流体的结构,因此可省略用于封入冷却流体的密封件,可实现没有冷却流体的泄漏的良好的液冷系统。
另外,由于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由具有良好的热传导率的铝构成,且由开口部4407A以及凹部4407C与液晶面板441可进行热传导地连接在一起,因此可将在液晶面板441上产生的热,从该液晶面板441的外周经由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向内部的冷却流体散热。进而,由于在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上形成有流入口4407D以及流出口4407E,因此很容易经由流体循环部件448使冷却流体对流,可避免被液晶面板441加热的冷却流体滞留在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内部的情况。因此,没有因冷却流体被液晶面板441加热而使液晶面板441与冷却流体的温度差变小的情况,可由冷却流体有效地冷却液晶面板441。
进而,由于构成光调制元件保持体4402的光调制元件保持部4405以及板状部件4406由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的铁-镍合金构成,且各开口4405A1、4406A周缘分别与液晶面板441可热传导地触接,并将液晶面板441夹持,因此,除了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之外,还可将在液晶面板441上产生的热向光调制元件保持部4405以及板状部件4406散热,可提高液晶面板441的冷却效率。另外,由于光调制元件保持体4402以及板状部件4406与由构成液晶面板441的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的蓝宝石、水晶等构成的一对防尘玻璃441F可热传导地连接,因此,可使在液晶面板441上产生的热,经由一对防尘玻璃441F良好地传导给光调制元件保持部4405以及板状部件4406,可获得液晶面板441的冷却效率的提高。
在此,由于光调制元件保持部4405以及板状部件4406由铁-镍合金构成,因此可使光调制元件保持部4405以及板状部件4406的热膨胀系数如表1以及表2所示那样,接近防尘玻璃441F的热膨胀系数。因此,可使光调制元件保持部4405以及板状部件4406、与一对防尘玻璃441F之间的由各部件的热引起的尺寸变化(膨胀、收缩)量大体相同。因而,可使在液晶面板441上产生的热良好地传导给光调制元件保持部4405以及板状部件4406,并且可避免由于光调制元件保持部4405以及板状部件4406与一对防尘玻璃441F的因热引起的尺寸变化而导致在液晶面板441上产生畸变的情况,并可避免因封入液晶面板441内部的液晶的形变而引起的画质的劣化。
再进而,由于光调制元件保持部4405具有剖面大致コ字形状,由コ字状内侧将液晶面板441夹持在矩形板状体4405A与板状部件4406之间,并且コ字状开口部分由流体分支部4401、十字分色棱镜444、以及流体送入部4404封闭,因此在コ字状内侧形成筒状的空间。并且,由于通过冷却单元3的西洛克风扇31使冷却空气在该空间内流通,因此冷却空气不会向所述空间外泄漏,在可强制冷却所述空间内的液晶面板441、射出侧偏振板443、光调制元件保持部4405的コ字状内侧面、板状部件4406、以及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的同时,还可从光调制元件保持部4405的コ字状外侧面强制冷却,除了上述的由冷却流体进行的冷却,以及向上述光调制元件保持部4405以及板状部件4406的传导散热之外,可进一步有效地冷却液晶面板441。
在此,由于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通过焊接或粘接剂等可热传导地连接在光调制元件保持部4405以及板状部件4406的各开口4405A1、4406A周缘上,因此可确保将从液晶面板441传导到光调制元件保持部4405以及板状部件4406的热经由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传导给内部的冷却流体这样的热传导路径,可进一步提高液晶面板441的冷却效率。
另外,可相对于光调制元件保持部4405以及板状部件4406将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固定,并可将光调制元件保持体4402一体化,使液晶面板441的保持状态稳定化。
进而,由于板状部件4406的一对弯折部4406B通过焊接或粘接剂等而被可热传导地连接在光调制元件保持部4405的一对竖立部4405B的相对的端面上,因此可确保使从液晶面板441传导到板状部件4406上的热传导给光调制元件保持部4405的一对竖立部4405B这样的热传导路径,可更进一步提高液晶面板441的冷却效率。
另外,通过相对于光调制元件保持部4405的一对竖立部4405B将板状部件4406固定,可进一步使液晶面板441的保持状态稳定化。
并且,由于构成光学装置44的流体分支部4401将内部的冷却流体向3个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的每一个分支送出,因此流入到各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内的冷却流体的温度不会发生偏颇,能够以大体同一温度的冷却流体冷却各液晶面板441R、441G、441B。
另外,由于不只在各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内,还在多个流体循环部件448、流体分支部4401、流体送入部4404、主容器445、流体压送部446、以及散热器447的管状部件4472内封入冷却流体,所以可加大冷却流体的容量,可提高液晶面板441与冷却流体的热交换能力。
进而,由于将流体分支部4401以及流体送入部4404分别被安装在十字分色棱镜444的上下面上,因此即便在液晶面板441构成有3个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光学装置44紧凑,实现光学装置44的小型化。
再进而,即便在将各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与主容器445、流体压送部446、以及散热器447等其他的部件相连接时,只要由流体循环部件448将流体分支部4401以及流体送入部4404与所述的其他的部件连接即可,没必要直接用流体循环部件448将各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与所述的其他的部件连接。因此,可较容易地实施流体循环部件448的回绕作业。
在此,由于流体分支部4401以及流体送入部4404由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的铝构成,且光调制元件保持部4405的一对竖立部4405B被可热传导地安装在流体分支部4401以及流体送入部4404上,因此可确保使从液晶面板441传导到光调制元件保持部4405上的热,传导给流体分支部4401以及流体送入部4404,进而再传导给流体分支部4401以及流体送入部4404内的冷却流体这样的热传导路径,可获得液晶面板441的冷却效率的提高。
另外,由于3个射出侧偏振板443,将由具有至少9W/m·K或其以上的良好的热传导性的蓝宝石、水晶等构成的透光性基板443A,以跨越流体分支部4401的端面以及流体送入部4404的端面的方式,可热传导地安装在流体分支部4401以及流体送入部4404的3个端面上,因此能够使由于从光源装置411照射的光束而在偏振膜443B上产生的热,经由透光性基板443A传导给流体分支部4401以及流体送入部4404,进而,能够使之传导给流体分支部4401以及流体送入部4404内的冷却流体。因而,不仅是液晶面板441,还可获得射出侧偏振板443的冷却效率的提高。
进而,由于光学装置44具备流体压送部446,因此可使被液晶面板441加热的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内的冷却流体经由多个流体循环部件448向外部流出,另外,使外部的冷却流体经由多个流体循环部件448流入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内,从而可靠地进行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内的冷却流体的交换。因而,可在液晶面板441与冷却流体之间一直确保较大的温度差,可进一步提高冷却流体与液晶面板441的热交换效率。
再进而,由于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的开口部4407A以及凹部4407C具有与液晶面板441的外形形状相对应的形状,并以可将液晶面板441嵌合的方式形成,因此可较容易地实施相对于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的液晶面板441的设置,即,可较容易地实施相对于光调制元件保持体4402的液晶面板441的组装作业。另外,通过采用这样的使液晶面板441相对于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嵌合的结构,可靠地保持了液晶面板441,并且也不会在液晶面板441上施加多余的力,因此不会使液晶面板441产生畸变,可避免因封入液晶面板441内部的液晶的形状变化而引起的画质的劣化。
另外,由于在将液晶面板441设置在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上的状态下,柔性印刷基板441E在被开口部4407A的内侧面向光束入射侧弯曲的同时,被沿着形成在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的光束入射侧端面上的凹部4407C的底部配置,因此柔性印刷基板441E不会与连接在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的流出口4407E上的流体循环部件448干扰,可较容易地实施光学装置44的组装操作。
再者,由于投影机1具备可有效地冷却液晶面板441的光学装置44,因此可防止液晶面板441的热劣化,可提高该投影机1的使用寿命。
另外,由于投影机1具备可稳定地维持由液晶面板441形成的光学图像的光学装置44,因此可经由投影透镜5投影良好的光学图像。
第2实施形态
其次,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
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所述第1实施形态相同的结构以及同一部件标以相同标号,省略或简化其详细的说明。
在所述第1实施形态中,作为构成光学装置本体440的射出侧偏振板443,采用了使入射的光束中具有规定的偏振轴的光束透过,而将具有其他的偏振轴的光束吸收的吸收型的偏振板。
与此相对,在第2实施形态中,仅在以下一点有所不同,即,射出侧偏振板543,由使入射的光束中具有规定的偏振轴的光束透过、而将具有其他的偏振轴的光束反射的反射型偏振元件构成。其他的结构,与所述第1实施形态相同。
具体的说,图12是展示第2实施形态的光学装置本体540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
图13是展示第2实施形态的光学装置本体540的概略构成的分解立体图。再者,在图13中,虽然只分解了G色光侧,但R、B色光侧也是同样的结构。
3个射出侧偏振板543,如图12或图13所示,呈具有规定的厚度尺寸的大致长方体的形状,光束射出侧端面分别被粘接固定在十字分色棱镜444的各光束入射侧端面上。
再者,因为3个射出侧偏振板543具有规定的厚度尺寸,所以构成光学装置本体540的光调制元件保持体4402的光调制元件保持部4405,与所述第1实施形态相比较,一对竖立部4405B被沿光轴方向设定得较长。
图14是示意性地展示射出侧偏振板543的结构的图。具体的说,图14是从侧方看射出侧偏振板543所看到的图。
该射出侧偏振板543,如图14所示,具备2个直角棱镜543A、和形成在这些直角棱镜543A的界面上的反射型偏振膜543B。其中,作为反射型偏振膜543B,可采用例如层叠了将聚合物进行延伸形成而成的多个薄膜的多层结构薄膜。
并且,入射到该射出侧偏振板543上的光束L中,具有规定的偏振轴的光束L1,如图14所示,透过反射型偏振膜543B,入射到十字分色棱镜444上。
另外,如图14所示,入射到射出侧偏振板543上的光束L中,具有其他的偏振轴的光束L2,由反射型偏振膜543B反射,进而,由直角棱镜543A的光束入射侧端面全反射,向上方射出。
图15是用于说明液晶面板441以及射出侧偏振板543的冷却结构的剖面图。
射出侧偏振板543,由于可通过上述构成降低由从光源装置411照射的光束而产生的热,因此不用实施在上述第1实施形态中所说明的由冷却流体进行的传导散热,即,如图15所示,不与流体分支部4401的端面以及流体送入部4404的端面可热传导地连接。
液晶面板441的由冷却流体进行的传导散热,以及液晶面板441及射出侧偏振板443的由冷却单元3进行的强制冷却,如图15所示,可与所述第1实施形态同样地实施,省略说明。
在上述第2实施形态中,由于与所述第1实施形态相比较,射出侧偏振板543由反射型偏振元件构成,因此将具有规定的偏振轴以外的偏振轴的光束反射,所以与射出侧偏振板443相比较,不易产生热,可实现射出侧偏振板543自身的温度的降低。因而,没必要像在上述第1实施形态中说明的那样采用将射出侧偏振板443可热传导地安装在流体分支部4401以及流体送入部4404上的结构,可采用安装在十字分色棱镜444的光束入射侧端面上的结构。
另外,由于可实现射出侧偏振板543自身的温度的降低,因此可实现光调制元件保持体4402的内侧的温度的降低化,可有效地冷却液晶面板441。
进而,由于射出侧偏振板543将具有其他的偏振轴的光束向避开液晶面板441的图像形成区域的方向反射,因此不会在光学装置本体440内产生杂散光,可稳定地维持由液晶面板441形成的光学图像,可形成良好的光学图像。
再者,由于射出侧偏振板543具备2个直角棱镜543A、和反射型偏振膜543B,并且2个直角棱镜543A中配置在光束入射侧的棱镜543A,将被反射型偏振膜543B反射来的光束由光束入射侧端面全反射,并向上方射出,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避免在光学装置本体440内产生杂散光的情况。
以上,虽然列举较佳的实施形态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形态,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改良以及设计的变更。
在上述各实施形态中,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的流入口4407D以及流出口4407E,不限于在上述各实施形态说明的形成位置,也可采用其他的形成位置。例如,也可以采用将冷却流体的流通方向逆转,使流入口4407D以及流出口4407E分别作为流出口以及流入口来起作用的结构。
在所述各实施形态中,虽然说明了在光学装置44中具备主容器445、流体压送部446、以及散热器447的结构,但不限于此,省略了这些主容器445、流体压送部446、以及散热器447中的至少任何一个的结构也能充分达成本发明的目的。
在所述各实施形态中,虽然将入射侧偏振板442设为吸收型偏振元件而进行说明了,但也可以是使具有规定的偏振轴的光束透过,而将具有其他的偏振轴的光束反射的反射型偏振元件,例如,与在所述第2实施形态中所说明的射出侧偏振板543大致相同的构成。
在所述各实施形态中,虽然作为光学变换元件采用了射出侧偏振板443,但不限于此,也可采用相位差板、视角修正板等。
在所述各实施形态中,虽然作为与冷却流体接触的部件的、流体循环部件448、主容器445、流体压送部446、散热器447的管状部件4472、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流体分支部4401、以及流体送入部4404,由铝制的部件构成,但不限于此。只要是具有耐腐蚀性的材料,不限于铝,由其他的材料构成也可以,例如,也可以由无氧铜或硬铝(合金)构成。另外,作为流体循环部件448,也可以使用对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的变形反作用力小、可抑制像素偏移的、硬度较低的丁基橡胶或氟橡胶等。
在所述各实施形态中,虽然流入各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的冷却流体的流量设定为大致相同,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将流入各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的冷却流体的流量设为不同的结构。
例如,也可以采用在从流体分支部4401向各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流通的流路中设置阀门,通过变更该阀门的动作位置来缩小或扩大流路的结构。
另外,例如,还可以采用将连接流体分支部4401与各光调制元件冷却部4407的各流体循环部件448,与各液晶面板441R、441G、441B相对应地设为不同的管径尺寸的结构。
在所述各实施形态中,虽然将光调制元件保持体4402以跨越流体分支部4401以及流体送入部4404的方式可热传导地连接在这些各部件4401、4404上,但即便是仅安装在十字分色棱镜444上的结构,也可充分达成本发明的目的。
另外,在所述第1实施形态中,虽然射出侧偏振板443也以跨越流体分支部4401以及流体送入部4404的方式可热传导地连接在这些各部件4401、4404上,但即便采用仅安装在十字分色棱镜444上的结构,也可由冷却单元3的西洛克风扇31实现充分冷却。
在所述各实施形态中,虽然说明了光学单元4具有平面看大体L字形状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也可采用例如具有平面看大体U字形状的结构。
在所述各实施形态中,虽然仅列举了使用了3个液晶面板441的投影机1的例子,但本发明也可适用于只使用了1个液晶面板的投影机、只使用了2个液晶面板的投影机,或者使用了4个或其以上的液晶面板的投影机。
在所述各实施形态中,虽然使用了光入射面与光射出面为不同面的透过型的液晶面板,但也可以使用光入射面与光射出面为相同面的反射型的液晶面板。
在所述各实施形态中,虽然作为光调制元件使用了液晶面板,但也可以采用使用了微镜的设备等液晶以外的光调制元件。在该情况下,可省略光束入射侧以及光束射出侧的偏振板。
在所述各实施形态中,虽然只列举了从观看屏幕的方向进行投影的前投式的投影机的例子,但本发明也可适用于从与观看屏幕的方向相反侧进行投影的背投式的投影机。
虽然在以上的记载中公开了用于实施本发明的较佳的构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即,本发明,虽然主要对特定的实施形态特别地加以图示并进行了说明,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以及目的的范围内,对于上述实施形态,在形状、材质、数量、其他的详细的构成方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添加各种变形。
因而,对上述公开的形状、材质等进行限定的记载,是为了便于本发明的理解而例示地记载的,并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定的,所以用去掉这些形状、材质等的限定的一部分或全部的限定的部件的名称进行的记载,是被包括在本发明内的。
Claims (15)
1.一种光调制元件保持体,它是在保持根据图像信息对从光源射出的光束进行调制而形成光学图像的光调制元件的同时,对所述光调制元件进行冷却的光调制元件保持体,其特征在于,具备:
由对应所述光调制元件的图像形成区域具有开口的矩形板状体,以及具有从所述矩形板状体的相对的各端缘向所述矩形板状体的面外方向竖立起的一对竖立部的、截面大体呈コ字状的热传导性材料构成的光调制元件保持部;
对应所述光调制元件的图像形成区域具有开口,由热传导性材料构成的板状部件;以及
由热传导性材料构成,且由可在内部封入冷却流体的中空部件构成的光调制元件冷却部;
所述光调制元件保持部的所述矩形板状体、以及所述板状部件,各开口周缘分别与所述光调制元件的光束入射侧端面及光束射出侧端面可热传导地触接,由所述光调制元件保持部的コ字状内侧夹持所述光调制元件;
所述光调制元件冷却部,以包围所述光调制元件的外周的方式配置,被形成为以内侧面与所述光调制元件可热传导地连接的环状,且具有使所述冷却流体流入内部的流入口、以及使内部的所述冷却流体向外部流出的流出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调制元件保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板状体以及所述板状部件,具有比所述光调制元件的外形尺寸大的外形尺寸;
所述光调制元件冷却部,在组装了该光调制元件保持体的状态下被所述矩形板状体及所述板状部件夹持,与所述矩形板状体及所述板状部件的所述各开口周缘可热传导地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调制元件保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部件由平面看矩形形状的板体构成,在相对的侧端部具有向所述板体的面外方向弯折的弯折部;
所述一对弯折部,在组装了该光调制元件保持体的状态下与所述光调制元件保持部的所述一对竖立部的相对的各端面可热传导地连接。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光调制元件保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调制元件保持部以及所述板状部件,由铁-镍合金构成。
5.一种光学装置,它是包含根据图像信息对从光源射出的光束进行调制而形成光学图像的光调制元件而构成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光调制元件保持体;和
与构成所述光调制元件保持体的光调制元件冷却部的流入口及流出口连通连接,将所述光调制元件冷却部内部的冷却流体向外部导引,并再次导入到所述光调制元件冷却部内部的多个流体循环部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调制元件由多个构成;
所述光调制元件保持体,对应所述多个光调制元件而由多个构成;
且具备:具有配置所述多个光调制元件保持体的多个光束入射侧端面、将由所述多个光调制元件调制过的各光束合成的色合成光学装置;配置在所述多个流体循环部件中的冷却流体的流路中、使内部的冷却流体分支而向构成所述多个光调制元件保持体的各光调制元件冷却部送入的流体分支部;以及配置在所述多个流体循环部件中的冷却流体的流路中、将从所述各光调制元件冷却部流出的冷却流体汇集送入的流体送入部;
所述流体分支部,被安装在所述色合成光学装置中的与所述多个光束入射侧端面交叉的端面之中的任意一方的端面上;
所述流体送入部,被安装在所述色合成光学装置中的与所述多个光束入射侧端面交叉的端面之中的任意的另一方的端面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分支部及所述流体送入部,由热传导性材料构成,对应所述色合成光学装置的多个光束入射侧端面具有多个保持体安装面;
所述多个光调制元件保持体,以所述光调制元件保持部的一对竖立部跨及所述流体分支部的所述保持体安装面及所述流体送入部的所述保持体安装面的方式,被分别可热传导地安装在所述多个保持体安装面上。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分支部及所述流体送入部由热传导性材料构成,对应所述色合成光学装置的多个光束入射侧端面具有多个保持体安装面;
且具备对入射的光束的光学特性进行变换的多个光学变换元件;
所述光学变换元件,由具有热传导性的透光性基板,和设置在所述透光性基板上、对入射的光束的光学特性进行变换的光学变换膜构成;
所述多个光学变换元件,以所述透光性基板跨及所述流体分支部的所述保持体安装面及所述流体送入部的所述保持体安装面的方式,被分别可热传导地安装在所述多个保持体安装面上。
9.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分别被安装在所述色合成光学装置的各光束入射侧端面上,使从所述多个光调制元件射出的光束之中的,具有规定的偏振轴的光束分别透过,使具有其他的偏振轴的光束分别反射的多个反射型偏振元件;
所述反射型偏振元件,将所述具有其他的偏振轴的光束向避开所述光调制元件的图像形成区域的方向反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型偏振元件,由相互连接的多个棱镜,和介设于所述多个棱镜之间,使从所述光调制元件射出的光束之中具有规定的偏振轴的光束透过,并将具有其他的偏振轴的光束反射的反射型偏振膜构成;
所述多个棱镜,包含被配置在光束入射侧,具有兼作为与从所述光束调制元件射出的光束相对的透过面和与由所述反射型偏振膜反射的光束相对的全反射面的光束入射侧端面的入射侧棱镜而构成;
所述入射侧棱镜,由所述全反射面使由所述反射型偏振膜反射的光束反射,使其向避开所述光调制元件的图像形成区域的方向射出。
11.如权利要求5至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被配置在所述多个流体循环部件中的冷却流体的流路中,将所述冷却流体经由所述多个流体循环部件向构成所述光调制元件保持体的光调制元件冷却部内压送的,强制性地使所述冷却流体循环的流体压送部。
12.如权利要求5至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调制元件被构成为包括:具有多个信号线、与所述多个信号线连接的多个开关元件、以及与所述多个开关元件连接的多个像素电极的驱动基板;与所述驱动基板相对配置、具有共用电极的相对基板;被封入在所述驱动基板及所述相对基板间的液晶;与所述多个信号线及所述共用电极电连接、从所述驱动基板及所述相对基板间延伸出的电路基板;以及贴附在所述驱动基板及所述相对基板的外面的具有热传导性的一对透光性基板;
构成所述光调制元件保持体的光调制元件保持部的矩形板状体、以及板状部件,各开口周缘与所述光调制元件的所述一对透光性基板分别可热传导地触接,由所述光调制元件保持部的コ字状内侧面将所述光调制元件夹持。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光调制元件,所述一对透光性基板之中的任意一方的透光性基板被形成为比另一方的透光性基板外形形状大,且沿着光束入射方向具有台阶;
所述光调制元件冷却部的环状内侧面,具有与所述台阶相对应的形状,被形成为可将所述光调制元件嵌合。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基板,在所述光调制元件嵌合在所述光调制元件冷却部上的状态下,沿着所述光调制元件冷却部的环状内侧面弯折,进而沿着所述光调制元件冷却部的光束入射侧端面或光束射出侧端面配置。
15.一种投影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光源装置、权利要求5至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装置、和放大投影由所述光学装置形成的光学图像的投影光学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4092361A JP4096904B2 (ja) | 2004-03-26 | 2004-03-26 | 光変調素子保持体、光学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
JP092361/2004 | 2004-03-26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73854A true CN1673854A (zh) | 2005-09-28 |
Family
ID=34858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510058977XA Pending CN1673854A (zh) | 2004-03-26 | 2005-03-25 | 光调制元件保持体、光学装置以及投影机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150543B2 (zh) |
EP (1) | EP1581011A1 (zh) |
JP (1) | JP4096904B2 (zh) |
KR (1) | KR20060044779A (zh) |
CN (1) | CN1673854A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54027B (zh) * | 2006-09-29 | 2010-09-0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光学装置及投影机 |
CN103018924A (zh) * | 2011-09-26 | 2013-04-03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电光组件及电子设备 |
CN101779395B (zh) * | 2007-08-08 | 2013-09-25 | 惠普开发有限公司 | 电子系统、自由空间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
CN108107657A (zh) * | 2016-11-25 | 2018-06-0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光学装置和投影仪 |
CN115145067A (zh) * | 2021-03-29 | 2022-10-04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光调制装置和投影仪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785128B1 (ko) | 2005-12-01 | 2007-12-1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프로젝션 시스템의 패널 조립체 |
JP2008058672A (ja) * | 2006-08-31 | 2008-03-13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光学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 |
JP2009237546A (ja) * | 2008-03-07 | 2009-10-15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
JP2009258646A (ja) * | 2008-03-19 | 2009-11-05 | Seiko Epson Corp | 光学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
JP4770957B2 (ja) * | 2009-03-25 | 2011-09-1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ジェクター |
JP4816799B2 (ja) | 2009-04-03 | 2011-11-1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ジェクター |
KR20110012780A (ko) * | 2009-07-31 | 2011-02-09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액정표시장치 |
CN102033395B (zh) * | 2009-09-29 | 2013-04-03 | 三洋科技中心(深圳)有限公司 | 投影式显示装置 |
US9185371B2 (en) * | 2011-02-09 | 2015-11-10 | Hitachi Maxell, Ltd. | Liquid crystal projector having shade member preventing deterioration of polarizing plate |
CN106054501B (zh) * | 2016-06-23 | 2017-11-07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设备及投影方法 |
JP6885034B2 (ja) * | 2016-11-25 | 2021-06-0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光学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
CN108107656B (zh) | 2016-11-25 | 2021-03-12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光学装置和投影仪 |
JP2018084726A (ja) * | 2016-11-25 | 2018-05-3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光学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
JP6504470B2 (ja) * | 2016-12-22 | 2019-04-24 | 有限会社和氣製作所 | 受熱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6828438B2 (ja) * | 2017-01-06 | 2021-02-1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熱輸送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
CN208506475U (zh) * | 2018-04-20 | 2019-02-15 |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投影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1159684A (ja) | 1987-12-17 | 1989-06-22 | Seiko Epson Corp | 投写型表示装置 |
US6769792B1 (en) | 1991-04-30 | 2004-08-03 | Genlyte Thomas Group Llc | High intensity lighting projectors |
US5647662A (en) | 1995-10-06 | 1997-07-15 | Ziegler; Byron J. | Apparatus for cooling a light beam |
USRE38194E1 (en) * | 1996-12-18 | 2003-07-22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Projection display device |
JPH11119202A (ja) | 1997-10-13 | 1999-04-30 | Hitachi Ltd | 液晶表示装置 |
JP2000089364A (ja) * | 1998-09-09 | 2000-03-31 | Seiko Epson Corp | 光変調装置およびこの光変調装置を利用した投写型表示装置 |
US7123334B2 (en) * | 2000-12-08 | 2006-10-17 | Sony Corporatio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projector device |
JP3838028B2 (ja) * | 2000-12-18 | 2006-10-25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投射型表示装置 |
JP2002268038A (ja) * | 2001-03-09 | 2002-09-18 | Sharp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における光学ユニットの冷却構造 |
JPWO2002097529A1 (ja) * | 2001-05-28 | 2004-09-1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ジェクタ |
JP2003066404A (ja) * | 2001-08-27 | 2003-03-05 | Sony Corp | 液晶プロジェクタ |
JP3698086B2 (ja) | 2001-10-16 | 2005-09-21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電子装置 |
TW495047U (en) * | 2001-10-24 | 2002-07-11 | Optoma Corp | Overall cooling device for reflection type liquid crystal imaging |
JP3815382B2 (ja) * | 2002-06-07 | 2006-08-3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表示パネル積層体、ケース、表示パネルモジュール及び投射型表示装置並びに表示パネルモジュールの冷却方法 |
JP2004021116A (ja) * | 2002-06-19 | 2004-01-22 | Seiko Epson Corp | 光学素子冷却装置、光学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
US6819464B2 (en) * | 2002-06-19 | 2004-11-16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Optical modulator, optical device and projector |
JP3758622B2 (ja) * | 2002-08-08 | 2006-03-22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光学装置、光学ユニット、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
JP2004085943A (ja) * | 2002-08-27 | 2004-03-18 | Seiko Epson Corp | 光学装置、この光学装置を備えた光学ユニット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
-
2004
- 2004-03-26 JP JP2004092361A patent/JP409690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5
- 2005-03-21 US US11/084,110 patent/US7150543B2/en active Active
- 2005-03-24 EP EP05006667A patent/EP1581011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5-03-25 CN CNA200510058977XA patent/CN1673854A/zh active Pending
- 2005-03-25 KR KR1020050025063A patent/KR20060044779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54027B (zh) * | 2006-09-29 | 2010-09-0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光学装置及投影机 |
CN101779395B (zh) * | 2007-08-08 | 2013-09-25 | 惠普开发有限公司 | 电子系统、自由空间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
CN103018924A (zh) * | 2011-09-26 | 2013-04-03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电光组件及电子设备 |
CN108107657A (zh) * | 2016-11-25 | 2018-06-0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光学装置和投影仪 |
CN115145067A (zh) * | 2021-03-29 | 2022-10-04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光调制装置和投影仪 |
CN115145067B (zh) * | 2021-03-29 | 2023-08-04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光调制装置和投影仪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581011A1 (en) | 2005-09-28 |
US7150543B2 (en) | 2006-12-19 |
JP4096904B2 (ja) | 2008-06-04 |
JP2005275296A (ja) | 2005-10-06 |
KR20060044779A (ko) | 2006-05-16 |
US20050213228A1 (en) | 2005-09-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673854A (zh) | 光调制元件保持体、光学装置以及投影机 | |
CN2684234Y (zh) | 光学装置、光学单元和投影仪 | |
CN1216318C (zh) | 光学装置和投影仪 | |
CN1658063A (zh) | 光调制元件、光学装置及投影机 | |
CN1648706A (zh) | 光调制元件保持体、光学装置以及投影机 | |
CN1287196C (zh) | 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及投射型显示装置以及安装壳 | |
CN1637469A (zh) | 光学装置和投影机 | |
CN1827293A (zh) | 冷却组件、其制造方法、光学装置及投影机 | |
CN1667497A (zh) | 光学装置、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和投影机 | |
CN1251007C (zh) | 散热部件、照明装置、电光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289962C (zh) | 背投投影机 | |
CN1795416A (zh) | 光学装置及投影机 | |
CN1627129A (zh) | 光学装置、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和投影仪 | |
CN1655055A (zh) | 光学装置以及投影机 | |
CN1698009A (zh) | 光学装置及投影机 | |
CN1677224A (zh) | 光学装置及投影机 | |
CN1827292A (zh) | 冷却单元、其制造方法、光学装置以及投影机 | |
CN1652017A (zh) | 光源装置以及投影型显示装置 | |
CN1605929A (zh) | 光学装置及背面投影机 | |
CN1828406A (zh) | 光学装置和投影仪 | |
CN1673805A (zh) | 光学装置、以及投影机 | |
CN1955837A (zh) | 投影机 | |
CN1716041A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CN1828407A (zh) | 光学装置及投影机 | |
CN1637468A (zh) | 光调制元件保持体、光学装置及投影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AD01 |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 ||
C20 |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