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00603A - 气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00603A
CN1600603A CNA2004100696067A CN200410069606A CN1600603A CN 1600603 A CN1600603 A CN 1600603A CN A2004100696067 A CNA2004100696067 A CN A2004100696067A CN 200410069606 A CN200410069606 A CN 200410069606A CN 1600603 A CN1600603 A CN 16006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cover
retainer
assembly outer
air bag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6960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76432C (zh
Inventor
雨森一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ka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aka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kata Corp filed Critical Taka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006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006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7643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7643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3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steering wheels or steering columns
    • B60R21/2035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steering wheels or steering columns using modules containing inflator, bag and cover attachable to the steering wheel as a complete sub-un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5/00Arrangement or adaptation of acoustic signal devices
    • B60Q5/001Switches therefor
    • B60Q5/003Switches therefor mounted on the steering whe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ir Bags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气囊装置,构成为在按下时只有组件外罩动作而使喇叭开关置为ON,且可在径向上实现小型化。该装置具备:气囊(3)、把该气囊(3)安装到上部的保持器(2)、具有覆盖气囊(3)外周侧的纵壁部(5B),且设置成能进行向保持器(2)接近的往动和回到原来位置的复动的组件外罩(5)、被安装在保持器(2)下侧,在外周侧上部载置支撑组件外罩(5)的纵壁部(5B)而向往动方向施力的板弹簧(100)、以及设置于组件外罩(5),与组件外罩(5)的前述往动,同时成为导通状态的喇叭开关用可动侧接点(20A)。

Description

气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喇叭开关的气囊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构成为如果按下去就只有组件外罩在动而使喇叭开关置为ON的的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设置于汽车等的转向器的驾驶席用气囊装置,具备:保持器(底座)、气体导入口的周缘部被安装在保持器上并折叠在保持器上部而配置的气囊、覆盖被折叠的气囊的组件外罩、以及设置在保持器径向外周侧的气体发生用的充气机(气体发生器)。当充气机进行气体发生启动时,气囊膨胀而组件外罩开裂,且气囊在车辆室内大幅展开而可以保护驾驶席乘员。此时,在转向器上通常除了进行汽车的掌舵的功能以外还附加了鸣响喇叭(警笛)的功能,因此即使是上述驾驶席用气囊装置,也在按压组件外罩时喇叭开关置成ON而鸣响喇叭的方案已被提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该气囊装置中,保持器为固定在转向器的部件,并构成为只使组件外罩浮动。即把保持器外周部作为在铅直方向立设的侧壁部,且在该侧壁部的外周侧支撑组件外罩的纵壁部,使其能够在上下方向进退。并且,在突设到保持器侧壁部外周侧的固定侧接点支撑部设置固定侧接点,同时在设置于组件外罩的纵壁部外周侧的托架设置可动侧接点,以便与上述固定侧接点对置。操作者通过对组件外罩进行按压操作,组件外罩向下方移动而与保持器接近,从而可动侧接点接触到固定侧接点而把喇叭开关置成ON而鸣响喇叭。按压后如果操作者松手,通过设置于上述固定侧接点与可动侧接点之间(详细讲为固定接点支撑部与上述托架之间)的线圈弹簧,组件外罩向上方施力而复动,从而回到原来位置。
专利文献1:特开2001-114057号公报(图1~图5)
发明内容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在气囊及其下部的保持器的层叠结构外周侧设置了固定接点、可动侧接点、以及向远离这些的方向施力的线圈弹簧。因此作为气囊装置全体,不可避免在径向的大型化,实现小型化很困难。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给构成为按下时只有组件外罩在动而喇叭开关置成ON的气囊装置提供在径向实现小型化的构成。
为达成上述目的,第一发明,其特征在于,具备:气囊、把该气囊安装到上部的保持器、具有覆盖前述气囊外周侧的纵壁部,且设置成能进行向前述保持器接近的往动和回到原来位置的复动的组件外罩、被安装在前述保持器下侧,在外周侧上部载置支撑前述组件外罩的前述纵壁部而向复动方向施力的板弹簧部件、以及设置于前述组件外罩,与前述组件外罩的前述往动,同时成为导通状态的喇叭开关用可动侧接点。
为达成上述目的,第二发明,其特征在于,具备:气囊、把该气囊安装到上部的保持器、设置成可进行向该保持器接近的往动和回到原来位置的复动的组件外罩、使该组件外罩向复动方向施力的施力装置、设置于前述组件外罩,与前述组件外罩的前述往动,同时成为导通状态的喇叭开关用可动侧接点的气囊装置,其中,前述组件外罩具备覆盖前述气囊外周侧的纵壁部,且前述施力装置安装在前述保持器的下侧,从而在外周侧载置支撑前述组件外罩的前述纵壁部的板弹簧部件。
在第一和第二发明中,在板弹簧部件的外周侧上部载置组件外罩纵壁部而施力。由此,从板弹簧部件近似平面状的通常时至组件外罩已被操作者进行按压操作时,板弹簧部件外周侧弯成向下侧凹陷而组件外罩向下方移动(往动)而接近保持器,从而喇叭开关用可动侧接点与固定侧接点(例如设置于方向盘径向外周侧部分的喇叭开关用第1固定侧接点、或设置于被固定在方向盘的径向中心侧部分的接点支撑部件的喇叭开关用第2固定侧接点、又或是设置于保持器外罩远近部的喇叭开关用第3固定侧接点)接触而喇叭开关置成ON而鸣响喇叭。按压后如果操作者松手,由于与上述下侧弯曲变位对应的弹性力而板弹簧部件向上侧回复,从而组件外罩复动,回到原来位置。
如上所述,方案1和方案2中通过构成为在保持器下侧设置板弹簧部件,并在其外周侧上部载置支撑组件外罩的纵壁部而施力,与如现有结构在气囊和保持器层叠结构外周侧又设置弹簧和接点相比,由于至少可把弹簧装入气囊和保持器层叠结构下侧,因而与其对应地可使气囊装置(组件)全体在径向小型化。
此外,如上所述,在按压操作时板弹簧部件外周侧弯成向下侧凹陷而组件外罩进行往动,而按压操作解除时根据与其下侧弯曲变位对应的弹性力而板弹簧部件向上侧回复而组件外罩复动。就这样,由于是通过板弹簧部件外周侧的水平状态(无变形状态)←→下侧弯曲状态(变形状态)的转换而使组件外罩往复运动(上下动)的构成,因而可在进行该往动、复动动作时,同时顺利地且确实地进行。其结果,在操作者(车辆驾驶者)的喇叭操作时可以确保良好的操作性。
第三发明,在上述第一发明或第二发明中,前述喇叭开关用可动侧接点安装成与前述组件外罩中位于比前述纵壁部靠外侧的位置的接点安装部,以及设置于方向盘的径向外周侧部分的喇叭开关用第1固定侧接点对置。
如上所述,通过把弹簧安装到保持器下方而使残留在气囊保持器层叠结构外周侧的只有接点,与消除如现有结构的接点终端的弹簧对应地可以实现配置于上述层叠结构外周侧的部分接点(机构)的小型化,且作为结果对气囊装置全体也能实现在径向的小型化。
其中,在第三发明中,由设置于气囊装置(组件)侧的可动侧接点和设置于方向盘侧的固定侧接点(第1固定侧接点)构成了接点机构。由此,能够把前述的接点机构自体的小型化效果不仅能波及到气囊装置,还能波及到方向盘侧。即当在方向盘侧设置固定侧接点的结构中如以往那样在接点终端设置螺旋状弹簧时,在方向盘侧也需要接点+弹簧的空间,单本发明中仅有接点空间便足够,因此能实现方向盘自体径向小型化。
第四发明,在上述第一发明或第二发明中,具有与方向盘单独设置,且固定到前述方向盘的径向中心侧部分的接点支撑部件、和设置于该接点支撑部件,且与前述喇叭开关用可动侧接点接触而能导通的喇叭开关用第2固定侧接点。
一般,方向盘的径向外周侧部分设置成从连接在转向轴的径向中心侧部分进一步大幅向径向外周侧和车辆行驶方向后方侧突出,且这些之间通过向放射状延伸的辐条部被连接。因此,不能说没有径向外周侧部分通过上述辐条部与径向中心侧部分产生相对变位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把喇叭开关用可动侧接点设置在组件外罩,且把固定侧接点设置在方向盘的结构中具有在两接点侧产生相对变位的可能性。
在第四发明中,通过把喇叭开关用固定侧接点(第2固定侧接点)通过接点支撑部件不在方向盘的径向外周侧部分安装而安装在中心侧部分,抑制上述相对变位的发生,可以良好且确实地确保驾驶动作。
第五发明中,在上述第一发明或第二发明中,前述喇叭开关用可动侧接点设置成在前述组件外罩的前述纵壁部中,在往动时向前述保持器接近而接触,而复动时远离前述保持器的保持器远近部,前述保持器在与前述保持器部在前述远近方向对置的外罩远近部具有与前述喇叭开关用可动侧接点接触而能够导通的喇叭开关用第3固定侧接点。
第五发明,把可动侧接点设置在外罩的纵壁部的保持器远近部,且把固定侧接点(第3固定侧接点)设置在保持器外罩远近部。由此,不仅能把弹簧,还能把可动侧接点、固定侧接点也安装在气囊、保持器的层叠结构内,因此在气囊、保持器的外周侧不会残留任何部件。其结果,可以进一步把气囊装置全体在径向进行小型化。
第六发明,在上述第一发明~第五发明中的任一项中,还具有设置在比前述组件外罩的前述纵壁部更靠近径向内周侧,且对折叠状态的前述气囊的形状进行约束保持的形状保持部件。
由此,在组件外罩内通过约束被折叠的气囊而能够防止气囊扩充。其结果,在气囊上部与组件外罩之间能够确保组件外罩上下用的闲置空间,因此可以进一步确实地确保根据操作者的良好的喇叭操作性。
第七发明,在上述第一发明~第六发明的任一项中,前述板弹簧部件形成载置支撑前述组件外罩的前述纵壁部中的一方侧的部分和载置支撑前述纵壁部中的另一方的部分的2分割结构。
使板弹簧部件形成2分割结构,且通过把纵壁部的一方侧和另一方侧分割而分别支撑,操作者在喇叭操作时在按下组件外罩一方侧的情况下,只向支撑2个板弹簧中的其一方侧的板弹簧上施加了按压力,且只通过该板弹簧单独的扭曲阻力,对组件外罩施力而使其复位。当按压组件外罩的另一方侧时也同样只通过支撑另一方的板弹簧单独的扭曲阻力而对组件外罩施力。对此,当操作者按下与上述一方侧和另一方侧正交的方向的例如一侧时,在2个板弹簧的该一侧分别施加按压力的结果,通过2个弹簧挠曲变形而对组件外罩施力而使其复位。对于上述正交方向的另一侧也是相同的。即可以改变通过操作者在喇叭操作时按下组件外罩的哪一侧部位而作用的施力,其结果,可随意地改变喇叭操作所需的按压操作力或操作量。
此外,通过形成2分割结构,例如通过增大分割间隔间的间隙而可减小间隔大小,从而还具有降低制造成本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形成了在保持器下侧设置板弹簧部件,在其外周侧上部载置支撑组件外罩的纵壁部而施力的构成,因此如现有结构那样在气囊和保持器的层叠结构外周侧再设置弹簧和接点的结构相比,至少可把弹簧安装到气囊和保持器的层叠结构下侧,因此与此对应地可以使气囊装置全体在径向上实现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把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驾驶席用气囊装置与驾驶装置一同表示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延II-II横截面的剖视图。
图3为表示组件外罩与保持器的配合关系的分解透视图。
图4为表示板弹簧的详细结构的表面图。
图5为表示从方向盘的径向中心侧部分支撑喇叭开关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6为表示利用组件外罩与保持器的相对上下移动而构成喇叭开关的变形例中组件外罩纵壁部与保持器的配合关系的分解透视图。
图7为图6中延A-A截面(但是组合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8为表示采用2块分割结构的板弹簧的变形例中的板弹簧的详细结构的表面图。
图9为表示在图3所示的组件外罩设置配合用的突部时的例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为把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驾驶席用气囊装置与驾驶装置一同表示的剖视图,图2为图1中延II-II横截面的剖视图。
在这些图1和图2中,气囊装置1,具备:保持器2、通过气囊安装环4安装在该保持器2上部的气囊3、用于使该气囊3膨胀的充气机6、覆盖被折叠的气囊3的组件外罩5、作为例如由铁板制的弹簧部件构成的施力装置的板弹簧(板弹簧部件)100。
被折叠的气囊3通过形状保持部件18被约束保持,以便不扩充,从而被保形。该形状保持部件18具备螺栓15(后述)插通用的贯通孔18a。并且,在气囊3膨胀时,形状保持部件18开裂或变形,从而气囊3的保形被解除。
组件外罩5,具备:覆盖气囊3上方的上方部5A、在上方部5A的里面从径向外周侧向下方突设而覆盖气囊3外周侧的近似四角筒形状的纵壁部5B、以及在上方部5A里面通过纵壁部5B在从径向外周侧向下方突设的多个(例如4个)接点支撑部(接点安装部)5C。
组件外罩上方部5A在其里面与形状保持部件18之间留有规定的间隙T,由此,组件外罩5可向图1中上下方向移动。
图3为表示上述组件外罩纵壁部5B与保持器2的配合关系的分解透视图。在该图3和前述的图1中,保持器2把气囊3载置支撑于上部,径向内周侧通过环4被固定在上部,同时在下部通过形状保持部件18安装充气机6的近似正方形平板状的底座部2A、在该底座部2A的上述近似正方形形状4边中的2边上分别立设的侧壁部2B、以及在各侧壁部2B中每2个向外方例如近似L字形状突出而设置的配合片部(挂钩部)2C。各配合片部2C在贯通设置于上述形状保持部件所对应的位置的贯通孔后,再分别插通到设置于上述组件外罩纵壁部5B所对应位置的开口部5D(参照图3)。此时,开口部5D的上下方向尺寸大于保持器配合片部2C的上下方向尺寸,以便能允许对后述的组件外罩5的保持器2的上下动相对变位。且在底座部2A的径向中央侧具备用于贯通配置充气机6的近似圆形的贯通孔2D,还在贯通孔2D外周部具备后述的用于贯通螺栓15的贯通孔2E。
此时,虽未在图3中图示,但从保持器本体部2A的里面贯通形状保持部件18的未图示的贯通孔而向下突设了突片9,且在该突片9上设置了螺栓12插通用的开口9A。另一方面,从方向盘10的芯片10A向上方突设了托架11,并通过螺栓12插通开口9A后拧入设置于托架11的阴螺纹孔,上述突片9被螺栓12固定在托架11上。其结果,保持器2被固定在方向盘芯片10A侧。在突片9的顶端弯曲着承受螺栓12的头部而确定位置的爪部9a。且如从方向盘芯片10A的径向外周侧部分分支的那样,在此例中在近似水平方向(换言之,与组件外罩5的进退方向正交方向)设置了接点支撑用臂部10B。
图4为表示上述板弹簧100的详细结构的表面图。
在此图4和前述的图1中,板弹簧100通过充气机6的法兰部6a(后述)被安装在保持器2下侧,且除了后述的切出和弯曲的部分以外形成近似的平板状。即板弹簧100,具备:配置于外周侧的近似四角框架形状的外缘部100A、设置在径向中央侧而贯通充气机6的贯通支撑部100B、以及使这些外缘部100A与贯通支撑部100B连接的设置于这些之间的中间连接部100C。
外缘部100A起着把上述近似四角筒形状的组件外罩纵壁部5B的下端部载置支撑在其上部(可以是固定结构,还可以是借助于自身重量而仅仅附在上面的非固定结构。且还可以是根据自身重量而附在上面,同时根据凹凸形状而进行配合的结构。例如参照后述的图8、图9)的作用,且具备在该载置支撑及弹性变形时(在图1中由虚线表示)用于从两侧分别导向和保护纵壁部5B下端部的4个导架100Aa和多个(在此例中为12个)切出部100Ab。导架100Aa例如把用于制造该板弹簧100的平板状的坯料(把四角削成R形状的近似正方形)的正方形4边分别弯曲加工成近似铅直状而形成,且切出部100Ab把在上述平板状坯料中所对应的部分切出加工成近似铅直状而形成。
贯通支撑部100B由用于贯通保持器6的贯通孔100Ba、与配置在该外周侧而具备用于贯通后述的螺栓15的贯通孔100Bc的螺栓插通部100Bb构成。
中间连接部100C由近似四角框架形状的框体部100Ca、配置于该框体部100Ca的外周侧而连接到外缘部100A的2个外侧桥梁部100Cb、以及配置于框体部100Ca的内周侧而连接到贯通支撑部100B的2个内侧桥梁部100Cc构成。此时,如图4所示,2个外侧桥梁部100Cb,100Cb的配置位置与2个内侧桥梁部100Cc,100Cc的配置位置从径向中心侧的贯通孔100Ba来看配置成相互以锯齿形状错开90°(连接2个桥梁部相互之间的直线相互正交),由此能够实现得到顺利的弹性力。
再者,上述结构的结果,在贯通支撑部螺栓插通部100Bb与中间连接部框体部100Cc之间例如形成“E”或倒“E”形状的缝隙S,但前述的突片9贯通该缝隙S而配置(参照图1)。
再回到图1和图2,充气机6具备法兰部6a,在该法兰部6a设置了多个(例如4个)螺栓插通孔6b。并且,从上述环4向下方突设的螺栓15以上述保持器贯通孔2E、形状保持部件贯通孔18a、充气机螺栓插通孔6b、板弹簧螺栓插通部贯通孔100Bc顺序通过这些部件,且通过螺母16被拧进其内,气囊3、充气机6、板弹簧100被固定在保持器2上。
并且,在前述的方向盘10的接点支撑臂部10B与组件外罩接点支撑部5C之间相加配置有喇叭开关20。喇叭开关20具备安装于组件外罩接点支撑部5C的下端部的可动侧接点20A与安装于方向盘接点支撑臂部10B的固定侧接点(第1固定侧接点)20B。这些配置成在组件外罩5的往复移动方向上(图1中上下方向)相互对置,且如前述那样组件外罩5能够在图1中上下方向移动,从而按下组件外罩5,可动侧接点20A对接到固定侧接点20B而喇叭开关20合上(成为导通状态的ON)而使喇叭鸣响。
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1,在板弹簧100的外缘部100A上部载置组件外罩纵壁部5B而向上方施力。由此,操作者(通常为驾驶者)为了使喇叭开关20置成ON而按下组件外罩5,则板弹簧100从通常的近似平面形状弯曲成其外周侧向下侧凹陷(参照图1中虚线)而组件外罩5向下方移动(往动)而向保持器2接近。由此,安装于组件外罩接点支撑部5C的下端部的可动侧接点20A与安装于方向盘接点支撑臂部10B的固定侧接点20B接触而喇叭开关置成ON而鸣响喇叭。按压后如果操作者把手从组件外罩5上松开,由于板弹簧100的回复力(与上述的下侧弯曲变位对应的弹性力)而板弹簧100回到上侧而组件外罩5复动,从而回到原来位置。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形成在保持器2下侧设置板弹簧100,且在其外周侧上部载置支撑组件外罩5的纵壁部5B而施力的构成,与如现有结构那样在气囊和保持器层叠结构外周侧再设置弹簧和接点的结构相比,由于能把弹簧安装到气囊3和保持器2层叠结构的下侧,因而与此对应地可使气囊装置(组件)1全体在径向上实现小型化。特别是通过把弹簧安装在保持器下侧,使得残留在气囊3、保持器2的层叠结构外侧的部件只有接点20A、20B,且与消除了现有结构那样的接点周围的弹簧对应地还能使配置于上述层叠结构外周侧的接点机构(喇叭开关2)自体小型化。
再者,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前所述由设置于气囊装置(组件)1侧的可动侧接点20A与设置于方向盘侧的固定侧接点20B构成了喇叭开关20。由此,虽然省略了详细的图示,能够使前述的喇叭开关20自体的小型化效果不仅能波及到气囊装置1,还能波及到方向盘1侧。即当在方向盘侧设置固定侧接点的结构中如以往那样在接点周围设置螺旋状弹簧时,在方向盘侧也需要接点+弹簧的空间,但本发明中仅有接点空间便足够。因此虽然省略了图示,但例如几乎省略组件外罩5上方部5A中比接点支撑部5C靠外周侧(图1中左侧或右侧)的部分,且与此对应地缩短接点支撑臂部10B的长度,还能实现方向盘自体径向小型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按压操作时板弹簧100外周侧弯成向下侧凹陷而组件外罩5进行往动,而按压操作解除时根据与其下侧弯曲变位对应的弹性力而板弹簧100向上侧施力而组件外罩5复动。就这样,由于是通过板弹簧100外周侧的水平状态(无变形状态;图1的实线状态)←→下侧弯曲状态(变形状态;图1的虚线状态)的转换而使组件外罩5往复运动(上下动)的构成,因而可在进行该往动、复动动作时,同时顺利地且确实地进行。其结果,在操作者(驾驶者)的喇叭操作时可以确保良好的操作性。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在比组件外罩纵壁部5B靠近径向内周侧的形状保持部件18对折叠状态的气囊3(上方)的形状进行约束保持。就这样,在组件外罩5内通过约束被折叠的气囊3而能够阻止气囊3被扩充,因此能确保作为气囊3上部与组件外罩上方部5A之间的组件外罩上下用的闲置空间的间隙T,从而可以进一步确实地确保由操作者进行的良好的喇叭操作性。
再者,在以上所述中,使喇叭开关20的固定侧接点20B通过接点支撑臂部10B而由方向盘10的外周部支撑,但不限于此,还可以由方向盘10的径向中心侧部分支撑。
图5为表示这种变形例的剖视图,且为相当于前述图1的图。对于与图1相等的部分标以相同标号。
图5的此变形例中,在与方向盘芯片100A而单独构成的近似L字型形状的接点支撑部件110的顶端部(上部)设置固定侧接点20B(第2固定接点),使得与可动侧接点20A在上下方向上对置。接点支撑部件110设置了螺栓12插通用开口110A,且为使该开口110A与突片9的开口9A重合,接点支撑部件110配置在突片9外周侧。并且,通过螺栓12插通开口110A和开口9A后拧入设置于托架11的阴螺纹孔,接点支撑部件110与突片9同时被螺栓12固定到托架11上。其结果,接点支撑部件110与保持器2同时被固定到方向盘100的径向中央部的芯片10A上。而且突片9的爪部9a在此时主要起着承受接点支撑部件110的头部而确定位置的功能。
根据此变形例,也能获得与上述相同的效果。且除此之外,还具有以下效果。
即,方向盘100的径向外周侧部分,从连接在转向轴的径向中心侧部分,再向径向外周侧和车辆行驶方向后方侧大幅突出而设置,通常这些之间通过以放射状延伸的辐条部连接着。因此,不能说没有径向外周侧部分通过上述辐条部与径向中心侧部分产生相对变位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在通过板弹簧100、保持器2、以及突片9而最终被方向盘100径向中心侧部分支撑的组件外罩5侧设置可动侧接点20A,且通过接点支撑用臂部10B而与被方向盘100的径向外周侧支撑的固定侧接点20B对接的结构中,在对两接点20A,20B侧的相对变位抑制等方面会有不充分的可能性。在本变形例中,通过使固定侧接点20B也通过接点支撑部件安装在方向盘径向中心侧部分,可以抑制上述相对变位的发生,因此可以确保更好且确实的转换动作。
此外,由于把喇叭开关支撑部件8与方向盘芯片100A分割而单独设置,因而对于尺寸和形状不同的各种方向盘100,可以较高自由地进行安装。
此外,以上使喇叭开关20比组件外罩纵壁部5B靠外周侧而设置,但不限于此,还可以利用组件外罩5与保持器2的相对上下动而构成喇叭开关。
图6为表示这种变形例中的组件外罩纵壁部5B与保持器2的配合关系的分解透视图,且为相当于前述的图3的图。对于与图相等的部分标以相同标号,适当省略其相应说明。图7为图6中延A-A截面(但是组合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在这些图6和图7中,本变形例的保持器2′在近似正方形平板状的底座部2A中的无侧壁部2B侧的2边各设置了配合用的舌部(外罩远近部)2F。而且,在前述的保持器2中省略了向各侧壁部2B外方突设的配合片部2C。
此外,本变形例中组件外罩5′的纵壁部5B在与其下端部中上述保持器2′的舌部2F对应的位置具备4个切入部(保持器远近部)5E。且主要作为近似四角筒形状而在外周侧安装了例如由导电性材料的薄膜(或箔或薄板)构成的导电部件120。该导电部件120具备在纵壁部5B的高度方向(轴向)中间部经过周向全周而设置的带状部120A和与上述切入部5E位置对应而设置的4个折入部(爪部)120B。如图7中详细所述,各折入部120B具备:从上述带状部120A向下方分支而沿着纵壁部5B的外周面延设的下方延设部120Ba、在该下方延设部120Ba的顶端侧再水平延设成沿着上述切入部5E的上壁面弯曲近似90°而折入的水平延设部120Bb、以及在该水平延设部120Bb的顶端侧再向上方延设成沿着纵壁部5B的内周面弯曲近似90°而折入的上方延设部120Bc,从而通过这种折入结构被坚固地固定在纵壁部5B。
并且,在保持器2′的舌部2F以与上述水平延设部120Bb对置地设置了喇叭开关的固定侧接点(第3固定侧接点)20B′,从而当按下组件外罩5时,起可动侧接点作用的导电部件120的折入部水平延设部120Bb对接到固定侧接点20B′而合上喇叭开关(置为导通状态ON),从而使喇叭鸣响。
对于其余部分则由于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相同,因而省略说明。
如上所述,在此变形例中把作为可动侧接点的功能设置在组件外罩纵壁部5B,同时把固定侧接点20B′设置在保持器2′的舌部2F。由此,不仅使弹簧,还可把可动侧接点、固定侧接点安装到气囊3、保持器2′的层叠结构内,因此在气囊3、保持器2′的层叠结构内的外周侧不会残留任何部件。其结果,可进一步使气囊装置1全体在径向上实现小型化。
再者,在上述变形例中,又保持器2′的舌部2F、和与此对应的设置在组件外罩纵壁部5B的下端部的切入部5E的导电部件折入部水平延设部120Bb构成了固定侧接点、可动侧接点,但并不限于此。即例如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在图1和图3所示的结构,在配合片部2C的上部设置固定侧接点20B′,在上下方向与此对置的开口部5D的上部壁面上使导电部件水平延设,从而如上述那样组件外罩5向保持器2侧往动使这些对接而使喇叭置为ON也是可以的。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得到相同效果。
此外,以上采用了一体型的一根板弹簧100,但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采用2根分割结构的板弹簧。
图8为表示这种变形例中的板板弹簧100′的详细结构的表面图,且相当于前述图4的图。对于与图4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标号,且适当地省略说明。
在该图8中,本变形例的板弹簧100′形成被分割为一方侧的分割块100′U和另一方侧的分割块100′L的结构。
各分割块分100′U、100′L分别具备用于插入配置保持器6的与上述贯通孔100Ba对应的圆弧部100′Ba和贯通前述的螺栓15的贯通孔100Bc。
此时,对于这种板弹簧100′可适用到前述的组件外罩5或5′中的任一种,但在各分割块100′U、100′L的两侧端部附近设置了用于确定位置及导向的配合用(后述)的贯通孔101a~d,与此对应地在组件外罩5或5′侧也设置了配合用的突起(销)。
图9为在图3所示的组件外罩5上设置上述配合用的突起102a~d时的例。例如把这些4个突起102a~d中设置在纵壁部5B的一方侧下端部的突起102a、102c分别贯入一方侧的分割块100′U的贯通孔101a与另一方侧的分割块100′L的贯通孔101c而进行配合,而把设置在纵壁部5B的另一方侧下端部的突起102b、102d(未图示)分别贯入一方侧的分割块100′U的贯通孔101b与另一方侧的分割块100′L的贯通孔101d而进行配合。由此,组件外罩纵壁部5B的其一方侧(图9中左上侧;突起102a、102b侧)被分割块100′U支撑,而另一方侧(图9中右下侧;突起102c、102d侧)被分割块100′L支撑,换言之被2个块100′U、100′L所分担而支撑着。
根据本变形例,具有如下的效果。
即,使板弹簧100′形成分割块100′U,100′L的2分割结构,且通过分开纵壁部5B的一方侧及另一方侧而分别支撑,在操作者进行喇叭操作时按下组件外罩5的一方侧时(参照图9中箭头F1)的情况下,则只向对应的分割块100′U施加按压力,从而只根据该分割块100′U单独的扭曲阻力而对组件外罩纵壁部5B施力而使其复位。当按下组件外罩5的另一方侧时(参照图9中的箭头F2)也同样地只根据对应的分割块100′L的扭曲阻力而对组件外罩5施力。对此,当操作者按下与上述一方侧及另一方侧正交的方向的一侧时(参照图9中的箭头F3),分别向2个分割块100′U、100′L的其一侧(图8中左侧)施加按压力的结果,通过2个分割块100′U、100′L的挠曲变形而对组件外罩5施力而使其复位。当按下上述正交方向的另一侧时(参照图9中的箭头F4)时也同样地分别向2个分割块100′U、100′L的另一侧(图8中右侧)施加按压力而通过挠曲变形对组件外罩5施力而使其复位。就这样,可以改变操作者在进行喇叭操作时按下组件外罩5的哪一侧部位而作用的施力,其结果,可随意改变用于喇叭操作所需的按压操作力或操作量。
此外,根据形成2分割结构,例如通过增大2分割块100′U、100′L间的间隙而能够减小间隔大小(在此变形例中还减小各块100′U、100′L的外方侧尺寸),从而还具有降低制造成本的效果。

Claims (7)

1.一种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气囊、
把该气囊安装到上部的保持器、
具有覆盖所述气囊外周侧的纵壁部,且设置成能进行向所述保持器接近的往动和回到原来位置的复动的组件外罩、
被安装在所述保持器下侧,在外周侧上部载置支撑所述组件外罩的所述纵壁部而向复动方向施力的板弹簧部件、以及
设置于所述组件外罩,与所述组件外罩的前述往动,同时成为导通状态的喇叭开关用可动侧接点。
2.一种气囊装置,具备:气囊、把该气囊安装到上部的保持器、设置成可进行向该保持器接近的往动和回到原来位置的复动的组件外罩、使该组件外罩向复动方向施力的施力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组件外罩,与所述组件外罩的所述往动,同时成为导通状态的喇叭开关用可动侧接点,其中,
所述组件外罩具备覆盖所述气囊外周侧的纵壁部,
所述施力装置是板弹簧部件,安装在所述保持器的下侧,从而在外周侧载置支撑所述组件外罩的所述纵壁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喇叭开关用可动侧接点,安装成与所述组件外罩中位于比所述纵壁部靠外侧的位置的接点安装部,以及设置于方向盘的径向外周侧部分的喇叭开关用第1固定侧接点对置。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囊装置,其中,
具有:与方向盘单独设置,且固定到所述方向盘的径向中心侧部分的接点支撑部件、和
设置于该接点支撑部件,且与所述喇叭开关用可动侧接点接触而能导通的喇叭开关用第2固定侧接点。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喇叭开关用可动侧接点,设置在所述组件外罩的所述纵壁部中,在往动时向所述保持器接近而接触,复动时远离所述保持器的保持器远近部,
所述保持器,在与所述保持器远近部的所述远近方向对置的外罩远近部,具有与所述喇叭开关用可动侧接点接触而能够导通的喇叭开关用第3固定侧接点。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装置,其中,
还具有设置在比所述组件外罩的所述纵壁部更靠近径向内周侧,且对折叠状态的所述气囊的形状进行约束保持的形状保持部件。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板弹簧部件,形成载置支撑所述组件外罩的所述纵壁部中的一方侧的部分,和载置支撑所述纵壁部中的另一侧的部分等2分割结构。
CNB2004100696067A 2003-09-22 2004-07-16 气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643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29756A JP4322080B2 (ja) 2003-09-22 2003-09-22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329756/2003 2003-09-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00603A true CN1600603A (zh) 2005-03-30
CN100376432C CN100376432C (zh) 2008-03-26

Family

ID=34308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69606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6432C (zh) 2003-09-22 2004-07-16 气囊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261317B2 (zh)
JP (1) JP4322080B2 (zh)
CN (1) CN100376432C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3113B (zh) * 2005-07-20 2011-02-16 芦森工业株式会社 安全气囊装置
CN101939193B (zh) * 2008-04-02 2012-08-22 奥托里夫Asp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改进间隙控制的改进盖-轮附接方法
CN109131151A (zh) * 2017-06-27 2019-01-04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操作车辆的喇叭的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36494B2 (ja) * 2005-06-08 2011-12-14 芦森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EP2241483B1 (en) 2005-07-07 2013-07-10 Ashimori Industry Co., Ltd. Airbag device
US7922194B2 (en) * 2006-11-13 2011-04-12 Autoliv Development Ab Air-bag cover arrangement
KR101355446B1 (ko) * 2006-12-27 2014-01-27 오토리브 디벨로프먼트 에이비 안전 장치
KR100980928B1 (ko) * 2007-12-15 2010-09-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비 회전 에어백 모듈을 갖춘 차량용 조향 장치
KR101420689B1 (ko) * 2008-06-25 2014-07-17 아우토리브 디벨롭먼트 아베 차량용 스티어링 휠
JP5507229B2 (ja) * 2009-12-11 2014-05-28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装置
JP5790311B2 (ja) * 2011-08-24 2015-10-07 タカタ株式会社 運転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の取付構造及び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KR102146661B1 (ko) * 2013-11-29 2020-08-21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차량의 에어백 모듈
DE112016005546T5 (de) * 2015-12-04 2018-08-23 Joyson Safety Systems Acquisition Llc Kraftabtastendes Warnhornsystem
KR102394806B1 (ko) 2017-11-29 2022-05-0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의 혼 작동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05017A (en) * 1976-11-17 1978-08-08 Electro-Biology, Inc. Modification of the growth repair and maintenance behavior of living tissue and cells by a specific and selective change in electrical environment
DE3166555D1 (en) * 1980-04-23 1984-11-15 Inoue Japax Res Magnetic treatment device
US4889111A (en) * 1984-02-08 1989-12-26 Ben Dov Meir Bone growth stimulator
US5269745A (en) * 1988-03-23 1993-12-14 Life Resonanc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issue growth with an applied fluctuating magnetic field
JP2827547B2 (ja) * 1991-03-15 1998-11-25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エアバツグ装置付き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EP0561068B1 (en) * 1992-02-20 1999-03-03 Neomedics, Inc. Implantable bone growth stimulator
US5350190A (en) * 1993-07-06 1994-09-27 Primrose, Inc. Air bag assembly mount including snap-fit horn attachment
WO1995033514A1 (en) * 1994-06-09 1995-12-14 Magnetic Resonance Therapeutics, Inc. Electro-therapeutic method
US6213934B1 (en) * 1995-06-01 2001-04-10 Hyper3D Corp. Electromagnetic bone-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JP3538977B2 (ja) 1995-07-21 2004-06-14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JP3726101B2 (ja) 1996-09-30 2005-12-14 オートリブ・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運転席用エアバッグモジュール
US5951459A (en) * 1997-08-29 1999-09-14 Orthosoft, L.L.C. Magnetic coil for 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
US6193267B1 (en) * 1998-06-02 2001-02-27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Steering wheel assembly
US6719323B2 (en) * 1999-08-06 2004-04-13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Air bag apparatus and steering wheel
JP3455499B2 (ja) * 1999-08-06 2003-10-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JP4128000B2 (ja) * 2001-11-19 2008-07-30 オートリブ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US7159897B2 (en) * 2003-07-21 2007-01-09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Isolated ground for horn mechanism
KR100519231B1 (ko) * 2003-08-14 2005-10-06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차량의 혼 스위치 어셈블리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3113B (zh) * 2005-07-20 2011-02-16 芦森工业株式会社 安全气囊装置
CN101939193B (zh) * 2008-04-02 2012-08-22 奥托里夫Asp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改进间隙控制的改进盖-轮附接方法
CN109131151A (zh) * 2017-06-27 2019-01-04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操作车辆的喇叭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50062269A1 (en) 2005-03-24
CN100376432C (zh) 2008-03-26
US7261317B2 (en) 2007-08-28
JP4322080B2 (ja) 2009-08-26
JP2005096501A (ja) 2005-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00603A (zh) 气囊装置
US10780777B2 (en) Vehicle
US6512189B1 (en) Rotary switch
CN1210848C (zh) 电气连接系统
JP4658157B2 (ja) 車両用冷却部品支持装置
CN1689884A (zh) 转向装置
JP2015182605A (ja) 電動車両
CN101038338A (zh) 超声波传感器
CN1734847A (zh) 扁平型电缆用电连接器
CN1901307A (zh) 电接线盒
CN1992442A (zh) 阴端子及阳端子结构
CN1909304A (zh) 端子接头及其形成方法
CN1740010A (zh) 气囊装置及其壳体
CN1257817C (zh) 车辆的减震结构
CN1638204A (zh) 一种连接器
CN1790575A (zh) 喇叭开关装置、气囊装置以及方向盘
CN1123903C (zh) 电磁继电器
CN2740457Y (zh) 车辆仪表板构造
CN107848481A (zh) 方向盘单元
US11214310B2 (en) Vehicle body on which a high voltage battery is mounted
CN1144707C (zh) 一种汽车用气囊装置
CN1237561C (zh) 密封型按压开关
CN1803496A (zh) 行人等的保护装置及其气囊
CN1081564C (zh) 车辆用连接篷
CN210110617U (zh) 车用旋钮集成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326

Termination date: 2010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