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91737A - 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图像显示装置和电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图像显示装置和电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91737A
CN1591737A CNA2004100574996A CN200410057499A CN1591737A CN 1591737 A CN1591737 A CN 1591737A CN A2004100574996 A CNA2004100574996 A CN A2004100574996A CN 200410057499 A CN200410057499 A CN 200410057499A CN 1591737 A CN1591737 A CN 15917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isolated part
isolated
backplate
h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5749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30487C (zh
Inventor
神田诚
多川昌宏
安藤友和
小口高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5917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917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3048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3048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00Details of electrodes, of magnetic control means, of screens, or of the mounting or spacing thereof, common to two or more basic types of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1/02Main electrodes
    • H01J1/30Cold cathodes, e.g. field-emissive cathod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9/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installation, removal, maintenance of 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discharge lamps, or parts thereof; Recovery of material from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9/24Manufacture or joining of vessels, leading-in conductors or bases
    • H01J9/241Manufacture or joining of vessels, leading-in conductors or bases the vessel being for a flat panel display
    • H01J9/242Spacers between faceplate and backpl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9/00Details of cathode-ray tubes or of electron-beam tubes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 H01J31/00
    • H01J29/86Vessels; Containers; Vacuum locks
    • H01J29/864Spacers between faceplate and backplate of flat panel cathode ray tub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1/00Cathode ray tubes; Electron beam tubes
    • H01J31/08Cathode ray tubes; Electron beam tubes having a screen on or from which an image or pattern is formed, picked up, converted, or stored
    • H01J31/10Image or pattern display tubes, i.e. having electrical input and optical output; Flying-spot tubes for scanning purposes
    • H01J31/12Image or pattern display tubes, i.e. having electrical input and optical output; Flying-spot tubes for scanning purposes with luminescent screen
    • H01J31/123Flat display tub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01J2211/36Spacers, barriers, ribs, partition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329/00Electron emission display panels, e.g. field emission display panels
    • H01J2329/86Vessels
    • H01J2329/8625Spacing me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e Of Electron Tubes, Discharge Lamp Vessels, Lead-In Wires, And The Like (AREA)
  • Vessels, Lead-In Wires, Accessory Apparatuses For Cathode-Ray Tub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Cathode-Ray Tubes And Fluorescent Screens For Displa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图像显示装置和电视装置,通过测定隔离部件的高度,并从端部开始按高度顺序排列隔离部件来进行配置,以使相邻隔离部件间的高度的变化减少,由此提供高品质的图像显示装置而无需严格管理隔离部件的机械精度。

Description

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以及图像显示装置和电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对基板相对配置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图像显示装置和电视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人们公知一种具备配置于相对配置的一对基板间的多个板状隔离部件或者柱状隔离部件的图像显示装置(例如,参照日本专利公开特开平07-302560号公报、特开2000-260353号公报)。图1是配置了板状隔离部件情况下的图像显示装置的部分剖视立体图。
在图1中,1是搭载了多个电子放射元件(未图示)的背面板,2是搭载了荧光体(未图示)且与背面板1相对配置的前面板,3是连接背面板1和前面板2的周围的外壳,4是配置于背面板1和前面板2之间的板状隔离部件。背面板1、前面板2和外壳3形成一个真空容器。
然后,例如使用日本专利公开2003-173159号公报所公开的驱动方法和驱动电路,通过由配置为矩阵状的电子放射元件将电子束照射到荧光体来显示图像。
发明内容
若设置于真空容器内的隔离部件的高度散乱不均,则隔离部件和基板之间的接触状态就会发生变化,或者不接触的部分就会增加,因此真空容器的机械强度就会降低。另外,若隔离部件的高度散乱不均,则隔离部件和基板之间就会出现许多点接触部。由于点接触部成为放电产生的原因,故希望尽量不使点接触部产生。
在以往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中,使各个隔离部件中的各部分的高度均等,并且抑制各隔离部件的高度的变化。这样一来作为真空容器就实现了变形小的图像显示装置。但是,稳定地批量生产这样保持了机械精度的隔离部件却在技术上伴有困难。另外,由于产生许多不满足预定规格的隔离部件,结果这就成为使图像显示装置的成本增高的原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谋求机械强度的稳定化而不用对隔离部件要求高的机械精度。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之一在于抑制在隔离部件和基板之间发生的放电而不用对隔离部件要求高的机械精度。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之一在于一面确保高品质一面谋求成本削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结构。
即,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该图像显示装置具有:配置了多个电子放射元件的背面板;与该背面板相对配置并且配置有通过从上述电子放射元件放射出的电子线的照射来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件的前面板;以及配置在上述前面板和上述背面板之间的多个隔离部件;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对上述多个隔离部件测定各隔离部件的高度的测定步骤;以及基于在上述测定步骤中所得到的测定值,在上述前面板和上述背面板之间配置上述隔离部件的配置步骤。
这里最好是,上述隔离部件是板状隔离部件;上述测定步骤是上述多个各隔离部件测定各板状隔离部件在多个位置处的高度的步骤;上述配置步骤包括:对上述各隔离部件算出高度平均值的步骤;和按照上述高度平均值的大小、从端部开始按顺序在上述前面板和上述背面板之间配置上述隔离部件的步骤。
另外,优选的作法还有,上述隔离部件是板状隔离部件;上述测定步骤包括:对上述多个隔离部件,测定各板状隔离部件在多个位置处的高度的步骤;和对上述各隔离部件算出高度平均值的步骤;上述配置步骤包括:设从上述平均值大的隔离部件开始按顺序配置的状态为初始状态,根据按大小顺序排列的平均值来设定基准曲线或直线的步骤;以该基准曲线或直线为中心,在其上下间隔预定宽度地设定第1曲线或直线和第2曲线或直线的步骤;和交换上述隔离部件的排列顺序,使得在上述多个位置处测定的各隔离部件的高度值位于上述第1曲线或直线和上述第2曲线或者直线之间的步骤。
另外,优选的作法还有,上述隔离部件是板状隔离部件;上述测定步骤包括:对上述多个隔离部件,测定各板状隔离部件在多个位置处的高度的步骤;和对上述各隔离部件算出高度平均值的步骤;上述配置步骤包括:设从上述平均值大的隔离部件开始按顺序以预定间隔进行配置的状态为初始状态,对应于各隔离部件间隔上述预定间隔的位置绘制上述隔离部件的平均高度值,假想连结位于多个隔离部件的两端的隔离部件的平均高度的值的直线,并交换隔离部件的排列顺序,使得上述各隔离部件的位置上的各自平均高度与上述直线的该位置上的值之差小于或等于预定阈值的步骤。
这里最好是,所述预定阈值是依赖于上述背面板和前面板中的至少一个的特性而确定的值。
进而,优选的作法还有,上述隔离部件是柱状隔离部件;上述配置步骤包括配置上述柱状隔离部件以使上述前面板和上述背面板的间隔在预定方向单调变化的步骤。
这里最好是,上述配置步骤包括按照上述测定值的大小从端部开始按顺序在上述前面板和上述背面板之间沿对角线方向依次配置上述隔离部件的步骤。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配置了多个电子放射元件的背面板;相对于该背面板配置并且配置有通过从上述电子放射元件放射出的电子线的照射来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件的前面板;以及配置在上述前面板和上述背面板之间,并且从端部开始按高度顺序排列配置的多个隔离部件。
另外,本发明的又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电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显示装置,和接收电视信号的接收装置;其中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包括:配置了多个电子放射元件的背面板;相对于该背面板配置并且配置有通过从上述电子放射元件放射出的电子线的照射来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件的前面板;以及配置在上述前面板和上述背面板之间,并且从端部开始按高度顺序排列配置的多个隔离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板状隔离部件的图像显示装置的部分剖视立体图。
图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形态中的板状隔离部件的配置的说明图。
图3是将板状隔离部件的配置调整、控制为楔形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4是表示设定了板状隔离部件中的5个测定点时的测定位置的例子的图。
图5是表示板状隔离部件的高度测定值的例子的图。
图6是表示以板状隔离部件的高度测定值为基础按数值的大小顺序进行了排列时的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设定了板状隔离部件的例如5个测定点时的各测定值和平均值的例子的图。
图8是表示以板状隔离部件的例如5点测定值的平均值为基础按数值的大小顺序进行了排列时的例子的图。
图9是表示以图8的平均值为基础通过多项式近似法设定了基本阈值的例子的图。
图10是表示以图9的基本阈值为基础设定了下限阈值和上限阈值的例子的图。
图11是表示以图10的图为基础变更了隔离部件的配置时的各测定点的测定值和平均值的图。
图12是表示图9中的图像显示装置的表面分布的图。
图13是表示图11中的图像显示装置的表面分布的图。
图14是用于将邻接的隔离部件的高度差控制到预定值以下的说明图。
图15是用于说明第4、5实施形态的算出方法的图。
图16是用于说明柱状隔离部件的定义的隔离部件的立体图。
图17是用于说明柱状隔离部件的定义的隔离部件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18是具备在相对配置的一对基板之间配置的多个柱状隔离部件的图像显示装置的部分剖视立体图。
图19是用于根据高度H对9根柱状隔离部件进行排列的概念图。
图20是表示随机配置柱状隔离部件时的面内高度分布例子的图。
图21是表示根据高度H配置了柱状隔离部件时的面内高度分布例子的图。
图22是与本发明的实施例相关的电视装置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
(第1实施形态)
在本实施形态中,使用板状隔离部件作为支持部件。图2是用于说明板状隔离部件的配置的图。1是背面板,2是相对背面板1配置的前面板,3是用于形成真空容器的外壳。图2中作为一例示出了在背面板1和前面板2之间配置了5片板状隔离部件4S的情形。
这里,板状隔离部件4S能够通过加热延伸来进行制造。若通过此加热延伸,就能够简单地制造可以抑制二次电子散射的板状隔离部件4S(例如,参照日本专利公开特开2000-311608号公报)。
在本实施形态中,具有对各板状隔离部件的高度H(参照图2)进行测定的测定手段。图4示意性地表示了板状隔离部件的高度测定中的测定点。在本实施形态中对板状隔离部件的长边方向上的中心位置2Sc处的高度H进行了测定。由此各板状隔离部件就持有关于此高度H的测定信息。
图5将从许多板状隔离部件之中适当地选择5个板状隔离部件,在随意进行了排列的状态下(设此配置中的隔离部件编号为4S1~4S5),将对各板状隔离部件具有的高度的测定数据绘制成曲线图。此外,关于随意地排列板状隔离部件,除了包含实际排列板状隔离部件的情况,也包含虚拟排列板状隔离部件的情况(为了由计算机控制而进行虚拟排列的情况)。
在图5所示的例子的情况下,4S1隔离部件高度=1.579mm、4S2隔离部件高度=1.580mm、4S3隔离部件高度=1.579mm、4S4隔离部件高度=1.580mm、4S5隔离部件高度=1.578mm。
这里,在本实施形态中,使用由测定手段所得到的测定值,从隔离部件高度的测定值大的隔离部件开始按顺序排列配置。
图6绘制了按测定值的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了排列后的、各板状隔离部件具有的在高度方向上的测定值的曲线图。即,表示出按隔离部件4S5←隔离部件4S1←隔离部件4S3←隔离部件4S2←隔离部件4S4的顺序进行了配置的结果。
图3是在相对配置的一对基板之间、按上述顺序排列各板状隔离部件时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横截面图。图中,1是背面板,2是相对背面板1配置的前面板,3是连接背面板1和前面板2的周围的外壳,4S1~4S5是板状隔离部件,5是用于粘接壳3和前面板2的釉料(frit)。釉料5具有热变形的性质。此外,作为用于粘接壳3和前面板2的材料,并不限于釉料除此以外还能够使用例如铟那样的低熔点金属。
若根据本实施形态,就能够制作将图像显示装置的截面形状控制为反映隔离部件高度顺序的楔形的图像显示装置。由此,相邻隔离部件间的高度变化最大值就从Δ=0.002mm减少到Δ=0.001mm。这样,就能够使相邻隔离部件间的高度变化减少。伴随于此,就能够抑制隔离部件和基板(背面板1和前面板2)之间的接触状态的变化,并抑制不接触部分的发生。从而,就能够谋求真空容器的机械强度的稳定化而不用严格管理隔离部件的机械精度。另外,由于无需严格管理隔离部件的机械精度,且能够减少不满足规格而被废弃处置的隔离部件的数量,所以就能够谋求成本的削减。进而,就能够使成为放电产生的原因的、隔离部件与基板之间的点接触部减少。
这里对图像显示装置的制作简单地进行说明。
首先,把搭载了电子放射元件(未图示)等的背面板1按照使电子放射元件朝向上侧的方式放置在加热板上。然后,在其上配置隔离部件4。此时,隔离部件4如前所述那样根据高度测定值H来进行配置。
这里,在将隔离部件4粘接到背面板1侧的情况下,在配置隔离部件4以前,使用分配器预先在配置隔离部件4的位置的至少一部分上涂敷好釉料玻璃。然后,在用专用工具将隔离部件4配置于釉料玻璃上以后,通过加热将隔离部件4粘接到背面板1。此外,釉料玻璃涂敷的位置可以是例如隔离部件4与基板的接触面中的非图像区域的一部分。另外,既可以仅在隔离部件4的单面(仅背面板1侧、或者仅前面板2侧)上涂敷,也可以在两面(背面板1侧和前面板2侧)上涂敷。
接着,把预先在与背面板1接触的部分和与前面板2接触的部分涂敷了釉料玻璃的壳3放置在背面板1之上。进而把搭载了荧光体(未图示)等的前面板2进行对位后固定,以使荧光体与电子放射元件相对。进而,在其上装载加热板,一边施加载荷一边加热至釉料玻璃的粘接温度。之后,通过冷却来制造密封容器。之后例如通过外部的真空泵利用排气管排除内部的空气,成为10×10-6[Pa]程度的真空。这样来制造真空容器。
然后,在使用表面传导式电子放射元件作为电子放射元件的情况下,连接外部驱动电路,进行成形、活性化、前驱动等通电处理,而成为图像显示装置。在显示图像时,在电子放射元件上外加驱动电压,同时在配置于荧光体上的阳极电极上外加3kV~15kV的高电压。由此,使从电子放射元件放射出的电子束加速,照射到荧光体。这样通过使荧光体发光而作为图像显示装置发挥功能。
(第2实施形态)
在本实施形态中,由于除改变了隔离部件高度的测定方法以外都与第1实施形态相同,故关于同样的结构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形态中,在各板状隔离部件上多点测定各板状隔离部件的高度的测定值,以使用其平均值。即,根据其平均值来进行各板状隔离部件的配置。
图4表示板状隔离部件的测定点。在本实施形态中分别对在板状隔离部件的长边方向上以均等间隔设定的测定点(用4Sa、4Sb、4Sc、4Sd、4Se来表示)测定板状隔离部件的高度。
图7与图5同样是表示在随意地进行了配置的情况下,在上述各板状隔离部件中的5点上所设定的测定点的各高度测定值以及它们的平均值AVE的曲线图。此外,关于随意地排列板状隔离部件,与第1实施形态同样,包含实际地排列板状隔离部件的情况,但也包含虚拟排列板状隔离部件的情况。
通过从上述平均值(AVE)大的隔离部件开始按顺序进行排列,如图8所示那样来决定板状隔离部件的配置。其结果,就能够制作将图像显示装置的截面形状控制为反映隔离部件高度顺序的楔形的图像显示装置。由此就能够使相邻的板状隔离部件间的高度变化最大值从Δ=0.004mm减少到Δ=0.003mm。由此,就能够获得与上述第1实施形态的情况同样的效果。
(第3实施形态)
由于图像显示装置的基本结构与第1实施形态相同,故关于同样的结构适当省略其说明。
另外,在各板状隔离部件上多点测定各板状隔离部件的高度的测定值进行以求得其平均值,这一点与第2实施形态相同,故省略其说明。本实施形态中,通过考虑由于板状隔离部件的长边方向上的高度不均匀造成的图像显示装置的面内分布,来进行板状隔离部件的配置的控制。
图9与第2实施形态同样表示从平均值大的隔离部件开始按顺序进行排列时的高度分布。另外,在图12中表达了此状态下的面内高度分布。此外,关于按平均值大小的顺序排列板状隔离部件,包含实际地排列板状隔离部件的情况,但也包含虚拟排列板状隔离部件的情况(为了由计算机控制而进行虚拟排列的情况)。
在本实施形态中,首先以平均值为基础来排列板状隔离部件,进而以平均值为基础创建一维的阈值曲线。接着,对该阈值曲线给予任意的偏移值,以决定上限阈值和下限阈值。然后,当各测定点不在下限阈值和上限阈值之间的情况下,进一步调整板状隔离部件的配置。这样,本实施形态在按高度顺序对板状隔离部件(实际地或者虚拟)进行了排列以后还进一步变更排列顺序,这一点与上述第1实施形态和第2实施形态的情况不同。
图10和图11表示在按照平均值排列了板状隔离部件以后,进行了一维的阈值曲线的计算的一例。下面,对计算一维的阈值曲线后的偏移设定进行说明。
首先,与第2实施形态相同按照平均值排列板状隔离部件。然后,通过例如图9所示那样的多项式近似法来进行近似曲线的计算。由此,计算出以板状隔离部件的平均值为基础进行了排列后的阈值基本曲线。例子中的曲线式如下。
y=1E-0.5X2+0.0007X+1.577
以这里计算出的近似曲线为基础,使用任意的偏移值ΔZ,来设定图10所示的曲线(确定下限阈值的曲线和确定上限阈值的曲线)。
在本实施形态中,将ΔZ设定为0.0047mm。
接着,从图10所示的上述曲线,检测出板状隔离部件的各位置的高度测定值脱离下限阈值和上限阈值的范围的测定点。例如,在图10中可知隔离部件4S3的测定值4Sa成为超过上限阈值的测定值。
这里,在有脱离下限阈值和上限阈值之间的范围的测定值的情况下,进一步变更板状隔离部件的配置。具体来讲,例如在有超过上限阈值的测定值的情况下,就将该板状隔离部件与在邻接于它的板状隔离部件之中平均值较高的隔离部件交换位置。反之,在有不满下限阈值的测定值的情况下,则将该板状隔离部件与在邻接于它的板状隔离部件之中平均值较低的隔离部件交换位置。反复这样的交换配置直到没有脱离下限阈值和上限阈值之间的范围的测定值。
在上述例子的情况下,例如交换隔离部件4S3和隔离部件4S2的配置。由此,如图11所示那样,平均值的顺序在隔离部件4S2和隔离部件4S3上就变得相反,就能够在所有的隔离部件中使“下限阈值≤各测定点的高度测定值≤上限阈值”成立。
在图13中表示出此时的面内高度分布。
根据本实施形态,能够在考虑了长边方向上的高度分布后减少相邻隔离部件间的高度变化。由此,就能够使隔离部件的面内高度分布平缓而不持有突出点。从而,就能够获得与上述各实施形态的情况同样的效果。
(第4实施形态)
本实施形态还考虑基板的特性,而导出控制板状隔离部件的配置时的阈值的算出方法。
首先,使用图14来说明算出方法,为了简化说明而仅示出3片隔离部件。
板状隔离部件SP1、SP2、SP3的高度分别是L1、L2、L3,为L1<L2<L3的关系。并且,板状隔离部件SP1、SP2、SP3分别以长度a的间隔来进行排列。
连结SP1和SP3的顶点的假想线与SP2的高度之差是ΔH。
若ΔH变大,则在配置了板状隔离部件的密闭容器内成为真空时SP2就有可能不接触构成密闭容器的基板。
为此,在本实施形态中,选择板状隔离部件的排列以使ΔH满足下面所示的不等式。
ΔH ≤ C 1 a 4 h 3
这里,C1是依赖于基板材料(正面板、后面板)等的常数,a是板状隔离部件的间隔(间距),h是基板厚度(正面板、后面板)。
右边是相当于大气压挤压基板时的最大变形量的值。
通过使ΔH满足上述不等式,就能够制作相对配置的基板和所有的板状隔离部件相接触的真空密闭容器。
在本实施形态中,例如使用了厚度2.8mm的玻璃基板(PD200、旭硝子公司制造)作为正面板(前面板)和后面板(背面板)。
板状隔离部件以24.6mm的间隔配置加工成宽0.2mm、高1.6mm、长800mm的玻璃基板。
此时,根据上述关系式来决定板状隔离部件的排列以使ΔH成为20μm以下。由此,如图15所示那样,就能够制作所有的板状隔离部件接触于相对配置的玻璃基板(正面板和后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
(第5实施形态)
在本实施形态中,针对控制板状隔离部件的配置时的阈值的算出方法,对其他例子进行说明。
与第4实施形态同样,在图14中,板状隔离部件SP1、SP2、SP3的高度分别是L1、L2、L3,为L1<L2<L3的关系。进而板状隔离部件SP1、SP2、SP3分别以长度a的间隔来进行排列。另外,连结SP1和SP3的顶点的假想线与SP2的高度之差是ΔH。
这里,若ΔH变大,则发生于板状隔离部件正上方的基板表面的应力值就有可能变大。为此,在本实施形态中,选择板状隔离部件的排列以使ΔH满足下面所示的不等式。
ΔH ≤ C 2 a 2 h { σ 0 - C 3 ( a h ) 2 }
这里,C2、C3是依赖于基板材料(正面板、后面板)等的常数,σ0是容许应力值,a板状隔离部件的间隔(间距),h是基板厚度(正面板、后面板)。
通过使ΔH满足上述不等式,在相对配置的基板上就不会发生容许值以上的应力,就能够制作没有破损的真空密闭容器。
在本实施形态中,例如使用了厚度2.8mm的玻璃基板(浮法玻璃板)作为正面板和后面板。
板状隔离部件以26mm的间隔配置加工成宽0.2mm、高1.6mm、长800mm的玻璃基板。使用了相当于一般的浮法玻璃板的长期破坏应力的6.9MPa作为容许应力值。然后,根据上述关系式来决定板状隔离部件的排列以使ΔH成为5.2μm以下。由此,如图15所示那样,就能够制作所有的板状隔离部件接触于相对配置的玻璃基板(正面板和后面板)、且没有破损的图像显示装置。
(第6实施形态)
在本实施形态中,使用柱状隔离部件作为支持前面板和背面板的支持部件。
作为柱状隔离部件4,例如图16所示那样使用截面为圆形(半径R)、高度为H的圆柱形隔离部件。这里,柱状隔离部件是指表示一个截面形状的截面代表长度C满足C<H的隔离部件,所述截面是沿与隔离部件维持的间隔的方向垂直的面的截面(在这里为图17中的A-A截面)。如果是截面为圆的圆柱隔离部件,则代表长度C为直径(2R),如果是截面为椭圆的椭圆柱隔离部件,则代表长度C为长轴长,如果截面为多边形的多边柱,则代表长度C为最长的对角长。
接着,通过图18来说明使用了上述柱状隔离部件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结构图。
图中,1是背面板,2是配置于与背面板1相对的位置上的前面板,3是被配置成恒定地保持2片基板间距离、通过未图示的釉料玻璃进行密封粘接的外壳,4是配置于2片基板间的柱状隔离部件。
图19是作为一例在配置了9根柱状隔离部件的图像显示装置中,说明柱状隔离部件4的配置关系的图。
图20是在随机地挑选了上述各柱状隔离部件的状态下,使用各柱状隔离部件的高度H的数据制成面内分布图。
在本实施形态中,使用高度H的数据,从高度H大的隔离部件开始按顺序排列柱状隔离部件。这里,设此情况下的排列规则如图19所示那样从平面上的角部开始进行配置,然后在对角方向上从大的开始,在图中、按从1到9的顺序依次进行配置。
图21表示进行了排列替换后的高度H的面内分布图。结果能够制作将图像显示装置的截面形状控制为从一个角部开始朝向相对的角部方向的楔形的图像显示装置。
这样,就能够使相邻的柱状隔离部件间的高度变化减少,从而能够获得与上述各实施形态同样的效果。
(第7实施形态)
图22是与本发明的实施例相关的电视装置的方框图。接收电路C20由调谐器及解码器等构成。此接收电路C20接收卫星播送或地面波等电视信号、经由网络的数据播送等,并将进行了解码后的图像数据输出给I/F部C30。I/F部C30将映像数据变换成图像显示装置C10的显示格式,将图像数据输出给图像显示装置C10。图像显示装置C10具备显示面板C11、驱动电路C12、控制电路C13。控制电路C13对所输入的图像数据实施适合于显示面板C11的校正处理等图像处理,同时将图像数据和各种控制信号输出给驱动电路C12。驱动电路C12基于所输入的图像数据,将驱动信号输出给显示面板C11。由此,就在显示面板C121上显示出电视图像。
接收电路C20和I/F部C30既可以作为机顶盒(STB)被容纳于与图像显示装置C10的箱体不同的箱体中,也可以被容纳于图像显示装置C10的箱体中。

Claims (9)

1.一种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该图像显示装置具有:配置了多个电子放射元件的背面板;与该背面板相对配置并且配置有通过从上述电子放射元件放射出的电子线的照射来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件的前面板;以及配置在上述前面板和上述背面板之间的多个隔离部件;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对上述多个隔离部件测定各隔离部件的高度的测定步骤;以及
基于在上述测定步骤中所得到的测定值,在上述前面板和上述背面板之间配置上述隔离部件的配置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隔离部件是板状隔离部件;
上述测定步骤是对上述多个隔离部件,测定各板状隔离部件在多个位置处的高度的步骤;
上述配置步骤包括:
对上述各隔离部件算出高度平均值的步骤;和
按照上述高度平均值的大小、从端部开始按顺序在上述前面板和上述背面板之间配置上述隔离部件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隔离部件是板状隔离部件;
上述测定步骤包括:
对上述多个隔离部件,测定各板状隔离部件在多个位置处的高度的步骤;和
对上述各隔离部件算出高度平均值的步骤;
上述配置步骤包括:
设从上述平均值大的隔离部件开始按顺序配置的状态为初始状态,根据按大小顺序排列的平均值来设定基准曲线或直线的步骤;
以该基准曲线或直线为中心,在其上下间隔预定宽度地设定第1曲线或直线和第2曲线或直线的步骤;和
交换上述隔离部件的排列顺序,使得在上述多个位置处测定的各隔离部件的高度值位于上述第1曲线或直线和上述第2曲线或者直线之间的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隔离部件是板状隔离部件;
上述测定步骤包括:
对上述多个隔离部件,测定各板状隔离部件在多个位置处的高度的步骤;和
对上述各隔离部件算出高度平均值的步骤;
上述配置步骤包括:
设从上述平均值大的隔离部件开始按顺序以预定间隔进行配置的状态为初始状态,对应于各隔离部件间隔上述预定间隔的位置绘制上述隔离部件的平均高度值,假想连结位于多个隔离部件的两端的隔离部件的平均高度的值的直线,并交换隔离部件的排列顺序,使得上述各隔离部件的位置上的各自平均高度与上述直线上该位置的值之差小于或等于预定阈值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定阈值是依赖于上述背面板和前面板中的至少一个的特性而确定的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隔离部件是柱状隔离部件;
上述配置步骤包括配置上述柱状隔离部件以使上述前面板和上述背面板的间隔在预定方向单调变化的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配置步骤包括按照上述测定值的大小从端部开始按顺序在上述前面板和上述背面板之间沿对角线方向依次配置上述隔离部件的步骤。
8.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置了多个电子放射元件的背面板;
相对于该背面板配置并且配置有通过从上述电子放射元件放射出的电子线的照射来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件的前面板;以及
配置在上述前面板和上述背面板之间,并且从端部开始按高度顺序排列配置的多个隔离部件。
9.一种电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显示装置,和
接收电视信号的接收装置;
其中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包括:
配置了多个电子放射元件的背面板;
相对于该背面板配置并且配置有通过从上述电子放射元件放射出的电子线的照射来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件的前面板;以及
配置在上述前面板和上述背面板之间,并且从端部开始按高度顺序排列配置的多个隔离部件。
CNB2004100574996A 2003-08-15 2004-08-13 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图像显示装置和电视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048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293956A JP4035490B2 (ja) 2003-08-15 2003-08-15 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画像表示装置
JP293956/2003 2003-08-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91737A true CN1591737A (zh) 2005-03-09
CN100530487C CN100530487C (zh) 2009-08-19

Family

ID=33562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57499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0487C (zh) 2003-08-15 2004-08-13 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图像显示装置和电视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3) US7088036B2 (zh)
JP (1) JP4035490B2 (zh)
KR (1) KR100648987B1 (zh)
CN (1) CN100530487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35490B2 (ja) * 2003-08-15 2008-01-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画像表示装置
KR20070103901A (ko) 2006-04-20 2007-10-2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진공 용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자 방출 표시 디바이스
JP2008052135A (ja) * 2006-08-25 2008-03-06 Canon Inc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267541A (ja) * 2009-05-15 2010-11-25 Canon Inc 表示パネル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279648B2 (ja) * 2009-07-28 2013-09-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気密容器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JP2011133847A (ja) * 2009-11-27 2011-07-07 Canon Inc 透光性基板の接着方法及びディスプレイの製造方法
JP5593394B2 (ja) * 2009-12-04 2014-09-24 オーシャンズ キング ライティング サイエンスアンドテクノロジー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ホウ酸塩発光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673910B2 (en) * 1993-05-20 1996-11-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forming apparatus
JP3091945B2 (ja) 1994-05-10 2000-09-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283059A (ja) 1996-04-10 1997-10-31 Canon Inc 画像表示装置の外囲器
US5811927A (en) * 1996-06-21 1998-09-22 Motorola, Inc. Method for affixing spacers within a flat panel display
US5851133A (en) * 1996-12-24 1998-12-22 Micron Display Technology, Inc. FED spacer fibers grown by laser drive CVD
EP0851457B1 (en) * 1996-12-25 2004-08-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DE19756474A1 (de) * 1997-12-18 1999-06-24 Buna Sow Leuna Olefinverb Gmbh Redispergierbare Polymerisatpulver
US5990614A (en) * 1998-02-27 1999-11-23 Candescent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Flat-panel display having temperature-difference accommodating spacer system
JP3135897B2 (ja) * 1999-02-25 2001-02-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線装置用スペーサの製造方法と電子線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0260353A (ja) * 1999-03-04 2000-09-22 Canon Inc 真空容器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3681121B2 (ja) * 2001-06-15 2005-08-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駆動回路及び表示装置
JP3762405B2 (ja) * 2002-12-10 2006-04-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4035490B2 (ja) * 2003-08-15 2008-01-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画像表示装置
JP4035494B2 (ja) 2003-09-10 2008-01-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気密容器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JP2006107940A (ja) * 2004-10-06 2006-04-20 Noritake Co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794299B2 (en) 2010-09-14
US7390235B2 (en) 2008-06-24
US7088036B2 (en) 2006-08-08
US20080227358A1 (en) 2008-09-18
JP2005063860A (ja) 2005-03-10
CN100530487C (zh) 2009-08-19
US20050009434A1 (en) 2005-01-13
KR20050017390A (ko) 2005-02-22
JP4035490B2 (ja) 2008-01-23
KR100648987B1 (ko) 2006-11-24
US20060192479A1 (en) 2006-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63068C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253913C (zh) 电子发射性薄膜和用它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0346440C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957436A (zh) 等离子显示屏用保护膜及其制造方法、等离子显示屏及其制造方法
CN101051588A (zh) 气体放电管的荧光体层形成方法和荧光体层支承构件的制作方法
CN1591737A (zh) 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图像显示装置和电视装置
CN1705071A (zh) 图像显示装置
CN1518048A (zh) 场致发射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848359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01042973A (zh) 气密容器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790596A (zh) 显示装置
CN100347803C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822288A (zh) 等离子显示面板
CN1201363C (zh) 真空容器和显示装置
CN1612012A (zh) 制膜方法及装置、设备制造方法及装置、设备及电子机器
CN1302509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975975A (zh) 等离子显示板以及包括该等离子显示板的等离子显示装置
CN1581417A (zh) 图像显示装置
CN1300045A (zh) 电极板、具有电极板的气体放电显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511972A (zh) 具有防着管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
CN1577699A (zh) 等离子显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285094C (zh) 等离子显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805104A (zh) 图像显示装置
CN1722346A (zh) 利用被氧化的多孔硅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和平面灯
CN1862752A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819

Termination date: 2014081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