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52372A - 抗妇炎丸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抗妇炎丸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52372A
CN1552372A CNA031245110A CN03124511A CN1552372A CN 1552372 A CN1552372 A CN 1552372A CN A031245110 A CNA031245110 A CN A031245110A CN 03124511 A CN03124511 A CN 03124511A CN 1552372 A CN1552372 A CN 15523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ying
preparation
powder
volatile oil
fine pow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12451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友昌
毛小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A0312451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552372A/zh
Publication of CN15523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523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妇炎丸及制备方法,该药是在现有胶囊剂的基础上剂型工艺改革,完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具有释药速度快、生物利用度高、分剂量准确、服用、携带方便等优点,对提高产品质量,丰富用药品种,进一步满足和保障人们的用药需求有重大意义。该药具有活血化淤,清热燥湿的功能;用于湿热下注型盆腔炎、阴道炎、慢性宫颈炎症见赤白带下、阴痒、出血、痛经等症疗效显著;是临床受欢迎的、安全、稳定、有效的药品,是现代制药企业理想的产品。

Description

抗妇炎丸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该发明涉及中成药丸剂的制作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抗妇炎丸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丸剂是一种传统剂型,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制药机械设备不断更新换代,新型制丸机的问世以及新的辅料的广泛应用,为中药丸剂这一古老的剂型焕发出了青春活力,它改变了人们对传统丸剂“黑、大、粗”传统偏见,使之生产出来的丸剂具有释药速度快、生物利用度高、分剂量准确、服用、携带方便、外形美观等优点。根据我国有关药品法规,改变剂型作为一种新药研究,原剂型已有抗妇炎胶囊,并已列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中成药地方标准上升国家标准部分《妇科分册》中,由九味中药组成。原剂型的工艺为:部分打粉,部分制成水煎膏,混匀,制粒,干燥,装胶囊而成。工艺中某些含挥发性成分药材在煎煮过程中损失了,必然会影响疗效。而该胶囊剂服用量较大,女士较难吞服,且控制产品质量的质量标准可进一步提高,以全面控制产品质量。基于此我们应用现代制药技术对该产品工艺作必要改进,形成新的制剂,来保证产品的监控质量,提高药效,造福百姓,这对继承和发扬祖国医药遗产具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妇炎丸及制备方法,来提高产品质量和疗效,增加产品的稳定性,女士更乐意服用以更好地满足医疗需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
1.抗妇炎丸及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1抗妇炎丸的处方组成
苦参500-1000g    杠板归500-1000g    黄柏300-600g
连翘100-200g     益母草60-120g      赤豆60-120g
艾叶60-120g      当归60-120g        乌药60-120g
辅料适量,共制成1000g。
最佳配方是:苦参625-750g    杠板归625-750g   黄柏375-450g
连翘125-150g    益母草75-90g    赤豆75-90g
艾叶75-90g      当归75-90g      乌药75-90g
辅料适量,共制成1000g。
1.2抗妇炎丸制备工艺
工艺一  将九味药分别净选,除去杂质,检验合格备用;取苦参(处方量的0.64份)、黄柏(处方量的0.6份)、赤豆(处方量的0.5份)、连翘(处方量的0.5份)混合粉碎成细粉,剩余苦参、黄柏、赤豆、连翘和其余益母草等五味粉碎成粗粉/切成饮片加水煎煮2-3次,每次1-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或浓缩干燥制成干膏粉,加入上述细粉和辅料适量混匀,制丸,干燥,即得。
工艺二  将九味药分别净选,除去杂质,检验合格备用;取赤豆、当归、益母草粉碎成细粉备用;其余苦参等六味粉碎成粗粉/切成饮片,加水蒸煮2-3次,每次1-3小时,收集挥发油和水蒸煮液备用;上述挥发油加适量环糊精包合成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物或用适量无水乙醇溶解备用;水蒸煮液浓缩成稠膏/浓缩干燥制成干膏粉,加入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物、上述细粉及适量辅料,混匀,制丸,干燥,即得。或上述稠膏/干膏粉与上述细粉及适量辅料混匀,制丸,干燥,喷加上述挥发油无水乙醇溶液,即得。
1.3通过工艺一、二所制得的丸为抗妇炎丸。
工艺中所得的丸可包薄膜衣,薄膜衣材料采用胃溶型薄膜衣预混剂(欧巴代)、羟丙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等。
工艺中所用的辅料可以是蔗糖、乳糖、淀粉、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微晶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羧甲淀粉钠、阿斯帕坦、交联聚维酮、聚维酮K30等一种或多种混合使用。
工艺中所得的丸的粒径为0.5-6mm,最佳为1-4mm。
工艺中所得的丸可直接使用或装入空胶囊中使用。
工艺中丸干燥可采用真空干燥、流化床干燥、冷冻干燥等。
工艺中药材粉碎成细粉通常为过80-160目的细粉,最佳为超微粉碎成200-300目细粉。
工艺中药材粉碎成粗粉通常为过5-30目的粗粉/切成饮片,最佳为过10-20目粗粉。
工艺中水煎煮/水蒸煮的条件为:煎煮/蒸煮2-3次,加水量第一次为药量的6-12倍量,第二、三次为药量的4-10倍量,煎煮/蒸煮的时间每次1-3小时;最佳为:煎煮/蒸煮2次,加水量第一次为药量的10倍量,第二次为药量的8倍量,每次2小时。
工艺中稠膏的相对密度为1.20-1.45(55-60℃),最佳相对密度为1.32-1.35(55-60℃)。
工艺中提取物的干燥采用减压干燥或喷雾干燥,减压干燥温度控制在50-90℃,最好为60℃;喷雾干燥进风温度为100-200℃,出风温度为50-150℃;喷雾干燥为将浓缩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2-1.25(55-60℃)的浓缩液,最佳相对密度为:1.08-1.10(55-60℃),进风温度为140-160℃,出风温度为80-100℃。
工艺中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物制备:环糊精可以采用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中的一种,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比例为1∶5-15(ml/g),最佳比例为1∶8(ml/g),挥发油与羟丙基-β-环糊精的比例为1∶2-10(ml/g),最佳比例为1∶5(ml/g)。
工艺中滤过可采用常规滤过、离心、超滤、加澄清剂后滤过/离心/超滤等方法。
2.本品的质量控制主要是鉴别、检查、含量测定三个方面。
本品是在抗妇炎胶囊的基础上剂型工艺改革而来,鉴别上增加了对益母草、连翘的薄层鉴别;检查上增加以对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砷盐不得过百万分之二的限量检查;含量测定上增加了黄柏的定量。
该发明与现有技术比较其优越性在于:生产工艺更趋完全合理、质量标准全面提高,使产品有较全面的科学的定性定量控制方法,使产品的质量有了更好的保障。
                      具体实施方式
该发明的最佳实施方案:将九味药分别净选,除去杂质,检验合格备用;取赤豆、当归、益母草粉碎成细粉备用;其余苦参等六味粉碎成粗粉,加水蒸煮2次,每次2小时,收集挥发油和水蒸煮液备用;上述挥发油加适量环糊精包合成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物备用;水蒸煮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08-1.10(60℃),喷雾干燥制成干膏粉,加入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物、上述细粉及适量辅料,混匀,制丸,干燥,即得。

Claims (9)

1.一种抗妇炎丸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1)将苦参、杠板归、黄柏、连翘、益母草、赤豆、艾叶、当归、乌药九味药分别净选,除去杂质,检验合格备用;取苦参(处方量的0.64份)、黄柏(处方量的0.6份)、赤豆(处方量的0.5份)、连翘(处方量的0.5份)混合粉碎成细粉,剩余苦参、黄柏、赤豆、连翘和其余益母草等五味粉碎成粗粉/切成饮片加水煎煮2-3次,每次1-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浓缩干燥制成干膏粉,加入细粉和辅料适量混匀,制丸,干燥,即得。
(2)将苦参、杠板归、黄柏、连翘、益母草、赤豆、艾叶、当归、乌药九味药分别净选,除去杂质,检验合格备用;取赤豆、当归、益母草粉碎成细粉备用;其余苦参等六味粉碎成粗粉/切成饮片,加水蒸煮2-3次,每次1-3小时,收集挥发油和水蒸煮液备用;挥发油加适量环糊精包合成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物/用适量无水乙醇溶解备用;水蒸煮液浓缩成稠膏/浓缩干燥制成干膏粉,加入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物、细粉及适量辅料,混匀,制丸,干燥,即得;或稠膏/干膏粉与细粉及适量辅料混匀,制丸,干燥,喷加挥发油无水乙醇溶液,即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妇炎丸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得的丸可包薄膜衣,薄膜衣材料采用胃溶型薄膜衣预混剂(欧巴代)、羟丙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一种/多种混合使用;所用的辅料可以是蔗糖、乳糖、淀粉、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微晶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羧甲淀粉钠、阿斯帕坦、交联聚维酮、聚维酮K30一种/多种混合使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妇炎丸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得的丸的粒径为0.5-6mm,最佳为1-4mm;丸干燥可采用真空干燥、流化床干燥、冷冻干燥;所得的丸可直接使用/装入空胶囊中使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妇炎丸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药材粉碎成细粉的通常为过80-160目的细粉,最佳为超微粉碎成200-300目细粉;药材粉碎成粗粉的通常为过5-30目的粗粉/切成饮片,最佳为过10-20目粗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妇炎丸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水煎煮/水蒸煮的条件为:煎煮/蒸煮2-3次,加水量第一次为药量的6-12倍量,第二、三次为药量的4-10倍量,煎煮/蒸煮的时间每次1-3小时;最佳为:煎煮/蒸煮2次,加水量第一次为药量的10倍量,第二次为药量的8倍量,每次2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妇炎丸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稠膏的相对密度为1.20-1.45(55-60℃),最佳相对密度为1.32-1.35(55-60℃);提取物的干燥采用减压干燥/喷雾干燥,减压干燥温度控制在50-90℃,最佳为60℃;喷雾干燥进风温度为100-200℃,出风温度为50-150℃;喷雾干燥为将浓缩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2-1.25(55-60℃)的浓缩液,最佳相对密度为:1.08-1.10(55-60℃),进风温度为140-160℃,出风温度为80-10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妇炎丸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物制备:环糊精可以采用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中的一种,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比例为1∶5-15(ml/g),最佳比例为1∶8(ml/g),挥发油与羟丙基-β-环糊精的比例为1∶2-10(ml/g),最佳比例为1∶5(ml/g)。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妇炎丸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滤过可采用常规滤过、离心、超滤、加澄清剂后滤过/离心/超滤的方法。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妇炎丸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本品的质量标准控制在鉴别上有益母草、连翘的薄层鉴别;有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砷盐不得过百万分之二的限量检测;含量测定上有黄柏、苦参的定量。
CNA031245110A 2003-06-03 2003-06-03 抗妇炎丸及制备方法 Pending CN15523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031245110A CN1552372A (zh) 2003-06-03 2003-06-03 抗妇炎丸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031245110A CN1552372A (zh) 2003-06-03 2003-06-03 抗妇炎丸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52372A true CN1552372A (zh) 2004-12-08

Family

ID=34321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31245110A Pending CN1552372A (zh) 2003-06-03 2003-06-03 抗妇炎丸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552372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39427B (zh) * 2006-09-26 2010-12-15 贵州师范大学 杠板归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用途
CN101966300A (zh) * 2010-07-12 2011-02-09 泰一和浦(北京)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白带出血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19855A (zh) * 2012-11-16 2013-02-13 张旻 一种乌药叶色素提取物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39427B (zh) * 2006-09-26 2010-12-15 贵州师范大学 杠板归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用途
CN101966300A (zh) * 2010-07-12 2011-02-09 泰一和浦(北京)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白带出血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66300B (zh) * 2010-07-12 2011-12-28 泰一和浦(北京)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白带出血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19855A (zh) * 2012-11-16 2013-02-13 张旻 一种乌药叶色素提取物
CN102919855B (zh) * 2012-11-16 2014-01-22 张旻 一种乌药叶色素提取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48104A (zh) 复方鱼腥草丸及制备方法
CN1552372A (zh) 抗妇炎丸及制备方法
CN1552363A (zh) 辛芳鼻炎丸及制备方法
CN1552364A (zh) 血府逐瘀丸及制备方法
CN1548096A (zh) 温胃舒丸及制备方法
CN1552371A (zh) 花红丸及制备方法
CN1548025A (zh) 乐脉丸及制备方法
CN1548120A (zh) 止痛化癥丸及制备方法
CN100500200C (zh) 妇炎康丸及制备方法
CN1552367A (zh) 调经养颜丸及制备方法
CN1548102A (zh) 调经祛斑丸及制备方法
CN1548088A (zh) 六味安消丸及制备方法
CN1548103A (zh) 妇月康丸及制备方法
CN1548084A (zh) 妇康宁丸及制备方法
CN100496587C (zh) 治疗乳腺疾病的丸剂的制备方法
CN1548085A (zh) 复方斑蝥丸及制备方法
CN1552382A (zh) 雪山胃宝微丸及制备方法
CN1548118A (zh) 消乳癖丸及制备方法
CN1552374A (zh) 麻仁润肠微丸及制备方法
CN1548114A (zh) 祛瘀散结丸及制备方法
CN1552375A (zh) 慢肝养阴丸及制备方法
CN1456302A (zh) 乳癖康颗粒及制备方法
CN1456288A (zh) 乳癖舒颗粒及制备方法
CN1522728A (zh) 妇康宁颗粒的制备方法
CN1552384A (zh) 益龄精丸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