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22534A - 图像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22534A
CN1522534A CNA028134095A CN02813409A CN1522534A CN 1522534 A CN1522534 A CN 1522534A CN A028134095 A CNA028134095 A CN A028134095A CN 02813409 A CN02813409 A CN 02813409A CN 1522534 A CN1522534 A CN 15225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e
data
composition
creating
image re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281340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56844C (zh
Inventor
Ҳ
郭顺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225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225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5684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5684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907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static stores, e.g. stora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memor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1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1/32106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separate from the image data, e.g. in a different computer file
    • H04N1/32112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separate from the image data, e.g. in a different computer file in a separate computer file, document page or paper sheet, e.g. a fax cover sheet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02Editing, e.g. varying the order of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record carriers
    • G11B27/031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 G11B27/036Insert-edit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7/28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2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separate auxiliary tracks of the same or an auxiliary record carrier
    • G11B27/327Table of contents
    • G11B27/329Table of contents on a disc [VTO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21Intermediate information storage
    • H04N1/2104Intermediate information storage for one or a few pictures
    • H04N1/2112Intermediate information storage for one or a few pictures using still video camer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21Intermediate information storage
    • H04N1/2104Intermediate information storage for one or a few pictures
    • H04N1/2112Intermediate information storage for one or a few pictures using still video cameras
    • H04N1/2137Intermediate information storage for one or a few pictures using still video cameras with temporary storage before final recording, e.g. in a frame buffer
    • H04N1/2141Intermediate information storage for one or a few pictures using still video cameras with temporary storage before final recording, e.g. in a frame buffer in a multi-frame buffe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25Magneto-optical [MO]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02Editing, e.g. varying the order of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record carriers
    • G11B27/031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 G11B27/034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on disc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1/00Still video camer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21Intermediate information storage
    • H04N2201/218Deletion of stored data; Preventing such dele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2201/32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2201/3225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n image, a page or a document
    • H04N2201/3247Data linking a set of images to one another, e.g. sequence, burst or continuous capture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2201/32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2201/3274Storage or retrieval of prestored additional information
    • H04N2201/3277The additional information being stored in the same storage device as the image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For Recording (AREA)
  • Management Or Editing Of Information On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数码相机(10)包括一个SDRAM(26)。当40帧图像信号集聚在SDRAM(26)中时,在磁光盘(36)的数据区中创建包含40帧图像信号的组合文件,并且组合文件的FAT信息写入到磁光盘(36)的FAT区中。当满足预定的条件时,由每一帧读出组合文件的图像数据,并且在磁光盘(36)的数据区中创建包括读出的图像数据的图像文件,并且图像文件的FAT信息写入到磁光盘(36)的FAT区。重复此过程40次,之后删除该组合文件。

Description

图像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记录装置,并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数码相机并通过缓冲存储器将图像信号记录到记录介质上的图像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在数码相机中,如果选择连续拍摄模式(连拍模式),则目标被以每1/15秒拍摄一次的速率被拍摄,并且拍摄的图像信号储存在缓冲存储器中。一旦完成预定次数的拍摄,即执行大量集聚在缓冲存储器上中的图像信号的记录过程。具体地说,在记录介质的数据区中形成分别包含大量图像信号的大量图像文件,并且把分别管理大量图像文件的文件管理信息写入到记录介质的管理区。
但是,在执行记录过程的时间里禁止新图像信号向缓冲存储器中的写入。如果记录介质是一种盘记录介质,如磁光盘,则存在一个图像信号的记录过程大约花费两秒钟的情况,因此,如果连拍的数量是40次,则从40个图像信号储存在缓冲存储器到可以进行下一次拍摄大约花费80秒的时间。
注意到,除记录过程之外,花费时间最长的是文件管理信息的创建过程。这造成数据区和文件管理区单独形成的事实,并且因此需要从数据区到文件管理区的磁头寻道。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颖的图像记录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迅速释放缓冲存储器的图像记录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记录装置包括:第一文件创建装置,用于在记录介质的数据区创建包括储存在缓冲存储器中的M(M≥2)个图像信号的第一文件;第一管理信息创建装置,用于创建管理第一文件的第一管理信息;读出装置,用于在满足预定条件时根据第一管理信息从第一文件中读出每N(N<M)个图像信号;第二文件创建装置,用于在数据区中创建包括由读出装置读出的N个图像信号的第二文件;和第二管理信息创建装置,用于在记录介质的管理区创建管理第二文件的第二文件管理信息。
首先,在记录介质的数据区中由第一文件创建装置创建包括储存在缓冲存储器中的M(M≥2)个图像信号的第一文件,并且由第一管理信息创建装置创建管理第一文件的第一管理信息。当满足预定条件时读出装置根据第一管理信息从第一文件中读出每N(N<M)个图像信号。在记录介质的数据区中由第二文件创建装置创建包括读出的N个图像信号的第二文件,并且在记录介质的管理区中由第二文件管理信息创建装置创建管理第二文件的第二文件管理信息。
包含在第一文件中的图像信号的数量大于包含在第二文件中的图像信号的数量。换言之,第一文件的数量少于第二文件的数量。另一方面,关于创建管理信息所需的时间,文件的数量越多,花费的时间越长。因此,可以理解,在数据区中创建第一文件的时间以及创建第一管理信息的时间短于在数据区中创建第二文件的时间以及在管理区中创建第二管理信息的时间短,因此可以迅速地释放缓冲存储器。
在记录介质可拆卸的情况下,希望第一文件管理信息创建装置在记录介质的管理区中创建第一文件管理信息。因此,甚至当在另一装置中执行对记录介质的记录、并再将记录介质连结到本发明的图像记录装置时,可以适当地创建第二文件。
在每次创建第二文件时创建第二文件管理信息的情况下,如果判断每次创建第二文件管理信息时是否满足预定的条件,则可以中止/恢复创建第二文件。由此提高灵活性。
在接收到图像信号的提取指令时将图像信号提取到缓冲存储器中的情况下,如果在预定条件中包含不接收提取指令的条件,则提高了对提取指令的响应性。
如果响应于提取指令提取M个图像信号,则可以在一个第一图像文件中包含提取的图像信号,并且由此可以容易地处理图像信号。
在使用做为数据区和管理区径向分开的结果而形成的盘记录介质的情况下,通过一个可以在数据区和管理区之间移动的活动记录元件进行记录。在此情况下,创建第二文件和第二管理信息所需的时间更长,并且本发明的优点变得更显而易见。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点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框图;
图2是SDRAM的映射态实例的框图;
图3是表明磁光盘记录表面的结构实例的示意图;
图4是指令表实例的示意图;
图5是分级结构目录的实例示意图;
图6(A)是组合文件的一个实例示意图;
图6(B)是大量的划分的图像文件的一个实例示意图;
图7是执行连拍过程时CPU的一部分操作流程图;
图8是执行连拍过程时CPU的另一部分操作流程图;
图9是执行连拍过程时CPU的其它部分操作流程图;
图10是执行组合文件记录过程时CPU的操作流程图;
图11是执行文件划分过程时CPU的一部分操作流程图;
图12是执行文件划分过程时CPU的另一部分操作流程图;
图13是执行文件划分过程时CPU的其它部分操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数码相机10包括图像传感器12。在图像传感器12的前表面上连结彩色滤光片(未示出),并且目标的光学图像经此彩色滤光片入射到图像传感器12。
当开启电源46时,系统控制器40对整个系统提供电池电源(未示出),并将对应的状态信号施加给CPU38。CPU38指示TG(计时发生器)14根据帧速率、例如以15fps执行拍摄,并对信号处理电路22和视频编码器28施加预定处理指令。
TG14根据从SG(信号发生器)16输出的垂直同步信号和水平同步信号产生计时信号,并根据簇扫描系统驱动图像传感器12。从图像传感器12以每1/15秒1帧的速率输出照相信号(电荷)。输出的照相信号经CDS/AGC电路18和A/D转换器20输入到信号处理电路22中做为照相数据,该数据为数字信号。
信号处理电路22对输入的照相数据实施处理,如颜色分离、白平衡调节、YUV转换等,从而产生YUV数据(显示图像数据),并将产生的显示图像数据施加到存储器控制电路24。显示图像数据通过存储器控制电路24写入到图2所示的显示图像数据区26a。
视频编码器28从显示图像数据区26a中经存储器控制电路24读出显示图像数据,并将读出的显示图像数据编码成合成图像信号。编码的合成图像信号施加到监视器30,结果是在监视器30上显示出目标的实时动态图像(完整的图像)。
如果在菜单键44选择连续拍摄模式(连拍模式)开始时操纵快门钮42,则从系统控制器40向CPU 38施加表示执行连拍操作的状态信号。调节拍摄条件、如曝光量、白平衡等之后,CPU 38指示TG 14执行例如40次曝光。TG 14以每1/15秒钟执行一次的速率总共执行40次曝光,并从图像传感器12读出做为每次曝光的结果而获得的照相信号。读出的每帧的照相信号被如上所示地转换成显示图像数据,并且通过存储器控制电路24将转换的显示图像数据储存到SDRAM 26的显示图像数据区26a中。
CPU 38在每次读出一帧照相信号时向JPEG CODEC 32施加压缩指令。JPEG CODEC 32经存储器控制电路24从显示图像区26a读出显示图像数据,并对读出的显示图像数据实施JPEG压缩。由此建立的压缩图像数据,即JPEG数据通过存储器控制电路24写入到SDRAM 26的JPEG数据区26b。
另外,在每次执行一帧的JPEG压缩时CPU 38本身还创建附加数据。用于后面将要描述的文件划分处理的文件路径信息和用作划分的图像文件的标题数据的拍摄条件信息都包含在此附加数据中。创建的附加数据经存储器控制电路24施加到SDRAM 26中,并被写入到图2中所示的附加数据区。注意,拍摄时的快门速度和孔径量、拍摄图像的分辨率、与JPEG压缩的压缩率相关的Q因子、JPEG数据大小等都包含在拍摄条件信息中。
在40次曝光处理,40次压缩处理以及40次附加数据创建处理都完成时,JPEG数据0-39和附加数据0-39都储存在图2所示的SDRAM26中。注意,从响应于连拍操作开始图像传感器12的曝光到把40帧JPEG数据和附加数据固定到SDRAM 26中的过程定义为连拍过程。
CPU 38配置有一个实时OS,如μiTRON,并且与连拍过程并行执行组合文件记录过程,把包含JPEG数据0-39和附加数据0-39的组合文件记录到磁光盘36上。磁光盘36是一种可拆卸的非易失性盘记录介质,在图3所示的记录表面上形成FAT(文件分配表)区36a、根目录区36b和数据区36c。在数据区36c中零星地分布大量空簇(簇:单位记录区),并且表示被写入簇、即已经写入数据的簇的链接状态的FAT信息被写入到FAT区36a中。另外,目录索引被写入到根目录区36b。
CPU 38在组合文件记录过程中将预定的存取请求输出到盘驱动器34上。盘控制器34a控制磁头34b和光学拾取器34c,从而以对应于存取请求的方式存取磁光盘36。此处,CPU 38使用如图4所示的指令表,使得在连拍过程和组合文件记录过程之间平稳地执行处理。
当按下快门钮42时,CPU 38为指令表38a设置分别对应于“开始记录过程”、“创建文件夹”、“创建文件”和“打开文件”的命令和参数。做为执行“开始记录过程”的结果,启动组合文件记录过程,并且做为执行“创建文件夹”的结果,在图3所示的数据区36c中新创建连拍文件夹。另外,做为执行“创建文件”的结果,在新连拍文件夹的较低级次中创建组合文件,并且做为执行“打开文件”的结果,创建规定新组合文件的处理编号。
另外,在每次把一帧的JPEG数据储存到SDRAM26中时,将附加数据的“写文件”和JPEG数据的“写文件”设置到指令表38a中。两种“写文件”指令将组合文件的处理编号做为参数,并把附加数据和JPEG数据储存到组合文件中。JPEG数据和附加数据各占40帧,总共80个“写文件”指令设置到指令表38a中。当执行了所有的“写文件”指令时,获得图6(A)所示的组合文件。
完成创建组合文件时,对指令表38a设置“关闭文件”和“结束记录过程”。做为执行“关闭文件”的结果,写入到FAT区36a中的FAT信息和写入到根目录区36b中的的大小信息被更新。即,FAT信息以在此时创建的组合文件的写入区(簇)中形成链接的方式被更新,并且组合文件所在的子目录的大小信息被更新。组合文件记录过程通过执行“结束记录过程”结束。
磁光盘36的数据区36c具有图5所示的目录结构。在根目录“DCIM”的较低级次中形成大量子目录“***SANYO”(***:起始于100的三位数目录编号),并且在任意子目录的较低级次中形成连拍文件夹“SEQ XXXX”(XXXX:起始于0001的四位数文件夹编号)。连拍文件夹在当时选取的子目录的较低级次中新创建,并且在连拍文件夹的较低级次中创建组合文件。给新创建的连拍文件夹分配跟在属于相同子目录的最后连拍文件夹的文件夹编号之后的文件夹编号。另一方面,组合文件的文件名总是“SEQT0000.DAT”。
因此,如果执行连拍时选取的子目录是“102SANYO”,并且存在于子目录较低级次的最新连拍文件夹是“SEQ0003”,则响应于连拍操作创建新的连拍文件夹“SEQ0004”,并且在连拍文件夹的较低级次处创建组合文件“SEQT0000.DAT”。
根据图5,组合文件“SEQT0000.DAT”储存在创建于子目录“102SANYO”较低级次处的连拍文件夹“SEQ0001”和“SEQ0002”中,并且在子目录“102SANYO”的较低级次处创建的连拍文件夹“SEQ0003”中储存大量图像文件“SEQ0301.JPG”、“SEQ0302.JPG”等。这意味着虽然储存在连拍文件夹“SEQ0003”中的组合文件的划分过程结束,但储存在连拍文件夹“SEQ001”和“SEQ0002”中的组合文件的划分过程并没有完成。另外,组合文件“SEQ0000.DAT”和大量图像文件“SEQ0101.JPG”、“SEQ0102.JPG”等储存在创建于子目录“101SANYO”较低级次处的连拍文件夹“SEQ0001”,并且这意味着在文件划分过程中执行另一子目录的选择和连拍操作,并且因此不结束文件划分过程。
当在SDRAM 26中不存在基于连拍的JPEG数据并且不执行连拍操作时由CPU 38执行文件划分过程。此时,不采用指令表38a。首先,从当前选取的子目录中探查最新的连拍文件夹,并打开储存在探查到的连拍文件夹中的组合文件。接下来,从打开的组合文件中读出文件路径信息,并根据读出的文件路径信息创建新的图像文件。图像文件的创建目的地存在于与被读出文件路径信息的组合文件相同的级次中。
当创建新的图像文件时,从组合文件中读出拍摄条件信息和关于文件路径信息的JPEG数据。随后,把包含读出的拍摄条件信息和读出的JPEG数据的JPEG标题储存到新的图像文件中。完成JPEG数据的储存过程后关闭新的图像文件。即,以在写入新图像文件的簇之间形成链接的方式更新FAT区36a的FAT信息,并且更新新图像文件所在的子目录的大小信息(根目录区36b中的大小信息)。对于关注的组合文件重复40次新图像文件的创建/关闭过程,并且这样允许获得图6(B)所示的40个图像文件。之后,删去实施了文件划分过程的组合文件。在删去的同时,更新写入到根目录区36b中的子目录的大小信息。
注意,在每次关闭新图像文件时判断是否执行连拍操作,并且如果执行连拍操作,则中止文件划分过程。在创建基于连拍操作的组合文件之后重新开始中止的文件划分过程。
以分开的方式在磁光盘36的径向形成FAT区36a、根目录区36b和数据区36c。为了更新FAT信息和大小信息,需要将磁光头34b和光学拾取器34c从数据区36c移到FAT区36a,并且另外把磁光盘34b和光盘34c从FAT区36a移到根目录区36b。在此实施例中,当执行连拍操作时,首先,在磁光盘36的数据区36c中创建组合文件,并且只更新一次FAT区36a的FAT信息和根目录区36b的大小信息。这使得能够迅速地释放SDRAM 26的JPEG数据区26b和附加数据区26c,并提高连拍操作的响应性。
当执行连拍操作时,由CPU 38执行对应于图7-9所示流程的控制程序,即步骤S1-S59。当记录组合文件时,由CPU 38执行对应于图10所示流程的控制程序,即步骤S61-S85,并当划分组合文件时,由CPU 38执行对应于图11-13所示流程的控制程序,即步骤S91-S147。注意,控制程序储存在ROM 48中。
首先参见图7,在步骤S1执行全图像显示过程。具体地说,对TG 14施加拍摄指令,并对信号处理电路22和视频编码器28施加处理指令。由此在监视器30上显示一个全图像。在步骤S3,判断是否操纵快门钮42,并且如果YES,则在步骤S5中设置标识SUSPEND。在步骤S7,判断标识REC_ENA的状态,如果判定到设置状态,则过程进行到步骤S9。
标识SUSPEND的设置状态是请求中止文件划分过程的状态,并且重置状态是允许继续文件划分过程的状态。标识SUSPEND的设置/重置可通过连拍操作改变。标识REC_ENA的设置状态是允许连拍操作的状态,重置状态是禁止连拍操作的状态。标识REC_ENA的设置/重置可通过文件划分过程改变。
在步骤S9,调节拍摄条件,如快门速度、孔径量、白平衡等。在步骤S11,重置计数器38p的计数值P,在后续步骤S13中,对指令表38a设置“开始记录过程”。在步骤S15,增大计数值P,并在步骤S17,对指令表38a设置“创建文件夹”。在步骤S19,将“创建文件夹”新创建的连拍文件夹的文件夹编号设置为最大文件夹编号MaxFldhum。在步骤S21,增大计数值P,并在步骤S23,对指令表38a设置“创建文件”。在步骤S25,增大计数值P,并在步骤S27,对指令表38a设置“打开文件”。
计数值P对应于图4所示指令表38a的列表号。因此,“开始记录过程”、“创建文件夹”、“创建文件”和“打开文件”分别设置为列表号“0”-“4”的列。
                                    表1
    类别     命令     参数1     参数2      参数3
开始记录过程 FILE_STRT       …      …       …
创建文件夹 FOLDER_CREATE     驱动号   文件路径       …
创建文件 FILE_CREATE     驱动号   文件路径       …
打开文件 FILE_OPEN     驱动号   文件路径       …
写文件 FILE_WRITE     处理号   SDRAM地址   大小(二字节)
关闭文件 FILE_CLOSE     处理号     …       …
结束记录过程 FILE_END       …     …       …
参见表1,关于“开始记录过程”FILE_START设置成一个命令,关于“创建文件夹”,将FOLDER_CREATE、驱动号以及文件路径设置为命令、参数1和2。另外,关于“创建文件”,FILE_CREATE、驱动号和文件路径设置成命令、参数1和2,并且关于“打开文件”,FILE_OPEN、驱动号以及文件路径设置为命令、参数1和参数2 。
在目前选择子目录“102SANYO”、并且形成在子目录中的最新连拍文件夹是“SEQT0003”的情况下,关于“创建文件”设置的文件路径是DCIM102SANYOSEQT0004,由此在子目录“102SANYO”的较低级次中新创建连拍文件夹“SEQT0004”。在随后的“创建文件”中,将DCIM102SANYOSEQT0004SEQT0000.DAT设置为文件路径。由此在新创建的连拍文件夹“SEQT0004”的较低级次中创建组合文件“SEQT0000.DAT”。另外,在打开该组合文件的情况下,与“打开文件”相关设置的文件路径是DCIM102SANYOSEQT0004SEQT0000.DAT。
在步骤S29判断是否出现垂直同步信号,并且如果YES,则在步骤S31提取一帧的显示图像数据。具体地说,对TG 14施加曝光指令,并将处理指令施加给信号处理电路22。由此在SDRAM26的显示图像数据区26a中固定显示图像数据。在步骤S33,对JPEG CODEC32施加压缩指令。JPEG CODEC 32从显示图像数据区26a中读出显示图像数据,并对读出的显示图像数据实施JPEG压缩。由JPEG压缩产生的JPEG数据储存在SDRAM 26的JPEG数据区26b中。在步骤S35,由CPU 38创建包括72字节的文件路径信息和200字节的拍摄条件信息的附加数据,并且创建的附加数据被写入到SDRAM24的附加数据区26c。
在步骤S109创建的组合文件“SEQT0000.DAT”存在于子目录“102SANYO”较低级次的连拍文件夹“SEQT0004”的情形中,步骤S35创建的文件路径信息是“DCIM102SANYOSEQT0004SEQT++++.JPG”(++++:四位数文件编号)。
在步骤S37中,增加计数值P,并且在步骤S39,对指令表38a设置关于附加数据的“写文件”,在步骤S41,增大计数值P,并在步骤S43,对指令表38a设置JPEG数据的“写文件“。从表1知道,关于“写文件”,将FILE_WRITE、处理编号(后叙的文件打开过程需要)、SDRAM地址和数据大小设置为命令和参数1、2和3。因此,在步骤S39,将前一部分S35中储存在SDRAM 26中的附加数据的标题地址和数据大小设定为参数2、3,并且在步骤S43,将根据前一步骤S33的过程储存在SDRAM26中的JPEG数据的标题信息和数据大小设定为参数2和3。
在步骤S45,判断垂直同步信号的出现数是否达到40次,并且如果没有达到40次,则过程返回到步骤S29。因此,重复40次一系列步骤过程S31-S43。将JPEG数据0-39和附加数据0-39储存在图2所示的SDRAM26中,并且将总共80个“写文件”指令设置到指令表38a。
如果在步骤S45判定为YES,在步骤S47增大计数值P,并在步骤S49,将“关闭文件”设置到指令表38a。在步骤S51,增大计数值P,并在步骤S53,将“结束记录过程”设置到指令表38a。关于“关闭文件”,将FILE_CLOSE设置为命令,将要关闭的文件处理号设定为参数1。关于“结束记录过程”,将FILE_END设定为命令。
在步骤S55,确定计数器38q的计数值Q。在后叙的组合文件记录过程中,执行对应于计数值Q的列表号命令。每执行一次该命令,计数值Q即增大,并且重置为执行“结束记录过程”的结果。因此,Q等于(=)0意味着所有命令的处理都完成。在步骤S55,当Q为0(Q=0)时确定为YES,并在步骤S57时,重置标识SUSPEND。之后,在步骤S59,启动文件划分过程,并且过程返回到步骤S1。
参见图10,在组合文件记录过程中,首先在步骤S61重置计数值Q,并在步骤S63判断FILE_STRT是否重置为对应于计数值Q的列表号。此处,如果判断结果为NO,则过程返回到步骤S61。但如果为YES,则在步骤S65中增大计数值Q,并且分别在步骤S67、S71、S75、S79和S83中确定对应于增量之后计数值Q的列表号的命令。
如果设置命令是FOLDER_CREATE,则在步骤S67判定为YES,并且在步骤S69执行文件夹创建过程。更具体地说,通过设置为参数1的驱动号规定盘驱动器34,并且对盘驱动器34施加一项基于设置为参数2的文件路径的连拍文件夹创建请求。由此在磁光盘36的数据区36c中创建连拍文件夹。在上述实例中,在子目录“102SANYO”的较低级次中创建连拍文件夹“SEQT0004”。当从盘驱动器34返回READY信号时,可认为创建连拍文件夹完成,并且过程返回到步骤S65。
如果设置命令是FILE_CREATE,在步骤S71判定为YES,并且在步骤S73执行文件创建过程。即,通过设置为参数1的驱动号规定盘驱动器34,并对盘驱动器34施加基于设置为参数2的文件路径的文件创建请求。由此在磁光盘36的数据区36c中创建组合文件。上述实例中,在子目录“102SANYO”的较低级次中创建的连拍文件夹“SEQT0004”的更低级次中创建组合文件“SEQT0000.DAT”。当从盘驱动器34返回READY信号时,可认为创建组合文件完成,并且过程返回到步骤S65 。
如果该设置命令是FILE_OPEN,则过程从步骤S75进行到步骤S77,并且由此执行文件打开过程。即,盘驱动器34通过设置为参数1的驱动号规定,并且对盘驱动器34施加基于设置为参数2的文件路径的组合文件打开请求。当从盘驱动器34返回表示组合文件被打开的READY信号时,创建分配给组合文件的处理号。在上述实例中,规定了储存在子目录“102SANYO”较低级次的连拍文件夹“SEQT0004”中的组合文件“SEQT0000.DAT”,并且创建分配给组合文件的处理号。创建的处理号用于图8所示步骤S39和S43中的“写文件”。一旦完成该过程,即返回到步骤S65。
如果该设置命令是FILE_WRITE,则过程从步骤S79进行到步骤S81,并且由此执行文件写入过程。具体地说,通过设置为参数1的处理来规定写入目的组合文件,根据设置为参数2和3的SDRAM地址和数据大小从SDRAM 26中读出该数据,并且请求盘驱动器34将读出的数据写入到由处理号规定的组合文件中。盘驱动器34创建FAT信息,该FAT信息表示每次完成一簇数据写入时写入的簇的连结状态。创建的FAT信息由CPU 38写入到SDRAM 26中。一旦完成文件写入过程,即返回到步骤S65。
如果设置命令为FILE_CLOSE,则过程从步骤S83进行到步骤S85,并且由此执行文件关闭过程。更具体地说,FAT区36a的FAT信息由储存在SDRAM 26中的FAT信息更新,并且根目录36b的大小信息由文件大小增加的量更新。一旦完成文件关闭过程,即返回到步骤S65。
如果设置命令为FILE_END,则在步骤S83判定为NO,并且过程返回到步骤S61。由此重置计数值Q,并且组合文件记录过程移到等待状态。
参见图11,在文件划分过程中,首先在步骤S91判断是否施加了启动指令。此处,如果是YES,则过程进行到步骤S93,当前选择的根目录的目录号CurDirNum设置为目录号dirnum,并且在图7所示的步骤S19确定的最大文件夹号MaxFldNum设置为文件夹号fldnum。在步骤S95中,重置标识REC_ENA和文件指针FP。在后一步骤S97中,为了打开由目录号dirnum和文件夹号fldnum规定的组合文件,对盘驱动器34施加文件打开请求。
作为标识REC ENA被重置的结果,禁止连拍过程,并且作为文件指针FP被重置的结果,组合文件的标题地址被指出。另外,当dirnum等于(=)102时、并且fldnum等于(=)4时,请求打开储存在子目录“102SANYO”较低级次的连拍文件夹的组合文件“SEQT0000.DAT”。
在步骤S101,判断是否实际上成功地打开组合文件。当从盘驱动器34返回NOT READY信号时,可认为步骤S97规定的组合文件不存在,并且在步骤S101,文件夹号fldnum减小。在步骤S103将更新的文件夹号fldnum与“0”进行比较。如果fldnum等于(=)0,可认为在当前的子目录选择中没有组合文件,并且过程结束。另一方面,fldnum大于(>)0,可认为在当前选择的子目录中可能存在组合文件,过程返回到步骤S95。因此,重复步骤S95-S103直至发现组合文件或令文件夹号fldnum为“0”。
如果从盘驱动器34返回READY信号,则可认为组合文件被打开,并且过程进行到步骤S105。在步骤S105,把存在于文件指针FP的指示地址之后的72字节数据从磁光盘36转移到SDRAM26。组合文件具有图6(A)和图6(B)所示的结构,使得在步骤S105的第一过程中把包含在附加数据0中的文件路径信息0转移到SDRAM 26中。一旦完成文件路径信息的转移,在步骤S107中文件指针FP的指示地址即提前了72字节。
在步骤S109中,基于在前步骤S105读出的文件路径信息的新图像文件的创建请求被施加到盘驱动器34。如果读出的文件路径信息是DCIM102SANYOSEQT0004SEQT0401.JPG,则请求创建图像文件“SEQT0401.JPG”。具体地说,请求在子目录“102SANYO”的较低级次处创建的连拍文件夹“SEQT0004”的更低级次处创建图像文件“SEQT0401.JPG”。
在步骤S111,将存在于文件指针FP指示地址之后的200字节数据从磁光盘36转移到SDRAM 26中,并且在后一步骤S113,文件指针FP的指示地址提前了200字节。在步骤S111的第一过程中,图6(A)和图6(B)所示的拍摄条件信息0被转移到SDRAM26。另外,作为步骤S113的第一过程的结果,文件指针FP指示JPEG数据0的标题地址。
在步骤S115,从步骤S111转移的拍摄条件信息中检测JPEG数据大小“PIC_SIZE”。检测到的“PIC_SIZE”表示存在于文件指针FP的当前指示地址之后的JPEG数据的大小。
一旦完成大小检测,即判断是否根据在步骤S109的过程创建新的图像文件。当创建了新图像文件时,从盘驱动器34返回READY信号,并当没有创建新图像文件时,从盘驱动器34返回NOT READY信号。由此在步骤S117判定返回READY信号或NOTREADY信号中的哪一个信号。
如果在步骤S117判定为NO,则在步骤S119由“PIC_SIZE”使文件指针FP提前,并且过程进行到步骤S135。当在对被注重的组合文件进行第一划分过程期间时执行连拍操作,并恢复对被注重的组合文件的文件划分过程,执行步骤S119的过程。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117判定为YES,则在步骤S121请求盘驱动器34打开新的图像文件,并在步骤S123,存在于文件指针FP的指示地址之后的数据值“PIC_SIZE”被从磁光盘36转移到SDRAM26。在步骤S123的第一过程中,JPEG数据0转移到SDRAM 26。在步骤S125,文件指针FP被“PIC_SIZE”提前,并在步骤S127,创建包含在前一部分S111中读出的拍摄条件信息的JPEG标题。在步骤S129,请求盘驱动34将创建的JPEG标题储存到新图像文件中,并在步骤S131,请求盘驱动34把在前一步骤S123读出的JPEG数据储存到新的图像文件中。另外,在步骤S133中,请求盘驱动34关闭新的图像文件。
注意,在步骤S121、S129、S131和S133任何一个中,当从盘驱动器34返回READY信号时过程进行到下一步骤。另外,在步骤S105、S111和S123,根据在FAT区36a写入的FAT信息从数据区36c中读出所需的数据。
在步骤S135,确定文件指针FP的指示地址。在指示地址存在于组合文件的尾部之后的情况下,请求盘驱动器34在步骤S137关闭组合文件,并请求盘驱动器34在步骤S139删除组合文件。一完成步骤S139的过程,即回到步骤S101。注意,在步骤S137或S139中,当从盘驱动器34返回READY信号时过程进行到后一步骤。
如果文件指针FP的指示地址处于组合文件的尾部之前,则过程从步骤S135进行到步骤S141,并且设置标识REC_ENA以便许可连拍过程。在步骤S143中,确定标识SUSPEND的状态。此处如果SUSPEND等于(=)0,则可认为能够继续文件划分过程,并且通过在步骤S145中重置标识REC_ENA而将过程进行到步骤S105。另一方面,如果SUSPEND等于(=)1,则认为需要中止文件划分过程,并且在步骤S147中请求盘驱动器34以关闭组合文件。如果响应于该请求返回READY信号,则结束该过程。
从上述描述中知道,首先,在磁光盘36的数据区36c中创建包含储存在SDRAM中的多帧JPEG数据的组合文件,并在磁光盘36的FAT区36a中创建管理组合文件的FAT信息,在根目录区36b中更新组合文件所在的子目录的大小信息。当不执行连拍操作时,根据目录索引的FAT信息及组合文件读出组合文件中的每帧JPEG数据。
读出的每帧JPEG数据储存在数据区36c中创建的图像文件中,并当完成创建图像文件时,该图像文件的FAT信息被写入到FAT区36a。
包含在组合文件中的JPEG数据的帧数(=40)大于包含在图像文件中的JPEG数据的帧数(=1)。换言之,组合文件的数量(=1)小于图像文件的数量(=40)。当写入FAT信息和大小信息时,需要将磁头34b和光学拾取器34c移到FAT区36a和根目录区36b,使得创建图像文件所需的时间比创建组合文件所需的时间长。
即,在数据区36c中创建一份组合文件并在FAT区36a中创建组合文件的FAT信息、以及更新根目录区36b中组合文件所在的子目录的大小信息所需的时间短于在数据区36c中创建40份图像文件、在FAT区36a中创建图像文件的FAT信息以及更新根目录中图像文件所在的子目录的大小信息所需的时间。由此可以迅速地释放SDRAM26。
另外,组合文件的FAT信息写入到磁光盘36的FAT区36a中,使得在由另一装置执行磁光盘36的记录或删除以及在之后连结到盘驱动器34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创建40份图像文件。注意,如果记录介质是内置型,则组合文件的FAT信息可以写入到内置存储器中(最好是非易失性存储器)。
另外,每次创建一个图像文件时即更新FAT信息和大小信息,使得可以执行图像文件创建过程的中止/重恢复。由此可以提高连拍操作的响应特性(灵活性)。
注意,在此实施例中,FAT系统被用作文件管理系统。但也可以用UDF(通用盘格式)系统代替。另外,在此实施例中,在图像文件中储存一帧JPEG数据。但只要比包含在组合文件中的JPEG数据的帧数少,包含在每个图像文件中的帧数就可以是多个,并且图像文件之间的帧数也可以不一致。
虽然以上详细描述并举例说明了本发明,但应该清楚地知道,这些描述和实例只出于举例而非限定,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7)

1.一种图像记录装置,包括:
第一文件创建装置,用于在记录介质的数据区中创建包括储存在缓冲存储器中的M个图像信号的第一文件,其中M≥2;
第一管理信息创建装置,用于创建管理所述第一文件的第一管理信息;
读出装置,用于在满足预定条件时根据所述第一管理信息从所述第一文件中读出每N个图像信号,其中N小于M;
第二文件创建装置,用于在所述数据区中创建包括由所述读出装置读出的N个图像信号的第二文件;和
第二管理信息创建装置,用于在所述记录介质的管理区创建管理所述第二文件的第二文件管理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介质是可拆卸的,并且
所述第一文件管理信息创建装置在所述管理区中创建所述第一文件管理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管理信息创建装置在每次创建所述第二文件时均创建所述第二文件管理信息,并且该装置还包括一个判定装置,由于在每次创建所述第二文件管理信息时判断是否满足预定条件。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还包括:
接收装置,用于接收图像信号的提取指令;和
提取装置,用于响应于所述提取指令将图像信号提取到缓冲存储器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定条件包括不接收所述提取指令的条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取装置响应于所述提取指令提取M个图像信号。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介质是一种所述数据区和所述管理区在径向被划分的盘记录介质,该装置还包括:
可移动记录元件,用于在所述数据区和所述管理区之间移动。
7.一种数码相机,包含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
CNB028134095A 2001-07-04 2002-05-23 图像记录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684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202893A JP3643793B2 (ja) 2001-07-04 2001-07-04 画像記録装置
JP202893/2001 2001-07-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22534A true CN1522534A (zh) 2004-08-18
CN1256844C CN1256844C (zh) 2006-05-17

Family

ID=19039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1340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6844C (zh) 2001-07-04 2002-05-23 图像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567275B2 (zh)
JP (1) JP3643793B2 (zh)
KR (1) KR20040013100A (zh)
CN (1) CN1256844C (zh)
WO (1) WO2003005715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7512B (zh) * 2007-01-31 2010-09-15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内容处理设备
CN104580893A (zh) * 2014-12-24 2015-04-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9874049A (zh) * 2019-01-23 2019-06-11 杭州雄迈集成电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优化提取视频帧读取速度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84279U (en) * 2003-03-07 2004-04-11 C One Technology Corp Media storage adapting interface device
US20050052550A1 (en) * 2003-09-04 2005-03-10 Pentax Corporation Image-file managing system and optical apparatus for observing object
JP2005318351A (ja) * 2004-04-30 2005-11-10 Olympus Corp 画像記録装置
US9910341B2 (en) 2005-01-31 2018-03-06 The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Shared image device designation
US8902320B2 (en) 2005-01-31 2014-12-02 The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Shared image device synchronization or designation
US8606383B2 (en) 2005-01-31 2013-12-10 The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Audio sharing
US20060170956A1 (en) 2005-01-31 2006-08-03 Jung Edward K Shared image devices
US20060174203A1 (en) 2005-01-31 2006-08-03 Searete Llc, A Limited Liability Corporation Of The State Of Delaware Viewfinder for shared image device
US9082456B2 (en) 2005-01-31 2015-07-14 The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Shared image device designation
US9124729B2 (en) 2005-01-31 2015-09-01 The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Shared image device synchronization or designation
US9489717B2 (en) 2005-01-31 2016-11-08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Shared image device
US10003762B2 (en) 2005-04-26 2018-06-19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Shared image devices
US9819490B2 (en) 2005-05-04 2017-11-14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Regional proximity for shared image device(s)
US9001215B2 (en) 2005-06-02 2015-04-07 The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Estimating shared image device operational capabilities or resources
JP5025104B2 (ja) 2005-07-19 2012-09-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4720387B2 (ja) * 2005-09-07 2011-07-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5072292B2 (ja) * 2006-09-05 2012-1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52301B2 (ja) * 1992-09-09 2000-06-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カメラ
JP3126515B2 (ja) * 1992-09-22 2001-01-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信号処理装置
JP3810814B2 (ja) * 1994-02-21 2006-08-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静止画撮像装置
JP3556265B2 (ja) * 1994-03-04 2004-08-18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画像取扱装置及びカメラ
US5477264A (en) * 1994-03-29 1995-12-19 Eastman Kodak Company Electronic imaging system using a removable software-enhanced storage device
JPH07319751A (ja) * 1994-05-23 1995-12-08 Ii D Kontoraibu Kk 映像及び音声並びにテキスト関連の各データファイルの統合管理方法
US6104840A (en) * 1996-11-08 2000-08-15 Ricoh Company,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generating a composite image from partially overlapping adjacent images taken along a plurality of axes
US6466701B1 (en) * 1997-09-10 2002-10-15 Ricoh Company,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playing an image indicating a positional relation between partially overlapping images
JPH11120043A (ja) * 1997-10-09 1999-04-30 Sony Corp データ管理方法
JP3858447B2 (ja) * 1998-04-23 2006-12-13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電子カメラ装置
JP3631034B2 (ja) * 1999-02-17 2005-03-2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ディジタルカメラ
JP3423243B2 (ja) * 1999-03-26 2003-07-0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01101056A (ja) * 1999-10-04 2001-04-13 Sony Corp 編集装置
JP4298088B2 (ja) * 1999-10-12 2009-07-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6978051B2 (en) * 2000-03-06 2005-12-20 Sony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pturing adjacent images by utilizing a panorama mode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7512B (zh) * 2007-01-31 2010-09-15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内容处理设备
CN104580893A (zh) * 2014-12-24 2015-04-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9874049A (zh) * 2019-01-23 2019-06-11 杭州雄迈集成电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优化提取视频帧读取速度的方法
CN109874049B (zh) * 2019-01-23 2021-04-27 杭州雄迈集成电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优化提取视频帧读取速度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567275B2 (en) 2009-07-28
JP3643793B2 (ja) 2005-04-27
CN1256844C (zh) 2006-05-17
US20040196388A1 (en) 2004-10-07
WO2003005715A1 (fr) 2003-01-16
KR20040013100A (ko) 2004-02-11
JP2003018537A (ja) 2003-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56844C (zh) 图像记录装置
JP4393588B2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装置内で処理データと画像データとを相関させるシステム、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が読み取り可能な媒体
CN100403791C (zh) 动态图像记录装置
JP4487954B2 (ja) データ記録装置、データ記録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H06197308A (ja) 電子スチルカメラ
CN100568196C (zh) 数据记录设备
CN1184628C (zh) 数据记录装置
CN1330180C (zh) 数据处理装置
JP4510686B2 (ja)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JP3869714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WO2005006335A1 (en) Recording/playback apparatus and method
JP2005276016A (ja) ファイル管理装置
WO2005034126A1 (ja) ファイル管理装置、ファイル管理方法、ファイル管理方法のプログラム及びファイル管理方法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US8929723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imag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recording method, and program
US20060259512A1 (en) File management apparatus file management method program of file management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on which program of file management method is recorded
JP2006146812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
JP3552247B2 (ja) 電子スチルカメラ
US8643744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ile management method
JP2002344866A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4734898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
JP2008148073A (ja) データ転送装置及びデータ転送システム
JP2010027100A (ja) 情報記録装置および情報記録方法
JP2011114426A (ja) コンテンツ処理装置
JPH08272656A (ja) 画像ファイル装置
JP2010021926A (ja) 画像ファイル記録装置、および画像ファイル記録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517

Termination date: 2014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