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97556A - 拾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拾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97556A
CN1497556A CNA2003101015561A CN200310101556A CN1497556A CN 1497556 A CN1497556 A CN 1497556A CN A2003101015561 A CNA2003101015561 A CN A2003101015561A CN 200310101556 A CN200310101556 A CN 200310101556A CN 1497556 A CN1497556 A CN 14975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heat radiation
light source
intercommunicating pore
sourc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31010155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12682C (zh
Inventor
村田将也
水内雄一
小山雅之
林武彦
岩野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onee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Pione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oneer Corp filed Critical Pionee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975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975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1268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268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1Protecting the head, e.g. against dust or impact with the record carri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Abstract

在拾取座(51)上设置连通孔(55)。在连通孔(55)的一侧配置激光光源体(61)。在连通孔(55)的另一侧配置光栅(71)。在连通孔(55)上设置连通连通孔(55)的内部与拾取座(51)的外部的散热路(81)。从散热路(81)散发从激光光源体(61)所发出的热。

Description

拾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拾取装置。例如,涉及对光学记录介质进行信息的写入或读出的拾取装置。
背景技术
对光学记录介质,例如DVD(数字通用盘)或CD(紧凑盘)等光盘进行信息的写入或拾取的拾取装置是公知的。
此一拾取装置构成为:备有把光束照射于光盘的作为光源的激光光源体,设在从激光光源体向光盘的光学路径的中间的作为光学元件的光栅,以及作为激光光源体与光栅所配置的壳体的拾取座。
在拾取座上,设有连通孔,该连通孔一侧有安装激光光源体的光源体安装部,另一侧有安装光栅等光学元件的光学元件安装部。激光光源体安装于光源体安装部,光栅安装于光学元件安装部,激光光源体与光栅以相互同轴的状态配置着。
这里,在拾取座上,配置着使从激光光源体所发射的激光向光盘反射的分光镜、把激光聚光的透镜、和检测来自光盘的反射光的光检测器等光学元件。
此外,作为光栅的作用,举例示出衍射来自激光光源体的激光光束,分割成主光束与两个副光束等。被光栅所分割的副光束以规定的角度照射于光盘的信息道,此一反射光被拾取装置的光检测器所检测,基于来自光检测器的检测信号进行主光束的跟踪调整等。
激光光源体在发射激光之际发生热。如果在连通孔的一方配置激光光源体,在连通孔的另一方配置光栅,则从激光光源体所发出的热容易藏在连通孔内,激光光源体的温度上升。激光光源体的温度一上升,就产生招致激光光源体的特性恶化、寿命缩短这样的问题。
这里,为了散发激光光源体的热,用传热性良好的金属材料来形成拾取座,还考虑了在激光光源体上设置散热板。可是,近年来,根据降低成本的要求拾取座用合成树脂来形成。此外,开始利用DVD和CD可以共用的激光光源体或对光盘写入信息的激光光源体,这种激光光源体的发热量增大。对这种发热量大的激光光源体仅靠散热板散热量是不充分的。
发明内容
鉴于这种实际情况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防止光源体的温度上升,并且制造成本低的拾取装置。
本发明的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拾取装置具有把光束照射于光学记录介质的光源体,设在从前述光源体向前述光学记录介质的光学路径的中间的光学元件,以及有在一侧配置前述光源体而在另一侧配置前述光学元件且连通前述光源与前述光学元件的连通孔的壳体,其中,前述连通孔备有把前述光源体与前述光学元件之间的热向外部散热的散热机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有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拾取装置的盘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在前述第1实施例中,透视拾取装置的内部的透视图。
图3是在前述第1实施例中,用图2中的III-III线剖切拾取装置的图。
图4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是对应于图3的图。
图5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是对应于图3的图。
图6示出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是对应于图3的图。
图7示出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是对应于图3的图。
图8示出本发明的第6实施例,是对应于图3的图。
图9示出本发明的第7实施例,是对应于图3的图。
图10示出本发明的第8实施例,是对应于图3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与图示例子一起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1实施例)
图1是盘装置的分解立体图,该盘装置有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拾取装置,重放记录在DVD或CD等光盘上的信息或者对光盘记录信息。
此一盘装置1构成为:备有外壳体21,设在外壳体21的内部的内壳体25,对内壳体25能够进退地设置作为光学记录介质的光盘41所放置的盘托29,设置于内壳体25对光盘41进行信息的重放或记录的主体部32,以及具有控制主体部32的动作的电子零件的电路基板40。
外壳体21构成为:备有在图1中下面和前面开口的上壳体22,封闭上壳体22的下面的下壳体23,以及封闭上壳体22的前面的装饰板24,其总体为扁平长方体形状。
内壳体25有上面和下面敞开、在大致中央有孔部261的底面26和从此一底面26竖立设置的侧面27。
盘托29为大致板状,具有在上面有为向上扩大直径的圆形凹状而用于放置光盘41的放置凹部30。盘托29在大致中央部有大致长方形状的开口部31。盘托29靠设在内壳体25中的盘托驱动机构28来进退。
主体部32构成为:备有在中央有孔部331设置于内壳体25的台座部33,设在台座部33上且使光盘41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34,在台座部33的孔部331从一边移动到另一边并对设在光盘41的下面侧的记录部进行激光的照射和反射光的检测的拾取装置5,以及使拾取装置5移动的移动机构37。
台座部33形成平板框状,设置成台座部33的孔部331对内壳体25的孔部261重合。
旋转驱动机构34构成为:备有放置并旋转光盘41的转台35,和旋转驱动此一转台35的作为动力源的主轴电动机(未图示)。转台35有插入光盘41的中心孔411的旋转轴351,和法兰状地突出设置于旋转轴351的外周面而放置光盘41的轴孔周缘的突缘部352。在光盘41放置于盘托29并移动到内壳体25的内侧之际,光盘41放置在转台35上,此外,光盘41的上面靠旋转自如地设在架桥于内壳体25的侧面27的支承构件36上的转子361压住。光盘41在被转台35与转子361夹持的状态下靠主轴电动机的驱动力来旋转。
移动机构37构成为:备有一对导向轴38,和移动用电动机39。导向轴38分别设置成其轴向为从台座部33的孔部331的一边到另一边。导向轴38穿过或嵌合于拾取装置5。拾取装置5靠移动用电动机39的驱动力从台座部33的一边移动到另一边。
电路基板40离开拾取装置5有规定间隔地设在拾取装置5的下方。电路基板40有进行移动用电动机39、主轴电动机的旋转控制,和拾取装置5的控制等的电子零件。
图2示出拾取装置5。
拾取装置5有作为壳体的拾取座51。拾取座51为由合成树脂等所形成的大致厚板形状,一边侧按照转台35的圆形形成圆弧状52。
在拾取座51上,在图2中右边侧设有移动机构37的一侧的导向轴38所穿过的贯通孔53,此外在左边侧设有断面为大致U字形且把另一侧的导向轴38夹在U字形的内侧的接合部54。
拾取座51在对着光盘41的一面侧有向光盘41发射激光光束的激光发射部57。
在拾取座51上,设有在一侧安装激光光源体61在另一侧安装光栅71的连通孔55。图3的拾取座的图2中III-III线剖视图中示出连通孔55的剖视图。
此一连通孔55,在一侧有安装作为光源体的激光光源体61的激光光源体安装部551,在另一侧有安装作为光学元件的光栅71的光学元件安装部553。
激光光源体安装部551通过从连通孔55的内部向拾取座51的外部具有台阶552地扩大直径而形成。在激光光源体安装部551上,激光光源体61安装成激光光束的发射面64朝向连通孔55的内部,此外接插件针62所设置的基端面65从连通孔55朝向拾取座51的外部。
激光光源体61有从接插件针62所设置的基端面65突出设置的激光发射筒部63,在激光发射筒部63的前端面上设有激光发射面64。激光光源体61备有输出DVD重放用的激光光束的DVD用激光芯片,和输出CD重放用的激光束的CD用激光芯片,可以输出两种不同波长的激光光束。
光学元件安装部553通过从连通孔55的内部有台阶554地缩小直径而形成。在光学元件安装部553上作为光学元件的光栅71安装成垂直地接受从激光光源体61的激光发射面64所发射的激光光束。
光栅71是衍射来自激光光源体61的激光光束的衍射光栅,把激光光束分割成一条主光束与两条副光束。
通过在连通孔55的一侧安装激光光源体61,在连通孔55的另一侧安装光栅71,可以把激光光源体61与光栅71同轴配置且使之稳定。
作为把从激光光源体61所发出并充满连通孔55内的热向外部散发的散热机构,连通孔55有连通连通孔55的内部与拾取座51的外部的孔状的散热路81。
散热路81相对连通孔55交叉设置,是开口于连通孔55侧的内侧开口部83和开口于拾取座51的外侧的外侧开口部82直线连接而形成的截面为圆形的孔。散热路81的轴方向在拾取装置5通常使用时竖直向上。
外侧开口部82面向光盘41开口。内侧开口部83相向于激光发射筒部63的侧面开口。
散热路81在用合成树脂射出成形拾取座51之际同时地成形为孔状。
连通孔55经由光学元件安装部553连通到在拾取座51的内部所形成的激光光束通路56,激光光束通路56连接到激光光束发射部57。
在激光光束通路56上,设有把来自激光光源体61的激光光束垂直地且平行于拾取座51的一面地反射的半反射镜561,和直角地且向激光光束发射部57反射来自半反射镜561的反射光的反射镜562等。此外,还设有检测来自光盘41的反射光的检测器(未图示)等。
就由这种构成组成的盘装置1中光盘41的信息的拾取进行说明。
把盘托29从外壳体21和内壳体25向外拉出并把光盘41放在盘托29上,把放置了光盘41的盘托29收容于内壳体25的内部。于是,转台35与转子361夹持光盘41,通过转台35的旋转使光盘41旋转。此时,激光光束从拾取装置5向光盘41发射,来自光盘41的反射光靠拾取装置5来检测。通过此一反射光的检测,信息从光盘41被读出。此外,拾取装置5通过靠移动机构37移动把激光光束照射于光盘41的规定部分。于是,依次从光盘41读出规定的信息。
接下来,对在由这种构成组成的拾取装置5中,从激光光源体61所发出的热的散热进行说明。
在激光光束从激光光源体61发射之际,激光光源体61发热。从激光光源体61发生的热在激光光源体61与光栅71之间传热到连通孔55内的空气。传热并被加热的空气从散热路81出到连通孔55的外部。此时,由于散热路81在拾取装置5的正常使用时朝上,所以传热并被加热的空气上升而容易出到外部。
此外,通过散热路81,冷空气从拾取座51的外部流入连通孔55内。此时,散热路81的外侧开口部82朝着光盘41的旋转面开口。由此,在光盘41旋转之际产生的气流容易通过散热路81流入连通孔55。于是,激光光源体61就接触于通过散热路81流入的冷空气。激光光源体61中所发出的热通过传热到空气,激光光源体61的温度上升受到抑制。
如果用由以上这种构成组成的拾取装置5,则可以收到以下效果。
(1)备有把光束照射于光盘41的激光光源体61,设在从激光光源体61向光盘41的光学路径的中间的光栅71,以及有在一方配置激光光源体61,在另一方配置光栅71,连通激光光源体61与光栅71的连通孔55的拾取座51,连通孔55备有把激光光源体61与光栅71之间的热向外部散热的散热机构。
如果用这种构成,则激光光源体61中产生的热靠散热机构从连通孔55散热。于是,可以抑制激光光源体61的温度上升。通过抑制激光光源体61的温度上升,可以防止温度上升引起的特性恶化、寿命缩短。
由于可以靠散热机构散发激光光源体61中所发出的热,所以可以把激光光源体61取为发热量大的光源体。还可以把激光光源体61取为发热量大的可以发射DVD用与CD用的两种波长的激光光束的光源体。如果可以从激光光源体61发射两种波长的激光光束,则由于没有必要按DVD用与CD用分别设置两个激光光源体61,所以可以把拾取装置5本身小型化。
此外,由于可以靠散热机构散发激光光源体61的热,所以没有必要把拾取座51制成金属性从拾取座51散热。所以拾取座51可以由合成树脂形成。如果可以用合成树脂来形成拾取座51,则可以通过抑制材料费谋求降低成本。
(2)散热机构是与连通孔55的轴交叉所形成的、连通连通孔55的内部与连通孔55的外部的孔状的散热路81。
根据这种构成,则从激光光源体61所发出的热传热到空气,被传热的空气从散热路81出到外部。于是,连通孔55内的热散热到外部。此外外部的冷空气通过散热路81流入连通孔55内。于是,激光光源体61可以始终与冷空气接触。于是,激光光源体61的热效率高地传热到空气。这样一来,由于激光光源体61台终与冷空气接触,激光光源体61的热传热到空气,被传热的空气通过散热路81出到外部,所以激光光源体61的温度上升受到抑制。通过激光光源体61的温度上升受到抑制,可以防止温度上升引起的特性恶化、寿命缩短。
(3)散热路81朝光盘41的旋转面开口。
如果用这种构成,则因光盘41的旋转产生的气流容易通过散热路81流入连通孔55内。于是,由于激光光源体61可以始终接触于冷空气,所以激光光源体61的热效率高地传热到空气。由此,激光光源体61的热被效率高地散发,激光光源体61的温度上升受到抑制。此外,由于为了送风到连通孔55内没有必要设置别的送风机构,所以可以谋求小型化、降低成本。
(4)散热路81的向连通孔55的外部开口的开口部82在拾取装置5的正常使用时向上开口。
根据这种构成,则在连通孔55内由激光光源体61的热所传热的空气从上方的外侧开口部82容易出到外部。特别是,由于散热路81的轴竖直向上,所以被加热的空气通过散热路容易出到外部。由此,可以把从激光光源体61所发出的连通孔55内的热效率高地向外部散发。再者,虽然也可以使散热路81的轴不是竖直向上,散热路81也可以弯曲,但是作为散热路81的出口的外侧开口部82最好是向上开口。
(5)通过在连通孔55的一侧安装激光光源体61,在连通孔55的另一侧安装光栅71,可以同轴且稳定地安装激光光源体61与光栅71。虽然通过设置连通孔55存在着来自激光光源体61的热充满激光光源体61与光栅71之间的连通孔55内的可能性,但是由于在连通孔55中设有散热路81,所以可以散发来自激光光源体61的热。即,可同轴且稳定地安装激光光源体61与光栅71,并且还可以抑制激光光源体61的温度上升。
(6)散热路81的内侧开口部83相向激光光源体61的激光发射筒部63的侧面形成。激光光源体61当中的发热量最大的是激光发射筒部63的部分。由此,如果内侧开口部83相向激光发射筒部63,则由传热而加热的空气容易从内侧开口部83立即向外部排出。
(7)作为散热机构仅设置孔状的散热路81,在射出成形拾取座51之际同时形成。由此,简便且还不影响成本。
(第2实施例)
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如图4所示。虽然第2实施例基本的构成与第1实施例是同样的,但是第2实施例与第1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作为散热机构的散热路81夹着连通孔55同轴地设有两个。
即,作为散热路81,设有贯通连通孔55的上侧壁面所设置的第1散热路811,与贯通连通孔55的下侧壁面所设置的第2散热路812。第1散热路811与第2散热路812相互的中心轴大致处于同一直线上。
根据这种构成,则除了前述第1实施例的效果(1)至(7)外,可以收到以下效果。
(8)散热路81包含至少一个以上相互的中心轴处于同一直线上的孔组。
根据这种构成,空气容易通过第1散热路811与第2散热路812排放。于是,外部的空气连续不断地流入连通孔55内,并且被激光光源体61的热加热的空气容易排出到外部。例如,被激光光源体61的热加热的空气通过第1散热路811排出到外部,同时外部的冷空气容易从第2散热路812流入连通孔55内。此外,因光盘41的旋转产生的气流容易从第1散热路811在连通孔55内穿行,并从第2散热路812出去。这样一来,由于靠第1散热路811与第2散热路812可以作为空气的入口与出口,所以空气的流动就容易产生。于是,可以效率高地向外部散发从激光光源体61所发出的连通孔55内的热。结果,可以抑制激光光源体61的温度上升。
再者,散热路81不限于两个,当然也可以设置多个。
(第3实施例)
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如图5所示。虽然第3实施例的基本的构成与第1实施例是同样的,但是第3实施例与第1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作为散热机构的散热路81上设有气流承受构件84。
即,在散热路81的外侧开口部82的边缘上,设有带有相向由光盘41的旋转产生的气流的壁面的气流承受构件84。
相向于气流的壁面是平面,相对散热路81的轴是平行的。
气流承受构件84从拾取座51整体地竖立设置地形成。
根据这种构成,则除了前述各实施例的效果(1)至(7)外,可以得到以下效果。
(9)在散热路81的相向光盘41的旋转面开口的外侧开口部82的边缘上,设有带有相向于由光盘41的旋转产生的气流的壁面的气流承受构件84。
根据这种构成,则因光盘41的旋转产生的气流碰到气流承受构件84,容易从散热路81流入连通孔55内。于是,由于外部的冷空气流入连通孔55内,所以激光光源体61的热效率高地传热到空气。由此,可以抑制激光光源体61的温度上升。
再者,气流承受构件84的承受气流的壁面也可以以散热路81一侧为内侧地圆弧状地弯曲。或者,气流承受构件84也可以相对散热路81斜着倾倒。根据这种构成,则承受的气流容易引入散热路81内。
(第4实施例)
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如图6所示。虽然本第4实施例的基本构成与第1实施例是同样的,但是第4实施例与第1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备有作为防尘机构的防尘构件85。
防尘构件85备有以规定的间隔相向于外侧开口部82而设置并具有覆盖外侧开口部82的开口的面积的防尘屋顶851,与承受因光盘41的旋转产生的气流的气流承受面852。
防尘构件85可以与拾取座51整体形成,或者,也可以在第1实施例的拾取座51上作为另体设置防尘构件85。
根据这种构成,则除了前述各实施例的效果(1)至(7)、(9)外,可以得到以下效果。
(10)散热路81备有防止尘埃从外部通过此一散热路81流入连通孔55内的防尘机构。
根据这种构成,则靠防尘机构可以防止尘埃通过散热路81流入连通孔55内。如果尘埃流入连通孔55内而尘埃附着于激光光源体61的激光发射面64或光栅71等,则激光光束被尘埃遮断。如果激光光束被尘埃遮断,则无法读出光盘41的信息。
但是,如果用本实施例,则靠防尘机构可以防止尘埃流入连通孔55内,此外,靠散热路81可以从连通孔55散发来自激光光源体61的热。
(11)防尘机构是以规定的间隔相向向连通孔55的外部开口的散热路81的外侧开口部82而设置并至少覆盖外侧开口部82的开口的防尘构件85。
根据这种构成,则可以靠防尘构件85防止尘埃流入散热路81内。由于防尘构件85的防尘屋顶851以离开外侧开口部82规定的间隔设置,所以空气可以通过此一间隔通过散热路81出入。此外,由于防尘构件85的防尘屋顶851覆盖外侧开口部82,所以可以阻断将会进入散热路81的尘埃。
(第5实施例)
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如图7所示。虽然第5实施例的基本构成与第4实施例是同样的,但是第5实施例与第4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防尘机构备有第1防尘构件86与第2防尘构件87。
第1防尘构件86备有距外侧开口部82之第1间隔H1而设置的第1防尘屋顶861,和承受光盘41的气流的气流承受面862。第2防尘构件87备有距外侧开口部82之间隔短于第1间隔H1的第2间隔H2而设置的第2防尘屋顶871。第2防尘屋顶871具有覆盖外侧开口部82当中的除了被第1防尘屋顶861所覆盖的部分的部分的面积。即,外侧开口部82的所有部分被第1防尘屋顶861与第2防尘屋顶871所覆盖。再者,第1防尘屋顶与第2防尘屋顶最好是分别各覆盖外侧开口部82的大致一半。
这里,第1防尘构件86设置成相向于因光盘41的旋转产生的气流,把承受的气流引入散热路81的结构。例如,第1防尘构件86设在外侧开口部82的周缘当中的从光盘41的旋转中心看的远侧。
根据这种构成,则除了前述各实施例的效果(1)至(7)、(9)至(1D外。可以得到以下效果。
(12)防尘机构的构成为:备有距外侧开口部82之第1间隔H1并覆盖外侧开口部82的开口的一部分的第1防尘构件86,与距外侧开口部82之间隔短于第1间隔H1的第2间隔H2并至少覆盖外侧开口部82的除了被第1防尘构件86所覆盖的一部分的其余部分的第2防尘构件87。
根据这种构成,则靠第1防尘构件86与第2防尘构件87可以防止尘埃通过散热路81流入连通孔55。此外,例如,在靠一个屋顶覆盖外侧开口部的场合(参照第4实施例),从散热路81向外部的气流弯曲90°,与此相对照,如果用本实施例,则从散热路81向外部的气流不弯曲那么大。于是,被激光光源体61的热加热的空气容易从散热路81排出到外部。此外,相反,来自外部的空气容易通过散热路81流入连通孔55内。由此,可以防止尘埃流入连通孔55内,并且,可以效率高地散发激光光源体61的热。
再者,也可以第1防尘屋顶861与第2防尘屋顶871从散热路81方向看时重合。如果用这种构成,则可以更可靠地阻断侵入散热路81的尘埃。
(第6实施例)
本发明的第6实施例如图8所示。虽然第6实施例的基本构成与第1实施例是同样的,但是第6实施例与第1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散热路81折曲。
散热路81包括从外侧开口部82向连通孔55所形成的第1纵孔部881。第1纵孔部881经由弯曲成90°的第1弯曲部884连通到与连通孔55大致平行的水平部882。水平部882经由弯曲成90°的第2弯曲部886连通到与内侧开口部83连接的第2纵孔部883。水平部882通过在第1弯曲部884处弯曲,有相向外侧开口部82的内壁面885。
根据这种构成,则除了前述各实施例的效果(1)至(7)外,可以得到以下效果。
(13)散热路81在外侧开口部82与内侧开口部83之间有对着外侧开口部82的内壁面885地弯曲。
如果用这种构成,则被激光光源体61的热加热的空气通过散热路81排出到外部,空气从外部通过散热路81流入连通孔55内。此外,从外部侵入散热路81内的尘埃被相向外侧开口部82的内壁面885挡住而不侵入连通孔55内。由此,可以散发从激光光源体61所发出的连通孔55内的热,此外,可以防止尘埃通过散热路81侵入连通孔55内。
(第7实施例)
本发明的第7实施例如图9所示。虽然第7实施例的基本构成与第1实施例是同样的,但是第7实施例与第1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作为防尘机构,在散热路81上设有过滤器89。
过滤器89具有虽然空气能通过,但是尘埃阻断程度的网目,设在散热路81的外侧开口部82上。
根据这种构成,则除了前述各实施例的效果(1)至(7)外,可以得到以下效果。
(14)作为防尘机构,备有设在散热路81上的过滤器89。
根据这种构成,则通过散热路81在连通孔55内部与外部处有空气的出入,并且可以靠过滤器89防止尘埃通过散热路81流入连通孔55内。在通过在外侧开口部82上设置屋顶等防尘的场合,不能可靠地防止尘埃与空气一起进入连通孔55内,但是如果像本实施例这样设置过滤器89,则可以可靠地防止尘埃与空气一起流入连通孔55内。
另外,只要过滤器设置于散热路81,并不限定配置位置。例如,也可以设置在内侧开口部83。
(第8实施例)
本发明的第8实施例如图10所示。虽然第8实施例的基本构成与第1实施例是同样的,但是第8实施例与第1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作为防尘机构,在散热路81中填充传热剂90。
传热剂90吸收连通孔55内的热并向外部散热,为凝胶状并填充于散热路81。此外,传热剂90具有填充于散热路81之后不滴垂到连通孔55内程度的黏性。作为传热剂90可以利用热传导率6.5(W/mK)左右的λ凝胶(注册商标)等。
根据这种构成,则除了前述各实施例的效果(1)至(7)外,可以得到以下效果。
(15)散热路81,其内部填充着传热剂90。
根据这种构成,则激光光源体61的热引起的连通孔55内的热被传热剂90所吸收,向外部散发。由此,可以防止激光光源体61的温度上升。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没有通过散热路81的空气的出入,所以没有尘埃通过散热路81侵入连通孔55内的情况。此外,如果利用热传导率高的传热剂90,则可以效率高地散热激光光源体61的热。
(变形例)
再者,本发明的拾取装置,不仅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当然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基本精神的范围内可以加以种种变更。
例如,散热路的外侧开口部82在拾取装置5的正常使用时也可以向下开口。如果用这种构成,则通过外侧开口部82向下,可以构成为尘埃不容易侵入散热路81。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光学元件设有光栅71,但是只要是夹着连通孔55接受来自激光光源体61的激光的光学元件,并未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是波长板或透镜等。
散热路81的断面形状当然是任意的,未特别限定圆形、三角形、方形等。散热路81的断面也可以随着从内侧开口部83向外侧开口部82而缩小直径,或相反扩大直径等。
当然也可以把上述实施例进行种种组合。例如,也可以像第3实施例那样设置气流承受构件84,进而像第7实施例那样设置过滤器89。进而,此时,也可以像第2实施例那样设置两个散热路。或者,可以设置多个传热剂所填充的散热路,也可以设置多个带有防尘屋顶的散热路。

Claims (13)

1.一种拾取装置,备有:
把光束照射于光学记录介质的光源体,以及
设在从前述光源体向前述光学记录介质的光学路径的中间的光学元件,和在一侧配置前述光源体而在另一侧配置前述光学元件并连通前述光源体与前述光学元件的连通孔,其特征在于:
前述连通孔备有把前述光源体与前述光学元件之间的热向外部散热的散热机构。
2.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散热机构是交叉于前述连通孔的轴而形成的连通前述连通孔的内部与前述连通孔的外部的孔状的散热路。
3.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散热路包含至少一个以上相互的中心轴处于同一直线上的孔组。
4.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散热路朝向前述光学记录介质的旋转面开口。
5.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散热路的朝向前述光学记录介质的旋转面开口的开口部的边缘上,设有带有相向于因前述光学记录介质的旋转产生的气流的壁面的气流承受构件。
6.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散热路朝向前述连通孔的外部开口的外侧开口部在该拾取装置的正常使用时向上开口。
7.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散热路朝向前述连通孔的外部开口的外侧开口部在该拾取的正常使用时朝下开口。
8.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散热路备有防止尘埃通过此一散热路从外部流入前述连通孔内的防尘机构。
9.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防尘机构是以规定的间隔相向于前述连通孔的朝向外部开口的前述散热路的外侧开口部设置并至少覆盖前述外侧开口部的开口的防尘构件。
10.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防尘机构备有距前述外侧开口部具有第1间隔并覆盖前述外侧开口部的开口的一部分的第1防尘构件,和距前述外侧开口部具有与前述第1间隔不同的第2间隔的,且至少覆盖前述外侧开口部的除了被前述第1防尘构件所覆盖的一部分的剩余部分的第2防尘构件。
11.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防尘构件是设在前述散热路上的过滤器。
12.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散热路在前述连通孔的外侧开口的外侧开口部与在前述连通孔的内侧开口的内侧开口部之间有相向前述外侧开口部的内壁面地弯曲。
13.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散热路在其内部填充传热剂。
CNB2003101015561A 2002-10-08 2003-10-08 拾取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268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94753/2002 2002-10-08
JP2002294753A JP2004133963A (ja) 2002-10-08 2002-10-08 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97556A true CN1497556A (zh) 2004-05-19
CN1312682C CN1312682C (zh) 2007-04-25

Family

ID=32025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31010155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2682C (zh) 2002-10-08 2003-10-08 拾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124420B2 (zh)
EP (1) EP1408490B1 (zh)
JP (1) JP2004133963A (zh)
CN (1) CN1312682C (zh)
DE (1) DE60307196T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16675C (zh) * 2004-12-28 2008-09-03 东芝三星储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摄像装置和光盘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66413B2 (ja) * 2003-05-30 2007-08-2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位置調整装置および位置調整方法
TWI233105B (en) * 2003-09-15 2005-05-21 Lite On It Corp Heat dissipation member for an optical disk drive
US8108884B2 (en) 2006-08-24 2012-01-31 Panasonic Corporation Optical disk recording/reproducing device and optical head
JP2011150769A (ja) * 2010-01-25 2011-08-04 Hitachi Media Electoronics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EP2409808A1 (de) * 2010-07-22 2012-01-25 Bystronic Laser AG Laserbearbeitungsmaschine
US9289852B2 (en) 2011-01-27 2016-03-22 Bystronic Laser Ag Laser processing machine, laser cutting machine,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a focused laser beam
WO2012101533A1 (de) 2011-01-27 2012-08-02 Bystronic Laser Ag Laserbearbeitungsmaschine, insbesondere laserschneidmaschine, sowie verfahren zum zentrieren eines insbesondere fokussierten laserstrahles
US20130305268A1 (en) * 2012-05-11 2013-11-14 Panasonic Corporation Optical pickup device
EP2883647B1 (de) 2013-12-12 2019-05-29 Bystronic Laser AG Verfahren zur Konfiguration einer Laserbearbeitungsvorricht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7713711A (nl) 1977-12-12 1979-06-14 Philips Nv Optisch uitleeseenheid voor het uitlezen van een bewegende informatiedrager, in het bijzonder voor het uitlezen van een videoplaat.
JPS615445A (ja) * 1984-06-19 1986-01-11 Ricoh Co Ltd 温度制御装置
US5012463A (en) * 1988-03-14 1991-04-30 Bernoulli Optical Systems Company Optical read/write storage system for flexible media having bernoulli stabilization at the optical head
US5235591A (en) 1990-01-19 1993-08-10 Hitachi, Ltd. Stack type optical disc apparatus, sealed and separate type optical head therefor and optical disc medium
WO1995009418A1 (fr) * 1993-09-27 1995-04-0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ete optique
FR2720590B1 (fr) * 1994-05-31 1996-06-28 Thomson Csf Antenne acoustique passive absorbante.
KR100373801B1 (ko) * 1994-07-29 2003-05-09 산요 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반도체레이저장치및이를이용한광픽업장치
DE19916573C2 (de) * 1999-04-13 2003-02-13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Lasereinrichtung zur Emission und Kollimation eines Laserstrahls
EP1148482B1 (en) * 1999-10-29 2008-09-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head with improved heat radiating section
US6717893B1 (en) * 2000-10-04 2004-04-06 Dphi Acquisitions, Inc. Laser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KR20040079555A (ko) * 2003-03-07 2004-09-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헤드 및 그 광헤드의 광경로 조정방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16675C (zh) * 2004-12-28 2008-09-03 东芝三星储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摄像装置和光盘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307196D1 (de) 2006-09-14
DE60307196T2 (de) 2007-06-21
EP1408490B1 (en) 2006-08-02
JP2004133963A (ja) 2004-04-30
US20040117809A1 (en) 2004-06-17
EP1408490A1 (en) 2004-04-14
US7124420B2 (en) 2006-10-17
CN1312682C (zh) 2007-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160C (zh) 光传感器的物镜固定结构
CN1280575C (zh) 车辆用前照灯
CN1221759C (zh) 车辆用前照灯
CN1256534C (zh) 车辆用前照灯
CN1497556A (zh) 拾取装置
CN1881158A (zh) 可微型化光学鼠标装置
CN1445859A (zh) 集成电路器件的安装构造和安装方法
CN1545738A (zh) 发光二极管灯
CN1725323A (zh) 导热部件、安装辅助部件、光学头及光记录再生装置
CN1661718A (zh) 光盘驱动装置
CN1691157A (zh) 光学拾取装置
CN1143286C (zh) 复合光学组件
CN1155957C (zh) 光传感装置
CN1259761C (zh) 含激光驱动器的半导体激光器及具有该激光器的光拾取器
CN1725582A (zh) 半导体激光装置
CN101067941A (zh) 光读写头和光记录回放设备
CN1229654C (zh) 照明装置和使用它的图像读取装置
CN1652342A (zh) 光学器件
CN1866650A (zh) 半导体激光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光拾取装置
CN1120484C (zh) 光拾取头
CN1677550A (zh) 盘片盒
CN1224023C (zh) 光学拾音装置
CN1294577C (zh) 光学头和光盘驱动装置
CN1497557A (zh) 拾取装置
CN1253981C (zh) 半导体激光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