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97368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97368A
CN1497368A CNA03160367XA CN03160367A CN1497368A CN 1497368 A CN1497368 A CN 1497368A CN A03160367X A CNA03160367X A CN A03160367XA CN 03160367 A CN03160367 A CN 03160367A CN 1497368 A CN1497368 A CN 14973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mentioned
forms
processing system
intermediate trans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16036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06344C (zh
Inventor
船水善浩
广
玉置智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4973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973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0634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0634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05Details of unit
    • G03G15/0131Details of unit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025Machine control, e.g. regulating different parts of the machine
    • G03G2215/00071Machine control, e.g. regulating different parts of the machine by measuring the photoconductor or its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 G03G2215/00075Machine control, e.g. regulating different parts of the machine by measuring the photoconductor or its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the characteristic being its speed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移动的图像承载体、在该图像承载体上形成显影剂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一边以与上述图像承载体的表面移动速度不同的预定表面移动速度进行移动一边转印上述图像承载体上的显影剂图像的中间转印体,在形成普通图像之前,形成预定图像。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静电方式或电摄影记录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使用中间转印体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显影剂图像被一次转印在上述中间转印体上,并从上述中间转印体被二次转印到转印材料上。
背景技术
以往,使用具有多个图像形成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上述图像形成单元按照电摄影处理,在感光体鼓等的图像承载体上,照射根据图像信息而被进行光调制的、激光束光或由LED等发光元件发出的光并形成静电潜像,使用收纳了显影剂的显影装置对上述静电潜像进行显影来形成显影图像(调色剂像),并将其转印到由转印材料输送构件所输送的转印材料上或中间转印体上。
其次,提出了由如下方法等来形成彩色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即:上述多个图像形成单元分别形成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像,由转印材料输送构件依次将转印材料输送到各图像形成单元的位置上,同时将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像多重转印到转印材料的方法,或者,将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像多重转印到中间转印体后,一并转印到转印材料上的方法(中间转印方式)。
其次,作为中间转印体,多使用由传递驱动的驱动辊以及至少1个从动辊所张架的表面移动的环状带。在本说明书中,把作为中间转印体的环状带总称并标记为“转印带”。另外,作为图像承载体,由于多使用感光体鼓,所以标记为“感光体鼓”。
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为提高从感光体鼓到转印带的转印范围(转印效率),可以考虑最适当地设定一次转印电流。但是,在一次转印电流较低的时候容易出现转印不良,而较高的时候容易导致再转印,所以,难以实现上述目的。
对此,在感光体鼓和转印带之间设定圆周速度差来谋求实现一次转印范围的提高。为此,提出了以下的技术方案,即:利用上述圆周速度差,借助于挖取感光体鼓上的调色剂像的剪切力进行转印,由此,来实现在一次转印感光体鼓上的调色剂像时的一次转印范围的提高和稳定性,防止由一次转印范围降低所导致的图像的“浓度不均”的发生和行或文字图像的“中空”。利用此技术,特别是在二次颜色的细线的中央部分不会出现脱落现象,并可以提高转印范围。
但是,如果始终在感光体鼓和转印带之间设定圆周速度差,那么,在两者之间就会产生摩擦力。
为此,在感光体鼓和转印带之间存在调色剂和不存在调色剂的情况下,摩擦系数发生变化,感光体鼓的旋转速度将发生变动。这样,在感光体鼓上的图像曝光会出现闪动,有时在图像前端会出现条纹图像。
另外,在日本特开平11-52758号公报中揭示了以下的结构,即:在一边进行控制使得感光体的表面速度和中间转印带的表面速度相同一边进行图像形成的装置中,为了解决由于缠绕转印带的辊的偏心以及感光体与中间转印带的安装误差而在两者间产生的应力作用所导致的局部剧烈的速度差的产生进而造成的图像偏差(misregistered image),而在最初的调色剂像被1次转印之前,在感光体鼓上形成点调色剂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图像承载体和中间转印体之间始终存在圆周速度差的情形下,通过抑制在图像形成时的图像承载体的移动速度的变动、防止出现条纹图像等图像缺陷,来形成高品质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优选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移动的图像承载体;在该图像承载体上形成显影剂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一边以与上述图像承载体的表面速度不同的预定表面移动速度进行移动一边转印上述图像承载体上的显影剂图像的中间转印体;以及控制上述图像形成单元使得在普通图像的形成之前形成预定图像的控制单元。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普通打印图像以及附加图像的1个例子的正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动作的1个例子的时序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1个例子的缩略结构图。
图4是表示套色偏差检测机构的1个例子的缩略结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附加图像形成方法的1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进行附加图像形成的控制电路的1个例子的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进行附加图像形成的控制电路的1个例子的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附加图像形成方法的1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普通打印图像以及附加图像的另一个例子的正面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动作的另一个例子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形式
下面,参照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
[实施例1]
图3是表示实施了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剖面的缩略结构图。本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采用了电摄影方式。以彩色图像输出装置1对上述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在该彩色图像输出装置1中,采用了电摄影方式,由光学系统1R读取原稿的图像,在图像输出单元1P上根据从光学系统1R得到的图像信息在转印材料P上形成图像,另外,在图像输出单元1P上并列配置本发明被认为是特别有效的多个图像形成单元10a、10b、10c、10d,并且,使用了作为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带31,采用了中间转印方式。
图像输出单元1P大致上由图像形成单元10(4个工位10a、10b、10c、10d被并列配置,其结构相同)、供纸单元20、中间转印单元30、定影单元40以及控制单元80构成。
进而,对各个单元作详细说明。图像形成单元为下述的结构,即:作为图像承载体的感光体鼓11a、11b、11c、11d以其各自的中心为枢支,按箭头方向旋转驱动。与感光体鼓11a~11d的外圆周面相对,在其旋转方向上配置有一次带电器12a、12b、12c、12d、光学系统的曝光单元13a、13b、13c、13d、反光镜16a、16b、16c、16d、显影单元14a、14b、14c、14d。另外,在夹持其下游的中间转印带31并与作为一次转印单元的一次转印用带电器35a、35b、35c、35d相对的位置的下游,配置有清洁单元15a、15b、15c、15d。
一次带电器12a~12d对感光体鼓11a~11d的表面提供均匀的带电量的电荷。接着,利用曝光单元13a~13d并经由反射镜16a~16d,在感光体鼓11a~11d的表面上,对根据记录图像信号所调制的诸如激光束等的光线进行曝光,从而在感光体鼓11a~11d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然后,由分别收纳有黄、青、品红、黑4种颜色的显影剂(调色剂)的显影单元14a~14d,对上述静电潜像进行可视化处理,使之成为作为可视图像的显影剂图像(调色剂像)。
在作为分别与一次转印用带电器35a~35d相对的位置的图像转印区域Ta、Tb、Tc、Td的位置上,在通过一次转印用带电器35a~35d和感光体鼓11a~11d中间的中间转印带31上,按照其移动,从图像形成单元14d、14c、14b、14a依次重叠转印被可视化的调色剂像。
感光体鼓11a~11d旋转,在通过图像转印区域Ta~Td的下游,由清洁单元15a~15d将没有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上而残留在感光体鼓11a~11d上的调色剂刮掉,对感光体鼓表面进行清洁。根据以上所示的步骤,依次进行各调色剂的图像形成。
供纸单元20由下述构成,即:用于收纳转印材料P的供纸盒21a、21b,手送托盘27,用于从供纸盒21a、21b或手送托盘27将转印材料P一张一张地送出的搓纸辊22a、22b、26,用于把由各搓纸辊22a、22b、26送出的转印材料P输送到定位辊25a、25b的供纸辊对23及供纸导向器24,用于和图像形成单元10a~10d的图像形成时间同步地把转印材料P向二次转印材区域Te送出的定位辊25a、25b。
详细说明包含了中间转印带31的中间转印单元30。中间转印单元30由作为卷设辊的、向中间转印带31传递驱动的驱动辊32、从动于中间转印带31的从动辊33、夹持转印带31并与二次转印区域Te相对的二次转印相对辊34所张架。其中,在驱动辊32和从动辊33之间形成一次转印平面A。在驱动辊32的金属辊的表面上涂敷数mm厚的橡胶(聚氨酯或氯丁二烯),以防止在驱动辊32和从动辊33之间产生滑动。驱动辊32由脉冲电机(未图示)朝与各感光体鼓11a~11d的旋转方向同方向的箭头B的方向旋转驱动中间转印带31。
一次转印平面A与各图像形成单元10a~10d相对,各感光体鼓11a~11d被设定为与中间转印带3 1的一次转印平面A相对。因此,一次转印区域Ta~Td位于一次转印平面A上。在与各感光体鼓11a~11d和中间转印带31相对的一次转印区域Ta~Td中,一次转印用带电器35a~35d被设置在中间转印带31的后侧。
在与二次转印相对辊相对的位置上,配置有作为二次转印单元的二次转印辊36,利用与中间转印带31的夹持部来形成二次转印区域Te。二次转印辊36相对中间转印带31,被加以适当的压力。
另外,在中间转印带31上的二次转印区域Te的下游,设置用于清洁中间转印带31的图像形成面的清洁刮板51和用于收纳废调色剂的废调色剂盒52。
定影单元40由下述构成,即:内部具有卤素加热器等热源的定影辊41a、给该定影辊41a加压的加压辊41b(在该加压辊41b上有时也具有热源)、以及将转印材料P导向上述辊对41的辊隙部的导向器43、用于把从上述辊对41排出的转印材料P进而导向外部装置的内排纸辊44,外排纸辊45等。
控制单元80由用于控制上述各单元内的机构的动作的CPU(未图示)、控制基板以及电机驱动基板(未图示)等构成。当控制单元80发出图像形成动作开始信号时,从根据被选择的用纸尺寸等所选择的供纸器(sheet feeder)开始转印材料P的供纸。
接着,说明装置的动作。
在控制单元80发出图像形成动作开始信号,首先,由搓纸辊22a或22b或26,从供纸盒21a或21b或手送托盘27把转印材料P一张一张地送出。随后,由供纸辊对23在供纸导向器24之间引导转印材料P,并将其输送到定位辊25a、25b。此时,定位辊25a、25b停止,纸的前端接触到辊隙部。随后,定位辊25a、25b和图像形成单元10a~10d开始图像形成的时间同步地开始旋转。对定位辊25a、25b的旋转时间进行设定,以使得转印材料P和从图像形成单元10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像在二次转印区域Te中恰好一致。
另一方面,在图像形成单元10中,当由控制单元80发出图像形成动作开始信号时,按照上述步骤,在中间转印带31的移动方向(旋转方向)B上,在一次转印区域Td中使用被施加高电压的一次转印用带电器35d把形成在位于最上游的感光体鼓11d上的调色剂像(显影剂图像)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31上。
一次转印后的调色剂像被输送到下一个的一次转印区域Tc。在此处,仅仅延迟在各图像形成单元10之间输送调色剂像所需的时间来进行图像形成,下一个调色剂像调整其定位(图像位置)而被转印在前一个图像的上面。其他颜色的一次转印区域Ta、Tb也反复相同的步骤。最后,4种颜色的调色剂像随着中间转印带31的移动而被依次叠合地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31上。
随后,在转印材料P进入二次转印区域Te、并与中间转印带31接触时,和转印材料P的通过时间同步地对二次转印辊36外加高电压。然后,按照上述步骤而形成在中间转印带31上的4色叠合的调色剂像,被一并转印在转印材料P的表面上。
随后,由输送导向器43把转印材料P准确地导至定影辊对41的辊隙部。然后,借助于定影辊对41的热量和夹持部的压力,将调色剂像定影在转印材料P的表面上。之后,由内外排纸辊44、45输送转印材料P并将其排出机外48。
为了校正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形成在各感光体鼓11a~11d上的各彩色图像的定位偏差、即套色偏差(定位偏差),在一次转印平面A上,在所有的图像形成单元10a~10d的下游的位置上,在由驱动辊32折返中间转印带31之前的位置上设置检测定位偏差的定位传感器60。上述定位偏差,其形成原因为:各感光体鼓11a~11d间的机械安装误差、各曝光单元13a~13d产生的激光束光的光路长误差、光路变化、LED的因环境温度导致的翘曲等原因。
在此,关于定位偏差校正动作,下面利用图4来说明。
另外,各图像形成单元10a、10b、10c、10d的结构是相同的,因此,其内部的构件被表示为如感光体鼓11、曝光单元13那样的构件。在表示为感光体鼓11的场合下,是感光体鼓11a~11d的全部。
图4是作为套色偏差检测单元的定位传感器60的附近的概要图。该套色偏差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图像形成装置1的定位校正用图形(套色偏差检测用图像)。定位传感器60包括作为发光体的LED和作为感光体的光电二极管。
由作为发光元件和感光元件所构成的套色偏差检测单元的定位传感器(检测单元)60对定位校正用图案图像(套色偏差检测用图像)进行读取。上述定位校正用图案图像是根据由控制单元80内的定位校正用图案发生单元81输出的信号而从感光体鼓11a~11d被形成在转印带31上。上述定位传感器(检测单元)60对与各色相当的感光体鼓11a~11d上的套色偏差、即定位偏差进行检测。控制单元80起着套色偏差校正单元的作用,对要记录的图像信号进行电校正,或者,通过驱动被设置在激光束光路中的反射镜16a~16d来进行光路长度变化或光路变化的校正。
另外,中间转印带31是由诸如以橡胶·高弹体等弹性体为原材料所制成的环状带,其圆周方向上的杨氏模量大于或等于107Pa。从确保厚度精度和强度并实现灵活的旋转驱动出发,中间转印带31的厚度优选在0.3mm~3mm之间。进而,通过在中间转印带31中添加金属粉末(碳粉等)等的导电剂,可以调节到所期望的电阻值(作为体积电阻值,优选小于或等于1011Ωcm)。然后,按箭头B的方向旋转,由位于各图像形成单元10的下游的驱动辊32、从动辊33和二次转印相对辊34张架,并传递驱动。将中间转印带31的、按照其移动方法向位于一次转印平面A的下游一侧的驱动辊32张架的部分称为区域C。
另外,为提高从感光体鼓11a~11d转印到转印带31上的转印范围,在感光体鼓11d、11c、11b、11a的旋转速度和中间转印带31的旋转速度之间设定圆周速度差,使得中间转印带31比感光体鼓11a~11d快数个百分点。
像这样在图像承载体和中间转印体之间设置圆周速度差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根据本发明,在进行普通的打印图像形成前,在中间转印带上形成事先决定的预定图像。在本说明书中,把该预定图像称之为“附加图像”。
使用作为形成该附加图像时的时序图的图2,进行以下的说明。
在图2中,“用纸区域信号”表示根据作为转印材料的用纸尺寸的副扫描方向的用纸区域信号、即中间转印带31上的转印材料区域(用纸区域)通过转印区域时的信号;“图像写出定时信号”表示实际开始普通打印图像形成的时间信号;“附加图像区域信号”表示在中间转印带31上形成本发明的事先决定的预定图像(附加图像)的图像区域信号。如图所示,在普通打印图像形成前进行附加图像形成。
另外,在此,以激光束扫描的方向、与转印带31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为主扫描方向,以感光体鼓11和转印带31移动的方向为副扫描方向。
如图2所示,在用纸区域信号发出后,发出图像写出定时信号。如此,在普通打印图像(图像区域)的中间转印带移动方向的上游部分、即转印材料P的用纸区域内,靠近普通打印图像而形成附加图像。上述普通打印图像是如图1所示的、在用纸区域内经由上述步骤而形成的、4色调色剂像叠合的复合调色剂像。
在本发明中,如上所述,在感光体鼓11上形成的普通打印图像被转印之前,在转印带31上形成事先决定的附加图像。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附加图像区域信号”,在图像写出定时信号发出之前,也即是在普通图像形成之前,发出在转印带31上形成事先决定的预定图像那样的图像区域信号。调整二次转印辊36的动作时间,使得上述附加图像不被转印在转印材料P上。
设想全彩色图像形成的情形,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在最初的图像形成单元10d,形成黄色图像。在其后的图像形成单元10c、10b、10a,分别依次形成品红、青、黑色图像。各色图像叠合转印在中间转印体上而形成彩色图像。首先,在图像形成单元10d中,在先于图像区域的感光体鼓11d的区域形成作为附加图像的低浓度的图像(例如由微小点构成的图像)。接着,在形成普通图像后,在图1所示的状态下,上述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上。此时,在中间转印带和感光体鼓之间的1次转印单元Td中,附加图像首先冲入,之后,由图像形成单元10d形成的普通的图像冲入,由此,和普通的图像直接冲入的情形相比,可以缓和冲入时的摩擦力的变化情况。
如上所述,随附加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的黄色图像在其后以附加图像为先导而被输送到下游一侧的图像形成单元10c。由图像形成单元10c形成的普通的图像被转印以使得与图像区域一致。此时,在图像形成单元10c中,也可以不进行附加图像的形成。在图像形成单元10c的1次转印单元Tc中,由于是黄色的附加图像首先冲入,因此可以缓和摩擦力的变化情况。在此后的下游的图像形成单元10b、10a中,也进行与10c相同的处理,并可得到相同的作用。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中,在普通打印图像形成前,此附加图像的形成是在中间转印带31的表面上、普通打印图像区域的转印带31的移动方向的正上游处进行的。如图1所示,在图像区域和在中间转印带31的移动方向的上游所形成的附加图像区域之间,不形成间隙。优选的是,附加图像如上所述地与普通打印图像紧密接触而形成。但是,如果附加图像存在于转印材料区域内(用纸区域内),那么,由于在转印普通打印图像之前调色剂存在于转印带31和感光体鼓11a~11d之间,所以,可减轻摩擦系数的变化。
以往,在感光体鼓11a~11d和中间转印带31之间存在圆周速度差的情况下,根据以往技术说明的那样,会产生摩擦力。在感光体鼓11a~11d和中间转印带31之间,根据存在调色剂和不存在调色剂的情况下,摩擦力会发生变化。由于感光体鼓11a~11d的旋转速度发生变化,因此,在感光体鼓11a~11d的图像曝光会发生晃动,并在图像前端部出现条纹图像。
在图像前端部出现条纹图像,其含义为:在感光体鼓和转印带之间,在图像写出位置上感光体鼓的速度发生变动而容易使图像曝光产生晃动。在该图像写出位置中,从没有调色剂的状态而急剧地变化到有调色剂的状态,转印区域从非图像区域进入到图像区域。
即,在转印感光体鼓11上所形成的调色剂像之前,事先在转印带上形成作为附加图像的预定图像,从而,自用纸区域进入转印区域时开始,由于在感光体鼓和转印带之间存在调色剂,所以,进入图像区域,可以避免从没有调色剂的状态而急剧地变化到有调色剂的状态,由此,可以缓和感光体鼓的旋转速度的变化。通过上述,可以提供一种能够进行稳定的图像形成、并能够打印高品质的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由于是在普通打印图像形成之前形成附加图像的,所以,在设置了多个图像形成单元的条件下,优选的是,由位于转印带移动方向的最上游的第1图像形成单元来进行附加图像的形成。在该转印带上转印最初形成的调色剂像。
此外,由于上述附加图像不是本来的打印图像,所以,优选的是,由更为不易用眼睛观测的黄色工位来进行图像形成。
另外,在具有多个图像形成单元的本实施例那样的装置中,在进行单色的图像形成时,仅由进行黑色的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单元10a来进行图像形成。在这样的情况下,采用这样的结构,即:不进行在全色彩图像形成时所实施的、由图像形成单元10d进行的黄色的附加图像的形成,而由图像形成单元10a在普通图像形成之前来形成黑色的附加图像。
[实施例2]
如实施例1所述,在多个图像形成单元的旋转速度和转印调色剂像的转印单元的旋转速度之间设定有圆周速度差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为避免由于在其间是否存在调色剂而产生在转印带和感光体鼓之间的摩擦系数的变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光体鼓或转印带的旋转速度的变化,在普通打印图像的中间转印带的移动方向的上游位置,形成作为事先决定的预定图像的附加图像,由此,可以进行更稳定的图像形成、并可以打印高品质的图像。上述普通打印图像是根据中间转印带上的普通的图像信息来形成的。
但是,在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将附加图像作为全面均匀的图像例如实心图像或半色调图像来输出时,辐射噪声级将上升。此外,为了减轻这样的辐射噪声而将附加图像作为纵线图像输出时,会在二次转印辊上形成条纹污渍。
换言之,在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形成附加图像时,如果始终在固定的主扫描位置形成点的话,那么,就会在二次转印辊上形成条纹污渍,或者在清洁刮板的特定位置上累积调色剂,或者被转印在转印材料上的点调色剂像变得显眼。
因此,优选的是,作为附加图像,在主扫描方向上分散1个或者多个点单位的面积的微小面积的调色剂像(以下,称为“点显影剂图像(点调色剂像)”),以便于不在固定的主扫描位置上打点。
另外,作为上述点调色剂像的分散方法,有这样一种方法,即:图像区域在与转印带31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主扫描方向)上被分割成m点的点区域,而在转印带3 1的移动方向(副扫描方向)上被分割成n点的点区域,在该点区域中的1个或者多个点上形成调色剂像,来构成附加图像。
为此,在本实施例中,把下述形成的图像作为附加图像。
在本实施例中,把一次转印平面A的最上游的第1图像形成单元10d作为由黄色的调色剂来形成图像的黄色工位,在经由黄色工位形成在中间转印带31的图像上,叠合形成作为附加图像的微小的点调色剂像。
其原因为下述,即:通过在最上游的第1图像形成单元10d的图像上附加点调色剂像,在下游的全部工位的一次转印时,该点调色剂像可以起到缓和摩擦系数变化的作用,另外,如果是黄点的话,和其他的品红、青、黑色的点相比,被转印到转印材料P后不那么显眼。
按照图6的框图所示的控制来产生被输入曝光单元13d的图像数据。
从主机PC 101或者读出器(图像读取单元)102输入的图像信息在图像处理单元103进行处理,并将其作为用于驱动对曝光单元13a~13d起作用的激光单元105的图像信号(a)而输出。另外,在点图形形成单元106中,作为本发明的特征部分的附加图像,生成用于形成分布了微小的点调色剂像的点图形的点图形信号(b)。
这些图像信号(a)、点图形信号(b)在逻辑和电路104中被进行“或”操作,并被输入激光单元105。也即是说,在逻辑和电路104中,进行图像信号(a)和点图形信号(b)的加法运算,其结果是,在感光体鼓11d上形成的附加图像是图像信息和微小的点图形的组合。另外,点图形在此处也形成在作为图1的附加图像区域的比普通打印图像的形成区域更靠中间转印带31的移动方向的上游。
用图7和图8来说明点图形形成单元106的处理。
如图7所示,点图形形成单元106由计数器8A电路201、计数器6电路202、计数器8b电路203、以及LUT204的4个电路构成。
作为例子,形成点图形的微小点区域的主扫描方向X的点数m设定为8、副扫描方向Y的点数n设定为6、移位点数k设定为1。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点区域内形成的点调色剂像具有的点数仅设定为1,该位置设定为点区域内的(主扫描方向X,副扫描方向Y)=(3,0)。
在此,说明图8所示的点图形106的动作。
计数器8A电路201以计数值m=8来计数主扫描方向X的位置。把图像时钟作为时钟输入,把附加图像形成区域的主扫描方向分割成点区域。从0至7进行反复计数,该0至7是点区域的一个区。
作为附加图像区域的主扫描方向前端位置的计数值的初始值的装入成为可能。以计数器8B电路203的输出作为初始值。主扫描顶端信号为装入信号。计数器8B电路203的初始值此处由于是0,计数器8A电路201把主扫描方向前端部分计数为0,并在到达点图形的主扫描方向后端之前,反复进行从0到7的计数。
计数器6电路202是将主扫描顶端信号作为时钟进行增计数的计数器,反复进行从0到5的计数。即,在计数器8A201的主扫描方向的计数结束一次时,仅增计数1。即,以n=6进行副扫描方向的计数。
计数器8B电路203是计数移位时的初始值的计数器。计数器6电路202在副扫描方向上从0至5进行计数并返回到0时,即,每当溢出时就进行增计数,如果输入主扫描顶端信号,该计数值被装入到计数器8A202。即,计数器8A201在主扫描方向上从点图形的前端到后端进行6次计数后,计数器8B203只增计数1。然后,计数器8A201的主扫描顶端信号被装入时的初始计数值增加1,计数初始值如果是0则变为1,在主扫描方向上进行从1到2、3、4这样的计数。
在LUT204输入计数器8A的计数值和计数器6的计数值,其组合如果与LUT设定的值一致,则LUT的输出成为“H”,形成微小点调色剂像。在本实施例中,在计数器8A201计数为3、计数器6电路202计数为0时的位置(X,Y)=(3,0)上形成点调色剂像。
这样,点图形形成单元动作的结果,形成图5所示的微小点图形。图5的每一个小正方形都是像素(点),在图5中的斜线的像素上形成点图形的点调色剂像。
计数器8A201,每进行6次副扫描方向的计数,则进行增计数,以计数器8B203的计数值作为初始值在主扫描方向上进行计数。所以,随着副扫描方向的计数的进行,计数为3并形成点调色剂像的位置在主扫描方向上仅仅偏移移位点数k=1。
在主扫描方向上每主扫描6行,点调色剂像的主扫描位置就在与主扫描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进行移位点数为k=1的移位。因此,形成调色剂像的主扫描位置变得均匀,不会发生诸如在二次转印辊上产生条纹污渍、或者在清洁刮板的特定位置上累积调色剂、或者转印在转印材料上的点调色剂像比较显眼那样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移位点数k设定为1。但是,在点区域的主扫描方向的尺寸m是8点时,作为移位点数k,即使采用3、5、7等的、m和k的最大公约数为1那样的值,也可以使形成点调色剂像的主扫描位置变得均匀。
此处,如上述那样所形成的附加图像,如果是沿着副扫描方向,那么,点调色剂像将在主扫描方向上进行移位。即,图像整体形成为斜线的图像。换言之,如果采用斜线图像作为附加图像,那么,难以成为在主扫描方向上固定地形成了点的图像。因此,附加图像最好是斜线的图像。
如上所述,这样形成的附加图像,如图1所示,形成在普通打印图像的上游并且与普通打印图像紧密接触的转印材料区域内。因此,即使在鼓和中间转印带之间存在圆周速度差,也能防止因鼓和转印带之间有无调色剂而引起的摩擦系数的变动、鼓的旋转速度的变化,避免由鼓的图像曝光的晃动而导致的图像前端的条纹图像的产生。另外,可以提供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即:可以进行更稳定的图像形成,并可打印高品质的图像,而不使辐射噪声级升高、不会在二次转印辊上生成条纹污渍。
另外,即使是在图像承载体和转印单元之间不设圆周速度差的结构中,因驱动棍的偏心而产生无意识的速度差,其结果导致了套色偏差的发生。在这样的装置中,通过与普通的图像信息进行叠合并使事先决定的预定的微小点的点调色剂像分散形成在转印单元上,可以进行更稳定的图像形成,并且可打印高品质的图像。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说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为防止因其间是否存在调色剂而产生的中间转印带31和感光体鼓11a~11b之间的摩擦系数的变动,在普通打印图像形成之前形成附加图像。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对在相同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普通打印图像形成前和除此以外的时间也形成附加图像的例子进行说明。
图10是本实施例的防止振动用的图像形成的时序图。
如实施例1所示,在进行普通的打印图像形成前,在中间转印体上形成预定的附加图像。此处与图2相同,在图10中,“用纸区域信号”表示根据转印材料的用纸尺寸的副扫描方向的用纸区域信号,“图像写出定时信号”表示实际开始打印图像形成的时间信号,“附加图像区域信号”表示形成本发明的预定的附加图像的图像区域信号。如图所示,在普通打印图像形成前进行事先决定的预定的附加图像形成。
进而,在本实施例中,在N张连续打印时,在从第1张的图像区域开始时间到第N张的图像区域结束时间之间,连续形成附加图像,在普通打印图像区域内,进行合成了附加图像和普通打印图像的图像形成。
按照这样的时间所形成的附加图像由图9所示。
在用纸区域内并且在图像区域外以斜线表示的区域表示本发明的附加图像区域,该图像是用斜线描画的图像。图2的用纸区域的部分,在图9中形成附加图像。
由该附加图像区域的内侧的点所围成的区域,表示普通打印图像区域,表示根据副扫描方向图像写出信号所形成的图像区域。此处,在普通打印图像区域的普通打印图像上,叠合形成附加图像。
由此,在普通打印图像及其中间转印带移动方向上游一侧的附加图像区域之间不存在间隙,因此,可以避免因转印夹持部的从有调色剂的部分到没有调色剂的部分的变化所导致的摩擦系数变动。
另外,还有不使附加图像与普通打印图像叠合,而在转印材料区域内将其形成普通打印图像区域外的前端和后端的方法。
由此,可以避免因鼓和中间转印带之间的圆周速度差而使两者之间的摩擦系数发生较大变化,可以防止图像前端的条纹图像。因此,可以提供一种能够进行更稳定的图像形成并打印高品质的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此外,上述附加图像不是本来的打印图像,所以,在不显眼的黄色工位进行形成。
另外,在实施例1~3中,说明了具有多个感光体、并由多色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1。但是,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并不仅限于此。可以是单色的图像形成装,也可以是仅具有1个感光体鼓的图像形成装置。
另外,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部件的尺寸、材质、形状以及其相对位置等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制。

Claims (11)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移动的图像承载体;
图像形成单元,在上述图像承载体上形成显影剂图像;
中间转印体,一边以与上述图像承载体的表面移动速度不同的预定表面移动速度进行移动,一边转印上述图像承载体上的显影剂图像;以及
控制单元,控制上述图像形成单元,使得在形成普通图像前形成预定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单元,靠近上述普通图像来形成上述预定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单元,在普通图像形成区域的外侧、图像移动方向下游一侧以外的区域中也形成上述预定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单元,在普通图像形成区域内形成上述预定图像的情况下,形成合成了上述普通图像和上述预定图像的图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将上述中间转印体上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转印材料上的转印单元,
上述控制单元,在由上述转印单元进行的转印时在上述转印材料相对的上述中间转印体的区域内,形成上述预定图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单元,作为均匀分散一个或多个点单位的面积的点显影剂图像的图像形成上述预定图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与图像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为m点、在图像移动方向为n点的点区域内的预定位置上形成上述点显影剂图像时,上述控制单元,使与图像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上述点区域内的上述点显影剂图像的位置相同,使图像移动方向上的上述点区域内的上述点显影剂图像的位置在与图像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依次移动k点(m、n、k是整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m和上述k的最大公约数是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个上述图像形成单元,
由上述多个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显影剂图像被依次转印到上述中间转印体,
上述控制单元仅控制形成首先被转印到上述中间转印体上的显影剂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形成上述预定图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形成预定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形成黄色的显影剂图像。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个上述图像形成单元,
由上述多个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显影剂图像被依次转印到上述中间转印体上,
在仅由上述多个图像形成单元中的一个图像形成单元来进行图像形成时,上述控制单元仅控制进行该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单元,形成上述预定图像。
CNB03160367XA 2002-09-27 2003-09-26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0634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83982/2002 2002-09-27
JP2002283982A JP2004118076A (ja) 2002-09-27 2002-09-27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97368A true CN1497368A (zh) 2004-05-19
CN1306344C CN1306344C (zh) 2007-03-21

Family

ID=31973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60367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06344C (zh) 2002-09-27 2003-09-26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6965747B2 (zh)
EP (1) EP1403728A1 (zh)
JP (1) JP2004118076A (zh)
CN (1) CN1306344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2660A (zh) * 2009-09-07 2011-04-13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05194B2 (en) * 2004-11-30 2007-12-04 Xerox Corporation Xerographic device streak failure recovery
JP4626983B2 (ja) * 2005-02-18 2011-02-09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フル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47654A (ja) * 2005-08-12 2007-02-22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7548702B2 (en) * 2006-06-07 2009-06-1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for preventing paper jams in a fixing unit
JP4939119B2 (ja) * 2006-06-13 2012-05-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7773897B2 (en) 2006-12-01 2010-08-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4323526B2 (ja) * 2007-01-23 2009-09-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US7890035B2 (en) 2007-12-10 2011-02-15 Avision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transferring method therefor
JP6041518B2 (ja) * 2012-04-13 2016-12-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9244380B2 (en) * 2012-08-08 2016-01-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334014B2 (en) 2020-03-27 2022-05-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52115A (en) 1985-10-25 1987-03-24 Colorocs Corporation Print engine for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US5160946A (en) * 1991-07-19 1992-11-03 Xerox Corporation Image registration system
CN1153327A (zh) * 1995-01-10 1997-07-02 三田工业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
JPH10123853A (ja) * 1996-10-24 1998-05-15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3963534B2 (ja) 1997-08-02 2007-08-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316532A (ja) 1998-05-01 1999-11-1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6208826B1 (en) * 1998-06-08 2001-03-27 Ricoh Company, Ltd. Transfer device having notches,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transfer device or method
US6285849B1 (en) * 1998-09-11 2001-09-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3186316A (ja) * 2001-12-19 2003-07-04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4261873B2 (ja) * 2002-10-31 2009-04-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2660A (zh) * 2009-09-07 2011-04-13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设备
CN102012660B (zh) * 2009-09-07 2012-12-05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6965747B2 (en) 2005-11-15
CN1306344C (zh) 2007-03-21
US20040062575A1 (en) 2004-04-01
US20050249526A1 (en) 2005-11-10
JP2004118076A (ja) 2004-04-15
US7106996B2 (en) 2006-09-12
EP1403728A1 (en) 2004-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02497B2 (en) Optical writ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optical writing device
US738239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having main scan length correcting feature
CN1184960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306344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239963C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6035912B2 (ja) 光書き込み制御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光書き込み制御方法
JP532504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362645A (zh) 图象形成设备
JP2016078362A (ja) 光書き込み制御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光書き込み制御方法
JP4558022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30383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622170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5615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50117014A1 (en) Led print head printing
JP5464287B2 (ja) 印刷装置、ピント判定方法、及び、ピント判定プログラム
JP4166545B2 (ja) 光書込み装置
US11567421B2 (en) Signal generation circu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4351849A (ja) 露光装置及びこの露光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41042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濃度補正制御方法
JP3878108B2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6173488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6076179A (ja) プリントヘッド、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60067A (ja) 光書き込み制御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光書き込み制御方法
JP562186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ストリークス判定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ストリークス判定プログラム
JP202008265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321

Termination date: 201909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