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69618A - 蜂窝电话终端 - Google Patents

蜂窝电话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69618A
CN1469618A CNA021558191A CN02155819A CN1469618A CN 1469618 A CN1469618 A CN 1469618A CN A021558191 A CNA021558191 A CN A021558191A CN 02155819 A CN02155819 A CN 02155819A CN 1469618 A CN1469618 A CN 14696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ice signal
cellular phone
phone terminal
terminal
call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0215581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赤井宽
铃木芳典
元胁成久
中田顺二
ʷ
星野刚史
̫
本多丰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4696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696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3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e.g. telephone hand-s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14Specialised client platforms, e.g. receiver in car or embedded in a mobile appliance
    • H04N21/41407Specialised client platforms, e.g. receiver in car or embedded in a mobile appliance embedded in a portable device, e.g. video client on a mobile phone, PDA, lapto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22Input-only peripherals, i.e. input devices connected to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e.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 H04N21/42203Input-only peripherals, i.e. input devices connected to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e.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sound input device, e.g. micropho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22Input-only peripherals, i.e. input devices connected to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e.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 H04N21/4223Camer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42Monitoring of processes or resources, e.g. detecting the failure of a recording device, monitoring the downstream bandwidth, the number of times a movie has been viewed, the storage space available from the internal hard disk
    • H04N21/44213Monitoring of end-user related data
    • H04N21/44218Detecting physical presence or behaviour of the user, e.g. using sensors to detect if the user is leaving the room or changes his face expression during a TV progra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7End-user applications
    • H04N21/478Supplemental services, e.g. displaying phone caller identification, shopping application
    • H04N21/4788Supplemental services, e.g. displaying phone caller identification, shopping application communicating with other users, e.g. chat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H04N7/141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between two video terminals, e.g. videophone
    • H04N7/14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terminal equipment, e.g. arrangements of the camera and the disp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1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sensor for measuring a physical value, e.g. temperature or mo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5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functional features of a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H04N7/141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between two video terminals, e.g. videophone
    • H04N7/14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terminal equipment, e.g. arrangements of the camera and the display
    • H04N2007/145Handheld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99/00Aspects covered by H04R or H04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eir subgroups
    • H04R2499/10General applications
    • H04R2499/11Transducers incorporated or for use in hand-held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PDA's, camer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ocial Psycholog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通常的,现在已经有对下载的音乐片段或存在存储卡中的音乐片段进行立体声重现的描述。语音通信只由单个声道来支持。使用立体声的实际电话通话还不可能。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能够使用立体声进行电话通话的蜂窝电话。该蜂窝电话终端能够与另一个信息处理终端进行语音通信。该蜂窝电话包括:多个扬声器,用于进行语音通信;一个接收器,用来接收由来自其它信息处理终端的多个麦克风的语音信号;以及一个处理器,用来控制多个扬声器输出由接收器收到的语音信号。

Description

蜂窝电话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蜂窝电话、PHS、PDA(个人数字助理)、PCS(个人通信服务)等的语音通信。
背景技术
目前,已经开发出了一种能够对下载的或存在存储卡中的音乐片段以立体声进行重现的技术。例如,日本专利公开(Kokai)2002-118642对该技术进行了描述。
但是,上述的现有技术只支持单声道通话语音,并且不能充分检测采用了立体声的实际电话通话。尤其是,没有考虑到使用了视频电话等的实际谈话。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能够在视频电话上实现实际电话通话的蜂窝电话终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具有如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结构。在权利要求中,与音乐相关的数据装置,例如铃音、MP3文件、电影、音乐片段、游戏、电视节目、商业消息、广告以及由数字相机获得的图像信息(运动和/或静止图片)等等。其它的信息处理终端包括例如蜂窝电话、PHS、PDA(个人数字助理)、PCS(个人通信服务)、PC等。显然,这里所说的语音并不仅限于说话者的声音,也可以是例如环境声音等等。
本发明的其它及进一步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将随着接下来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的(1)-(4)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方框图。
图2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处理过程。
图3的(1)-(3)示出了相应于每个语音模式的数据结构。
图4的(1)和(2)说明了第三实施例的处理过程。
图5的(1)和(2)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操作框图。
图6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处理流程图。
图7的(1)-(4)说明了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壳体。
图8的(1)和(2)示出了由距离传感器202测量的距离与扬声器音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处理流程图。
图9的(1)-(9)示出了根据第七实施例的扬声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进行描述。下面将说明具有立体声的蜂窝电话。在下面的附图中,具有相同结构的部件由相同的参考数字来表示。
图1的(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结构方框图。图1(2)为根据该实施例的蜂窝电话屏幕方向的前视图。在下面的描述中,如图1(3)所示,参照从前方面对屏幕来定义该蜂窝电话的上、下、左和右。图1(4)为根据该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后视图。
首先将描述与语音相关的结构。立体声麦克风101设置在蜂窝电话的壳体内。一共提供了两个麦克风101。假设从一个麦克风中输入的语音信号为R数据,而从另一个麦克风中输入的语音信号为L数据。如图1(2)所示,麦克风101位于操作键盘110的左下方和右下方。为了能够获得更广范围的声音,最好是在左右麦克风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
语音数据压缩部分102,也就是语音数据压缩器将由麦克风101提供的R和L数据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对这些信号进行压缩。接着,语音数据压缩部分102将压缩后的语音信号即R’和L’数据输出给CPU106。由CPU106通过RF单元107将输入的R’和L’数据发送给通信对方。这样,RF单元107起到了发射器的作用。
语音数据解压缩部分103,也就是语音数据解压缩器将接收到的R’和L’数据解压缩为R和L数据。该被解压缩后的数据被输出给通话应允扬声器104(随后被称为“立体声扬声器”)或者耳机插孔105。这里,假设提供两个立体声扬声器104。如图1(2)所示,例如这些立体声扬声器位于显示部分108的左上方和右上方。因此,从麦克风101输入的数据可以以立体声进行输出。例如,用户会很喜欢在将要被描述的音频电话模式中的实际通话。也就是,该蜂窝电话能够接收两个通道的输入(R和L)。每个通道都可以通过一个独立的扬声器以立体声进行输出。
当用户将蜂窝电话位于他或她耳边进行通话时,他或她会有不一致的感觉或者是很难听清。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当立体声扬声器104在重现语音信号时没有在耳朵和扬声器之间建立起一对一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是使用由立体声扬声器104独自提供的用于单声道重现的扬声器201(随后被称为“单声道扬声器”)。由于接收到的语音信号是立体声的2-通道语音,因此该单声道扬声器受控输出R数据或L数据之一,或者是R和L数据的合成数据。
相反,如果用户在进行视频电话通话等的时候看着显示部分108,不一致的感觉或者听不清是可以被忽略掉的。最好的就是不仅使用以上提到的两个立体声扬声器104,也使用包括用于通话的单声道扬声器201在内的三个扬声器。在这种情况下,例如,CPU106分别将由麦克风101提供的压缩后的R’和L’数据输出给立体声扬声器104。CPU106合成R’数据和L’数据,并将合成后的数据(也就是R’+L’)输出给单声道扬声器201。由于使用三个扬声器来输出语音信号,因此可以获得一个更实际的通话。
音乐声音扬声器203可以用来重现存储在存储器109中的铃音、音乐文件等等。在这里,假设提供了两个音乐声音扬声器203。如图1(4)所示,例如,该音乐声音扬声器203被设置成能够从壳体的尾部生成一个语音信号,使得即使在折叠蜂窝电话被合起来的情况下也能很好得听到声音。即使该蜂窝电话被被关上了,这种结构也能够使用音乐数据解压缩部分204来对引入的通话通知声音或MP3压缩音乐文件进行解压缩并用立体声重现这种声音。由CPU106来确定是否需要对一个通话语音或音乐文件进行重现,并选择一个必要的扬声器。
图1的结构中包括5个扬声器。所有的这5个扬声器都可以用来进行通话或者用于诸如音乐文件音乐片段。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在CPU106的控制下将通过RF单元107接收或存储在存储器109中的语音信号输出给立体声扬声器104、单声道扬声器201以及音乐声音扬声器。这样,该RF单元107也起到了接收器的作用。
当语音信号的5个通道(也就是R、L、R环绕、L环绕以及中央)正在使用时,上面所述的5个扬声器可以被逐一的指定给各个通道,这就能够保证用户请求声音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由CPU106来确定由哪个扬声器来输出语音信号5个通道中的一个。相应于预定扬声器的通道被输出。例如,控制由音乐声音扬声器来输出R/L数据,由立体声扬声器104输出R/L环绕数据以及由单声道扬声器201输出中央数据。
接着,将要描述与视频相关的结构。由照相机111将蜂窝电话周围的情景获取到该蜂窝电话中。由视频数据压缩部分112对获得的视频信号进行压缩并被输出给CPU106。CPU106将该被压缩后的视频信号存在存储器109中并通过RF单元107将被存储的视频信号发送给通信对方。作为另一种选择,该压缩的视频信号也可以通过RF单元直接被发送给通信对方。
当从RF单元107接收到含有视频信号的数据时,由CPU将该接收到的视频信号存在存储器109中并将该被存储的视频信号输出给视频数据解压缩部分113。该视频数据解压缩部分113对该视频信号进行解压缩并将其输出给显示单元108。作为另一种选择,该接收到的视频信号也可以直接被输出给视频数据解压缩部分113。
距离传感器202测量蜂窝电话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并用来确定用户的通话模式等,这将在后面详述。
除了上述的处理过程之外,该CPU106还根据从操作键盘110输入的键输入信号或类似信号对蜂窝电话的整个处理过程进行控制。
下面描述使用根据图1结构的蜂窝电话来进行通话的一个实例。假设图1中的蜂窝电话能够以视频电话模式及普通通话模式来作为可用的通话模式。该视频电话模式允许用户在观看由相机111获取的图象的同时进行通话。例如,该视频电话模式使用如图3(1)所示的数据结构来传送语音信号和视频信号。该普通通话模式允许用户通过如实际中常用的方式即将蜂窝电话置于他或她耳边来进行通话。例如,该普通通话模式使用如图3(2)所示的数据结构来传送语音信号。该蜂窝电话在视频电话模式和普通通话模式之间进行选择。每种模式都通过一个选择装置也就是选择器来进行选择,例如位于操作键盘110或显示屏上的一个特殊的按钮。当通过该选择器选择模式时,表示被选中模式的信息包括在如图3所示的报头信息中。
可以选择立体声格式或单声道格式来作为语音格式。在该情况下,例如,该报头信息包括一个用来确定选择立体声格式还是单声道格式进行输出的标识符。根据该标识符,由接收方CPU106确定使用立体声扬声器104还是单声道扬声器201来输出语音信号。
现在参看图2,接下来描述的是具有根据该实施例的蜂窝电话(分别为蜂窝电话A和B)的用户A和B,并由用户A对用户B发出通话。
首先,下面所描述的情况是用户A请求用户B以视频电话模式进行通话并且用户B允许了该请求。由于用户A希望以视频电话模式进行通话,所以用户A通过使用选择器例如操作键盘110来将蜂窝电话的通话模式指定为视频电话模式(S201)。在指定了视频电话模式后,表示视频电话模式的通话模式识别信号“01”通过CPU106被存在存储器109中(S202)。当从操作键盘110输入对蜂窝电话B的通话发生指令时,CPU106对该通话发生信号进行确认并对蜂窝电话B发出通话(S203)。这时,蜂窝电话A至少将存在存储器109中的通话模式识别信号“01”发送给蜂窝电话B。
在接收到该通话模式识别信号“01”时,蜂窝电话B的CPU106对该通话模式识别信号进行确认(S204)。CPU16将确认的通话模式识别信号也就是已经确定的通话模式的内容通知给显示部分108等。通知装置能够通过诸如输出在这之前存在存储器中的特征消息等给显示部分108,或者为各个模式从音乐声音扬声器203中生成不同的振铃声区分普通通话模式和视频通话模式。
接着,当用户B使用操作键盘110来选择视频电话模式时(S206),通过蜂窝电话B的CPU106将通话模式识别信号“01”存在存储器109中。另外,将存在存储器109中的通话模式识别信号“01”发送给蜂窝电话A。
由蜂窝电话A的CPU106对通过RF单元107从蜂窝电话B接收的通话模式识别信号“01”和S202中存储的通话模式识别信号“01”进行比较(S207)。由于S202中存储的通话模式识别信号“01”与从用户B接收的信号相同,所以由CPU106通知显示部分108允许按照用户A请求的视频电话模式进行通话(S208)。CPU106进行在线连接以便于以由通话模式识别信号“01”表示的视频电话模式进行通话(S209)。
在视频电话模式中,蜂窝电话A的CPU106通过使用如图3(1)所示的数据格式来同蜂窝电话B的CPU106进行通信(S210)。也就是,该数据格式包括由两个麦克风101提供的语音信号(R’和L’)以及由相机111获得的视频信号,还带有存储在存储器109中的通话模式识别信号“01”的报头信息。换句话说,对于通信对方来说,蜂窝电话A发送的数据包括由麦克风101提供并由语音数据压缩部分102压缩的R’和L’数据以及由相机111提供并由视频数据压缩部分102压缩的视频信号,还带有表明视频电话模式的报头信息“01”。
当通过RF单元107来从通信对方接收上面提到的数据时,接收到的R’和L’数据在语音数据解压缩部分103中被解压缩为R和L数据。进一步,该R和L数据被转换为模拟信号并通过立体声扬声器104被以立体声的形式重现。在这种情况下,假设该报头信息包括表明立体声通话的标识符。根据该标识符,在负责接收的CPU106的控制下,将语音信号输出给立体声扬声器104而不是单声道扬声器201。
该接受到的视频信号在视频数据解压缩部分113中被解压缩并被输出给显示部分108。
当其中的任何一个用户发出挂断电话的指令时,通信线路就会被断开(S212)。
根据上面所提到的结构,为了进行通话而将由两个麦克风提供的语音信号输出给两个立体声扬声器,这就使得能够以立体声来重现通话语音。用户在视频电话谈话、电视会议等期间只需观看图象就能听到实际上的声音。当有多个通信对方时,可以很容易的确定谁是说话者及通话由谁发出。另外,这也可以很容易的感觉出通信对方终端周围声音的变化。
上面提到的实施例已经描述了视频电话模式下进行的通话。当用户A向用户B发出以普通通话模式来进行通话的请求并且用户B允许了该请求时处理过程与上面所述的几乎相同。在这种情况下,该通话模式识别信号被设置为表示普通通话模式的“02”。这种通信数据格式如图3(2)所示。这最好不要发送或接收视频信号。
在上面提到的实施例中,用户B允许以用户A请求的通话模式进行通话。虽然用户A请求以视频电话模式来进行通话,可用户B也可以拒绝它或者是选择普通通话模式。下面描述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处理过程。
当用户B在图2的S205中选择普通通话模式时,通话模式识别信号“02”通过蜂窝电话B的CPU106存储在存储器109中。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109中的通话模式识别信号“02”被发送给蜂窝电话A。
当蜂窝电话A接收到该通话模式识别信号“02”时,蜂窝电话A的CPU将从蜂窝电话B接收到的通话模式识别信号“02”存在存储器109中。在S202中存在存储器109中的通话模式识别信号“01”与从蜂窝电话B接收到的、已被存储的通话模式识别信号“02”相比较(S207)。这里,在S202中存于存储器109中的通话模式识别信号“01”与从蜂窝电话B接收到的、已被存储的通话模式识别信号“02”是不同的。蜂窝电话A被通知由用户A提出的以视频电话模式进行通话的请求被拒绝了(S211)。如果用户A允许普通通话模式,则可以这种模式进行通话(S210)。如果用户A拒绝了普通通话模式,则不会建立连接来完成这次通话(S212)。
虽然用户A请求以普通电话模式来进行通话,用户B也可以拒绝它或者是选择视频通话模式。在这种情况下也进行类似的处理过程。
上述实例确定了用户A和B之间的通话模式请求是否匹配。根据确定的结果,用户A或B来确定是否以请求的模式来进行通话。除了这种方法,通话终端(用户B)可以独立的确定通话模式而不需考虑由通话发起端(用户A)所请求的通话模式。例如,即使通话发起端请求视频电话模式,通话终端也可以选择普通通话模式来强制性的以普通通话模式开始进行通话。当用户不想发送他或她的照片或者电池不够时,这种选择普通通话模式的能力就变得很有用。同样的,即使通话发起端请求普通通话模式,通话终端也可以选择视频通话模式来强制性的以视频电话模式开始进行通话。这还可以很容易的识别谁是通话发起者,确保通话安全以及防止恶意通话。
另外,决策权可以给予通话发起者,而不是通话终端。可以强制性的以通话发起者选择的语音模式来进行通话。在这种情况下,显而易见的就是没有必要存储通话模式识别信号(S202)或对通话模式识别信号进孔比较(S207)。
在这种情况下,接收通话的蜂窝电话B以根据由蜂窝电话A生成的通话模式识别信号的语音模式进行通话(S210)。这样的优点就是可以以通话发起者(在这个例子中就是用户A)所打算的语音模式进行通话。
进一步,在图2的S208中,蜂窝电话A的显示部分108被通知允许以用户A所请求的视频电话模式来进行通话。该实施例可以被设置成允许用户A来确定是否以视频电话模式来进行通话或者是改变成普通通话模式。
这就使得确认该通知并接着选择下一个动作成为可能。这样,用户可以提高了的可用性可靠地执行操作。如果请求的语音模式被拒绝了,用户可以很容易的改变语音模式而不需要重新输入电话号码。这对于用户来说是啡常方便的。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对于每个通话模式来说声音格式都是可选的。另外,例如,可以预先为每个通话模式确定一个声音格式例如视频电话模式中的立体声重现和普通通话模式中的单声道重现。在单声道重现中,发送者的蜂窝电话(CPU106)进行的处理使得只对两个麦克风中的一个进行操作。例如,如图3(3)所示,通过RF单元107将由任何一个麦克风提供的压缩数据R’或L’发送给通信对方。
上述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是只对两个麦克风中的一个进行操作。但是,最好的就是能同时对两个麦克风进行操作,并通过采用图3(3)中上述的格式将从每个麦克风中输入的R’和L’数据的组合体(也就是R’+L’)传送给通信对方。
而且,图1中语音数据压缩部分102、语音数据解压缩部分103、视频数据压缩部分112、语音数据解压缩部分113以及音乐数据解压缩部分204都是相互独立的。这些部分可以被设置成一个单一部件。CPU用来对数据进行压缩及解压缩。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减小电路尺寸。
考虑到扬声器的数量,这里一共提供了5个扬声器:2个立体声扬声器104,1个单声道扬声器201以及2个音乐声音扬声器203。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例如,可以不采用单声道扬声器201。在这种情况下,就不需要有标识符来确定一个扬声器来作为语音信号的输出目的地,这些将在下面描述。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虽然上述的实施例描述了由麦克风101输入的还未被处理过的R和L数据,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第二实施例所描述的是根据R和L数据之和及它们之间的不同而进行的通信。
下面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处理过程,当从麦克风101输入R和L数据时,CPU106将该数据转换成一个和信号(R+L)以及一个差信号(R-L)。语音数据压缩部分102对这些信号进行压缩并生成压缩数据(R+L)’和(R-L)’,并接着通过RF单元107将它们发送给通信对方。
在从通信对方接收语音信号时,通过RF单元107收到了压缩数据(R+L)’和(R-L)’。由语音数据解压缩部分103将这些数据解压缩为(R+L)和(R一L)数据。接着,由CPU将这些数据恢复成原始的R和L数据。更具体的是,通过将(R+L)和(R-L)相加并再除以2来得到R数据。通过将(R+L)和(R-L)相减并再除以2来得到L数据。以这种方式获得的R和L数据被转换成能够被扬声器104以立体声重现的模拟信号。
按照惯例,实际通常在单声道通话期间采用(R+L)数据。这样做的优点就是在根据基于上述(R+L)数据结构的通信来进行立体声通话时采用了现有的设备。由于R和L数据很相似,因此(R-L)数据近似于零,降低了通信成本。
下面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下面以在立体声扬声器104中重新生成的语音信号的处理过程为例进行说明。参照图4对该处理过程进行说明。
如图4(2)所示,可以假设在发送者后面从左到右通过一辆小汽车。位于图4(1)中通信对方的蜂窝电话上的显示单元108显示了发送者以及在其身后通过的小汽车。在这种情况下,图4(2)中的蜂窝电话收到了小汽车从左至右移动的声音。为了实际上的重现,要求图4(1)中的相应蜂窝电话先从右边的扬声器开始再接着从左边的扬声器来重现该声音,这样才能提供移动声音的效果。
下面描述的是,使用通信对方左侧的扬声器来重现由发送者蜂窝电话的右侧麦克风输入的声音,并使用通信对方右侧的扬声器来重现由发送者蜂窝电话的左侧麦克风输入的声音。
通过RF单元107将具有如图3(1)所示格式的数据发送给通信对方。该数据包括报头信息、“01”、从麦克风101输入并经语音数据压缩部分102压缩的R’和L’数据以及由照相机111输入并经视频数据压缩部分112压缩的视频信号。
在从通信对方接收数据时,通过RF单元107接收压缩数据R’和L’。由语音数据解压缩部分103将这些数据解压缩为R和L数据。将以这种方式获得的R和L数据转换为能够被两个立体声扬声器104以立体声重现的模拟信号。这时,经CPU106的控制将R数据输出给左扬声器并将L数据输出给右扬声器。
例如当一辆小汽车从发送者后面经过时,可以依照语音信号的移动从右、左立体扬声器中重现环境声音,这就提供了非常实际的通话。
现在描述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虽然上述实施例允许用户B根据接受到的引入通话来选择通话模式,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该实施例还可以在通话期间改变通话模式。
下面参照图5对这种情况下的处理过程进行描述。例如,假设下面的情况成立。用户A和B正在以视频电话模式进行通话。在通话期间,用户A对剩余的电量感到担心并因此请求将通话模式从视频电话模式转变为普通通话模式。
在通话期间,用户A通过按压用于普通通话模式的按钮等来请求改变通话模式。通过蜂窝电话A的CPU106将该通话模式识别信号“02”存在存储器109中,并将其作为一个通话模式转换请求信号而发送给蜂窝电话B(S411)。
蜂窝电话B在接收到该通话模式转换请求信号时,将该接收到的通话模式识别信号“02”存在存储器109中并发出一个通话模式转换的通知(S412)。由用户B确定是否接受该转换请求(S413)。当用户B接受转换请求并通过使用特定按钮等把通话模式设置为普通通话模式时,通话模式识别信号“02”被输入给CPU106。在接收该通话模式识别信号“02”时,CPU106将作为通话模式转换允许信号而存于存储器109中的通话模式识别信号“02”发送给蜂窝电话A。
蜂窝电话A在接收到该通话模式转换允许信号时,将存在存储器109中的报头信息“01”改为“02”。例如,为了使用如图3(2)所示的数据格式来进行通信,蜂窝电话A停止照相机111的操作并阻止由照相机111提供的视频信号用于通信。结果,用户A和B的蜂窝电话以用户A被控制请求的普通通话模式来进行通信(S414)。
在S413中,用户B可以拒绝用户A发出的改为普通通话模式的请求。在这种情况下,蜂窝电话B将存在图2的S206中的通话模式识别信号“01”作为通话模式转换拒绝信号发送给蜂窝电话A。在接收到该通话模式转换拒绝信号时,由于存储在S411中的通话模式识别信号“02”与通话模式转换拒绝信号“01”不一样,因此蜂窝电话A保持当前的视频电话模式(S414)。
当在一指定的时间内没有收到通话模式转换允许信号时,可以假定通信对方拒绝了以所请求的通话模式进行通话。与接收到通话模式转换拒绝信号的情况一样,进行以当前的视频通话模式继续进行通话的处理。
如果通信对方允许的话,可以将视频电话模式改变为普通通话模式,例如,在语音通话期间电池的剩余电量变低或者运动照片的通信状态降低时,这可提高其可用性。
显然,普通通话模式可以被改为视频电话模式。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以以普通通话模式通知通信对方,并接着改为视频电话模式。这就可以避免与一个非预期通信对方进行视频电话通话。
在S412,可以通过通话中的话音将改变通话模式的打算通知给通信对方。进一步,例如,显示部分108可以显示一个通知消息例如如图5(2)所示的“通话模式转换请求”。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当按压一个指示通话模式转换的按钮时,显示这种指示的信号被发送给通信对方的蜂窝电话。当通信对方的蜂窝电话接收到该信号时,其CPU106将已经存在存储器109中的消息显示在显示部分108上。这就可以很可靠的向通信对方通知一个改变通话模式的请求,同时也提高通话的可用性。
现在描述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这里所描述的是采用引入的电话-通话扬声器来作为音乐声音扬声器的情况。除了没有安装音乐声音扬声器203以外,该结构方框图同图1所示的一样,这是因为立体声扬声器104也可以作为音乐声音扬声器203来使用。
图1(2)描述了分别安装立体声扬声器104和音乐声音扬声器203的一个实例。在该例中,立体声扬声器104位于蜂窝电话打开的壳体的前面,这样就能以视频电话模式等向用户有效传送声音。另一方面,如图1(4)所示,音乐声音扬声器203位于壳体的尾部,这样便于在移动的环境下听到振铃声。当如本发明所述,立体声扬声器104被用作音乐声音扬声器203时,可是,位于壳体尾部的音乐声音扬声器203变成了可有可无。如果立体声扬声器104的设置不发生变化,合上蜂窝电话将会使得听到声音例如振铃声、重现的音乐文件等变得很困难。本实施例所描述的结构可以很清楚的听见重现的音乐文件例如合上蜂窝电话时的振铃声或者打开蜂窝电话时的通话语音。
图7说明了根据该实施例的安排扬声器的一个例子。图7(1)从三个方向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蜂窝电话。如图7(1)所示,具有显示部分108的壳体被定义为壳体A;具有显示部分108的表面被定义为显示表面11;具有操作键盘110的壳体被定义为壳体B;以及具有操作键盘的表面被定义为操作表面12。术语“侧表面”是指连接显示表面11及其相反的后表面的表面。从壳体A的上方看到的侧面被定义为上侧表面14;从壳体B的下方看到的侧面被定义为下侧表面15;以及从蜂窝电话左或右方看到的侧面被定义为左/右侧表面13。方向上、下、左、右同图1(3)中所定义的一样。
图7(2)示出了从左/右侧表面13看到的蜂窝电话。该蜂窝电话通过铰链部分10而被合起来。由于实际上显示部分108从侧面是看不到的,因此显示部分108用虚线表示。
如图7的(1)、(2)和(3)所示,该实施例立体声扬声器104的音孔20位于显示表面11及壳体A的左/右侧表面13上。图7(3)为图7(1)中所圈定部分的放大视图。这里的音孔实际上是一个孔,用来将由扬声器声音源生成的语音信号朝着壳体的外面进行输出。最好的安排就是扬声器的声音源(图中未示出)同壳体A的音孔之间的距离几乎是相同的。
当扬声器的音孔具有上述的结构时,显示表面11的音孔可以在打开蜂窝电话的同时输出声音。位于左/右侧表面13等的侧音孔可以在合上蜂窝电话的同时输出声音。因此,这就可以很清楚的重现音乐文件例如合上蜂窝电话时的振铃声或打开蜂窝电话时的通话语音。
图7(4)示出了一个覆盖了显示表面11、左/右侧表面13以及上侧表面14三个表面的音孔的例子。以这种方式构成的音孔可以消除音孔与声源发出的声音之间的障碍,可以有效的输出来自声源的声音。由于音孔位于上侧表面14,所以声音不光可以从左/右侧表面13输出,还可以从上侧表面14输出。这就更能听得清合上蜂窝电话时的振铃声等等。
由于上述的原因,类似的结构也可以用于如图7(3)所示的在显示表面11及左/右侧表面13上安排音孔的实例。最好的就是在显示表面11及左/右侧表面13上连续的形成扬声器音孔。
用于立体声扬声器104的音孔20的位置并不仅限于本实施例,而只要能够在合上蜂窝电话时能够很清楚的重现振铃声等的其它情况也是可以的。当立体声扬声器104位于含有操作键盘110的壳体的底部时,例如,音孔可以位于下侧表面15。位于显示表面11的音孔并不一定要求和位于左/右侧表面13上的一样大。当需要增加时,位于显示表面11的音孔可以大于位于左/右侧表面13上的音孔,反之亦然。
图6示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特定处理过程。RF单元107接收数据(S601)。根据该数据,由CPU106确定其与语音通话(电话通话)还是与数据通信相关(S602)。该数据是通过RF单元107接收的语音信号,当确定该接收到的语音数据信号同语音通话相关时,CPU106允许语音数据解压缩部分103对该信号进行解压缩以使得它能够从立体声扬声器104重现(S603)。当确定该接收到的语音数据信号同数据通信相关时,CPU106将该信号存在存储器109中(S604)。当使用操作键盘110来输入重现该被存储起来的语音数据信号的指令时,由CPU106将存在存储器109中的语音数据信号在立体声扬声器104中重现(S605)。
如上所述,引入的电话-通话扬声器也可以被用作音乐声音扬声器。这样一来,该蜂窝电话终端本身就可以被小型化,就能降低电能消耗及成本。
例如,本说明中的数据通信形式可以包括:通过基站接收来自其它蜂窝电话等的语音信号;通过网络(互联网主页等)下载音乐、图象以及视频内容;从外部存储介质接收数据;以及通过红外线数据通信端口等直接从其它的信息处理终端接收数据。
在上面提到的例子中,CPU106将语音数据信号临时存在存储器109中并直到发出了该重现指令才开始进行重现。类似于流水线,最好就是将该数据存在存储器109中并连续重现该被存储的数据。
进一步,上述语音数据信号的类型可以包括任何与音乐相关的数据例如铃音、MP3文件、电影、音乐片断、游戏、电视节目、商业消息、广告以及由数字相机获得并提供语音信号等等的图形信息(运动和/或静止图片)。很显然,有线或无线通信都是可以的。
现在描述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该第六实施例的方框图同图1所示的相同。该实施例通过使用距离传感器202能够自动选择通信模式、接收的声音音量、通话质量等等。可以假定该实施例能够从两个立体声扬声器104中以视频电话模式输出语音信号并从单声道扬声器201以普通通话模式重现语音信号。
图8(1)示出了距离与扬声器音量之间的关系。如图8(1)所示,当蜂窝电话终端距离人体越来越远的时候可以降低单声道扬声器201的音量并加大立体声扬声器104的音量。显然,这里的人体表示一个人或一个目标,并不限于狭义上的人体。
图8(2)示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特殊处理过程。首先,由通信对方通过使用操作键盘110等拨号来开始通信(S801)。距离传感器202测量人体与蜂窝电话之间的距离(S802)。根据该测量的距离,CPU106确定通话模式(S803)。根据该确定的通话模式,CPU106选择立体声扬声器104或单声道扬声器201来作为向其输出语音信号的扬声器(S804)。例如,如果确定了普通通话模式,则CPU106选择单声道扬声器201作为向其输出语音信号的扬声器。如果选择了视频电话模式,CPU106选择立体声扬声器104作为向其输出语音信号的扬声器。之后,例如,由CPU106在如图8(1)所示的通信期间为扬声器调整接收到的声音音量(S805)。当任何一个通信用户发出挂断的指令时,该通话就结束了(S806)。
参照由距离传感器202测量出的人体与蜂窝电话之间的距离的阈值来确定通话模式。例如,如果测量的距离小于5cm,则由CPU106确定用户以普通通话模式进行通话。如果测量的距离大于或等于5cm,则由CPU106确定用户以视频电话模式进行通话。
通过这种方式,该实施例可以根据传感器来确定每个通话模式。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输入操作并根据用户与蜂窝电话之间的距离自动的提供最优的音量大小,提高了其可用性。
这里把阈值定义为5cm但并不仅限于此。阈值可以由用户自己定义。这时,将特定的数据存在存储器109中。例如,CPU106只需要参照该数据进行如图8(2)所示的处理。因此,可以由用户来设定用来确定通话模式的阈值,提高了其可用性。
还提供了一种“自动模式”,如上述自动的调整通话模式及通话音量。最好允许用户能够在普通通话模式、视频电话模式及自动模式中进行选择。用于选择自动模式的装置可以是位于操作键盘110或显示屏幕上的一个特定按钮。这样,用户可以根据情况选择“自动模式”,提高了其可用性。
进一步,很显然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使用的距离传感器202可以是红外线距离传感器,使用其它装置例如超声波等的距离传感器,或者光学传感器。该传感器并不需要测出精确的距离而只需确定与传感器之间一个大概的距离内是否检测到一个对象。另外,对于传感器的安排并不仅限于本实施例。
现在描述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该第七实施例考虑的是立体声扬声器104的安排与形状。图9示出了该实施例的例子。图9(1)示出了在显示部分和壳体的侧表面上安排扬声器的一个实例。该实例有助于减轻蜂窝电话终端的重量并降低了成本和电源消耗。图9(2)示出了在显示部分的左和右侧安排扬声器以便于使得扬声器能从壳体上突出来。同图9(1)中的实例相比,该实例增加了显示屏幕的大小。另外,使用从壳体上突出来的扬声器可以使用户很容易的听到来自蜂窝电话的声音。图9(3)示出了可移动扬声器的一个实例,它可以通过位于壳体上的连接部分改变扬声器的方向或通过滑动部分来移动扬声器的位置。该实例可以根据用户的喜好改变扬声器的位置或方向并且固定扬声器的方向而无需考虑壳体是否打开。该扬声器也可以包含在蜂窝电话的壳体内部。可以平常将扬声器置于壳体的内部而在需要实际通话时将其从壳体内取出。该实例对于用户来说便于使用并保护了扬声器。图9(4)示出了一个扬声器能够从壳体上拆卸下来的实例。在这种情况下,提供的对接孔允许将扬声器从壳体的两侧拆卸下来。根据这种结构,可以很容易的替换引入电话-通话扬声器。图9(5)示出了扬声器位于能够使壳体开、合的铰链部分上的一个实例。该结构同图9(1)的例子相比能够增加显示部分108的大小及操作键盘110的空间。
普通来说,蜂窝电话的屏幕是竖长的。可是,如图9(6)所示,该蜂窝电话可以侧放,并使用横向较长的屏幕来进行视频电话通话。在这种情况下,在显示部分108的两侧安排扬声器能够进行宽屏幕及实际声音的通话。
虽然图9(1)描述的是可以将扬声器位于壳体侧表面上,可该扬声器并不需要严格的同显示部分相连。如图1(2)所示,扬声器可以位于显示部分108的底部或顶部。在图9的(1)-(4)中,扬声器位于具有显示部分108的壳体上,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如图9(7)所示,扬声器也可以位于具有操作键盘110的壳体上。考虑到用于上述通话的立体声声音的宽度范围,最好的就是在左右扬声器之间保留某一特定的距离。如图9(8)所示,扬声器104可以位于具有显示部分108的壳体及具有操作键盘110的壳体的末端。这种结构能够在扬声器之间确保一个足够的距离以便于进行更实际的通话。对于一个普通的可折叠蜂窝电话,很难将含有显示部分108的壳体及具有操作键盘110的壳体近乎水平的展开。如果如图9(8)所示的立体声扬声器104在与显示表面和操作表面相几乎垂直的方向输出声音(图9(9)中虚线箭头),则会很难散射出每个扬声器发出的声音。图9(9)说明了同左、右侧表面看到的蜂窝电话。如图9(9)中实线箭头所示,如果声音能够沿着该方向输出则可以听到更实际的通话,并且由CPU106进行处理使得声音能够以与用户几乎相垂直的方向输出。而且,很显然的是,具有该结构的蜂窝电话可以将含有显示部分108的壳体及具有操作键盘110的壳体近乎水平的展开。
关于麦克风101,例如,对接孔可以将麦克风卸掉或者是装上一个外部更高效率的麦克风。这就使得用户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麦克风。一个定向麦克风能够用来高效的听到来自某一特定方向上的语音信号。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多个麦克风101。很显然,本发明并不仅限于该实施例以及麦克风的安排和形状。
还可以将具有麦克风的立体声耳机同耳机插孔105相连来进行通话。在这种情况下,通过RF单元107接收来自通信对方的R’和L’数据,并在语音数据解压缩部分103中将其解压缩为R和L数据。通过耳机插孔105,R数据被传送到耳机的左侧而L数据被传送到其右侧。结果,用户使用具有麦克风的耳机也能听到实际上的通话。由于耳机上装有麦克风,因此可以进行免提电话通话,还进一步改进了其可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可能提供可进行实际通话的蜂窝电话终端。
参照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可以确定该实施例还存在很多种变化。这些变化位于本发明及其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蜂窝电话终端,该终端能够同信息处理终端进行语音通信,包括:
多个扬声器,用于进行语音通信;
一个接收器,用来接收由信息处理终端的多个麦克风提供的语音信号;以及
一个处理器,用来根据接收器收到的语音信号控制各个扬声器的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蜂窝电话终端,其中
提供了3个扬声器,并且其中至少有一个用于输出单声道语音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的蜂窝电话终端,其中
对于由接收器收到并由多个扬声器输出的语音信号,其可以采用立体声格式及单声道格式中的任何一种语音格式。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的蜂窝电话终端,其中
当采用单声道格式来输出由信息处理终端的多个麦克风提供、并由接收器接收的语音信号时,在处理器的控制下输出由多个麦克风提供的语音信号或将由多个麦克风提供的语音信号进行合成。
5.根据权利要求1的蜂窝电话终端,其中
多个麦克风位于信息处理终端的左右两侧,多个扬声器位于显示部分的左右两侧;以及
在处理器的控制下,蜂窝电话终端的左侧扬声器输出由信息处理终端右侧的麦克风提供并由接收器接收的语音信号,蜂窝电话终端的右侧扬声器输出由信息处理终端左侧的麦克风提供并由接收器接收的语音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6的蜂窝电话终端,包括
一个解压缩器,用来对由接收器接收的语音信号进行解压缩。
7.一种蜂窝电话终端,该终端能够同信息处理终端进行语音通信,包括:
多个麦克风,用于输入语音声音;
一个压缩器,用来对由多个麦克风提供的语音信号进行压缩;以及
一个处理器,在它的控制下,将由压缩器压缩的语音信号发送给信息处理终端。
8.根据权利要求7的蜂窝电话终端,其中
在处理器的控制下,将由多个麦克风提供的语音信号转换为单声道格式。
9.一种蜂窝电话终端,包括
一个选择器,用来将通话模式设置成视频电话模式或普通通话模式;
多个扬声器,用于进行语音通信;
一个接收器,用来接收由信息处理终端的多个麦克风提供的语音信号;
一个解压缩器,用来对由接收器接收的语音信号进行解压缩;以及
一个处理器,在它的控制下,当选择器将通话模式设置为视频电话模式时允许多个扬声器以立体声输出经解压缩器解压缩后的语音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蜂窝电话终端,其中
在处理器的控制下,通过使用多个扬声器来重新生成经由网络接收到的或在这之前已存储的与音乐相关的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蜂窝电话终端,其中
该蜂窝电话终端能够通过铰链部分折叠起来并且为多个扬声器在壳体的侧表面提供音孔。
12.一种蜂窝电话终端,该终端能够同信息处理终端进行语音通信,包括:
多个扬声器,用于进行语音通信;
多个麦克风,用于输入语音声音;
一个压缩器,用来对由多个麦克风提供的语音信号进行压缩;
一个发送器,用来将由压缩器压缩的语音信号发送给信息处理终端;
一个接收器,用来接收来自信息处理终端的语音信号;
一个解压缩器,用来对由接收器接收的语音信号进行解压缩;以及
一个处理器,在它的控制下,产生一个经解压缩器解压缩后的语音信号;以及
一个距离传感器,用来检测蜂窝电话终端和人体之间的距离,其中
处理器根据由距离传感器检测到的距离来选择通话模式或通话格式。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蜂窝电话终端,其中
当确定由距离传感器检测到的距离小于一个特定值时,由处理器选择普通通话模式作为通话模式,而当确定由距离传感器检测到的距离大于或等于一个特定值时,由处理器选择视频电话模式作为通话模式。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蜂窝电话终端,其中
该特定值是可以选择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9、12中任何一个的蜂窝电话终端,其中
多个扬声器通过连接部分或滑动触头是可以移动的。
16.根据权利要求1、9、12中任何一个的蜂窝电话终端,其中
多个扬声器通过对接孔是可以被拆卸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9、12中任何一个的蜂窝电话终端,其中
包括显示屏的第一壳体和包括操作部分的第二壳体可以通过链接部分进行折叠;以及
多个扬声器中至少有一个位于第一壳体上并且也至少有一个位于第二壳体上。
18.一种蜂窝电话终端,该终端能够同信息处理终端进行语音通信,包括:
多个扬声器,用来在通话期间输出语音声音;以及
一个处理器,当从信息处理终端接收到含有R和L数据的语音信号时,在它的控制下,将接收到的语音信号中的R数据输出给多个扬声器中的一个,将接收到的语音信号中的L数据输出给其它的扬声器。
CNA021558191A 2002-07-19 2002-10-31 蜂窝电话终端 Pending CN146961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10371/2002 2002-07-19
JP2002210371A JP2004056408A (ja) 2002-07-19 2002-07-19 携帯電話端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69618A true CN1469618A (zh) 2004-01-21

Family

ID=29997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21558191A Pending CN1469618A (zh) 2002-07-19 2002-10-31 蜂窝电话终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047052B2 (zh)
JP (1) JP2004056408A (zh)
CN (1) CN1469618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15409A1 (en) * 2004-07-10 2006-01-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function of a foldable wireless terminal with a rotary-type speaker depending on the folded state
US7299078B2 (en) 2003-05-07 2007-11-20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CN100438705C (zh) * 2004-04-29 2008-11-26 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通信终端的3d音体现装置
CN100438534C (zh) * 2004-02-20 2008-11-26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折叠电子设备
CN1929511B (zh) * 2005-09-09 2010-06-16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基带芯片音频切换装置
CN101945498A (zh) * 2009-07-06 2011-01-12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通讯装置及信号处理方法
WO2012088937A1 (zh) * 2010-12-28 2012-07-05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视频通话的接听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5284129A (zh) * 2013-04-10 2016-01-27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音频记录和回放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28381B2 (en) * 1999-06-04 2020-07-28 Raman K. Rao Reconfigurable mobile device interfaces supporting authenticated high quality video, audio, TV and multimedia services
US7039435B2 (en) 2001-09-28 2006-05-02 Agere Systems Inc. Proximity regulation system for use with a portable cell phone and a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JP3553916B2 (ja) * 2001-10-19 2004-08-1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携帯電話機
EP1420567A3 (en) * 2002-11-12 2005-03-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ortable terminal capable of providing stereo sound
JP4073296B2 (ja) * 2002-11-14 2008-04-09 京セラ株式会社 重ね型携帯電話機
KR100526528B1 (ko) * 2002-11-27 2005-11-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데이터 입력 확장성이 제공된 휴대용 통신 장치
EP1431958B1 (en) * 2002-12-16 2018-07-18 Sony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c. Apparatus connectable to or incorporating a device for generating speech,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therefor
EP1445922A1 (en) * 2003-02-06 2004-08-11 Dialog Semiconductor GmbH Monolithic optical read-out circuit
JP2004304560A (ja) * 2003-03-31 2004-10-28 Fujitsu Ltd 電子装置
KR20040091272A (ko) * 2003-04-21 2004-10-28 홍충식 더블 폴더 휴대폰
KR100547741B1 (ko) * 2003-05-13 2006-01-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의 스피커 장치
US7496356B2 (en) * 2003-09-29 2009-02-2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ith the function of a teletypewriter
KR100827104B1 (ko) * 2003-10-23 2008-05-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전자 장치
JP2005151067A (ja) * 2003-11-14 2005-06-09 Hitachi Ltd 通信端末装置および再生方法
KR100608732B1 (ko) * 2003-12-26 2006-08-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지털 카메라 기능을 갖는 휴대용 단말기
JP4403830B2 (ja) * 2004-02-27 2010-01-2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携帯情報端末
US20050193557A1 (en) * 2004-03-03 2005-09-08 Ko Sang-Cheol Method of fabricating an ink-jet print head using a liquid-jet guided laser
JP2005311501A (ja) * 2004-04-19 2005-11-04 Nec Saitama Ltd 携帯端末装置
JP4572615B2 (ja) * 2004-07-27 2010-11-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記録媒体、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TWM273904U (en) * 2004-08-19 2005-08-21 Inventec Appliances Corp Mobile phone with stereo recording functions
US20060058057A1 (en) * 2004-09-16 2006-03-1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High capacity ancillary storage unit removably attachable to mobile cellular telephone member
KR20060031551A (ko) * 2004-10-08 2006-04-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스테레오 단말기 및 스테레오 단말기를 이용한 음성 통화방법
US7536200B2 (en) * 2004-10-22 2009-05-19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Combin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portable stereo
JP2006157464A (ja) * 2004-11-29 2006-06-15 Kyocera Corp 音響装置
KR100677411B1 (ko) 2004-12-13 2007-02-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스테레오 스피커 제어장치 및 방법
KR100663422B1 (ko) * 2004-12-21 2007-01-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 통신 장치
US20060141926A1 (en) * 2004-12-29 2006-06-29 Nokia Corporation Call rejections and reminders in order to enhance enjoyment of media items
WO2006076658A2 (en) * 2005-01-13 2006-07-20 Pocrass Alan L Flash memory cell phone with integrated male and female connectors
ATE428257T1 (de) * 2005-02-03 2009-04-15 Tcl & Alcatel Mobile Phones Mobiles endgerat mit mindestens zwei lautsprechern zur erzeugung eines stereoeffektes
EP1696702B1 (en) * 2005-02-28 2015-08-26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Portable device with enhanced stereo image
JP4497007B2 (ja) * 2005-03-28 2010-07-0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電話端末
JP4344342B2 (ja) * 2005-05-27 2009-10-14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携帯電子機器
JP4538385B2 (ja) * 2005-06-30 2010-09-08 京セラ株式会社 携帯型電子機器
KR100678166B1 (ko) * 2005-07-27 2007-0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어쿠스틱 쇼크를 방지하기 위한 오디오 신호의 출력 볼륨을설정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이동 통신 단말기
KR100724116B1 (ko) * 2005-08-24 2007-06-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내장형 안테나를 구비한 이동통신 단말기
US8503970B1 (en) * 2005-09-01 2013-08-06 Kyocera Corporation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ystem with interchangeable speaker modules
US8635073B2 (en) * 2005-09-14 2014-01-21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Wireless multimodal voice browser for wireline-based IPTV services
TWI288879B (en) * 2005-09-19 2007-10-21 High Tech Comp Corp An audio signal output devices and a method for arbitrating thereof
KR100744305B1 (ko) * 2005-10-18 2007-07-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시청이 편리한 휴대 단말기 및 그의 슬라이딩 거치 장치
KR20070075154A (ko) * 2006-01-12 2007-07-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단말기
JP2007201738A (ja) * 2006-01-25 2007-08-09 Visual Connect:Kk 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装置
TW200731743A (en) * 2006-02-15 2007-08-16 Asustek Comp Inc Mobile device capable of adjusting volume dynamically and related method
US7692680B2 (en) * 2006-04-20 2010-04-06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location specific sound in a telepresence system
KR101128170B1 (ko) * 2006-05-10 2012-03-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음향 트랜스듀서를 갖는 휴대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KR20080014541A (ko) * 2006-08-11 2008-02-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자기 거치 기능을 구비한 멀티미디어용 휴대 통신 단말기
US8135342B1 (en) 2006-09-15 2012-03-13 Harold Michael D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a wireless cell phone device to create a desktop computer and media center
KR101430441B1 (ko) * 2007-04-09 2014-08-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화상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구현할 수 있는 화상통신용 단말기
US8041438B2 (en) * 2007-06-28 2011-10-18 Apple Inc. Data-driven media management within an electronic device
JP4379505B2 (ja) * 2007-08-23 2009-12-09 株式会社カシオ日立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 携帯端末装置
JP2009060426A (ja) * 2007-08-31 2009-03-19 Sony Ericsson Mobilecommunications Japan Inc 携帯端末装置
JP2009081743A (ja) * 2007-09-26 2009-04-16 Nec Corp 携帯電話機のステレオスピーカ配置構造及び方法
US20090215439A1 (en) * 2008-02-27 2009-08-27 Palm, Inc. Techniques to manage audio settings
US9451356B2 (en) * 2008-12-18 2016-09-20 Nokia Technologies Oy Multi-directivity sound device
KR101626157B1 (ko) * 2009-06-05 2016-06-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통화시 음성 신호의 출력 레벨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US20100331048A1 (en) * 2009-06-25 2010-12-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s stereo reproduction at a device
US9084276B2 (en) * 2009-09-11 2015-07-14 Aerovironment, Inc. Dynamic transmission control for a wireless network
GB201006796D0 (en) 2010-04-23 2010-06-09 Skype Ltd Viewing apparatus
DE102010043122A1 (de) * 2010-10-29 2012-05-03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Mobiles Endgerät mit adaptiver Funkschnittstelle
WO2012090382A1 (ja) * 2010-12-28 2012-07-05 Necカシオ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US9050212B2 (en) 2012-11-02 2015-06-09 Bose Corporation Binaural telepresence
CN103809679A (zh) * 2012-11-13 2014-05-21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US9723407B2 (en) * 2015-08-04 2017-08-01 Ht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sound playing method thereof
US10750002B2 (en) * 2018-01-08 2020-08-18 Compal Electronics, Inc.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0742338B2 (en) * 2018-01-26 2020-08-11 Clip Interactive, Llc Seamless integration of radio broadcast audio with streaming audio
KR102473337B1 (ko) 2018-04-13 2022-12-0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이의 스테레오 오디오 신호 처리 방법
JP7146542B2 (ja) * 2018-09-18 2022-10-04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経路案内プログラム、経路案内装置、および経路案内システム
US20220256028A1 (en) * 2021-02-08 2022-08-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multi-call support capability on compatible audio devic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98360B2 (ja) 1998-12-15 2007-10-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通話装置
US6754231B1 (en) * 1999-06-18 2004-06-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obust header compression in packet communications
JP2001054085A (ja) 1999-08-12 2001-02-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携帯端末装置
JP2001274912A (ja) 2000-03-23 2001-10-05 Seiko Epson Corp 遠隔地会話制御方法および遠隔地会話システムならびに遠隔地会話制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2002058005A (ja) * 2000-06-02 2002-02-22 Canon Inc テレビ会議・テレビ電話システム、送信装置、受信装置、画像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通信方法、記録媒体、プログラム
JP3542955B2 (ja) 2000-10-11 2004-07-14 埼玉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電話機
US6823312B2 (en) * 2001-01-18 2004-11-2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ersonalized system for providing improved understandability of received speech
US7079658B2 (en) * 2001-06-14 2006-07-18 At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localization of sounds in three-dimensional space
JP3553916B2 (ja) * 2001-10-19 2004-08-1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携帯電話機
US7076204B2 (en) * 2001-10-30 2006-07-11 Unwired Technology Llc Multiple channe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30096603A1 (en) * 2001-11-19 2003-05-22 E-Lead Electronic Co., Ltd. Wireless detachable conference telephone
US20030182130A1 (en) * 2002-03-22 2003-09-25 Multisuns Corp.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meeting
US6987992B2 (en) * 2003-01-08 2006-01-17 Vtech Telecommunications, Limited Multiple wireless microphone speakerphone system and method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99078B2 (en) 2003-05-07 2007-11-20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CN100438534C (zh) * 2004-02-20 2008-11-26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折叠电子设备
CN100438705C (zh) * 2004-04-29 2008-11-26 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通信终端的3d音体现装置
EP1615409A1 (en) * 2004-07-10 2006-01-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function of a foldable wireless terminal with a rotary-type speaker depending on the folded state
US7774029B2 (en) 2004-07-10 2010-08-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function of a wireless terminal
CN1929511B (zh) * 2005-09-09 2010-06-16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基带芯片音频切换装置
CN101945498A (zh) * 2009-07-06 2011-01-12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通讯装置及信号处理方法
CN101945498B (zh) * 2009-07-06 2014-10-29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通讯装置及信号处理方法
WO2012088937A1 (zh) * 2010-12-28 2012-07-05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视频通话的接听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5284129A (zh) * 2013-04-10 2016-01-27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音频记录和回放装置
US10834517B2 (en) 2013-04-10 2020-11-10 Nokia Technologies Oy Audio recording and playback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4056408A (ja) 2004-02-19
US7047052B2 (en) 2006-05-16
US20040204194A1 (en) 2004-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469618A (zh) 蜂窝电话终端
CN109559763B (zh) 一种实时数字音频信号混音的方法及装置
US11825013B2 (en) Method for reproducing music file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mobile terminal implementing the same
CN1856181A (zh) 可电缆连接的立体声头戴式耳机
CN112911566B (zh) 蓝牙通信方法和装置
EP1589729A2 (en) Portable device
JP2002252566A (ja) 携帯電話用接続装置
JP2022050516A (ja) 端末、音声連携再生システム及びコンテンツ表示装置
JP2009033298A (ja)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端末
CN1370387A (zh) 声音信号生成系统及通话系统
JP4201791B2 (ja) 携帯電話内蔵形音声変換システム
JP2004312662A (ja) 通話中キーボタンを利用した効果音/背景音の出力機能を持つ携帯用端末機
CN100559805C (zh) 便携式通信终端与用于该终端的消息输出方法
KR100420681B1 (ko) 휴대폰을 이용한 영상과 음향의 합성 및 송신방법과 이를구현한 휴대폰
JP4606706B2 (ja) 携帯電話端末
JP2010087839A (ja) 携帯端末
KR100535154B1 (ko) 멀티미디어용 오디오 출력 기능을 가지는 이동통신단말기의 통화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KR20060105125A (ko)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음악 파일 재생 방법
JP2007108382A (ja) 携帯端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