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68718A - 喷墨记录装置用墨盒 - Google Patents
喷墨记录装置用墨盒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468718A CN1468718A CNA031372872A CN03137287A CN1468718A CN 1468718 A CN1468718 A CN 1468718A CN A031372872 A CNA031372872 A CN A031372872A CN 03137287 A CN03137287 A CN 03137287A CN 1468718 A CN1468718 A CN 146871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ina ink
- print cartridge
- black road
- thin slice
- cartridge accor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6—Means for regulating the pressure in the cartridge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喷墨记录装置用墨盒,该墨盒包括:适合装墨的第一和第二墨包、在第一和第二墨包之间形成的墨道,该墨道把来自第二墨包的墨提供给第一墨包。该墨道能够通过设置给喷墨记录装置的闭合机构被打开和闭合。例如:墨道由柔性材料制成,以便闭合机构能够通过给其设置的挤压部件对墨道进行挤压来闭合墨道。该墨盒还包括一种墨流增强装置,当墨道没有被闭合机构闭合时,该装置允许墨通过墨道顺畅地流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墨记录装置用墨盒,尤其涉及一种内有多个墨包的墨盒。
背景技术
总的来说,喷墨记录装置是这样设置的:在喷墨打印头内生成一种适当的负压(一种低于大气压的气压)以便维护在喷墨打印头内形成的墨板。例如:如果从墨盒内的墨包把墨提供给打印头,该墨包的位置低于打印头,依靠液压压头差在打印头内生成负压。然而,用这种设置,随着墨的不断消耗,墨包内的液面越来越低,导致液压压头差的改变。因此,垂直方向内的墨包大小受到了限制,这不仅是由于喷墨记录装置设计造成的,而且也是由于要在预定的范围内保持液压压头差而造成的。
近来,广泛使用大尺寸打印头来提高记录率。该打印头设有多个喷墨口,在记录媒体的横向方向上进行安装。然而,大尺寸打印头由于消耗大量的墨而需要大容量的墨包。
日本专利申请临时公开HEI 11-105299公开了一种喷墨打印机,该打印机具有一个设置在墨道上的柔性的下槽,该墨道连接了打印头和一个大容量墨盒。依靠下槽与打印头间的液压压头差来给打印头提供一个负压。设置有下槽的打印机可以在预先确定的范围内保持由墨的消耗造成的液压压头差的变化,而且能够从大容量墨盒提供足够量的墨给大尺寸打印头。
然而,喷墨打印机安装下槽需要复杂的墨道结构,而且也增加了墨道接头的数量。这种墨道几乎不可能使气泡从墨道排出,和/或具有较低的气体和水蒸气的密封能力。进一步地,这种柔性的下槽耐用性低,因此需要经常更换。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建议上、下墨包直接相互连接来替换墨盒和下槽,这样就可以取消连接墨盒和下槽的复杂墨道。
上例中,上墨包和下墨包分别用作墨盒和下槽。由于墨自身的重量,墨就从上墨包流入到下墨包中。这样,只要墨盒包中含有大量的墨,所需的墨就能够由上墨包(墨盒包)提供给下墨包(下槽包)而不会有明显的延迟。然而,随着留在墨盒包中的墨量减少,给下槽包供应墨所需的时间就会增加,这是因为墨盒包中墨的重量减少,而且因为墨盒包中的压力变成了负压(低于大气压)。尽管打印头能够高速打印,但是给下槽包补充墨所用时间的增加导致了总的打印时间的增加,因为在给下槽包补充墨的时候,喷墨记录装置必须停止打印。此外,因为墨盒包中存在负压,所以并不是墨盒包中所有的墨都能被消耗完,而是会剩下少量的墨。
因此,需要一种喷墨记录装置用的墨盒,在不需要在喷墨记录装置内设有下槽的情况下,该墨盒能够使打印头产生负压,而且能够顺畅地给打印头提供大量的墨而与墨盒中所剩的墨量无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喷墨记录装置用的墨盒来满足上述需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喷墨记录装置用的墨盒,该墨盒包括:适合装墨的第一和第二墨包,和在第一和第二墨包之间形成的墨道,该墨道把第二墨包中的墨提供给第一墨包。该墨道能够由一个设置给喷墨记录装置的闭合机构打开和闭合。例如:该墨道由柔性材料制成,使得所述闭合机构能够通过该闭合机构上的挤压部件对该墨道挤压来闭合墨道。
该墨盒还包括:墨流增强装置,在墨道没有被闭合机构闭合时,该墨流增强装置允许墨通过墨道顺畅地流动。
作为一种选择,第二墨包的容量比第一墨包更大,而且形成一个朝墨道入口倾斜的内壁。作为一种选择,第一墨包水平尺寸比垂直尺寸大。作为一种选择,第一和第二墨包与墨道形成一个整体件。作为一种选择,第一和第二墨包与墨道通过焊接固定到墨盒外壳的内壁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墨流增强装置包括一个在墨盒外壳上形成的凹槽,第一和第二墨包与墨道安装在墨盒外壳内。将凹槽制成为适合挤压部件的插入。在这种情况下,挤压部件通过压靠凹槽来闭合墨道。
在上述情况下,墨道由沿着其侧边相互固定的第一和第二薄片制成,墨道安装在墨盒外壳内并且第一薄片面对着所述凹槽。这样设置第一薄片使得第一薄片在凹槽上延伸的部分比凹槽的宽度更宽。
在特定情况下,将第一薄片设置为墨道侧边之间的长度比墨道侧边之间的距离长出1%至30%。
可选择地或另外地,将第一薄片设置为墨道侧边之间的第一薄片的长度比墨道侧边之间的第二薄片的长度长出1%至30%。
可选择地,至少挤压部件之一和凹槽内壁由弹性材料制成。
可选择地,面对着凹槽的墨道的一侧至少部分地固定在凹槽内壁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个实施例,墨流增强装置包括一个安置在墨道内位于由挤压部件挤压的部分处的弹性部件。当挤压部件停止挤压墨道时,弹性部件偏压墨道使其恢复到开放状态。
可选择地,该弹性部件为中空形状,诸如中空圆柱形,以便墨从中流过。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个实施例,挤压部件挤压墨道外表面的一个预定区域。墨流增强装置包括一个弹性部件,该部件连接到墨道预定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上,当挤压部件停止挤压墨道时,弹性部件偏压墨道使其恢复到开放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喷墨打印机用墨盒,该墨盒包括第一和第二盛墨容器,而且墨道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盛墨容器连接。
第二盛墨容器的位置低于喷墨打印机的打印头,当在喷墨打印机中安装上墨盒时,第二盛墨容器与打印头连接供墨。因为第二盛墨容器的位置低于打印头,当第二盛墨容器与打印头连接时,打印头内将产生负压,而与第一盛墨容器的位置无关。
提供连接第一和第二盛墨容器的墨道,以便允许第一盛墨容器内的墨被提供给所述的第二盛墨容器。这样,作为一个整体,该墨盒能够给打印头提供大量的墨。墨道由沿其侧边相互固定的具有弹性的第一和第二薄片构成。第二薄片具有弹性,而且被偏压以与第一薄片间隔开。这样,可以通过朝第一薄片挤压第二薄片来闭合该墨道。当停止挤压第二薄片时,因为第二薄片被偏压而远离第一薄片,所以墨道自己打开,使得墨顺畅地在墨道中流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通过制出第二薄片使得第二薄片比第一薄片宽度窄来产生偏压力。
在上述情况下,该墨盒还可以包括设置有凹槽的壁。该墨道可以被安置在该壁的前面,第一薄片面对着该凹槽。第一薄片可以具有弯曲形状,向所述的凹槽内突出。可选择地,第一薄片至少部分地固定在凹槽上。可选择地,第二薄片基本具有平面形状。可选择地,第二薄片可以具有弯曲形状,以与凹槽相反的方向突出。
可选择地,墨道内限定的空间基本上与凹槽宽度相同。可选择地,该空间可以比凹槽的宽度窄。
可选择地,该凹槽内壁由弹性材料制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弹性部件安置在第一和第二薄片间,该弹性部件偏压第二薄片以与第一薄片间隔开。
该弹性部件可以是中空的圆柱形,以便让墨从中流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将可以是薄片的弹性部件粘接在第一和第二薄片的至少一个的外表面上,该弹性部件偏压第二薄片,使得第二薄片与第一薄片间隔开。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地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没有显示喷墨记录装置的墨盒和喷墨打印头H;
图2A和2B表示图1所示的墨盒的上墨道打开/闭合的过程;
图3A、3B和3C示意性地表示一种设置在没有凹槽的墨盒外壳内的墨道的打开/闭合操作;
图4A、4B和4C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改进的上墨道108的截面图;
图5表示图4A所示的上墨道第一薄片的中间部分的长度L1与通过上墨道墨泄漏量之间关系的实验数据;
图6A和6B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墨盒截面图;
图7A和7B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墨盒截面图;
图8A至8F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墨盒内墨的补充过程;和
图9A至9F表示图8A至8F所示的过程的改进。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所有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本发明发明人集中研究了喷墨记录装置用墨盒,尤其是,大容量的墨盒,而且该墨盒能够在喷墨打印头内生成稳定的负压,而不需要给该喷墨记录装置提供下槽。该发明人发现,该墨盒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获得:提供至少两个墨包给该墨盒;将其中一个墨包与打印头连接,为其供墨,并将该墨包的位置设置得比打印头低;将其它的墨包做得尽可能的大;提供至少一个墨道来连接这些大墨包和为打印头供墨的墨包;当将墨提供给打印头时闭合至少一个墨道。
本发明人进一步用实验方法发现,如果其它墨包内所剩的墨量少,那么墨就不会经过墨道顺畅地流动。因此,本发明人进一步给墨盒提供了墨流增强装置,以便墨可以从其它墨包顺畅地提供给连接到打印头的墨包,即使其它墨包中的墨量所剩很少时也可以进行。
因此,根据在下文中所要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墨盒的显著特征在于:该墨盒包括至少两个墨包和一个墨流增强装置,该装置设置在墨包之间形成的墨道上。
图1示意性地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装置(未显示)的墨盒100和喷墨打印头H。
图1所示的墨盒100具有一墨盒外壳102和安装在墨盒外壳102内的上、下墨包104和106,上、下墨包安置在垂直方向上。上、下墨包104和106与上墨道108连接,而下墨道110将下墨包106与一管口112连接,该管口设置在墨盒外壳102的底部。
当墨盒100安装在喷墨记录装置(未显示)内时,与打印头H连接的一管道P的针形尖端N刺入管口112,以便通过该管道P从墨盒100给打印头H提供墨。上墨道108通过挤压挤压部件120(见图2A和2B)被闭合,该挤压部件安装在喷墨记录装置上(未显示),垂直于墨流方向挤压上墨道108(图1所画的垂直于纸面的方向)。
优选地,上、下墨包104和106由诸如气密性和/或不透蒸气的层压薄膜的柔韧材料制成。然而,应该注意上、下墨包104和106所用材料不局限于上述材料。
优选地,上、下墨包104和106与上、下墨道108和110通过焊接一对薄膜片形成了一个整体,以便提高墨盒100的工作效率,并阻止墨盒100内墨、蒸汽、气体等的泄漏。更进一步,该对薄膜片的边缘可以与墨盒外壳102焊接在一起,以便使上、下墨包104和106以及上、下墨道108和110与墨盒外壳102成为一个整体。
如图1所示,下墨包106垂直地位于上墨包104之下,以便上墨包104中的墨由于重力通过上墨道108流到下墨包106中。提供给下墨包106内的墨量由上墨道108的打开/闭合来控制。上墨道108的打开/闭合由一挤压部件120(见图2A和2B)完成,该挤压部件安装在喷墨记录装置上(未显示)。该挤压部件120将在下面进行描述。
控制流到下墨包106中的墨量,以便下墨包106不会完全装满墨。在此实施例中,下墨包106内的墨量被控制为不超过该墨包容量的约80%。这是为了防止下墨包106内由于来自上墨包104的墨过量供应而导致墨压力的增加,因为这种压力的增加可能抑制打印头H内负压的生成,而负压对于形成墨板是必须的。
如果下墨包106没有完全装满墨,那么下墨包106和打印头H内的液压压头差决定打印头H内的压力。因为下墨包106的位置低于打印头H,所以液压压头差总是在打印头H内生成负压。
液压压头差在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变化,最小值与最大值大致由打印头H喷墨孔(未显示)和下墨包106的上下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来分别决定。下墨包106在垂直方向上设计的尺寸小是为了保持尽可能小的液压压头差的变化,而在水平方向上设计的尺寸大是为了装更多的墨。
应该注意象上述那样安置下墨包106可以以所期望的形状和容量来设计上墨包104,因为不管上墨包104的形状和大小如何,下墨包106都可以使得打印头H内生成负压。这样,上墨包104可以设计的较大来装更大量的墨。
如果下墨包106中的墨量变小,就会从上墨包104提供墨给下墨包106。下文将详细描述墨提供给下墨包106的过程。优选地,在上墨包104的底部形成一个倾斜的部分114,倾斜部分114朝上墨道108入口倾斜,以便即使上墨包104内所剩的墨量很少也能够让墨顺畅地流入下墨包106。进一步地,如前面所述,在墨盒100内安置墨流增强装置,以便顺畅地给下墨包106提供墨。在下文中将描述墨流增强装置。
图2A和2B表示图1所示的墨盒的上墨道108的打开/闭合过程。图2A和2B表示墨盒外壳102与上墨道108沿着图1中的线A-A截取的横截面图。进一步地,挤压部件120也在图2A和2B中显示,挤压部件120是喷墨记录装置(未显示)的一部分。
如图2A和2B所示,在墨盒外壳102的内表面形成一凹槽116。上墨道108由有柔性和弹性的第一、第二薄片130和132组成。第一、第二薄片130和132通过焊接或粘合沿着各自的侧边108a和108b以防水的方式相互固定。上墨道108安置在墨盒外壳102内以便覆盖凹槽,第一薄片130面对着凹槽116。上墨道108的侧边108a,108b分别在凹槽116的相应一侧固定在墨盒外壳102的内壁102a上。第一、第二薄片130和132在水平方向上的宽度或尺寸为:第二薄片132在凹槽116前面基本是平直延伸的,而第一薄片130弯曲伸入凹槽116内,并且沿着凹槽内壁延伸。优选地,第二薄片132在水平方向稍微膨胀。
挤压部件120包括:支撑杆122和挤压头124,该挤压头连在支撑杆122的顶端。这样设计挤压头124是为了适合插入凹槽116内。挤压部件120由喷墨记录装置(未显示)的一机械装置(未显示)促动,以便挤压头124压入凹槽116和从凹槽116拉出。
当上墨道108闭合来停止墨流过时,挤压部件120朝凹槽116方向移动,以便挤压头124如图2B所示插入凹槽。结果,上墨道108在挤压部件120和凹槽116之间被挤压,墨停止在上墨道108中流过。
相反,当需要打开上墨道108时,挤压部件120如图2A所示从凹槽116中拔出。当挤压部件120撤回、或挤压头124从凹槽116中拔出时,第二薄片132由于它的弹性而恢复到初始的平面状态,这样就打开了上墨道108,以便墨能从中流过。
优选地,挤压头124和凹槽116内壁至少之一由弹性材料制成。适合的弹性材料包括橡胶薄片和泡沫材料,如聚氨酯泡沫。这样的设置使得挤压头124和凹槽116用统一的压力在上墨道108的整个宽度上来挤压上墨道108,这样,当挤压头124插入凹槽116时,确保上墨道108的闭合。
应该注意墨盒外壳102内形成的凹槽116在使得墨顺畅地流过上墨道108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下文中将进行描述。
图3A、3B和3C示意性地表示一种设置在没有凹槽的墨盒外壳152内的墨道150打开/闭合的操作。如图3A至3C所示,墨道150通过墨盒外壳152的内壁152a和挤压部件120之间的挤压被闭合。因为内壁152a没有凹槽,当受到挤压部件120的挤压时,墨道150如图3B所示将紧贴在平的内壁152a上。在此实施例中,墨道自身几乎不能恢复到初始形状(图3A),甚至是在挤压部件120撤回之后(见图3C)。
在上述实施例中,墨道150可以由于连接到墨道150的上墨包(未显示)中墨的重量而被打开,导致墨顺畅地流过墨道150。然而,随着上墨包内的墨量减少,由于墨的重量引起的墨道150开始打开的时间(因此完全打开墨道150所需的时间)增加,随着上墨包中的墨的消耗,上述时间增加,最终由于上墨包中剩余的墨量或其重量太小使得墨不能利用其重量打开墨道150。结果,墨道150保持关闭。
如上所述,如图2A和2B所示,如果墨盒外壳152内没有设置凹槽116,只有当上墨包104中有大量的墨时,墨可以从上墨包104通过上墨道108顺畅地并且很快地提供给下墨包106。随着上墨包104内所剩墨量的减少,用足够的墨补充下墨包106所需的时间增加,这导致了整个打印时间的增加。
相反的,如果凹槽116形成在墨盒外壳102的内壁102a上,则第二薄片132伸入凹槽116内,并且当挤压部件挤压上墨道108时紧贴第二薄片130(见图2B)。伸入的第二薄片132产生一个弹性恢复力,该力偏压第二薄片恢复到初始平面状态,或者偏压第二薄片远离第一薄片130。这样,如果挤压部件120撤回,第二薄片132从伸入状态恢复到如图2A所示的初始状态,这样就打开了上墨道108。因此,即使上墨包104内所剩的墨量很少,上墨道108也能自己打开,让墨从上墨包104顺畅地流入下墨包106内。
图4A、4B和4C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改进的上墨道108截面图,这样安置上墨道,是要确保在上墨包104内所剩的墨量很少的情况下墨也能顺畅地流过该墨道。注意图4A至4C所示的截面图是沿着图2A的截面图的同一平面截取的。
图4A表示上墨道200,由第一、第二薄片202和204形成,该薄片有柔性和弹性,沿着各自的上墨道的侧边相互固定。第一、第二薄片202和204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法包括使用粘合的方法相互固定在一起。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第二薄片202和204通过焊接相互固定在一起,因为只通过加热第一、第二薄片202和204预先确定的部分就可形成上墨道200。上墨道200的侧边200a和200b被固定在墨盒外壳102的内壁102c上,这样上墨道200就覆盖了凹槽116,第一薄片202面对着凹槽116。
凹槽116有一底壁114a和一对侧壁114b和114c。内壁102a与凹槽116侧壁114b和114c之间分别形成第一角206和第二角208。
在第一角206和第二角208之间延伸的第一薄片202中间部分的长度(宽度)L1比第一角206和第二角208之间的距离或者凹槽116的宽度D长。这样,第一薄片202具有伸入凹槽116内的弯曲形状。
在第一角206和第二角208之间延伸的第二薄片204中间部分的长度(宽度)L2与凹槽116的宽度D相等。这样,第二薄片204基本上是平直的,并且与弯曲状的第一薄片202通常留出一定的空间。
应该注意第一薄片202的中间部分的长度L1,优选地,比凹槽116的宽度D长出1%至30%。这是因为如果长度差小于1%,上墨道200不可能充分地打开,并且如果长度差超出30%,当挤压部件120挤压上墨道200时,在第一薄片202上会形成褶皱,该褶皱会阻碍上墨道200完全闭合,并且可能造成上墨道200破裂。
图5表示第一薄片202的中间部分的长度L1与通过上墨道203墨泄漏量之间关系的实验数据。图5横轴表示长度差L1-D与宽度D的比率,纵轴表示流过上墨道的墨泄漏量。
通过使用图4A所示的设有上墨道200的墨盒100和改变第一薄片202中间部分的长度L1来进行该实验。上墨道200被闭合,500ml的墨导入上墨包104内。一周后,测量通过上墨道200流入下墨包106的墨量。在墨盒外壳102的内壁102a上形成的凹槽116有一矩形截面,深度与宽度分别为3mm和20mm。
如图5所示,如果第一薄片202的长度比凹槽116的宽度D长出30%以上,通过上墨道200的墨泄漏量就会急剧地增长。这是由于在挤压部件120和凹槽116之间挤压的第一薄片202上形成了褶皱,该褶皱使得上墨道200泄漏。根据本发明人所做的实验,第一薄片的优选长度比凹槽116宽度D长出3%至7%。
图4B表示由第一和第二薄片302和304形成的上墨道300,该薄片具有柔性和弹性,沿着各自的上墨道侧边相互固定在一起。上墨道300的侧边被固定在墨盒外壳102的内壁102a上,以便上墨道300覆盖凹槽116,第一薄片302面对着凹槽116。
图4B所示的上墨道300与图4A所示的上墨道200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一角206和第二角208之间延伸的第二薄片S302中间部分的长度L2比凹槽116的宽度D长(L2>D)。除了上面所述,图4B中所示的上墨道300的安置基本上与图4A中所示的上墨道200相同。
优选地,第二薄片S302中间部分的长度L2与第一薄片S301中间部分的长度L1不同。更加优选地,第二薄片S302安置为:第一薄片S301中间部分的长度L1比第二薄片S302中间部分的长度L2长1%至30%,以便当挤压部件120撤回以停止挤压上墨道303时,上墨道会可靠地打开。
如前所述,图4A中所示的上墨道203具有侧边200a和200b,第一、第二薄片202和204在该侧边处相互固定在一起。如图4A所示,侧边200a和200b分别有最里面的部分210和212。最里面的部分210和212被分别固定在位于第一角、第二角206和208的墨盒外壳102的内壁102a上。这样,第一、第二薄片202和204之间形成的通道214基本上与凹槽116的宽度相同。
同样地,图4B所示的上墨道300也有侧边300a和300b,侧边300a和300b分别有最里面的部分310和312。最里面的部分310和312被分别固定在位于第一、第二角206和208的墨盒外壳102的内壁102a上。
图4C所示的上墨道400是图4B所示上墨道300的改进。图4C所示的上墨道400也由第一、第二薄片402和404形成,该薄片有柔性和弹性,沿着各自的上墨道侧边相互固定在一起。上墨道402的侧边400a和400b固定在墨盒外壳102的内壁102a上,以便上墨道403覆盖凹槽116,第一薄片402面对着凹槽116。
然而,上墨道400的侧边400a和400b被固定在墨盒外壳102的内壁102a上,这样侧边400a和400b在凹槽116上方突出,侧边最里面的边(410、412)之间的距离比第一角206和第二角208之间的距离(凹槽116的宽度D)短。这样,第一和第二薄片之间通道414的宽度也比凹槽116的宽度D短。
第一薄片402这样安置:在第一角、第二角206和208之间延伸的第一薄片402的中间部分的长度比凹槽116的宽度D长,而且在最里面的边410、412之间延伸的第一薄片402部分的长度比最里面的边410、412之间的距离长。更进一步,上墨道400这样安置:第一薄片402面对着凹槽116的部分比第二薄片404面对着凹槽116的部分长。
当挤压部件120撤回以停止挤压上墨道400时,即使第一、第二薄片402、404相互结合在一起,至少依靠第二薄片404的恢复力,如上安置的上墨道400也能打开,该恢复力由第一和第二薄片402、404的长度差和弹性产生。因此,即便是上墨包104内所剩墨量很少时,也会迅速将墨提供给下墨包106 。
应该注意,图4C所示的上墨道400内,第一薄片402面对着凹槽116的部分优选地比第二薄片404面对着凹槽的部分长1%至30%。
进一步地,图4A、4B、和4C所示的每一个上墨道200、300、400内,建议分别把至少第一薄片(202、302、402)的一部分固定在凹槽116的内壁上以确保当挤压部件120停止挤压上墨道(200、300、400)时上墨道(200、300、400)会打开。
图6A和6B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墨盒500的截面图。除了提供了另外一种墨流增强装置,而且墨盒外壳502没有设置任何凹槽,因此墨盒外壳内壁502a是平的,除此之外,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墨盒500基本上和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墨盒100有相同的结构。注意图6A和6B所示的截面图是沿着挤压部件120挤压上墨道108的平面截取的。
图6A和6B所示的墨盒500内,在上墨道108内位于被挤压部件120挤压的位置处提供一圆柱形弹性部件(第一弹性部件)504,该部件作为墨流增强装置。因此,如果挤压部件120停止挤压上墨道108,上墨道108依靠弹性部件504的弹性打开,让墨从中流过。
弹性部件504的材料不局限于任何特殊材料。弹性部件504可能由任何弹性材料制成,包括天然橡胶、人造橡胶和弹性材料。弹性部件504的形状也不局限于任何特殊形状。然而,优选地,弹性部件504为中空形状,以便在上墨道内部限定出较宽的空间让墨从中流过。
为了确保挤压部件120闭合上墨道108,挤压部件120的挤压头124表面和/或者通过上墨道由挤压部件120挤压的墨盒外壳502内壁502a的一部分,均可能由弹性部件制成。弹性部件504可以是任何种类的弹性材料,而且不局限于任何特殊材料。弹性部件的材料例如可以包括橡胶和泡沫材料,如聚氨酯泡沫。
如果挤压部件120或墨盒外壳502的内壁502a的一部分由上述弹性部件制成,墨盒外壳502的内壁502a、上墨道108、圆柱形弹性部件504和挤压头124相互接触,随着挤压部件120挤压上墨道108,相互之间没有空间,圆柱形弹性部件504也一样。结果,上墨道108会可靠地闭合。
应该注意,墨盒外壳502的内壁502a内,位于挤压部件120与上墨道108之间相互挤压的位置处可以设置有凹槽,以便上墨道108更可靠地闭合。优选地,凹槽这样安置:挤压头124可以恰好插入。进一步优选地,挤压头124的表面由弹性材料制成。
图7A和7B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墨盒600截面图。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墨盒600基本上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墨盒100的结构相同,除了提供了另外一种墨流增强装置、墨盒602没有设置任何凹槽、因此墨盒外壳内壁602a是平的。应该注意,图7A和7B所示的截面图是沿着挤压部件120挤压上墨道108的平面截取的。
图7A和7B所示的墨盒600内,象弹性部件(第二弹性部件)一样的薄板604在挤压部件120挤压的部分处连接到上墨道108的外表面。当挤压部件120停止挤压上墨道108时,弹性部件604的弹性使得上墨道108恢复到打开状态。图7A和7B所示的墨盒600内,弹性部件在面对着挤压部件120的一侧连接在上墨道上。然而,应该注意,弹性部件604也可能连接在面对着墨盒外壳102内壁的一侧。进一步地,弹性部件604也可能连接在上墨道108的两侧,或者环绕上墨道108的外周边。
因为弹性部分604连接在上墨道108的外表面,弹性部件604优选地由一薄片制成。弹性部件604由当形成薄形件或薄片时可显示弹性的材料制成。可用的材料包括橡胶、塑料和金属。
进一步地,可以在墨盒外壳602的内壁602a上、挤压部件120和上墨道108之间相互挤压的部分处设置凹槽,以便上墨道108能够可靠地被挤压部件120闭合。此外,面对着凹槽的上墨道108的一侧可以被固定在凹槽的内壁上。如果弹性部件604在面对着凹槽的一侧连接在上墨道108上,弹性部件604可以被固定在凹槽的内壁上。如果上墨道108象上述那样设置有弹性部件604,上墨道108可以依靠弹性部件604的弹性更可靠地恢复到打开状态,并且使得墨顺畅地从中流过。优选地,凹槽设置为正好让挤压部件120插入。进一步地,挤压头24的表面由弹性部件制成。
应该注意,流经上墨道108的墨不接触象薄板一样的弹性部件604,因为弹性部件604连接在上墨道108的外表面。因此,弹性部件604不会让异物或者尘土进入墨中。进一步地,弹性部件604不破坏墨,反之亦然。
图8A至8F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将来自上墨包104的墨补充给下墨包106的过程。
如图8A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墨盒100安装在喷墨记录装置内,在该装置打印过程中,挤压部件120挤压上墨道108,并且因此闭合上墨道108。这样,下墨包106内所剩的墨量逐渐减少,当下墨包106需要补充墨的时候,下墨道110被设置给喷墨记录装置的另一挤压部件126挤压而闭合(见图8B)。下墨包106内的墨压可能在后序的下墨包106补充墨的过程中变化。然而,闭合的下墨道110防止传送给打印头H的压力的变化,并防止破坏打印头H内形成的墨板。
然后,喷墨记录装置(未显示)的挤压片128压靠在下墨包106的侧面以限制下墨包106的膨胀,以此来控制进入下墨包的墨量(见图8C)。这样,下墨包106内的墨量不会超过预定值。换句话说,挤压片128防止了下墨包106完全被装满墨。
接着,挤压部件120撤回,停止挤压上墨道108。这样,上墨道108打开,让墨从上墨包104流入下墨包106内(见图8D)。
下墨包106装满预定的墨量后,挤压部件120挤压上墨道108,再一次闭合上墨道108。之后,挤压片128移动离开下墨包106(见图8E)。
接下来,挤压部件126从下墨道110撤回。这样,下墨道110打开,让来自下墨包106的墨再次进入打印头H(见图8F)。应该注意,由于下墨道110的打开所造成的打印头H内墨压的变化是很小的,而且不会破坏打印头H内的墨板。这样,打印操作可以顺畅地重新开始。也应该注意,上面所描述的墨的补充所需要的时间很短,而且,不会随上墨包104内所剩的墨量不同而变化。因此,下墨包106的补充不会降低喷墨记录装置的整体打印速度。
图9A至9F表示图8A至8F所示过程的一种改进。图9A至9F所示的过程与图8A至8F所示的过程不同之处在于:一旦通过打开上墨道108来将墨装满下墨包106之后(见图9C),挤压片128挤压下墨包106的侧面(见图9D),以便调节提供给下墨包106的墨量。除上面描述的之外,图9A至9F所示的过程与图8A至8F所示的过程基本相同。
应该注意,当上、下墨包104和106内的墨用完时,喷墨记录装置内的墨盒100要换一个新的。
尽管已经介绍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上述介绍的实施例。例如,上墨道108也可以这样制成:折叠一个弹性薄片并使薄片的侧边(例如通过焊接)相互固定在一起。
Claims (30)
1.一种喷墨记录装置用墨盒,包括:
适合在其中装墨的第一和第二墨包;
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墨包之间形成的墨道,所述墨道允许所述第一墨包由所述第二墨包提供墨;所述墨道能够通过设置给喷墨记录装置的闭合机构被打开和闭合;和
墨流增强装置,当所述墨道没有被闭合机构闭合时,该装置允许墨通过所述墨道顺畅地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包括多于两个的可装墨的墨包,所述多于两个的墨包彼此连接以允许墨在其中流动,所述多于两个的墨包包括由所述墨道连接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墨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墨道由柔性材料制成;并且
闭合机构具有一挤压部件,用来挤压并由此关闭所述墨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墨盒,其中挤压部件以垂直于流过所述墨道的墨的流动方向挤压所述墨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墨盒,还包括:
墨盒外壳,所述第一和第二墨包及所述墨道安置在所述墨盒外壳内;
其中,闭合机构在所述墨盒外壳的一个部分处挤压所述墨道;和
所述墨流增强装置包括在所述墨盒外壳的所述部分处形成的凹槽,将该凹槽形成为使得挤压部件可以装配到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墨道由第一、第二薄片沿着墨道侧边相互固定在一起制成,所述墨道安装在所述墨盒外壳内,所述第一薄片面对着所述凹槽,所述第一薄片在所述凹槽上延伸的一部分比所述凹槽的宽度更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墨道具有第一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和第二薄片被相互固定在所述墨道的第一和第二侧边上;并且
所述第一薄片在所述墨道的第一和第二侧边之间的长度比所述第一和第二侧边之间的距离长1%至3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墨道具有第一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和第二薄片被相互固定在所述墨道的第一和第二侧边上;并且
所述第一薄片在所述墨道的第一和第二侧边之间的长度比所述第二薄片在所述墨道的第一和第二侧边之间的长度长1%至30%。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墨盒,其中,挤压部件和所述凹槽内壁中的至少一个由弹性材料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墨盒,其中,面对着所述凹槽的所述墨道的一侧至少部分地固定在所述凹槽的内壁上。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墨流增强装置包括安置在所述墨道内位于挤压部件挤压的一个部分处的弹性部件;和
当挤压部件停止挤压所述墨道时,所述弹性部件偏压所述墨道,使其恢复到打开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弹性部件具有中空形状,使得墨可以从中流过。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墨盒,其中,挤压部件挤压所述墨道外表面的预先设定的区域;和
所述墨流增强装置包括一弹性部件,其安装在所述墨道的预先设定的区域内的至少一部分上,当挤压部件停止挤压所述墨道时,所述弹性部件偏压所述墨道,使其恢复到打开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第二墨包比所述第一墨包容量更大,所述第二墨包具有朝所述墨道的入口倾斜的内壁。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第一墨包水平尺寸比垂直尺寸大。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第一、第二墨包和所述墨道形成一个整体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还包括墨盒外壳,
其中,所述的第一、第二墨包和所述墨道通过焊接固定在所述墨盒外壳的内壁上。
18.一种喷墨打印机用墨盒,包括:
第一和第二盛墨容器,当所述墨盒安装在喷墨打印机内时,所述第二盛墨容器被安置为低于喷墨打印机的打印头,并与打印头连接来提供墨;和
墨道,该墨道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盛墨容器,以便使所述第一盛墨容器内容纳的墨提供给所述第二盛墨容器,所述墨道由沿着墨道侧边相互固定的弹性的第一和第二薄片形成,所述第二薄片具有弹性,并被偏压以与所述第一薄片间隔开。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墨盒,其中,将所述第二薄片形成为其宽度比所述第一薄片的宽度窄。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墨盒,还包括设置有凹槽的壁,
其中,所述墨道安置在所述壁的前面,所述第一薄片面对着所述凹槽,所述第一薄片具有突出到所述凹槽内的弯曲形状。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第一薄片至少部分地固定在所述凹槽上。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第二薄片具有基本上为平面的形状。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第二薄片具有在与所述凹槽相反的方向上突出的弯曲形状。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墨道内限定空间的宽度与所述凹槽的宽度基本相同。
25.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墨道内限定空间的宽度比所述凹槽的宽度窄。
26.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凹槽的内壁由弹性材料制成。
27.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墨盒,其中,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薄片之间,所述弹性部件偏压所述第二薄片,以与所述第一薄片间隔开。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弹性部件具有中空圆柱形形状,以便墨从中流过。
2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墨盒,其中,弹性部件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薄片中的至少一个的外表面粘接,所述弹性部件偏压所述第二薄片,以与所述第一薄片间隔开。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弹性部件为薄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2162422A JP3901019B2 (ja) | 2002-06-04 | 2002-06-04 |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
JP162422/2002 | 2002-06-0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68718A true CN1468718A (zh) | 2004-01-21 |
CN1269649C CN1269649C (zh) | 2006-08-16 |
Family
ID=2954567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03264817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737553Y (zh) | 2002-06-04 | 2003-06-04 | 喷墨记录装置用墨盒 |
CN0313728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9649C (zh) | 2002-06-04 | 2003-06-04 | 喷墨记录装置用墨盒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03264817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737553Y (zh) | 2002-06-04 | 2003-06-04 | 喷墨记录装置用墨盒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101028B2 (zh) |
EP (1) | EP1369244B1 (zh) |
JP (1) | JP3901019B2 (zh) |
CN (2) | CN2737553Y (zh) |
DE (1) | DE60307722T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448734B2 (en) * | 2004-01-21 | 2008-11-11 |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 Inkjet printer cartridge with pagewidth printhead |
JP2006035484A (ja) * | 2004-07-23 | 2006-02-09 | Seiko Epson Corp | 液体容器および液体残量検出方法 |
US7845763B2 (en) * | 2008-03-17 | 2010-12-07 |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 Printhead assembly with minimal leakage |
US7727348B2 (en) * | 2008-03-17 | 2010-06-01 |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 Method of attaching printhead integrated circuits to an ink manifold using adhesive film |
JP5359208B2 (ja) * | 2008-11-12 | 2013-12-0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収容装置 |
CN106313891B (zh) * | 2016-08-12 | 2018-01-12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打印装置及打印方法 |
JP7326081B2 (ja) * | 2019-09-13 | 2023-08-15 |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 インク供給部、印刷装置、および錠剤印刷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108154A (ja) | 1981-12-22 | 1983-06-28 | Seiko Epson Corp | 袋状インク容器 |
US5216452A (en) * | 1982-05-10 | 1993-06-0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nk storing device |
US5650811A (en) | 1993-05-21 | 1997-07-22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ink to a printhead |
JPH0768782A (ja) | 1993-09-07 | 1995-03-14 | Fuji Xerox Co Ltd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 |
JPH08174860A (ja) | 1994-10-26 | 1996-07-09 | Seiko Epson Corp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用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
JPH11105299A (ja) | 1997-10-06 | 1999-04-20 | Konica Corp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JP3768725B2 (ja) | 1998-06-15 | 2006-04-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US6471343B1 (en) * | 1999-06-24 | 2002-10-2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nk supply system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
JP2001063091A (ja) | 1999-06-24 | 2001-03-13 | Canon Inc | インク供給システム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US6536885B2 (en) * | 2000-02-03 | 2003-03-25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nk-transport system, ink-replacement method,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ink-supply system |
JP2002067354A (ja) * | 2000-08-28 | 2002-03-05 | Toshiba Tec Corp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
2002
- 2002-06-04 JP JP2002162422A patent/JP390101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
- 2003-05-30 US US10/448,402 patent/US710102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6-04 CN CNU032648170U patent/CN2737553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6-04 CN CN03137287.2A patent/CN1269649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6-04 EP EP03012743A patent/EP1369244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6-04 DE DE60307722T patent/DE60307722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737553Y (zh) | 2005-11-02 |
EP1369244B1 (en) | 2006-08-23 |
JP3901019B2 (ja) | 2007-04-04 |
CN1269649C (zh) | 2006-08-16 |
US7101028B2 (en) | 2006-09-05 |
DE60307722T2 (de) | 2006-12-21 |
EP1369244A1 (en) | 2003-12-10 |
DE60307722D1 (de) | 2006-10-05 |
JP2004009348A (ja) | 2004-01-15 |
US20030222958A1 (en) | 2003-12-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92893C (zh) | 墨水容器和喷墨墨盒 | |
CN1102108C (zh) | 油墨喷射管、喷墨头及印刷器 | |
CN1281417C (zh) | 液体容器、液体使用装置、记录装置以及喷墨墨盒 | |
CN1114530C (zh) | 喷墨打印机的墨盒 | |
CN2749676Y (zh) | 液体容器及液体喷射装置 | |
TWI288072B (en)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quid supply system,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 |
JP2006137181A (ja) | 充填方法、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 |
CN1269649C (zh) | 喷墨记录装置用墨盒 | |
US20060290751A1 (en) | Ink supply method and printing apparatus | |
JP2002321379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空気抜き方法 | |
CN1590106A (zh) | 墨盒 | |
US9573376B2 (en) | Waste liquid recovery apparatus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 |
CN2574900Y (zh) | 喷墨打印机墨盒 | |
CN2910579Y (zh) | 一种喷墨打印机用墨盒 | |
JP2008074050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供給方法 | |
JP2006044214A (ja) | 液体収納容器 | |
JPH06246924A (ja) |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 |
CN1891469A (zh) | 一种用于喷墨记录设备的油墨盒和一种喷墨记录设备 | |
JP2003165236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 |
CN201685530U (zh) | 墨盒和成像装置 | |
JP2001277535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 |
JP2005205772A (ja) |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 |
JP2005007816A (ja) |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 |
KR20030095179A (ko) | 잉크젯 프린팅 헤드의 카트리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816 Termination date: 2020060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