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57628A - 枢纽装置 - Google Patents
枢纽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457628A CN1457628A CN02800468A CN02800468A CN1457628A CN 1457628 A CN1457628 A CN 1457628A CN 02800468 A CN02800468 A CN 02800468A CN 02800468 A CN02800468 A CN 02800468A CN 1457628 A CN1457628 A CN 145762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tatable parts
- contact
- open position
- position side
- p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3439 plan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8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3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2
- 210000000080 chela (arthropod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150000002148 ester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028 prematu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485 antago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03 redu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1/00—Additional features or accessories of hinges
- E05D11/10—Devices for preventing movement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hinge parts
- E05D11/1028—Devices for preventing movement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hinge parts for maintaining the hinge in two or more positions, e.g. intermediate or fully open
- E05D11/1078—Devices for preventing movement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hinge parts for maintaining the hinge in two or more positions, e.g. intermediate or fully open the maintaining means acting parallel to the pivot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99/00—Subject-matt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枢纽装置,在金属制的转动部件(4)的键槽(41)的周向的两端部,插入树脂制的驱动部件(图中无显示)的接触突起(54,54)。在该接触突起(54,54)间插入收容筒部的键部(B3)。接触突起(54,54)间的周向的间隔比键部(B3)的宽度宽一些。由此在将送话部转动到开位置或闭位置时,接触突起(54,54)和键部(B3)就产生冲突,发出扣合声。并且由于接触突起(54,54)和键部(B3)均由树脂制成,所以可以防止键部(B3)早期磨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枢纽装置,用于移动电话机等,可以在关位置和开位置产生扣合声。
背景技术
一般用于移动电话机等的枢纽装置具有枢纽主体和转动部件。枢纽主体和转动部件分别不转动地连接在送话部和收话部。但是枢纽主体和转动部件相互可以转动地连接着。由此移动电话机的送话部和收话部介由枢纽装置连接,可以转动。
转动部件通过螺旋弹簧等施力装置与枢纽主体接触。图18(A)和图19(A)分别显示枢纽主体a和转动部件b的接触面。在枢纽主体a的接触面上,截面呈梯形的三个嵌合凹部a1,a2,a3在周向上配置形成于规定位置。另一方面,在转动部件b的接触面上,形成两个嵌合凸部b1,b2。两个嵌合凸部b1,b2例如当使收话部转动到闭位置附近时,嵌入嵌合凹部a1,a2(图18(B)显示嵌合凸部b1嵌入嵌合凹部a1的状态。)。然后,通过它们的倾斜面,将施力装置的力转换为转动施力。由该转动施力使收话部高速转动到闭位置,强烈地冲撞送话部的表面。结果,产生扣合声。当使收话部转动到开位置附近时,嵌合凸部b1,b2分别嵌入嵌合凹部a3,a1,使收话部的基端部冲撞送话部的基端部。故在使收话部转动到开位置的情况下,也产生扣合声(参照特开平7-11831号公报)。
在上述已有的枢纽装置中,在使收话部转动到闭位置或开位置时,当使收话部对抗施力装置的力以低速转动时,收话部只是接触送话部而不强烈冲撞。因此存在不发出扣合声的问题。
本申请人在特愿平11-376023号(特开2001-152728)中在先提出了可以解决所述问题的枢纽装置。该在先提案的枢纽装置设有对枢纽本体不能转动但可移动地连接着的可动部件,可动部件利用螺旋弹簧等施力装置与转动部件接触。在转动部件和可动部件的各接触面上,形成有嵌合凹部和嵌合凸部。该嵌合凹部和嵌合凸部在收话部到达闭位置附近时,相互嵌合,将施力装置的力变换成向闭方向转动的力,而在收话部到达开位置附近时,相互嵌合,将施力装置的力变换成向开方向转动的力。所以当收话部位于闭位置附近或开位置附近时,收话部利用施力装置的施力急速转动到闭位置或开位置。
另外,在收话部和转动部件上分别形成有以送话部和收话部的转动轴线为中心在周向延伸的接触凹部和接触凸部。通过该接触凹部和接触凸部相互嵌合,转动部件追随收话部转动。但是,接触凹部周向的宽度比接触凸部的周向的宽度宽一些。所以转动部件相对于收话部可相对转动与接触凹部和接触凸部的宽度差对应的微小角度。
具有这样结构的枢纽装置当使收话部转动到闭位置附近或开位置附近,使嵌合凹部和嵌合凸部嵌合时,就使转动部件利用施力装置相对收话部急速转动一个微小角度。结果接触凹部和接触凸部的周向的一侧面相互高速冲撞。所以即使使收话部以低速转动也能发出扣合声。
在先提案中的枢纽装置,当收话部相对送话部转动时,可动部件相对转动部件相对转动,可动部件的嵌合凸部在与转动部件的接触面上滑动。为此假设用树脂形成转动部件,则有可能加速转动部件的磨耗。因此利用金属材料形成转动部件来防止早期磨损。
但是,当利用金属形成转动部件时,存在的问题则是不能满足由树脂成形收话部外壳的最近的要求。即当使收话部转动并位于闭位置或开位置时,当时接触凹部的周向侧面就撞击收话部的接触凸部。此时,当转动部件为金属制、收话部为树脂制时,接触凸部就会产生早期磨损。为此不能用树脂成形收话部的外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枢纽装置,该枢纽装置包括:枢纽本体,为了将设备本体和盖体连接成在闭位置和开位置之间可以转动,与所述设备本体和所述盖体中的一方连接成不能转动;转动部件,配置在所述设备本体和所述盖体的转动轴线上,可以转动地连结在所述设备本体和所述盖体的另一方,同时,可以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枢纽本体上;转动施力装置,设置在所述枢纽本体和所述转动部件之间,在所述盖体位于由闭位置向开位置一侧的规定角度范围时,对所述转动部件从开位置侧向闭位置侧施力,在所述盖体位于由开位置向闭位置一侧的规定角度范围时,对所述转动部件从闭位置侧向开位置侧施力。在所述转动部件的外周形成有接触凹部,所述设备本体和所述盖体中连接所述转动部件的另一方,形成有插入所述接触凹部的接触凸部,驱动部件相对所述转动部件邻接所述转动轴线方向而设置,在该驱动部件上形成有一对接触凸起,其以所述转动轴线为中心在周向离开,而且通过分别碰撞所述接触凹部的周向的两侧面,使所述驱动部件连结在所述转动部件上,不能转动,在利用所述转动施力装置使所述转动部件向闭方向转动时,所述一对接触凸起中的一个凸起接触所述接触凸部,从而使所述设备本体和所述盖体中连接所述转动部件的所述另一方向闭位置侧转动,在利用所述转动施力装置使所述转动部件向开方向转动时,所述一对凸起中的另一凸起接触所述接触凸部,从而使所述另一方向开位置侧转动,为此使所述接触凸部插入所述一对接触凸起间,所述一对接触凸起中至少碰撞所述接触凸部的部分由树脂形成,所述一对接触凸起间的周向的间隔比所述接触凸部的周向的宽度宽规定的若干量。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枢纽装置,该枢纽装置包括:枢纽本体,为了将设备本体和盖体连接成在闭位置和开位置之间可以转动,与所述设备本体和所述盖体中的一方连接成不能转动;转动部件,配置在所述设备本体和所述盖体的转动轴线上,可以转动地连结在所述设备本体和所述盖体的另一方,同时,可以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枢纽本体上;转动施力装置,设置在所述枢纽本体和所述转动部件之间,在所述盖体位于由闭位置向开位置一侧的规定角度范围时,对所述转动部件从开位置侧向闭位置侧施力,在所述盖体位于由开位置向闭位置一侧的规定角度范围时,对所述转动部件从闭位置侧向开位置侧施力。在所述转动部件的外周形成有向径向突出的接触凸部,在所述设备本体和所述盖体中连结所述转动部件的另一方,形成有插入所述接触凸部的接触凹部。驱动部件相对所述转动部件邻接所述转动轴线方向而设置,在该驱动部件的外周形成有向径向突出的支承凸起,在该支承凸起的周向的两端部形成一对接触凸起,其向所述转动部件侧突出,分别碰撞所述接触凸部的周向的两侧面,由此,使所述驱动部件连结在所述转动部件上,不能转动,在利用所述转动施力装置使所述转动部件向闭方向转动时,使所述一对接触凸起中的一个凸起接触所述接触凹部的周向上的一个侧面,从而使所述设备本体和所述盖体中连结所述转动部件的所述另一方向闭位置侧转动,在利用所述转动施力装置使所述转动部件向开方向转动时,使所述一对接触凸起中的另一凸起接触所述接触凹部的另一侧面,使所述另一方向开位置侧转动,为此,使所述一对接触凸起插入所述接触凹部,所述一对接触凸起中至少碰撞所述接触凹部侧面的部分由树脂形成,在所述一对接触凸起的周向上相互分开的侧面间的间隔设定为比所述接触凹部的周向的宽度窄规定的若干量。
在本发明的第一、第二方面中,优选所述驱动部件整体由树脂构成。
另外,所述转动施力装置最好和所述转动部件相向配置,具有在所述枢纽本体上不能转动、且向所述转动轴线方向可以移动地设置的可动部件和使该可动部件接触所述转动部件的施力装置,在所述转动部件和所述可动部件之间,设有第一凸轮部和第二凸轮部,其中第一凸轮部在所述盖体从闭位置向开位置侧位于规定角度范围时,使所述施力装置的施力变换成转动施力使所述转动部件从开位置侧向闭位置侧转动;第二凸轮部在所述盖体从开位置向闭位置侧位于规定角度范围时,使所述施力装置的施力变换成转动施力使所述转动部件从闭位置侧向开位置侧转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实施例的图,为沿图6的X-X线的剖面图。
图2是沿图6的Y-Y线的剖面图。
图3是显示本发明的枢纽装置的正面图。
图4是图3的枢纽装置的平面图。
图5是图4的Y向视图。
图6是在将枢纽装置插入移动电话机插入筒部的状态下显示的图3的沿X-X线的剖面图。
图7是在将枢纽装置插入移动电话机插入筒部的状态下显示的图4沿X-X线的剖面图。
图8是上述枢纽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9为显示上述枢纽装置中使用的转动部件的图,图9(A)为其平面图,图9(B)为沿图9(A)的B-B线的剖面图,图9(C)为沿图9(A)的C-C线的放大剖面图,图9(D)为图9(B)的D部的放大图。
图10是在将枢纽装置插入移动电话机插入筒部之前的状态下的插入筒部的剖面图和枢纽装置的正面图。
图11是在将枢纽装置插入移动电话机插入筒部之前的状态下插入筒部的剖面图和枢纽装置的平面图。
图12是显示使用本发明的枢纽装置的移动电话机的图,图12(A)是将收话部位于开位置状态下的平面图,图12(B)是其侧面图,图12(C)是图12(B)的C部的放大图。
图13是显示本发明第二方面的一个实施例的图,是和图1相同的剖面图。
图14是本实施例的与图5相同的图。
图15是本实施例的与图10相同的图。
图16是本实施例的与图11相同的图。
图17是本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18是显示已有的枢纽装置中的枢纽本体的图,图18(A)是其平面图,图18(B)是沿图18(A)的B-B线的剖面图。
图19是显示已有的枢纽装置中的转动部件的图,图19(A)是其平面图,图19(B)是沿图19(A)的B-B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17对本发明的枢纽装置用于移动电话机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的枢纽装置除移动电话机之外也能用于在闭位置和开位置之间可以相互转动的设备本体和盖体之间。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示于图1~图12。图12为显示使用本发明的枢纽装置1的移动电话机的图。该移动电话机包括设有送话器、各种操作按钮(图中均无显示)等的送话部(设备本体)A、设置有扬声器(图中无显示)及液晶显示部C等的收话部B,送话部A和收话部B通过枢纽装置1连接着,可以以转动轴线L为中心转动。
在送话部A的收话部B侧的端部设有一对树脂制的收容筒部A1,A1。一对收容筒部A1,A1其轴线和转动轴线L一致,配置在左右两侧部。另一方面,在收话部B的送话部A侧的端部设有一对树脂制的收容筒部B1,B1。该一对收容筒部B1,B1具有和收容筒部A1相同的内径以及相同的外径,大致接触各收容筒部B1,B1的内侧的端面,且轴线和转动轴线L一致。通过将本发明的枢纽装置1插入相互邻接的两个收容筒部A1,B1,将送话部A和收话部B连接成可以以转动轴线L为中心转动。送话部A和收话部B的转动范围设定在送话部A和收话部B的前面(图12(B)中左侧的面)之间相互接触的闭位置和图12所示的开位置(从闭位置转动160℃程度的位置)之间。
另外,该实施例的情况中,是将相同的枢纽装置1插入二组的收容筒部A1,B1,但也可以使枢纽装置1仅插入收容筒部A1,B1的一组中,并将另外的枢纽装置或仅是将收容筒部A1,B1可转动地连接的轴承插入另一组中。
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在收容筒部A1的内周面上形成有一对键部A2,A2。一对键部A2,A2沿收容部A1的轴线从一端延伸到另一端,在收容筒部A1的周向上相隔180℃配置。在另一收容筒部B1的内周面上形成有环状突出部B2。该环状突出部B2配置在和收容筒部A1相反侧的端部。另外在收容筒部B1的内周面上形成有一对键部(接触凸部)B3,B3。一对键部B3,B3从环状突出部B2延伸到收容筒部B1的轴线方向大致中央部,在收容筒部B1的周向上相隔180℃配置。当使送话部A和收话部B所成的角度比在开位置上两者所成的角度大若干时,例如形成约170℃时,一对键部B3,B3和键部A2,A2排列在一直线上。只是键部B3周向的宽度以及高度设定为比键部A2大若干。
下面对枢纽装置1进行说明,如图3、图4以及图6~图8所示,枢纽装置1设有枢纽本体2、可动部件3、转动部件4、驱动部件5、连接轴6以及螺旋弹簧7(施力装置)。
枢纽本体2在一端(图6,7中右端)具有底部21,形成另一端开口的有底圆筒体,其外径和收容筒部A1,B1的内径大致相同。在枢纽本体2的外周面上形成一对键槽22,22。一对键槽22,22沿枢纽本体2的轴线从其一端延伸到另一端,在枢纽本体2的周向上相隔180℃配置。如图1,图6以及图7所示,枢纽本体2嵌合在收容筒部A1,同时键部A2,A2嵌入键槽22,22中,由此枢纽本体2连接在送话部A不能转动。并且,枢纽本体2从其左端开始的全长的1/4程度的长度的部分嵌合在收容筒部B1中的收容筒部A1侧的端部(没有形成键部B3的端部),可以转动。由此,收容筒部A1和收容筒部B1介由枢纽本体2连接,可以转动,从而,送话部A和收话部B介由枢纽本体2连接,可以转动。
可动部件3由树脂成形得到,具有圆板部31和形成于该圆板部31的外周面的一对导向部32,32。圆板部31嵌合在枢纽本体2的另一端(在图6,7上为左端部)内周,可自由滑动。一对导向部32,32在圆板部31的周向上相隔180℃配置,分别插入枢纽本体2的另一端部形成的导槽23,23,自由滑动。由此将可动部件3连接在枢纽本体2,可动部件3沿枢纽主体2的轴线方向可以移动,且不能转动。
转动部件4由金属制成圆板状,其轴线和转动轴线L一致,而且相对枢纽本体2的开口部侧的端面以几乎接触的状态配置。所以转动部件4和可动部件3相对。在转动部件4的外周面形成一对键槽(接触凹部)41,41。一对键槽41,41在其轴线方向横截转动部件4,而且在周向上相隔180℃配置。键槽41的周向的宽度比键部B3大得多,深度和键部B3设定为几乎同等。
驱动部件5由树脂成形得到,具有轴线和转动轴线L一致的圆板部51和从该圆板部51的与转动部件4相反侧的端面中央部延伸到前方的筒部52。圆板部51具有和转动部件4相同的外径,以接触转动部件4的左侧(可动部件3的相反侧)的端面的状态配置。圆板部51的外周面上形成一对键槽53,53。一对键槽53,53在周向上相隔180℃配置。键部B3,B3分别插入各键槽53,53。键槽53的周向的宽度比键部B3的周向的宽度大若干。因此驱动部件5相对收容筒部B1从而相对收话部B,可以转动相当于键槽53和键部B3的宽度的差的微小角度。当然,朝收容筒部B1的旋转方向的键部B3的侧面碰撞键槽53的侧面之后,驱动部件5和收话部B整体转动。
另外,在圆板部51的与转动部件4相对的面的外周侧,形成两对每两个为一对的接触突起54,54。一对接触突起54,54以位于键槽53的两侧配置。各接触突起54的外周面和圆板部51的外周面形成相同面,接触突起54的内周面的曲率半径和键槽53的底面的曲率半径相同。并且,两个接触突起54,54的周向上的外侧的侧面间的距离和转动部件4的键槽41的周向的宽度相等,接触突起54的长度(转动轴线L方向上的长度)大致和转动部件4的厚度相同。所以如图1所示,两个接触突起54,54可以分别插入一个键槽41的周向的两端部,插入状态下接触突起54,54周向相互分离的端面分别接触键槽41的两侧面。由此,将驱动部件5连接到转动部件4,不能旋转。结果,转动部件4除所述微小角度外,也和收话部B整体转动。
一对接触突起54,54的周向上相对的内侧的侧面间的距离和键槽53的周向的宽度相同。结果呈现出宛如键槽53增长了接触突起54的长度的量,一对突起54,54的内侧的各侧面间也嵌入键部B3。由此驱动部件利用收容筒部B1牢固连接,不能转动。
驱动部件5的筒部52和环状突出部B2具有大致相同的长度。筒部52的前端部外周上形成环状延伸的铗持突出部55,同时形成由该铗持突出部55向前方延伸的锥形部56。另外,在筒部52上形成多个(本实施例中为4个)从其前端面延伸到圆板部51的槽57。通过形成该槽57,使筒部52的前端部可以以其基端部为中心弹性变形,环状突出部55以及锥形部56可以扩缩变径。所以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当以驱动部件5作前端将枢纽装置1从收容筒部A1插入收容筒部B1时,则首先锥形部56碰撞环状突出部B2的内侧的端面和内周面的交差部。当进而以该状态插入枢纽装置1时,随着插入,锥形部56以及铗持突出部55缩径。当铗持突出部55通过环状突出部B2的内部时,铗持突出部55扩径变成原来的外径。结果如图6及图7所示,铗持突出部55和圆板部51将环状突出部B2铗持在旋转轴线L方向。由此,枢纽装置1相对转动轴线L方向定位在收容筒部B1,进而枢纽装置1向转动轴线L方向定位在收容筒部A1,B1(送话部A、收话部B)。
另外,在枢纽装置1定位在收容筒部B1的状态下,驱动部件5的筒部52以几乎没有间隙的状态嵌合在环状突出部B2的内周面上,可以转动。由此也使收容筒部A1,B1可以转动地连接。因此,不一定需要将枢纽本体2嵌合在收容筒部B1。相反在使枢纽本体2可以转动地嵌合在收容筒部Bl的场合,也可以使筒部52带间隙地嵌合在环状突出部。
连接轴6配置成使其轴线和转动轴线L一致,如图6~图8所示,具有形成圆板状的头部61、在该头部61的一端面中央部形成的截面圆形的轴部62、在该轴部62的前端面形成的截面正方形状的固定部63、在该固定部63的前端面形成的截面圆形的紧固部64。当然,连接轴6的各部61~64相互轴线一致。连接轴6的轴部62可以转动而且可以滑动地穿通枢纽本体2的底部21的中央部形成的通孔24,同时,穿通枢纽本体2的内部,进而可以转动而且可以滑动地穿通可动部件3的中央部形成的通孔33 。这里轴部62的长度比枢纽本体2的长度稍长。因此,当使头部61接触到底部21时,轴部62的前端部从枢纽本体2稍稍突出,固定部63以及紧固部64从枢纽本体2的开口部侧端部突出。转动部件4的中央部形成的截面正方形状的通孔42不能转动地嵌合在固定部63上。驱动部件5的圆板部51的中央部形成的通孔5a嵌合在紧固部64。通过紧固紧固部64,使驱动部件5固定在紧固部64不会脱出。并且由于驱动部件5碰撞转动部件4,故转动部件4也固定在固定部63,不会脱出。结果连接轴6的头部61和转动部件4呈现铗持枢纽本体2的状态(存在极小的间隙),由此整体形成一体化。
枢纽本体2的内周和连接轴6的轴部61的外周之间配置有螺旋弹簧7。该螺旋弹簧7以向旋转轴线L方向压缩的状态配置,其一端碰撞枢纽本体2的底部21,另外一端碰撞可动部件3。所以螺旋弹簧7利用其施力使可动部件3接触转动部件14。
可动部件3的与转动部件4的接触面上设有一对金属制的球8,9,可自由旋转。一对球8,9沿周向分离180℃在以转动轴线L为中心的圆周上配置。也可以取代球8,9,将形成半球状的金属制突起固定在可动部件3上。
另外,在转动部件4的与可动部件3的接触面上,如图9(A)、(B)所示,形成一对驱动凹部43,44。驱动凹部43,44在和配置有一对球8,9的圆周相同的圆周上分离180℃配置。所以当介由收话部B使转动部件4转动适当的角度时,一对球8,9嵌入某驱动凹部43,44。该实施例中在由收话部B碰撞送话部A的闭位置转动大约160℃,转动到图12(B)所示的开位置时,则球8,9分别嵌入驱动凹部44,43。另外,球8,9在驱动凹部43,44之间,在它们和驱动凹部43,44间与它们相同的圆周上形成的导槽45,46内滚动。
如图9(D)所示包括驱动凹部43,44的深度比球8,9的半径浅一些。另外,转动部件4的包括直径线的截面上的驱动凹部43,44的曲率半径和球8,9的半径大致相当。而转动部件4的周向的截面上的驱动凹部43,44的曲率半径如图9(C)所示,比球8,9的半径大许多,当球8,9由驱动凹部43,44的中央向周向偏移时,驱动凹部43,44的底面就将螺旋弹簧7的施力变换成转动转动部件4的转动力。即驱动凹部43,44的底面起到将螺旋弹簧4的施力变换成转动其力的凸轮面的作用。这里,图9(A)中将各驱动凹部43,44的底面中由该周向的中央开始位于箭头X方向侧的部分作为第一凸轮面(第一凸轮部)43a,44a,位于箭头Y方向侧的部分作为第二凸轮面(第二凸轮部)43b,44b,则在收话部B的设置液晶显示部C的前面位于碰撞送话部A的设有操作按钮的闭位置时,球8,9分别碰撞第一凸轮面43a,44a。在该状态下,螺旋弹簧7的施力由第一凸轮面43a,44a变换成使转动部件4向图9(A)、(C)的箭头X方向(从开位置侧向闭位置侧的方向)靠压的转动力。相反在收话部B位于从闭位置转动160℃程度的开位置时,球8,9分别碰撞第二凸轮面43b,44b。该状态下,螺旋弹簧7的施力由第二凸轮面43b,44b变换成使转动部件4向箭头Y方向(从闭位置侧向开位置侧的方向)靠压的转动力。由该内容可知,利用可动部件3、螺旋弹簧7、球8,9、第一凸轮面43a,44a以及第二凸轮面43b,44b构成转动施力装置10。
在将所述结构的枢纽装置1安装在移动电话机时,首先使其位于由图12所示的开位置向开位置侧转动10℃左右的位置、即使收话部B从闭位置转动170℃左右的位置。由此使收容筒部A1的键部A2和收容筒部B1的键部B3排列在一直线上。另外,有关枢纽装置1,则使球8,9分别位于驱动凹部44,43的大致中央部,同时使键槽22,41,53排列在一直线上。其后,如图10和图11所示,使键槽22,41,53的周向的位置和键部A2,B3一致,以驱动部件5为先从收容筒部A1侧开始将枢纽装置1依次插入收容筒部A1,B1 。
当将枢纽装置1插入至规定位置时,键部A2就嵌入键槽22,由此,枢纽本体2就嵌合在收容筒部A1,不能转动。而且,枢纽本体2的一部分可转动地嵌合在收容筒部B1。由此,收容筒部A1,B1被可以转动地连接,进而送话部A和收话部B被可以转动地连接。通过键部B3嵌入键槽53,驱动部件5嵌合在收容筒部B1,除规定的微小角度外不能转动。结果,转动部件4除微小角度外不能转动地连接在收话部B。另外,驱动部件5的圆板部51和铗持突出部55铗持收容筒部B1的环状突出部B2,由此,枢纽装置1被固定在收容筒部A1,B1,送话部A和收话部B不能分离。这样当将枢纽装置1插入收容筒部A1,B1时,则使收话部B向闭位置侧转动10℃左右而位于开位置。然后,在送话部A和收话部B之间设置挡块(图中无显示),阻止收话部B越过开位置自闭位置侧向开位置侧转动。由此完成枢纽装置1的安装。
如上所述,在安装枢纽装置1的移动电话机中,收话部B是位于闭位置。在闭位置利用转动施力装置10,也就是利用第一凸轮面43a,44a,使螺旋弹簧7的施力转变为转动力。利用该开闭施力,使转动部件4朝自开位置侧向闭位置侧的方向转动,介由驱动部件5对收话部B向相同方向施力。由此将收话部B维持在碰撞送话部A的闭位置。
在使位于闭位置的收话部B位于开位置时,利用手动使收话部B向开位置侧(图9中箭头Y方向)转动。这种情况下,在球8,9接触第一凸轮面43a,44a的期间,使收话部B抵抗转动施力装置10的施力向开位置侧转动。当收话部B转向开位置侧时,键部B3就碰撞键槽53的朝向闭位置侧的侧面。结果,使转动部件和收话部B一起向9(A)的箭头方向转动。当随着转动部件4的转动,球8,9从驱动凹部43,44脱出时,转动施力装置10的转动施力就不起作用。所以收话部B就抵抗在导槽45,46内滚动的球8,9的旋转摩擦,向开位置侧转动。当收话部B到达开位置附近,球8,9分别接触第二凸轮面44b,43b时,就通过转动施力装置10的转动施力,使转动部件4急速向开位置侧转动键部B3和键槽53的宽度差的量。结果,键槽53的两个侧面中朝向开位置侧的侧面就与键部B3冲突。由此发生扣合声。所以即使收话部B低速转动,也能够使扣合声确实发生。并且,由于金属制的转动部件4没有碰撞键部B3,树脂制的接触突起54碰撞键部B3,所以即使由树脂形成收话部B及其收容筒部B1,也能防止键部B3早期磨耗。其后,介由转动部件4使收话部B转动到开位置,则冲撞挡板而停止,不能再从的闭位置侧向开位置侧的方向转动。由此收话部B被维持在开位置。
相反,在使位于开位置的收话部B位于闭位置时,要使收话部B自开位置侧转动向闭位置侧。这种情况下,在转动角度为从开位置向闭位置侧规定的角度范围的最初转动阶段和使收话部B转向开位置侧时同样,使收话部B对抗转动施力装置10的施力而转动。当收话部B到达闭位置近旁,球8,9接触驱动凹部43,44的第一凸轮面43a,44a时,则利用转动施力装置10的转动施力使转动部件4沿从开位置侧向闭位置侧的方向(箭头X方向)急速转动。结果不能转动地连接在转动部件4的驱动部件5也急速向箭头X方向转动,键槽53的朝向闭位置侧的侧面碰撞收容筒部B1的键部B3的侧面。由此发生扣合声。其后使转动部件4利用施力装置7再向闭位置侧转动,当收话部B达到闭位置时,碰撞收话部A而停止,就不能再沿从开位置侧向闭位置侧的方向转动。由此被收话部B维持在闭位置。
下面参照图13~图17对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另外这里只说明和上述实施例不同的结构,对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在该实施例的移动电话机中,如图15及图16所示,在收容筒部A1形成取代键部A2的键槽A3,在收容筒部B1的内周面形成取代键部B3的键槽(接触凹部)B4。键槽B4其周向的宽度以及深度都比键槽A3小一些。并且键槽B4由环状突出部B2延伸到收容筒部B1的收容筒部A1侧的端面。
另外,在枢纽装置1’的枢纽本体2的外周面取代一对键槽22,22,形成一对键部25,25。该键部25,25分别嵌入收容筒部A1的键槽A3,A3,由此枢纽本体2连接在收容筒部A1,进而连接在送话部A,不能转动。在枢纽本体2插入收容筒部B1的部分未形成键部25。所以在该实施例也介由枢纽本体2将送话部A和收话部B可以转动地连接起来。
在转动部件4的外周面上取代一对键槽41,形成一对自外周面径向突出的键部(接触凸部)47,47。该键部47的周向的宽度比键槽B4的宽度小。
在驱动部件5的圆板部51的外周面上取代一对键槽53,53,形成一对自外周面径向突出的键部(支承凸起)58,58。键部58的外周面具有和键部47的外周面相同的曲率半径。在各键部58的朝向转动部件4侧的端面的两侧部上形成一对向转动部件4侧突出的卡合突起59,59。一对卡合突起59,59的外周面具有和键部58的外周面相同的曲率半径。并且一对卡合突起59,59的周向的间隔和键部47的周向的宽度相等,转动轴线L方向的长度和转动部件4的相同方向的厚度大致相同。所以键部47无间隙地嵌入一对卡合突起59,59间,一对卡合突起59,59分别接触键部47的两侧面。由此,固定部件5被连接在转动部件4上,且不能相对转动。
一对卡合突起59,59的周向上位于相互远离的一侧的侧面和键部58的周向的两侧面分别位于同一平面上。结果,键部58呈现增长了卡合突起59,59的长度的量的状况。键部58的周向的宽度(一对卡合突起59,59相互远离的侧面间的宽度)比键槽B4的宽度窄一些。所以固定部件5以及转动部件4相对收容筒部B1可转动键部58和键槽B4的宽度的差的量对应的微小角度,和前述的实施例相同,当收话部B转动到闭位置或开位置时,键部58以及各卡合突起59,59高速冲撞键槽B4的侧面。由此发生扣合声。并且由于驱动部件5由树脂形成,且键部58以及卡合突起59由树脂形成,故可以防止收容筒部B1的键部B4早期磨损。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枢纽装置可以作为移动电话机、个人计算机、其他的本体和盖体可以转动连接的设备的枢纽装置使用。
Claims (6)
1、一种枢纽装置,为了在闭位置和开位置之间可以转动地连接设备本体(A)和盖体(B),
包括:枢纽本体(2),其不能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设备本体(A)和盖体(B)的一方;转动部件(4),其配置在所述设备本体(A)和所述盖体(B)的转动轴线(L)上,可以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设备本体(2)和所述盖体(B)的另一方上,同时可以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枢纽本体(2)上;施力装置(10),其设于所述枢纽本体(2)和所述转动部件(4)之间,在所述盖体(B)位于由闭位置向开位置侧的规定的角度范围时,对所述转动部件(4)从开位置侧向闭位置侧施力,在所述盖体(B)位于由开位置向闭位置侧的规定的角度范围时,对所述转动部件(4)从闭位置侧向开位置侧施力,
在所述转动部件(4)的外周形成有接触凹部(41),
在所述设备本体(A)和所述盖体(B)中连结所述转动部件(4)的另一方(B)上,形成有插入所述接触凹部(41)的接触凸部(B3),其特征在于,
驱动部件(5)相对所述转动部件(4)邻接所述转动轴线(L)方向而设置,
在该驱动部件(5)上形成一对接触突起(54,54),所述一对接触突起(54,54)以所述转动轴线(L)为中心在周向分离,而且分别碰撞所述接触凹部(41)的周向的两侧面,由此使所述驱动部件(5)不能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转动部件(4)上,
在所述转动部件(4)利用所述转动施力装置(10)向闭方向转动时,所述一对接触突起(54,54)中的一个突起(54)接触所述接触凸部(B3),由此使所述设备本体(A)和所述盖体(B)中连结所述转动部件(4)的所述另一方(B)向闭位置侧转动,在所述转动部件(4)利用所述转动施力装置(10)向开方向转动时,所述一对突起(54,54)中的另一突起(54)接触所述接触凸部(B3),由此使所述另一方(B)向开位置侧转动,为此,在所述一对接触突起(54,54)之间插入所述接触凸部(B3),
所述一对突起(54,54)中至少碰撞所述接触凸部(B3)的部分由树脂形成,
所述一对突起(54,54)间的周向的间隔比所述接触凸部(B3)的周向的宽度近大规定的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5)整体由树脂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枢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施力装置(10)和所述转动部件(4)相对配置,包括不能转动但向所述转动轴线(L)方向可以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枢纽本体(2)的可动部件(3)、和使该可动部件(3)接触所述转动部件(4)的施力装置(7),在所述转动部件(4)和所述可动部件(3)之间设有第一凸轮部(43a,44a)和第二凸轮部(43b,44b),其中,所述第一凸轮部(43a,44a)在所述盖体(B)从闭位置向开位置侧位于规定角度范围时,将所述施力装置(7)的施力变换成转动力,使所述转动部件(4)从开位置侧向闭位置侧转动;第二凸轮部(43b,44b)在所述盖体(B)从开位置向闭位置侧位于规定角度范围时,使所述施力装置(7)的施力变换成转动力,使所述转动部件(4)从闭位置侧向开位置侧转动。
4、一种枢纽装置,为了将设备本体(A)和盖体(B)连接成在闭位置和开位置之间可以转动,
包括:枢纽本体(2),其不能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设备本体(A)和所述盖体(B)的一方;转动部件(4),配置在所述设备本体(A)和所述盖体(B)的转动轴线(L)上,可以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设备本体(2)和所述盖体(B)的任意另一方上,同时可以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设备本体(2)上;施力装置(10),其设于所述枢纽本体(2)和所述转动部件(4)之间,在所述盖体(B)位于由闭位置向开位置侧的规定的角度范围时,对所述转动部件(4)从开位置侧向闭位置侧施力,在所述盖体(B)位于由开位置向闭位置侧的规定的角度范围时,对所述转动部件(4)从闭位置侧向开位置侧施力,
在所述转动部件(4)的外周形成沿径向突出的接触凸部(47),
在所述设备本体(A)和所述盖体(B)中连结所述转动部件(4)的另一方(B)上,形成有插入所述接触凸部(47)的接触凹部(B4),其特征在于,
驱动部件(5)相对所述转动部件(4),邻接所述转动轴线(L)方向而设置,
在该驱动部件(5)的外周上,形成径向突出的支承凸起(58),在该支承凸起(58)的周向的两端部形成一对接触突起(59,59),所述一对接触突起(59,59)向所述转动部件(4)侧突出,分别碰撞所述接触凸部(47)的周向的两侧面,由此将所述驱动部件(5)不能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转动部件(4),
在所述转动部件(4)利用所述转动施力装置(10)向闭方向转动时,所述一对接触突起(59,59)中的一个突起(59)接触所述接触凹部(B4)的周向上的一个侧面,由此使所述设备本体(A)和所述盖体(B)中连结所述转动部件(4)的所述另一方(B)向闭位置侧转动,在所述转动部件(4)利用所述转动施力装置(10)向开方向转动时,所述一对突起(59,59)中的另一突起(59)接触所述接触凹部(B4)的另一侧面,由此使所述另一方(B)向开位置侧转动,为此,将所述一对接触突起(59,59)插入所述接触凹部(B4),
所述一对接触突起(59,59)中至少碰撞所述接触凹部(B4)的侧面的部分由树脂形成,
所述一对接触突起(59,59)的周向上相互远离的侧面间的间隔比所述接触凹部(B4)的周向的宽度窄规定的若干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枢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5)整体由树脂构成。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枢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施力装置(10)和所述转动部件(4)相对配置,包括不能转动但向所述转动轴线(L)方向可以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枢纽本体(2)的可动部件(3)、和使该可动部件(3)接触所述转动部件(4)的施力装置(7),在所述转动部件(4)和所述可动部件(3)之间设有第一凸轮部(43a,44a)和第二凸轮部(43b,44b),其中,所述第一凸轮部(43a,44a)在所述盖体(B)从闭位置向开位置侧位于规定角度范围时,将所述施力装置(7)的施力变换成转动力,使所述转动部件(4)从开位置侧向闭位置侧转动;所述第二凸轮部(43b,44b)在所述盖体(B)从开位置向闭位置侧位于规定角度范围时,将所述施力装置(7)的施力变换成转动力,使所述转动部件(4)从闭位置侧向开位置侧转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54684/01 | 2001-02-28 | ||
JP2001054684A JP4141651B2 (ja) | 2001-02-28 | 2001-02-28 | ヒンジ装置 |
JP54684/2001 | 2001-02-2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57628A true CN1457628A (zh) | 2003-11-19 |
CN1233208C CN1233208C (zh) | 2005-12-21 |
Family
ID=18914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2800468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33208C (zh) | 2001-02-28 | 2002-02-27 | 枢纽装置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832411B2 (zh) |
EP (1) | EP1365639B1 (zh) |
JP (1) | JP4141651B2 (zh) |
KR (1) | KR100840056B1 (zh) |
CN (1) | CN1233208C (zh) |
DE (1) | DE60233641D1 (zh) |
TW (1) | TW576079B (zh) |
WO (1) | WO2002069683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03754C (zh) * | 2004-08-11 | 2008-07-16 | 奇美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可调整上模块与下模块使用角度的电子装置 |
CN101136949B (zh) * | 2006-08-28 | 2010-07-28 | 比亚迪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 转轴固定结构 |
CN109196964A (zh) * | 2016-06-07 | 2019-01-11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功率转换装置的壳体和树脂盖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872210B2 (en) | 2001-02-23 | 2005-03-29 | James P. Hearn | Sternum fixation device |
JP2003120655A (ja) * | 2001-10-15 | 2003-04-23 | Ohashi Technica Inc | ヒンジ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携帯電話機 |
JP3986794B2 (ja) * | 2001-10-19 | 2007-10-03 | 株式会社オーハシテクニカ | ヒンジ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携帯電話機 |
JP2003343543A (ja) * | 2002-05-31 | 2003-12-03 | Sugatsune Ind Co Ltd | ヒンジ装置 |
EP1614913A4 (en) * | 2003-04-03 | 2008-06-11 | Sugatsune Kogyo | DEVICE BOX OPENING / CLOSING DEVICE AND ARTICULATED 2 AXIS DEVICE |
TW572125U (en) * | 2003-05-30 | 2004-01-1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Hinge mechanism |
JP4488490B2 (ja) * | 2004-01-09 | 2010-06-23 | スガツネ工業株式会社 | ヒンジ装置 |
US20060196009A1 (en) * | 2004-07-20 | 2006-09-07 | Fijitsu Limited | Hinge device |
CN2745325Y (zh) * | 2004-11-06 | 2005-12-07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铰链结构 |
KR100672467B1 (ko) | 2005-02-18 | 2007-01-2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폴더형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힌지모듈 |
JPWO2007004496A1 (ja) * | 2005-07-04 | 2009-01-29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ヒンジ構造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携帯端末並びにヒンジユニット |
JP4554454B2 (ja) * | 2005-07-05 | 2010-09-29 | スガツネ工業株式会社 | ヒンジ装置 |
WO2007007705A1 (ja) * | 2005-07-12 | 2007-01-18 | Sugatsune Kogyo Co., Ltd. | ヒンジ装置 |
CN1959135B (zh) * | 2005-11-04 | 2011-06-29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铰链结构及应用该铰链结构的折叠式电子装置 |
JP4500279B2 (ja) * | 2006-03-06 | 2010-07-14 | スガツネ工業株式会社 | ヒンジ装置 |
US20070234514A1 (en) * | 2006-04-05 | 2007-10-11 | Shin Zu Shing Co., Ltd. | Hinge with a multi-stage positioning function |
US20080115325A1 (en) * | 2006-11-17 | 2008-05-22 | Shin Zu Shing Co., Ltd. | Dual-axis hinge assembly |
TW200920237A (en) * | 2007-10-17 | 2009-05-01 | Jarllytec Co Ltd | Embedded rotating shaft structure |
TWM345150U (en) * | 2008-06-12 | 2008-11-21 | Protorsion Hinge Co Ltd | Pivot structure for auxiliary positioning of washer |
KR101690794B1 (ko) | 2010-10-11 | 2016-12-2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접이형 휴대 장치의 스냅 힌지 장치 |
JP5727775B2 (ja) * | 2010-12-14 | 2015-06-03 | 加藤電機株式会社 | 流体ダンパーヒンジ |
CN102840220A (zh) * | 2011-06-21 | 2012-12-26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铰链结构 |
CN104791374B (zh) * | 2015-03-31 | 2017-11-14 |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旋转机构 |
JP2018179298A (ja) * | 2017-04-13 | 2018-11-15 |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 ヒンジ装置 |
US11795747B2 (en) * | 2021-06-28 | 2023-10-24 | Rivian Ip Holdings, Llc | Vehicle door hing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7123468A (en) | 1981-01-26 | 1982-07-31 | Hitachi Ltd | Automatic sorting device of leukocyte |
JPS57123468U (zh) * | 1981-01-27 | 1982-07-31 | ||
NL8403514A (nl) | 1984-11-19 | 1986-06-16 | Nkf Groep Bv | Inrichting en werkwijze voor het langswaterdicht maken van de kabelziel van een telecommunicatiekabel. |
JPH0311453Y2 (zh) * | 1985-01-31 | 1991-03-19 | ||
JPH01150727A (ja) * | 1987-12-02 | 1989-06-13 | Ilmasti Oy | 屋内施設の空気調整方法 |
JPH0678705B2 (ja) * | 1989-10-31 | 1994-10-05 | スガツネ工業株式会社 | 扉等用ダンパー |
JP2526490B2 (ja) | 1993-06-23 | 1996-08-21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折り畳み式機器のヒンジ構造 |
JP3721244B2 (ja) * | 1997-05-15 | 2005-11-30 | 加藤電機株式会社 | 開閉体の開閉装置 |
JP3816202B2 (ja) | 1997-07-31 | 2006-08-30 | スガツネ工業株式会社 | 折り畳み式機器のカバーを広角度開閉保持可能としたヒンジ装置 |
JP3489668B2 (ja) * | 1999-05-31 | 2004-01-26 | スガツネ工業株式会社 | 折り畳み式機器の開閉保持用ヒンジ装置 |
JP4175493B2 (ja) * | 1999-11-25 | 2008-11-05 | スガツネ工業株式会社 | ヒンジ装置 |
JP3830746B2 (ja) * | 2000-09-29 | 2006-10-11 | スガツネ工業株式会社 | ヒンジ装置 |
JP3825627B2 (ja) * | 2000-12-14 | 2006-09-27 | スガツネ工業株式会社 | ヒンジ装置及び携帯電話器 |
WO2002068833A1 (fr) * | 2001-02-26 | 2002-09-06 | Sugatsune Kogyo Co., Ltd. | Dispositif d'articulation |
TW482229U (en) * | 2001-07-17 | 2002-04-01 | Hinge Basestrong Co Ltd | Rotating axle structure with lift and close function |
-
2001
- 2001-02-28 JP JP2001054684A patent/JP414165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
- 2002-02-27 CN CNB02800468XA patent/CN1233208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02-27 US US10/333,098 patent/US6832411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02-27 EP EP02701582A patent/EP1365639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02-27 DE DE60233641T patent/DE60233641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02-27 TW TW91103563A patent/TW576079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2-02-27 KR KR1020027014242A patent/KR100840056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2-02-27 WO PCT/JP2002/001777 patent/WO200206968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03754C (zh) * | 2004-08-11 | 2008-07-16 | 奇美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可调整上模块与下模块使用角度的电子装置 |
CN101136949B (zh) * | 2006-08-28 | 2010-07-28 | 比亚迪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 转轴固定结构 |
CN109196964A (zh) * | 2016-06-07 | 2019-01-11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功率转换装置的壳体和树脂盖 |
CN109196964B (zh) * | 2016-06-07 | 2020-05-05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功率转换装置的壳体和树脂盖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0840056B1 (ko) | 2008-06-19 |
US20040025297A1 (en) | 2004-02-12 |
EP1365639A4 (en) | 2006-10-11 |
DE60233641D1 (de) | 2009-10-22 |
JP2002261466A (ja) | 2002-09-13 |
JP4141651B2 (ja) | 2008-08-27 |
US6832411B2 (en) | 2004-12-21 |
KR20020093945A (ko) | 2002-12-16 |
EP1365639A1 (en) | 2003-11-26 |
CN1233208C (zh) | 2005-12-21 |
TW576079B (en) | 2004-02-11 |
WO2002069683A1 (fr) | 2002-09-06 |
EP1365639B1 (en) | 2009-09-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33208C (zh) | 枢纽装置 | |
CN1461388A (zh) | 铰链装置 | |
CN1780991A (zh) | 2轴铰链的旋转机构及具备该机构的手机 | |
CN1211591C (zh) | 铰链装置及移动电话机 | |
CN1303859C (zh) | 小型情报终端用滑动铰链 | |
CN1105837C (zh) | 旋转式阻尼器 | |
CN1717549A (zh) | 带旋转规制机构的2轴铰链 | |
CN1950008A (zh) | 用于分配器的锁紧机构及其材料卷筒和端塞以及将材料卷筒插入锁紧机构的方法 | |
CN1460157A (zh) | 铰链装置 | |
CN1672979A (zh) | 用于一机动车座椅靠背的倾斜调节配件 | |
CN1417439A (zh) | 锁用联轴器 | |
CN101076647A (zh) | 边框与翼扇之间的暗藏式装置的强迫控制铰链 | |
CN101042564A (zh) | 定影装置 | |
CN1170407C (zh) | 铰链装置 | |
CN1271348C (zh) | 铰链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携带电话机 | |
CN2525637Y (zh) | 盘片传送装置 | |
CN1174389A (zh) | 滑动开关 | |
CN1246733C (zh) | 照相机镜头盖组件 | |
CN101076042A (zh) | 铰链装置以及便携式设备 | |
CN1218618C (zh) | 铰链装置 | |
CN107179595A (zh) | 变焦式镜筒和摄像设备 | |
CN1134372A (zh) | 门,特别是汽车门的驱动装置 | |
CN1341199A (zh) | 等速传动轴万向节及其机械传动装置 | |
CN1969133A (zh) | 铰链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电子设备 | |
CN1439816A (zh) | 铰接装置和便携式机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1221 Termination date: 20140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