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43650A - 被喷射介质的排出装置及具有该排出装置的液体喷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被喷射介质的排出装置及具有该排出装置的液体喷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43650A
CN1443650A CN03120117A CN03120117A CN1443650A CN 1443650 A CN1443650 A CN 1443650A CN 03120117 A CN03120117 A CN 03120117A CN 03120117 A CN03120117 A CN 03120117A CN 1443650 A CN1443650 A CN 14436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row
driven voller
roller
conve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31201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21399C (zh
Inventor
大岛敬一
金田聪
中岛洋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436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436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2139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2139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1Printing on disk-shaped media, e.g. C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2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10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 B41J13/106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for the sheet output section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Handling Of Cut Paper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被喷射介质的排出装置及具有该排出装置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排纸机架下部(33)以下游侧作为摇动支点,设置从侧面看去能够摇动的用纸输送路径,在该排纸机架下部(33)上,第1排纸用从动辊(30)形成可旋转地轴支承。在排纸机架下部(33)上,从第1排纸从动辊(30)向下方突出的分离辊(34)形成可旋转地轴支承。在从下游侧手动供给托架(70)时,分离辊(34)与托架(70)接触,使排纸机架下部(33)摇动,使第1排纸从动辊(30)位移到上方。从而,可简单且低成本地实现使排纸从动辊离开排纸驱动辊及排纸从动辊的高精度位移。

Description

被喷射介质的排出装置及具有该排出装置的液体喷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排出用驱动辊的转动而排出记录用纸等的被喷射介质的排出装置及具有该排出装置的喷墨式记录装置等液体喷射装置。
这里,所谓的液体喷射装置,不限于使用喷墨式记录头的,通过从该记录头喷出墨水在被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的打印机、复印机以及传真机等记录装置,还包括代替墨水,而将与其用途相对应的液体从相当于所述记录头的液体喷射头中喷向相当于被记录介质的被喷射介质、使所述液体附着在所述被喷射介质上的装置。
作为液体喷射头,除了所述记录头之外,还可以举出在制造液晶显示器等的滤色器中所使用的着色剂喷射头、有机EL显示器和面发光显示器(FED)等的电极形成中所使用的电极材料(导电浆料)喷射头、生物芯片制造中所使用的生物有机物喷射头、作为精密滴管的试验料喷射头等。
背景技术
以下,以作为一种液体喷射装置的喷墨式记录装置(以为简称为打印机),以及作为一种被喷射介质或被记录材料的光盘(以下简称为CD)为例进行说明。在打印机中,是将作为液体的墨水滴直接吐(喷射)在CD的与记录数字数据的面相反一侧的面(标记面)上,从而能够执行打印(实现记录)。由于CD是由小型的圆盘形状构成的,因此,为了输送打印机的用纸输送路径,要将其放置在专用托架(以下称为“输送用托架”)上,在放置在该输送用托架上的状态下进行打印。
但是,作为打印机的排出用辊的排纸辊,由作为被旋转驱动的排出用驱动辊的排纸驱动辊、以及作为与该排纸驱动辊弹性相接而从动旋转的排出用从动辊的排纸从动辊构成;且,在所述排纸从动辊是由于外周有齿而与打印面点接触的带齿辊(以下称为“带齿辊”)的情况下,该带齿辊在压接状态下接触到CD的打印面,存在破坏存在于CD打印面正下方上的数据存储区域的危险。因此,从防止这种不合适的情况的观点来看,有必要这样构成,以便在对CD执行打印时,带齿辊位移到与排纸驱动辊分离的位置上,而不接触到CD的打印面。为此,安装有带齿辊的排纸机架(frame)是这样设置的,以便可以改变带齿辊与排纸驱动辊相接触的接触姿势、以及离开排纸驱动辊的离开姿势。
以往,使排纸机架改变为所述接触姿势和所述离开姿势的机构,是使操作杆、该操作杆的切换操作及排纸机架的姿势变化相关联的连杆机构(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
特开平2002-192782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结构中,由于设置有所述操作杆以及所述连杆机构,因此结构复杂,部件数目多成为成本提高的一个原因。由于利用操作杆和连杆结构来使带齿辊发生位移,带齿辊的位移量的精度很低,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没有破坏数据记录区域,但有时也会与CD的打印面轻轻接触。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基于这种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在简单且低成本地构成使排出用从动辊从排出用驱动辊上离开的结构的同时,还能使排出用从动辊进行高精度的位移。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案是一种通过排出用驱动辊的转动而排出被喷射介质的被喷射介质的排出装置,具有:设置在在被喷射介质上实施液体喷射的液体喷射头的下游侧的、被旋转驱动的排出用驱动辊;通过靠紧装置被靠紧在所述排出用驱动辊上,通过与所述排出用驱动辊的接触而进行从动转动的排出用从动辊;以及被设置成可以在使所述排出用从动辊与所述排出用驱动辊接触的接触姿势及所述排出用从动辊离开所述排出用驱动辊的离开姿势之间变换姿势的安装所述排出用从动辊的排出用机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出用机架上设置有嵌合部,可以与从所述排出用驱动辊和所述排出用驱动辊之间向上流侧抵抗所述靠紧装置的靠紧力而插入的输送介质的喷射实施区域外的部分相嵌合;在从所述排出用驱动辊和所述排出用从动辊之间向着上流侧插入输送介质时,该输送介质的喷射实施区域外的部分,通过推开所述嵌合部,而使所述排出用机架从所述接触姿势改变为所述离开姿势。
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案,从排出用驱动辊和排出用从动辊之间向上流侧插入的输送介质的液体喷射执行区域之外的部分,由于通过直接推开所述嵌合部而推开排出用机架,使排出用从动辊离开排出用驱动辊,因此,不需要用于使排出用机架从所述接触姿势改变为所述离开姿势的操作杆和连杆机构,因此,使排出用从动辊离开排出用驱动辊的结构构造简单,且能够实现低成本,同时,由于不用插入输送介质就能使排出用从动辊离开排出用驱动辊,因此,能够防止由用户产生的误操作。由于输送介质直接推开排出用机架即所述嵌合部,因此,与通过操作杆和连杆机构来改变排出用机架姿势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排出用从动辊高精度地产生位移。
在这里,所谓“输送介质”,可以说是为了在打印用纸(例如厚的纸板)和以小型盘为代表的光盘标签面上进行直接打印,而可以输送放置该光盘的盘输送用托架等的、喷墨式记录装置等的液体喷射装置的被喷射介质输送路径的介质;所谓“被喷射介质”,可以说是不问是否可能输送液体喷射装置的被喷射介质输送路径,而在所述纸板或光盘等的液体喷射装置中执行液体喷射。
本发明第2实施方案的被喷射介质的排出装置的特征是,在所述第1实施方案中,设置有所述嵌合部的所述排出用机架在下游侧具有支点,使所述嵌合部的所在位置的上流侧能够摇摆。
本发明第3实施方案的被喷射介质的排出装置的特征是:本发明第3实施方案的被喷射介质的排出装置在与主体的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排列有若干个,所述嵌合部配置在位于所述若干个排出用从动辊内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上的外侧附近。
本发明第4实施方案的被喷射介质的排出装置,这种被喷射介质的排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实施方案到第3实施方案的任意一种方案中,所述嵌合部,设置在与决定所述被喷射介质宽度方向的基准位置的基准位置侧相反一侧上。
本发明第5实施方案的被喷射介质的排出装置,这种被喷射介质的排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实施方案到第4实施方案的任意一种方案中,所述嵌合部,是由与输送介质接触而旋转的旋转体而构成的。
依据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案,由于所述嵌合部是利用与输送介质接触而旋转的旋转体而构成的,因此,没有对输送介质提供伤等损害,且能够无负载而圆滑地插入输送介质。
本发明第6实施方案的被喷射介质的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实施方案到第5实施方案的任意一种方案中,所述排出用从动辊是在外周部具有齿的带齿辊。
在排出用从动辊是与被喷射介质(被记录材料)的被喷射面(记录执行面或打印面)进行点接触的外周部上有齿的带齿辊的情况下,一旦该带齿辊压接到在光盘等形状的打印面(标签面)正下方存在数据记录区域的某种被记录材料的打印面上,则会存在破坏所述数据存储区域的危险。但是,由于所述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案确实能够躲避排出用从动辊,因此,即便是在排出用从动辊是带齿辊的情况下,也没有破坏光盘等打印面正下方上存在的数据存储区域的危险。
本发明第7实施方案的被喷射介质的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实施方案到第6实施方案的任意一种方案中,所述嵌合部设置在所述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可喷射区域之外。
依据本发明第7实施方案,由于所述嵌合部设置在所述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喷射执行区域之外,即,所述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可喷射区域的右侧或左侧,因此,不妨碍通过所述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可喷射区域内的被喷射介质的输送操作。
本发明第8实施方案的被喷射介质的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实施方案到第7实施方案的任意一种方案中,具有一个输送辊,它具有输送驱动辊以及输送从动辊。其中,所述输送驱动辊在所述排出用驱动辊的下游侧被旋转驱动;安装在所述排出用机架上的所述输送从动辊,通过靠紧装置靠向所述输送驱动辊,与所述输送驱动辊相接而从动转动。
被喷射介质借助于设置在液体喷射头上流侧的输送辊而被向液体喷射头下精密输送,但在被喷射介质上没有多余空白进行液体喷射(打印)的情况下(以下称为“无边打印”),在被喷射介质的后端离开所述输送辊时,需要利用液体喷射头的下游侧上设置的排出用驱动辊以及排出用从动辊,来精密输送被喷射介质。但是,在通过将墨水滴吐在被喷射介质上而执行记录的喷墨式记录装置中,从防止墨水滴转印的观点来看,不能利用排出用驱动辊和排出用从动辊来充分弯曲被喷射介质,在无边打印中,存在由于被喷射介质的输送精度低下而使液体喷射实施(记录)品质低下的情况。
但是,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案的排出装置具有一种输送辊,它具有:在排出用驱动辊下游侧上被旋转驱动的输送驱动辊;以及通过靠紧装置而靠向所述输送驱动辊、并与所述输送驱动辊相接而从动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排出用机架上的输送从动辊。因此,对于无边打印而言,利用该输送辊,即便被喷射介质后端离开输送辊之后,也能防止其输送精度低下,可以得到适当的液体喷射实施品质。
在仅仅设置了一组用于将被喷射介质排出到液体喷射头下游侧的辊的情况下,一旦被喷射介质后端离开输送辊,则由于被喷射介质的前端垂向下方而使被喷射介质的后端浮起。由此,或是液体喷射实施面(打印面)与液体喷射头相摩擦,或是液体喷射头和被喷射介质之间的距离不均匀,存在液体喷射头喷射实施品质低下的危险。但是,由于本发明第八方案的排出装置在排出用驱动辊和排出用从动辊的下游侧设置了其他组输送辊,因此,即便被喷射介质后端离开输送辊,也能利用2组辊对来弯曲被喷射介质,因此,能够防止前述那种缺陷。
本发明第9实施方案的被喷射介质的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这样构成的:在所述第8实施方案中,具有接合器(adapter)安装部以及输送从动辊分离部件。所述接合器安装部,安装有在将输送介质从所述输送辊下游侧向上流侧手动输送时,从下方支持输送介质,且限制所述输送时的位方向位置的定位用接合器。所述输送从动辊分离部件,可以对接设置在所述输送从动辊外周上,通过对接来反抗所述靠紧装置,使所述输送从动辊离开所述输送驱动辊。在将所述定位用接合器安装在所述接合器安装部上时,所述定位用接合器的一部分与所述输送从动辊分离部件对接,使所述输送从动辊离开所述输送驱动辊。
该排出装置具有接合器安装部,安装有在从输送驱动辊的下游侧向上流侧手动输送输送介质时,从下方支持输送介质且限制输送的位方向位置的定位接合器。在从输送驱动辊的下游侧手动输送输送介质时,在所述接合器安装部上安装所述定位用接合器,从该定位用接合器输送出输送介质,之后将其排出。
因此,本发明第9实施方案的发明是这样构成的:在将定位用接合器安装到接合器安装部上时,定位用接合器的一部分,与输送从动辊外周面上可对接设置的从动辊分离部件相对接,由此,使输送从动辊从输送驱动辊上离开(分离)。
因而,由于从定位用接合器上输送输送介质时,必须使输送从动辊成为离开输送驱动辊的状态,因此,能够防止用户的误操作,能够可靠地使输送从动辊离开被喷射介质的液体喷射实施面,所以,能够得到适当的液体喷射结果。
本发明第10实施方案的被喷射介质的排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9实施方案中,所述输送从动辊是与被喷射介质弹性面接触的弹性辊。
依据本发明第10实施方案的发明,由于输送从动辊是与被喷射介质弹性面接触的弹性辊,因此,不容易对液体喷射面造成损伤,所以,即便是在像光盘这样的标签面的正下方存在数据存储区域这样的情况下,也没有破坏所述数据存储区域的危险。
本发明第11实施方案的被喷射介质的排出装置,具有对被喷射介质实施液体喷射的液体喷射头、以及位于该液体喷射头下游侧的用于使被喷射介质排出到装置以外的被喷射介质的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具有从所述第1实施方案到第10实施方案中任意一种的被喷射介质的排出装置。
依据本发明第11实施方案的发明,对于在被喷射介质上实施液体喷射的液体喷射装置而言,可以得到与所述第1实施方案到第10实施方案任意一个发明的作用效果相同的作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喷墨式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喷墨式打印机的侧剖面概要图。
图3是构成本发明的喷墨式打印机的、排纸机架下部以及定位用接合器的侧面图。
图4(A)是构成本发明的喷墨式打印机的、接合器安装部的平面图;(B)是其正面图。
图5是表示将构成本发明的喷墨式打印机的定位用接合器安装到接合器安装部的操作说明图。
图6是本发明的喷墨式打印机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7(A)是构成本发明的喷墨式打印机的、第1排纸从动辊的平面图;(B)是其正面图((A)的A向示图)。
图8是表示第1排纸从动辊的其它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的立体图。
图9是构成本发明的喷墨式打印机的、第2排纸从动辊的平面图;(B)是其正面图((A)的B向示图)。
图10是表示单页纸通过第2排纸从动辊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第2排纸从动辊的外径与墨水转印之间关系的说明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喷墨式打印机的打印控制的流程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打印控制的流程图的变形例。
图14是本发明的喷墨式打印机的多余空白输送控制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执行图12所示的打印控制时的单页纸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6(A)是构成本发明的喷墨式打印机的排纸机架下右端部的立体图;(B)是其左端部的立体图。
图17是构成本发明的喷墨式打印机的排纸机架下的主视图。
图18是构成本发明的喷墨式打印机的排纸机架下的中央部附近的立体图。
图19是构成本发明的喷墨式打印机的排纸机架下的侧视图。
图20是构成本发明的喷墨式打印机的排纸机架下的外观立体图。
图21是构成本发明的喷墨式打印机的排纸机架下的侧剖面图(局部放大图)。
图中:1-喷墨打印机,1b-打印纸排出口,5-送纸装置,6-右边架,7-左边架,8-控制部,11-纸检测器,14-纸检测杆,15-输送驱动辊,16-驱动马达,17-输送从动辊,19-输送辊,21-喷墨记录头,26-第1排纸辊,27-第2排纸辊,28-第1排纸驱动辊,29-第2排纸驱动辊,30-第1排纸从动辊,31-第2排纸从动辊,32-棒形弹簧,33-排纸架下,34-分离辊,35-排纸架上,36-输送马达,37-安装部,40-辅助架,43-排纸从动辊保持架,44-螺旋弹簧,46-分离部件,47-辅助架,50-定位用接合器,70-记录介质输送用托架,P-单页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就本发明的被喷射介质的排出装置以及具有该装置的液体喷射装置的实施例,以喷墨式记录装置为例按照以下顺序进行说明:
1.喷墨式记录装置的结构
2.第1排纸从动辊的结构
3.第2排纸从动辊的结构
4.排纸机架的安装构造
5.第2排纸从动辊的开放装置的构成
<1.喷墨式记录装置的结构>
以下,将参照图1至图6,对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喷墨式记录装置(以下简称为“打印机”)1的结构进行简要说明。这里,图1是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拆下外部盖的状态),图2是打印机1的侧剖面概要图,图3是排纸机架50的侧视图。图4(A)、(B)是接合器安装部37的平面图和主视图,图5(A)、(B)是表示将接合器50安装在接合器安装部37上的操作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打印机控制系统的框图。以下,将根据需要,将打印机1的后方侧(图2中的左侧)称为上流侧(用纸输送路径的上流侧)、将打印机1的前方侧(图2中的右侧)称为下游侧(用纸输送路径的下游侧)。
如图1所示,打印机1在其后部具有送纸装置5,采用从该送纸装置5输送单页纸,然后,从前方一侧的用纸排出口1b排出的基本结构。而且,打印机1的结构是:从前方侧手动输送由可以放置代表小型记录盘的光盘(图中未示:以下称为“光盘”)的板状体构成的记录介质传输用托架(以下称为“托架”),之后,能够在光盘的标签面上直接进行打印,在完成打印之后,与送纸一侧相同,从前方一侧排出。这里,托架70被可自由拆装地安装在用纸排出口1b上的定位用接合器(以下称为“接合器”)50从下方支撑,且,限制在送纸以及排纸时的行方向(用纸宽度方向)的位置。
更详细地说,如图2所示,打印机1具有把在送纸装置5中以倾斜姿势放置的单页纸由被旋转驱动的送纸辊13向箭头①的方向上输送的第1输送路径、从装置后方通过送纸装置5的下方,略水平地(箭头②的方向)向喷墨式记录头(以下称为“记录头”)21的下方输送的第2输送路径,从装置前方(图2的右侧)略水平地(箭头③的方向)手动输送向记录头21的下方的第3输送路径。其中,第1输送路径用于输送具有可弯曲性的单页纸P,第2输送路径用于输送刚性高且厚(非可挠性)的被记录材料(例如纸版);第3输送路径是在所述托架70的输送用途中使用的。另外,送纸装置5也可以构成,在后部可以拆装图中未示的纸卷保持架,从该纸卷保持架引出纸卷纸,通过送纸装置5的下侧,输送给记录头21。
以下,设定上述单页纸、纸板、光盘等通过喷出墨水而执行打印的物品总称为“被记录材料”,不管是否执行打印,打印机1的输送用纸输送路径的路径被总称为“输送介质”(例如所述托架70)。
以下,将主要参照图2,适当也参照其它附图,对构成打印机1的用纸输送路径的各构成要素进行详细说明。送纸装置5,具有由以倾斜姿势设置的板状体构成的送纸盒。将送纸盒9设置为可以以上部设置的摇动支点9a为中心来摇动(图2的顺时针方向以及半顺时针方向),通过图中未示的凸轮机构来执行摇动,使下部成为压接和离开送纸辊13的状态,通过进行压接,送纸盒9上堆积的单页纸P的最上面的纸在送纸辊13转动的同时被送往下游侧。将送纸辊13作成侧面略显D形的形状,通过后述的驱动马达16(参见图6)而转动,通过在外周上卷绕橡胶材料(图中未示),使压接在该送纸辊13上的单页纸P不能滑动来进行输送。在利用下游侧上设置的输送辊19进行输送介质的精密输送(副扫描输送)时,为了不产生输送负载(反张力),如图所示进行驱动控制,以便平坦面与单页纸P相对。
接下来,在送纸辊13的下游侧上,设置了输送辊19,用于在副扫描方向上精密地输送输送介质。输送辊19由传动驱动辊16以及输送从动辊17构成,所述输送驱动辊利用后述的驱动马达16(参见图6)而转动,所述输送从动辊压接在所述输送驱动辊15上而从动转动。输送驱动辊15由主扫描方向(图2的纸面正反方向)上的长轴体构成,在外周面上具有通过粘接材料而固定有耐磨性颗粒(例如陶瓷颗粒)的高摩擦层(图中未示),从而在与输送介质的里面(打印面和相反一侧的面)之间没有产生滑动,能够可靠地执行精密输送操作。另一方面,在输送驱动辊15的轴方向上,配置有多个输送从动辊17,且,同样,对于在输送驱动辊15的轴方向上配置的多个输送从动辊保持架18的下游侧(图2右侧)端部,它可以旋转自由地被轴支承。在本实施例中,1个输送从动辊保持架18上支承有2个输送从动辊17。
将输送从动辊保持架18设置为:可以以转动支点18a为中心在图2的顺时针方向和半时针方向转动,且,利用图中未示的靠紧装置,旋转靠紧到输送从动辊17压接到输送驱动辊15的方向上(图2的顺时针方向)。利用图中未示的凸轮的转动,输送从动辊保持架18能够在输送从动辊离开输送驱动辊15的方向上(图2的反时针方向)上转动。之后,通过旋转,输送从动辊17离开输送驱动辊15,由于分离而使在箭头②和③所示的方向上手动输送输送介质时的手动输送路径得以开放。
接下来,在输送驱动辊15的轴方向上配置的多个输送从动辊保持架18中,在最位于0位侧(打印机1的右侧:图2的纸面里侧)的位置上设置槽,并插通该槽从上向下突出地设置了纸检测杆14。纸检测杆14可以以上部为摇动中心进行摇动,一旦从符号①和②所示方向输送出的输送介质的前端通过,则押向上方,一旦输送介质的后端通过则恢复到下方。而且,该纸检测杆14的摇动操作可以利用纸检测器11(参见图6)而检测出,该纸检测器11向打印机1的控制部8(参见图6)来输送检测信号,所以,其构成能够检测出输送介质的通过和输送介质的大小(长度)。被记录材料的宽度方向的基准位置存在与所述O位侧。
接下来,在输送辊19的下游侧上,设置有喷墨式记录头(以下称为“记录头”)21和与该记录头21相对的台板25。记录头21设置在滑动托架23的下部,从滑动托架23上装载的墨盒24中提供墨水,向被输送的被记录材料的打印面上喷出墨水。滑动托架23在构成打印机1基体的挂架在装置右侧立向设置的右侧框架6及装置左侧立向设置的左侧框架7(参见图1)之间的主滑动托架引导轴22a和副滑动托架引导轴22b上,接收滑动托架马达36(参见图6)的驱动力,在主扫描方向(图2的纸面里外方向)上进行往复运动。
接下来,从记录头21开始的下游侧,构成打印机1的排纸部(被喷射介质的排出装置)。在记录头21的下游侧上,设置有第一排纸辊(第1排出用辊)26,在该第一排纸辊26的下游侧,还设置了第2排纸辊(第2排出用辊)27。第1排纸辊26和第2排纸辊27,是由分别由驱动马达16(参见图6)而旋转驱动的第1排纸驱动辊(第1排出用驱动辊)28和第2排纸驱动辊(第2排出用驱动辊)29、以及通过与这些被旋转驱动的辊弹性相接而从动转动的第1排纸从动辊(第1排出用从动辊)30以及第2排纸从动辊(第2排出用从动辊)31构成,由这2组辊夹压输送介质,且,通过旋转驱动各个驱动辊,将输送介质排纸到下游侧。这里,第1排纸从动辊30,由在与打印面点接触的外周上有齿的带齿辊构成,第2排纸从动辊31,由在与打印面面接触的橡胶辊构成,有关其细节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第1排纸驱动辊28和第1排纸从动辊30,分别相当于本发明中的“排出用驱动辊”、“排出用从动辊”,第2排纸辊27和构成它的第2排纸驱动辊29以及第2排纸从动辊31,分别相当于本发明中的“输送辊”、“输送驱动辊”、“输送从动辊”。
接下来,第1排纸从动辊30和第2排纸从动辊31,在主扫描方向上,按照规定的间隔配置了若干个(参见图4(A)),于是,这些辊被安装在由主扫描方向上的长的板状体构成的排纸机架下方33上。排纸机架下方33,利用右侧框架6和左侧框架7(参见图1)来保持左右端,且,利用后面将要详述的保持装置,以下游侧为摇动支点,可以使上流侧向上方浮起而摇动。于是,由于进行了摇动,因此,第1排纸从动辊30,可以取离开第1排纸驱动辊28的离开位置、以及与第1排纸驱动辊28相接的接触位置。即,排纸机架下方33可以构成为:能够取得使第1排纸从动辊30离开第1排纸驱动辊28的“离开姿势”、以及使第1排纸从动辊30与第1排纸驱动辊28相接触的“接触姿势”这两种姿势。对于如此改变排纸机架下方33的姿势的装置,我们将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通过以上说明,在第1排纸从动辊30离开第1排纸驱动辊28时,在箭头②和③所示的方向上手动输送输送介质时的该输送路径得以开放,同时,第1排纸从动辊30成为与被记录材料的打印面不接触的状态。这里,第1排纸从动辊30之所以不与被记录材料的打印面相接触,是因为通过托架70输送的光盘,其打印面(标签面)的正下方有数据存储区域,因此,在外周上有齿的第1排纸从动辊30强力接触所述打印面时,往往很少能破坏所述数据存储区域。
接下来,在打印机1中,即便对于第2排纸从动辊31来说,利用图中未示的辊开放装置而可以离开第2排纸驱动辊29,由此,第2排纸从动辊31能够作到与打印面不接触。这是由于考虑到在被记录材料为所述光盘的情况下,喷出的墨水不容易浸透打印面(标签面)、干燥时间长、在第2排纸从动辊31与这种打印面接触时,可能导致墨水的涂抹和转印等的不良现象。对于使第2排纸从动辊31与第2排纸驱动辊29分离的辊开放装置,也将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此外,使在第1排纸从动辊30对与第1排纸驱动辊28之间的被记录材料弯曲的弯曲力,以及使在第2排纸从动辊31对与第2排纸驱动辊29之间的被记录材料弯曲的弯曲力,在本实施例中,设定后者要大于前者(例如前者为0.049N(5gf)、后者为0.147N(15gg))。这是因为:由于第1排纸辊26接近记录头21,通过记录头21喷出的墨滴呈不干燥的状态,一旦在这种状态下执行强力弯曲,则招致墨水的转印,而会使打印品质低下。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特别是由于要利用第2排纸辊27使被记录材料充分弯曲,由此,就会成为被记录材料后端从输送从动辊17和输送驱动辊15上脱离开之后,也能够执行精度优良的纸输送结构。
接下来,对于图3,在排纸机架下部33的上方设置了排纸机架上部35,在偏倚在排纸机架上部35左侧上的位置(参见图1)上,设置用于安装接合器50的接合器安装部37。如图4所示,接合器安装部37具有右装配孔38和左装配孔39,如图5(A)、(B)所示,通过将在接合器50的前端部(图3的左侧)上设置的右装配凸部52以及左装配凸部52装配在这些装配孔内,从而将接合器50安装在打印机1的用纸排出口1b上。
另外,在右装配孔38上,设置有检测出右装配凸部52已装入右装配孔38中的检测端41以及检测部42。检测端41的一端侧可在检测部42上保持摇动,另一端侧被设置为突向右装配孔38内。于是,在右装配凸部52装入右装配孔38中时,检测端41摇动(对于图4(A)是顺时针方向),由此,检测部42就会将检测信号发送到打印机1的控制部8。因此,打印机1的控制部8,识别出接合器50已经安装在打印机1的用纸排出口1b上,由此,在装有接合器50的状态下,能够不执行从上流侧向下游侧的用纸输送操作,从而能够防止输送介质卡在接合器50上的称为卡纸的缺陷。
接下来,如图5所示,接合器50的左右具有右夹紧部55以及左夹紧部56,在它们之间,具有插入作为板状体的托架70那样的形状。另一方面,借助于接合器50而受到来自下方的支持,且,在限制送纸时的位方向位置的托架70上,形成有放置光盘的凹部71、以及与光盘中央形成的圆孔相配合的凸部72,由此,所放置的光盘70被保持在托架70上不动。这里,一旦托架70插入接合器50,则相对于接合器50进行前后滑动操作时的滑动范围,就会受到图中未示的嵌合装置的限制,由此,一旦托架70插入接合器50,就会不容易从接合器50中脱落出来。因此,接合器50和托架70通常为整体状态,从而提高了接合器50和托架70的使用性。
以上是打印机1的用纸输送路径的细节,以下,将参照图6,对打印机1的控制系统进行简要说明。打印机1具有控制部8,该控制部具有图中未示的CPU、ROM、RAM、与外部计算机的连接用接口、马达驱动器等等。将所述纸检测器11的检测信号、以及检测出装载有接合器50的检测部42的检测信号输入到控制部8,控制部8据此执行必要的控制。控制部8具有作为控制对象的驱动滑动托架23的滑动托架马达36、成为送纸辊13、输送驱动辊15、第1排纸驱动辊28、第2排纸驱动辊29的共同驱动源的驱动马达16,由此,根据控制部8的ROM中所存储的各种控制程序,来控制送纸辊13、输送驱动辊15、第1排纸驱动辊28、第2排纸驱动辊29的驱动定时、旋转速度、旋转量。
以上是打印机1的全部结构。
<2.第一排纸从动辊的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7和图8,对第1排纸从动辊30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这里,图7(A)是第1排纸从动辊30的侧视图;图7(B)是其正面图((A)的A向示图)。图8是显示第1排纸从动辊31的各种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的立体图。
首先,就第1排纸从动辊30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在第1排纸从动辊30上,以等间在外周上隔配设有多个齿30a,该齿30a与单页纸P(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假设使用单页纸作为被记录材料的例子)的打印面点接触,且,由于输送单页纸P,因此第1排纸从动辊30从动转动。棒形弹簧32被装备为插通第1排纸从动辊30的轴心部,该棒形弹簧32,被轴支承在排纸机架下部33上设置的排纸从动辊保持架43(参见图19)上,由此,第1排纸从动辊30成为向第1排纸驱动辊28靠紧的状态。
这里,如图7(B)所示,从单页纸P的输送方向(图7(A)的箭头方向)看去,齿30a是被作成左右对称的形状而形成的。更详细地说,如图8(a)所示,齿30a采用向前端的尖端细的四角锥形状,如图7(B)所示,从单页纸P的输送方向(图7(A)的箭头方向)看去,这种四角锥形状为相对于与单页纸P的打印面正交的直线V为线对称的形状。因此,出于这种原因,在齿30a陷入单页纸P的打印面的情况下,即便第1排纸从动辊30旋转,第一排纸从动辊也不会发生摆动,从而能笔直地转动。
总之,如图7(B)所示,如果齿30a相对于直线V为非对称形状(例如,一方为垂直面,另一方为斜面),则在齿30a陷入单页纸P的打印面时,在该齿30a上,作用一个朝向与输送方向正交方向(图7(B)的左右方向)的力,由此,在转动时,在第1排纸从动辊30上产生了摆动。而且,一旦产生了摆动,齿30a就形成抓挖单页纸P的打印面的状态,容易使第1排纸从动辊30的通过痕迹明显。特别是,在单页纸P上进行与银盐照片相比美的超高画质打印的情况下更加显著,并且,在使用彩色墨水时,由于向打印面的浸透性很低,因此墨水层容易被带走而消失,容易使齿30a的通过痕迹更加明显。
但是,由于如上所述,从单页纸P的输送方向看去,齿30a是作成左右对称的形状而形成的,因此,第1排纸从动辊30不产生摆动,而笔直地转动,因此,第1排纸从动辊30的通过痕迹能够成为最小限度,特别是在使用彩色墨水来进行与银盐照片相比美的超高画质打印的情况下,也能防止打印品质量的低下。
再者,作为这种齿30a的形状,除图8(a)所示的本实施例的齿30a之外,也可以是图8(b)至(d)中所示的形状。这里,图8(b)是作成三角锥形状的齿30a、(c)是作成圆锥形状的齿30a、(d)是显示了在平面视图(辊的轴方向看去)中作成三角形,从单页纸P的输送方向看去为长方形形状的齿30a。这些中的任何一个从单页纸P的输送方向看去都是左右对称的形状,由此,第1排纸从动辊30不发生摆动,能够笔直地旋转。再者,图8中所示的齿30a的各种形状都是例子中所显示的,但不用说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
<3.第2排纸从动辊的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9至图15,对第2排纸从动辊31的结构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9,就第2排纸从动辊31的外观结构进行说明。这里,图9(A)是第2排纸从动辊31的侧视图,图9(B)是其正面图((A)的B矢量视图)。
如图9所示,第2排纸从动辊31,是将作成环形体形状的橡胶材料31b(在本实施例中,宽约3mm)装在利用树脂材料形成的转轮31a上而形成的。在转轮31a的轴心部上,与所述第1排纸从动辊30相同,构造了一个插通的棒形弹簧32,该棒形弹簧32,被轴支承在排纸机架下部33上设置的排纸从动辊保持架43上(参见图19),由此,第2排纸从动辊31成为向第2排纸驱动辊29靠紧的状态。
而且,为了在不降低第2排纸从动辊31的橡胶材料31b本身硬度的条件下降低辊外周面上的硬度,在外周上实施皱纹加工(在本实施例中,细纹深度为20~100μm)。这里,之所以降低辊外周面上的硬度,是因为随着辊外周面上的硬度下降,增大了与单页纸P的接触面积,从而可靠地精度优良地输送单页纸P。即,第2排纸辊27是如上述那样的即使在单页纸P的后端离开输送辊19之后,也能可靠地进行精度优良的单页纸P的输送,因此,通过增大与单页纸P的接触面积,而得到进一步可靠的输送力。之所以不降低橡胶材料31b的硬度,是因为如果降低橡胶材料31b的硬度,则将会渗出塑性剂对单页纸P的打印面产生不良影响。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2排纸从动辊31的外周面的硬度为22~30(JIS硬度)。
作为橡胶31b的材料,在本实施例中,使用CM橡胶(聚氯乙烯橡胶)。这是因为CM橡胶具有即便在硬度低的情况下,也相对地不容易渗出塑性剂的性质,由此,抑制塑性剂的渗出,防止了对打印面的不良影响。
再加上,在本实施例的第2排纸从动辊31的外周面上,实施了防墨水处理,因此来防止墨水的转印。
接下来,从图2可明显地看出,所形成的第2排纸从动辊31比第1排纸从动辊30的外径dr要大(在本实施例中,dr=15mm)。以下,将参照图10至图15,对增大第2排纸从动辊31的外径dr所起的作用效果进行详细说明。
图10表示单页纸P沿箭头方向通过位方向上配设的多个第2排纸从动辊31的状态。在图10(A)、(B)中,标记A1,表示通过记录头21而喷出墨水的打印区域(例如像高画质照片打印那样的以高喷墨比进行打印的区域),在图10(B)中,A2表示将要进行喷墨的打印区域。
如前所述,第2排纸从动辊31由为了可靠地输送单页纸P而与单页纸P面接触的橡胶辊构成。因此,如图10所示,如果第2排纸从动辊31利用高级墨水功能通过被打印的区域,则未干燥的墨水转印在第2排纸从动辊31上,于是,该转印的墨水在第2排纸从动辊31旋转时转印在打印面上,产生了影响打印结果的问题。由于这种墨水转印问题发生在打印区域A1中,因此,除了使打印区域A1的打印品质下降外,特别是由于是在第2排纸从动辊31从打印区域A1中脱掉后的剩余空白区域A3中发生的,因此,容易更明显地识认出,从而招致不理想的打印结果。
因此,在打印机1中,通过使第2排纸从动辊31的外径dr变大,能够将第2排纸从动辊31旋转一周的时间设定得长,因此,希望在第2排纸从动辊31的外周面上转印的墨水,能以在第2排纸从动辊31旋转一周的时刻不转印在打印面上的程度为准固定在辊外周面上。图11是为了容易理解上述内容而进行的图示,如图所示,对于墨水的淋湿区域中的M1点(图10的区域A1内),第2排纸从动辊31的外周面上附着的墨水,对于在显示与第2排纸从动辊31从M1点开始旋转一周情况下的位置相当的M2点(图10的区域A2内),为了以不转印在打印面上的状态为准固定在辊外周面上,要设定第2排纸从动辊31的外径dr,换言之,要设定第2排纸从动辊31的外周长Lp。再者,图11的箭头显示了单页纸P的输送方向(排纸方向)。
以下,将就第2排纸从动辊31的外径dr的决定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对于图10,在打印区域A1或A2中,打印机1反复交替执行墨水喷出工序和纸输送工序。其中,所述墨水喷出工序使滑动托架23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并喷出墨水;所述纸输送工序通过以规定的旋转速度来旋转驱动输送辊19,使单页纸P在副扫描方向上仅仅移动预定的量。这里,由于执行纸输送工序时的输送辊19的旋转速度(纸输送速度)以及一次的纸输送量,是作为打印机1固有信息而预先判明的,由此,弄清楚一次纸输送工序所花费的时间。再者,由于纸输送速度以及一次纸输送量,是随着各种打印模式例如草图打印、高品质文字打印、图像打印、隔行扫描图像打印等等的不同而各不相同的,但是,在打印机1中,在以图像打印为对象的打印模式中,采用最不利的条件(第2排纸从动辊31的旋转时间变短的情况)。以下,设该条件下的纸输送速度为Vc(mm/s),设一次的纸输送量为Fp(mm)。由此,一次纸输送工序所花费的时间Ff(s)为Tf=Fp/Vc。
另一方面,预先方便地确定一次墨水突出工序所花费的时间。即,为了使滑动托架23的移动量(主扫描范围)根据从主计算机(图中未示)发送出的打印数据,即,单页纸P的宽度尺寸以及或打印区域的宽度尺寸而发生改变,将滑动托架23的移动量设为方便的值(一定值)Wp(mm),设此时的滑动托架23的一次行走所花费的时间(主扫描方向)为Tp(s)。
而且,关于被转印在第2排纸从动辊31上的墨水固定为不会转印在打印面上所需的时间(墨水固定时间)Tc(s),可通过以高喷墨比进行打印,阶段性地改变输送辊19的旋转速度,即纸输送速度,查看墨水是否被转印在空白部分上,来求得。
利用以上方法,在墨水固定时间Tc内,所述纸输送工序仅执行
(Tc/(Tf+Tp))  (次)
因此,在墨水固定时间Tc内,单页纸P仅被输送
(Tc/(Tf+Tp))×Fp  (mm)
因此,这就成为第2排纸从动辊31的外周长Lp中的最低求取值。即成为:
Lp≥(Tc/(Tf+Tp))×Fp  (mm)
再者,出于安全的考虑,最好设定较短的主扫描时间Tp以及墨水固定时间Tc。因此,如果不限制第2排纸从动辊31的外径dr,主扫描方向Tp,在不考虑滑动托架23走一趟所花费的时间时,最好仅考虑纸输送工序时间Tf来决定外周长Lp。
再加上,墨水固定时间Tc,由于受到放置打印机1的环境温度的左右,因此,最好是考虑各种条件来决定它。但是,基于更安全的考虑,由于第2排纸从动辊31的外径dr变大,则向打印机1的插入就变困难,因此,以最一般的使用条件(室温)为前提,可以说考虑能得到最佳的防止墨水转印的效果的打印模式(图像打印)来决定墨水固定时间Tc或是主扫描方向Tp。
按照以上方法,在第2排纸从动辊31作一次旋转期间,由于转印在该第2排纸从动辊31上的墨水以不转印在打印面上的状态为准而固定在第2排纸从动辊31上,因此,能够不设置纸输送工序和墨水喷出工序之间的等待时间就能防止墨水的转印,所以,能够不降低打印生产量就能防止墨水的转印。
再者,在为了得到防止墨水转印的效果时,至少在一定的条件下,在该第2排纸从动辊31旋转一次期间,转印在第2排纸从动辊31上的墨水,只要以不转印在打印面上的状态为准而固定在第2排纸从动辊31的外周面上即可。因此,可以说:尽管不一定在所有条件(单页纸P的纸质、周围的环境、墨水成分、颜色等等)下都能防止墨水的固定,但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起到这种功能的喷墨式打印机,起到与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所起的作用效果相同的作用效果。
接下来,将参照图12至图15,对执行打印时的更具体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这里,图12是打印机1的打印控制流程图,图13是其变形例(另一个实施例),图14是剩余空白输送控制的流程图,图15是表示执行图12所示的打印控制时的单页纸P的状态的说明图。再者,图12和图13所示的打印控制,作为控制程序存储在图中未示出的存储装置中,通过控制部8(参见图6)来执行。
在图12所示的控制程序200中,首先,执行用纸头的输出(步骤S201),之后,开始打印。在进行打印的过程中,交替执行滑动托架23的主扫描(墨水喷出工序)以及副扫描输送(纸输送工序)。此时的纸输送速度为Vc(mm/s),而纸输送量为Fp(mm),由于第2排纸从动辊31的外径dr是与之相一致地确定的,从而成为防止墨水转印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执行剩余空白输送情况下(例如图10(B)所示的打印区域A1的打印结束时),利用步骤S205来执行剩余空白输送控制。这里,之所以执行剩余空白输送控制,是因为:由于形成了剩余空白部分,因此,在连续执行纸输送工序时,在转印在第2排纸从动辊31上的墨水固定在辊外周面上之前,该第2排纸从动辊31有可能进行一次旋转。
在图14所示的剩余空白输送控制程序400中,将纸输送速度设定为Vs(步骤S401)。纸输送速度Vs(mm/s)是利用辊外周长(Lp)/墨水固定时间(Tc)而求出的,由此,确保了墨水固定时间。然后,在执行过规定量的剩余空白输送之后(步骤S402),再度使输送速度恢复为Vc,并返回主程序。
接下来,返回图12,在打印结束状态,更详细地说,在墨水的喷出全部结束的状态(步骤S206的肯定分支)下,单页纸P例如变为图15(a)所示的状态。对于图15(a)而言,从记录头21开始的下游侧(右侧)的打印面成为被墨水浸湿的区域(打印区域),从记录头开始的上流侧(左侧)成为下端页边空白部分。因此,如果由于该状态而以高速度排出出单页纸P,则会招致墨水转印的危险,因此,在步骤S207中,将输送速度设定为与剩余空白输送控制时相同的值Vs,于是,在打印区域的后端部分到达第2排纸驱动辊31之前(图15(b)的状态),执行排纸输送(步骤S208)。这里,排纸输送①的纸输送量为Lc(mm),这在本实施例中是从记录头21的最上流侧开始,到第2排纸驱动辊31的距离(参见图15(a))。再者,对于图15(b)、(c)而言,标记Pe表示单页纸P的后端。
而且,接下来,判断下端页边空白Le(mm)是否比第2排纸驱动辊31的外周长Lp还要大(步骤S209),如果下端页边空白Le比外周长Lp要小(步骤S209的否定分支),则将输送速度设定为Vf(高速)(步骤S211),并执行作为单页纸P的最终的排纸输送的排纸输送②(步骤S212)。另一方面,如果下端页边空白Le比外周长Lp还要大(步骤S209的肯定分支:图15(b)所示的状态),则由于有墨水转印的危险,而在第2排纸驱动辊31以原有的低速度(Vs)进行一次旋转之前,执行送纸(步骤S210)。这种状态显示于图15(c)中。由此,如图15(c)所示,在图15(b)的状态中,在与第2排纸驱动辊31(向上流侧)旋转一次的情况相当的位置Q,在到达第2排纸驱动辊31的地点之前执行移动。
于是,此后,将输送速度设定为Vf(高速)(步骤S211),执行单页纸P的最终的排纸输送(步骤S212)。由此,既便是单页纸P的下端页边空白大的情况页不会发生墨水转印,且,在没有墨水转印危险之后(从图15(c)所示的状态开始之后),通过高速送纸而迅速地排纸。
再者,在以上情况中,由图15(b)所示的状态,通过连续慢慢地送纸,可以防止墨水转印,但是,如图13所示,在图15(b)所示的状态下,也可以暂时设置等待时间,之后,高速执行排纸。更详细地说,在图13中,到步骤S309为止都与图12相同。然后,在判断下端页边空白Le是否比辊外周长Lp还要大的情况下,仅仅设置等待时间时间Tw(步骤S210),此后,将输送速度设定为Vf(高速)(步骤S311),执行单页纸P的最终的排纸。这里,时间Tw,采用从墨水固定时间Tc中减去随送纸速度Vf不同而不同的第2排纸驱动辊31旋转一次的时间(外周长Lp/送纸速度Vf)的值。由此,既便以高速执行送纸,第2排纸驱动辊31旋转一次的时间也能与墨水固定时间Tc相同,由此,能够防止墨水的转印。
再者,以上说明的打印控制是一个例子,很显然,如果是第2排纸驱动辊31旋转一次的时间大于墨水固定时间Tc的控制方法,则什么样的结构都没有关系。
<4.排纸机架的安装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16到图19,对排纸机架下部33的安装结构进行说明。这里,图16(A)是排纸机架下部33的右端部的立体图,图16(B)是其左端部的立体图、图17是从打印机1的前侧(下游侧)看过去的排纸机架下部33的图,图18是排纸机架下部33中央部附近的立体图,图19是排纸机架下部22的侧视图。
在图16中,右侧机架6上,形成有作成L字形钩状的机架嵌合部6b,该右机架嵌合部6b,与在排纸机架下部33的右端跟前(下游侧)形成的、作成L字形钩状的右嵌合部33d相嵌合。对于右侧机架6,在从右机架嵌合部6b开始的里侧(上流侧)上,形成了在排纸机架下部33的侧部上突出的舌片6c,成为在该舌片6c上附着排纸机架下部33的右端里侧(上流侧)。另一方面,左侧机架7侧也与此相同:作成L字形钩状的左机架嵌合部7b与左被嵌合部33e相嵌合,特别是,在排纸机架下部33中,从左侧机架7向外侧突出而形成的舌片33c,如图所示,附着在左侧机架7上形成的窗孔的边缘部上。根据以上情况,排纸机架下部33是这样构成的:能够以眼前一侧(下游侧)即机架右嵌合部6b和左机架嵌合部7b为支点摇动,以便里侧(上流侧)向上方浮起。
在右侧机架6上,形成有钩搭线圈弹簧45a的一端的弹簧钩搭部6a,在排纸机架下部33的右端中部,形成有钩搭线圈弹簧45a的另一端的弹簧钩搭部33a,通过将弹簧钩搭部45a钩搭在这些弹簧钩搭部上,而施加将排纸机架下部33拉近眼前一侧的外力。另一方面,排纸机架下部33的左侧也与之相同,在左侧机架7上形成的弹簧钩搭部7a以及排纸机架下部33左侧中,在基本中央部分(斜视输送路径,其中央部)上形成的天换钩搭部33b上,钩搭有线圈弹簧45b,从而施加将排纸机架下部33拉近眼前一侧的外力。因此,排纸机架下部33,借助于线圈弹簧45a、45b的弹力,弹性保持在右侧机架6和左侧机架7上。再者,弹簧钩搭部6a和弹簧钩搭部7a,同时形成于比弹簧钩搭部33a和弹簧钩搭部33b更下方的位置上,由此,排纸机架下部33,由于线圈弹簧45a、45b而受到被拉而靠近下方的外力,由此,很容易使排纸机架下部33的上流侧不向上浮起。
接下来,将就使排纸机架下部33的上面向下方靠紧的靠紧装置、限制排纸机架下部33的挠曲度的挠曲度限制装置、缓和排纸机架下部33的弯矩的弯矩缓和装置进行说明。
在图17中,排纸机架下部33在位方向(图17的左右方向)上长,且,如前所述,两端侧通过右侧机架6以及左侧机架7而被弹性保持。因此,排纸机架下部33成为可以说是两端成为自由端的两端支持勾的状态。另一方面,排纸机架下部33,在所述通过位方向上,具有多个第一排纸从动辊30以及第2排纸从动辊31,这些辊通过靠紧装置(图7和图8中所示的棒形弹簧32)而与其下配置的第1排纸驱动辊28以及第2排纸驱动辊29弹性接触。因此,排纸机架下部33由于这些辊而受到向上的负荷,在上方凸起的方向上挠曲。即,换言之,成为在两端支持勾上施加了多个集中的负荷的状态。
这里,如果排纸机架下部33在向上方凸起的方向上挠曲,会产生以下缺陷。即,在排纸机架下部33不弯屈而是沿着水平面的状态中,第1排纸从动辊30以及第2排纸从动辊31相对于被记录材料的打印面垂直地与其接触,但是,如果排纸机架下部33在向上方凸起的方向上挠曲,则不能相对于打印面与其垂直接触。其结果,由于第1排纸从动辊30如参照图7所说明的那样,是在外周上有齿的带齿辊,因此,在不能相对于打印面与其垂直接触时,在转动的同时,会成为挖打印面的状态,从而损坏打印面。
所以,在打印机1中,为防止这种缺陷,如图17所示,在位方向上的中央附近,具有线圈弹簧44,使排纸机架下部33的上面(与被记录材料通过侧相反一侧的面)向下方靠紧。如图17和18所示,线圈弹簧44,对于排纸机架下部33的上部设置的辅助机架40的水平弯屈的弹簧对接部40a的下面、以及排纸机架下部33的上面施加靠紧力。因此,通过该线圈弹簧44而向下的靠紧力,对抗由于所述第1排纸从动辊30和第2排纸从动辊31而向上的负荷,由此,抑制了排纸机架下部33在成为上部凸出的方向上挠曲的现象,第1排纸从动辊30常常经过了很长时间,还可以相对于打印面与其垂直接触,从而可以位置高的打印品质。
再者,对于本实施例,如图18所示,在排纸机架下部33中,由于线圈弹簧44配设在第2排纸从动辊31附近,因此,正如从图2中可以了解的那样,没有妨碍线圈弹簧44向滑动托架23的主扫描方向的往复运动。
因此,由于上述原因,因此可以说线圈弹簧44构成了限制排纸机架下部33的挠曲的“挠曲限制装置”,或者是,构成了缓和在排纸机架下部33上产生的弯矩的“弯矩缓和装置”。因此,作为这种装置,并不仅仅限于线圈弹簧44,也可以是其它弹性装置。也可以不向排纸机架下部33提供弹性力,例如也可以配设限制挠曲的限制部件,来代替线圈弹簧44。即,也可以不向排纸机架下部33提供弹性力,而向排纸机架下部33提供非弹性力。向排纸机架下部33提供力的作用点,不必像本实施例那样在位方向的大致中央部附近为1个,也可以在位方向配置多个。
接下来,将主要参照图19,对摇动排纸机架下部33的装置,即,改变为前述排纸机架的“离开姿势”以及“接触姿势”的装置进行说明。
如图19所示,在排纸机架下部33上设置的从动辊保持架43上,可自由旋转地轴支承了一个分离辊34。如图4所示,分离辊34被设置在排纸机架下部33的左侧端侧的上流侧,特别是,如图19所示,其上下位置是这样设置的,以便其从第1排纸从动辊30稍微向下突出。这里,如图19(A)所示,如果托架70从第2排纸驱动辊29和第2排纸从动辊31之间向上流侧插入,则如图19(B)所示,托架70的左侧端部分,即,托架70的记录区域之外的部分(从放置光盘的凹部71(参见图5)拆下的部分)与分离辊34接触,之后,向上方推开分离辊34,由此,排纸机架下部33取离开姿势,第1排纸从动辊30只在与放置在托架70上的光盘的打印面不接触的位置上分离开。
即,作为输送介质的托架70,由于是直接使排纸机架下部33改变为离开姿势、使第1排纸从动辊30位移到上方而构成的,因此,与使用操作杆和连杆机构等使用户以手动来改变排纸机架下部33的结构相比,能够谋求低成本化。同时,在利用托架70在光盘上执行打印时,不会发生用户在没有使第1排纸从动辊30退到上方的状态下进行打印的情况,因此,能够可靠地保护存在于光盘打印面正下方的数据存储区域。再有,由于输送介质直接使第1排纸从动辊30位移到上方,因此,向第1排纸从动辊30上方的位移量正确。
再者,由于分离辊34是与被插入的托架70的记录区域之外的部分相嵌合来改变排纸机架下部33的姿势的“嵌合部”,因此,没有必要一定是旋转体,但是,如果像本实施例那样使用旋转体(辊),则可以圆滑且无负荷地插入托架70。在本实施例中,分离辊34被设置在记录头21的可打印区域之外,即,从由打印机后方一侧提供的单页纸P或纸板等的侧端脱开的位置上,由此,即便从打印机后方一侧输送输送介质,也不会由于该输送介质,把第1排纸从动辊30向上方分离,因此,能够确保由第1输送辊26和第2输送辊27所执行的适当的排纸操作。
<5.第2排纸从动辊的开放装置的结构>
接下来,将一边主要参照图20,一边适当地参照其它附图,对使第2排纸从动辊31离开第2排纸驱动辊29的辊开放装置进行说明。这里,图20是排纸机架下部33的外观立体图,图21是排纸机架下部33的侧剖面图(局部放大图)。
首先,如图20所示,在排纸机架下部33的纵向方向上,在作为偏倚左侧的部位的下游侧端部上,在排纸机架下部33的纵向方向上,设置了长的输送从动辊分离部件(以下称为“开放部件”)46。开放部件46在排纸机架下部33的纵向方向上的配设位置,更详细地说,如图4(A)所示,与接合器安装部37的配设位置相同,在将接合器50安装到接合器安装部37上时,将其配设在可与接合器50的前端部嵌合的位置(通过接合器50而被推的位置)上。
以下,将参照图21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对于图21(A),开放部件46具有在排纸机架下部33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46a,并设置有在侧视面上能够以该旋转轴46a为中心转动的被记录材料输送路径。从旋转轴46a向下,形成可以对接在第2排纸从动辊31上的对接部46b,当开放部件46以旋转轴46a为中心转动时,对接部46b与第2排纸从动辊31的外周形成对接状态。
另一方面,对接在第2排纸从动辊31外周上的对接部46b的相反侧(侧视被记录材料输送路径时的右侧),成为位于接合器安装部37下方的接合器嵌合部46c,如图21所示,如果将接合器50的装配凸部52装配入接合器安装部37内,则接合器50的前端面50a对接在接合器嵌合部46c上,于是,对接部46b在与第2排纸从动辊31的外周面对接的方向上转动。于是就如图21(B)所示,开放部件46对抗作成第2排纸从动辊31的旋转轴的棒形弹簧32的弹力,使第2排纸从动辊31离开(开放)第2排纸驱动辊29。
以下,将对如上所述构成的辊开放装置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如上所述,打印机1具有把设置托架70的接合器可自由拆卸地安装在接合器安装部37上。在从第2排纸从动辊31和第2排纸驱动辊29之间手动供给托架70时,将接合器50安装在接合器安装部37上,就会从接合器50上手动传供给托架70。另一方面,设置在托架70上的光盘,其墨水滴的浸透性变差,如果第2排纸从动辊31与打印面接触,就容易招致墨水的转印;托架70的排纸操作,由于可以利用输送辊19(参见图2)来执行,因此,没有必要一定使用第2排纸从动辊31和第2排纸驱动辊29来阻止托架70。因此,尽管在利用托架70对光盘执行适当的打印中,有必要使第2排纸从动辊31离开第2排纸驱动辊29,但是,如果是用户在打印前预先使第2排纸从动辊31从第2排纸驱动辊29离开的结构,则有用户忘记操作的危险。
但是,在打印机1中,如前所述,在将接合器50安装到接合器安装部37上时,接合器50的一部分(前端面50a)与开放部件46对接,由此,由于第2排纸从动辊31离开(开放)第2排纸驱动辊29,因此,在手动供给托架70时,第2排纸从动辊31变为离开第2排纸驱动辊29的状态。因此,在使用托架70执行对光盘的打印时,能够防止用户的误操作,即能够防止忘记开放第2排纸从动辊31,从而能可靠地得到适当的打印结果。
再者,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由于开放部件46是这样构成的,使其仅仅与在位方向上配置的多个第2排纸从动辊31中的、位于从接合器50上供给的托架70的范围内的几个(在本实施例中为6个)对接,因此,不必要离开不必要的第2排纸从动辊31,所以能够计划降低开放部件46的成本。
再者,在本实施例中,尽管接合器50是作为用于适当供给托架70的专用构成要素而构成的,但不限于托架70,例如也可以构成从接合器50上进行厚的纸板等的送纸,然后在接合器50上进行排纸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接合器50在实现从下方支持所述纸板的送纸托架以及排纸托架的功能的同时,还实现了限制送纸时的位方向位置的功能。
如以上说明所述,依据本发明,从排出用驱动辊和排出用从动辊之间向上流侧插入的输送介质的液体喷射执行区域外的部分,由于通过直接推开排出用机架即嵌合部,而使排出用从动辊离开排出用驱动辊,因此,不需要用于使排出用机架从所述接触姿势改变为所述分离姿势的操作杆和连杆结构等,所以,由于在得到构造简单且成本低廉的使排出用从动辊离开排出用驱动辊的结构的同时,不必插入输送介质而使排出用从动辊离开排出用驱动辊,所以能够防止由于用户引起的误操作。

Claims (11)

1.一种被喷射介质的排出装置,是一种通过排出用驱动辊的转动而排出被喷射介质的被喷射介质的排出装置,具有:
设置在在被喷射介质上实施液体喷射的液体喷射头的下游侧的、被旋转驱动的排出用驱动辊;
通过靠紧装置被靠紧在所述排出用驱动辊上,通过与所述排出用驱动辊的接触而进行从动转动的排出用从动辊;以及
被设置成可以在使所述排出用从动辊与所述排出用驱动辊接触的接触姿势及所述排出用从动辊离开所述排出用驱动辊的离开姿势之间变换姿势的安装所述排出用从动辊的排出用机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排出用机架上设置有嵌合部,可以与从所述排出用驱动辊和所述排出用驱动辊之间向上流侧抵抗所述靠紧装置的靠紧力而插入的输送介质的喷射实施区域外的部分相嵌合;
在从所述排出用驱动辊和所述排出用从动辊之间向着上流侧插入输送介质时,该输送介质的喷射实施区域外的部分,通过推开所述嵌合部,而使所述排出用机架从所述接触姿势改变为所述离开姿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喷射介质的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所述嵌合部的所述排出用机架在下游侧具有支点,使所述嵌合部的所在位置的上流侧能够摇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被喷射介质的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以适当的间隔,在与被喷射介质的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排列配置有多个所述排出用从动辊,在位于所述多个排出用从动辊中的位于宽度方向的端部的排出用从动辊的外侧附近配置所述嵌合部。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被喷射介质的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合部,设置在与决定所述被喷射介质的宽度方向的基准位置的基准位置一侧相反的一侧上。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被喷射介质的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合部由通过与输送介质的接触而旋转的旋转体构成。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被喷射介质的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用从动辊是在外周部上具有齿的带齿辊。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被喷射介质的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合部设置在所述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可喷射区域之外。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被喷射介质的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所述排出用驱动辊的下游侧上被旋转驱动的输送驱动辊;以及
通过靠紧装置而向所述输送驱动辊靠紧、并通过所述输送驱动辊的接触而进行从动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排出用机架上的输送从动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被喷射介质的排出装置,具有:
在从所述输送辊的下游侧向上流侧手动供给输送介质时,安装从下方支持输送介质且限制所述供给时的位方向位置的定位用接合器的接合器安装部;以及
被设置成可与所述输送从动辊外周面对接的,通过形成对接,抵抗所述靠紧装置,而使所述输送从动辊离开所述输送驱动辊的输送从动辊分离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定位用接合器安装到所述接合器安装部上时,所述定位用接合器的一部分与所述输送从动辊分离部件对接,使所述输送从动辊离开所述输送驱动辊的输送从动辊分离部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被喷射介质的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从动辊,是与被喷射介质弹性面接触的弹性辊。
11.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具有:
在被喷射介质上实施液体喷射的液体喷射头、以及位于该液体喷射头的下游侧、用于把被喷射介质排出到装置外的被喷射介质的排出装置;
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被喷射介质的排出装置。
CNB031201172A 2002-03-07 2003-03-07 被喷射介质的排出装置及具有该排出装置的液体喷射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2139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62046 2002-03-07
JP2002062046 2002-03-07
JP200344063 2003-02-21
JP2003044063A JP4196176B2 (ja) 2002-03-07 2003-02-21 光ディスクの排出装置および該排出装置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43650A true CN1443650A (zh) 2003-09-24
CN1221399C CN1221399C (zh) 2005-10-05

Family

ID=2775973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2011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21399C (zh) 2002-03-07 2003-03-07 被喷射介质的排出装置及具有该排出装置的液体喷射装置
CNU032033850U Expired - Lifetime CN2691856Y (zh) 2002-03-07 2003-03-07 被喷射介质的排出装置及具有该排出装置的液体喷射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032033850U Expired - Lifetime CN2691856Y (zh) 2002-03-07 2003-03-07 被喷射介质的排出装置及具有该排出装置的液体喷射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896363B2 (zh)
EP (1) EP1342582B1 (zh)
JP (1) JP4196176B2 (zh)
CN (2) CN1221399C (zh)
AT (1) ATE281938T1 (zh)
DE (1) DE60300138T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9505A (zh) * 2010-05-31 2011-11-3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输送装置和包括输送装置的图像记录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66039B2 (ja) 2002-04-12 2006-04-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用紙搬送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
JP3768930B2 (ja) * 2002-07-10 2006-04-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4189661B2 (ja) * 2002-08-14 2008-12-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US6857797B2 (en) * 2003-04-22 2005-02-2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ystem for facilitating printing on various media
KR100513771B1 (ko) * 2003-05-09 2005-09-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크 프린팅가능한 화상형성장치, 및 화상형성장치용디스크 프린팅장치
JP4012130B2 (ja) * 2003-08-20 2007-1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トレイ
CN1323847C (zh) * 2003-09-10 2007-07-0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喷液装置
JP4419804B2 (ja) * 2004-11-08 2010-02-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被搬送媒体
EP1683642B1 (en) * 2005-01-20 2008-03-1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4579801B2 (ja) * 2005-09-09 2010-11-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
US20080236413A1 (en) * 2007-03-30 2008-10-02 Castleberry Jeffrey G Media carrier
JP2009040527A (ja) * 2007-08-06 2009-02-26 Seiko Epson Corp トレイ
JP5360365B2 (ja) * 2008-08-11 2013-12-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4631963B2 (ja) * 2008-12-02 2011-02-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6161869B2 (ja) 2012-03-05 2017-07-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7128070A (ja) * 2016-01-21 2017-07-27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キャリッジ装置
JP6439721B2 (ja) * 2016-03-07 2018-12-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6439720B2 (ja) * 2016-03-07 2018-12-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6819935B2 (ja) * 2016-05-09 2021-01-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319498A1 (fr) * 1975-07-31 1977-02-25 Honeywell Bull Soc Ind Dispositif de marquage de documents
CA2049747C (en) * 1990-08-24 1996-12-17 Yasuo Miyauchi Recording apparatus
JPH10505438A (ja) * 1995-06-29 1998-05-26 イーストマン コダック カンパニー 転写支持体及びデジタルディスクへの転写性画像の融合方法
JPH1026851A (ja) * 1996-07-11 1998-01-27 Canon Inc 記録装置
US6148722A (en) * 1998-06-08 2000-11-21 Primera Technology, Inc. Compact disc and recordable compact disc thermal transfer printer
JP3497388B2 (ja) * 1998-08-31 2004-02-16 セイコープレシジョ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JP3491222B2 (ja) 1998-11-27 2004-01-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大型プリンタ
JP2000192782A (ja) 1998-12-25 2000-07-11 Taisei Corp トンネル掘削機
JP3459791B2 (ja) * 1999-05-31 2003-10-27 セイコープレシジョ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US7101096B2 (en) * 2000-09-25 2006-09-0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ray for transferring recording media,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JP3772966B2 (ja) 2000-10-20 2006-05-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排紙従動ローラ用ホルダおよび排紙装置並びに該排紙装置を備えた記録装置
JP4464003B2 (ja) * 2001-02-28 2010-05-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US6619792B1 (en) * 2002-07-12 2003-09-1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ing mechanism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9505A (zh) * 2010-05-31 2011-11-3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输送装置和包括输送装置的图像记录设备
US8567941B2 (en) 2010-05-31 2013-10-2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ransporting device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02259505B (zh) * 2010-05-31 2014-06-1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输送装置和包括输送装置的图像记录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342582B1 (en) 2004-11-10
EP1342582A2 (en) 2003-09-10
DE60300138T2 (de) 2005-11-03
US6896363B2 (en) 2005-05-24
JP4196176B2 (ja) 2008-12-17
CN1221399C (zh) 2005-10-05
JP2003327359A (ja) 2003-11-19
US20030234852A1 (en) 2003-12-25
CN2691856Y (zh) 2005-04-13
ATE281938T1 (de) 2004-11-15
DE60300138D1 (de) 2004-12-16
EP1342582A3 (en) 2004-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21399C (zh) 被喷射介质的排出装置及具有该排出装置的液体喷射装置
CN1259197C (zh) 记录装置
CN2850916Y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689944A (zh) 记录介质馈送器和图像记录装置
US846948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dia support device thereof
CN2889724Y (zh) 图像记录设备
CN1746028A (zh) 图像记录装置
CN1939820A (zh) 包括多个纸盒的供纸器
CN1727195A (zh) 用于无边图像记录的压板及搭载该压板的图像记录装置
CN102806784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8001522A (ja) 用紙搬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736710A (zh) 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
US20080238977A1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CN1840451A (zh) 供纸装置和具有这种供纸装置的图像记录设备
CN1923648A (zh) 供纸装置和包括它的图像记录设备
CN1712341A (zh) 图像记录设备
CN101032892A (zh) 介质供给器和装有它的液体喷射设备或记录设备
CN1248851C (zh) 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
WO2013132810A1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488773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回復装置
CN1676343A (zh) 具有打印介质探测功能的串行打印机
US7717634B1 (en) Trough support ribs
US7625148B2 (en) Trough support ribs and method of use
JP2006248781A (ja) 被記録媒体給送装置、記録装置、液体噴射装置
JP4605410B2 (ja) 記録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1005

Termination date: 201903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