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41727A - 防伪用材料 - Google Patents

防伪用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41727A
CN1441727A CN01812628A CN01812628A CN1441727A CN 1441727 A CN1441727 A CN 1441727A CN 01812628 A CN01812628 A CN 01812628A CN 01812628 A CN01812628 A CN 01812628A CN 1441727 A CN1441727 A CN 14417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protective material
forgery
low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18126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96598C (zh
Inventor
和田正良
木村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seid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seid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seido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seid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417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417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9659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659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12Reflex reflectors
    • G02B5/126Reflex reflectors including curved refracting surface
    • G02B5/128Reflex reflectors including curved refracting surface transparent spheres being embedded in matrix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12Reflex refl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2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use or purpose
    • B42D25/29Securities; Bank not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12Reflex reflectors
    • G02B5/136Reflex reflectors plural reflecting elements forming part of a unitary bod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802Discontinuous or differential coating, impregnation or bond [e.g., artwork, printing, retouched photograph, et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802Discontinuous or differential coating, impregnation or bond [e.g., artwork, printing, retouched photograph, etc.]
    • Y10T428/24851Intermediate layer is discontinuous or differential
    • Y10T428/24868Translucent outer lay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802Discontinuous or differential coating, impregnation or bond [e.g., artwork, printing, retouched photograph, etc.]
    • Y10T428/24851Intermediate layer is discontinuous or differential
    • Y10T428/24868Translucent outer layer
    • Y10T428/24884Translucent layer comprises natural oil, wax, resin, gum, glue, gelati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802Discontinuous or differential coating, impregnation or bond [e.g., artwork, printing, retouched photograph, etc.]
    • Y10T428/24893Discontinuous or differential coating, impregnation or bond [e.g., artwork, printing, retouched photograph, etc.] including particulate material
    • Y10T428/24901Discontinuous or differential coating, impregnation or bond [e.g., artwork, printing, retouched photograph, etc.] including particulate material including coloring matt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5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and including a second componen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part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9Coated or structually defined flake, particle, cell, strand, strand portion, rod, filament, macroscopic fiber or mass thereof
    • Y10T428/2982Particulate matter [e.g., sphere, flake, etc.]
    • Y10T428/2991Coated
    • Y10T428/2993Silicic or refractory material containing [e.g., tungsten oxide, glass, cement, et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9Coated or structually defined flake, particle, cell, strand, strand portion, rod, filament, macroscopic fiber or mass thereof
    • Y10T428/2982Particulate matter [e.g., sphere, flake, etc.]
    • Y10T428/2991Coated
    • Y10T428/2993Silicic or refractory material containing [e.g., tungsten oxide, glass, cement, etc.]
    • Y10T428/2995Silane, siloxane or silicone coa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9Coated or structually defined flake, particle, cell, strand, strand portion, rod, filament, macroscopic fiber or mass thereof
    • Y10T428/2982Particulate matter [e.g., sphere, flake, etc.]
    • Y10T428/2991Coated
    • Y10T428/2993Silicic or refractory material containing [e.g., tungsten oxide, glass, cement, etc.]
    • Y10T428/2996Glass particles or spher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9Coated or structually defined flake, particle, cell, strand, strand portion, rod, filament, macroscopic fiber or mass thereof
    • Y10T428/2982Particulate matter [e.g., sphere, flake, etc.]
    • Y10T428/2991Coated
    • Y10T428/2998Coated including synthetic resin or polymer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伪用材料,在使用后向反射材料的防伪用材料中,对材料上部进行加工能够提高防伪效果。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防伪用材料2是由一种能使入射光大致上返回到入射光进入方向的后向反射材料4和在上述后向反射材料4上积层的透明薄膜6一起使用的材料,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后向反射材料4和上述透明薄膜层6之间具有一层由光透过性比上述透明薄膜6低的材料形成的低透过率层8,上述低透过率层8在420~700nm的波长区域内的光透过率在45%以上。

Description

防伪用材料
本申请主张2000年7月10日提交的日本国专利申请2000-208872号的优先权,特此声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伪用材料,特别是涉及利用光透过性低的材料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读出信息的防伪用材料的改进。
背景技术
由特定企业制造的产品,通过在产品上标明该企业的名称,就能使消费者信赖该产品并给予高的评价。进而,这样的企业名称可以刺激消费者对商标的兴趣,从而能够产生新的附加值。
可是也存在这样的情况,也就是某些企业利用消费者的信赖与其对商标的兴趣,把已赢得消费者信赖的企业名称不正当地标在其产品上,以便从中谋取利益。由于市场上出现的仿冒制品往往是品质显著低劣的产品,因此使得好不容易赢得的消费者的信赖重新丧失,从而给企业造成严重的问题。
因此,为了避免发生这样的问题,通过向产品赋予难以伪造的技术或者能够判别真品与仿冒品的技术,就能防止仿冒品的流通。
这样,作为用于防伪的目的而向产品赋予的技术,存在使用后向反射材料和多变色性珍珠颜料的技术。图14示出了使用这样后向反射材料的防伪用材料的概要图。
如图14所示,使用传统后向反射材料的防伪用材料100的构成如下,即:在基体102上积层后向反射材料层104和透明薄膜层106,在后向反射材料层104与透明薄膜层106之间插入摄影信息108或印刷的文字信息110。
该图中示出的后向反射材料层104由基板112、干涉物质层114和透明微小球116构成,对于象太阳光或照明光那样的普通光线的光源,由于光线从各个方向入射到后向反射材料中,导致在各层材料中发生光的漫射,因此观察不到后向反射光或由干涉物质层114产生的干涉色,而当受到与前进方向一致的光(将其称为直线光)照射时,由于在透明微小球116和干涉物质层114中发生后向反射和光的干涉,从而可以观察到由此产生的干涉色,例如可以使得,在普通光和直线光照射下,在干涉物质层中出现不同的文字或图案,这样就能判别真品与仿冒品。
而且,在要伪造该防伪用材料100的后向反射材料104时,用于形成后向反射材料层的基材112、干涉物质层114和透明微小球116的形成状态就被破坏,要重新构成该状态是很困难的,因此,伪造在实质上是非常困难的。另外,要把干涉物质层114在普通光、直线光照射下所能观察到的图案或文字信息完全相同地再现也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该技术能对防伪作出很大贡献。
但是,作为象图14所示那样构成的传统的防伪用材料,通过磨去透明薄膜层106并改变摄影信息108或文字信息110,再用原来透明的薄膜覆盖,这样就可以对摄影信息108或文字信息110加以涂改。另外,通过这种涂改,即使变更了摄影信息108或文字信息110,后向反射材料层104仍能保持原来的信息,在此情况下,要判别涂改的事实是非常困难的。再者,只要能够获得后向反射材料层104,就能简单地伪造传统的防伪用材料。这样,由于能对材料的上部进行加工,所以传统的防伪用材料的保密性是低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使用后向反射材料的防伪用材料中,能够提高对材料的上部进行加工的防伪效果的防伪用材料。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中所说的防伪用材料是使用一种能使入射光大致上返回到入射光进入方向的后向反射材料和在上述后向反射材料上积层的透明薄膜的材料,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后向反射材料与上述透明薄膜层之间或者在上述透明薄膜层的表面上,具有一层由光透过性比上述透明薄膜低的材料形成的低透过率层,并且上述低透过率层在420~700nm波长区域的光的透过率在45%以上。
另外,在本发明的防伪用材料中,优选在上述后向反射材料与低透过率层之间或在上述后向反射材料上记录由印刷形成的文字或图案或摄影等的信息。
另外,在本发明的防伪用材料中,该后向反射材料优选是一种能使与入射光的色调不同的着色光返回到入射光的进入方向的着色光后向反射材料。
另外,在本发明的防伪用材料中,用于形成该低透过率层的光透过性低的材料优选是一种光漫射性比该透明薄膜高的材料。
另外,在本发明的防伪用材料中,上述光漫射性高的材料优选是球状二氧化硅、球状氧化铝等的球状无机粉体或球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球状聚乙烯、球状硅氧烷等的球状树脂粉体。
另外,在本发明的防伪用材料中,用于形成该低透过率层的光透过性低的材料优选是一种光遮蔽性比该透明薄膜高的材料。
另外,在本发明的防伪用材料中,上述光遮蔽性高的材料优选是二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铁、二氧化钛被覆云母等的无机物或者铝、金等的金属。
另外,在本发明的防伪用材料中,优选在纸或薄膜等的基体或物品上贴着或形成一体。
附图简单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防伪用材料一个实施方案的截面图。
图2是用于说明使用光漫射性高的材料作为光透过性低的材料的防伪用材料在普通光照射下的行为的说明图。
图3是用于说明使用光漫射性高的材料作为光透过性低的材料的防伪用材料在直线光照射下的行为的说明图。
图4是用于说明使用光遮蔽性高的材料作为光透过性低的材料的防伪用材料在普通光照射下的行为的说明图。
图5是用于说明使用光漫射性高的材料作为光透过性低的材料的防伪用材料在直线光照射下的行为的说明图。
图6是用于说明当使用球状无机粉体或球状树脂粉体形成低透过率层时的低透过率层的形成状态的截面概要图。
图7是用于说明能够使着色光返回到入射光进入方向的着色光后向反射材料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8是将表1的结果汇总成曲线的图。
图9是将表2的结果汇总成曲线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在实验2中的试样的形成步骤和测定方法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对实施例1观察时所获观察结果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对实施例3观察时所获观察结果的说明图。
图13是本发明的防伪用材料其它实施方案的截面图。
图14是使用后向反射材料的传统防伪用材料的概要图。
用于实施发明的最佳方式
下面参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防伪用材料。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防伪用材料一个实施方案的截面图。图1中示出的防伪用材料2的构成如下:在基体3上贴着能使入射光大致上返回到入射光的进入方向的后向反射材料4,在该后向反射材料4上积层有透明薄膜6,在按如此积层使用的材料中,在上述后向反射材料4与上述透明薄膜层6之间具有一层由光透过性比上述透明薄膜6低的材料形成的低透过率层8。应予说明,图1中所示本发明的低透过率层8不必覆盖防伪用材料一侧的全部表面。
作为用于形成低透过率层8的其光透过性比透明薄膜6低的材料,可以举出分成两类的材料,其中的一类是光漫射性比该透明薄膜高的材料,另一类是光遮蔽性比该透明薄膜高的材料。
具有如此结构的本发明的防伪用材料在受到普通光照射时和受到直线光照射时显示出不同的行为。
此处对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光的名称定义如下。所谓普通光是指象上述现有技术中所说的那样,在太阳光下或荧光灯等照明光中存在的波长是分散的,而且光的前进方向也是分散的那样状态的光。与此不同,所谓直线光是指存在的光的波长即使是分散的,其前进方向也是一致的光。根据这一含义,象激光那样的相干光,可以说是一种直线光的特殊形态,在本说明书中,作为直线光也包含激光在内。
在向图1所示那样的本发明防伪用材料照射如上述定义的两种光时,就会显示出如下的行为。应予说明,在使用使用光漫射性高的材料和光遮蔽性高的材料作为光透过性低的材料时,它们的行为多少是有些差异的,因此,下面分两种情况进行说明。
图2是用于说明使用光漫射性高的材料作为光透过性低的材料的防伪用材料在普通光照射下的行为的说明图,也是表示本发明的防伪用材料一个实施方案的截面简略图。应予说明,在图2中,对于与图1相同构成要素相对应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但省略了说明。
如图2(a)所示,在普通光的情况下,光线10从各种不同的方向入射到本发明的防伪用材料2中。入射到本发明的防伪用材料2中的光10如图2(b)所示那样,穿过透明薄膜层6和低透过率层8而到达后向反射材料层4,然后大致上沿着入射光进入的方向反射。然后,如图2(c)所示,反射的光成为返回光12并再次穿过透明薄膜层6,并大致上沿着入射光的进入方向返回,但是在返回过程中到达了低透过率层8的光与返回光12不同,由于形成低透过率层8的光漫射性高的材料的作用而使到达低透过率层8的光成为沿各种不同方向漫射的漫射光14。
但是,由于入射光10的入射方向是各种各样的方向,因此返回光12的前进方向也有各种各样的方向性,即使用肉眼观察这样的状态,也不能清楚地分辨出由于低透过率层8导致漫射的漫射光14与返回光12的差别。
因此,在普通光的情况下用肉眼观察本发明的防伪用材料时,低透过率层就成为实质上不能看见的层。
与此不同,在照射直线光时显示如下的行为。图3是用于说明使用光漫射性高的材料作为光透过性低的材料的防伪用材料在直线光照射下的行为的说明图,也是表示本发明防伪用材料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截面简略图。应予说明,在图3中,对于与图2相同构成要素相对应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但省略了说明。
如图3(a)所示,在直线光的情况下,光线10只从一个方向入射到本发明的防伪用材料2中。入射到本发明的防伪用材料2中的光10如图3(b)所示那样,穿过透明薄膜层6,在穿过低透过率层8时有一部分漫射,然后到达后向反射材料层4并大致上沿着入射光的进入方向反射。进而如图3(c)所示,反射的光成为返回光12并再次穿过透明薄膜层6,直接地大致上沿着入射光的进入方向返回,但是在返回过程中到达低透过率层8的光与返回光12不同,仍然会由于形成低透过率层8的光漫射性高的材料的作用而成为向各种不同方向漫射的漫射光14。
当用肉眼从大致上为直线光的照射方向观察这种状态时,返回光12就向着观察的眼睛前进,因此可以非常清楚地观察到。但是由于低透过率层8的作用而变成漫射光的漫射光14就成为方向性散乱的光,从而导致朝着肉眼方向前进的光大为减少。因此用肉眼所看到的低透过率层8发暗。
对于这样使用光漫射性高的材料作为光透过性低的材料的防伪用材料,由于在普通光的情况下观察不到低透过率层8,因此可以作为保密信息使用。
下面说明使用光遮蔽性高的材料作为光透过性低的材料的防伪用材料。图4是用于说明使用光遮蔽性高的材料作为光透过性低的材料的防伪用材料在普通光照射下的行为的说明图,也是表示本发明的防伪用材料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截面简略图,应予说明,在图4中,对于与图2相同构成要素对应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但省略了说明。
如图4(a)所示,在普通光的情况下,光线10从各种不同的方向入射到本发明的防伪用材料2中。然后,入射到本发明的防伪用材料2中的光10中图4(b)所示那样,穿过透明薄膜层6和低透过率层8而到达后向反射材料层4,然后大致上沿着入射光的进入方向反向。然后,如图4(c)所示,反射的光成为返回光12并再次穿过透明薄膜层6,并大致上沿着入射光的进入方向返回,但是在返回过程中到达了低透过率层8的光与返回光12不同,由于形成低透过率层8的光遮蔽性高的材料的作用而成为反射光的强度减弱了的返回光16。
在用肉眼观察这样的状态时,低透过率层8可以用肉眼观察到,但是由于形成低透过率层的材料的作用而赋予图案性,从而使得防伪用材料2本身成为图案性高的材料。
因此,在普通光的情况下用肉眼观察本发明的防伪用材料时,低透过率层就成为可以提高防伪用材料的图案性的层。
与此不同,在照射直线光的情况下显示下述的行为。图5是用于说明使用光遮蔽性高的材料作为光透过性低的材料的防伪用材料在直线光照射下的行为的说明图,也是表示本发明的防伪用材料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截面简略图。应予说明,在图5中,对于与图2相同构成要素对应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但省略了说明。
如图5(a)所示,在直线光的情况下,光线10只从一个方向入射到本发明的防伪用材料2中。入射到本发明的防伪用材料2中的光10如图5(b)所示那样,穿过透明薄膜层6,在穿过低透过率层8时有一部分被遮蔽,然后到达后向反射材料层4并大致上沿着入射光的进入方向反射。进而如图5(c)所示,反射的光成为返回光12并再次穿过透明薄膜层6,直接地大致上沿着入射光的进入方向返回,但是在返回过程中到达低透过率层8的光与返回光12不同,由于形成低透过率层8的光遮蔽性高的材料的作用而成为反射光的强度减弱了的返回光16。
在用肉眼大致上沿直线光的照射方向观察这种状态时,返回光12的前进方向对准观察的肉眼,因此可以非常清楚地观察到。但是由于低透过率层8的作用而导致光强度已减弱了的返回光16在朝肉眼方向进行的光大为减弱。因此在用肉眼看到的低透过率层8发暗。
对于使用光遮蔽性高的材料作为光透过性低的材料的防伪用材料,由于在普通光的情况下能够向低透过率层8赋予图案性,并且在用直线光照射时有一部分发暗,因此可以作为保密信息使用。
这样,本发明的防伪用材料由于照射光为普通光或直线光而显示不同的行为,因此使用直线光便能判别一种物品是否为伪造品。另外,在要伪造而将透明薄膜层6剥下或磨去时,低透过率层8与透明薄膜层一起被破坏,因此,即便能使透明薄膜层复原,在照射直线光时的低透过率层的观察状态也发生变化,所以据此也可以得知伪造的事实。
这样,为了使得在最表层的透明薄膜层6被剥离或破坏时,低透过率层8也确实被破坏,优选是使最表层的透明薄膜层与低透过率层按照相邻接的状态形成。
另外,如上所述,本发明的防伪用材料是一种在直射光照射时可以根据透过低透过率层的光的强度与没有透过低透过率层的光的强度之差来判别真品和伪造品的材料。另外,在普通光的照射下,低透过率层必须是看不见的层或者是具有能够赋予图案性的功能的层。为此,本发明的低透过率层8在420nm~700nm的波长区域内的光透过率优选在45%以上,更优选在50%以上。
如果透过率低于上述限定值,则设置在低透过率层下层的文字信息或摄影信息就难以辩认。另外,将光的波长范围选定为420nm~700nm的理由是,在该波长区域内的光大致上与可见光的波长区域相一致。
作为透明薄膜,可以举出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碳酸酯(PC)等的材料,其中也包含全息照相薄膜或光衍射记录薄膜等的形态。
此处,作为光漫射性比该透明薄膜高的材料,可以举出下述几个例子:球状二氧化硅、球状氧化铝等的球状无机粉体或球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球状聚乙烯、球状聚硅氧烷等的球状树脂粉体。这些材料的透明性非常高,并且光漫射性也非常高,因此富含在普通光下的不可见性和在直线光下的光漫射性,所以非常合适使用。
作为用于形成低透过率层的球状无机粉体或球状树脂粉体的适宜粒径,也需根据粉体所具有的折射率等性质决定,不能一概而论,但是该粒径优选在1μm~20μm的范围内。
在使用这样的球状无机粉体或球状树脂粉体来形成低透过率层的情况下,优选是象图6所示那样使各球体按整齐排列配置的方式形成的低透过率层,这样就不会发生光的漫射性混乱。
图6是用于说明当使用球状无机粉体或球状树脂粉体形成低透过率层时的低透过率层的形成状态的截面概要图。应予说明,在图6中,对于与图1相同构成要素对应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但省略了说明。如图6(a)所示,由球状粉体形成的低透过率层8形成于后向反射材料层4与透明薄膜层6之间,并且各粉体按照1层整齐排列地配置的方式来形成。
应予说明,所谓将各球体整齐排列地配置并不意味着各球体只按成为一层的方式来形成低透过率层,如图6(b)或图6(c)所示那样按照二层或三层那样的多层来进行整齐排列配置的方式也是可行的。
但是,如果重叠了过多的层,则不但不能使光的漫射性进一步提高,而且会使透明性降低,并且结果还会对材料本身的强度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在使用球状无机粉体或球状树脂粉体来形成本发明中的低透过率层时,作为该低透过率层的厚度,优选为1μm~20μm。
另外,作为光遮蔽性比该透明薄膜高的材料,可以举出下述几个例子:二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铁、二氧化钛被覆的云母等的无机物或铝、金等的金属。这些物质能在普通光的照射下向防伪用材料赋与高的图案性。另外,通过调整层的形成状态,也可以提高光的透过性,因此使得,在直线光的照射下通过低透过率层的光多于在低透过率层表面上反射的光,结果就起到一种在后向反射材料层4中返回光穿过低透过率层时能使该光的强度减弱的层的作用,这样也可以显示保密信息。
在使用二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铁、二氧化钛被覆云母等的无机物作为形成低透过率层使用的场合,作为这些无机物的适宜粒径,应根据该粉体所具有的折射率或在其表面上的反射率、材料本身所具有的透明性等性质来决定,不能一概而论,但是一般说来,当粉体为球状、块状时,平均粒径适宜为0.01~10μm,而当粉体为板状时,其厚度适宜为0.2~10μm.
另外,当使用光遮蔽性高的材料作为低透过率层时,层厚直接影响低透过率层的光透过率,因此非常重要。因此,当使用二氧化钛、二氧化钛被覆云母等的光透过率较高的材料来形成低透过率层时,低透过率层的层厚优选为1~20μm,更优选为1~10μm。
当使用氧化锌、氧化铁等光透过率较低的材料,或铝、金等的光反射性金属来形成低透过率层时,低透过率层的层厚应根据材料的折射率或反射率来决定,但是这些材料随着其层厚的增加,光透过率的降低特别明显,因此其层厚优选为50~300,更优选为100~200。
当使用光遮蔽性高的材料作为低透过率层时,如果层厚低于上述限定值,则不能赋予满意的图案性,反之,如果层厚高于上述限定值,则会由于光的透过率太低而使得设置在低透过率层下面的文字信息或摄影信息难以辩认。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通过印刷将文字或图案或者摄影等的信息记录在该后向反射材料与该低透过率层之间。
下面再利用图1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案中,在后向反射材料4与低透过率层8之间夹持着摄影信息11和文字信息13。当采用如此的结构时,如果要将摄影信息11或文字信息13改变成另外的摄影或文字,就必须将后向反射材料层4或透明薄膜层6和低透过率层8一起破坏。但是,后向反射材料层4或低透过率层8一旦被破坏,要将其修复是非常困难的,即使将摄影信息或文字信息改变了,也可以通过直线光照射下的观察状态的变化简单地判别涂改的事实,因此对摄影信息或文字信息的涂改实质上是不可能的。
另外,本发明中的防伪用材料,优选其中的后向反射材料是一种能使与入射光的色调不同的着色光返回到入射光进入方向的着色光后向反射材料。当使用这样的后向反射材料时,就能在普通光和直线光的照射下分别观察到后向反射材料所呈现的不同的颜色,因此能够赋予更高的保密性。
作为这样的后向反射材料,可以举出那些具有干涉物质层的后向反射材料。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案中,作为能使着色光返回到入射光进入方向的着色光后向反射材料,由作为干涉物质层的二氧化钛被覆云母层17以及处于其上面的用于使入射光返回到入射光进入方向的透明微小球18构成。下面说明具有这样构成的后向反射材料能够使入射光着色的机理。
图7是用于说明能够使着色光返回到入射光进入方向的着色光后向反射材料的结构的说明图。应予说明,在图7中,对于与图1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但省略了说明。
如图7(a)所示,后向反射材料4的构成是在基板15上设置作为干涉物质层的二氧化钛被覆云母层17,再在其表面一侧整齐排列地配置有许多由玻璃等制成的粒径为30~80μm的透明微小球18。
从外方入射的入射光10进入微小球18内。然后,其中的至少一部分通过透明微小球18而被干涉物质层17反射,再度返回到微小球18中,并向外方前进。由于微小球18向外方突出的面是球面,因此,即使入射角多少有些变化也能产生同样的作用,这样就能使反射光12返回到入射方向。
使这时的入射光着色的机理如图7(b)所示。用于构成干涉物质层的二氧化钛被覆云母20由鳞片状云母22和被覆在该云母22上的二氧化钛层24构成,上述入射光10的一部分被二氧化钛层24的表面反射而成为反射光12a,入射光10的另一部分被云母22与二氧化钛层24的界面反射,成为反射光12b。上述反射光12a与反射光12b具有约相当于二氧化钛层24的两倍的光程差,在反射光12a与反射光12b的波长成分中,光程差成为半波长的奇数倍的成分增强,而成为波长的整数倍的成分则衰减。结果,通过调整上述二氧化钛层24的层厚,即可以获得具有所需颜色的反射干涉光26。该有色反射干涉光26由于透明微小球18的作用而返回到大致上与入射光光路相同的方向。
在使用这样的后向反射材料时,对于普通的光源,由于光从各种各样的方向入射,因此由二氧化钛层24造成的光程差各不相同,结果就观察不到通过干涉而增强的色彩,只能观察到由二氧化钛被覆云母20的外观所呈现的颜色。
可是在用直线光照射时,由于直线光的光程差是大体上完全相同的,因此,特定的颜色由于干涉而增强,当从直线光照射的方向观察时,可以观察到通过干涉而增强的色彩与二氧化钛被覆云母的外观色一起混合而形成的颜色。
由于二氧化钛被覆云母的外观色与通过干涉而增强的干涉色是不同的颜色,因此通过调整二氧化钛层的层厚,就能使得在普通光、直线光下观察到的色彩发生变化。
另外,在使用这样的后向反射材料的情况下,如果利用二氧化钛被覆云母的外观色来记载图画或图案、文字等,由于干涉色的作用而使得不同的图画或图案、文字等呈现出来,这样就使得伪造更加困难,这样也能起到判别真伪的作用并提高保密性。
进而,在利用这样的后向反射材料制造本发明的防伪用材料的场合,优选是把在直线光下出现的后向反射材料中的图画或图案、文字与通过低透过率层的作用而出现的图画或图案、文字组合起来,借此来提示特定的信息,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保密性。
应予说明,虽然此处说明的后向反射材料使用二氧化钛被覆云母作为干涉物质层,但是作为干涉物质层不限定于使用二氧化钛被覆云母。
例如,作为云母的代用物,可以将金属铝、金属钛、不锈钢等的粉末;或者板状氧化铁、板状二氧化硅、板状氧化钛、板状氧化铝等的无机板状氧化物;或者白云母、黑云母、绢云母、高岭石、滑石等的层状化合物;PET树脂膜、丙烯酸树脂膜等的有机高分子箔等的鳞片状粉体作为母核使用。另外,为了提高光的利用率,优选使用那些既是鳞片状粉体又具有光透过性的物质。对粉体的粒径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1~200μm,特别优选为10~120μm的扁平的粉体,这样容易发挥美丽的光泽和干涉色。
为了向这些粉体赋予干涉色,可以用金属氧化物来被覆粉体的表面,一般说来,作为金属氧化物,可以举出二氧化钛、氧化铁、低次氧化钛、氧化锆、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钴、氧化镍、钛酸钴等,以及Li2CoTi3O8或KNiTiOx等的复合氧化物,或者这些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等,但只要是能够发现干涉色的金属氧化物即可,对此没有特殊限定。向这些金属氧化物的鳞片状粉体的被覆工序,可以通过将这些金属氧化物的有机盐或无机盐加热或中和水解的方法或通过CVD或PVD之类的蒸镀操作来进行。
另外,也可以不象上述那样使用粉体来形成干涉物质层而是使用通过将金属膜的表面氧化而获得的具有干涉色的金属膜作为干涉物质层。
应予说明,虽然在图7中举例说明了利用二氧化钛被覆云母来使入射光反射的事实,但是即使这些干涉物质层的反射性不十分高,也可以使入射光着色。在此情况下,为了利用基板15反射不被干涉物质层反射而是从其中透过的光,可以向基板15赋予光反射性。相反,如果干涉物质层具有充分的反射性,则不必使用基板15。
另外,可用于本发明的后向反射材料不只限于这些能使着色光返回的后向反射材料,一般的后向反射材料也可以使用。
由以上说明的后向反射材料、低透过率层、透明薄膜积层而形成的本发明的防伪用材料优选是粘贴在纸或薄膜等的基体或物品上,或者与这些基体或物品一体地形成。
这些纸或薄膜等的基体或物品应是能够防止伪造的物品,但是作为对象,只要将本发明的防伪用材料粘贴或一体地形成,就可以通过判定本发明的防伪用材料是不是真品来判定纸或薄膜等的基体或物品是不是真品,因此较为理想。
下面使用几种物质作为形成本发明的低透过率层的材料,通过实验来确认这几种材料是否具有某种程度的光透过性。另外,使用同样的材料实际上形成防伪用材料,试验了这些材料是否具有表示保密信息的能力。
实验1
首先,最初作为低透过率层的材料,使用在属于光漫射性高的材料中,粒径为4.5μm的硅氧烷类球状粉体、粒径为2~15μm的二氧化硅球状粉体以及在属于光遮蔽性高的材料中,粒径为5~25μm的二氧化钛的被覆率为57%的二氧化钛被覆云母、粒径为5~25μm的二氧化钛的被覆率为68%的二氧化钛被覆云母、粒径为0.3μm的锐钛矿型二氧化钛进行实验。另外,作为比较例,使用粒径为5~25μm的云母粉体进行实验。
首先将1g的各种材料分散于15g的硝酸灵试剂中,然后将各种材料按照涂层厚度0.05mm、0.101mm、0.204mm涂敷在OHP薄片上,在室温下干燥,然后把获得的试样进行实验。
透过率的测定方法如下,即,使用分光光度计(UV-3410TM,日立制),对于400~700nm的波长,测定从什么也没有涂敷的OHP薄片透过的光线的强度,以这时的透过率为100%,然后测定从涂敷了各种材料的上述试样透过的光的强度,据此进行透过率的换算。结果示于下面的表1、2中。
表1
        材料名            硅氧烷类球状粉末            二氧化硅球状粉末     二氧化钛被覆云母(被覆率57%)
 波长(nm)涂层厚度(mm)   0.05    0.101    0.204    0.05    0.101    0.204    0.05    0.101    0.204
          400410420430440450460470480490500510520530540550560570580590600610620630640650660670680690700   83.6996.3596.2296.2396.3596.7596.5696.5996.7596.7596.6896.8496.9196.9196.8196.8896.9396.8996.8596.7496.8696.9496.8196.7696.9196.7096.6496.9596.9196.8596.61    84.1998.7896.7196.6297.0196.8897.1296.9496.8596.9896.8297.0196.9596.8096.7796.6996.8796.9596.8096.6196.7196.6896.6696.3496.7296.3996.4896.4696.4296.5496.42    86.5799.0398.8598.9099.1399.1798.9798.9298.8698.8298.6698.5898.5398.5198.1898.2098.3098.0597.9697.8297.9097.9097.7697.5797.6397.2097.5897.5897.3897.5597.49    81.0193.1993.5793.7394.1594.6194.5394.7794.7795.0395.1595.1595.3595.2695.2895.3695.4495.5895.4695.4595.6495.6995.7395.4995.6895.4995.4595.6895.6095.6495.66    81.0493.1593.4693.6793.9794.4394.5594.6094.8094.8494.9495.0695.1795.2995.1795.4395.4695.5595.5395.8495.5695.6195.5095.4395.5795.5495.6095.4995.3995.7595.59    81.2893.9093.7793.9694.3794.8994.8895.0595.4095.4395.5695.6195.6595.7895.7495.8595.8895.8885.9795.9495.9196.1495.9095.8695.9396.0495.9996.1395.8096.0596.08    43.4265.2073.5078.1880.4981.1780.3578.5176.3973.8171.3168.9066.7164.6662.8961.2960.1658.9558.0757.3356.9256.4856.2056.0256.0955.9756.0156.1156.2256.4756.42    34.1557.1567.0172.5575.7276.1375.0272.9970.4767.3764.5661.7759.4857.1855.2653.6652.3551.1250.2749.5148.9848.5448.3548.1148.0447.9747.9948.2848.1948.4748.57    16.1138.4451.2958.1961.9862.6561.2258.5955.8852.2448.9946.1243.7941.5939.8138.4037.2736.2435.4834.8334.4734.1433.8733.7033.7533.6733.7933.8733.9834.0134.05
表2
   材料名        二氧化钛被覆云母(被覆率68%)              锐钛矿型二氧化钛                   云母
波长(nm)涂层厚度(mm)   0.05     0.101    0.204    O.05    0.101    0.204     0.05    0.101    0.204
    400410420430440450460470480490500510520530540550560570580590600610620630640650660670680690700   45.1568.5575.4976.5274.5871.0067.1764.0281.5859.8258.6158.2858.3258.9559.7360.8362.3463.8465.3086.9368.6370.3171.7973.4075.0176.7978.2379.8981.5483.1984.51     34.1858.7888.2569.3367.0662.8758.6855.2552.8150.8349.8049.3649.4650.0950.9552.2753.8655.4157.1958.9560.7762.7064.4966.3968.3270.2472.2874.2776.3478.3780.14    14.4138.3350.9953.0750.7346.5742.6539.6137.3135.8234.9434.6434.8435.5036.4337.6939.1040.6942.4144.1046.0247.9449.9351.8654.2256.3358.7661.3063.6866.3268.40    38.7346.1446.9047.4448.0948.5848.9649.1549.5849.7950.0950.3150.6050.8651.0651.3251.6751.8652.2152.4752.8253.1053.3853.7454.0454.3454.4954.9155.1755.6055.84    31.6038.3739.1639.8740.5341.0541.4641.8542.1442.4542.7442.9343.3243.5843.9444.2644.5544.7845.1645.4345.7446.0946.4246.6347.1247.3947.6447.9748.3648.6448.89    18.7124.1125.2826.0526.8427.4027.8628.3028.7029.0529.3729.7030.0230.3630.6130.9831.2931.5731.9632.1932.5932.9533.1933.5333.8934.2234.4434.8635.1335.5635.79   85.1797.8197.9198.0398.8298.6398.6598.5598.8899.0499.0599.0199.2199.2199.0899.2699.3699.4599.5499.3999.4099.5399.3899.4299.6599.4399.5999.7999.8199.7699.88    83.9196.8496.8196.9097.3897.4397.5997.6197.8597.7697.7697.8098.1198.2598.0998.1198.2598.0898.3798.3898.4898.5398.4298.5398.6298.6098.6398.7898.8098.7598.31    81.6494.4694.5895.1295.4295.5495.6395.7096.0896.1896.1096.0996.4196.3796.3696.5696.7096.6596.6696.6296.9797.0096.9096.9897.1896.9597.0997.3297.1597.3897.23
另外,把使用表1中的硅氧烷类球状粉体制成的试样获得的结果画成曲线并将其示于图8(a)中,把使用二氧化硅球状粉体制成的试样获得的结果画成曲线并将其示于图8(b)中,以及把使用二氧化钛的被覆率为57%的二氧化钛被覆云母制成的试样获得的结果画成曲线并将其示于图8(c)中。同样地,把使用表2中的二氧化钛被覆率为68%的二氧化钛被覆云母制成的试样获得的结果画成曲线并将其示于图9(a)中,把使用锐钛矿型氧化钛制成的试样获得的结果画成曲线并将其示于图9(b)中,以及把使用云母粉体制成的试样获得的结果画成曲线并将其示于图9(c)中。
该实验1的结果表明,硅氧烷类球状粉体、二氧化硅球状粉体和作为比较例的云母粉体都具有非常高的光透过率,对于按实验进行涂敷的涂层厚度,每一种厚度的涂层皆获得良好的透过率。
另外,对于作为光遮蔽性高的材料的氧化钛被覆云母,当涂敷量达到O.204mm时,其光透过率就变为45%以下。
进而,对于锐钛矿型二氧化钛,即使其涂层厚度为0.101mm,其光透过率也变为45%以下。
实验2
接着,利用在上述实验1中使用的各种材料和作为比较例的云母来形成本发明的防伪用材料,然后试验各种低透过率层在直线光下是否能够充分地显示保密信息。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试样的形成步骤。把在一般市售的后向反射材料上印刷了文字的PET薄膜积层和固定。示出了该样子的是图10(a)。
把在上述实验1中使用的各种试样在其上面积层。如图10(b)所示将各试样在薄膜的中央涂敷或长方形30。其目的是通过与试样积层使低透过率层将文字覆盖,以便象图10(c)所示那样形成本实验中的试样。
另外,如果在低透过率层中使用的各种材料能够充分地显示保密信息,则在照射直线光时,低透过率层看上去发暗,因此如图10(d)所示那样,文字就变成看不见或者成为几乎看不见的状态。
对如此形成的各试样的评价方法如下,即,在普通光下和直线光下用目视法观察,判定在普通光下用目视法观察时判定是否能看见文字信息,很清楚地看见评价为◎,能看见评价为○,看得见但看不清楚评价为△,几乎完全看不见评价为×。另外,在直线光下观察时,看不见文字信息,或者看不清楚,就判定为保密信息可以显示,将可以显示评价为○,将不能显示评价为×。
结果示于下面表3中。
表3
材料名 硅氧烷类球状粉末 二氧化硅球状粉末 二氧化钛被覆云母(被覆率57%)
条件涂层厚度(mm) 0.05  0.101  0.204  0.05  0.101  0.204  0.05   0.101   0.204
普通光下  ◎  ◎  ◎  ◎  ◎  ○   ○   △
直线光下  ○  ○  ○  ○  ○  ○   ○   ○
材料名      二氧化钛被覆云母(被覆率68%)      锐钛矿型二氧化钛             云母
条件涂层厚度(mm)   0.05   0.101   0.204   0.05   0.101   0.204   0.05   0.101   0.204
普通光下   ○   ○   △   ○   △   ×   ◎   ◎   ◎
直线光下   ○   ○   ○   ○   ○   ○   ×   ×   ×
实验2的结果表明,在硅氧烷类球状粉末和二氧化硅球状粉末的情况下,在进行实验时的涂层厚度皆具有良好的光透过性,而且保密信息的显示也是可能的。另外,当二氧化钛被覆云母的涂层厚度为0.204mm时,在普通光照射下就看不见文字信息,但是保密信息的表示不管涂层厚度如何都是可能的。同样地,在锐钛矿型二氧化钛的情况下,当涂层厚度在0.101mm以上时,在普通光照射下就看不见文字信息,但是保密信息的表示不管涂层厚度如何都是可以的。
与此相反,云母虽然具有非常高的光透过性,但是却不能显示保密信息。可以认为,这是由于云母是由平板状的剥离层构成的,从这一性质考虑,其总体的形状也是平板状的,所以不具有足够的光漫射性的缘故。
实验3
根据实验2的结果,使用能够获得良好结果的二氧化硅而且形状各异的粉末作为光漫射性高的材料,按照与实验2同样的试验方法和评价方法进行实验。关于所用的粉末,使用形状为板状并且平均粒径为5μm的二氧化硅板状粉末以及形状为球形并且平均粒径为5μm和20μm的二氧化硅球形粉末。
结果示于表4中
表4
材料名       二氧化硅板状粉末      二氧化硅球状粉末         二氧化硅球状粉末
平均粒径(μm)               5              5                20
纵横尺寸比               20              1                1
条件涂层厚度(mm)  0.05   0.101  0.204   0.05   0.101  0.204   0.05   0.101   0.204
普通光下   ◎    ◎    ◎    ◎    ◎    ◎    ◎    ◎    ◎
直线光下   ×    ×    ×    ○    ○    ○    ○    ○    ○
实验3的结果表明,在透过性一项中,不管什么形状和多大粒径的二氧化硅粉末,也不管涂层的厚度如何,皆能获得良好的结果。然而,在照射直线光的条件下进行是否能够显示保密信息的试验时,其结果是,对于球形粉末,不管其平均粒径是5μm和20μm中的哪一种,也不管涂层厚度如何,皆能显示保密信息,与此相反,板状粉末却不能显示保密信息。由此看出,作为光漫射性高的材料,其形状优选是非板状的。
从以上的实验1、实验2和实验3的结果可以看出,在使用光漫射性高的材料作为低透过率层的材料时,优选是透明度高并且具有充分光漫射性的材料。由此看出,作为光漫射性高的材料,优选是透明性高的非板状的粉末。
另外,当使用光遮蔽性高的材料作为低透过率层时,优选将涂层的厚度调整成为在420~700nm波长范围内的光的透过率在45%以上。
下面举出实施例来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在一张厚度为38μm的透明PET薄膜上涂敷一层丙烯酸类树脂与交联剂的混合物,在该树脂完全固化之前,在其上面散布一层折射率为1.9并且粒径为38~50μm的玻璃珠,在120℃下进行3分钟的加热处理以将玻璃珠固定。
然后再在上述玻璃珠上涂敷一层丙烯酸类树脂与交联剂的混合物,该涂层的厚度以能够获得返回光为宜,然后在120℃进行3分钟的加热处理以使其完全固化。进而在其上面涂层一层由丙烯酸类树脂100份(溶剂干燥后的残留成分为45重量%)与外观色为白色并且干涉色呈金色的二氧化钛被覆云母(イリオジン 201TM,メルク社制)30份形成的混合物,在120℃下进行3分钟的热处理,形成了干涉物质层。然后在已形成的干涉物质层上加热压合一层厚度为300μm的白色PET,形成了后向反射层。
接着将已形成的后向反射材料翻过来,在透明PET薄膜上用黑色油墨通过丝网印刷形成文字。
然后在其上面用一种能形成低透过率层的球状硅氧烷粉末与硝酸灵试剂的混合物印刷图案与文字信息。
最后在上述低透过率层上加热粘接一种具有粘接层的厚度为19μm的透明PET薄膜,从而获得了本发明的防伪用材料。
当在普通光下观察所获的防伪用材料时,如图11(a)所示,可以看清用黑油墨印刷的文字信息。另外,后向反射材料呈现作为二氧化钛被覆云母外观色的白色。然而,用球状硅氧烷粉末形成的低透过率层几乎不能看见。
接着,当在直线光下观察所获的防伪用材料时,如图11(b)所示,除了用黑色油墨印刷的文字信息之外,还能看清使用由球状硅氧烷粉末形成的低透过率层描画的图形和文字。这时,后向反射材料呈现作为二氧化钛被覆云母干涉色的金色。
接着将上述防伪用材料上最表层的透明PET薄膜剥离,改变用黑油墨印刷的文字信息,然后用粘合剂再粘贴复原,对所获的防伪用材料进行观察。
当在普通光下观察时,如图11(c)所示,看不出透明PET薄膜与剥离之前在观察状态上的变化。
但是在直线光下观察时,如图11(d)所示,可以看出由低透过率层形成的图形和文字已被破坏,这就清楚地表明,低透过率层已被破坏。
实施例2
除了使用外观色为白色而且干涉色为绿色的二氧化钛被覆云母(イリオジン231TM,メルク社制)代替在实施例1中用于低透过率层的球状硅氧烷粉末以外,其余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制造步骤,获得了本发明的防伪用材料。
当在普通光下观察所获的防伪用材料时,可以看清用黑色油墨印刷的文字信息。另外,根据观察角度的不同,可以观察到低透过率层放出鲜艳的干涉色,其图案性非常高。另外,后向反射材料呈现作为二氧化钛被覆云母外观色的白色。
接着,当在直线光下观察所获的防伪用材料时,可以看清用黑色油墨印刷的文字信息与用低透过率层描画的图形和文字。这时,后向反射材料呈现作为二氧化钛被覆云母干涉色的金色。
另外,在试验中将最表层的透明PET薄膜剥离并改变用黑色油墨印刷的文字信息,然后用粘合剂再粘贴复原,对所获的防伪用材料进行观察。
当在普通光下观察时,虽然没有低透过率层的文字和图形,但是却放出闪烁的光芒和干涉色,显现很高的图案性。
但是在直线光下观察时,由低透过率层形成的图形和文字已被破坏,这就清楚地表明低透过率层已被破坏了。
实施例3
在一张厚度为38μm的透明PET薄膜上涂敷一层丙烯酸类树脂与交联剂的混合物,在该树脂完全固化之前,在其上面散布一层折射率为1.9并且粒径为38~50μm的玻璃珠,在120℃下进行3分钟的加热处理以将玻璃珠固定。
然后再在上述玻璃珠上涂敷一层丙烯酸类树脂与交联剂的混合物,该涂层的厚度以能够获得返回光为宜,然后在120℃进行3分钟的加热处理以使其完全固化。另外,使用外观色、干涉色的组合为各色各样的二氧化钛被覆云母,制造多种由丙烯酸类树脂100份(溶剂挥发后残留成分为45重量%)与作为干涉物质层的二氧化钛被覆云母30份形成的混合物。
然后,将上述混合物用丝网印刷法涂敷到上述丙烯酸树脂上,再在120℃下进行3分钟热处理,以便在普通光下可以观察到文字信息,而在直线光下可以观察到文字和图形。然后在已形成的干涉物质层上加热压粘一层厚度为300μm的白色PET以形成后向反射材料层。
把已形成的后向反射材料翻过来,使用构成低透过率层的球状硅氧烷粉末与硝酸灵试刘的混合物印刷与实施例1同样的图案与文字信息。
最后把具有粘合层的厚度为19μm的透明PET薄膜加热粘贴到上述低透过率层上,获得了本发明的防伪用材料。
当在普通光下观察所获的防伪用材料时,可以看清如图12(a)所示那样由后向反射材料的二氧化钛被覆云母的外观色描绘的文字信息。但是由球状硅氧烷粉末形成的低透过率层就几乎看不出来。
接着,当在直线光下观察所获的防伪用材料时,如图12(b)所示的由二氧化钛被覆云母的外观色描绘的文字信息被消去,而由干涉色描绘的文字信息和图形则可以看清楚。另外,使用由球状硅氧烷粉末形成的低透过率层描绘的图形和文字也可以看清楚。
把上述防伪用材料最表层的透明PET薄膜剥离,必变原来印刷的文字信息,再用粘合剂将其粘贴复原后,再观察该防伪用材料。
当在普通光下观察时,如图12(c)所示那样看不出与剥离透明PET薄膜之前在观察状态上的变化。
但是,当在直线不下观察时,如图12(d)所示,由低透过率层形成的图形和文字已被破坏,这就清楚地表明,低透过率层已被破坏。另外,在后向反射材料上呈现的由干涉色形成的文字与图案的组合也变为不均匀状态,从而可以清楚地看出涂改的事实。
这样,优选是把在直线光下由后向反射材料层中表示的文字或图形信息与由低透过率层表示的文字或图形信息组合起来显示信息,就可以特别有效地提高保密性。
应予说明,本发明中的防伪用材料不限定于此处记载的实施例。
例如,可以象图13(a)所示那样,在透明薄膜层6的表面上设置低透过率层8的方案,也可象图13(b)所示那样,在后向反射材料中记录摄影信息11或文字信息13的方案。进而,也可以采用将图13(a)与图13(b)记载的方案组合起来,在透明薄膜层6的表面上设置低透过率层8并在后向反射材料中记录摄影信息11或文字信息13的方案。即使是这样的方案,也能获得本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中的防伪用材料难以伪造和涂改,可以发挥高的保密性。

Claims (8)

1、一种防伪用材料,它是使用一种能使入射光大致上返回到入射光进入方向的后向反射材料和在上述后向反射材料上积层的透明薄膜的材料,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后向反射材料与上述透明薄膜层之间或者在上述透明薄膜层的表面上,具有一层由光透过性比上述透明薄膜低的材料形成的低透过率层,并且上述低透过率层在420~700nm波长区域的光的透过率在45%以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用材料,其特征在于,在该防伪用材料中,在该后向反射材料与该低透过率层之间或在该后向反射材料上记录由印刷形成的文字或图案或摄影等的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伪用材料,其特征在于,在该防伪用材料中,该后向反射材料是一种能使与入射光的色调不同的着色光返回到入射光进入方向的着色光后向反射材料。
4、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防伪用材料,其特征在于,在该防伪用材料中,用于形成该低透过率层的光透过性低的材料是一种光漫射性比该透明薄膜高的材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伪用材料,其特征在于,在该防伪用材料中,上述光漫射性高的材料是球状二氧化硅、球状氧化铝的球状无机粉体或球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球状聚乙烯、球状硅氧烷的球状树脂粉体。
6、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防伪用材料,其特征在于,在该防伪用材料中,用于形成该低透过率层的光透过性低的材料是一种光遮蔽性比该透明薄膜高的材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伪用材料,其特征在于,在该防伪用材料中,上述光遮蔽性高的材料是二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铁、二氧化钛被覆云母的无机物、或铝、金的金属。
8、如权利要求1至7的任一项所述的防伪用材料,其特征在于,在该防伪用材料中,在纸或薄膜等的基体或物品上贴着或形成一体。
CNB018126286A 2000-07-10 2001-06-29 防伪用材料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9659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208872A JP4283424B2 (ja) 2000-07-10 2000-07-10 偽変造防止用素材
JP208872/2000 2000-07-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41727A true CN1441727A (zh) 2003-09-10
CN1196598C CN1196598C (zh) 2005-04-13

Family

ID=18705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81262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96598C (zh) 2000-07-10 2001-06-29 防伪用材料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6846547B2 (zh)
EP (1) EP1300255B1 (zh)
JP (1) JP4283424B2 (zh)
KR (1) KR100805487B1 (zh)
CN (1) CN1196598C (zh)
AT (1) ATE427220T1 (zh)
DE (1) DE60138191D1 (zh)
TW (1) TW541438B (zh)
WO (1) WO2002004221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6132A (zh) * 2009-12-14 2011-06-15 施信安 反光物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3068585A (zh) * 2010-08-31 2013-04-24 3M创新有限公司 具有切换特征结构的安全制品
CN108602370A (zh) * 2016-02-25 2018-09-2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热转印片与被转印体的组合、和印相物的形成方法、以及热转印片
CN112698435A (zh) * 2019-10-23 2021-04-23 新伟智方有限公司 包含回归反射材料的防伪变造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438395A1 (en) * 2001-12-20 2003-07-0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ecorded article with anti-counterfeit measures
JP4257903B2 (ja) 2003-10-28 2009-04-30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識別媒体、識別媒体の識別方法、識別対象物品および識別装置
WO2005106541A1 (ja) * 2004-04-28 2005-11-10 Kiwa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色相可変型再帰性反射シート
CN100595609C (zh) 2005-09-26 2010-03-24 艾利丹尼森公司 包括发散增强层的后向反射片材
JP4468902B2 (ja) * 2006-01-17 2010-05-26 株式会社資生堂 情報を記録した積層材料、それを貼付した物品、および情報読み取り方法
KR100817375B1 (ko) * 2006-03-20 2008-03-27 한국조폐공사 요판 인쇄 공정에 의해 광가변 요소가 부가된 보안도큐먼트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EP2242656A2 (en) * 2007-12-21 2010-10-2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Retroreflective security articles
WO2009082644A1 (en) 2007-12-21 2009-07-0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Retroreflective articles and retroreflective elements comprising a spherical core and two concentric optical interference layers
CN100589995C (zh) * 2008-06-30 2010-02-17 上海复旦天臣新技术有限公司 防伪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US20110204845A1 (en) * 2010-02-25 2011-08-25 Evatra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ductively transferring ac power and self alignment between a vehicle and a recharging station
JP6048796B2 (ja) * 2012-08-01 2016-12-21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加飾積層体を有する容器
DE102013102482A1 (de) * 2013-03-12 2014-10-02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Optoelektronisches Bauelement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optoelektronischen Bauelements
JP6354473B2 (ja) * 2014-09-05 2018-07-11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立体印刷物
JP2017019144A (ja) * 2015-07-08 2017-01-26 共同印刷株式会社 偽造防止用の再帰反射性印刷物、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真贋判定方法
JP2019043035A (ja) * 2017-09-01 2019-03-22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偽造防止用印刷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32503A (ja) * 1983-03-08 1985-11-19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シルクスクリ−ン・マスクによる再帰反射材の蒸着方法
US4983436A (en) * 1987-04-15 1991-01-08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Retroreflective sheeting with backing film
US5169707A (en) * 1991-05-08 1992-12-08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Retroreflective security laminates with dual level verification
DE69504370T2 (de) * 1994-11-29 1999-05-12 Minnesota Mining & Mfg Transparenter dekorativer gegenstand mit einer geätzten erscheinung und einem prismatischen bild
US6200666B1 (en) * 1996-07-25 2001-03-13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Thermal transfer compositions, articles, and graphic articles made with same
JP3974959B2 (ja) * 1996-09-30 2007-09-12 スリーエム カンパニー 再帰反射性情報表示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H1115415A (ja) * 1997-06-16 1999-01-22 Minnesota Mining & Mfg Co <3M> 自発光可能な再帰性反射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000804A (en) * 1997-09-30 1999-12-14 Shiseido Co., Ltd. Colored light retroreflective material and retroreflective hologram reconstructor using the same
US6024455A (en) * 1998-01-13 2000-02-1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Reflective article with concealed retroreflective pattern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6132A (zh) * 2009-12-14 2011-06-15 施信安 反光物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3068585A (zh) * 2010-08-31 2013-04-24 3M创新有限公司 具有切换特征结构的安全制品
CN108602370A (zh) * 2016-02-25 2018-09-2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热转印片与被转印体的组合、和印相物的形成方法、以及热转印片
CN112698435A (zh) * 2019-10-23 2021-04-23 新伟智方有限公司 包含回归反射材料的防伪变造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300255A4 (en) 2008-06-25
KR100805487B1 (ko) 2008-02-20
US6846547B2 (en) 2005-01-25
JP4283424B2 (ja) 2009-06-24
EP1300255A1 (en) 2003-04-09
WO2002004221A1 (en) 2002-01-17
TW541438B (en) 2003-07-11
JP2002019259A (ja) 2002-01-23
CN1196598C (zh) 2005-04-13
KR20030012887A (ko) 2003-02-12
US20030138609A1 (en) 2003-07-24
EP1300255B1 (en) 2009-04-01
DE60138191D1 (de) 2009-05-14
ATE427220T1 (de) 2009-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96598C (zh) 防伪用材料
CN1284680C (zh) 层压体、特别是层压薄膜以及提高层压体防伪性能的方法
TWI260424B (en) Antiglare film
JP4918380B2 (ja) 遮光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035686A (zh) 金属化的安全单元
CN1977190A (zh) 色相可变型逆反射薄片
CN1853961A (zh) 在成形磁场中印刷的可动态改变外观的光学图案
CN105793034A (zh) 波长转换片材用保护膜、波长转换片材及背光单元
CN1200494A (zh) 在定向的聚合物背面具有标记的照相材料
JP5645487B2 (ja) 光拡散シート、光拡散シートを用いた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CN1248726A (zh) 含有双轴取向聚烯烃薄片的日/夜照相显示材料
EP3279709A1 (en) Quantum dot protective film, and wavelength conversion sheet and backlight unit obtained using same
JP2019513662A (ja) 発光機能を有するガラス窓
CN1273311C (zh) 压印薄膜和安全文件
CN1681647A (zh) 采用了多层薄膜膜片的对象物识别介质
CN1522272A (zh) 双轴定向的聚酯膜
JP2008096890A (ja) 光拡散シート
CN1203369C (zh) 含有双轴取向聚烯烃薄片的反射显示材料
CN1406834A (zh) 珠光照相包装材料
CN1781035A (zh) 用于液晶显示的反射板及其制造方法、背光源组件
CN1427303A (zh) 卤化银媒体的色域扩展
CN1639629A (zh) 投影幕
CN1890110A (zh) 图像、记录方法、信息识别方法和信息识别系统
JP2008096889A (ja) 光拡散シート
US9984602B2 (en) Decorative illumination recording sheet,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same, decorative illumination image sheet,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same, and decorative illumination signboar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413

Termination date: 2013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