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34223A - 转动构件和被转动构件的转动机构 - Google Patents

转动构件和被转动构件的转动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34223A
CN1434223A CN03103009A CN03103009A CN1434223A CN 1434223 A CN1434223 A CN 1434223A CN 03103009 A CN03103009 A CN 03103009A CN 03103009 A CN03103009 A CN 03103009A CN 1434223 A CN1434223 A CN 14342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ed
rotary member
loam cake
combination
rot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031030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木田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4342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342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1/00Additional features or accessories of hinges
    • E05D11/02Lubricating arrang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1/00Additional features or accessories of hinges
    • E05D11/08Friction devices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hinge parts
    • E05D11/081Friction devices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hinge parts with both radial and axial friction, e.g. conical friction surfac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00Closers or openers for w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 E05F1/08Closers or openers for w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spring-actuated, e.g. for horizontally sliding wings
    • E05F1/10Closers or openers for w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spring-actuated, e.g. for horizontally sliding wings for swinging wings, e.g. counterbalance
    • E05F1/12Mechanisms in the shape of hinges or pivots, operated by springs
    • E05F1/1207Mechanisms in the shape of hinges or pivots, operated by springs with a coil spring parallel with the pivot axis
    • E05F1/1215Mechanisms in the shape of hinges or pivots, operated by springs with a coil spring parallel with the pivot axis with a canted-coil torsion spr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6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 E05F15/603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6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 E05F15/603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 E05F15/611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swinging wings
    • E05F15/614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swinging wings operated by meshing gear wheels, one of which being mounted at the wing pivot axis; operated by a motor acting directly on the wing pivot axi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201/00Constructional element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20Brakes; Disengaging means; Holders; Stops; Val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21Brak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201/00Constructional element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20Brakes; Disengaging means; Holders; Stops; Val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25Mechanical means for force or torque adjustment theref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99/00Subject-matt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转动构件和被转动构件的转动机构,本发明的转动机构应用于具有作为被转动构件的个人计算机本体(2)和上盖(3)的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该转动机构,具有第1铰链装置(21)和第2铰链装置(22)。第1铰链装置(21)具有摩擦体(24),对上盖(3)相对于个人计算机本体(2)的转动施加摩擦阻力。第2铰链装置(22),具有扭转螺旋弹簧(73),以能够在上盖(3)相对于个人计算机本体(2)转动的过程中,克服由上盖(3)的自重施加在上盖(3)上的朝向个人计算机本体一侧的旋转力矩的形式,使上盖(3)向个人计算机本体(2)施力。

Description

转动构件和被转动构件的转动机构
相关申请的参考
包含日本国专利申请2002年第056630号(平成14年1月25日申请)、日本国专利申请2002年第099233号(平成14年4月1日申请)、以及日本国专利申请2002年第329996号(平成14年11月13日申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范围、附图以及摘要的所有公开内容,均通过参照这些所有公开内容而与本申请相结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个人计算机等携带式信息处理机器的本体和上盖、电气器具的本体和盖体等的被转动构件和转动构件的转动机构。
背景技术
以前,作为被转动构件和转动构件的转动机构,有例如自由开闭地支承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的上盖的铰链装置。该铰链装置在形成于树脂制的摩擦体上的锥型的轴承孔中,嵌入同样形成为锥型的外周面的金属制的旋转轴,通过与旋转轴的螺纹部分螺纹结合的螺母,将该摩擦体和旋转轴之间夹紧,使摩擦体自身发挥弹簧功能,产生适度的旋转摩擦力,使之具有适度的保持力。由于该铰链装置在摩擦体上压紧旋转轴,依靠该摩擦体本身的变形发挥弹簧功能,所以有即使为小型的结构也能够得到所需要的充分的旋转摩擦力,能够具有保持力的优点。(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平2000-356214号公报。
自由开闭地支承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的上盖的铰链装置,支承上盖的转动基端边缘附近,可以说以悬臂状态支承上盖。由于在上盖上安装着液晶显示器等,所以铰链装置需要有将比较重的状态的上盖在任意角度停止的保持力。因此,需要将保持上盖的铰链装置的阻力、即摩擦力较大地设定。所以铰链装置需要通过螺母的紧固力相当高。只是这样就会在铰链装置上一直施加有负荷,这是铰链装置的耐久性能降低的主要原因。如果要提高铰链装置的耐久性,那么就会使铰链装置本身大型化。
另一方面,在最近的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中,希望实现上盖的大型化和个人计算机整体的轻型化,这种倾向颇有进展,使个人计算机本体很轻。因此。如果增大铰链装置的摩擦力,则在迅速打开上盖时,会发生该操作力将键盘一侧的本体和上盖一起抬起的现象。从这一观点出发,则希望铰链装置的摩擦力尽可能小。
但是,具有液晶显示器等的较重的上盖,为了在打开的任意角度以停止上盖的悬臂状态支承,需要比较大的保持力。另一方面,为了顺畅地进行开闭操作,希望开闭上盖时的操作力小且恒定。
另外,在开闭上盖时所需要的操作力,根据上盖的位置而发生变化。即,在开始打开上盖时上盖的自重中心位置在水平方向上最远离转动轴支承中心位置,由于上盖的自重引起的旋转力矩最大。因此,在开始打开上盖时要克服该旋转力矩而打开,故操作力较大。相反上盖从打开的位置关闭时,虽然刚开始由上盖的自重引起的旋转力矩小,但是随着上盖关闭,由上盖的自重引起的旋转力矩逐渐增大,附加到关闭上盖的操作力上。因此,即使想使关闭上盖时的操作力恒定,到上盖完成关闭之前上盖也会加速,劲头很猛地完成关闭的情况也很多。即上盖的开闭操作的技巧很难,上盖的开闭操作性受到损害。
另一方面,在上述的以前的铰链装置中,需要在任意角度停止上盖的保持力,因此不得不提高开闭上盖时的摩擦阻力,但是提高摩擦阻力则不容易进行开闭上盖的操作,并且容易对铰链装置造成损伤,成为铰链装置产生故障的主要因素。如果铰链装置产生故障,则在使用过程中不但会不能获得在任意位置保持带有液晶显示器的上盖所需的摩擦力,而且相反地在需要的旋转摩擦力增大、要打开上盖时,容易出现键盘一侧的本体和上盖一起抬起来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防止转动构件由于转动构件的自重而向被转动构件一侧自行倒下,而且容易转动操作转动构件的被转动构件和转动构件的转动机构。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携带式信息处理机器的上盖的开闭操作轻便,且上盖的开闭操作力稳定,能够顺畅地开闭上盖的携带式信息处理机器的上盖开闭装置。
另外,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使用利用摩擦的铰链装置的情况下能够减小其摩擦保持力,可以实现支承上盖的上盖开闭装置的长寿命化的携带式信息处理机器的上盖开闭装置。
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利用小型马达等动力源开闭上盖,能够舒适地使用的携带式信息处理机器的上盖开闭装置。
基于本发明的被转动构件和转动构件的转动机构,为将转动构件自由转动地安装在被转动构件上、并能够转动操作转动构件的转动构件和被转动构件的转动机构,具有使转动构件向被转动构件施力的施力机构,和利用动力使转动构件转动的驱动机构,
施力机构,能够将转动构件施力在被转动构件上,以便在转动构件可相对于被转动构件转动的范围内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在转动构件相对于被转动构件转动时、通过由施力机构的力施加在转动构件上的旋转力矩来减小由转动构件的自重施加在转动构件上的旋转力矩的区域。
另外,基于本发明的被转动构件和转动构件的转动机构,为将转动构件自由转动地安装在被转动构件上、并能够在被转动构件上转动操作转动构件的转动构件和被转动构件的转动机构,具有对转动构件相对于被转动构件的转动施加阻力的阻力施加机构,和使转动构件向被转动构件施力的施力机构,
施力机构,能够将转动构件施力在被转动构件上,以便在转动构件可相对于被转动构件转动的范围内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在转动构件相对于被转动构件转动时、通过由施力机构的力施加在转动构件上的旋转力矩来减小由转动构件的自重施加在转动构件上的旋转力矩的区域。
并且,在本发明中,所谓的“减小”,除包括因转动构件的自重而施加在转动构件上的旋转力矩比因施力机构的施力而施加在转动构件上的旋转力矩大、基于自重的旋转力矩通过基于施力机构的施力的旋转力矩而减少的情况,和基于自重的旋转力矩与基于施力机构的施力的旋转力矩相等、两旋转力矩相互抵消成零的情况之外,还包括基于转动构件的自重的旋转力矩比基于施力机构的旋转力矩小、基于自重的旋转力矩通过基于施力机构的施力的旋转力矩减少的情况。
虽然本发明的特征能够如上述那样广泛表示,但是其构造、内容与目的以及特征一起在将附图也考虑在内的基础上,通过以下的公开内容会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为将本发明的转动机构作为上盖开闭装置而装入的一实施例的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将上述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的上盖打开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3为上述上盖开闭装置的第1铰链装置附近的纵剖面图。
图4为表示上述第1铰链装置的树脂制摩擦体和套环的展开立体图。
图5为上述上盖开闭装置的第2铰链装置附近的纵剖面图。
图6为表示上述第1铰链装置的扭转螺旋弹簧的立体图。
图7为装在上述上盖开闭装置中的上盖驱动机构的说明图。
图8为表示其它齿轮列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9A为齿轮连接解除机构的说明图,图9B为利用齿轮连接解除机构将啮合的齿轮脱开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0为将本发明的转动机构作为上盖开闭装置装入的一实施例的自动电饭煲的饭煲本体和盖体的连接部分的主要部分说明图。
图11A为用于说明速闭机构的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的概略侧视图,图11B为具有间隙保持部的齿轮之间的啮合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说明图,图11C为具有弹簧保持部的弹簧安装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
本发明的转动机构在该实施例中实施在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上。
如图1所示的那样,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具有在其上面配置着键盘1的作为被转动构件的箱体状的个人计算机本体2,和轴支承在该个人计算机本体2的背部边缘部分的作为转动构件的上盖3。
上盖3通过轴支承在个人计算机本体2上,能够从向个人计算机本体2一侧倒下并关闭个人计算机本体2的上面一侧的状态、抬起来并成为打开个人计算机本体2的上面一侧的状态,相对于个人计算机本体2自由开闭。
在上盖3的内面上设置着残留外周边缘、大体覆盖整个面、由液晶构成的显示画面4。在个人计算机本体2的上面上,在上述的键盘1之外还设置着各种操作按钮5和跟踪板6等。
在个人计算机本体2的侧面部分,如图2所示的那样,设置着CD-ROM驱动器7或FD驱动器8、各种端子9等。此外该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具有一般的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的功能。在打开上盖3时,就成为能够一面看显示画面4一面操作键盘1或者鼠标10等的可以使用的状态。而且,若关闭上盖3,就能够利用上盖3覆盖个人计算机本体2的上面。
在上盖3的转动前端部分设置着锁闭爪11,该锁闭爪11在关闭上盖3时自动地与形成于个人计算机本体2的前部上平面上的锁合部12锁合。在上盖3的转动前端边缘上设置着自由滑动操作的锁闭解除按钮13,通过将该锁闭解除按钮13向一个方向滑动,能够解除锁合在上述锁合部12的锁闭爪11。另外,通过在锁闭解除操作后释放锁闭解除按钮13,该锁闭解除按钮13会自动地再次回复到原来的位置。并且,当然为了防止使锁闭解除按钮13不经意地滑动,也可以另外设置滑动防止按钮。
在个人计算机本体2的背部边缘部分的左右位置处,同轴配置着构成本发明的转动机构的不同形式的一对铰链装置21、22,上盖3利用该一对铰链21、22自由开闭地被支承。这里,配置在右侧的第1铰链装置21为如图3所示的那样的利用树脂制摩擦体的摩擦形式的装置,配置在左侧的第2铰链装置22为如图5所示的那样利用线圈弹簧(扭转螺旋弹簧)的弹簧形式的装置。
首先,参照图3和图4说明配置在右侧的第1铰链装置21。该第1铰链装置21具有由锌压铸的一体制品形成的轴承本体(铰链本体)23,该轴承本体23具有保持树脂制摩擦体24的圆筒形的保持部25,和安装固定在上述个人计算机本体2上的支脚部分26。摩擦体24是形成为近似圆筒形的树脂成形整体零件,该摩擦体24形成有形成为锥形的轴承孔27。摩擦体24的基端部28嵌入在轴承本体23的保持部25上所形成的内孔31中,摩擦体24以不在轴承本体23中旋转的形式被固定保持。因此,例如树脂制摩擦体24的基端部28的外周面部不是形成为正圆周面,而是形成为异形的形状。
另外,如图3所示的那样,树脂制摩擦体24的一部分从保持部25的内孔31向外突出,该突出的端部35的外径比上述基端部28的外径大。而且,从该突出的端部35到上述轴承本体23的保持部25,在其外周紧密地嵌有防止树脂制摩擦体膨胀用的金属制套环37。金属制套环37锁合在保持部25上,以不相对于保持部25旋转的方式安装。即,如图4所示的那样,在金属制套环37的基端边缘部形成多个锁合用缺口部38,另一方面,在嵌合该金属制套环37的保持部25的外周上设置多个锁合用突起部39,在将金属制套环37嵌到保持部25的外周上时,通过各缺口部38,嵌入与之相对应的锁合用突起部39中来锁合。这样,金属制套环37以其旋转被阻止的状态连接固定在上述保持部25上。
如图3所示的那样,在摩擦体24的轴承孔27中嵌入有支承作为转动构件的上盖3的金属制的旋转轴41。旋转轴41以紧密地嵌在摩擦体24的轴承孔27中的状态自由旋转地被支承。在旋转轴41的基端,固定地设置着支承上盖3的支承架42。该支承架42安装固定在上盖3上。
旋转轴41由例如不锈钢等钢铁制作。而且,嵌入轴承孔27的部分形成为至少与轴承孔27的锥形相符合的圆锥外周面43,该圆锥外周面43的部分与上述轴承孔27的圆锥内面紧密嵌合在一起。旋转轴41的圆锥小径一侧的端部从摩擦体24穿过保持部25,并在该突出的前端部44上嵌入有本体固定垫圈45和旋转垫圈46。在旋转轴41的前端部44处形成外螺纹47,通过螺纹结合在该外螺纹47上的紧固用螺母49,将旋转轴41紧固在摩擦体24上。另外,在垫圈45、46之间夹有作为弹性地挤压的压靠用施力构件的弹簧构件。作为该弹簧构件例如采用垫簧的一种即蝶形弹簧,将一片或者所需片数、这里为3片、蝶形弹簧51、52、53重叠在一起使用。虽然这些蝶形弹簧51、52、53为串联组合排列(交错为不同的方向),但是也可以将这些蝶形弹簧51、52、53并联组合排列(相同的方向)。上述垫圈45、46一般为金属制的板状部件,但是也可以为强度较高的硬树脂制部件。蝶形弹簧51、52、53用弹簧钢等制造。
而且,通过在旋转轴41的外螺纹47上拧上螺母49,可将旋转轴41向该螺母49一侧较强地拉伸,以保持为使旋转轴41的锥形圆周面压靠在摩擦体24的轴承孔27的锥形内面上的夹紧状态。在紧固螺母49时,蝶形弹簧51、52、53在垫圈45、46之间受压,于是就产生弹性变形,如图3所示的那样,以全部紧贴在一起的平整地重叠的状态压缩并保持。蝶形弹簧51、52、53被紧固到以全部紧贴在一起的平整的状态重叠的状态时,蝶形弹簧51、52、53的综合回弹力(弹力)达到最大。一般都紧固到该状态以上,将旋转轴41相对于摩擦体24的夹紧力设定为超过蝶形弹簧51、52、53的综合回弹力(弹力)的值、例如设定为120%。
由于一般固定垫圈45被固定在保持部25上,旋转垫圈46与旋转轴41一起旋转,所以夹在垫圈45、46之间的蝶形弹簧51、52、53自身相互之间以及与垫圈45、46之间会产生滑动,上述旋转轴41平滑地旋转。
并且,最好树脂制摩擦体24的轴承孔27的圆锥角θ为10°~25°左右,特别是14°。上述旋转轴41的圆锥外周面的圆锥角与该轴承孔27的圆锥角θ相配合而形成。两者的圆锥角为能够实现圆锥嵌合的关系即可,不需要严格保持一致。
在上述树脂制摩擦体24的轴承孔27的圆锥内面上,形成有润滑脂存储槽61。这里的润滑脂存储槽61与树脂制摩擦体24的轴中心线平行地细长地配置,但是也可以斜着配置。润滑脂存储槽61的横截面形状为例如近似V字形。在这些润滑脂存储槽61中储存着作为润滑剂的润滑油。润滑脂存储槽61限定配置在旋转轴41的锥形圆周面部所接合的树脂制摩擦体24的轴承孔27的锥形内面的区域。
另外,第1铰链装置21如图3所示的那样通过在旋转轴41上套上树脂制摩擦体24以及套环37、利用螺母49紧入金属制旋转轴41来组装。来自螺母49以及蝶形弹簧51、52、53的弹力的紧固力,通过金属制旋转轴41的圆锥周面施加到树脂制摩擦体24上,产生使树脂制摩擦体24向外侧伸张的力。虽然树脂制摩擦体24受到该力而自身要向外侧伸张,但是由于在树脂制摩擦体24的外周套着金属制套环37,所以其向外侧的伸张被阻止,紧固力有效地发挥作用。树脂制摩擦体24和金属制旋转轴41的压靠力得以提高。因此,树脂制摩擦体24依靠其自身产生强烈的弹性作用,发挥充分的弹簧效果。而且,即使树脂制摩擦体24为厚度很薄的紧凑的零件,也能够发挥很强的弹簧效果,充分发挥作为弹性体的功能。
而且,在树脂制摩擦体24的圆锥内面和旋转轴41的圆锥外面通过楔子作用强有力地压紧、提高滑动摩擦力,在旋转旋转轴41时,在旋转轴41上产生必要的阻力。因此,这些树脂制摩擦体24和旋转轴41,作为在上盖3相对于个人计算机本体2的转动中施加阻力的阻力施加机构起作用。
这里,封进润滑脂存储槽61中的润滑油,渗入到树脂制摩擦体24和金属制旋转轴41之间,在树脂制摩擦体24和金属制旋转轴41之间生成润滑脂膜。因此,即使将树脂制摩擦体24和金属制旋转轴41压紧也不会紧紧粘合在一起,不会妨碍金属制旋转轴41的旋转。即,不会出现因转动金属制旋转轴41而阻力过大,或者旋转轴41锁住而不能动作。于是能够稳定地得到在适当的阻力下的必要的阻尼感,同时在金属制旋转轴41旋转的任意位置都能够可靠且稳定地发挥锁闭功能。
这里,假设在摩擦体24老化、其反作用力减弱的情况下,由于其反作用力减弱的部分通过蝶形弹簧51、52、53伸张、通过其弹力自动填补施加在旋转轴41上的紧固力,所以能够长期保持旋转摩擦力。因此铰链装置21的旋转摩擦力可以说半永久地不会降低,不需要进行再调整操作。而且,也不需要再拧紧螺母49进行再调整操作。所以产品的耐久性和可靠性得以提高。利用该铰链装置21,由于靠整体塑料成形品的摩擦体24和旋转轴41的面压产生阻尼感,所以旋转的平滑程度可以说半永久性地不会发生变化。
并且,该阻力施加机构不局限于如上述的实施例那样配置轴41,和在轴41旋转时在轴41上施加摩擦阻力的摩擦体24的结构,只要能够在作为转动构件的上盖3相对于作为被转动构件的个人计算机本体2转动时施加阻力即可,能够进行适当变更。
下面参照图5和图6说明配置在左侧的第2铰链装置22。该第2铰链装置22,具有作为安装固定在个人计算机本体2的支脚部的轴支承本体71,和保持在该轴支承本体71上的轴72。在上述轴72上卷装着如图6所示的那样的作为施力机构的扭转螺旋弹簧73。扭转螺旋弹簧73在其线圈部74内穿有轴72,并自由旋转地被支承在轴72上。由于轴72与上述的第1铰链装置21的轴中心一致地同轴配置,所以扭转螺旋弹簧73的线圈部74也与第1铰链装置21的轴中心一致地配置。
在这个实施例中的扭转螺旋弹簧73为设置着2个线圈部74的双线圈形式的结构,利用一根弹簧线材左右对称地形成。左右一对线圈部74以卷绕方向不同而产生扭转回弹力的方式形成。从扭转螺旋弹簧73的线圈部74延伸的一端,通过固定件75固定在个人计算机本体2上。扭转螺旋弹簧73的另一端用其它固定件76固定在安装固定上盖3的支承架78上。轴支承本体71和固定件75被固定在装置基板79上,该装置基板79被安装在个人计算机本体2上。
支承架78轴支承在轴72的一端。另外,也可以将支承架78固定在轴72上,将该轴72自身轴支承在轴支承本体71上。如果采用后者的方式,也可以不将支承架78轴支承在轴72上。当然也可以两者都相互实行轴支承。
而且,该扭转螺旋弹簧73通过其扭转回弹力构成以轴72为中心向着将上盖3打开的方向施力的弹性机构。即,扭转螺旋弹簧73,对上盖3施加如图2所示的那样将上盖3向垂直抬起的打开方向的旋转力矩。而且,当上盖3从垂直的90度向前放倒至大约120°时,在该铰链装置22上产生向垂直一侧抬起的扭转回弹力。
并且,虽然在该实施例中的扭转螺旋弹簧73是线圈部74为双重形式的结构,但是也可以用一个线圈部74构成。
上盖3由在个人计算机本体2的背部边缘部分同轴配置的左右一对铰链装置21、22自由转动地支承。
下面对开闭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的上盖3时的作用进行说明。在不使用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时,上盖3关闭,锁闭爪11处于锁合在锁合部12的锁闭状态。在使用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的情况下,首先,通过将位于上盖3的前端边缘的锁闭解除按钮13向解除方向滑动,解除锁合在锁合部12的锁闭爪11。这样,上盖3就成为能够打开的待机状态。能够用手打开上盖3。然后接通个人计算机的电源开关,能够运行程序、使用个人计算机。另一方面,在结束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的使用、关闭上盖3的情况下,首先结束程序,关闭上盖3。在上盖3近似完全关闭的阶段,锁闭爪11锁合在锁合部12上。然后,一直到再次使用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为止,上盖3以关闭的状态持续锁闭。
下面说明开闭上盖3时的特有的作用。利用在个人计算机本体2的背部边缘部分左右同轴配置的一对铰链装置21、22开闭自由地轴支承着上盖3。上盖3根据打开的角度、其自身重量的重心位置水平移动,当上盖3关闭时,从上盖3的旋转中心到上盖3的重心位置的水平距离最长,随着上盖3向打开的方向抬起,该距离变短。因此开闭上盖3时的基于自重的旋转力矩就随着上盖3的转动位置而变化,随之需要的保持力也发生变化。即,与上盖3处于打开的位置时相比,上盖3靠近关闭的位置处需要较大的保持力。
这里,由于第1铰链装置21为摩擦形式的构造,为在转动上盖3的位置处靠摩擦力保持的功能形式,所以其摩擦力无论上盖3在什么位置都保持一定。在仅使用这种铰链装置的情况下,与在上盖3处于关闭位置附近时所需的最大的保持力相配合设定该摩擦力。如果仅靠这种第1铰链装置21的摩擦力产生保持力,则摩擦力就很大,上盖3的开闭操作很沉重。
但是,在本发明中,通过配置在左侧的第2铰链装置22的扭转螺旋弹簧73的扭转回弹力,最大限度地抵消开闭上盖3时的基于自重的旋转力矩。这样,能够大幅度减轻由于第1铰链装置21的摩擦力导致的负荷。即,由于第2铰链装置22的扭转螺旋弹簧73对上盖3施力,所以该扭转螺旋弹簧73的扭转回弹力就向着打开上盖3的方向施加并抵消开闭上盖3时的基于自重的旋转力矩,减轻第1铰链装置21引起的树脂制摩擦体24的摩擦保持力的负荷。其结果,由于可以使第1铰链装置21的摩擦保持力很小,因而上盖3的开闭操作非常轻便顺畅。
而且,第2铰链装置22,为将上盖3缓慢地自由转动地轴支承的形式的构造,同时通过扭转螺旋弹簧73的扭转回弹力以轴72为中心对上盖3施与向上打开的力,如图2所示的那样,向上盖3施加将上盖3垂直抬起的方向的旋转力。这里,扭转螺旋弹簧73的扭转回弹力,根据上盖3的位置而有所不同。即,上盖3关闭时,扭转螺旋弹簧73的扭曲量最大,扭转回弹力为最大。另外,如图2所示的那样,在上盖3打开的过程中,扭转螺旋弹簧73的扭曲量逐渐减小。而且,由于设定为在上盖3垂直打开的位置扭曲量成为最小,所以扭转螺旋弹簧73的弹簧力没有浪费。扭转螺旋弹簧73的弹簧力,为与开闭上盖3时的基于自重的旋转力矩成反方向的力,两者为相互抵消的关系。而且,基于上盖3的自重的旋转力矩,理论上在垂直位置为零,随着从垂直位置逐渐倒下来的角度增大,基于上盖3的重量产生的旋转力矩就会增大。
即,如图2所示的那样,从上盖3垂直的位置一直到上盖3关闭的0°的位置,基于上盖3的重量产生的旋转力矩增加。因此,能够设定为通过扭转螺旋弹簧73获得与因上盖3的重量而产生的旋转力矩相抵抗的力,无论在任何角度都使转动上盖3的操作力为零,或者接近零。所以,作为第1铰链装置21,仅具有将上盖3在任意的角度停止的摩擦力即可。
另外,如图2所示的那样,把向打开上盖3的方向施力的第2铰链装置22设计为使扭转螺旋弹簧73的扭转回弹力在上盖3相对于个人计算机本体2打开90°时为零。能够使在上盖3完全折叠的状态下、在上盖3上施加最大的扭转回弹力,而且通过第2铰链装置22的扭转螺旋弹簧73的弹簧力支承上盖3的各转动位置的重量,能够使在转动上盖3时的各转动位置的上盖3的重量大体上一定。
并且,如果在上盖3被打开到90度的位置、即垂直状态时,使扭转回弹力为零,则上盖3从垂直的90度向前将液晶画面上盖3倾斜100度、120度,则在该铰链装置22上会产生要向垂直一侧抬起的回弹力。即,从上盖3折叠的状态一直到成为垂直的状态(反方向也一样)施加在上盖3上的重力,几乎和扭转螺旋弹簧73的扭转弹力相抵消。
因此,在与扭转螺旋弹簧73相反的一侧所使用的第1铰链装置21,仅实现将上盖3在任意的位置停止的目的即可。所以,第1铰链装置21可以为小型、旋转摩擦力小的结构。能够使第1铰链装置21的树脂制摩擦体24的摩擦保持力很小,减轻该第1铰链装置21的负荷。这样,能够不在个人计算机本体2的左右两侧设置第1铰链装置21而仅在个人计算机本体2的左右任意一边设置即可。并且,由于能够减小第1铰链装置21的树脂制摩擦体24的摩擦保持力,所以能够使第1铰链装置21的寿命提高到2倍以上,实现铰链装置21的轻型小型化。
并且,由于第2铰链装置22为利用扭转螺旋弹簧73的构造,所以与第1铰链装置21相比构造极其简单,能够以以前的铰链装置的一半以下的价格生产。而且,即使在为保证开闭上盖3时的稳定性而将一对铰链装置分别设置在上盖3的左右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这些铰链装置整体的简化、小型化,并且能够使各铰链装置很便宜。所以,能够大幅度提高产品的信赖感,价格便宜且具有高级感。
根据如图2那样装配成的开闭装置,上盖3非常轻地动作,即使在象以前那样用手打开上盖3时也不会将位于下侧的个人计算机本体2向上带起来,甚至可以说即使用一只手也能够轻松简单地抬起来,并能够在任意位置简单地停止,提高了开闭上盖3时的使用操作性能。另外不需要将利用树脂制摩擦体24的第1铰链装置21的形式的铰链装置进行多组、例如左右分别配置,能够实现构造的简化。
另外,本发明也可以构成通过设置在个人计算机本体2一侧的马达81(在图7中表示)开闭上盖3的上盖驱动机构。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作为支承上盖3的铰链装置也可以原封不动地采用上述的第1铰链装置21和第2铰链装置22来轴支承上盖3,但是最好如下所述的那样构成铰链装置。
即,一边的铰链装置原封不动地使用上述的第2铰链装置22,另一边的第1铰链装置21如图7所示的那样设置为安装固定个人计算机本体2的支脚部的轴支承本体710,和自由转动地保持在该轴支承本体710上的轴720。把安装固定上盖3的支承架780固定在上述轴720上。在与上盖3一起转动的作为轴体的上述轴720上,通过作为动力传递机构的减速齿轮列连接着设置在个人计算机本体2一侧的马达81。例如,如图7所示,在第1铰链装置21的轴720的露出轴部分上安装固定蜗轮82,使安装在上述马达81的输出轴81a上的蜗杆83与该蜗轮82啮合。由该蜗轮82和蜗杆83构成的齿轮列构成减速机构,通过该齿轮列减少马达81的转数,减小开闭上盖3时的转动速度,在提高转动上盖3的上盖驱动机构的驱动力的同时,通过上述减速齿轮列构成将上盖3保持在转动位置的联锁机构。这里由于特别为将蜗轮82和蜗杆83直接啮合组成的齿轮列,故其减速比很大。而且,由于能够将蜗杆83直接安装到上述马达81的输出轴81a上,所以可以实现其齿轮列紧凑化,上盖驱动机构及其外围的紧凑化。
并且,动力传递机构,只要是可传递动力地连接在作为驱动构件的马达81和设置在上盖3上的轴720的传递构件即可。而且,作为传递构件,能够由例如具有多个结合构件的材料构成。而且,作为多个结合构件,能够使用上述的蜗轮82和蜗杆83的齿轮列。而且,在使用在与上盖3一起转动的轴体上连接驱动用马达81的输出轴81a的齿轮列的情况下,也可以为如图8所示的采用多个平齿轮84的平齿轮列85。而且,虽然未图示,但是如果在齿轮列中安装伞齿轮等,则轴的方向的变更等配置很自由。而且,多个结合构件不局限于由齿轮列构成的结构,也可以使用例如摩擦传动方式或皮带传动方式等传动方式或者将其组合的结构,将驱动用马达81的旋转驱动力向上盖3传递。而且,如果在传动系中夹入制动机构,那么即使在上盖3上施加有异常的外力,也能消除该多余的外力。并且,在上述摩擦传动方式或皮带传动方式中其自身也具有制动机构。
而且,传递构件,能够以受到马达81的旋转而可动并以将马达81的旋转速度减小的速度旋转的方式设置在上盖3上的轴720即可。而且,可以将其作为减速机构采用。
上述马达81或齿轮列等上盖驱动机构,一般和上述第1铰链装置21一起单元化,通过单元基板86安装固定在个人计算机本体2上。能够利用个人计算机本体2一侧的空余空间设置该单元。
并且在构成上盖驱动机构的情况下,利用设置在上盖3的转动前端部分的锁闭爪11的锁闭解除按钮13,兼作电源开关的操作按钮。例如通过将该锁闭解除按钮13向解除一侧滑动,进行接通电源开关的操作。即为了打开上盖3,滑动锁闭解除按钮13,则电源开关接通,上述的上盖驱动机构的马达开始动作。另外,同时个人计算机的启动也开始。
并且,当然也可以为了防止锁闭解除按钮13不经意地滑动而另外设置滑动防止按钮。而且,也可以将上述电源开关、例如设置在鼠标10上,能够通过操作鼠标10的方法操作同样设置在鼠标10上的操作按钮14。
下面,对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的作用进行如下说明。在不使用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时,处于上盖3关闭,锁闭爪11锁合在锁合部12上的状态。
在使用装有该上盖驱动机构的形式的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的情况下,首先,通过将位于上盖3的前端边缘的锁闭解除按钮13向解除方向滑动、解除锁合在锁合部12上的锁闭爪11。这样就成为能够打开上盖3的待机状态。由于锁闭解除按钮13兼作为电源开关的操作按钮,所以滑动锁闭解除按钮13的同时个人计算机的电源接通,个人计算机进入启动状态。与此同时上盖驱动机构的马达81开始动作,开始打开上盖3。开始打开上盖3后释放锁闭解除按钮13,锁闭解除按钮13就自动回复到原来的位置。
上述马达81的旋转,从其输出轴81a经由蜗杆83和蜗轮82减速,放大了的驱动力被传递到第1铰链装置21的轴720上,上盖3和轴720一起转动,如图2所示的那样打开上盖3。该上盖3的转动量以例如上盖3打开到图2所示的位置时为终端,该上盖3的转动终端位置,通过利用预先存储在个人计算机中的设定值控制马达81的转动量来确定。而且,也可以在个人计算机本体2的背部边缘附近设置检测上盖3的转动终端位置的限位开关,利用其检测上盖3的转动终端位置,停止马达81的动作。而且,也可以同时采用两种方式。
另一方面,在结束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的使用、关闭上盖3时,用程序进入结束动作。与程序的结束动作相对应,上盖驱动机构的马达81开始动作,自动关闭上盖3。并且,也可以如图2所示的那样在个人计算机本体2的侧面设置特别的上盖用开关按钮88,在程序结束动作后操作该上盖用开关按钮88,这样开始上盖3的关闭动作。当然,也可以用通常的电源开关89进行。
而且在上盖3近似完全关闭的阶段,锁闭爪11在锁合部12上锁合。然后,一直到再次使用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为止,上盖3以关闭的状态被锁闭。如上所述,能够根据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的使用开始或者使用结束自动地进行上盖3的开闭。
由于上盖驱动机构具有作为将上盖3保持在转动位置的锁闭机构的功能,所以不需要用利用上盖3的铰链等的摩擦机构保持上盖3,因此能够实现该铰链装置的简化。并且由于开闭上盖3时的力可以很小,故即使在用马达驱动该开闭的情况下,小型马达也足够。通过将小型马达的旋转数减速,能够得到仅使带液晶画面的上盖3任意旋转、停止的力。在希望将上盖3可靠地停止在任意角度的情况下,通过使最后一级的齿轮为蜗杆即能够可靠地停止。而且,开闭液晶画面的上盖3的电动回路怎么样加入均可,一般来说,对使用的角度、100~130度左右能够微妙地调整,或能够在开闭时连动而自动地启动或结束软件运行。这样,在使用小型马达的情况下,不需要用手进行的开闭动作,而且由于以固定的速度进行开闭,故不仅仅产生高级的感觉,能够通过马达的扭矩和减速比而产生阻尼感,能够靠各齿轮的强度选择实现开闭次数的长寿命化。
并且,在上盖3保持打开、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内装的电池消耗完毕、上盖3无法开闭状态的情况下,只要充电即能够开闭,但是在没有充电器的情况下,设置从外侧可简单地使最后一级的齿轮脱开的机构、或者能够用螺丝刀等旋转齿轮,则能够更加安全地使用。
例如作为对是能够相互传递旋转地结合的结合构件的齿轮之间的结合实行解除的结合解除机构,能够举出如图9A、图9B所示的机构。该图9A、图9B所示的结合解除机构,将马达81、以使安装在马达81上的作为第2结合构件的蜗杆83可以在后退、接近安装在上盖3上的作为第1结合构件的蜗轮82的方向的上下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安装在个人计算机本体2上。这样能够使蜗杆83相对于蜗轮82移动。而且,在马达81和个人计算机本体2之间,设有作为通过马达81将蜗杆83向接近蜗轮82的方向的上方施力的结合用施力构件的弯曲状的板簧91。另外,调整马达81的上下位置,同时,通过作为使蜗杆83保持在从蜗轮82解除结合的位置的挡块的螺栓92,进行马达81的定位以便使安装在马达81上的蜗杆83和蜗轮82顺利地啮合。
而且,在马达81无法旋转的情况下,通过拧入螺栓92而使马达81克服板簧91的弹力向下方一侧压靠。这样,能够如图9B所示的那样,蜗杆83与马达81一起向下方一侧移动,解除蜗杆83和蜗轮82的啮合。因此在该状态下,能够减小蜗轮82的旋转阻力,用手转动并关闭上盖3。
另外,即使在意料不到的外力作用在上盖3上、该力从蜗轮82施加到蜗杆83上的情况下,如果从蜗杆83向马达81施加力,则马达81能够克服板簧91的弹力向下方一侧移动。通过这样做,能够解除两齿轮82、83的啮合,能够转动上盖3。因此,能够防止两齿轮82、83或者马达81的损伤。
并且,马达81并不局限于通过拧入螺栓92来克服板簧91的弹力向下方一侧压靠的形式,也可以例如通过用手压靠马达81来使蜗杆83向下方一侧移动。
并且,通过根据具有液晶的上盖3的大小或重量而改变齿轮比的放大力和小型马达的扭矩,即使什么样的笔记本个人计算机也能够将上盖3在任意角度停止。
这种方式对于移动式笔记本个人计算机之类的画面小、箱体小、没有安装小型马达的空间的个人计算机有效。当然,也能够使用于A4尺寸的笔记本个人计算机等。这样,不需要用手进行开闭动作,通过用电动、并且以一定的速度进行开闭,不仅产生高级感,而且阻尼感通过马达的扭矩和减速比输出,能够靠各齿轮的强度选择实现开闭次数的长寿命化。而且,本发明的开闭装置大幅度提高产品的信赖感,使之具有高级感。
并且,施力机构如上述的那样,不局限于由扭转螺旋弹簧73构成的形式的结构,能够由板簧、空气弹簧等各种弹簧构成。例如可以利用代替扭转螺旋弹簧73、或者与扭转螺旋弹簧73一起将上盖3施力在个人计算机本体2上的板簧、空气弹簧等。
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设定将作为施力机构的弹力的扭转螺旋弹簧73的扭转弹力、使上盖3在相对于个人计算机本体2垂直打开的位置为零,这样在上盖3相对于个人计算机本体2的角度为从0°的关闭位置、即近似水平位置到打开成大约120°的位置的上盖3可转动范围的整个范围内,形成通过由扭转螺旋弹簧73的扭转弹力施加在上盖3上的旋转力矩而减小由上盖3的自重施加在上盖3上的旋转力矩的区域、即力矩抵消区域,但是不局限于这种形式,将力矩抵消区域形成在上盖3可相对于个人计算机本体2转动的范围的至少一部分上即可。
例如将扭转螺旋弹簧73的扭转弹力设定为在上盖3相对于个人计算机本体2打开到超过垂直位置时为零,在从上盖3的大约水平位置到垂直打开的位置的范围内形成力矩抵消区域。或者将扭转螺旋弹簧73的扭转弹力设定为在上盖3相对于个人计算机本体2打开到大约45°时为零,在从上盖3的大约水平位置到45°的角度的位置的范围内形成力矩抵消区域。
另外,在采用扭转螺旋弹簧构成的铰链装置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该形式的铰链装置在上盖的左右很平衡地配置,在其中间位置连接上盖驱动机构的动力传递机构。这样则左右平衡地进行上盖的开闭动作,使上盖的开闭稳定。
另外,也可以设置用于迅速关闭上盖3的速闭机构。例如如下所述的那样构成速闭机构。如图11B、11C所示,使由安装在马达81的输出轴81a上的动力传递齿轮830和安装在设置在上盖3上的轴720上的被传递齿轮820构成的齿轮列的齿轮之间、能够以具有间隙860地结合。而且,使通过支承构件760将扭转螺旋弹簧73的上端部支承在上盖3上的上盖弹簧支承部761能够具有间隙77地支承扭转螺旋弹簧73的上端部。
通过这样,例如从上盖3相对于个人计算机本体2打开大约120°的全开状态开始使马达81动作,则被传递齿轮820就通过随输出轴81a而旋转的动力传递齿轮830旋转,使上盖3向关闭的方向旋转。
而且,如图11A所示,当上盖3通过垂直的状态、基于上盖3的自重的旋转力矩开始施加在上盖3上时,如图11A以及图11C中的虚线所示,上盖3不通过动力传递齿轮830的旋转、而是通过基于自重的旋转力矩只旋转上盖弹簧支承部761的间隙77的部分。通过这样,能够比基于马达81的旋转速度更快地关闭上盖3。并且,如图11B中虚线所示的那样,通过在被传递齿轮820和动力传递齿轮830之间形成的间隙860,被传递齿轮820能够不与动力传递齿轮830接触、不受到动力传递齿轮830的旋转阻力而自由地旋转,所以被传递齿轮820通过基于自重的旋转力矩而比动力传递齿轮830快地只旋转间隙860的部分,其结果,能够使上盖3比动力传递齿轮830快地旋转,能够将上盖3更快地关闭。
并且速闭机构不局限于上述的由形成间隙860的齿轮830、820的结合、和具有间隙77的弹簧支承部761构成的结构,例如也能够仅由具有间隙77的弹簧支承部761构成,能够适当变更。但是,通过如上述实施例那样,由弹簧支承部761、和形成间隙860的齿轮830、820的结合构成,与仅由弹簧支承部761构成的情况相比较,在齿轮830、820结合时形成的间隙860的部分,能够使上盖3比动力传递齿轮830快地旋转,能够更快地关闭上盖3这一点上较为理想。
另外,不局限于将间隙77设置在上盖弹簧支承部761上,例如不设置在上盖弹簧支承部761上,而设置在通过支承构件750将扭转螺旋弹簧73的下端部支承在个人计算机本体2上的本体弹簧支承部751上。或者也可以同时设置在上盖弹簧支承部761和本体弹簧支承部751上。并且,上盖弹簧支承部761和本体弹簧支承部751支承从扭转螺旋弹簧73的线圈部74向外径方向突出设置的臂740、740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即可。因此,通过上盖弹簧支承部761或者本体弹簧支承部751支承的弹簧的端部,包括端部以及端部附近。
另外,间隙860可以设置在马达81的输出轴81a和动力传递齿轮830的结合部、上述动力传递齿轮830和被传递齿轮820啮合的结合部、被传递齿轮820和上盖3的轴720的结合部中的一处或者两处以上。另外,在设置3个以上的齿轮的情况下,能够使一个或两个以上的结合部在结合时形成间隙即可。
而且,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将本发明的转动机构实施于笔记本个人计算机,但是不局限于笔记本个人计算机,能够适应于各种装置。例如能够适应于自动电饭煲的自动电饭煲本体和盖体。
详细情况如图10所示的那样,该自动电饭煲100的作为被转动构件的自动电饭煲本体101和作为转动构件的盖体102,通过固定在盖体102上的转动轴103可自由转动。在该转动轴103上配置有作为施力机构的扭转螺旋弹簧120。
在自动电饭煲本体101上安装着具有输出轴81a的马达81。另外,在马达81的输出轴81a和转动轴103上可传递动力地连接着作为动力传递机构的由多个齿轮111…115构成的齿轮列110。而且该齿轮列110通过以构成减速机构的形式排列,以将马达81的输出轴81a的旋转速度降低的速度使转动轴103转动。
而且,通过对未图示的“开”开关的操作,马达81开始正向旋转,经由齿轮列110使转动轴103转动。通过这样,盖体102相对于自动电饭煲本体101转动,能够打开盖体102。由于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扭转螺旋弹簧120的弹力克服由盖体102的自重施加在盖体102上的旋转力矩而施加在盖体102上,同时通过构成减速机构的齿轮列110也将马达81的动力降低旋转速度、以较大的旋转扭矩施加到转动轴103上,所以能够以很小的力打开盖体102。因此,能够使用输出功率小的马达81,很容易地组装在自动电饭煲100上,而且能够以低成本制造。
然后,马达81旋转规定的转数后,马达81停止,从而停止盖体102的转动。而且,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操作未图示的停止开关,能够停止马达81,将盖体102停在适当的位置。此时,例如在将盖体102从关闭状态仅转动一点的位置操作停止开关的情况下,如果不从转动轴103施加很大的力使齿轮列110旋转则盖体102的转动轴103不能旋转。因此,盖体102处于通过齿轮列110承受很大的旋转阻力的状态。而且,如上所述的那样扭转螺旋弹簧的弹力施加在盖体102上。因此,即使将盖体102停在适当位置,也能够防止盖体102由于基于自重的旋转力矩而自行关闭。
另一方面,在关闭盖体102的情况下,通过操作未图示的关闭开关,马达81开始反向旋转,通过这样,能够使盖体102成为关闭的状态。以上为具有本发明的转动机构的自动电饭煲的说明。
而且,本发明的转动机构能够适用于电水瓶等各种电气器具的本体和盖体、便器的本体和盖体或者本体和便座、能够折叠的床的床本体和折叠部分、能够折叠地安装在墙壁等被安装构件上的支架的被安装构件和支架、或者能够折叠地安装在墙壁等被安装构件上的椅子上的被安装构件和椅子、以及复印机上的复印机本体和盖体等自由转动地安装在被转动构件上的转动构件。
另外,驱动机构不局限于配置作为驱动构件的马达81,和可传递动力地连接在马达81和上盖3上的传递构件的构造,也可以为不设置传递构件而仅配置驱动构件的构造来实施。例如也可以在上盖3上设置能够可传递动力地与驱动构件连接的连接部分,使该驱动构件与上盖3的连接部分连接,通过驱动构件的动力驱动上盖3。
在本发明的转动机构中,由于以在转动构件可相对于被转动构件转动的范围内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通过由转动构件的自重施加在转动构件上的旋转力矩可利用施力机构的施力施加在转动构件上的旋转力矩而减小的区域的形式,将转动构件施力于被转动构件上,所以在转动构件相对于被转动构件转动时,能够减轻由转动构件的自重施加在转动构件上的旋转力矩。通过这样,即使在转动构件的重量大的情况下也能够以很小的力转动操作转动构件。因此能够通过驱动机构向转动构件传递较小的动力即可。所以,例如在使用马达作为驱动机构的情况下,能够使马达小型化,并使马达的安装容易,也能够实现整体装置的轻便化。
在本发明的转动机构中,由于被转动构件和转动构件分别具有支承弹簧端部的弹簧支承部,该弹簧支承部的至少一个具有间隙支承弹簧,所以当自重作用在转动构件上时,通过自重使转动构件只作间隙部分的旋转。因此,在例如利用马达作为驱动机构转动的情况下,能够在基于马达的转动的基础上利用基于自重的动力关闭转动构件,能够更快地关闭。
在本发明的转动机构中,由于驱动机构具有马达和将基于马达的旋转的动力传递到转动构件的动力传递机构,该动力传递机构,具有以把马达的旋转速度降低的速度将马达的动力传递至转动构件的减速机构,所以能够降低速度,以较大的旋转扭矩将马达的动力传递到转动构件。通过这样,能够适当地设定转动构件相对于被转动构件的转动速度。而且,能够使用输出更小的马达,进一步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另一方面,在马达停止动作期间,转动构件处于通过具有减速机构的动力传递机构而承受较大的旋转阻力的状态。因此,即使将转动构件停在适当的位置,也能够在该停止位置可靠地保持转动构件,能够防止转动构件由于基于自重的旋转力矩而自行转动。
在本发明的转动机构中,在动力传递机构上设置着能够解除马达和结合构件之间、结合构件相互之间以及结合构件和转动构件之间的至少一处的结合的多个结合构件。通过这样,在马达动作停止时,能够以减小施加在转动构件上的旋转阻力的状态,转动操作转动构件。而且,在转动构件转动时,即使在转动构件上作用有意料不到的外力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解除结合,使转动构件转动。因此,能够防止结合构件或者马达的损伤。
在本发明的转动机构中,具有将第1结合构件和第2结合构件的任意一个、从不能结合的位置向可以结合的位置的方向施力的结合用施力构件,通过该结合用施力构件,使第1结合构件和第2结合构件能够结合。这样,在第1结合构件和第2结合构件解除结合的情况下,通过结合用施力构件的施力,能够使第1结合构件和第2结合构件自然地回复到结合状态。
在本发明的转动机构中,由于具有将第1结合构件和第2结合构件的任意一个保持在不能结合的位置上的挡块,所以能够使第1结合构件和第2结合构件保持为不能结合的状态,在例如马达的动作停止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转动操作转动构件。
在本发明的转动机构中,多个结合构件具有蜗杆和与该蜗杆啮合的蜗轮,所以能够通过其形成减速机构,能够容易地形成具有减速机构的动力传递机构。
在本发明的转动机构中,多个结合构件配置着具有多个平齿轮的平齿轮列,所以能够通过其形成减速机构,能够容易地形成具有减速机构的动力传递机构。
在本发明的转动机构中,上述马达和结合构件之间、结合构件相互之间以及结合构件和转动构件之间中的至少一个,具有间隙地结合。例如如果结合构件相互之间具有间隙地结合,则一边的结合构件能够不与另外的结合构件相接触、不受到旋转阻力地自由地转动,利用基于一边的结合构件的自重的旋转力矩使另外的结合构件快速地只旋转此间隙的部分,其结果能够使转动构件快速转动。
在本发明的转动机构中,由于具有对转动构件相对于被转动构件的转动施加阻力的阻力施加机构,和使转动构件对被转动构件施力的施力机构,所以能够利用施力机构减轻由转动构件的自重施加在转动构件上的旋转力矩。这样,能够使通过阻力施加机构施加的转动构件相对于被转动构件的转动阻力很小。因此,能够以很小的力顺利地进行转动操作。
在本发明的转动机构中,阻力施加机构具有设置在转动构件和被转动构件的任意一个上的轴,和设置在转动构件和被转动构件的任意另外一个上的摩擦体,摩擦体具有容纳轴的外周面的轴承孔,而且在该轴承孔的内面上具有用于存储润滑脂的润滑脂存储槽。通过这样,存储在润滑脂存储槽中的润滑油在轴和摩擦体的旋转过程中,渗出到两者之间,在两者之间生成润滑脂膜。因此,即使将两者压紧也不会固定连接在一起,能够防止阻碍相互的旋转。
在本发明的转动机构中,由于具有利用动力使转动构件转动的驱动机构,所以通过该驱动机构,能够不用手转动操作转动构件,使用方便。
并且,本发明,在信息处理机器本体上自由开闭地轴支承上盖的携带型信息处理机器的上盖开闭装置中,配置着支承上盖的铰链装置和上盖驱动机构,该铰链装置,具有扭转螺旋弹簧,该扭转螺旋弹簧的一端安装在上盖一侧,扭转螺旋弹簧的另一端安装在信息处理机器本体一侧,通过上述扭转螺旋弹簧自由开闭地轴支承着上盖,同时上述扭转螺旋弹簧对上盖施加向打开上盖的方向的弹性力;该上盖驱动机构,通过减速齿轮列将装在上述信息处理机器本体上的马达的动力向上述上盖传递并开闭上述上盖。
而且,本发明为一种携带型信息处理机器的上盖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第1铰链装置和第2铰链装置,将上盖自由开闭地轴支承在信息处理机器本体一侧,上述第1铰链装置,在形成于树脂制摩擦体上的具有锥形的内面的轴承孔中压入具有锥形的外周面的轴,通过锥形的内面和锥形的外周面之间的摩擦力,使在旋转时具有阻力并自由开闭地轴支承上盖;上述第2铰链装置具有扭转螺旋弹簧,该扭转螺旋弹簧的一端安装在上盖一侧,扭转螺旋弹簧的另一端安装在信息处理机器本体一侧,通过上述扭转螺旋弹簧自由开闭地轴支承上盖,同时上述扭转螺旋弹簧对上盖施加向打开上盖的方向施力的弹性力。
另外,树脂制摩擦体在轴承孔的内面上具有用于存储润滑脂的润滑脂存储槽。
并且,上述携带型信息处理机器的上盖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配置着将装在上述信息处理机器本体上的马达的动力通过动力传递机构向上述上盖传递、开闭上述上盖的上盖驱动机构。
通过如上所述那样的构成装置,信息处理机器的上盖的开闭操作很轻,并且上盖的开闭操作力稳定,能够顺利地开闭上盖。而且,根据本发明,能够大幅度减小基于利用摩擦的铰链装置的摩擦保持力的负荷,通过减小信息处理机器的上盖的开闭操作力、并尽可能使之一定,能够顺利地开闭上盖。并且,不是用手开闭上盖,而是利用小型马达等开闭上盖,故能够舒适地使用,而且能够实现支承上盖的上盖开闭装置的长寿命化。
虽然在上述内容中作为较为理想的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各个用语并不是为了限定而采用的,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采用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所附的框架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变更。

Claims (20)

1.一种被转动构件和转动构件的转动机构,将转动构件自由转动地安装在被转动构件上、并能够转动操作转动构件,其特征在于,
具有使转动构件向被转动构件施力的施力机构,和利用动力使转动构件转动的驱动机构,
施力机构,能够将转动构件施力在被转动构件上,以便在转动构件可相对于被转动构件转动的范围内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在转动构件相对于被转动构件转动时、通过由施力机构的力施加在转动构件上的旋转力矩来减小由转动构件的自重施加在转动构件上的旋转力矩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转动构件和转动构件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机构,为设置在转动构件和被转动构件之间的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被转动构件和转动构件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为扭转螺旋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被转动构件和转动构件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被转动构件和转动构件分别具有支承弹簧端部的弹簧支承部分,使这些弹簧支承部分的至少一个具有间隙地支承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转动构件和转动构件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具有马达、和将马达旋转的动力向转动构件传递的动力传递机构;
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具有将马达的动力以将马达的旋转速度降低后的速度向转动构件传递的减速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被转动构件和转动构件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构具有多个结合构件,这些结合构件以将马达的旋转速度降低的速度向转动构件传递马达动力地设置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被转动构件和转动构件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递机构,能够解除马达和结合构件之间、结合构件相互之间、以及结合构件和转动构件之间的至少一处的结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被转动构件和转动构件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结合构件中相互结合的第1结合构件和第2结合构件中的任意一个,相对于第1结合构件和第2结合构件中的另外一个,至少可以在从可以结合的位置到成为不能结合的状态的不能结合的位置的范围内移动,通过该移动,第1结合构件和第2结合构件能够结合、解除结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被转动构件和转动构件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具有将第1结合构件和第2结合构件中的任意一个从不能结合的位置向可以结合的位置的方向施力的结合用施力构件,第1结合构件和第2结合构件可以通过该结合用施力构件结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被转动构件和转动构件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具有使第1结合构件和第2结合构件中的任意一个保持在不能结合的位置的挡块。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被转动构件和转动构件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结合构件具有蜗杆和与该蜗杆啮合的蜗轮。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被转动构件和转动构件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结合构件配置着具有多个平齿轮的平齿轮列。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被转动构件和转动构件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和结合构件之间、结合构件相互之间以及结合构件和转动构件之间的至少一个具有间隙地结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转动构件和转动构件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被转动构件为设置在电气器具上的电气器具本体,所述转动构件为自由开闭地安装在电气器具本体上的盖体。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转动构件和转动构件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被转动构件为设置在携带式信息机器上的携带式信息机器本体,所述转动构件为自由开闭地安装在携带式信息机器本体上的上盖。
16.一种被转动构件和转动构件的转动机构,将转动构件自由转动地安装在被转动构件上、并能够在被转动构件上转动操作转动构件,其特征在于,
具有对转动构件相对于被转动构件的转动施加阻力的阻力施加机构,和使转动构件向被转动构件施力的施力机构,
施力机构,能够将转动构件施力在被转动构件上,以便在转动构件可相对于被转动构件转动的范围内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在转动构件相对于被转动构件转动时、通过由施力机构的力施加在转动构件上的旋转力矩来减小由转动构件的自重施加在转动构件上的旋转力矩的区域。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被转动构件和转动构件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力施加机构,具有设置在转动构件和被转动构件中的任意一个上的轴,和设置在转动构件和被转动构件的任意另一个上的摩擦体,
在转动构件相对于被转动构件转动时,轴与摩擦体相接触并相对于摩擦体转动,在轴相对于摩擦体转动时,摩擦体向轴施加摩擦阻力。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被转动构件和转动构件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具有锥形的外周面,
所述摩擦体具有容纳轴的外周面的轴承孔,
在所述阻力施加机构中,具有将容纳在轴承孔中的轴的外周面和轴承孔的内面压靠地施力的压靠用施力构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被转动构件和转动构件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承孔的内面上,具有用于存储润滑脂的润滑脂存储槽。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被转动构件和转动构件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具有利用动力使转动构件转动的驱动机构。
CN03103009A 2002-01-25 2003-01-27 转动构件和被转动构件的转动机构 Pending CN143422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056630 2002-01-25
JP2002056630 2002-01-25
JP2002099233 2002-04-01
JP2002099233 2002-04-01
JP2002329996 2002-11-13
JP2002329996A JP2004003594A (ja) 2002-01-25 2002-11-13 回動部材と被回動部材との回動機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34223A true CN1434223A (zh) 2003-08-06

Family

ID=27617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3103009A Pending CN1434223A (zh) 2002-01-25 2003-01-27 转动构件和被转动构件的转动机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30140457A1 (zh)
JP (1) JP2004003594A (zh)
KR (1) KR20030064317A (zh)
CN (1) CN1434223A (zh)
TW (1) TW200302412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82506C (zh) * 2006-04-28 2010-01-2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转动机构
CN101105981B (zh) * 2006-07-14 2010-08-2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壳体
CN102043452A (zh) * 2009-10-12 2011-05-0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铰链单元及具有该铰链单元的便携式计算机
CN101408220B (zh) * 2007-10-09 2011-06-2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转动制动结构及组件
CN109508068A (zh) * 2017-09-15 2019-03-22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支撑结构
CN110789459A (zh) * 2019-11-28 2020-02-14 重庆延锋安道拓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 后排大扶手储物盒盖解锁组件的安装结构
CN112237105A (zh) * 2019-07-18 2021-01-19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作业机械
CN112343446A (zh) * 2019-08-09 2021-02-09 下西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铰链
TWI796171B (zh) * 2022-03-18 2023-03-11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及其樞軸結構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08201A (ja) 2003-09-12 2005-04-21 Makoto Kida ヒンジ機構及びそれを備える上扉開閉式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
TWM251049U (en) * 2004-02-20 2004-11-21 Benq Corp Cover and hinge thereof
JP4774694B2 (ja) * 2004-07-06 2011-09-14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
US20060165389A1 (en) * 2005-01-25 2006-07-27 Dongyang Electronics Co., Ltd. DVD player
US7513011B2 (en) * 2005-12-29 2009-04-07 Shin Zu Shing Co., Ltd. Hinge with multiple torsion springs
KR100769518B1 (ko) * 2006-01-26 2007-10-31 피케이텍시스템 주식회사 플랜지형 디스크스프링이 구비된 힌지장치
TWI331501B (en) 2006-12-06 2010-10-01 Teco Image Sys Co Ltd Mechanism for supporting
JP2008253595A (ja) * 2007-04-06 2008-10-23 Aloka Co Ltd 超音波診断装置
EP2380497A1 (en) 2007-04-06 2011-10-26 Hitachi Aloka Medical, Ltd. Ultrasound diagnostic apparatus
CN101737412A (zh) * 2008-11-25 2010-06-16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铰链装置
CN102022423B (zh) * 2009-09-11 2013-04-2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铰链结构
TWI475948B (zh) * 2012-07-09 2015-03-01 Acer Inc 折疊式電子設備
TWI502316B (zh) * 2012-09-13 2015-10-01 Acer Inc 電子裝置
CN103838562B (zh) * 2012-11-27 2019-03-0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信息处理方法
CN103807286B (zh) * 2014-02-28 2016-08-17 仝达机电工业(惠州)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翻转装置
JP6349901B2 (ja) * 2014-04-15 2018-07-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チルト可能筺体を備える機器の転倒防止装置
US9823638B2 (en) * 2015-08-13 2017-11-21 Apple Inc. Variable resistance electronic device brake clutch
CN105465166A (zh) * 2016-02-01 2016-04-06 孝感市科莱达商贸有限公司 一种调速式计算机组件
CN105739626A (zh) * 2016-02-01 2016-07-06 孝感市科莱达商贸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型计算机装置
CN105739625A (zh) * 2016-02-01 2016-07-06 孝感市科莱达商贸有限公司 一种抗震的感应式计算机装置
CN105739624A (zh) * 2016-02-01 2016-07-06 孝感市科莱达商贸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的笔记本式计算机装置
CN108652485A (zh) * 2018-06-01 2018-10-16 刘锋 一种投料盒及具有其的面包机
CN108468707B (zh) * 2018-06-29 2021-04-1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装置和电子设备
US11304328B2 (en) * 2020-01-16 2022-04-12 Seagate Technology Llc Data storage retainer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US20220357776A1 (en) * 2021-05-10 2022-11-10 Dell Products L.P.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motorized hinge dual clutc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16920A (en) * 1975-05-23 1977-04-12 United States Steel Corporation Flexible guiding track and release mechanism for an overhead rolling door assembly
KR920004386B1 (ko) * 1989-10-16 1992-06-04 현대전자산업 주식회사 랩톱컴퓨터의 액정표시겸 키보드커버 개폐 및 각도조정장치
US5847685A (en) * 1992-08-19 1998-12-08 Alpine Electronics, Inc. Vehicle-mounted display mechanism
US5465862A (en) * 1994-08-25 1995-11-14 Dabico, Inc. Aircraft servicing pit lid with lift control
US5754395A (en) * 1995-08-29 1998-05-19 Acer Advanced Labs, Inc. Ergonomic keyboard for a portable computer which is moveable between two positions
WO1997011436A1 (en) * 1995-09-19 1997-03-27 Attilio Piazza Improved scanner for cheques, or similar documents, provided with a support bracket for housing a keyboard
JPH09196048A (ja) * 1996-01-18 1997-07-29 Kato Electrical Mach Co Ltd チルトヒンジ
US6002217A (en) * 1997-08-19 1999-12-14 Dorma Door Controls, Inc. Door operating system
US6102355A (en) * 1998-03-27 2000-08-15 Rood; Richard K. Motion imparting support for CRT monitors and similar devices
US6053589A (en) * 1998-09-10 2000-04-25 Inventec Corp. Automatic inclination device for a portable computer
DE19964436B4 (de) * 1999-01-14 2005-12-29 Dorma Gmbh + Co. Kg Drehtürantrieb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82506C (zh) * 2006-04-28 2010-01-2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转动机构
CN101105981B (zh) * 2006-07-14 2010-08-2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壳体
CN101408220B (zh) * 2007-10-09 2011-06-2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转动制动结构及组件
CN102043452A (zh) * 2009-10-12 2011-05-0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铰链单元及具有该铰链单元的便携式计算机
CN102043452B (zh) * 2009-10-12 2015-12-1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铰链单元及具有该铰链单元的便携式计算机
CN109508068A (zh) * 2017-09-15 2019-03-22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支撑结构
CN112237105A (zh) * 2019-07-18 2021-01-19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作业机械
US11723314B2 (en) 2019-07-18 2023-08-15 Makita Corporation Electric working machine
CN112237105B (zh) * 2019-07-18 2023-12-22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作业机械
CN112343446A (zh) * 2019-08-09 2021-02-09 下西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铰链
CN110789459A (zh) * 2019-11-28 2020-02-14 重庆延锋安道拓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 后排大扶手储物盒盖解锁组件的安装结构
TWI796171B (zh) * 2022-03-18 2023-03-11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及其樞軸結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30064317A (ko) 2003-07-31
JP2004003594A (ja) 2004-01-08
TW200302412A (en) 2003-08-01
US20030140457A1 (en) 2003-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434223A (zh) 转动构件和被转动构件的转动机构
CN1317517C (zh) 一种用于张紧无端元件的皮带张紧器
CN205634832U (zh) 灌装旋盖机的旋盖装置
CN1295102C (zh) 车辆后视镜装置
CN1502832A (zh) 阻尼器
CN1640621A (zh) 研磨装置
CN1507244A (zh) 用于装有照相机的移动电话的铰链装置和具有这种装置的移动电话
CN1315849A (zh) 按摩装置
CN1554000A (zh) 非对称阻尼张紧轮皮带传动系统
CN1537773A (zh) 蜗轮机构和装配有该蜗轮机构的电动转向装置
CN1066250C (zh) 双惯性飞轮
CN1732103A (zh) 车辆转向用伸缩轴
CN1527326A (zh) 显示器方位调整装置
CN101031730A (zh) 铰链装置及使用了该铰链装置的开闭机构
US20180243745A1 (en) Anti-spin dust seal for cone and gyratory crushers
CN1510883A (zh) 一种旋翼式手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216125A (zh) 显示装置和具有该显示装置的钟表
CN101073996A (zh) 车辆座椅高度调节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车辆座椅
CN113751141A (zh) 一种自动高效研磨装置
CN1495119A (zh) 介质分发机的介质拾取装置
CN1684891A (zh) 不连续进纸装置
US9243698B2 (en) Gear drive system with adjusting structure
CN201049421Y (zh) 螺母垂直拧紧器
CN1187009C (zh) 椅子
CN202212007U (zh) 驱动装置及游戏设备中的驱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