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26312A - 脱臭装置 - Google Patents
脱臭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426312A CN1426312A CN01808715A CN01808715A CN1426312A CN 1426312 A CN1426312 A CN 1426312A CN 01808715 A CN01808715 A CN 01808715A CN 01808715 A CN01808715 A CN 01808715A CN 1426312 A CN1426312 A CN 142631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in body
- ventilation
- ozone
- unit
- impregnated carb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1877 deodor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9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4
- CBENFWSGALASAD-UHFFFAOYSA-N Ozone Chemical compound [O-][O+]=O CBENFWSGALASAD-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2
- 239000011941 photocatalys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7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5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3
- KWYUFKZDYYNOTN-UHFFFAOYSA-M Potassium hydr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H-].[K+] KWYUFKZDYYNOTN-UHFFFAOYSA-M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UQSXHKLRYXJYBZ-UHFFFAOYSA-N Iron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Fe]=O UQSXHKLRYXJYBZ-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KBJMLQFLOWQJNF-UHFFFAOYSA-N nickel(ii) nitrate Chemical compound [Ni+2].[O-][N+]([O-])=O.[O-][N+]([O-])=O KBJMLQFLOWQJNF-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1491 glass woo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610 charco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32 deodoriz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5000019645 odor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7
- IKHGUXGNUITLKF-UHFFFAOYSA-N Acetaldehyde Chemical compound CC=O IKHGUXGNUITLK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4
- NINIDFKCEFEMDL-UHFFFAOYSA-N Sulfur Chemical compound [S] NINIDFKCEFEMD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3
- 239000011593 sulfu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3
- 229910052717 sulfu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3
- RWSOTUBLDIXVET-UHFFFAOYSA-N Dihydrogen sulfide Chemical compound S RWSOTUBLDIXVE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6
- 229910000037 hydrogen sulf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8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6
- RAHZWNYVWXNFOC-UHFFFAOYSA-N Sulphur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O RAHZWNYVWXNFOC-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2
- QGZKDVFQNNGYKY-UHFFFAOYSA-N Ammonia Chemical compound N QGZKDVFQNNGYK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0
-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Atomic nitrogen Chemical compound N#N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0
- WQOXQRCZOLPYPM-UHFFFAOYSA-N dimethyl disulfide Chemical compound CSSC WQOXQRCZOLPYP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0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8
- MWUXSHHQAYIFBG-UHFFFAOYSA-N Nitric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N] MWUXSHHQAYIFB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378 acidific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150000002894 organic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590 oxid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21529 ammonia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757 nit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17464 nitrogen compoun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150000002830 nitrogen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5
- LSDPWZHWYPCBBB-UHFFFAOYSA-N Methanethiol Chemical compound SC LSDPWZHWYPCBBB-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463 adsorb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DNJIEGIFACGWOD-UHFFFAOYSA-N ethanethiol Chemical compound CCS DNJIEGIFACGWO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227 gr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864 oxidative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6227 by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70 germicid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98 poli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QMMFVYPAHWMCMS-UHFFFAOYSA-N Dimethyl sulfide Chemical compound CSC QMMFVYPAHWMCM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XLOMVQKBTHCTTD-UHFFFAOYSA-N Zinc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Zn]=O XLOMVQKBTHCTT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054 cataly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555 catalytic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95 chemical reaction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8044 dehyd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97 dehydr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68 electrolysis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Substances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78 irradi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QSHDDOUJBYECFT-UHFFFAOYSA-N mercury Chemical compound [Hg] QSHDDOUJBYECF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3 mercur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QJGQUHMNIGDVPM-UHFFFAOYSA-N nitrogen group Chemical group [N] QJGQUHMNIGDVP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647 oxi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254 oxi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99 photocatalysi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1100000572 poisoning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07 poiso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OGIDPMRJRNCKJF-UHFFFAOYSA-N titanium(II)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Ti]=O OGIDPMRJRNCKJ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NWUYHJFMYQTDRP-UHFFFAOYSA-N 1,2-bis(ethenyl)benzene;1-ethenyl-2-ethylbenzene;styrene Chemical compound C=CC1=CC=CC=C1.CCC1=CC=CC=C1C=C.C=CC1=CC=CC=C1C=C NWUYHJFMYQTDR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272279 Beauveria bassiana Beas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53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73 a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70 ai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38 attenu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97 blin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12 cooling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77 desulfur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3556 desulfu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2 electroly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70 impreg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456 ion exchange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303 ion-exchange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767 nitr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NDLPOXTZKUMGOV-UHFFFAOYSA-N oxo(oxoferriooxy)iron hydrate Chemical compound O.O=[Fe]O[Fe]=O NDLPOXTZKUMGO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915 polyvinyl chlor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00 polyvinyl chlor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4 solid electroly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02—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 B01D53/0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stationary adsorbents
- B01D53/0407—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adsorbing system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9/00—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 A61L9/01—Deodorant compositions
- A61L9/014—Deodorant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orbent material, e.g. activated carbo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9/00—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 A61L9/015—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using gaseous or vaporous substances, e.g. ozon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9/00—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 A61L9/16—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using physical phenomena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002—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condensa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74—General processes for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53/86—Catalytic processes
- B01D53/8603—Removing sulfur compoun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74—General processes for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53/86—Catalytic processes
- B01D53/8603—Removing sulfur compounds
- B01D53/8612—Hydrogen sulfid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74—General processes for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53/86—Catalytic processes
- B01D53/88—Handling or mounting catalysts
- B01D53/885—Devices in general for catalytic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13/00—Oxygen; Ozone; Oxides or hydroxides in general
- C01B13/10—Preparation of ozon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13/00—Oxygen; Ozone; Oxides or hydroxides in general
- C01B13/10—Preparation of ozone
- C01B13/11—Preparation of ozone by electric discharg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3/00—Adsorbents used in seperation treatment of gases and vapours
- B01D2253/10—Inorganic adsorbents
- B01D2253/102—Carb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3/00—Adsorbents used in seperation treatment of gases and vapours
- B01D2253/30—Physical properties of adsorbents
- B01D2253/302—Dimensions
- B01D2253/304—Linear dimensions, e.g. particle shape, diamet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5/00—Catalysts
- B01D2255/80—Type of catalytic reaction
- B01D2255/802—Photocatalytic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30—Sulfur compounds
- B01D2257/304—Hydrogen sulfid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30—Sulfur compounds
- B01D2257/306—Organic sulfur compounds, e.g. mercapt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90—Odorous compound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01D2257/00 - B01D2257/708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5/0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35/3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35/39—Photocatalytic properti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5/0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35/5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configuration
- B01J35/56—Foraminous structures having flow-through passages or channels, e.g. grids or three-dimensional monolith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5/0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35/5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configuration
- B01J35/58—Fabrics or fila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7/00—Processes, in general, for preparing catalysts; Processes, in general, for activation of catalysts
- B01J37/02—Impregnation, coating or precipitation
- B01J37/0215—Coating
- B01J37/0219—Coating the coating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Exhaust Gas Treatment By Means Of Catalyst (AREA)
Abstract
一种除臭装置,它具有:在内部形成了通风途径2i的主体机壳2a;在该主体机壳内的通风途径中按通风自由地设置的用于产生臭氧的第1、第2的灯单元8、10;在主体机壳内的通风途径中按通风自由地设置的其中装有光催化剂的第1、第2、第3的光催化剂过滤器7、9、11;在主体机壳内的通风途径中的第1、第2灯单元8、10和光催化剂过滤器这二者中至少一方的下游侧按通风自由地设置的,在用于吸附恶臭成分的活性炭上浸渍了氧化铁、氢氧化钾、硝酸镍之中的至少一种成分而构成的浸渍炭。按照上述的构成,只要把含有恶臭成分的污染空气从通风途径中通过一次,就可以提高1次通过时的脱臭效果,并且能够同时达到寿命延长和维修简单化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除去臭味气体中的臭气成分的脱臭装置。
背景技术
过去,作为这种脱臭装置的一个例子,可以举出在特开2000-316961号公报中记载的脱臭装置。该脱臭装置具有光催化剂层和硫系臭气脱臭层,所说光催化剂层设置在污染空气的流路内,用于吸附污染空气中的有机化合物或含氮化合物并将其氧化分解,所说硫系臭气脱臭层设置在上述光催化剂层的下游侧,用于使硫系臭气成分脱臭。
因此,使用该脱臭装置,利用光催化剂层中的光催化剂,主要是把由乙醛气构成的恶臭成分除去和分解,而利用处于上述光催化剂层下游侧的硫系臭气脱臭层来将硫系臭气成分脱臭,因此,对于具有各种恶臭成分的臭味气体皆具有脱臭效果。
然而,这种现有的脱臭装置是利用光催化剂层将乙醛等除去和分解,另一方面,利用硫系臭气脱臭层来脱除硫系的臭气,但是利用光催化剂层和硫系臭气脱臭层脱除的臭气成分互不相同,因此,在把含有这些臭气成分的污染空气从脱臭装置中通过一次(一次通过)时,乙醛等的臭气成分和硫系的臭气成分只能达到各通过一次光催化剂层和硫系臭气脱臭层那样程度的脱臭,因此各臭气成分的脱臭量未必充分,这是存在的问题。
另外,在特开平9-206558号公报中记载了一种其他类型的脱臭装置,该装置是将光催化剂与臭氧组合成为一个脱臭单元,在该脱臭单元的风向下游处具有臭氧处理物质。由于该装置单单使用活性炭作为臭氧处理物质,因此,硫系臭气成分的脱臭效果未必充分。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只需将含有臭气成分的污染空气从通风途径中通过一次就能达到提高的脱臭效果,并能达到使吸附材料的寿命延长和维修简单化的脱臭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脱臭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具有:在其内部形成了通风途径的主体机壳;在该主体机壳内的通风途径中按通风自由地设置的用于产生臭氧的臭氧发生器;在上述主体机壳内的通风途径中按通风自由地设置的用于安装光催化剂过滤器的光催化剂过滤器单元;在主体机壳内的通风途径中处于臭氧发生器和光催化剂至少一方的下游侧按通风自由地设置的在用于吸附恶臭成分的活性炭上浸渍了氧化铁、氢氧化钾、硝酸镍中的至少一种成分而形成的浸渍炭。
本发明的脱臭装置对于硫系臭气的脱臭特别有效。应予说明,在下文中,所谓硫系臭气,是指在其化学式中含有S(硫)的物质。另外,所谓光催化剂过滤器单元,是指一种在光催化剂过滤器中由具有能将光催化剂激发的光源作为单元的装置,或者不具有光源,但可按其他途径设置光源。另外,作为光催化剂过滤器的光源,也可以是太阳光。
按照本发明,当把含有硫系臭气成分的污染空气通过主体机壳内的通风途径中时,该硫系臭气成分就会被由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氧化分解,从而被脱臭,另外,该硫系臭气成分也被光催化剂过滤器氧化分解,进而被浸渍炭吸附和脱臭。因此,当污染空气在主体机壳内的通风途径中进行例如1次通风(1次通过)时,污染空气中的恶臭成分就会被臭氧发生器、光催化剂过滤器和浸渍炭的3重脱臭,因此可以提高脱臭效果。特别是由于利用臭氧发生装置的臭氧来脱臭,因此对于硫化氢(H2S)或甲硫醇(CH3SH)、乙硫醇(C2H5SH)、甲基硫(H3SCH3)、二甲二硫(CH3SSCH3)的脱臭效果特别好。
再有,按照本发明,如下所述,不仅起到由单个臭氧发生器、光催化剂过滤器和浸渍炭各自的脱臭效果,而且能获得特别好的效果。
也就是说,当浸渍炭是通过向活性炭至少浸渍氢氧化钾(KOH)来构成的情况下,由于氢氧化钾(KOH)是碱性的,因此它能象下面式(1)所示那样很容易地捕捉属于酸性的硫系臭气成分。
另外,在只使用活性炭的情况下,如果处于臭氧的气氛中,就会象下面式(2)所示那样,该活性炭(C)容易被臭氧(O3)氧化而劣化。
但是,在本实施方案的情况下,在该活性炭的表面上同时存在氢氧化钾,因此使得,臭氧对活性炭的氧化劣化作用可以被氢氧化钾防止或减轻。由于这种作用,从而可以延长活性炭的寿命。
另外,当硫系臭气成分是硫化氢(H2S)的情况下,由于臭氧与硫化氢反应而象下面式(3)所示那样产生二氧化硫气体(SO2),同时象下面式(4)所示那样产生硫(S)。
但是,该二氧化硫气体和硫也在主体机壳内被臭氧、光催化剂或浸渍活性炭进行脱臭处理或被减轻,因此可以防止或减轻硫系臭气成分放出到主体机壳外部的情况。
另外,当浸渍炭是通过向活性炭浸渍氧化铁和硝酸镍中至少一种来构成的情况下,也能够高效率地将硫系臭气成分脱臭。也就是说,氧化铁(Fe2O3)可以象下面式(5)所示那样将硫化氢分解。
另外,硝酸镍通过它的催化反应而能促进硫系臭气成分吸附到活性炭上,同时,由于把臭氧分解成氧气,因此可以防止或减轻恶臭成分放出到主体机壳外部的情况。
另外,由于在臭氧发生器和光催化剂过滤器的下游侧设置有添加浸渍炭,因此,当该污染空气通过浸渍炭时,该恶臭成分已受到臭氧发生器和光催化剂过滤器的两重脱臭,因此,恶臭浓度在浸渍炭的上游侧已经降低。这样就可以减少浸渍炭对恶臭成分的吸附量,从而可以延长浸渍炭的寿命、减少浸渍炭的更换次数并能使装置的维修简单化。
另外,在该脱臭装置中,上述臭氧发生器优选是一个主要照射出波长为185nm和254nm的光线的光源。
这样,由于臭氧发生器是一个主要照射出波长为185nm和254nm的紫外线的光源。这种光源由电晕放电器等构成,因此其价格低,小型而且重量轻,并且维修简单,从而可以降低脱臭装置的成本并使其小型和轻量化,同时,在维修时只需更换光源即可,这样就使维修简单化。
也就是说,对于那些通过电晕放电来产生臭氧的公知的臭氧发生器,由于在电晕发电时会生成氮氧化物等的副产物,因此必须设置用于除去这种副产物的设备,从而导致装置的大型重量化和成本上升。与此不同,如果采用紫外线光源,则不会生成氮氧化物等副产物,从而可以同时达到装置的小型轻量化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另外,在该脱臭装置中,上述的光催化剂过滤器优选是由氟树脂将光催化剂固定在玻璃毛上而形成的。
这样,由于光催化剂过滤器是由氟树脂将光催化剂固定在玻璃毛上而形成的,因此可以用水洗。这样,当有尘埃等附着在该光催化剂过滤器的光催化剂上而引起催化剂中毒时,可以通过用水清洗该催化剂的毒物而简单地将光催化剂过滤器再生。
另外,在该脱臭装置中,优选在上述光催化剂过滤器通风方向的两侧设置用于产生臭氧的光源。
这样,由于在光催化剂过滤器的通风方向两侧设置臭氧发生光源,因此可以在光催化剂过滤器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对恶臭气体进行双重脱臭。另外,由于从臭氧发生光源照射出的紫外线或者臭氧的作用,可以激发光催化剂过滤器的光催化剂膜并因此使其活化,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光催化剂膜的脱臭效果。
再有,在该脱臭装置中,上述浸渍炭优选收容在一个通风自由的容器中,并且该浸渍炭容器和光催化剂过滤器优选按照能在主体机壳内装卸自由的单元构成。
这样,由于浸渍炭单元和光催化剂过滤器单元在主体机壳内是装卸自由的,因此可以简单而且迅速地更换浸渍炭或光催化剂过滤器,从而可以达到维修的简单化。
另外,在该脱臭装置中,优选具有:在上述主体机壳内装卸自由地支持上述浸渍炭单元和上述光催化剂过滤器单元的支持部;以及在该支持部内弹性地支持浸渍炭单元和光催化剂过滤器单元的弹性体。
这样,由于在主体机壳内,在用于分别地支持着浸渍炭单元和光催化剂过滤器单元的支持部内,这些单元被弹性性弹性地支持着,因此可以防止由于在主体机壳内的通风等原因所导致的浸渍炭单元和光催化剂过滤器单元在主体机壳内的支持部中散架,同时还可以防止在各支持部内面与浸渍炭单元之间或与光催化剂过滤器单元之间形成间隙,因此可以降低由于从该间隙通风而导致不从浸渍炭单元或光催化剂过滤器中通风的通风量。结果使得通风的大部分从浸渍炭单元和光催化剂过滤器中通风。
另外,在该脱臭装置中,上述光催化剂过滤器优选具有能使该过滤器的通风面弯曲的弯曲面。
这样,由于光催化剂过滤器的通风面是弯曲的,因此可以扩大该光催化剂过滤器的通风面积和光催化剂膜的表面积。这样就能提高光催化剂过滤器的脱臭能力。
另外,在该脱臭装置中,优选在浸渍炭的下游侧设置一种用于将上述主体机壳内的空气排出到外部的排气装置。
这样,由于在浸渍炭的下游侧设置有排气装置,因此可以提高主体机壳内的通风效率,同时,由于可以分别地通过具有脱臭功能的臭气发生器、光催化剂过滤器和浸渍炭通风,因此可以提高脱臭效率。
另外,在该脱臭装置中,优选具有安全装置,该安全装置设置在上述主体机壳内,当检测到由上述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泄漏到上述主体机壳之外的状态时,该安全装置就阻止或停止上述臭氧发生器的运转。
应予说明,此处所谓臭氧泄漏到主体机壳之外,是指在脱臭装置运转时,泄漏到主体机壳之外的臭氧超过了允许值的情况。该臭氧允许值是由日本产业卫生学会规定的在密闭状态下平均允许臭氧浓度0.1ppm作为劳动环境(每天8小时,每周40小时的劳动时间)的基准值。作为臭氧发生器,例如可以是紫外线灯,或者是金属细丝封入型、金属氧化物粉末封入型、扩散转移型、氮放电光无声重叠型、旋转电极型、超低温动作辉光放电型、二重放电型、电晕放电型、电解法型的各种臭氧发生器中的任一种。
假如由臭氧发生器产生的氧处于泄漏到主体机壳之外的状态,例如主体机壳的开闭盖处于开放状态,或者由于更换浸渍炭等原因而还没有把浸渍炭单元设置在主体机壳内的预定位置,使得臭氧不能被浸渍炭吸附而是成为直接泄漏到主体机壳之外的状态等,当臭氧的泄漏状态被安全装置测出时,该安全装置就会在事前阻止臭氧发生器的运转,或者在臭氧发生器运转的过程中停止其运转。这样,由于阻止或停止了臭氧的产生,因此可以防止或者减轻泄漏到主体机壳外的臭氧泄漏量超过允许值的情况。结果就可以提高运转该脱臭装置的操作人员的安全性。
另外,在该脱臭装置中,上述浸渍炭优选按下述方式构成,即,当主体机壳内的通风途径中的通风量为10~18m3/hr时,粒径为4~6mm的浸渍炭填充在一个沿通风方向的厚度为70~130mm的单元壳体内,该单元壳体装卸自由地固定在上述主体机壳中。
应予说明,在下文中所说的通风量可以通过主体机壳内的风速与通风途径的截面积的乘积求出。
这样,当主体机壳内的通风途径中的通风量为10~18m3/hr时,由粒径为4~6mm的浸渍炭填充到沿通风方向的厚度为70~130mm的单元壳体内而构成浸渍炭单元,这样既可以降低浸渍炭单元在通风时的压力损失,又能增大污染空气的脱臭量。
也就是说,当浸渍炭单元的通风方向厚度超过130mm时,通风阻力增大并因此使活性炭单元的通风压损增大,并使通风装置的通风力降低,因此使得在该通风途径中的污染空气的通风量减少,而且还会发生污染空气从主体机壳的通风入口侧泄漏的不利情况。
另一方面,当浸渍炭单元的通风方向厚度小于70mm时,虽然可使通风压损降低,但是由于浸渍炭的填充量不足,因此使得在向该浸渍炭单元通风时,被脱臭的污染空气的脱臭量减少,从而会发生泄漏到主体机壳外面的污染空气量增加的不利情况。
因此,如上所述,通过将浸渍炭单元的通风方向厚度设定为70-130mm,可以达到既使浸渍炭单元的通风时压损降低,又使污染空气的脱臭量增大的目的。
进而,在该脱臭装置中,上述浸渍炭单元的壳体优选按照其通风方向的厚度可以自由调节的方式构成。
这样,由于浸渍炭单元壳体的通风方向厚度可以自由调节,因此,根据污染空气的脱臭处理量的变化,通过适宜地调节活性炭单元的通风方向厚度,可以简单而且迅速地调节浸渍炭的填充量。
另外,在该脱臭装置中,上述主体机壳优选具有开闭自由的开闭盖,而上述安全装置优选具有第1检测装置,当测出开闭盖处于开放状态时,该检测装置就阻止或停止臭氧发生器的运转。
这样,在脱臭装置运转时,当主体机壳的开闭盖处于开放的情况下,利用例如限位开关等安全装置的第1检测装置将该上盖的开放状态检测出来,同时,利用该第1检测装置将臭氧发生器的驱动电源断路,从而强制性地阻止或停止脱臭装置的运转。
这样,由于阻止或停止了主体机壳内的臭氧产生,因此可以防止或减轻臭氧泄漏到主体机壳的外面。
另外,在该脱臭装置中,上述安全装置优选具有第2检测装置,当测出上述浸渍炭单元处于没有设置在主体机壳内的预定位置时,该第2检测装置就阻止或停止臭氧发生器的运转。
这样,在脱臭装置运转时,当浸渍炭单元没有设置在主体机壳内所需位置的状态一旦被例如限位开关等安全装置的第2检测装置测出,该第2检测装置就将臭氧发生器的驱动电源断路,从而强制性地阻止或停止脱臭装置的运转。
这样,由于阻止或停止了主体机壳内的臭氧产生,因此可以防止或减轻臭氧泄漏到主体机壳外面的泄漏量超过允许值的情况。
另外,在该脱臭装置中,上述第1、第2检测装置优选设置在上述浸渍炭单元的通风方向的下游侧。
这样,由于上述第1、第2检测装置设置在用于吸附污染空气中的臭气成分和臭氧的浸渍炭单元的通风方向的下游侧,因此可以防止或减轻上述第1、第2检测装置直接暴露于臭气成分和臭氧中。
因此,这样就可以防止或减轻第1、第2检测装置由于被臭氧或臭气成分中的氧化性气体氧化而导致的劣化。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说脱臭装置取去上盖时的平面图。
图2是图1所示脱臭装置安装有上盖的状态沿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1、图2所示的脱臭装置局部剖开的右视图。
图4是曲线图,它示出了由图1等所示的脱臭装置利用臭氧除去乙醛的乙醛除去率。
图5是曲线图,它示出了图1等所示的脱臭装置对硫化氢的脱臭效果。
图6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案中所说脱臭装置取去上盖时的平面图。
图7是图6所示脱臭装置安装有上盖的状态沿图6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8是图6、图7所示的脱臭装置局部剖开的右视图。
图9是用一览表表示的图,它示出了在图6等中表示的脱臭装置的浸渍炭单元的通风方向厚度与通风量的相对关系。
图10是曲线图,它示出了在图6等中表示的脱臭装置的浸渍炭单元的通风方向厚度与通风量的相对关系。
图11是用于说明图6等所示上盖检测用限位开关的作用的主要部位的模式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图6等所示浸渍炭检测用限位开关的作用的主要部位的模式图。
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案
下面根据图1~图12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应予说明,在这些图中,对同一部分或与其相当的部分用同一种符号表示。
图1是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案的脱臭装置1中,把开闭自由的上盖从机壳主体上取下的状态的平面图;图2是该上盖安装在机壳主体上的状态,沿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图3是局部剖开的图2的右视图。
如图1~图3所示,脱臭装置1具有一个例如有底的方型不锈钢制的主体机壳2,在该主体机壳2的一侧表面(在图1中为左侧面)的大致中央部位,按大体上同心状固定有一个圆筒状短管的吸气管3,它的内、外两个端部分别向主体机壳2的内、外两方突出若干长度。
吸气管3的外端部与图中没有示出的吸气软管的一端相连接,该吸气软管的另一端则与一个排出含有恶臭气体的污染空气的污染空气源相连接。作为该污染空气源的一侧,例如在特开平6-226629号公报中记载的用于对眼镜等用的塑料透镜进行磨削加工的研磨机,该研磨机在对塑料透镜进行磨削加工时,作为硫系臭气成分的硫化氢大量地产生,本实施方案的目的就是要对硫化氢进行脱臭处理。
主体机壳2具有一个有底的方形机壳主体2a和一个矩形平板状作为开闭盖一例的上盖2c,该上盖2c把上述机壳主体2a在图2中上端大体上全部敞开的开口端2b气密地盖住,在上盖2c的大体上全部内表面上固定着所需厚度的衬垫2d。
如图3所示,上盖2c的整体被多个连接锁4、4、……锁住,从而使上盖2b压紧在机壳主体2的开口上端2b一侧,上盖2c的衬垫2d按弹性变形的方式压在机壳主体2的开口上端2b一侧,从而将该开口上端2b气密性地密封着。
也就是说,在上盖2c的各个角的外部侧面各自固定有连接锁4的钩子4a;另一方面,在机壳主体2a的开口上端2b侧的各个角的外侧面上固定有连接锁主体4e,该连接锁主体4e具有:挂脱自由地挂在上述钩子4a上的环状挂钩4b、安装有该挂钩4b的柄4c,用于转动自由地支持该柄4c一端的底座4d。
如图1、图2所示,机壳主体2a在其轴向的吸气管3的相反一侧的端部(图2中的右端部)开有一个排气口2e,在该排气口2e处安装有排气扇5。在机壳主体2a内,该排气扇5与吸气管3相连通,在机壳主体2a内,空气沿着图中箭头所示方向形成了强制地通风的通风途径2i。
在该机壳主体2a内的通风途径2i中,由吸气管3一侧的通风上游侧朝向排气扇5一侧的通风下游侧,依次地按照所需的间隔设置有:除水·空气过滤器6、第1光催化剂过滤器7、第1灯单元8、第2光催化剂过滤器9、第2灯单元10、第3光催化剂过滤器11和吸附材料单元12。
上述的除水·空气过滤器6是一个例如矩形的过滤器,用于把污染空气中的水分和例如在对塑料透镜进行磨削加工时产生的粉末或尘埃过滤除去,其各个外缘部位由金属或树脂等制成的矩形外框按镶边的方式实现单元化。
另外,第1、第2、第3的光催化剂过滤器7、9、11在其由玻璃毛网构成的空气过滤器主体的外表面的通风方向的两个表面上,沿着与该通风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形成一种由重复凹凸形状的波纹板弯曲而成的弯曲面,这样就可以扩大通风外表面的面积。进而,在该弯曲面上涂敷一层耐气候性强的氟树脂和光催化剂材料,作为这种光催化剂材料,例如可以使用表面为酸性的氧化钛(TiO2)和对硫化氢等氧化气体的吸附率高的两性化合物氧化锌(ZnO2)中的至少一方。而且,如此构成的过滤器的外缘部由金属制或树脂制的矩形外框镶边,从而实现单元化。
另外,第1、第2的灯单元8、10是臭氧发生器的一个例子,例如,把U字形等所需形状的多个紫外线灯13分别设置在机壳主体2a的轴方向中心轴的两侧,按左右一对地各自形成一组灯单元。各紫外线灯13主要照射约185nm和约254nm波长的紫外线,这是在其周围产生臭氧的臭氧发生器的一例,这种紫外线灯是通过在一种能够透过上述紫外线的U字型石英玻璃管(ガラスバル)内设置一对电极并按预定压力封装入水银与稀有气体而构成的。
如图2所示,各紫外线灯13设置在机壳主体2a内,各个紫外线灯13的灯头13a的插脚插脱自由地插入在设置于机壳主体2a的内底面2h上的各个插座14中。各个插座14与图中没有示出的点灯装置的变压器实现电连接,该变压器收藏于设置在机壳主体2a的外侧面处的电器设备箱15内。另外,在电器设备箱15内还收藏有排气扇5的电源装置等。
另外,吸附材料单元12具有一个沿着图1中的箭头所示通风方向通入空气的金属制或树脂制的多孔箱,在该多孔箱内填充有图中没有示出的许多浸渍炭。这些浸渍炭是通过在活性炭的外表面上添加例如氧化铁(FeO2)或氢氧化钾、硝酸镍等之中的至少一种浸渍剂而构成的,通过使用这样的浸渍炭,可以增大对酸性气体或者对特定的臭气成分的吸附力,本实施方案是使用氢氧化钾来构成浸渍炭。
另外,如图1所示,在机壳主体2a的图中的上下一对侧壁2f、2g的内面,分别固定上下成对的导轨16a、16b,这些导轨从机壳主体的底面2h大致上垂直地立起,其水平截面形状呈コ字形,以便让上述除水·空气过滤器6、第1~第3光催化剂过滤器7、9、11、吸附材料12的各外框的左右侧端都能够插脱自由地从机壳主体2a的开口上端2b处插入。
另外,在各导轨16a、16b与插入在其中的除水·空气过滤器6、第1~第3的光催化剂过滤器7、9、11、吸附材料单元12的各外框左右一对的侧端部沿通风方向上游侧的平面之间,夹持有并弹性地保持着作为弹性体一例的弹簧板17,该弹簧板17例如沿着机壳主体2a的高度方向形成一种由反复的凹凸构成的波纹板状弹性体,这样就可以事先防止由于污染空气的通风等所导致的各单元6、7、9、11、12在各对导轨16a、16b内发生散架。另外,在机壳主体2a的底部2h外面的各个角落部,分别固定着4只朝向图中下方,其下端较小的逆圆锥台状的橡皮脚18,这些橡皮脚18载置在所需要的地面上或机台上。另外,在上述第1~第3的光催化剂过滤器7、9、11的附近,可以设置用于激发该光催化剂膜的专用紫外线灯。
下面说明该脱臭装置1的作用。
首先,用上盖2c盖在机壳主体2a的开口上端2b上,通过将各个连接锁4锁住而将上盖2c固定,从而使机壳主体2a内成为气密状态,驱动排气扇5并点亮各紫外线灯13。这样,利用排气扇5把机体外壳2内的空气排出到外部而使主体机壳2内成为负压,因此可以通过图中没有示出的吸气软管把含有恶臭成分的污染空气经由吸气管3吸引和导入到主体机壳2内。
导入到主体机壳2内的污染空气首先通过除水·空气过滤器6以便除去其中的水分、切屑粉末或尘埃等,然后通过第1光催化剂膜过滤器7,在此处,污染空气内的恶臭成分中的乙醛(CH3CHO)等有机化合物和氨等含氮化合物被吸附并被氧化分解,同时,含有硫化氢(H2S)的硫系臭气成分也被氧化分解。然后,当污染空气通过作为臭氧发生器的第1紫外线灯单元8时,由于从2支紫外线灯13照射到周围的波长为185nm和254nm的紫外线的作用而产生臭氧,由于从该产生臭氧的区域通过,因此使得污染空气中的硫化氢(H2S)进一步被臭氧氧化分解而脱臭。进而,在所说的下游侧,由于第2光催化剂过滤器9的作用而使得污染空气中的乙醛等有机化合物或氨等氮化物再次地被吸附和氧化分解。而且,由于从该下游侧的紫外线灯13照射出的紫外线和臭氧的作用,把该紫外线灯13的通风方向上游侧的第1光催化剂过滤器7和下游侧的第2光催化剂过滤器9二者的光催化剂膜激发并使其活化,因此使得第1、第2光催化剂过滤器7、9可以继续保持其对有机化合物或氮化合物的脱臭效果。
然后,由于从第2灯单元10的各紫外线灯13照射出的主要波长为约185nm和约254nm的紫外线的产生的臭氧的作用,因此使得上述臭气成分被氧化分解和脱臭,接着,由于第3光催化剂过滤器11的作用,使得污染空气中的乙醛等有机化合物和氨等氮化合物被吸附和氧化分解,从而被脱臭。
这样,污染空气顺次地被除水·空气过滤器6、第1~第3光催化剂过滤器7、9、11和第1、第2的灯单元8、10进行脱臭,进而使污染空气通过吸附材料单元12而使其中的恶臭成分被活性炭或上述的浸渍炭吸附并被脱臭,最后被排气扇5排出到外部。
下面说明上述浸渍炭的作用效果。
当浸渍炭是通过向活性炭中至少浸渍氢氧化钾(KOH)来构成的情况下,由于该氢氧化钾(KOH)是碱性的,因此如下面式(1)所示,很容易地捕捉属于酸性的硫系臭气成分。
另外,在单单使用活性炭的情况下,如果该活性炭(C)处于臭氧的气氛中,就会如下面式(2)所示那样,该活性炭(C)很容易被臭氧(O3)氧化而劣化。
然而,在本实施方案的情况下,由于在该活性炭的表面上同时还存在氢氧化钾,因此,由于氢氧化钾的作用而能够防止或减轻由臭氧导致的活性炭的氧化劣化。这样便能延长活性炭的寿命。
另外,当硫系臭气成分是硫化氢的情况下,一旦发生臭氧与硫化氢的反应,就会象下面式(3)所示那样生成二氧化硫(SO2),同时象下面式(4)所示那样生成硫(S)。
然而,该二氧化硫和硫在主体机壳内还会由于臭氧、光催化剂或浸渍活性炭的作用而被脱臭处理或者得以减轻,因此可以防止或减轻硫系臭气成分放出到主体机壳的外部。
另外,当浸渍炭是由氧化铁和硝酸镍中的任一方添加到活性炭上而构成的情况下,也能将硫系臭气成分高效地脱臭。也就是说,氧化铁(Fe2O3)可以通过下面式(5)所示的脱硫作用将硫化氢分解。
另外,硝酸镍可以通过它的催化反应促进硫系臭气成分吸附到活性炭上,同时将臭氧分解成氧,因此可以防止或减轻恶臭成分放出到主体机壳外面的情况。
因此,使用该脱臭装置1,就能使导入到机壳主体2a内的含有恶臭成分的污染空气被除水·空气过滤器6、第1~第3光催化剂过滤器7、9、11、第1、第2的灯单元8、10和吸附材料单元12进行7步(段)脱臭处理,因此,污染空气从吸气管3进入,经过通风途径2i,再经由排气扇5排出到外部,这样只需1次通过便能将恶臭成分充分地脱臭。
图4的曲线示出了利用作为臭氧发生器一例的上述紫外线灯8、10产生的臭氧除去乙醛的乙醛除去率。也就是说,在一个容积为1m3的密闭容器内装入光催化剂膜、3支上述的紫外线灯8、10和3支杀菌灯,向上述容器内按预定浓度(例如10ppm)注入作为恶臭成分的乙醛,然后将上述的灯点亮,测定这时在该密闭容器内的乙醛残存率(%)并将其用曲线A、B表示。也就是说,曲线A表示在使用能够产生臭氧的杀菌灯3支和能够激发光催化剂膜的光催化剂激发用灯3支时获得的乙醛的残存率(%)。另外,曲线B表示在使用不产生臭氧的杀菌灯3支和能够激发光催化剂膜的光催化剂激发用灯3支时获得的乙醛的残存率(%)。如图4所示,与B曲线相比,由A曲线示出的对作为恶臭成分的乙醛的除去率较高。
图5是曲线图,例如,在一个容积为1m3的密闭容器内按预定浓度注入在用上述研磨机对塑料透镜进行磨削加工时排出的硫化氢(H2S),然后配置上述的脱臭装置1,把通过运转该脱臭装置1来进行脱臭时获得的脱臭效果用曲线C、D表示,而把利用其他脱臭装置获得的脱臭效果分别用曲线E、F、G、H表示。
也就是说,曲线C、D表示,象本实施方案中所说的脱臭装置1那样,利用由第1、第2的灯单元8、10产生的臭氧与第1~第3的光催化剂过滤器7、9、11中的光催化剂以及浸渍材料单元12中的活性炭(或浸渍炭)的组合获得的脱臭效果,曲线C表示的通风速度为4.5m/s,曲线D表示的通风速度为3.5m/s。
另一方面,曲线E表示由上述臭氧发生用的第1、第2灯单元8、10与第1~第3的光催化剂过滤器7、9、11的组合获得的脱臭效果;曲线F表示只使用臭氧发生用的第1、第2灯单元8、10时获得的脱臭效果;曲线G表示由第1~第3的光催化剂过滤器7、9、11与用于照射能够激发该光催化剂膜的紫外线的紫外线灯进行组合时获得的脱臭效果;曲线H表示在不设置脱臭装置的条件下让其自然衰减的情况下获得的硫化氢的减少情况。
如图5所示,利用本发明的脱臭装置1获得的脱臭效果(曲线C、D)最为显著,比利用上述各种脱臭装置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大幅度地降低硫化氢的浓度。
图6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案中的脱臭装置101在把开闭自由的上盖102c从机壳主体102a上取下时的状态的平面图;图7是当该上盖102c安装在机壳主体102a上的状态下沿着图6的VII-VII线的剖面图;图8是局部剖开的图7的右视图。
如图6和图7所示,脱臭装置101具有一个有底的方形不锈钢制的主体机壳102。该主体机壳102具有一个一端开口的有底方形的机壳主体102a和一个作为矩形平板状的开闭盖一例的上盖102c;该上盖102c开闭自由地设置在机壳主体102a的开口上端102b处,在该上盖102c的几乎全部内表面上固定有所需厚度的衬垫102d。
上盖102c在其图中的左端部,按照贯通板厚的方向设置一个例如圆筒短管状的吸气管103,该吸气管103的内、外两个端部分别向主体机壳102的内、外两方突出若干长度。
吸气管103的外端部与图中没有示出的吸气软管的一端相连接,该吸气软管的另一端则与一个排出含有恶臭气体的污染空气的污染空气源相连接。作为该污染空气源的一例,例如在特开平6-226629号公报中记载的用于对眼镜等用的塑料透镜进行磨削加工的研磨机,该研磨机在对塑料透镜进行磨削加工时,作为在该塑料透镜中含有的硫系臭气成分的硫化氢大量地产生,将硫化氢脱臭也是本实施方案的目的。
如图8所示,上盖102c的整体被多个连接锁104、104、……锁住,从而使上盖102c压紧在机壳主体102a的开口上端102b一侧,上盖102c的衬垫102d按弹性变形的方式压在机壳主体102的开口上端102b一侧,从而将该开口上端102b的一侧气密性地密封着。
也就是说,在上盖102c的各个角的外侧面上各自固定有连接锁104的钩子104a;另一方面,在机壳主体102a的开口上端102b侧的各个角的外侧面上固定有连接锁主体104e,该连接锁主体104e具有:挂脱自由地挂在上述钩子104a上的环状挂钩104b、安装有该挂钩104b的柄104c,用于转动自由地支持该柄104c一端的底座104d。
如图6、图7所示,机壳主体102a在吸气管103的相反一侧的端部(图7的右端部)开有一个排气口102e,在该排气口102e处从机壳主体102a的外侧安装有作为通风装置一例的排气扇105。该排气口102e的内径例如为145mm。在机壳主体102a内,该排气扇105与吸气管3相连通,由于排气扇105的排气,使得在机壳主体102a内,空气沿着图中箭头所示方向形成了强制地通风的通风途径102i。
在该机壳主体102a内的通风途径102i中,由吸气管103一侧的通风上游侧朝向排气扇105一侧的下游侧,依次地按照所需的间隔设置有:除水·空气过滤器106、第1光催化剂过滤器107、灯单元108、第2光催化剂过滤器109和浸渍炭单元110。
如图7所示,上述除水·空气过滤单元106例如是一个方形的过滤器,它大体上设置在吸气管103内端的正下方,在通过该吸气管103向主体机壳102内吸引污染空气时,所说除水·空气过滤单元106就把水分和例如在对塑料透镜进行磨削加工时产生的粉末或尘埃过滤除去,它的方形体的各个外表面被金属制或树脂等制的方形外框按镶边的方式构成单元。
另外,第1、第2的光催化剂过滤器107、109在其由玻璃毛网构成的空气过滤器主体的外表面的通风方向的两个表面上,沿着该通风方向形成一种由重复凹凸形状的波纹板弯曲而成的弯曲面,这样就可以扩大通风外表面的面积。进而,在该弯曲面上涂敷一层耐光性强的氟树脂和光催化剂材料,作为这种光催化剂材料,例如可以使用表面为酸性的氧化钛(TiO2)和对硫化氢等氧化气体的吸附率高的两性化合物氧化锌(ZnO2)中的至少一方。而且,如此构成的过滤器的外表面由金属制或树脂制的方形外框镶边,从而与上述除水·空气过滤器单元106同样地实现单元化。
另外,灯单元108是臭氧发生器的一个例子,例如,把U字形等所需形状的多个紫外线灯111分别设置在机壳主体102a的轴方向中心轴的两侧,按左右一对地各自形成一组灯单元。但是,这些灯的个数可以是任何个数。各紫外线灯111主要照射约185nm和约254nm波长的紫外线,这是在其周围产生臭氧的臭氧发生器的一例,这种紫外线灯是通过在一种能够透过上述紫外线的U字型石英玻璃管内设置一对电极并按预定压力封装入水银与稀有气体而构成的。
如图7所示,各紫外线灯111设置在机壳主体102a的内底面102h上,例如灯头111a的图中未示出的受电插脚插脱自由地插入在设置于内底面102h上的各处插座112中。各个插座112与图中没有示出的点灯装置的变压器实现电连接,该变压器收藏于设置在机壳主体102a的外侧面处的方形的电器设备箱113内。另外,在电器设备箱113内还收藏有排气扇105的电源装置。
另外,浸渍炭单元110具有一个沿着图6中的箭头所示通风方向通入空气的金属制或树脂制的方形多孔箱,在该多孔箱内填充有图中没有示出的许多浸渍炭。该浸渍炭例如是一种通过在粒径为4mm~6mm,长度为6mm的小圆柱状的颗粒型的浸渍炭的外表面上浸渍例如氧化铁(FeO2)、氢氧化钾和硝酸镍等之中的至少一种浸渍剂而形成的,这种浸渍炭可以增大对酸性气体或者对特定的臭气成分的吸附力,在本实施方案中,通过把浸渍了氢氧化钾的浸渍炭填充到方形的单元壳体110a内来构成浸渍炭。
该浸渍炭单元110按照能够调节上述方形单元壳体110a沿通风方向厚度的方式来构成。也就是说,多孔方形的单元壳体110a具有一个一端开口的多孔方形的内箱110b和一个比它稍大的具有开口端的多孔方形的外箱110c,外箱110c的开口端能够象套筒那样紧密地嵌入内箱110b的开口端,它们按照图6中的箭头所示的通风方向相互面对地嵌合在一起。
另外,在该内、外箱110b、110c的对向板110b1、110c1之间具有左右一对的调节用的常规螺栓110d、110e,它们象例如图7所示那样分上下两段插通上述对向板,插通的前端部被螺母110f、110f紧固着。
因此,通过使内箱110b在外箱110c内沿着通风方向移动,就能简单而且迅速地调节单元壳体110a的通风方向厚度。另外,该单元壳体110a的厚度可以利用多根常规的螺栓110d、110e和螺母110f、110f来固定。
另外,利用这种单元壳体110a,不必预先准备多种具有不同通风方向厚度的体积不同的单元壳体,因此可以降低成本。
此处,对于该浸渍炭单元110,其通风方向的厚度设定为70mm~130mm,这时的通风量设定为10m3/hr~20m3/hr。
图9是一览表,其中示出,为了求得上述浸渍炭单元10的通风方向厚度的最佳值而对其厚度进行各种变化时所导致的主体外壳2内的通风量变化的实验结果数据,图10是与其相对应的曲线图。
根据该实验,可以判明,当浸渍炭单元110的通风方向厚度为70mm~130mm,通风量为10m3/hr~20m3/hr时,所获的脱臭效果好,脱臭效率高。
也就是说,可以判明,当浸渍炭单元110的通风方向厚度小于70mm时,由于其厚度过薄,因此使其对通风的阻力减小,虽然其通风量增大至21.8m3/hr,但由于浸渍炭的填充量减少,因此从排气扇5排出的排气中的臭气成分增大,其脱臭效果不充分。
另一方面,当浸渍炭单元110的通风方向厚度超过130mm时,就会发生由与上述脱臭装置101的吸气管3连接的污染空气源例如研磨机泄漏的臭气成分增大的不利情况。其理由是,由于浸渍单元110的通风方向厚度增大,因此导致压损增大,以及由排气扇105产生的吸引力降低,从而导致在每单位时间内的脱臭量减少。
另外,如图6所示,在机壳主体2a的图中上下成对的侧壁102f、102g的内面,设置多对截面形状为コ字形的左右成对的导轨114a、114b。这些导轨114a、114b是用于引导上述除水·空气过滤器6、第1、第2的光催化剂过滤器107、109、浸渍炭单元110的各外框的图6中的左右侧部(通风方向上、下游端部)从机壳主体102a的开口上端102b向内底面102h上面插脱自由地插入上述导轨中。
另外,在各导轨114a、114b与插入其中的除水·空气过滤器6、第1、第2光催化剂过滤器107、109、浸渍炭单元110的各个外框部的左右成对的侧端部的通风方向上游侧的表面之间,例如沿着机壳主体102a的高度方向各自夹着并弹性地保持着一条由重复凹凸形状构成的波纹板状作为弹性体一例的弹簧板117,这样可以预先防止由于污染空气的通风等所引起的各单元106、107、109、110在各对导轨114a、114b内散架。另外,在机壳主体102a的底部102h外面的各个角的部位分别固定着例如4只朝向图中下方,其前端较小的逆圆锥台状的橡胶脚116。这些橡胶脚116可以装在所需的地板上或机台上。再有,在上述第1、第2的光催化剂过滤器107、109附近,可以设置专门用于激发上述光催化剂膜的紫外线灯,或同时产生臭氧用的紫外线灯111,也可以将它们区别地设置。
另外,如图6、图7所示,在浸渍炭单元110的通风方向下游侧设置有作为第1检测装置一例的上盖检测用的限位开关116和作为第2检测装置一例的浸渍炭单元检测用的限位开关117,另一方面,在例如机壳主体102a的前面设置上盖信号灯18和浸渍炭信号灯119。
上盖信号灯118是一个用于发出警报的信号灯,当上盖102c从机壳主体102a的开口上端102b偏离时或者上盖102c没有安装在开口上端102b上时,它就以亮灯或者闪动的方式发出未装好上盖102c的警报信号。浸渍炭信号灯119也是一个用于发出警报的信号灯,当浸渍炭单元110没有插入到机壳主体102a内的预定位置时,或者发生了臭氧从该机壳主体102a的开口上端向外部的泄漏量超过了允许值的情况时,它就会发出警报信号。
上盖检测用限位开关116是一个用于停止或阻止臭氧产生的安全装置,它具有第1微型开关116a和用于切换控制该第1微型开关116a的动作钉子116b,当主体机壳102的上盖102c从机壳主体102a的开口上端102b偏离时或者由于上盖102c没有安装在开口上端102b上等的理由而检测出开口上端102b处于开放状态时,就驱动所需的报警装置使上盖信号灯118亮灯等,另一方面,指令产生臭氧的各紫外线灯111的亮灯(动转)熄灭,或者预先阻止这种亮灯,从而停止或阻止了臭氧的产生。
如图11所示,第1微型开关116a内藏图中未示出的切换接点,它并且具有用于切换控制该切换接点并摆动自由的控制杆116c和安装在该控制杆116c前端并旋转自由的滚子116d。
控制杆116c在运转阻止/停止的位置与运转的位置之间摆动,当要达到运转阻止/停止的位置时,滚子116d按所需的角度朝向机壳主体102a内部的方向突出,当要达到运转的位置时,滚子116d向图9中的下方摆动并将切换接点切换至运转位置,另外,平时控制杆116c被复位弹簧推动,使其复位至运转阻止/停止的位置。
如图6、图7和图11所示,第1微型开关116a安装在浸渍炭单元110的沿通风方向下游侧的机壳主体2的图6和图7中右端的背面板102j的上端部外面,在安装有该第1微型开关116a的一侧表面上,开有一个沿着该板厚方向贯通背面板102j的第1小孔102k。第1微型开关116a的控制杆116c插入通过上述第1小孔102k并使滚子116d向机壳主体102a内突出若干距离。
位于该滚子116d突出部上方的动作钉子116b按照能够突出到图9中的下方的方式安装在上盖102c的背面侧端部的内面,以便将上盖102c强力地压紧在机壳主体102a的开口上端102b上,当把连接锁104锁住时,动作钉子116b就与滚子116d接触并将其挤压入第1小孔102k内,这样就使控制杆116d摆动,从而使微型开关116a的内藏切换接点由运转阻止/停止侧的接点切换至运转侧的接点。
也就是说,该切换接点是在运转阻止/停止接点与第1运转侧接点这两个接点之间对与电源连接的给电侧回路进行切换控制的接点,当切换至运转阻止/停止接点时,该切换接点就驱动上盖信号灯118等的报警装置,同时阻止或停止紫外线灯111的亮灯,当切换至第1运转侧接点时,用于产生臭氧的紫外线灯111、111就被点亮,平时该切换接点被复位弹簧等推动,使其切换至运转阻止/停止侧接点的一侧。
另一方面,浸渍炭单元检测用限位开关117是一个安全装置,它具有第2微型开关117a,当浸渍炭单元110没有插入到机壳主体102a内的预定位置时,通过驱动报警装置,使浸渍炭信号灯119亮灯或者闪动,以此表明发生了臭氧由主体机壳102a泄漏到外部的臭氧泄漏量超过了允许值的情况,在发出关于浸渍炭单元110未插入的警报的同时,还指令用于产生臭氧的紫外线灯111、111的亮灯(运转)熄灭(停止),或者在事前阻止这种亮灯。
如图12所示,第2微型开关117a内藏图中未示出的切换接点,并且它具有用于切换控制该切换接点并摆动自由的控制杆117b以及安装在该控制杆117b前端并旋转自由的滚子117c。
控制杆117b在运转阻止/停止的位置与第2的运转位置之间摆动,当要达到运转阻止/停止的位置时,滚子117c按所需的角度朝向机壳主体102a内部的方向突出,当要达到第2运转位置时,滚子117c向图12中的右侧方摆动并将切换接点切换至第2的运转位置,另外,平时控制杆117b被复位弹簧推动,使其复位至运转阻止/停止的位置。
如图6、图7和图12所示,第2微型开关117a被收容在电器设备箱113内,并且它被安装在机壳主体102a的一方侧壁例如102g的外部下面,而且它留有间隙地面对着浸渍炭单元110的通风方向下游侧端部的外侧面。
也就是说,如图12所示,机壳主体102a在安装有第2微型开关117a的侧壁102g的表面上,开有一个沿着该侧壁的板厚方向贯通侧壁102g的第2小孔21,第2微型开关117a的控制杆117b插入通过上述第2小孔21并使滚子117c向机壳主体102a内突出若干距离。也就是说,滚子117c朝着当浸渍炭单元110沿着导轨114a、114b插入到机壳主体102a内时的插入通路中突出。
因此,当把浸渍炭单元110插入到机壳主体102a内时,该浸渍炭单元110的一侧端部的外底面就与滚子117c接触并将其向外侧方向挤压,进而将滚子117c挤压入第2小孔121内,这样就使控制杆117b向侧方摆动,从而将第2微型开关117a的切换接点由运转阻止/停止侧接点切换至第2运转侧接点。
也就是说,该切换接点是在运转阻止/停止接点与第2运转侧接点这两个接点之间对与电源连接的给电侧回路进行切换控制的接点,当切换至运转阻止/停止侧接点时,该切换接点就驱动图中没有示出的浸渍炭信号灯119等报警装置(亮灯),同时阻止或停止紫外线灯111的亮灯;当切换至第2运转侧接点时,该切换接点就驱动用于产生臭氧的紫外线灯111、111亮灯,平时该切换接点被复位弹簧等推动,使其与运转阻止/停止侧的接点相连接。
另外,该第2微型开关117a的第2运转侧接点与上述第1微型开关116a的第1运转侧接点实现串联电连接,因此,只有在第1、第2两个微型开关116a、117a的第1、第2两个切换点分别切换至第1、第2的两个运转侧接点时,来自给电侧回路的电力才会向紫外线灯111、111供电,这样才可以亮灯(运转),在此情况以外,皆会阻止或停止紫外线灯111、111的亮灯。另外,上盖信号灯118和浸渍炭信号灯119也可以设置在机壳主体102a前面以外的位置。
下面说明该脱臭装置101的使用方法。
首先接通脱臭装置101的图中没有示出的电源开关,然后根据机壳主体102a前面的上盖信号灯118和浸渍炭信号灯119的亮灯或闪动等来确认是否输出报警信号。
假定浸渍炭信号灯119为亮灯或闪动,这时就表明浸渍炭单元110还没有插入到主体机壳102内的预定位置处,于是把浸渍炭单元110插入到主体机壳102内的预定位置。
这样,如图12所示,浸渍炭单元110的外底面与第2微型开关117a的滚子117c接触,将其推向图12中的下方并向外侧方向推压,从而将微型开关117a的切换接点由运转阻止/停止侧接点切换至第2运转侧接点。这样,浸渍炭信号灯118的亮灯或闪动就被熄灭,从而可以使紫外线灯111、111亮灯(运转)。
这时,在上盖信号灯118也是按亮灯或闪动输出警报信号的情况下,将上盖102c覆盖到机壳主体102a的开口上端102b上,然后把连接锁4锁住。
这样,如图11所示,当把上盖102c放置于机壳主体102a的开口上端102b之上时,该上盖102c的动作钉116b就与限位开关116的滚子116d接触并将其推向第1小孔102k一侧,由于控制杆116d的摆动,从而将微型开关116a内藏的切换接点从运转阻止/停止接点侧切换至第1运转侧接点侧。
因此,上盖信号灯118的亮灯或闪动就被熄灭,另一方面,第1运转侧接点与第2运转侧接点实现串联连接,而且与给电侧回路实现电连接,从而把电力供给到紫外线灯111、111、于是使其亮灯(运转)。
这样,各紫外线灯111、111都亮灯,同时驱动了排气扇105。于是,由排气扇105把主体机壳102内的空气排出到外部,从而使主体机壳102内成为负压,因此可以通过图中没有示出的吸气软管从吸气管103把含有恶臭成分的污染空气吸引并导入主体机壳102中。
被导入到主体机壳102内的污染空气首先通过除水·空气过滤器6以除去其中的水分和粉末或尘埃等,然后通过第1光催化剂膜过滤器7,在此此,污染空气中的恶臭成分中的乙醛(CH3CHO)等有机化合物和氨等氮化合物就被吸附并被氧化分解。结果,含有硫化氢(H2S)的硫系臭气成分也被氧化分解。然后,当污染空气通过作为臭氧发生器的紫外线灯单元108的区域时,由于在该区域中的两支紫外线灯111、111向周围照射出波长为185nm和254nm的紫外线,该紫外线导致于臭氧的生成,因此,污染空气中的硫化氢(H2S)就进一步被臭氧氧化分解而脱臭。进而,在该紫外线灯111、111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第1、第2光催化剂过滤器107、109的各个光催化剂膜被来自紫外线灯的紫外线激发,因此使得污染空气中的乙醛等的有机化合物或氨等的氮化合物再次被吸附并被氧化分解。而且,由于来自紫外线灯111、111的紫外线以及臭氧的作用,激发了第1、第2光催化剂过滤器107、109两者的光催化剂膜,从而使其活化,因此可以使第1、第2光催化剂过滤器107、109能够继续维持其对有机化合物或氮化合物的脱臭效果。
这样,污染空气顺次地被除水·空气过滤器106、第1、第2的光催化剂过滤器107、109和灯单元108脱臭,进而,当通过浸渍炭单元110时,恶臭成分就被浸渍炭或上述的浸渍炭吸附和脱臭,最后被排气扇105排放到外部。
另外,在上盖102c没有安装到机壳主体102a的开口上端102b上的情况下,上盖信号灯118就以亮灯或闪动的方式发出关于上盖102c处于未安装的状态的警报,同时阻止各紫外线灯111的亮灯(运转),因此可以预先防止由于各紫外线灯111的亮灯而导致产生臭氧,从而防止了臭氧从机壳主体102a的开口上端102b泄漏到外部。
另外,当脱臭装置101在运转中,也就是紫外线灯111、111正在亮灯的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而导致上盖102c从机壳主体102a上取下时,该上盖102c被取下的情况就被上盖检测用的限位开关116检测出来,于是停止向正在亮灯的紫外线灯111、111供电,从而强制性地熄灯(停止),因此可以防止或减轻臭氧从主体机壳102泄漏到外部的情况。这样就可以提高对人体的安全性。
另外,当由于更换浸渍炭单元110等而导致浸渍炭单元110处于没有插入到机壳主体102a内的预定位置的情况下,浸渍炭信号灯119也会以亮灯或闪动的方式把浸渍炭单元110未插入的状态报警,同时阻止各紫外线灯111的亮灯(运转),因此可以防止由于各紫外线灯111所导致的臭氧的产生。这样就能防止或抑制臭氧不被浸渍炭吸附而是直接泄漏到主体机壳102外部的情况。
也就是说,只有当浸渍炭单元110插入到机壳主体102a内的预定位置,而且上盖102c盖到机壳主体102a的开口上端102b上的时候,用于产生臭氧的紫外线灯111才有可能亮灯(运转),因此可以大幅度地减少臭氧泄漏到主体外壳2外面的危险,从而可以提高对人体的可能性。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案中,对于使用紫外线灯8、10、111作为臭氧发生器的一例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受这些实例的限定,作为臭氧发生器,例如可以使用金属细丝封入型、金属氧化物粉末封入型、扩散转移型、氮放电光无声放电重叠型、旋转电极型、超低温动作辉光放电型、二重放电型、电晕放电型、电解法型等臭氧发生器中的任一种。
上述金属细丝封入型臭氧发生器的结构如下,即,在一个用于通入原料气体的外筒的玻璃容器内,气密性地收容一个用于向内部通入冷却气体的不锈钢制内筒的内部电极的一个端部,如此大体上按两重管的形式构成,将一个与该内部电极沿径向地相对向的外部电极设置在玻璃容器的外面,在该外部电极与内部电极之间的玻璃容器内设置有金属细丝。
金属氧化物粉末封入型臭氧发生器是一种在无声放电发生部空间充满各种金属氧化物粉末的装置。
扩散转移型臭氧发生器是这样一种装置,也就是说,考虑到后续发电是导致臭氧产生效率降低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为了尽可能地避免已生成的臭氧被破坏,采取迅速地把已生成的臭氧从放电场转移至非放电场的方法,这样就能增加臭氧的生成量。
氮放电光无声重叠型臭氧发生器是一种通过向氧无声放电中照射氮放电光来生成臭氧的装置。
旋转电极型臭氧发生器是一种利用在埋置于例如聚氯乙烯制的圆柱形旋转体表面下的数个接地丝状电极与由铜棒等构成的高压电极之间的放电所导致的电离作用来产生臭氧的装置,或者是一种通过将圆盘形电极旋转来产生臭氧的装置。
超低温动作辉光放电(或沿表面放电)型臭氧发生器是一种浸渍于液氮中,利用低气压(0.5~2Torr)动作的辉光放电或高频沿表面放电来产生臭氧的装置。另外,沿表面放电型臭氧发生器是一种这样的装置,即,它不进行强制性冷却,而在玻璃管内部的CuSO4溶液与卷绕在玻璃管外侧的不锈钢丝之间施加交流电压(5.5V),这样就使得在玻璃管的外侧发生沿表面的放电,从而导致在空气中和氧气中产生臭氧。
二重放电型臭氧发生器是一种这样的装置,即,在主放电发生之前,预先进行预放电,然后将大量的初期电子供给到阴极附近,这些电子就作为火种发生主放电,这样就构成了二重放电,上述二重放电型臭氧发生器就是利用二重放电来产生臭氧的装置。
电晕放电型臭氧发生器是利用在空气中的正等离子流脉冲电晕来产生臭氧的装置。这种臭氧发生器的特征是其阴极形状近似于Rogowski(平板电极)或球状电极,以及在阳极上带有4~6个桨叶状的物体,其狭缝长度为10~25mm。
作为电解法型臭氧发生器,一种使用具有固体电解质功能的离子交换树脂膜代替水中电解质的水电解式臭氧发生器已达到了实用化。作为臭氧发生量,一般约为0.2~120g/hr。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案中,将第1~第3的光催化剂过滤器7、9、11、107、109的过滤器主体沿通风方向的两面形成一种沿着垂直于该通风方向的方向具有重复凹凸形状的波纹板状,此处对这种情况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定,例如,第1~第3的光催化剂过滤器7、9、11、107、109的过滤器主体可以形成一种沿着上述通风方向具有重复凹凸形状的波纹板的弯曲面。这样就能使第1~第3的光催化剂过滤器7、9、11、107、109与污染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可以使脱臭效率提高,同时还可以使主体机壳2a、102a内的通风阻力减小,从而可以使压力损失降低。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案中,U字形的第1、第2的灯单元8、10、108按照其U字形的直管部的管轴垂直于通风方向的方式设置,但是,这些第1、第2的灯单元8、10、108也可以按照其U字形的直管部的管轴大体上平行于通风方向的方式横向地设置,这样可以使主体机壳2a、102a内的通风阻力减小,从而可以使压力损失降低。因此,象这样将第1、第2的灯单元8、10、108按横向设置,同时将第1~第3的光催化剂7、9、11、107、109的过滤器主体的弯曲面按照其弯曲方向与通风方向大体上平行的方式来形成,这样可以进一步地减小压力损失。
工业实用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当把含有恶臭气体的污染空气通过主体机壳内的通风途径中时,该恶臭成分就由于被来自臭氧发生器的臭氧氧化分解而脱臭,进而由于被光催化剂过滤器氧化分解并接着被浸渍炭吸附而被脱臭。因此,只需将污染空气往主体机壳内的通风途径例如通过一次(1次通过),就可使污染空气中的恶臭成分被臭氧发生器、光催化剂过滤器和浸渍炭的三重脱臭,从而可以提高脱臭效果。特别是由于利用臭氧发生装置的臭氧来脱臭,因此对硫化氢(H2S)、甲硫醇(CH3SH)、乙硫醇(C2H5SH)、甲基硫(H3SCH3)和二甲二硫(CH3SSCH3)皆具有优良的脱臭效果。
进而,按照本发明,如下所述,不仅能够达到单用臭氧发生器、光催化剂过滤器和浸渍炭各自的脱臭效果,而且能够获得特别好的效果。
也就是说,当浸渍炭是通过向活性炭中至少添加氢氧化钾(KOH)来制成的情况下,由于氢氧化钾(KOH)是碱性的,因此很容易地捕捉作为酸性恶臭成分的硫。另外,由于浸渍炭的活性炭表面上存在臭氧气氛,因此该活性炭容易由于臭氧的氧化而劣化。但是,由于在该活性炭表面上还同时存在氢氧化钾,因此,这种由臭氧引起的活性炭的氧化劣化可以被氢氧化钾防止或减轻。这样就能延长活性炭的寿命。
另外,在氢氧化钾将通风中的硫化氢(H2S)吸附的同时,该硫化氢还会以被吸附的状态与臭氧反应而生成一种不是硫化氢的反应产物。该反应产物也可能含有恶臭成分,但是由于它被活性炭或氢氧化钾吸附,因此可以防止或减轻恶臭成分放出到主体机壳外部的情况。
另外,由于浸渍炭设置在臭氧发生器和光催化剂过滤器的下游侧,因此在将该污染空气通过浸渍炭时,该恶臭成分已经被臭氧发生器和光催化剂过滤器进行了两次脱臭,所以这时的恶臭浓度已于浸渍炭上游侧降低。这样就可以减少浸渍炭对恶臭成分的吸附量,从而可以延长浸渍炭的寿命,并且可以减少浸渍炭的更换次数,并因此可使维持简单化。
进而,由于把对恶臭成分的吸附脱臭能力强的浸渍炭设置在通风途径的下游侧,因此使得从该浸渍炭下游侧排出的污染空气的恶臭浓度得以降低。
Claims (14)
1.一种脱臭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具有:
在其内部形成了通风途径的主体机壳;
在该主体机壳内的通风途径中按通风自由地设置的用于产生臭氧的臭氧发生器;
在上述主体机壳内的通风途径中按通风自由地设置的用于安装光催化剂过滤器的光催化剂过滤器单元;
在上述主体机壳内的通风途径中处于臭氧发生器和光催化剂过滤器至少一方的下游侧按通风自由地设置的在用于吸附恶臭成分的活性炭上浸渍了氧化铁、氢氧化钾、硝酸镍中至少一种成分而形成的浸渍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臭氧发生器是一种主要照射出185nm和254nm波长的光线的光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脱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光催化剂过滤器是用氟树脂将光催化剂固定在玻璃毛上而构成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光催化剂过滤器的通风方向的两侧设置有用于产生臭氧的光源。
5.如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中所述的脱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浸渍炭收容在一个通风自由的容器中,而且该浸渍炭容器与上述光催化剂过滤器构成一个可在上述主体机壳中装卸自由的单元。
6.如权利要求1至5的任一项中所述的脱臭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具有:在上述主体机壳内装卸自由地支持上述浸渍炭单元和上述光催化剂过滤器单元的支持部;以及在该支持部内弹性地支持浸渍炭单元和上述光催化剂过滤器的弹性体。
7.如权利要求1至6的任一项所述的脱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光催化剂过滤器具有用于使通风面弯曲的弯曲面。
8.如权利要求1至7的任一项所述的脱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浸渍炭的下游侧设置有用于把上述主体机壳内的空气排出到外部的排气装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臭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具有安全装置,该安全装置设备在上述主体机壳内,当检测到由上述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泄漏到上述主体机壳之外时,该安全装置就阻止或停止上述臭氧发生器的运转。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浸渍炭按下述方式构成,即,当主体机壳内的通风途径中的通风量为10~18m3/hr时,粒径为4~6mm的浸渍炭填充在一个沿通风方向的厚度为70~130mm的单元壳体内,该单元壳体按装卸自由地固定在上述主体机壳中。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脱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浸着炭单元的壳体按照其通风方向的厚度可以自由调节的方式构成。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主体机壳具有开闭自由的开闭盖,
上述安全装置具有第1检测装置,当检测出上述开闭盖处于开放状态时,该检测装置就阻止或停止臭氧发生器的运转。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安全装置具有第2检测装置,当测出上述浸渍炭单元处于没有设置在主体机壳内的预定位置时,该第2检测装置就阻止或停止臭氧发生器的运转。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脱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第2检测装置设置在上述浸渍炭单元的通风方向的下游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402908/00 | 2000-12-28 | ||
JP402908/2000 | 2000-12-28 | ||
JP2000402908 | 2000-12-28 | ||
JP292441/2001 | 2001-09-25 | ||
JP2001292441 | 2001-09-25 | ||
JP292441/01 | 2001-09-2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26312A true CN1426312A (zh) | 2003-06-25 |
CN1227036C CN1227036C (zh) | 2005-11-16 |
Family
ID=26607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1808715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27036C (zh) | 2000-12-28 | 2001-12-27 | 脱臭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1417978A4 (zh) |
JP (1) | JPWO2002053196A1 (zh) |
KR (1) | KR100510620B1 (zh) |
CN (1) | CN1227036C (zh) |
WO (1) | WO2002053196A1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6029559A1 (fr) * | 2004-09-14 | 2006-03-23 | Zhuhai Well Group Corporation | Procede de purification d'air a ecran a flux laminaire et appareil associe |
CN1317039C (zh) * | 2004-01-09 | 2007-05-23 | 株式会社东芝 | 除臭装置 |
CN104684629A (zh) * | 2012-07-30 | 2015-06-03 | 沃尔纳多航空有限公司 | 光催化空气净化器 |
CN105597532A (zh) * | 2016-03-11 | 2016-05-25 | 浙江大学 | 一种用于隧道、停车场空间多污染气体的净化装置及其净化方法 |
CN108126493A (zh) * | 2018-02-24 | 2018-06-08 | 武汉华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横流式移动床活性焦烟气净化一体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4050268A1 (en) * | 2002-12-03 | 2004-06-17 | Dong-Gak Choi | Apparatus for food waste treatment |
JP2005342509A (ja) * | 2004-06-21 | 2005-12-15 | Hirobumi Miyagawa | 空気殺菌・脱臭装置 |
KR100588086B1 (ko) * | 2004-07-09 | 2006-06-19 | 주식회사 브이엘케이 | 차량용 hid램프 제어장치 |
KR100809005B1 (ko) | 2007-07-16 | 2008-03-05 | 주식회사 누리 | 공기 살균 정화장치 |
KR200459063Y1 (ko) * | 2009-10-15 | 2012-03-22 | 김영길 | 흡입공기와 탈취필터와의 접촉면적을 증대시킨 탈취장치 |
KR101581236B1 (ko) | 2012-08-17 | 2015-12-31 | 주식회사 진우통상 | 자외선 오존 발생기 및 오존수 발생기를 이용한 공기 정화장치 |
CN103055340B (zh) * | 2012-10-25 | 2018-07-03 | 杭州正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垃圾中转站的除臭系统 |
JP6517053B2 (ja) * | 2014-05-21 | 2019-05-22 | 株式会社フジコー | 空気浄化装置 |
KR102286104B1 (ko) * | 2014-11-27 | 2021-08-05 | 선문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휘발성 유기화합물 제거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휘발성 유기화합물의 제거방법 |
DE102015222486A1 (de) * | 2015-11-13 | 2017-05-18 | Raumedic Ag | Neutralisations-Additiv |
JP7149845B2 (ja) * | 2016-06-23 | 2022-10-07 | 株式会社Nano Wave | 空気浄化装置 |
CN107837678A (zh) * | 2017-10-27 | 2018-03-27 | 东莞市益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处理废气的光催化吸附设备及方法 |
GB2606143A (en) * | 2021-04-23 | 2022-11-02 | Vitaerium Ltd | Air filtration devic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263882A (en) * | 1975-11-21 | 1977-05-26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Acivated carbon for deodorization |
JPH0622540B2 (ja) * | 1985-12-18 | 1994-03-30 | 株式会社祥光化学研究所 | 消臭抗菌能を有する構造物 |
JPH01203040A (ja) * | 1988-02-05 | 1989-08-15 | Teikoku Kako Co Ltd | 吸着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H06102155B2 (ja) * | 1988-02-29 | 1994-12-14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脱臭剤・脱臭剤の製造方法・脱臭方法・脱臭装置およびこの脱臭装置を備え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JP3215848B2 (ja) * | 1990-08-31 | 2001-10-09 | 株式会社キャタラー | オゾン分解用触媒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AU676299B2 (en) * | 1993-06-28 | 1997-03-06 | Akira Fujishima | Photocatalyst composit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
JPH08994A (ja) * | 1994-06-21 | 1996-01-09 | Kuraray Chem Corp | 金属酸化物添着活性炭 |
JPH09206558A (ja) * | 1996-01-30 | 1997-08-12 | Shinnitsuka Kosan Kk | ガス中の有害物質除去装置 |
JP3738498B2 (ja) * | 1996-10-21 | 2006-01-25 |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 冷凍冷蔵室の脱臭装置 |
JPH10253105A (ja) * | 1997-03-14 | 1998-09-25 | Maruzen Create:Kk | 警報装置内蔵式空気清浄脱臭機 |
JP2000316961A (ja) * | 1999-05-14 | 2000-11-21 | Toto Ltd | 脱臭装置 |
JP2001232154A (ja) * | 2000-02-22 | 2001-08-28 | Zexel Valeo Climate Control Corp | 化学物質除去装置 |
-
2001
- 2001-12-27 CN CNB018087159A patent/CN1227036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1-12-27 JP JP2002554145A patent/JPWO2002053196A1/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1-12-27 EP EP01272901A patent/EP1417978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1-12-27 KR KR10-2002-7011292A patent/KR100510620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1-12-27 WO PCT/JP2001/011558 patent/WO2002053196A1/ja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17039C (zh) * | 2004-01-09 | 2007-05-23 | 株式会社东芝 | 除臭装置 |
WO2006029559A1 (fr) * | 2004-09-14 | 2006-03-23 | Zhuhai Well Group Corporation | Procede de purification d'air a ecran a flux laminaire et appareil associe |
CN104684629A (zh) * | 2012-07-30 | 2015-06-03 | 沃尔纳多航空有限公司 | 光催化空气净化器 |
CN105597532A (zh) * | 2016-03-11 | 2016-05-25 | 浙江大学 | 一种用于隧道、停车场空间多污染气体的净化装置及其净化方法 |
CN105597532B (zh) * | 2016-03-11 | 2018-01-23 | 浙江大学 | 一种用于隧道、停车场空间多污染气体的净化装置及其净化方法 |
CN108126493A (zh) * | 2018-02-24 | 2018-06-08 | 武汉华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横流式移动床活性焦烟气净化一体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0510620B1 (ko) | 2005-08-31 |
KR20020091103A (ko) | 2002-12-05 |
CN1227036C (zh) | 2005-11-16 |
EP1417978A4 (en) | 2004-11-24 |
WO2002053196A1 (fr) | 2002-07-11 |
EP1417978A1 (en) | 2004-05-12 |
JPWO2002053196A1 (ja) | 2004-04-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27036C (zh) | 脱臭装置 | |
CN1283202C (zh) | 具备离子发生器的电动吸尘器以及设备 | |
US20030113246A1 (en) | Deodorizing device | |
JP2001332216A (ja) | 放電ランプ、光照射装置、殺菌装置、液体処理装置および空気清浄装置 | |
KR20160015083A (ko) | 공기 청정기 | |
JP3823807B2 (ja) | 脱臭装置 | |
JP2005052714A (ja) | 脱臭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冷蔵庫 | |
JP2008173632A (ja) | 空気浄化方法及び空気浄化装置 | |
KR20160068076A (ko) | Uv led와 광촉매 필터를 사용한 공기 정화기 | |
CN117160155A (zh) | 净化器及其控制方法 | |
KR20190011889A (ko) | 공기 정화장치 | |
JP2008183326A (ja) | 脱臭装置 | |
WO2005115214A1 (ja) | 電気掃除機 | |
JP2000107276A (ja) | 空気浄化装置 | |
JP2012205615A (ja) | 気体処理装置 | |
JPH0229365B2 (zh) | ||
CN1211451A (zh) | 组合式除臭过滤器及其生产方法和含其的过滤装置 | |
JPH0360720A (ja) | 空気清浄機 | |
CN1262224C (zh) | 鞋内净化装置 | |
JP2003310723A (ja) | 空気浄化装置、および触媒 | |
CN212390528U (zh) | 一种室内空气净化装置 | |
KR100460254B1 (ko) | 공기정화 살균장치 | |
JP3072950B2 (ja) | 移動する気体中に存在する微生物等の殺菌方法と殺菌装置 | |
KR102518306B1 (ko) | 광화학반응 나노복합촉매필터를 이용한 공기청정기 | |
KR102671186B1 (ko) | 플라즈마 공기정화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05612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