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24611A - 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24611A
CN1424611A CN02155899A CN02155899A CN1424611A CN 1424611 A CN1424611 A CN 1424611A CN 02155899 A CN02155899 A CN 02155899A CN 02155899 A CN02155899 A CN 02155899A CN 1424611 A CN1424611 A CN 14246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velength
selection system
wavelength selection
optical
optical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21558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85943C (zh
Inventor
小滨昭彦
大下孝一
村谷真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k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k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37879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3177313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17914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41936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ikon Corp filed Critical Nik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246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246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8594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8594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1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 G02B15/16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with interdependent non-linearly related movements between one lens or lens group, and another lens or lens group
    • G02B15/177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with interdependent non-linearly related movements between one lens or lens group, and another lens or lens group having a negative front lens or group of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4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for use with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4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for use with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 G02B13/146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for use with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with corrections for use in multiple wavelength bands, such as infrared and visible light, e.g. FLIR syste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1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 G02B15/143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three groups only
    • G02B15/1435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three groups only the first group being negative
    • G02B15/143507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three groups only the first group being negative arranged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1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 G02B15/145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five groups only
    • G02B15/1451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five groups only the first group being positive
    • G02B15/145129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five groups only the first group being positive arranged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1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 G02B15/16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with interdependent non-linearly related movements between one lens or lens group, and another lens or lens group
    • G02B15/163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with interdependent non-linearly related movements between one lens or lens group, and another lens or lens group having a first movable lens or lens group and a second movable lens or lens group, both in front of a fixed lens or lens group
    • G02B15/167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with interdependent non-linearly related movements between one lens or lens group, and another lens or lens group having a first movable lens or lens group and a second movable lens or lens group, both in front of a fixed lens or lens group having an additional fixed front lens or group of lenses
    • G02B15/173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with interdependent non-linearly related movements between one lens or lens group, and another lens or lens group having a first movable lens or lens group and a second movable lens or lens group, both in front of a fixed lens or lens group having an additional fixed front lens or group of lenses arranged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1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ghost imag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08Filters for use with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e.g. for separating visible light from infrared and/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2Absorbing 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8Interference 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8Interference filters
    • G02B5/281Interference filters designed for the infrared l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8Interference filters
    • G02B5/283Interference filters designed for the ultraviole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Lense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从物方沿光轴依次包括:物镜光学系统,由具有折射光焦度的光学元件和孔径光阑构成;无光焦度光学组件,由不具有折射光焦度的光学元件构成;和成象装置。所述无光焦度光学组件包括用于使短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的波长选择装置。所述波长选择装置满足特定的条件式。

Description

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其在整个象场中具有较高的光学性能,适用于设有固态成象装置的摄象机和电子静态照相机。
背景技术
比如固态成象装置等成象装置与传统卤化银胶片不同,不仅对可见光,而且对具有长于可见光波长的红外光都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相应地,为了实现良好的彩色再现并且消除由长波长光束色差所导致的闪耀,必须阻断具有700nm以上长波长的光束。因此,在采用比如固态成象装置等成象装置的传统摄象机和电子静态照相机中,已有在成象装置的物方一侧设置用于阻断具有700nm以上波长红外光的红外截止滤波器。
随着摄象机和电子静态照相机的普及,需要这些相机小型化并且重量轻。另一方面,随着比如固态成象装置等成象装置的象素逐年来愈加精细和密集,其光学性能也需要更高。
由于随着近年来非球面制造技术的提高而可以自由地采用非球面透镜,所以校正单色象差比如球差和彗差变得容易。因此,随着光学性能的提高,可以通过减少透镜元件的数目来使光学系统小型化和重量轻。
另一方面,如果不增加透镜元件的数目则不能满意地校正色差。因此,不可能提高光学性能。相应地,色差成为改善光学系统光学性能的一个障碍。特别地,由于从紫色到紫外的光束易于显眼,所以如何抑制该色差是使光学系统具有较高光学性能的关键之处。已知采用超低色散玻璃、氟石等的光学系统是一个解决途径。但是,由于这些玻璃材料具有较低的折射率,所以其易于造成透镜厚度的增大和透镜元件数目的增加。其结果是,不仅光学系统变大,而且由于材料昂贵也难以降低成本。
作为降低光学系统色差的一个替代方法,可以考虑在光学系统中设置用于消除作为色差的最显眼范围紫外光(340nm至420nm)的紫外截止滤波器。不管其设置在何处,总透镜长度增加了滤波器的厚度并且增加了成本。
发明概述
本发明是考虑到前述问题而作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其具有不显眼的色差和在整个象场中较高的光学性能,适用于设有固态成象装置的摄象机和电子静态照相机,并且制造成本低、结构紧凑且重量轻。
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一种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从物方沿光轴依次包括:物镜光学系统,由具有折射光焦度的光学元件和孔径光阑构成;无光焦度光学组件,由不具有折射光焦度的光学元件构成;和成象装置。所述无光焦度光学组件包括用于使短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的波长选择装置。并且所述波长选择装置SC满足下述条件式(1):
390<λV50<430                    (1)
其中λV50表示其中波长选择装置的短波长透射率变为50%时的波长(单位:nm)。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波长选择装置SC是一个吸收滤波器,通过吸收短波长光束使短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最好满足下述条件式(2):
10<λV80V10<40                (2)
其中λV10表示其中波长选择装置SC的短波长透射率变为10%时的波长(单位:nm),而λV80表示其中波长选择装置SC的短波长透射率变为80%时的波长(单位:nm)。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波长选择装置SC是一个干涉滤波器,通过在无光焦度光学组件PL中的光学元件表面上形成的干涉薄膜UVC使短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3):
D/PY<1.1×102                    (3)
其中D表示从干涉薄膜UVC位置至成象装置I的转换到空气中的光路长度(单位:mm),P表示沿最短方向测得的成象装置I的象素间距(单位:mm),且Y表示成象装置I的对角线长度(单位:mm)。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4):
|Y/P0|<0.55                       (4)
其中P0表示从无光焦度光学组件PL的最靠近物方光学表面测得的物镜光学系统OB出射光瞳的位置(单位:mm,沿成象方向为正)。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5):
5<λV90V10≤40                 (5)
其中λV90表示其中波长选择装置SC的短波长透射率变为90%时的波长(单位:nm)。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波长选择装置SC通过使长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而仅透射有用的可见光。最好满足下述条件式(6):
650<λR10<750                    (6)
其中λR10表示其中波长选择装置SC的长波长透射率变为10%时的波长(单位:nm)。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7):
5<λR10R80<60                 (7)
其中λR80表示其中波长选择装置SC的长波长透射率变为80%时的波长(单位:nm)。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波长选择装置SC优选具有阻止比成象装置I分辨率限制更高的空间频率的功能。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8)和(9):
DL/Y<0.2                             (8)
DL>0.5                               (9)
其中DL表示具有阻止比成象装置I分辨率限制更高空间频率的功能的波长选择装置沿光轴的厚度(单位:mm)。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波长选择装置SC优选具有保护成象装置I表面的功能。
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从物方沿光轴依次包括:物镜光学系统,由具有折射光焦度的光学元件和孔径光阑构成;无光焦度光学组件,由不具有折射光焦度的光学元件构成;和成象装置。所述无光焦度光学组件包括其中短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的波长选择装置。所述波长选择装置是一个干涉滤波器,通过仅形成于无光焦度光学组件表面上的干涉薄膜使短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最好使物镜光学系统OB最靠近象方的光学元件具有正的折射光焦度。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0):
λV50D/PY<4.5×104                   (10)。
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一种光学系统包括:多个透镜元件;和一个具有波长选择特性的光学部件。所述光学部件由形成在透镜元件的透镜表面上的干涉薄膜构成。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
0<|Φ/R|<0.8
0°≤|B|<13°
其中Φ表示透镜表面的有效直径,R表示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B表示在空气一侧的透镜表面处通过透镜表面的主光线相对于光轴的角度。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
0°≤|C|<18°
其中C表示在空气一侧的透镜表面处边缘光线相对于光轴的角度,而其中边缘光线为从轴上物体出射的通过孔径光阑外围以形成图象的光线。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部件具有任一下述特性,即对于红外光具有基本上较低的透射率,对于紫外光具有基本上较低的透射率,或者对于可见光具有较高的透射率并且对于红外光和紫外光具有基本上较低的透射率。
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一种光学系统包括:多个透镜元件;和一个具有波长选择特性的光学部件。所述光学部件由形成在透镜元件的透镜表面上的干涉薄膜构成。所述光学系统由一个负透镜组和一个与该负透镜组相邻的正透镜组构成。所述负透镜组包括三个透镜元件,即第一负透镜元件、第二负透镜元件和一个正透镜元件。所述光学部件形成在第二负透镜元件的象方一侧表面上。
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一种光学系统包括:多个透镜元件;和一个具有波长选择特性的光学部件。所述光学部件由形成在透镜元件的透镜表面上的干涉薄膜构成。所述光学系统由一个负透镜组和一个与该负透镜组相邻的正透镜组构成。所述正透镜组由一个位于该正透镜组最靠近物方一侧的正透镜元件构成。所述光学部件形成在所述正透镜元件的象方一侧表面上。
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一种光学系统包括:多个透镜元件;和一个具有波长选择特性的光学部件。所述光学部件由形成在透镜元件的透镜表面上的干涉薄膜构成。所述光学系统由一个负透镜组、一个与该负透镜组相邻的第一正透镜组、和一个位于该光学系统最靠近象方一侧的第二正透镜组构成。所述光学部件形成在第二正透镜组最靠近象方一侧的表面上。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实例1的光学系统处于广角端状态W和摄远端状态T的透镜结构剖视图。
图2用曲线图表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实例1和2的光学系统处于广角端状态W的物镜光学系统OB的各种象差。
图3用曲线图表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实例1和2的光学系统处于摄远端状态T的物镜光学系统OB的各种象差。
图4用曲线图表示在光学系统广角端状态W象高4mm时相对于波长的横向色差以及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实例1的波长选择装置SC的横向色差消除效果。
图5用曲线图表示在光学系统摄远端状态T象高4mm时相对于波长的横向色差以及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实例1的波长选择装置SC的横向色差消除效果。
图6表示由波长选择装置干涉薄膜处的透射光和反射光所导致的在波长选择装置SC干涉薄膜UVC表面与成象装置I之间产生的成象装置I上周期性重影图象。
图7表示由成象装置I表面上精细周期性图纹所引起的干涉。
图8表示由波长选择装置干涉薄膜处的透射光和反射光所导致的在波长选择装置SC干涉薄膜UVC表面与成象装置I之间产生的周期性重影图象的机理。
图9表示通过采用吸收滤波器IRCF来抑制周期性重影图象的机理,其中重影图象产生在波长选择装置SC干涉薄膜IRC表面与成象装置I之间,由波长选择装置SC的干涉薄膜IRC和吸收滤波器IRCF处的透射光和反射光所导致。
图10用曲线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实例1的波长选择装置SC的干涉薄膜UVC的光谱透射率,其中短波长光束选择性地基本不透明。
图11用曲线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实例1的吸收滤波器IRCF和干涉薄膜IRC的整体光谱透射率,其中长波长光束选择性地基本不透明。
图12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实例2的光学系统处于广角端状态W和摄远端状态T的透镜结构剖视图。
图13用曲线图表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实例2的光学系统处于广角端状态W象高4mm时相对于波长的横向色差。
图14用曲线图表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实例2的光学系统处于摄远端状态T象高4mm时相对于波长的横向色差。
图15用曲线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实例2的波长选择装置SC的干涉薄膜UVC的光谱透射率,其中短波长光束选择性地基本不透明。
图16用曲线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实例2的吸收滤波器IRCF的整体光谱透射率,其中长波长光束选择性地基本不透明。
图17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实例3的光学系统处于广角端状态W和摄远端状态T的透镜结构剖视图。
图18用曲线图表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实例3和4的光学系统处于广角端状态W的物镜光学系统OB的各种象差。
图19用曲线图表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实例3和4的光学系统处于摄远端状态T的物镜光学系统OB的各种象差。
图20用曲线图表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实例3和4的光学系统处于广角端状态W象高4mm时相对于波长的横向色差。
图21用曲线图表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实例3和4的光学系统处于摄远端状态T象高4mm时相对于波长的横向色差。
图22用曲线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实例3的波长选择装置SC的干涉薄膜UVC的光谱透射率,其中短波长光束选择性地基本不透明。
图23用曲线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实例3的吸收滤波器IRCF和干涉薄膜IRC的整体光谱透射率,其中长波长光束选择性地基本不透明。
图24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实例4的光学系统处于广角端状态W和摄远端状态T的透镜结构剖视图。
图25用曲线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实例4的波长选择装置SC的吸收滤波器UVCF的光谱透射率,其中短波长光束选择性地基本不透明。
图26用曲线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实例4的干涉薄膜IRC的光谱透射率,其中长波长光束选择性地基本不透明。
图27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实例5的光学系统处于广角端状态W和摄远端状态T的透镜结构剖视图。
图28用曲线图表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实例5的光学系统处于广角端状态W的物镜光学系统OB的各种象差。
图29用曲线图表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实例5的光学系统处于摄远端状态T的物镜光学系统OB的各种象差。
图30用曲线图表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实例5的光学系统在广角端状态W象高4mm时相对于波长的横向色差。
图31用曲线图表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实例5的光学系统在摄远端状态T象高4mm时相对于波长的横向色差。
图32用曲线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实例5的波长选择装置SC的干涉薄膜UVC的光谱透射率,其中短波长光束选择性地基本不透明。
图33用曲线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实例5的吸收滤波器IRCF和干涉薄膜IRC的整体光谱透射率,其中长波长光束选择性地基本不透明。
图34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实例6的光学系统处于广角端状态W和摄远端状态T的光路。
图35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实例7的光学系统处于广角端状态W和摄远端状态T的光路。
图36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实例8的光学系统处于广角端状态W和摄远端状态T的光路。
图37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实例9的光学系统处于广角端状态W和摄远端状态T的光路。
优选实施例的描述[第一实施例]
首先,下面参照附图说明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后面将详细说明。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实例1的光学系统处于广角端状态W和摄远端状态T的透镜结构剖视图。图2和3中分别画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实例1的物镜光学系统OB处于广角端状态和摄远端状态的的各种象差。如图2和3中所示,其单色象差得到满意的校正,但是横向色差还有一定程度剩余。图4和5中画出了以相对于波长形式表示的该横向色差。根据图示,由于在短波长一侧产生大量的横向色差,所以如果消除该部分象差,则可以相应获得如同主要部分色差得以消除的相同效果。
为了去除短波长光束,将一个其中短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的波长选择装置SC设置在位于物镜光学系统OB与成象装置I之间的无光焦度光学组件PL中。此处,基本不透明指的是透射率基本为0%。相应地,从物镜光学系统OB出射的短波长光束可以由无光焦度光学组件PL去除。待去除光束的最短波长为340nm就足够了,因为玻璃材料仅自然透射长于340nm的光束。
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从物方沿着光轴依次包括,具有带折射光焦度的光学元件和孔径光阑的物镜光学系统OB,由无光焦度光学元件构成的无光焦度光学组件PL,和成象装置I。无光焦度光学组件具有其中短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的波长选择装置SC。波长选择装置SC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
390<λV50<430                   (1)
其中λV50表示其中波长选择装置SC的短波长透射率变为50%时的波长(单位:nm)。
条件式(1)限定了其中短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的波长选择装置SC的适当特征范围。若值λV50超出条件式(1)的上限,则为了抑制易于显眼的紫色到紫外光束的横向色差,不仅会去除紫色到紫外的光波长,而且会去除蓝色光波长。其结果是,透过波长选择装置SC并由成象装置I探测到的光束不能准确地再现颜色,因为该光束在三基色蓝色、绿色和红色之中丢失了蓝色光,而此三基色对颜色再现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不能获得高光学性能的光学系统。另一方面,若值λV50低于条件式(1)的下限,则为了抑制易于显眼的紫色到紫外光束的横向色差,则波长选择装置SC不能充分去除从紫色到紫外的光束。相应地,不能实现高光学性能的光学系统。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波长选择装置SC是一个用于吸收短波长光束以使短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的吸收滤波器。最好满足下述条件式(2):
10<λV80V10<40                (2)
其中λV10表示其中波长选择装置SC的短波长透射率变为10%时的波长(单位:nm),而λV80表示其中波长选择装置SC的短波长透射率变为80%时的波长(单位:nm)。
在吸收滤波器中,当构成吸收滤波器的介质的光路长度改变时,待吸收光束的波长会根据光路长度的改变而改变。
在无光焦度光学组件中,当基本平行于光轴的光束入射至该无光焦度光学组件时,其光路长度基本上相同,而与至光轴的距离无关。
相应地,如果将吸收滤波器制成为无光焦度光学元件,则可以使基本上平行于光轴入射至吸收滤波器的光束的光路长度基本上相同,而与至光轴的距离无关。其结果是,吸收滤波器所吸收光束的光学特性可以基本上相同,与至光轴的距离无关。
在采用比如固态成象装置等成象装置的摄象机和电子静态照相机中,物镜光学系统OB出射光瞳的位置根据固态成象装置光学特性的需要位于远离成象平面的位置。换句话说,从物镜光学系统OB出射的光束基本上平行于光轴。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用作波长选择装置SC的吸收滤波器最好位于物镜光学系统OB与成象装置I之间。相应地,在第一实施例中,使入射至成象装置中心处光束以及入射至成象装置外围处光束的特性均匀,并且入射至成象装置I的光束在整个象场都具有均匀的特性,从而光学系统具有较高的光学性能。
条件式(2)限定了用作波长选择装置SC的吸收滤波器特性的适宜范围。若值λV80V10超出条件式(2)的上限,则表示吸收滤波器吸收特性的曲线图形状表现为随着波长变短其吸收量逐渐增加。相应地,在条件式(1)中,短波长一侧的透射率变得较大,从而波长选择装置SC不能充分去除从紫色至紫外的光束。另外,长波长一侧的透射率变得较小,换句话说,会去除部分蓝色光。相应地,不能进行准确的颜色再现,因为该光束在三基色蓝色、绿色和红色之中丢失了部分蓝色光,而此三基色对颜色再现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不能获得高光学性能的光学系统。另一方面,若值λV80V10低于条件式(2)的下限,则表示吸收滤波器吸收特性的曲线图形状表现为随着波长变短其吸收迅速增加。然而,具有这种特性的吸收滤波器难于制造。其结果是,由于制造成本的原因,不能实现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低成本光学系统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波长选择装置SC是一个干涉滤波器,通过设置在无光焦度光学组件PL中光学元件表面上的干涉薄膜UVC使短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3):
D/PY<1.1×102              (3)
其中D表示从干涉薄膜UVC位置至成象装置I的转换到空气中的光路长度(单位:mm),P表示沿最短方向测得的成象装置I的象素间距(单位:mm),且Y表示成象装置I的对角线长度(单位:mm)。
干涉滤波器通过用蒸镀方式在光学元件表面上形成干涉薄膜而制得。通过透射既定波长的光束并反射该既定波长之外的其他波长光束,干涉滤波器可以逐个波长地控制透射对反射的比值。与按波长吸收光束的吸收滤波器相比,干涉滤波器的不同在于按波长反射光束,但是就按波长透射光束这一点而言,这两种滤波器是相同的。从选择波长的角度来说,这两种滤波器具有相同的作用。
由于其蒸镀制造方法的原因,当薄膜形成表面具有曲率时,干涉滤波器在表面中心处与外围处其特性变得不同。相应地,干涉薄膜UVC形成于其上的表面优选为没有光焦度的平面。
另外,由于干涉滤波器通过薄膜干涉达到其特性,所以理论上在光束的正入射与倾斜入射之间干涉滤波器的特性是不同的。相应地,为了在整个象场中获得均匀的特性,最好使在轴光线对干涉滤波器的入射角与离轴光线的基本相同。为了实现此结果,最好使在轴光线与离轴光线基本上平行于光轴。
如上所述,在采用比如固态成象装置等成象装置的摄象机和电子静态照相机中,从物镜光学系统OB出射的光线近乎平行于光轴。
因此,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用作波长选择装置SC的干涉滤波器最好设置在位于物镜光学系统OB与成象装置I之间的无光焦度光学组件PL处。相应地,在第一实施例中,使入射至成象装置中心处光束以及入射至成象装置外围处光束的特性均匀,并且入射至成象装置I的光束在整个象场都具有均匀的特性,从而使光学系统具有较高的光学性能。
然后,针对干涉滤波器所伴有的重影图象,说明下述三种情况下的波长。
第一波长为在干涉滤波器上反射而无透射的光束。具有该波长的光束在形成有干涉薄膜UVC的表面(以下称作干涉薄膜表面)上被反射向物体一侧。可以认为反射光束在位于该薄膜物体一侧的透镜表面上再次反射成为重影光束。然而,由于该光束的波长实际上不能透过干涉薄膜表面,所以该光束不能到达成象装置I。
第二波长为透过干涉薄膜而基本上无反射的光束。由于光束在干涉薄膜表面上基本上无反射,所以该光束不会导致重影图象。
第三波长为具有上述两个波长之间波长的光束(在干涉薄膜上反射而不透过干涉薄膜的光束以及在透过干涉薄膜而基本上不反射的光束),换句话说,也即在干涉薄膜上反射且透射的光束。该光束在波长选择装置SC与成象装置I之间产生如图6所示的周期性重影图象。附带指出,图6表示在波长选择装置SC干涉薄膜UVC表面与成象装置I之间产生的成象装置I上周期性重影图象。该周期性重影图象如下产生;由于在该波长的成象装置I反射率较高且干涉薄膜表面反射率较高,所以在干涉薄膜表面与成象装置之间易于产生初始的重影图象;成象装置I的表面具有如图7所示的精细周期性图纹。此处,图7表示由成象装置I表面上精细周期性图纹所引起的干涉。图8表示由波长选择装置干涉薄膜处的透射光和反射光所导致的在波长选择装置SC干涉薄膜UVC表面与成象装置I之间产生的周期性重影图象的机理。
产生周期性重影图象的机理解释如下。从物体出射的具有该波长的光束(在波长选择装置SC的干涉薄膜UVC处反射和透射的光束)通过物镜光学系统OB入射至具有波长选择装置SC的无光焦度光学组件PL上。接着,具有该波长的光束部分透过形成于波长选择装置SC上的干涉薄膜UVC以入射至成象装置I。由于成象装置I的表面具有如图7所示的精细周期性图纹,所以入射至成象装置I的光束不仅在该表面上规律地反射,而且由于干涉导致沿着构成光程差nλ(n:整数,λ:波长)的方向反射。沿着构成光程差nλ的方向反射的光束在波长选择装置SC的干涉薄膜UVC上部分反射以再次入射至成象装置I,如图8所示。然而,由于入射至成象装置I的光束是离散的,所以所得图象为具有周期性图纹的重影图象(周期性重影图象)。
条件式(3)限定了设置干涉薄膜UVC以防止周期性重影图象显眼的位置的适宜范围。若比值D/PY超出条件式(3)的上限,则相干长度过分长于条件式(1)中的长度,使得周期性重影图象的光强过强。另外,周期性重影图象相对于图象帧的尺寸变得太大,使得图象恶化。其结果是,不能实现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具有高光学性能的光学系统的目的。
另外,更优选将条件式(3)的下限设定在2×10。当比值D/PY落在条件式(3)的下限以下时,其上形成有干涉薄膜UVC的光学元件表面处于靠近成象装置I的位置,从而粘附的干涉薄膜上的灰尘等易于在成象装置I上投射阴影。相应地,由于灰尘等的阴影易于形成图象,所以难以获得较高的象质。其结果是,不能实现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具有高光学性能的光学系统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4):
|Y/P0|<0.55                   (4)
其中Y表示成象装置I的对角线长度(单位:mm),P0表示从无光焦度光学组件PL的最靠近物方光学表面测得的物镜光学系统OB出射光瞳的位置(单位:mm,沿成象方向为正)。
条件式(4)限定了物镜光学系统OB出射光瞳位置的适宜范围。当比值|Y/P0|超出条件式(4)的上限时,入射至具有用于形成干涉薄膜UVC的波长选择装置SC位于物镜光学系统出射端的无光焦度光学组件PL的离轴光线相对于光轴变得过分不平行。相应地,干涉薄膜的特性如上所述在在轴光线与离轴光线之间变得显著不同,使得不能在整个图象帧上获得均匀的特性。其结果是,不能实现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具有高光学性能的光学系统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5):
5<λV90V10≤40                   (5)
其中λV10表示其中波长选择装置SC的短波长透射率变为10%时的波长(单位:nm),而λV90表示其中波长选择装置SC的短波长透射率变为90%时的波长(单位:nm)。
条件式(5)限定了用作波长选择装置SC的干涉滤波器的适当特征范围。若值λV90V10超出条件式(5)的上限,则表示干涉滤波器透射特性的曲线图形状表现为向着短波长一侧其透射率逐渐减小。相应地,在条件式(1)中,短波长一侧的透射率变得较大,从而波长选择装置SC不能充分去除从紫色至紫外的光束。另外,长波长一侧的透射率变得较小,换句话说,会去除部分蓝色光。相应地,不能进行准确的颜色再现,因为该光束在三基色蓝色、绿色和红色之中丢失了部分蓝色光,而此三基色对颜色再现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不能获得高光学性能的光学系统。另一方面,若值λV90V10低于条件式(5)的下限,则表示干涉滤波器透射特性的曲线图形状表现为向着短波长一侧其透射率迅速增加。然而,具有这种特性的干涉滤波器需要过多数量的薄膜,从而增加了制造成本。其结果是,由于制造成本的原因,不能实现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低成本光学系统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波长选择装置SC通过使长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而仅透射有用的可见光。最好满足下述条件式(6):
650<λR10<750                   (6)
其中λR10表示其中波长选择装置SC的长波长透射率变为10%时的波长(单位:nm)。
通过使长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而透射有用可见光的作用,也即红外截止滤波器的作用,被加至用于使短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的波长选择装置SC上,从而与单独设置红外截止滤波器的情况相比光学元件的数量可以减少一个。相应地,可以实现低成本和紧凑性。
条件式(6)限定了红外截止滤波器作用的适宜范围。当值λR10超出条件式(6)的上限时,红外截止滤波器透射红外光的主要部分。相应地,不能实现良好的颜色再现或者去除由红外光色差所导致的闪耀。另一方面,当值λR10低于条件式(6)的下限时,部分红色光被去除。其结果是,透过波长选择装置SC并由成象装置I接收到的光束丢失了部分红色光。相应地,不能进行准确的颜色再现,因为该光束在三基色蓝色、绿色和红色之中丢失了部分红色光,而此三基色对颜色再现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不能获得高光学性能的光学系统。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波长选择装置SC在一个本体上包括一个吸收滤波器IRCF,用于使长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而仅透射有用的可见光,和干涉薄膜IRC,用于使长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而仅透射有用的可见光。干涉薄膜IRC位于吸收滤波器IRCF的物方一侧。优选满足上述条件式(6)。
如上所述,通过将用于使长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而仅透射有用可见光的吸收滤波器IRCF和用于使长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而仅透射有用可见光的干涉薄膜IRC加至用于使短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的波长选择装置SC之上,换句话说,将红外截止滤波器和红外截止干涉薄膜加至其上,与单独设置红外截止滤波器的情况相比光学元件的数量可以减少一个。相应地,可以实现低成本和紧凑性。
当通过使长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而透射有用可见光的效果仅通过干涉薄膜IRC来获得时,在干涉薄膜IRC与成象装置I之间产生周期性重影图象,从而不能实现具有高光学性能的光学系统,其原理与针对使短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的干涉滤波器干涉薄膜UVC的上述原理相同。如图9中所示,最好将干涉薄膜IRC设置在吸收滤波器IRCF的物方一侧。这种设置可以抑制周期性重影图象的产生。图9表示抑制在波长选择装置SC的干涉薄膜IRC表面与成象装置I之间产生的周期性重影图象的机理,其中重影图象由波长选择装置SC的干涉薄膜IRC和吸收滤波器IRCF处的透射光和反射光所导致。
下面说明抑制周期性重影图象的机理。易于在波长选择装置SC的干涉薄膜IRC处形成重影图象的光束其波长处于在干涉薄膜IRC上无透射而反射的光束与基本无反射而透过干涉薄膜IRC的光束之间,换句话说,处于干涉薄膜IRC上透射光束与反射光束之间。光束通过物镜光学系统OB入射至具有波长选择装置SC的无光焦度光学组件PL上。接着,具有该波长的光束部分透过形成在波长选择装置SC上的干涉薄膜IRC。透过干涉薄膜IRC的光束被设置在干涉薄膜IRC象方一侧的吸收滤波器IRCF部分吸收,并且部分透过吸收滤波器IRCF的光束入射在成象装置I上。由于成象装置I的表面具有精细的周期性图案,所以入射至成象装置I的光束不仅在其表面上规律性地反射,而且由于干涉导致沿着构成光程差nλ(n:整数,λ:波长)的方向反射。沿着构成光程差nλ的方向反射的光束再次入射至波长选择装置SC中的吸收滤波器IRCF,并且由吸收滤波器IRCF部分吸收。只有一部分光束透过吸收滤波器IRCF。接着,透过吸收滤波器IRCF的光束入射至干涉薄膜IRC,并且由干涉薄膜IRC部分反射。然后,由干涉薄膜IRC反射的光束被吸收滤波器IRCF再次吸收。只有一部分光束入射至成象装置I。然而,入射至成象装置I作为重影图象的光束已经三次通过吸收滤波器,从而几乎所有光束都被吸收,所得的弱周期性重影图象变得不明显。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7):
5<λR10R80<60                  (7)
其中λR10表示其中波长选择装置SC的长波长透射率变为10%时的波长(单位:nm),λR80表示其中波长选择装置SC的长波长透射率变为80%时的波长(单位:nm)。
条件式(7)限定了红外截止滤波器特性的适宜范围。若值λR10R80超出条件式(7)的上限,则表示红外截止滤波器透射特性的曲线图形状表现为透射率向着长波长一侧逐渐降低。相应地,一部分红色光由波长选择装置SC除去。其结果是,不能进行准确的颜色再现,因为该光束在三基色蓝色、绿色和红色之中丢失了部分红色光,而此三基色对颜色再现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不能获得高光学性能的光学系统。
另外,当红外截止滤波器的作用由干涉薄膜IRC获得时,在干涉薄膜IRC中既发生透射也发生反射的波长范围变得过宽。其结果是,上述周期性重影图象变得明显。因此,不能获得高光学性能的光学系统。另一方面,若值λR10R80低于条件式(7)的下限,则表示红外截止滤波器透射特性的曲线图形状表现为透射率向着长波长一侧迅速降低。然而,具有这种特性的干涉滤波器需要过多的薄膜,从而提高了制造成本。其结果是,由于制造成本的原因,不能实现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低成本光学系统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波长选择装置SC优选具有阻止比成象装置I分辨率限制更高的空间频率的功能。相应地,与单独设置低通滤波器的情况相比光学元件的数量可以减少一个。因此,可以实现由减少光学元件数量带来的低成本、紧凑性和轻重量。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8)和(9):
DL/Y<0.2                    (8)
DL>0.5                      (9)
其中DL表示具有阻止比成象装置I分辨率限制更高空间频率的功能的波长选择装置SC沿光轴的厚度(单位:mm),且Y表示成象装置I的对角线长度(单位:mm)。
条件式(8)限定了用于阻止比成象装置I分辨率限制更高空间频率的波长选择装置SC沿着光轴厚度(沿平行于光轴方向的厚度)的上限。当比值DL/Y超出条件式(8)的上限时,因为波长选择装置SC沿光轴的厚度变得太大,所以波长选择装置SC的重量变得较重。其结果是,不能实现本发明提供轻重量光学系统的目的。
条件式(9)限定了具有阻止比成象装置I分辨率限制更高空间频率功能的波长选择装置SC沿着光轴厚度的下限。当值DL低于条件式(9)的下限时,因为波长选择装置SC沿光轴的厚度变得太小,所以不能保持其部件强度。其结果是,由于波长选择装置SC容易受小冲击而破裂,所以必须维修。从而不能实现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低成本光学系统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波长选择装置SC优选具有保护成象装置I表面的功能。相应地,与单独设置盖板玻璃的情况相比光学元件的数量可以减少一个。因此,可以实现由减少光学元件数量带来的低成本、紧凑性和轻重量。
下面说明本发明具有不同点的第一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另一方面,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从物方沿着光轴依次包括,由具有折射光焦度的光学元件和孔径光阑构成的物镜光学系统OB,由无光焦度光学元件构成的无光焦度光学组件PL,和成象装置I。无光焦度光学组件PL具有其中短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的波长选择装置SC。波长选择装置SC优选是一个干涉滤波器,通过仅形成于无光焦度光学组件PL表面上的干涉薄膜使短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
具有不同点的第一实施例在如下方面与第一实施例相同;通过去除短波长光束来消除短波长一侧剩余的横向色差来获得与象差校正相同的效果;用于使短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的波长选择装置SC设置在位于物镜光学系统OB与成象装置I之间的无光焦度光学组件PL中。
波长选择装置SC优选是一个干涉滤波器,通过仅形成于无光焦度光学组件PL表面上的干涉薄膜使短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
由于干涉薄膜蒸发镀膜制造方法的原因,当薄膜形成表面具有曲率时,干涉滤波器的特性在表面的中央与外围之间变得不同。相应地,其上形成有干涉薄膜UVC的表面优选是没有光焦度的平面。
另外,由于干涉滤波器通过薄膜干涉获得所述特性,所以干涉滤波器的特性理论上在光束的法线入射与倾斜入射之间有所不同。相应地,为了在整个象场中获得均匀的特性,优选在轴光线对干涉滤波器的入射角与离轴光线基本相同。为了实现此点,优选在轴光线与离轴光线基本上平行于光轴。
如上所述,在具有比如固态成象装置等成象装置的摄象机和电子静态照相机中,从物镜光学系统OB出射的光线近似平行于光轴。
因此,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优选将作为波长选择装置SC的干涉滤波器设置在位于物镜光学系统OB与成象装置I之间的无光焦度光学组件PL中。相应地,在第一实施例中,入射至成象装置中央的光束的特性与入射至成象装置外围的光束的特性变得均匀,从而入射至成象装置I的光束在整个象场中都具有均匀的特性,使得光学系统具有较高的光学性能。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优选位于物镜光学系统OB最靠近象方的光学元件具有正的折射光焦度。
当位于物镜光学系统OB最靠近象方的光学元件具有正的折射光焦度时,从物镜光学系统OB出射的光线接近于与光轴平行。其结果是,提高了对干涉薄膜入射角的均匀度。相应地,可以使薄膜特性在整个象场中更加均匀,因而可以获得更高的光学性能。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0):
λV50D/PY<4.5×104                (10)
其中λV50表示其中波长选择装置SC的短波长透射率变为50%时的波长(单位:nm),D表示从干涉薄膜UVC位置至成象装置I的转换到空气中的光路长度(单位:mm),P表示沿最短方向测得的成象装置I的象素间距(单位:mm),且Y表示成象装置I的对角线长度(单位:mm)。
条件式(10)限定了用于防止前述第三波长光束产生的周期性重影图象显眼的干涉薄膜的适当位置。条件式(10)是第一实施例的条件式(3)的变型。若比值λV50D/PY超出条件式(10)的上限,则相干长度过分大于波长λ时的相干长度,使得周期性重影图象的光强变得过强。另外,周期性重影图象相对于图象帧的尺寸变得太大,使得图象恶化。其结果是,不能实现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具有高光学性能的光学系统的目的。
另外,更优选将条件式(10)的下限设定在8.2×103。当比值λV50D/PY落在条件式(10)的下限以下时,其上形成有干涉薄膜UVC的光学元件表面处于靠近成象装置I的位置,从而粘附在干涉薄膜上的灰尘等易于在成象装置I上投射阴影。相应地,由于灰尘等的阴影易于形成图象,所以难以获得较高的象质。其结果是,不能实现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具有高光学性能的光学系统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优选满足上述条件式(4)。条件式(4)已经在上面加以说明。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优选满足上述条件式(5)。条件式(5)已经在上面加以说明。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波长选择装置SC优选满足上述条件式(1)。条件式(1)已经在上面加以说明。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波长选择装置SC通过使长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而仅透射有用的可见光。优选满足上述条件式(6)。条件式(6)已经在上面加以说明。
另外,使长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而仅透射有用可见光的效果可以通过吸收滤波器类型、干涉滤波器类型或这两种类型来获得。当采用干涉滤波器类型时,可以构造使得用于使短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的波长选择装置SC形成光学元件的表面,并且使得用于使长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的干涉滤波器形成光学元件的另一表面。另一方面,可以构造使得波长选择装置SC具有使短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的作用以及使长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的作用。
另外,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波长选择装置SC在一个本体上包括用于使长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而仅透射有用可见光的吸收滤波器IRCF,和用于使长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而仅透射有用可见光的干涉薄膜IRC。干涉薄膜IRC位于吸收滤波器IRCF的物方一侧。优选满足上述条件式(6)。条件式(6)已经在上面加以说明。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优选具有阻止比成象装置I分辨率限制更高空间频率的功能。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波长选择装置SC优选满足上述条件式(8)和(9)。条件式(8)和(9)已经在上面加以说明。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波长选择装置SC优选具有保护成象装置I的表面的功能。该功能已经加以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的各数值例。
在各数值例中,非球面表面由下式表示:
x=cy2/{1+(1-κc2y2)1/2}+C4y4+C6y6+…
其中y表示沿垂直方向相对于光轴的高度,x表示凹陷量,c表示参考曲率半径,κ表示圆锥系数,以及C4、C6…表示非球面系数。
在非球面数据中,E-n表示“×10-n”。例如,1.234E-05表示1.234×10-5。<实例1>
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实例1的光学系统处于广角端状态W和摄远端状态T的透镜结构剖视图。
根据实例1的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从物方沿光轴依次包括物镜光学系统OB、无光焦度光学组件PL和成象装置I。
物镜光学系统OB从物方沿光轴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组G1、含有孔径光阑S的第二透镜组G2、和第三透镜组G3。
整体具有负折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G1从物方依次包括,负弯月透镜L11,具有朝向物方的凸表面和朝向象方的非球面表面;双凹负透镜L12,具有朝向象方的较强凹表面;和正弯月透镜L13,具有朝向物方的凸表面。
整体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G2从物方依次包括,孔径光阑S;双凸正透镜L21,具有朝向物方的为非球面表面的较强凸表面;胶合负透镜,由双凸正透镜L22与双凹负透镜L23粘合构成;和胶合正透镜,由具有朝向物方凸表面的负弯月透镜L24与双凸正透镜L25粘合构成。
整体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G3为物镜光学系统OB最靠近象方一侧的光学元件,由具有朝向物方的为非球面表面的较强凸表面的双凸正透镜L31构成。
当透镜组位置的状态从广角端状态W到摄远端状态T变化时,第一透镜组G1与第二透镜组G2之间的距离减小,而第三透镜组G3相对于象平面基本固定。
设置在物镜光学系统OB象方的无光焦度光学组件PL从物方依次包括,没有折射光焦度的具有平面平行形状的低通滤波器LPF,和用于保护成象装置I表面的盖板玻璃CG。
具有吸收滤波器IRCF功能的低通滤波器LPF由在一个本体上的用于使长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的吸收滤波器IRCF构成。另外,用于使长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的干涉薄膜IRC形成在低通滤波器LPF的物方表面上,用于使短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的干涉薄膜UVC形成在低通滤波器LPF的象方表面上。具有此结构的低通滤波器LPF为根据实例1的波长选择装置SC。
图10用曲线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实例1的波长选择装置SC的干涉薄膜UVC的光谱透射率,其中短波长光束选择性地基本不透明。
图11用曲线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实例1的吸收滤波器IRCF和干涉薄膜IRC的整体光谱透射率,其中长波长光束选择性地基本不透明。
与实例1有关的各个值列在表1中。在表1中,f表示整个光学系统的焦距,FNO表示f数,ω表示半视场角(最大入射角),其单位为度[°]。在透镜数据中,nd表示d线(λ=587.6nm)的折射率,ν表示阿贝数。空气折射率(n=1.00000)省略。
在透镜数据中,UVC表示用于使短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的干涉薄膜UVC的表面,UVCF表示用于使短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的吸收滤波器UVCF的表面,IRC表示用于使长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的干涉薄膜IRC的表面,IRCF表示用于使长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的吸收滤波器IRCF的表面,LPF表示低通滤波器,以及CG表示用于保护成象装置I表面的盖板玻璃。
在下面数值例的表中,其符号与非球面表达式与本实例中相同。在表中对于各数值,“mm”一般用作长度比如焦距、曲率半径和光学表面间距的单位。然而,由于其尺寸同比放大或缩小的光学系统可以获得类似的光学性能,所以该单位不必局限于“mm”,可以采用任何其他适当的单位。
表1
(规格)
焦距      广角端      摄远端
f         7.40        21.30
FNO       2.9         5.0
ω                 37.4        14.4
(透镜数据)
表面序号         曲率半径        表面距离      nd         ν
1                26.3278         1.700         1.74001    48.16
2                8.1533          5.750
3               -174.3801        0.900         1.48749    70.24
4                23.4928         2.400
5                17.9444         3.200         1.84666    23.78
6                33.9654         (D6)
7                ∞              0.500         孔径光阑S
8                10.3019         2.550         1.66547    55.18
9               -69.6160         0.100
10               14.8088         2.550         1.60562    43.73
11              -14.8001         2.000         1.80100    34.96
12               7.8543          0.900
13               27.6364         0.900         1.80100    34.96
14               8.6622          2.700         1.61272    58.75
15              -25.3313         (D15)
16               29.5916         2.300         1.66547    55.18
17              -258.5473        1.922
18              ∞IRC            2.760         1.45850    68.00 LPF,IRCF
19              ∞UVC            1.441
20              ∞               0.500         1.51680    64.20 CG
21              ∞               (BF)
(非球面数据)
表面序号2
κ=0.1000
C4=+1.18060E-04
C6=+7.93980E-07
 C8=-2.26350E-09
 C10=+7.95490E-11
 表面序号8
 κ=1.0000
 C4=-6.65950E-05
 C6=-3.23530E-07
 C8=+3.34640E-09
 C10=-1.01760E-10
 表面序号16
 κ=1.0000
 C4=-1.16570E-05
 C6=+1.10140E-06
 C8=-2.62900E-08
 C10=+2.73560E-10(变焦时的可变间距)
             W                  Tf             7.40               21.30D6            27.4238            4.8711D15           8.5310             26.8626BF            1.0300             0.9880(各条件式的值)D=2.80                    W
=2.76                    TP=3.4×10-3Y=10.9P0=-29.3                 W
 =-254                   T(1)λV50=420(3)D/PY=7.56×101        W
        7.45×101        T(4)Y/P0=-0.37            W
        -0.04             T(5)λV90V10=40(6)λR10=680(10)λV50D/PY=3.17×104   W
              3.13×104   T
图2和3分别用曲线图表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实例1和2的光学系统处于广角端状态W和摄远端状态T时的物镜光学系统OB的各种象差。在所有实例的象差曲线中,Y表示图象高度(单位:mm),特别在表示球差、象散和畸变的曲线图中,Y表示图象高度的最大值。FNO表示f数。在表示象散的曲线图中,实线表示弧矢象面,虚线表示子午象面。在表示彗差的曲线图中,画出了针对各象高的彗差值。在各个曲线图中,d表示d线(λ=587.6nm)的象差值,g表示g线(λ=435.8nm)的象差值。
在表示根据各实例的各种象差的曲线图中,采用与实例1中相同的标记。
从表示各种象差的各曲线图中可以看出,根据实例1的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表现出非常小的单色象差,因而具有较高的光学性能。
图4和5分别用曲线图表示在广角端状态W和摄远端状态T在象高4mm时相对于波长的横向色差。如各曲线图中所示,尽管横向色差在短波长一侧变得较大,但是波长短于420nm的色差成分由波长选择装置SC加以去除,从而最终获得与横向色差得以校正相同的效果。
上述低通滤波器LPF也可以具有盖板玻璃CG的功能。
如上所述,根据实例1的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显然具有较高的光学性能。<实例2>
图12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实例2的光学系统处于广角端状态W和摄远端状态T的透镜结构剖视图。
根据实例2的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从物方沿光轴依次包括物镜光学系统OB、无光焦度光学组件PL和成象装置I。
物镜光学系统OB从物方沿光轴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组G1、含有孔径光阑S的第二透镜组G2、和第三透镜组G3。根据实例2的物镜光学系统OB与实例1中相同,因而省略其重复说明。
设置在物镜光学系统OB象方一侧的无光焦度光学组件PL从物方依次包括,没有折射光焦度的具有平面平行形状的低通滤波器LPF,和用于保护成象装置I表面的盖板玻璃CG。
具有吸收滤波器IRCF功能的低通滤波器LPF由在一个本体上的用于使长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的吸收滤波器IRCF构成。另外,用于使短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的干涉薄膜UVC形成在低通滤波器LPF的象方表面上。具有此结构的低通滤波器LPF为根据实例2的波长选择装置SC。
与实例2有关的各个值列在表2中。
表2
(规格)
焦距        广角端      摄远端
f           7.40        21.30
FNO         2.9         5.0
ω                     37.4        14.4
(透镜数据)
表面序号      曲率半径     表面距离     nd         ν
1             26.3278      1.700        1.74001     48.16
2             8.1533       5.750
3            -174.380      10.900       1.48749     70.24
4             23.4928      2.400
5             17.9444      3.200        1.84666     23.78
6             33.9654      (D6)
7             ∞           0.500        孔径光阑S
8             10.3019      2.550        1.66547     55.18
9            -69.6160      0.100
10            14.8088      2.550        1.60562     43.73
11           -14.8001      2.000        1.80100     34.96
12            7.8543       0.900
13            27.6364      0.900        1.80100     34.96
14        8.6622       2.700      1.61272      58.75
15       -25.3313      (D15)
16        29.5916      2.300      1.66547      55.18
17       -258.5473     1.922
18        ∞           2.760      1.45850      68.00LPF,IRCF
19        ∞UVC        1.441
20        ∞           0.500      1.51680      64.20 CG
21        ∞           (BF)
(非球面数据)
表面序号2
κ=0.1000
C4=+1.18060E-04
C6=+7.93980E-07
C8=-2.26350E-09
C10=+7.95490E-11
表面序号8
κ=1.0000
C4=-6.65950E-05
C6=-3.23530E-07
C8=+3.34640E-09
C10=-1.01760E-10
表面序号16
κ=1.0000
C4=-1.16570E-05
C6=+1.10140E-06
C8=-2.62900E-08
C10=+2.73560E-10
(变焦时的可变间距)
               W            T
f              7.40         21.30
D6             27.4238      4.8711
D15            8.5310       26.8626
BF             1.0300       0.9880
(各条件式的值)
D=2.80               W
 =2.76               T
P=3.4×10-3
Y=10.9
P0=-29.3            W
  =-254              T
(1)λV50=410
(3)D/PY=7.56×101   W
         7.45×101   T
(4)Y/P0=-0.37       W
         -0.04        T
(5)λV90V10=25
(6)λR10=720
(10)λV50D/PY=3.10×104    W
               3.05×104     T
图2和3分别用曲线图表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实例2的光学系统处于广角端状态W和摄远端状态T时的物镜光学系统OB的各种象差。由于实例2采用了与实例1相同的物镜光学系统OB,所以其各种象差与实例1中相同。
从表示各种象差的各曲线图中可以看出,根据实例2的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表现出非常小的单色象差,因而具有较高的光学性能。
图13和14分别用曲线图表示在广角端状态W和摄远端状态T在象高4mm时相对于波长的横向色差。如各曲线图中所示,尽管横向色差在短波长一侧变得较大,但是波长短于410nm的色差成分由波长选择装置SC加以去除,从而最终获得与横向色差得以校正相同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实例2的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显然具有较高的光学性能。<实例3>
图17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实例3的光学系统处于广角端状态W和摄远端状态T的透镜结构剖视图。
根据实例3的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从物方沿光轴依次包括物镜光学系统OB、无光焦度光学组件PL和成象装置I。
物镜光学系统OB从物方沿光轴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含有孔径光阑S的第三透镜组G3、第四透镜组G4和第五透镜组G5。
整体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G1从物方依次包括,胶合正透镜,由一个具有朝向物方凸表面的负弯月透镜L11与具有朝向物方更强凸表面的双凸正透镜L12粘合而成;和正弯月透镜L13,具有朝向物方的凸表面。
整体具有负折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G2从物方依次包括,负弯月透镜L21,具有朝向物方的凸表面;胶合负透镜,由具有朝向象方更强凹表面的双凹负透镜L22与具有朝向象方凹表面的正弯月透镜L23粘合而成;和正弯月透镜L24,具有朝向物方的凸表面。
第四透镜组G4从物方依次包括,胶合正透镜,由具有朝向物方凸表面的负弯月透镜L41与具有朝向物方更强凸表面的双凸正透镜L42粘合而成。
第五透镜组G5包括,胶合正透镜,由具有朝向物方更强凸表面的双凸正透镜L51与具有朝向物方更强凹表面的双凹负透镜L52粘合而成。
当透镜组位置的状态从广角端状态到摄远端状态变化时,第一透镜组G1与第二透镜组G2之间的距离增加,第二透镜组G2与第三透镜组G3之间的距离减小,第三透镜组G3与第四透镜组G4之间的距离减小,第四透镜组G4与第五透镜组G5之间的距离增加,而第五透镜组G5相对于象平面基本固定。
设置在物镜光学系统OB象方的无光焦度光学组件PL从物方依次包括,没有折射光焦度的具有平面平行形状的低通滤波器LPF,和用于保护成象装置I表面的盖板玻璃CG。
具有吸收滤波器IRCF功能的低通滤波器LPF由在一个本体上的用于使长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的吸收滤波器IRCF构成。另外,用于使长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的干涉薄膜IRC形成在低通滤波器LPF的物方表面上,用于使短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的干涉薄膜UVC形成在低通滤波器LPF的象方表面上。具有此结构的低通滤波器LPF为根据实例3的波长选择装置SC。
图22中画出了波长选择装置SC的干涉薄膜UVC的光谱透射率,其中短波长光束选择性地基本不透明。图23中画出了吸收滤波器IRCF和干涉薄膜IRC的整体光谱透射率,其中长波长光束选择性地基本不透明。
与实例3有关的各个值列在表3中。
表3
(规格)
焦距          广角端           摄远端
f             9.17             69.07
FNO           2.9              4.4
ω                         31.9             4.5
(透镜数据)
表面序号      曲率半径      表面距离      nd         ν
1             26.3278       1.700         1.74001    48.16
2             112.4351      1.300         1.84666    23.78
3             46.6040       4.100         1.78800    47.38
4            -1133.2893     0.100
5             33.8557       3.150         1.49782    82.52
6             95.7487       (D6)
7             108.3076      1.200         1.80400    46.58
8             10.0068       4.300
9            -29.0221       0.900         1.72916    54.66
10            21.5697       1.700         1.84666    23.78
11            36.0418       0.700
12            22.2130       2.100         1.84666    23.78
13            133.9390      (D13)
14            ∞            0.500         孔径光阑S
15            19.0286       3.050         1.49782    82.52
16      -26.3022     0.200
17       14.4696     4.900     1.75700     47.82
18       43.2842     0.750
19      -27.1397     0.900     1.68893     31.09
20       15.2385     (D20)
21       28.7363     0.900     1.83481     42.72
22       10.1303     3.850     1.51823     58.96
23      -21.2189     (D23)
24       27.6733     3.000     1.80400     46.58
25      -78.3460     1.000     1.84666     23.78
26       103.6796    (D26)
27       ∞IRC       2.760     1.51633     64.22 LPF,IRCF
28       ∞UVC       2.470
29       ∞          0.500     1.51633     64.22 CG
30       ∞          (BF)
(变焦时的可变间距)
              W           T
f             9.17        69.07
D6            1.6978      30.9448
D13           27.1095     2.5720
D20           6.2411      1.4085
D23           2.3722      24.4561
D26           5.5636      5.5636
BF            1.0326      1.0328
(各条件式的值)
D=3.83                   W
 =3.84                   T
P=3.4×10-3
Y=10.9
P0=-46.5                W
  =-136                  T
(1)λV50=420
(3)D/PY=1.03×102       W
         1.04×102       T
(4)Y/P0=-0.23           W
         -0.08            T
(5)λV90V10=40
(6)λR10=680
(10)λV50D/PY=4.34×104 W
               4.35×104  T
图18和19分别用曲线图表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实例3的光学系统处于广角端状态W和摄远端状态T时的物镜光学系统OB的各种象差。
从表示各种象差的各曲线图中可以看出,根据实例3的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表现出非常小的单色象差,因而具有较高的光学性能。
图20和21分别用曲线图表示在广角端状态W和摄远端状态T在象高4mm时相对于波长的横向色差。如各曲线图中所示,尽管横向色差在短波长一侧变得较大,但是波长短于420nm的色差成分由波长选择装置SC加以去除,从而最终获得与横向色差得以校正相同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实例3的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显然具有较高的光学性能。<实例4>
图24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实例4的光学系统处于广角端状态W和摄远端状态T的透镜结构剖视图。
根据实例4的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从物方沿光轴依次包括物镜光学系统OB、无光焦度光学组件PL和成象装置I。
物镜光学系统OB从物方沿光轴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含有孔径光阑S的第三透镜组G3、第四透镜组G4和第五透镜组G5。
根据实例4的物镜光学系统OB与实例3中相同,因而省略其重复说明。
设置在物镜光学系统OB象方的无光焦度光学组件PL从物方依次包括,没有折射光焦度的具有平面平行形状的低通滤波器LPF,和用于保护成象装置I表面的盖板玻璃CG。
具有吸收滤波器UVCF功能的盖板玻璃CG由在一个本体上的用于使短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的吸收滤波器UVCF构成。另外,用于使长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的干涉薄膜IRC形成在盖板玻璃CG的物方表面上。具有此结构的盖板玻璃CG为根据实例4的波长选择装置SC。
图25中画出了用于使短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的吸收滤波器UVCF的光谱透射率。图26中画出了用于使长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的干涉薄膜IRC的光谱透射率。
与实例4有关的各个值列在表4中。
表4
(规格)
焦距             广角端      摄远端
f                9.17        69.07
FNO              2.9         4.4
ω                               31.9        4.5
(透镜数据)
表面序号    曲率半径     表面距离     nd          ν
1           26.3278      1.700        1.74001     48.16
2           112.4351     1.300        1.84666     23.78
3           46.6040      4.100        1.78800     47.38
4          -1133.2893    0.100
5           33.8557      3.150        1.49782     82.52
6           95.7487      (D6)
7           108.3076     1.200        1.80400     46.58
8           10.0068      4.300
9          -29.0221      0.900        1.72916     54.66
10          21.5697      1.700        1.84666     23.78
11          36.0418      0.700
12          22.2130      2.100        1.84666     23.78
13          133.9390     (D13)
14          ∞           0.500           孔径光阑S
15          19.0286      3.050        1.49782     82.52
16      -26.3022      0.200
17       14.4696      4.900    1.75700     47.82
18       43.2842      0.750
19      -27.1397      0.900    1.68893     31.09
20       15.2385      (D20)
21       28.7363      0.900    1.8348      142.72
22       10.1303      3.850    1.51823     58.96
23      -21.2189      (D23)
24       27.6733      3.000    1.80400     46.58
25      -78.3460      1.000    1.84666     23.78
26       103.6796     (D26)
27       ∞IRC        2.760    1.51633     64.22 LPF.IRCF
28       ∞UVC        2.470
29       ∞           0.500    1.51633     64.22 CG
30       ∞           (BF)
(变焦时的可变间距)
              W               T
f             9.17            69.07
D6            1.6978          30.9448
D13           27.1095         2.5720
D20           6.2411          1.4085
D23           2.3722          24.4561
D26           5.5636          5.5636
BF            1.0326          1.0328
(各条件式的值)
D=3.83            W
 =3.84            T
p=3.4×10-3
Y=10.9
P0=-46.5         W
  =-136           T
(1)λV50=400
(2)λV80V10=25
(6)λR10=675
图18和19分别用曲线图表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实例4的光学系统处于广角端状态W和摄远端状态T时的物镜光学系统OB的各种象差。由于实例4采用与实例3中相同的物镜光学系统OB,所以其各种象差与实例3中相同。
从表示各种象差的各曲线图中可以看出,根据实例4的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表现出非常小的单色象差,因而具有较高的光学性能。
图20和21分别用曲线图表示在广角端状态W和摄远端状态T在象高4mm时相对于波长的横向色差。由于实例4采用与实例3中相同的物镜光学系统OB,所以其横向色差与实例3中相同。如各曲线图中所示,尽管横向色差在短波长一侧变得较大,但是波长短于400nm的色差成分由波长选择装置SC加以去除,从而最终获得与横向色差得以校正相同的效果。上述低通滤波器LPF也可以具有盖板玻璃CG的功能。
如上所述,根据实例4的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显然具有较高的光学性能。<实例5>
图27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实例5的光学系统处于广角端状态W和摄远端状态T的透镜结构剖视图。
根据实例5的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从物方沿光轴依次包括物镜光学系统OB、无光焦度光学组件PL和成象装置I。
物镜光学系统OB从物方沿光轴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组G1、含有孔径光阑S的第二透镜组G2、和第三透镜组G3。
整体具有负折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G1从物方依次包括,负弯月透镜L11,具有朝向物方的凸表面和朝向象方的非球面表面;双凹负透镜L12,具有朝向象方的较强凹表面;和正弯月透镜L13,具有朝向物方的凸表面。
整体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G2从物方依次包括,孔径光阑S;双凸正透镜L21,具有朝向物方的为非球面表面的较强凸表面;胶合负透镜,由双凸正透镜L22与双凹负透镜L23粘合构成;和胶合正透镜,由具有朝向物方凸表面的负弯月透镜L24与双凸正透镜L25粘合构成。
整体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G3为物镜光学系统OB最靠近象方一侧的光学元件,由具有朝向物方的非球面凸表面的正弯月透镜L31构成。
当透镜组位置的状态从广角端状态W到摄远端状态T变化时,第一透镜组G1与第二透镜组G2之间的距离减小,而第三透镜组G3相对于象平面基本固定。
设置在物镜光学系统OB象方的无光焦度光学组件PL从物方依次包括,没有折射光焦度的具有平面平行形状的低通滤波器LPF,和用于保护成象装置I表面的盖板玻璃CG。
具有吸收滤波器IRCF功能的低通滤波器LPF由在一个本体上的用于使长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的吸收滤波器IRCF构成。另外,用于使长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的干涉薄膜IRC形成在低通滤波器LPF的物方表面,用于使短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的干涉薄膜UVC形成在低通滤波器LPF的象方表面。具有此结构的低通滤波器LPF为根据实例5的波长选择装置SC。
图32中画出了用于使短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的干涉薄膜UVC的光谱透射率。图33中画出了用于使长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的吸收滤波器IRCF和干涉薄膜IRC的整体光谱透射率。
与实例5有关的各个值列在表5中。
表5
(规格)
焦距          广角端          摄远端
f             7.40            21.30
FNO           2.8             4.7
ω                         37.4            14.4
(透镜数据)
表面序号    曲率半径      表面距离       nd          ν
  1         26.0783       1.500          1.74014      49.18
  2         7.6961        5.800
  3        -155.8785      0.900          1.58913      61.18
  4         31.7824       0.550
  5         16.8801       2.200          1.80518      25.43
  6         44.0584       (D6)
  7         ∞            1.900          孔径光阑S
  8         8.8511        2.450          1.69350      53.22
  9        -166.6376      0.100
  10        13.4713       2.300          1.71300      53.85
  11       -13.4713       0.900          1.80440      39.59
  12        6.8062        0.800
  13        22.1392       0.900          1.83400      37.17
  14        6.5885        2.450          1.60311      60.68
  15       -34.6543       (D15)
  16        17.0899       2.400          1.58313      59.62
  17        46.4912       1.800
  18        ∞IRC         1.800          1.45850      67.85 LPF.IRCF
  19        ∞ UVC        2.100
  20        ∞            0.500          1.51680      64.20 CG
  21        ∞            (BF)
(非球面数据)
表面序号2
κ=0.1000
C4=+1.27310E-04
C6=+1.34320E-06
C8=-7.35590E-09
C10=+1.30540E-10
表面序号8
κ=1.0000
C4=-1.13270E-04
C6=-1.12000E-06
C8=+1.65790E-08
C10=-7.00210E-10
表面序号16
κ=1.0000
C4=-2.52820E-05
C6=+1.92860E-06
C8=-4.85170E-08
C10=+5.50360E-10
(变焦时的可变间距)
               W           T
f              7.40        21.30
D6             25.0716     3.0000
D15            6.7504      22.6956
BF             1.0264      1.0188
(各条件式的值)
D=3.46                     W
 =3.45                     T
p=3.4×10-3
Y=10.9
P0=-21.8                  W
  =-85.0                   T
(1)λV50=425
(3)D/PY=9.34×101         W
         9.31×101         T
(4)Y/P0=-0.50             W
       =-0.12              T
(5)λV90V10=20
(6)λR10=670
(7)λR10R80=45
(8)DL/Y=0.165
(9)DL=1.80
(10)λV50D/PY=3.97×104   W
               3.96×104    T
图28和29分别用曲线图表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实例5的光学系统处于广角端状态W和摄远端状态T时的物镜光学系统OB的各种象差。
从表示各种象差的各曲线图中可以看出,根据实例5的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表现出非常小的单色象差,因而具有较高的光学性能。
图30和31分别用曲线图表示在广角端状态W和摄远端状态T在象高4mm时相对于波长的横向色差。如各曲线图中所示,尽管横向色差在短波长一侧变得较大,但是波长短于425nm的色差成分由波长选择装置SC加以去除,从而最终获得与横向色差得以校正相同的效果。上述低通滤波器LPF也可以具有盖板玻璃CG的功能。
如上所述,根据实例5的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显然具有较高的光学性能。[第二实施例]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学系统包括多个透镜元件和一个具有波长选择特性的光学部件。该光学部件由在透镜元件的透镜表面上形成的干涉薄膜构成,并满足下面说明的条件式。
具有波长选择特性的光学部件例如通过蒸发镀膜比如抗反射多层薄膜的方式形成多层薄膜而构成。通过改变各层的材料、结构和厚度来调节干涉条件,可以赋予该光学部件(以下称作干涉滤波器)不同的光谱特性。
如上所述,由于该干涉滤波器由薄膜构成,所以其厚度相对于传统的滤色器可以非常薄,从而干涉滤波器可以包含在光学系统中而不致使光学系统变大。另外,由于在其上以前形成有抗反射薄膜的透镜表面上可以形成干涉薄膜来替代抗反射薄膜,所以有利于节约成本。
然而,由于干涉薄膜通过薄膜干涉来获得其光谱特性,所以理论上,不管入射光是垂直于还是倾斜于干涉滤波器都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干涉特性的波动。相应地,光学系统表面上可以形成干涉薄膜的位置不是任意的。在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学系统中,下述条件式(11)至(13)用于限定其上可以形成干涉薄膜的表面。
条件式(11)限定了其上形成有干涉滤波器的有效直径Φ与其曲率半径R的比值的适宜范围:
0<|Φ/R|<0.8                  (11)
其中Φ表示透镜表面的有效直径,R表示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
由于干涉滤波器通过蒸发镀膜在透镜表面上形成薄膜而制成,所以当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较小时,透镜表面在外围的倾斜角变大,使得干涉特性在透镜表面的中央部分与外围之间有所不同。当比值|Φ/R|超出条件式(11)的上限时,透镜表面中央部分与外围之间干涉特性的差别变得显著,因而是不利的。另外,为了使透镜表面中央部分与外围之间干涉特性的差别不显著,优选该比值接近于所述下限。另外,优选将所述上限设定为0.6。
条件式(12)限定了在空气一侧的透镜表面处通过透镜表面的主光线相对于光轴的角度的适宜范围。
0°≤|B|<13°                   (12)
其中B表示在空气一侧的透镜表面处通过透镜表面的主光线相对于光轴的角度。
当值|B|超出条件式(12)的上限时,入射至图象帧中央部分垂直通过透镜表面的光束与入射至图象帧外围倾斜通过透镜表面的光束之间的干涉特性存在较小的差别,导致干涉滤波器效果以及色调的不均匀,因而是不利的。另外,在条件式(12)中,最好使所述值接近所述下限,从而减小干涉特性的差别。另外,优选将所述上限设定为10°。
条件式(13)限定了在空气一侧的透镜表面处边缘光线相对于光轴的角度的适宜范围。
0°≤|C|<18°                  (13)
其中C表示在空气一侧的透镜表面处边缘光线相对于光轴的角度,其中边缘光线为从轴上物体出射的通过孔径光阑外围以形成图象的光线。
当值|C|超出条件式(13)的上限时,在倾斜通过透镜表面的边缘光线与垂直通过透镜表面的轴上光线之间干涉滤波器的作用有细微差别,从而干涉滤波器的作用以及色调在孔径光阑直径改变时发生变化。这是不利的。
下面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干涉滤波器的光谱特性。
当通过蒸发镀膜方式在光学系统的透镜表面上形成干涉薄膜来形成具有红外截止特性的干涉滤波器时,最好使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干涉滤波器具有如下光谱特性:400nm至600nm波长的透射率为大于等于95%;700nm至1000nm波长(红外)的透射率为小于等于5%;并且透射率为50%的半值波长为630nm至670nm。当400nm至600nm可见光的透射率较低时,在干涉薄膜的表面上易于产生较严重的重影图象和闪耀。当可见光透射率不均匀时,颜色再现变差。另一方面,当700nm至1000nm波长的透射率较高时,红外截止作用变低,从而颜色再现变差。当半值波长长于670nm时,由于所透射红外光的原因,颜色再现变差,并且当半值波长短于630nm时,由于对红色光的敏感度变得相当低而导致颜色再现较差,从而是不利的。
当通过蒸发镀膜方式在光学系统的透镜表面上形成干涉薄膜来形成具有紫外截止特性的干涉滤波器时,最好使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干涉滤波器具有如下光谱特性:450nm至630nm波长的透射率为大于等于95%;340nm至390nm波长(紫外)的透射率为小于等于5%;并且透射率为50%的半值波长为410nm至430nm。当450nm至630nm可见光的透射率较低时,在干涉薄膜的表面上易于产生较严重的重影图象和闪耀。当可见光透射率不均匀时,颜色再现变差。当340nm至390nm波长的透射率较高时,紫外截止作用变低,并且色差变得明显。当半值波长短于410nm时,紫外截止作用变低并且色差变得明显。当半值波长长于430nm时,由于对紫色光和蓝色光的敏感度变得相当低而导致颜色再现较差,从而是不利的。为了获得良好的颜色再现以及去除色差,最好使紫外截止薄膜从紫外至可见区域的光谱透射率具有陡峭的上升。
当通过蒸发镀膜方式在光学系统的透镜表面上形成干涉薄膜来形成具有仅透射可见光、而阻止紫外光和红外光特性的干涉滤波器时,最好使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干涉滤波器既具有前述红外截止滤波器的特性,也具有前述紫外截止滤波器的特性。换句话说,最好使干涉滤波器具有如下光谱特性:450nm至600nm波长的透射率为大于等于95%;340nm至390nm波长(紫外)的透射率为小于等于5%;透射率为50%的半值波长为410nm至430nm(紫色到紫外);700nm至1000nm波长的透射率为小于等于5%;并且透射率为50%的半值波长为630nm至670nm。
下面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各实例。<实例6>
图34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实例6的光学系统处于广角端状态W和摄远端状态T的光路图。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实例6的光学系统是一个三透镜组变焦镜头,从物方依次包括,第一负透镜组G1,具有正、负、负和正透镜元件(L1至L4);第二正透镜组G2,具有正透镜元件L5,由正透镜元件L6与负透镜元件L7粘合而成的胶合透镜,和正透镜元件L8;以及第三正透镜组G3,具有正透镜元件L9。变焦通过移动第一和第二透镜组进行。
与实例6有关的各个值列在表6中。在表6中,f表示光学系统的焦距,BF表示后焦距,FNO表示f数,2ω表示最大视场角,Y表示象高,R表示曲率半径,d表示光学表面之间的距离,Φ表示有效直径,nd表示d线(λ=587.6nm)的折射率,ν表示阿贝数。空气折射率(n=1.00000)省略。
表6
(规格)
                 广角端       摄远端
f                8.24         23.3
BF:5.33
FNO              2.89         5.20
2ω                             58.4         21.6
Y:4.42
(透镜数据)
表面序号     R            d         Φ               ν                     nd
1)           115.9747     2.0000    16.50    60.21     1.640000
2)          -68.9820      0.1000    15.40
3)           100.0798     1.0000    14.10    42.97     1.835000
4)           8.8788       3.2000    11.60
5)          -99.6193      1.0000    11.40    64.20     1.516800
6)           26.1734      0.6000    11.20
7)           14.2994      2.0000    11.50    23.78     1.846660
8)           36.0022      (D1)      11.10
9)           0.0000       0.7000    6.70
10)          15.6122      1.8000    7.00     57.44     1.606020
11)         -31.6056      0.1000    6.90
12)          6.5431       3.0000    6.70     55.52     1.677900
13)          13.3710      0.9000    5.90     23.78     1.846660
14)          4.7498       1.1000    5.50
15)          579.5187     1.3000    5.60     60.21     1.640000
16)         -38.5526      (D2)      6.00
17)          24.7220      2.6000    11.50    70.45     1.487490
18)         -22.2994      (BF)      11.50
(非球面数据)
表面序号10
κ=1.6443
C2=0.00000E+00
C4=-1.04300E-04
C6=3.26660E-07
C8=-6.34410E-08
C10=1.02560E-09
(变焦时的可变间距)
                W                T
f               8.24000          23.30000
D1              18.66993         2.42097
D2              6.81587          22.95625
BF              5.32665          5.32665
(各条件式的值)
其中(1)和(3)中所示各值是广角端状态值与摄远端状态值相比较大的值。
                  条件式
         (11)      (12)      (13)
 表面    |Φ/R|    max|B|    max|C|
L1  N1   0.142     29.215    0.000
    N2   0.223     36.478    1.895
L2  N1   0.141     36.478    1.895
    N2   1.306     9.468     9.432
L3  N1   0.114     9.468     9.432
    N2   0.428     6.238     13.618
L4  N1   0.804     6.238     13.618
    N2   0.308     12.745    6.931
L5  N1   0.448     12.745    6.931
    N2   0.218     11.922    6.752
L6  N1   1.024     11.922    6.752
L7  N1   0.441     -         -
    N2   1.158     17.634    5.267
L8  N1   0.010     17.634    5.267
    N2   0.156     16.178    7.432
L9  N1   0.465     16.178    7.432
    N2   0.516     7.246    10.001
根据上述条件式的值,满足所有三个条件式(11)至(13)的透镜表面是下述六个表面:L3N1、L3N2、L4N2、L5N1、L5N2和L9N2。干涉薄膜可以施加在这些表面上以作为干涉滤波器。
在这些表面之中,L3N2表面是最理想的表面,其对于条件式(11)和(12)都具有相当小的值。当干涉滤波器形成在具有负、负和正透镜元件的负透镜组中时,最好在第二负透镜元件的第二表面上形成干涉薄膜,因为主光线的倾斜角由所述两个负透镜元件变小,而其曲率半径大于位于负透镜元件象方一侧的正透镜元件的物方表面的曲率半径。
当干涉滤波器形成在第二透镜组G2中时,干涉滤波器最好形成在透镜元件L5上。在表面L5N1和L5N2之中,表面L5N2对条件式(11)和(12)具有较小的值,从而更优选用于形成干涉滤波器。
第三透镜组G3中透镜元件L9的表面L9N2对于各条件式具有较小的值,也适于形成干涉滤波器。在具有大量象素的成象装置中,在成象装置之前设置微透镜阵列,用于将光束有效地导引至成象装置。相应地,在用于固态成象装置的光学系统中,必须将出射光瞳设置成远离象平面。因此,条件式(12)的值理论上在第三透镜组G3附近变得较小,从而优选用于形成干涉滤波器。
附带指出,有两种干涉滤波器需要形成,红外截止滤波器和紫外截止滤波器。只有其一可以由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干涉滤波器构成。另一方面,例如,可以在L3N2表面上形成红外截止滤波器,而在L9N2表面上形成紫外截止滤波器。通过在单个透镜表面上形成良好设计的干涉薄膜,可以实现用于阻止紫外光和红外光而仅透射可见光的带通滤波器。这可以适用于下面所示任一实例。
在第二实施例的实例6中,干涉薄膜形成在L3N2表面上以作为干涉滤波器,从而获得令人满意的光学性能。<实例7>
图35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实例7的光学系统处于广角端状态W和摄远端状态T的光路图。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实例7的光学系统是一个三透镜组变焦镜头,从物方依次包括,第一负透镜组G1,具有负、负和正透镜元件(L1至L3);第二正透镜组G2,具有正透镜元件L4,由正透镜元件L5与负透镜元件L6粘合构成的胶合透镜,和由负透镜元件L7与正透镜元件L8粘合构成的胶合透镜;以及第三正透镜组G3,具有正透镜元件L9。变焦通过移动每个透镜组进行。
与实例7有关的各个值列在表7中。
表7
(规格)
          广角端        摄远端
f         7.4           21.3
BF        6.61          6.57
FNO       2.76          4.89
2ω               74.8          28.8
Y:5.44
(透镜数据)
表面序号     R            d          Φ                 ν                nd
1)           26.3278      1.7000     21.50    49.16     1.740011
2)           8.1533       5.7500     16.10
3)          -174.3801     0.9000     15.80    70.24     1.487490
4)           23.4928      2.4000     15.30
5)           17.9444      3.2000     15.20    23.78     1.846660
6)           33.9654      (D1)       14.20
7)           0.0000       (D2)       7.40
8)           0.0000       0.5000     8.60
9)           10.3019      2.5500     8.80     55.18     1.665470
10)         -69.6160      0.1000     8.60
11)          14.8088      2.5500     8.40     43.73     1.605620
12)         -14.8001      2.0000     7.90     34.96     1.801000
13)          7.8543       0.9000     6.90
14)          27.6364      0.9000     7.00     34.96     1.801000
15)          8.6622       2.7000     7.40     58.75     1.612720
16)         -25.3313      (D3)       8.00
17)          29.5916      2.3000     12.90    55.18     1.665470
18)         -258.5473     (BF)       12.70
(非球面数据)
表面序号2
  κ=0.1000
  C2=0.00000E+00
  C4=1.18060E-04
  C6=7.93980E-07
  C8=-2.26350E-09
  C10=7.95490E-11
表面序号9
  κ=1.0000
  C2=0.00000E+00
  C4=-6.65950E-05
  C6=-3.23530E-07
  C8=3.34640E-09
  C10=-1.01760E-10
表面序号17
κ=1.0000
C2=0.00000E+00
C4=-1.16570E-05
C6=1.10140E-06
C8=-2.62900E-08
C10=2.73560E-10
(变焦时的可变间距)
              W           T
f             7.40001     21.29999
D1            16.42380    1.20000
D2            11.00000    3.67090
D3            8.53100     26.86307
BF            6.61499     6.57299
(各条件式的值)
其中(1)和(3)中所示各值是广角端状态值与摄远端状态值相比较大的值。
                 条件式
         (11)     (12)      (13)
 表面    |Φ/R|   max|B|    max|C|
L1  N1   0.817    37.426    0.000
    N2   1.975    12.506    7.842
L2  N1   0.091    12.506    7.842
    N2   0.651    6.120     12.033
L3  N1   0.847    6.120     12.033
    N2   0.418    12.864    7.204
L4  N1   0.854    12.864    7.204
    N2   0.124    12.169    14.870
L5  N1   0.567    12.169    14.870
L6  N1   0.534    -         -
    N2   0.878    18.053    3.262
L7  N1   0.253    18.053    3.262
L8  N1   0.854    -         -
    N2   0.316    14.913    8.353
L9  N1   0.436    14.913    8.353
    N2   0.049    8.226     10.429
根据上述条件式的值,满足所有三个条件式(11)至(13)的透镜表面是下述六个表面:L2N1、L2N2、L3N2、L4N2、L5N1和L9N2。干涉薄膜可以施加在这些表面上以作为干涉滤波器。
在这些表面之中,L9N2表面是最理想的表面,其对于条件式(11)和(12)都具有相当小的值。在具有大量象素的成象装置中,在成象装置之前设置微透镜阵列,用于将光束有效地导引至成象装置。相应地,在用于固态成象装置的光学系统中,必须将出射光瞳设置成远离象平面。因此,条件式(12)的值理论上在第三透镜组G3附近变得较小,从而优选用于形成干涉滤波器。
当干涉滤波器形成在具有负、负和正透镜元件的第一负透镜组G1中时,最好在第二负透镜元件的第二表面L2N2上形成干涉薄膜,因为主光线的倾斜角由所述两个负透镜元件变小,而其曲率半径大于位于负透镜元件象方一侧的正透镜元件的物方表面的曲率半径。
当干涉滤波器形成在第二透镜组G2中时,可以考虑在L4N2表面或L5N1表面上形成干涉薄膜。L4N2表面对条件式(11)具有较小的值,因而更优选用于形成干涉滤波器。
在第二实施例的实例7中,干涉薄膜形成在L9N2表面上以作为干涉滤波器,从而获得令人满意的光学性能。<实例8>
图36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实例8的光学系统处于广角端状态W和摄远端状态T的光路图。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实例8的光学系统是一个三透镜组变焦镜头,从物方依次包括,第一负透镜组G1,具有负、负和正透镜元件(L1至L3);第二正透镜组G2,具有正透镜元件L4,和由正透镜元件L5与负透镜元件L6粘合构成的胶合透镜;以及第三正透镜组G3,具有正透镜元件L7。变焦通过移动第一和第二透镜组进行。
与实例8有关的各个值列在表8中。
表8
(规格)
                广角端       摄远端
f               5.95         16.9
BF:4.18
FNO             2.87         5.23
2ω                           60.0         21.6
Y:3.25
(透镜数据)
表面序号     R             d         Φ                   ν                nd
1)           19.1828       1.1000    10.21      37.17    1.834000
2)           7.3466        1.7500    8.65
3)          -143.6780      1.0000    8.53       46.58    1.804000
4)           10.5443       0.8000    8.14
5)           10.4893       2.3000    8.40       25.43    1.805180
6)           120.8022      (D1)      8.07
7)           0.0000        0.4000    4.80
8)           9.6920        2.0000    5.08       59.62    1.583130
9)          -22.1432       0.1000    5.25
10)          7.4756        2.5500    5.27       46.58    1.804000
11)         -9.4517        0.9000    4.72       30.13    1.698950
12)          3.8988        0.7400    4.06
13)          0.0000        (D2)      4.10
14)          25.7030       2.5000    7.72       59.62    1.583130
15)         -13.6090       (Bf)      7.81
(非球面数据)
表面序号8
κ=-0.9643
C2=0.00000E+00
C4=-4.44320E-05
C6=-1.03700E-05
C8=1.33750E-06
C10=-8.95360E-08
表面序号14
κ=16.8196
C2=0.00000E+00
C4=-4.51730E-04
C6=2.27170E-05
C8=-1.52580E-06
C10=3.30560E-08
(变焦时的可变间距)
                W               T
f               5.95000         16.90000
D1              13.52331        1.84416
D2              4.31088         16.75795
BF              4.17616         4.17616
(各条件式的值)
其中(1)和(3)中所示各值是广角端状态值与摄远端状态值相比较大的值。
             条件式
         (11)        (12)       (13)
表面     |Φ/R|      max|B|     max|C|
L1  N1   0.532       29.979     0.000
N2       1.177       15.227     6.499
L2  N1   0.059       15.227     6.499
    N2   0.772       5.636      15.692
L3  N1   0.801       5.636      15.692
    N2   0.067       12.980     6.682
L4  N1   0.524       12.980     6.682
    N2   0.237       12.068     7.470
L5  N1   0.705       12.068     7.470
L6  N1   0.499       -          -
    N2   1.041       17.293     7.000
L7  N1   0.300       17.293     7.000
    N2   0.574       7.787      10.056
根据上述条件式的值,满足所有三个条件式(11)至(13)的透镜表面是下述六个表面:L2N2、L3N2、L4N1、L4N2、L5N1和L7N2。干涉薄膜可以施加在这些表面上以作为干涉滤波器。
在这些表面之中,L4N2表面是最理想的表面,其对于条件式(11)具有相当小的值。当干涉滤波器形成在第二透镜组G2中时,优选在位于第二透镜组G2最靠近物方一侧的正透镜的物方表面上形成干涉薄膜以作为干涉滤波器。
当干涉滤波器形成在具有负、负和正透镜元件的第一负透镜组G1中时,最好在第二负透镜元件的第二表面L2N2上形成干涉薄膜,因为主光线的倾斜角由所述两个负透镜元件变小,而其曲率半径大于位于负透镜元件象方一侧的正透镜元件的物方表面的曲率半径。
当干涉滤波器形成在第三正透镜组G3中时,最好在最靠近象方一侧的表面上形成干涉滤波器。在具有大量象素的成象装置中,在成象装置之前设置微透镜阵列,用于将光束有效地导引至成象装置。相应地,在用于固态成象装置的光学系统中,必须将出射光瞳设置成远离象平面。因此,条件式(12)的值理论上在第三透镜组G3附近变得较小,从而优选用于形成干涉滤波器。
在第二实施例的实例8中,干涉薄膜形成在L4N2表面上以作为干涉滤波器,从而获得令人满意的光学性能。<实例9>
图37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实例9的光学系统处于广角端状态W和摄远端状态T的光路图。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实例9的光学系统是一个五透镜组变焦镜头,从物方依次包括,第一正透镜组G1,具有由负透镜元件L1与正透镜元件L2胶合构成的胶合正透镜和正透镜元件L3;第二负透镜组G2,具有负透镜元件L4、由负透镜元件L5与正透镜元件L6胶合构成的胶合负透镜和正透镜元件L7;第三正透镜组G3,具有两个正透镜元件L8和L9和一个负透镜元件L10;第四正透镜组G4,具有由负透镜元件L11与正透镜元件L12粘合构成的胶合正透镜;以及第五正透镜组G5,具有由正透镜元件L13与负透镜元件L14粘合构成的胶合正透镜。
与实例9有关的各个值列在表9中。
表9
(规格)
               广角端            摄远端
f              9.17              69.07
BF: 11.22
FNO            2.90              4.45
2ω                         63.8              9.0
Y:5.44
(透镜数据)
表面序号      R           d         Φ              ν                nd
1)            112.4351    1.3000    30.69   23.78    1.846660
2)            46.6040     4.1000    28.79   47.38    1.788000
3)   -1133.2893     0.1000     27.74
4)    33.8557       3.1500     26.00    82.52      1.497820
5)    95.7487       (D1)       25.29
6)    108.3076      1.2000     18.08    46.58      1.804000
7)    10.0068       4.3000     14.16
8)   -29.0221       0.9000     13.94    54.66      1.729160
9)    21.5697       1.7000     13.85    23.78      1.846660
10)   36.0418       0.7000     13.76
11)   22.2130       2.1000     14.00    23.78      1.846660
12)   133.9390      (D2)       13.78
13)   0.0000        0.5000     9.20
14)   19.0286       3.0500     9.51     82.52      1.497820
15)  -26.3022       0.2000     9.52
16)   14.4696       4.9000     9.28     47.82      1.757000
17)   43.2842       0.7500     7.62
18)  -27.1397       0.9000     7.44     31.09      1.688930
19)   15.2385       (D3)       7.40
20)   28.7363       0.9000     9.92     42.72      1.834810
21)   10.1303       3.8500     10.02    58.96      1.518230
22)  -21.2189       (D4)       10.61
23)   27.6733       3.0000     12.51    46.58      1.804000
24)  -78.3460       1.0000     12.26    23.78      1.846660
25)   103.6796      (BF)       12.10
(变焦时的可变间距)
              W                 T
f             9.16776           69.06805
D1            1.69782           30.94475
D2            27.10947          2.57196
D3            6.24109           1.40850
D4            2.37220           24.45608
BF            11.21612          11.21631
(各条件式的值)
其中(1)和(3)中所示各值是广角端状态值与摄远端状态值相比较大的值。
                        条件式
            (11)         (12)           (13)
表面        |Φ/R|       max|B|         max|C|
L1    N1    0.273        31.877         0.000
L2    N1    0.618        -              -
      N2    0.024        39.176         3.097
L3    N1    0.768        39.176         3.097
      N2    0.264        47.484         7.381
L4    N1    0.167        47.484         7.381
      N2    1.415        15.921         6.551
L5    N1    0.480        15.921         6.551
L6    N1    0.642        -              -
     N2    0.382    6.658     16.125
L7   N1    0.630    6.658     16.125
     N2    0.103    11.396    7.878
L8   N1    0.500    11.396    7.878
     N2    0.362    10.682    7.299
L9   N1    0.641    10.682    7.299
     N2    0.176    10.019    17.495
L10  N1    0.274    10.019    17.495
     N2    0.486    15.039    3.431
L11  N1    0.345    15.039    3.431
L12  N1    0.989    -         -
     N2    0.500    10.850    6.960
L13  N1    0.452    10.850    6.960
L14  N1    0.156    -         -
     N2    0.117    5.763     9.948
根据上述条件式的值,满足所有三个条件式(11)至(13)的透镜表面是下述九个表面:L6N2、L7N1、L7N2、L8N1、L8N2、L9N1、L12N2、L13N1和L14N2。干涉薄膜可以施加在这些表面上以作为干涉滤波器。
在这些表面之中,L14N2表面是最理想的表面,其对于条件式(11)和(12)都具有相当小的值。在具有大量象素的成象装置中,在成象装置之前设置微透镜阵列,用于将光束有效地导引至成象装置。相应地,在用于固态成象装置的光学系统中,必须将出射光瞳设置成远离象平面。因此,条件式(12)的值理论上在象平面附近变得较小,从而优选用于形成干涉滤波器。
在第一正透镜组G1中,任何一个透镜表面使主光线相对于各表面法线都形成较大的入射角或出射角,从而任何一个表面对于形成干涉滤波器都是不利的。
当干涉滤波器形成在具有负、负和正透镜结构的第二负透镜组G2中时,最好在胶合负透镜的象方表面L6N2上形成干涉薄膜,因为主光线的倾斜角由所述两个负透镜元件变小,而其曲率半径大于位于胶合负透镜象方一侧的正透镜元件的物方表面的曲率半径。
当干涉滤波器形成在第三正透镜组G3中时,可以采用L8N1、L8N2和L9N1表面。然而,由于条件式(11)至(12)较小值的原因,最好在L8N2表面上形成干涉滤波器。
当干涉滤波器形成在第四正透镜组G4中时,最好形成在L12N2表面上。然而,针对各个条件式与第三透镜组G3中的L8N2表面相比,L8N2更为优选,因为其对于条件式(11)和(12)的值更小。
在第二实施例的实例9中,干涉薄膜形成在L14N2表面上以作为干涉滤波器,从而获得令人满意的光学性能。
在上述各实例中,尽管干涉薄膜通过蒸发镀膜方式形成,但是形成干涉薄膜的方法并不限于该方法,优选采用比如溅射镀膜、化学气相沉积(CVD)和旋转涂覆等任何方法。
本发明不用说当然并不限于上述各实例,可以应用于摄像机的光学系统和单反数字静态照相机的可互换镜头,有迹象表明其最近已广泛使用。
在成象装置中有两种滤色系统。一种是带有具有蓝色、绿色和红色滤色器的基色系统的成象装置。另一种是补偿色系统,具有黄色、青色和品红色(有时除这三种滤色器外还具有绿色滤色器)。具有补偿色系统的成象装置通过对所述三种(或四种)颜色的颜色转换产生B、G、R颜色信号。在该颜色转换过程中,特定的颜色易于变得显眼。因此,当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应用于色差比具有基色系统的成象装置更为明显的具有补偿色系统的成象装置时,其效果更为突出。
本领域技术人员易于了解其他的优点和改进。因此,本发明就其较宽的方面并不限于此处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细节及代表性装置。相应地,在不偏离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总的发明构思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多种改型。

Claims (54)

1.一种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从物方沿光轴依次包括:
物镜光学系统,由具有折射光焦度的光学元件和孔径光阑构成;
无光焦度光学组件,由不具有折射光焦度的光学元件构成;和
成象装置;
所述无光焦度光学组件包括用于使短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的波长选择装置;并且
所述波长选择装置满足下述条件式:
390<λV50<430
其中λV50表示其中波长选择装置的短波长透射率变为50%时的波长(单位:n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其中所述波长选择装置是一个吸收滤波器,通过吸收短波长光束使短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并且其中满足下述条件式:
10<λV80V10<40
其中λV10表示其中波长选择装置的短波长透射率变为10%时的波长(单位:nm),而λV80表示其中波长选择装置的短波长透射率变为80%时的波长(单位:n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其中所述波长选择装置通过使长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而仅透射有用的可见光;并且其中满足下述条件式:
650<λR10<750
其中λR10表示其中波长选择装置的长波长透射率变为10%时的波长(单位:n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其中所述波长选择装置具有阻止比成象装置分辨率限制更高的空间频率的功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其中满足下述条件式:
DL/Y<0.2
DL>0.5
其中DL表示具有阻止比成象装置分辨率限制更高空间频率的功能的波长选择装置沿光轴的厚度(单位:mm),且Y表示成象装置的对角线长度(单位:mm)。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其中所述波长选择装置具有保护成象装置表面的功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其中所述波长选择装置是一个干涉滤波器,通过在无光焦度光学组件中的光学元件表面上形成的干涉薄膜使短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并且其中满足下述条件式:
D/PY<1.1×102
其中D表示从干涉薄膜位置至成象装置的转换到空气中的光路长度(单位:mm),P表示沿最短方向测得的成象装置的象素间距(单位:mm),且Y表示成象装置的对角线长度(单位:mm)。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其中满足下述条件式:
|Y/P0|<0.55
其中Y表示成象装置的对角线长度(单位:mm),P0表示从无光焦度光学组件的最靠近物方光学表面测得的物镜光学系统出射光瞳的位置(单位:mm,沿成象方向为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其中满足下述条件式:
5<λV90V10≤40
其中λV10表示其中波长选择装置的短波长透射率变为10%时的波长(单位:nm),而λV90表示其中波长选择装置的短波长透射率变为90%时的波长(单位:nm)。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其中满足下述条件式:
5<λV90V10≤40
其中λV10表示其中波长选择装置的短波长透射率变为10%时的波长(单位:nm),而λV90表示其中波长选择装置的短波长透射率变为90%时的波长(单位:nm)。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其中所述波长选择装置通过使长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而仅透射有用的可见光;并且其中满足下述条件式:
650<λR10<750
其中λR10表示其中波长选择装置的长波长透射率变为10%时的波长(单位:nm)。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其中满足下述条件式:
5<λR10R80<60
其中λR10表示其中波长选择装置的长波长透射率变为10%时的波长(单位:nm),λR80表示其中波长选择装置的长波长透射率变为80%时的波长(单位:nm)。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其中所述波长选择装置在一个本体上包括用于使长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而仅透射有用可见光的吸收滤波器,和用于使长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而仅透射有用可见光的干涉薄膜;其中干涉薄膜位于吸收滤波器的物方一侧;并且其中满足下述条件式:
650<λR10<750
其中λR10表示其中波长选择装置的长波长透射率变为10%时的波长(单位:nm)。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其中满足下述条件式:
5<λR10R80<60
其中λR10表示其中波长选择装置的长波长透射率变为10%时的波长(单位:nm),λR80表示其中波长选择装置的长波长透射率变为80%时的波长(单位:nm)。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其中所述波长选择装置具有阻止比成象装置分辨率限制更高的空间频率的功能。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其中满足下述条件式:
DL/Y<0.2
DL>0.5
其中DL表示具有阻止比成象装置分辨率限制更高空间频率的功能的波长选择装置沿光轴的厚度(单位:mm),且Y表示成象装置的对角线长度(单位:mm)。
17.一种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从物方沿光轴依次包括:
物镜光学系统,由具有折射光焦度的光学元件和孔径光阑构成;
无光焦度光学组件,由不具有折射光焦度的光学元件构成;和
成象装置;
所述无光焦度光学组件包括其中短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的波长选择装置;并且
所述波长选择装置是一个干涉滤波器,通过仅形成于无光焦度光学组件表面上的干涉薄膜使短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其中最靠近象方的光学元件具有正的折射光焦度。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其中满足下述条件式:
λV50D/PY<4.5×104
其中λV50表示其中波长选择装置的短波长透射率变为50%时的波长(单位:nm),D表示从干涉薄膜位置至成象装置的转换到空气中的光路长度(单位:mm),P表示沿最短方向测得的成象装置的象素间距(单位:mm),且Y表示成象装置的对角线长度(单位:mm)。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其中满足下述条件式:
|Y/P0|<0.55
其中Y表示成象装置的对角线长度(单位:mm),P0表示从无光焦度光学组件的最靠近物方光学表面测得的物镜光学系统出射光瞳的位置(单位:mm,沿成象方向为正)。
2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其中满足下述条件式:
λV50D/PY<4.5×104
其中λV50表示其中波长选择装置的短波长透射率变为50%时的波长(单位:nm),D表示从干涉薄膜位置至成象装置的转换到空气中的光路长度(单位:mm),P表示沿最短方向测得的成象装置的象素间距(单位:mm),且Y表示成象装置的对角线长度(单位:mm)。
22.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其中满足下述条件式:
|Y/P0|<0.55
其中Y表示成象装置的对角线长度(单位:mm),P0表示从无光焦度光学组件的最靠近物方光学表面测得的物镜光学系统出射光瞳的位置(单位:mm,沿成象方向为正)。
23.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其中满足下述条件式:
5<λV90V10≤40
其中λV10表示其中波长选择装置的短波长透射率变为10%时的波长(单位:nm),而λV90表示其中波长选择装置的短波长透射率变为90%时的波长(单位:nm)。
24.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其中满足下述条件式:
390<λV50<430
其中λV50表示其中波长选择装置的短波长透射率变为50%时的波长(单位:nm)。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其中所述波长选择装置通过使长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而仅透射有用的可见光;并且其中满足下述条件式:
650<λR10<750
其中λR10表示其中波长选择装置的长波长透射率变为10%时的波长(单位:nm)。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其中满足下述条件式:
5<λR10R80<60
其中λR10表示其中波长选择装置的长波长透射率变为10%时的波长(单位:nm),λR80表示其中波长选择装置的长波长透射率变为80%时的波长(单位:nm)。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其中所述波长选择装置具有阻止比成象装置分辨率限制更高的空间频率的功能。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其中满足下述条件式:
DL/Y<0.2
DL>0.5
其中DL表示具有阻止比成象装置分辨率限制更高空间频率的功能的波长选择装置沿光轴的厚度(单位:mm),且Y表示成象装置的对角线长度(单位:mm)。
29.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其中所述波长选择装置具有保护成象装置表面的功能。
30.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其中所述波长选择装置在一个本体上包括用于使长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而仅透射有用可见光的吸收滤波器,和用于使长波长光束选择性基本不透明而仅透射有用可见光的干涉薄膜;其中干涉薄膜位于吸收滤波器的物方一侧;并且其中满足下述条件式:
650<λR10<750
其中λR10表示其中波长选择装置的长波长透射率变为10%时的波长(单位:nm)。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其中满足下述条件式:
5<λR10R80<60
其中λR10表示其中波长选择装置的长波长透射率变为10%时的波长(单位:nm),λR80表示其中波长选择装置的长波长透射率变为80%时的波长(单位:nm)。
32.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其中所述波长选择装置具有阻止比成象装置分辨率限制更高的空间频率的功能。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其中满足下述条件式:
DL/Y<0.2
DL>0.5
其中DL表示具有阻止比成象装置分辨率限制更高空间频率的功能的波长选择装置沿光轴的厚度(单位:mm),且Y表示成象装置的对角线长度(单位:mm)。
34.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其中所述波长选择装置具有保护成象装置表面的功能。
35.一种光学系统,包括:
多个透镜元件;和
一个具有波长选择特性的光学部件;
所述光学部件由形成在透镜元件的透镜表面上的干涉薄膜构成;并且
满足下述条件式:
0<|Φ/R|<0.8
0°≤|B|<13°
其中Φ表示透镜表面的有效直径,R表示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B表示在空气一侧的透镜表面处通过透镜表面的主光线相对于光轴的角度。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满足下述条件式:
0°≤|C|<18°
其中C表示在空气一侧的透镜表面处边缘光线相对于光轴的角度,而其中边缘光线为从轴上物体出射的通过孔径光阑外围以形成图象的光线。
37.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所述光学部件对于红外光具有基本上较低的透射率。
38.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所述光学部件对于紫外光具有基本上较低的透射率。
39.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所述光学部件对于可见光具有较高的透射率,并且对于红外光和紫外光都具有基本上较低的透射率。
40.一种光学系统,包括:
多个透镜元件;和
一个具有波长选择特性的光学部件;
所述光学部件由形成在透镜元件的透镜表面上的干涉薄膜构成;
所述光学系统由一个负透镜组和一个与该负透镜组相邻的正透镜组构成;
所述负透镜组包括三个透镜元件,即第一负透镜元件、第二负透镜元件和一个正透镜元件;并且
所述光学部件形成在第二负透镜元件的象方一侧表面上。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满足下述条件式:
0<|Φ/R|<0.8
0°≤|B|<13°
其中Φ表示透镜表面的有效直径,R表示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B表示在空气一侧的透镜表面处通过透镜表面的主光线相对于光轴的角度。
42.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满足下述条件式:
0°≤|C|<18°
其中C表示在空气一侧的透镜表面处边缘光线相对于光轴的角度,而其中边缘光线为从轴上物体出射的通过孔径光阑外围以形成图象的光线。
43.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所述光学部件对于红外光具有基本上较低的透射率。
44.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所述光学部件对于紫外光具有基本上较低的透射率。
45.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所述光学部件对于可见光具有较高的透射率,并且对于红外光和紫外光都具有基本上较低的透射率。
46.一种光学系统,包括:
多个透镜元件;和
一个具有波长选择特性的光学部件;
所述光学部件由形成在透镜元件的透镜表面上的干涉薄膜构成;
所述光学系统由一个负透镜组和一个与该负透镜组相邻的正透镜组构成;
所述正透镜组由一个位于该正透镜组最靠近物方一侧的正透镜元件构成:并且
所述光学部件形成在所述正透镜元件的象方一侧表面上。
47.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满足下述条件式:
0<|Φ/R|<0.6
0°≤|B|<13°
其中Φ表示透镜表面的有效直径,R表示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B表示在空气一侧的透镜表面处通过透镜表面的主光线相对于光轴的角度。
48.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满足下述条件式:
0°≤|C|<18°
其中C表示在空气一侧的透镜表面处边缘光线相对于光轴的角度,而其中边缘光线为从轴上物体出射的通过孔径光阑外围以形成图象的光线。
49.一种光学系统,包括:
多个透镜元件;和
一个具有波长选择特性的光学部件;
所述光学部件由形成在透镜元件的透镜表面上的干涉薄膜构成;
所述光学系统由一个负透镜组、一个与该负透镜组相邻的第一正透镜组、和一个位于该光学系统最靠近象方一侧的第二正透镜组构成;并且
所述光学部件形成在第二正透镜组最靠近象方一侧的表面上。
50.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满足下述条件式:
0<|Φ/R|<0.6
0°≤|B|<10°
其中Φ表示透镜表面的有效直径,R表示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B表示在空气一侧的透镜表面处通过透镜表面的主光线相对于光轴的角度。
51.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满足下述条件式:
0°≤|C|<18°
其中C表示在空气一侧的透镜表面处边缘光线相对于光轴的角度,而其中边缘光线为从轴上物体出射的通过孔径光阑外围以形成图象的光线。
52.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所述光学部件对于红外光具有基本上较低的透射率。
53.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所述光学部件对于紫外光具有基本上较低的透射率。
54.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所述光学部件对于可见光具有较高的透射率,并且对于红外光和紫外光都具有基本上较低的透射率。
CNB02155899XA 2001-12-12 2002-12-12 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 Expired - Lifetime CN128594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78795/2001 2001-12-12
JP2001378795A JP2003177313A (ja) 2001-12-12 2001-12-12 光学系
JP380637/2001 2001-12-13
JP2001380637 2001-12-13
JP2002179148A JP4419363B2 (ja) 2001-12-13 2002-06-19 波長選択素子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JP179148/2002 2002-06-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24611A true CN1424611A (zh) 2003-06-18
CN1285943C CN1285943C (zh) 2006-11-22

Family

ID=27347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55899XA Expired - Lifetime CN1285943C (zh) 2001-12-12 2002-12-12 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6) US6870687B2 (zh)
CN (1) CN1285943C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58335A (zh) * 2006-12-28 2009-10-14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光选择透射滤光器
CN103336355A (zh) * 2013-07-19 2013-10-02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系统
WO2020082818A1 (zh) * 2018-10-23 2020-04-30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组
CN111183377A (zh) * 2017-09-27 2020-05-19 阿贝里奥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光束的相位波前的选择性成形的设备及其应用
CN111505912A (zh) * 2020-05-15 2020-08-07 安徽国芯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紫外宽光谱光刻镜头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03877B2 (en) * 2000-12-21 2012-01-24 Digimarc Corporation Content identification and electronic tickets, coupons and credits
CN1285943C (zh) * 2001-12-12 2006-11-22 株式会社尼康 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
US20050218308A1 (en) * 2004-03-30 2005-10-06 Eastman Kodak Company Electronic imagers using an absorbing filter for flare reduction
JP2006138969A (ja) * 2004-11-11 2006-06-01 Konica Minolta Photo Imaging Inc 変倍光学系
JP2006251380A (ja) * 2005-03-10 2006-09-21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4914136B2 (ja) * 2005-09-06 2012-04-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JP5158465B2 (ja) * 2006-06-30 2013-03-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ズームレンズ、カメラおよび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WO2009022692A1 (ja) * 2007-08-16 2009-02-19 Shiro Amano マイボーム腺観察装置
WO2009064746A2 (en) * 2007-11-12 2009-05-22 Cornell University Multi-path, multi-magnification, non-confocal fluorescence emission endoscopy apparatus and methods
US20100270479A1 (en) * 2007-11-12 2010-10-28 Cornell University Non-imaging, weakly focused fluorescence emis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WO2009099668A1 (en) * 2008-02-08 2009-08-13 Google Inc. Dichroic cut filter for imaging
US8514487B2 (en) * 2008-02-08 2013-08-20 Google Inc. Reducing flare in a lens having a dichroic filter
US8537198B2 (en) * 2008-02-08 2013-09-17 Google Inc. Dichroic cut filter for wide-angle imaging
JP2012128270A (ja) * 2010-12-16 2012-07-05 Denso Corp 干渉フィルタアセンブリ
CN104364681B (zh) 2012-06-25 2017-05-24 Jsr株式会社 固体摄影组件用光学滤波器及其用途
CN104769477B (zh) 2012-10-30 2018-11-09 株式会社尼康 可变放大率光学系统、光学装置以及可变放大率光学系统的生产方法
JP6783544B2 (ja) * 2016-04-12 2020-11-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US11073638B2 (en) * 2016-09-07 2021-07-27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ptical image lens assembly and plastic material thereof,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9324389A (zh) * 2018-10-31 2019-02-12 广州博冠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广角摄影镜头
CN117647880B (zh) * 2024-01-29 2024-04-05 长春长光智欧科技有限公司 浸液式高数值孔径宽谱段显微物镜光学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65911A (en) * 1978-11-10 1980-05-17 Canon Inc Optical system of copying machine
JPS57211170A (en) 1981-06-22 1982-12-24 Canon Inc Optical system for copying machine
JPS598933A (ja) * 1982-07-07 1984-01-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視標を具えた眼科機械
JPS59114509A (ja) 1982-12-21 1984-07-02 Minolta Camera Co Ltd 整色レンズ系
US5177605A (en) * 1987-04-28 1993-01-05 Olympus Optical Co., Ltd. Optical system for endoscopes and endoscopes using same
JPH0521202A (ja) 1991-07-11 1993-01-29 Canon Inc 電子回路基板
JPH0521202U (ja) 1991-09-02 1993-03-19 コニカ株式会社 バンドパスフイルタの特性を有する光学系
JPH05150172A (ja) 1991-11-26 1993-06-18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用対物レンズ
JPH05207350A (ja) 1992-01-24 1993-08-13 Copal Co Ltd 赤外カットフィルタ付カメラ
JPH06337350A (ja) 1993-05-26 1994-12-06 Canon Inc Uvカット素子を有したズームレンズ
JP3526489B2 (ja) * 1995-05-25 2004-05-1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落射蛍光顕微鏡
JP3808918B2 (ja) * 1995-08-18 2006-08-1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光学系
JP3585297B2 (ja) * 1995-09-12 2004-11-0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対物レンズ
JPH09243935A (ja) 1996-03-13 1997-09-19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多層膜フィルター付きのレンズ
JP3743584B2 (ja) 1996-06-20 2006-02-08 株式会社ニコン 近赤外光束透過防止レンズ系
JP4054094B2 (ja) * 1996-12-27 2008-02-2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電子内視鏡
JPH11352409A (ja) * 1998-06-05 1999-12-24 Olympus Optical Co Ltd 蛍光検出装置
JP2000131521A (ja) 1998-10-27 2000-05-12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干渉膜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JP3551058B2 (ja) 1999-01-21 2004-08-0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投写型画像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0304918A (ja) 1999-02-19 2000-11-02 Canon Inc 結像光学系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原稿読取装置
US6464363B1 (en) * 1999-03-17 2002-10-15 Olympus Optical Co., Ltd. Variable mirror, optical apparatus and decentered optical system which include variable mirror, variable-optical characteristic optical element or combination thereof
US6339498B1 (en) * 1999-04-27 2002-01-15 Olympus Optical Co., Ltd. Ultraviolet microscope optical system and optical filter used in the same optical system
US7057659B1 (en) * 1999-07-08 2006-06-06 Olympus Corporation Image pickup device and image pickup optical system
JP4079551B2 (ja) 1999-07-08 2008-04-23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光学系
JP2001042230A (ja) 1999-07-27 2001-02-1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撮像光学系
KR100444332B1 (ko) * 1999-12-20 2004-08-16 도요 보세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적외선 흡수필터
JP3661996B2 (ja) 2000-02-02 2005-06-22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3群ズームレンズ
US6522476B2 (en) * 2000-02-02 2003-02-18 Pentax Corporation Three-group zoom lens
US6362923B1 (en) * 2000-03-10 2002-03-26 Kla-Tencor Lens for microscopic inspection
JP4447114B2 (ja) 2000-05-02 2010-04-07 Hoya株式会社 広帯域レーザカットフィルタ及び内視鏡装置
US6643072B2 (en) * 2000-07-10 2003-11-04 Olympus Corporation Electronic picture taking apparatus having a zoom lens system
JP2002153414A (ja) 2000-11-17 2002-05-28 Asahi Optical Co Ltd 電子内視鏡及び電子内視鏡システム
JP2002304918A (ja) 2001-04-04 2002-10-18 Yazaki Corp 電 線
US7172553B2 (en) * 2001-05-16 2007-02-06 Olympus Corporation Endoscope system using normal light and fluorescence
JP4097931B2 (ja) * 2001-11-16 2008-06-1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撮像装置
CN1285943C (zh) * 2001-12-12 2006-11-22 株式会社尼康 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58335A (zh) * 2006-12-28 2009-10-14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光选择透射滤光器
CN103336355A (zh) * 2013-07-19 2013-10-02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系统
CN103336355B (zh) * 2013-07-19 2015-05-27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系统
CN111183377A (zh) * 2017-09-27 2020-05-19 阿贝里奥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光束的相位波前的选择性成形的设备及其应用
CN111183377B (zh) * 2017-09-27 2022-06-28 阿贝里奥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光束的相位波前的选择性成形的设备及其应用
WO2020082818A1 (zh) * 2018-10-23 2020-04-30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组
CN111505912A (zh) * 2020-05-15 2020-08-07 安徽国芯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紫外宽光谱光刻镜头
CN111505912B (zh) * 2020-05-15 2021-03-23 安徽国芯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紫外宽光谱光刻镜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60050422A1 (en) 2006-03-09
US20030197947A1 (en) 2003-10-23
US7508599B2 (en) 2009-03-24
US7256949B2 (en) 2007-08-14
US6870687B2 (en) 2005-03-22
US20060250709A9 (en) 2006-11-09
US20050046958A1 (en) 2005-03-03
US7826143B2 (en) 2010-11-02
US20050030636A1 (en) 2005-02-10
US20050231816A1 (en) 2005-10-20
CN1285943C (zh) 2006-11-22
US20070291365A1 (en) 2007-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85943C (zh) 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
CN100338495C (zh) 变焦透镜系统
CN1149419C (zh) 变焦透镜系统
CN1512211A (zh) 变焦透镜系统
CN1122864C (zh) 投影透镜和使用投影透镜的图像放大投影系统、投影仪和多画面系统
CN1131450C (zh) 与像素化面板联用且横向色差减少的投影透镜
CN1162727C (zh) 变焦镜头以及采用该变焦镜头的光学装置
CN1667446A (zh) 变焦透镜及具有该变焦透镜的图像显示装置
CN1573407A (zh) 小型成像透镜和成像装置
CN1940631A (zh) 高变焦比的变焦透镜系统
CN1596376A (zh) 可变焦距透镜及利用它的摄像机
CN1940629A (zh) 变焦透镜系统
CN1700049A (zh) 变焦透镜系统
CN1864087A (zh) 摄像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CN101067678A (zh) 变焦透镜系统和具有该系统的图像拾取设备
CN1258853A (zh) 摄像透镜系统
CN101055345A (zh) 摄像镜头,以及备有摄像镜头的摄像装置和便携终端
CN1834717A (zh) 摄影透镜、摄影装置和具备该摄影装置的携带终端
CN101042465A (zh) 变焦透镜系统、成像装置和改变焦距的方法
CN1755413A (zh) 变焦透镜系统
CN1758083A (zh) 变焦透镜系统和包括变焦透镜系统的图像拾取装置
CN101046551A (zh) 可变放大率光学系统
CN1945372A (zh) 摄像镜头
CN1900755A (zh) 变焦透镜和图像拾取装置
CN101046548A (zh) 变焦透镜和具有该变焦透镜的图像拾取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