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97748A - 冷却用风扇的驱动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冷却用风扇的驱动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97748A
CN1397748A CN 02120358 CN02120358A CN1397748A CN 1397748 A CN1397748 A CN 1397748A CN 02120358 CN02120358 CN 02120358 CN 02120358 A CN02120358 A CN 02120358A CN 1397748 A CN1397748 A CN 13977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fan
oil
valve
changing valve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212035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47918C (zh
Inventor
丸田和弘
吉田伸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ma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ma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matsu Ltd filed Critical Koma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3977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977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4791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4791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Component Parts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REA)
  • Servomo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冷却用风扇的驱动控制装置,是在与车辆(20)的驾驶室(21)相对一侧依次配置有发动机(5)、散热器(23)和冷却用风扇(36),然后靠近冷却用风扇(36)配置有转换冷却用风扇(36)旋转方向的转换阀(12),当把转换阀(12)转换到正转旋转位置使冷却用风扇(36)向正转方向旋转时,散热器(23)被冷却,当把转换阀(12)转换到反转旋转位置使冷却用风扇(36)向反转方向旋转时,可以把堵在散热器(23)上的灰尘吹掉。这种装置在用转换阀转换冷却用风扇的旋转方向之际,可以在车体内的狭小设置空间内设置不占地方的机器的同时,还简化了构造、减少了管络等的零件数量、降低了装置成本。

Description

冷却用风扇的驱动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载冷却用风扇,特别是与用于转换控制冷却用风扇的旋转方向之际和其它机器的配置关系有关。
背景技术
建筑机械等的车辆的发动机所产生的热是用散热器散热的。用液压驱动风扇送风使散热器冷却。液压驱动风扇由液压马达驱动旋转,用于冷却散热器的风扇只要朝一个方向旋转即可。
风扇因其种类不同而旋转方向也不同。因此,以往一直根据风扇的种类而转换液压马达的旋转方向并设置转换风扇旋转方向的转换阀。
据此,可以利用该转换阀使风扇倒转把堵在散热器上的灰尘吹掉,以防止堵塞散热器孔眼。
作为防止散热器孔眼堵塞的技术,还有以下其它的方法。
1)停止发动机,用清洁器清洗堵在散热器上的灰尘。
2)设置改变风扇安装角度的机构,以改变风扇的安装角度使送风方向逆转、吹掉堵在散热器上的灰尘(特开平8-303199号公告、特开平8-312588号公告等)。
但是采用1)的技术时必需要关掉发动机、使用清洁器,因此,就产生了操作者要费很大的事和时间的问题。
当采用2)的技术时,必需在风扇上装配复杂的机构,因此在成本提高的同时,还会导致强度不足并降低可靠性。
为此,大多采用使用转换阀转换液压马达的旋转方向的技术。
建筑机械等的车辆,近年来都要求小型化,随之而来的是液压机械的设置空间大大地受到限制,为此,要求在车体内的有限的狭小设置空间内配置不占场地的液压机器,同时,在设置转换阀时,要求其构造简单、减少管件等零件的件数以降低装置成本。
本发明在用转换阀转换冷却用风扇的旋转方向时,可以在车体内的狭小设置空间内设置不占地方的机器、同时把构造简单、减少了配管等零件的件数、降低装置成本作为解决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1一种冷却用风扇的驱动控制装置,在车辆20内配置有驾驶室21、发动机5、散热器23和冷却用风扇36,以驱动控制上述冷却用风扇36的旋转来冷却上述散热器23,其特征在于:
在与驾驶室21相对一侧,依次配置发动机5、散热器23、冷却用风扇36;
设有转换上述冷却用风扇36旋转方向的转换阀12、120;
在靠近上述冷却用风扇36配置上述转换阀12、120;并且
用转换控制上述转换阀12、120来转换上述冷却用风扇36的旋转方向。
下面,参照图1、图4说明上述本发明的第1种冷却用风扇的驱动控制装置。
如图1所示,在与驾驶室21相对一侧依次配置有发动机5、散热器23、冷却用风扇36。
如图4所示,靠近冷却用风扇36配置有转换冷却用风扇36的旋转方向的转换阀12。
然后如图1(a)所示,当把转换阀12切换到正转位置使冷却用风扇36向正转方向旋转时、散热器23被冷却。另外,如图1(b)所示,把转换阀12切换到反转位置使冷却用风扇36向反转方向旋转时、可以把堵在散热器23上的灰尘吹掉。同时,由于用冷却用风扇36的反转把发动机室22内的暖空气向驾驶室21侧送风,因此可以不设加热器等就能使驾驶室21取暖。
根据上述本发明,把转换阀12设置在冷却用风扇36附近,如图4所示,可以把冷却用风扇36和装有转换阀12的马达机身11沿车辆长向X合计的长度缩短,可以在车辆20内的狭小的设置空间内设置不占地方的机器。
另外,由于把转换阀12配置在冷却用风扇36附近,所以可使其构造简单、可以减少管路、接头等零件数量、从而降低装置成本。
本发明的第2种冷却用风扇的驱动控制装置,在车辆20内配置有驾驶室21、发动机5、散热器23和冷却用风扇36,用液压马达1驱动控制上述冷却用风扇36的旋转来冷却散热器23,
其特征在于:在与驾驶室21相对的一侧依次配置有发动机5、散热器23、冷却用风扇36;
设有转换上述液压马达1旋转方向的转换阀12、120;
把上述转换阀12、120装在上述液压马达1的机身11之内;并
用转换控制上述转换阀12、120来转换上述冷却用风扇36的旋转方向。
下面,参照图1、图4说明上述本发明的第2种冷却用风扇的驱动控制装置。
如图1所示,在与驾驶室21相对的一侧依次配置有发动机5、散热器23、冷却用风扇36。
如图4所示,转换冷却用风扇36旋转方向的转换阀12被装在驱动冷却用风扇36旋转的液压马达1的马达机身11之内。
如图1(a)所示,把转换阀12转换到正转位置使冷却用风扇36向正转方向旋转就冷却散热器。另外,如图1(b)所示,把转换阀12转换到反转位置使冷却用风扇36向反转方向旋转就可以把堵在散热器23上的灰尘吹掉。同时,利用冷却用风扇36的反转把发动机室22内的暖空气向驾驶室21侧送风,可以不设加热器等就能使驾驶室21取暖,同时还可以加快发动机5的预热。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2种冷却用风扇的驱动控制装置,由于把转换阀12装在液压马达1的马达机身11之内,所以如图4所示,可以把冷却用风扇36和内装转换阀12的马达机身11沿车辆长向合计的X长度缩短、可以在车辆20内的狭小的设置空间内设置不占地方的机器。
由于把转换阀12内装于液压马达1的机身11之内,所以比转换阀12与液压马达1各成一体时构造简单,可以减少管路、接头等的零件数量、从而降低装置成本。
另外,本发明的第3种冷却用风扇的驱动控制装置,是在上述的装置中,把上述发动机5配置成其长向与车辆宽向一致的方向。
根据上述本发明,如图2所示,把发动机5配置成其长向与车辆宽向一致的方向,故可以更缩短车辆长向X的长度、在车辆20内的狭小的设置空间内设置不占地方的机器。
另外,本发明的第4种冷却用风扇的驱动控制装置,是在上述的装置中,把上述冷却用风扇36的旋转中心部32做成凹部,在该凹部内收容含有上述转换阀12、120的驱动组件11。
根据上述本发明,如图4所示,由于把冷却用风扇36的旋转中心部的轮毂部32做成凹部,在该凹部内收容了含有转换阀12的马达机身11,所以冷却用风扇36和马达机身11合计的沿长车辆长向X的长度比以往缩短了ΔX,可以在车辆20内的狭小的设置空间内设置不占地方的机器。
附图说明
图1(a)、(b)是冷却用风扇的配置图。
图2是冷却用风扇的配置图。
图3是冷却用风扇的配置图。
图4是冷却用风扇的剖面图。
图5是实施例1的液压回路图。
图6是液压马达的剖面图。
图7是实施例1的液压马达的剖面图,即图6的A-A剖面图。
图8是实施例2的液压回路图。
图9是实施例2的液压马达的剖面图,即图6的A-A剖面图。
图10是正反转转换控制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3的液压回路图。
图12(a)、(b)是实施例3的液压马达的剖面图。
图中:1-液压马达,5-发动机,11-马达机身,12、120、121-转换阀,20-车辆,21-驾驶室,23-散热器,32-轮毂部,36-冷却用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冷却用风扇的驱动控制装置的实施例。首先在本实施例中设想为在推土机、轮式装载机、自卸卡车、液压铲车等建筑机械上装配冷却用风扇的场合。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建筑机械,也适用于其它施工机械、一般的汽车上装有冷却用风扇的场合。同时在本实施例中把冷却用风扇设想为用液压驱动的液压驱动风扇。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液压驱动风扇,也可以适用于电动风扇。
图1是在实施例的车辆20上装配的各机器的配置关系图。
在图1中把车辆20的长向设为X,车宽向为Y。车辆20备有履带24,以该履带24的转动向长向X方向行走。
即如该图1所示,在车辆20的与驾驶室21相对的一侧依次配置着发动机5、散热器23、冷却用风扇36。
图4是冷却用风扇36与作为驱动该冷却用风扇36的驱动组件的马达机身11的配置关系示意图。
如该图4所示,冷却用风扇36大体上由作为旋转中心部的轮毂部32和叶片部30构成,轮毂32和叶片部30用螺栓31紧固连结。
轮毂部30被成形为凹部,在形成该凹部的轮毂部30内收容着马达机身11。在马达机身11内装有液压马达1,同时也内装着将于后述的转换阀12。该转换阀12是控制液压马达1的旋转方向向正转方向和反转方向转换的控制阀。
液压马达1的旋转轴与冷却用风扇36的轮毂部32固定。
因此,旋转驱动液压马达1使冷却用风扇36旋转,同时用转换阀12转换液压马达1的旋转方向而使冷却用风扇36的旋转方向转换。
在马达机身11上连接着向转换阀12供油、从转换阀12排油的管路33。
把该转换阀12靠近冷却用风扇36设置,并且把转换阀12装在马达机身11内。
如此可以把驱动冷却用风扇36的驱动组件小型化、成为简单的构造,同时,又因把内装转换阀12的马达机身11收容在冷却用风扇36的轮毂部32之内,所以可使冷却用风扇36和马达机身11的合计长度缩短。
下面把图4与以往使用的装置进行比较。根据以往的构造,冷却用风扇36的轮毂部32没有形成凹部,因此,冷却用风扇36和马达机身11′的合计的沿车辆长向X长度就长,而且,马达机身11′和转换阀12各成一体,所以占用了相当于转换阀12的多余空间。
对此,根据本实施例,把马达机身11收容在冷却用风扇36的轮毂部32内,所以,冷却用风扇36和马达机身11合计的沿车辆长向X的长度要比以往的短ΔX。再者由于转换阀12是内装在马达机身11之内,不需要再多的空间。
如此根据本实施例,可以把冷却用风扇36、液压马达1和转换阀12不占地方地设置在车辆20内的狭小设置空间之内。
另外,由于把转换阀12内装于马达机身之内,所以与把转换阀12和液压马达1各成一体的场合相比其构造简单,可以减少管路、接头等的零件数量、降低装置成本。
冷却用风扇36的旋转转换控制,可以实施开路控制、闭路控制(反馈控制)的任何一种。
当用开路控制进行转换控制时,设有定时器等计机构。现参照图10说明转换冷却用风扇36旋转方向的控制内容。
图10是实施例的时间图。图10的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正转”“停止”“反转”。
即,用定时器计时到T1(例如15分钟)之前,转换阀12位于正转位置,冷却用风扇36只在T1时间内正转。当定时器一旦计时到T1则如后所述,液压马达1就停止旋转。用定时器计时到T2之前(例如10~10多秒)液压马达1的旋转驱动一直停止,冷却用风扇36的旋转只在T2内停止。用定时内一旦计时到T2转换阀12就被转换到反转位置,用定时器计时到T3(例如2~3分钟)之前、转换阀位于反转旋转位置,冷却用风扇36只在时间T3内反转。
重复实施以上的处理。
此时,当把风扇36从正转向反转、或从反转向正转转换时,之所以要在规定时间T2内停止液压马达1的旋转驱动,是为了防止气蚀和防止发生异常声响。
当用反馈控制进行转换控制时,设有检测通过散热器23的通过风量的检测传感器,同时用风量检测传感器的检测值设定临界值。该临界值是设定为可以判断散热器23是否因灰尘而发生了堵塞的值。
风量检测传感器的检出风量在上述临界值以上时,判断为散热器23上没有发生因尘灰的堵塞并维持转换阀12的转换位置于正转位置上,则维持冷却用风扇36正转。
但是,当风量检测传感器的检出风量以上述临界值小时,就判定为在散热器23发生了因灰尘的堵塞、而使液压马达1的旋转驱动在规定的时间T2内停止以后,把转换阀12的转换位置转换到反转位置则冷却用风扇36反转。
然后再当风量检测传感器的风量值达到临界值以上时,就把液压马达1在规定的时间T2内停止旋转驱动以后,把转换阀12的转换位置转换到正转位置则冷却用风扇36正转。
用反馈控制进行转换控制时,由于只是在必要的最少的时间内使冷却用风扇36反转,所以与开式控制比较、提高了散热器23的冷却效率。
图1是随冷却用风扇36的旋转风的流向图。
如图1(a)所示,转换阀12被转换到正转位置,冷却用风扇36向正转方向旋转,则如箭头所示,通过散热器23的空气被吸入冷却用风扇再向车辆20的前方排出空气,以此把散热器23冷却。
另外如图1(b)所示,转换阀12被转换到反转位置、冷却用风扇36向反转方向旋转,则如箭头所示,车辆20前方的空气被冷却用风扇吸入并向散热器23排出,以此可以把堵在散热器23上的灰尘吹掉。并且此时发动机室22内的暖空气被送往驾驶室21侧,因此,可以在把发动机室22与驾驶室21分隔的隔壁25上开设通风口用以把发动机室22内的暖空气导入驾驶室21内。因此可以不设加热器等即可使驾驶室21内取暖,同时还可以使发动机加快预热。
图1中是把发动机5配置成其长向X与车辆长向一致,如图2所示,也可以把发动机5配置成其长向与车辆宽向Y一致的方向,采取这种配置结构时,发动机室22的车辆长向X的长度可以更短、可以在车辆20内的狭小的设置空间内设置不占地方的各种机器。
如图3所示,也可以用隔壁26把发动机室22与散热器室27隔开。在发动机室22内配置发动机5,在散热器室内配置散热器23和冷却用风扇36。
图5是实施例1的液压回路图。
如图5所示,实施例1的装置大体上由液压泵2的泵体110、液压马达1的马达机身11、冷却用风扇36和转换控制冷却用风扇36的旋转方向的控制器37构成。
液压泵2是变容型的油泵,但也可以用定容型油泵实施。
液压泵2用发动机5驱动,把液压油向油泵排油油路7排出。电磁比例控制阀38把对应于从控制器37输出的电指令信号的控制压力引导给斜板驱动部39,斜板驱动部39根据从电磁比例控制阀38引导来的控制压力,驱动液压泵2的斜板2a使液压泵2的容量改变。
油泵排油油路7通过转换阀40与转换阀12的油泵通道P连接。
转换阀40是具有供给液压油位置40a和切断液压油位置40b的二位转换阀,转换阀40内装于泵体110内。
电磁比例控制阀41把对应于从控制器37输出的电指令信号的控制压力引导到转换阀40的控制通道40c。
转换阀40根据作用在控制通道40c的控制压力改变阀位置。把转换阀40转换到供给液压油位置40a、则从液压泵2排出的液压油经过转换阀40向转换阀12的油泵通道P供油。把转换阀40转换到切断液压油位置40b,则从液压泵2排出的液压油被转换阀40切断不向转换阀12的油泵通道P供油而排向油槽3。
把转换阀12用油路74、75分别与液压马达1的液压油供给排出用通道MA、MB连接。
转换阀12通过油路7对泵排出的液压油输入液压油方向的控制、向液压马达1的接口MA或接口MB供油。
转换阀12是具有正转位置A和反转位置B的二位转换阀。转换阀12如前所述内装于马达机身11之内。
电磁比例控制阀42是具有低压位置42a和高压位置42b的二位转换阀。电磁比例控制阀42根据从控制器37输出的电指令信号转换阀位。电磁比例控制阀42一旦被转换到高压位置42b,就把油泵排油油路7内的高压的油泵排油压力作为控制压力,通过油路44引导到转换阀12的控制通道12c上。当把电磁比例控制阀42转换到低压位置42a,则转换阀12的控制通道12c与油槽3连通,在转换阀12的控制通道12c上作用着低压的控制压力。
当低压控制压力作用于控制通道12c上时,转换阀12处于正转旋转位置A,当高压控制压力作用于控制通道12c上时,处于反转位置B。
转换阀12一旦处于正转位置A,则向液压马达1的通道MA供给液压油液压,马达1向正转方向旋转。转换阀一旦处于反转旋转位置B,则向液压马达1的通道MB供给液压油、液压马达1向反转方向旋转。
在转换阀12的上游侧配有真空阀13和安全阀4。
真空阀13内装于马达机身11之内,安全阀4内装于泵体101之内。
转换阀12的油槽通道T与油路6连通,油路6与油泵排油油路7用油路8连通。
在油路8上设有真空阀13,该真空阀13把从转换阀12的油槽通道T排出的液压油经过油路6引导到油泵排油油路7的方向。
同时在油泵排油油路7向油路9分岔的油路9上设有安全阀4。当油泵排油油路7的油压高于设定压力时,安全阀4把液压油导向油槽3。
下面说明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1中所进行的动作。
当把冷却用风扇36转换到正转旋转方向时,由控制器37向电磁比例控制阀41发出使转换阀40处于液压油供给位置40a的电指令信号的同时,也向电磁比例控制阀42发出使电磁比例控制阀42处于低压位置42a而把转换阀12处于正转位置A的电指令信号。
转换阀40一旦位于液压油供给位置40a,且转换阀12位于正转旋转位置A,则从油泵2排出的液压油就经过排油油路7、转换阀40、转换阀12,通过油路7向液压马达1的通道MA供油。因此,液压马达1正转,冷却用风扇36向正转方向旋转。
当停止液压马达1的旋转驱动时,从控制器37向电磁比例控制阀41发出使转换阀40处于液压油切断位置40b的电指令信号。
一旦转换阀40位于液压油切断位置40b,则从油泵2排出的液压油被转换阀40切断,不再向转换阀12的油泵通道P供油,因此不向液压马达1的通道MA、MB的任何一方供油。
液压马达1受来自负荷的驱动力和液压马达1本身的惯性作用继续转动。此时,液压马达1起到了从通道MB排出液压油的油泵作用。因此,与通道MB连通的油路6的液压油比油泵排油油路7的压力高,此时呈高压的油路6的液压油通过真空阀13被导向油泵排油油路7,因此,高压的液压油被吸入液压马达1的通道MA。
当把冷却用风扇36转换到反转旋转方向时,从控制器37向电磁比例控制阀41发出使转换阀40处于液压油供给位置40a的电指令信号的同时,向电磁比例控制阀42发出使电磁比例控制阀42处于高压位置42b而使转换阀12处于反转旋转位置B的电指令信号。
一旦转换阀40位于液压油供给位置40a且转换阀12位于反转换轴位置B,则从油泵2排出的液压油经过排油油路7、转换阀40、转换阀12,通过油路75向液压马达1的接口MB供油,因此液压马达1反转、冷却用风扇36向反转方向旋转。
下面参照图6、图7说明实施例1的液压马达1的构造。
图6是液压马达1的马达机身11的剖面图。
图7是图6的马达机身11的A-A剖面图。
如图7所示,在马达机身11内装有可灵活滑动的转换阀12的滑阀10,在滑阀10的图中右侧的控制通道12c上,通过电磁比例控制阀42作用着控制压力。
下面,说明图7的动作。
低压的控制压力通过电磁比例阀42作用在滑阀10的控制通道12c上时,如图所示滑阀10位于右侧。在该位置上,油泵通道P与通道MA连通,通道MB与油槽通道T连通。从而把从油泵2排出的液压油经过油泵排油油路7、滑阀10的开口向液压马达1的通道MA供油,因此液压马达1正转。
高压的控制压力通过电磁比例控制阀42作用在滑阀10的控制通道12c上时,滑阀10从图示的位置向左侧移动,当滑阀10位于图中左侧位置时,油泵通道P与通道MB连通,通道MA与油槽通道T连通。从而,把从油泵2排出的液压油通过油泵排油油路7、滑阀10的开口向液压马达1的通道MB供油。因此,液压马达1反转。
根据以上所述的实施例1,在用把转换阀40转换控制在液压油供给位置40a、液压油切断位置40b的同时把转换阀12转换控制在正转旋转位置A、反转旋转位置B,来转换控制冷却用风扇36的正反转旋转时,不必停止发动机5和停止液压马达1的旋转驱动就可以停止冷却用风扇36的旋转。因此,在冷却用风扇36的正反转转换时可以省掉把发动机5停止然后再起动发动机5的麻烦操作而提高工作效率。
在上述的实施例1中,所谓马达11内的转换阀12是需要有另外设置的转换阀40,下面说明不用转换阀40的第2实施例。
图8是实施例2的液压回路图。以下在图8中对于使用与图5的实施例1相同符号之处适当地省略相同构成要素的说明。
如图8所示,油泵排油油路7与转换阀120的油泵通道P连接。
转换阀120相当于上述的转换阀12,与转换阀12一样,通过油路7时油泵排出的液压油输入液压油方向的控制并向液压马达1的通道MA或通道MB供油。
转换阀120是在正转运转位置A和反转运转位置B上加上具有停止位置C的三位转换阀。
电磁比例控制阀42是具有低压位置42a和高压位置42b的两位转换阀。电磁比例阀42是根据由控制器37输出的电指令信号转换阀位,当把电磁比例控制阀42转换到高压位置42b时,则把油泵排油油路7内的高压的油泵排油压力作为控制压力通过油路44导向转换阀120的控制通道120c。另外当把电磁比例控制阀42转换到低压位置42a时,转换阀120的控制通道120c与油槽3连通,在转换阀120的控制通道120c上施加低压的控制压力。
在转换阀120的控制通道120c相对的一侧设有顶杆45。顶杆45根据作用于控制通道45c上的控制压力而动作并把作用于控制通道120c的与控制压力相反的力传给转换阀120。
电磁比例控制阀43是具有低压位置43a和高压位置43b的二位转换阀。电磁比例控制阀43根据从控制器37发出的电指令信号转换阀位。电磁比例控制阀43一转换到高压位置43b,则把油泵排油油路7内的高压油泵排油压力作为控制压力,导向顶杆45的控制通道45c。同时,电磁比例控制阀43一转换到低压位置43a,则顶杆45的控制通道45c与油槽3连通并在顶杆45的控制通道45c上施以低压的控制压力。
当在控制通道120c上施以低压控制压力而在顶杆45的控制通道45c上施以高压控制压力时,转换阀120位于正转旋转位置A。另外,当在控制通道120c上施以高压的控制压力而在顶杆45的控制通道45c上施以低压控制压力时,转换阀120位于反转位置B。另外,当在控制通道120c上施以高压的控制压力而在顶杆45的控制通道45c上施以高压的控制压力时,转换阀120位于停止位置C。
转换阀120一旦位于正转旋转位置A,则向液压马达1的通道MA供给液压油使液压马达1向正转方向旋转。转换阀120一旦位于反转旋转位置B,则向液压马达1的通道MB供油使液压马达1向反转方向旋转。
另外,转换阀120一旦位于停止位置C,则向液压马达1的通道MA、MB两方供给液压油,并且此时通道MA、MB都与油槽3连通。
下面说明图8所示的实施例2的动作。
在把冷却用风扇36转换为正转旋转方向时,是从控制器37向电磁比例控制阀42、43输出使电磁比例控制线42处于低压位置42a并使电磁比例控制阀43处于高压位置43b同时把转换阀120处于正转放置位置A的电指令信号。
转换阀120一旦位于正转旋转位置A,则从油泵2排出的液压油就经过油泵排油油路7、转换阀120,通过油路74向液压马达1的通道MA供油,因此液压马达1就正转,冷却用风扇36就向正转方向旋转。
当停止液压马达1的旋转驱动时,是从控制器37向电磁比例阀42、43输出使电磁比例控制阀42处于高压位置42b并使电磁比例控制线43处于高压位置43b同时把转换阀120位于停止位置C的电指令信号。
转换阀120一旦位于停止位置C,则从油泵2排出的液压油就向液压马达1的通道MA、MB双方供油,此时液压马达1的通道MA、MB与油槽3连通。因此停止液压马达1的旋转驱动并且冷却用风扇停转。
当把冷却用风扇36向反转旋转方向转换时,是从控制器37向电磁比例控制阀42、43输出使电磁比例控制阀42处于高压位置42b并使电磁比例控制阀43处于低压位置43a同时把转换阀120位于反转旋转位置B的电指令信号。
转换阀120一旦位于反转旋转位置B,则从液压油泵2排出的液压油经过排油油路7、转换阀120,通过油路75向液压马达1的通道MB供油,因此,液压马达1反转、冷却用风扇36向反转旋转方向旋转。
下面,参照图9说明实施例2的液压马达1的构造。
图9是如图6所示的马达机身11的A-A剖面图。
如图9所示,在马达机身11内装有可灵活滑动的转换阀120的滑阀100。在滑阀100的图中右侧的控制通道120c上通过电磁比例控制阀42施加控制压力。在滑阀100的图中左侧的顶杆45的控制通道45c上,通过电磁比例控制阀43施加控制压力。
下面,说明图9的动作。
通过电磁比例控制阀42,在滑阀100的控制通道120c上施以低压的控制压力,通过电磁比例控制阀43,在顶杆45的控制通道45c上施以油路7内的高压控制压力时,如图所示滑阀100位于右侧。在该位置时油泵通道P与通道MA连通,通道MB与油槽通道T连通。从而,从油泵2排出的液压油通过排油油路7、滑阀100的开口,向液压马达1的通道MA供油。因此,液压马达1正转旋转。
通过电磁比例控制阀42,在滑阀100的控制通道120c上施以油路7内的高压控制压力并在顶杆45的控制通道45c上也施以油路7内的高压控制压力时,就决定了滑阀100从图示的位置向左侧移动并位于中立位置。一旦滑阀100决定了位于图中左侧的中立位置,则油泵通道P与通道MA、MB双方连通,通道MA、MB的双方与油槽通道T连通。因此,停止液压马达1的旋转驱动。
通过电磁比例控制阀42,在滑阀100的控制通道120c上施以油路7内的高压控制压力并在顶杆45的控制通道45c上施以低压控制压力时,滑阀100就会从上述的中立位置向更左侧移动。一旦滑阀100处于比中立位置更左侧,则油泵通道P与通道MB连通,通道MA与油槽通道T连通。从而,从液压泵2排出的液压油经过排油油路7和滑阀100的开口,向液压马达1的通道MB供油,因此,液压马达1反转旋转。
根据以上的实施例2,在用控制转换阀120在正转旋转位置A、停止位置C、反转旋转位置B上转换的方法转换冷却用风扇36的正反旋转时,不必熄灭发动机5就可以停止液压马达的旋转驱动并停止冷却用风扇36的旋转。因此,在冷却用风扇36的正反转转换时,可以省掉把发动机熄灭然后再起动发动机5的麻烦的操作,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根据实施例2,在进行转换控制时不需要实施例1的转换阀40其构造更简单。
在以上说明的实施例中,说明的是设想用滑阀10、100的直线运动来转换阀位的转换阀12、120,但也可以用以滑阀转动来转换阀位的所谓转型的转换阀。
图11是把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1用的转换阀12换成旋转型转换阀121的实施例3的液压回路图。
即如图11所示,设有步进式马达113用以代替图5所示的电磁比例控制阀42。步进式马达113的旋转轴113a与转换阀121的滑阀130连接。
步进马达113的旋转轴113a根据从控制器37输出的电指令信号而转动。转换阀12的滑阀130随着旋转轴113a的转动而转动。按照滑阀130处于规定的各个旋转角度,转换阀121处于正转旋转位置A、反转旋转位置B。
一旦转换阀121处正转旋转位置A,则向液压马达1的通道MA供油、液压马达向正转方向旋转。当转换阀121处于反转位置B时,则向液压马达1的通道MB供油、液压马达1向反转方向旋转。
图12是图11所示的马达机身11的剖面图。图12(a)是转换阀121处于正转旋转位置A的状态,而图12(b)是转换阀121处于反转旋转位置B状态的主要部位示意图。
如图12所示,在马达机身11内装有沿轴线转动自如的转换阀121的滑阀130。在滑阀130上有缺口部131、132。
下面,说明图12的动作。
从控制器37向步进马达113发出使其位于正转旋转位置A的电指令信号,则决定了滑阀130位于如图12(a)中所示的转动角度。滑阀130位于该角度时油泵通道P通过缺口部131与通道MA连通,通道MB通过缺口部132与油槽通道T连通。从而,从油泵排出的液压油经过排油油路7、转换阀121的油泵通道P,通过缺口部131向液压马达1的通道MA供油,因此液压马达1正转旋转。
从控制器37向步进马达113发出使其位于反转旋转位置B的电指令信号,则决定了滑阀130从图12(a)的转动角度再向图中只右转90°并位于图12(b)所示的转动角度。当滑阀130位于该转动角度时,油泵通道P通过缺口部131与通道MB连通而通道MA通过缺口部132与通道T连通,从而,从油泵2排出的液压油经过排油油路7、转换阀121的油泵通道P,通过缺口部131向液压马达1的通道MB供油,因此液压马达1反转旋转。
以上说明的是设想把图5所示的实施例1中的转换阀12换成旋转型转换阀121的情况,也可以实施把图8所示的实施例2中的转换阀120同样换成旋转型的转换阀。
另外,在图1~图3中是把发动机5配置在与驾驶室21相对的一侧,在该场合下驾驶室21中的驾驶席的配置方向是任意的,可以把驾驶席配置成在操作者视线的前方设置发动机,也可以把驾驶席配置成在操作者视线的后方设置发动机。

Claims (4)

1.一种冷却用风扇的驱动控制装置,在车辆(20)内配置有驾驶室(21)、发动机(5)、散热器(23)和冷却用风扇(36),用驱动控制上述冷却用风扇(36)的旋转来冷却上述散热器(23),其特征在于:
在与驾驶室(21)相对的一侧依次配置着发动机(5)、散热器(23)和冷却用风扇(36),
并设有转换上述冷却用风扇(36)旋转方向的转换阀(12、120),
把上述转换阀(12、120)靠近上述冷却用风扇(36)设置,
并用转换控制上述转换阀(12、120)来转换上述冷却用风扇(36)的旋转方向。
2.一种冷却用风扇的驱动控制装置,在车辆(20)内设有驾驶室(21)、发动机(5)、散热器(23)和冷却用风扇(36),用液压马达(1)驱动控制上述冷却用风扇(36)的旋转冷却上述散热器(23),其特征在于:
在与驾驶室(21)相对的一侧依次装有发动机(5)、散热器(23)和冷却用风扇(36),
并设有转换上述液压马达(1)的旋转方向的转换阀(12、120),并把上述转换阀(12、120)内装于上述液压马达(1)的机身(11)之内,
用转换控制上述转换阀(12、120)来转换上述冷却用风扇(36)的旋转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用风扇的驱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把上述发动机(5)配置成其长向与车辆宽度方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用风扇的驱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冷却用风扇(36)的旋转中心部形成凹部并在该凹部内收容着包含上述转换阀(12、120)的驱动组件(11)。
CN 02120358 2001-05-25 2002-05-23 冷却用风扇的驱动控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791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157144A JP4559663B2 (ja) 2001-05-25 2001-05-25 冷却用ファンの駆動制御装置
JP157144/2001 2001-05-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97748A true CN1397748A (zh) 2003-02-19
CN1247918C CN1247918C (zh) 2006-03-29

Family

ID=19001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212035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7918C (zh) 2001-05-25 2002-05-23 冷却用风扇的驱动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559663B2 (zh)
CN (1) CN1247918C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2832A (zh) * 2011-11-03 2012-02-15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压机软启动、软停车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03184922A (zh) * 2011-12-27 2013-07-03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作业车辆的原动部结构
CN103459726A (zh) * 2011-03-15 2013-12-18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工程机械
CN104405673A (zh) * 2014-12-19 2015-03-11 浙江比洛德传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车辆散热系统的风机智能控制装置的运转器件
CN104890501A (zh) * 2015-04-02 2015-09-09 金陵科技学院 一种新型便于清理的铲运机
CN110541439A (zh) * 2018-05-28 2019-12-06 普瑞诺斯股份公司 用于移动从植物的处理中获得的有机材料的履带式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530178C2 (sv) * 2004-10-27 2008-03-18 Atlas Copco Rock Drills Ab Borraggregat
JP2006160047A (ja) * 2004-12-07 2006-06-22 Tcm Corp 冷却装置および冷却装置を備えた産業用車両
KR101593234B1 (ko) * 2009-12-24 2016-02-12 두산인프라코어 주식회사 건설 중장비의 팬 역회전 시스템
JP6233247B2 (ja) * 2014-08-29 2017-11-22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の原動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3713Y2 (ja) * 1989-04-28 1994-06-22 株式会社ユニシアジェックス 冷却ファンの駆動装置
JPH04347382A (ja) * 1991-05-23 1992-12-02 Nippondenso Co Ltd ポンプの吐出圧力制御装置
JPH1136862A (ja) * 1997-07-22 1999-02-09 Kubota Corp 作業車のエンジン冷却装置
JP2000120437A (ja) * 1998-10-16 2000-04-25 Komatsu Ltd 冷却ファンの駆動装置
JP4135832B2 (ja) * 1998-12-01 2008-08-20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冷却用ファンの駆動装置
JP2000274242A (ja) * 1999-03-24 2000-10-03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建設機械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59726A (zh) * 2011-03-15 2013-12-18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工程机械
CN103459726B (zh) * 2011-03-15 2016-06-01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工程机械
CN102352832A (zh) * 2011-11-03 2012-02-15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压机软启动、软停车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03184922A (zh) * 2011-12-27 2013-07-03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作业车辆的原动部结构
CN104405673A (zh) * 2014-12-19 2015-03-11 浙江比洛德传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车辆散热系统的风机智能控制装置的运转器件
CN104405673B (zh) * 2014-12-19 2016-06-01 浙江比洛德传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车辆散热系统的风机智能控制装置的运转器件
CN104890501A (zh) * 2015-04-02 2015-09-09 金陵科技学院 一种新型便于清理的铲运机
CN110541439A (zh) * 2018-05-28 2019-12-06 普瑞诺斯股份公司 用于移动从植物的处理中获得的有机材料的履带式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47918C (zh) 2006-03-29
JP4559663B2 (ja) 2010-10-13
JP2002349263A (ja) 2002-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47918C (zh) 冷却用风扇的驱动控制装置
EP1870576B1 (en) Cooling device for construction machine
CN1201055C (zh) 建筑机械
KR101251504B1 (ko) 자동변속기용 오일펌프 시스템
JP4434123B2 (ja) ハイブリッド式建設機械
JP2008088823A (ja) コンバイン
CN1701019A (zh) 工程机械
CN1948636A (zh) 建筑机械
CN1007632B (zh) 液压建筑机械的控制系统
CN1993541A (zh) 行走作业车辆的控制装置
JP2005147127A (ja) 電動式ツインフローポンプ装置
CN100335336C (zh) 驾驶室翻转用电动/手动举升装置
CN101077727A (zh) 船外机
CN1183137A (zh) 液压马达驱动装置
JP2008126843A (ja) 作業機械の冷却装置
JP2019054800A (ja) コンバインの原動部構造
CN1871465A (zh) 轮轴内部润滑装置
WO2011048710A1 (ja) コンバイン
CN111097963A (zh) 手持式工具机,尤其是曲线锯
JP6447939B1 (ja) コンバインの原動部構造
JP5260930B2 (ja) 作業車両
JP2007151455A (ja) コンバイン
CN1515793A (zh) 阀的控制方法
JP2006132706A (ja) 油圧システムの冷却装置
JP2019062744A (ja) コンバインの原動部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329

Termination date: 201605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