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75633A - 旋转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旋转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75633A
CN1375633A CN02105659A CN02105659A CN1375633A CN 1375633 A CN1375633 A CN 1375633A CN 02105659 A CN02105659 A CN 02105659A CN 02105659 A CN02105659 A CN 02105659A CN 1375633 A CN1375633 A CN 13756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on
pressure
whirligig
solid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021056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太田雅树
川口真广
大立泰治
园部正法
安谷屋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Indust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3756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756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5/00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ing means to their working members, or by combination with, or adaptation to, specific driving engines or mot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0873Component parts, e.g. sealings;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y thereof
    • F04B27/0895Component parts, e.g. sealings;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y thereof driv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B60H1/3204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 B60H1/3222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ressor driving arrangements, e.g. clutches, transmissions or multiple dri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201/00Pump parameters
    • F04B2201/12Parameters of driving or driven means
    • F04B2201/1202Torque on the ax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 Pulleys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装置。此旋转装置包括一个转子(83)和一个发动机发电机组(MG)。此转子(83)包括一个在它的外周面上的皮带架(83a)。此皮带架(83a)在发动机(E)和转子(83)之间传递动力。此发动机发电机组(MG)容纳在此转子(83)中并且可操作地与此转子(83)相连。此发动机发电机组(MG)可选择地起至少一个电动机和一个发电机的作用。此发动机发电机组(MG)设置在皮带架(83a)的内侧,以使发动机发电机组(MG)被皮带架(83a)围绕。

Description

旋转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在车辆空调压缩机内的旋转装置。更特别的是,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用于把动力由车辆的驱动源,发动机,传递给压缩机的旋转装置。
现在,车辆通常的发动机使用一种怠速限位系统以提高燃油的经济性。当车辆停止如当处于红灯等待时,此怠速限位系统自动地停止怠速的发动机。这样,一种混合式的压缩机,如在日本公开未审的实用新型公开号为No.6-87678中公开的那种,用于车辆空调,以使甚至当发动机停止时,空调也能运转。
在上述公开的混合式压缩机中,皮带轮可旋转地支承于压缩机的壳体中。皮带架在皮带轮的外周面上形成。动力从发动机通过皮带传递给皮带轮。电动机设置在皮带轮中并与压缩机的驱动轴相连且由此驱动轴驱动。当发动机停止时,电动机转动压缩机的驱动轴。
但是,在上述公开的压缩机中,一个圆柱形部分从皮带架侧沿驱动轴的轴线方向延伸。电动机设置在圆柱形部分内。即,电动机容纳在皮带轮中,从而皮带轮的尺寸由于形成圆柱形部分而增加。因此,包括这种皮带轮的压缩机的尺寸沿驱动轴的轴线方向增加。结果,在车辆中难以安装这种压缩机。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转装置,它沿轴线方向是小型化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装置。此旋转装置包括一个旋转体和一个旋转电力装置。此旋转体包括一个在它的外周面上的动力传递部分。此动力传递部分在外驱动源和旋转体之间传递动力。旋转电力装置容纳在旋转体中并且可操作地与此旋转体相连接。此旋转动力装置可选择地起至少一个电动机和一个发电机的作用。旋转电力装置设置在动力传递部分的内侧,以使旋转电力装置被动力传递部分围绕。
本发明其它的方面和优点将结合附图,从下面的说明中得到了解,并且通过示范本发明原理的方法进行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优选实施例的说明,可以最好地了解本发明及其目的和优点。
图1是一个剖示图,它显示了一个旋转斜盘式变容压缩机;
图2是一个放大图,它显示了图1中所示的皮带轮的周围;
图3是一个放大的剖示图,它显示了一个单向离合器;
图4是一个剖示图,它显示了一个控制阀;
图5是一个放大的剖示图,它显示了另一个实施例的皮带轮的周围;以及
图6是一个放大的剖示图,它显示了另一个实施例的扭矩限制器的周围。
现在将描述一种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旋转装置。此旋转装置用于在车辆空调的旋转斜盘式变容压缩机中的皮带轮。
如图1所示,一个流体机械,在较佳实施例中是一个旋转斜盘式变容压缩机(此后,简单地称为压缩机),包括一个壳体11。一个控制室,在较佳实施例中是一个曲柄室12,它设置在壳体11中。一个驱动轴13旋转地支承在曲柄室12中。此驱动轴13由一个车辆动力源,或一个发动机E,通过一个旋转装置,在较佳实施例中是一个皮带轮PT,相连接和驱动。
此皮带轮PT有一个旋转电力装置,在较佳实施例中是一个发动机发电机组MG。此发动机发电机组MG设置在发动机E和驱动轴13之间的动力传递通道上并且起一个电动机和一个发电机的作用。当发动机E运转时,皮带轮PT总是从发动机E把动力传递给驱动轴13和发动机发电机组MG。即,皮带轮PT起一个非离合式动力传递机构的作用,用于在发动机E和压缩机之间传递动力。如果在发动机E停止时使空调运转,那么,发动机发电机组MG起一个电动机的作用。因此,由发动机发电机组MG驱动的皮带轮PT转动驱动轴13。
一个凸耳板14设置在曲柄室12中并且固定于驱动轴13与驱动轴13整体地转动。一个旋转斜盘15设置在曲柄室12中。旋转斜盘15沿驱动轴13滑动并且相对于驱动轴13的轴线倾斜。
一个铰链机构16设置在凸耳板14和斜盘15之间。此铰链机构16使旋转斜盘15与凸耳板14和驱动轴13一起整体地转动并且相对于驱动轴13倾斜。
缸径11a(仅示出一个)形成在壳体11中。单头活塞17在每个缸径11a中往复地运动。每个活塞17通过一对靴18与旋转斜盘15的圆周连接。因此,当旋转斜盘15与驱动轴13一起转动时,靴18把旋转斜盘15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活塞17的往复运动。
一个阀板组件19设置在壳体11的后部中。一个压缩室20由相应的活塞17、机壳11、和阀板组件19被确定在每个缸径11a中。此阀板组件19有吸入口23、吸入阀瓣24、排出口25和排出阀瓣26。每一组吸入口23、吸入阀瓣24、排出口25和排出阀瓣26都相对应于一个缸径11a。一个吸入室21和一个排出室22确定在壳体11的后部中。
当每一个活塞17从上死点移至下死点时,在吸入室21中的致冷气体通过相应的吸入口23和吸入阀瓣被吸入相应的压缩室20中。当相应的活塞17从下死点移至上死点时,吸入每个压缩室20中的致冷气体被压缩至一个预定的压力。被压缩的致冷气体通过相应的排出口25和排出阀瓣26排入排出室22。
如图1所示,一个流出通道27和一个供给通道28形成在壳体11中。此流出通道27连接曲柄室12和吸入室21。
供给通道28连接排出室22和曲柄室12。供给通道28由控制阀CV来调节。
改变控制阀CV的开度,以控制通过供给通道28流入曲柄室12的高压气体的流速和通过流出通道27流出曲柄室12的气体的流速之间的关系。因此,曲柄室的压力被确定。根据在曲柄室12中的压力的变化,在曲柄室和每个压力室20之间的压差发生变化,从而改变旋转斜盘15的倾角。结果,每个活塞17的冲程,即,排气量得到控制。
例如,当在曲柄室12中的压力降低时,旋转斜盘15的倾角增加并且从而压缩机的容积增加。当曲柄室的压力升高时,旋转斜盘15的倾角变小并且从而压缩机的排量变小。
如图1所示,车辆空调的致冷剂回路(致冷循环)包括压缩机和外部致冷回路30。外部致冷回路30包括一个冷凝器31、一个膨胀阀32、和一个蒸发器33。
一个第一压力检测点P1设置在排出室22中。一个第二压力检测点P2设置在致冷通道中,处于一个从第一压力检测点P1朝着冷凝器31沿流动方向由预定的距离隔开的位置。此第一压力检测点P1通过一个第一压力传入通道35与控制阀CV相连。此第二压力检测点P2通过一个第二压力传入通道36与控制阀CV相连(见图4)。
如图4所示,控制阀CV有一个阀壳体41。一个阀室42、一个连接通道43、和一个压力传感室44被确定在阀壳体41中。一个传递杆45通过阀室42和连接通道43延伸。此传递杆45沿轴向移动,或沿垂直方向移动,如图中所示。传递杆45的上部滑动地设置在连接通道43和阀室42中。
连接通道43通过传递杆45的上部断开与压力传感室44连接。阀室42通过供给通道28的一个上游区与排出室22相连。连接通道43通过供给通道28的下游区与曲柄室12相连。阀室42与连接通道43形成一部分供给通道28。
一个圆柱形阀体46形成在传递杆45的中间部分并且设置在阀室42中。一个台阶被确定在阀室42和连接通道43之间起一个阀座47的作用。当传递杆45从图4中的位置、或最下方的位置运动至阀体46与阀座47相接触的最上方的位置时,连接通道43与阀室42不连接。即,阀体46控制供给通道28的开度。
一个压力传感构件48,在本实施例中是一个波纹管,它设置在压力传感室44中。压力传感室48的上端固定在阀壳体41上。压力传感构件48的下端(可移动端)安装传递杆45的上端。压力传感构件48把压力传感室44分成第一压力室49和第二压力室50,其中第一压力室是在压力传感构件48的内部,而第二压力室是在压力传感构件48的外部。第一压力室49通过一个第一压力传入通道35与第一压力检测点P1相连接。第二压力室50通过第二压力传入通道36与第二压力检测点P2相连接。因此,第一压力室49受到在第一压力检测点P1处检测到的压力PdH的影响,而第二压力室50受到在第二压力检测点P2处检测到的压力PdL的影响。压力传感构件48和压力传感室44形成一个压力传感机构。
目标压力差变化装置,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是一个电磁致动器51,它设置在阀壳体41的下部。此电磁致动器51包括一个杯状圆柱体52。此圆柱体52设置在阀壳体41的轴线的中心。一个圆柱形的中心支柱53固定在圆柱体52的上部的开口中。中心支柱53在圆柱体52的最下部确定了一个柱塞室54。
一个柱塞56设置在柱塞室54中并且沿轴向滑动。一个轴向导向孔57形成在中心支柱53的中心。此传递杆45的下部由导向孔57可滑动地支承。传递杆45的下端靠着柱塞室54中的柱塞56的上端面。
一个盘簧60容纳在圆柱体52的内下表面和柱塞56之间的柱塞室54中。此盘簧60朝着传递杆45推柱塞56。基于压力传感构件48(此后称为波纹管)的弹簧特性,传递杆45朝着柱塞56被推动。因此,柱塞56与传递杆45整体地上下,如图中所示。波纹管48的力比盘簧60的力大。
线圈61绕着圆柱体52的外壁而设置,以使线圈61部分地覆盖中心支柱53和柱塞56。盘簧61与驱动回路71相连,驱动回路71与控制器70相连。控制器70与检测器72相连。此控制器70从检测器72接收外部信息(空调的开一关状态、车箱的温度、和目标温度)。基于接收到的信息,此控制器70命令驱动回路71从电池73向线圈61供给电流。
电磁力(电磁吸引力)相应于从驱动回路71至线圈61的电流值,它产生于柱塞56和中心支柱53之间。然后,电磁力通过柱塞56传递至传递杆45。供给线圈61的电流值通过控制供给线圈61的电压来控制。在本实施例中,供给的电压由脉宽调节(PWM)来控制。
传递杆45(阀体46)的位置、或控制阀CV的开度用下述方法来控制。
如图4中所示,当线圈61没有电流(负载比=0%)时,传递杆45的位置主要由波纹管48向下的力来确定。因此,传递杆45处于其最低位置,并且连接通道43完全打开。因此,在曲柄室12中的压力是那时可获得的最大值。因此,在曲柄室12中和在压力室20中的压力差变大。结果,旋转斜盘15的倾角最小,而且压缩机的排出量也最小。
当最小负载比的电流,比0%大,供给至控制阀CV的线圈61时,向上的电磁力和向上的弹簧力的组合超过波纹管48向下的力,使传递杆45向上运动。在这种状态下,向上的电磁力和弹簧60的向上的力的组合的作用方向与基于压力差ΔPd(ΔPd=PdH-PdL)的力和波纹管48向下的力的组合的作用方向相反。相对于阀座47的传递杆45的阀体46的位置被确定以使向上的力和向下的力平衡。
例如,如果由于发动机E转速的降低,使在致冷回路中的致冷剂的流速降低,那么基于压力差ΔPd的向下的压力降低,并且电磁力不能与作用在传递杆45上的力平衡。因此,传递杆45(阀体46)向上运动。这就减少了连接通道43的开度从而降低了在曲柄室12中的压力。因此,旋转斜盘15的倾角增大,并且压缩机的排量增加。压缩机排量的增大增加了致冷回路中的致冷剂的流速,增加了压力差ΔPd。
相反,当由于发动机E转速的增加,使在致冷回路中致冷剂的流速增加时,基于压力差ΔPd的向下的压力增加,并且电磁力不能与作用在传递杆45上的力平衡。因此,传递杆45(阀体46)向下运动。这就增加了连接通道43的开度,这就增加了在曲柄室12中的压力。因此,旋转斜盘15的倾角减小,并且压缩机的排量减少。压缩机排量的减少减小了致冷回路中的致冷剂的流速,减小了压力差ΔPd。
当供给线圈61的电流的负载比增大从而增加电磁力时,压力差ΔPd不能与作用在传递杆45上的力平衡。因此,传递杆45(阀体46)向上运动并且减小连接通道43的开度。结果,压缩机的排量增加。因此,在致冷回路中的致冷剂流速增加并且压力差ΔPd增大。
当供给线圈61的电流的负载比减小从而增小电磁力时,压力差ΔPd不能与作用在传递杆45上的力平衡。因此,传递杆45(阀体46)向下运动并且增大连接通道43的开度。因此,压缩机的排量减少。结果,在致冷回路中的致冷剂流速减小,并且压力差ΔPd减小。
如上所述,压力差ΔPd的目标值由供给线圈61的电流的负载比来确定。根据压力差ΔPd的变化,控制阀CV自动地确定传递杆45(阀体46)的位置来保持压力差ΔPd的目标值。压力差ΔPd的目标值通过调节供给线圈61的电流的负载比在外部控制。
如图2所示,一个第一圆柱形部分81从壳体11的前端表面11b的内周侧延伸,以使第一圆柱形部分81围绕驱动轴13的前端部。一个第二圆柱形部分82从壳体11的前端表面11b的外周部延伸,以使第二圆柱形部分82与第一圆柱形部分81同轴并且第二圆柱形部分82围绕第一圆柱形部分81。
一个第一旋转构件,在较佳实施例中,是一个转子83,它通过轴承84由第二圆柱形部分82的外周面82a可转动地支承。转子83的外周面起动力传递部分的作用,在较佳实施例中是一个皮带架83a。皮带架83a有一个锯齿形的剖面。一个与发动机E相连的肋状皮带85缠绕在皮带架83a上。
一个毂86安装在驱动轴13的前端部,从壳体11突出。一个有一个L状剖面的环87设置在毂86的外周侧。一个环87的圆柱形外周壁87a朝着转子83内的压缩机的后端延申。外周壁87a的最末端到达第二圆柱形部分82的内部。
毂86和环87通过扭矩波动降低装置,在较佳实施例中是一个环形橡胶构件88,彼此可操作地相连。橡胶构件88设置为部分地覆盖毂86和环87。橡胶构件88可弹性地变形以使毂86和环87彼此以一定的量相对转动。这就断开了在毂86和环87之间过度的扭矩波动的传递。毂86、环87、和橡胶构件88形成一个第二转动构件。第一转动构件(转子83)和第二转动构件形成一个皮带轮,起一个旋转体的作用。
一个离合机构,在较佳实施例中是一个单向离合器89,它设置在转子83和环87之间。此单向离合器89设置在转子83中并处于皮带架83a内侧的区域且完全被皮带架83a围绕。
如图2、3(a)、和3(b)所示,一个环形外部离合构件77安装在轴承84前面的转子83的内周面83b上(如图中所示的左侧)。一个环形内部离合构件78安装在环87(外周壁87a)的外周面87b上,以使内离合构件78被离合构件77围绕。
凹槽90绕驱动轴13的轴线L以相同的角度间隔形成在外部离合构件77的内周面77a上。一个凸轮表面90a形成在每个凹槽90的从动端。与驱动轴13平行延伸的每个辊91容纳在每个凹槽90中。每个辊91能够从如图3(a)中所示的辊91与凸轮表面90a啮合的位置移动到如图3(b)所示的辊91与凸轮表面90a脱开的位置。
每个弹簧座构件92设置在与凸轮表面90a相对的端部上的每个凹槽90中。每个弹簧93设置在每个弹簧座构件92和相应的辊91之间。每个弹簧93朝着相应的凸轮表面90a推相应的辊91。
如图3(a)所示,当转子83通过从发动机E传递的动力沿箭头方向转动时,辊91由弹簧93朝着凸轮表面90a推动。然后,辊91与凸轮表面90a啮合。环87通过摩擦力沿与转子83相同的方向转动,其中摩擦力包括辊91和内离合构件78的外周面78a之间的摩擦力以及辊91和凸轮表面90a之间的摩擦力。即,当发动机E运转时,发动机E的动力通过环87、橡胶构件88、和毂86传递至驱动轴13。因此,当发动机E运转时,驱动轴13总是被驱动。
如图3(b)所示,如果当发动机E(或转子83)停转时,环87沿箭头方向转动,那么转子83被假定为沿与环87相反的方向转动。因此,辊91与凸轮表面90a脱离并且克服弹簧93的力朝着弹簧座92运动。这样,环87相对于转子83空转。即,当发动机发电机组MG起一个发动机的作用并且如下所述转动环87时,在环87和转子83之间传递的动力被断开。因此,发动机发电机组MG的动力不被传递给发动机E。
如图2所示,由电磁感应机械形成的发动机发电机组MG设置在转子83内。更特别的是,发动机发电机组MG设置在转子83内,以使发动机发电机组MG设置在皮带架83a内侧的区域并且由皮带架83a围绕。
即,静子95,包括绕组线95a和铁芯95b,它安装在转子83的皮带架83a内侧的第一圆柱形部分81的外周面81a上。同样地,一个转动构件96,包括一个转子导体96a和一个转子铁芯96b,它安装在环87的外周壁87a的内周面87c上,以使转动构件96围绕静子95的周围。
如图2所示,静子95的绕组线95a通过驱动回路74与电池73相连,它包括,例如,一个整流器和一个变流器。驱动回路74基于控制器70的命令把电流供给绕组线95a。
当发动机E运转时,控制器70命令驱动回路74把电流供给绕组线95a,以使发动机发电机组MG起一个电磁感应发电机的作用。因此,当环87(转动构件96)由发动机E传递的动力转动时,电流在绕组线95a中产生并且通过驱动回路74储存在电池73中。
如果当发动机E停转时,控制器70基于从检测器72得到的信息确定空气需要被冷却,那么控制器70命令驱动回路74把电流供给绕组线95a,以使发动机发电机组MG起一个电磁感应电动机的作用。因此,转动构件96被转动并且通过环87、橡胶构件88、和毂86把转动传递给驱动轴13。因此,虽然发动机E停转,但是车箱的温度也能得到控制。
当发动机E停转时,控制器70命令驱动回路74以一个基本恒定的速度转动发动机发电机组MG(转动构件96)。关于冷却负荷的波动,用于驱动控制阀CV(线圈61)的负载比以与发动机E运转时相同的方法进行调节。
上述实施例有下例优点。
(1)发动机发电机组MG设置在转子83中,以使发动机发电机组MG设置在皮带架内的区域并且被皮带架83a围绕。即,在皮带架83a内的空间被有效地用于容纳发动机发电机组MG。因此,皮带轮PT的尺寸、或具有皮带轮PT的压缩机的尺寸沿驱动轴13的轴线L的方向缩小了。因此,皮带轮PT易于装在车辆中。
(2)至少发动机发电机组MG的主要部件或大部分,即,静子95和转动构件96,被设置在皮带架83a的内侧。因此,在(1)中所述的优点更显著。
(3)单向离合器89把从转子83(发动机E)的动力传递给环87(驱动轴13)并且制止从环把动力传递给转子83。因此,当发动机E停转时,阻止发动机发电机组MG的动力被不必要地传递给发动机E。这样,由发动机发电机组MG消耗的过多的动力得到了抑制。
(4)单向离合器89通过机械的结构限制了动力传递的方向。因此,与例如,一个电磁离合器被用作一个离合机构并且电磁离合器控制动力传递的方向(这不偏离本发明的构思)的情况相比,皮带轮PT的电的配置被简化了并且用于控制电的配置的控制器70的计算负载减少了。
(5)单向离合器89设置在转子83中,以使单向离合器89设置在皮带架83a内侧的区域并且由皮带架83a围绕。因此,在(1)中的优点就更显著了。单向离合器89的尺寸比,例如,电磁离合器的尺寸要小。还有,把离合器配线或连接到外部装置上就不需要了。因此,单向离合器89易于完全容纳在皮带架83a内的区域内。
(6)毂86由橡胶构件88连接于环87上,这减少了在毂86和环87之间的扭矩波动的传递。因此,例如,与毂86相连的压缩机的负荷扭矩的过多的波动不会传递给发动机E、或发动机发电机组MG,不会连接到环87上(当发动机停转时)。因此,发动机E或发动机发电机组MG以一个稳定的方式运转。发动机发电机组MG的转动构件96也有助于减少扭矩的波动。
(7)控制阀CV不直接使用吸入压力,它受蒸发器33的热负荷值的影响,此热负荷值作为用于控制阀的开度的一个指数,其控制方法与目标吸入压力可变式控制阀控制阀的方法一样。压缩机的排量基于在致冷回路中的两个压力检测点P1、P2之间的压力差ΔPd被反馈地控制。因此,例如,与目标吸入压力可变式控制阀相比,基于发动机转速的波动,压缩机的排量快捷且稳定地由控制器70进行控制,而不受蒸发器33中的热负荷的影响。特别是,当发动机的转速增加时,压缩机的排量迅速地减少,从而改善了燃油的经济性。
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以多种其它特定的形式来实施。特别是,应该认为本发明可以以下列的方式来实施。
在本发明的发动机发电机组MG中,转动构件96设置在静子95的外侧。这被称为外转子式。此发动机发电机组MG可以变换为一个内转子式。即,如图5所示,静子95被安装在第二圆柱形部分82的内周面上,而转动构件96被安装在毂86的内周面上,以使转动构件96设置在静子95内侧。
在毂86与环87之间可以设置一个转矩限制器(断路装置),以断开毂86与环87之间的国大转矩的传递。
即,例如,如图6(a)、6(b)和6(c)中所示,橡胶构件88可以被省去。在这种情况下,橡胶构件98,是绕轴线L的一个环形,它安装在环87的内周侧而代替了橡胶构件88。橡胶构件88包括凸起98a(仅示出一个),它朝着毂86绕轴线L以相同的角度间隔延伸。毂86包括绕轴线L以等角度间隔分布在它的外周部分上的凹槽99(仅示出一个)。橡胶构件98的每个凸起98a都固定在每个凹槽99中。动力通过凸起98a和凹槽99相啮合在毂86和环87之间传递。
当在被驱动的装置中产生不正常的运转时,例如,当装置被锁住时,橡胶98(凸起98a)的弹性力不足以用于保持在凸起98a和凹槽99之间的啮合,并且产生超过上限值的过大的扭矩。因此,如图6(b)和6(c)所示,凸起98a被弹性地变形并且与凹槽99脱开。这样,毂86和环87之间不相连,动力在毂86与环87之间不传递。结果,与环87相连接的发动机E避免了受与毂86相连的压缩机的超负荷扭矩的影响。
毂86与环87相对彼此以保持动力传递的某一数值转动。在凸起98a与凹槽99不脱离的情况下,动力传递由凸起98a的弹性变形来保持。因此,在毂86和环87之间过度的扭矩波动的传递由橡胶构件98脱开。即,橡胶构件98也起扭矩波动减少装置的作用。
链轮和齿轮可以被用作一个旋转体,从而代替皮带轮。即,本发明适用于通过一个链条或齿轮机构在发动机E和压缩机之间传递动力的旋转装置。
本发明的旋转装置可以在一个摆动式变容压缩机中使用。
本发明的旋转装置可以在一个涡旋式旋转压缩机中使用。
本发明的旋转装置可以在一个非变容式压缩机中使用。
第一压力检测点P1可以设置在吸入压力区,该吸入压力区包括蒸发器33和吸入室21。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检测点P2设置在吸入压力区中的第一压力检测点P1的下游。
第一压力检测点P1可以设置在排放压力区,此区包括排出室22和冷凝器31。第二压力检测点P2可以设置在曲柄室12中。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压力检测点P2设置在吸入压力区。
第一压力检测点P1可以设置在排放压力区。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压力检测点P2设置在曲柄室12中。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压力检测点P1设置在吸入压力区。
压力检测点P1和P2的位置不限制于致冷回路的主要回路,此主要回路包括内致冷回路30(蒸发器33)、吸入室21、压缩室20、排出室22、和外致冷回路30(冷凝器31)。即,压力检测点P1和P2不需要在致冷回路的高压区或低压区。例如,压力检测点P1、P2可以设置在曲柄室12中,它是一个用于控制压缩机排量的致冷通道的中间压力区。排量控制通道是致冷回路的支路,并且包括供给通道28、曲柄室12、和通气通道27。
目标吸入压力可变式控制阀或目标排放压力可变式控制阀可以被用作控制阀CV。目标吸入压力可变式控制阀包括一个压力传感机构和一个目标吸入压力变化装置。此压力传感机构机械地检测吸入压力并且沿消除已检测的吸入压力的波动的方向移动阀体以改变变容压缩机的排量。此目标吸入压力改变装置由外部命令控制适用于阀体的力并且改变目标吸入压力,此压力是一个参考值,它用于由压力传感机构确定阀体的位置。此目标排放压力可变式控制阀以与目标吸入压力可变式控制阀相同的方法被适用。
旋转电力装置可以配置为仅起电动机或发电机的作用。
本发明的转动装置可以适用于一个流体机械而不是车辆空调的压缩机。例如,本发明的转动装置可以适用于一个用于车辆的制动器推力装置的液体泵,适用于一个用于动力驾驶装置的液体泵,以及适用于一个用于空气悬浮装置的泵。
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并且本发明不限于这里给出的零部件,而是可以在等同于所附的权利要求和所附的 的范围内进行改进。

Claims (14)

1.一种旋转装置,其中此旋转装置包括一个旋转体(83)、和一个旋转电力装置(MG),此旋转体(83)有一个在它的外周面上的用于在一个外驱动源(E)和此旋转体(83)之间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部分(83a),此旋转电力装置容纳在此旋转体(83)中并且可操作地与此旋转体(83)相连接,其中,此旋转动力装置(MG)可选择地起至少一个电动机和一个发电机的作用,此旋转体(83)的特征在于:
此旋转电力装置(MG)设置在此动力传递部分(83a)的内侧,以使此旋转电力装置(MG)被此动力传递部分围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此旋转体(83)是一个皮带轮并且此旋转体(83)的此动力传递部分(83a)是一个皮带架,一个与外部驱动源(E)相连接的皮带(85)被缠绕在其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之一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此旋转体(83)的大致整个外周面形成此动力传递部分(83a)。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个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此旋转电力装置(MG)包括一个静子(95)和一个转动构件(96),并且此静子(95)和此转动构件(96)设置在此动力传递部分(83a)的内侧。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个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此旋转体(83)和此旋转电力装置(MG)由一个流体机械支承并且可操作地与此流体机械的一个驱动轴(13)相连接,其中,此动力传递部分(83a)在此流体机械的驱动轴(13)和一个外部驱动源(E)之间传递动力。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外部驱动源是一个车辆的驱动源(E),并且其中,当此驱动源(E)停止时,此旋转电力装置(MG)起一个电动机的作用并且驱动此流体机械的驱动轴(13)。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此驱动轴(E)运转时,此旋转电力装置(MG)起一个发电机的作用。
8.如权利要求5至7之一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此流体机械是一个压缩机,它形成一个空调的致冷回路(30)的一部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此压缩机的排量通过调节在一个控制室(12)中的压力进行控制,其中在此控制室(12)中的压力通过调节一个控制阀(CV)的开度进行控制,
其中此控制阀(CV)包括:
一个压力传感机构,其中此压力传感机构检测沿此致冷回路(30)的一个致冷通道设置的两个压力检测点(P1、P2)之间的压力差,并且移动一个阀体(46)以改变此压缩机的排量来消除已检测的压力差的波动;和
用于改变此目标压力的目标压力差改变装置,此目标压力是一个参考值,它用于通过一个外部命令来调节适用于此阀体(46)的一个力以确定此阀体(46)的位置。
10.如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此旋转体包括一个具有此动力传递部分(83a)的一个皮带轮(83)和一个环(87),此环与此旋转电力装置(MG)相连接并且与此旋转电力装置(MG)整体转动,其中,一个与此皮带轮和此环(87)连接和脱开的离合机构(89)设置在皮带轮(83)和此环(87)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此离合机构(89)是一个单向离合器,它使此动力由此皮带轮(83)传递至此环(87),并且可选择地切断从此环(87)向此皮带轮(83)的动力传递。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此离合机构(89)设置在此动力传递部分(83a)的内侧,以使此离合机构(89)被此动力传递部分(83a)围绕。
13.如权利要求1至12之一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此环(87)包括在一个动力传递通路中减少所传递的扭矩的波动的减少装置(88)。
14.如权利要求1至13之一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此环(87)包括在此动力传递通路中断开以阻止此过度扭矩传递的脱开装置(98)。
CN02105659A 2001-03-19 2002-03-19 旋转装置 Pending CN137563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79064/01 2001-03-19
JP2001079064A JP2002276775A (ja) 2001-03-19 2001-03-19 回転体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75633A true CN1375633A (zh) 2002-10-23

Family

ID=18935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2105659A Pending CN1375633A (zh) 2001-03-19 2002-03-19 旋转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6719538B2 (zh)
EP (1) EP1243448B1 (zh)
JP (1) JP2002276775A (zh)
KR (1) KR20020074384A (zh)
CN (1) CN1375633A (zh)
BR (1) BR0201048A (zh)
DE (1) DE60200565T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39924A (zh) * 2018-09-24 2021-04-30 采埃孚股份公司 离合器机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06253A (ja) * 2001-09-27 2003-04-09 Toyota Industries Corp 圧縮機
JP3985510B2 (ja) * 2001-11-29 2007-10-03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車両用回転機械
JP3698096B2 (ja) * 2001-11-29 2005-09-21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車両用回転機械
JP4273800B2 (ja) * 2002-04-01 2009-06-0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トルクリミッターを備えている圧縮機
JP4127082B2 (ja) * 2003-03-04 2008-07-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動力伝達機構
EP1443201B1 (en) 2003-01-28 2016-03-23 Denso Corporation Fluid machine operable in both pump mode and motor mode and waste heat recovering system having the same
JP4158556B2 (ja) * 2003-02-28 2008-10-01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動力伝達装置
JP4118181B2 (ja) * 2003-03-28 2008-07-16 サンデン株式会社 可変容量斜板式圧縮機の制御弁
ATE337208T1 (de) * 2003-09-05 2006-09-15 Federal Mogul Sa Scheibenwischervorrichtung
US20060056991A1 (en) * 2004-09-10 2006-03-16 Andy Lee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an air compressor
US8931471B2 (en) 2012-03-21 2015-01-13 Diamond Products, Limited Hybrid concrete saw
JP6068402B2 (ja) * 2014-08-07 2017-01-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ワンウェイクラッチ及び無段変速機
JP7032225B2 (ja) * 2018-04-26 2022-03-08 シマノコンポネンツ マレーシア エスディーエヌ.ビーエッチディー. 釣り用リールのトルク制限装置、及び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54551A (en) 1985-05-20 1987-03-31 Tecumseh Products Company Permanent magnet excited alternator compressor with brushless DC control
JPH0687678A (ja) 1992-09-02 1994-03-29 Osaka Gas Co Ltd コンクリートおよびコンクリート仕上げ剤
JP3232544B2 (ja) 1993-11-24 2001-11-26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車両空調用圧縮機の堰構造
JP3368669B2 (ja) * 1994-06-30 2003-01-2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電動発電装置
WO1998029660A1 (fr) 1995-12-18 1998-07-09 Kabushiki Kaisha Toyoda Jidoshokki Seisakusho Structure pour recuperer l'huile qui fuit dans un compresseur
US5867996A (en) * 1997-02-24 1999-02-09 Denso Corporation Compressor control device for vehicle air conditioner
JP3789023B2 (ja) * 1997-05-14 2006-06-21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電磁制御弁
JP2000054956A (ja) * 1998-08-07 2000-02-22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ハイブリッドコンプレッサ
JP2000130323A (ja) * 1998-10-29 2000-05-12 Zexel Corp ハイブリッドコンプレッサ
JP2001020859A (ja) 1999-07-05 2001-01-23 Calsonic Kansei Corp ハイブリッドコンプレッサ
JP2001339924A (ja) * 2000-05-30 2001-12-07 Honda Motor Co Ltd アウターロータ型モータ・ジェネレー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39924A (zh) * 2018-09-24 2021-04-30 采埃孚股份公司 离合器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0201048A (pt) 2002-11-05
US20020131871A1 (en) 2002-09-19
US6719538B2 (en) 2004-04-13
EP1243448B1 (en) 2004-06-02
EP1243448A1 (en) 2002-09-25
KR20020074384A (ko) 2002-09-30
DE60200565T2 (de) 2005-06-30
JP2002276775A (ja) 2002-09-25
DE60200565D1 (de) 2004-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69390A (zh) 车辆的空气调节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7654C (zh) 可变容量压缩机中的控制阀
CN1375633A (zh) 旋转装置
CN1091845C (zh) 变容式压缩机
CN1077235C (zh) 用于非离合可变排放量压缩机的排放量控制装置
CN1245571C (zh) 混合式压缩机系统
CN1299001C (zh) 控制阀、空调系统及用于控制该空调系统的方法
CN1161546C (zh) 变排量压缩机的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CN1364703A (zh) 车辆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504645A (zh) 控制变容式压缩机排量的方法
CN1156649C (zh) 用于变量压缩机的控制器
CN1138069C (zh) 变量压缩机的控制阀
CN1133811C (zh) 可变排量压缩机
CN1220344A (zh) 变容式压缩机
US20020067999A1 (en) Rotational apparatus unit
CN1157536C (zh) 变量压缩机的控制阀
CN1169510A (zh) 可变容量压缩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91843C (zh) 可变容量压缩机
CN1385614A (zh) 一种可变排量压缩机的控制阀
CN1441165A (zh) 用于可变排量型的压缩机的控制装置
US6619929B2 (en) Rotational apparatus
CN1372079A (zh) 变容式压缩机的控制阀
CN1478177A (zh) 一种压缩机
CN1151337C (zh) 可变容量压缩机
US20020092310A1 (en) Controll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ompressor of vehicle air condition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