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73478A - 记录段数据的信息记录媒体、信息记录装置以及信息再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段数据的信息记录媒体、信息记录装置以及信息再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73478A
CN1373478A CN02104504A CN02104504A CN1373478A CN 1373478 A CN1373478 A CN 1373478A CN 02104504 A CN02104504 A CN 02104504A CN 02104504 A CN02104504 A CN 02104504A CN 1373478 A CN1373478 A CN 13734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physical segment
information
mentioned
afore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21045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9887C (zh
Inventor
能弹长作
安东秀夫
平山康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3734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734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988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988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 G11B20/1806Pulse code modulation systems for audio signals
    • G11B20/1809Pulse code modulation systems for audio signals by interleav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11B20/1254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for mixed data, i.e. continuous and discontinuous data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 G11B20/1833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by adding special lists or symbols to the coded inform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02Editing, e.g. varying the order of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record carriers
    • G11B27/031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 G11B27/034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on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2Programmed access in sequence to addressed parts of tracks of operating record carriers
    • G11B27/105Programmed access in sequence to addressed parts of tracks of operating record carriers of operating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7/28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the same track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027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the same track as the main recording used signal is digitally code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7/28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2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separate auxiliary tracks of the same or an auxiliary record carrier
    • G11B27/327Table of contents
    • G11B27/329Table of contents on a disc [VTOC]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9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combining two or more codes or code structures, e.g. product codes, generalised product codes, concatenated codes, inner and outer codes
    • H03M13/2906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combining two or more codes or code structures, e.g. product codes, generalised product codes, concatenated codes, inner and outer codes using block codes
    • H03M13/2909Product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84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optical recording
    • H04N5/85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optical recording on discs or drum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11B2020/1218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 G11B2020/1222ECC block, i.e. a block of error correction encoded symbols which includes all parity data needed for decod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11B2020/1218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 G11B2020/123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sector, i.e. the minimal addressable physical data unit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20/1291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serves a specific purpose
    • G11B2020/1294Increase of the access spee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 G11B20/1833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by adding special lists or symbols to the coded information
    • G11B2020/1853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by adding special lists or symbols to the coded information using a product code which has inner and outer parity symbol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1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of read-only, rewritable, or recordable type
    • G11B2220/215Recordable discs
    • G11B2220/216Rewritable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 G11B2220/2562DVDs [digital versatile discs]; Digital video discs; MMCDs; HDCD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信息记录媒体具备有:记录管理信息的管理区;用于记录通过多个ECC块中所含部分数据的组合生成的多个物理段数据块的多个物理段区。

Description

记录段数据的信息记录媒体、信息记录装 置以及信息再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记录由ECC(纠错码)块结构生成的段数据的信息记录媒体。本发明还涉及到记录由ECC块结构生成的段数据的信息记录装置。此外,本发明也涉及到再生记录由ECC块结构生成的段数据的信息记录媒体的信息再生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已完成了再生专用的和能改写的现行DVD的规格(物理规格与逻辑规格)。在此规格下,作为光盘(信息存储媒体)中所记录的数据结构,表示有附加了用于纠错的奇偶码的ECC块结构。在现行的DVD中,对于再生专用的光盘和可改写的光盘两者,记录了具有共同ECC块结构的数据。此外也完成了表示将AV(视听)信息或流信息记录到DVD盘上时应用层中记录格式的应用规格。
在物理规格中,记录于光盘中用户信息的最小单位为2048字节,称此记录单位为物理段(sector)也称物理扇区。物理段内的数据包括记录了段号等的数据ID、相对于数据ID的检错码的IED(数据ID检错码)、用户信息以及作为对应于物理段内数据的检错码的EDC(检错码)。此外,作为提高光盘中存储数据的可靠性的纠错方式,采用了“Reed-Solomon乘积码”方式,形成了附加PI(内码奇偶校验)数据和PO(外码奇偶校验)数据的ECC块结构。1ECC块由16段部分的数据构成。有关ECC块结构的技术表示于特开平10-172243中。
本说明书中将包括数据ID与奇偶校验数据的数据内容或数据结构称为数据,而将记录了用户信息(=主数据)的数据内容或数据结构称为“信息”。此外将光盘内的物理段内直接记录的数据内容或信息内容称为“物理段数据(=“物理段数据块”)、“物理段信息”。1个物理段信息的数据量为2048字节。
逻辑规格定义了从信息再生装置或信息记录装置的接口部相连接的主计算机一方观察时,有关光盘中记录的用户信息数据结构。将主计算机与信息再生装置或信息记录装置间交换信息的最小单位定义为逻辑段,在本说明书内将与此逻辑段相对应的用户信息的内容称为逻辑段信息。逻辑段信息的信息量与物理段信息的信息量合成一起共2048字节。
逻辑段信息的内容与物理段信息的内容基本一致。但由于物理规格定义的物理层与逻辑规格定义的逻辑层相异,因而原来物理段信息的内容与逻辑段信息的内容也可以互异。这就是说,主计算机与信息再生装置之间虽然是以2048字节的逻辑信息作为最小单位进行信息交换,但也可把相对此逻辑段信息进行加工后的信息作为物理段信息存储于光盘中。
在主计算机与信息再生装置或信息记录装置传送的视频对象信息或单频对象的最小单位与逻辑段大小相结合,也各成为2048字节。根据应用规格,视频对象信息与音频对象信息是以2048字节单位作为分割的最小单位的分组结构形式多路复用化而记录于光盘上。也就是说,记录于记录媒体中的视听信息是在时分下,将内置视频对象信息的视频分组与内置音频对象信息的音频分组在混合状态下取分散配置的形式。这时的视频分组信息或音频分组信息的本身上上述逻辑段信息内容相对应。
此外,称流信息的记录最小单位为SOBV(流对象单位),1个SOBV的量定义为32逻辑段或2ECC块。
在现行的DVD中,能够在光盘上纠错到最大到6mm的猝发误差。下一代的DVD由于数据记录密度提高,光盘(记录媒体)上的数据位长变短。假设数据位长与再生装置或记录再生装置的光学头中所用光波长成正比而与NA(数值孔径)或反比。这种情形下,相对于现行DVD的光波长650nm、NA=0.65,设下一代DVD的光波长为405nm而NA=0.85时,则下一代DVD中光盘(记录媒体)上能够纠错的密发差错根据下式将大幅度降低到2.9mm:
6×(405÷650)×(0.65÷0.85)=2.9
于是在下一代DVD中,为了确保能与现行DVD同样地将可纠错的猝发误差长度达到6mm以上,需要从技术上下工夫。
作为ECC块结构,在因袭Reed-Solomon乘积码的状态下能对下一代DVD如以下所述大幅度改进可纠错猝发误差长度时,会产生下面(1)~(3)所述的问题,仅仅改变现行DVD的Reed-Solomon乘积码的长度是不可能大幅度改进能纠错的猝发误差的长度的。
(1)以1字节单位进行纠错的Reed-Solomon乘积码的最大尺寸的限度为256行×256列,现行DVD有208行×182列,这是256行×256列的限度范围内最优化的结构,因而难以通过简单的尺寸变更来大幅度提高可纠错的猝发误差长度。
(2)将主数据信息的编码效率与现行DVD相比不会大幅度降低。通过增大ECC块内的PO量虽可能提高可纠错的猝发误差长度,但依赖于PO量的冗余度增加,使主数据信息编码效率大幅度降低。现行DVD还包含物理段内的数据ID等的冗余数据,主数据信息的编码效率为87%。因而在下一代DVD中需要确保接近87%的编码效率。
(3)需要保证物理段数据结构的合理化。作为大幅度改进可纠错猝发误差长度而且能确保主数据编码效率高的方法-容易想到应大幅度增大PO量和对应地缩小PI量。但是,为了确保使光盘上的数据存取高速化。需在物理段数据内最初配置数据ID,因而要在PO数据的各物理段内作交错配置。但为了能够如此,要将PO量变更到任意值则是困难的。
本发明的目的则在于提供能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信息记录媒体、信息记录装置与信息再生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解决上述问题的目的,本发明的信息记录媒体、信息记录装置与信息再生装置取下述结构。
(1)本发明的信息存储媒体包括,记录了管理信息的管理区,用于记录由多个ECC块中所含一部分数据的组合生成的多个物理段数据块的多个物理段区。
(2)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包括:生成多个ECC块的生成装置;由此多个ECC块中所含一部分数据的组合生成多个物理段数据块。将此多个物理段数据块记录到前述媒体上的多个物理段区中的记录装置。
(3)本发明的信息再生装置包括:从信息记录媒体上的多个物理段区读出多个物理段数据块的读出装置;从读出的多个物理段数据块生成多个ECC块再生数据的再生装置。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与优点将陈述于继后的说明中,并部分地可以由此说明中或通过实施本发明获得理解。本发明的所有目的与优点可以通过下面具体指出的装置及其组合形式实现和求得。
附图说明
包括于此说明书中并且构成其一部分附图阐明了本发明的现时属最佳的实施形式,它们与前面的概述和后面给出的对最佳实施形式的详述相结合,用来解释本发明。
图1表示由多个ECC块生成的物理段数据的数据结构,同时表示了物理段信息与逻辑段信息的关系。
图2表示记录于信息记录媒体上的物理段数据的数据结构,同时表示多个物理数据段和与之对应的多个(2个)ECC块的关系。
图3表示一个段数据由奇数行构成时行交错结束后的ECC块的数据结构。
图4表示由单一ECC块生成的物理段数据的数据结构,同时表示物理段信息与逻辑等信息的关系等。
图5表示信息记录媒体上记录的物理段数据的数据结构,同时表示多个物理数据段和与之对应的单一的ECC块关系。
图6是框图,表示本发明一例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的概略结构。
图7是用于说明ECC块的生成与物理段数据的记录的流程图。
图8表示一个段数据由奇数行构成时的段数据的数据结构。
图9表示一个段数据由奇数行构成时的段数据的重配置。
图10表示一个段数据由奇数行构成时的段数据块的数据结构。
图11概示将图10中所示段块按横向分成两块时,相对于各块添加外码奇偶校验与内码奇偶校验的情形。
图12表示由图3中所示行交错结束后的ECC块生成的物理段数据的数据结构。
图13表示对物理段数据中所含数据作曲折状记录的情形。
图14例示物理段数据中外码(PO)的配置。
图15表示一个段数据由偶数行构成时在行交错结束后的ECC块的数据结构。
图16表示一个段数据由偶数行构成时在行交错结束后的ECC块的段数据的数据结构。
图17表示一个段数据由偶数行构成时在行交错结束后的ECC块的重排例。
图18表示一个段数据由偶数行构成时在行交错结束后的ECC块的块的数据结构。
图19概示将图18中所示段块按横向分成两块时相对于各块添加外码奇偶校验与内码奇偶校验的情形。
图20表示由图15中所示行交错结束后的ECC块生成的物理段数据的数据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看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式。
本发明的基本特征如下。
1)对光盘中记录的物理段数据(记录扇区)内进行细分割,将各分割后的数据顺次配置于2以上的正数值的n个ECC块内(进行交错);
2)即使在上述交错处理前后也必须设法在各物理段数据的起始位置处配置数据ID。结果,无论于物理段单位作怎样的存取处理,也能快速地读出信息,使存取处理高速化。
本实施形式中虽然是例示“n=2”时的情形,但本发明的内容不受此限而是可以适用于n=3或n=4的情形。
作为将1个物理段数据归属于多个ECC块内的方法,在本发明中考虑了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1:使物理段信息与逻辑段信息一致。对1个物理段数据内分割成每行含有PI,将每行的数据顺次分别分配到n(n≥2)个ECC块内,同时使包含1个物理段数据内的PI的行数与PO行数的总数成为n的整数倍。
方法2:1个逻辑段内的信息完全包含在同一的ECC块内。对于不同的ECC块中所含的逻辑段数据,通过对各行交互地进行行交换作以行为单位的交错处理,把此结果求得的数据排列作为物理段数据记录于光盘中。
首先用图1与图2概要地说明方法1。
光盘(信息存储媒体9)具有物理段区9a与管理区9b。管理区9b中记录管理信息。现在说明物理段区9a中记录的数据。连续传送来的AV信息或流信息经细分割,分别变换为附加有分组标题的分组结构,记录于光盘上所设的多个物理段区9a中。具体如图1的(a)中所示。图像信息以视频分组1-0~1-3的形式而声音信息的音频分组2-0~2-1的形式于时间轴上连续地排列传送与此每一个视频分组1-0~1-3与音频分组的数据量是2048字节,与逻辑段信息量一致。各个视频分组1-0~1-3与音频分组2-0~2-1如图1中(b)所示,能抽象化为逻辑段信息3-1~3-31而由逻辑层处理(这就是说,逻辑段信息3-1~3-31的具体内容的例子为各视频分组1-0~1-3音频分组2-0~2-1)。在上述方法1中,由于物理段信息与逻辑段信息一致,故将此种信息原样地如图1中(c)所示,视作为物理段信息4-0~4-31。如以后所详述,在各个物理段信息4-0~4-31中,于起始处配置4字节的DVD信息、2字节的IED信息、10字节的备用区(现行DVD的这一量为6字节)而于末尾配置4字节的EDC(数据0-0-0到数据0-0-5),然后每188字节作一分割(从数据0-0-0到数据0-0-5的各个数据),分别给每188字节附加纠错用PI(内码奇偶校验)数据(PIO-0-0至PIO-0-5),按图1中(d)的形式顺次配置。在奇数号的物理段数据(物理段数据5-0)内,最后配置纠错用PO(外码奇偶校验)数据(PO1),完成物理段数据6-0。此外,本发明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即具有在偶数号的物理段数据(物理段数据5-1)内从最后开始于第2列中设置PO数据(PO1)而在偶数号物理段数据的最后设置数据1-1-5与PI数据(PI1-1-5)的结构(详述于后)。这样完成的物理段数据5-0~5-31如图1中(e)所示,按照物理段数据5-0~5-31排列顺序记录于光盘(信息记录媒体9)上的物理段区9a中。一个物理段数据记录于一个物理段区9a中。
如图2中(f)与(g)所示,1个物理段数据5-0同时作为2个不同的ECC块8-0、8-1内的数据组合构成。具体地说,物理段数据5-0内的数据按每200字节细分,188字节的数据0-0-0与PI数据0-0-0则配置于ECC块8-0内最初的行中。在物理段数据5-0内相继的188字节的数据0-1-0与PI数据0-1-0则配置于ECC块8-1内最初的行中。而在物理段数据5-0内再相继的188字节的数据0-0-1与PI数据0-0-1则配置于ECC块8-0内的第二行中。ECC块8-1内的PO数据中将最初的200字节作为PO1插入于ECC块8-1内的第6行中。结果,从数据0-0-0到PO1的数据构成了物理段数据5-0。
下一个物理段数据5-1内最初的数据1-0-0与随后的PI1-0-0如图2(f)所示,配置于ECC块8-0内的第7行中。ECC块8-0内的PO数据中最初的200字节的数据作为PO1而配置于ECC块8-0内的第12行中。这样,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将每1行(200字节)的PO数据(PO1、PO1)等间隔地配置于每2个物理段数据5-0~5-31中,同时,此种配置位置在成对的ECC块8-0、8-1之间每次移动1物理段数据部分。
下面参看图3来说明图2中(f)与(g)所示ECC块8-0、8-1内的详细结构。
图3表示左右(每个200字节列)2个ECC块的组合状态。各ECC块内构造成每188字节附加PI 12字节。同时附加16行部分的PO。此16行部分的PO分别分解到每1行,每12行交错插入1行。图3中每1行200字节列的斜线部意指交错插入的PO。
分配给每1段的用户信息量与现行DVD相同为2048字节,与应用层识别的逻辑段信息相同内容的信息,作为各个物理段信息(主数据)设定。对于此物理段信息的2048字节,4字节数据的ID信息、2字节的IED信息、10字节的备用区(现行DVD的这一量为6字节)配置于起始处,在末尾配置4字节的EDC而构成物理段的全部数据。
通过将1物理段数据伸展到2ECC块之间并进行交错,能把可能纠错的猝发误差长度约提高为原来的2倍。具体地说,将1物理段数据按每188位分割,再附加12字节的PI(现行的PI量为10字节,通过增加到12字节,能提高每行的纠错能力)交互地顺次配置于左右不同的ECC块内。1物理段内的数据(段数据)的特征在于,如图3所示,分别成为11行的奇数行。通过将段数据设定成奇数行,对各物理段插入1行的PO行时,合计的行数成为偶数行。而能在2个ECC块内可靠地无余量地组配到2个ECC块内。
在各物理段的起始位置(图3中的左上角位置)中一定配置PID信息,而为了提高效率需交错插入PO,如图3所示,要设计好插入位置。这就是说,在偶数段情形,于段的最后的行位置处配置PO,与此相反,在奇数段情形,则从最后起算的第二行位置中设置PO。结果,各PO能配置到同一ECC块内而使所有的物理段的数据量相一致。
下面用图4与5概要地说明方法2。
AV信息或流信息如图4(a)所示收纳于分组形式1-0~1-3、2-0中,在使各分组1-0~1-3、2-0信息与逻辑段信息3-0~3-16相对应的情形则与方法1相同。对于此时所得的逻辑段信息3-0~3-16,可以与既有的DVD规格完全相同的方法构成ECC块7-0、7-1,插入PI信息(PIO-0-0~16-1-1)和PO信息(PO0-0、PO1-0)(图4的(c))。
从图4中(b)的状态到追加数据ID信息与IED信息、备用区、EDC信息,以至PI信息(PI O-0-0~16-1-1)与PO信息(PO 0-0,PO 1-0)等插入处理的图4中(c)的处理,与既有的DVD处理完全相同,这一点是本发明的一大特征。因而图5中(f)与(g)中所示的ECC块7-0、7-1内的结构直至各种数据字节的值与既有的DVD的规格完全一致。结果能把具有在现行DVD与下一代DVD之间互换功能的再生装置或记录再生装置内的ECC块的生成处理(PI与PO的生成等)和纠错处理的一部分,与现行DVD光盘(媒体)的使用兼用,这就是说,具有现行DVD与下一代DVD间互换功能的再生装置或记录再生装置能有效地简化处理程序与电路。
为了将物理段数据5-0、5-16内的数据在2ECC块7-0、7-1间进行交错处理来提高可纠错的猝发误差的长度,在本发明的方法2中,如图4的(d)所示,于邻接的ECC块7-0、7-1内,在同一位置(行号相等)的逻辑段数据的偶数号行的数据行与PI行(数据0-0-1、PI0-0-1与数据16-1-1、PI 16-1-1)之间,进行互换处理。在各逻辑段数据内最初的行2中,配置包含段地址信息的数据ID信息。从而只是偶数行号的数据行与PI行进行交换,禁止奇数行号的数据行与PI行的交换处理,这样就能保证在如图4的(d)所示的各物理段数据5-0、5-16内的起始位置处,配置包含有段地址信息的数据ID信息,此外,在各逻辑段数据6-0、6-16内一定存在12(偶数)行的数据与PI的行。因此,根据上述的法则,在使逻辑段数据6-0、6-16内偶数号行的数据与PI的行进行交换时,能保证各逻辑段数据6-0、6-16与各ECC块7-0、7-1内的PO信息(PO 0-0、PO 1-0)不交换,配置位置不变。因此,PO信息的附加处理与纠错处理变得容易。这样形成的物理段数据的5-0、5-16按照物理段数据5-0、5-16内的数据排列顺序,记录于光盘(信息记录媒体9)内的物理段区9a之内。一个物理段数据记录于一于物理段区9a中。
以下用图6举例说明信息再生装置(信息记录装置或信息再生装置)。
1.信息记录再生装置的功能说明
1-1、信息记录再生装置的基本功能
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可进行以下的处理:
于信息记录媒体9上预定位置处应用聚焦光斑,进行新规定的信息的记录或改写(包含信息的消除);
从信息存储媒体9上的预定位置应用聚焦光斑再生已记录的信息。
1-1-1,实现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基本功能的方式
作为实现上述基本功能的方法,在信息记录再生装置中按以下步骤进行:
使聚焦光斑沿信息记录媒体9上的光道(未图示)使跟踪;
使照射到记录媒体9上的聚焦光斑的光量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生/消除的转换;
变换为最适于的信号用以高密度和低差错率记录从外部所给的记录信号d。
2.机构部分的结构与检测部分的作业
2-1.光学头202的基本结构与信号检测电路
2-1-1.由光学头202检测信号
光学头202基本由作为光源的半导体激光器件、光检测器与物镜构成。半导体激光器件发射出的激光由物镜聚焦到信息记录媒体9上。由信息记录媒体9的光反射膜或光反射性记录膜所反射的激光通过光检测器进行光电变换。由光检测器求得的检测电流通过放大器213进行电流电压变换,成为检测信号。此检测信号由聚焦跟踪检错电路217或2值化电路212进行处理。一般,光检测器对于分成多个光检测区而照射到各个光检测区的光量变化逐一检测。对此每一检测信号由聚焦跟踪检错电路217进行和/差运算的聚焦偏移和跟踪偏移的检测。检测信息记录媒体9的光反射膜或光反射性记录膜的反射光量的变化,再生信息记录媒体9上的信号。
2-1-2.物镜致动器的结构
将半导体激光器件发出的激光聚焦到信息记录媒体上的物镜,构造成能根据物镜致动器驱动电路218的输出电流沿两个轴向移动,此物镜的移动方向如以下所述。
相对于聚焦偏移校正用信息记录媒体9的垂直方向移动。
相对于跟踪偏移校正用信息记录媒体9的径向移动。
将未图示的物镜移动机构称为物镜致动器。
2-2.信息记录媒体9的回转控制系统
在借助主轴马达204的驱动力而回转的转台211上安装着信息记录媒体9。信息记录媒体9的转数通过此媒体9获得的再生信号检测,具体地说,放大器213输出的检测信号(模拟信号)经2值化电路212变换为数字信号,由此信号通过PLL电路211产生常数周期信号(基准时钟信号)。信息记录媒体转速检测电路214用此信号检测信息记录媒体9的转数并将此值输出。
对应于信息记录媒体9上再生或记录/消除径向位置的信息记录媒体转数所对应的表已预存储于半导体存储器219中。当再生位置或记录/消除位置确定后,控制部220便参考半导体存储器219的信息设定信息记录媒体9的目标转数,并将此值通知主轴马达驱动电路215。
主轴马达驱动电路215求此目标转数与信息记录媒体转速检测电路214的输出信号(现状下的转数)之差,将与此结果对应的驱动电流提供给主轴马达204而控制其转数成为恒定。信息记录媒体的转速检测电路214的输出信号是具有与信息记录媒体9的转数对应的频率的脉冲信号,主轴马达驱动电路215对此信号的频率与脉冲相位两者进行控制。
2-3.光学头移动机构
为使光学头202沿信息记录媒体9的径向移动,没有光学头移动机构(进给马达)203。
3.各控制电路的功能
3-1.聚焦光斑的跟踪控制
用于进行聚焦偏移校正或跟踪偏移校正且根据聚焦/跟踪检错电路217的输出信号(检测信号)将驱动电流供给光学头202内物镜致动器的电路,是物镜致动器驱动电路218。为在高频区域中使物镜能高速应答,在内部设有与物镜致动器频率特性相配合的特性改进用相位补偿电路。
物镜致动器驱动电路218根据控制部220的指令进行以下处理:
聚焦/跟踪偏移的校正作业(聚焦/跟踪环路)的通/断处理;
使物镜低速移向信息记录媒体9的垂向(聚焦方向)的处理(在聚焦/跟踪环路断开时实行);
用回扫脉冲使信息记录媒体9的径向(横切光道的方向)稍许移动,进行使聚焦光斑移向相邻光道的处理。
4.有关机构部分控制系统的各种作业
4-1.起动控制
将信息记录媒体9安装到转台221上,在起动控制开始后按以下步骤进行处理:
1)由控制部220将目标转数传送给主轴马达驱动电路215,从主轴马达驱动电路215将驱动电流供给主轴马达204而使之转动。
2)同时由控制部220对进给马达驱动电路216发出指令(执行指令),从进给马达驱动电路216将驱动电流供给光学头驱动机构(进给马达)203,光学头202便向信息记录媒体9的最内周位置移动。当信息记录媒体9的信息越过记录区域,要确认光学头202是进一步移向内周。
3)当主轴马达204到达目标转数后,即将此状况向控制部220输出。
4)配合从控制部220发送给记录/再生/消除控制波形发生电路206的再生光量信号。由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路205将电流供给光学头202内的半导体激光元件,使其发射激光。
因信息记录媒体9的种类不同,再生时的最适照射光量也相异。起动时,于其中设定最低的照射光量值。
5)根据控制部220的指令,将光学头202内物镜(未图示)移向距信息记录媒体9最远的位置,控制目镜致动器驱动电路218使物镜趋近信息记录媒体。
6)同时由聚焦/跟踪检错电路217监控聚焦偏移量。输出物镜来到焦点位置附近时的状态,通知控制部220。
7)控制部220在接到此通知后,相对于物镜致动器驱动电路218发出使聚焦环路接通的指令。
8)控制部220在聚焦环路接通状态下,向进给马达驱动电路216发出指令,使光学头缓慢地移向信息记录媒体9的外周方向。
9)同时监控来自光学头202的再生信号,在光学头202到达信息存储媒体9上的记录区域时,停止光学头202的移动,相对于物镜致动器驱动电路218发出使跟踪环路接通的指令。
10)再生信息记录媒体9内周部中记录的“再生时的最适光量”和“记录/消除时的最适光量”,将此信息经由控制部220记录于半导体存储器219中。
11)再由控制部220将与此“再生时的最适光量”相配合的信号发送给记录/再生/消除控制波形发生电路206,对再生时的半导体激光器件的发光量进行再设定。
12)设定记录/消除时的半导体激光器件的发光量,使与信息记录媒体9中记录的“记录/消除时的最适光量”一致。4-2.存取控制4-2-1.信息记录媒体9上的存取对象信息的再生有关信息记录媒体9某个地点上记录了何种内容的信息,因信息记录媒体9的种类而异。一般是记录于信息记录媒体9内的号码薄管理区域或导航分组等之中。号码薄管理区域是集中到信息记录媒体9的内周域或外周域进行记录的区域。导航域是包含在依据MPEG2的PS(程序流)的数据结构的VOBS(视频对象集)中,记录着下次图像是记录在何处的信息。
在拟对特定的信息进行再生或记录/消除时,首先再生上述区域内的信息,根据由此获得的信息确定存取对象。
4-2-2.粗存取控制
控制部220计算并求出存取对象的半径位置,推断出与现行光学头202位置之间的距离。预先于半导体存储器219内存储相对于光学头202移动距离能以最短时间到达的速度曲线信息。控制部220读取此信息,根据此速度曲线,由以下方法进行光学头202的移动控制。由控制部220相对于物镜致动器驱动电路218发出指令,断开跟踪环路后,控制进给马达驱动电路216,使光学头202开始移动。聚焦光斑横切信息记录媒体9上的光道,在聚焦/跟踪纠错电路217内产生跟踪检测信号。利用此跟踪检测信号可检测相对于信息记录媒体9的聚焦光斑的相对速度。进给马达驱动电路216计算由此聚焦/跟踪检错电路217求得的聚焦光斑的相对速度和由控制部逐一送来的目标速度信息的差,将此结果反馈回流向光学头驱动机构(进给马达)203的驱动电流,使光学头202移动。如“光学头移动机构”中所述,在导轴与轴套或轴承之间常有摩擦力在起作用。当光学头高速移动时,动摩擦起作用,而在移动开始进与紧接停动之前,由于光学头202的移动速度变慢,静摩擦起作用,此时,由于相对的摩擦力增加(特别是在紧接停动之前),根据控制部220的指令,增大了供给光学头驱动机构(进给马达)203的增益。
4-2-3、密存取控制
光学头202到达目标位置后,控制部220给物镜致动器驱动电路218发出指令,接通跟踪环。聚焦光斑沿信息记录媒体9上的光道跟踪,同时再生这部分的地址或光道序号。根据此地址或光道序号算出现在的聚焦光斑位置,由控制部220计算距到达目标位置的误差光道数,将聚焦光斑移动必要的光道数通知物镜致动器驱动电路218。当物镜致动器驱动电路218由发生一组回归脉冲后,物镜沿信息记录媒体9的经向稍微移动而聚焦光斑移向相邻的光道。于物镜致动器驱动电路218内暂时断开跟踪环,在发生了与来自控制部220的信息一致次数的回归脉冲后,再次接通跟踪环。密存取结束后,控制部220再生光斑跟踪的位置信息(地址或磁道序号),确认对目标磁道的存取。
4-3  连续记录/再生/消除控制
如图6所示,聚焦/跟踪检错电路217输出的跟踪检错信号输入进给马达驱动电路216。在上述“起动控制时间”与“存取控制时间”,由控制部220控制,在进给马达驱动电路216内不使用跟踪检错信号,通过存取确认聚焦光斑到达目标光道后,根据控制部220的指令,经马达驱动电路216将跟踪检错信号的一部分作为驱动电流供给光学头驱动机构(进给马达)。在连续地进行再生或记录/消除处理期间,继续这种控制。信息记录媒体的中心位置与转台221的中心位置安装成稍有偏心。当把跟踪检测信号的一部分作为驱动电流供给后,结合偏心,光学头202的整体微动。在长时间连续地进行再生或记录/消除处理后,聚焦光斑位置徐徐地沿外周方向或内周方向移动。当把跟踪检错信号的一部作为驱动电流供给移动机构(进给马达)203时,与此相配合,光学头徐徐地沿外周方向或内周方向移动。这样能减轻物镜致动器跟踪偏移校正的负担,可使跟踪环稳定化。
4-4  结束控制
对于完成一系列处理结束工作时,按以下程序进行处理。
1)由控制部220给物镜致动器驱动电路218发出断开跟踪环的指令。
2)由控制部220给物镜致动器驱动电路218发出断开聚焦环的指令。
3)由控制部220给记录/再生/消除控制波形发生电路206发出使半导体激光器件停止发光的指令。
4)以基准转数为0通知主轴马达驱动电路215。
5.相对于信息记录媒体的记录信号/再生信号流
5-1  记录于信息记录媒体9上的信号形式
对于信息记录媒体9上记录的信号,为了满足下述要求,应如图6所示,于信息记录再生装置(物理系统块)中要“附加纠错功能”和进行“相对于记录信息的信号变换(信号的调制解调)”:
能对起因于信息记录媒体9上的缺陷的记录信息差错进行纠错;
以再生信号的直流成分为0而简化再生处理电路;
相对于信息记录媒体9以尽可能高的密度记录信息。
5-2  记录时的信号流
5-2-1  ECC(纠错码)附加处理
拟记录于信息记录媒体9上的信息以原始信号的形式,作为记录信号d输入数据输入输出接口部222。此记录信号d原样地记录于半导体存储器219中,然后由ECC编码电路208按以下所述进行ECC的附加处理。
当由ECC编码电路208完成了内码PI和外码PO的附加处理后,由半导体存储器219中读取1段部分的数据,传送给调制电路207。
5-2-2  信号调制
为了将再生信号的直流成分(DSV:数字和值)于0附近相对于信息记录媒体9高密度地记录信息,于调制电路207内进行信号形式的变换信号调制。在调制电路207与解调电路200内部具有表示原始信号与调制后信号之间关系的变换表。将ECC编码电路208传送来的信号按调制方式各区分成许多字节,参考变换表而变换成其他信号(码)。例如将8116调制(RLL(2,10)码)用作调制方式时,存在两种变换表,而调制后的直流成分在O附近逐一参照变换表进行变换。
5-3  再生时的信号流
5-3-1  2值化·PLL电路
如“光学头202的信号检测”一节中所述,检测信息记录媒体9的光反射膜或光反射性记录膜所反射光量的变化,再生信息记录媒体9上的信号。将放大器213获得的信号构成模拟波形。于2值化电路212将此信号用变换器变换为“1”与“0”组成的2值数字信号。
根据这样求得的再生信号由PLL电路211取出信息再生时的基准信号。PLL电路211内设有可变频的振荡器。由此振荡器输出的脉冲信号(基准时钟)与2值化电路212的输出信号进行二者的频率与相位比较,将其结果反馈给振荡器输出。
5-3-2  信号的调制
在解调电路210内具有表示已调制信号与解调后信号之间关系的变换表。与PLL电路211求得的基准时钟相配合,参照变换表将信号返回为原始信号。返回的(解调的)信号存储于半导体存储器219中。
5-3-4  纠错处理
相对于半导体存储器219中保存的信号,用内码PI和外码PO由纠错电路209检测出差错处,确立差错点的指示字标志。
然后从半导体存储器219读出信号,对照差错指示字标志,逐个校正差错处的信号,除去内码PI与外码PO,传送给数据输入输出接口部222。
将ECC编码电路208发送来的信号从输入输出接口部222作为再生信号C输出。
以上结束了有关图6的详细说明。
下面用图7所示的流程图说明图6所示数据记录装置内实行的格式处理的程序。格式处理通过ECC编码电路208和控制部220实现。图7的程序表明了由图1-3所示方法进行的数据变换处理(格式)的程序。
步骤1)对照逻辑段信息3-0~3-31的信息号,设定物理段信息4-0~4-31(分段成2048字节单位的主数据)。记录的用户数据按2048字节单位处理。
步骤2)由2048字节的主数据和16字节的辅助数据以及4字节的纠错码(EDC)生成2068字节的段数据。
如图8所示,16字节的辅助数据由4字节数据的ID数据(PID)、相对于数据ID的2字节纠错码(IED)以及10字节的备用数据(RSV)构成。PID记录段数据识别用的段号和段数据的内容识别用的段信息。IED用于对PID部分中发生的差错进行检测。RSV用于对其他辅助信息例如著作权管理信息的记录等。EDC则用于检测2064字节的主数据和辅助数据中发生的差错。段数据如图8所示,排列成188列、11行。
步骤3)相对于段数据中主数据2048字节的部分进行加密数据的加法运算。
步骤4)将图8的段数据使段号对应于偶数或奇数,按图9的形式进行重排。图9中的数字表示段数据中行号。此外,如图9所示可以考虑类型α与类型β那种重排。
步骤5)将对于段号重排的连续32个段数据沿纵向叠置生成段块。如图10所示,沿纵向叠置的段数据排成376列176行。
步骤6)将段块沿横行分成两部分,进行纠错码的编码。相对于分割后的188列176行的各个块进行列方向的编码,生成16行的外码奇偶性(PO)。对外码使用RS(192,176,17)的Reed-Sulomon码,然后于行向进行内码的编码生成12列的内码奇偶性(PI)。内码采用RS(200,188,13)的Reed-Sulomon码。包含有由外码与内码生成的奇偶性的ECC块如图11所示。
步骤7)相对于ECC块进行行交错,将左右分别有16行的PO分散到块内,将16×2=32行的DO分配到各段中各一行。此时,左侧的块中PO行插入于5行限于偶数段的最下行之后,而右侧的块中的PO行插入于5行限于奇数段的最下行。此结果行交错后的ECC块表示于图3。
步骤8)完成物理段数据。完成的物理段数据(=物理段数据块)如图12所示。
步骤9)进行由折形记录排列的设定
步骤10)进行调制处理,将记录数据的位序列原样地记录于媒体中时,由于记录数据序列的特征与媒体的记录特性不一致,就不能以良好的效率进行记录,于是,鉴于媒体的记录特性,根据预定的变换规则进行数据模式变换。作为调制方式的例子,例如有把1字节的数据变换为16字节的模式的8/16调制方式或是变换为1.5字节的模式的8/12调制方式,或者是将12位的数据变换为18位的模式的12/18调制方式。任一种方式都是由多个变换表和用于选择变换表的逻辑电路构成。
特别是相对于1.5字节的数据进行变换的12/18调制方式,由于1处差错具有扩大到1.5字节的特性,步骤9进行的处理就能有效地分散再生时的差错。
以上求得了步骤1-10的程序,根据步骤9的设定可进行曲折形记录,下面详述曲折形记录。将图12中所示物理段数据结构进一步细分。细分的大小例如图13所示设为1字节单位,但本发明的分割单位长度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是2字节单位或4字节单位。然后对上述每个分割单位进行行交错,选择抽取数据,按照选择抽取的顺序,将数据记录于光盘(信息存储媒体9)上的物理段区9a之中。
例如图13所示,使上下两行成组,对上述各分割单位交互地(曲折地)抽取上下行的数据,当同一列内1个顺序的数据抽取结束后,将同一行组内抽取中遗漏的数据交互地取出,记录于光盘(信息记录媒体9)上的物理段区9a之中。
在此主要是对方法1的格式方法进行说明。但此步骤9的处理即使对于方法2也是有效的。特别是在方法2中,如图4与图5所示,由于相邻的行彼此属于不同的ECC块7-0、7-1内,因而通过跨行顺次重排,就能通过进行跨越ECC块7-0、7-1的数据分散,以比起跨连7-0、7-1的交错处理更细的水平来分散差错。
再有,图13中是在2行的组内曲折地抽取数据,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跨越3行顺次抽取数据,或是跨越整个6行对每个分割单位顺次选择抽取数据,重排并记录到光盘(信息记录媒体9)上的物理段区9a中。
作为不同的记录方法,也可把不同的ECC块的数据每数个字节或每1字节交互记录到每1行中。
或是将1行数据按原样地顺序也不会防碍本发明的基本特征。
此外,按照步骤9中的数据记录顺序,为使包含ID的辅助信息在记录数据序列上能够连续,也可至少是在步骤6之前的某一个阶段进行物理段信息部分的重排处理。
如以上所述,记录了物理段数据的信息记录媒体,可通过图6所示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再生。这就是说,从预定数(32个)的物理段区9a读出物理段数据,再由读出的物理段数据生成n个(2个)ECC块-而能进行纠错处理,由ECC块生成与再生段数据。物理段数据从光学头读出。段数据由纠错电路再生。
具体地说,首先利用从n个ECC块生成预定个数物理段数据程序的逆,根据从预定个数物理段数据9a读出的预定个数的物理段数据,生成n个ECC块。也即根据图12所示的物理段数据,生成图3所示的2个ECC块。然后,利用根据行交错前的ECC块生成行交错后的ECC块的程序之逆,使生成的n个ECC块返回到行交错前的n个ECC块。也即图3所示的两组n个ECC块返回到图11所示的n个ECC块。此时,由ECC块上附加的外码奇偶性上内码奇偶性进行纠错处理。再利用由段块生成ECC块的程序之逆,使ECC块返回段块。这就是说,从图11所示的ECC块除去外码奇偶性与内码奇偶性,生成图10所示的段块。继续利用由段数据生成段块程序之逆,由段块生成段数据。也即由图10所示的段块生成图9所示的段数据。生成的段数据由于是在重排的状态下,在返回到原来的排列时,再生段数据。
物理段数据具有这样的结构,将数据ID设于开头,将构成外码奇偶校验数据一部分的数据行排列成最终的行。于是。图6所示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读出物理段数据的开头时就能再生数据ID。此外,在物理段顺次记录下从物理段数据中不同数据行交互抽取出的数据(曲折状记录)。因此,信息记录再生装置的记录从不同的数据行交互抽取出的数据为前提,再生物理段数据。
图14表示方法1中物理段数据内的数据结构的另一实施例。如图14所示,具有由(A)到(C)的数据结构,基本上成为能经过上述步骤形成的应用例。
再用图7所示流程图,说明图14的情形,即1段为偶数行的情形的格式处理。
以下说明的处理是在图6的ECC编码数据电路208内进行的处理,由控制部220进行详细的控制。
步骤1)结合图1与图2所示的逻辑段信息3-0~3-31的信息量,设定物理段信息4-0~4-31(分割成2048字节单位的主数据)。记录的用户数据按2048字节单位处理。
步骤2)由2048字节的主数据与12字节时辅助数据以及4位的纠错码(EDC)生成2064字节的段数据。如图16所示,12字节的辅助数据由4字节数据的ID数据(PID)、相对于数据ID的2字节纠错码(IED)以及6字节的配备用数据(RSV)构成。段数据如图16所示排成172列12行。
步骤3)相对于段数据中主数据的2048字节部分进行加密数据的加法运算。
步骤4)使图16的段数据按照段号对应于偶数或奇数,进行行重排而成图17的形状。图17中的数字表示段数据中的行号。此外,如图17所示,还可以考虑α型与β型这样的重排。
步骤5)对应于段号,使重排的连续32个段数据沿纵向叠置生成段块。如图18所示,按纵向叠置的段数据排成344列192行。
步骤6)将段块沿横向分成两部分进行纠错码的编码。相对于分割后的172列192行的各块进行列向的编码,生成16行外码的奇偶性(PO)。在外码中使用RS(208,192,17)的Reed-Sulomon码,然后沿行向进行内码的编码,生成12列内码。包含有由外码与内码生成的奇偶性的ECC块如图19所示。
步骤7)相对于ECC块进行交错,将左边各有16行的PO分散到块内。把16×2=32行的PO的每行分配到各段中。分配对象成为左侧块的偶数段最下行的下面以及右侧块的奇数段最下行的下面。此结果中行交错后的ECC块如图15所示。
步骤8)完成物理段数据。完成的物理段数据如图20所示。
步骤9)在此情形下略去曲折形记录排列的设定。这是由于在物理段数据的最下行处不同的两个物理段数据复杂化了(参看图15)。在此情形中进行了曲折形记录排列后,在一个物理段区中就会混合不同的两个物理段数据。
步骤10)进行调制处理。将记录的数据的位序列原样地记录于媒体之中时,由于记录数据序列的特征与媒体的记录特性不一致,不能以良好的效率进行记录。因此应考虑媒体的记录特性根据预定的变换规则进行数据模式变换。
如以上所述,记录了物理段数据的信息记录媒体由图6所示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再生。这就是说,从(32个)的物理段区域9a读出物理段数据,再由所读出的物理段数据生成n个(2个)的ECC块,能进行纠错处理,可由ECC块生成和再生段数据。
具体地说,首先利用从n个ECC块生成预定数的物理段数据的程序之逆,由预定个数的物理段区9a所读出的预定个数的物理段数据生成n个ECC块。也就是由图20所示的物理段数据生成图15所示的2个ECC块。再利用由行交错前的ECC块生成行交错后的ECC块的程序之逆,生成的n个ECC块使返回到行交错前的n个ECC块。也就是图15所示的两组n个ECC块返回成图19所示的n个ECC块。此时由ECC块附加的外码奇偶性与内码奇偶性进行纠错处理。再利用由段块生成ECC块程序的逆,使ECC块返回为段块。也就是从图19所示ECC块除去外码奇偶性,生成图18所示段块。继续利用由段数据生成段块的程序之逆,由段块生成段数据。也即由图18所示段块生成图17所示段数据。生成的段数据由于是重排状态,在返回到原来的排列后再生段数据。
物理段数据的数据结构是,以数据ID设置于开头处而把只由外码奇偶校验数据一部分构成的数据行作为最终的行排列。于是,图6所示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在读出物理段数据的开头部分后能再生数据ID。
下面汇总以上所说明的本发明的各点。
(1)将1个物理段数据分割到包含PI的各行之中,而各行的数据分别分配到各个ECC块内。
(2)所有物理段内的数据排列必须将数据ID设于开头位置。这种结构与现行DVD的物理段内的数据排列一致。这样,由于物理段内重要部分处的数据排列与现行DVD数据一致,就能使在当代DVD与下一代DVD间具有互换功能的再生装置或记录再生装置内的存取控制部分与段修定控制确认处理部分兼容,而简化装置内的控制装置。
(3)物理段的大小完全一致。
(4)符合SOBU尺寸,以“IECC段=32物理段”为单位,将32物理段内的全部数据完全分配到基本单位内的2ECC块内。
(5)使物理段信息与逻辑段信息一致。将1个物理段数据内分割成各含有Pl的行,将各行的每个数据顺次地分别分配到n(n≥2)个的ECC块内,同时使1个物理段数据内的含PI的行数与PO行数的合计数成为n的整数倍。
(6)1个逻辑段内信息可以全包含于同一ECC块内数据中。
(7)在同一物理段内,顺次选择分配于互异的ECC块中行内的数据,记录于光盘之上。
下面具体说明本发明的信息记录媒体、信息记录装置以及信息再生装置的结构与效果。
<1>首先定义如下所述的第1-第5数据单位。
以能记录于信息的再生或记录可能的媒体上的最小单位定义为第一数据单位(物理段)。定义包含第一数据单位的第二数据单位(n个ECC块组成的组)。定义包含在第二数据单位内,构成用于构成Reed-solomon乘积码的ECC块的第三数据单位。第二数据单位内包含有意味着2以上正数的n个相互独立且数据量相等的第三数据单位。定义包含于第三数据单位内,构成附加有PI(内码奇偶性)的数据排列1行的第四数据单位,定义构成第三数据单位内的PO(外码奇偶性)数据,且分割为第四数据单位大小(行大小)的第五数据单位(1行部分的PO)。
第一数据单位生成这样的数据结构,它由第四数据单位与第五数据单位的集合体构成,同时,第一数据单位内所含的第四数据单位数(包含PI的行数)与上述第五数据单位数(PO行数)的合计值是n的整数倍,且第一数据单位内的特定位置上常配置上述第四数据单位的数据,而其中的特定位置上则常设置包含地址信息的数据ID。
本发明的信息记录媒体配备有记录了上述数据结构的数据的物理段区。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与信息记录方法在生成上述这种数据结构的数据同时,还记录这种数据的数据到信息记录媒体上。此外,本发明的信息再生装置与信息再生方法再生记录有此种数据结构的数据的信息记录媒体。
上述数据单位的关系如以下所示。
第二数据单位第一数据单位第四数据单位
(n×ECC块)            (物理段)     (包含PI的行)
第二数据单位第三数据单位第四数据单位
(n×ECC块)            (ECC块)      (包含PI的行)
第二数据单位第三数据单位第五数据单位
(n×ECC块)            (ECC块)      (包含PO的行)
上述发明的各要点如下面所述。
1)将一个物理段内的数据分割到各行而分配到不同的多个ECC块内。
2)在物理段内的起始处配置ID,而在起始处以外的行中配置1行部分的PO。
3)物理段内包括的含有PI的行数与PO行数的和成为对应的ECC块数的整数倍。
上述发明的效果如下。
1)由于物理段信息量与现行DVD同为2048字节,故能确保现行DVD的逻辑层与应用层在规格内容间能完全互换,通过在现行DVD中记录的数据间的交换或相互进入而能有效地应用DVD数据。
2)在第二数据单位内含有n个第三数据单位,物理段数据(第一数据单位)在每行(第四数据单位)中配置成分别交错到各ECC块(第三数据单位)内,这样就能将能纠错的猝发误差长度改进约n倍。因此,根据本发明,与现行DVD规格相比,不需大幅度降低主数据信息编码效率,就能较简单地大幅度改进能纠错的猝发误差的长度。
3)内码(PI)于横向而外码(PO)于纵向成为完全乘积码的效果如下:
由于能相对于外码的奇偶性校正内码和相对于内码奇偶性校正外码,因而通过对所有的记录数据进行由内码与外码的反复校正,就有可能提高校正能力;
通过与记录交错相组合,就能使相对于连续差错的内码的分散和能反复校正的乘积码的完全性兼容;
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内码(PI)于横向而外码(PO)于纵向的完全乘积码”的效果,作为对比,当考虑采用“以分散连续差错为目的而使内码取斜向”的方法时,在这种情形下,乘积码的完全性破坏,通过由内码与外码反复进行校正,也不能提高校正能力。
4)除多个ECC块间的交错外,如以下所述,ECC块与物理段数据内的数据对应与现行DVD规格一致:
含有PI的行单位的物理段数据用ECC块内数据相对应;
对ECC块内PO的各物理段的交错配置。
据此,由于能把具有现行DVD与下一代DVD间互换功能的再生装置或记录再生装置的ECC块的构成处理(PI与PO等的生成等)与纠错处理的一部分兼用于现行DVD盘(媒体)的使用中,故可简化具有现行DVD与下一代DVD间互换功能的再生装置或记录再生装置的处理程序,同时能简化电路系统。
5)由于与现行DVD规格相同,将数据ID配置于物理段数据的开头处,就能使具有现行DVD和下一代DVD间互换功能的再生装置或记录再生装置内的存取控制部与段地址检测确认处理部具有兼容性,而可简化装置内的控制。
6)通过使物理段(第一数据单位)所包括的包含有PI的行数(第四数据单位数)与PO行数(第五数据单位数)的合计值为n的整数倍,就可将1个物理段内所含的全部数据均等地分配(交错配置)于与之对应的所有ECC块内。由于对ECC块的配置无偏差,不仅容易对各ECC块进行交错处理,还由于在光盘上不会有因地点不同导致的可纠错的猝发误差长度的偏差,也就不会在猝发误差发生时给再生信息以不利影响。这就是说,由于进行了交错使每1行中一定交互地记录了n个乘积码的数据,就能获得均一的猝发误差的纠错能力,因而不会有猝发误差能力局部上弱的部分。于是,即令交互地进行并行的交错,也能使所有的段有相等的段长。
7)通过使1个物理段内配置相同个数的PO而使所有的物理段都有相等的物理段大小,就可获得下述优点。
在已有技术中,由于是在进行多个乘积码的交错的同时,将外码的奇偶校验数据按1行单位分散,故需将外码奇偶行插入多个段的每个之中。因此,需要将多个段组成组进行记录或需要形成附有奇偶性的段和无奇偶性的段两种段。
根据本发明,能按1段单位进行改写。特别是由于能按段单位进行抽陷段的更替处理,就可减小更替处理必要的预备段的容量。此外,由于因缺陷导致不能同时使用的区域也小,因而可以提高光盘的使用效率。再有,能把分配给各段中的段识别数据(ID)等间隔地记录于记录数据中,因而ID的检测与再生能容易地进行。
在以上所述的发明中,例如设定n=2,通过与SOBU大小相结合,以“2 ECC块=32物理段”为基本单位,将32物理段内的所有数据完全分配到基本单位内的2 ECC块中,就能确保流规格与完全互换性,同时能简化以流规格为依据的数据记录装置的记录、再生处理。
<2>再按以下所述定义第六数据单位
定义将第四数据单位(行)进一步细分割成的第6数据单位(例如字节单位),首先,由于定义了“第5数据单位=1行部分的PO”,为免混淆,而硬性定义为“第六数据单位=跨行的记录交错单位”。
本发明的信息记录媒体具有记录了从不同的第四数据单位内顺次选择的第六数据单位的物理段区。此外,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与信息记录方法是从第四数据单位内顺次选择第六数据单位而记录于信息记录媒体的物理段区中。本发明的信息再生与信息再生方法则是使记录了从不同的第四数据单位内顺次选择的第六数据单位的物理段区再生。
上述数据单位的关系为以下所述。
第四数据单位第六数据单位
(含PI的行)     (字节单位)
上述发明的效果如以下所述。
通过同一物理段中行间的记录交错(曲折形记录),能将差错分散。
上述的发明效果如下。
传统上按与内码相同的方向进行记录。当连续的数据中存在差错相关性时,由于连续的多个字节易同时成为差错的,内码不能校正的概率高。结果,纠错能力比假定随机性差错时会大幅度降低。此外,由于将差错分数,当对于所有乘积码按斜向记录后,就会增大多个段同时差错的危险性。
再生数据的差错特性由于无用数据的影响,致连续记录的数据中存在差错相关性。当存在差错相关性时,连续差错的发生要比假定差错是随机发生时更为容易。于是,为了把连续发生的差错分散到不同的内码中,使记录方向相对于内码方向成为曲折形。结果,由于增加了能校正的内码而提高了纠错能力。此外,由于使记录方向取曲折形的范围限制了段的范围,因而连续的差错不会广布到多个段内。于是能够避免由于大的差错致多个段同时出现差错的危险性。
<3>再如以下所述定义物理段信息与逻辑段信息
将记录于构成第一数据单位的物理段内的用户信息定义为物理段信息。将数据记录装置内或数据再生装置内传送的用户信息的最小单位,或是将数据记录装置内或数据再生装置与外部设备间传送的用户信息的最小单位,定义为逻辑段信息。
本发明的信息记录媒体具备有用于记录为使物理段信息的内容与逻辑段信息的内容一致而生成的数据的物理段区,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生成并记录使物理段信息内容与逻辑段信息内容相一致的数据。此外,本发明的信息再生装置与信息再生方法再生记录有为使物理段信息内容与逻辑段信息内容相一致而生成的数据的物理段区。由此,可以使物理段信息与逻辑信息一致。
上述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1)能以逻辑段单位进行数据存取。来自光盘的再生信号的差错率低,对于可只由PI信息对物理段内各行纠错时,不利用PO信息可以读出无差错的(正确的)物理段信息。从而当如本发明所示。为使逻辑段信息与物理段信息一致而构成ECC块时,当光盘的再生信号的差错率低时,从光盘再生1个物理段数据时,不使用PO信息也能读出1个逻辑段信息,使数据存取变得非常容易。
根据本发明,在各物理段数据内的开头位置处配置包含存取地址信息的数据ID。一般,对于记录在光盘中的数据进行存取时,可利用此数据ID。根据本发明,由于逻辑信息与物理段信息的内容一致。能把逻辑段信息记录于此数据ID内。因而对于由应用层或逻辑层指定的逻辑段位置的存取,由于能直接存取物理段数据内的逻辑段地址信息,可以显著地缩短数据存储时间。
2)根据本发明容易确保数据的连续性。在应用规格中,AV信息与流信息等成为按逻辑段地址顺序连续记录的形式。本发明中,由于逻辑段信息与物理段信息的内容一致,能将逻辑段信息记录于此数据ID内。结果,依逻辑段地址顺序记录或再生的AV信息与流信息等的信息排列顺序,便与光盘上的根据物理段排列顺序设定的物理段地址顺序一致。结果在对光盘连续地进行AV信息与流信息等的记录或是再生时,可以显著地降低AV信息与流信息等记录或再生时不必要的存取处理(跟踪跳转处理),容易确保AV信息与流信息等的记录或再生时的连续。
3)根据本发明,容易以段单位进行缺陷处理
考虑已有技术时,在由整数个段生成乘积码而将多个乘积码交错时,是把多个段的数据混杂记录。因此当由缺陷而发生了连续的猝发误差时,会有同时在多个段中发生差错的危险。通常,由于最终是按段单位检查有无差错,容易同时使许多段形成缺陷。此外,由于逻辑地址记录的倾向性的记录,不能高速地进行记录数据的搜索。
根据本发明,对于发生因缺陷而不能纠错的差错时,可以防止校正后残留的差错扩散。结果可使含有差错的段数停止在少数几个上。对于在再生数据的同时搜索特定的段时,容易根据段号的连续性发现目的位置。
<4>本发明的信息记录媒体备有这样的物理段区,其中记录了为使多个ECC块内至少1个ECC块中至少一部分的数据配置与逻辑段信息的内容相一致而生成的数据。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与信息记录方法,生成并记录用于使多个ECC块内至少1个ECC块中至少一部分的数据与逻辑段信息内容相一致的数据。此外,本发明的信息再生装置与信息再生方法再生了这样的物理段区,其中记录了为使多个ECC块内至少1个ECC块中至少一部分的数据配置与逻辑段信息的内容相一致而生成的数据。由此可使逻辑段信息与ECC块内的数据配置一致。
上述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对应于数据记录装置内或数据再生装置与外部设备间传递的逻辑信息的直到ECC块形成的过程,与现行DVD的直到ECC块形成的过程一致。因而能使具有在现行DVD与下一代DVD互换功能的再生装置或记录再生装置内的ECC块构成处理(PI与PO的生成等)以及纠错处理的一部分,能兼用于现行DVD盘的使用中,而能简化在现行DVD与下一代DVD间具有互换功能的再生装置或记录再生装置的处理程序的简化电路结构。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改进型式易为内行的人所了解。因此,本发明在其广义方面是不受这里所示和所述具体细节与代表性实施例所示。因此,在不背离后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价内容所规定的总的创造性精神与范围的前提下,是可以提出种种变更形式的。

Claims (20)

1.一种信息记录媒体,包括:记录管理信息的管理区;用于记录通过多个ECC块中所含部分数据的组合生成的多个物理段数据块的多个物理段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媒体,其中成为所述多个物理段区中记录的前述多个物理段数据块源的上述多个ECC块是能够按所定程序生成的,在此所定程序中:生成由第1字节数构成的段数据;集合多个上述段数据生成段块;将上述段块分成多块而生成多个分割块;相对于此多个分割块的各个分别附加奇偶性而生成相互独立的前述多个ECC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媒体,其中成为所述多个物理段区中记录的前述多个物理段数据块源的上述多个ECC块是能够按所定程序生成的,在此所定程序中;生成包含数据ID且以第1字节数构成的段数据;集合多个上述数据块生成段块;将上述段块分成多块而生成多个分割块;将构成各个前述分割块的列向数据编码,生成外码奇偶性;将构成各个前述分割块的行向数据编码,生成内码奇偶性;相对于各个上述分割块附加生成的外码奇偶性与内码奇偶性,而生成相互独立的前述多个ECC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媒体,其中成为所述多个物理段区中记录的前述多个物理段数据块源的上述多个ECC块是能够按所定程序生成的,在此所定程序中:生成包含数据ID且由第1字节数构成的段数据;将上述段数据中所含的数据改配到所定位置上,生成改排完的段数据;集合多个前述改排完的段数据生成段块;将此段块分成多个而生成多个分割块;将构成各个前述分割块列向的数据编码生成外码奇偶性;将构成各个前述分割块行向的数据编码分成内码奇偶性;相对于各个上述分割块附加生成的外码奇偶性与内码奇偶性,生成相互独立的前述多个ECC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记录媒体,其中在上述物理段区域中记录的上述物理段数据块,包括:由上述段数据的一部分与前述内码奇偶性的一部分构成的第2字节数的数据行以及只由上外码奇偶性一部分构成的上述第2字节数的数据行这两种数据行的集合体,此集合体的数据行的总数为前述ECC块个数的整数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记录媒体,其中在上述物理段区域中记录的上述物理段数据块,包含前述数据ID,同时具有将此数据ID配置到特定位置的数据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记录媒体,其中在上述物理段区域中记录的上述物理段数据块,包含前述数据ID,同时具有将此数据ID配置到开头而且将只由上述外码奇偶性一部分构成的数据行作为最终的行配置的数据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媒体,其中所述物理段区是从上述物理段数据块中根据所定法则顺序提出的数据按顺序记录于其中的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媒体,其中所述物理段区是从上述物理段不同的数据行交互提取的数据按顺序记录于其中的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记录媒体,其中表示前述物理段区中所记录的前述物理段数据块的物理段信息与表示前述段数据的逻辑段信息相对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息记录媒体,其中成为记录于所述多个物理段区中的前述多个物理段数据块的源的前述多个ECC块之中,至少有部分数据的配置是与逻辑段信息对应。
12.一种相对信息记录媒体记录信息的信息记录装置,包括:生成多个ECC块的生成装置;通过前述多个ECC块中所含一部分数据的组合生成多个物理段数据块,将此多个物理段数据块记录于此信息记录媒体上的多个物理段区中的记录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信息装置,其中所述生成装置:生成包含数据ID且以第1字节数构成的段数据;使上述段数据中所含数据改配置到所定位置,生成改排完的段数据;集合多个上述改排完的段数据生成段块;将上述段块分割成许多块而生成多个分割块;将构成各个前述分割块的列向数据编码,生成外码奇偶性;将构成各个前述分割块的行向数据编码,生成内码奇偶性;对各个上述分割块附加上所生成的外码奇偶性与内码奇偶性,生成相互独立的前述多个ECC块。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信息记录装置,其中前述记录装置从所述物理段数据块中不同的数据行交互提出数据,并将提取出的数据顺序地记录于前述物理段区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信息记录装置,其中前述记录装置将上述物理段数据块记录于前述物理段区,使表示上述物理段数据块的物理段信息与表示上述段数据的逻辑段信息相对应。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信息记录装置,其中前述记录装置将上述物理段数据块记录于前述物理段区,使上述多个ECC块中至少一部分数据的配置与逻辑段信息相对应。
17.一种信息再生装置,用于再生具备有记录了由多个ECC块中所含一部分数据组合生成的多个物理段数据块的信息记录媒体,它包括:从上述信息记录媒体上的所述多个物理段区中读出前述多个物理段数据块的读出装置;从读出的上述多个物理段数据块生成上述多个ECC块而再生数据的再生装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信息再生装置,其中所述再生装置生成的前述多个ECC块是按所定程序生成的,在此所定程序中:生成包含数据ID且以第1字节数构成的段数据;使上述段数据中所含数据改排到所定位置而生成改排完的段数据;集合多个上述改排完的段数据生成段块;将上述段块分割成许多块而生成多个分割块;将构成前述分割块的列向数据编码,生成外码奇偶性;将构成前述分割块的行向数据编码,生成内码的奇偶性;对各个上述分割块附加上所生成的外码奇偶性与内码奇偶性,生成相互独立的前述多个ECC块;而前述再生装置则利用前述所定的程序再生前述段数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信息再生装置,其中所述读出装置读出的所述物理段数据块包括,由上述段数据的一部分与前述内码奇偶性一部分构成的第2字节数的数据行以及只由外码奇偶性一部分构成的上述第2字节数的数据行这两种数据行的集合体,而此集合体的数据行的总数为前述ECC块个数的整数倍;上述物理段数据块包含前述数据ID,同时具有将此数据ID配置到开头而且将只由上述外码奇偶性一部分构成的数据行作为最终的行配置的数据结构,前述再生装置根据所述物理段数据块的开头再生数据据ID。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信息再生装置,其中所述读出装置读出的前述物理段区中依顺序记录有从上述物理段数据块中不同的数据行交互提取出的数据;前述再生装置以记录下从不同数据行交互提取出的数据为前提,再生从所述物理段区读出的物理段数据块。
CNB021045046A 2001-02-07 2002-02-07 信息记录装置以及信息再生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988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31280/2001 2001-02-07
JP2001031280A JP4130534B2 (ja) 2001-02-07 2001-02-07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装置、情報記録方法、情報再生装置、及び情報再生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73478A true CN1373478A (zh) 2002-10-09
CN1189887C CN1189887C (zh) 2005-02-16

Family

ID=18895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04504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9887C (zh) 2001-02-07 2002-02-07 信息记录装置以及信息再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5) US7003711B2 (zh)
JP (1) JP4130534B2 (zh)
CN (1) CN1189887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394974B1 (ko) 2000-05-23 2003-08-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고밀도 광 기록매체에서의 멀티경로 데이터를 수용하는 방법
JP2002074862A (ja) * 2000-08-25 2002-03-15 Toshiba Corp データ処理方法及び装置及び記録媒体及び再生方法及び装置
KR20020097454A (ko) * 2001-06-21 2002-12-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멀티채널 스트림 기록장치 및 방법과, 그에 따른 기록매체
KR100598285B1 (ko) 2001-06-21 2006-07-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멀티채널 스트림 기록장치 및 방법과, 그에 따른 기록매체
KR100752480B1 (ko) 2001-06-21 2007-08-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멀티채널 스트림 기록장치 및 방법과, 그에 따른 기록매체
US7643727B2 (en) * 2001-07-24 2010-01-0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recording a multi-channel stream, and a recording medium containing a multi-channel stream recorded by said method
KR100563685B1 (ko) * 2002-02-25 2006-03-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재기록 가능 기록매체의 재생리스트 관리방법
KR20030087193A (ko) * 2002-05-07 2003-11-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멀티 채널 방송 스트림의 기록 관리방법
KR100620185B1 (ko) 2002-06-21 2006-09-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비디오 데이터의 재생을 관리하기 위한 데이터 구조를갖는 기록 매체
EP1516329A4 (en) 2002-06-21 2009-07-15 Lg Electronics Inc RECORDING MEDIUM COMPRISING A DATA STRUCTURE FOR MANAGING REPRODUCTION OF VIDEO DATA RECORDED ON THIS RECORDING MEDIUM
US7889968B2 (en) * 2002-06-24 2011-02-15 Lg Electronics Inc.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data structure for managing reproduction of multiple reproduction path video data for at least a segment of a title recorded thereon and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KR20040000290A (ko) 2002-06-24 2004-01-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고밀도 광디스크의 멀티 경로 데이터 스트림 관리방법
CN100378854C (zh) 2002-06-24 2008-04-02 Lg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用于管理记录在其上面的多个再现路径视频数据的再现的数据结构的记录介质及其记录和再现方法及装置
CN101350215B (zh) 2002-06-24 2012-08-29 Lg电子株式会社 记录和再现用于视频数据的再现的数据结构的方法及装置
KR100554768B1 (ko) 2002-06-28 2006-02-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재생 경로 비디오 데이터의 재생을 관리하기 위한데이터 구조를 갖는 기록 매체와 그에 따른 기록 및 재생방법 및 장치
EP1518240B1 (en) 2002-06-28 2014-05-07 LG Electronics, Inc.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data structure for managing recording and reproduction of multiple path data recorded thereon and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KR100665439B1 (ko) * 2002-10-14 2007-01-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기록된 복수의 오디오 스트림의 재생을 관리하기 위한데이터 구조를 갖는 기록 매체, 그에 따른 기록 및 재생방법 및 장치
EP1552520B1 (en) * 2002-10-15 2012-02-29 LG Electronics, Inc.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data structure for managing reproduction of multiple graphics streams recorded thereon and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TWI265492B (en) * 2002-11-08 2006-11-0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 multi-component stream and a high-density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a multi-component stream recorded thereon and reproduc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said recording medium
US7720356B2 (en) 2002-11-12 2010-05-18 Lg Electronics Inc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data structure for managing reproduction of multiple reproduction path video data recorded thereon and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EP1561217B1 (en) * 2002-11-12 2015-04-08 LG Electronics, Inc.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data structure for managing reproduction of multiple reproduction path video data recorded thereon and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US7664372B2 (en) * 2002-11-20 2010-02-16 Lg Electronics Inc.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data structure for managing reproduction of multiple component data recorded thereon and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US7783160B2 (en) * 2002-11-20 2010-08-24 Lg Electronics Inc.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data structure for managing reproduction of interleaved multiple reproduction path video data recorded thereon and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RU2334284C2 (ru) * 2002-11-22 2008-09-20 Эл Джи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Инк. Носитель записи со структурой данных для управления 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ем записанных на нем видеоданных нескольких каналов 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я и способы и устройства записи и 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я
JPWO2004051650A1 (ja) * 2002-11-29 2006-04-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データ記録再生装置及び、データ記録再生方法
JP4188673B2 (ja) * 2002-12-02 2008-11-26 ヒタチグローバルストレージテクノロジーズネザーランドビーブイ 記録再生装置、コンテンツ再生装置、ディスク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7606463B2 (en) * 2003-02-24 2009-10-20 Lg Electronics, Inc.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data structure for managing playback control and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US7693394B2 (en) * 2003-02-26 2010-04-06 Lg Electronics Inc.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data structure for managing reproduction of data streams recorded thereon and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US7809775B2 (en) 2003-02-27 2010-10-05 Lg Electronics, Inc.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data structure for managing playback control recorded thereon and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RU2369919C2 (ru) 2003-02-28 2009-10-10 Эл Джи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Инк. Носитель записи со структурой данных для управления 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ем в произвольном порядке/с перемешиванием записанных на нем видеоданных и способы и устройства записи и 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я
US7224664B2 (en) * 2003-03-25 2007-05-29 Lg Electronics Inc.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data structure for managing reproduction of data streams recorded thereon and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US7620301B2 (en) 2003-04-04 2009-11-17 Lg Electronic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uming playback
KR20050089655A (ko) * 2004-03-05 2005-09-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고밀도 광디스크의 파일시스템 구성방법 및 재생방법
KR20060043573A (ko) * 2004-03-12 2006-05-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기록매체 및 기록매체에의 기록방법 및 기록장치와 기록매체의 백업 파일 관리방법
US8271752B2 (en) * 2004-03-12 2012-09-18 Lg Electronics, Inc. Recording mediu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on recordable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backup files of the same
JP2005267719A (ja) * 2004-03-17 2005-09-29 Sanyo Electric Co Ltd 符号化装置
JP4112520B2 (ja) * 2004-03-25 2008-07-02 株式会社東芝 訂正符号生成装置、訂正符号生成方法、誤り訂正装置、および誤り訂正方法
JP2006031884A (ja) * 2004-07-20 2006-02-02 Toshiba Corp 情報記憶媒体、情報記録再生装置、情報再生装置、情報記録方法、情報再生方法
DE102004036383B4 (de) * 2004-07-27 2006-06-14 Siemens Ag Codier-und Decodierverfahren , sowie Codier- und Decodiervorrichtungen
CN101228583B (zh) * 2005-06-10 2010-12-08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用于纠错的装置、方法
JP2007035198A (ja) * 2005-07-28 2007-02-08 Toshiba Corp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情報記録再生方法
US7716171B2 (en) * 2005-08-18 2010-05-11 Emc Corporation Snapshot indexing
TWI303414B (en) * 2005-12-21 2008-11-21 Ind Tech Res Inst A data encoding method for error correcton
KR101300810B1 (ko) * 2006-04-03 2013-08-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데이터 인코딩 및 디코딩 방법과 그 장치, 저장 매체, 및저장 매체 구동 시스템
US8024637B2 (en) * 2007-04-02 2011-09-20 Broadcom Corporation Super block error correction code (ECC) adaptable to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luding hard disk drives (HDDs) and other memory storage devices
JP4666235B2 (ja) * 2008-05-28 2011-04-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符号化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8359514B2 (en) * 2008-08-15 2013-01-22 Micron Technology, Inc. Data and error correction code mixing device and method
JP5309889B2 (ja) * 2008-10-27 2013-10-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ータ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KR101570472B1 (ko) 2009-03-10 2015-11-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연접 부호화 및 복호화 구조를 갖는 데이터 처리 시스템
US9009569B2 (en) * 2010-10-18 2015-04-14 Xyratex Technology Limited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of silent data corruption
KR102384706B1 (ko) * 2017-06-09 2022-04-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메모리 장치, 이를 포함하는 메모리 시스템 및 반도체 메모리 장치의 동작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2309A (en) * 1900-03-16 1900-11-20 Albert Nelson Russell Corn-harvester.
JPH06236632A (ja) * 1993-02-09 1994-08-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ディスクおよび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US5745505A (en) * 1994-03-01 1998-04-28 Sony Corporation Digital signal en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digital signal recording medium, and digital signal de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DE69535027T2 (de) * 1994-03-19 2007-01-11 Sony Corp. Optische Platte, Verfahren und Gerät zur Aufzeichnung und Wiedergabe von Informationen
JP3373690B2 (ja) * 1994-09-07 2003-02-04 株式会社東芝 ディスク状記録媒体及びディスク装置
CA2161718A1 (en) * 1994-10-31 1996-05-01 Hiromi Kurashima Optical module having structure for defining fixing position of sleeve
US5978958A (en) * 1995-04-03 1999-11-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data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dium each having data structure of error correcting code
JPH08335370A (ja) * 1995-06-07 1996-12-17 Sony Corp データ記録方法及び再生方法
JP3586041B2 (ja) 1996-04-26 2004-11-10 株式会社東芝 記録データ生成方法およびデータ再生装置
JPH10172243A (ja) 1996-12-11 1998-06-26 Sony Corp 円盤状記録媒体および円盤状記録媒体再生装置
JPH11110920A (ja) * 1997-09-30 1999-04-23 Toshiba Corp 誤り訂正符号化方法及び装置、誤り訂正復号化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データ記録・再生装置、並びに記憶媒体
US6378100B1 (en) * 1997-12-29 2002-04-23 U.S. Philip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coding multiword information with error locative clues directed to low protectivity words
JP3447942B2 (ja) * 1998-01-14 2003-09-16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装置および情報記録方法
KR100354744B1 (ko) 1998-08-04 2002-12-1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고밀도기록매체를위한인터리브방법및그회로
EP2200032A3 (en) * 1998-09-18 2010-09-2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JP3715533B2 (ja) * 1999-02-05 2005-11-09 株式会社東芝 ストリーム情報の情報記憶媒体、その記録方法、再生方法、記録装置および再生装置
JP2000323995A (ja) 1999-05-13 2000-11-24 Toshiba Corp 誤り訂正積符号ブロックを用いるデータ処理方法及び装置及び記録媒体
JP2001101806A (ja) 1999-09-27 2001-04-13 Hitachi Ltd ディジタル信号記録方法、及びその装置、記録媒体
KR100755825B1 (ko) * 2000-07-07 2007-09-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지그재그 스캔을 이용한 광 디스크 데이터 기록방법/장치, 재생방법/장치 및 기록매체
JP2002074862A (ja) * 2000-08-25 2002-03-15 Toshiba Corp データ処理方法及び装置及び記録媒体及び再生方法及び装置
JP3752995B2 (ja) * 2000-09-27 2006-03-08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3805614B2 (ja) 2000-11-01 2006-08-0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ディジタル信号の生成方法並びに記録媒体
US20020078416A1 (en) * 2000-12-01 2002-06-20 Hitachi, Ltd. Method of recording/reproducing digital data and apparatus for same
JP4265101B2 (ja) * 2000-12-22 2009-05-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変調方法、復調方法及び記録済記録媒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003711B2 (en) 2006-02-21
US20020159368A1 (en) 2002-10-31
JP2002237140A (ja) 2002-08-23
US20070011572A1 (en) 2007-01-11
JP4130534B2 (ja) 2008-08-06
US7401268B2 (en) 2008-07-15
CN1189887C (zh) 2005-02-16
US20070011580A1 (en) 2007-01-11
US20060010364A1 (en) 2006-01-12
US7404111B2 (en) 2008-07-22
US20060218466A1 (en) 2006-09-28
US7406635B2 (en) 2008-07-29
US7134055B2 (en) 2006-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89887C (zh) 信息记录装置以及信息再生装置
CN1102791C (zh) 光盘、记录和读取盘上信息的方法及其所用装置
CN1110799C (zh) 光盘,光盘设备和在光盘上再生信息的方法
CN1291406C (zh) 一种光盘驱动器
CN1101582C (zh) 光盘、记录和读取盘上信息的方法和所用装置
CN1554091A (zh) 在高密度只读记录介质上形成的链接区域的结构及其制造/再现方法和设备
CN1251189C (zh) 光盘控制器和使用该光盘控制器的光盘设备
CN1864206A (zh) 多层信息记录媒介,信息记录设备,和记录方法
CN1643599A (zh) 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再现装置、记录装置、再现方法和记录方法
CN1828759A (zh) 信息记录介质、记录装置和重放装置
CN1435833A (zh) 信息记录装置和信息再现装置
CN1685720A (zh) 信息处理设备和方法、程序存储媒体、记录媒体和程序
CN1327230A (zh) 信息记录媒体及其记录方法和重放方法
CN1165896C (zh) 数据记录装置和方法
CN1219731A (zh) 光盘驱动装置和时序信号产生器及信息记录和再现方法
CN1232965C (zh) 状态检测装置和光盘装置
CN1881219A (zh) 将不受拷贝保护的数据转换成受拷贝保护的数据的方法
CN1198279C (zh) 采用光盘的信息存储/播放装置
CN1542770A (zh) 光盘介质和光盘记录与再现设备
CN1199171C (zh) 记录设备和方法
CN1303590C (zh) 光盘设备、光盘再现方法以及光盘
CN1255802C (zh) 记录载体上信号的记录过程中特技播放信号的同步块编号
CN1707676A (zh) 具有链接区域的记录介质及记录和再现数据的设备和方法
CN1333630A (zh) 信息输出记录系统及其方法和信息记录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216

Termination date: 2015020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