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60586A - 通过对四氢叶酸酯盐分级结晶来制备四氢叶酸酯盐和四氢叶酸的纯立体异构体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过对四氢叶酸酯盐分级结晶来制备四氢叶酸酯盐和四氢叶酸的纯立体异构体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60586A
CN1360586A CN00810243A CN00810243A CN1360586A CN 1360586 A CN1360586 A CN 1360586A CN 00810243 A CN00810243 A CN 00810243A CN 00810243 A CN00810243 A CN 00810243A CN 1360586 A CN1360586 A CN 13605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id
tetrahydrofolic acid
thfa
diastereomer
repres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08102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06229C (zh
Inventor
H·R·穆勒
R·莫瑟
V·戈罗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rck And Seay Partnership
Eprova AG
Original Assignee
Eprova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prova AG filed Critical Eprova AG
Publication of CN13605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605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0622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0622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75/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pteridine ring systems
    • C07D475/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pteridine ring systems with an oxygen atom directly attached in position 4
    • C07D475/0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pteridine ring systems with an oxygen atom directly attached in position 4 with a nitrogen atom directly attached in position 2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 Nitrogen And Oxygen Or Sulfur-Condensed Heterocyclic R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制备和浓缩(6S,αS)或(6S,αR)四氢叶酸酯盐和(6S,αS)或(6S,αR)四氢叶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有机溶剂中制备或溶解由四氢叶酸酯与芳族磺酸的加成盐的非对映体构成的等摩尔的或浓缩的混合物,随后将其结晶至少一次,如果合适,再将结晶体水解以产生(6S,αS)或(6S,αR)四氢叶酸,并将其作为游离酸结晶出来或以盐的形式将其分离出来。

Description

通过对四氢叶酸酯盐分级结晶来制备 四氢叶酸酯盐和四氢叶酸的纯立体异构体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和浓缩(6S,αS)或(6S,αR)四氢叶酸酯盐和(6S,αS)或(6S,αR)四氢叶酸的方法,该方法是这样实现的:在有机溶剂中制备或溶解由四氢叶酸酯与芳族磺酸的加成盐的非对映体组成的等摩尔的或浓缩的混合物,随后将其结晶至少一次,如果合适,再将其水解以产生(6S,αS)或(6S,αR)四氢叶酸,并将它们作为游离酸结晶出来或以其盐的形式将其分离出来。(6R,αS)或(6R,αR)四氢叶酸酯的加成盐可以用相应的磺酸从母液中分离出来,并通过水解获得相应的四氢叶酸或其盐。叶酸满足化学式I,
Figure A0081024300041
其中不对称的α-C原子可以以S构型(αS)或以R构型(αR)存在于谷氨酸残基中。下文中,叶酸的对映体将被称为(αS)叶酸和(αR)叶酸。也以同样的方式称呼叶酸酯及其衍生物。它们将被称为(αS)叶酸酯和(αR)叶酸酯。天然形成的叶酸相当于(αS)叶酸。四氢叶酸满足化学式II,
Figure A0081024300051
其中不对称的α-C原子可以以S构型(αS)或以R构型(αR)存在于谷氨酸残基中,而不对称的C原子6可以以S构型(6S)或以R构型(6R)存在于四氢蝶呤基中。下文中,四氢叶酸的非对映体将被称为(6S,αS)、(6S,αR)、(6R,αS)和(6R,αR)四氢叶酸。也以同样的方式称呼四氢叶酸酯及其衍生物。它们将被称为(6S,αS)、(6S,αR)、(6R,αS)和(6R,αR)四氢叶酸酯。天然形成的四氢叶酸相当于(6S,αS)四氢叶酸。
下文中,除了另外指明的以外,术语叶酸、叶酸酯和叶酸酯盐均包含两种对映体(αS)和(αR),而术语四氢叶酸、四氢叶酸酯和四氢叶酸酯盐包含所有可能的非对映体。
已经发现呈5-甲酰或5-甲基衍生物形式的四氢叶酸及其生理适应性盐具有广泛的治疗用途。我们早已得知,天然存在的还原叶酸酯(folate)的非对映体(例如(6S,αS)四氢叶酸)的生物活性是最强的。因此,提供仅含最具活性形式的、或至少含有高浓度的后一种形式的治疗用制剂是有道理的。
工业规模的四氢叶酸通常由(αS)叶酸的蝶呤骨架中的两个亚氨基多相氢化而成,通常获得一种由(6S,αS)四氢叶酸和(6R,αS)四氢叶酸构成的等摩尔混合物。该等摩尔混合物可以用作药物制剂。但是,也可以预先通过分级结晶法将所需的四氢叶酸的(6S,αS)非对映体浓缩或以单纯形式将其回收,用于此目的的各种方法都是已知的,例如见EP-0495204。
EP-0495204中阐述的方法使用了四氢叶酸磺酸盐的(6S,αS)和(6R,αS)非对映体的等摩尔混合物,该混合物被溶解在水中,然后被结晶。该方法获得了所需的(6S,αS)非对映体的浓缩物,它在第一结晶步骤中已经可以达到非常高的浓度(高达约95%),并可以通过进一步分级结晶而获得纯(6S,αS)四氢叶酸。从经济的角度看,这种方法不是非常可取的,因为用于成盐的磺酸只能非常费力地从含水母液中分离出来,而且必须处理大量的含有磺酸的母液,这是不经济的。
EP0682026阐述了从某一pH值的含水介质中通过结晶制备稳定的晶状(6S,αS)和(6R,αS)四氢叶酸的方法。但是,分级结晶时的浓度太低,以致于必须经多步才能将所需的非对映体浓缩至99.5%以上。这会引起主要物质的损失并带来形成化学分解产物的危险。用这种方法来浓缩合成的异构体尤其艰巨。
出乎意料地发现,四氢叶酸酯的芳族磺酸盐(加成盐)特别适合于制备旋光纯的四氢叶酸非对映体,因为只有(6S,αS)或(6S,αR)非对映体的加成盐从有机溶剂中结晶出来。由70∶30的异构体混合物开始,即便是第一次结晶也在结晶体中产生了非常高浓度(也许甚至在99%以上)的(6S,αS)或(6S,αR)非对映体或它们的混合物,并在母液中产生了(6R,αS)或(6R,αR)非对映体或它们的混合物。通过进一步结晶,一般可以获得旋光纯的非对映体。
本发明的主题是制备和浓缩(6S,αS)或(6S,αR)四氢叶酸酯盐和(6S,αS)或(6S,αR)四氢叶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有机溶剂中制备或溶解由四氢叶酸酯与芳族磺酸的加成盐的非对映体组成的等摩尔的或浓缩的混合物,随后将其结晶至少一次,然后,如果合适,将结晶体水解以产生(6S,αS)或(6S,αR)四氢叶酸,将它们作为游离酸结晶出来或以其盐的形式将其分离出来。
在本发明的框架内,结晶至少一次是指分级结晶至所需的纯度。结晶步骤的次数主要由原料产物中需要含有多少非对映体来确定。
四氢叶酸酯的加成盐可以满足化学式III,并包含(6S,αS)、(6S,αR)、(6R,αS)和(6R,αR)非对映体,
Figure A0081024300061
其中R1或R2代表H,R1或R2之一或R1和R2两者相互独立地代表一价烃基或通过一个碳原子与选自-O-、-S-和-N-的杂原子连接的杂烃基,HA代表芳族磺酸,x代表1-6的整数或0-6之间的小数。
R1和R2可以相互独立地选择,但它们最好是相同的。优选的是R1和R2代表烃基。当R1和R2是烃基时,它们可以是具有1-20个碳原子、优选1-12个碳原子、更优选1-8个碳原子、最优选1-4个碳原子的脂族基;具有3-8个环烃原子的环脂族基或具有3-8个环烃原子和1-6个脂族基碳原子的环脂族-脂族基;具有6-14个碳原子、优选6-10个碳原子的芳族烃基;或具有7-15个碳原子、更优选7-10个碳原子的芳族-脂族基。
杂烃基可以是具有2-16个碳原子、优选2-10个碳原子、最优选2-6个碳原子的杂烷基;具有3-8个、优选5或6个环节的杂环脂族基;具有3-8个、优选5或6个环节和1-6个、优选1-4个脂族基碳原子的杂环脂族-脂族基;优选具有4-13个碳原子、尤其是4-9个碳原子并具有至少一个杂原子的杂芳基;以及优选具有4-13个碳原子、尤其是4-9个碳原子并具有至少一个杂原子且具有1-6个、优选1-4个脂族基碳原子的杂芳族-脂族基;这些杂基含有至少一个选自-O-、-S-和-N-的,优选选自-O-和-N-的杂原子。
烃基例如可以选自线型和支化的C1-20烷基;C3-8环烷基,优选C4-7环烷基;C3-8环烷基-C1-6烷基,优选C4-7环烷基-C1-4烷基;C6-10芳基或C7-12芳烷基。
杂烃基例如可以选自C2-16-杂烷基;C2-7-杂环烷基,优选C4-5-杂环烷基;C4-7-杂环烷基-C1-6烷基,优选C4-5-杂环烷基-C1-6烷基;C4-9-杂芳基,优选C4-5-杂芳基;和C5-12-杂芳烷基,优选C5-10-杂芳烷基;这些杂基含有1-3个、优选1或2个选自-O-和-N-的杂原子。
R1和R2可以是线型或支化的烷基,该烷基优选具有1-12个、更优选1-8个、最优选1-4个碳原子。其实例包括甲基、乙基、以及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癸基、十二烷基、十四烷基、十六烷基、十八烷基和二十烷基的异构体。烷基最好是线型的,且优选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和正丁基。最优选的是烷基代表甲基。
作为环烷基,R1和R2优选含有4-7个、最优选5或6个环烃原子。环烷基的实例包括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和环辛基。尤其优选的是环己基。
作为环烷基烷基,R1和R2优选含有4-7个、最优选5或6个环碳原子,并优选含有1-4个、最优选1或2个脂族基碳原子。环烷基烷基的实例包括环丙基甲基或环丙基乙基、环丁基甲基或环丁基丙基、环戊基甲基或环戊基乙基、环己基甲基或环己基乙基、环庚基甲基和环辛基甲基。尤其优选的是环己基甲基或环己基乙基。
作为芳基,R1和R2可以代表萘基,优选代表苯基。作为芳烷基,R1和R2优选为具有1-4个烷基碳原子的苯基烷基。其实例包括苄基和β-苯基乙基。
作为杂烷基,R1和R2例如可为C1-4烷基-X1-C2-4烷基,其中X1代表O或NC1-4烷基。其实例是甲氧基乙基和乙氧基乙基。
作为杂环烷基,R1和R2例如可为吡咯烷基、哌啶基、吗啉基、四氢吡喃基或哌嗪基。
作为杂环烷基烷基,R1和R2例如可为吡咯烷基甲基或吡咯烷基乙基、哌啶基甲基或哌啶基乙基、吗啉基甲基或吗啉基乙基、四氢吡喃基甲基或四氢吡喃基乙基、或哌嗪基甲基或哌嗪基乙基。
作为杂芳基,R1和R2例如可为苯硫基、呋喃基、吡喃基、吡咯基、咪唑基、吡啶基、嘧啶基、吡嗪基、吲哚基、喹啉基、噁唑基或异噁唑基。
作为杂芳烷基,R1和R2例如可为呋喃基甲基或呋喃基乙基、吡喃基甲基或吡喃基乙基、吡咯基甲基或吡咯基乙基、咪唑基甲基或咪唑基乙基、吡啶基甲基或吡啶基乙基、嘧啶基甲基或嘧啶基乙基、吡嗪基甲基或吡嗪基乙基、吲哚基甲基或吲哚基乙基、喹啉基甲基或喹啉基乙基。
优选的一组式III化合物是以下这些:其R1和R2相互独立地代表C1-4烷基、C5环烷基或C6环烷基、苯基、C1-4烷基苯基、苄基或C1-4烷基苄基。优选的是R1和R2是相同基团。最优选的是R1和R2代表C1-4烷基,例如甲基或乙基。
式III中,x优选代表0.5-4之间的整数或小数,尤其是0.5-3之间的整数或小数,最优选是0.5-2之间的整数或小数。
芳族磺酸可以含有1至3个、优选1或2个、更优选1个磺酸基。芳烃的磺酸是优选的。芳族磺酸可以是未被取代的或是被氢、线型或支化的C1-8烷基、优选C1-4烷基、线型或支化的C1-8烷氧基、优选C1-4烷氧基、以及线型或支化的C1-8卤烷基、优选C1-4卤烷基取代的。取代基的一些实例是甲基、乙基、丙基、丁基、甲氧基、乙氧基、三氟甲基或三氯甲基、氟和氯。芳基优选含有取代基。芳基中优选的是苯基和萘基。芳族磺酸最优选满足式IV,
        R3-SO3H             (IV)
其中R3代表未被取代的或被F、Cl、Br、C1-4烷基、C1-4卤烷基或C1-4烷氧基取代的苯基。R3的一些具体实例是苯基、甲基苯基、氟苯基、氯苯基、三氯甲基苯基和三氟甲基苯基。
特别优选的式III化合物是以下这些:其R1和R2各自代表甲基,x代表1或2或代表0.5-2之间的小数,HA代表苯磺酸、甲苯磺酸、氟磺酸、氯磺酸或三氟甲基苯磺酸。优选的被取代的基团是对甲苯基甲基苯基、对氟甲基苯基、对氯甲基苯基或对三氟甲基苯基。
最优选的式III化合物是以下这些:其R1和R2各自代表甲基,x代表1或2或代表0.5-2之间的小数,HA代表苯磺酸或对甲苯磺酸。
本发明所用的四氢叶酸酯的加成盐是新的,例如可以在磺酸的存在下将四氢叶酸酯化而制得,或在极性有机溶剂中将四氢叶酸盐酯化而制得。
也可以以叶酸为原料,用公知的方法使叶酸与氢在多相或均相氢化催化剂的存在下发生氢化。如果是在极性反应介质(例如含水反应介质或醇反应介质)中、在可溶于该反应介质的手性氢化催化剂的存在下与氢发生氢化,则氢化也可以非对映选择地进行。合适的氢化催化剂是已知的。尤其是Rh、Ir或Ru与二叔二膦的金属络合物,例如H.Brunner and W.Zettlmeier,Handbook of EnantioselectiveCatalysis,vol.II:Ligand Reference,published by VCHVerlagsgesellschaft mbH,Weinheim(1993)中阐述的。所得的四氢叶酸可以随后用公知的方法酯化。如果在醇溶剂中、在磺酸的存在下、在导致叶酸酯化的条件下进行氢化,则直接由相应的四氢叶酸酯和磺酸产生了加成盐。
作为另一种方法,也可以以叶酸酯为原料,用公知的方法使叶酸酯与氢在多相或均相氢化催化剂的存在下发生氢化。如果是在极性反应介质(例如醇反应介质)中、在可溶于该反应介质的手性氢化催化剂的存在下与氢发生氢化,则氢化也可以非对映选择地进行。所得的四氢叶酸酯可以随后用磺酸转化成加成盐。氢化可以按照前面所述的进行,用Ir、Rh或Ru与二叔二膦的醇溶性金属络合物作为氢化催化剂。如果在醇溶剂中、在磺酸的存在下进行氢化,则直接由相应的四氢叶酸酯和磺酸产生了加成盐。如果将得自叶酸酯与磺酸的加成盐用于氢化,同样直接产生四氢叶酸酯与磺酸的加成盐。
在本发明的框架内,等摩尔的或浓缩的混合物是指含有相等量的具有(6S)和(6R)构型的非对映体的混合物,或是指含有(6S)或(6R)构型的非对映体的剩余物的混合物。也可以使用具有或是(αS)或是(αR)构型的(6S)和(6R)构型的非对映体的混合物,或使用具有(6S)和(6R)构型以及在α-C原子处具有不同构型的非对映体对的混合物。这些混合物可以相应地含有至少5%、优选至少20%、最优选至少30%、且至多约75%或更多的(6S,αS)或(6S,αR)非对映体。
合适的有机溶剂是极性有机溶剂,每升沸腾温度下的溶剂最好能够溶解至少1g四氢叶酸酯的加成盐。溶剂的实例是卤代烃(二氯甲烷、氯仿、四氯乙烷、氯苯);醚(二乙醚、二丁醚、四氢呋喃、二噁烷、乙二醇二甲醚或乙二醇二乙醚);羧酸酯和内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酸甲酯、戊内酯);N,N-取代的羧酸酰胺和内酰胺(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酮(丙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亚砜和砜(二甲亚砜、二甲基砜、四亚甲基砜);和醇(甲醇、乙醇、正丙醇或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或叔丁醇、戊醇、己醇、环己醇、环己二醇、羟甲基环己烷或二羟甲基环己烷、苄醇、1,2-亚乙基二醇、二甘醇、丙二醇、丁二醇、乙二醇单甲醚或乙二醇单乙醚、以及二甘醇单甲醚或二甘醇单乙醚)。优选的是乙醇,尤其是甲醇。也可以使用至少两种溶剂的混合物。
特别优选的是使用醇或醇与至少一种其他溶剂的混合物。醇的比例优选至少为30%(体积),尤其是至少为50%(体积),最优选至少为70%(体积)。最优选的是仅使用醇,例如甲醇,或是使用醇与醇-混溶性溶剂的混合物,如甲醇与醚的混合物。
具体地说,该方法例如可以这样进行:将四氢叶酸酯与芳族磺酸的加成盐的非对映体的等摩尔的或浓缩的混合物与溶剂混合,随后加热该混合物以便溶解四氢叶酸酯与芳族磺酸的加成盐。可以加热到高达溶剂的沸点温度。此后将溶液冷却至不低于溶剂的凝固点,于是(6S,αS)或(6S,αR)非对映体或这两种非对映体自发地或通过放入所需非对映体的晶种而结晶出来,或者,通过蒸发将溶液浓缩,然后可以通过过滤用常规方法分离出来。
已被证实特别有益的是,对于制备或浓缩四氢叶酸酯与芳族磺酸的加成盐来说,也可以直接使用叶酸酯氢化时的、或叶酸酯与芳族磺酸的加成盐氢化时的反应溶液。
以70∶30的异构体混合物为原料,在第一次结晶中已经观察到极高的浓度,这是完全出乎意料的,例如可超过99%。因此,现在只需要很少的结晶步骤来制备纯(6S,αS)或(6S,αR)非对映体,例如至多三个结晶步骤,同样出乎意料的是经常仅需一个结晶步骤。
结晶体中观察到的(6S,αS)或(6S,αR)非对映体的浓缩程度非常高,而且这些异构体的结晶能力非常优异,因此本发明的方法甚至可以用于从主要含有(6R,αS)或(6R,αR)非对映体的母液中分离出(6S,αS)或(6S,αR)非对映体。本发明的方法特别适合于工业规模的分离处理。
分离后所得到的(6S,αS)或(6S,αR)四氢叶酸酯与磺酸的加成盐可以随后用公知的方法水解,例如使用诸如NaOH或KOH的碱。因此获得了相应的(6S,αS)或(6S,αR)四氢叶酸。可以通过结晶将这些四氢叶酸以稳定的形式分离出来作为游离酸,例如EP-A-0682026中所述的。通过加入酸,例如磺酸,四氢叶酸的盐同样可以被结晶并根据需要而被进一步浓缩(EP 0495204)。
用以下实施例中列出的反应物和/或操作条件代替概括地或具体地拟定的本发明反应物和/或操作条件,同样可以成功地实施以下的实施例。同样,以下的具体实施方案应当看作仅是为了举例说明,而决不会限制所公开内容的其余部分。
全部公开内容包括本文中列出的供参考用的所有申请、专利和出版物。
根据前面的说明,任何一个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都可以容易地推导出本发明的决定性要素而不背离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范围,以便对本发明进行替换和补充,从而使本发明适应不同的需求和条件。
使用以下缩写:COD代表环辛二烯。
旋光体产量、或(6S,αS)非对映体与(6R,αS)非对映体的比例、或(6S,αR)非对映体与(6R,αR)非对映体的比例是按以下方式将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直接用于结晶体或母液来确定的:
将0.5mg结晶体或15mg母液溶解在1ml溶剂中,该溶剂是通过将6.8g β-环糊精和270ml 37%的甲醛加入到1000ml水中制成的。用一个Macherey-Nagel公司生产的5mm、240×4mm的NucleosilC-8柱和一种流动溶剂进行分离,所述流动溶剂用以下方法制备:将6.8g β-环糊精溶解在由8.5ml三乙胺、850ml水和150ml乙腈组成的混合物中。通过添加乙酸将溶液的pH值调节至7.5,再加入270ml37%的甲醛。在300nm波长检测这些非对映体。
溶液和悬浮液的制备和浓缩以及它们的转移在隔绝氧的状态下进行,并使用保护气如氮气或惰性气体。
                             实施例
                A制备四氢叶酸酯与磺酸的加成盐溶液
                            实施例A1
                  a制备(αS)叶酸二甲酯苯磺酸盐
在40℃将800g(1.68mmol)的(αS)叶酸二水合物加入到处在氮气气氛中的由530g(3.35mmol)苯磺酸和20升无水甲醇组成的溶液中。将该混合物回流加热半小时,冷却,并通过蒸发将其体积浓缩至5升。通过抽吸将沉淀物滤出,用1升甲醇洗涤,并在40℃和20毫巴的干燥室中干燥。得到了966g(1.45mmol,理论产量的86%)(αS)叶酸二甲酯苯磺酸盐。该产物含有26.2%苯磺酸,1.67%水,和2.26%甲醇。
该物质在150℃以上发生分解。DMSO-d6中的1H-NMR:8.78(1H,s),8.46(2H,bs),8.32(1H,d),7.64-7.68(m),7.35-7.40(m),6.66(2H,d),0.8(2H,s),4.39(1H,m),3.62(3H,s),3.57(3H,s),2.42(2H,m),1.98-2.11(2H,m)。b通过将(αS)叶酸二甲酯苯磺酸盐氢化来制备四氢叶酸二甲酯苯磺酸盐的(6S,αS)/(6R,αS)非对映体混合物溶液
称取6.72mg(10μmol)[Ir(COD)Cl]2和15.57mg(25μmol)R-BINAP,脱气并溶解在二氯甲烷中。在高真空状态下冷凝出二氯甲烷,并将剩余物溶解在5ml甲醇中。将1.25g(2mmol)实施例Ala中的(αS)叶酸二甲酯苯磺酸盐悬浮在25ml甲醇中并加入到催化剂中。在氮气逆流中将该悬浮液加入到一个100ml的压热器中并氢化,直至不再摄取任何氢。COD代表环辛二烯。得到了四氢叶酸二甲酯苯磺酸盐。(6S,αS)∶(6R,αS)非对映体的比例为74∶26。c通过将(αS)叶酸二甲酯苯磺酸盐氢化来制备含有(6R,αS)非对映体剩余物的四氢叶酸二甲酯苯磺酸盐的(6S,αS)/(6R,αS)非对映体混合物溶液
称取6.72mg(10μmol)[Ir(COD)Cl]2和13.84mg(25μmol)(2S,4S)-BPPM,脱气并溶解在二氯甲烷中。在高真空状态下冷凝出二氯甲烷,并将剩余物溶解在5ml甲醇中。将1.25g(2mmol)实施例A1a中的(αS)叶酸二甲酯苯磺酸盐悬浮在25ml甲醇中并加入到催化剂中。在氮气逆流中将该悬浮液加入到一个100ml的压热器中并氢化17小时。得到了四氢叶酸二甲酯苯磺酸盐。(6S,αS)∶(6R,αS)非对映体的比例为34∶66。
                         实施例A2
通过将四氢叶酸酯化来制备四氢叶酸二甲酯苯磺酸盐的等摩尔的(6S,αS)/(6R,αS)非对映体混合物溶液
将20g(44.9mmol)(6S,αS)和(6R,αS)四氢叶酸的等摩尔混合物加入到溶在900ml甲醇中的10.65g(67.35mmol)苯磺酸中,并回流加热7小时。得到了(6S,αS)和(6R,αS)四氢叶酸二甲酯苯磺酸盐。
                     实施例A3
通过将(6S,αS)/(6 R,αS)非对映体比例为70∶30的四氢叶酸酯化来制备(6S,αS)/(6R,αS)非对映体比例为70∶30的四氢叶酸二甲酯苯磺酸盐混合物溶液
将5.31g(11.92mmol)(6S,αS)/(6R,αS)非对映体比例为70∶30的四氢叶酸(按照EP0495204N1制备)在含有2.83g(17.88mmol)苯磺酸的230ml甲醇中回流加热7小时。得到了(6S,αS)∶(6R,αS)非对映体比例为70∶30的四氢叶酸二甲酯苯磺酸盐溶液。
                          实施例A4
制备四氢叶酸二甲酯甲苯磺酸盐的(6S,αS)和(6R,αS)非对映体的等摩尔溶液
将10g(22.45mmol)(6S,αS)和(6R,αS)四氢叶酸的等摩尔混合物加入到溶在450ml甲醇中的6.41g(33.67mmol)甲苯磺酸一水合物中,并回流加热7小时。得到了(6S,αS)∶(6R,αS)非对映体比例为1∶1的四氢叶酸二甲酯甲苯磺酸盐溶液。
                    实施例A5
制备四氢叶酸二甲酯萘-1-磺酸盐的(6S,αS)和(6R,αS)非对映体的等摩尔溶液
将3g(6.73mmol)(6S,αS)和(6R,αS)四氢叶酸的等摩尔混合物加入到溶在130ml甲醇中的2.33g(10.1mmol)萘-1-磺酸钠盐和4.7ml 2M的HCl中,并回流加热7小时。得到了(6S,αS)∶(6R,αS)非对映体比例为1∶1的四氢叶酸二甲酯萘-1-磺酸盐溶液。
                     B分离和浓缩处理
                         实施例B1
         (6S,αS)四氢叶酸二甲酯苯磺酸盐的分离和浓缩a在隔绝氧的状态下,通过蒸发而将实施例A1b中得到的含有74%的(6S,αS)非对映体的四氢叶酸二甲酯苯磺酸盐溶液浓缩至其体积的1/6。将所得的悬浮液在氮气气氛中在4℃储存2小时,将沉淀物抽出,用少量冷甲醇洗涤,并在40℃和20毫巴的条件下干燥。得到了0.55g(0.87mmol,理论产量的44%)四氢叶酸二甲酯苯磺酸盐。四氢叶酸二甲酯苯磺酸盐的非对映体比例(6S,αS)∶(6R,αS)为99∶1。[a]589=-69.8°(在二甲亚砜中c=1)。
该物质在150℃以上发生分解。DMSO-d6中的1H-NMR:10.61(1H,bs),8.35(1H,d),7.6-7.74(m),7.51(1H,bs),7.30-7.37(m),6.70(2H,d,2H,bs),4.42(2H,m),3.63(3H,s),3.58(3H,s),3.50(1H,m),3.38(1H,m),3.28(1H,m),2.44(2H,m),2.01-2.13(2H,m)。b从实施例A1c的溶液中分离和浓缩(6S,αS)四氢叶酸二甲酯苯磺酸盐
在隔绝氧的状态下,将实施例A1c中得到的含有34%的(6S,αS)非对映体的四氢叶酸二甲酯苯磺酸盐溶液在氮气气氛中在4℃储存2小时。此后将沉淀物抽出,用少量冷甲醇洗涤,并在40℃和20毫巴的条件下干燥。得到了0.2g含有96.6%(6S,αS)非对映体的四氢叶酸二甲酯苯磺酸盐。c从实施例A2的溶液中分离和浓缩(6S,αS)四氢叶酸二甲酯苯磺酸盐
将来自实施例A2的透明溶液冷却至室温并搅拌过夜。将固体沉淀物抽出,用甲醇和叔丁基甲基醚洗涤,并在30℃和10毫巴的条件下干燥。得到了9.62g(15.24mmol)含有99.1%(6S,αS)非对映体的无色的结晶四氢叶酸二甲酯苯磺酸盐((6R,αS)四氢叶酸二甲酯苯磺酸盐可以由实施例B5中概述的母液B1c制备)。
将4g(6.34mmol)所得的含有99.1%(6S,αS)非对映体的四氢叶酸二甲酯苯磺酸盐溶解在220ml沸腾甲醇中。将该溶液冷却至室温,放置过夜并将固体沉淀物抽出。用甲醇和叔丁基甲基醚洗涤,并在35℃和10毫巴的条件下干燥。得到了3.08g(4.88mmol)含有99.5%(6S,αS)非对映体的无色的结晶四氢叶酸二甲酯苯磺酸盐。d从实施例A3的溶液中分离和浓缩(6S,αS)四氢叶酸二甲酯苯磺酸盐
将得自实施例A3的溶液冷却至室温,并在60℃向该溶液放入非对映体-纯(6S,αS)四氢叶酸二甲酯苯磺酸盐晶种。放置过夜后,将沉淀的固体抽出,用甲醇和叔丁基甲基醚洗涤,并在35℃和10毫巴的条件下于燥。得到了3.46g(5.48mmol)含有99.9%(6S,αS)非对映体的四氢叶酸二甲酯苯磺酸盐。
                    实施例B2
          分离和浓缩(6S,αS)四氢叶酸二甲酯甲苯磺酸盐
将得自实施例A4的四氢叶酸二甲酯甲苯磺酸盐等摩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并搅拌过夜。将固体沉淀物抽出,用甲醇和叔丁基甲基醚洗涤,并在30℃和10毫巴的条件下干燥。得到了5.53g(9.54mmol)含有99.1%(6S,αS)非对映体的无色的结晶四氢叶酸二甲酯甲苯磺酸盐。
将5.2g(8.97mmol)由该方法得到的含有99.1%(6S,αS)非对映体的四氢叶酸二甲酯甲苯磺酸盐溶解在182ml沸腾甲醇中。将该溶液冷却至室温,在室温下搅拌3小时,并将固体沉淀物抽出。用甲醇和叔丁基甲基醚洗涤,并在35℃和10毫巴的条件下干燥。得到了4.43g(7.64mmol)含有99.8%(6S,αS)非对映体的无色的结晶四氢叶酸二甲酯甲苯磺酸盐。
                      实施例B3
          分离和浓缩(6S,αS)四氢叶酸二甲酯萘-1-磺酸盐
将得自实施例A5的溶液冷却至室温并搅拌过夜。将固体沉淀物抽出,并在30℃和10毫巴的条件下干燥。得到了0.34g(0.55mmol)含有62.7%(6S,αS)非对映体的无色的四氢叶酸二甲酯萘-1-磺酸盐。
                      实施例B4通过将四氢叶酸二甲酯苯磺酸盐水解来制备(6S,αS)四氢叶酸苯磺酸盐
在与氧隔绝的状态下,将0.55g(0.95mmol)实施例B1a的四氢叶酸二甲酯苯磺酸盐和0.32g(3.02mmol)碳酸钠溶解在4ml水中。将该溶液加热到85℃,并在30分钟后用37%的盐酸将pH值调节到7.5。在75℃加入溶解在0.6ml水中的0.2g苯磺酸,然后用37%的盐酸将pH值调节到8。将该溶液冷却到室温并再搅拌3小时。通过抽吸将产物滤出,并在一个30℃和20毫巴的干燥室中干燥4天。得到了8.4g(13.92mmol,理论产量的88%)四氢叶酸苯磺酸盐。
该四氢叶酸苯磺酸盐的非对映体比例(6S,αS)∶(6R,αS)为99∶1。四氢叶酸苯磺酸盐的性质与EP0495204N1中所述产物的性质相同。
                      实施例B5
           分离浓缩的(6R,αS)四氢叶酸二甲酯苯磺酸盐
通过蒸发将来自实施例B1c的母液浓缩至其体积的1/4。将其冷却至0℃,放入非对映体-纯(6S,αS)四氢叶酸二甲酯苯磺酸盐晶种,并抽出1.5g(6S,αS)∶(6R,αS)非对映体比例为97∶3的四氢叶酸二甲酯苯磺酸盐。通过蒸发将该母液浓缩至干燥。将200ml二乙醚加入到该油状剩余物中,并在0℃搅拌2小时。将固体沉淀物抽出,用二乙醚洗涤,并在30℃和20毫巴的条件下干燥。得到了14.8g(6R,αS)∶(6S,αS)非对映体比例为80∶20的四氢叶酸二甲酯苯磺酸盐。

Claims (15)

1、一种制备和浓缩(6S,αS)或(6S,αR)四氢叶酸酯盐和(6S,αS)或(6S,αR)四氢叶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有机溶剂中制备或溶解由四氢叶酸酯与芳族磺酸的加成盐的非对映体构成的等摩尔的或浓缩的混合物,随后将其结晶至少一次,如果合适,再将结晶体水解以产生(6S,αS)或(6S,αR)四氢叶酸,并将其作为游离酸结晶出来或以盐的形式将其分离出来。
2、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四氢叶酸酯的加成盐满足式III,它包括(6S,αS)、(6S,αR)、(6R,αS)和(6R,αR)非对映体,其中R1或R2是H,R1或R2之一或R1和R2两者相互独立地代表一价烃基或通过一个碳原子与选自-O-、-S-和-N-的杂原子连接的杂烃基,HA代表芳族磺酸,x代表1-6的整数或0-6之间的小数。
3、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R1和R2代表C1-4烷基。
4、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R1和R2代表甲基。
5、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式III中的x代表1或2,或代表0.5-2的小数。
6、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芳族磺酸满足式IV,
           R3-SO3H                (IV)其中R3代表未被取代的苯基或被C1-4烷基、C1-4卤烷基或C1-4烷氧基取代的苯基。
7、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芳族磺酸是苯磺酸或对甲苯磺酸。
8、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式III化合物中,R1和R2各代表甲基,x代表1或2或代表0.5-2之间的小数,HA代表苯磺酸、甲苯磺酸、氟磺酸、氯磺酸或三氟甲基苯磺酸。
9、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式III化合物中,R1和R2各代表甲基,x代表1或2或代表0.5-2之间的小数,HA代表苯磺酸或对甲苯磺酸。
10、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混合物含有分别至少为5%(重量)或更多的(6S,αS)或(6S,αR)非对映体。
11、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有机溶剂是极性有机溶剂,每升沸腾温度下的溶剂能溶解至少1g四氢叶酸酯的加成盐。
12、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醇或醇与至少一种其他溶剂的混合物。
13、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溶剂中将四氢叶酸酯与芳族磺酸的加成盐的非对映体的等摩尔的或浓缩的混合物混合,随后加热该混合物以使四氢叶酸酯与芳族磺酸的加成盐溶解,随后将溶液冷却,于是(6S,αS)或(6S,αR)非对映体结晶出来,或这两种非对映体都结晶出来,然后通过过滤将它们分离出来。
14、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来自叶酸酯氢化的反应溶液,或来自叶酸酯与芳族磺酸的加成盐氢化的反应溶液,或来自在磺酸的存在下、在酯化条件下进行的叶酸氢化的反应溶液。
15、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碱使(6S,αS)或(6S,αR)四氢叶酸酯磺酸盐或其混合物水解,以产生(6S,αS)或(6S,αR)四氢叶酸或其混合物。
CNB008102430A 1999-07-14 2000-07-12 通过对四氢叶酸酯盐分级结晶来制备四氢叶酸酯盐和四氢叶酸的纯立体异构体的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20622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H1300/1999 1999-07-14
CH01300/99A CH695217A5 (de) 1999-07-14 1999-07-14 Verfahren zur Trennung optischer Isomeren von Tetrahydrofolsäureestersalzen und Tetrahydrofolsäure.
CH1300/99 1999-07-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60586A true CN1360586A (zh) 2002-07-24
CN1206229C CN1206229C (zh) 2005-06-15

Family

ID=4207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8102430A Expired - Lifetime CN1206229C (zh) 1999-07-14 2000-07-12 通过对四氢叶酸酯盐分级结晶来制备四氢叶酸酯盐和四氢叶酸的纯立体异构体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Link
US (1) US6858731B1 (zh)
EP (1) EP1200436B1 (zh)
JP (1) JP4949581B2 (zh)
CN (1) CN1206229C (zh)
AT (1) ATE412654T1 (zh)
AU (1) AU6272700A (zh)
CA (1) CA2378869C (zh)
CH (1) CH695217A5 (zh)
DE (1) DE50015428D1 (zh)
DK (1) DK1200436T3 (zh)
ES (1) ES2316375T3 (zh)
PT (1) PT1200436E (zh)
WO (1) WO200100412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51818A (zh) * 2018-07-06 2021-02-09 默克专利股份有限公司 5-甲基-(6s)-四氢叶酸和l-异亮氨酸乙酯的结晶盐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694251A5 (de) * 1999-07-14 2004-10-15 Eprova Ag Herstellung von Tetrahydropterin und Derivaten.
ITMI20020132A1 (it) 2002-01-25 2003-07-25 Gmt Fine Chemicals Sa Processo per l'ottenimento dell'acido (6s)-5,6,7,8-tetraidrofolico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7416A (zh) * 1972-05-12 1974-01-23
DE3821875C1 (zh) * 1988-06-29 1990-02-15 Eprova Ag, Forschungsinstitut, Schaffhausen, Ch
CH681303A5 (zh) * 1991-01-16 1993-02-26 Eprova Ag
CH682664A5 (en) * 1991-10-15 1993-10-29 Eprova Ag Stable salts of 5,10-methylene tetrahydrofolate.
CH686369A5 (de) * 1994-05-09 1996-03-15 Eprova Ag Stabile kristalline (6S)- und (6R)-Tetrahydrofolseure.
JP3433301B2 (ja) * 1993-11-25 2003-08-04 アサヒビール株式会社 5,6,7,8−テトラヒドロ−d−ネオプテリンの有機酸塩の製造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51818A (zh) * 2018-07-06 2021-02-09 默克专利股份有限公司 5-甲基-(6s)-四氢叶酸和l-异亮氨酸乙酯的结晶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200436A1 (de) 2002-05-02
CA2378869C (en) 2006-12-12
CA2378869A1 (en) 2001-01-18
AU6272700A (en) 2001-01-30
ES2316375T3 (es) 2009-04-16
WO2001004121A1 (de) 2001-01-18
US6858731B1 (en) 2005-02-22
ATE412654T1 (de) 2008-11-15
CH695217A5 (de) 2006-01-31
JP2003504371A (ja) 2003-02-04
DE50015428D1 (de) 2008-12-11
CN1206229C (zh) 2005-06-15
PT1200436E (pt) 2009-02-10
DK1200436T3 (da) 2009-02-23
JP4949581B2 (ja) 2012-06-13
EP1200436B1 (de) 2008-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206C (zh) 制备四氢叶酸盐的方法
CN1025498C (zh) 环状硫酸酯的制备方法
CN1029956C (zh) 拆开亚叶酸的方法
EP0521923B1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nucleosides, and analogs therof
JP2001506621A (ja) エナンチオマー濃縮されたトレオ−メチルフェニデートの調製法
CN1206229C (zh) 通过对四氢叶酸酯盐分级结晶来制备四氢叶酸酯盐和四氢叶酸的纯立体异构体的方法
CN107698629B (zh) 二硫键桥连去垢剂及其在膜蛋白研究中的应用
CN101142211B (zh) 制备光学活性顺式-2-羟甲基-4-(胞嘧啶-1’-基)-1,3-氧硫杂戊环或其药物可接受盐的工艺和方法
CN1171110A (zh) 头孢氨噻及其新的钠盐的制备方法
US8637669B2 (en) Production method for adefovir dipivoxil
CN1768063A (zh) 内酯的立体选择性合成方法
JP2609410B2 (ja) (7S,トランス)−2−(2−ピリミジニル)−7−(ヒドロキシメチル)オクタヒドロ−2H−ピリド[1,2−a]ピラジンの製造
CN1821220A (zh) 4-[(4-氧代-3-溴)丁基]苯甲酰-l-谷氨酸二乙酯及制备和应用
US6197955B1 (en) Production of staurosporine derivative using acid isomerization
WO2012142983A1 (en) Optically active salts of (3ar,4s,6r,6as)-6-amino-2,2-dimethyltetrahydro-3ah- cyclopenta-[d] [1,3]dioxol-4-ol and a method of their preparation
AU2019309693B2 (en)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bromodomain inhibitor
US6670476B2 (en) Resolution of trans-7-(hydroxy-methyl)octa-hydro-2H-pyrido[1,2-a]pyrazine
CN1151137C (zh) 硫代巴比土酸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KR101453413B1 (ko) 알파-카르볼린 유도체의 제조방법
WO2024116069A1 (en) Novel trilaciclib intermediates, method of preparation and use thereof
CN101044130A (zh) 一种制备缩水甘油衍生物的方法
CN1219758C (zh) 一种光学纯二叔丁基亚磺酸硫酯的制备方法
CN1055930A (zh) 6-取代的嘌呤基哌嗪衍生物的旋光异构体的制备方法
JP5247699B2 (ja) キラルピペリジンアルコールの分割プロセスおよびピペリジンアルコールを用いるピラゾロ−[1,5]−ピリミジン誘導体の合成プロセス
CN101263128B (zh) 1,2-苯并异噁唑-3-乙酸的磺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MERCK + CIE PARTNERSHIP CORPORATION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EPROVA AG (CH) FORSCHUNGSINSTITUT IM LATERNENACKER 5 CH-8200 SCHAFFHAUSEN (SWITZ

Effective date: 2011051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MERCK + CIE CORPORATION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MERCK + CIE PARTNERSHIP CORPORATION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Schaffhausen, Switzerland

Patentee after: Eprova AG

Address before: Schaffhausen, Switzerland

Patentee before: Merck and Seay partnershi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511

Address after: Schaffhausen, Switzerland

Patentee after: Merck and Seay partnership

Address before: Schaffhausen, Switzerland

Patentee before: Eprova AG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615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