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45171A - 具有组登录功能的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组登录功能的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45171A
CN1345171A CN01133056A CN01133056A CN1345171A CN 1345171 A CN1345171 A CN 1345171A CN 01133056 A CN01133056 A CN 01133056A CN 01133056 A CN01133056 A CN 01133056A CN 1345171 A CN1345171 A CN 13451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communication
cyclist
login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11330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97430C (zh
Inventor
田端肇
宫丸幸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451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451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9743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743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提供能够以很少的操作次数进行组模式的设定,而且与希望使用的场面相吻合,驾驶员能够简单地分开使用全双工,半双工的具有组登录功能的通信装置。在具有组登录功能的通信装置中,如果同时接通电源SW和登录SW(步骤S1为肯定),则进入到成员ID登录的动作(步骤S7)。另一方面,如果在接通电源SW以后再接通登录SW(步骤S3为肯定),则进入到访问者ID登录的动作(步骤S8)。从而,使组模式的登录简单。如果结束上述登录,则在访问者通话SW断开时,在进行了成员ID登录的通信机之间进行全双工通信,在访问者通话SW接通时,对于全部的子机进行半双工通信。

Description

具有组登录功能的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组登录功能的通信装置,特别是涉及能够简单地进行组成员登录,并且能够与在通信的场面相吻合,简单地分开使用全双工,除此以外的全单工或者半双工通信的适于在摩托车等车辆中使用的具有组登录功能的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用汽车或者摩托车等编组行走或者旅行时,在行走过程中,为了商谈把哪里作为休息地,在岔口选择哪条道路,或者紧急传达重要的联络事项,如果使用搭载在车辆中的通信机,则不必停车进行商谈,从而非常便利。为此,当前正在开发搭载在车辆中的通信机。
作为这种现有的通信机所利用的一个例子,如业余无线电或者个人无线电那样,具有以同一频率,同一电波形式进行通信的形式。在该通信机中,由于发送信号也能够被与发送者无关的人的接收机接收,因此存在保密性差的问题。另外,还存在着通信时,接收来自与自己无关的人发出的声音信号引起的干扰这样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般广泛地使用被称为单音躁声抑制的仅能够与预先登录了的组(伙伴)进行通信的模式。如果使用该模式,则通过在接收侧仅再生从同一组发出的信号,能够仅与预先登录的伙伴进行通信,因此能够产生出保密性良好的状态,另外还能够消除产生干扰而难以进行通话这样的问题。
但是,为了设定上述模式,需要把通信机本体的开关操作数次以上(4,5次以上),在摩托车中利用时该设定的操作非常麻烦。
其次,在通信方式中,有双方向通信的全双工,各单方向通信的半双工。作为摩托车的通信,在以组行动的情况下,有时希望与特定的人(例如组内的配偶)以全双工进行通信,与其他的人以半双工进行通信,与该特定的人能够自由地进行双方向的会话,而只是在需要时,与其他的人以半双工进行会话。
全双工只按下一次通信开关,就能够像普通的电话那样双方向会话,像内部通信设备那样通信目标是特定一个人的情况下很方便。另一方面,在多台摩托车同时行走时,在有希望使全体成员听到的通信内容时,如果是全单工(广播方式)或者半双工,则全体成员就能够同时接收到通信,因而很方便。
但是,在现有的通信机中,存在着在全双工的通信过程中,难以切换为除此以外的全单工或者半双工通信的问题。
如以上那样,在现有的通信机中,为了设定仅能够与组进行通信的模式,开关的操作次数过多,在摩托车行走过程中该模式的设定麻烦或者困难。另外,如上述那样,在现有的通信机中,在全双工的通信过程中难以切换为除此以外的全单工或者半双工的通信,因此在全双工的通信过程中即使要对同时行走车辆的所有人员进行通信联络,也不能够顺利进行该通信联络,存在着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点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以很少的操作次数进行组模式的设定,而且与希望使用的场面相吻合,驾驶员简单地分开使用全双工以及除此以外的全单工或者半双工的具有组登录功能的通信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在具备从多个通信对象中把至少一个以上的特定对象选择登录为组,仅与该被选择登录的组成为能够通信状态的组模式的、具有组登录功能的通信装置中,第1特征在于能够登录多个上述组,从多个被登录的上述组中,通过单一的操作能够切换作为通信对象所选择的组。
如果依据该特征,则由于通过单一的操作就能够进行作为通信对象的组的切换,因此骑车人在摩托车等行走过程中也能够简单地进行该切换,能够极大地提高操作性。
另外,本发明在至少具备了电源开关和用于登录组模式的第1开关的、具有组登录功能的通信装置中,第2特征在于如果当该电源开关接通时该第1开关已经接通则能够进行第1组模式的登录,如果在该电源开关接通后再接通该第1开关,则能够进行第2组模式的登录。
如果依据该特征,则通过同时使电源开关和第1开关接通的单触式操作,能够进行第1组模式的登录。另外,以该电源开关接通后再接通第1开关这样2次的动作,能够进行第2种模式的登录。从而,能够以很少的操作次数进行组模式的设定。
另外,本发明的第3特征在于具备用于选择根据上述第1、第2组模式的通信的第2开关,根据该第2开关的断开、接通状态,选择根据该第1、第2组模式的通信。如果依据该特征,则能够容易地进行根据第1组模式的通信和根据第2组模式的通信的选择,以及从前者的通信向后者的通信的切换。
另外,本发明的第4特征在于被登录在上述第1组模式中的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为全双工通信,被登录在上述第2组模式中的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是全双工以外的通信。如果依据该特征,则能够与所希望使用的场面相吻合,简单地分开使用全双工以及全双工以外的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2是示出骑车人一侧单元的一个具体例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示出车体侧单元的一个具体例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示出摩托车中的主SW,手动操作SW的设置位置的一例的概念图。
图5是本发明的具有组登录功能的通信装置的功能的概要说明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车体侧单元的功能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成员ID登录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访问者ID登录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骑车人侧单元的功能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图1~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具有组登录功能的通信装置的一实施形态的概略硬件结构的框图。
图1中,具备设置在驾驶员等的头盔上的骑车人侧单元1以及设置在车体中的车体侧单元2分别具有众所周知的蓝牙(Bluetooth)标准的无线通信装置。在该车体侧单元2中,以有线连接用于自动收费系统的ETC单元3,用于导航装置的GPS接收单元4,求救信号单元5,电子笔记本PDA6,与其它车辆进行通信或者检测与其它车辆的距离而使用的SS调制解调器7,用于立体声等的各种声源8等。另外,该有线也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利用了蓝牙标准的多路连接功能的无线。
其次,参照图2说明上述骑车人侧单元1的具体的结构例。在驾驶员等的头盔11的嘴部位配置着麦克风12,在耳朵部位配置着扬声器13。另外,在该头盔11的后侧设置着树脂罩,在该树脂罩内设置着天线14。另外,上述麦克风12、扬声器13、天线14是模式地示出。
天线14经过带通滤波器15与作为通信装置作用的RF(RadioFrequency)IC16连接。RFIC16具有接收侧路径和发送侧路径,这些路径通过天线SW16a切换。上述接收侧路径由低噪声放大器LNA,混频器IRM,IF带通滤波器IFBPF,限幅放大器LIMAMP,解调器DEM以及低通滤波器LPF构成。另一方面,发送侧电路由高斯(Guassian)滤波器,开关SW,PLL电路,LPF,压控振荡器VCO,SW以及功率放大器PA构成。
作为基带信号处理装置的基带IC17由分别与总线连接的基带控制器,ROM,RAM,CPU,PCM/CVSD代码转换机,外部总线I/F,以及装置用控制器,使电源电压稳定的电压调节器,电源管理单元PMU构成。
由上述麦克风12拾取的声音用功率放大器18放大后连接到输入输出I/F20。另一方面,从输入输出I/F20发送出的接收声音信号用功率放大器19放大后到达扬声器13,再生为声音。在SWI/F31上连接着主SW32。
另外,上述RFIC16以及基带IC17由于是众所周知的电路,因此省略具体的说明。另外,图2的电路全部安装在头盔11的内部或者附设的上述树脂罩内。
其次,参照图3说明上述车体侧单元2的有关本发明的结构的具体例。该车体侧单元2由天线21,带通滤波器BPF22,与图2相同结构的RFIC16,基带IC17构成,在该基带IC17的装置用控制器上经过开关(SW)IC31,连接主SW32和手动操作SW33。另外,该手动操作SW33中包括后述的成员、访问者的登录中使用的登录SW33a,骑车人通话SW33b。另外,由于图1中记载的上述ETC单元3,GPS接收单位4,求救信号单元5,电子笔记本PDA6,SS调制解调器7,各种音源8等与本发明无关因此在图3中省略图示。
图4是示出摩托车中的主SW32和手动操作SW33的设置位置一例的概念图。如从图示所明确的那样,主SW32设置在车把的中央部分,手动操作SW33设置在左侧把手附近。
其次,参照图5,说明附设在车辆侧单元中的本发明的具有组登录功能的通信装置的功能概要。
车体侧单元通过上述登录SW33的作用,例如,能够把骑车人侧单元1a、1b登录为成员,把骑车人侧单元41a登录为访问者。作为成员登录的骑车人侧单元1a作为主机定期地进行询问,例如如果骑车人侧单元1b应答了该询问,则从该时刻开始骑车人侧单元1b成为骑车人侧单元1a的子机。
另外,在作为成员登录了的骑车人侧单元之间,进行全双工通信,在作为主机的骑车人侧单元1a与访问者的骑车人侧单元41a之间进行半双工通信。从而,骑车人侧单元1a不操作任何开关,就能够与成员的骑车人侧单元1b进行通信(会话),如果把访问者通话SW33b接通并且持续其状态,则也能够与访问者的骑车人侧单元41a进行通信(会话)。换言之,能够登录多个组,通过单一的操作,能够从多个被登录的该组中选择切换通话对象的组,能够极大地提高操作性。另外,关于骑车人侧单元1a、41a之间的半双工通信的收发切换在后面叙述。
其次,参照图6~图8的流程图说明该具有组登录功能的通信装置的详细功能。
图6中,如果接通图3,图4所示的主SW32,则进行在该时刻是否接通了登录SW33的判断(步骤S1)。即,进行主SW32和登录SW33a是否同时接通的判断。如果该判断为肯定,则进入到步骤S7的成员ID登录的动作。该成员ID登录的动作后面在图7中详细叙述。
另一方面,如果该判断为否定,即,在主SW32接通时登录SW33还没有接通,则进入到步骤S2,完成初始设定。在该初始设定中,例如,装载已有的ID,或者把音量电平再次设置为上一次的值。接着,进入到步骤S3,进行是否接通了登录SW33的判断。如果该判断为肯定,则进入到步骤S8的访问者ID的登录动作。该访问者ID的登录动作在图8中详细叙述。
其次,参照图7说明上述成员ID的登录动作。如果进入到成员ID登录的动作,则在步骤S11中,点亮设置在车体上的红色的指示器。在步骤S12中,检测子机数(=N)。在步骤S13中,向第N个子机发送成员ID的改写请求信号A,在步骤S14中,发送成员ID。在步骤S15中,进行该第N个子机是否结束了成员ID的改写的判断,当该判断为否定时进入到步骤S17,进行例如是否经过了例如10秒的判断。当该判断为否定时,返回到步骤S13,重复上述步骤S13~S15的动作。在此期间,如果步骤S15的判断为肯定,则进入到步骤S16,存储车体侧单元发送的该成员ID。在步骤S18中,进行N=N-1的处理,在步骤S19中进行是否为N=0的判断。当该判断为否定时,返回到步骤S13,向第N-1个子机发送成员ID的改写请求信号A。以后,反复进行上述步骤S14~S18的动作,如果步骤S19的判断为肯定,则进入到步骤S20,点亮绿色的指示器。由此,1~N子机登录为组成员。
其次,根据图8的顺序进行上述访问者ID的登录,而该访问者ID的登录与上述成员ID的登录的区别实质上只是图7的步骤S13的成员ID的改写请求信号A成为访问者ID的改写请求信号B,因此省略说明图8的顺序。根据该顺序,1~N子机被登录为组访问者。
再次返回到图6,说明上述组成员ID登录或者访问者ID登录结束后的车体侧单元2的动作。在步骤S4中,进行上述访问者通话SW33是否接通了的判断。当该判断为否定时,进入到步骤S5,与上述成员ID一致的子机进行通信。例如,在图5中,如果骑车人侧单元1a和1b被登录为成员ID,则安装了骑车人侧单元1a和1b的骑车人A与B之间经过车体侧单元2以全双工进行通信(会话)。
其次,在图6的步骤S4中,接通上述访问者通话SW33并且在持续该状态期间进入到步骤S6,成为访问者通信模式。在该通信模式中,车体侧单元与所有的子机进行半双工通信。例如,图5中,如果骑车人侧单元41a登录为访问者ID,则骑车人侧单元1a与骑车人侧单元1b自不必说,与骑车人侧单元41a也能够经过或者不经过车体侧单元2,以半双工进行通信(会话)。
另一方面,参照图9的流程图说明骑车人侧单元1的动作。如果接通电源,则进行步骤S41的初始设定处理。根据该设定,骑车人侧单元被固定为子机,如果存储着成员ID则把其装载,或者把音量电平再次设置到电源即将断开前的电平。然后,进入到步骤S42,进行是否有来自主机的询问的判断。当该判断为肯定时,进入到步骤S43,进行是否有上述成员ID或者访问者ID的改写请求的判断。当该判断为肯定时,进入到步骤S44。在步骤S44中,如果来自主机的改写请求是成员ID的改写要求信号A,则通过上述步骤S14,改写为从主机指示的成员ID。另一方面,如果来自主机的改写请求是访问者ID的改写请求信号B,则与上述相同,改写为由主机指示的访问者ID。如果结束改写,则进入到步骤S45,通知ID的更新结束,返回步骤S42。另外,如果进行了更新结束的通知,图7的步骤S15或者图8的与其等同的步骤的判断为肯定,则进入到步骤S16或者图8的与其等同的步骤。
图9中,当步骤S43的判断为否定时,进行来自主机的ID检验是否一致的判断。当该判断为肯定时,进入到步骤S47,开始通信。另外,该通信是复用通信(码分复用CDMA或者时分复用TDMA)。通信开始后,反复进行步骤S42~46的动作,每次达到步骤S47时反复通信动作。
例如,假设图9的骑车人侧单元是1a、1b,骑车人A、B在步骤S47中,经过车体侧单元2能够进行全双工通信。另一方面,假设图9的骑车人侧单元是41a,骑车人A在接通上述访问者通话SW33b并且持续该状态的情况下,该骑车人A能够与骑车人B、C等进行半双工通信。
当图9的步骤S42的判断为否定时,进入到步骤S48。进行来自主机的查询是否为30秒以上的判断,如果该判断为肯定则关断电源。
如以上那样,依据本实施形态,如果在接通电源时,已经接通了登录SW,则能够自动地进行成员ID的登录,如果在电源接通后接通登录SW,则能够自动地进行访问者ID的登录。因此,能够以简单地操作实现成员ID和访问者ID的登录。另外,由于无论是否接通访问者通话SW,都能够进行与访问者的半双工通信以及与成员的全双工通信,因此驾驶员能够简单地分开使用半双工,全双工。
在半双工通信中,虽然需要切换发送动作·接收动作,而对于这一点,如果在各个骑车人侧单元的基带IC中具备在没有来自麦克风12的声音输入时中止发送动作的所谓的VOX(Voice Action)功能,则能够仅在各个骑车人发声期间成为发送状态,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自动地成为接收状态。
具体地讲,如果接通访问者通话SW33b,安装了骑车人侧单元1a的骑车人A发声,则根据基带IC17之间的VOX功能成为可发送状态。对于根据预定的顺序从单元1a向车体侧单元2发送的信号,车体侧单元2添加对应于成员ID和访问者ID的信息后再次发送。被再次发送的信号由于添加了对应于成员ID和访问者ID的信息,因此登录完毕这些ID的各个骑车人侧单元全部都根据被再次发送来的信号解调来自骑车人侧单元1a的声音。如果骑车人A结束发声,则结束骑车人侧单元1a的发送状态,返回到接收状态。
安装了单元41a的骑车人C也能够通过按压自身车辆的车辆侧单元2的访问者通话SW33b发声,再发送添加了成员ID和访问者ID的信号,骑车人A,B能够听到把其解调了的信号。由此,在骑车人A与C之间能够进行半双工通信。
在基于骑车人A的发声的来自车体侧单元2的发送结束后,在接收了该信号(骑车人A的声音)的骑车人C不按压自身车辆的车体侧单元2的访问者通话SW33b而发声的情况下,由于骑车人C的车体侧单元2再次发送不添加访问者ID而仅添加了成员ID的信号,因此仅是安装了在骑车人C的车体侧单元2中登录为成员的骑车人侧单元的骑车人(未图示)能够把骑车人C的声音解调后收听,骑车人A、B不能够听到把骑车人C的声音解调了的信号。由此,对于骑车人C以及与骑车人C登录为同一个组的骑车人从骑车人A进行的通信,成为不需要来自其他骑车人的应答的广播方式的全单工通信。
另外,也能够进行设计使得以包括预先确定的共用代码的方式构成摩托车用通信机的所有的ID,且在通信机的初始状态把包括该共用代码的对象全部视为访问者。作为这种情况下的实际利用方法,在沿双环路出发时,只是把同行的骑车人所安装的骑车人侧单元预先进行成员登录,例如与在交叉点偶然汇合的,安装完毕骑车人侧单元的其他未知的骑车人,也只是在接通访问者SW33b后发声就能够会话。
说明半双工通信中的其它动作的实施例。
在该例中,如果接通访问者通话SW33b,安装了骑车人侧单元1a的骑车人A发声,则根据基带IC17之间的VOX功能成为可通信状态,这一点与前面的例子相同。
安装了骑车人侧单元1a的骑车人A,安装了骑车人侧单元1b的骑车人B都在骑车人A的车体侧单元2中进行了成员登录。以下,把其称为组1。
另一方面,安装了骑车人侧单元41a的骑车人C,安装了骑车人侧单元41b的骑车人D都在骑车人C的车体侧单元2中进行了成员登录。把其称为组2。
组1的成员相互之间,在结束了主机·子机的登录时刻,进行利用了双环路的声音链路的连接,开始全双工通信。同样,组2的成员相互之间也分别开始全双工通信。
在该状态下,虽然在组1与组2之间相互进行访问者登录,但是预先不形成通信线路的连接,不能够进行组1与组2之间的通话。
骑车人A如果按压骑车人A的车体侧单元2的访问者通话SW33b,则骑车人A的车体侧单元2向进行了访问者登录的骑车人C的车体侧单元2,利用双环路的数据链路发出询问信息(通信线路连接请求信号)。
骑车人C的车体侧单元2报告接收到询问信号(通信线路连接请求信号)。报告既可以是在单元2中设置指示灯并且使其点亮,也可以是向骑车人C的车体侧单元41a发送报告信号(声音信号)发出声音信号。
在接收到报告信号的骑车人C没有按压骑车人C的车体侧单元2的访问者通话SW33b时,不形成骑车人A的车体侧单元2与骑车人C的车体侧单元2之间的通信线路的连接,维持原来的状态。
如果接收到报告信号的骑车人C按压骑车人C的车体侧单元2的访问者通话SW33b,则响应来自骑车人A的车体侧单元2的询问信号(通信线路连接请求信号),形成通信线路的连接,能够以半双工通信进行组1与组2之间的通话,即组1的骑车人A以及骑车人B,与组2的骑车人C以及骑车人D之间的会话。
在半双工通信中,可以具备防止进行由两个人同时发声所形成的发送动作的功能。例如,如果有所谓的载频读出功能,则在骑车人B首先发声,开始骑车人B的骑车人侧单元1b的发送动作时,在检测出了其动作的其他骑车人侧单元中禁止发送动作直到检测出来自骑车人侧单元1b的发送动作结束为止。
另外,与前面动作的实施例相同,也能够进行设计使得以包括预先确定的共用代码的方式构成摩托车用通信机的所有的ID,在通信机的初始状态把包括该共用代码的对象全部视为访问者。作为这种情况下的实际利用方法,在沿双环路出发时,只是把同行的骑车人所安装的骑车人侧单元预先进行成员登录,例如与在交叉点偶然汇合的,安装完毕骑车人侧单元的其他未知的骑车人,也只是在接通访问者SW33b后发声就能够会话。
如从以上的说明可知,如果依据方案1的发明,则由于通过单一的操作能够切换通信的组,因此能够极大地提高操作性。特别是如果把本发明适用在摩托车中,则其效果很大。
另外,如果依据方案2~4的发明,则能够以简单的操作进行第1组模式(例如组成员)的登录,第2组模式(例如,组访问者)的登录。因此,如果把具有组登录功能的本通信装置适用在摩托车那样的车辆中,则非常方便。
另外,如果依据方案5、6的发明,则容易地进行基于该第1、第2组模式的通信的选择,同时,能够容易地进行从基于第1组模式的通信向基于第2组模式的通信的切换。
进而,如果依据方案7的发明,则在全双工的通信过程中容易地切换成为半双工的通信,而且能够与希望使用的场面相吻合,简单地分开使用全双工,半双工。

Claims (7)

1.一种具有组登录功能的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具备从多个通信对象中把至少一个以上的特定对象选择登录为组,并且成为仅在该选择登录的组之间能够通信的状态的组模式,其特征在于:
能够登录多个上述组,通过单一的操作能够从多个登录的上述组中,切换作为通信对象所选择的组。
2.一种具有组登录功能的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至少具备通信开关和用于登录组模式的第1开关,其特征在于:
如果在该电源开关接通时该第1开关已经接通则能够进行第1组模式的登录,如果在该电源开关接通以后再接通该第1开关,则能够进行第2组模式的登录。
3.如权利要求2中记述的具有组登录功能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源开关和第1开关设置在车辆中。
4.如权利要求2或3中记述的具有组登录功能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组模式是组成员登录模式,上述第2组模式是组访问者登录模式。
5.如权利要求2~4的任一项中记述的具有组登录功能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用于选择根据上述第1、第2组模式进行的通信的第2开关,
根据该第2开关的断开、接通状态,选择根据该第1、第2组模式进行的通信。
6.如权利要求5中记述的具有组登录功能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如果在根据上述第1通信模式进行的通信过程中接通上述第2开关,则切换成为根据上述第2组模式进行的通信。
7.如权利要求2~6的任一项中记述的具有组登录功能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登录在上述第1组模式中的通信装置之间是全双工通信,登录在第2组模式的通信装置之间是全双工以外的通信。
CNB011330562A 2000-09-19 2001-09-17 具有组登录功能的通信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9743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83165/2000 2000-09-19
JP2000283165A JP4424572B2 (ja) 2000-09-19 2000-09-19 グループ登録機能付き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45171A true CN1345171A (zh) 2002-04-17
CN1197430C CN1197430C (zh) 2005-04-13

Family

ID=18767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33056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97430C (zh) 2000-09-19 2001-09-17 具有组登录功能的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269434B2 (zh)
EP (1) EP1189365B1 (zh)
JP (1) JP4424572B2 (zh)
CN (1) CN1197430C (zh)
DE (1) DE60122443T8 (zh)
TW (1) TW51389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4913B (zh) * 2004-07-15 2011-02-16 卢特龙电子公司 可编程壁箱调光器
CN109255419A (zh) * 2017-07-13 2019-01-22 恩智浦有限公司 生物识别传感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0310798T2 (de) 2002-04-12 2007-10-11 Honda Giken Kogyo K.K. Vorrichtung zur Interkommunikation zwischen Fahrzeugen
EP1494364B1 (en) * 2003-06-30 2018-04-18 Harman Becker Automotive Systems GmbH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udio data output
JP4279766B2 (ja) 2004-10-19 2009-06-17 株式会社ルネサステクノロジ レギュレータ内蔵送受信機を有する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モジュール
JP2006324872A (ja) * 2005-05-18 2006-11-30 Yamaha Motor Co Ltd 車両用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8001623B2 (en) * 2005-05-26 2011-08-23 Gertsch Jeffrey H Electronic helmet
US20070026818A1 (en) * 2005-07-29 2007-02-01 Willins Bruce A Signal detection arrangement
US7769809B2 (en) * 2005-08-02 2010-08-03 Microsoft Corporation Associating real-time conversations with a logical conversation
US20070033250A1 (en) * 2005-08-02 2007-02-08 Microsoft Corporation Real-time conversation thread
JP4632909B2 (ja) * 2005-09-13 2011-02-16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通信システム、車載通信機、車両および車両システム
JP4738957B2 (ja) * 2005-09-26 2011-08-03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通信システム
JP2007097009A (ja) * 2005-09-30 2007-04-12 Sony Corp データ転送システム,送信端末,受信端末,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データ送信方法,データ受信方法
US20100202346A1 (en) * 2009-02-12 2010-08-12 Sitzes Ryan Z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20110081861A1 (en) * 2009-10-06 2011-04-07 Chia Soon Electronics Co., Ltd. Helmet-attach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US9398620B1 (en) * 2009-12-09 2016-07-19 John James Lazzeroni Simultaneous voice and audio traffic between two devices on a wireless personal-area network
US9143881B2 (en) * 2010-10-25 2015-09-22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Providing interactive services to enhance information presentation experiences using wireless technologies
US9210963B1 (en) * 2013-09-24 2015-12-15 Kelly J. Ellis Multi-functional protective helmet
EP4335103A1 (en) * 2021-05-05 2024-03-13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mobile self-heal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49567A (en) * 1985-04-22 1987-03-1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Dispatch overdialing for inter-group and other added calling/called access to communications channels in a trunked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4682367A (en) * 1985-11-13 1987-07-2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 with join feature
US5301357A (en) * 1991-08-06 1994-04-05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handling improper registrations
US5335350A (en) * 1992-02-26 1994-08-02 Motorola, Inc. Individual communication system selection method for group services
DE4233721A1 (de) * 1992-10-07 1994-04-14 Ceotronics Gmbh Elektronische Kommunikationseinrichtung für den Einsatz in Polizei-Motorrädern
DE4304095B4 (de) * 1993-02-11 2005-08-25 Philips Intellectual Property & Standards Gmbh Mobilfunksystem
JP2531349B2 (ja) * 1993-06-25 1996-09-0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コ―ドレス電話方式
JPH08107371A (ja) * 1994-10-06 1996-04-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強制終話機能を有する複信無線通信装置
JPH08251073A (ja) * 1995-03-07 1996-09-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送受信機
JP3533278B2 (ja) * 1995-12-28 2004-05-31 アイコム株式会社 無線中継システム、子機、及び無線中継装置
JP2845265B2 (ja) * 1996-09-06 1999-01-1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グループ通信方式
US5881370A (en) * 1996-10-28 1999-03-09 Pottala; James V.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ith an automatically configured multimode talk switch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JP3098442B2 (ja) * 1997-01-28 2000-10-16 日本電気移動通信株式会社 電話システム
US5850611A (en) * 1997-11-07 1998-12-15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in a dispatch communication system
JPH11154881A (ja) * 1997-11-20 1999-06-08 Toyo Commun Equip Co Ltd トーンスケルチ制御無線機
US6411816B1 (en) * 1997-11-25 2002-06-25 Motorola, Inc. Method of registr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DE29817803U1 (de) * 1998-10-06 1999-02-04 Ixis Elektronik Gmbh Sturzhelm mit einer Kommunikationseinrichtung
DE60032979T8 (de) * 1999-09-06 2007-09-06 Honda Giken Kogyo K.K. Funksystem eines Fahrzeuges
US6138011A (en) * 1999-10-15 2000-10-24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dispatch service to an existing telephone network
US6710702B1 (en) * 1999-11-22 2004-03-23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information to a plurality of communication uni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584324B1 (en) * 2000-06-06 2003-06-24 Motorola, Inc. Method for dynamically associating announcement groups with talkgroups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20151320A1 (en) * 2001-04-09 2002-10-17 Reidar Wasenius Wireless group communication system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4913B (zh) * 2004-07-15 2011-02-16 卢特龙电子公司 可编程壁箱调光器
CN109255419A (zh) * 2017-07-13 2019-01-22 恩智浦有限公司 生物识别传感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122443T2 (de) 2006-12-07
DE60122443T8 (de) 2007-05-16
JP4424572B2 (ja) 2010-03-03
US7269434B2 (en) 2007-09-11
CN1197430C (zh) 2005-04-13
EP1189365B1 (en) 2006-08-23
DE60122443D1 (de) 2006-10-05
EP1189365A2 (en) 2002-03-20
JP2002095057A (ja) 2002-03-29
EP1189365A3 (en) 2003-11-12
US20020044535A1 (en) 2002-04-18
TW513893B (en) 2002-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97430C (zh) 具有组登录功能的通信装置
US9374843B2 (en) Bluetooth-based system for automatically matching vehicle-mounted device with mobile phone terminal
CN1229245C (zh) 车载免提系统
DE10101043B4 (de) Funkvorrichtung zur Verwendung bei einem in ein Fahrzeug eingebauten Telefon
WO2005013595A8 (de) Verfahren zur übertragung von zusatzinformationen in einem kommunikationssystem, vermittlungsvorrichtung und teilnehmerstation
CN1198069A (zh) 便携式式电话装置中的响应信息发送装置
EP1347612A3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relay server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CN101778149A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实现语音播报功能的方法
CN1469653A (zh) 免提移动电话通信系统,移动终端以及音频系统
CN101808158A (zh) 免提装置
US20160021487A1 (en)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3167371A (zh) 具有录音保存功能的蓝牙耳机及装有该蓝牙耳机的车辆
US20110117875A1 (en) Emergency mode operating method and mobile device adapted thereto
EP1472898A1 (en) Method for initiating an emergency call and apparatus for an emergency call
US7336933B2 (en) Method of maintaining communication with a device
CN102945589B (zh) 一种联网报警处置系统和方法
CN100527765C (zh) 提供通信记录的移动通信终端及通信记录提供方法
CN106792966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1543123A (zh) 用于维持无线电传输连续性的方法和设备
CN1866844A (zh) 使dmb观看和电话呼叫能同时进行的dmb终端及方法
CN114145028A (zh) 用于车对外界信息交互通信的通信装置、方法和应用
US9424557B2 (en) Electronic mail data process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electronic mail data
CN103516871B (zh) 集群通话中显示讲话方头像的方法和终端
CN2789880Y (zh) 乘车自动报站装置
CN100359539C (zh) 一种汽车故障检测装置和与其配套使用的移动电话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413

Termination date: 2012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