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44621A - 半裁装置和具备该装置的纸带打印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半裁装置和具备该装置的纸带打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44621A
CN1344621A CN01141048A CN01141048A CN1344621A CN 1344621 A CN1344621 A CN 1344621A CN 01141048 A CN01141048 A CN 01141048A CN 01141048 A CN01141048 A CN 01141048A CN 1344621 A CN1344621 A CN 13446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ut
cutter
semi
knif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11410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8290C (zh
Inventor
古屋吉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29785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2103712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29785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2103282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29785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37070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29785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2103281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29785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2103274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3446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446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829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829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7/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utt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punching, perforating,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 B26D7/26Means for mounting or adjusting the cutting member;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troke of the cutting member
    • B26D7/2614Means for mounting the cutting mem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66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3/00Cutting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f the cut made; Apparatus therefor
    • B26D3/08Making a superficial cut in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without removal of material, e.g. scoring, incising
    • B26D3/085On sheet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5/00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and controlling machines or devices for cutt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punching, perforating,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 B26D5/08Means for actuating the cutting member to effect the cut
    • B26D5/16Cam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7/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utt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punching, perforating,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 B26D7/22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utting mach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66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 B41J11/666Cutting partly, e.g. cutting only the uppermost layer of a multiple-layer print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66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 B41J11/70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cutt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direction of paper feed
    • B41J11/703Cutting of t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5Tape printers; Label prin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83/00Cutting
    • Y10T83/02Other than completely through work thickness
    • Y10T83/0333Sco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83/00Cutting
    • Y10T83/04Processes
    • Y10T83/0605Cut advances across work surfa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83/00Cutting
    • Y10T83/869Means to drive or to guide tool
    • Y10T83/8748Tool displaceable to inactive position [e.g., for work load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83/00Cutting
    • Y10T83/869Means to drive or to guide tool
    • Y10T83/8821With simple rectilinear reciprocating motion only
    • Y10T83/8822Edge-to-edge of sheet or web [e.g., traveling cutt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83/00Cutting
    • Y10T83/869Means to drive or to guide tool
    • Y10T83/8821With simple rectilinear reciprocating motion only
    • Y10T83/8841Tool driver movable relative to tool suppor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83/00Cutting
    • Y10T83/869Means to drive or to guide tool
    • Y10T83/8874Uniplanar compound motion
    • Y10T83/8876Reciprocating plus work approach [e.g., saw typ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半裁时省力、纸带打印装置结构体小型化、能够正确地可靠切断的半裁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纸带打印装置。半裁机构相对于导入到受带部件之间的带状部件在其宽度方向上进行半裁。半裁刀具有由斜刃构成的刀具刃,相对于带状部件在宽度方向上移动而进行切断动作。刀具作动机构使半裁刀进行在切断待机位置、切断开始位置、切断结束位置、分离位置、切断待机位置之间循环的循环动作。

Description

半裁装置和具备该装置的纸带打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裁装置和具备该装置的纸带打印装置。
背景技术
以外,具有一边送进层叠有打印纸带和剥离纸的带状部件一边进行打印,由半裁刀设置半裁部,以便使打印完了的部分易于剥离,并以指定长度完全切断,作成标签要素的纸带打印装置。现有的半裁刀例如象特开平2-286367号或实开平5-20893号所示,采用刀具刃向与带状部件的带面垂直的方向(接近、分离方向)移动,进行切断动作的推切式刀具。
这种推切式半裁刀由于刀具刃的刃尖在带状部件的宽度方向整个长度与其接触而接触面积大,而且由刃尖将带状部件压溃进行切断。所以,由于在切断时需要较大的力,所以从省力、纸带打印装置结构体的小型化和整齐地可靠切断的观点来看是不理想的。
半裁刀通常是刀具和受带部件相对峙地形成裁切机构。这样,通过刀具从带状部件的一面切入,将另一面推压在受带部件上进行切断。特别是,在半裁的情况下,由于切入带状部件中的深度很小,所以刀具和受带部之间的距离设定非常重要。因此,寄希望于正确得出刀具和受带部之间的距离的刀具定位技术。而且,刀具刃通常由刀具保持器保持,通过从刀具保持器突出的部分进行切断动作。
如上所述,虽然刀具刃和受带部件之间的配设距离非常重要,但当由刀具保持器形成的刀具刃的保持精度低,突出量存在分散性时,不能将刀具刃配设在相对于受带部件的正确位置上。其结果,有可能影响到半裁处理。
在这种纸带打印装置中采用的刀具装置中,作为其切断机构,除了具有上述的推切方式之外,还具有剪刀方式和滑动切断方式等。
在滑动切断方式的情况下,刀具刃由于是从带状部件的宽度方向的端部突入地进行切入,所以在其切断初期,刀具刃将受到很大的损坏。这样,在纸带打印装置中,这种初期损坏将连续地重复出现。因此,存在刀具刃的缺刃或磨损等问题。
发明的公开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半裁时省力、纸带打印装置结构体小型化、并能够整齐地可靠切断的半裁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纸带打印装置。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正确得出刀具和受带部之间的距离的半裁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纸带打印装置。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以正确的突出量保持刀具刃的刀具保持器的半裁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纸带打印装置。
本发明的第四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滑动切断方式中采用的刀具刃的缺刃或磨损等的半裁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纸带打印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式,提供下述一种半裁装置,该装置的特征为,具备:具有以斜刃构成的刀具刃;相对于带状部件向宽度方向移动进行切断动作的半裁刀;夹着上述带状部件,与上述半裁刀相对峙,在裁切时承受该带状部件的受带部件;刀具作动机构,所述刀具作动机构使上述半裁刀进行由从切断待机位置向上述带状部件前进到切断开始位置的切断准备动作、从上述切断开始位置移动到切断结束位置的上述切断动作、从上述切断结束位置向脱离位置后退的脱离动作、从上述脱离动作向上述切断待机位置复位的复位动作构成的循环运动。
根据这种半裁装置,半裁刀向带状部件的宽度方向移动进行切断动作。即,由于通过滑动进行切断,所以与推切方式相比能够以很小的力切断,所以省力、能够使纸带打印装置结构体小型化,并能够整齐地可靠切断。而且,由于切断动作以外时半裁刀离开承受部件,所以不会妨碍带状部件的打印送进或带状部件向半裁刀与承受部件之间的安装操作。
最好是,上述切断动作为与上述带状部件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直线动作。
根据这种方式,由于切断动作为与上述带状部件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直线动作,所以切断距离最短。因此,能够高效率、可靠地进行切断动作。
最好是,上述带状部件是相对于纸带打印装置可自由拆装地安装的,以便其前端部从上侧插入上述受带部件和上述半裁刀之间,上述半裁刀的上述切断动作是通过从下侧向上侧的移动而进行的。
根据这种方式,半裁刀的切断动作是通过从下侧向上侧的移动而进行的。带状部件虽然在打印中存在向上偏离的特征(由于压带滚筒和打印头之间的上部是开放的),在这种情况下,当从上向下切断时,虽然带状部件的打印位置有可能偏离,但如果从下向上切断的话,由于带状部件已位于带盒等上板的适当位置,所以不会偏离。
最好是,上述刀具作动机构具有:使上述半裁刀进行上述切断动作和上述复位动作的滑动机构,使上述半裁刀进行上述切断准备动作和上述脱离动作的分离、接近机构,将动力分支传递到上述滑动机构和上述分离、接近机构,使该滑动机构和该分离、接近机构连动的动力传递机构。
根据这种方式,由于具有将动力分支到滑动机构和分离、接近机构上使其连动的动力传递机构,所以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进行复杂的循环运动。而且,由于滑动机构和分离、接近机构是连动的,所以能够使正确的动作同步进行。
最好是,上述滑动机构具有:平行地配设在上述受带部件的受带面上、可自由滑动地支承上述半裁刀的引导轴,以及前端部上连结有上述半裁刀、同时可以基端部为中心自由摆动、从上述动力传递机构中输入一部分动力而摆动、将上述半裁刀在上述引导轴上引导并使其滑动的输入臂。
而且,最好是,上述半裁装置具有框架,上述分离、接近机构具有支承上述引导轴、同时进退自如地安装在上述框架上的支承块,以及一端部连结在上述支承块上、另一端部转动自如地安装在上述框架上、从上述动力传递机构输入上述动力的一部分而转动、通过上述支承块使上述引导轴分离、接近的输入板。
根据这种方式,能够将一个旋转圆板的旋转动力转换成输入臂和输入板的摆动运动,以简单的结构进行有效的动力转换。
最好是,在上述输入臂上形成有曲柄长孔,在上述输入板上形成有凸轮突起,上述动力传递机构具有通过从驱动源输入的上述动力而转动的旋转圆板,突出设置在上述旋转圆板上的曲柄突起,以及形成在上述旋转圆板另一方的端面上的端面凸轮槽,随着所述旋转圆板的旋转而进行圆周运动的曲柄突起卡合在上述输入臂上形成的上述曲柄长孔中,在与该输入臂之间构成摆动曲柄机构,上述端面凸轮槽卡合在上述输入板上形成的上述凸轮突起上,在与该输入板之间构成端面凸轮机构。
最好是,由刀具罩盖覆盖上述半裁刀上沿着上述引导轴的滑动区域周围。
根据这种方式,由于由刀具罩盖覆盖上述半裁刀上沿着上述引导轴的滑动区域周围,所以能够防止异物从外部侵入滑动区域范围内等。
最好是,在上述刀具罩盖上设置有狭槽,以便上述半裁刀和上述输入臂的连结部可沿着上述引导轴滑动。
根据这种方式,半裁刀的滑动动作不会受刀具罩盖的妨碍。
最好是,在上述刀具罩盖的上述受带部件一侧上形成有阻止上述带状部件进入上述滑动区域内的进入防止部。
根据这种方式,由于形成有阻止上述带状部件进入上述滑动区域内的进入防止部,所以半裁刀的滑动切断动作不会因带状部件的卡住而受妨碍。
最好是,在所述刀具罩盖上与上述切断待机位置的上述半裁刀的刀具刃重合地形成有朝向上述受带部件一侧突出设置的刀具刃保护部。
根据这种方式,由于刀具刃在切断待机位置上是由刀具刃保护部保护的,所以可防止异物从外部侵入等。
最好是,在上述受带部件上形成有上述刀具刃保护部的前端部进入的规避孔。
根据这种方式,由于在受带部件上形成有上述刀具刃保护部的前端部进入的规避孔,所以半裁刀在接近受带部件时不会受到妨碍。
为了达到上述第一目的,上述半裁装置还具备在将半裁的上述带状部件向上述受带部件推压的推压位置和从上述受带部件离开的推压解除位置之间、相对于该带状部件自由分离、接近地构成的压带部件,以及在上述半裁刀的切断动作开始之前使上述压带部件向推压位置移动、在切断动作结束之后使上述压带部件向推压解除位置移动的连动机构。
根据这种方式,半裁刀是向带状部件的宽度方向移动进行切断动作的。即,由于通过滑动动作进行切断,所以与推切方式相比,能够以较小的力切断,能够实现省力、纸带打印装置结构体小型化,整齐地可靠切断。而且,可通过压带部件将带状部件推压、固定在受带部件上。因此,能够防止切断时带状部件的位置偏离,并能够防止其切断后的打印位置偏离。另外,由于具备在上述半裁刀的切断动作开始之前使上述压带部件向推压位置移动、在切断动作结束之后使上述压带部件向推压解除位置移动的连动机构,所以压带和切断纸带的时刻正确,能够可靠地进行切断动作。
最好是,上述连动机构由使上述半裁刀进行切断动作的切断作动机构,使上述压带部件在上述推压位置和上述推压解除位置之间进退的分离、接近机构,以及将从动力源输入的动力分支传递到上述切断动作机构和上述分离、接近机构的动力传递机构构成。
根据这种方式,由于具有将动力分支输入到刀具作动机构和分离、接近机构并使其连动的动力传递机构,所以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进行复杂的运动。而且由于刀具作动机构和分离、接近机构是连动的,所以能够使正确的动作同步进行。
最好是,上述半裁刀相对于上述带状部件向宽度方向移动,进行切断动作,上述切断作动机构具有平行地配设在上述受带部件的受带面上、滑动自如地支承上述半裁刀的引导轴,以及前端部上连结有上述半裁刀、同时以基端部为中心摆动自如地构成、从上述动力传递机构输入上述动力的一部分而摆动、将上述半裁刀在上述引导轴上引导并使其滑动的输入臂。
最好是,上述半裁装置具有框架,上述分离、接近机构具有支承上述压带部件、同时进退自如地安装在上述框架上的支承块,以及一端部连结在上述支承块上、另一端部转动自如地安装在上述框架上、从上述动力传递机构输入上述动力的一部分而转动、通过上述支承块使上述引导轴分离、接近的输入板。
最好是,在上述压带部件和上述支承块之间加装有在进退方向上具有弹力性的弹性部件。
根据这种方式,由于压带部件弹性地抵接在受带部件上,所以能够吸收受带部件和压带部件的配置偏离或变形等,可靠地推压带状部件。
最好是,在上述输入臂上形成有轴柄长孔,在上述输入板上形成有凸轮突起,上述动力传递机构具有通过从驱动源输入的上述动力而转动的旋转圆板,突出设置在上述旋转圆板一方的端面上的曲柄突起,以及形成在上述旋转圆板另一方的端面上的端面凸轮槽,随着上述旋转圆板的旋转而进行圆周运动的曲柄突起卡合在上述输入臂上形成的上述曲柄长孔中,在与该输入臂之间构成摆动曲柄机构,上述端面凸轮槽卡合在上述输入板上形成的上述凸轮突起上,在与该输入板之间构成端面凸轮机构。
根据这种方式,能够将一个旋转圆板的旋转动力转换成输入臂和输入板的摆动运动,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有效地进行动力转换。
最好是,上述半裁刀通过上述引导轴支承在上述压带部件上。
为了达到上述第二目的,上述半裁装置最好还具有平行于上述受带部件的受带面配设、在该受带面上对平行的上述半裁刀的切断移动进行导向的刀刃移动导向件,以及设置在上述刀刃移动导向件的两外端部上,抵接在上述受带面上的一对刀刃定位部件。
根据这种方式,通过使刀刃定位部件抵接在受带部件上,能够将刀具刃正确地配置在距受带面一定距离处。而且,由于一对刀刃定位部件是在受带部件的上下两处抵接的,所以即使存在受带部件等的结构体变形等,也能够稳定地确保从刀具刃到受带部件的距离。
最好是,上述半裁装置具备分别将上述一对刀刃定位部件向上述受带面一侧施力的弹簧。
根据这种方式,弹簧的弹力经由刀具定位部件及刀刃移动导向件传递到刀具上,因此,刀具为浮动状态,弹性地咬入带状部件。因此,带状部件沿着带状部件上受带面的凹凸而凹凸,能够相对于刀具刃的咬入压力不同的情况等下纸带刚性的分散性获得稳定区域宽的裁切性能。
最好是,上述半裁装置还具备可相对于上述受带部件可自由进退地构成、推压半裁的上述带状部件的压带块,上述各刀刃定位部件滑动自如地保持在上述压带块上,并且上述各弹簧在其端部抵接在上述压带块上的状态下对上述各刀刃定位部件施力。
根据这种方式,通过压带块,能够将带状部件推压、固定在受带部件上。因此,能够防止切断时带状部件的位置偏离,并能够防止其切断后的打印位置偏离。
最好是,上述压带块由保持上述各刀刃定位部件的压带部件和在前进方向上施力的状态下进退自如地支承上述压带部件的支承块构成,上述各弹簧承受上述支承块,对上述各刀刃定位部件施力。
根据这种方式,被施力的压带部件弹性地抵接在受带部件上。因此,即使在受带部件的表面存在凹凸的情况下等,也能够不受其凹凸影响地可靠地推压带状部件。因此,能够防止切断时带状部件的位置偏离,并能够防止其切断后的打印位置偏离。而且,由于压带部件和各刀刃定位部件是各自独立地被施力的,所以能够相互不受影响地动作,提高各自的性能可靠性。
最好是,在上述受带部件的受带面上,沿着上述半裁刀的移动轨迹形成有经由上述带状部件面临该半裁刀的刀具刃的承受槽。
根据这种方式,由于通过设置承受槽,切断动作时刀具刃将带状部件推入承受槽内,所以能够利用带状部件的弹性,即使刀具刃的刃尖位置存在分散性,也能够维持稳定的切入精度。
为了达到上述第三目的,上述半裁装置中,上述半裁刀具有以斜刃构成的大致方型的薄板状刀具刃和保持该刀具刃的刀具保持部,上述刀具保持部具有包含上述刀具刃的刃尖的相邻接的一方的两边相抵接,确定所述刀具刃的切刃突出量的刀刃定位部,以及通过压入保持上述刀具刃上邻接的另两边的刀刃压入保持部。
根据这种方式,由于能够使包含上述刀具刃的刃尖的相邻接的一方的两边抵接在刀刃定位部件上,确定所述刀具刃的切刃突出量的定位部,所以能够正确地设定突出量。而且能够将刀具刃上邻接的另一方的两边任意刀刃压入保持部而牢固地保持刀具刃。
最好是,上述刀具保持部由呈与除了上述刃锋之外的上述刀具刃相互补的形状的安装槽部构成。
根据这种方式,通过将刀具刃重合在安装槽部上并从上推压,即可容易地将其保持在刀具保持器上。
最好是,上述刀刃定位部由上述安装槽部上邻接的两个内侧面构成。
根据这种方式,由于刀具刃上包含刃尖而相邻接的一方的两边是以除了切刃部分的整体与刀刃定位部件相接触,所以能够与刀具刃外形的分散性无关地使刀具刃从刀具保持器突出的量为一定。
最好是,上述刀刃压入保持部具有向上述安装槽部内突出的突出部,上述突出部在上述刀具刃压入时前端一侧被压溃地变形,将上述刀具刃推压在上述刀具刃定位部上,以保持其不动。
根据这种方式,仅通过从上推压刀具刃,即可将突出部压溃,可靠地保持刀具刃。
最好是,上述刀刃压入保持部位于上述突出部的周围,具有上述被压溃的上述前端一侧的部位规避的规避槽部。
根据这种方式,由于突出部上被压溃的部分规避到规避槽部,所以不会妨碍由刀刃压入保持部保持刀具刃。
为了达到上述第四目的,上述半裁装置中,上述刀具切刃的切刃形成钝角。
根据这种方式,由于刀具刃的切刃角形成钝角,所以能够防止在强力拉拔带状部件等切断对象物时刀刃缺损,同时保持前端的锋利度,减少磨损。当切刃角为90度以下时,在刀刃加工和动作时容易缺损。
最好是,上述刀具刃的刃尖角为20°以上、50°以下。
根据这种方式,由于刀具刃的刃尖角为20°以上、50°以下,所以耐刀刃缺损。这是由于虽然是刀具刃的刃尖角越小越好,但将易于缺损的缘故。
最好是,上述刀具刃上相对于上述带状部件的切入角为20°以上、60°以下。
根据这种方式,由于刀具刃上相对于上述带状部件的切入角为20°以上、60°以下。所以裁切阻力和裁切弯曲的平衡性好。这是由于当在20°以下时,裁切阻力增大,而在60°以上时,有可能发生裁切弯曲的缘故。
最好是,上述刀具刃由超硬合金构成。
根据这种方式,由于由超硬合金构成刀具刃,所以耐刀刃缺损或磨损。这是由于通常的工具钢等易于磨损,陶瓷材料易于缺损的缘故。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形式,提供下述一种纸带打印装置,具备:具有以斜刃构成的刀具刃,相对于带状部件向宽度方向移动进行切断动作的半裁刀;夹着上述带状部件,与上述半裁刀相对峙,在裁切时承受该带状部件的受带部件;具有刀具作动机构的半裁装置,所述刀具作动机构使上述半裁刀进行由从切断待机位置向上述带状部件前进到切断开始位置的切断准备动作、从上述切断开始位置移动到切断结束位置的上述切断动作、从上述切断结束位置向脱离位置后退的脱离动作、从上述脱离动作向上述切断待机位置复位的复位动作构成的循环运动;在上述带状部件上进行打印的打印装置。
根据这种纸带打印装置,能够获得上述有益的效果。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可通过根据附图的详细说明而更加明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形式的纸带打印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带状部件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形式的纸带打印装置中打开显示器时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形式的纸带打印装置的主要内部结构的示意立体图。
图5为带盒安装在纸带打印装置中时的示意俯视图。
图6为半裁机构安装架的立体图。
图7为全裁机构和纸带排出机构的立体图。
图8为表示纸带排出机构、半裁机构、全裁机构和带盒位置关系的立体图。
图9为半裁机构的刀具动作机构的结构说明图。
图10为半裁机构的刀具动作机构的结构说明图。
图11为半裁机构的刀具动作机构的结构说明图。
图12为半裁机构的刀具动作机构的结构说明图。
图13为受带板的立体图。
图14为表示纸带排出机构、半裁机构、全裁机构、刀具动作机构与带盒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
图15为表示压带部件、定位部件、引导轴和刀具保持器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
图16为表示压带部件、定位部件、支承块和摆动部件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
图17为刀具罩的结构说明图。
图18为定位部件的结构说明图。
图19为刀具保持器的结构说明图。
图20为刀具保持器的结构说明图。
图21为刀具保持器的结构说明图。
图22为刀具保持器的刀具刃的结构说明图。
图23为刀具保持器的结构说明图。
图24为半裁机构和刀具动作机构的结构说明图。
图25为本发明一实施形式的纸带打印装置的框图。
图26为本发明的纸带打印装置的打印方法说明图。
图27为本发明的纸带打印装置的打印方法流程图
图28为半裁控制的流程图。
图29为半裁控制的流程图。
图30为半裁控制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加以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纸带打印装置本体100的俯视图。在这种纸带打印装置本体100内可自由拆装地安装有将图2所示的层叠有打印带211和剥离纸212的带状部件210卷绕成辊状容纳的带盒200。而且,在纸带打印装置本体100内装设有由送出带状部件210的压带滚筒220等构成的纸带送进机构,和由在送来的带状部件210的打印带211一侧进行打印的打印头150等构成的打印机构。
而且,在打印机构的纸带送进方向下游一侧装设有将带状部件210切离的全裁机构300,在该全裁机构300的纸带送进方向下游一侧的纸带打印装置本体100的侧部壳体101上开设有将切断分离的带状部件210排出到装置外部的纸带排出口110。另外,在该纸带排出口110和全裁机构300之间装设有仅将打印带211和剥离纸212的任一方切断的半裁机构400,在该半裁机构400和纸带排出口110之间装设有将切断分离的带状部件210强制地从纸带排出口110排出的纸带排出机构500。另外,在本实施形式中,仅对打印带211进行半裁的情况进行说明。
纸带打印装置本体100如图1和图3所示,在其前部顶面上具有设置了各种输入键的操作板120,并具有同时起到该操作板120的罩盖功能的可开闭的显示器130。而且,在后部一侧设置有可自由拆装地容纳带盒200的盒状带盒安装部140,可由盖141自由开闭。除此之外,还装设有电源装置、各种指示灯和调整装置。
带盒安装部140的内部结构如图4所示,在平板状的安装部框架142上转动自如地直立设置有压带滚筒旋转轴143和墨带卷取轴144,驱动马达145的旋转力经由齿轮系146可分别同时传递到压带滚筒旋转轴143和墨带卷取轴144上。这样,这种结构的装置可通过配置成隐藏在带盒安装部140的底板(图中未示出)下侧,并贯穿底板,使压带滚筒旋转轴143、墨带卷取轴144和后述的打印头150向带盒安装部140内突出。
而且,在带盒安装部140内,热敏打印头等打印头150是与压带滚筒旋转轴143相对向,并由打印头保持器151保持的。打印头保持器151可以打印头保持器的轴152为中心转动,而且,在其下端部沿直角方向延伸设置有中继滑动杆153。中继滑动杆153与上述盖141的开闭相连动地被操作,通过该中继滑动杆153,以打印头保持器152为中心转动,从而使打印头150相对于嵌合在压带滚筒旋转轴143上的压带滚筒220接近、离开地动作。
在带盒200的内部,如图5所示,装设有安装卷绕成辊状的带状部件210的纸带供给卷筒201,带状部件201的前端部被引出到开设于全裁机构300一侧的侧壁上的的纸带送出口202。纸带送出口202的附件配设有与压带滚筒旋转轴143卡合、可旋转的压带滚筒220,在其对向的一侧具有隔着带状部件210、面临打印头150的开口部203、而且,配设有将墨带230供给到压带滚筒220和打印头150之间的墨带供给卷筒204,和与墨带卷取轴144卡合、可旋转的墨带卷取滚筒205。
这样,当将带盒200安装在带盒安装部140上时,压带滚筒旋转轴143和压带滚筒200相卡合,而且墨带卷取轴144和墨带卷取滚筒250相卡合。而且,与盖141的开闭动作相连动、面临开口部203内的打印头150被压带滚筒220所推压。在有打印指令时,驱动马达145动作,压带滚筒220和墨带卷取滚筒205旋转,一边送进带状部件210一边通过打印头150进行打印,通过纸带送出口202向全裁机构300一侧(纸带排出口110一侧)送出。
全裁机构300如图4、图6和图8所示,固定刃310和活动刃320为由共同的支轴301支承的朝上的剪刀形状,全裁用驱动马达330的旋转力通过齿轮系331和旋转圆板340转换成活动刃320的摆动运动,进行切断动作。
固定刃310和活动刃320在各自的下端具有沿相反方向成大致直角延伸的固定臂311和摆动臂321,固定臂311固定在后述的承受板框架部171上。如图8所示,在摆动臂321的前端上安装有树脂等制的臂保持件322,该臂保持件322上全裁用驱动马达330一侧的面上,沿摆动臂32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未图示的长槽。
全裁用驱动马达330、齿轮系331和旋转圆板340如图4所示,配置在平板状的刀具支承架160上。全裁用驱动马达330的旋转力通过由蜗杆331a或蜗轮331b等构成的齿轮系331传递到旋转圆板340,旋转圆板340以与固定刃310和活动刃320的支轴310平行的旋转轴341为中心旋转。这样,由于在旋转圆板340的摆动臂321一侧的面上设置有嵌入摆动臂321的长槽中的未图示的曲柄突起,所以旋转圆板340的旋转力被转换成摆动臂321的摆动运动。
半裁机构400如图6、图8和图9所示,设置在直立于刀具支承架160上的刀架部170和支承板框架部171上。刀架部170的外侧面作为安装基准面170a,在该安装基准面170a上配设有由斜刃的刀具刃410和对其进行保持的刀具保持器450构成的半裁刀401、压带部件420、一对刀刃定位部件430和使其动作的刀具作动机构。
另一方面,使承受板框架部171的与上述安装基准面170a同一侧的外侧面作为安装基准面171a,以该安装基准面171a为基准,配设夹着带状部件210而与半裁刀401相对置、并承受带状部件210的受带板440。由该受带板440和半裁刀401构成半裁机构。而且,刀架部170和承受板框架部171的面内方向和刀具刃410的切入方向是相同的。
带状部件210从受带板440和半裁刀401之间的上部间隙插入到其间,可相对于纸带打印装置本体100自由拆装地安装。这样,刀具刃410配设成可通过刀具作动机构的作用自由地从下至上进行顺畅的切断动作,并可自由地与受带板440接近、分离,压带部件420和一对刀刃定位部件430也是配设成可自由地与受带板440接近、分离。
刀架部170和承受板框架部171和与连结其基部的连结框架部172一起,在刀具支承架160的一部分上,使折曲线173位于同一直线上,并且以同方向、同角度地弯曲成截面大致为L字形。在两安装架170、171之间的间隙部174上,带状部件210与其面对,并插入刀具刃410和受带板440之间。由于刀架部170和承受板框架部171是整体折曲形成的,所以两者位于平面上。因此,刀具刃410一侧和受带板440一侧的配设位置关系精度高,提高了切断精度。
受带板440如图13所示,在与刀具刃410相对向的受带面441上,沿着刀具刃410上下滑动方向的切入线形成有承受槽442。刀具刃410切入该承受槽442内,进行切断动作。这样,通过设置承受槽442,在切断动作时可利用带状部件210的弹性,即使刀具刃410存在刃尖411位置的偏差,也可以维持稳定的切入精度。
另外,承受槽442是上下长于作为打印对象的带状部件210地形成的。而且,与承受槽442的中间部的纸带送进方向下游侧邻接地形成有切口部443,该切口部443是用于使后述的纸带排出机构550的排出辊510面临受带面441一侧的部分。而且,在切口部443的下方设置有隔架状突出的纸带送进导向件444。
另外,与承受槽442的下端部的纸带送进方向下游侧相邻接地开设有规避孔445,该规避孔445使后述的刀具罩盖403的刀具刃保护部403e嵌入。另外,规避孔445延伸设置在送来的带状部件210的宽度方向下端部的下方。而且,在受带板440的背面446一侧,切口部443的上方突出设置有用于支承后述的排出辊510的上端部的支承凸缘447。
而且,受带板440的承受槽442一侧的缘部上形成直角的折曲部448,受带板440的背面446制成直角。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在承受板框架部171的间隙部174一侧的缘部上也形成有朝向外侧的面成直角的安装凸缘175。这样,通过使受带板440的直角的背面446与安装凸缘175的直角的角部相一致,正确地得出刀具承受面441和承受板框架部171的直角度和受带板440的垂直度。在安装时,通过开设在受带板440上的螺栓孔449由螺栓等进行固定。另外,安装凸缘175在受带板440上对应于切口部443的位置同样地切出缺口。
刀具刃410一侧如图6、图9和图14所示,由与受带板440相对向地设置的压带部件420,在该压带部件420上沿垂直方向保持的的引导轴402,和由可自由滑动地安装在引导轴402上的刀具保持器450和刀具刃410构成的半裁刀401,配设在引导轴402的上下两端部上的一对刀刃定位部件430,以及使这些部件动作的刀具作动机构构成。
刀具作动机构由进行旋转运动的旋转圆板460,将该旋转圆板460的旋转运动转换成摆动运动的输入板470,将该输入板470的摆动运动转换成往复直线运动的支承块480,以及将旋转圆板460的旋转运动转换成摆动运动的输入臂490构成。这样,由于支承块480是可传递往复直线运动地连结在压带部件420上,所以压带部件420可自由地接近、离开受带板440,而且由于输入臂490可传递摆动运动地连结在刀具保持器450上,所以刀具保持器450可进行滑动切断动作。
压带部件420如图15至图17所示,由上下对向的上板421和底板422,以及连结其间的相邻的两个侧板423、424构成。
侧板423上与受带板440相对向的端面上沿上下方向形成有压带面425,通过该压带面425,可将带状部件210推压、固定在受带板440的受带面441上。因此,可防止切断时带状部件210的位置偏离,进而可防止其切断后的打印位置偏离。另一方面,侧板424是与支承块480相连结的,其连结结构将在下文叙述。
如图15所示,在压带部件420的上板421和底板422上开设有从侧板424一侧起在压带面425一侧的方向上长的长孔426(图中仅示出上板421一侧),引导轴402的上下两端部滑动自如地嵌入该长孔426内,如图9所示,引导轴402是相对于受带板440平行设置的。在该引导轴402的上板421和底板422的内侧上下两端部上,如图9、图15和图18所示(图18为从背面一侧观察图9的局部的视图),固定有一对刀刃定位部件430。
该刀刃定位部件430是由可容纳在压带部件420内的板片形成,可与引导轴402一起离开、接近受带板440。而且,各刀刃定位部件430上与受带板440的对向面的相反一侧上形成有使后述的弹簧486a抵接的弹簧承受面431。通过弹簧486a将刀刃定位部件430向受带板440一侧施力,使其与受带板440弹性接触,从压带部件420仅突出一定量。该突出部的前端成为受带板440上与受带面441相抵接的抵接部432。
如图19至23所示,刀具刃410保持在刀具保持器450上。刀具保持器450上形成有贯通孔451,如图9所示,引导轴402插入在贯通孔451中。因此,刀具保持器450可沿引导轴402在上下方向上滑动于一对刀刃定位部件430之间。因此,保持在刀具保持器450上的刀具刃410沿带状部件210的宽度方向,即相对于带状部件210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直线动作,进行切断动作。另外,也可以设计成可滑动到带状部件210的宽度方向上下的外侧。
刀具刃410为由斜刃构成的大致方形薄板状,向受带板440一侧突出地保持在安装于引导轴402上的刀具保持器450的一侧面上凹设的刀具保持部452上。刀具保持部452由呈与除去切刃412部分之外的刀具刃410相互补的形状的凹部构成。本实施形式的刀具刃410制成菱形,具有包含刃尖411、相邻接的一方的两边,即具有刃尖411,与刃尖411夹持切刃412的限制缘部413,以及构成其它两边的缘部414、415。因此,刀具保持部452也制成菱形的凹部。这样,刀具保持部452由与刀具刃410的一面面接触的底面453和围绕刀具刃410周缘部的侧壁面454形成,在侧壁面454的一个角部上具有使切刃412从刀具保持器450突出的切口部455。
而且,夹着切口部455的两侧的侧壁面454为刀刃定位部454a、454b,使刀具刃410的刃尖411和限制缘部413相抵接,可限制切刃412从切口部455的突出量。这样,由于刃尖411和限制缘部413与刀刃定位部454b、454a相接触,所以能够与刀具刃410的外形分散性无关地使刀具刃410自刀具保持器450的突出量为一定。
而且,在其它的两个侧壁面454上突出设置有适当数量的向刀具保持部452内突出的突出部456。刀具刃410在通过两个缘部414、415将突出部456的前端一侧部位压溃的状态下压入刀具保持部452内,由各突出部456和刀刃定位部454a、454b夹持而不动。另外,在突出部456的周围上预先形成有被压溃的前端一侧部位的材料规避的规避槽456a。
由于刀具刃410进行带状部件210整个宽度的切断,所以刀具刃410从带状部件210的宽度方向端面切入,在初期受到相当大的损伤。而且,将重复断续的切断。因此,刀具刃410有可能缺刃或磨损等,如图22所示,将刀具刃410的切入角α、切刃角β、刃尖角γ设定成以下则可解决上述问题。
即,可以使由刀具保持器450保持的刀具刃410的刃尖411相对于滑动切断方向(箭头方向)的切入角a为20°以上、60°以下。当小于此值时,裁切阻力增大,而大于此值时,有可能发生裁切弯曲。
而且,可以使刀具刃410的切刃412的切刃角b为90度以上(钝角)。当为90度以下时,刀刃加工时和动作时均易缺损,而为90度以上时,可防止强力拉拔带状部件210时刀刃缺损,同时使前端锋利,可减少磨损。
另外,刀具刃410的切刃412的刃尖角c通常是越尖越好,但由于缺损,最好为20°以上、50°以下。另外,刀具刃410可以是超硬合金制成。这是由于通常的工具钢等易于磨损,而陶瓷又有可能缺损的缘故。
如上所述,在将刀具刃410安装在刀具保持器450的刀具保持部452上之后,将刀架457安装在刀具保持器450上。刀架457由截面为コ字形、包覆刀具刃410、将刀具保持器450保持在基板457a的一部分上的保持部457b,从基板457a下垂的下垂片457c,以及从该下垂片457c的下端向与保持部457b的相反一侧垂直的方向突出的卡合突起457d构成。
在保持部457b上与刀具刃410相对向的内面一侧上设置有推压突起457e,通过该推压突起457e推压刀具刃410,提高刀具刃410的安装强度。而且,在卡合突起457d的前端上形成有用于枢轴安装在后述的输入臂490的前端长孔493中的脱落防止部457f。另外,卡合突起457d是与后述的旋转圆板460的旋转轴461平行地设置的。
如图17所示,压带部件420的刀具刃410的滑动范围周围由刀具罩盖403覆盖。刀具罩盖403具有包覆与压带部件420的侧板423相对向的一侧的侧板403a,以及包覆与受带板440相对向的一侧的侧板403b。
在侧板403a上,于刀架457的下垂片457c的滑动范围开设有上下方向的狭槽403c。侧板403b具有防止带状部件210的前端进入的同时作为带状部件210的切断动作时的推压面的作用。
在侧板403b上下方向的中间部上,于与后述的纸带排出机构500的排出辊510相对向的位置上沿与侧板403a垂直的方向突出设置夹持板403d,能够与排出辊510一起夹持带状部件210。另外,在侧板403b的下端一侧,在送来的带状部件210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刀具刃410的切断待机位置)上与刀具刃410的刃面重合地形成有向与侧板403b垂直的方向突出的刀具刃保护部403e。由于突出设置在刀具刃410的切断待机位置上,所以不会妨碍带状部件210的行进。而且,刀具刃保护部403e也从刀具刃410的切刃412的前端突出,嵌入到受带板440的规避孔445中。这样,通过设置刀具罩盖403,可防止带状部件210的前端被卡住,并可防止刀具刃410的保护材料(相当于从外部插入异物等)、带材切屑的侵入。
如图9和图24所示,旋转圆板460以与压带部件420的分离、接近方向的垂直方向的旋转轴461为中心旋转,在一端面上具有端面凸轮槽462,在另一端面上具有曲柄突起463。而且,在旋转圆板460的圆周面上凹设有检测凹部464,与配设在旋转圆板460的圆周面附近的微动开关等的刀具原位检测器465一起构成刀具原位检测机构。
旋转轴461贯穿于后述的支承块480的旋转轴插入孔489中,如图6所示,其前端部固定在刀架部170的安装基准面170a上。端面凸轮槽462使小直径圆弧槽462a和直径比其大的大直径圆弧槽462b连续地形成环状,并可间歇地进行后述支承块480的往复直线运动(相对于受带板440的进退运动)。刀具原位检测机构通过检测由刀具原位检测器465检测出检测凹部464的位置,可检测出刀具刃410处在切断待机状态的刀具原位。
旋转圆板460的驱动机构如图24所示,由半裁刀用驱动马达466和将其旋转力传递到旋转圆板460上的齿轮系467构成。齿轮系467由蜗杆467a、蜗轮467b、中间齿轮467c构成,中间齿轮467c的旋转力通过一体形成于旋转圆板460上的驱动齿轮468传递到旋转圆板460。另外,半裁用驱动马达466如图6所示,配设在刀具支承架160上,齿轮系467配设在刀具支承架160上呈直角折曲直立的驱动部安装架176上。
这样,半裁机构400具有专用的半裁用驱动马达466和作为其传动机构的齿轮系467,上述全裁机构300也具有专用的全裁驱动马达330及其齿轮系331。因此,全裁机构300和半裁机构400是完全独立地驱动的,全裁和半裁的组合自由度增加。而且,由于仅在需要时使某一个动作,所以有利于增加刀刃的寿命。
如图9、图15和图16所示,输入板470在具有三角形等外形的基板471的一面上突出设置有卡合在旋转圆板460的端面凸轮槽462中、在其与旋转圆板460之间构成端面凸轮机构的凸轮突起472,在其背面一侧上突出设置有支轴473和卡合突起474。
支轴473穿过后述的支承块480的横长孔488b、与旋转圆板460的旋转轴461平行地固定在刀架部170上,能够以该支轴473为中心自由摆动地构成。而且,卡合突起474可上下自由移动地嵌入后述的支承块180的卡合凹部448a中。
支承块480如图9、图15和图16所示,在基板481的压带部件420一侧的端部的上下方向上,沿与基板481垂直的方向形成凸缘482,使该凸缘482和压带部件420的侧板424隔以间隔地相对向,通过连结销483将上下两个部位连结起来。
这些连结销483是沿压带部件420的滑动方向配设的,一端固定在侧板424上,另一端滑动自如地穿过支承块480的凸缘482,在其前端上形成有止脱部484。因此,可分离、接近地将支承块480和压带部件420连结在一起。另外,下方的连结销483向插入后述的旋转圆板460的旋转轴461的旋转轴插入孔489内突出,在其前端上形成有止脱部484。
而且,在压带部件420的侧板424上具有适当数量的到达容纳各刀刃定位部件430的弹簧容纳孔485a,和穿设在其中间部上的弹簧容纳孔485b。这样,这些弹簧容纳孔485a、485b和支承块480的凸缘482之间弹性设置有各弹簧486a、486b。弹簧486a的一端如上所述地抵接在刀刃定位部件430的弹簧承受面431上。
这样,压带部件420和一对刀刃定位部件430是分别独立的,通过弹簧486a、486b向受带板440一侧依附,互不影响地动作,所以提高了各功能的可靠性。
而且,在支承块480的基板481上,于适当部位开设有横长的安装长孔487,如图6所示,在刀架部170的安装基准面170a可通过销体等相对于受带板440自由进退滑动地配置。而且,在基板481上凹设有能够使输入板470重合地安装的输入板安装凹部488,在该输入板安装凹部188内穿设有纵长的卡合凹部488a和在其下方的横长孔488b。输入板安装凹部488是以比输入板470的外形大的尺寸形成的,输入板470可在输入板安装凹部488内摆动。另外,在基板481上,于输入板安装凹部488的下方开设有插入旋转圆板460的旋转轴461的旋转轴插入孔489。
这样,输入板470嵌入支承块480的凹部488内,支轴473穿过横长孔488b而固定在刀架部170上,而且,卡合突起474嵌入卡合凹部488a中。因此,输入板470承受旋转圆板460的旋转力,以支轴473为中心向图9所示的箭头A的方向摆动。
此时,卡合突起474一边在卡合凹部488a内上下移动,一边通过卡合凹部488a向支承块480传递水平滑动方向的动力。因此,能够将输入板470的摆动力通过支承块480转换成与旋转圆板460的旋转轴461垂直方向上的往复直线运动。另外,虽然支轴473和旋转圆板460的旋转轴461是固定的,但由于嵌入横长孔488b和旋转轴插入孔489中,所以不会妨碍支承块480的往复直线运动。
这样,当支承块480进行往复直线运动时,经由连结销483,压带部件420、经由刀具保持器450安装在由压带部件保持的引导轴402上的刀具刃410、和固定在引导轴402的上下两端部上的刀刃定位部件403可随着支承块408而进行往复直线运动,能够相对于受带板440自由地分离、接近。
因此,压带部件420能够将带状部件210推压在受带板440上,并能够将其解除。而且,通过使刀刃定位部件430抵接在受带板440上,能够将刀具刃410配置在距受带板440指定距离的切断动作位置。此时,由于一对刀刃定位部件430在受带板440的上下两处相抵接,所以即使受带板440等结构体变形等,也可以始终稳定地保持从刀具刃410到受带板440的距离。
另外,在刀具保持器450上,经由刀刃定位部件430和引导轴402传递有弹簧486a的弹力。因此,刀具保持器450成为浮动状态,刀具刃410弹性地咬入带状部件210。因此,带状部件210沿着受带板440的受带面441的凹凸而凹凸,能够在刀具刃410的咬入压力不同的情况下相对于纸带刚性的分散性获得稳定区域宽的裁切性能。
而且,由于刀具刃410是以悬臂状态将带状部件210推压在受带板440上的,所以防止了受带板440的变形,提高了切断精度。而且,由于是滑动切断动作,所以与推切方式相比,能够以非常小的力切断,可实现省力、小型化和可靠切断。另外,由于切断印刷带211(受体),所以在进行连续、连号打印等时,完成的标签很容易处理。
输入臂490如图9和图14所示,其基端部通过与旋转圆板460的旋转轴461平行的支轴491轴支承在驱动部安装架176的外侧面上。在输入臂490的中间部上卡合有突出设置在旋转圆板460上的曲柄突起463,在其与旋转圆板460之间具有构成摆动曲柄机构的曲柄长孔492,在其前端部上沿摆动半径方向开设有长孔493。
曲柄长孔492是沿着输入臂490的摆动半径方向形成的,在其中间部上形成有旋转圆板460的旋转力不能传递到输入臂490的动力非传递部494,仅在其两端部上形成能够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部495和496。
而且,输入臂490前端的长孔493上枢轴支承有安装在上述刀具保持器470上的刀架457的卡合突起457d,能够在输入臂490上沿摆动半径自由滑动。
因此,当半裁用驱动马达466动作,经由齿轮系467使旋转圆板460旋转时,如图10和图11的顺序所示,是在曲柄突起463与曲柄长孔492的动力传递部495卡合的状态下旋转的,能够将旋转圆板460的旋转运动转换成输入臂490从下向上的摆动运动。另外,输入臂490的摆动运动被转换成刀具保持器450沿着引导轴402上升的去路直线运动,能够进行刀具刃410的切断动作。
而且,如图12和图9的顺序所示,当使曲柄突起463在卡合于动力传递部496上的状态下旋转时,能够将旋转圆板460的旋转运动转换成输入臂490从上向下的摆动运动。另外,输入臂490的摆动运动被转换成刀具保持器450沿着引导轴402下降的回路直线运动。这样,如图9和图11所示,由于在曲轴突起463位于动力非传递部494的情况下刀具保持器450是停止的,所以在刀具保持器450的上升动作和下降动作之间产生停止状态,能够进行间歇的升降动作。
而且,当旋转圆板460旋转时,如上所述,经由输入板470和支承块480,压带部件420、刀具保持器450和刀刃定位部件430间歇地进行相对于受带板440的分离、接近动作,所以如图9至图12的顺序所示,连动地控制成这些分离、接近动作和刀具保持器450的升降动作交互地进行。
首先,图9为压带部件420将带状部件210释放,进行传送打印的状态,处于刀具刃410从受带板440的下端部一侧离开的切断待机位置。然后,如图10所示,使旋转圆板460旋转,经由输入板470使支承块480接近受带板440。因此,压带部件420与受带板440夹持带状部件210而固定。而且,刀具刃410进行切断准备移动,一直到接近受带板440的切断开始位置,通过一对刀刃定位部件430抵接在受带板440上而进行定位。
然后,如图11所示,使旋转圆板460旋转,经由输入臂490使刀具刃410上升滑动,切断带状部件210。然后,如图12所示,使支承块480从受带板440一侧离开,使压带部件420和刀具刃410也随之离开。因此,由于将带状部件210从压带部件420上释放,所以能够进行传送打印。而且,刀具刃410进行分离动作直至指定的分离位置。
最后,如图9所示,使旋转圆板460旋转,经由输入臂490使刀具刃410滑动下降,进行使刀具刃410从分离位置复位到切断待机位置的复位动作。通过循环重复进行上述动作,能够重复进行切断动作。
如上所述,由于通过一个旋转圆板460的旋转力即能够进行复杂的循环切断动作,所以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高效率地进行。而且,各动作能够正确地同步化。而且,通过从下向上将带状部件210裁切,在切断待机时使刀具刃410位于带状部件210的下侧,所以在更换纸带时,刀具刃410不会碰触带状部件。另外,带状部件210具有打印中向上偏离的特征(由于压带滚筒220和打印头150之间的上部是开放的)。在这种情况下,但从上向下切断时,带状部件210的打印位置有可能偏离,但如果从下向上切断时,带状部件210已位于带盒的壳体等上板的适当位置,所以不会偏离。
纸带排出机构500如图1所示,配设在半裁机构400和纸带排出口110之间,通过纸带排出口110将由全裁机构300切断分离的带状部件210强制排出。例如,如图5、图7和图8所示,配置在带状部件210的剥离纸212一侧,并与带状部件210相接触的状态下,具有在使带状部件210排出的方向上旋转的排出辊510。
排出辊510由旋转基部511和配置在其下部的纸带排出部512构成,纸带排出部512由从旋转基部511的周缘部下垂的多个下垂片513构成,下垂片513组在排出辊510的旋转动作中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扩张成末端扩开状,从纸带排出口110将切断的带状部件210向外部推出。
而且,排出辊510配设在受带板440的受带面441的背面446一侧(与半裁机构400相对向的位置),通过受带板440上开设的切口部443面临刀具刃410一侧。这样,通过所示刀具罩盖403上形成的夹持板403d或与排出辊510对向配设的排出辅助辊514夹持带状部件210,促进排出。
而且,排出辊510如图7所示,由直立设置在全裁刀支承架177上的旋转轴515支承,驱动机构为将全裁用驱动马达330和齿轮系331与全裁机构300一起使用,经由旋转圆板340上一体形成的传递齿轮342、齿轮系343、和旋转轴515的下端上一体形成的驱动齿轮343传递旋转力。即,通过使全裁用驱动马达330动作,将旋转力从旋转圆板340上分支,所以能够仅在全裁机构300的切断动作中使纸带排出机构500进行排出动作地同步进行。
因此,由于通过上述动作同步机构仅在全裁中使纸带排出机构500动作,所以在打印中或半裁中带状部件210上不会作用有拉伸力,不会带来影响。而且,由于通过将纸带排出机构500配设在剥离纸212一侧,在容易地沿着带状部件210弯曲性排出的同时,不敲击打印带211一侧,所以不会使打印面污染或损伤。
而且,由于纸带排出机构500和半裁机构400是对向配置的,所以可缩短两者在纸带送进方向上的距离。因此,由于以小的排出量即可,所以可减少带状部件210的浪费。特别是,如果采用使排出辊510咬入受带板440的切口部443的结构,则带状部件210的浪费更少。另外,通过以全裁机构300、半裁机构400、和纸带排出机构500的顺序配置,能够使从打印头150的配置位置到全裁位置的距离为最小,带状部件210的浪费进一步减少。
图25为本发明的纸带打印装置的方框图。RISC微计算机中内装的CPU600中连接有内装ROM610、外带ROM611~613、内装RAM620、外带SRAM621、和外带DRAM622。各ROM中内装有程序、显示、打印用的各符号发生器。各RAM中存储有编辑、显示、打印用的各缓冲存储器、操作区、堆栈区、打印设定的文字高度设定、文字宽度设定、文字修饰设定、文字间隔设定、纸带长度设定、前后部空白设定、字体选择、和重复设定等,并存储输入的打印带的记忆或根据打印带算出的半裁切断的一张带状部件210的长度和全裁切断的一张带状部件210的长度等。
而且,在CPU600中连接有内装历史控制用RAM的门阵列630、LCD板(液晶显示装置)640和用于对其进行控制的LCD控制电路(主板一侧)641或LCD控制电路(スレィブ一侧)642、接口连接器650和接口驱动器651、以及电源键660。门阵列630上连接有矩阵式键661和移位键662。而且,CPU600上,经由接口连接器650、再分别经由驱动器333、469、147连接有全裁机构(全裁刀)用驱动马达(直流马达)330、自动调整用直流马达332、半裁机构(半裁刀)用驱动马达(直流马达)466、纸带传送用驱动马达(步进马达)145,经由热敏头驱动器154连接有热敏打印机150,并连接有带盒判断开关670和带盒种类判断模式671。另外,复位开关680连接在CPU600上,复位、BLD(电池寿命显示)电路681连接在CPU600和门阵列630上,各种显示用LED682连接在门阵列630上。电源控制器690和AC适配器691连接在各种马达和CPU600上。
这样,CPU600为各种装置进行总括控制的控制机构,能够使半裁机构400先于全裁机构300进行切断动作。而且,能够分别独立地控制全裁机构300、半裁机构400、由压带滚筒旋转轴143和压带滚筒220构成的纸带送进机构,和由打印头150等构成的打印机构。
以下,参照图26和图27对传送打印的方法加以说明。首先,通过矩阵式键661等的输入部输入要打印的打印数据、文字尺寸、文字间隔、行数和前后空白等书写数据、用于按张裁切的裁切数据等构成的每张打印数据、打印几条与该打印数据的纸带相同的纸带的条数数据,然后,当下达与该打印数据有关的打印开始指令时,开始打印处理。
在此,CPU600中,对纸带送进机构和半裁机构400进行控制,对由全裁机构300切开的带状部件210的一张打印标签的构成部分,从纸带送进方向上游端留有剥离用空白地进行半裁。而且,对纸带送进机构、打印头150和半裁机构400进行控制,使得打印标签构成部分上剥离用的空白和打印部分的前空白之和为打印头150和全裁机构300之间的间隔距离。另外,在不将多个打印要素切开地连续打印的情况下,取消各打印要素的边界线部分的全裁机构300进行的切开和剥离空白,控制成仅由半裁机构400进行半裁。
当打印处理开设时,首先,将输入的条数打印数据作为打印的图象数据展开存储在RAM中(S100),另外,将从文字数、文字尺寸、行间距和空白求出的一张纸带的长度作为半裁的位置、将一根纸带的长度作为全裁的位置存储在RAM的其它区域中。根据由该打印数据求出的图象数据和纸带长度数据进行向带状部件210上的传送打印(S101)。
在图26A~图26F中,L1为打印头150和全裁机构300之间的间隔距离,L2为表示全裁机构300和半裁机构400之间的间隔距离,图26A为打印前的带状部件210的状态,从该状态开设边进行传送并打印,在仅对纸带进行了长度L1的传送打印后(S102),如图26B所示,打印动作和送进动作暂时停止,由全裁机构300进行全裁(S103),将多余的纸带部分(斜线部分)裁切。然后,如图26C所示,对一个打印数据(图中例子为ABC三个文字)的剩余打印部分进行打印(S104)。接着,如图26D所示,在仅进行了L1+L2的传送打印后(S105),打印动作和送进动作暂时停止,由半裁机构400进行半裁(S106)。
之后,判断是否继续进行连结打印(S107),在不继续进行的情况下,在仅进行了从一个打印数据长度减去L2的长度的传送打印后(S108),打印动作和送进动作暂时停止,由全裁机构300进行全裁(S109)。这样,将中间具有一处半裁部的两个打印数据长度的标签要素切开,剩余的带状部件210成为图26B的无斜线部分的状态。之后,如图26C所示,对一个打印数据的剩余打印部分进行打印(S110),结束打印。在下一次打印开始时,可从纸带上没有多余部分的状态进行打印处理。
在打印处理流程中,在S107连续进行连结打印的情况下,在仅进行了一张打印长度的传送打印后(S111),如图26E所示,打印动作和送进动作暂时停止,由半裁机构400进行半裁(S106)。然后再次判断是否连续进行连结打印(S107)在不继续进行的情况下,如图26F所示,在仅进行了从一个打印数据的长度减去L2的长度的传送打印后(S108),打印动作和送进动作暂时停止,由全裁机构300进行全裁(S109)。因此,将在中间加有两处半裁部的三个打印数据长度的标签要素切开,剩余的带状部件210成为图26B所示的无斜线部分的状态。然后,如图26C所示,对一个打印数据的剩余打印部分进行打印(S110),结束打印。在下一次打印开始时,可从纸带上没有多余部分的状态进行打印处理。在重复进行连结打印的情况下,则重复S107、S111、S106。
以下,根据图28的流程图对半裁控制加以说明。当进行纸带打印装置本体100的主电源接通操作时(S200),首先,确认是否有来自刀具原位检测器465的检测信号输出。在检测出刀具原位检测器465的检测开关为关断状态时,半裁刀401处于刀具原位的定常状态,成为等待半裁命令的状态(S202)。当下达了半裁命令时(S203),直流马达开始正转(S204),检测出刀具原位检测器465的检测开关为接通状态(S205),执行半裁(S206)。然后,如果检测出检测开关为关断状态(S207),在进行了直流马达制动控制后(S208),使直流马达停止(S209),使半裁刀401再次返回定常状态而待机(S202)。
在此,本装置中组装有计量半裁刀401的切断动作时间的计时器,在S206处开始半裁后,在指定时间(例如3秒)未检测出检测开关为关断状态的情况下(S210),由于半裁刀401的切断动作出现异常,所以在使直流马达停止后(S211),使其反转,使半裁刀401进行反转动作(S212)。这样一来,如果检测出检测开关为关断状态(S213),在使直流马达停止后(S214),关断主电源(S215),结束半裁控制。
因此,在控制流程中,当在通过S212使直流马达开始反转后,在指定时间未检测出检测开关为关断状态的情况下(S216),在到达时间后立刻将主电源关断(S217),结束半裁控制。
而且,在控制流程中,在通过S201确认是否有来自刀具原位检测器465的检测信号输出,并检测出刀具原位检测器465的检测开关为接通状态的情况下,由于半裁刀401不是处于刀具原位状态,所以使直流马达正转,使半裁刀401进行正转动作(S218)。这样一来,如果检测出检测开关为关断状态(S219),则使直流马达停止(S220)。半裁刀401成为定常状态(S202)。在使其进行正转动作(S218)后,在指定时间内未检测出检测开关为关断状态的情况下,进行控制流程中S210以后的控制。
本装置具有检测半裁刀401的异常动作之外的各种异常情况的检测机构。所谓各种异常情况表示,例如带盒盖打开检测、电源键关断操作、磁头过热检测等。图29表示上述各种异常情况发生时的半裁控制流程。首先,在执行半裁中,当通过异常情况检测机构检测出各种异常情况时,将该检测信号插入半裁执行流程中(S300)。在这种情况下,持续驱动直流马达,直至检测出检测开关为关断状态,半裁刀401返回到刀具原位(S301)。之后,进行直流马达的制动控制(S302),使直流马达停止(S303),关断主电源(S304),结束半裁动作。
图30表示电池寿命所剩无几的情况或插销脱落或停电等产生电源断开时的控制流程。当检测出这种主电源自然切断的异常情况时,将该检测信号插入半裁执行流程中(S400)。在这种情况下,在控制上并不主动作出动作停止命令,而是保持原状。但是,在硬件、软件上存在制约(防止复位时不定状态的处理等)时,顺其自然。若保持原状,直流马达则不能动作(S401),主电源自然切断(S402),结束半裁动作。
如上所述,通过刀具刃410的位置和其动作时间的两种检测,能够特定出刀具刃410发生停止时的原因,决定再启动时刀具刃410的最佳复位方向,可将对系统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另外,以上的图28至图30所示的控制流程是针对半裁机构400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当也可以对全裁机构300进行同样的控制。
以上是本发明最佳实施方式的说明,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38)

1.一种半裁装置,其特征为,具备:
具有以斜刃构成的刀具刃,相对于带状部件向宽度方向移动进行切断动作的半裁刀,
夹着上述带状部件,与上述半裁刀相对峙,在裁切时承受该带状部件的受带部件,
刀具作动机构,所述刀具作动机构使上述半裁刀进行由从切断待机位置向上述带状部件前进到切断开始位置的切断准备动作、从上述切断开始位置移动到切断结束位置的上述切断动作、从上述切断结束位置向脱离位置后退的脱离动作、从上述脱离动作向上述切断待机位置复位的复位动作构成的循环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裁装置,其特征为,上述切断动作为与上述带状部件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直线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裁装置,其特征为,上述带状部件是相对于纸带打印装置可自由拆装地安装的,以便其前端部从上侧插入上述受带部件和上述半裁刀之间,上述半裁刀的上述切断动作是通过从下侧向上侧的移动而进行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裁装置,其特征为,上述刀具作动机构具有:使上述半裁刀进行上述切断动作和上述复位动作的滑动机构,使上述半裁刀进行上述切断准备动作和上述脱离动作的分离、接近机构,将动力分支传递到上述滑动机构和上述分离、接近机构,使该滑动机构和该分离、接近机构连动的动力传递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裁装置,其特征为,上述滑动机构具有:平行地配设在上述受带部件的受带面上、可自由滑动地支承上述半裁刀的引导轴,以及前端部上连结有上述半裁刀、同时可以基端部为中心自由摆动、从上述动力传递机构中输入一部分动力而摆动、将上述半裁刀在上述引导轴上引导并使其滑动的输入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裁装置,其特征为,上述半裁装置具有框架,上述分离、接近机构具有支承上述引导轴、同时进退自如地安装在上述框架上的支承块,以及一端部连结在上述支承块上、另一端部转动自如地安装在上述框架上、从上述动力传递机构输入上述动力的一部分而转动、通过上述支承块使上述引导轴分离、接近的输入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裁装置,其特征为,在上述输入臂上形成有曲柄长孔,在上述输入板上形成有凸轮突起,上述动力传递机构具有通过从驱动源输入的上述动力而转动的旋转圆板,突出设置在上述旋转圆板上的曲柄突起,以及形成在上述旋转圆板另一方的端面上的端面凸轮槽,随着上述旋转圆板的旋转而进行圆周运动的曲柄突起卡合在上述输入臂上形成的上述曲柄长孔中,在与该输入臂之间构成摆动曲柄机构,上述端面凸轮槽卡合在上述输入板上形成的上述凸轮突起上,在与该输入板之间构成端面凸轮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裁装置,其特征为,由刀具罩盖覆盖上述半裁刀上沿着上述引导轴的滑动区域周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半裁装置,其特征为,在上述刀具罩盖上设置有狭槽,以便上述半裁刀和上述输入臂的连结部可沿着上述引导轴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半裁装置,其特征为,在上述刀具罩盖的上述受带部件一侧上形成有阻止上述带状部件进入上述滑动区域内的进入防止部。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半裁装置,其特征为,在所述刀具罩盖上与上述切断待机位置的上述半裁刀的刀具刃重合地形成有朝向上述受带部件一侧突出设置的刀具刃保护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半裁装置,其特征为,在上述受带部件上形成有上述刀具刃保护部的前端部进入的规避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裁装置,其特征为,还具备在将半裁的上述带状部件向上述受带部件推压的推压位置和从上述受带部件离开的推压解除位置之间、相对于该带状部件自由分离、接近地构成的压带部件,以及在上述半裁刀的切断动作开始之前使上述压带部件向推压位置移动、在切断动作结束之后使上述压带部件向推压解除位置移动的连动机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半裁装置,其特征为,上述连动机构由使上述半裁刀进行切断动作的切断作动机构,使上述压带部件在上述推压位置和上述推压解除位置之间进退的分离、接近机构,以及将从动力源输入的动力分支传递到上述切断动作机构和上述分离、接近机构的动力传递机构构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半裁装置,其特征为,上述半裁刀相对于上述带状部件向宽度方向移动,进行切断动作,上述切断作动机构具有平行地配设在上述受带部件的受带面上、滑动自如地支承上述半裁刀的引导轴,以及前端部上连结有上述半裁刀、同时以基端部为中心摆动自如地构成、从上述动力传递机构输入上述动力的一部分而摆动、将上述半裁刀在上述引导轴上引导并使其滑动的输入臂。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半裁装置,其特征为,上述半裁装置具有框架,上述分离、接近机构具有支承上述压带部件、同时进退自如地安装在上述框架上的支承块,以及一端部连结在上述支承块上、另一端部转动自如地安装在上述框架上、从上述动力传递机构输入上述动力的一部分而转动、通过上述支承块使上述引导轴分离、接近的输入板。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半裁装置,其特征为,在上述压带部件和上述支承块之间加装有在进退方向上具有弹力性的弹性部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半裁装置,其特征为,在上述输入臂上形成有曲柄长孔,在上述输入板上形成有凸轮突起,上述动力传递机构具有通过从驱动源输入的上述动力而转动的旋转圆板,突出设置在上述旋转圆板一方的端面上的曲柄突起,以及形成在上述旋转圆板另一方的端面上的端面凸轮槽,随着上述旋转圆板的旋转而进行圆周运动的曲柄突起卡合在上述输入臂上形成的上述曲柄长孔中,在与该输入臂之间构成摆动曲柄机构,上述端面凸轮槽卡合在上述输入板上形成的上述凸轮突起上,在与该输入板之间构成端面凸轮机构。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的半裁装置,其特征为,上述半裁刀通过上述引导轴支承在上述压带部件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裁装置,其特征为,还具有平行于上述受带部件的受带面配设、在该受带面上对平行的上述半裁刀的切断移动进行导向的刀刃移动导向件,以及设置在上述刀刃移动导向件的两外端部上,抵接在上述受带面上的一对刀刃定位部件。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半裁装置,其特征为,具备分别将上述一对刀刃定位部件向上述受带面一侧施力的弹簧。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半裁装置,其特征为,还具备可相对于上述受带部件可自由进退地构成、推压半裁的上述带状部件的压带块,上述各刀刃定位部件滑动自如地保持在上述压带块上,并且上述各弹簧在其端部抵接在上述压带块上的状态下对上述各刀刃定位部件施力。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半裁装置,其特征为,上述压带块由保持上述各刀刃定位部件的压带部件和在前进方向上施力的状态下进退自如地支承上述压带部件的支承块构成,上述各弹簧承受上述支承块,对上述各刀刃定位部件施力。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半裁装置,其特征为,在上述受带部件的受带面上,沿着上述半裁刀的移动轨迹形成有经由上述带状部件面临该半裁刀的刀具刃的承受槽。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裁装置,其特征为,上述半裁刀具有以斜刃构成的大致方型的薄板状刀具刃和保持该刀具刃的刀具保持部,上述刀具保持部具有包含上述刀具刃的刃尖的相邻接的一方的两边相抵接,确定所述刀具刃的切刃突出量的刀刃定位部,以及通过压入保持上述刀具刃上邻接的另两边的刀刃压入保持部。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半裁装置,其特征为,上述刀具保持部由呈与除了上述切刃之外的上述刀具刃相互补的形状的安装槽部构成。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半裁装置,其特征为,上述刀刃定位部由上述安装槽部上邻接的两个内侧面构成。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半裁装置,其特征为,上述刀刃压入保持部具有向上述安装槽部内突出的突出部,上述突出部在上述刀具刃压入时前端一侧被压溃地变形,将上述刀具刃推压在上述刀具刃定位部上,以保持其不动。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半裁装置,其特征为,上述刀具刃压入保持部位于上述突出部的周围,具有上述被压溃的上述前端一侧的部位规避的规避槽部。
3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裁装置,其特征为,上述刀具刃的切刃形成钝角。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半裁装置,其特征为,上述刀具刃的刃尖角为20°以上、50°以下。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半裁装置,其特征为,上述刀具刃上相对于上述带状部件的切入角为20°以上、60°以下。
33.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半裁装置,其特征为,上述刀具刃由超硬合金构成。
34.一种纸带打印装置,其特征为,具备:
具有以斜刃构成的刀具刃,相对于带状部件向宽度方向移动进行切断动作的半裁刀,
夹着上述带状部件,与上述半裁刀相对峙,在裁切时承受该带状部件的受带部件,
具有刀具作动机构的半裁装置,所述刀具作动机构使上述半裁刀进行由从切断待机位置向上述带状部件前进到切断开始位置的切断准备动作、从上述切断开始位置移动到切断结束位置的上述切断动作、从上述切断结束位置向脱离位置后退的脱离动作、从上述脱离动作向上述切断待机位置复位的复位动作构成的循环运动,
在上述带状部件上进行打印的打印装置。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纸带打印装置,其特征为,上述半裁装置还具备在将半裁的上述带状部件向上述受带部件推压的推压位置和从上述受带部件离开的推压解除位置之间、相对于该带状部件自由分离、接近地构成的压带部件,以及在上述半裁刀的切断动作开始之前使上述压带部件向推压位置移动、在切断动作结束之后使上述压带部件向推压解除位置移动的连动机构。
36.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纸带打印装置,其特征为,上述半裁装置还具有平行于上述受带部件的受带面配设、在该受带面上对平行的上述半裁刀的切断移动进行导向的刀刃移动导向件,以及设置在上述刀刃移动导向件的两外端部上,抵接在上述受带面上的一对刀刃定位部件。
37.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纸带打印装置,其特征为,上述半裁刀具有以斜刃构成的大致方型的薄板状刀具刃和保持上述刀具刃的刀具保持部,上述刀具保持部具有包含上述刀具刃的刃尖的相邻接的一方的两边相抵接,确定所述刀具刃的切刃突出量的定位部,以及通过压入保持上述刀具刃上邻接的另两边的刀刃压入保持部。
38.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纸带打印装置,其特征为,上述刀具刃的切刃形成钝角。
CNB011410485A 2000-09-29 2001-09-29 半裁装置和具备该装置的纸带打印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829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97855/2000 2000-09-29
JP2000297855A JP2002103712A (ja) 2000-09-29 2000-09-29 ハーフカット機構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テープ印刷装置
JP297852/2000 2000-09-29
JP2000297852A JP2002103282A (ja) 2000-09-29 2000-09-29 ハーフカット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テープ印刷装置
JP2000297856A JP4370709B2 (ja) 2000-09-29 2000-09-29 ハーフカッタ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テープ印刷装置
JP297851/2000 2000-09-29
JP2000297851A JP2002103281A (ja) 2000-09-29 2000-09-29 ハーフカット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テープ印刷装置
JP297856/00 2000-09-29
JP297851/00 2000-09-29
JP297855/00 2000-09-29
JP297852/00 2000-09-29
JP297857/00 2000-09-29
JP297857/2000 2000-09-29
JP2000297857A JP2002103274A (ja) 2000-09-29 2000-09-29 ハーフカッタ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テープ印刷装置
JP297856/2000 2000-09-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44621A true CN1344621A (zh) 2002-04-17
CN1188290C CN1188290C (zh) 2005-02-09

Family

ID=27531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4104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8290C (zh) 2000-09-29 2001-09-29 半裁装置和具备该装置的纸带打印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694854B2 (zh)
KR (1) KR100395833B1 (zh)
CN (1) CN1188290C (zh)
HK (1) HK1045670A1 (zh)
TW (1) TW521037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6891A (zh) * 2009-12-24 2011-08-3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切割装置以及具备该切割装置的带印刷装置
CN102172918A (zh) * 2011-01-06 2011-09-07 硕方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半切控制设备及方法
CN102267294A (zh) * 2010-04-26 2011-12-07 美克司株式会社 切断机构及打印装置
CN103124619A (zh) * 2010-07-30 2013-05-29 勃来迪环球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节打印介质切割器系统和调节打印介质切割器系统的方法
CN104781079A (zh) * 2012-10-15 2015-07-15 迪默公司 打印装置
CN105479951A (zh) * 2016-01-05 2016-04-13 上海西文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印唛联体折剪带装置
CN117021788A (zh) * 2023-10-10 2023-11-10 珠海芯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切刀结构及便携式打印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94208A (en) * 2002-09-19 2004-04-21 Esselte Nv Tape printer having spitter mechanism that ejects tape from printer
US7059791B2 (en) * 2002-09-19 2006-06-13 Dymo Tape printer
US7204654B2 (en) * 2003-07-02 2007-04-17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Perforation forming mechanism for use in an imaging apparatus
US7066671B2 (en) * 2003-07-02 2006-06-27 Adam Jude Ahne Method for forming perforations in a sheet of media with a perforation system
JP5540695B2 (ja) * 2009-12-24 2014-07-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ット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テープ印刷装置
JP5493830B2 (ja) * 2009-12-24 2014-05-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ット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テープ印刷装置
JP5515725B2 (ja) * 2009-12-24 2014-06-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ット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テープ印刷装置
JP5428843B2 (ja) * 2009-12-24 2014-02-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ット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テープ印刷装置
KR20160126233A (ko) * 2015-04-23 2016-11-02 (주)코레쉬텍 티백용 태그 절단장치
JP2017117305A (ja) * 2015-12-25 2017-06-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判断装置、プログラム、判断装置における判断方法、および印刷装置
CN106078869B (zh) * 2016-06-30 2017-10-24 浙江汇锋薄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装饰膜切割机
CN107443761A (zh) * 2016-06-30 2017-12-08 浙江汇锋薄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薄膜粘合机
JP6927120B2 (ja) * 2018-03-30 2021-08-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切断装置
JP6930474B2 (ja) * 2018-03-30 2021-09-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切断装置
JP6908894B2 (ja) * 2018-03-30 2021-07-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切断装置
CN110682697A (zh) * 2018-07-04 2020-01-14 霍云翔 一种多功能打印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23A (en) * 1848-04-18 Improvement in machinery for trimming books
US907445A (en) * 1906-12-29 1908-12-22 Robert C Berry Power-hacksaw.
US1211964A (en) * 1916-02-14 1917-01-09 Andrew Rasmussen Power hacksaw-machine.
US1665090A (en) * 1924-09-11 1928-04-03 E C Atkins & Company Hack saw
JP2751377B2 (ja) 1989-04-28 1998-05-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のテープ切断機構
JP2953119B2 (ja) 1991-07-09 1999-09-2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半導体集積回路
JPH0872425A (ja) 1994-09-09 1996-03-19 Nitto Denko Corp 長尺状ラベル受像体
JP2000006085A (ja) 1998-06-25 2000-01-11 Brother Ind Ltd カッティング装置
JP3945028B2 (ja) 1998-07-07 2007-07-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カッティング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6891A (zh) * 2009-12-24 2011-08-3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切割装置以及具备该切割装置的带印刷装置
CN102267294A (zh) * 2010-04-26 2011-12-07 美克司株式会社 切断机构及打印装置
CN102267294B (zh) * 2010-04-26 2015-11-25 美克司株式会社 切断机构及打印装置
CN103124619A (zh) * 2010-07-30 2013-05-29 勃来迪环球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节打印介质切割器系统和调节打印介质切割器系统的方法
CN103124619B (zh) * 2010-07-30 2015-05-06 勃来迪环球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节打印介质切割器系统和调节打印介质切割器系统的方法
CN102172918A (zh) * 2011-01-06 2011-09-07 硕方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半切控制设备及方法
CN104781079A (zh) * 2012-10-15 2015-07-15 迪默公司 打印装置
CN105479951A (zh) * 2016-01-05 2016-04-13 上海西文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印唛联体折剪带装置
CN117021788A (zh) * 2023-10-10 2023-11-10 珠海芯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切刀结构及便携式打印设备
CN117021788B (zh) * 2023-10-10 2024-01-16 珠海芯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切刀结构及便携式打印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20025795A (ko) 2002-04-04
TW521037B (en) 2003-02-21
US6694854B2 (en) 2004-02-24
US20020066349A1 (en) 2002-06-06
HK1045670A1 (zh) 2002-12-06
KR100395833B1 (ko) 2003-08-27
CN1188290C (zh) 2005-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88290C (zh) 半裁装置和具备该装置的纸带打印装置
CN1192900C (zh) 纸带打印装置
CN1190325C (zh) 纸带打印装置
CN1223060C (zh) 端子压折装置
CN1234538C (zh) 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
CN2819373Y (zh) 盘片搬送装置
JP2007160431A (ja) ワイヤソーによる切断方法とワイヤソーの切断ワーク受け部材
CN105290779B (zh) 手机加工检测装置
CN1496339A (zh) 割划方法、刀轮、使用该刀轮的割划设备和制造该刀轮的设备
CN1083388C (zh) 自动化银行业务机的收据传送和回收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CN1923476A (zh) 打孔设备、板片处理设备、以及成像设备
CN1493460A (zh) 记录装置
CN1200818C (zh) 带式打印设备及方法、切断设备及方法以及配置有切断设备的带式打印设备
CN101039807A (zh) 带盒锁定和弹出装置
CN101028729A (zh) 切削装置
CN2802652Y (zh) 盘片播放装置
CN104742530B (zh) 弹簧用激光打标系统
CN1236342A (zh) 平台型打印机
CN1748284A (zh) 制造灯泡的方法和系统
CN1828439A (zh) 纸后处理装置和成像装置
CN1283470C (zh) 成像装置
CN1682581A (zh) 元件供给系统和元件供给方法
CN1576203A (zh) 半导体晶片的运输方法和运输装置
CN1827505A (zh) 卡片状介质的输送机构
CN1096924C (zh) 蔬菜倒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04567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209

Termination date: 2015092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