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40023A - 高速记录带包装 - Google Patents

高速记录带包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40023A
CN1340023A CN98814394.1A CN98814394A CN1340023A CN 1340023 A CN1340023 A CN 1340023A CN 98814394 A CN98814394 A CN 98814394A CN 1340023 A CN1340023 A CN 13400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er strip
recorder
strip
essence
coi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881439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726C (zh
Inventor
约翰·P·格兰特
威廉·S·奥克利
托马斯·P·弗兰格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s Tech Inc
Original Assignee
Lots Tech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s Tech Inc filed Critical Lots Tech Inc
Publication of CN13400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400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72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72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5/00Driving, starting or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Driving both suc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Guiding such record carriers or container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G11B15/60Guiding record carrie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5/00Driving, starting or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Driving both suc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Guiding such record carriers or container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G11B15/60Guiding record carrier
    • G11B15/66Threading; Loading; Automatic self-loading
    • G11B15/67Threading; Loading; Automatic self-loading by extracting end of record carrier from container or spool

Landscapes

  • Winding Of Webs (AREA)
  • Controlling Rewinding, Feeding, Winding, Or Abnormalities Of Webs (AREA)
  • Registering, Tensioning, Guiding Webs, And Roller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记录带(13),例如磁的、光的和其它的记录带,以及其它许多类型具有相反两侧边(14,15)的记录带,借助于使本质上每一新到达卷绕的记录带(113)悬浮,绕旋转轴线(18)被卷绕在逐渐增大的记录带包(16)的流体薄膜(19)上。借助于流体薄膜,许多圈记录带(23)的本质上每一新卷绕记录带的相反两侧边,被连续对准在逐渐增大的记录带包中本质上全部先前卷绕的记录带。在许多圈记录带之间的流体薄膜的增量逐渐减小至零,直至许多圈记录带的每一引导圈已经变成锁定在记录带包的其余部分上。卷绕记录带形成的最终记录带包(16)本质上没有流体,并沿记录带包的相反两径向平面记录带的侧边共面。

Description

高速记录带包装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高速卷绕和包装记录带,并包括获得具有由平行且共面的记录带边缘构成的两侧边的记录带包。
              发明背景
在所有记录带驱动系统中,包括磁的和光学的,横向或螺旋扫描的和纵向的,单一卷盘和双卷盘,一个制约性设计因数是将记录介质在高速度下以平滑、一致的记录带介质层卷绕在卷盘上的能力。令人满意的记录带包的获得,只有当记录带卷绕在卷盘或类似装置上而构成记录带包时,后继各记录带的边缘均在同一平面内。记录带在卷盘上未对准而成为错位的的记录带包,通常在经过记录带行进而在下一次卷绕中,会导致不适当的记录带引导,并经常在读/写操作时产生由于介质未对准而引起的问题。初始包装不良的记录带包不可避免地在后继的记录带卷绕中造成更为不良的记录带包,直至经常发生包装的极度的错位状态。在低速卷绕时,合适的记录带包装通常不是严重问题,且传统上使用各种技术以保证所希望的平滑的记录带包。这些技术包括记录带边缘引导、卷盘凸缘收敛、主动控制记录带的方向。在记录带边缘引导技术中,记录带介质被几种装置之一所引导,迫使记录带贴靠一静止引导块。这些装置包括:通过弹簧指的边顶压力;楔形引导;空气楔引导;或滚子,该滚子绕径向于记录带包轴线的轴线旋转,并在记录带包上以与记录带包大约相同的速度旋转。
记录带速度增加带来不良的记录带包,并要求增大力以控制记录带更大幅度的合成位移与跟踪误差,却导致记录带边缘更大的磨损,从而产生更多的碎末。
在卷盘凸缘收敛技术中,其系统设计成使记录介质被卷绕盘上的凸缘所约束与引导,记录带沿卷盘送进。主动控制包括记录带路径信息的传感和向由致动器驱动的记录带支撑元件输入正确的信号。最后这种方法复杂,而前面两种方法之每一种要求接触记录带的边缘,这必然导致记录带边缘在经过多次卷绕/再卷绕后损坏,特别是在记录带的速度增高后更是如此。
本质上减小或消除记录带由于多次行进而造成边缘损坏特别重要,在单个记录带上包含了大量数据,希望将其编挡保存及此后对其进行多次访问。大量访问可能导致记录带边缘迅速磨损和损坏,这两者最终导致记录带不能成功地运动及随之而来的行进故障。许多形式的记录带边缘引导会产生热,这种热使记录带伸长而超出其弹性极限。这会在记录带的边缘产生称为“波浪形”的波度。这种波度部分不能与记录头和播放头正常地接触以完善地记录和播放。没有正的地引导,在快速卷绕时,记录带趋向于搭在卷盘凸缘上,这还会使记录带相对于记录头和播放头对不准。
在光学系统中,记录带磨损情况由于微观边缘磨损碎末对记录带数据表面的污染而更加恶化,导致对数据记录和恢复的干扰并增加比特误差率。
以传统逻辑为基础,现有技术认为卷取卷盘上记录带层与层之间空气的夹带是高速卷绕记录带过程中主要不稳定因  素,并视为记录带在最终记录带包中记录带错位的主要原因。因此,现有技术随着记录带速度的增加,便增加记录带的张力以极力挤出在记录带卷绕过程中全部记录带各层之间的截留空气。随着工业向着为获取更大容积效率的利益而采用更薄记录带方向发展,现有技术之增大记录带张力,使记录带的物理强度加重负担,结果,或者使记录带拉伸超出其许用极限,或者限制了最大许用张力,因此,对于给定的记录带速度增大了记录带包上记录带的错位量。
在探索摆脱此困境的途径中,现有技术求助于包装装置以将空气挤出记录带包。旋转装置和非旋转装置两者都使用了。这些装置总是用弹簧在逐渐增大的记录带包的外直径上加载。现有技术方法的主要缺点在于,在此方法中,新进入的记录带由于记录带被吸附于上一层记录带而其侧向位置被锁定,使这一层记录带的位置与上一层已经卷绕的记录带是否共面无关。
随着工业上为了向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快的数据访问时间而向更快的记录带速度发展,包装错位的问题随之增大。沿着传统纠正包装错位的方法继续前进,将要求使用愈来愈大的控制力在更高的速度下纠正更大的错位量。随着控制力增大,由控制力增大而导致的记录带损坏也增加。在高速卷绕时,包装错位将推翻传统的矫正方法。在某些情况下,高的记录带拉力和一圈与一圈未对准至少可导致临时的记录带破坏,有时甚至是永久性破坏,从而如果不破坏也会影响信息记录、存储再生的能力。在极端情况下包装错位将使得后继的记录带卷绕难于包装成贴靠上卷盘凸缘和下卷盘凸缘。从这种极端情况下释放卷绕还可能进一步损坏记录带,这是由于记录带拖刮上下卷盘凸缘。没有卷盘凸缘,以及在某种情况下甚至具有凸缘时,严重的记录带错位可导致记录带“跳”出凸缘,结果出现记录带卡住或破坏。
错位的记录带包在操纵和行进过程中特别容易损坏。记录带的各层并不是被相邻层记录带的边缘所支撑,容易破碎,结果使记录带永久损坏。
              发明概述
本发明的总目的在于以具有突破性的解决方案克服上述现有技术面临的困境。
本发明有密切关系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级的卷绕技术和系统。
本发明的相关目的在于生产并能够生产高级记录带包,这种记录带包相反两径向侧面完全共面,并具有在整个数以千计的重复卷绕中具有镜象似的理想质量。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高记录带介质超出现有技术可能性的信息存储和再现的能力。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通过在此所公开的进一步的内容将变得一目了然。
一方面,本发明属于一种卷绕记录带的方法,该方法将具有相反两边的记录带卷绕进入一绕旋转轴线逐渐增大的记录带包,更具体说,属于包括由下列诸方面结合而获得的改进方法:把本质上每一新到达卷绕的记录带悬浮于逐渐增大的记录带包的一流体薄膜上;建立一本质上没有流体的记录带包,其中本质上全部卷绕在记录带包上的记录带相应的相反侧边,分别与记录带包的相反两径向平面共面,方法是:对于数次卷绕连续使每一新卷绕的记录带的相反两侧边,借助于流体薄膜,本质上对准在逐渐增大的记录带包中全部先前已卷绕的记录带的相应两侧边,与此同时,逐渐将各圈记录带之间的流体薄膜的增量减小为零,直至许多圈的每一引导圈已经变为锁定在记录带包的其余部分上。
本发明还属于卷绕记录带包,此记录带包在其相反两径向平面,记录带的两侧边具有良好的共面性,由于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制造或使用本发明诸实施例的方法,记录带的速度超过每秒三米。
从相关的一方面,本发明属于一种装置,该装置用于将具有相反两侧边的记录带绕旋转轴线卷绕在逐渐增大的记录带包上,更准确地说,属于改包括下列方面改进的综合:卷绕层间的流体薄膜形成器,连接在记录带并通过在记录带包装许多圈的本质上每一新到达卷绕的记录带;记录带边缘对准器,设置在本质上每一新到达卷绕的记录带和逐渐增大的记录带包许多圈处形成的流体薄膜处;记录带卷绕锁定器,连接在许多圈的每一引导圈。
从其更具体方面,本发明属于一种装置,该装置用于将具有相反两侧边的记录带卷绕在具有旋转轴线的记录带卷盘轮毂上,以构成逐渐增大的记录带包装,包括综合下列方面:柔性卷盘凸缘,设置在轮毂相反两侧边;卷绕层间流体薄膜形成器,连接在记录带并通过记录带包装许多圈的本质上每一新到达卷绕的记录带;记录带边缘对准器,设置在本质上每一新到达卷绕的记录带与在逐渐增大的记录带包形成的流体薄膜处;和记录带卷绕锁定器,连接在许多圈的引导圈,使包括柔性卷盘凸缘和连续卷盘凸缘折弯器的记录带边缘对准器和记录带卷绕锁定器连接在这些柔性卷盘凸缘。
              附图简介
本发明的主题及其各个方面,以及本发明的目的,从下列对推荐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将变得更加清楚,这些实施例在附图中作为例子图解说明,也构成对本发明的书面说明,附图中,相同的字符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记录带走带机构和传送装置的顶视图,图1中转角剖面线3-3表明记录带卷盘如何剖切为图3、图5等所示;
图2为图1所示传送装置的侧视图,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之记录带张力控制装置的方框图;
图3为一系统的剖视图,该系统类似于沿图1中3-3线剖切的剖视图,以便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之记录带边缘对准器和卷盘凸缘扩展器相对于记录带包装的关系;
图4为记录带包装的顶视图,该记录带包装具有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改进后的记录带边缘对准系统;
图5为一系统的侧视图,该系统类似于图4所示系统,不过具有根据本发明之空气轴承式随动器;
图6为记录带包的顶视图,该记录带包具有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记录带边缘对准系统;
图7为记录带包的侧视图,该记录带包具有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经过改进的记录带边缘对准系统;
图8为记录带包的侧视图,该记录带包具有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翼型记录带边缘对准系统;
图9为一展开视图,沿图8中顶卷盘凸缘处从9-9线观察,具有空气动力凸缘弯缘装置;
图10为记录带包的侧视图,该记录带包具有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记录带边缘对准系统;
图11为记录带包的侧视图,该记录带包具有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记录带边缘对准系统;
图12为记录带包的侧视图,该记录带包具有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记录带边缘对准系统;
图13为根据本发明一推荐实施例的记录带卷盘的侧视图;
图14为类似于图13的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推荐实施例的记录带卷盘凸缘,该凸缘被弯曲以使记录带进入接收和记录带对准;
图15为图13所示卷盘的顶视图,该卷盘具有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作的修改;
图16为图13所示记录带卷盘的详图,该卷盘具有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进行的另一修改;
图17为图13所示记录带卷盘的详图,该卷盘具有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进行的另一修改;
图18为图13所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记录带卷盘的顶视图;
图19为沿图18中19-19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20为沿图18中20-20线剖切的剖面图。
为了图形表述的可能性和在下面更为充分的说明,在图中不得不将全部记录带卷绕层表述成彼此间相距一段距离,即使记录带卷已经变成锁定了的紧密包,因为不如此,在记录带最后几圈卷绕后就得画成所不允许的黑方块。事实上,当一圈又一圈的卷绕变成锁定在记录带包上,与全部先前卷绕在记录带包上的各卷绕圈成为完全共面时,实际上就成为一个极紧密的记录带块。与此类似,为了表述的可能性,图形中在每一记录带边缘与相邻卷盘凸缘之间必须示出一间距,即使为了对准的目的凸缘的这部分应与记录带接触。
          实施本发明的方式
附图图解说明了将记录带以高速卷绕成高质量卷绕记录带包的各种系统、装置和方法,该记录带包具有相距一段距离的、平行共面的记录带侧边缘,与任何现有技术在超过每秒三米的高速卷绕成的记录带包相比,该侧边缘即使经过成千次卷绕和重新卷绕,都更为平滑和没有更大的错位。附图还示出了一些系统,其中,记录带在记录机、播放机或其它记录带处理装置或交换站,以超过每秒三米的高速度从这种记录带包解绕或重新卷绕,与现有技术中任何可比系统相比,都更精确得多。
为简化和易于理解,图1和2示出了一种直线记录带走带机构和传送装置10,该传送装置具有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记录带张力控制装置12。不过,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主题及其实施例适用于各种记录带驱动系统,包括:记录带记录、重放和/或复制系统,诸如磁式的、光学式的或磁-光式的;纵向、横向或螺旋扫描技术;使用单卷盘、盒式存储器、双卷盘或装填式盒等系统。此外,本发明的应用并不局限于记录带记录及类似情况,还可扩展至其它应用中,在这些情况下,超精密的带或网以高速引导、卷绕和解绕具有重要意义或高的效益。因此,图1和2中的方框17用符号表示任何记录带记录、播放或处理站,以及任何记录带驱动装置。引导滚或柱20和120也在记录带传送装置中示出,分别设置在处理站17与记录带供给卷盘和处理站与卷取卷盘之间。
图1和2示出了一种方法,该方法将具有相反的两侧边14和15的记录带13卷绕入环绕旋转轴线18、逐渐增大的记录带包16上。本发明使每一新到达的卷绕层113,本质上悬浮于逐渐增大的记录带包16上的流体薄膜19上,并建立一种本质上没有流体的记录带包,其中,本质上全部记录带卷的全部相应的相反两侧边14和15,分别与在记录带包上沿记录带包16的相反径向平面21和22(见图3)本质上是共面的。本发明实现这一点是借助于流体薄膜19,通过连续使记录带的许多圈记录带23之每一新进入的卷绕层113的相反两侧边,本质上对准在逐渐增大的记录带包中先前卷绕的记录带的相应侧边,同时,逐渐将各层间的流体薄膜的的增量减小至零,直至许多圈的每一引导圈变成锁定在记录带包的其余部分上。
对此,可参看图3,因为该图以放大比例示出了记录带包及其组成部分。图3以及图5至8、图10至12和图14之每一图,可看成是图1中沿3-3线角度剖切的剖视图,除了对准力施加器或记录带边缘对准器32至42和卷盘凸缘扩展器43至48是增加的,对此,将在后面更充分地说明。在这些图中,左侧为记录带13的进入侧,右侧为代表记录带包装侧。图13还可视为沿图1中3-3线角度剖切的剖视图,或可简单地视为后继的图14通过直径剖面的剖视图,相对于图14的比例缩小了。
回到基本原理,需要指出,图3示出了进入卷绕的记录带13、进入卷绕记录带之新近到达的记录带113和记录带包的其余部分16。图3还示出了在新近到达的卷绕层与先前卷绕在记录带包上记录带之间最后形成的流体薄膜19,新近到达的卷绕层113就浮在此流体薄膜上。此流体薄膜的增量新近到达的卷绕层之间扩展和从许多圈23记录带包装的先前卷绕层之间。正如图3和其它图中之某些图所示,由于是螺旋向内进入卷绕记录带包装,这种流体薄膜增量是逐渐减小的。
为了图形表述的可能性附图不得不将全部记录带卷绕画成彼此相距一段距离,因为不如此,在记录带最后几圈卷绕后就得画成不允许的黑方块。不过,根据本发明,实际上存在这样大的极紧密的记录带块,因为当一圈一圈的卷绕变成锁定在记录带包上,而与先前卷绕在记录带包上的记录带形成完全共面的关系。
与此类似,为了图形表述的可能性,附图不得不将每一记录带边缘14和15与记录带卷盘28的凸缘26和27之间示出为分别相距一段距离。这种空间事实上确实存在,而且在或者大体在记录带13进入卷盘或离开卷盘28的区域是必要的。不过,至少在本发明之图示实施例中。在记录带边缘14与相邻的卷盘凸缘26之间事实上没有侧向距离,与之面对的记录带边缘15与卷盘凸缘27之间也没有侧向距离,在此,校准力31施加在卷绕记录带113上和先前许多圈记录带卷23上,以使卷绕记录带113与记录带卷23在逐渐减小的流体薄膜19上对准。
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上述本质上每一新到达卷绕的记录带113的悬浮和每一流体薄膜增量的连续递减是通过卷绕记录带13的张力控制实现的。
上述记录带13的本质上每一新到达卷绕的记录带113悬浮在逐渐增大的记录带包16的流体薄膜19上,可能受所谓相互卷绕带的流体薄膜形成器的影响,因为,每一新流体薄膜19是在每一新到达卷绕的记录带113与就在刚才先卷绕在逐渐增大的记录带包16上的记录带之间(“在---中间”)形成,因此,术语“卷绕带内”(卷绕带之间)是适宜的。记录带张力控制器12是这种流体薄膜形成器的一个例子,对在此所公开的内容的进一步说明将使其变得更容易理解。同样,记录带张力控制器12可作为一种记录带卷绕锁定器,设置在许多圈记录带的每一引导圈,其中,新到达卷绕的记录带113属于最后一圈。正如所给予的名字所蕴涵的意义,这种记录带卷绕锁定器将每一新到达卷绕的记录带113在对准许多圈记录带之后,然后锁定在已经紧固在记录带包16上的卷绕记录带。在记录带13卷绕过程中,随着一圈一圈地依次卷绕,记录带包增大,这种流体薄膜形成器和记录带卷绕锁定器连续运行。
本发明还本质上在记录带13的每一新到达卷绕的记录带113,和在逐渐增大的记录带包16上形成的流体薄膜19处,设置记录带边缘对准器或校准力31,在流体薄膜19的帮助下,使本质上每一新到达卷绕记录带113的相反两侧边14和15,本质上连续对准全部在逐渐增大的记录带包上先前已经卷绕上的记录带边缘14和15。在图2、3等等图中,这种校准力用箭头符号31表示,图1以指向卷绕记录带包的箭头31后视图的形式,示出了“箭头向下符号:图1还以虚线箭头符号示出了在解绕记录带包处的记录带校准力31,从而表明这种校准力或记录带边缘对准器既可用于记录带包,因为记录带13可以卷绕在任一侧,另一方面,也可从任一侧或任一卷盘解绕。
通过背景技术的介绍可回忆起,现有技术认为,空气进入记录带卷绕层之间,是在高速卷绕记录带时,实际上导致不可避免的不稳定,导致在记录带卷绕中各卷绕层的错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种种问题的主要原因。迄今为止,这实际上是在设计所有高速记录带驱动系统中有限的因数,它使得现有技术不顾一切地努力,而这些努力趋于损坏记录带并因而降低记录与播放过程的质量,并在高记录带速度时严重缩短记录带的寿命。
本发明正好从与之相反的方向入手,在卷绕和传送记录带时通过正面利用“附着”在记录带表面上的空气边界层,在逐渐增大的记录带包装上形成流体薄膜。这种对于形成流体薄膜的正面利用,是与使本质上每一新到达卷绕的记录带113的相反两侧边14和15,与逐渐增大的记录带包上先前卷绕的本质上全部卷绕记录带的相应两侧边14和15,借助于这种流体薄膜而连续对准相结合,而曾经作为帮助记录带相应相反侧边14和15对准的每一流体薄膜的增量逐渐递减至零,直至上述许多圈的每一引导圈已经变成锁定在记录带包16的其余部分上,其中本质上全部记录带包上的卷绕记录带的本质上全部相应的相反侧边14和15,将分别与记录带包相反的两径向平面21和22在同一平面,理想地具有镜像式的质量。
在本发明范围内,各种类型的记录带边缘对准器和对准方法在本发明所示实施例中给予公开。
作为例子,图1至12和14示出了相反侧边14和15的对准包括在记录带13上施加力31,该力本质上平行于流体薄膜19本质上施加于每一新到达卷绕的记录带113上。于是,这些图示出了记录带边缘对准器诸如32至41,本质上平行于流体薄膜19作用在每一新到达卷绕的记录带113上。
根据图5至9和11所示实施例,力31是借助于压力差施加在记录带13上。这种压力差可由所谓压差发生器生成,例如过压发生器33至36之一,或一种欠压发生器39,或者在记录带边缘对准器中,本质上平行于许多圈流体薄膜19作用在每一新到达卷绕的记录带113上。
图11中用箭头39象征性地示出了欠压发生器。根据记录带卷盘凸缘26和27的柔性以及记录带卷盘28的允许转速,欠压发生器39事实上可以是以足够快速度旋转的记录带卷盘,该卷盘是由带电机控制器12的卷盘驱动电机50驱动,其中,流体薄膜19中的空气或流体借助于离心力抛出,如图11中箭头38所示,因此,流体薄膜递减,直至在许多圈记录带对准后,每一新到达卷绕的记录带已经变成锁定在记录带包的其余部分上。在某些不适合的应用场合,可使用真空泵装置或其它流体去除装置作为所象征性表示的欠压发生器39。在任一情况下,卷盘凸缘被拉向一起或缩回以进入边缘对准,而与许多圈之每一新到达卷绕的记录带113接触。
相反边缘14和15的对准包括对记录带13的记录带边缘进行引导,在本发明图示实施例中,这种引导在记录带边缘引导装置与本质上每一新到达卷绕的记录带113之间本质上为零相对运动。在这方面,记录带边缘对准器可包括一种记录带边缘引导装置,该引导装置相对于每一新到达卷绕的记录带113,本质上为零相对运动。这种零相对运动可借助于卷盘凸缘26和27实现或达到,该卷盘凸缘可具有或不具有另外的对准力施加器,例如将在下面更详细说明的那样。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记录带边缘引导最好是旋转的,在卷绕记录带时随记录带13旋转。记录带边缘对准器于是可包括旋转记录带边缘引导装置,该引导装置相对于每一新到达卷绕的记录带113,本质上为零相对运动。这种旋转记录带引导装置,除连同图12所示的后面所述实施例外,可具有旋转轴线18,该轴线本质上平行于在逐渐增大的记录带包16中形成的流体薄膜19,例如在具有卷盘凸缘26和27的情况下,该记录带卷盘28绕轴线18旋转。自然,这只是更广阔概念的一个实施例,按照这一概念,记录带边缘引导器可绕任何其它轴线旋转,只要能相对于并在本发明此实施例之本质上每一新到达卷绕的记录带113形成零相对运动。
例如,图12所示根据一实施例之记录带边缘引导器41,是朝向和背向记录带13旋转,作为例子,旋转记录带边缘引导器41,具有旋转轴线42,该旋转轴线本质上垂直于逐渐增大的记录带包上形成的流体薄膜19,或沿旋转轴线18的径向设置。根据本发明的图视实施例,记录带13被卷绕在记录带卷盘28的轮毂29上,在轮毂的相反两侧具有凸缘26和27,本质上每一新到达卷绕的记录带113的相反两侧边14和15连续对准此两凸缘,而记录带卷盘绕轴线18旋转,如图1至12和14所示。根据本发明在这方面装置中的记录带边缘对准器可包括一连续卷盘折弯器,设置在卷盘凸缘26和27处。正如对其命名所蕴涵的意义,此卷盘凸缘折弯器连续折弯卷盘凸缘。
卷盘凸缘折弯器的例子在图3至12和14中分别为32-41。最好凸缘26和27,借助于或通过对准力31或对准器32至41的作用,连接被折弯于本质上每一新到达卷绕的记录带相反边缘14和15上,如图1至12和14所示。
相反,当卷绕记录带时,在记录带13进入卷盘28处,凸缘26和27可连续被折弯离开,如图1至2和14所示,即在此处,记录带相对于卷盘凸缘运动,或换言之,此处记录带和卷盘凸缘之间的相对运动本质上并不为零。在这方面,卷盘凸缘扩展器43至48分别示出于图1至12,当卷绕记录带时,记录带13在此进入卷盘28,或者,在这方面,当解绕时,记录带在此处退出卷盘。
在这方面,记录带边缘对准器实际上也可包括卷盘凸缘扩展器,例如在图14所示实施例中那样,其中,记录带边缘对准器和卷盘凸缘扩展器在相同结构32中协同工作。在这方面,通过图14可见,凸缘26和27被连续折弯于本质上每一新到达卷绕的记录带113,而与此同时,卷绕记录带时,在记录带13进入卷盘处,卷盘被连续折弯以离开,正如在图14中双头箭头40所象征性地表示的那样。
特别是图13和1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之柔性卷盘凸缘26和27,在其外圆周或外周边处与卷盘轮毂处具有不同的间距。特别如图13和14所示,卷盘凸缘26和27的外圆周或外周边可比卷盘轮毂处进一步分离。这种柔性卷盘凸缘可为或可预制成锥形。在这方面,这种锥形凸缘可为凹锥即向外扩张,例如图13所示,或可为凸锥即向内变形以使其外圆周边处比轮毂29处彼此更靠近,例如将在下面结合图14所进行的讨论那样。每一种情况都实行下一节所提出的原理:
锥形结构,包括记录带卷盘凸缘26和27的截顶锥或平台锥形具有在外周边保持恒定外周边的特征。换言之,锥形的外周边即使被折弯仍保持常数。如果锥的边缘被在边缘处运动以相对于轮毂29增大或减小锥度的夹角,例如通过在记录带对准器垫块65和66之间使旋转圆锥凸缘26和27向内转,或在诸如图5至9和12所示之其它记录带边缘对准器之间使其向内转,于是此锥形形状必然偏离其如图13所示的初始形状,以便保持其恒定的外周边长度或圆周长度。如果在对准器65和66处锥形表面的夹角改变成使卷盘凸缘26和27与新到达卷绕的记录带113以及下列等等进入对准接触,此后,倾斜夹角必须自身作某种反向改变,以便保持其恒定的外周边长度。因此,为对准接触新到达卷绕的记录带113,凸缘26和27间的密贴间距在记录带13进入卷盘28区域的凸缘扩张,如图14中双头箭头40所示。这反过来也实用,如果柔性卷盘凸缘26和27如上所述为凸锥,即在其外周边处比轮毂29处彼此更靠近。在这种情况下,双头箭头40象征性地表示卷盘凸缘扩展器,该扩展器可类似于任何在图1至12中所示的扩展器43至48。借助于当记录带13在进入或退出记录带卷盘时在该处将凸缘扩展开,使卷盘凸缘从箭头40折弯一角度位移,与正在进入的卷绕记录带113接触,因此起记录带卷绕对准器的作用,以取代专门的对准器32而可将器其取消。
在此意义上,图14事实上是这两种情况的图解说明:(a)使用具有所谓凹锥的卷盘凸缘如图13所示,或(b)使用上述作为替换的具有凸锥的卷盘凸缘结构。因此图14图解说明了两个例子,其中,记录带边缘对准器和卷盘凸缘扩展器统一为一种结构,例如上述的32和40。
此外,在作为替换的凸锥柔性卷盘凸缘情况下,其中,凸缘26和27外周边向内收敛或在其外圆周或外周边比在其轮毂29处更靠近,这种向内收敛或偏转的卷盘凸缘,在储存、运送及类似过程中会紧密贴靠记录带包16的至少外边缘,当访问记录带13或希望卷绕或解绕时卷盘凸缘会扩展开如图中箭头40所示。
卷盘凸缘可偏转和具有固有的柔性,或可借助于各种柔性施加装置或结构。例如,卷盘凸缘26和27可为悬臂或相对于轮毂29铰接。如图15所示,对于卷盘凸缘之一,柔性卷盘凸缘26和27可在卷盘轮毂29处具有许多孔51。这种孔可为环绕轮毂的形式以增加凸缘相对于卷盘轮毂的柔性。
根据图16所示实施例,柔性的卷盘凸缘26和27在卷盘轮毂29处具有铰接部52。此铰接部可为减薄环的形式,或在环绕凸缘与轮毂交界处为薄横截面,诸如制成常见于聚丙烯元件和其它塑料结构的所谓“活铰接”形式。
如图17所示,柔性卷盘凸缘26和27在轮毂29处具有同心的环形褶53。此同心环形褶可为金属膜盒或其它膜盒所用形式,诸如膜盒或其它波纹管所用形式,只是每一卷盘凸缘最好只有一环形褶,并设置在紧靠卷盘轮毂处,从而不致干扰记录带的卷绕和对准过程。这最好用于图16至20的全部实施例中,其中,如在图17和19中,铰接部52或环形褶53本质上设置在卷盘轮毂29的空心圆柱内表面外面。
根据图18至20所示本发明之实施例,对于凸缘26和27两者,借助于示出的这些凸缘之一,柔性卷盘凸缘26和27外侧具有径向突起部或其它刚性增强部56。这种刚性增强部从卷盘轮毂29,或从制成同心环形褶53处,或从卷盘轮毂29上制成其它铰接部或悬臂结构处,延伸至在凸缘外周边记录带对准力施加器作用的角度区域57,诸如图3、8、9、和14中之32或36。诸如刚性增强部、凸缘的柔性以及其它参数,事实上相互平衡以获得相应情况下的最佳性能。
图3、4和14所示对准力施加器或记录带边缘对准器32可具有一对压力垫块65和66,卷盘凸缘26和27处于压力垫块之间。此压力垫块的形状与其所接触的记录带卷盘凸缘26和27之凸缘倾斜形状的轮廓相符,且最好具有坚硬光滑的表面与凸缘接触,从而使之长期耐磨和柔和,对卷盘凸缘无损害。例如,这种光滑表面可通过火焰抛光象蓝宝石的或陶瓷的或硬抛光铬板而获得。这同样应用于与卷盘凸缘内表面接触的扩展器43和44,如图1至4、10和12所示。
对准力施加器或记录带边缘对准器可支持在或作用在记录带卷盘凸缘26和27外周边区域,例如图3、8和14所示实施例之对准器32或36。
根据本发明另外的实施例,这些或其它对准力施加器或记录带边缘对准器32或33,事实上可能随记录带包16在卷盘28内的轮毂29上增大而沿卷盘外周边随动,例如图4和5所示。作为对准器32的例子如图4所示,作为对准器33的例子如图5所示,这些对准器之任一种可安装在铰接于68的臂67或167上,例如图4所示,还包括一用曲线箭头象征性地表示的对臂67或167施加的弹簧偏压或驱动力。最好,对准器32或33的安装臂应当轻,并用弹簧加压与平衡,以避免在记录带转送中由于小的冲击或加速载荷而产生位移。
在许多情况下,所选择的卷盘凸缘26和27很薄,在记录带包从接近卷盘轮毂29处增大至接近卷盘外周边的过程中,偏压69将适当地使对准器32跟随形成中的记录带包16。不过,在要求对准器33并不接触卷盘凸缘的场合,或环境要求对准器32更精确引导的情况下,在69处可能使用伺伏控制。已知这种控制本身典型的应用为使用记录带传感器,例如一种探测器或一种光源-光电池组合体,传感器将每一新形成的外记录带卷绕113的位置信号输出,并据此使对准器32和33运动,例如在68或69处使用一小电机,该电机接收根据上述记录带传感器输出信号所生成的驱动信号。为此目的以及任何其它理由,卷盘凸缘26和27可为透明的。
记录带对准器可为凸缘接触式,例如图3、4和14中的对准器65、66,或可为非接触式,例如图5至9所示的对准器33至34。提供必要推力或对准力31的非接触式记录带对准器包括设置在每一卷盘凸缘26和27处的空气轴承。此空气轴承例如可包括垫片71和72,或具有孔75的杆73或74,该孔用作如图7所示空气轴承35,也可用作如图5中之空气轴承33和图5和7中所示在45处之其它空气轴承。
此空气轴承从压缩空气源或流体源供给空气或所希望的流体。为避免图形中与传统的组成部分拥挤,压缩空气或流体源在图5、7和11中用供给管路77和78象征性地表示,而没有用方框符号表示流体源。
如图7示例所表明,特别是在此所公开的全部空气轴承所表明,空气轴承的孔75设置在空气轴承的侧面或空气轴承上面向卷盘凸缘的部分。空气或其它流体从这些空气轴承以每平方英寸几磅或大约为十千巴的压力流出。孔75的数目、尺寸、形状和位置是设计变量。空气柱或有效的空气轴承表面设置在距每一卷盘凸缘表面小于一毫米处。
空气轴承并不是利用空气使卷盘凸缘运动的唯一途径。作为另一个例子,如图6示出了吹风机、风扇或其它空气推进器34和134,用于连续压卷盘凸缘26和27,借助于空气流131产生对准力31,使其与新到达卷绕的记录带113接触。
根据图8和9所示实施例,记录带边缘对准器36包括翼面37和38,用于推动卷盘凸缘26和27连续地彼此相向,例如像图9展开图所示具有图中27所示的翼面形状,该翼面形状使沿卷盘凸缘运动的空气楔入翼面与相邻的卷盘凸缘之间,从而产生所需要的记录带对准力31。
图10示出了我们称之为离心式记录带边缘对准器37,因为它在卷盘凸缘26之上或卷盘凸缘27之下生成一离心力,这种离心力具有推动卷盘凸缘彼此面向的效果,如箭头231所示。作为例子,本发明此图示实施例使用分布在卷盘凸缘26和27外周边的重量81,其重心在卷盘凸缘外侧边之外一段距离,因此,当凸缘26或27或记录带卷盘28旋转时,使凸缘向内侧弯曲的作用力231是由离心力产生的记录带边缘对准力31而产生的必然结果。
因此,图10和对图11的第一次说明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图解说明,其中,记录带边缘对准力31是由离心作用施加,或正如为其命名所蕴涵的,是通过离心作用对准力施加器,诸如图10中的81或图2中的12-50,并和对图11的第一次说明有关,其中,通过记录带卷盘28的高速旋转在38、39生成离心力。
图12所示记录带边缘对准器41使用或包括滚子84和85,该滚子绕轴线42和142旋转,该轴线沿记录带卷盘的径向延伸,或本质上垂直于旋转轴线18或记录带卷盘28。滚子84和85可与卷盘凸缘26和27接触,从而被驱动旋转。
软刷可像滚子84和85那样使用,该软刷最好是锥形并安装成可以旋转。此刷锥的顶点指向卷盘28的轴线18,因此,如果刷随着卷盘凸缘的运动而旋转,表面刷速和卷盘凸缘速度沿刷的全部点本质上匹配。同样,如果存在滑动,沿刷的长度上滑动是一致的。刷可为软纤维或合成橡胶泡沫材料。一种硬毛刷可设置成使软硬毛有某些弯曲,以尺寸较不严格的方式给予所希望的压力,这种方式具有允许的小速度差。
现在可更加注意上述卷盘凸缘扩展器43至48,此扩展器连续依次地使卷盘凸缘26和27的相继部分向外扩展,以在卷绕时为进入卷绕的记录带13提供空间,并在记录带包16解绕时为出去的记录带13提供空间。这与记录带边缘对准器32至36的作用相反,该对准器连续地将卷盘凸缘的相继部分相向推动,记录带边缘对准器设置在与卷盘凸缘扩展器相距一角度处,即记录带进入卷绕与离开位置之间,此角度大约为半个至一个π弧度。
不过,已经公开的有关记录带边缘对准器32至36的类型、结构、布局、安装、质量、表面硬度和空气或流体源的大多数,其中合用的也可用于卷盘凸缘扩展器43至48。因此,相同或功能相当的部分采用相同的标号32和44、33和45,包括压力垫片65和66或空气轴承71和70以及压缩空气或流体源77和78。
在这方面,扩展器44的压力垫片65和66与卷盘凸缘26和27的内侧表面接触以将此凸缘推向外,记录带13在此处进入或离开卷盘。如图3、10和12中旋转箭头83所示,卷盘凸缘扩展器44可作角度位移,例如绕垂直于记录带卷盘旋转轴线18的对称中心线转动。此扩展器44的外周边形状或其压力垫片65和66在外周边的布局可为椭圆或非圆形,以便通过此扩展器的角度位移改变和控制卷盘凸缘的扩展度数。
与此类似,空气轴承71和72的空气或流体源77、78可以改变,以改变或控制卷盘凸缘角度缩小或张开的度数。
图6中的扩展器46类似于记录带边缘对准器34,除了它是在记录带进入和离开部位吹空气85,以使卷盘凸缘26和27彼此分开。有时,在这方面需要一种经过改进的装置,例如设置一种角度导流器86,与空气轴承71和72类似,该导流器引导空气流或流体流从流体源77、78至卷盘凸缘26和27之间。
翼面式记录带对准器36也具有一种与卷盘凸缘扩展器用的配对物如图8和9所示。具体说,扩展器47可包括翼面87和88,用于使卷盘凸缘26和27彼此连续离开,例如具有图9展开视图所示翼面形87,这种翼面使沿卷盘凸缘运动的空气流经此翼面和与之相邻的卷盘凸缘之间,从而产生使卷盘凸缘提升或扩展所需的力。
根据本发明的推荐实施例,上述本质上记录带13之每一新到达卷绕的记录带113的悬浮,和作为辅助对准的本质上每一流体薄膜增量的连续控制,是由卷绕记录带的张力控制实现的。
这不同于上述现有技术尽可能努力防止任何引起记录带错位流体薄膜的形成。现有技术的努力随着记录带速度的提高而变得愈来愈狂乱,因为任何流体薄膜在进入及随后在记录带卷绕中形成,被视为是记录带卷绕错位,并导致不良记录带包及全部致使现有技术缺陷主要原因,这些缺陷包括在记录带记录和播放站记录带的不规则进程,和由于记录带引导过程中的干涉及由于过大的记录带张力使记录带损坏。当现有技术在日益提高的记录带速度面前,除了愈来愈增大记录带张力之外找不出走出困境的途径,记录带张力变得过大,直至快速运转的记录带在此过程中,如果不是永久地也是暂时变形,用这样卷绕、解绕-重新卷绕的记录带,随之而来的是记录、播放、复制或其它过程质量下降。
所提交的发明避免了这种极端,这是通过使用记录带张力控制流体薄膜增量仅仅与上述对准技术之一相结合实现的,此对准技术采用过去所轻视的流体薄膜作为记录带边缘对准的一种辅助,以实现根据本发明及其实施例的高质量记录带包装。
因此,记录带张力控制,例如图2中12所示,当记录带卷绕在任一卷盘上时,对传送中的记录带13施加的张力,最好大约为每平方英寸一千磅或每平方毫米七百克。作为例子,根据本发明原型试验,已经对宽半英寸厚半密尔的记录带使用四盎司的张力,或对宽12.7毫米厚度为13μm的记录带使用一百五十克的张力。这远小于现有技术对极高速记录带所施加的张力。
记录带张力控制系统包括如图2所示之卷盘驱动电机50和150以及与其协调工作的记录带张力控制器12。这种控制器可为可变电机控制器61控制记录带驱动电机50和51。双头箭头62和63示出记录带驱动电机50和150由设置在张力控制系统中的可变电机控制器61伺服控制。
这样,使记录带完善地对准并锁定在记录带包16上所希望的记录带张力得以实现,这是通过当在图1和2中右手一侧驱动记录带进入所希望的记录带包16时,在左手一侧约束记录带的解绕。电机控制器61为可变的,直至在记录带驱动力与记录带解绕约束实现适当的平衡以获得所希望的记录带张力。根据本发明推荐实施例,比在一定高速下现有技术之记录带卷绕结果,记录带的张力较小,加之在记录带边缘对准力较低,以及在记录带边缘与记录带边缘对准器之间没有相对运动,给予记录带边缘的磨损和任何其它记录带损坏,如果不是实际上检测不出,也是可忽略不计的。
当卷绕记录带时,记录带的后继层在张力作用下对先前已经卷绕的层增加压力,以获得更紧密的记录带包。此张力最终在或向记录带包的中心下降为零,或在更大的记录带卷盘成为压力。这样的结果获得更紧密的记录带包。
正如通常在记录带记录和播放技术和别的地方那样,控制器12还可包括记录带驱动,例如传统形式的驱动,使与记录带13连接的卷筒旋转以驱动记录带向前,该卷筒如图2中虚线112所象征性所表示的那样。
记录带的厚度大约十微米(μm),记录带的速度大约每秒数十米,可用本发明实施例成功地处理。卷盘凸缘26和27的厚度根据使用情况大约五十至五百微米。作为例子,可用钢或塑料作卷盘凸缘的材料。对于光学的或非磁性记录,可对卷盘凸缘使用磁场,此卷盘凸缘为铁磁体或包括铁磁体,或至少是导电材料,允许通过涡流电流或类似作用产生反磁场,使通过卷盘凸缘在记录带进入和离开区域收拢和/或扩张而实现记录带边缘对准。静电和压电现象也可用在不致干扰任何记录带记录、播放或处理特征的特定情况。
本发明还属于卷绕记录带13的包装16,当使用在此公开和在此作为例子的附图所示本发明或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生产时,该记录带包的记录带边缘14和15在记录带包相反的径向两侧平面21和22具有完善的共面性。
使用本发明的技术可实现每毫米大约一百至几千条记录轨迹密度。
本发明及其实施例生产的所用卷盘凸缘和/或记录带包可用于记录带包装、记录带卷盘记录带架和记录带盒及其它的组合形式。
所公开的内容提供了各种实施例的具体例子,并提出了新颖的技术,该技术推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查看的各种参数。只要被告知所要查看的,就可发现在本技术范围内和超出本技术而在本发明更广阔范围内的各种解决方案。这显然是对发明的扩展公开,因此它将使在本发明精神和范围内进行各种更改和提出变形方案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明白或对其提出建议。

Claims (59)

1.一种将具有相反侧边的记录带卷绕入环绕一轴线旋转并逐渐增大的的记录带包的方法,该方法的改进包括下列诸方面的综合:
使本质上每一新到达卷绕的所述记录带悬浮在所述逐渐增大的记录带包上的流体薄膜上;并建立一本质上没有流体的记录带包,其中,在所述记录带包的本质上全部卷绕记录带的本质上全部相应的相两反侧边,均与所述记录带包相反两径向平面共面,这是借助于所述流体薄膜,通过将许多圈卷之本质上每一所述记录带的新卷绕层与在所述逐渐增大的记录带包中本质上全部先前的记录带卷绕层的相应两侧边连续对准实现的,与此同时,使在所述各圈记录带间的所述流体薄膜逐渐减小为零,直至所述许多圈的每一引导圈已经变成锁定在记录带包的其余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相反两侧边的所述对准,包括在所述许多圈记录带之本质上每一新到达的记录带,对所述记录带施加本质上平行于所述流体薄膜的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力是借助于压力差施加在所述记录带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力是借助于过压施加在所述记录带上。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力是借助于欠压施加在所述记录带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力借助于离心作用施加。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相反两侧边的所述对准,包括对所述许多圈的本质上每一新到达卷绕的所述记录带边缘进行引导,这种引导在记录带边缘引导装置与记录带之间的相对运动本质上为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记录带边缘引导装置在所述卷绕时随所述记录带的转动而转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记录带边缘引导装置朝向和背向所述记录带旋转。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记录带被卷绕在记录带卷盘的轮毂上,该记录带卷盘在所述轮毂的相反两侧具有凸缘;和
所述相反两侧边借助于所述凸缘连续对准。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凸缘连续折弯于本质上每一新到达卷绕的记录带开始处的所述相反两侧边。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凸缘与所述记录带仅仅在所述凸缘与所述记录带本质上没有相对运动处接触。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卷绕过程中,所述凸缘在所述记录带进入所述卷盘处连续向外折弯离开。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本质上每一新到达卷绕的所述记录带的所述悬浮,和每一流体薄膜增量的连续减小是由卷绕记录带的张力控制实现的。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记录带以大约每平方英寸一千磅或每平方毫米七百克的张力卷绕。
16.一种将具有相反侧边的记录带卷绕入环绕一轴线旋转并逐渐增大的记录带包的装置,该装置的改进包括下列诸方面的综合:
卷绕层间流体薄膜形成器,其连接所述记录带和本质上每一新到达卷绕的所述记录带,这适用于记录带包装的许多圈;
记录带边缘对准器,设置在所述记录带的本质上每一所述新到达卷绕的记录带和流体薄膜处,该流体薄膜在所述许多圈所述逐渐增大的记录带包处形成;和
记录带卷绕锁定器,连接所述许多圈的每一引导圈。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记录带卷绕锁定器包括卷绕层间流体推出器,其通过所述许多圈记录带与所述引导圈记录带相连接。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对准器包括对准力施加器,该对准力施加器平行于所述流体薄膜作用于所述许多圈的本质上每一新到达卷绕的记录带。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对准器包括压差发生器,该压差发生器平行于所述流体薄膜,作用于所述许多圈的本质上每一新到达卷绕的记录带。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对准器包括过压发生器,该过压发生器平行于所述流体薄膜,作用于所述许多圈的本质上每一新到达卷绕的记录带。
2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对准器包括欠压发生器,该欠压发生器平行于所述流体薄膜,作用于所述许多圈的本质上每一新到达卷绕的记录带。
22.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对准器包括离心记录带边缘对准器。
23.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对准器包括记录带边缘引导装置,该引导装置设置在所述许多圈的本质上每一所述新到达卷绕的记录带处,并与该处记录带的相对运动本质上为零。
24.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对准器包括旋转式记录带边缘引导装置,该引导装置设置在所述许多圈的本质上每一所述新到达卷绕的记录带处,并与该处记录带的相对运动本质上为零。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旋转式记录带边缘引导装置具有本质上平行于所述流体薄膜的旋转轴线,该流体薄膜在逐渐增大的记录带包中形成。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所述旋转式记录带边缘引导装置具有本质上垂直于所述流体薄膜的旋转轴线,该流体薄膜在逐渐增大的记录带包的卷绕层中形成。
2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依次流体薄膜形成器和所述记录带卷绕锁定器包括记录带张力控制器。
2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记录带具有大约每平方英寸一千磅或每平方毫米七百克的张力。
29.一种将具有相反侧边的记录带卷绕入环绕一具有旋转轴线并逐渐增大的记录带卷盘轮毂的记录带包装的装置,该装置的改进包括下列诸方面的综合:
柔性卷盘凸缘,其设置在所述轮毂的相反两侧;
卷绕层间流体薄膜形成器,其连接所述记录带,并在所述记录带包装的所述记录带许多圈之本质上每一新到达卷绕的所述记录带;
记录带边缘对准器,设置在本质上每一所述新到达卷绕的所述记录带和流体薄膜处,该流体薄膜在所述逐渐增大的记录带包处形成;和
记录带卷绕锁定器,其连接在每一所述许多圈的引导圈;
所述记录带边缘对准器和记录带卷绕锁定器包括所述柔性卷盘凸缘和连续卷盘凸缘折弯器,该卷盘凸缘折弯器设置在所述柔性卷盘凸缘处。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所述凸缘悬臂设置在所述轮毂上。
31.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柔性卷盘凸缘在所述轮毂处具有许多通孔。
32.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柔性卷盘凸缘铰接在所述轮毂上。
33.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柔性卷盘凸缘在所述轮毂处具有同心褶圈。
34.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柔性卷盘凸缘在其外圆周处具有与在所述轮毂处不同的间距。
35.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柔性卷盘凸缘在其外圆周处比在所述轮毂处进一步分开。
36.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柔性卷盘凸缘为锥形。
37.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包括卷盘凸缘扩展器,设置在当进行所述卷绕时所述记录带进入所述卷盘处。
38.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记录带边缘对准器包括卷盘凸缘扩展器,设置在当进行所述卷绕时所述记录带进入所述卷盘处。
39.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对准器包括对准力施加器,该施加器沿平行于所述流体薄膜的方向,通过所述凸缘作用力于本质上每一所述新到达卷绕的记录带。
4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对准器包括压差发生器,该压差发生器沿平行于所述流体薄膜的方向,通过所述凸缘作用力于本质上每一所述新到达卷绕的记录带。
41.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对准器包括过压发生器,该过压发生器沿平行于所述流体薄膜的方向,通过所述凸缘作用于本质上每一所述新到达卷绕的记录带。
42.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对准器包括欠压发生器,该欠压发生器沿平行于所述流体薄膜的方向,通过所述凸缘作用于本质上每一所述新到达卷绕的记录带。
43.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对准器包括离心式记录带边缘对准器。
44.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柔性卷盘凸缘具有径向刚性增强部
45.一种记录带卷绕包,所述记录带包的记录带边缘在记录带包的两个的径向侧面具有完美的共面性,该记录带包是通过包括下列诸方面综合而成的方法制成:
将具有相反两侧边的记录带,以超过每秒三米的速度绕一旋转轴线卷绕在逐渐增大的记录带包上;
使本质上每一新到达卷绕的所述记录带悬浮在所述逐渐增大的记录带包上的流体薄膜上;
借助于流体薄膜,使所述记录带许多圈本质上每一新到达卷绕的记录带,连续对准在所述逐渐增大的记录带包上本质上全部先前卷绕的记录带,与此同时,逐渐将在所述卷绕圈之间的所述流体薄膜增量逐渐减小为零,直至每一所述许多圈的每一引导圈已经变成锁定在记录带包的其余部分上。
46.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生产的卷绕记录带包,其中,所述相反两侧边的所述对准包括施加一力于所述记录带,该力本质上平行于所述流体薄膜,施加在所述许多圈的本质上每一新到达卷绕的记录带上。
47.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方法生产的卷绕记录带包,其中,所述力是借助于在所述记录带的压力差而施加的。
48.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方法生产的卷绕记录带包,其中,所述力是借助于在所述记录带的过压而施加的。
49.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方法生产的卷绕记录带包,其中,所述力是借助于在所述记录带的欠压而施加的。
50.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生产的卷绕记录带包,其中,所述力是借助于离心作用而施加的。
51.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生产的卷绕记录带包,其中,所述相反侧边的所述对准包括对所述记录带的记录带边缘的引导,这种引导在所述许多圈的本质上每一所述新到达卷绕的记录带上、在记录带边缘引导装置与记录带之间的相对运动本质上为零处进行。
52.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方法生产的卷绕记录带包,其中,所述记录带边缘引导装置在所述卷绕过程中随所述记录带转动而旋转。
53.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方法生产的卷绕记录带包,其中,所述记录带边缘引导装置在朝向和背向所述记录带的方向旋转。
54.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生产的卷绕记录带包,其中,所述记录带被卷绕在记录带卷盘的轮毂上,该轮毂在所述轮毂的相反两侧边具有凸缘;
所述记录带的相反侧边借助于所述凸缘被连续对准。
55.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方法生产的卷绕记录带包,其中,所述凸缘在本质上每一新到达卷绕的记录带开始处被连续折弯于所述记录带的相反侧边。
56.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方法生产的卷绕记录带包,其中,所述凸缘与所述记录带仅仅在所述凸缘与所述记录带之间无相对运动处接触。
57.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生产的卷绕记录带包,其中,所述凸缘在所述卷绕时在所述记录带进入卷盘处被连续折弯离开。
58.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生产的卷绕记录带包,其中,所述本质上每一新到达卷绕的所述记录带的悬浮,和每一流体薄膜增量的连续减小是卷绕记录带的张力控制的结果。
59.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生产的卷绕记录带包,其中,所述记录带是在张力大约为每平方英寸一千磅或每平方毫米七百克的状态下被卷绕。
CNB988143941A 1998-12-17 1998-12-17 将具有相反两侧边的记录带卷绕形成逐渐增大的记录带包的方法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372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US1998/026910 WO2000035796A1 (en) 1998-12-17 1998-12-17 High speed tape packi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40023A true CN1340023A (zh) 2002-03-13
CN1153726C CN1153726C (zh) 2004-06-16

Family

ID=22268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881439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3726C (zh) 1998-12-17 1998-12-17 将具有相反两侧边的记录带卷绕形成逐渐增大的记录带包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1206406B1 (zh)
JP (1) JP2002538057A (zh)
CN (1) CN1153726C (zh)
DE (1) DE69832826T2 (zh)
WO (1) WO200003579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74566B2 (ja) * 2003-07-31 2008-04-0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テープの巻き取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29501A (en) * 1947-04-02 1950-11-14 Wayburn E Johnston Reel for motion-picture film and the like
GB738542A (en) * 1952-09-11 1955-10-12 Webster Chicago Corp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spools for magnetic tape recorders
US3342435A (en) * 1966-04-11 1967-09-19 Data Packaging Corp Reel with tape guide
US3399845A (en) * 1966-11-10 1968-09-03 Bell & Howell Co Take-up reel having variably torqued sprocket ring
DE1263499B (de) * 1967-05-12 1968-03-14 Agfa Gevaert Ag Schmalfilmkassette mit koaxial angeordneten Wickelkernen
US3556435A (en) * 1968-05-20 1971-01-19 Eastman Kodak Co Film-threading apparatus
US3620477A (en) * 1969-05-14 1971-11-16 Edward Michael Penn Data processing tape ring cartridge
US3856228A (en) * 1970-04-08 1974-12-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Tape reel
US3627230A (en) * 1970-08-27 1971-12-14 Eastman Kodak Co Apparatus for feeding strip material
US3819124A (en) * 1971-06-23 1974-06-25 Minnesota Mining & Mfg Cushion flange reel
US3768750A (en) * 1971-12-30 1973-10-30 Paulman Inc Automatic threading film reel
US3749328A (en) * 1972-02-07 1973-07-31 J Dusenbery Apparatus for winding thin film into a roll
JPS56113643A (en) * 1980-02-07 1981-09-07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Supporting and guiding mechanism for tape
US4564411A (en) * 1983-12-13 1986-01-14 Gaylord Bros., Inc.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labels
JPS6231645A (ja) * 1985-07-30 1987-02-1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磁気テ−プ巻取り方法および装置
JPS62234286A (ja) * 1986-04-04 1987-10-1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磁気テ−プ巻取方法及び装置
JPH0778982B2 (ja) * 1988-06-03 1995-08-23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磁気テープの巻込方法
US5547146A (en) * 1991-03-18 1996-08-2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Apparatus for winding a magnetic tape on a flanged reel
DE9302492U1 (zh) * 1993-02-20 1993-04-15 Basf Magnetics Gmbh, 6800 Mannheim, De
US5474253A (en) * 1993-10-12 1995-12-12 Quantum Corporation Wedged reels in streaming tape drivers and tape cartridges
JP3003378U (ja) * 1994-04-20 1994-10-18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テープリール
US5533690A (en) * 1994-06-02 1996-07-09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Strand alignment devices for high speed winding of magnetic tape
JP3498884B2 (ja) * 1996-09-20 2004-02-23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磁気テープカセット用リール
US5803388A (en) * 1996-11-15 1998-09-08 Quantum Corporation Tape reel with flange sections for uniform tape stack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9832826D1 (de) 2006-01-19
CN1153726C (zh) 2004-06-16
EP1206406A4 (en) 2002-09-18
JP2002538057A (ja) 2002-11-12
EP1206406B1 (en) 2005-12-14
EP1206406A1 (en) 2002-05-22
WO2000035796A1 (en) 2000-06-22
DE69832826T2 (de) 2006-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276578B1 (ko) 헤드 슬라이더 및 이것을 이용한 기록재생장치
CN104786638B (zh) 自对准的可枢转卷筒组件
CN1070304C (zh) 磁盘机
CN1080078A (zh) 弧形扫描磁带驱动器
CN1336661A (zh) 负压空气润滑承载浮动块
US6719238B1 (en) High speed tape packing
CA1048149A (en) Rotating head apparatus having a protruding diameter headwheel which supports a protruding flying head
CN1153726C (zh) 将具有相反两侧边的记录带卷绕形成逐渐增大的记录带包的方法及装置
JPH06195829A (ja) 磁気記録再生装置のテープガイド
CN86107865A (zh) 盒式带录/放装置的磁带张力控制器
US7515382B2 (en) Tape guide roller with zoned non-smooth surface
US20090280730A1 (en) Burnish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JPS5845655A (ja) 磁気テ−プ安定ガイド装置
CN1535397A (zh) 导向卷装记录介质的部件以及采用这种导向部件的盒子和装置
CN1272794C (zh) 浮动块及磁盘装置
JP2003151189A (ja) テープを案内するためのガイドローラ
CN1083603C (zh) 磁性录、放装置的主导轴电机
CN1539141A (zh) 用于读/写记录组件的带盒对接装置及其方法
US7306181B1 (en) Guide for directing tape media along tape path with reduced contact between guide and tape edge
JPS6326845A (ja) 光ヘツド揺動装置
CN1163010A (zh) 弧形扫描转动磁头用的磁带支承系统
JP3525707B2 (ja) 回転ヘッド装置
JPH02312053A (ja) 回転ヘッドシリンダ装置
JP3409539B2 (ja) 回転ドラム装置
JPS6383901A (ja) 磁気記録再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04514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