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32271C - 热定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热定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32271C
CN1332271C CNB200410004900XA CN200410004900A CN1332271C CN 1332271 C CN1332271 C CN 1332271C CN B200410004900X A CNB200410004900X A CN B200410004900XA CN 200410004900 A CN200410004900 A CN 200410004900A CN 1332271 C CN1332271 C CN 133227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paper
fixing member
roller
heated roll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0490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21579A (zh
Inventor
户松义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5215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215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3227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3227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03G15/2028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with means for handling the copy material in the fixing nip, e.g. introduction guides, stripping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Separation, Sorting, Adjustment, Or Bending Of Sheets To Be Conveye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需要昂贵的大型机构的热定影装置和一个包括该热定影装置的成像设备,其中剥离部件可以在除了有必要时的定影操作期间,通过简单的结构从定影部件上尽可能地分离;一个接触到从加热辊子上剥离的纸张和用来从加热辊子表面把顶部分离的接触部分,是一体化地设置在一个用于剥离已经穿过加热辊子和各个压力辊子之间的纸张的剥离棘爪上。

Description

热定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定影装置和一种包括热定影装置的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一种成像设备,诸如激光打印机,一般都配备一包括一加热辊子和一压力辊的热定影装置。在纸张穿过加热辊子和压力辊之间的时段内,成像设备热定影把调色剂传送到纸张上。
在热定影装置中,有一个熟知的装置,在这个装置中,为了防止纸张缠住加热辊子,在相对于加热辊子和压力辊之间的接触部位沿旋转方向,在加热辊子的下游侧设置一个剥离棘爪。在上述的热定影装置中,定影后的纸张被剥离棘爪从加热辊子上剥离下来。
然而,当剥离棘爪在定影操作过程中,就是说在加热辊子旋转过程中与加热辊子持续相接触的情况下,调色剂沉积在剥离棘爪上,沉积的调色剂又黏着到加热辊子上,并且在要被定影的纸张上产生污迹,或加热辊子由于与旋转着的加热辊子的不断接触而磨损,加热辊子的耐用性下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推出了一种如JP-A-8-054801中所透露的结构,其中剥离棘爪被轴向支撑,以致能够与加热辊子相接触或分离,并且剥离棘爪的空气压力接收部分暴露于气泵吹来的空气中,使得剥离棘爪开始与加热辊子相接触,以及一接触/分离的操作通过电磁线圈由气泵的通/断来完成,使得剥离棘爪只有在从加热辊子上剥离纸张所需的时间段内与加热辊子相接触,即,离纸张前端大约10mm的长度。
然而,JP-A-8-054801所公开的结构中,必须提供一大而昂贵的机械,诸如吹气用的气泵,通/断气泵用的电磁线圈,或吹气风扇。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不需要昂贵的大型机械的热定影装置,其通过一简单结构,一剥离部件,除了有必要时,可以从定影部件分离到可能的范围,,和一个包括热定影装置的成像设备。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按照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热定影装置,包括:一个设置得与一定影介质相接触的定影部件;一个设置得面向该定影部件的压力部件,并构型成把该定影介质压靠该定影部件;一个构型成传送已经穿过定影部件和压力部件之间的定影介质的传送单元;一个构型成与该定影部件相接触的剥离部件,该剥离部件被其自身重量推向定影部件;一个分离部件,其构型成在该分离部件接触到已经穿过定影部件和加压部件之间的定影介质的状态下,把剥离部件和定影部件分离。
按照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成像设备,其包括:一个构型成进给纸张的纸张进给部分;和一个构型成在由该纸张进给部分传送来的纸张上形成图像的成像部分,所述成像部分具有一个热定影装置,其包含:一个设置得与纸张相接触的定影部件;一个设置得面向该定影部件并且构型成把纸张压靠定影部件的压力部件;一个构型成传送已经穿过定影部件和压力部件之间的纸张的传送单元;一个构型成与该定影部件相接触的剥离部件,该剥离部件被其自身重量推向定影部件;一个构型成在接触到已经穿过定影部件和压力部件之间的纸张的状态下,把剥离部件和定影部件分离的分离部件。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和优点在结合附图的详细说明中将会显得更为清晰,其中:
图1是显示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成像设备的激光打印机的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剖面侧视图;
图2是激光打印机的定影部分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
图3是沿着图2所示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沿着图2所示IV-IV线的剖视图(卷曲纸张的前端与第一导向部件相接触的状态);
图5是沿着图2所示III-III线的剖视图(卷曲纸张的前端与一传送辊相接触的状态);
图6是沿着图2所示III-III线的剖视图(纸张在其前端卷曲方向的反方向上被弄平时由传送辊传送到传送位置的状态);
图7是图3中所示的定影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8是沿着图2所示IV-IV线的剖视图(纸张前端穿过一加热辊子和各个压力辊之间,以及一剥离棘爪与加热辊子相接触的状态);
图9是沿着图2所示IV-IV线的剖视图(纸张的中间部分穿过一加热辊子和各个压力辊之间,以及剥离棘爪从加热辊子分离的状态);
图10是沿着图2所示IV-IV线的剖视图(纸张后端穿过一加热辊子和各个压力辊之间,以及剥离棘爪与加热辊子相接触的状态);
图11是图8中所示的定影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12是显示激光打印机中剥离棘爪的另一个配置(其中分离部件设置为一个单独个体)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是显示按照本发明的一成像设备的激光打印机的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剖面侧视图。如图1所示,激光打印机1包括一个用来进给作为定影介质的纸张3的纸张进给部分4,一个用来在进给的纸张3上形成图像的成像部分5,和在一主体机箱2内的其他组件。
纸张进给部分4包括一个进给盘6,一个设置在进给盘内的压纸板7,设置在进给盘6的一端上面的一个纸张进给辊子8和一个导向送纸板9,相对于纸张进给辊子8,设置在纸张3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除屑辊子10和11(此后纸张3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简单地称为“传送方向下游侧”而纸张3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简单地称为“传送方向上游侧”并且将会予以说明),和一个设置在相对于除屑辊子10和11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配准辊子12。
压纸板7可以和被纸张3堆积成叠层状态,并且可摆动地支撑在相对于纸张进给辊子8的远端使得其近端可以垂直移动,并且还被一个没有画出的弹簧从它的背面向上推着。这样,当纸张3的叠层数量增加时,压纸板7顶着弹簧的推力以相对于纸张进给辊子8的远端为支点轴向下摆动。纸张进给辊子8和导向送纸板9是互相面对面设置的,而导向送纸板9被设置在导向送纸板9背面的弹簧13压向纸张进给辊子8。
在压纸板7上的最上面的纸张3被一个没有画出的弹簧从压纸板的背面压向纸张进给辊子8,当纸张被夹持在纸张进给辊子8和导向送纸板9之间以后,纸张进给辊子8就旋转,使得纸张被一张一张地送给。在激光打印机1中,当送给的纸张3的纸屑被除屑辊子10和11去除以后,纸张被送到配准辊子12。
配准辊子12由一对辊子构成,它在对准以后把纸张3送到一个成像位置。顺便说来,成像位置是一个转移位置,在这个位置,感光鼓29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移到纸张3,并且在实施例中是感光鼓29和传递辊子31之间的接触位置。
此外,纸张进给部分4包括一个多用盘14,一个用来进给堆积在多用盘14上的纸张3的多用边纸张进给辊子15和一个多用边纸张进给块16。该多用边纸张进给辊子15和该多用边纸张进给块16彼此面对面的设置,并且多用边纸张进给块16被一个设置在多用边纸张进给块16后侧的弹簧17压向多用边纸张进给辊子15。堆积在多用盘14上的纸张3由于多用边进给辊子15的旋转而被夹持在多用边进给辊子15和多用边纸张进给块16之间,被一张一张地送给。送给的纸张3在被除屑辊子11除去纸屑后送到配准辊子12。
成像部分5包括一扫描部分18,一处理部分19,一作为热定影装置的定影部分20,以及其他组件。
扫描部分18设置在主体机箱2的上部,并且包括一激光发射单元(没有画出),一个将被驱动旋转的多角镜21,棱镜22和23,反射镜24,25和26。从激光发射单元射出的激光束,根据通过的图像数据即如点划线所示的依次经多角镜21,棱镜22,反射镜24和25,棱镜23和反射镜26反射,籍由高速扫描照射在处理部分19的感光鼓29的表面。
处理部分19设置在扫描部分18的下面,它包括一可脱卸地安装在主体机箱2上的鼓室27,一显影室28,感光鼓29,一个栅控式电晕充电单元30,和传递辊子31。
显影室28是可脱卸地安装在鼓室27上,它包括一显影辊子32,一层厚调节刀片33,一供料辊子34,和一个调色剂漏斗35。
调色剂漏斗35是装填作为显影剂的带正电非磁性单组件调色剂。作为调色剂,使用聚合调色剂,它是通过一种诸如悬浮聚合之类的众所周知的聚合方法对如苯乙烯之类的苯乙烯单体,或如丙烯酸,烷基(C1到C4)丙烯酸盐,或烷基(C1到C4)亚丙烯酸盐之类的丙烯酸单体进行共聚而得到的。上述聚合调色剂具有大致的圆形,它的流动性非常出色,可以得到高质量的图像。
顺便说来,上述调色剂和腊或诸如碳黑之类的着色剂混合,并被添加了诸如二氧化硅之类的添加剂以便改善流动性。添加剂的直径在6μm到10μm之间。
在漏斗35内的调色剂被一个由设置在调色剂漏斗35中央的旋转轴36上的搅拌器37按照图1的箭头所示的方向(顺时针方向)来搅拌,并且通过一个调色剂供料口38的开口被从调色剂漏斗35排放到供料辊子34。顺便说来,调色剂漏斗35的两个侧壁设置了检测调色剂的剩余量的窗口39,因此调色剂漏斗35内的调色剂剩余量可以得到检测。窗口39由支撑在旋转轴36上的清扫器40来清扫。
供料辊子34可旋转地设置在相对于调色剂支撑口38的调色剂漏斗35的反面的对面位置,而显影辊子32可旋转地设置成面向供料辊子34。供料辊子34和显影辊子32以它们各自受到一定程度的压缩状态互相接触。
供料辊子34是在一金属做成的滚轴上面覆盖一导电泡沫材料做成的辊子,并被一个没有画出的电机驱动而按照图1中箭头所示方向(反时针方向)旋转。
显影辊子32是在一金属做成的滚轴上面覆盖一导电橡胶材料做成的辊子。具体来讲,显影辊子32的辊子是在一个由包含炭微粒之类的物质的尿烷橡胶或硅橡胶做成的主体表面上覆盖一层包含氟的尿烷橡胶或硅橡胶涂层而做成的。顺便来说,在显影时,从一个没有画出的电源施加一个显影偏压到显影辊子32,并且辊子被一个没有画出的电机驱动而按照图1中箭头所示方向(反时针方向)旋转。
层厚调节刀片33设置在显影辊子32的附近。层厚调节刀片33包括一由绝缘硅橡胶做成和在由金属板弹簧部件组成的刀片主体的尖端部分具有一个半园部分的压力部分41,并被支撑在显影辊子32附近的显影室28上面,而压力部分41是这样设置的使得它被刀片主体的弹力压向显影辊子32。
从调色剂供料口38排放的调色剂被供料辊子34供应到显影辊子32,并在此时被供料辊子34和显影辊子32之间的摩擦充以正电,而且,供应到显影辊子32的调色剂随着显影辊子32的旋转进入层厚调节刀片33的压力部分41和显影辊子32之间的空间,并作为具有规定厚度的薄层被支撑在显影辊子32上。
感光鼓29可旋转地被支撑在相对于显影辊子32的供料辊子34的背面的对面位置并且是设置在鼓室27内的。感光鼓29包括一个接地的鼓主体,它的表面是由诸如聚碳酸酯之类的材料组成的带正电的感光层,并且感光鼓29被一个没有画出的电机驱动而按照图1中箭头所示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
栅控式电晕充电单元30设置在感光鼓29的上面而且面向感光鼓。栅控式电晕充电单元30与感光鼓29相隔一个规定的间隔使得不触及感光鼓。栅控式电晕充电单元30被设置成带正电并且从诸如钨之类的材料做成的充电丝中产生电晕放电。设置栅控式电晕充电单元30是为了通过从没有画出的电源施加电压来向感光鼓29表面均匀地充以正电。
传递辊子31被设置在感光鼓29的下面而且面向感光鼓29,并且可旋转地被鼓室27支撑。传递辊子31是在一金属滚轴上面覆盖一导电橡胶而做成的辊子,在转移时,从没有画出的电源施加一个转移偏压,传递辊子被一个没有画出的电机驱动而按照图1中箭头所示方向(反时针方向)旋转。
感光鼓29的表面被栅控式电晕充电单元30均匀地充以正电,接着一个静电潜象被扫描部分18照射的激光束所形成,接着,当感光鼓面向显影辊子32时,并且当支撑在显影辊子32上且带正电的调色剂面向感光鼓以及被显影辊子32的旋转带到与感光鼓29相接触时,调色剂被供应到形成在感光鼓29表面的静电潜象上,就是,当形成到均匀地带正电的感光鼓29的曝光部分时,这个部分受到激光的曝光并且其电位是降低的,调色剂有选择性地积着在其上,使得形成调色剂图像,由此得到一个反显影。
此后,当纸张3穿过感光鼓29和传递辊子31之间时,被支撑在感光鼓29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受到一个施加到传递辊子31的转移偏压的作用而转移到纸张3。
定影部分20被设置在相对于处理部分19的传送方向下游侧,如图2,3所示,包括一个作为一定影部件和一定影辊子的加热辊子42,一个作为加热单元的定影加热器43,两个作为压力部件的压力辊44,一作为传送单元的传送机构部分45,四个作为剥离部件的剥离棘爪46(见图8),一个热敏电阻47,和两个自动调温器48,它们都由定影框架49来支撑。
如图2所示,定影框架49包括一对轴向夹持加热辊子42并互相面对面的支撑板50,用来可旋转地支撑加热辊子42的轴承部件51被设置在各自的支撑板50上。每个轴承部件51形成一个环形,环形的内径对应于加热辊子42的外径,使得加热辊子42的外周表面可以被转动地容纳。每个轴承部件51由如硫化聚苯撑(熔点:280℃)这样的材料组成,这种材料在温度超过热定影温度(比如说220℃)时就会软化,此时转移到纸张3上的调色剂图像就被热定影。
用来支撑多个压力辊44的压力辊支撑板52设置在各自的支撑板50上。对应于各自的压力辊44的压力辊附着槽53分别形成在各自的压力辊支撑板52上。弹簧54被分别设置在各自的压力辊附着槽53上。每个弹簧54的一端被固定在压力辊附着槽53上,而另一端附着到压力辊44的滚轴59上。
各个压力辊支撑板52可摆动地被设置在各自的支撑板50上,可摆动地支撑在各自的支撑板上的压力杆55与压力辊支撑板52相啮合,而各个压力杆55摆动使得各自的压力辊支撑板52摆动,由此来执行各自压力辊44到加热辊子42的压力接触和释放。
这个定影框架49包括一个设置在相应的支撑板50之间的竖立框架56。
如图3所示,竖立框架56被设置在加热辊子42和一以后要讲到的在纸张3的传送方向的传送辊子61之间,并具有一大致L形的部分,其中一水平板74和一个基本上弯曲得垂直于水平板74的垂直板75被一体成形。在水平板74的一个自由端部分面向加热辊子42的上端部分,而垂直板75的一个自由端面向传送方向上游侧的传送辊子61的一侧的状态下,如图2所示,竖立框架被支撑在相应的支撑板50之间使得它的径向变得平行于加热辊子42的轴向。
竖立框架56备有一个作为导向部件的第一导向部件76。第一导向部件76由一个沿着加热辊子42的轴向延伸的金属钢板组成,并具有一个大致L形部分的平板形状,其中一支撑件76a和一导向件76b被一体成形,并且被设置在加热辊子42和传送辊子61之间。第一导向部件76被设置使得支撑件76a耦合到垂直板75上,导向件76b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自由端面向加热辊子42的表面,而导向件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底部(支撑板76a的连续部分)面向传送辊子61的表面。
具体来讲,如图7所示,第一导向部件76的导向件76b设置成沿与加热辊子42和下游侧压力辊44b之间的接触部分(具体来讲,在加热辊子42的旋转方向的接触部分的基本上中央部分,这也适用于以后的情况,除非另有说明)的切线Q相交的C线方向延伸
第一导向部件76的导向件76b是这样设置的,使得从加热辊子42和加热辊子42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压力辊44b之间的接触部分的最下游部分,其沿着加热辊子42表面的圆周方向上的距离X在加热辊子42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为5mm或以上,并被设置成以这样一个方向倾斜,使得传送方向下游侧的导向件76b的一端相对于一从加热辊子42的旋转中心0在传送方向上游侧穿过导向件76b的一端的T线与传送辊子61分离。
虽然第一导向部件76被设置在沿着加热辊子42的轴向的面对状态,在设置了各个剥离棘爪46的位置(以后要加以说明),也要在导向件76b上形成没有画出的开口以便暴露各自的剥离棘爪46。
如图2所示,竖立框架56配有一用来支撑一后面讲到的传送机构部分45的夹紧辊子62的夹紧辊子支撑部分65。多个,在这个实施例中是四个,这样的夹紧辊子支撑部分65以规定的间距沿着加热辊子42的轴向而设置。
每个夹紧辊支撑部分65被形成为从平面上看大致呈C形,并包括由树脂组成和设置得互相面对面而隔开一个规定的间距的第二导向部件85。每个第二导向部件85被形成为从一个从竖立框架56的垂直盖板75向传送方向下游侧的板突出,并如图8所示,被形成为在传送方向下游侧具有一沿着传送辊子61的表面的一弯曲形状。具体来讲,每个第二导向部件85被形成为具有一个大致的弧形,使得它的在传送方向上游侧的一端面向在传送方向上游侧的传送辊子61的一侧,其在传送方向下游侧的一端面向传送辊子61的上端部分,而传送方向上游侧的一端和传送方向下游侧的一端之间的部分面向传送辊子61,并和它隔开一个规定的间距。
在每个第二导向部件85中,用来容纳一个支撑后面要讲到的夹紧辊子62的支撑轴86的两个支撑槽87被形成为具有一从横向看来是下端部分开口的而且沿着纸张3的传送方向互相隔开一个规定的间距的大致U形。
在如图2所示的定影框架49中,一支撑板50配有一用来在外部匹配轴承部件51的加热辊子驱动齿轮57,和一个(设置在加热辊子驱动齿轮57的旁边来啮合加热辊子驱动齿轮57,和由此输入来自没有画出的电机的功率的输入齿轮58。顺便说来,一个啮合到输入齿轮58的传动齿轮77(见图3)和一个设置在传送辊子61的滚轴63上的没有画出的传送辊子驱动齿轮被设置在与加热辊子42的轴向上的输入齿轮58重叠的地方。
加热辊子42通过如铝的金属拉模形成一个圆柱形状,并且它轴向的两端都被用压力插入各自的轴承部件51。当从一个没有画出的电机通过输入齿轮58和加热辊子驱动齿轮57输入功率时,加热辊子42按照图7中箭头所示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起来。
其中有由能生热的卤素加热器之类的定影加热器43被设置在加热辊子42中的轴芯,并沿着加热辊子42的轴向被设置,以便加热加热辊子42。定影加热器43在定影时被一没有画出的CPU控制而被接通或关闭,而加热辊子42的表面保持在一个设定的热定影温度。顺便说来,一接受来自没有画出的电源的功率的电线69连接到定影加热器43。
如图3所示,多个压力辊44(在实施例中是两个)被设置在加热辊子42的下面以便面对沿着纸张3传送方向的加热辊子42。每个压力辊44是在金属做的滚轴59上面覆盖一耐热橡胶材料做的辊子60,并且如图2所示,滚轴59的各个轴端被插入相应的压力辊支撑板52的压力辊附着槽53中,并且在弹簧附着的状态下被相应地支撑。在压力杆55被摆动到将相应的压力辊44压靠到加热辊子42的方向的状态下,滚轴59被弹簧54推着,使得压力辊44被压向加热辊子42。顺便来说,当加热辊子42受到驱动而被旋转时,各个压力辊44依照加热辊子42的旋转驱动,如图7中箭头所示方向(反时针方向)旋转。顺便来说,在下列说明中,在各个压力辊44互相有差异的情况下,它们是通过沿着纸张3的传送方向,由一上游侧压力辊44a和下游侧压力辊44b被区分的。
如上所述,在设置了多个压力辊44的情况下,因为纸张3可以被那些多个压力辊44压向加热辊子42,纸张3与加热辊子42的接触面积可以增加。因此,纸张3可以迅速而可靠地被定影,从而可以实现热定影的提速(举例来说,就打印速度而言大约为100mm/sec)和小型化。
传送机构部分45相对于加热辊子42和压力辊44被设置在传送方向下游侧,包括作为传送部件和第一传送辊子的传送辊子61和作为设置在传送辊子61上面并面向传送辊子的第二传送辊子的多个夹紧辊子62。
如图3所示,传送辊子61是在金属做的滚轴63上面覆盖一具有大于由钢板做的第一导向部件76的动态摩擦系数的橡胶材料做的辊子64,并被设置成在纸张3的传送方向上通过竖立框架56面向加热辊子42,并且,虽然在图2中没有画出,滚轴63(见图3)被插入相应的支撑板50,使得传送辊子被可旋转地支撑在沿着加热辊子42的轴向分布的支撑板50之间。
具体来讲,传送辊子61被设置成如图7所示,使得在传送机构部分45中,在加热辊子42的传送方向下游侧和纸张3的传送位置(就是传送辊子61和以后要讲的上游侧夹紧辊子62a之间的接触部分,此后简称为“传送位置”)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之间的位置,相对于传送位置,在传送方向上游侧,传送辊子的一部分部分突出于一个连接加热辊子42和下游侧压力辊44b之间的接触部分和传送位置的线段T2之上。
于是,当功率从没有画出的电机通过输入齿轮58,传动齿轮77和没有画出的传送辊子驱动齿轮输入时,传送辊子61被驱动而按照箭头方向(反时针方向)旋转。
如图2所示,在每个定影框架49的夹紧辊子支撑部分65中,在实施例中是两对,设置了多个夹紧辊子62对来接连地从纸张3的传送方向的上面面对并接触传送辊子61。
也就是说,如图8所示,在互相面对的夹紧辊子支撑部分65的第二导向部件85之间,两支撑轴86被容纳在各自的支撑槽87内并被一个可旋转地和可移动地啮合工具88支撑在垂直方向上。两个夹紧辊子62作为一对被并排地设置在各自的支撑轴86的轴向上。顺便来说,当传送辊子61受到驱动而旋转时,每个夹紧辊子62根据传送辊子61的旋转驱动而如图7中所示箭头方向(反时针方向)旋转。
此后,在各个夹紧辊子62需要在纸张3的传送方向中被区别时,它们通过沿着纸张3的传送方向的一个上游侧夹紧辊子62a和一个下游侧夹紧辊子62b被区别。
在传送机构部分45中,传送辊子61的旋转速度稍微高于加热辊子42的旋转速度,使得纸张3被传送辊子61和夹紧辊子62所传送的速度稍微高于纸张3被加热辊子42和压力辊44所传送的速度,在本实施例中,当加热辊子42的旋转速度设定为100%时,传送辊子61的旋转速度被设定为超过100%而不大于约103%。
如图2所示,在各个夹紧辊子支撑部分65被设置在定影框架49的竖立框架56的位置时,如图8所示,多个(本实施例中是4个)剥离棘爪46被设置成可以摆动并能够在从传送方向下游侧到上游侧面向加热辊子42的状态下接触和离开加热辊子42。
每个剥离棘爪46包括一棘爪主体91,一接触加热辊子42表面的顶端部分92,一作为接触从加热辊子42剥离下来的纸张3和从加热辊子42表面分离顶端部分92的分离部件的接触部分93,以及一用来引导被剥离的纸张3到传送机构部分45的导向部分94,并且是通过如硫化聚苯撑(PPS)之类的耐热树脂整体注模而一体化成型的。如上所述,当剥离棘爪46被一体成形时,制造过程可以被缩短,零件数量和成本可以被减少。
如图2所示,剥离棘爪主体91是通过摆动轴96被可摆动地设置到一在设置了竖立框架56的夹紧辊子支撑部分65的位置,从竖立框架56向下突出的剥离棘爪附着板95上(见图8)。
如图8所示,顶端部分92从棘爪主体91延伸到加热辊子42,并被形成使得夹在一上部表面97和一下部表面98之间的部分大致上成为楔子形状。顶端部分92的顶端做得很尖锐,并被形成为使得在加热辊子42和加热辊子42旋转方向中的下游侧压力辊44b之间的接触部分的下游侧处,它的顶端从加热辊子42的面向方向到旋转方向接触到加热辊子42的表面。
具体来讲,如图11所示,在剥离棘爪46的顶端部分92接触加热辊子42的状态下,顶端部分92被设置成使得一在加热辊子42和顶端部分92之间的接触点P的切线L1和靠近切线L1的上部表面97之间形成的角度θ1为0°到45°(在本实施例中为30°)。一在正交于接触点P的切线L1的正交线L2和靠近正交线L2的下部表面98之间形成的角度θ2设定为15°或以上(在本实施例中为45°)。一在尖端部分92的上端部分97和下端部分98之间形成的角度θ3设定为10°或以上(在本实施例中为30°)。
顺便说来,正交线L2对应于本发明的“法线”,本发明中的法线就是在接触点垂直于加热辊子42的表面。
当在加热辊子42的接触点P的切线L1和上部表面97之间形成的角度θ1为0°到45°时,顶端部分92并不掘进到加热辊子42的程度而损坏加热辊子42,能够接触加热辊子42。当正交线L2和下部表面98之间形成的角度θ2为15°或以上时,纸张3能够平滑地从加热辊子42上剥离。当上部表面97和下部表面98之间形成的角度θ3为10°或以上时,顶端部分92的强度能够被确保。因此,通过形成将顶端部分92形成如上所述的形状,纸张3能够被平滑地从加热辊子42剥离,同时加热辊子42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不会被损坏。
如图2所示,顶端部分92被设置成使得沿着对面的加热辊子42的轴向上的一个宽度W为从0.5mm到1.5mm(在本实施例中为0.9mm)。
就是说,当顶端部分92的宽度W缩短时,调色剂的沉积减少,然而,如果它过度缩短,它的成像就变得困难,或加热辊子42可能被损坏。当顶端部分92的宽度W如上所述地被设置时,在调色剂沉积减少的同时,加热辊子42不至于损坏,耐用性得到改善。
如图8所示,在掣爪主体91的下端部分,接触部分93是从顶端部分92的下部表面98连续地被形成,并被形成隆起大致像一个扇子一样从下部表面98的端点弯曲到传送方向下游侧的曲面。具体来讲,如图11所示,在剥离棘爪46的顶端部分92接触加热辊子42的状态下,接触部分93向一从加热辊子42和下游侧压力辊44b之间的部分伸向传送辊子61和上游侧夹紧辊子62a之间的部分的线段S膨胀,并从棘爪主体91向下斜向突出,使得接触部分有一个与线段S相交的部分。
具体来讲,线段S的一个侧端(在传送方向上游侧的端点)可能是加热辊子42和下游侧压力辊44b之间,加热辊子42的切线和下游侧压力辊44b的切线之间的接触部分之一,而线段S的另一个侧端(在传送方向下游侧的端点)可能是传送辊子61和上游侧夹紧辊子62a之间,传送辊子61的切线和上游侧夹紧辊子62a的切线之间的接触部分之一(也就是说,线段可能是在这些组合的基础上总和的9个线段S之一)。
导向部分94作为传送方向下游侧部分被形成在大致上弯成扇形的接触部分93中,并被形成一个弓形的曲面使得被带到与接触部分93相接触的纸张3能够被引导到传送辊子61和上游侧夹紧辊子62a之间的接触部分,更准确的讲是向上。
于是,这个全部包括了棘爪主体91,顶端部分92,接触部分93和导向部分94的剥离棘爪46在传送方向上大致在纸张3的中央部份被摆动轴96支撑在这样一种状态,就是当它被摆动轴96支撑时,其重心被设置成使得顶端部分92通常被它自身的重量推向加热辊子42,并且顶端部分92接触到加热辊子42的表面。把剥离棘爪46设置成被一个0.005×9.8N(5gf)或以下(在本实施例中为0.002×9.8N)的推力推向加热辊子42。
热敏电阻47是一个接触型温度传感器,并如图2所示形成为一个具有弹性的平直矩形,并在加热辊子42和在加热辊子42旋转方向上游侧的压力辊44a之间的接触部分上游侧,以及在轴向的加热辊子42的中央部分处,它的底端被支撑在定影框架49的竖立框架56的侧盖板74上,使得它的自由端接触到加热辊子42的表面。
热敏电阻47检测加热辊子42的表面温度和输入一个检测信号到没有画出的CPU,而CPU根据热敏电阻47的检测信号来控制定影加热器43的驱动和停止,并保持加热辊子42的表面温度在一个设定的热定影温度。
多个自动调温器48(在本实施例中为2个)设置在相对于压力辊44的背面及加热辊子42的上面,并沿着加热辊子42和加热辊子42旋转方向的上游侧的压力辊44a之间的接触部分的上游侧的轴向。如图8所示,各个自动调温器48被支撑在一个覆盖定影框架49的上端部的罩部件70上,并包括一个双金属盒66和一个包含在双金属盒66内的双金属片67(需要注意的是,参考数字67表示双金属片的一个突出部分)。
所述的双金属片67是由可以受热变形的金属制成的,并由例如合金制成,所述的合金可以在超过热定影温度的温度下热变形。
各个自动调温器48,当定影加热器43由于没有画出的CPU或一个电路的误操作而没有正常工作,并且加热辊子42的表面被过度地加热到超过设定的定影温度而达到双金属片67的热变形温度时,双金属片67受热变形后就切断了施加到定影加热器47的电源,从而防止了加热辊子42的过热。
而且,在定影部分20中,即使在双金属片67没有因为各个自动调温器48中的热量而受热变形,当加热辊子42的表面进一步过度加热达到轴承部件51的熔化温度时,轴承部件51就软化,加热辊子42受各个压力辊44所施加的推力的作用而向上移动。接着,由于双金属片67受加热辊子42机械冲压,施加到定影加热器47上的电源便被机械变形的双金属片67切断,由此防止了加热辊子42的过热。
顺便说来,在定影部分20和在每个自动调温器48中,一个支撑在双金属盒66或竖立的框架56上的平板导热部件71被插入到双金属片67和加热辊子42的表面之间,这就改善了各个自动调温器48的反应性能。
在定影部分20中,如图1所示,当被传送的纸张3从转移位置连续地穿过加热辊子42和多个压力辊44的时段内,转移到纸张3上的调色剂受热定影,接着,当纸张3在被传送辊子61和夹紧辊子62夹持时,在传送机构部分45内被传送到一个纸张弹出通道78。
此时,在定影部分20中,如图8所示,已经穿过加热辊子42和下游侧压力辊44a之间的纸张3的前端(传送方向下游侧一端)首先接触到正在接触加热辊子42的剥离棘爪46的顶部92,就从加热辊子42的表面剥离。接着如图9所示,从加热辊子42表面剥离的纸张3的前端接触到剥离棘爪46的接触部分93,并被导向部分94引导到传送机构部分45,并在传送机构部分45内,纸张3在被传送辊子61和夹紧辊子62夹持的状态下而被传送。
此时,纸张3在传送方向上游侧被夹持在加热辊子42和各个压力辊44之间,在传送方向下游侧被夹持在传送辊子61和各个夹紧辊子62之间,并且相应地,在这中间就产生拉力。因为接触纸张3的剥离棘爪46的接触部分93被拉力从掣爪主体91压向突出部分的反方向,也就是,斜着向上,结果,剥离棘爪46由于剥离棘爪46的自身重量顶着驱动力以转动轴96为支点而顺时针方向转动,而顶部92是与加热辊子42的表面相分离。
此后,如图10所示,当纸张3的后端穿过加热辊子42和下游侧的压力辊44b之间时,因为纸张3的张力消失,剥离棘爪46的顶部92被它的自身重量推向加热辊子42表面,并且顶部92再次接触到加热辊子42的表面。
结果,在定影部分20中,在定影操作过程中,每次纸张3穿过加热辊子42和下游侧的压力辊44b之间时,剥离棘爪46的顶部92可以从加热辊子42的表面分离。尤其特殊的是,,在纸张3是例如A4尺寸的情况下,除了纸张3的大约30mm的前端穿过加热辊子42和下游侧的压力辊44b之间的的一段时间内,,和纸张3的大约30mm的后端穿过加热辊子42和下游侧的压力辊44b之间的一段时间内,,剥离棘爪46的顶部92能够在剩下的240mm中间部分穿过加热辊子42和下游侧的压力辊44b之间的期间从加热辊子42的表面分离。
此后,如图1所示,传送到纸张弹出通道78的纸张3被送到一个纸张弹出辊子79,并被纸张弹出辊子79弹到一个纸张弹出盘80。
如图1所示,在激光打印机1中,设置了一个反向传送部分81用于在纸张3的两面都形成图像。这个反向传送部分81包括纸张弹出辊子79,一个反向传送通道82,一个活瓣83,和多个反向传送辊子84。
纸张弹出辊子79由一对辊子组成,这样设置使得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可以变换。如上所述,当纸张3被弹到纸张弹出盘80的情况下,纸张弹出辊子79是正向旋转的,而在纸张3是翻转的情况下,纸张弹出辊子79是反向旋转的。
反向传送通道82沿着垂直方向设置,使得纸张3能够从纸张弹出辊子79传送到设置在成像部分5下面的多个反向传送辊子84,它的上游侧的一端设置成接近纸张弹出辊子79,而它的下游侧一端设置成接近反向传送辊子84。
活瓣83可回转地设置成面向纸张弹出通道78和反向传送通道82之间的一个分支部分,并被设置成能够通过一个没有画出的螺线管的激发或不激发来变换被纸张弹出辊子79翻转了的纸张3的传送方向从向着纸张弹出通道78的方向到向着反向传送通道82的方向。
多个反向传送辊子84设置在大致水平方向上的纸张进给盘6的上面,在最上游侧的反向传送辊子84是设置在反向传送通道82的后端附近,而在最下游侧的反向传送辊子84是设置在配准辊子12的下面。
当图像是形成在纸张3的两面上的情况下,反向传送部分81的操作情况如下。就是,当已经在一面形成图像的纸张3被传送机构部分45从纸张弹出通道78送到纸张弹出辊子79,纸张弹出辊子79在当它夹持住纸张3的状态下正向旋转,一旦把这个纸张3传送到外面(纸张弹出盘80的一侧),并当纸张3的大部分已经被送到了外面,而纸张3的后端被纸张弹出辊子79夹持时,正向旋转就停止了。接下来,纸张弹出辊子79反向旋转,活瓣83变换传送方向使得纸张3被传送到反向传送通道82,而且纸张3是在正面和反面翻转的状态下被传送到反向传送通道82的。顺便来说,当纸张3的传送终止时,活瓣83变换到初始状态,也就是,从传送机构部分45传送来的纸张3被送到纸张弹出辊子79的状态。接着,反向传送到反向传送通道82的纸张3被传送到反向传送辊子84,并在反面向上的状态下从反向传送辊子84被送到配准辊子12。被送到配准辊子12的纸张3在配准后在翻转状态下,被再度送到成像位置,由此图像就形成在纸张的两面上。
如上所述,在定影部分20中,当纸张3穿过加热辊子42和各个压力辊44之间时,被它的自身重量推向加热辊子42的剥离棘爪46的顶部92把纸张3从加热辊子42的表面剥离。另一方面,从加热辊子42上剥离的纸张3在传送方向上游侧被夹持在加热辊子42和各个压力辊44之间,而在传送方向下游侧被夹持在传送辊子61和各个夹紧辊子62之间,结果,当拉力施加在纸张3上时,与纸张3相接触的剥离棘爪46的接触部分93被压缩,而剥离棘爪45被它的自身重量的推力顶着从加热辊子42的表面分离。
这样,即使不设置一个昂贵的大型机构,而是通过简单的结构,在定影操作中,每次纸张3穿过加热辊子42和下游侧压力辊44b之间时,除了有必要时(就是,除了当纸张3的前端穿过加热辊子42和下游侧压力辊44b之间时),剥离棘爪46可以从加热辊子42上尽可能地分离。结果,在定影操作中,与剥离棘爪46始终接触加热辊子42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下列的不足,也即,调色剂沉积在剥离棘爪上、所沉积的调色剂再次附着在加热辊子42上、污染纸张3,或者加热辊子42由于在定影操作中的连续接触而磨损并且其耐久性降低了。。因为剥离棘爪46设置得被它的自身重量推向加热辊子42表面,不必专门设置一个推动单元,结构可以简化。具体来讲,因为如上所述剥离棘爪46设置得被它的自身重量和一个0.005×9.8N(5gf)或以下的推力推向加热辊子42,即使剥离棘爪46被带到与加热辊子42表面相接触,纸张3也可以光生地剥离,同时加热辊子42表面不受损坏。顺便来说,剥离棘爪46对加热辊子42的推力可以是比如说ON(Ogf),只要能够发生接触。
而且,因为剥离棘爪46是可回转地设置的,剥离棘爪46可以保证从加热辊子42分离。这样,通过简单结构就可以确保剥离棘爪46的可靠分离操作。
而且,因为剥离棘爪46的接触部分93形成从下部表面98的传送方向下游侧一端大致扇形弯曲的曲面,并且接触部分93在曲面接触到纸张3,剥离棘爪46可以从加热辊子42分离,而纸张3不至于有发生条纹这样的损伤。
因为从加热辊子42剥离和被带到与接触部分93相接触的纸张3进一步被剥离棘爪46的导向部分94引导到传送辊子61和上游侧夹紧辊子62a之间的接触部分,可以确保纸张3的平滑传送。
在定影部分20中,因为纸张3被传送辊子61和各个夹紧辊子62传送的速度设定得稍微高于纸张3被加热辊子42和各个压力辊44传送的速度,当纸张3被夹持在一个加热辊子42和各个压力辊44的位置和一个传送辊子61和各个夹紧辊子62的位置之间时,拉力保证可以施加给纸张3。这样,剥离棘爪46可以通过纸张3和剥离棘爪46的接触部分93的接触保证从加热辊子42分离。
于是,按照激光打印机1,在定影部分20中,因为剥离棘爪46可以通过简单结构除了必要时在定影操作期间从加热辊子42分离,其耐用性可以得到改善,可以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获得优质图像。
顺便说来,在上面的说明中,其结构是这样的,从加热辊子42分离的纸张3在传送方向上游侧被加热辊子42和各个压力辊44夹持,而在传送方向下游侧被传送辊子61和各个夹紧辊子62夹持,并且当张力施加到纸张3时,剥离棘爪46的接触部分93被纸张3压缩,使得剥离棘爪46摆动,而剥离棘爪46的顶部92从加热辊子42的表面分离。然而,结构也可以是这样的,比如说,即使拉力不施加到纸张3,剥离棘爪46的接触部分93也被纸张3自身的坚固性压缩,而剥离棘爪46的顶部92从加热辊子42的表面分离。
虽然剥离棘爪46是可回转地设置的,剥离棘爪46比如说也可以是可移动地设置,移动到接触和离开加热辊子42的方向。
在上面的说明中,虽然本发明的剥离部件和分离部件是整体形成为剥离棘爪46,比如说如图12所示,可以设置一个独立于作为剥离部件的剥离棘爪89的作为一个单体的分离部件90。就是,在图12中,在剥离棘爪89中,一个支撑在摆动轴89a上的掣爪主体89b,一个接触到加热辊子42的顶部89c,和一个设置在顶部89c的背面的摆动轴89a的后端部分89d是一体化形成的。
分离部件90形成大致上的L形状,一个弯曲部分90c是可摆动地被支撑着的,一件90a面向线段S,而其他件90b设置得能够接触到剥离棘爪89的后端部分89d。
在图12所示的配置中,已经穿过加热辊子42和下游侧压力辊44b之间的纸张3的前端首先接触到正在接触加热辊子42的剥离棘爪89的顶部89c,于是被它从加热辊子42表面剥离。此后,从加热辊子42剥离的纸张3的前端接触到分离部件90的一件90a,这个一件90a被压向传送方向下游侧。接着,因为分离部件90是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分离部件90的其它件90b压缩剥离棘爪89的后端部分89d,由此剥离棘爪89以摆动轴89a为支点轴而顺时针方向旋转,于是剥离棘爪89的顶部89c从加热辊子42表面分离。
由于如上所述的剥离棘爪89和分离部件90,每次纸张3穿过加热辊子42和下游侧压力辊44b时,剥离棘爪89可以通过简单结构在除了有必要时的定影操作期间从加热辊子42分离。
由于剥离棘爪89和分离部件90如上所述形成为个别的单体这样一种配置,剥离棘爪89可以由一种适合于把纸张3从加热辊子42剥离的耐热树脂做成,比如说诸如聚酰亚胺,聚酰胺和聚酰胺酰亚胺(po1yamidoimide),一个如上所述的树脂涂覆或混合氟树脂来添加防粘性能的物质,或诸如四氟乙烯-过荧光烷基乙烯基乙醚共聚物(PFA)之类的具有耐热和防粘性能的树脂,而另一方面,分离部件90可以由适合于接触纸张3的材料做成,比如说,诸如聚乙烯,聚丙烯或聚乙烯对酞酸盐之类的廉价的通用树脂。通过使用这样的材料做成剥离棘爪89和分离部件90,成本可以降低而确保这些动作执行无误。
在定影部分20中,比如说,即使已经穿过加热辊子42和下游侧压力辊44b之间的纸张3的前端有一个在加热辊子42的表面形状相同方向的弧形卷曲,如图4所示,具有卷曲的纸张3的前端首先接触到第一导向部件76的导向件76a,于是根据纸张3从加热辊子42和压力辊44之间的送出,被第一导向部件76的导向件76b引导到传送机构部分45中纸张3的传送位置。如图5所示,在传送位置的传送方向上游侧,具有卷曲的纸张3的前端,特别是对立于被带到与加热辊子42相接触的表面的表面,接着接触到传送辊子61,并如图6所示,纸张在被传送辊子61朝着纸张3前端的卷曲方向的反方向弄平的同时传送到传送位置。这样,防止了由于纸张3的弯曲造成的堵塞,纸张3可以保证被引导到传送位置。
在这个定影部分20中,传送辊子61传送卷曲的纸张3到传送位置同时朝着卷曲方向的反方向弄平纸张,并在顶着夹紧辊子62夹持纸张3在传送位置的同时传送纸张,就是,传送辊子既用作传送纸张到传送位置的辊子,又用作在传送位置传送纸张的辊子,零件的数目减少了,设备的结构也可以简化。
如图7所示,因为在相对于传送位置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传送辊子61的一个部分设置在连接加热辊子42和下游侧压力辊44b的接触部分和传送位置的线段T2的上面,传送辊子61保证被带到与已经穿过加热辊子42和压力辊44之间的纸张3相接触,而纸张3可以保证朝着卷曲方向的反方向被传送。这样,纸张3可以保证被引导到传送位置,在定影部分20中发生堵塞的可能性进一步减小。
在定影部分20中,因为引导到传送机构部分45的纸张3是在传送辊子61和上游侧夹紧辊子62a和下游侧夹紧辊子62b之间被相继夹持下传送的,夹持在传送辊子61和夹紧辊子62之间的纸张3的部分可以设置得大于单个夹紧辊子62设置在纸张3的传送方向的情况。这样,纸张3在传送辊子61和上游侧和下游侧两个夹紧辊子62a和62b之间弄得更平,纸张3的卷曲可以纠正。
在定影部分20中,如图7所示,因为第一导向部件76的导向件76b是沿着与加热辊子42和下游侧压力辊44b之间的接触部分的切线Q相交的线C的延伸方向设置的,被传送辊子61传送来的纸张3可以保证引导到传送机构部分45。这样,定影部分20中堵塞的可能性可以进一步减少。
如上所述,因为第一导向部件76是设置在离开加热辊子42和加热辊子42旋转方向下游侧的压力辊44b之间的接触部分的最下游部分5mm或以上的下游侧,并沿着从加热辊子42的旋转中心0穿过第一导向部件76的导向件76b的传送方向上游侧一端的线T1的,或设置得相对于线T1朝着第一导向部件76的导向件76b的传送方向上游侧一端从传送辊子61分离的方向倾斜,就可以通过纸张3接触到第一导向部件76的导向件76b来防止堵塞的发生。
在定影部分20中,传送辊子61的辊子64由橡胶材料做成,而第一导向部分76由钢板做成,因为与纸张3接触的传送辊子61的辊子64的表面的动态摩擦系数大于与纸张3接触的第一导向部件76的导向件76b的表面的动态摩擦系数,如图6所示,在纸张3接触到导向部件76的导向件和在被传送辊子61传送的同时被引导的状态下,纸张3可以被第一导向部件76平滑地滑动和引导。
因为这个激光打印机1包括可以减少堵塞可能性的定影部分20,整个激光打印机1内的堵塞可能性可以减少。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当定影介质穿过定影部件和加压部件之间时,通常与定影部件相接触的剥离部件把定影介质从定影部件剥离,而当从定影部件剥离的定影介质与分离部件相接触时,剥离部件从定影部件分离。这样,即使不提供昂贵的大型机构,剥离部件可以在除了有必要时的定影操作期间通过简单结构从定影部件分离。结果,与剥离部件在定影操作期间始终接触到定影部件的情况相比较,可以减少显影剂沉积在剥离部件,沉积的显影剂再度黏着到定影部件,而沾污定影介质,或定影部件由于定影操作期间连续接触而磨损由此减少寿命等缺点。
按照本发明,因为分离部件接触到夹持在传送单元和两个部件(定影部件和加压部件)之间并受到张力的定影介质,分离部件受定影介质的张力所压,使得剥离部件可以保证从定影部件分离。这样,剥离部件的可靠分离操作可以通过简单结构来得到确保。
按照本发明,因为剥离部件和分离部件是分开形成的,剥离部件可以用适宜于把定影介质从定影部件剥离的材料做成,而分离部件可以用适宜于与定影介质相接触的材料做成。这样,在确保剥离部件和分离部件的可靠动作的同时可以降低成本。
按照本发明,因为剥离部件和分离部件是一体化形成的,制造过程可以缩短,零件数目和成本可以减少。
按照本发明,因为剥离部件被它的自身重量推向定影部件,不必专门提供一个推力单元,由此结构可以简化。
按照本发明,因为剥离部件是可摆动地设置的,剥离部件可以可靠地从定影部件分离。这样,剥离部件的可靠分离操作可以通过简单结构来得到确保。
按照本发明,因为分离部件在曲面与定影介质相接触,在防止定影介质损坏的同时,剥离部件可以从定影部件分离。
按照本发明,因为剥离的定影介质被剥离部件的导向部分引导到传送单元,可以确保定影介质的平滑传送。
按照本发明,因为定影部件的纵向的顶部的宽度缩短,显影剂的沉积减少,然而,如果过度缩短,它的成像就变得困难或者定影部件可能损坏。
按照上述配置,因为定影部件的纵向的顶部的宽度为从0.5mm到1.5mm,在显影剂沉积减少的同时,显影部件的损坏可以防止,耐用性可以改善。
按照本发明,因为定影部件的接触点的切线和形成顶部和靠近切线的一个表面之间的角度为从0°到45°,顶部可以被带到与定影部件相接触而不掘进定影部件到损坏它的程度。因为定影部件的接触点的切线的正交线和形成顶部和靠近切线的另一个表面之间的角度为15°或以上,定影介质可以平滑地从定影部件剥离,因为顶部的一个表面和另一个表面之间的角度为10°或以上,顶部的强度可以得到保证。结果,定影介质可以在一个长时期平滑地从定影部件剥离,同时不给定影部件造成损伤。
按照剥离部件被一个0.005×9.8N或以下的力推向定影部件这样一个配置,即使剥离部件被带到与定影部件相接触,定影介质也可以干净地剥离,同时不给定影部件造成损伤。
按照本发明,因为定影介质可以被为数众多的加压部件压向定影部件,定影介质到定影部件的接触面积可以增加。这样,定影介质可以迅速而可靠地定影。
按照本发明,因为传送单元传送定影介质的速度设置得不低于加压部件和定影部件传送定影介质的速度,当定影介质夹持在传送单元和两个部件(定影部件和加压部件)之间时,拉力可以可靠地施加给定影介质。这样,剥离部件可以通过定影介质和分离部件的接触可靠地从定影部件分离。
因为按照本发明的成像设备包括可以在除了有必要时的定影操作期间通过简单结构把剥离部件从定影部件尽可能的分离的热定影装置,耐用性得到改善而长时间地形成优质图像。
上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描述只是用来说明本发明,并不打算穷尽和限定本发明到所透露的具体形式,可以按照上述原理或本发明的实践衍生各种改进和变型。所选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它的实际应用来启发业内专业人士利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和各种改进的变型以便适合于具体的用途。本发明的范围应该由后附的权利要求和它们的同等物来界定。

Claims (24)

1.一种热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设置得与一定影介质相接触的定影部件;
一个设置得面向该定影部件的压力部件,并构型成把该定影介质压靠该定影部件;
一个构型成传送已经穿过定影部件和压力部件之间的定影介质的传送单元;
一个构型成与该定影部件相接触的剥离部件,该剥离部件被其自身重量推向定影部件;
一个分离部件,其构型成在该分离部件接触到已经穿过定影部件和压力部件之间的定影介质的状态下,把剥离部件和定影部件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部件构型成与在一定的拉力之下,夹持在所述传送单元、定影部件和压力部件之间的定影介质相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剥离部件和分离部件是分开形成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剥离部件和分离部件是一体成型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剥离部件是设置得可回转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部件包括一个与定影介质相接触的接触部分,并且所述接触部分由曲面所形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剥离部件包括一个引导部分,所述的引导部分构型成能把已经穿过定影部件和压力部件之间的定影介质引导到传送单元。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剥离部件包括一个构型成与所述定影部件相接触的顶部,并且
其中在该定影部件的纵向方向上构型成一个从0.5mm到1.5mm范围的顶部宽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剥离部件包括一个构型成与所述定影部件相接触的顶部,该顶部被大致形成为楔子形状,该顶部具有一个面向所述定影部件的第一表面和一个相对于该第一表面设置在该定影部件相反侧的第二表面,
其中一个在顶部接触到定影部件的接触点的切线与该第一表面之间形成的第一角度是在0°到45°的范围内,
其中一个在该接触点的法线和第二表面之间形成的第二角度至少是15°,
其中一个在该第一和该第二表面之间形成的第三角度至少是10°。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剥离部件被一个至多是0.005×9.8N的力推向定影部件。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部件包括多个加压部件。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单元构型成至少以压力部件和定影部件传送定影介质的速度来传送定影介质。
13.一种成像设备,其包括:
一个构型成进给纸张的纸张进给部分;和
一个构型成在由该纸张进给部分传送来的纸张上形成图像的成像部分,
所述成像部分,其特征在于,具有一个热定影装置,其包含:
一个设置得与纸张相接触的定影部件;
一个设置得面向该定影部件并且构型成把纸张压靠定影部件的压力部件;
一个构型成传送已经穿过定影部件和压力部件之间的纸张的传送单元;
一个构型成与该定影部件相接触的剥离部件,该剥离部件被其自身重量推向定影部件;
一个构型成在接触到已经穿过定影部件和压力部件之间的纸张的状态下,把剥离部件和定影部件分离的分离部件。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部件构型成与在一定的拉力之下夹持在所述传送单元、定影部件和压力部件之间的纸张相接触。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剥离部件和分离部件是分开形成的。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剥离部件和分离部件是一体成型的。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剥离部件是设置得可回转的。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部件包括一个接触到纸张的接触部分并且由一个曲面所形成。
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剥离部件包括一个构型成把已经穿过定影部件和压力部件之间的纸张引导到传送单元的引导部分。
20.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剥离部件包括一个构型成与定影部件相接触的顶部,和
其中在该定影部件的纵向方向上构型成一个从0.5mm到1.5mm范围的顶部宽度。
21.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剥离部件包括一个构型成与该定影部件相接触的顶部,该顶部被大致形成为楔子形状,该顶部具有一个面向该定影部件的第一表面和一个相对于该第一表面设置在该定影部件相反侧的第二表面,
其中一个在顶部接触到定影部件的接触点的切线与该第一表面之间形成的第一角度是在0°到45°的范围内,
其中一个在接触点的法线和该第二表面之间形成的第二角度至少是15°,
其中一个在该第一和第二表面之间形成的第三角度至少是10°。
22.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剥离部件被一个至多是0.005×9.8N的力推向定影部件。
23.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部件包括多个加压部件。
2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单元构型成至少是以压力部件和定影部件传送纸张的速度来传送纸张。
CNB200410004900XA 2003-02-10 2004-02-10 热定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3227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032178A JP2004240364A (ja) 2003-02-10 2003-02-10 熱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32178 2003-02-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21579A CN1521579A (zh) 2004-08-18
CN1332271C true CN1332271C (zh) 2007-08-15

Family

ID=3295850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04900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32271C (zh) 2003-02-10 2004-02-10 热定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CN200420002337.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762191Y (zh) 2003-02-10 2004-02-10 热定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20002337.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762191Y (zh) 2003-02-10 2004-02-10 热定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003252B2 (zh)
JP (1) JP2004240364A (zh)
CN (2) CN1332271C (zh)
HK (1) HK106628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80222B1 (ko) 2005-05-12 2006-05-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정착기 및 이를 구비한 화상형성장치
US20080240804A1 (en) * 2007-03-28 2008-10-02 Bettiol David E Self actuated intermitent fuser skive
JP2014002243A (ja) * 2012-06-18 2014-01-09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38185A (ja) * 2014-01-23 2015-07-30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処理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7167A (ja) * 1981-07-07 1983-01-14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
JPS58186771A (ja) * 1982-04-26 1983-10-31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
JPH0546040A (ja) * 1991-08-13 1993-02-26 Ricoh Co Ltd 加熱ローラ定着装置
JPH0792844A (ja) * 1993-09-21 1995-04-07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US5987294A (en) * 1997-01-31 1999-11-1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oner fixing apparatus
JP2000327200A (ja) * 1999-05-21 2000-11-28 Hitachi Koki Co Ltd シート剥離装置
JP2001265141A (ja) * 2000-03-14 2001-09-28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の定着装置
US20020025204A1 (en) * 2000-08-30 2002-02-28 Masao Ando Recording material separating apparatus of which separating member is retractable in opertive association with guid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94772A (ja) 1982-11-22 1984-05-31 Ricoh Co Ltd 乾式定着装置
JPH05113737A (ja) 1991-10-22 1993-05-07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における用紙剥離装置
JPH0854801A (ja) 1994-08-10 1996-02-27 Toshiba Corp 定着装置
JPH08314318A (ja) 1995-05-19 1996-11-29 Oki Data:Kk 熱ロ−ラ定着器
JPH09146404A (ja) 1995-11-24 1997-06-06 Toshiba Corp 剥離爪、定着器、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0259027A (ja) * 1999-03-09 2000-09-22 Canon Inc 定着装置
JP2001092280A (ja) 1999-09-21 2001-04-06 Canon Inc 像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7167A (ja) * 1981-07-07 1983-01-14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
JPS58186771A (ja) * 1982-04-26 1983-10-31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
JPH0546040A (ja) * 1991-08-13 1993-02-26 Ricoh Co Ltd 加熱ローラ定着装置
JPH0792844A (ja) * 1993-09-21 1995-04-07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US5987294A (en) * 1997-01-31 1999-11-1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oner fixing apparatus
JP2000327200A (ja) * 1999-05-21 2000-11-28 Hitachi Koki Co Ltd シート剥離装置
JP2001265141A (ja) * 2000-03-14 2001-09-28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の定着装置
US20020025204A1 (en) * 2000-08-30 2002-02-28 Masao Ando Recording material separating apparatus of which separating member is retractable in opertive association with guid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4240364A (ja) 2004-08-26
US20040223794A1 (en) 2004-11-11
HK1066284A1 (en) 2005-03-18
CN2762191Y (zh) 2006-03-01
CN1521579A (zh) 2004-08-18
US7003252B2 (en) 2006-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8615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ed sheet stripping
US7113734B2 (en) Process cartridge having a guide member with a flexible portion
CN101315540B (zh) 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CN100380247C (zh) 热定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US6490428B1 (en) Stripper fingers and associated mounts for a fuser in a printing apparatus
CN1332271C (zh) 热定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JP2016014822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661994B2 (e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system
US7110711B2 (en) Thermal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5640664A (en) Envelope feed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machine having envelope feeding apparatus
US4571054A (en) Post-fuser copy sheet decurler
JP2007178756A (ja) 定着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装置
CN213482639U (zh) 加压装置以及图像处理装置
JPH0328438Y2 (zh)
US7310491B2 (en) Non-gouging sheet stripper assembly
JP2002268436A (ja)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H0432456A (ja) 排紙装置
JP4352845B2 (ja) 定着装置
JP2998256B2 (ja) 用紙積載装置
JPH0676152B2 (ja) 電子写真装置の記録用紙搬送装置
JPH08160791A (ja) 定着装置
JP4038722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3241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171317A (ja) 定着装置
JP2001278460A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6628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815

Termination date: 2022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