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29572C - 合成纤维丝的热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合成纤维丝的热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29572C
CN1329572C CNB02803435XA CN02803435A CN1329572C CN 1329572 C CN1329572 C CN 1329572C CN B02803435X A CNB02803435X A CN B02803435XA CN 02803435 A CN02803435 A CN 02803435A CN 1329572 C CN1329572 C CN 132957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sed container
heating
heating agent
heating surface
growing crosswi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80343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84717A (zh
Inventor
藤田淳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 Denki K K
Original Assignee
Toyo Denki K 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 Denki K K filed Critical Toyo Denki K K
Publication of CN14847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847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2957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2957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JFINISHING OR DRESSING OF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CORDS, ROPES OR THE LIKE
    • D02J1/00Modifying the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resulting from a particular structure; Modifying, retaining, or restoring the physical form or cross-sectional shape, e.g. by use of dies or squeeze rollers
    • D02J1/22Stretching or tensioning, shrinking or relaxing, e.g. by use of overfeed and underfeed apparatus, or preventing stretch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JFINISHING OR DRESSING OF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CORDS, ROPES OR THE LIKE
    • D02J1/00Modifying the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resulting from a particular structure; Modifying, retaining, or restoring the physical form or cross-sectional shape, e.g. by use of dies or squeeze rollers
    • D02J1/22Stretching or tensioning, shrinking or relaxing, e.g. by use of overfeed and underfeed apparatus, or preventing stretch
    • D02J1/222Stretching in a gaseous atmosphere or in a fluid bed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JFINISHING OR DRESSING OF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CORDS, ROPES OR THE LIKE
    • D02J13/00Heating or cooling the yarn, thread, cord, rope, or the like, not specific to any one of the processes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 D02J13/006Heating or cooling the yarn, thread, cord, rope, or the like, not specific to any one of the processes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in a fluid b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Abstract

在通过多个密闭容器内的热媒液的饱和蒸汽对合成纤维的细丝同时进行热处理的装置中,为了使其装置与其他装置一起设置时装置整体的高度比现有技术中的低,减少将其进行容纳的建筑物的成本,同时,不在每个密闭容器设置对其热媒液进行加热的锅炉、从而减少其制造成本,将热媒液的饱和蒸汽的密闭容器形成为横长,将其密闭容器的外侧面的加热面朝向下方,而且,将上述密闭容器的加热面配置在比锅炉内的热媒液面高的位置。

Description

合成纤维丝的热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热媒液的饱和蒸汽的特性、以均一的温度沿合成纤维丝的全长对合成纤维丝进行加热的热处理装置。特别是涉及,作为构成从给丝装置输送的行进中的聚酯和聚酰胺等的热可塑性合成纤维丝的延伸及假捻装置的一部分,与其他部分一起设置的合成纤维丝的热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作为构成热可塑性合成纤维丝的延伸及假捻装置的一部分与其他部分一起设置的、利用热媒液的饱和蒸汽的特性的合成纤维丝的热处理装置,必须在其性质上饱和蒸汽的密闭容器的下方设置加热热媒液的锅炉,并且,为了将行进中的细丝加热到规定温度,必须使与该细丝相对的加热面的长度与细丝的长度对应,所以,上述饱和蒸汽的密闭容器例如日本特开平11-93027所示必然形成为纵长的。
另外,该热处理装置如前所述,作为构成合成纤维丝的延伸以及假捻装置的一部分,要与其他部分的装置一起设置,使得上述装置的整体高度增加,难以获得具有可设置该装置的高度的建筑物。
这一倾向,在为了增加上述合成纤维丝的加热能力而提高所述细丝的给丝速度时,更加明显。
一方面,为了降低设置这样的合成纤维丝的热处理装置的建筑物的高度,而考虑使构成上述饱和蒸汽的腔体的密闭容器整体以横长形成,使其加热面朝下设置;但是,这样一来,合成纤维的凝缩液在饱和蒸汽的密闭容器内的底面的加热面一侧聚集,会妨碍饱和蒸汽对合成纤维的加热。
进而,每当该热处理装置增加该密闭容器时都设置锅炉,所以,为了增大其能力而增加密闭容器的数量时也必须相应地增加锅炉的数量,因而增大了该部分的费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利用所述热媒液的饱和蒸汽的特性的合成纤维丝的热处理装置中,使构成该装置的密闭容器的高度低于该密闭容器的全长,把所述热处理装置和其他装置一起进行配置时,降低使设置这些各个装置整体的建筑物高度,从而可以使获得所述建筑物变得容易。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在为了增大其能力而增加密闭容器的数量时,不必相应地增加用来对该密闭容器内的热媒液进行加热的锅炉的数量也可以,从而降低该部分的成本。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使得将合成纤维丝对所述加热器的密闭容器的加热面进行穿丝的操作变得容易。
本发明的合成纤维丝的热处理装置,在热媒液的饱和蒸汽的密闭容器上连通热媒液用的锅炉,在所述密闭容器的外侧形成加热面;将该密闭容器横长地形成,使所述加热面朝向该密闭容器的下方,而且,将该热媒液用的锅炉内的热媒液面配置成处于低于所述密闭容器的加热面的位置。
另外,本发明的合成纤维丝的热处理装置,通过连通管连接相互隔开间隔地平行配设的多个横长密闭容器的各一端,以集管将所述横长密闭容器的各个另一端相互连通,将所述连通管的任何一个与容纳热媒液的锅炉的饱和蒸汽室相连接,将各个横长密闭容器的加热面朝下配置的同时,将所述横长密闭容器的一端配置得比所述另一端低、倾斜密闭容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优选的热处理装置的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2是图1的右侧侧面图。
图3是图1的III-III线截面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图5是表示不同于图4的其他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不同于图5的其他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7是表示不同于图6的其他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8是表示不同于图7的其他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9是表示不同于图1的其他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10是图9的X-X线截面图。
图11是图10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图12是表示不同于图2的其他实施例的右侧侧面图。
图13是表示不同于图12的其他实施例的右侧侧面图。
图14是配置了本发明的热处理装置的装置整体的侧面图。
图15是表示不同于本发明涉及的所述图1~14的实施例的其他热处理装置的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16是图15的XVI-XVI线截面图。
图17是图15的XVII-XVII线放大截面图。
图18是图16的XVIII-XVIII线放大截面图。
图19是图15以及图16的XIX-XIX线放大截面图。
图20是表示不同于图16的实施例的右侧侧面图。
图21是表示不同于图17的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22是图21的一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23是图21中相当于图19的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24是现有的热处理装置的侧面图。
图25是图24的正面图。
图26是配置了现有的热处理装置的装置整体的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本发明时的最佳方式,如图1~图4所示,通过连通管5连通容纳热媒液1的饱和蒸汽2的横长的密闭容器3、和对该热媒液1进行加热的锅炉4,在该横长的密闭容器3朝下配置合成纤维丝6的加热面7,将该热媒液1的锅炉4内的热媒液面8配置到比所述密闭容器3的加热面7低的位置。
所述密闭容器3由金属材料形成,由上述连通管5连通密闭容器3的一端3a和锅炉4内的饱和蒸汽2,如图1所示,在平行地排列多个密闭容器3时,由集管9将各个另一端3b相互连通。
另外,锅炉4内的热媒液1采用现有技术中广泛应用的达姆萨姆(ダムサム)(美国大屋化学(ダゥケミカル)公司制造)以及其他的有机溶剂,通过其热媒液1内的加热器10进行加热。
这样,在锅炉4内,由加热器10对热媒液1进行加热,在锅炉4内的热媒液面8的上方和连通管5以及密闭容器3内,形成与预先设定的饱和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的饱和蒸汽2,借助该饱和蒸汽2的潜热,将配置在形成于密闭容器3的朝下的加热面7上的合成纤维丝6加热到规定温度,对该细丝6进行热处理。
在对其间的细丝6进行加热时,通过饱和蒸汽2的潜热的消耗,使该饱和蒸汽2保持在一定温度的同时液化成为冷凝热媒,流向比密闭容器3的加热面7低的锅炉4内,在此通过加热器10再次进行加热形成饱和蒸汽2并供给到密闭容器3内。
表示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热处理装置如图14所示,在把由前段加热器12对给丝装置11供给的合成纤维丝6进行加热、在冷却板13进行冷却、在延伸假捻部14进行处理、接着由后段加热器15进行加热并热固定、进而卷绕到卷绕装置16的一系列延伸假捻装置17中,作为所述前段加热器12,将横长的密闭容器3的加热面7朝下设置在所述给丝装置11一侧的引导辊18和靠近冷却板13的引导辊19之间的空间20上。
此时,该细丝6在沿着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密闭容器3朝下的加热面7向横长方向A6前进期间,通过饱和蒸汽的潜热对其全长进行加热处理,失去所述潜热的饱和蒸汽在保持一定温度的状态下液化。
液化了的热媒液朝向位置低于如图3所示的加热面7的锅炉4内的热媒液面8、通过连通管5返回锅炉4中的热媒液1,在此,由加热器10再度进行加热,变成饱和蒸汽2并充满密闭容器3内,在密闭容器3的加热面7的内侧与饱和蒸汽2直接接触,对其加热面7从内侧经常由饱和蒸汽2进行加热。
如上所述的所述加热装置,在横长的密闭容器3形成,所以,如图14所示,可以在给丝装置11和冷却板13之间的空间20上水平设置,因此,此时的延伸假捻装置整体的高度H17,与将如图24、25所示的现有的纵长的密闭容器23设置到如图26所示的冷却板13上的场合的整体高度H27相比,可以大幅度地降低。
另外,该横长的密闭容器3的加热面7朝向其下方,所以,将本发明的热处理装置如图14那样设置时,其加热面7朝向空间20一侧开放,将细丝6沿加热面7穿丝时,以及对切丝进行连接时,其操作者可进入空间20一侧容易地进行操作。
进而,将锅炉4的热媒液面8配置在比图3所示的密闭容器3的加热面7的位置低的位置,所以,在密闭容器3内的饱和蒸汽2对细丝6进行加热时产生的饱和蒸汽2的冷凝的热媒液1、在其自重作用下自然地流到比其位置低的锅炉4内。
本发明为如上所述的实施例,但是并不仅仅限于此,可以对上述实施例的构造或配置进行部分变更、或添加后实施。
例如,如图1~4所示的密闭容器3的加热面7形成为平面状,但是,也可以不将其加热面7形成为平面状,而如图5所示,以突条3c以及突条3d在密闭容器3的加热面7形成朝下开口的槽7a,此时,上述冷凝的热媒液1残留在与所述槽7a相比处于靠近密闭容器3内的锅炉4的相反侧并向邻所述槽7a的、朝上的槽7b内,该冷凝了的热媒液1被饱和蒸汽2加热并保持一定温度。
另外,冷凝的热媒液1残留在向邻上述朝下的槽7a的、朝上的槽7b内,所以,可以如图6所示,在那里充填熔融物3e、使冷凝的热媒液1不进入那里,或者,可以在如图7所示的所述加热面7一体地设置与密闭容器3相同材质的突条7c、或通过一体成形将突条7d形成在如图8所示的所述加热面7,在所述突条7c或相同的7d与所述密闭容器3之间形成朝下的槽7a。
另外,如图9~图11所示,可以不在密闭容器3的加热面7朝下设置上述槽7a,而是朝下形成平面21和锅炉4一侧的突条22。
进而,可以将图1中的两根横长密闭容器3设置成一根或三根以上,如图12所示,将横长密闭容器3及其加热面7朝下形成凸的弯曲状,分别将锅炉4配置在其加热面7中央的最低位置、将集管9配置在两端,或者,如图13所示,将锅炉4配置在朝下凸的弯曲状横长密闭容器3的一端的最低位置、将集管9设置在另一端。
本发明的热处理装置,如上所述,将热媒液1的饱和蒸汽2的密闭容器3形成为横长,使其加热面7朝下,并将热媒液用锅炉4内的热媒液面8设置在比其加热面7低的位置,所以,将其设置在合成纤维的延伸假捻装置17上面时,即使将该密闭容器3横长地设置,热媒液1也不会滞留在加热面7的内侧、而是自然地流到锅炉4内,所以,可以通过锅炉4内的饱和蒸汽2对其加热面7经常进行加热。
因此,可以使对现有的采用热媒饱和蒸汽的热处理装置来说无法实现的、横长地设置其密闭容器3成为可能,可以加大其全长,从而使细丝的移送速度高速化,而不会受制于配置它的建筑物的高度。
另外,本发明将横长的密闭容器3的加热面7朝向其下方,所以,将其设置在延伸假捻装置17中的其他的装置上时,可以在其加热面7的下方形成空间20,因此,在所述加热面7对合成纤维的细丝6进行穿丝时、或切丝时,操作者可以进入所述空间20容易地进行操作。
本发明在实施时的最佳形式,并不限于所述图1~图14所示的,还存在其他的形式。
例如如图15~图23所示,通过连通管5将相互隔开间隔C地平行配设的多个横长密闭容器3的各一端3a相互地连接,将所述连接部的横长密闭容器3的加热面7和该连通管5的下侧面5a配置在图17和图1 8所示的同一高度,另外,通过集管9连通横长密闭容器3的各个另一端3b,进而,将上述连通管5的任一个连接到锅炉4内的热媒液1的饱和蒸汽室2a,将各个密闭容器3的加热面7朝向下方进行配置的同时,将其横长密闭容器3的一端3a配置在比所述另一端3b低的位置将密闭容器3的整体倾斜α。
将所述横长密闭容器3对横长方向朝下凸地进行若干弯曲,将其弯曲的密闭容器3的加热面7形成平面,把沿其加热面7的长度方向进行热处理的合成纤维丝6配置成与该加热面7相对。
另外,锅炉4内的热媒液1,采用以往广泛适用的达姆萨姆(美国、大屋化学公司制)以及其他的有机溶剂,由热媒液1内的加热器10进行加热成热媒液1的饱和蒸汽2,并充满所述锅炉4内的饱和蒸汽室2a。
充满饱和蒸汽室2a的热媒液1的饱和蒸汽2穿过连接在所述饱和蒸汽室2a的上述连通管5,流入与其连接的密闭容器3以及其他的各个密闭容器3内,通过饱和蒸汽2的潜热把与密闭容器3的加热面7对面的合成纤维丝6加热到规定温度进行热处理。
在对其间的细丝6进行加热时,通过消耗饱和蒸汽2的潜热,使所述饱和蒸汽保持在一定的温度并液化成冷凝了的热媒液1,落到密闭容器3的加热面7的内侧,朝向比上述密闭容器3的另一端3b低的位置的一端3a流下,在一端3a形成冷凝层1b,流入与其密闭容器3的一端3a相同高度位置的连通管5的下侧面5a,进而如图17所示流入比其低的位置的锅炉4内的热媒液1的热媒液面8,在此,再度通过加热器10进行加热变成饱和蒸汽2供给到各个密闭容器3内,与上述相同地对行进中的细丝6继续进行热处理。
表示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热处理装置如图14所示,与上述图1~图13中说明了的同样地同其他装置一起设置,在由前段加热器12对从给丝装置11供给的合成纤维丝6进行加热、在冷却板13进行冷却、在延伸假捻部14进行处理、接着在后段加热器15加热进行热固定、进而在卷绕装置16进行卷绕的一系列的延伸假捻装置17中,作为所述前段加热器12,在所述给丝装置11一侧的引导辊18和靠近冷却板13的引导辊19之间的空间20上、朝向下方设置横长的密闭容器3的加热面7。
此时,将该细丝6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密闭容器3的一端3a配置在比其另一端3b的高度位置低的位置,所以,通过密闭容器3内的饱和蒸汽2对细丝6进行加热时产生的饱和蒸汽2的冷凝了的热媒液1,在自重作用下从密闭容器3的另一端3b朝向其另一端3a自然流下,在那里形成如图16所示的热媒液冷凝层1b。借此在加热面7的上半部的内侧与饱和蒸汽2直接接触进行加热。
本发明为如上所述的实施例那样的,但是另外也可以对上述实施例的构造或配置进行部分的变更,或添加地进行实施。
例如也可以如图20所示,将密闭容器3沿横长方向形成直线状,使其一端3a比另一端3b低地倾斜α。
另外,如图15~图20所示,密闭容器3的加热面7形成为平面状,但是也可以不将其加热面7形成为平面状,而如图21~图23所示,由突条7c形成在密闭容器3的加热面7朝下开口的两根槽7b,此时,上述冷凝层1b残留在靠近图21以及图22所示的突条7c处的密闭容器3的一端3a一侧,其冷凝层1b与饱和蒸汽2直接接触保持在一定温度。
进而,如图15和图17以及图21所示的热处理装置连接锅炉4左右两侧相同数量的横长密闭容器3以及连通管,但是其数量不像上述那样、而是左右两侧相互不同也没关系。
本发明的热处理装置,通过连通管5连接多个横长密闭容器3的各一端3a,其连接部处的横长密闭容器3的加热面7和该连通管5的下侧面如图16所示配置在相同高度,上述连通管5的任一个与容纳热媒液1的锅炉4的饱和蒸汽室2a相连接,各个横长密闭容器3的加热面7朝向下方配置的同时,将其横长密闭容器3的一端3a配置在比上述另一端3b低的位置、将密闭容器3倾斜,所以,将其热处理装置与其他装置一起设置时,可以将设置这些各个装置整体的建筑物的建筑物高度降低、可以容易地获得所述建筑物。
另外,本发明的热处理装置是如上所述的,所以将其设置在合成纤维的延伸假捻装置17上方时,即使将其密闭容器3设置成横长,在密闭容器3内,冷凝了的热媒液1也不会滞留在各个横长密闭容器3的加热面7的内侧,而是自然地流到锅炉4内,所以,其锅炉4内的热媒液1可以由其中的加热器10经常进行加热。
进而,本发明的热处理装置,在为了增大其能力而增加密闭容器的数量时,用来对该密闭容器内的热媒液进行加热的锅炉4的数量不相应地增加也可以,所以,可以相应地降低该部分的成本。
另外,本发明中,横长的密闭容器3的加热面7是朝向其下方的,所以,将其设置在延伸假捻装置17处的其他装置上时,可以在其加热面的下方形成空间20,因此,合成纤维丝6在所述加热面7穿丝、或切丝时,操作者可以进入其空间20容易地进行连接作业。

Claims (13)

1.一种合成纤维丝的热处理装置,热媒液的饱和蒸汽的横长密闭容器与热媒锅炉内的热媒蒸汽室连通,所述横长密闭容器的加热面朝向下方;其特征在于:
由热媒凝缩液和热媒蒸汽的共通的连通管将所述横长密闭容器的加热面的内侧与热媒锅炉的内侧连通,所述加热面的内侧面与连通管的底部内侧面分别沿其全长配置在所述热媒锅炉内的热媒液面的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纤维丝的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加热面跨横长密闭容器的全长形成在横长的平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纤维丝的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朝下开口的长度方向的槽与所述密闭容器的加热面跨其全长以相同材料形成一体。
4.一种合成纤维丝的热处理装置,所述热处理装置横长地形成热媒液的饱和蒸汽的密闭容器,将其至少两个以上排列成平面状并由集管将各个密闭容器相互连通,使构成所述各个密闭容器的外侧面的一部分的加热面朝向下方;其特征在于:
由热媒凝缩液和热媒蒸汽的共通的连通管将所述横长密闭容器的加热面的内侧与热媒锅炉的内侧连通,
所述连通管的内侧底面和加热面的内侧面沿其全长配置在所述热媒锅炉内的热媒液面的上方。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合成纤维丝的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密闭容器的加热面以相同材料与该加热面一体形成朝下开口的槽,在该密闭容器内的热媒液用锅炉的相反侧,将与密闭容器相同材料的熔融物充填到与所述朝下开口的槽相邻形成的朝上的槽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纤维丝的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将靠近密闭容器的加热面的锅炉一侧的朝下的突条、以及靠近其相反一侧朝下的平面与所述密闭容器的加热面以相同材料形成一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合成纤维丝的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朝下的平面焊接朝下的附加突条,在所述附加突条和靠近加热面的锅炉一侧形成的朝下的突条之间构成朝下开口的槽。
8.一种合成纤维丝的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热媒凝缩液和热媒蒸汽的共通的连通管连接相互隔开间隔地平行配设的多个横长密闭容器的各一端,将其连接部处的横长密闭容器的加热面和该连通管的下侧面配置在相同高度,以集管将所述横长密闭容器的各个另一端相互连通,将所述连通管的任何一个与容纳热媒液的锅炉的饱和蒸汽室相连接,将各个横长密闭容器的加热面朝下配置的同时,将所述横长密闭容器的一端配置得比所述另一端低、倾斜密闭容器,进而,沿所述加热面的内侧面的全长与连通管的底部内侧面的全长分别配置在所述热媒锅炉内的热媒液面的上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合成纤维丝的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横长密闭容器沿其长度方向形成为直线状。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合成纤维丝的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横长密闭容器沿其长度方向弯曲、形成朝下的凸。
11.如权利要求8-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合成纤维丝的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以横长的平面形成密闭容器的加热面。
12.如权利要求8-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合成纤维丝的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密闭容器的加热面形成朝下开口的横长方向的槽。
13.如权利要求8-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合成纤维丝的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密闭容器的加热面形成朝下开口的横长方向的多个槽。
CNB02803435XA 2001-10-05 2002-09-27 合成纤维丝的热处理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32957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10631/2001 2001-10-05
JP2001310631A JP3569869B2 (ja) 2001-10-05 2001-10-05 合成繊維糸条の熱処理装置
JP310631/01 2001-10-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84717A CN1484717A (zh) 2004-03-24
CN1329572C true CN1329572C (zh) 2007-08-01

Family

ID=19129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03435XA Expired - Lifetime CN1329572C (zh) 2001-10-05 2002-09-27 合成纤维丝的热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6929134B2 (zh)
EP (1) EP1435406B1 (zh)
JP (1) JP3569869B2 (zh)
KR (1) KR100683317B1 (zh)
CN (1) CN1329572C (zh)
DE (1) DE60239749D1 (zh)
TW (1) TW591142B (zh)
WO (1) WO200303170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058543A1 (de) * 2000-07-14 2002-01-24 Temco Textilmaschkomponent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kontinuierlichen Behandlung von synthetischen Fäden in einer Wärmeaustauschkammer
WO2009082674A1 (en) * 2007-12-22 2009-07-02 Services Petroliers Schlumberger Thermal bubble point measurement system and method
DE102011108112A1 (de) * 2011-07-20 2013-01-24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Garnbehandlungskammer
US10676847B2 (en) 2014-11-07 2020-06-09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Discharge nozzle plate for center-to-ends fiber oxidation oven
JP2022188746A (ja) * 2021-06-09 2022-12-21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加工糸の製造方法、及び糸加工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01358A (en) * 1978-01-31 1981-11-17 Asa S.A. Yarn heating device
CN1200413A (zh) * 1997-05-24 1998-12-02 巴马格股份公司 卷曲机
JP2000345440A (ja) * 1999-06-02 2000-12-12 Murata Mach Ltd 糸条熱処理装置
JP2000355840A (ja) * 1999-06-10 2000-12-26 Toray Eng Co Ltd 仮撚加工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8597B2 (ja) * 1976-11-17 1983-04-13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熱媒ヒ−タ
JPH1193027A (ja) 1997-09-19 1999-04-06 Toyo Denki Kk 仮撚り加工用加熱方法及び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01358A (en) * 1978-01-31 1981-11-17 Asa S.A. Yarn heating device
CN1200413A (zh) * 1997-05-24 1998-12-02 巴马格股份公司 卷曲机
JP2000345440A (ja) * 1999-06-02 2000-12-12 Murata Mach Ltd 糸条熱処理装置
JP2000355840A (ja) * 1999-06-10 2000-12-26 Toray Eng Co Ltd 仮撚加工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84717A (zh) 2004-03-24
US6929134B2 (en) 2005-08-16
KR100683317B1 (ko) 2007-02-15
WO2003031701A1 (fr) 2003-04-17
EP1435406A1 (en) 2004-07-07
DE60239749D1 (de) 2011-05-26
EP1435406B1 (en) 2011-04-13
JP3569869B2 (ja) 2004-09-29
KR20040049296A (ko) 2004-06-11
US20040238518A1 (en) 2004-12-02
JP2003113545A (ja) 2003-04-18
TW591142B (en) 2004-06-11
EP1435406A4 (en) 2005-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29572C (zh) 合成纤维丝的热处理装置
GB2190476A (en)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for a vending machine
US4485063A (en) Process for drawing polyamide yarn
US6724985B2 (en) Hot-water heating apparatus for electric vehicle and hybrid vehicle
MY124249A (en) Process for making high denier filaments of thermotropic liquid crystalline polymers and compositions thereof.
KR930019477A (ko) 열안정성이 높은 기능성 직물
EP0985749A3 (en) Process for direct on-bobbin heat treating of high denier filaments of thermotropic liquid crystalline polymers
CN1308516C (zh) 合成纤维丝的热处理装置
US2448261A (en) Capillary heat transfer device for refrigerating apparatus
JP3709523B2 (ja) 合成繊維糸条の熱処理装置
JPS5855663A (ja) ル−ムエアコン
KR100364048B1 (ko) 열 교환장치
WO2020083591A1 (en) A heat pump dishwasher comprising a defrost receptacle
CN220489454U (zh) 一种化霜功能高效的管腔式翅片蒸发器
JP4337259B2 (ja) 熱交換器
EP0967311A1 (en) Device for the cooling of texturized yarns and texturizing apparatus fitted with said device
CN214782287U (zh) 一种提高细旦丝少孔热熔丝上油均匀率的油嘴
CN220024204U (zh) 导湿抗菌t恤
JP2006506557A5 (zh)
Demsar et al. Thermal analyses of self-crimped polypropylene fibers
JPH0551808A (ja) 乾式紡糸方法
CN104562356A (zh) 用于制造耐热细纱的方法和通过该方法制造的耐热细纱
US150247A (en) Improvement in guides for spooling-machines
JP2530614B2 (ja) 溶融紡糸用スピンブロツク
JPH0253906A (ja) 溶融紡糸用スピンブロッ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801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