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26761C - 用于将连续送进的线在筒管上卷绕成线筒的方法及卷绕机 - Google Patents

用于将连续送进的线在筒管上卷绕成线筒的方法及卷绕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26761C
CN1326761C CNB038121336A CN03812133A CN1326761C CN 1326761 C CN1326761 C CN 1326761C CN B038121336 A CNB038121336 A CN B038121336A CN 03812133 A CN03812133 A CN 03812133A CN 1326761 C CN1326761 C CN 132676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cable guiding
bobbin
guiding device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81213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56003A (zh
Inventor
于尔根·罗姆
赫尔穆特·拉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HM GEORG FA
Original Assignee
SAHM GEORG F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29557322&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326761(C)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HM GEORG FA filed Critical SAHM GEORG FA
Publication of CN16560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560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2676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2676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28Traversing devices; Package-shaping arrangements
    • B65H54/2806Traversing devices driven by cam
    • B65H54/2809Traversing devices driven by cam rotating grooved cam
    • B65H54/2812Traversing devices driven by cam rotating grooved cam with a traversing guide running in the groo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28Traversing devices; Package-shaping arrangements
    • B65H54/2893Superposed traversing, i.e. traversing or other movement superposed on a traversing mov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28Traversing devices; Package-shaping arrangements
    • B65H54/34Traversing devices; Package-shaping arrangements for laying subsidiary winding, e.g. transfer tails
    • B65H54/343Traversing devices; Package-shaping arrangements for laying subsidiary winding, e.g. transfer tails when starting winding on an empty bobb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Win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 Winding, Rewinding, Material Storage Devices (AREA)
  • Replacing, Conveying, And Pick-Finding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将连续送进的线(3)在一个筒管(9)上卷绕成一个线筒(10)的方法,其中,筒管被固定在一个可驱动的卷绕锭子(7)上,线(3)通过一个位置固定的顶部导线器(2)、一个带有尤其是被往复驱动的摆动导线器(15)的摆动装置(11)和一个接触辊(19)被布设和卷绕在筒管(9)和线筒(10)上,以形成一个固定线圈(20)和线筒(10)。一次性感测、存储摆动装置(11)的被驱动的摆动导线器(15)的空间位置并将其用作在形成固定线圈(20)和线筒(10)时的参考位置,并且,感测摆动装置(11)的摆动导线器(15)在绕制过程上的空间位置并且使它们与绕制速度协调。

Description

用于将连续送进的线在筒管上卷绕成线筒的方法及卷绕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连续送进的线在一个筒管上卷绕成一个线筒的方法和卷绕机。在将连续送进的线卷绕成一个线筒的方法中涉及到:尽可能小心地将线卷绕在每个筒管上,以形成固定线圈、需要时形成备用线圈并且最后形成线筒。
背景技术
对于固定线圈可理解为筒管上的一个隆起状的线圈,在该线圈中,线位置处于筒管的一个被限制得较窄的轴向区域中,或者离开线筒一个距离,即在布线宽度之外,或者在线筒宽度或布线宽度的区域内彼此叠置地卷绕,以便将线的开头部分固定在筒管上。备用线圈被理解为筒管上的一个这样的线圈:该线圈覆盖安置在线筒宽度之外的固定线圈与该线筒之间的距离并且在该线圈中线被螺旋状地卷绕在筒管上。如果固定线圈被定位在线筒宽度之内,则无备用线圈。
就该装置而言,涉及到一种连续工作的卷绕机,它具有至少两个分别被驱动的卷绕锭子,线交替地卷绕在它们的筒管上。在转换位置中,线被切断,使得先前绕完的线的这样形成的端部还卷绕在整个线筒的圆周上,而这样形成的新的线头被空筒管的捕获区域抓取并且被固定在这里,接着在该新筒管上进行卷绕过程。线的切断能以任何方式方法实现,例如通过提高线的张力来拉断或者用切割装置切断。本发明与捕获区域的结构方式方法无关。捕获区域可设置在对应的筒管上,例如在线筒宽度之内,但通常设置在线筒宽度之外。捕获区域例如可以作为一个或多个分布在筒管圆周上的切口实现,或者也可通过一个钩带条或类似装置来实现。但捕获区域也可以在一个捕获装置上实现,该捕获装置是卷绕锭子的组成部分,由此独立于筒管。
由DE 197 43 278 C2公知了所述类型的一种方法和卷绕机。连续送进的线在筒管上卷绕成一个线筒,其方式是:该筒管固定在一个可驱动的卷绕锭子上,通过一个位置固定的顶部导线器、一个带有尤其是可被往复驱动的摆动导线器的摆动装置和一个接触辊,将线布设在筒管和线筒上,形成一个固定线圈、一个备用线圈和一个线筒。可使用装备有捕获区域的筒管。在摆动导线器的外面设置了另外两个导线器,它们支承在一个摆动臂上,该摆动臂可摆入线筒与一个空筒管之间的间隙内。第一导线器可在卷绕锭子方向上运动并且用于将线相对于空筒管的捕获区域定位。第二导线器引导在整个线筒上运行的线端部。摆动装置、接触辊、卷绕锭子及两个导线器以这样的相对位置设置在线的一侧,使得:在携带导线器的摆动臂摆入间隙内之后,线不仅被引导离开空筒管的表面、而且离开摆动装置,而在摆动臂摆回期间,通过利用顶部导线器及第一导线器,在增大缠绕角度的情况下线被放置到空筒管的捕获区域上。为了实现摆动臂,两个导线器及从属的驱动装置需要很大的机械成本。此外要使用可移动的、受控制的线保持器,以便将线保持在摆动导线器中和有目的地从该摆动导线器中抽出。在机械式更换线筒的情况下,线接近直角地被两次反向,这会导致线损伤,尤其是当它涉及敏感的绕制材料时。固定线圈和备用线圈的位置及卷绕的线长度是固定的,因此不可改变。它们取决于所使用的筒管的几何尺寸,尤其是取决于捕获区域在筒管上的布置。
还有甚至以三个导线器工作的卷绕机,由此,用于这三个导线器的结构和驱动装置原则上更复杂。这种卷绕机例如由DE 29 07 848 C2公知。在这里,第一导线器也设置在摆动装置的区域中并且用于将线从摆动装置中抽出并相对于空筒管的捕获区域定位。第二和第三导线器甚至双重设置并且支承在一个转盘上,分别支承在两个卷绕锭子之间的区域中。在这里,第二导线器也用于将输出的线的端部放置到整个线筒上,第三导线器与第一导线器协同工作,而且使线在这两个导线器之间垂直于卷绕锭子方向并从而相对于空筒管的捕获区域定位。该捕获区域由空筒管圆周上的一个垂直于卷绕锭子方向设置的切口构成。该捕获区域用其它方式方法构成是不可能的。上述缺点在这里更多地出现。
US 4,298,171描述了一种具有一个转盘和两个设置在其上的卷绕锭子的卷绕机。这些卷绕锭子用于接纳筒管并且可在卷绕锭子方向、即卷绕锭子的轴向上运动,以便使对应的卷绕锭子与置于其上的筒管暂时与驱动装置耦合,该驱动装置使卷绕锭子加速到接触辊的转速上,然后该接触辊就承担在绕制过程上继续驱动卷绕锭子。
DE 26 43 421描述了一种将连续送进的线在一个筒管上卷绕成一个线筒的方法及装置。在摆动装置内装入一个双向螺纹轴,它的空间位置在轴向上可借助一个汽缸以确定的行程沿卷绕锭子方向改变。该双向螺纹轴被一个转速可控制并且转向可反向的电动机驱动。该双向螺纹轴除通常的布线槽外还具有一个无升程的槽段,摆动导线器通过双向螺纹轴的转向的反向进入该槽段中。该无升程槽段中的一个转辙器使得摆动导线器结合新的转向反向能够到达布线槽,以便在筒管上构成线筒。使用具有捕获区域的筒管。在自动更换线筒的情况下,首先使双向螺纹轴的转速减小到适合于构成固定线圈(在该文献中称为储备线)的值上并且使线以该减小的速度继续卷绕在整个线筒上。通过随后引入的转向反向,摆动导线器被转移到无升程的槽段中。接着,双向螺纹轴在轴向上移动过由汽缸确定的行程,由此使线到达空筒管的捕获区域中。当线在空筒管的捕获区域中被捕获后,操作一个线圈开始探测器,以便使双向螺纹轴进入其初始位置。接入一个计时器,用于将调节装置转换到正向转动状态。这里的缺点在于,为了使摆动导线器移动到无升程的槽段中,必须进行转向的反向。双向螺纹轴的驱动装置必须是可反向的电动机。此外不利的是,仅可使用具有捕获区域和具有确定的几何尺寸的筒管。不能够柔性地适配不同尺寸的筒管。固定线圈及备用线圈的结构和位置是不变的。固定线圈及备用线圈的线长度随机地取决于摆动导线器离开无升程槽段的时间点。
该卷绕机的无升程的槽段仅可设置在循环反向螺纹槽的布线宽度以外。这意味着,线的固定线圈仅可设置在布线宽度以外的各一个筒管端部区域上,或者,如果固定线圈例如要设在布线宽度的中间,则摆动装置必须有很大的轴向移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出一种所述类型的方法和卷绕机,其中,固定线圈或者固定线圈连同紧接着的备用线圈的位置及线长度可以不同地预先选择,而且在使用带有捕获区域和不带有捕获区域的筒管的情况下都可以。
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在一个自动卷绕机上将连续送进的线在一个筒管上卷绕成一个线筒的方法,其方式是,该筒管被固定在一个可驱动的第一卷绕锭子上,线通过一个位置固定的顶部导线器、一个带有摆动导线器的摆动装置和一个接触辊被布设和卷绕在筒管和线筒上,以形成一个固定线圈和该线筒,其中:一次性感测、存储摆动装置的被驱动的摆动导线器的空间位置并将其用作在形成固定线圈和线筒时的参考位置,并且,感测摆动装置的摆动导线器在绕制过程上的空间位置并且使它们与绕制速度协调,使得至少摆动导线器还为了形成一个固定线圈连同接着的备用线圈而在线筒宽度以外在卷绕锭子方向上移动,在此,摆动装置的轴向运动被与摆动装置的摆动导线器在绕制过程上的空间位置相关地这样控制:使得在筒管上按照位置和线长度相继确定和形成固定线圈、备用线圈和线筒。
根据本发明,开始部分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一次性感测、存储摆动装置的被驱动的摆动导线器的空间位置并且将其用作形成固定线圈和线筒时的参考位置,并且,感测摆动装置的摆动导线器在绕制过程上的空间位置,使其与绕制速度协调。
为了在线筒宽度以外构成一个固定线圈,尤其是带有接着的备用线圈,使具有摆动导线器的摆动装置在卷绕锭子的方向上移动,其中,与摆动装置的摆动导线器在绕制过程上的空间位置相关地这样控制摆动装置的轴向运动:使得在筒管上根据位置和线长度相继确定和构成固定线圈、备用线圈及线筒。
该方法要求首先在一个可任意选择的时间点上知道摆动装置的摆动导线器位于何位置。该可任意选择的时间点可以在每个绕制过程中重新选择。但也可以接通在卷绕机主开关后在施加控制电压的情况下一次性选择可任意选择的时间点,将它与一系列线筒形成或线筒过程对应起来。在该可任意选择的时间点上一次性感测摆动装置的被驱动的摆动导线器的空间位置。该信号按照地点和时间确定,被存储并且被用作构成固定线圈、可能构成备用线圈以及构成线筒时的参考位置,即在整个绕制过程中使用。从该参考位置的信号求出摆动导线器在绕制过程上随时间变化的空间位置,由此,在任何时间点可知道摆动导线器正好位于何处。尤其在双向螺纹轴转速减小的情况下,从对该空间位置的了解可以有目的地运动到各个选择的位置上,以便在此与卷绕锭子的驱动或刚卷绕到筒管上的线的圆周速度相关地采取各种不同措施,例如构成固定线圈、需要的情况下构成备用线圈以及构成线筒,其中,每次可重复地确定线长度和位置。
作为摆动装置可不改变地采用现有技术中公知的各种不同结构型式,例如带有被驱动的双向螺纹轴和常见的布线槽的摆动装置或者带有可转动的翼等的摆动装置。
由于固定线圈连同紧接着的备用线圈在任何情况下都设置在线筒的布线宽度之外,因此要求摆动装置在卷绕锭子方向上移动,以便控制这些位置。与摆动导线器的已知空间位置相关地在时间上这样控制摆动装置的轴向运动:使得在卷绕锭子上与筒管相关地相继构成固定线圈、备用线圈和线筒,它们分别可调节和可重复地按照位置和线长度确定。
该新方法具有一系列优点。固定线圈、线筒以及有些情况下连同接着的备用线圈可按照用户要求可再现地按照位置和线长度精确确定及保持。在此重要的是,由于更换线筒而受影响的绕制材料被可靠地固定在固定线圈中,备用线圈以及线筒例如由未改变的绕制材料形成。在该新方法中,现有技术中用于在更换线筒时与线接触的第二和第三导线器的驱动装置的布置及相应机械费用成为多余。通过使传送线的部件数目尽可能减少,得到更少的与绕制材料摩擦的点。绕制材料被小心地转向。此外消除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线从摆动导线器脱出和再进入的问题。还可有利地实现多线工作方式,因为即使在构成固定线圈和备用线圈的情况下,绕制材料也不需要离开摆动导线器。
为了可调节地确定固定线圈的位置及长度,可以这样调节双向螺纹轴的转速或者可以制动到近似零:使得摆动导线器占据所选择的相对于卷绕锭子布线宽度的相对位置。因此能使用以通常方式构成的具有布线槽的双向螺纹轴。原则上不再必须附加设置无升程的槽段和转辙器。在双向螺纹轴被制动并固定到零转速的情况下,摆动导线器精确地位于布线宽度内的所选择的位置上,这仅与将线长度位置精确地设置在固定线圈上的时间相关。因为双向螺纹轴中的布线槽具有回转部分,该回转部分具有较小的升程,所以这些区域也可以在未精确达到零转速的情况下至少用于线长度较小的固定线圈。如果固定线圈不是要设置在布线宽度以内或者线筒两个端部区域中之一内,而要要设置在布线宽度或线筒宽度之外,大多数是这种情况,则要求摆动装置在卷绕锭子的方向上轴向移动。该移动可以可变地调节或控制,使得固定线圈相对于线筒在筒管上的精确位置是可选择的,由此可以为卷绕不同的线筒而不同地确定。还可取消使用可换向电动机来驱动双向螺纹轴的必要性。
摆动装置的被驱动的摆动导线器的任一空间位置可被第一传感器感测、存储并且被用作在构成固定线圈、线筒以及在需要情况下的备用线圈时的参考位置。由此可确定一个控制或调节程序的开始,从而确定绕制过程。为此可在一个任意时间点上启动第一传感器。该传感器监视和感测被驱动的摆动导线器的位移。它随着确定摆动导线器的空间位置同时确定一个时间的开始,由此形成一个参考位置,以便在绕制过程进行中总是再和它联系起来并且由此作出结论:该摆动导线器在绕制过程期间正好处于何处。
但也可以在每次更换线筒后移动到一个开始位置上,在该位置上已知或已确定摆动导线器的空间位置,则它就是绕制过程的开始。这样的开始位置可由一个绝对值发送器或一个增量发送器来探测或启动。
尤其在精确绕制时,可有利地借助一个第二传感器在时间上连续地感测双向螺纹轴的转速。已经公知,在精确绕制时,线圈关系在绕变化,从而双向螺纹轴的转速变化。通过对双向螺纹轴的变化的感测可精确地确定:相对于参考位置,摆动导线器相对于卷绕锭子在哪个时间处于哪个位置上。没有第二传感器也可以。此时可以将第一传感器重复使用并且在已知布线槽几何结构的情况下由它的信号推断出摆动导线器在一个双行程上的空间位置。特别简单的情况是,在两个信号之间双向螺纹轴的转速保持恒定。
根据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卷绕机,用于按照前述方法将连续送进的线在一个筒管上卷绕成一个线筒,以形成一个带有紧接着的备用线圈的固定线圈和该线筒,具有支承在一个转盘上的两个卷绕锭子、一个位置固定的顶部导线器、一个带有摆动导线器的摆动装置、一个接触辊以及相应的驱动装置和一个调节装置,其中,为了达到捕获位置设置了一个可控制的驱动装置,其中:为了一次性感测摆动装置的被驱动的摆动导线器的空间位置,设置了一个第一传感器或一个相应元件,它的信号被输送给调节装置,按时间对应地存储在那里并且被用作在形成带有紧接着的备用线圈的固定线圈和该线筒时的参考位置,并且,调节装置被构成得用于产生摆动装置的摆动导线器在绕制过程上的空间位置和用于与绕制速度的协调,该可控制的驱动装置用于使摆动导线器在卷绕锭子方向上在时间上调节地运动,并且,调节装置这样构成,使得摆动导线器的轴向运动被与摆动导线器在绕制过程上的空间位置相关地这样调节,使得在筒管上按照位置和线长度相继确定和形成固定线圈、备用线圈和线筒。
这种卷绕机用于按照本发明方法将连续送进的线在一个筒管上卷绕成一个线筒,以构成在需要情况下带有紧接着的备用线圈的固定线圈和线筒,该卷绕机首先具有通常的结构。根据本发明,其特征在于:为了一次性地感测摆动装置的被驱动的摆动导线器的空间位置,设有一个第一传感器或一个相应的元件,它的信号被输送给调节装置,在该调节装置中被按时间对应地存储并且被用作构成固定线圈以及线筒时的参考位置,该固定线圈在需要的情况下带有接着的备用线圈,并且,该调节装置被构成得用于产生摆动装置的摆动导线器在绕制过程上的空间位置和用于与绕制速度协调。
当需构成固定线圈与接着的备用线圈时,即处于线筒宽度以外时,设置一个可控制的驱动装置,用于使具有摆动导线器的摆动装置在时间上调节地在卷绕锭子方向上移动。该调节装置这样构成:使得摆动装置的轴向运动被与摆动装置的摆动导线器在绕制过程上的空间位置相关地这样调节:使得在筒管上按照位置和线长度依次相继地确定和构成固定线圈、备用线圈和线筒。
重要的首先是通常安置在摆动装置的壳体内或壳体上的一个第一传感器或一个相应元件,以便监视摆动导线器的行程并且确定在哪个时间点上该摆动导线器通过一个空间位置。在该时间点上形成一个信号。该时间点被记录下来并且该信号被输送给一个调节装置。由此确定了一个参考位置,它在构成固定线圈以及线筒、需要情况下的备用线圈时被使用。调节装置则这样构成:它能够根据该确定的参考位置在任何时间点上推断出该摆动导线器相对于卷绕锭子的相应空间位置。因此不仅能够推断出在一个确定时间点上摆动导线器位于何位置,而且甚至能预算出在一个将来的时间点上该摆动导线器位于何处,当然要与双向螺纹轴的转速相协调。
设置了一个用于在卷绕锭子方向上使摆动装置移动的可控制的驱动装置,其中重要的是,最后使摆动导线器移动到布线宽度以外的一个确定位置上。在此具有次要意义的是,是整个摆动装置,包括其壳体在内,还是只有壳体中的双向螺纹轴,在卷绕锭子方向上运动。摆动装置或摆动导线器的轴向可运动性用于达到设置在被布线槽覆盖的常规区域以外的位置。因此,尤其是固定线圈可以设置得在一个或另一个端部上与要安置的线筒离开距离。通常该距离视应用情况及所使用的筒管类型而定也希望是变化的。相应地,这也适用于备用线圈,它虽然通常填满固定线圈与线筒之间的距离,但在个别情况下也可分开地、尤其是具有不同线长度地构成。
为了实现这种卷绕机,可以基本上不改变元件地借用现有技术。这尤其涉及:在一个转盘上安置两个卷绕锭子,摆动装置具有带布线槽的双向螺纹轴及一个或多个摆动导线器地构成。该摆动导线器可以构成得用于单线或多线工作。对于备用线圈重要的是,一个附加驱动装置用于摆动导线器在卷绕锭子方向上的轴向移动以及通过一个调节装置控制它,该调节装置识别或调节摆动导线器的位置与卷绕锭子上的筒管的空间对应。
有利的是,设置一个第二传感器用于在时间上连续地感测双向螺纹轴的转速。该第二传感器的信号也被输送给调节装置,由此结合参考位置可在任何时间点知道:摆动导线器相对于卷绕锭子位于何位置。
对于第一及第二传感器的实施具有不同的可能性。
为了一次性感测摆动装置的被驱动的摆动导线器的空间位置,设置以下元件中的至少一个作为第一传感器:
a)一个无接触地工作的接近式传感器,
b)一个绝对值发送器,
c)一个用于调节在先确定的参考位置的装置。
为了测定摆动导线器的空间位置在绕制过程上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设置以下元件中的一个或多个作为第二传感器:
a)一个增量发送器,特别是在双向螺纹轴的驱动装置的电动机上,
b)一个解析器,
c)一个无接触地工作的接近式传感器,
d)一个转速计,
e)一个计时装置,
f)一个绝对值发送器。
有利的是,每个绕组主轴装备有一个用于在更换线筒时自动捕获线的捕获装置。
在卷绕锭子上可以套上设有捕获区域的筒管。可以理解,摆动导线器必须可以在卷绕锭子方向上这样移动:使得线在顶部导线器与筒管的捕获区域之间尽可能直、尽可能少折弯地被张紧,由此在自动更换线筒时线可被抓获到空筒管的捕获区域中。一旦确定抓获,则可运动到要形成固定线圈的位置上。固定线圈也可这样设置:使得捕获区域被覆盖卷绕。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优选实施例来详细解释和描述本发明。附图表示:
图1一个卷绕机的第一实施形式的对于本发明重要的部分的一个视图,处于卷绕行程上绕制线筒期间,
图2图1所示卷绕机在更换线筒后在捕获位置中,
图3卷绕机的前视图,
图4卷绕机的第二实施形式,在绕制线筒期间,
图5图4所示卷绕机在捕获位置中,
图6卷绕机的第三实施形式,在绕制线筒期间,
图7图6所示卷绕机在捕获位置中,
图8卷绕机的另一实施形式,在绕制线筒期间,
图9图8所示卷绕机在捕获位置中,
图10固定线圈、备用线圈及线筒的示意图,及
图11用于双线工作方式的摆动导线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中仅给出了对于理解本发明重要的卷绕机部分。该卷绕机具有一个框架1,在该框架上位置固定地设置了一个顶部导线器2。一根线3输送给顶部导线器2,它的布线三角区用点划线表示。
在框架1上以公知方式支承着一个可绕一个轴线6转动的转盘5。该转盘5以公知方式在更换线筒时被旋转驱动。在转盘5上可转动地支承着两个卷绕锭子7和8,它们在转盘5处于工作状态中时可分别与一个驱动装置联接,相关的卷绕锭子7和/或8通过该驱动装置被驱动。图1所示的卷绕锭子7位于工作位置中并且按此被驱动。在每个卷绕锭子7,8上装有一个筒管9,线3在该筒管上卷绕成一个线筒10。
在卷绕机的框架1上设置了一个摆动装置11。该摆动装置11具有一个壳体12,该壳体可绕一个轴13摆动地支承在卷绕机的框架1上,因此,在线圈期间该摆动装置11可以与通过绕制过程增长的线筒直径(图3)适配。在摆动装置11的壳体12中可转动地支承着一个双向螺纹轴14,该双向螺纹轴以通常方式被驱动。双向螺纹轴14也具有一个通常的循环的双向螺纹槽,借助它,一个摆动导线器15被往复驱动,确切地说在摆动宽度、线筒宽度或布线宽度上往复驱动,该宽度确定线筒10的宽度。为了驱动双向螺纹轴14,设置了一个电动机16,它的转速通过一个调节装置17来控制。
设有一个捕获装置18,用于在开始建立线筒时捕获线3。捕获装置18可以持久地设置在每个卷绕锭子7,8上并由此独立于筒管9。但也可以用设置在每个筒管上的元件作为捕获装置,即一个相应的捕获切口、捕获凹槽等。最后,在摆动装置11的壳体12上还支承着一个接触辊(图3),线3通过该接触辊贴靠在形成的线筒10的表面上。为了清楚起见,在其它图中省去了该接触辊19。图3中的截面I-I表示了图1的视图。
图1表示在卷绕行程期间的一个时间点上的卷绕机,在该时间点,处于工作中的卷绕锭子7的筒管9上的线筒10的直径已增长到相当大。还表示出,在筒管9上,在捕获线3后首先卷绕上一个固定线圈20,然后卷绕上一个备用线圈21和最后卷绕上线筒10。固定线圈20涉及线3的多个紧密地彼此并列和/或叠置的线圈。备用线圈21连接在固定线圈20上并且以线3的螺纹状布设一直延伸到形成的线筒10的端壁上。这种关系借助图10再次表明。这样的固定线圈20可以与捕获装置18直接相邻地设置在筒管9上,但也可以设置在任何一个相对于筒管9的宽度轴向固定的其它位置上。只有当固定线圈20设置在线筒10的布线宽度以外时,才出现一个备用线圈21。但固定线圈20也被理解为一种这样的线圈:它被设置在线筒10的布线宽度之内。
由图1中还可看到,在摆动装置11上设置了一个第一传感器22。该第一传感器22用于感测摆动导线器15的位置。该第一传感器22通过一根电导线23与调节装置17连接。第一传感器22的信号通过导线23传送给调节装置17。如果第一传感器22例如以无接触的接近式传感器构成,借助该传感器可以相对于它在摆动导线器15的壳体12上的布置确定:摆动导线器15何时到达它在绕制过程上的例如反向点。由此确定、形成摆动导线器15的一个参考位置,并且存储在调节装置17中。其目的在于,在绕制过程期间有一个参考点,借助它并结合其它单元在整个绕制过程上可确定和可定位:摆动导线器15正好位于哪里。
对于多个绕制过程,对摆动导线器15的位置的感测也可以在开始第一绕制过程前和供线前、在卷绕机上施加一个控制电压之后进行。因此不必要在每个绕制过程中重复。
在摆动装置11上还安置了一个第二传感器24,从该传感器也有一根电导线25连接到调节装置17。第二传感器24用于监视、推断及感测双向螺纹轴14在绕制过程期间的转速。因此得到这样的可能性:在绕制过程的任何时间点可确定出摆动导线器15正好位于哪个位置上。
从调节装置17引出一根控制导线26通到电动机16,该电动机驱动双向螺纹轴14。通过该控制导线26可以受控制地改变双向螺纹轴的转速。转速可这样合乎目的地减小:调节到0或调节到一个确定的大小。也可设想,固定线圈20可以在筒管9上在所希望的相对于卷绕锭子方向27的位置上形成。就此而言,固定线圈20可以安置在线筒10的布线宽度以外,或者也可以安置在布线宽度10以内。图1及2表示了一个实施例,其中,固定线圈20及备用线圈21被设置在筒管9的左侧布线宽度之外。
如尤其从图1和2的比较中可看出的,摆动装置11的壳体12不仅可以绕轴13摆动,而且可以附加地在轴13的方向上轴向移动。其目的在于,使摆动导线器15也可在一定时间上定位在布线宽度之外。为此目的设置了一个驱动装置28,该驱动装置在这里以活塞/缸单元29构成,它的活塞杆与摆动装置11的壳体12连接。设置了一个阀30,该阀例如以气动开关阀构成并且与一个压缩空气源连接。该阀30由调节装置17通过一根电导线31控制。气动管路32和33从阀30引出,通到活塞/缸单元29。
由此可以通过调节装置17使摆动装置11及尤其是摆动导线器15在轴13的轴向上或在卷绕锭子方向27上在任何一个可选择的时间点上有目的地移动。图2表示一个这样的被控制的相对位置,在该位置中摆动导线器15处于一个这样的位置上:使得线3可被筒管9上的捕获装置18抓获。一旦线3被捕获装置18抓获,则驱动装置28被调节装置17控制,而用于驱动双向螺纹轴14的电动机16例如继续被制动。带有摆动导线器15的摆动装置11的轴向位移就在卷绕锭子方向27上终止在一个这样的位置上:在该位置上要将固定线圈20绕制在筒管9上。这不仅可以在双向螺纹轴14静止不动的情况下进行,而且也可根据双向螺纹轴14的符合要求的缓慢转动来进行,因为调节装置17总是知道摆动导线器15在绕制过程的任何时间点上的位置。通过摆动导线器15在卷绕锭子方向27上静止不动的持续时间长度,确定卷绕在带有筒管9的转动的卷绕锭子7上的线长度。
接着形成备用线圈21。为此通过调节装置17相应控制双向螺纹轴14的电动机16。由此,摆动导线器15在备用线圈21的轴向长度上运动,使得该线圈以线3的螺旋状形式构成在筒管9上。
在备用线圈绕制结束后开始建立线筒10。为此,使卷绕锭子7的驱动装置和电动机16加速到设定的转速上,同时使用于摆动导线器15的轴向移动的驱动装置28返回到其通常的初始位置中(图1)。
图3表示图1所示的顶部导线器2、转盘5、摆动装置11及两个卷绕锭子7和8的空间布置。图2表示更换线筒后的各部分,这使得卷绕锭子7和8交换角色,在此时处于工作中的卷绕锭子8的筒管9上通过用捕获装置18捕获线3来开始新的绕制过程。
借助图4和5表示了该卷绕机的另一实施形式。该实施形式是在图1和2的实施形式的基础上构成的,因此可参考与此相关的描述。但与它不同的是,这里没有了第二传感器24。代替它的是一个计时器34,该计时器与调节装置17连接或者组合在该调节装置中。该计时器34允许:基于以第一传感器的信号形成一个参考位置来确定摆动导线器15在绕制行程上的各个位置。在这里,用于使带有摆动导线器15的摆动装置11的壳体12轴向位移的驱动装置28由电气装置构成。设置了一个电动机35,它驱动一个调节主轴36,以便由此使摆动装置11在卷绕锭子方向27上轴向移动。
图6和7的实施形式也以前面所述的实施形式为基础构成。与它们不同的是,在这里两个传感器22和24都没有了。取代它们,设置了一个与计时器34连接的绝对值发送器37。该绝对值发送器37感测双向螺纹轴14的旋转角度的精确位置并从而感测摆动导线器15的位置。在这里,用于轴向移动的驱动装置28不是设置在框架1与摆动装置11的壳体12之间,而是设置在摆动装置11的壳体12与双向螺纹轴14之间。因此,如图6与7的比较所显示的,带有摆动导线器15的双向螺纹轴14相对于摆动装置的静止不动的壳体12在卷绕锭子方向27上移动。在此,通过电动机16到双向螺纹轴14上的驱动传递当然必须相应地构成。此外开可看出,在这里,固定线圈20及备用线圈21安置在线筒10的布线宽度之外、筒管9的右端部上。
在图8和9的实施形式中设置了一个增量发送器38来代替绝对值发送器37,它与一个第一传感器22和一个计时器34连接。在该实施形式中不构成备用线圈。固定线圈安置在布线宽度的中间,其中,筒管9上的一个钩带39用作线3的捕获装置。在固定线圈20这样布置的情况下,取消了摆动导线器15在卷绕锭子方向27上的轴向移动以及从属的驱动装置28。
图10借助一个实施例表示了固定线圈20相对于备用线圈21及相对于线筒10的相对位置,这是借助一个如在图1至3中描述和说明的卷绕机的一个实施例表示的,但也可以与在图4和5中描述和说明的一样。
图11表示具有两个并列切口的摆动导线器15,这两个切口各用于一根线3,即用于双线工作方式。因此容易设想,本发明也可应用在双线或多线工作方式中。

Claims (11)

1.用于在一个自动卷绕机上将连续送进的线(3)在一个筒管(9)上卷绕成一个线筒(10)的方法,其方式是,该筒管被固定在一个可驱动的第一卷绕锭子(7)上,线(3)通过一个位置固定的顶部导线器(2)、一个带有摆动导线器(15)的摆动装置(11)和一个接触辊(19)被布设和卷绕在筒管(9)和线筒(10)上,以形成一个固定线圈(20)和该线筒(10),其特征在于:一次性感测、存储摆动装置(11)的被驱动的摆动导线器(15)的空间位置并将其用作在形成固定线圈(20)和线筒(10)时的参考位置,并且,感测摆动装置(11)的摆动导线器(15)在绕制过程上的空间位置并且使它们与绕制速度协调,使得至少摆动导线器(15)还为了形成一个固定线圈(20)连同接着的备用线圈(21)而在线筒宽度以外在卷绕锭子方向上移动,在此,摆动装置(11)的轴向运动被与摆动装置(11)的摆动导线器(15)在绕制过程上的空间位置相关地这样控制:使得在筒管(9)上按照位置和线长度相继确定和形成固定线圈(20)、备用线圈(21)和线筒(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可调节地确定固定线圈(20)的位置和线长度,双向螺纹轴(14)的转速被这样调节或制动到至少接近零:使得摆动导线器(15)占据所选择的相对于卷绕锭子(7)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借助一个第一传感器(22)感测、存储摆动装置(11)的被驱动的摆动导线器(15)的任一空间位置并且将其用作在构成固定线圈(20)、线筒(10)以及需要情况下的备用线圈(21)时的参考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精确绕制时,借助一个第二传感器(24)在时间上连续地感测双向螺纹轴(14)的转速。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导线器(15)被往复驱动。
6.卷绕机,用于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将连续送进的线(3)在一个筒管上卷绕成一个线筒(10),以形成一个带有紧接着的备用线圈(21)的固定线圈(20)和该线筒(10),具有支承在一个转盘(5)上的两个卷绕锭子(7,8)、一个位置固定的顶部导线器(2)、一个带有摆动导线器(15)的摆动装置(11)、一个接触辊(19)以及相应的驱动装置和一个调节装置(17),其中,为了达到捕获位置设置了一个可控制的驱动装置(28),其特征在于:为了一次性感测摆动装置(11)的被驱动的摆动导线器(15)的空间位置,设置了一个第一传感器(22)或一个相应元件,它的信号被输送给调节装置(17),按时间对应地存储在那里并且被用作在形成带有紧接着的备用线圈(21)的固定线圈(20)和该线筒(10)时的参考位置,并且,调节装置(17)被构成得用于产生摆动装置(11)的摆动导线器(15)在绕制过程上的空间位置和用于与绕制速度的协调,该可控制的驱动装置(28)用于使摆动导线器(15)在卷绕锭子方向(27)上在时间上调节地运动,并且,调节装置(17)这样构成,使得摆动导线器(15)的轴向运动被与摆动导线器(15)在绕制过程上的空间位置相关地这样调节,使得在筒管(9)上按照位置和线长度相继确定和形成固定线圈(20)、备用线圈(21)和线筒(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卷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装置(11)带有一个双向螺纹轴(1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卷绕机,其特征在于:设置了一个第二传感器(24),用于在时间上连续地感测双向螺纹轴(14)的转速。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之一所述的卷绕机,其特征在于:为了一次性感测摆动装置(11)的被驱动的摆动导线器(15)的空间位置,设置了以下元件中的至少一个作为第一传感器(22):
a)一个无接触地工作的接近式传感器,
b)一个绝对值发送器,
c)一个用于调节在先确定的参考位置的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8之一所述的卷绕机,其特征在于:为了感测摆动导线器(15)在绕制过程上的空间位置在时间上的变化,设置了以下元件中的一个或多个作为第二传感器(24):
a)一个增量发送器,
b)一个解析器,
c)一个无接触地工作的接近式传感器,
d)一个转速计,
e)一个计时装置,
f)一个绝对值发送器。
11.根据权利要求6至8之一所述的卷绕机,其特征在于:每个绕组主轴(7,8)装备有一个用于在更换线筒时自动捕获线(3)的捕获装置(18)。
CNB038121336A 2002-05-27 2003-05-07 用于将连续送进的线在筒管上卷绕成线筒的方法及卷绕机 Expired - Lifetime CN132676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23484.1 2002-05-27
DE10223484A DE10223484B4 (de) 2002-05-27 2002-05-27 Verfahren und Spulmaschine zum Aufwickeln eines kontinuierlich zulaufenden Fadens auf eine Hülse zu einer Spul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56003A CN1656003A (zh) 2005-08-17
CN1326761C true CN1326761C (zh) 2007-07-18

Family

ID=29557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121336A Expired - Lifetime CN1326761C (zh) 2002-05-27 2003-05-07 用于将连续送进的线在筒管上卷绕成线筒的方法及卷绕机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EP (1) EP1507730B2 (zh)
JP (1) JP4789465B2 (zh)
CN (1) CN1326761C (zh)
AT (1) ATE353846T1 (zh)
DE (2) DE10223484B4 (zh)
DK (1) DK1507730T3 (zh)
ES (1) ES2279948T5 (zh)
WO (1) WO20030996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5029150B3 (de) * 2005-06-23 2006-11-09 Georg Sahm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Spulmaschine zum Aufwickeln eines kontinuierlich zulaufenden Fadens auf eine Hülse zu einer Spule
DE102007041696B4 (de) * 2007-09-03 2014-01-23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Changiereinrichtung
DE102009026849B3 (de) 2009-06-09 2011-01-13 Georg Sahm Gmbh & Co. Kg Spulmaschine mit einer Wechsel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derselben
WO2011064744A1 (en) * 2009-11-30 2011-06-03 Amit Kumar Lohia A device for efficiently guiding yarn during yarn transfer in turret autowinder
DE102011000590B3 (de) 2011-02-09 2012-05-24 Georg Sahm Gmbh & Co. Kg Spulmaschine
US9346651B2 (en) 2011-02-09 2016-05-24 Georg Sahm Gmbh & Co. Kg Winding machine
CZ304677B6 (cs) * 2013-02-07 2014-08-27 Rieter Cz S.R.O. Způsob rozvádění navíjené příze a zařízení k jeho provádění
CN103738803A (zh) * 2013-12-23 2014-04-23 苏州纺友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机械筒管
IN2013DE03253A (zh) * 2014-02-03 2015-11-20
DE102014004411A1 (de) 2014-03-26 2015-10-01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m Aufwickeln eines Fadens, Bändchens oder Monofilamentes
EP3281902B1 (de) 2016-08-09 2018-10-17 Georg Sahm GmbH & Co. KG Spule, spulmaschine, verfahren zum wickeln einer spule und softwareprodukt
CN106653396B (zh) * 2016-11-17 2019-02-22 深圳市诚捷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超级电容制作系统及超级电容制作方法
DE102017124983A1 (de) * 2017-10-25 2019-04-25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Changiereinheit,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Changiereinheit sowie Arbeitsstelle mit einer Changiereinheit
HUE054023T2 (hu) * 2018-09-19 2021-08-30 Sahm Georg Fa Csévélõgép
DE102019116207A1 (de) 2019-06-14 2020-12-17 Georg Sahm Gmbh & Co. Kg Spulenkörper-Transportfahrzeug, Spulmaschinenanlage, Verfahren zum Austausch einer Spule gegen eine Spulenhülse an einer Spulmaschine und Software mit Steuerlogik
KR102632217B1 (ko) * 2022-03-18 2024-02-02 일진에이테크 주식회사 권취재의 권취 장치 및 권취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459990A1 (de) * 1973-12-24 1975-06-26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Verfahren zum uebertragen eines garnfadens in einer automatischen warenaufwickelvorrichtung
DE2643421A1 (de) * 1975-09-25 1977-03-31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uebertragen eines garnfadens in einer automatischen spulmaschine
DE4241290A1 (en) * 1991-12-19 1993-06-24 Barmag Barmer Maschf Thread winding device with thread changing guide - has thread reserve mechanism operated according to position of guide, detected by sensor in thread guide path
WO1999065810A1 (de) * 1998-06-12 1999-12-23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Fadenchangierung
EP1125879A2 (de) * 2000-02-17 2001-08-22 Schärer Schweiter Mettler AG Vorrichtung zur Erstellung einer Fadenreserve und/oder einer Endwickl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1050679B (it) 1974-10-04 1981-03-20 Rieter Ag Maschf Dispositivo bobinatore con sostituzione automatica di tubetti
DE2614252C3 (de) * 1976-04-02 1979-04-12 Spinnstoffabrik Zehlendorf Ag, 1000 Berlin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fadenreserve
US4489898A (en) * 1982-09-30 1984-12-25 Celanes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itiating the winding of filamentary material upon a winder tube
DE3734478A1 (de) * 1987-10-12 1989-04-27 Schubert & Salzer Maschinen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fuehren, halten und trennen eines fadens beim spulenwechsel
DD272638B5 (de) * 1988-05-27 1994-07-14 Spinn Und Zwirnereimaschbau Vorrichtung zur Bildung einer waehlbaren Reservewicklung beim Aufwickeln synthetischer Faeden
DE69033206T2 (de) 1989-09-27 1999-12-09 Kamitsu Seisakusho Ltd Garnaufwickelvorrichtung vom Typ Revolver-Kopf
EP0453622B1 (de) 1990-04-23 1995-02-15 Ssm Schärer Schweiter Mettler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ufwickeln eines Fadens auf eine Spule
DE4208395A1 (de) 1992-03-16 1993-09-23 Sahm Georg Fa Verfahren zum aufspulen von einer spuleinrichtung zugefuehrtem, band- oder fadenfoermigem spulgut in kreuzspulung mit praezisionswicklung
JP2692548B2 (ja) * 1993-11-04 1997-12-17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ワインダの巻取制御方法
WO1999005055A1 (de) * 1997-07-26 1999-02-04 Barmag Ag Verfahren und changiereinrichtung zum verlegen eines fadens
DE19743278C2 (de) * 1997-09-30 1999-10-21 Sahm Georg Fa Verfahren und Spulmaschine zum Aufwickeln eines kontinuierlich zulaufenden Fadens zu Spulen
EP0921087B1 (de) * 1997-11-14 2002-09-04 B a r m a g AG Verfahren und Aufwickelvorrichtung zum Aufwickeln eines kontinuierlich zulaufenden Faden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459990A1 (de) * 1973-12-24 1975-06-26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Verfahren zum uebertragen eines garnfadens in einer automatischen warenaufwickelvorrichtung
DE2643421A1 (de) * 1975-09-25 1977-03-31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uebertragen eines garnfadens in einer automatischen spulmaschine
DE4241290A1 (en) * 1991-12-19 1993-06-24 Barmag Barmer Maschf Thread winding device with thread changing guide - has thread reserve mechanism operated according to position of guide, detected by sensor in thread guide path
WO1999065810A1 (de) * 1998-06-12 1999-12-23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Fadenchangierung
EP1125879A2 (de) * 2000-02-17 2001-08-22 Schärer Schweiter Mettler AG Vorrichtung zur Erstellung einer Fadenreserve und/oder einer Endwickl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K1507730T3 (da) 2007-06-04
EP1507730B1 (de) 2007-02-14
EP1507730A1 (de) 2005-02-23
DE10223484A1 (de) 2003-12-18
DE50306510D1 (de) 2007-03-29
DE10223484B4 (de) 2008-04-30
ES2279948T5 (es) 2011-12-07
EP1507730B2 (de) 2011-08-17
ES2279948T3 (es) 2007-09-01
WO2003099695A1 (de) 2003-12-04
ATE353846T1 (de) 2007-03-15
JP4789465B2 (ja) 2011-10-12
CN1656003A (zh) 2005-08-17
JP2005527448A (ja) 2005-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26761C (zh) 用于将连续送进的线在筒管上卷绕成线筒的方法及卷绕机
CN1135202C (zh) 把纱线络纱到锥形筒子上的方法和装置
US6405966B1 (en) Process and cross-winding device for laying a thread
CN101736453B (zh) 操作自由端纺纱机械的方法以及自由端纺纱机械
JPS6351939B2 (zh)
CN1217839C (zh) 一根连续送入的纱线的卷绕方法和装置
US5209414A (en) Apparatus for precisely winding a coil of wire
CN101920871B (zh) 卷绕机以及用于控制卷绕机的方法
JP6250274B2 (ja) 改良型糸貯蔵供給装置
CN103313924A (zh) 纺纱卷绕装置及纺纱卷绕设备
CN101804925B (zh)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方法
CN1615262A (zh) 络筒装置
CN1948109B (zh) 用于精密测量卷绕到纱筒上的纱线长度的装置和方法
CN101837909A (zh) 操作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工位的方法和装置以及执行该方法的工位
CN101462659B (zh) 退绕辅助装置及具备退绕辅助装置的自动络纱机
US4004744A (en) Winding apparatus
KR101964138B1 (ko) 원웨이 클러치 광케이블 송급장치
US6978962B1 (en) Wire winding machine with arcuate moveable traverse and wire directional control device
CN101970325B (zh) 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方法和装置
US624117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nding a continuously advancing yarn
EP1847497A1 (en) Automatic wind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offers in automatic winder
CN103241588B (zh) 确定筒子驱动辊的所需转速的方法和装置
ITMI20000481A1 (it) Dispositivo per avvolgere bobine coniche con velocita' costante dialimentazione del filo
CN105905680B (zh) 纱线卷取装置以及纤维机械
CN104627740A (zh) 监测石蜡体的方法、上蜡装置以及纺织机的工位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