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19836C - 从盘管供给管的方法、盘管的捆包体及从其供给管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从盘管供给管的方法、盘管的捆包体及从其供给管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19836C
CN1319836C CNB2004100024318A CN200410002431A CN1319836C CN 1319836 C CN1319836 C CN 1319836C CN B2004100024318 A CNB2004100024318 A CN B2004100024318A CN 200410002431 A CN200410002431 A CN 200410002431A CN 1319836 C CN1319836 C CN 131983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pipe
pipe
lwc
layer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0243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19171A (zh
Inventor
大久保克己
石桥明彦
近藤和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rporation Armored Pure Copper Tube
Original Assignee
Kobe Stee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02122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59911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08797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59911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obe Steel Ltd filed Critical Kobe Steel Ltd
Publication of CN15191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191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1983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983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7/00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specially constructed to be opened by cutting or piercing, or by tearing of frangible members or portions
    • B65D17/50Non-integral frangible members applied to, or inserted in, preformed openings, e.g. tearable strips or plastic plu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43/00Lids or covers essentially for box-like containers
    • B65D2543/00009Details of lids or covers for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65D2543/00018Overall construction of the lid
    • B65D2543/00055Lids serving as, or incorporating, drinking or measuring vess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ackaging Of Annular Or Rod-Shaped Articles, Wearing Apparel, Cassettes, Or The Like (AREA)
  • Unwinding Of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种从LWC盘管供给管的方法、LWC盘管的捆包体及从其供给管的方法,在解开LWC盘管时,以取下卷轴的状态,使其盘管轴垂直、卷绕始端处于上方进行放置。而且,备有具有透孔的重锤,从卷绕始端将铜管插入该重锤的透孔,并且抓住该管的始端将其向上方拉出。据此,LWC盘管的内面侧的盘管(第1层盘管)被解开,从盘管内面脱离。这时,通过作用于重锤的重力而使重锤位于铜管的刚解卷后的部分上,从而以重锤处于盘管内面的位置或其附近的位置的状态进行铜管的解卷。这样,即使利用ETS(Eye to the Sky)方式展卷,也不会产生管的弯折、变形、凹陷及擦伤,而且能够高速解卷。

Description

从盘管供给管的方法、盘管的捆包体及从其供给管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于空调器等空调冷冻机的导热管、以及建筑用的供热水和供水管道等的铜或铜合金管等的从LWC盘管供给管的方法及从LWC盘管的捆包体供给管的方法。尤其,涉及垂直放置卷轴,向上方拉出管并解开盘管的供给管的方法。
背景技术
本发明的构成LWC盘管层叠体的LWC盘管(Level Wound Coil:以下,称为LWC),由排列卷绕的金属或合金管构成,以下作为其一例对使用铜或铜合金管的情况进行说明。铜或铜合金管(以下,在仅称为铜管时也包含铜合金管)使用在空调器等空调设备用的导热管(内表面带槽管及光滑管等)以及建筑用的供热水管道和供水管道等上。该铜管在制造工序中,例如、在卷成盘管状后进行退火,实施规定的调质处理,以LWC的状态保管、搬运及开卷。
图14是表示现有的LWC110的卷绕方法的剖视图。但是,在图14中,为了图示的简化,而用圆表示管101的截面。另外,在以下的图中也同样表示。图15是表示旋转轴水平的展卷机的立体图,图16是表示旋转轴垂直的展卷机的立体图。如图15或图16所示,将由可拆下的侧板102b及内筒102a构成的卷轴102以其轴方向水平或垂直的方式安装在旋转装置103或104上,并通过上述旋转装置103或104沿旋转方向(卷取)的箭头所示的方向旋转驱动卷轴102。据此,将铜管101卷取在卷轴102上。
如图14所示,首先以图示的左端位置为始端111,在卷轴102的内筒102a的外周面上向右方向排列卷绕铜管101。这种情况的排列卷绕,是指使铜管101的1圈与相邻的1圈相互接触、即不留间隙地紧密地卷绕铜管101。然后,铜管101卷到图示的右端、第1层的卷绕结束后,再从右端向左端卷绕第2层。第2层的卷绕始端的铜管部分112位于第1层的终端的铜管部分与侧板102b之间的间隙上,依次向左,以嵌入形成于第1层的盘管的相邻的铜管部分之间的凹部的方式进行卷绕。然后,将第3层的盘管层叠在第2层上。通过这样在形成圆筒状的1层的盘管后、再在其上面向管轴方向(相反方向)卷绕第2层的圆筒状的盘管来形成的卷绕方法称为交叉(traverse)卷绕。以前,交叉卷绕的各层盘管的圈数,在每一层均相同,但是,通过利用这种方法卷绕铜管101,能够制作体积小的LWC110,并可以减少保管及输送所需的空间。LWC110的质量是每1盘管100~500kg。并且,LWC110在最外周用铜带等进行防止解开的处理后,取下卷轴102与内筒102a,利用例如辊底式连续退火炉退火,进行规定的调质。
在输送退火后的LWC110时,例如,以再次装上卷轴102或仅有LWC110的状态,使LWC110的盘管轴垂直地放置在托板(pallet)上。这时,有时仅将1个盘管放置在托板上,有时通过在盘管之间加装缓冲材料而将多个盘管叠起放置。并且,为了避免因搬运时的冲击而散开或碰伤等,外面用瓦楞纸板等包覆的同时,在托板的4角或托板的各边的中央部立起固定用的支柱,以将盘管固定在支柱上的状态,输送到在空调器装配工厂等使用铜管处。
图17是表示输送时的LWC110的一例的立体图。如图17(a)所示,LWC110取下卷轴102,用铜带等的带状物106固定以防止卷绕状态散开,并且在盘管110之间加装作为缓冲材料的瓦楞纸板制的衬垫105。如此,输送到使用处的LWC110,在解开包装后,如图17(b)所示,在盘管的中心逐个插入内筒102a,并且在内筒102a上利用螺丝等固定侧板102b、组装卷轴102,以卷绕在卷轴102上的状态安装在旋转装置103或104上。然后,沿旋转方向(解卷)的箭头所示方向旋转驱动旋转装置103或104的旋转轴,通过抓住图14所示的终端113的铜管部分并拉出,使LWC110从其外周侧解卷(解开卷绕)。
虽然在输送及保管时外观上不能看到,但是如果展开盘管,则有时卷绕在盘管的中央部附近的铜管的外面变色。该变色是由于形成了氧化膜而产生的,被称为内部变色。当在铜管101上发生这种变色时,有可能会降低钎焊时的可靠性,并且外观上也不好,因此不能使用而被废弃。所以一旦发生变色,则成品率会降低,影响生产率。
另外,在上述工序中,需要将LWC110安装到旋转装置103或104上。这时,因为LWC110的质量大,所以为了确保安全性及防止盘管110变形而需要十分的注意,容易导致作业效率的降低。
并且,使用图15所示的旋转装置103,使其盘管轴水平、解开盘管110时,如果铜管101的拉力大,则成为卷紧盘管的状态。通过该卷紧,使与侧板102b相邻的铜管部分进入侧板102b与铜管101的间隙中,很难拉出,因此,常常发生该部分变形的情形,这是导致成品率及生产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另外,旋转装置103通过水平的旋转轴以悬臂的状态支撑盘管的同时,需要驱动上述旋转轴旋转送出铜管,故结构复杂、装置成本高。
另外,使用图16所示的旋转装置104,在使其盘管轴垂直并从盘管的外面一侧解开盘管110的情况下,也通过作用于铜管101的拉力而对盘管作用使盘管卷紧的方向的力。由此,铜管101相互磨擦产生损伤或变形,成为成品率及生产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并且,在使其盘管轴垂直、展开盘管110时,由于需要用于放置LWC110的回转台107,故该旋转装置104的装置成本也很高。
这样,在现有的展卷的方法中,为了引进用于展卷的装置,需要很大的投资。尤其,若要控制解卷的管的拉力固定,则需要在包括回转台107的旋转装置104中,复杂地控制回转台107的旋转速度,装置成本极高。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被称为ETS(Eye to The Sky)的盘管的解卷方法。图18及图20是表示ETS方式的展卷的立体图。
该方法,如图18所示,在输送过程中安装有卷轴时,取下卷轴102的侧板102b及内筒102a,再将LWC 110放置在台114上;而在未安装卷轴102时,直接将LWC110放置在台座114上。在这种情况下,以使其盘管轴垂直,且如图14所示的那样使盘管内面侧的盘管卷绕时的始端111处在上侧的形式配置LWC110。而且,拉起该盘管卷绕时的铜管始端111,在设置于台座114上方的弯曲的筒状的导向件中插入铜管101、改变其前进路线,供给到铜管101的使用处。这样,由于不用使盘管110旋转即可从盘管110中拉出铜管101,从其内面侧对盘管110解绕,所以虽然从盘管110刚拉出后的铜管101呈螺旋状形成圈,但是,通过导向件115拉出的过程中,该卷曲被渐渐地消除。并且,如果利用ETS方式对0.2%屈服强度为60~70N/mm2左右的软质的磷脱氧铜管进行展卷,则因对铜管施以塑性加工而使0.2%屈服强度上升到70~1050N/mm2左右。
这样,在由ETS方式进行展卷时,由于无需进行展卷时的内筒及侧板的去除,故通常多个LWC以没有卷轴的状态放置在托板上进行输送,在使用场所解开包装,以放在托板上的状态从上层的LWC依次展卷。由此,采用上述的ETS方式,无需侧板及内筒,降低输送成本的同时,大幅度地提高包装及拆包作业的效率。并且,在展卷时无需使盘管旋转,从盘管内面侧拉出的铜管呈螺旋状上升被导引到规定的铜管加工场所,故不需要立式展卷机或回转台等特别的设备。另外,在铜管的使用处接受LWC后,通过仅仅搬运到使用场所开包,即使在多层装载的状态下也能够从上侧的LWC顺次地展卷,因此可大幅度地减少上述的作业效率的问题。并且,因为从内面侧对盘管进行解卷,所以作用于拉出的铜管上的拉力作用于在打开盘管的方向上。即,由于力不作用在通过铜管的拉力紧固盘管的方向上,故可以防止立式展卷机中的管变形或横式展卷机中的管的损伤及变形,能大幅度地提高管的成品率。
但是,在如上所述利用ETS方式对卷绕的LWC进行展卷时,在偶数层最初解卷的铜管处在最下层。在该位置的铜管上作用有上部铜管的压力,为了解卷而需要克服该压力拉出铜管。因此,压力大的情况下,在管的屈服强度小、或管烧结时等时由于解卷的拉力会使管产生弯折、变形、凹陷及损伤,这些有时成为成品率提高的阻碍。
为了改进这些问题,使所有的卷绕层的铜管均能够顺利地解卷,本发明人提出了一种如下所述的卷绕方法,即在从下向上解卷的卷绕层上,在最下层的管与管下方的缓冲材料之间形成间隙的卷绕方法、或在现有的卷绕方法中将卷绕层数与LWC的质量的比设定在特定的值以下,减小最下层的铜管解卷时的磨擦力的卷绕方法。
在如上述的现有发明中所述的那样对LWC的卷绕方法进行改变,或在现有的卷绕方法中将卷绕层数与LWC的质量的比设定在规定的值以下时,能够采用ETS方式从1个LWC的最初到最后大体上顺利地开卷,得到能够防止由管的弯折、变形、凹陷及损伤等产生的成品率的降低的效果。但是,即使采用上述的改进的卷绕方法,在从下向上解卷的卷绕层上进行解卷而该层的圈数减少,则上部的管的质量变小,因此,有时也会产生多圈管一起被拉起的现象(参照图19)。在这种情况下,有时产生被拉起的管的弯折、变形、凹陷及损伤等,为了防止这种情形,有时需要通过作业者降低解卷的速度并按压管来阻止管集体上升,或为了解开集体上升的管而停止解卷。
另外,由于管的开卷的速度越大越容易发生上述的管的集体上升,所以也存在难以将开卷速度提高到一定值以上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通过ETS方式展卷,也不会产生管的弯折、变形、凹陷及损伤,另外,能够以更高的速度解卷的从LWC供给管的方法或从LWC捆包体供给管的方法。
本申请第1发明的从LWC供给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LWC盘管由多层盘管构成,将管排列卷绕、形成第1层盘管后,将第2层盘管嵌入上述第1层盘管的外面的管间的凹部、排列卷绕在上述第1层盘管上,然后同样,依次排列卷绕第3层盘管以上的盘管,当第奇数层的盘管的圈数为n(n为自然数)时、第偶数层的盘管的圈数为(n-1),且第奇数层的盘管的卷绕方向与第偶数层的盘管的卷绕方向相反,在以盘管轴方向垂直、且卷绕开始部位处于上侧的方式放置上述LWC盘管,并使管穿过具有透孔的重锤的状态下,向上方拉起上述LWC盘管的卷绕开始部位的管端、拉出管。
在本申请第1发明中,最好上述LWC盘管的卷绕层数为奇数,且上述LWC盘管的最外层的圈数为n。
本申请第2发明的从LWC供给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LWC盘管由多层盘管构成,将管排列卷绕、形成第1层盘管后,将第2层盘管配置在上述第1层盘管的外面的管间的凹部及其两侧、排列卷绕在上述第1层盘管上,然后同样,依次排列卷绕第3层盘管以上的盘管,当第奇数层的盘管的圈数为n(n为自然数)时、第偶数层的盘管的圈数为(n+1),且第奇数层的盘管的卷绕方向与第偶数层的盘管的卷绕方向相反,在以盘管轴方向垂直、且卷绕开始部位处于下侧的方式装载上述LWC盘管,并使上述管穿过具有透孔的重锤的状态下,向上方拉起上述LWC盘管的卷绕开始部位的管端、拉出管。
在本申请的第2发明中,最好上述LWC盘管的卷绕层数为偶数,且上述LWC盘管的最外层的圈数为(n+1)。
本申请第3发明的从LWC供给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LWC盘管由多层盘管构成,将管排列卷绕、形成第1层盘管后,以使其卷绕始端嵌入上述第1层盘管的最末圈及其前一圈的管间的凹部的方式将第2层盘管配置在上述第1层盘管的外面的管间的凹部及其外侧、排列卷绕在上述第1层盘管上,然后同样,依次排列卷绕第3层盘管以上的盘管,当第奇数层的盘管的圈数为n(n为自然数)时、第偶数层的盘管的圈数为n,且第奇数层的盘管的卷绕方向与第偶数层的盘管的卷绕方向相反,在以盘管轴方向垂直、且卷绕开始部位处于上侧或下侧的方式装载上述LWC盘管,并使上述管穿过具有透孔的重锤的状态下,向上方拉起上述LWC盘管的卷绕开始部位的管端、拉出管。
在本申请的第3发明中,最好上述LWC盘管在卷绕开始部位处于上侧地放置上述LWC盘管时,卷绕层数为奇数,而卷绕开始部位处于下侧地放置上述LWC盘管时,卷绕层数为偶数,且LWC盘管的最外层的圈数为n。
本申请第4发明的从LWC供给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LWC盘管由多层盘管构成,将管排列卷绕、形成第1层盘管后,在上述第1层盘管上排列卷绕第2层盘管,该第2层盘管的卷绕始端配置在上述第1层盘管最末圈的外侧,且上述第2层盘管的第2圈嵌入上述第1层盘管的最末圈及其前一圈的管间的凹部,之后依次配置在上述第1层盘管的外面的管间的凹部,然后同样,依次排列卷绕第3层盘管以上的盘管,第奇数层及第偶数层的盘管的圈数均为n(n为自然数),且第奇数层的盘管的卷绕方向与第偶数层的盘管的卷绕方向相反,在将卷绕层数设为m(m为自然数),m/2的小数点以后舍去取整的值设为m′,盘管的质量设为W时,W/m′为18.0kg以下,在以盘管轴方向垂直、且卷绕开始部位处于上侧的方式放置上述LWC盘管,并使上述管穿过具有透孔的重锤的状态下,向上方拉起上述LWC盘管的卷绕开始部位的管端、拉出管。
在本申请的第4发明中,最好上述LWC盘管的卷绕层数为奇数,且上述LWC盘管的最外层的圈数为n。
本申请第5发明的从LWC供给管的方法,基于本申请第1~4发明的从LWC供给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正在供给管的LWC盘管的卷绕终端部上升或要上升时暂时停止管的供给,在下次供给的LWC盘管的卷绕开始部位穿过上述重锤,通过连接夹具连接上次供给LWC盘管的卷绕终端部与下次供给的LWC盘管的卷绕始端部,以在上述重锤中穿过上述管的状态再次开始进行管的供给、拉出管。
上述LWC的管的材质也可以是铜或铜合金。
最好上述重锤的形状为具有在其轴方向贯通的孔的圆锥、圆锥台、棱锥、棱锥台、在圆锥或圆锥台的底面上结合有圆柱的形状、或者在棱锥或棱锥台的底面上结合有棱柱的形状。
本申请第6发明的从LWC捆包体供给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LWC盘管由多层盘管构成,将管排列卷绕、形成第1层盘管后,将第2层盘管嵌入上述第1层盘管的外面的管间的凹部、排列卷绕在该第1层盘管上,然后同样,依次排列卷绕第3层盘管以上的盘管,且第奇数层的盘管的圈数为n,第偶数层的盘管的圈数为(n-1),第奇数层的盘管的卷绕方向与第偶数层的盘管的卷绕方向相反;LWC盘管的捆包体以盘管轴方向垂直、且卷绕开始部位处于上侧的方式在托板上装载1层或多层上述LWC盘管,在上述托板与最下层的LWC盘管之间、任2个上述LWC盘管的相互之间、及最上层的LWC盘管的上方放置缓冲材料,利用树脂制的袋包覆上述1层或多层的LWC盘管整体,并且利用带状的树脂薄膜拉紧卷绕其外侧;以盘管轴方向垂直的方式放置上述LWC盘管的捆包体,保留形成在LWC盘管最外周部的利用上述树脂制薄膜实施的拉紧卷绕,从上层的LWC盘管将其卷绕开始部位的管端穿过重锤的透孔后,向上方拉起上述管端、拉出管。
在本申请第6发明中,最好上述LWC盘管的卷绕层数为奇数,且上述LWC盘管其最外层的圈数为n。
本申请第7发明的从LWC捆包体供给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LWC盘管由多层盘管构成,将管排列卷绕、形成第1层盘管后,将第2层盘管配置于上述第1层盘管的外面的管间的凹部及其两侧、排列卷绕在该第1层盘管上,然后同样,排列卷绕第3层盘管以上的盘管,若第奇数层的盘管的圈数为n,则第偶数层的盘管的圈数为(n+1),第奇数层的盘管的卷绕方向与第偶数层的盘管的卷绕方向相反;LWC盘管的捆包体以盘管轴方向垂直、且卷绕开始部位处于下侧的方式在托板上装载1层或多层上述LWC盘管,并在上述托板与最下层的LWC盘管之间、任2个上述LWC盘管相互之间、以及最上层的LWC盘管的上面放置缓冲材料,利用树脂制的袋包覆上述1层或多层LWC盘管整体并且利用带状的树脂薄膜拉紧卷绕其外侧;以盘管轴方向垂直的方式放置上述LWC盘管的捆包体,保留形成于LWC盘管最外周部的利用上述树脂制薄膜实施的拉紧卷绕,从上层的LWC盘管将其卷绕开始部位的管端穿过重锤的透孔,向上方拉起并拉出管。
在本申请第7发明中,最好在上述LWC盘管中,其卷绕层数为偶数,且上述LWC盘管的最外层的圈数为(n+1)。
本申请第8发明的从LWC捆包体供给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LWC盘管由多层盘管构成,将管排列卷绕、形成第1层盘管后,将第2层盘管配置于上述第1层盘管的外面的管间的凹部及其外侧并排列卷绕在该第1层盘管上,且使其卷绕始端嵌入上述第1层盘管的最末圈及其前一圈的管间的凹部,然后同样,依次排列卷绕第3层盘管以上的盘管,若第奇数层的盘管的圈数为n,则第偶数层的盘管的圈数为n,第奇数层的盘管的卷绕方向与第偶数层的盘管的卷绕方向相反;LWC盘管的捆包体以盘管轴方向垂直、且卷绕开始部位处于上侧或下侧的方式在托板上装载1层或多层上述LWC盘管,并在上述托板与1个或多个上述LWC盘管相互间、及最上层的LWC盘管的上方放置缓冲材料,利用树脂制的袋包覆上述1层或多层的LWC盘管整体并且利用带状的树脂薄膜拉紧卷绕其外侧;以盘管轴方向垂直的方式放置上述LWC盘管的捆包体,保留形成于LWC盘管最外周部的利用上述树脂制薄膜实施的拉紧卷绕,从上层的LWC盘管将其卷绕开始部位的管端穿过重锤的透孔,向上方拉起管端、拉出管。
在本申请第8发明中,最好上述LWC盘管在将卷绕开始部位处于上侧进行放置时其卷绕层数为奇数,或者在将卷绕开始部位处于下侧进行放置时其卷绕层数为偶数,且其最外层的圈数为n。
本申请第9发明的从LWC捆包体供给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LWC盘管由多层盘管构成,将管排列卷绕、形成第1层盘管后,在该第1层盘管上排列卷绕第2层盘管,其卷绕始端配置在上述第1层盘管的最末圈的外侧,上述第2层盘管的第2圈嵌入上述第1层盘管的最末圈及其前一圈的管间的凹部,之后依次配置在上述第1层盘管的外面的管间的凹部,然后同样,在第2层盘管上排列卷绕第3层盘管,在第3层盘管上排列卷绕第4层盘管,第奇数层及第偶数层的盘管的圈数均为n(n为自然数),且第奇数层的盘管的卷绕方向与第偶数层的盘管的卷绕方向相反,在将卷绕层数设为m(m为自然数),m/2的小数点以后舍去取整的值设为m′,将盘管的质量设为W时,W/m′为18.0kg以下;LWC盘管的捆包体以盘管轴方向垂直、且卷绕开始部位处于上侧的方式在托板上装载1层或多层上述LWC盘管,并在上述托板与1个或多个上述LWC盘管相互间、以及最上层的LWC盘管的上方放置缓冲材料,利用树脂制的袋包覆上述1层或多层LWC盘管整体并且利用带状的树脂薄膜拉紧卷绕其外侧;以盘管轴方向垂直的方式放置上述LWC盘管的捆包体,保留形成于LWC盘管最外周部的利用上述树脂制薄膜实施的拉紧卷绕,从上层的LWC盘管,使其卷绕开始部位的管端穿过重锤的透孔,向上方拉起管端、拉出管。
在本申请第9发明中,最好上述LWC盘管的卷绕层数为奇数,且其最外层的圈数为n。
本申请第10发明的从LWC捆包体供给管的方法,基于本申请第6~第9发明中任意一项的从LWC捆包体供给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正在供给管的LWC盘管的卷绕终端部上升或要上升时暂时停止管的供给,除去正在供给上述管的LWC盘管与位于其下层的LWC盘管之间的缓冲材料,在上述下层的LWC盘管的卷绕开始部位穿过上述重锤,且通过连接夹具连接正在供给上述管的LWC盘管的卷绕终端部与上述下层的LWC盘管的卷绕始端部,以在上述重锤中穿过上述管的状态再次开始管的供给并拉出管。
上述LWC的管的材质可为铜或铜合金。
最好上述重锤的形状为在其轴方向具有透孔的圆锥、圆锥台、棱锥、棱锥台、在圆锥或圆锥台的底面上结合有圆柱的形状、或者在棱锥或棱锥台的底面上结合有棱柱的形状中的任一形状。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由于在从LWC中进行管的解卷时使用重锤,所以即使利用ETS方式展卷也不会产生管的弯折、变形、凹陷及损伤,能够以更高的速度进行解卷。
本申请第11发明的LWC捆包体,其特征在于:具有托板、在该托板上以其盘管轴方向垂直且卷绕开始部位处于上侧的形式装载有1层或多层的LWC盘管、包覆该1层或多层LWC盘管的整体的袋、和拉紧卷绕在该袋的侧部的带状的树脂薄膜,上述LWC盘管,由奇数层盘管构成,排列卷绕管形成第1层盘管,然后将第2层盘管嵌入上述第1层盘管的外面的管间的凹部并排列卷绕在该第1层盘管上,以后同样,在第2层盘管上排列卷绕第3层盘管,在第3层盘管上排列卷绕第4层盘管,若第奇数层的盘管的圈数为n,则第偶数层的盘管的圈数为(n-1),第奇数层的盘管的卷绕方向与第偶数层的盘管的卷绕方向相反,最外层的圈数为n。
在本发明中,通过将LWC盘管的第奇数层的盘管的圈数设为n,第偶数层的盘管的圈数设为(n-1),且第1层(最内层)的卷绕开始部位处于上侧地放置LWC盘管,在对该捆包体的LWC盘管进行解卷时,在第奇数层的盘管上,从上向下解卷,在第偶数层的盘管上,从下向上解卷。这时,在第偶数层的盘管上,在最下层的管的下方形成间隙,因此,当拉出该最下层的管时,不会因其上层的管的重叠而受到制约,能够顺利地拉出。另外,通过由奇数层形成LWC盘管,而在对该捆包体的LWC盘管进行解卷时能够从上向下地解开最外层的盘管。据此,在向上方拉出管时,能够防止多圈部分的管与该拉出的管一起拉出、相互交错的情形。另外,通过将最外层的盘管的圈数设为n,通过该最外层的盘管,能够制约最外层的内侧1层的盘管向上方及盘管外侧移动。据此,能够正常地解开最外层的内侧1层的盘管。
在图14所示的现有的LWC110中,如图18所示,若利用ETS方式从LWC110中拉出管101,则如上所述,会周期性地发生管的弯折、变形、凹陷或损伤。本申请发明者调查其原因后,得到以下见解。即,若将图14所示的LWC110如图18所示的那样以其盘管轴垂直地配置,则在展卷(解卷)时,在奇数层的盘管的最下层的铜管部分从盘管内面脱离后,偶数层的盘管的最下层的铜管部分从盘管内面脱离,但是,该偶数层的盘管的最下层的铜管部分,被夹持在该层的其上方的铜管部分与设置于盘管下方的缓冲材料(未图示)之间,从上方的铜管部分向缓冲材料按压。由此,当拉出操作转移到该偶数列的最下层时,会对铜管101的拉出作用很大的阻力,导致堵塞现象,为了拉出铜管101而需要较大的力,若勉强拉出则会产生变形。
针对这一点,在本申请的第11发明中,在盘管轴方向垂直、卷绕开始部位处于上方地将LWC(LWC盘管)放置在托板上时,第2层的盘管,在拉出第1层的盘管的最后部分后,从其下侧的部位依次拉出。在这种情况下,第2层的盘管的最下层的管部分,不与设置在盘管间的缓冲材料或托板相接触。这样,该第2层的盘管的最下层的管部分(最初拉出的部分),不在其上的管部分与缓冲材料或托板之间受到制约,因此该第2层的盘管的始端顺利地被拉出,从盘管内面脱离。
这样,在本发明的LWC盘管的捆包体中,在奇数层的盘管的最下层的管部分被拉出、从盘管内面脱离后,拉出偶数层的盘管的最下层的管部分时,该偶数层的盘管的最下层的管部分不与卷轴的侧板接触,不会在其上的管部分与托板之间受到制约,因此,该最下层的管部分能够被顺利地拉出,从盘管内面脱离。这样就不会发生管的弯折、变形、凹陷及损伤。
在本申请的第12发明的LWC盘管的捆包体中,其特征在于:具有托板、在该托板上以其盘管轴方向垂直且卷绕开始部位处于上侧的形式装载有1层或多层的LWC盘管、包覆该1层或多层LWC盘管的整体的袋、和拉紧卷绕在该袋的侧部的带状的树脂薄膜,上述LWC盘管,由偶数层盘管构成,排列卷绕管形成第1层盘管,然后将第2层盘管配置在上述第1层盘管的外面的管间的凹部及其两侧并排列卷绕在该第1层盘管上,以后同样,在第2层盘管上排列卷绕第3层盘管,在第3层盘管上排列卷绕第4层盘管,若第奇数层的盘管的圈数为n,则第偶数层的盘管的圈数为(n+1),第奇数层的盘管的卷绕方向与第偶数层的盘管的卷绕方向相反,最外层的圈数为(n+1)。
在本申请第12发明中,在其盘管轴方向垂直、卷绕开始部位处于下方地将LWC放置在托板上时,第2层的盘管,其最下层的管部分与托板相接触、被制约在其上层的管部分与托板之间,但是在拉出管时,当向上方拉出第1层的盘管的卷绕开始部位(配置在下方)的管端时,第1层的盘管的最后拉出的部分为最上层的管部分,从而第2层的盘管为从最上层的管部分开始拉出。而且,在第2层最后拉出最下层的管时,其上面没有管。因此,第2层盘管也被顺利地拉出。第3层的盘管,虽然其拉出始端为最下层的管部分,但是因为该最下层的管部分与托管之间具有间隙,所以第3层的盘管也顺利地拉出。由此,不会产生管的弯折、变形、凹陷及损伤。
在本申请的第13发明的LWC盘管的捆包体中,其特征在于:具有托板、在该托板上以其盘管轴方向垂直且卷绕开始部位处于上侧或下侧的形式装载有1层或多层的LWC盘管、包覆该1层或多层LWC盘管的整体的袋、和拉紧卷绕在该袋的侧部的带状的树脂薄膜,上述LWC盘管,由多层盘管构成,排列卷绕管形成第1层盘管,然后将第2层盘管配置在上述第1层盘管的外面的管间的凹部及其外侧并排列卷绕在该第1层盘管上,并使其卷绕始端嵌入上述第1层盘管的最末圈及其前一圈的管间的凹部,以后同样,在第2层盘管上排列卷绕第3层盘管,在第3层盘管上排列卷绕第4层盘管,若第奇数层的盘管的圈数为n,则第偶数层的盘管的圈数为n,且第奇数层的盘管的卷绕方向与第偶数层的盘管的卷绕方向相反,在将卷绕开始部位处于上侧进行放置时其卷绕层数为奇数,或者在将卷绕开始部位处于下侧进行放置时其卷绕层数为偶数,且其最外层的圈数为n。
在本申请第13发明中,也可以使卷绕始端处于下方地在托板上放置LWC。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奇数列及偶数列的盘管的最下层的管部分,为与第2发明完全相同的排列,能够与第2发明相同地拉出管。
此外,在本申请第11~13发明中,在利用ETS方式解卷LWC时,偶数层或奇数层的最下层的管,即使存在有上部的管的压力或与下部的垫板、缓冲材料的磨擦力也能够脱离,但是上部的管的压力或与下部的垫板、缓冲材料的磨擦力较小为好。即、在由各LWC的偶数层与奇数层组成的卷绕层m中,支撑LWC的载荷的为m/2,当管的材质为铜时,最好各LWC上在其质量除以m/2后的值为22以下,为18以下则更为理想。
此外,在本申请第11~13发明中,在包装该LWC时,利用袋包覆托板上的1层或多层的LWC盘管整体,并且利用带状的树脂薄膜拉紧卷绕其外侧,因此在保管及搬运过程中,可以抑制湿气进入盘管的内部,防止盘管内部由氧化产生的变色。
另外,上述管可为铜或铜合金。据此,利用该管制作导热管时,能够得到热传导率优越的导热管。
并且,最好在上述托板与1个或多个上述LWC盘管相互间放置缓冲材料。据此,能够在上述捆包体的运送过程中可靠地防止LWC盘管损伤。并且最好利用缓冲材料覆盖最上层的上述LWC盘管的上面。
进而,也可以通过固定部件从上述带状的树脂薄膜上方相互固定上述LWC盘管与上述托板。
进而,最好利用树脂形成上述袋。据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LWC盘管暴露在湿气中,能够较可靠地防止LWC盘管变色。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形式1的LWC20的卷绕方法的图。
图2是表示该LWC20的上半部的模式图。
图3是表示LWC20的解卷方法的模式图。
图4(a)、(b)是表示重锤的形状的例子的图。
图5(a)、(b)表示重锤的形状的例子,其中(a)是轴方向的剖视图、(b)是与轴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形式2的LWC30的卷绕方法的模式图。
图7是表示该LWC30的解卷方法的模式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形式3的LWC40的卷绕方法的模式图。
图9是表示LWC40的解卷方法的模式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式4的LWC110的卷绕方法的模式图。
图11是表示LWC110的解卷方法的模式图。
图12(a)~(i)是按工序顺序表示LWC捆包体的制作方法的图。
图13(a)~(c)是按工序顺序表示图12(i)的下一工序的图。
图14是表示现有的LWC110的卷绕方法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旋转轴水平的展卷机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旋转轴垂直的展卷机的立体图。
图17(a)是表示输送时的LWC110的一例的立体图、(b)是表示卷轴102的分解图。
图18是表示利用ETS方式进行展卷的方法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整体拉起多圈管的现象的图。
图20是表示利用ETS方式进行展卷的方法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式。此外,下面以管为铜管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首先,对本发明的第1发明的实施形式1的从LWC供给管的方法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构成实施形式1的LWC层叠体的LWC20的卷绕方法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管的卷绕方法的LWC20的上半部的模式图,图3是表示LWC20的解卷方法的模式图。
卷轴2具有圆筒状的内筒2b、及安装在该内筒2b的两端部分的侧板2a。而且,卷轴2被安装在图15或图16的旋转装置103或104的旋转轴上。在本实施形式中的LWC中,首先,使铜管1位于内筒2b的左端,将其作为卷绕始端21,利用旋转装置103或104旋转驱动卷轴2,将铜管1向图1中的右方卷绕并排列卷绕在内筒2b上(交叉卷绕),即以使铜管部分无间隙、一直保持接触的形式排列卷绕在内筒2b上。在本实施形式中,结束卷绕第1层的盘管后,第1层的终端的铜管部分与侧板2a相接触。因此,内筒2b的轴方向的长度是铜管1的外径的整数倍,若将该第1层的盘管的圈数设为n,铜管1的外径设为D,则内筒2b的长度实质上为nD。若第1层的盘管的卷绕结束,则第2层使其始端的铜管部分22位于第1层的盘管的终端(第n圈)的铜管部分与其稍前(第n-1圈)的铜管部分之间的凹部,依次向图1的左方整齐地进行卷绕。第2层的盘管在其左端的终端,在其与侧板2a之间不具有再放入1个盘管的剩余量,故在与侧板2a之间留有间隙地直接移到第3层的卷绕。从而,第2层的盘管的圈数比第1层的盘管的圈数n少1圈,为(n-1)圈。第3层的盘管,与第1层相同向图1的右方向卷绕n圈。在这种情况下,第3层也与第1层相同,其左端及右端的铜管部分与侧板2a相接触。第4层与第2层相同,在与侧板2a之间具有间隙地配置始端的铜管部分23,向图1的左方卷绕铜管。若第奇数层的盘管的圈数为n,则第偶数层的盘管的圈数为(n-1),且第奇数层的盘管的卷绕方向与第偶数层的盘管的卷绕方向相反。以这样形成奇数层的卷绕层、且最外层的圈数为n的方式形成LWC20。
LWC20,在最外周利用铜带等进行防止解开的处理后,取下卷轴2与内筒2b,退火成规定的调质。若退火时在LWC上产生烧结,则利用ETS方式展卷时会产生弯折、缺陷及变形等,因此,为了使管在退火时不产生烧结,需要选择盘管的卷绕拉力及卷绕方向、层叠方向的盘管数、管外面的油、退火温度、退火时间、以及退火气氛等。
此外,如果在LWC上不产生烧结,例如在材质为磷脱氧铜(JISH3300-C1201及C1220)时,退火后的铜管的0.2%屈服强度为50~150N/mm2,延伸率为35~55%,在具有这样的屈服强度及拉伸率的LWC的情况下,能够不会在管上产生弯曲、弯折及缺陷等地通过ETS方式进行展卷。但是,这是其一例,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具有这种机械性能的LWC。
在对由上述方法制作的LWC20进行解卷时,在取下卷轴2的状态下,如图3所示,以其盘管轴垂直、卷绕始端21向上的方式放置LWC20。而且,准备好具有透孔91的重锤90,将铜管1从卷绕始端21插入该重锤90的透孔91中,并抓住该管始端21向上方将其拉出。据此,对LWC20的内面侧的盘管(第1层盘管)进行解卷,从盘管内面脱离。这时,通过作用于重锤90的重力,而使重锤90位于铜管1的刚解卷的部分。从而以重锤90处于盘管内面的位置或其附近的位置的状态进行铜管1的解卷。因为第1层盘管从上向下解卷,所以随着解卷的进行重锤90也下降。而且,若第1层盘管的最下端(在图1中为最右端)的铜管部分从盘管内面脱离,则第2层盘管的最下端(最右端)的卷绕始端的铜管部分22从盘管内面脱离,但是在本实施形式中,该第2层始端的铜管部分22不与侧板2a接触,与侧板2a之间具有间隙,因此,铜管部分22不会被限制在其上层(左方)的铜管部分与侧板2a之间。这样,铜管部分22容易且顺利地从内面脱离,并顺利地从盘管20中拉出。
此外,在第1层盘管的最下端(图1中为最右端)的铜管部分从盘管内面脱离时,重锤90也下降到图3的下平面高度的位置或其附近的位置,重锤90的外面与盘管内面接触,然后,在第2层盘管的最下端(最右端)的铜管部分22从盘管内面脱离时,向上方拉出铜管1的力通过插入有铜管1的重锤90分解为朝向盘管中心侧的分力与朝向上方的分力,因此,通过铜管1穿过重锤90的透孔91,而在铜管1上产生向盘管中心侧的分力、即从盘管内面剥离铜管1的力,据此,能够较顺利地进行第2盘管的解卷。
因为第2层盘管从下向上解卷,所以成为在该层的未解卷的管上作用向上的力的状态。如以往那样在不使用重锤90的情况下,因为一旦不解卷的管的圈数变少其质量就变小,所以通过作用于铜管1上的上述的向上的力,有时会成为第2层的剩余的卷绕部分被整体拉起的状态(参照图19),易产生管的弯折、凹陷等变形。如本发明那样,在有重锤90时,在持续解卷的管上由重锤90作用向下的力,因此,即使第2层的盘管的圈数变少,也能够防止铜管1的剩余的卷绕部分整体上升,可以较顺利地从下向上进行偶数层的解卷。
此外,在由ETS方式进行的铜管1的解卷工序中,从上向下依次解卷与沿其相反方向解卷相比更易解卷。另外,在从其上层的LWC对多层层叠的LWC依次进行解卷时,为了连接1个LWC的卷绕终端与其下的LWC的卷绕始端,持续进行开卷作业,而最好最外层从上向下解卷。即卷绕终端位于下端为好。基于这种理由,在实施形式1的管的解卷过程中,最好使卷绕层数设为奇数。另外,在最外层的管被牢固地从上向下卷取时,其内侧1层的管被最外层的管制约向上及向右的移动,因此很难散开,能够顺利地进行解卷。从而,最好最外层的圈数为n。
此外,以往各层的盘管的圈数都同为n,但是在本实施形式中,奇数层为n、偶数层n-1。可以通过在进行交叉卷绕时,改变卷取角度的控制方法、以及侧板2a之间的间隔等,很容易地实施用于制造这种LWC20的工序的变更。
另外,在本实施形式中,并不特别限定LWC20的盘管卷绕层数、每1层的盘管圈数n(第奇数层)及LWC的质量。一般卷绕层数为10~200层左右,每1层的圈数n为10~100圈左右,LWC20的质量为50~500kg左右。
并且,对于管的材质也不特别限定。本发明能够适用在导热管以及供给热水和建筑配管等上使用的铜或铜合金管的盘管,但是并不局限于此,能够适用铝或铝合金、钢、铁合金及不锈钢等,只要是可以排列卷绕制作LWC的材质的管均可适用。
进而,对于管的尺寸也不做特别限定。但是,若管的壁厚过薄,则在展卷时因扭转力作用于管而易变形。一般外径为4~25mm左右,壁厚为0.15~1.5mm左右为好。
进而,对于管的调质也不做特别限定。一般,铜管的情况优选适用软质材料或半硬材料,但是也可以适用硬质材料。也可以在由硬质材料制成LWC后,进行退火而成为软质材料或半硬材料。
在本实施形式中,通过在1个LWC的解卷结束,要继续进行后面的LWC的解卷的情况下,当上述1个LWC的卷绕终端上升、或者要上升时,暂时停止管的解卷,或减慢管的供给速度,然后将解卷的LWC的卷绕开始部位穿过重锤90后,利用适当的夹具连接已解卷完毕的LWC的卷绕终端与其后解卷的LWC的端部,以使管1穿过重锤90的状态对管进行解卷,而能够从多个LWC连续地对管1进行解卷。作为连接管彼此之间的夹具,最好为即使受到解卷的拉力也能保持连接,且能够简单地进行连接及拆下的夹具,例如以橡胶或树脂等具有收缩性的材质制成的管,即使施加对管解卷的拉力也能够承受即可。在将引导到规定的位置后,去掉连接夹具。
下面,对在本发明方法中使用的重锤90详细地进行说明。重锤90在从盘管供给管的方法中,产生从卷绕层剥离管的力,并且在LWC上将管从下向上解卷时防止管的整体上升,可以不使管变形而顺利且高速地进行解卷。作为重锤形状的例子,具有沿轴方向具有透孔的圆柱、圆锥、圆锥台、棱锥、棱锥台、圆锥或圆锥台与圆柱相结合的形状(图3为圆锥与圆柱相结合的形状)、棱锥或方棱锥台与方棱柱的组合形状、沿长轴方向具有透孔的旋转椭圆体、或具有透孔的球等,即使除了这些形状以外,也可根据本发明的目的进行各种选择。
图4表示该圆锥台状的重锤92的例子。重锤92呈圆锥台状,在该圆锥台的轴方向形成透孔91。而且,铜管1以从该重锤92的小圆侧进入透孔91并从大圆侧伸出透孔91的方式穿过透孔91被拉起。
图5是表示图3所示的重锤90的详细结构的剖视图,(a)是轴方向的剖视图,(b)是与轴相垂直方向的剖视图。具有圆锥台与圆柱在圆锥台的大圆面上结合的形状。该重锤90,主体部94例如是尼龙制成,在该主体的外面包覆着聚氨酯、泡沫橡胶、或空气叠板(air pack)等被覆部95。通过该聚氨酯等被覆部95,防止尼龙主体部94受到损伤,另外,能够缓和冲击。此外,当由尼龙形成该主体部94、由聚氨酯形成被覆部95时,重锤90的质量,在透孔91的直径为24mm,主体部94的圆锥台的小圆的外径为40mm的情况下约为400g。
在供给管的作业过程中,重锤90、92,从LWC内周面移动到拉出管的位置或其附近位置,对LWC内周面施加沿拉出方向的力(剥离力),使管顺利地拉出。在本实施形式中,偶数层的管从下向上依次解卷,但是重锤使特别难拉出的最下层及最下层附近的管顺利地拉出。另外,利用重锤的质量能够有效地防止偶数层的管1整体上升的现象。
重锤在具有如圆锥台及棱锥台等那样,上下截面的面积不同的形状的情况下,若以截面积小的面向下的方式使管穿过,则能够有效地发挥重锤的剥离力,而使管顺利的解卷。呈圆锥、圆锥台、棱锥、或棱锥台状的重锤的项角,根据LWC的内周径及管的外径适当确定即可,例如可以为10~90°左右。这种情况下,所谓圆锥台的项角,是指在通过其中心的截面上,在1对斜边延长交叉的点处上述斜边所成的角度。另外,所谓棱锥台的项角,同样是指在通过其中心的截面上,在1对斜边延长交叉的点处上述斜边所成的角度。此外,棱锥及棱锥台的顶角,在其性质上并不固定为1个,而具有一定的范围。另外,重锤的透孔的长度及直径也根据LWC的内周径或管的外径等选择适当的值以便顺利地进行管的解卷即可,一般透孔的长度为50~200mm左右、透孔的直径为LWC的管的外径的1.5~4倍左右即可。并且,为了不由于重锤与管相接触而使管产生缺陷或弯折,最好将重锤的边缘部分圆弧化进行R加工、或在边缘部分进行倒角加工(参照图5的符号96)。
若重锤的质量过小,则难以防止从下向上对管解卷时的管的整体上升。另外,在由ETS方式进行解卷时,重锤最好位于管从解卷的LWC上离开的位置附近,但是当管的解卷速度变大时,若重锤的质量过小,则与管共同上升,难以给管施加剥离力。相反,若其质量过大,则会对解卷的管施加过大的外力,管易产生弯曲、弯折、凹陷等。重锤的质量考虑到管的机械的性质(性质或调质)、壁厚等决定即可,例如,当对由壁厚为0.2~0.4mm左右的软质的磷脱氧铜管制成的LWC进行解卷时,只要从管的单重(每1米的质量)的3~20倍左右的范围内适当选定即可。
重锤的材质从不会对解卷的管产生缺陷的加工性好的材质中选择即可,例如可以选择尼龙等树脂、木材等。另外,如果用氨酯树脂等被覆重锤的外周及透孔的周面,则在防止对管的冲击和防止由于与管接触而产生缺陷等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
下面,对本申请第2发明的实施形式2的从LWC供给管的方法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本实施形式2的LWC30的制作方法的模式图,图7是表示该LWC30的解卷方法的模式图。在本实施形式中,从卷绕始端31(在管与侧板2a之间设置铜管外径的1/2左右的间隙)排列卷绕n圈第1层的盘管,然后,在第1层的最末圈的管部分与卷轴的侧板2a之间配置第2层的始端的管部分,排列卷绕第2层的盘管。而且,将该第2层的盘管的终端的管部分配置在第1层的盘管的始端的管部分与侧板2a之间,然后,将第3层的盘管嵌入第2层的盘管的管间的凹部中进行排列卷绕。从而,若第1层的盘管的圈数为n,则第2层的盘管的圈数为n+1,成为奇数层为n圈、偶数层为n+1圈的排列卷绕。此外,侧板2a之间的距离以管的外径的(n+1)倍为基准设定。
如图7所示,对于这样构成的LWC30,在进行退火等必要的处理后,以取下卷轴2的状态,使卷绕始端31处于下方、其盘管轴垂直地放置在托板上。而且,若穿过具有透孔的重锤并从卷绕始端31向上方拉出,则LWC30的内面侧的盘管(第1层盘管)被解开,从盘管内面脱离。这时,重锤通过作用于重锤上的重力,以位于解卷的管的盘管内面的位置或其附近的位置的状态进行解卷。虽然第1层盘管从下向上解卷,但利用重锤抑制管整体上升,故而能够顺利地解卷。在拉出第1层的盘管最上层的管部分后,拉出第2层的最上层的管部分。这样,第2层的盘管就从上方向下方依次拉出。随着第2层解卷的进行,重锤也下降。在第2层的盘管的最下层被拉出后,第3层的盘管的最下层的管部分被拉出,但是该第3层盘管的最下层的管部分,由于在其与托板或缓冲材料之间存在间隙,故不受到限制。这样,第3层的盘管也顺利地被拉出。另外,通过重锤的剥离作用可以较顺利地拉出管、进行解卷。
在本实施形式中,与沿其反向解卷相比较,从上向下解卷容易进行管的解卷,另外,在从其上层的LWC对多层层叠的LWC解卷时,为了连接1个LWC的卷绕终端与其下面的LWC的卷绕始端进行开卷,最好使最外层从上向下解卷。为此,使卷绕层数为偶数为好。另外,若最外层的内侧一层的管被最外层的管限制其向图6的方上及右方的动作,则容易正确地解卷。因此,最好最外层的卷绕从盘管的上端到下端进行、即最外层的圈数为(n+1)。
此外,在本实施形式中,奇数层为n、偶数层为(n+1),可以通过在进行交叉卷绕时,改变卷取角度的控制方法、以及侧板2a之间的间隔等,很容易地实施用于制造这种LWC30的工序的变更。
下面,对于本发明的实施形式3的从LWC供给管的方法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本实施形式3的LWC40的制作方法的模式图,图9是表示该LWC40的解卷方法的模式图。在本实施形式中,如图8所示,排列卷绕n圈第1层的盘管,在第1层盘管的最末圈(第n圈)的管部分与其前面一圈(n-1圈)的管部分之间配置第2层盘管的始端的管部分,然后排列卷绕第2层盘管。而且,将第2层的盘管的终端的管部分配置在第1层的盘管的始端的管部分与侧板2a之间,完成第2层的排列卷绕。接着,将始端的管部分配置在下层的盘管的始端的管部分与下一圈的管部分之间,排列卷绕n圈第3层、第4层的盘管。在本实施形式中,第奇数层及第偶数层的盘管的圈数全部为n圈。
如图9所示,对于这样构成的LWC40,在进行退火等必要的处理后,以取下卷轴的状态,使卷绕始端41处于下方、其盘管轴垂直地放置在托板上。而且,若穿过具有透孔的重锤从卷绕始端41向上方拉出,则LWC40的内面侧的盘管(第1层盘管)就被解开,并从盘管内面脱离。这时,重锤通过作用于重锤上的重力,以位于解卷的管的盘管内面的位置或其附近的位置的状态进行解卷。第1层盘管从上向下解卷,一直到最下层拉出第1层的盘管后,转移到第2层。由于该第2层的最下层的管部分,在其与托板之间存在间隙,而且通过重锤向拉出管的方向作用力,故容易脱离、顺利地引出。虽然第2层的盘管从下向上解卷,但是即使解卷盘管数减少,也可以通过重锤利用其质量防止管整体上升,所以能够顺利地解卷。这样,在LWC40的整个长度上能够顺利地进行解卷。
此外,在本实施形式中,即使以卷绕始端41处于下方、其盘管轴垂直地放置在托板上,也可以在LWC的整个长度上顺利地进行解卷。即虽然奇数层的盘管从下向上解卷,但是,管的整体上升通过重锤得以抑制,另外由于偶数层的盘管从上向下解卷,故在最下层的盘管解卷时其上面没有管,没有妨碍管的拉出的阻力,且在偶数层最下层的管与其下的托板或缓冲材料之间具有间隙,从而可以利用由重锤产生的剥离力顺利地进行盘管的拉出。
在实施形式3中,也基于在其他实施形式中所述的相同的理由,最好在将卷绕始端处于上方进行解卷时卷绕层数为奇数,且最外层的圈数为n,另外,在将卷绕始端处于下方进行解卷时卷绕层数为偶数,且最外层的圈数为n。
下面,对于本发明的实施形式4的从LWC供给管的方法进行说明。图10是表示本实施形式4的LWC110的制作方法的模式图,图11是表示该LWC110的解卷方法的模式图。如图10所示,若排列卷绕n圈第1层的盘管,则在第1层的终端的铜管部分与侧板102a之间形成等于管外径的1/2的间隙。在结束第1层盘管的卷绕后,第2层使其始端的铜管部分112处于第1层的盘管终端(第n圈)的铜管部分与侧板102a之间的间隙部分并与侧板102a相接触,然后依次向图10的左方排列卷绕。第2层盘管在其左端的终端,在其与侧板102a之间由于没有再放入1个盘管的剩余量,故在侧板102a之间剩余等于管外径的1/2的间隙,直接移到第3层的卷绕。从而,第2层盘管的圈数,与第1层盘管的圈数n相同。第3层盘管与第1层相同,也为n圈,向图10的右方卷绕。这时,第3层也与第1层相同,其左端的铜管部分与侧板102a相接触,另外,在右端的铜管部分与侧板102a之间形成等于管外径的1/2的间隙。在本实施形式中,第奇数层及第偶数层的盘管的圈数均为n圈。如此进行卷绕,进行退火,但是为了将退火后的LWC利用ETS方式较顺利地卷开,基于后述的理由,将在卷绕层m中支撑盘管载荷的偶数层的数量、即m/2的小数点以后舍去取整的值设为m′,在LWC的制作中使用的铜管的质量设为W(kg)时,需要卷绕使得W/m′≤18.0kg。这是因为若W/m′的值超过18.0kg,则容易发生由LWC退火时的铜管的烧结引起的粘结,另外即使在不发生粘结的情况下,在使卷绕始端处于上方、盘管轴垂直、利用ETS方式进行解卷时,偶数层的最下层的铜管所受到的压力变大,容易发生铜管的弯折、弯曲、擦伤等。此外,为了较顺利地由ETS方式进行展卷,W/m′≤16.0kg为好。
如图11所示,在对于这样构成的LWC110进行退火等必要的处理后,以取下卷轴的状态,使卷绕始端111处于上方、其盘管轴垂直地放置在托板上。而且,若穿过具有透孔的重锤、从卷绕始端111向上方拉出,则LWC110的内面侧的盘管(第1层盘管)被解开,并从盘管内面脱离。这时,重锤通过作用于重锤上的重力,以位于解卷的管的盘管内面的位置或其附近的位置的状态进行解卷。第1层盘管从上向下解卷,一直到最下层拉出第1层的盘管后,移到第2层。由于虽然该第2层的最下层的管部分处于接触托板的状态,但是由于施加在接触部分上的质量不大,另外由重锤沿拉出管的方向作用力,因此能够容易地拉出管。并且,虽然第2层的盘管从下向上解卷,但是即使解卷的盘管数减少,也可以利用重锤的质量抑制管整体上升,所以偶数层的盘管也能顺利地解卷。这样,在LWC110的整个长度上,能够顺利地进行解卷。
在实施形式4中,也基于与其他实施形式相同的理由,最好使卷绕层数为奇数,且最外层的圈数为n。
下面,对本发明的从LWC捆包体供给管的方法进行说明。先对由3个实施形式1的LWC构成的捆包体的制作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卷绕有铜管1的盘管20,从内筒2b上分解侧板2a,从盘管20上取下卷轴2。然后进行退火等必要的处理,通过图12(a)~(i)及图13(a)~(c)所示的工序,包装盘管20。以形成LWC捆包体的LWC为3个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2(a)所示,准备好托板11,如图12(b)所示,在木制或树脂制等托板11上放置例如50μm膜厚的聚乙烯薄片12。
接着,如图12(c)所示,在该聚乙烯薄片12上放置由例如厚度5mm的聚乙烯泡沫材料构成的缓冲材料13,在该缓冲材料13上,如图12(d)所示,以其轴方向垂直、且卷绕始端处于上侧的方式放置取下了卷轴2的LWC20(图2)。
然后,如图12(e)~图12(i)所示,夹着圆形的厚纸圆板15堆叠3层LWC20。在最上层的LWC20上也放置厚纸圆板15。这些厚纸圆板15成为LWC20彼此间的缓冲,在输送时保护LWC20。
接着,如图13(a)所示,在3层盘管16外被覆例如50μm厚的聚乙烯制的袋17,包覆3层盘管16。然后,如图13(b)所示,准备好例如由宽度500mm、厚度25μm的聚乙烯构成的带状的树脂薄膜14,一边保持该树脂薄膜14的拉伸状态,一边从其上部到下部地卷绕包覆3层盘管16的周围,并且一直包覆到托盘11。
然后,如图13(c)所示,再次从其下部到上部用拉伸状态的树脂薄膜14卷绕3层盘管16的周围。据此,3层盘管16与托盘11一起通过双重的树脂薄膜14拉伸包装。这时,树脂薄膜14以例如长度约成为2倍的形态承受张力伸长的并卷绕。这样一来,树脂薄膜14宽度约变窄成为原来的70%~80%左右。
这样,因为将3层盘管16与托板11一起通过聚乙烯袋17及树脂薄膜14拉伸包装,所以能够几乎完全密封3层盘管16。如后面所述,通过这样的拉伸包装(拉紧卷绕),而盘管的外周面受到树脂薄膜的制约力,能够以保持盘管外周的拉伸包装的状态有效地防止由于解卷而使盘管外周侧的管散乱。
此外,虽然在开包时树脂薄膜14,在厚纸圆板15上由切刀等切断,但是由于通过该厚纸圆板15进行保护,所以不会误损伤3层盘管16。包覆3层盘管16的外面的袋17及树脂薄膜14可以使用聚乙烯等制成。虽然树脂具有一些透潮性,但是通过多层卷绕,能够防止水分侵入盘管内部,能够防止变色。另外,树脂薄膜的厚度并不特别限定,但是选择10~100μm左右为好。通常最好使用30~70μm左右的薄膜。为了提高密封效果,最好多层卷绕。
另外,作为夹在托板11与盘管20之间的缓冲材料13和多层堆叠盘管20时夹在盘管20之间的缓冲材料的厚纸圆板15,可以使用泡沫聚乙烯制的材料等,但是在没有盘管内部变色的可能的情况下,作为这些缓冲材料可以使用瓦楞纸板等。并且,在由LWC捆包体供给管时,若在厚纸板的中央部具有孔,则重锤会掉入该孔部分,发生管的弯曲,不能顺利地进行解卷,因此,最好使用没有孔的厚纸板。此外,最好在包装LWC20时气氛的露点较低,优选该包装时的露点为22℃以下。
此外,根据需要,为了在输送时LWC20不动,而将LWC20固定在托板11上。例如,在托板11的4边的各中央部固定其高度与最上层的LWC20的上面大致相等的固定LWC用的木制支柱,并且将对向的上述支柱彼此间的上端部用木制的板材呈十字状固定进行增强,从托板的底部到最上层的LWC的上面在支柱及板材上加上钢带进行锁固。
如上所述,通过由树脂薄膜14拉伸包装LWC20(3层盘管16),能够防止在保管过程中及搬运过程中湿气进入盘管20内部,能够防止盘管发生变色。
接着,对通过ETS方式从这样制成的LWC捆包体供给管的方进行说明。在展开LWC20将铜管1连续供给到使用处时,首先,如图13(c)所示的那样包装的3层盘管16直接放到使用场所,将厚纸板作为垫板,利用切刀等切断包覆最上层的LWC的树脂薄膜14与聚乙烯制的袋,并且取下该厚纸板,仅除去LWC上面的包装材料,不解除包覆LWC最外周面的侧面的树脂薄膜的拉紧卷绕。
然后,与图18相同,抓住最上层的LWC20的卷绕始端21向上方拉起,以管穿过重锤的状态经导向件115等将管1供给到使用场所。这样,能够通过与在实施形式1中所述的相同的机构,将管连续地供给到目的场所。
在本发明的从LWC捆包体供给管的方法中,由于利用拉紧卷绕的树脂薄膜包覆LWC的最外层,故LWC的最外层被拉紧卷绕的树脂薄膜制约其横方向及上下方向的移动。因此,不会散乱,可依次进行解卷。
在LWC被堆叠多层包装的情况下,在上层的LWC的卷绕终端开始上升时、或者要上升时,暂时停止管的供给。而且,除去覆盖下层的LWC的厚纸圆板、将下层的LWC的卷绕始端穿过重锤,并且用适当的连接夹具连结上层的LWC的卷绕终端与位于其下层的LWC的卷绕始端,再度开始管的供给,则可以从多层堆叠的LWC捆包体中连续地供给管,有利于提高作业效率。
此外,在本发明中,虽然使用实施形式1的LWC构成LWC捆包体,但是也可以代之以上述的实施形式2~4的LWC构成LWC捆包体,可以从这些LWC捆包体中同样通过ETS方式供给管。
(实施例)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与比较例相比较具体说明其效果。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是利用ETS方式从1个LWC展卷的实施例。构成LWC的铜管由磷脱氧铜软质材料制成,是外径9.52mm的光滑管(壁厚为0.36mm)。
LWC的制作,将侧板安装在内筒上,在内筒上交叉卷绕铜管并对应各实施形式制作多个下述表1所示的盘管。从交叉卷绕的LWC上取下内筒及卷轴后,再将为使之不散开而利用铜带捆束的LWC通过辊底式退火炉进行退火,而成为软质盘管(0.2%屈服强度:63N/mm2,平均结晶粒径:25μm)。并以盘管轴垂直且卷绕始端处于上侧或下侧的方式将该软质盘管放置在托板上。此外,表1中所示的盘管的质量根据卷绕方式不同而不同,为每1盘管270~300kg左右。
【表1】
LWC 卷绕方式 圈数 卷绕层数   最外层圈数 盘管放置法
1 实施形式1 奇数层:35偶数层:34 33 35 卷绕始端:上
2 实施形式1 奇数层:35偶数层:34 33 35 卷绕始端:下
3 实施形式2 奇数层:35偶数层:36 34 36 卷绕始端:下
4 实施形式2 奇数层:35偶数层:36 34 36 卷绕始端:上
5 实施形式3 奇数层:35偶数层:35 33 35 卷绕始端:上
6 实施形式3 奇数层:35偶数层:36 34 35 卷绕始端:下
7 实施形式4 奇数层:35偶数层:35 33 35 卷绕始端:上
8 实施形式4 奇数层:35偶数层:36 33 36 卷绕始端:下
9 现有例 奇数层:40偶数层:40 33 40 卷绕始端:上
LWC No.1~8约为270kg/l盘管、LWC No.9约为300kg/l盘管,LWCNo.8为W/m′=16.9,LWC No.9为W/m′=18.8。
通过ETS方式对上述表1所示的LWC进行展卷。在展卷之前,切断除去盘管的内周面与上部的部分铜带。向上方拉出卷绕开始的铜管端部,以使截面积小的截面处于下侧的方式将铜管穿过图5所示的重锤(本发明例)、或不穿过重锤(比较例),再将铜管通过设置在距LWC的上面约1.7m的上方的管状导向件,并且通过设置在多处的内径约100mm的聚氯乙烯制导向管,导引到约距离10m的位置。被如此导引的管使用U字形折弯机(由矫正机—切断机—折弯装置构成)连续加工成U形管(折弯间距为管的直径的约3倍)。铜管的拉出速度为1~1.8m秒。当在解卷时发生卡住或铜管的变形等的情况下,在该时刻中止铜管的供给。将其结果表示在下述表2中。此外,表3表示各实施例的备注。另外,在表2及表3中,分类A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分类B是比较例,分类C是现有例。
【表2】
No. 分类 盘管No.   重锤的有无           拉出速度(m/秒)
  1.0   1.4   1.8
  1   A   1   有   ○   ○   ○
  2   B   1   无   ○   ○   ×
  3   B   2   有   ×   ×   ×
  4   A   3   有   ○   ○   ○
  5   B   3   无   ○   ○   ×
  6   B   4   有   ×   ×   ×
  7   A   5   有   ○   ○   ○
  8   B   5   无   ○   ○   ×
  9   A   6   有   ○   ○   ○
  10   B   6   无   ○   ○   ×
  11   A   7   有   ○   ○   ○
  12   B   7   无   ○   ○   ×
  13   B   8   有   ×   ×   ×
  14   C   9   有   ×   ×   ×
【表3】
  No.   备注
  1   可以在整个长度上没有问题地进行解卷。
2   在从下侧解卷的奇数层,管整体上升,因此需要用手解开的操作。在速度快的1.8m/秒时,发生管缠结、产生变形。
3   由于卷绕始端处于下侧,因此即使使用重锤,在奇数层的最下部也产生了由于管的堵塞而引起的变形。中止解卷。
  4   可以在整个长度上没有问题地进行解卷。
5   在从下侧解卷的偶数层,管整体上升,因此需要用手解开的操作。在速度快的1.8m/秒时,发生管缠结、产生变形。
6   由于卷绕始端处于上侧,因此即使使用重锤,在偶数层的最下部也产生了由于管的堵塞而引起的变形。中止解卷。
  7   可以在整个长度上没有问题地进行解卷。
8   在从下侧解卷的偶数层,管整体上升,因此需要用手解开的操作。在速度快的1.8m/秒时,发生管缠结、产生变形。
  9   可以在整个长度上没有问题地进行解卷。
10   在从下侧解卷的奇数层,管整体上升,因此需要用手解开的操作。在速度快的1.8m/秒时,发生管缠结、产生变形。
  11   可以在整个长度上没有问题地进行解卷。
12   在从下侧解卷的奇数层,管整体上升,因此需要用手解开的操作。在速度快的1.8m/秒时,发生管缠结、产生变形。
13   由于卷绕始端处于下侧,因此即使使用重锤,在偶数层的最下部也产生了由于管的堵塞而引起的变形。中止解卷。
14   相对于盘管圈数的盘管的质量较大,即使使用重锤,也从解卷的初期就在偶数层的最下部频发管的堵塞。中止解卷。
如上述表2及3所示,No.1、3、4、7、9和11一直到最后也没有产生卡住、弯曲及变形,可顺利地供给铜管。另一方面,在其他例中,根据管的拉出速度及盘管的放置方法,如表2及表3所示的那样产生某种不良,未能一直到最后都供给铜管。此外,No.1、3、4、7、9及11的铜管在U字形折弯机的位置处0.2%屈服强度上升10~20N/mm2,成为73~83N/mm2,能够没有问题地进行矫正、切断及U形管的折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利用ETS方式从2个LWC连续展卷的实施例。构成LWC的铜管由磷脱氧铜软质材料制成,是外径8.0mm的内面带槽管(槽底壁厚:0.27mm,翅片高度:0.22mm,导角:35°)。
将侧板安装在内筒上,在内筒上交叉卷绕铜管,制作了2个对应实施形式1的卷绕方式的LWC(卷绕层数41,奇数层:42圈,偶数层41圈)。从交叉卷绕的2个LWC上取下内筒及卷轴后,再将为使不散开而利用铜带捆束的LWC通过辊底式退火炉进行退火,而成为软质盘管(0.2%屈服强度:60N/mm2,平均结晶粒径:25μm)。并以盘管轴垂直且卷绕始端为上侧的方式分别将软质LWC放置在托板上,距上部筒状导向件大致等距离地将各LWC邻接设置在这些托板上(参照图20)。
接着,如图20所示,利用ETS方式进行展卷。在图20中,切断除去左侧的LWC-A的内周面与上部的部分铜带,以其尖端向下的状态将其卷绕始端穿过图4(b)所示的圆锥状的重锤(树脂制、质量约350g),并向上方拉出铜管,通过设置在距LWC-A的上面约1.7m上方的管状导向件,并且通过设置在多处的内径约100mm的聚氯乙烯制导向管,以2.0m/秒的速度导引到约距离10m的位置。这样导出的管利用U字形折弯机(由矫正机—切断机—折弯装置构成)连续加工成U形管(折弯间距约为管直径的3倍)。
最初解卷的LWC-A一直到最后均没有问题地导引到U字形折弯机上,并且可以由导引的内面带槽的管加工成规定数量的U形管。在最初解卷的LWC的卷绕终端开始上升的时刻,暂时停止管的供给及U字形折弯机的运转,迅速地切断除去图20左侧的LWC-B的内周面与上部的部分的铜带,使其卷绕始端穿过尖端向下的重锤后,利用硅酮橡胶制的管连接LWC-A的卷绕终端与LWC-B的卷绕始端。然后,再度开始管的供给及U字形折弯机的运转。这样对于LWC-B也一直到卷绕终端均没有问题地导引到U字形折弯机,且可以由导引的内面带槽的管加工成规定数量的U形管。此外,当上述连接部件到达U形管后,停止管的供给及U字形折弯机的运转,取下连接部件,然后再开始运转。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利用ETS方式从3层堆叠的LWC捆包体进行展卷的实施例。LWC使用实施例1的No.1盘管(外径9.52mm的光滑管,卷绕层数33,奇数层:35圈,偶数层:34圈,已退火)。
以卷绕始端在上方的状态将3个上述LWC堆叠在托板上,其外层用宽度60mm、厚度30μm的带状树脂薄膜拉紧卷绕4次,成为LWC捆包体。此外,LWC捆包体的其它制造方法如发明的实施形式中所述。
将该LWC捆包体转运到展卷的场所,除去形成在最上层的LWC的上面的拉紧卷绕的薄膜、聚乙烯制的袋、缓冲材料等。这时,LWC最外层保持形成拉紧卷绕的状态。并且,切断除去最上层的LWC的内周面与上部的部分的铜带。
其次,在图5所示的重锤90上,以其尖端向下方的状态,插入最上层的LWC的卷绕始端,向上拉出铜管并通过设置在距LWC上表面约1m处的上方的管状导向件,并且通过设置在数处的内径约为100mm的聚氯乙烯制导向管,以1.8m/秒的速度导引到约距离10m的位置。将这样导引的管利用U字形折弯机(由矫正机—切断机—折弯装置构成)连续地加工成U形管(折弯间距为管的直径的3倍)。
最上层的LWC一直到最后都无问题地导引到U字形折弯机,并且可以从导引的管加工成规定数量的U形管。在最上层的LWC的卷绕终端开始上升的时刻,暂时停止管的供给及U字形折弯机的运转,除去设置在最上层与第2层的LWC之间的厚纸圆板,并且切断除去第2层的LWC的内周面与上部的部分的铜带,使其卷绕始端穿过尖端向下的重锤后,利用硅酮橡胶制的管连接最上层的LWC的卷绕终端与第2层的LWC的卷绕始端。然后,再度开始管的供给及U字形折弯机的运转(第2层的LWC与导向管的间隔约为1.4m)。这样对于第2层的LWC也一直到卷绕终端均没有问题地导引到U字形折弯机,且可以由导引的管加工成规定数量的U形管。然后,对于第3层(最下层)的LWC也同样一直到卷绕终端均没有问题地导引到U字形折弯机,且可以由导引的管加工成规定数量的U形管。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也是利用ETS方式从3层堆叠的LWC捆包体进行展卷的实施例。LWC使用实施例1的No.3的LWC(外径9.52mm的光滑管,卷绕层数34,奇数层:35圈,偶数层:36圈,卷绕始端位于下方,已退火)。
以使该LWC的卷绕始端处于下方的状态,与实施例3相同地制作LWC捆包体,由该LWC进行展卷后,3个LWC均在整个长度没有问题地导引到U字形折弯机,且可以由导引的管加工成规定数量的U形管。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也是利用ETS方式从3层堆叠的LWC捆包体进行展卷的实施例。LWC使用实施例1的No.5的LWC(外径9.52mm的光滑管,卷绕层数33,奇数层:35圈,偶数层:35圈,卷绕始端处于下方,已退火)。
以使该LWC的卷绕始端处于下方的状态,与实施例3相同地制作LWC捆包体,由该LWC进行展卷后,3个LWC均在整个长度没有问题地导引到U字形折弯机,且可以由导引的管加工成规定数量的U形管。

Claims (34)

1.一种从LWC盘管供给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LWC盘管由多层盘管构成,将管排列卷绕、形成第1层盘管后,将第2层盘管嵌入所述第1层盘管的外面的管间的凹部、排列卷绕在所述第1层盘管上,然后同样,依次排列卷绕第3层盘管以上的盘管,当第奇数层的盘管的圈数为n时、第偶数层的盘管的圈数为n-1,且第奇数层的盘管的卷绕方向与第偶数层的盘管的卷绕方向相反,其中,n为自然数,
在以盘管轴方向垂直、且卷绕开始部位处于上侧的方式放置所述LWC盘管,并使管穿过具有透孔的重锤的状态下,向上方拉起所述LWC盘管的卷绕开始部位的管端、拉出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LWC盘管供给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绕层数为奇数,且其最外层的圈数为n。
3.一种从LWC盘管供给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LWC盘管由多层盘管构成,将管排列卷绕、形成第1层盘管后,将第2层盘管配置在所述第1层盘管的外面的管间的凹部及其两侧、排列卷绕在所述第1层盘管上,然后同样,依次排列卷绕第3层盘管以上的盘管,当第奇数层的盘管的圈数为n时、第偶数层的盘管的圈数为n+1,且第奇数层的盘管的卷绕方向与第偶数层的盘管的卷绕方向相反,其中,n为自然数,
在以盘管轴方向垂直、且卷绕开始部位处于下侧的方式装载所述LWC盘管,并使所述管穿过具有透孔的重锤的状态下,向上方拉起所述LWC盘管的卷绕开始部位的管端、拉出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从LWC盘管供给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绕层数为偶数,且其最外层的圈数为n+1。
5.一种从LWC盘管供给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LWC盘管由多层盘管构成,将管排列卷绕、形成第1层盘管后,以使其卷绕始端嵌入所述第1层盘管的最末圈及其前一圈的管间的凹部的方式将第2层盘管配置在所述第1层盘管的外面的管间的凹部及其外侧、排列卷绕在所述第1层盘管上,然后同样,依次排列卷绕第3层盘管以上的盘管,当第奇数层的盘管的圈数为n时、第偶数层的盘管的圈数为n,且第奇数层的盘管的卷绕方向与第偶数层的盘管的卷绕方向相反,其中,n为自然数,
在以盘管轴方向垂直、且卷绕开始部位处于上侧或下侧的方式装载所述LWC盘管,并使所述管穿过具有透孔的重锤的状态下,向上方拉起所述LWC盘管的卷绕开始部位的管端、拉出管。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从LWC盘管供给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绕开始部位处于上侧地放置所述LWC盘管时,卷绕层数为奇数,而所述卷绕开始部位处于下侧地放置所述LWC盘管时,卷绕层数为偶数,且LWC盘管的最外层的圈数为n。
7.一种从LWC盘管供给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LWC盘管由多层盘管构成,将管排列卷绕、形成第1层盘管后,在所述第1层盘管上排列卷绕第2层盘管,该第2层盘管的卷绕始端配置在所述第1层盘管最末圈的外侧,且所述第2层盘管的第2圈嵌入所述第1层盘管的最末圈及其前一圈的管间的凹部,之后依次配置在所述第1层盘管的外面的管间的凹部,然后同样,依次排列卷绕第3层盘管以上的盘管,第奇数层及第偶数层的盘管的圈数均为n,且第奇数层的盘管的卷绕方向与第偶数层的盘管的卷绕方向相反,在将卷绕层数设为m,m/2的小数点以后舍去取整的值设为m′,盘管的质量设为W时,W/m′为18.0kg以下,其中,n、m都为自然数,
在以盘管轴方向垂直、且卷绕开始部位处于上侧的方式放置所述LWC盘管,并使所述管穿过具有透孔的重锤的状态下,向上方拉起所述LWC盘管的卷绕开始部位的管端、拉出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从LWC盘管供给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绕层数为奇数,且所述LWC盘管的最外层的圈数为n。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LWC盘管供给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正在供给管的LWC盘管的卷绕终端部上升或要上升时暂时停止管的供给,在下次供给的LWC盘管的卷绕开始部位穿过所述重锤,通过连接夹具连接上次供给LWC盘管的卷绕终端部与下次供给的LWC盘管的卷绕始端部,以在所述重锤中穿过所述管的状态再次开始进行管的供给、拉出管。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LWC盘管供给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的材质为铜或铜合金。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LWC盘管供给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锤的形状为具有在其轴方向贯通的孔的圆锥、圆锥台、棱锥、棱锥台、在圆锥或圆锥台的底面上结合有圆柱的形状、或者在棱锥或棱锥台的底面上结合有棱柱的形状。
1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从LWC盘管供给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正在供给管的LWC盘管的卷绕终端部上升或要上升时暂时停止管的供给,在下次供给的LWC盘管的卷绕开始部位穿过所述重锤,通过连接夹具连接上次供给LWC盘管的卷绕终端部与下次供给的LWC盘管的卷绕始端部,以在所述重锤中穿过所述管的状态再次开始进行管的供给、拉出管。
1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从LWC盘管供给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的材质为铜或铜合金。
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从LWC盘管供给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锤的形状为具有在其轴方向贯通的孔的圆锥、圆锥台、棱锥、棱锥台、在圆锥或圆锥台的底面上结合有圆柱的形状、或者在棱锥或棱锥台的底面上结合有棱柱的形状。
15.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从LWC盘管供给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正在供给管的LWC盘管的卷绕终端部上升或要上升时暂时停止管的供给,在下次供给的LWC盘管的卷绕开始部位穿过所述重锤,通过连接夹具连接上次供给LWC盘管的卷绕终端部与下次供给的LWC盘管的卷绕始端部,以在所述重锤中穿过所述管的状态再次开始进行管的供给、拉出管。
1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从LWC盘管供给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的材质为铜或铜合金。
1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从LWC盘管供给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锤的形状为具有在其轴方向贯通的孔的圆锥、圆锥台、棱锥、棱锥台、在圆锥或圆锥台的底面上结合有圆柱的形状、或者在棱锥或棱锥台的底面上结合有棱柱的形状。
18.一种从LWC盘管的捆包体供给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LWC盘管由多层盘管构成,将管排列卷绕、形成第1层盘管后,将第2层盘管嵌入所述第1层盘管的外面的管间的凹部、排列卷绕在该第1层盘管上,然后同样,依次排列卷绕第3层盘管以上的盘管,且第奇数层的盘管的圈数为n,第偶数层的盘管的圈数为n-1,第奇数层的盘管的卷绕方向与第偶数层的盘管的卷绕方向相反;
LWC盘管的捆包体以盘管轴方向垂直、且卷绕开始部位处于上侧的方式在托板上装载1层或多层所述LWC盘管,在所述托板与最下层的LWC盘管之间、任2个所述LWC盘管的相互之间、及最上层的LWC盘管的上方放置缓冲材料,利用树脂制的袋包覆所述1层或多层的LWC盘管整体,并且利用带状的树脂薄膜拉紧卷绕其外侧;
以盘管轴方向垂直的方式放置所述LWC盘管的捆包体,保留形成在LWC盘管最外周部的利用所述树脂制薄膜实施的拉紧卷绕,从上层的LWC盘管将其卷绕开始部位的管端穿过重锤的透孔后,向上方拉起所述管端、拉出管。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从LWC盘管的捆包体供给管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LWC盘管,其卷绕层数为奇数,且其最外层的圈数为n。
20.一种从LWC盘管的捆包体供给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LWC盘管由多层盘管构成,将管排列卷绕、形成第1层盘管后,将第2层盘管配置于所述第1层盘管的外面的管间的凹部及其两侧、排列卷绕在该第1层盘管上,然后同样,排列卷绕第3层盘管以上的盘管,若第奇数层的盘管的圈数为n,则第偶数层的盘管的圈数为n+1,第奇数层的盘管的卷绕方向与第偶数层的盘管的卷绕方向相反;
LWC盘管的捆包体以盘管轴方向垂直、且卷绕开始部位处于下侧的方式在托板上装载1层或多层所述LWC盘管,并在所述托板与最下层的LWC盘管之间、1个或多个所述LWC盘管相互之间、以及最上层的LWC盘管的上面放置缓冲材料,利用树脂制的袋包覆所述1层或多层LWC盘管整体并且利用带状的树脂薄膜拉紧卷绕其外侧;
以盘管轴方向垂直的方式放置所述LWC盘管的捆包体,保留形成于LWC盘管最外周部的利用所述树脂制薄膜实施的拉紧卷绕,从上层的LWC盘管将其卷绕开始部位的管端穿过重锤的透孔,向上方拉起并拉出管。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从LWC盘管的捆包体供给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构成所述LWC盘管的捆包体的LWC盘管中,其卷绕层数为偶数,且其最外层的圈数为n+1。
22.一种从LWC盘管的捆包体供给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LWC盘管由多层盘管构成,将管排列卷绕、形成第1层盘管后,将第2层盘管配置于所述第1层盘管的外面的管间的凹部及其外侧并排列卷绕在该第1层盘管上,且使其卷绕始端嵌入所述第1层盘管的最末圈及其前一圈的管间的凹部,然后同样,依次排列卷绕第3层盘管以上的盘管,若第奇数层的盘管的圈数为n,则第偶数层的盘管的圈数为n,第奇数层的盘管的卷绕方向与第偶数层的盘管的卷绕方向相反;
LWC盘管的捆包体以盘管轴方向垂直、且卷绕开始部位处于上侧或下侧的方式在托板上装载1层或多层所述LWC盘管,并在所述托板与1个或多个所述LWC盘管相互间、及最上层的LWC盘管的上方放置缓冲材料,利用树脂制的袋包覆所述1层或多层的LWC盘管整体并且利用带状的树脂薄膜拉紧卷绕其外侧;
以盘管轴方向垂直的方式放置所述LWC盘管的捆包体,保留形成于LWC盘管最外周部的利用所述树脂制薄膜实施的拉紧卷绕,从上层的LWC盘管将其卷绕开始部位的管端穿过重锤的透孔,向上方拉起管端、拉出管。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从LWC盘管的捆包体供给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将卷绕开始部位处于上侧进行放置时其卷绕层数为奇数,或者在将卷绕开始部位处于下侧进行放置时其卷绕层数为偶数,且其最外层的圈数为n。
24.一种从LWC盘管的捆包体供给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LWC盘管由多层盘管构成,将管排列卷绕、形成第1层盘管后,在该第1层盘管上排列卷绕第2层盘管,其卷绕始端配置在所述第1层盘管的最末圈的外侧,所述第2层盘管的第2圈嵌入所述第1层盘管的最末圈及其前一圈的管间的凹部,之后依次配置在所述第1层盘管的外面的管间的凹部,然后同样,在第2层盘管上排列卷绕第3层盘管,在第3层盘管上排列卷绕第4层盘管,第奇数层及第偶数层的盘管的圈数均为n,且第奇数层的盘管的卷绕方向与第偶数层的盘管的卷绕方向相反,在将卷绕层数设为m,m/2的小数点以后舍去取整的值设为m′,将盘管的质量设为W时,W/m′为18.0kg以下,其中,n、m都为自然数;
LWC盘管的捆包体以盘管轴方向垂直、且卷绕开始部位处于上侧的方式在托板上装载1层或多层所述LWC盘管,并在所述托板与1个或多个所述LWC盘管相互间、以及最上层的LWC盘管的上方放置缓冲材料,利用树脂制的袋包覆所述1层或多层LWC盘管整体并且利用带状的树脂薄膜拉紧卷绕其外侧;
以盘管轴方向垂直的方式放置所述LWC盘管的捆包体,保留形成于LWC盘管最外周部的利用所述树脂制薄膜实施的拉紧卷绕,从上层的LWC盘管,使其卷绕开始部位的管端穿过重锤的透孔,向上方拉起管端、拉出管。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从LWC盘管的捆包体供给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卷绕层数为奇数,且其最外层的圈数为n。
26.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从LWC盘管的捆包体供给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正在供给管的LWC盘管的卷绕终端部上升或要上升时暂时停止管的供给,除去正在供给所述管的LWC盘管与位于其下层的LWC盘管之间的缓冲材料,在所述下层的LWC盘管的卷绕开始部位穿过所述重锤,且通过连接夹具连接正在供给所述管的LWC盘管的卷绕终端部与所述下层的LWC盘管的卷绕始端部,以在所述重锤中穿过所述管的状态再次开始管的供给并拉出管。
27.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从LWC盘管的捆包体供给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的材质为铜或铜合金。
28.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从LWC盘管的捆包体供给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锤的形状为在其轴方向具有透孔的圆锥、圆锥台、棱锥、棱锥台、在圆锥或圆锥台的底面上结合有圆柱的形状、或者在棱锥或棱锥台的底面上结合有棱柱的形状中的任一形状。
29.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从LWC盘管的捆包体供给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正在供给管的LWC盘管的卷绕终端部上升或要上升时暂时停止管的供给,除去正在供给所述管的LWC盘管与位于其下层的LWC盘管之间的缓冲材料,在所述下层的LWC盘管的卷绕开始部位穿过所述重锤,且通过连接夹具连接正在供给所述管的LWC盘管的卷绕终端部与所述下层的LWC盘管的卷绕始端部,以在所述重锤中穿过所述管的状态再次开始管的供给并拉出管。
30.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从LWC盘管的捆包体供给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的材质为铜或铜合金。
3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从LWC盘管的捆包体供给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锤的形状为在其轴方向具有透孔的圆锥、圆锥台、棱锥、棱锥台、在圆锥或圆锥台的底面上结合有圆柱的形状、或者在棱锥或棱锥台的底面上结合有棱柱的形状中的任一形状。
32.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从LWC盘管的捆包体供给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正在供给管的LWC盘管的卷绕终端部上升或要上升时暂时停止管的供给,除去正在供给所述管的LWC盘管与位于其下层的LWC盘管之间的缓冲材料,在所述下层的LWC盘管的卷绕开始部位穿过所述重锤,且通过连接夹具连接正在供给所述管的LWC盘管的卷绕终端部与所述下层的LWC盘管的卷绕始端部,以在所述重锤中穿过所述管的状态再次开始管的供给并拉出管。
3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从LWC盘管的捆包体供给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的材质为铜或铜合金。
3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从LWC盘管的捆包体供给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锤的形状为在其轴方向具有透孔的圆锥、圆锥台、棱锥、棱锥台、在圆锥或圆锥台的底面上结合有圆柱的形状、或者在棱锥或棱锥台的底面上结合有棱柱的形状中的任一形状。
CNB2004100024318A 2003-01-29 2004-01-29 从盘管供给管的方法、盘管的捆包体及从其供给管的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31983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021229 2003-01-29
JP2003021229A JP3599110B2 (ja) 2003-01-29 2003-01-29 レベルワウンドコイルからの管の供給方法及びレベルワウンドコイル梱包体からの管の供給方法
JP2003087978 2003-03-27
JP2003087978A JP3599111B2 (ja) 2003-03-27 2003-03-27 レベルワウンドコイルの梱包体及びそれからの管供給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19171A CN1519171A (zh) 2004-08-11
CN1319836C true CN1319836C (zh) 2007-06-06

Family

ID=34315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024318A Expired - Lifetime CN1319836C (zh) 2003-01-29 2004-01-29 从盘管供给管的方法、盘管的捆包体及从其供给管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0562618B1 (zh)
CN (1) CN1319836C (zh)
MY (1) MY13666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01179B2 (ja) * 2005-12-21 2007-10-31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レベルワウンドコイル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レベルワウンドコイルの包装体
CN103068706B (zh) * 2010-11-15 2015-06-17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金属管的供给方法
CN104276446A (zh) * 2014-08-12 2015-01-14 河南华东工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不依赖收卷张力的收卷控制方法
CN108950165A (zh) * 2018-08-21 2018-12-07 冯境铭 一种蚊香型大散盘退火、冷却、包装方法及系统
CN109127770A (zh) * 2018-08-21 2019-01-04 佛山市顺德区精艺万希铜业有限公司 蚊香型大散盘生产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2917U (zh) * 1988-03-02 1989-02-22 兰州通用机器厂 塔式螺旋盘管器
JP2002370869A (ja) * 2001-03-30 2002-12-24 Kobe Steel Ltd レベルワウンドコイル、レベルワウンドコイルの梱包体及びレベルワウンドコイルからの管供給方法
CN1448231A (zh) * 2002-03-28 2003-10-15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水平缠绕盘管、其包装体以及水平缠绕盘管的管供应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2917U (zh) * 1988-03-02 1989-02-22 兰州通用机器厂 塔式螺旋盘管器
JP2002370869A (ja) * 2001-03-30 2002-12-24 Kobe Steel Ltd レベルワウンドコイル、レベルワウンドコイルの梱包体及びレベルワウンドコイルからの管供給方法
CN1448231A (zh) * 2002-03-28 2003-10-15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水平缠绕盘管、其包装体以及水平缠绕盘管的管供应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19171A (zh) 2004-08-11
KR100562618B1 (ko) 2006-03-17
MY136663A (en) 2008-11-28
KR20040070056A (ko) 2004-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123C (zh) 制造连续绕线线盘的方法和装置
CN1203966C (zh) 使用线状锯的切断方法和线状锯装置以及稀土类磁体的制造方法
CN103754505B (zh) 玻璃辊、玻璃辊的制造装置及玻璃辊的制造方法
CN1319836C (zh) 从盘管供给管的方法、盘管的捆包体及从其供给管的方法
CN1323793C (zh) 防焊丝缠结装置
CN1196598A (zh) 旋转电机的定子及其制造方法
CN102112379A (zh) 玻璃辊、玻璃辊的制造装置及玻璃辊的制造方法
CN1389011A (zh) 层叠定子铁心和其制造方法及旋转电动机和其制造方法
CN1398304A (zh) 热浸镀高Al的Zn-Al-Mg合金的钢板
CN1793399A (zh) 具有优异可拉丝性的高碳钢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827510A (zh) 从均匀卷绕的管卷供给管的方法和包装件及其包装方法
CN1491176A (zh) 卷轴构件及薄膜卷绕方法
CN1183552C (zh) 架空电线
CN1276809C (zh) 水平缠绕盘管、其包装体以及水平缠绕盘管的管供应方法
JP2010253483A (ja) 高強度厚肉熱延鋼板の巻き取り装置および巻き取り方法
JP5213820B2 (ja) レベルワウンドコイル、レベルワウンドコイルの梱包体
JP2011006220A (ja) 線材巻取り用スプール、これを用いた線材の巻取り装置および線材の巻取り方法
JP2781669B2 (ja) 溶接用ワイヤの装填方法
JP3599105B2 (ja) レベルワウンドコイル、レベルワウンドコイルの梱包体及びレベルワウンドコイルからの管供給方法
JP2018168412A (ja) 無方向性電磁鋼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モータコア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804850B2 (ja) レベルワウンドコイルの管供給方法
CN1986364B (zh) 平绕盘管及其制造方法和平绕盘管的包装体
JP2004231348A (ja) レベルワウンドコイルからの管の供給方法及びレベルワウンドコイル梱包体からの管の供給方法
CN1581303A (zh) 卷带方法
JP4311962B2 (ja) レベルワウンドコイル、レベルワウンドコイルの梱包体、レベルワウンドコイルからの管供給方法、レベルワウンドコイルの梱包体からの管供給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20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Corporation Armored Pure Copper Tube

Address before: Japan Hyogo Prefecture

Patentee before: Kobe Steel,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606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