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10054C - 透镜镜筒及摄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透镜镜筒及摄影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310054C CN1310054C CNB2004100963852A CN200410096385A CN1310054C CN 1310054 C CN1310054 C CN 1310054C CN B2004100963852 A CNB2004100963852 A CN B2004100963852A CN 200410096385 A CN200410096385 A CN 200410096385A CN 1310054 C CN1310054 C CN 1310054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rts
- lens barrel
- aforementioned
- lens
- zo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a remote control mechanism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在摄像元件上对被摄物体的像进行成像的透镜镜筒,具有第1部件、用于保持前述第1部件的第2部件、安装于前述第2部件上并用于产生驱动前述第1部件的驱动力的第1电动机、安装于前述第2部件上并进行开闭驱动的光圈组件、安装于前述第2部件上并用于产生驱动前述光圈组件的驱动力的第2电动机、安装于前述第2部件上并用于将前述第1部件向光轴方向引导的导向部件。从前述第2部件的光轴方向看,当将通过从前述光轴向与摄像元件的4角相对应的位置呈放射状延伸的线所划分成的四个区域作为第1区域、第2区域、第3区域、第4区域的时候,将前述第1电动机的输出轴配置在第1区域,将前述第2电动机的输出轴配置在第2区域,将前述导向部件配置在第3区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摄像元件上对被摄物体的像进行成像的透镜镜筒,特别涉及装入透镜镜筒中的电动机等的配置。
背景技术
以往,按照摄影时所希望的透镜间隔而配置多个摄影透镜进行使用,并且以使透镜间隔、摄像面的间隔变窄的状态进行收容的可以改变镜筒全长的折叠镜筒,被较多地用于数码静物照相机。
镜筒全长的变化,是通过凸轮、螺旋体等的排送机构,以将镜筒进行适当地配置的形式进行设定的。另外,也可以通过分别驱动多个透镜群来构成焦点距离可变的缩放镜筒。
图11及图12,是包含以往的透镜镜筒的光轴方向的剖面图,图11表示不摄影时的透镜镜筒的状态,镜筒收容于照相机主体的收容区域内。图12表示摄影时的透镜镜筒的状态,镜筒被从该收容区域向摄影区域驱动。
在这些图中,101是摄像元件。摄像元件101是CCD,101a是摄像面,101b是防护玻璃。102是用于保持摄像元件101、构成后述的透镜镜筒的各部件的CCD安装底板。103是利用水晶的双折射效果,防止发生亮度干涉条纹和伪色(false color)的光学LPF(低通滤波器)。104是构成透镜镜筒的光学系统的第1透镜组件。105是同样的第2透镜组件,106是第3光学组件。
107是固定于CCD安装底板102上并呈大致圆筒形状的固定筒。108是同样呈圆筒形状的凸轮筒,在外周面形成有作为凸轮从动机构的突起。在固定筒107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凸轮,并与凸轮筒108的凸轮从动机构108a相卡合。凸轮筒108,若通过未图示的驱动部被施加旋转力,则按照固定筒107的凸轮轨迹,一边绕光轴旋转一边在光轴方向进退移动。
109是能够旋转地卡合于凸轮筒108的内周面上的直行筒。109a是用于防止直行筒109从凸轮筒108脱落的爪形部。109b是从直行筒109向半径方向延伸的突起。107a是以向光轴方向延伸的形式形成于固定筒107的内周面上的直行槽部。直行筒109,通过突起109b及直行槽部107a的卡合作用,与凸轮筒108的旋转动作相对应,不绕光轴旋转地在光轴方向进退移动。
110是用于保持第1透镜组件104的第1透镜组件保持镜筒。110a是固定于第1透镜组件保持镜筒110上的第1凸轮从动机构。第1凸轮从动机构110a,按照形成于凸轮筒108的内周面上的第1凸轮的凸轮轨迹进行移动。111是用于保持第2透镜组件105的第2透镜组件保持镜筒。在第2透镜组件保持镜筒111中,设置有与第1透镜组件保持镜筒110一样地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第2凸轮从动机构,并沿形成于凸轮筒108的内周面的第2凸轮的轨迹进行移动。
此外,在直行筒109上形成有向光轴方向延伸的开口部,由于该开口部相对于第1凸轮从动机构进行卡合,所以第1透镜组件保持镜筒110,被限制为进行直行运动,并与凸轮筒108的旋转动作相对应地沿凸轮筒108的内侧的第1凸轮不旋转地在光轴方向进行移动。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将第1及第2透镜组件保持镜筒110、111从收容区域向摄影区域移动。
112是用于保持第3透镜组件106的第3透镜组件保持镜筒。第3透镜组件106是用于聚焦的透镜组件,通过在光轴方向移动第3透镜组件保持镜筒112,能够完成聚焦动作。
113是能够沿光轴移动地支承第3透镜组件保持镜筒112的导向棒,
并固定于CCD安装底板102上。114a是螺杆,从电动机114接受驱动力并进行旋转。115a是导向棒113的轴承,115b是承受螺杆的前端的轴承部件。115a、115b都固定于摄像元件安装底板102上。在第3透镜组件保持镜筒112上以不能旋转的状态支承有与螺杆114a相卡合的螺母,由此,通过电动机114,使第3透镜组件保持镜筒112向光轴方向进行移动,能够进行对焦动作。
在这样的具有收容有透镜镜筒的收容区域的摄像装置中,特别要求携带性、收容性,具体地说就是,有必要使透镜镜筒在径向小型化,并尽量较短地设定折叠状态的透镜镜筒的全长。
因此,在折叠状态下,如图11所示,第2透镜组件保持镜筒111以进入第2透镜组件保持镜筒112的可动范围的状态进行收容。在这样的结构中,为了避免与能够移动第3透镜组件保持镜筒112的各部件即导向棒113、螺杆114a,及其轴承115a、115b相干涉(重复),必须在第2透镜保持镜筒111的一部分上设置开口部。
图13是从正面观察第2透镜组件保持镜筒111的图。第2透镜组件保持镜筒111,若从正面观察,为了避免与螺杆114a的轴承115b、导向棒113的轴承115a及用于抑制第3透镜组件保持镜筒112绕导向棒113周围旋转的旋转阻止棒的轴承(未图示)相干涉(重复),在其周边部的3个位置上设置有开口部。
但是,由于对于第2透镜组件保持镜筒111,开口部所占的区域的比例较大,所以由于强度不足,会导致透镜的保持不稳定,光学性能低下的问题,同时,还有可能引起漏光。
在此,所谓的漏光,是指摄影光束以外的光进入摄像元件的现象。在以往的透镜镜筒的情况下,相对于第1透镜组件104以规定的角度进行入射的光线反射到直行筒109的内周面上,然后不经过第2透镜组件105地入射到摄像元件101上。但是,由于在第2透镜组件保持镜筒111上具有较大的开口部,所以不能够防止这样的漏光,妨碍了透镜镜筒的小型化。
另一方面,若在具有开口部的第2透镜组件保持镜筒111上,设置肋部以提高强度,则将导致透镜镜筒的大型化。因此,在折叠状态下,使第2透镜组件保持镜筒111进入第3透镜组件保持镜筒112的可动范围,失去了本来的为了实现透镜镜筒的小型化的设计意图。
另外,如果为了避免与第2透镜组件保持镜筒111的重复而配置第3透镜组件保持镜筒112的构成部件,则有可能造成透镜镜筒在径向的大型化。
本发明为了解决如上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镜筒内部的各部件的最合适的配置,其目的之一就是实现镜筒的小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透镜镜筒的一种情况,即在摄像单元上对被摄物体的像进行成像的透镜镜筒,具有,第1部件、第2部件、第1电动机、光圈组件、第2电动机、导向部件。在此,第1部件能够在光轴方向进退移动,并保持第1透镜组件;第2部件在保持第2透镜组件的同时保持第1部件。光圈组件,安装于第2部件上,并进行开闭驱动。第1电动机,安装于第2部件上,并产生用于驱动第1部件的驱动力;第2电动机安装于第2部件上,并产生用于驱动光圈组件的驱动力。导向部件,安装于第2部件上,并将第1部件向光轴方向引导。从第2部件的光轴方向看,当通过从前述光轴向与摄像元件的4角相对应的位置呈放射状延伸的线将第2部件划分成四个区域,并将这四个区域作为第1区域、第2区域、第3区域、第4区域的时候,将第1电动机的输出轴配置在第1区域,将第2电动机的输出轴配置在第2区域,将导向部件配置在第3区域。
本发明的摄影装置具有上述的透镜镜筒。
下面,根据参照图纸而进行的以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来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透镜镜筒及摄影装置的特征。
附图说明
图1是折叠状态的包含透镜镜筒的光轴方向的剖面图。
图2是摄影状态的包含透镜镜筒的光轴方向的剖面图。
图3是第2镜筒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聚焦组件的透视立体图。
图5是快门驱动源和快门叶片的立体图。
图6是处于关闭状态的快门组件的立体图。
图7是被驱动到开位置的光圈机构的结构图。
图8是被驱动到闭位置的光圈机构的结构图。
图9是用于修正摄像面的倾斜的修正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在光轴方向在第2镜筒上安装步进电动机等的状态的图。
图11是表示在折叠状态下,包含透镜镜筒的光轴方向的剖面图。
图12是表示在摄影状态下,包含透镜镜筒的光轴方向的剖面图。
图13是表示以往的第2镜筒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折叠状态的透镜镜筒的光轴方向的剖面图,图2是摄影状态的透镜镜筒的光轴方向的剖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镜筒的光学系统,由作为补偿透镜的第1透镜组件1、作为变换(variator)透镜的第2透镜组件2、作为聚焦透镜的第3透镜组件3及作为固定的中继透镜的第4透镜组件构成。
5是用于支承例如CCD或CMOS图像传感器等摄像元件6的支承板。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用CCD作为摄像元件6。
7是用于防止发生亮度干涉条纹和伪色的光学低通滤波器(以下称“光学LPF”),配置在比摄像元件6更靠近物体一侧。8是圆筒状的外壳镜筒,相对于支承板5通过未图示的小螺钉进行连接。
9是与形成于驱动筒10的外周面的齿轮10a相卡合、并将未图示的电动机的旋转力向驱动筒10传达的驱动齿轮,该驱动齿轮能够旋转地支承于外壳镜筒8及支承板5上。
驱动筒10构成为圆筒形状,在其内周面的圆周方向的3个位置上形成有沿着光轴方向延伸的直行槽部10b。
在驱动筒10的内侧,收容有固定于外壳镜筒8及支承板5上的固定筒11,在该固定筒11上,在圆周方向倾斜地延伸地形成有贯通孔11b,该贯通孔11b用于使形成于后述移动凸轮筒12的外周面上的驱动凸轮销12b通过。另外,在固定筒11上,形成有在圆周方向倾斜地延伸的凸轮槽部11a,在该凸轮槽部11a上,卡合有设置于后述移动凸轮筒12的外周面上的凸轮从动件销12a。
在移动凸轮筒12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在圆周方向倾斜地延伸的槽部12c,在该槽部12c上卡合有形成于后述直行筒13的外周面上的突起部13a。
在直行筒13外周面的光轴方向后端部,在圆周方向的3个位置等间隔地设置有突起部13b,这些突起部13b卡合于形成于固定筒11的内周面并沿光轴方向延伸的直行槽部11c。
根据上述的结构,若驱动筒10接受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并开始进行绕着光轴旋转的动作,则移动凸轮筒12,通过驱动凸轮销12b及直行槽部10b的卡合作用将绕着光轴旋转,同时,通过凸轮从动件销12a及凸轮槽部11a的卡合作用将在光轴方向进退移动。
另外,由于突起部13a和突起部13b分别卡合于形成于移动凸轮筒12的槽部12c和形成于固定筒11的直行槽部11c,所以通过移动凸轮筒12开始旋转动作,直行筒13不绕光轴旋转地在光轴方向进退移动。
下面,对各个透镜组件保持镜筒进行说明。
在保持第2透镜组件2的第2透镜组件保持镜筒14的外圆周部,在圆周方向的3个位置等间隔地设置有凸轮从动件销14a,这些凸轮从动件销14a贯通形成于直行筒13的贯通孔部13c,并与移动凸轮筒12的槽部12d相卡合。
另外,在第2透镜组件保持镜筒14中,嵌入有与第2透镜组件保持镜筒14一同构成第2镜筒18(图1、2的用虚线包围的区域)的第3透镜组件保持镜筒15、快门组件16及光圈组件17,这些部件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叙述。
在直行筒13的内侧,收容有第1凸轮筒19,在该第1凸轮筒19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前端部为锥状的从动件销19a和驱动销19b。从动件销19a卡合于形成于直行筒13的内周面并在圆周方向倾斜地延伸的圆锥凸轮13c上;驱动销19b贯穿通过形成于直行筒13上的贯通孔部13d,并卡合于移动凸轮筒12的直行槽部12e。
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使移动凸轮筒12开始旋转动作,第1凸轮筒19,一边沿圆锥凸轮13c绕光轴旋转一边在光轴方向进退运动。
另外,在第1凸轮筒19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在圆周方向倾斜地延伸的3个圆锥凸轮19d,这些圆锥凸轮19d,同形状、同间隔地配置,并与设置于第1透镜组件保持镜筒20的外圆周部的3个从动件销20a相卡合。另外,在第1透镜组件保持镜筒20上形成有未图示的直行槽部,通过使固定于第1凸轮筒19的光轴方向后端部的旋转止动棒轮21的旋转防止部21a卡合于该直行槽部,来防止第1透镜组件保持镜筒20绕光轴旋转。
因此,通过第1凸轮筒19一边绕光轴旋转一边开始在光轴方向移动,第1透镜组件保持镜筒20,通过旋转防止部21a防止绕光轴旋转,同时,沿圆锥凸轮19d的凸轮轨迹在光轴方向上进退。
下面,对上述第2镜筒18进行说明。图3是第2镜筒18的分解立体图。
对于包含第3透镜组件保持镜筒15的聚焦组件30,说明其结构和用于进行聚焦动作的透镜驱动机构。图4是第2透镜18的聚焦组件部分的立体图。
31是固定于第2透镜组件保持镜筒14上的步进电动机,步进电动机31的驱动力按照齿轮31a→齿轮32→齿轮33→齿轮34a的顺序进行传递。在齿轮34a上,固定有与齿轮34a一体地旋转的螺杆34b。
35是不能旋转地固定于第3透镜组件保持镜筒15上的螺母,在该螺母35中插入有螺杆34b。
36是固定于第2透镜组件保持镜筒14上,用于支承导向轴37及螺杆34b的第3帽。
根据上述的结构,步进电动机31的驱动力,按照齿轮31a→齿轮32→齿轮33→齿轮34a→螺杆34b的顺序进行传递,第3透镜组件保持镜筒15在光轴方向进退移动。
38是使第3透镜组件保持镜筒15向第2透镜组件保持镜筒14倾斜的螺旋弹簧,通过螺旋弹簧34的弹力防止螺杆34b摆动,使稳定的驱动成为可能。
另外,由于只用导向轴37的导向来稳定地驱动聚焦透镜3比较困难,所以在从导向轴37离开的位置上配置有辅助导向轴14b,以使聚焦透镜3的稳定的驱动成为可能。
39是固定于第2透镜组件保持镜筒14上的光电断路器(以下称为[PI]),具有未图示的发光元件和感光元件。
在第3透镜组件保持镜筒15上,设置有用于遮住从PI39的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的遮光板,在通过遮光板遮光时的第3透镜组件保持镜筒15的位置为初始位置。此外,由于通过步进电动机30的步进驱动进行的1步左右的第3透镜组件保持镜筒15的移动量事先已知,所以通过计算输入的步数可以得知第3透镜组件保持镜筒15的位置。另外,虽然没有图示,但是与步进电机31、PI39相连结的导线经由弹性基板与设置于第3透镜组件保持镜筒15的外部的电源相连接。
下面,说明快门组件16的动作。
图5表示在快门的驱动源40上安装有快门叶片46、47的状态。此外,在同图中,快门叶片46、47处于打开状态。
41是卷绕安装于绕线管上的线圈,通过给线圈41通电而产生的磁束,经由轭铁42对与臂44a一体地形成的磁铁44产生使其向箭头A方向旋转的力。
快门盖43,具有从磁铁44向图中下侧延伸的能够旋转地支承未图示的轴的未图示的孔部,该快门盖43用于保持线圈41、轭铁42、磁铁44、臂44a及快门底板45。
在形成于快门底板45上的开口部45a上插入有臂44a,该开口部45a的臂44a的旋转方向的长度,设定为比臂44a的径向长度稍长。
因此,臂44a通过与开口部45a的两端面相接触,来限制磁铁44的旋转范围。
另外,臂44a贯穿通过设置于2个快门叶片46、47上的开口部46a、47a,如上述,若向线圈41通电并开始臂44a的旋转动作,则快门叶片46、47分别以开口部46b、47b为旋转中心开始旋转动作。
此时,磁铁44的极性相对于轭铁42在磁铁的吸引力的作用地点停止。因此,在停止向线圈41通电后,也能保持该状态。
另外,在快门顶板48上,形成有开口部48a,通过在该开口部48a中插入臂44a并安装快门顶板48,来防止快门叶片46、47的脱落。
下面,用图7及图8对光圈组件17的构成及动作进行说明。在此,图7表示处于开状态的光圈组件的结构,图8表示处于闭状态的光圈组件的结构。在构成光圈组件17的光圈叶片53、54、55、56、57、58上分别形成有凸轮槽部53a、54a、55a、56a、57a、58a,在这些凸轮槽部53a~58a上面分别卡合有形成于光圈驱动轮52的上表面的凸轮销52b、52c、52d、52e、52f、52g。
在固定于第2透镜组件保持镜筒14的被摄物体一侧的表面上的光圈底板50上,设置有突起部50b、50c、50d、50e、50f、50g,这些突起部50b~50g通过卡合于形成于各光圈叶片上的槽部53b、53c、53d、53e、53f、53g,来能够旋转地支撑各光圈叶片。
另外,在光圈底板50上,固定有光圈驱动用步进电动机51,步进电动机51的输出轴贯穿通过形成于光圈底板50上的扇形四方形状的贯通孔部50a,在输出轴的前端部安装有齿轮51a。齿轮51a,与形成于光圈驱动轮52的外圆周部的扇形四方形状的齿轮52a相啮合。
若驱动步进电动机51,则齿轮51a的旋转力向齿轮52a传达,于是光圈驱动轮52,沿以圆状形成于光圈底板50上的凹部50h的内周开始旋转动作。
在此,形成于光圈驱动轮52上的齿轮52a的旋转方向的移动量,设定为比贯通孔部50a大,并通过齿轮52a的两端与贯通孔部50a的两端面相接触,来限制光圈驱动轮52的旋转范围。
若光圈驱动轮52开始旋转动作,则各个光圈叶片53~58分别与凸轮槽部53a~58a的凸轮轨迹相对应得进行移动,由此由这些光圈叶片53~58形成的光圈开口部的开口面积发生变化。
下面,对摄像面倾斜修正机构进行说明。由于构成光学系统的各透镜的偏心、倾斜及透镜保持部件的偏心、倾斜等,所以做出以设计的中心位置为中心的光学系统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当光学系统偏离设计的光学中心时,有时会出现被摄物体的成像面和封装面(packagesurface)未必相对于光轴垂直的情况。
即,会有摄像面相对于光轴倾斜的情况。另外,由于有时摄像面和封装面未必平行而是处于倾斜状态,所以若以CCD的封装为基准进行安装,则上述的倾斜有可能对光学系统造成影响。
由于这两个主要的原因,所以即使焦点对在摄像面的中心上,也会有在穿过中心的摄像面上的2个点上焦点偏向逆方向的情况。因此,为了在整个摄像面上尽量对上焦点,所以有必要同时修正像面的倾倒和CCD的倾斜。
图9是摄像面倾斜补偿机构的分解立体图。CCD6,在其内部具有摄像面,通过将其粘着在CCD保持板60上进行固定。
形成于CCD底板5上的销部5b,具有微小的晃动地卡合于形成于CCD保持板60上的孔部60a上,并限制与光轴垂直相交的平面上的像面的位置。
63是用于阻止垃圾等进入CCD面的橡胶,64是用于遮断摄影光束以外的光的CCD罩片。
在CCD底板5中的相对于CCD6的接触面一侧,在3个位置上形成有孔部5c,在这些孔部5c上分别以加压状态插入有调整弹簧61。
调节弹簧61通过CCD底板5和CCD保持板60进行夹持,CCD保持板60接受被加压的调节弹簧61的弹力,被从CCD底板5向光轴方向推离。
调整螺钉62a、62b、62c分别与形成于CCD底板5上的相对应的3个孔部5c相连结,将通过调整弹簧61向光轴方向弹压的CCD保持板60向CCD底板5推压。然后,通过旋转3根调整螺钉62a、62b、62c,消除摄像面的相对于光轴的倾斜。
下面,对透镜镜筒内的最合适的部件配置进行说明,该部件配置用于将折叠时的透镜镜筒向光轴方向及径向进行小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光轴方向进行移动的第1透镜组件、第2透镜组件及第3透镜组件中,用于保持配置于最靠摄像面一侧的第3透镜组件3的第3透镜组件保持镜筒15,被装入到第2透镜组件保持镜筒14中。由此,由于在折叠时能够使透镜镜筒作为整体向摄像面一侧退避,所以能够将透镜镜筒的整个长度在光轴方向进行小型化。
下面,用图10对步进电动机31、51、导向轴37及辅助导向轴14b和CCD6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在此,图10是从光轴方向观察第2透镜组件保持镜筒14的图,在中心部对摄像元件6进行投影。
为了使摄影光束到达CCD6,最好在与CCD6的有效摄像面6a、光学LPF7及第4透镜组件相对应的区域的外侧配置步进电动机31、51、导向轴37及辅助导向轴14b,但是由于步进电动机31、51不论在面积上还是在体积上都较大,所以由于安装位置,有可能在径向导致第2透镜组件保持镜筒14的大型化。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2透镜组件保持镜筒14通过放射状的线分割成安装区域81、安装区域82、安装区域83及安装区域84四个部分,在各区域上以如下的方式配置上述部件,前述放射状的线从光轴71通过与CCD6的4个角相对应的位置。
即,在安装区域81上,配置有作为第3透镜组件3(聚焦透镜)的驱动源的步进电动机31的输出轴,在第2安装区域82上配置有用于在光轴方向引导第3透镜组件3的导向轴37,在第3安装区域83上配置有作为光圈叶片53~58的驱动源的步进电动机51的输出轴,在第4安装区域84上配置有在光轴方向引导第3透镜组件3的辅助导向轴14b。另外,在安装区域81上配置有齿轮31a及齿轮32,同时,在安装区域82上配置有齿轮33及螺杆34a。
由此,由于能够有效利用形成于第2透镜组件保持透镜14上的空间,所以能够在径向对第2透镜组件保持镜筒14进行小型化。
此外,在如果从第3透镜组件3到导向轴37的距离变长产生晃动情况下,有可能出现第3透镜组件3的相对于光轴71的倾斜变大、光学性能受损的情况。因此,为了使光轴71和导向轴37的轴间距离不变大,最好在CCD6的长边所投影的安装区域82内配置导向轴37。
如图10所示,CCD6的投影图为矩形。因此,CCD6的长边部分所投影的安装区域82、84的面积,比短边部分所投影的安装区域81、83的面积,即配置部件的空间更大。
另外,如图1所示,在折叠状态下,导向轴37及辅助导向轴14配置在包含摄像元件6的斜线部分A的区域的外侧。由此,由于能够将导向轴37及辅助导向轴14b偏向照相机的背面一侧地配置,所以能够实现透镜镜筒的整个长度在光轴方向的小型化。
此外,如果能够使导向轴37偏向照相机的背面一侧,则与此相对应地能够较长地设定导向轴37的长度。由此,能够减少由第3透镜组件保持镜筒15和轴部的嵌合晃动所造成的第3透镜组件3的倾倒,并且能够使像的摇动较少地实现高精度的第3透镜组件保持镜筒15的驱动。
如果步进电动机31和导向轴37的距离过近,则为了避免与步进电动机31的干涉,将会导致用于保持作为聚焦透镜的第3透镜组件3的第3透镜组件保持镜筒15的构造大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将步进电动机31配置在安装区域81上,同时,在与该安装区域81相邻的安装区域82上配置有导向轴37。由此,为了不发生上述干涉,可以将步进电动机31和导向轴37留有一定间隔地进行配置,因此能够实现第3透镜组件保持镜筒15的小型化。
另外,在导向轴37的周边区域内,必须配置螺杆34b、螺旋弹簧38及用于安装这些部件的安装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导向轴37配置在面积较大的安装区域82中,所以能够有效地利用第2镜筒18内的空间,同时,在径向能够实现第2透镜组件保持镜筒14的小型化。
此外,对于辅助导向轴14b,由于可以将其尺寸设定为比导向轴37小,所以能够减小深入第2镜筒18内的量。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导向轴37及辅助导向轴14b分别配置在安装区域82及与此相对称的安装区域84中,同时,将辅助导向轴14b和快门驱动源40在光轴方向上,以重叠的方式进行配置。由此,能够保持导向轴37和辅助导向轴14b间的距离,并能够实现稳定的聚焦驱动,同时能够在光轴方向实现透镜镜筒的小型化。
另外,在第2镜筒18中,为了避免漏光,从摄像面上看,还是像现有的例子那样开口部少些较好。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包含第3透镜组件保持镜筒并进行焦点调节的聚焦组件30的各部件搭载在第2镜筒18中,由聚焦组件30的构成部件来消除第2镜筒18的切去部分。另外,由于不是将聚焦组件30安装到CCD底板5上的结构,所以能够减小装入透镜镜筒的面积。
Claims (3)
1.一种在摄像元件上对被摄物体的像进行成像的透镜镜筒,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1部件,该第1部件保持第1透镜组件,并能够在光轴方向进退移动;
第2部件,该第2部件在保持第2透镜组件的同时保持前述第1部件;
第1电动机,该第1电动机安装于前述第2部件上,并产生用于驱动前述第1部件的驱动力;
光圈组件,该光圈组件安装于第2部件上,并被开闭驱动;
第2电动机,该第2电动机安装于第2部件上,并产生用于驱动光圈组件的驱动力;
导向部件,该导向部件安装于第2部件上,并将第1部件向光轴方向引导,
从前述第2部件的光轴方向看,当将通过从前述光轴向与前述摄像元件的4角相对应的位置呈放射状延伸的线所划分成的四个区域作为第1区域、第2区域、第3区域、第4区域的时候,
将前述第1电动机的输出轴配置在第1区域,将第2电动机的输出轴配置在第2区域,将导向部件配置在第3区域,
前述第1区域和前述第3区域相邻,在前述第1区域及前述第3区域上配置有用于向传动轴传动由前述第1电动机产生的驱动力的传动机构,前述传动轴用于驱动配置在前述第3区域的前述第1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镜筒,其特征在于,用于在光轴方向上辅助引导前述第1部件的辅助导向部件,及用于产生开闭驱动安装于前述第2部件上的快门部件的驱动力的第3电动机中的至少一个,配置在前述第4区域中。
3.一种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镜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394267/2003 | 2003-11-25 | ||
JP2003394267A JP4587437B2 (ja) | 2003-11-25 | 2003-11-25 |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影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21882A CN1621882A (zh) | 2005-06-01 |
CN1310054C true CN1310054C (zh) | 2007-04-11 |
Family
ID=34674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96385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0054C (zh) | 2003-11-25 | 2004-11-25 | 透镜镜筒及摄影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016123B2 (zh) |
JP (1) | JP4587437B2 (zh) |
CN (1) | CN1310054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7055085A1 (ja) * | 2005-11-11 | 2007-05-18 |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 レンズユニット |
JP4971709B2 (ja) * | 2006-07-19 | 2012-07-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 |
JP5044209B2 (ja) * | 2006-12-28 | 2012-10-10 |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 レンズ駆動装置 |
JP4857293B2 (ja) * | 2007-03-15 | 2012-01-1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移動装置 |
US7460313B1 (en) * | 2007-05-22 | 2008-12-02 | Av Tech Corporation | Zoom lens structure |
US8117936B2 (en) * | 2007-11-09 | 2012-02-21 | Hoya Corporation | Gear support structure |
JP5430071B2 (ja) * | 2008-03-11 | 2014-02-2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光学素子の保持機構および撮像装置 |
US8049979B2 (en) * | 2008-09-08 | 2011-11-01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Lens barrel and imaging device |
JP5398416B2 (ja) * | 2009-08-17 | 2014-01-2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
KR20110054308A (ko) * | 2009-11-17 | 2011-05-2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줌렌즈 조립체 |
KR101591954B1 (ko) * | 2009-12-21 | 2016-02-04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단말기 |
JP5915038B2 (ja) * | 2011-09-06 | 2016-05-11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レンズアセンブリ、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
JP5832264B2 (ja) * | 2011-12-08 | 2015-12-1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交換レンズ |
JP6685041B2 (ja) * | 2015-12-24 | 2020-04-22 | カムイ・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 ゴースト低減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撮像装置、ゴースト低減方法、ならびに撮像光学系 |
US11181715B2 (en) | 2016-06-10 | 2021-11-23 | Nikon Corporation | Lens barrel and image capturing device |
JP7023674B2 (ja) * | 2017-11-06 | 2022-02-2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光学装置 |
CN108391104A (zh) * | 2018-01-31 | 2018-08-10 | 翟文杰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用于智能家居的多媒体设备 |
JP7005397B2 (ja) * | 2018-03-14 | 2022-01-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回転操作ユニットおよび電子機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201980A (ja) * | 1992-12-29 | 1994-07-22 | Canon Inc | レンズ駆動装置 |
JPH08184744A (ja) * | 1994-12-28 | 1996-07-16 | Copal Co Ltd | カメラ用位置決め装置 |
JPH09230226A (ja) * | 1996-02-23 | 1997-09-05 | Canon Inc | 光学装置 |
CN1447181A (zh) * | 2002-03-15 | 2003-10-08 | 三星泰科株式会社 | 照相机电子快门及其控制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841327A (en) * | 1987-01-12 | 1989-06-20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amera system |
US5146260A (en) * | 1989-11-14 | 1992-09-0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Lens barrel |
JP2775521B2 (ja) * | 1990-11-09 | 1998-07-16 | コニカ株式会社 | ズームレンズ鏡胴 |
US5455650A (en) * | 1991-03-11 | 1995-10-0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Photographic converter |
JPH0843706A (ja) * | 1994-07-29 | 1996-02-16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レンズ駆動装置付カメラ |
JPH09145976A (ja) * | 1995-11-20 | 1997-06-06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レンズ鏡筒 |
US6040677A (en) * | 1997-02-10 | 2000-03-21 |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Apparatus for driving stepper motor of camera |
JP3450762B2 (ja) * | 1998-10-22 | 2003-09-2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光学装置 |
JP3709151B2 (ja) * | 2001-03-22 | 2005-10-19 |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 レンズ鏡筒 |
JP3496665B2 (ja) * | 2001-08-01 | 2004-02-16 |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ズームレンズ鏡胴 |
JP3787298B2 (ja) * | 2001-10-31 | 2006-06-21 |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 レンズ鏡筒 |
JP3573127B2 (ja) * | 2001-12-14 | 2004-10-06 |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 |
JP2003295031A (ja) * | 2002-03-29 | 2003-10-15 |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 レンズ装置 |
-
2003
- 2003-11-25 JP JP2003394267A patent/JP458743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
- 2004-11-19 US US10/991,432 patent/US7016123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11-25 CN CNB2004100963852A patent/CN1310054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201980A (ja) * | 1992-12-29 | 1994-07-22 | Canon Inc | レンズ駆動装置 |
JPH08184744A (ja) * | 1994-12-28 | 1996-07-16 | Copal Co Ltd | カメラ用位置決め装置 |
JPH09230226A (ja) * | 1996-02-23 | 1997-09-05 | Canon Inc | 光学装置 |
CN1447181A (zh) * | 2002-03-15 | 2003-10-08 | 三星泰科株式会社 | 照相机电子快门及其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4587437B2 (ja) | 2010-11-24 |
JP2005156853A (ja) | 2005-06-16 |
CN1621882A (zh) | 2005-06-01 |
US7016123B2 (en) | 2006-03-21 |
US20050134976A1 (en) | 2005-06-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310054C (zh) | 透镜镜筒及摄影装置 | |
CN1275064C (zh) | 透镜镜筒和摄像装置 | |
CN100350289C (zh) | 照相机组件的镜头定位设备 | |
CN1265224C (zh) | 透镜镜筒 | |
CN1033877C (zh) | 光扫描装置 | |
CN1797058A (zh) |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组件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 |
CN101051108A (zh) | 透镜镜筒和成像装置 | |
CN1277139C (zh) | 照相机变焦距透镜系统 | |
CN1721968A (zh) | 光量调节装置、摄像装置、及光学装置 | |
CN1781048A (zh) | 伸缩透镜筒 | |
CN1637574A (zh) | 摄像装置 | |
CN1790151A (zh) | 具有光学图像稳定器的成像装置 | |
CN1862359A (zh) | 照相机模块用的自动聚焦控制装置 | |
CN1538234A (zh) | 透镜驱动装置及带有摄象机的携带机器 | |
CN101051112A (zh) | 变倍光学系统 | |
CN1893789A (zh) | 成像装置的柔性印刷线路板装置 | |
CN1949073A (zh) | 摄像装置 | |
CN1806204A (zh) | 数字相机系统 | |
CN1690830A (zh) | 可变光圈装置、光圈驱动装置和控制方法及摄像机单元 | |
CN1661410A (zh) | 光学模块以及照相机模块 | |
CN215867303U (zh) | 一种调焦镜头结构及投影仪 | |
CN100338524C (zh) | 透镜装置、照相机和摄影系统 | |
CN1798994A (zh) | 成像装置、具有它的移动终端及该成像装置的组装方法 | |
CN1704789A (zh) | 透镜驱动装置及拍摄装置 | |
CN1869755A (zh) | 透镜装置和摄像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411 Termination date: 2017112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