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08930C - 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和光盘评价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和光盘评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08930C
CN1308930C CNB2005100529444A CN200510052944A CN1308930C CN 1308930 C CN1308930 C CN 1308930C CN B2005100529444 A CNB2005100529444 A CN B2005100529444A CN 200510052944 A CN200510052944 A CN 200510052944A CN 1308930 C CN1308930 C CN 130893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nter
count value
signal
clock period
determination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5294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67710A (zh
Inventor
妹尾秀满
神谷知庆
塚水雄一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677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677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0893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08930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009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 G11B20/10305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signal quality assessment
    • G11B20/10398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signal quality assessment jitter, timing deviations or phase and frequency erro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009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009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 G11B20/10222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clock-related aspects, e.g. phase or frequency adjustment or bit synchronis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009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 G11B20/10305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signal quality assessment
    • G11B20/10398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signal quality assessment jitter, timing deviations or phase and frequency errors
    • G11B20/10407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signal quality assessment jitter, timing deviations or phase and frequency errors by verifying the timing of signal transitions, e.g. rising or falling edges, or by analysing signal slop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 G11B20/1816Test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009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 G11B20/10222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clock-related aspects, e.g. phase or frequency adjustment or bit synchronisation
    • G11B20/1024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clock-related aspects, e.g. phase or frequency adjustment or bit synchronisation wherein a phase-locked loop [PLL] is use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4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using self-clocking codes
    • G11B20/1403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using self-clocking c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two levels
    • G11B20/1423Code representation depending on subsequent bits, e.g. delay modulation, double density code, Miller code
    • G11B20/1426Code representation depending on subsequent bits, e.g. delay modulation, double density code, Miller code conversion to or from block codes or representations thereof
    • G11B2020/14618 to 14 modulation, e.g. the EFM code used on CDs or mini-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消除EFM/EFM Plus时钟期间的测定数据的遗漏,正确评价跳动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和光盘评价方法。从二进制电路(4)向计数器(11)连续取入EFM信号。计数器(11)在EFM信号极性每改变一次时使计数值复位,以比EFM信号还高频的计数器时钟来计数EFM信号的每一个EFM时钟期间,按顺序将计数值转送到FIFO(12)。FIFO(12)将转送来的每一个计数值暂时存储,并在每次存储规定数的计数值时,将规定数的计数值总括写入到缓冲器RAM。

Description

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和光盘评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光盘照射激光,接收因记录在所述光盘的信息坑(pit)或标记(mark)而变化的激光,通过将所接收激光的光量变换为电信号而获得再生信号,以进行所述光盘的评价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和光盘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光盘的评价装置,使用一种叫做跳动测量仪(jitter meter)的评价装置(例如,参照以下的专利文献1)。这样的评价装置是定量测定叫做跳动的光盘再生信号的污点情况的装置。可是,专用的跳动测量仪价格高,不能简便地进行评价。因此,正在研究利用光盘再生装置来评价跳动的方法。
图20是作为具有光盘评价功能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的CD记录再生装置100。说明该CD记录再生装置100中的光盘2的再生动作。
拾波部1接收照射在光盘2的光的反射光,并将其光的强弱作为电压值变化来取出。拾波控制部3控制拾波部1对光盘2的读取位置,以使拾波部1可以以正确的顺序读出存储在光盘2中的信息坑(pit)或脊面(land)相对应的数据。二进制电路4读取从拾波部1输出的电压值的变化,生成以588位为1帧的EFM(Eight to Fourteen Modulation)信号。该EFM信号成为“高”和“低”的反复。相当于该“高”或“低”的期间位于3T到11T间,有九种。在此所说的T是1位间隔、约为230ns。
数字信号处理电路5对从二进制电路4输入的EFM信号实施EFM解调。进一步地,对解调过的信号实施CIRC(Cross Inter Leave Reed SolomonCode)译码,生成1帧24字节所构成的CD-ROM数据。CD-ROM译码器6对从数字信号处理电路5输入的解调过的CD-ROM数据,检测读取错误并进行纠错,向主机输出已经处理完的CD-ROM数据。
缓冲器RAM7连接在CD-ROM译码器6,以一块为单位暂时存储从数字信号处理电路5输入到CD-ROM译码器6的CD-ROM数据。为了对1帧量的数据进行纠错,CD-ROM译码器6中的处理至少需要一块份的CD-ROM数据。由于CD-ROM数据的读出是逐次进行的,所以将各处理所需的一块份的CD-ROM数据存储在缓冲器RAM7。因为缓冲器RAM7需要存储大量数据,故利用DRAM。控制微机8由内置了ROM和RAM的所谓单片微机构成,按照存储在ROM中的控制程序来控制CD-ROM译码器6的动作。同时,控制微机8将从主机输入的命令数据或从数字信号处理电路5输入的子代码数据暂时存储在内置的RAM中。由此,控制微机8应答来自主机的指示,控制各部的动作,使所希望的CD-ROM数据从CD-ROM译码器6向主机输出。
其次,说明该CD记录再生装置100中的光盘2的跳动评价方法。
由于控制微机8的控制,拾波部1、光盘2、拾波控制部3和二进制电路4进行和光盘2的再生动作同样的动作。可是,由于控制微机8的控制,数字信号处理电路5和CD-ROM译码器6停止其动作,并且缓冲RAM7进行不同于再生动作的动作。
计数器10连接在二进制电路4上,取入从二进制电路4输出的EFM信号。并且,在计数器10中,利用比输入的EFM信号还高频的计数器时钟来计数从EFM信号的极性变化点到下一个变化点为止的每一个时钟期间,按顺序将每一个计数值写入缓冲器RAM7中。在线速度恒定的CLV动作的1倍速度动作中,EFM信号的1T约为230ns,所以,如果利用作为比其还高频的1周期2ns的计数器时钟来计数,则EFM信号的时钟期间3T约为690ns(约230×3),所以计数值理想地变为345。同样,理想的是,EFM信号的时钟期间4T的计数值变为460、时钟期间5T的计数值变为575、......、时钟期间11T的计数值变为1265。对记录在光盘2的恒定区域的数据进行这样的动作之后,控制微机8分析记录在缓冲器RAM7中的每一个计数值,以进行跳动的评价。
在此,从计数器10向DRAM所构成缓冲器RAM7的以1字(16位)单位写入计数值测定数据的动作,如图21所示地进行。对于缓冲器RAM7的基本时钟,计数器10通过输出ACT(有效)、NOP(无操作)、WRIT(写:输入DATA1)、PRE(预充电)、NOP(无操作)等五个命令,从而作为测定数据,可以写入一个计数值。即,为了将一个计数值作为测定数据写入缓冲器RAM7内,需要基本时钟的5个周期的期间。
利用图22更详细地说明CD记录再生装置100的测定数据的写入。在计数器10中,从二进制电路4连续取入EFM信号。计数器10在EFM信号的极性每一次从“高”变为“低”(或从“低”变为“高”)时,使计数值复位,用比EFM信号还高频的计数器时钟来计数EFM信号的每一个EFM时钟期间。并且,接着在EFM信号的极性从“低”变为“高”(或从“高”变为“低”)时,将至今为止的计数值一边保持在计数器10内的寄存器中,一边将计数值复位。然后,再度计数下一个EFM时钟期间的同时,将保持在寄存器内的前一个EFM时钟期间的计数值写入缓冲器RAM7。该向缓冲器RAM7的写入是内置在计数器10的存储器管理电路来专门进行的,输出向缓冲RAM7写入用的命令。这样,计数器10同时进行:现在EFM时钟期间的计数动作和向缓冲器RAM7写入前一个EFM时钟期间的计数值的动作。为了使计数器10将前一个EFM时钟期间的计数值作为测定数据写入缓冲器RAM7,需要基本时钟的5周期的期间T1。
EFM信号的极性最初发生变化时,计数器10使计数值复位。用计数器时钟计数第一EFM时钟期间,接着在EFM信号的极性发生变化时,将计数值N1保持在寄存器内并使计数值复位。然后,计数器10用计数器时钟再度计数第二EFM时钟期间,在此期间,以T1将保持在寄存器中的计数值N1写入缓冲器RAM7内。接着在EFM信号的极性发生变化时,将计数值N2保持在寄存器内并使计数值复位。然后,计数器10用计数器时钟再度计数第三EFM时钟期间,在此期间,以T1将保持在寄存器中的计数值N2写入缓冲器RAM7。反复进行这样的动作,按顺序将每一个EFM时钟期间的计数值写入缓冲器RAM7中。
【专利文献1】
特开平11-167720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由于为了将前一个EFM时钟期间的计数值写入缓冲器RAM7内,需要规定的期间T,故如果在此期间内发生EFM信号的极性改变,则有时会在从计数器10写入缓冲器RAM7的计数值上产生测定数据上的遗漏。在图22的例子中,在将第三EFM时钟期间的计数值N3从计数器10写入缓冲器RAM7的期间内,EFM信号的极性正在改变。因此,计数值N4的测定数据没有写入缓冲器RAM7,存在不能正确进行跳动评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借鉴上述的现有技术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除EFM时钟期间的每一个计数值的测定数据的遗漏,可以正确评价跳动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和光盘评价方法。
本发明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其中向光盘照射激光,接收因记录在所述光盘的坑或记号而变化的所述激光,通过将所述所接收激光的光量变换为电信号,从而获得再生信号,以进行所述光盘评价,其特征在于,具备:使所述再生信号变为二进制数的信号系列的二进制电路;利用高频计数器时钟来计数变为二进制数信号系列的所述再生信号的每一个时钟期间的计数器;和暂时存储所述计数器中的计数值的同时,将所述已经存储的多个计数值总括转送到缓冲器RAM的测定数据存储区域的暂时存储电路。
根据本发明,可以消除EFM时钟期间的每一个计数值的测定数据的遗漏,可以正确评价跳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测定数据写入的说明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器RAM写入动作的说明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测定数据写入的说明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测定数据的一例。
图6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写入缓冲器RAM内的测定数据的说明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器RAM中的数据存储区域的说明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测定数据的统计运算的一例。
图9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测定数据的统计运算的其他例。
图10是采用了LPP方式的光盘预格式化的说明图。
图11是采用了ADIP方式的光盘的预格式化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测定数据·取样区间的设定动作的说明图。
图14是采用了ATIP方式的光盘的预格式化的说明图。
图15是说明DVD规格的1扇区数据格式的图。
图16是采用了CAPA方式的光盘的预格式化的说明图。
图17是本发明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框图。
图18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测定数据·取样区间的设定动作的说明图。
图19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测定数据的一例。
图20是现有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的框图。
图21是现有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的缓冲器RAM写入动作的说明图。
图22是现有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的测定数据写入动作的说明图。
图中:1、301、501—拾波器,2、302、502—光盘,3、303、503—拾波控制电路,4、304、504—二进制电路,5、306、506—数字信号处理电路,6—CD-ROM译码器,7、307、507—缓冲器RAM,8、308、508—控制微机,10、11、312、512—计数器,12、313、513—FIFO,100、200—CD记录再生装置,300、500—DVD记录再生装置,305—LPP/ADIP译码器,310—扇区/帧地址存储寄存器,311—同步检测部,314—计数器控制电路,315—开始地址存储寄存器,316—结束地址存储寄存器,317—开关,318-比较器。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构成>
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盘记录和/或再生装置(以下称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的CD记录再生装置200是图1所示的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实现和图20的现有技术同样功能的电路附以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CD记录再生装置200中,计数器11连接二进制电路4,取得从二进制电路4输出的EFM信号。并且,在计数器11中,通过比所输入的EFM信号还高频的计数器时钟来计数EFM信号的每一个时钟期间,并转送到作为暂时存储每一个计数值的暂时存储电路的FIFO12。FIFO12由寄存器等构成,如同DRAM构成的缓冲器RAM7一样,在测定数据的转送中几乎不花费时间。FIFO12由第一寄存器群和第二寄存器群两个寄存器群构成,各寄存器群可以暂时存储四个计数值。因此,FIFO12一面将从计数器11输入的四个EFM时钟期间计数值暂时存储在一方的寄存器群中,一面将存储在另一方寄存器群中的四个计数值总括写入缓冲器RAM 7内。对记录在光盘2中的一定期间的数据进行这样的动作之后,控制微机8分析记录在缓冲器RAM 7内的每一个计数值,以进行评价。
<测定数据的写入>
《通常模式》
利用图2更详细地说明CD记录再生装置200的测定数据的写入。从二进制电路4向计数器11连续取入EFM信号。计数器11在EFM信号的极性每一次从“高”变为“低”(或从“低”变为“高”)时将计数值复位,利用比EFM信号还高频的计数器时钟来计数EFM信号的每一个EFM时钟期间。并且,接着在EFM信号的极性每一次从“低”变为“高”(或从“高”变为“低”)时,将至今为止的计数值保持在计数器11内的寄存器,并将计数值复位。然后,在再度计数下一个EFM时钟期间的同时,将保持在寄存器内的前一个EFM时钟期间的计数值,转送到FIFO12。这样,计数器11按顺序将计数值转送到FIFO12。
FIFO12将从计数器11转送来的计数值按顺序存储在第一寄存器群中,如果在第一寄存器群中存储四个计数值,则将这些四个计数值作为测定数据总括写入缓冲器RAM 7。在FIFO12将存储在第一寄存器群中的计数值总括写入缓冲器RAM 7期间内,从计数器11转送来的计数值暂时存储在第二寄存器群中。然后,如果在第二寄存器群中存储四个计数值,则将这四个计数值作为测定数据总括写入缓冲器RAM 7内,在此期间,从计数器11转送来的计数值暂时存储在第一寄存器群中。
由内置于FIFO12的存储器管理电路专门进行向缓冲器RAM 7的测定数据的写入,输出用来向缓冲器RAM 7写入的命令。这样,计数器11用计数器时钟计数每一个EFM时钟期间,将其计数值按顺序转送到FIFO12。FIFO12暂时存储转送来的每一个计数值,每存储四个计数值,就向缓冲器RAM 7总括写入四个计数值。
在EFM信号的极性最初发生变化时,计数器11将计数值复位。用计数器时钟计数第一次的EFM时钟期间,接着在EFM信号的极性发生变化时,将计数值N1保持在寄存器内并将计数值复位。然后,计数器11用计数器时钟再度计数第二EFM时钟期间,将此期间保持在寄存器内的计数值N1转送到FIFO12。FIFO12如果接收计数值N1,则FIFO12内的存储器管理电路向计数器11返回测定数据的接收信号。
接着,在EFM信号的极性发生变化时,在寄存器中保持计数值N2并将计数值复位。然后,计数器11用计数器时钟再度计数第三EFM时钟期间,将此期间保持在寄存器内的计数值N2转送到FIFO12。FIFO12如果接收计数值N2,则存储器管理电路向计数器11返回测定数据的接收信号。反复进行这样的动作,计数器11用计数器时钟再度计数第五EFM时钟期间时,将此期间保持在寄存器内的计数值N4转送到FIFO12。FIFO12如果接收计数值N4,则存储器管理电路虽然向计数器11返回测定数据的接收信号,但是,由于FIFO12可以存储的四个计数值已经全部被存储,故将这些暂时存储的四个计数值总括写入缓冲器RAM 7内。
在FIFO12将计数值总括写入缓冲器RAM7的期间内,在计数器11计数的EFM时钟期间中即使包含短的期间,只要计数的四个EFM时钟期间的合计为长,就可以将计数值的测定数据全部写入缓冲器RAM 7中。例如,在图2中,第七EFM时钟期间短于将一个测定数据写入缓冲器RAM7所需的时间,但是由于第五~第八EFM时钟期间的合计长于将计数值N1~N4写入缓冲器RAM 7所需的时间,故可以将计数值的测定数据全部写入缓冲器RAM 7内。
《成组传输模式》
在此,如果利用图3所示的成组传输模式,则可以更高速地进行从FIFO12向缓冲器RAM 7的测定数据的写入。所谓成组传输模式是将多个数据总括写入同步(synchronous)DRAM的写入动作模式。对缓冲器RAM7的基本时钟,FIFO12通过输出ACT(有效)、NOP(无操作)、WRIT(写:输入DATA1)、NOP(无操作:输入DATA2)、NOP(无操作:输入DATA3)、NOP(无操作:输入DATA4)、PRE(预充电)、NOP(无操作)等八个命令,从而可以将四个计数值作为测定数据总括写入。即,为了写入四个计数值,基本时钟的8周期的期间T2就可以。
在利用图3的成组传输模式进行向缓冲器RAM 7写入测定数据的情况下,CD记录再生装置200的测定数据的写入变为图4所示。此时,由于期间T2远远短于合计四个期间T1的时间,故FIFO 12可以保持充裕地将计数值写入缓冲器RAM 7中。
另外,即使不是图3所示的成组传输模式,只要是将多个测定数据有效、短时间内写入缓冲器RAM7的方法,也可以利用其他写入模式。
《具体例》
其次,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测定数据的写入。图5是测定数据的一例。计数器11在每个EFM时钟期间将其期间作为计数值进行计数。同时,计数器11在每个EFM时钟期间判定是“高”电平还是“低”电平。并且,计数器11判定向FIFO12的测定数据的转送是否正常进行,在有某种异常的情况下,向FIFO 12输出错误信号。从计数器11向FIFO 12转送的测定数据是向计数值分配14位、向表示高/低电平的极性数据分配1位、向有无错误的信息分配1位、合计16位的信息。第一测定数据,由于计数值为803,所以数据为7T(最近的理想值为7T的计数值805)。第二测定数据由于计数值为916,所以数据为8T(最近的理想值为8T的计数值920)。另外,在每个EFM时钟期间的电平为“低”的情况下,将极性数据设为“0”,在电平为“高”的情况下,将极性数据设为“1”。并且,在正常的测定数据的情况下,将错误信号设为“0”,在异常的测定数据的情况下,将错误信号设为“1”。
但是,在图5中,第一~第三EFM时钟期间的测定数据从计数器11向FIFO 12正常转送。可是,由于信息坑的形成不良、再生时的噪声等原因,第五~第六EFM时钟期间比1T(1T的理想值为115)还异常短。因此,计数器11计数第五~第六EFM时钟期间的期间内应转送的第四和第五测定数据无法正常转送到FIFO12。即,在FIFO 12中不能接收第四和第五测定数据,FIFO12不能向计数器11输出测定数据的接收信号的返回信号。此时,由于计数器11从FIFO 12没有接收第四测定数据的接收信号的返回信号,所以对接着的第五测定数据附加错误信号而向FIFO 12转送。同样,由于计数器11从FIFO 12没有接收第五测定数据的接收信号的返回信号,所以对接着的第六测定数据附加错误信号而向FIFO 12转送。
这样,第四和第五EFM时钟期间的测定数据不能正常转送到FIFO12,其测定数据遗漏,写入缓冲器RAM的测定数据变为如图6所示。在图6中,为了便于理解,将写入缓冲器RAM 7内的每一个地址的16位的信息分为计数值、表示高/低的极性数据、错误信号来记载。即,虽然第一~第三和第六以后的EFM时钟期间的测定数据写入缓冲器RAM 7中,但在第六测定数据上附加有错误信号。因此,由于被推测为附加了该错误信号的测定数据前面存在没有写入的遗漏测定数据,所以在跳动的评价中,通过将该遗漏的测定数据和附加了错误信号的测定数据及其前后的测定数据除外,从而可以进行可靠性更高的跳动评价。在图6的例子中,通过从评价对象中将缓冲器RAM 7的地址3~5的测定数据除外,从而可以进行可靠性更高的跳动评价。
另外,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中,FIFO12可以存储的计数值为四个,但只要是多个,就不限于四个。
《跳动评价》
这样,如图7所示,将EFM时钟期间的测定数据写入缓冲器RAM 7的测定数据存储区域7a中。该测定数据存储区域7a分配有缓冲器RAM 7的一部分区域。如果结束向缓冲器RAM 7的测定数据的写入,则控制微机8从缓冲器RAM 7读出测定数据并进行各种统计运算。然后,将统计运算的中间结果暂时存储在缓冲器RAM 7的作为不同于测定数据存储区域7a的统计数据存储区域7b中,每一次进行统计运算,就更新存储在统计数据存储区域7b中的数据。
例如,EFM信号分为“高”或“低”,可以用统计运算求出每一个计数值的出现频度。将统计数据存储区域7b的每一个地址分别作为存储信息坑或脊面的每一个计数值的出现频度的区域,用控制微机8求出测定数据存储区域7a的测定数据为哪一个计数值,进行对应于其计数值的统计数据存储区域7b的地址数据的加法运算。如果对测定数据存储区域7a全部测定数据进行这些,则最终存储在统计数据存储区域7b中的每一个地址的数据就变为表示信息坑或脊面的每一个计数值出现频度的数据。如果主机通过控制微机8从缓冲器RAM 7的统计数据存储区域7b读出其统计运算结果并图表化,则变为如图8所示。从该图可以定量评价叫做跳动的光盘再生信号的污点情况。
另外,可以以各种附加条件来进行跳动评价。例如,如图9所示,在针对统计运算时具有3T范围内的计数值的信息坑,之前的脊面的数据为4T、且之后的脊面的数据为8T的第一条件的情况下,假设其平均为2.88T以使每一个计数值的出现频度为3T(1)。然后,在针对统计运算时具有3T范围内的计数值的信息坑,之前的脊面的数据为8T、且之后的脊面的数据为4T的第二条件的情况下,假设其平均为3.08T,以使每一个计数值的出现频度为图9的3T(2)。这样,即使是相同3T的信息坑的跳动,也会因前后的脊面条件而出现差异。
因此,在向光盘2形成信息坑、以记录数据时,即使相同的3T,在第一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于形成信息坑的激光照射时间只延迟0.12T。相反,在向光盘2记录时,即使相同的3T,在第二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于形成信息坑的激光照射时间只提前0.08T。由此,可以定量地减少3T全体的跳动。通过用各种条件来调整这些,从而可以减少跳动。特别是,在以高倍速度在CD-R/RW等的记录型光盘上记录数据的情况下,跳动对记录在光盘上的数据的品质造成大的影响。因此,预先用高倍速度将规定数据记录在光盘上,评价其品质之后,如上所述地通过按照各条件每次调整激光照射时间,从而可以进行高品质的记录。
另外,通过变更二进制电路的阈值条件或变更光拾器的聚焦条件,以评价跳动,从而对这些条件也可以用最佳条件来向光盘写入数据。
进一步地,作为其他的跳动评价,也可以通过根据光盘的内周部或外周部、或特定部分等物理位置,评价其跳动为何程度,从而可以评价光盘自体有无问题。并且,在本发明中,由于可以将EFM信号的测定数据高速写入缓冲器RAM中,所以通过使跳动评价时的再生动作不是1倍而是高倍速度,从而利用再生动作的倍速的跳动评价也成为可能。
另外,跳动评价不限于直方图,也可以是平均值的计算或分散值的计算等其他统计运算。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说明了利用CD记录再生装置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但是对于DVD等其他种类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本发明也是有效的。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虽然说明了线速度恒定的CLV动作的情况,但即使在角速度恒定的CAV动作的情况下,通过对计数值实施规定的修正,从而也可以正确地进行光盘的评价。即,由于线速度可以用角速度与拾波器半径方向的距离的乘积来表示,所以在CAV动作的情况下,是相对写入缓冲器RAM的计数值乘以拾波器半径方向的距离而进行修正的方法。
此外,例如,也有:通过从产生与从光盘读出的具有数字信号的位同步的时钟的PLL电路生成高频计数器时钟,从而成为依存于线速度的高频计数器时钟的方法。在DVD的情况下,从产生与摆动信号或LPP(Land PrePit槽脊(表面)前置坑)信号同步的时钟的PLL电路生成高频计数器时钟的方法也可以。
如上所述,说明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但是,该第一实施方式是用来容易理解本发明的例子,并未限定解释本发明。本发明在不脱离其宗旨且可以获得变更/改良的同时,也包括其等价物。另外,在下面说明作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以外的实施方式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和第三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
<DVD-R/RW介质的预格式化>
利用图10说明作为DVD-R/RW介质的预格式化方式的凹槽摆动和LPP。
DVD-R/RW介质设定有:记录数据的、形成为螺旋状的作为磁道的凹槽磁道(记录沟);和在相邻的凹槽磁道之间预先形成了LPP的脊面磁道。另外,凹槽磁道是以一定周期预先曲折的。该曲折的频率(摆动频率)在DVD-R/RW的标准速度中约为140.6KHz,通过将该摆动频率倍增186倍,从而可以获得与标记单位长度相应的时钟信号。即,在用「1T」表示DVD-R/RW的标准速度「1/26.16MHz」的情况下,1摆动频率成分的周期为「186T」。
记录在凹槽磁道中的数据具有多个作为纠错单位的ECC(ErrorCorrecting Code纠错码)块。一个ECC块由16个扇区(扇区0~扇区15)构成,每一个扇区由26个帧(帧0~帧25)构成。
一个扇区所包含的26个帧中、偶数号的帧(帧0、2、4......24)叫做EVEN帧,奇数号的帧(帧1、3、......25)叫做ODD帧。在对应于EVEN帧或ODD帧的八个摆动中、前头三个摆动的顶点位置配置有LPP代码。在DVD-R/RW(存储)介质中同步记录有数据,以使LPP代码的前位和包含在帧中的数据同步代码定位。
另外,在一个扇区中包含十三个LPP代码,根据该十三个LPP代码,对成为数据记录位置的基准信息的1位的LPP同步代码、成为物理地址信息的12位的LPP信息进行译码。在此,通过利用1位的LPP同步代码的译码结果,从而能够生成:表示ECC块、扇区、帧前头的各种信号(后面要叙述的块同步(Block Sync)信号、扇区同步(Sector Sync)信号、帧同步(Frame Sync)信号)。另外,通过利用12位的LPP信息的译码结果,从而能够取得块地址、扇区地址、帧地址。
<DVD+R/RW(注册商标)介质的预格式化>
利用图11说明作为DVD+R/RW介质的预格式化方式的ADIP(ADdress In Pre groove)。另外,所谓ADIP方式是指:数据记录位置的基准信息或物理地址信息不是利用DVD-R/RW介质的情况下的LPP,而是和凹槽磁道的摆动频率成分的相位调制模式加以对应,预先记录的方式。
在DVD+R/RW介质中,凹槽磁道以一定周期预先曲折。另外,在用「1T」表示DVD+R/RW的标准速度「1/26.16MHz」的情况下,1摆动频率成分的周期为「32T」。
另外,在DVD+R/RW介质中具有多个作为纠错单位的ECC块。一个ECC块由16个扇区构成,每一个扇区由26个帧构成。在此,2个同步帧中包含九十三个摆动,根据该前头的八个摆动的相位调制模式,包含表示2个同步帧的前头的同步代码或表示物理地址信息的ADIP位。
在此,详细说明同步代码。例如,如图11所示,在一个ECC块中的前头扇区的前头同步帧中,假设:第三周期与第四周期之间的摆动频率成分的相位转换180°的情况。这种情况下,通过利用从0T到3T、合计4T份的摆动频率成分,从而表示该同步帧前头的同步代码被译码。并且,通过利用这样的同步代码的译码结果,从而能够生成表示ECC块、扇区、帧的前头的各种同步信号(后面要叙述的块同步信号、扇区同步信号、帧同步信号)。
另外,1扇区中包含13位份的ADIP位。在此,由于一个ECC块由16个扇区构成,一个ECC块中包含208位份的ADIP位。并且,由4扇区中所包含的52位的ADIP位来构成1个ADIP字。并且,利用该1 ADIP字的译码结果,能够取得块地址、扇区地址、帧地址。
<构成/动作>
一边适当地参照图13的时间图,一边利用图12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作为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的DVD记录再生装置300的构成/动作。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达到和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功能的电路是拾波器301、拾波控制电路303、二进制电路304、数字信号处理电路306、缓冲器RAM 307、控制微机308、FIFO 313。另外,因为光盘302是DVD介质(DVD±R/RW、DVD—RAM、DVD—ROM等),所以不需要图1所示的CD-ROM译码器6。
数字信号处理电路306装载有:根据DVD规格实施8—16解调处理、解扰处理、ECC块译码处理等的DVD用译码器功能。由此,数字信号处理电路306通过对二进制电路304所供给的EFM Plus信号(8—16调制信号)实施DVD用译码处理,从而再生MPEG视频、音频、子图像等位流数据。另外,缓冲器RAM 307变为数字信号处理电路306所具有的DVD用译码器功能中利用的缓冲存储器。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特征性的构成/动作。
拾波器301并行于记录在凹槽磁道的信息坑或标记相对应的数据的读出,从作为DVD介质的光盘302进行预格式化信息的读出。例如,在DVD—R/RW的情况下,读出包含LPP信息的前槽的摆动信号,在DVD+R/RW的情况下,读出包含ADIP信息的前槽的摆动信号。
作为预格式化信息的LPP信息或包含ADIP信息的摆动信号,从拾波器301供给到LPP/ADIP译码器305。并且,由同步检测部311检测该摆动信号所包含的同步代码,同时生成对应于其已经检测同步代码的、表示每一个ECC块前头的块同步信号或表示每一个帧前头的帧同步信号,供给到计数器控制电路314。而且,图13(a)和(b)是从LPP/ADIP译码器305供给到计数器控制电路314的块/帧信号的一例。
另外,通过相对从拾波器301供给的摆动信号的LPP/ADIP译码处理,LPP/ADIP译码器305对光盘302上的表示物理地址的块/帧信号进行译码,存储在扇区/帧地址存储寄存器310中,同时,和上述的扇区/帧同步信号同步,向计数器控制电路314供给。另外,图13(c)和(d)表示从LPP/ADIP译码器305供给到计数器控制电路314的块/帧地址的一例,设为和块/帧同步信号的下降沿同步,按顺序供给到计数器控制电路314的情况。另外,存储在扇区/帧地址存储寄存器310中的块/帧地址,也可以是控制微机308通过镶嵌或轮询(polling)处理而取得的。
计数器控制电路314根据LPP/ADIP译码器305所供给的块/帧同步信号和扇区/帧地址、控制微机308所供给的计数开始地址和计数结束地址,控制对二进制电路304所供给的EFM Plus信号的计数动作的开始/结束。即,计数器控制电路314是用来使LPP/ADIP译码器305中已经译码的扇区/帧地址(和块地址)所特定的光盘302上所要分区区域相对应的EFMPlus信号的每一个时钟期间在计数器312中计数的控制电路。并且,计数器控制电路314根据LPP/ADIP译码器305所供给的块/帧同步信号,使基于扇区/帧地址的成为计数对象的EFM Plus信号的时钟期间特定和计数器312中的计数动作同步。
如果具体地说明,则从控制微机308向计数器控制电路314预先供给:开始计数器312的计数动作的扇区/帧地址(计数开始地址)和结束计数器312的计数动作的扇区/帧地址(计数结束地址)。另外,计数开始地址存储在开始地址存储寄存器315中,计数结束地址存储在结束地址存储寄存器316中。
控制微机308,在成为计数对象的目的ECC块的块同步信号生成之前,通过对计数器控制电路314供给取样触发(Sampling Trigger)信号,从而使计数器控制电路314从停止状态切换为运转状态。另外,图13(e)是取样触发信号的一例。即,由于计数器控制电路314在从控制微机308供给取样触发信号为止为停止状态,所以可以对相应地减少消耗电力作贡献。
计数器控制电路314在因取样触发信号而为运转状态的情况下,首先将开关317切换到开始地址存储寄存器315侧。然后,从LPP/ADIP译码器305接收有关目的ECC块的块同步信号和有关该ECC块前头扇区的前头帧的帧同步信号的供给,在比较器318中进行LPP/ADIP译码器305所顺序供给的扇区/帧地址与存储在开始地址存储寄存器315中的计数开始地址的比较。
在比较器318中的比较结果一致的情况下,计数器控制电路314维护(assert)取样允许(Sampling Enable)信号。所谓取样允许信号是用来开始计数器312的动作的控制信号,例如,是切换计数器312的计数器时钟的有效/无效的信号。即,由于到计数器控制电路314维护取样允许信号为止计数器时钟为无效(停止),故计数器312的计数动作停止,可以对相应地减少消耗电力作贡献。
另外,图13(f)是取样允许信号的一例,在目的扇区/帧为扇区0/帧1的情况下,由于表示其扇区0/帧1的前头的帧同步信号的下降沿,变为取样允许信号被维护(从L电平到H电平)的状态。然后,通过维护取样允许信号,从而如图13(g)所示,计数器312的计数器时钟变为有效,进行EFM Plus信号的每一个时钟期间的计数。另外,计数值向FIFO 313的暂时存储或向缓冲器RAM 307的多个计数值的总括写入,和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
此外,计数器控制电路314维护取样允许信号后,将开关317切换到结束地址存储寄存器316侧。然后,在比较器318中,进行LPP/ADIP译码器305按顺序所供给的扇区/帧地址与存储在结束地址存储寄存器316中的计数结束地址之间的比较。在该比较器318的比较结果一致时,计数器控制电路314拒绝取样允许信号。其结果,在计数器312中,计数器时钟再度变为无效,计数动作停止。
<其他实施例>
《向缓冲器RAM的写入控制》
在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是利用取样允许信号来开始/结束计数器312的计数器动作,但是,作为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在计数器时钟总是处于动作状态下继续计数动作,利用取样允许信号的维护,开始计数值向缓冲器RAM 307的写入,利用取样允许信号的拒绝来结束计数值写入缓冲器RAM 307的方法。
另外,在这种情况下,计数器312如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所述,实质上和利用计数器控制电路314所供给的取样允许信号来控制计数动作相同。因此,在本发明的利用计数器控制电路314的计数器312的计数动作控制中,包括如上所述的向缓冲器RAM 307的开始/结束计数值的写入的
实施方式。
《利用块同步信号的计数器控制》
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在从主机接收光盘302的再生动作指令时,因为一个ECC块区域比扇区区域或帧区域宽,故利用组装在控制微机308内的已有固件等,能够容易地实现:将光拾器301移动到成为其再生对象的一个ECC块相当的光盘302上的ECC块区域。
因此,在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以一个ECC块为单位进行跳动评价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检测成为跳动评价对象前头的一个ECC块的块同步信号,利用该块同步信号,开始计数器312的计数动作。这种情况下,由于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不需要块地址的取得,所以没有必要设置图12所示的扇区/帧地址存储寄存器310。另外,图12所示的LPP/ADIP译码器305的构成变为:不是从拾波器301接收而是接收数字信号处理电路306中被译码的信号。
《CD记录再生装置》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了DVD记录再生装置,但作为CD记录再生装置当然也能实施。这种情况下,将图12所示的DVD记录再生装置300的构成只要替换为图1所示的CD记录再生装置用的就可以。例如变为,将LPP/ADIP译码器305置换为作为CD介质的预格式化方式的ATIP(Absolute Time In Pre groove)译码器(省略图示)。
在此,所谓ATIP是指作为预格式化在CD介质凹槽磁道中的绝对时间信息的地址。如图14所示,相当于1/75秒的1 ATIP帧由如下42位构成。最初的4位是表示1 ATIP帧开始的同步代码。即,在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再生1 ATIP的情况下,用该同步代码来辨识1 ATIP帧。另外,5~28位为止的24位是相当于该1 ATIP帧的ATIP地址,由分(Minute)、秒(Second)、帧(Frame)构成。另外,29~42位为止的14位为作为错误检测编码的CRC(Cyclic Redundancy Code循环冗余编码)代码。
因此,在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CD记录再生装置中,ATIP译码器根据拾波器所供给的包含ATIP信息的摆动信号,检测出包含在该摆动信号中的每一个ATIP帧的同步代码,同时,生成表示其同步代码被检测出的同步信号,进一步地译码ATIP地址。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变为:计数器控制电路进行在计数器中计数ATIP译码器中所译码的ATIP地址所特定的光盘上的所要分区区域相对应的EFM信号的每一个时钟期间的控制。
《信息坑/作为标记数据而被记录的同步代码》
在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作为光盘302上的位置信息,除了从光盘302的物理性预先规定的预格式化信息(LPP信息、ADIP信息、摆动信息)取得以外,还可以采用:从记录在光盘302上的信息坑数据或标记数据取得的方法。
例如,在DVD-ROM等DVD规格中,如上所述,在一个ECC块内具有16扇区,在每一扇区上附加由表示其地址的标题信息。并且,如图15所示,在一扇区内具有26帧,在每一个帧的前头,按照帧顺序作为信息坑或标记记录同步代码SY0~SY7的任意一个。由此,也可以是光盘记录再生装置通过检测出该同步代码SY0~SY7的出现顺序,从而与光盘302的物理性预先规定的预格式化信息无关地检测出扇区地址或帧地址的方法。
<效果的实例>
这样,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由于根据从光盘的预格式化信息取得的地址信息,可以特定光盘上的所要分区区域相对应的EFM/EFMPlus信号的每一个时钟期间,以进行跳动评价,因此,能够提高跳动评价的可靠性。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根据由光盘的预格式化信息所取得的地址信息和同步代码,可以使进行跳动评价的时钟期间特定与计数器312的计数动作同步。另外,该同步处理是独立于对LPP/ADIP译码器305或计数器控制电路314等进行非同步控制(挤进/查询)的控制微机308而进行的。即,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由于不依存于控制微机,可以使跳动评价对象的时钟期间特定与计数器计数动作高精度地同步,故其结果,可以更提高跳动评价的可靠性。
===第三实施方式===
<DVD-RAM/ROM介质的预格式化>
如图16所示,在DVD-RAM/ROM介质中,交错排列有:能改写用户信息的可重写(ReWritable)区域、介质上的物理地址等标题信息作为浮凸信息坑(Embossed-Pit)记录的浮凸区域。另外,作为脊面磁道或凹槽磁道的可重写(ReWritable)区域是以一定周期曲折的。通过检测该摆动周期,从而可以把握下一个浮凸区域的开始位置。
另外,浮凸信息坑(Embossed-Pit)是以叫做CAPA(ComplimentaryAllocated Pit Addressing)方式记录在每个扇区中的。所谓CAPA方式是将浮凸信息坑(Embossed-Pit)相对作为记录磁道的脊面磁道或凹槽磁道,偏离1/2磁道而进行记录的方式。凹槽跟踪时的地址可以从一方的浮凸信息坑(Embossed-Pit)信息(标题—1、2)取得,脊面跟踪时的地址可以从另一方的浮凸信息坑(Embossed-Pit)信息(标题—3、4)取得。
<构成/动作>
一边参照图18的时间图,一边利用图17说明作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的DVD记录再生装置500的构成/动作。
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达到和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或图12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功能的电路是拾波器501、拾波控制电路503、二进制电路504、数字信号处理电路506、缓冲器RAM507、控制微机508、计数器512。另外,由于光盘502是DVD—RAM/ROM介质,所以不需要图1所示的CD—ROM译码器6。
另外,和上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同样,数字信号处理电路506通过对二进制电路504所供给的EFM Plus信号(8—16调制信号)实施DVD用译码处理,从而再生MPEG视频、音频、子图像等位流数据。另外,在这种情况下,缓冲器RAM507变为数字信号处理电路506所具有的DVD用译码功能所利用的缓冲存储器。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特征性的构成/动作。
拾波器501从作为DVD—RAM介质的光盘502开始进行记录在凹槽磁道中的信息坑或标记相对应的数据的读出。此时,在光盘502上的浮凸(Emboss)区域中,作为预格式化,预先记录有CAPA方式的浮凸信息坑(Embossed-Pit),所以从光盘502读出的数据里包含浮凸信息坑(Embossed-Pit)信息。
在此,在浮凸(Emboss)区域中,偏离可重写(Re Writable)区域的凹槽/脊面磁道1/2磁道份位置,记录有浮凸信息坑(Embossed-Pit)。因此,为了提高跳动评价的可靠性,有必要划分浮凸(Emboss)区域和可重写(ReWritable)区域而进行评价。因此,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新设置如下的CAPA译码器505。
CAPA译码器505判定:由光拾器501从光盘502读出的数据、甚至从二进制电路504供给到计数器512而成为计数对象的EFM Plus信号是否为对应于浮凸(Emboss)区域的浮凸信息坑(Embossed-Pit)信息或可重写(ReWritable)区域的用户信息任意一个的信号。并且,在判定为是浮凸信息坑(Embossed-Pit)信息相对应的EFM Plus信号的情况下,CAPA译码器505生成:用来表示在计数器512中被计数的计数值是浮凸(Emboss)区域相对应的计数值的标题信号(Header Signal),并向FIFO513供给。
在图18中表示标题信号的一例。另外,因为CAPA译码器505中判定为浮凸信息坑(Embossed-Pit)信息或用户信息的数据与计数器512中成为计数对象的数据有可能产生不同步的状况,所以图18所示的标题信号也包括位于与浮凸(Emboss)区域边界附近的可重写(ReWritable)区域的用户信息,作为浮凸(Emboss)区域的浮凸信息坑(Embossed-Pit)信息来处理。
FIFO513和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暂时存储从计数器512按顺序转送来的计数值,将规定数份的暂时存储的计数值总括写入缓冲器RAM507的测定数据存储区域7a中。另外,FIFO513在从CAPA译码器505供给标题信号的状态的情况下,辨别计数器512按顺序转送来并暂时存储的计数值为对应于浮凸(Emboss)区域的计数值。此时,FIFO513对规定数份的暂时存储的计数值,将表示浮凸(Emboss)区域相对应的计数值的宗旨的代码(后面要叙述的「CAPA ERROR」)加以关联,总括写入在缓冲器RAM507的测定数据存储区域7a中。
图19是写入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缓冲器RAM507的数据的一例。和图5所示的例子同样,所谓「计数值」是在计数器512中计数每一个EFM Plus时钟期间的值,所谓「High/Low」是EFM Plus时钟期间的极性数据。另外,所谓「计数ERROR」是用来辨别控制微机508是否正常进行从计数器512向FIFO513的测定数据转送的错误代码,例如,在正常的情况下为“0”,异常的情况下为“1”。
进一步,所谓「CAPA ERROR」是控制微机508用于辨别计数器512中所计数的EFM Plus时钟期间是否为对应于浮凸(Emboss)区域的期间的错误代码。例如,在计数器512中被计数的EFM Plus时钟期间为包含浮凸(Emboss)区域相对应的期间的形式、CAPA译码器505中所生成的标题信号相对应的期间的情况下为“1”,其他的情况下为“0”。
<其他的实施例>
在上述的第三实施方式中,作为划分为光盘上记录用户信息的区域(例如,可重写(ReWritable)区域)的区域,并未限定为上述的DVD-RAM介质的浮凸(Emboss)区域,只要是相对凹槽/脊面磁道偏离1/2磁道份位置记录的浮凸信息坑(Embossed-Pit)那样、记录对应于各种光盘规格的特殊的数据的特定区域就可以。
另外,在上述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在不进行浮凸(Emboss)区域的跳动评价的情况下,在CAPA译码器505中被判定为浮凸信息坑(Embossed-Pit)信息时,将供给到计数器512的计数器时钟作为无效而停止计数器512也可以。
<效果的实例>
控制微机508完成如上述的向缓冲器RAM507的各种数据的写入后,分析写入缓冲器RAM507中的每一个计数值,以进行跳动评价。另外,在缓冲器RAM507中,与每一个计数值加以关联写入有「CAPA ERROR」。由此,控制微机508根据写入缓冲器RAM507中的「CAPA ERROR」,可以区分浮凸(Emboss)区域和可重写(ReWritable)区域的跳动评价而进行。即,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跳动评价的可靠性。

Claims (8)

1、一种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其中向光盘照射激光,接收因记录在所述光盘的坑或记号而变化的所述激光,通过将所述所接收激光的光量变换为电信号,从而获得再生信号,以进行所述光盘评价,其特征在于,具备:
使所述再生信号变为二进制数的信号系列的二进制电路;
利用高频计数器时钟来计数变为二进制数信号系列的所述再生信号的每一个时钟期间的计数器;和
暂时存储所述计数器中的计数值的同时,将所述已经存储的多个计数值总括转送到缓冲器RAM的测定数据存储区域的暂时存储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数器检测变为二进制数信号系列的所述再生信号的每一个时钟期间的极性,以作为极性数据;
所述暂时存储电路将所述计数器所检测出的计数值与极性数据加以关联而暂时存储,同时将所述已经存储的多个计数值和极性数据总括转送到所述缓冲器RAM的测定数据存储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暂时存储电路在其与所述计数器之间的数据交换中发生错误的情况下,将错误数据和所述计数器所检测出的计数值加以关联,并转送到所述缓冲器RAM的测定数据存储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根据所述光盘的再生信号,检测赋予表示所述光盘上的位置的地址数据的同步代码的地址译码器;和
根据所述已经检测出的同步代码,使对应于所述光盘上的所要分区区域的所述时钟期间在所述计数器中进行计数的计数器控制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根据所述光盘的再生信号,将表示所述光盘上位置的地址数据进行译码的地址译码器;和
使由所述已经译码的地址数据所特定的对应于所述光盘上的所要分区区域的所述时钟期间,在所述计数器中进行计数的计数器控制电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地址译码器并行进行所述地址数据的译码以及检测赋予所述地址数据的同步代码;
所述计数器控制电路根据所述已经检测出的同步代码,使基于所述地址数据的时钟期间特定与所述计数器的所述计数动作同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判定所述计数器中的计数值是否为计数了所述光盘的规格所规定的特定区域相对应的所述时钟期间的值的判定电路;
所述暂时存储电路,在所述计数器中的计数值被判定为计数了对应于所述特定区域的所述时钟期间的值的情况下,将表示计数器中的计数值的宗旨的代码和所述计数器中检测出的计数值加以关联,转送到所述缓冲器RAM的测定数据存储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定区域是记录了CAPA方式的标题信息的区域。
CNB2005100529444A 2004-03-09 2005-03-02 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和光盘评价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0893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65981 2004-03-09
JP2004065981 2004-03-09
JP2004170001A JP4429086B2 (ja) 2004-03-09 2004-06-08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評価方法
JP2004170001 2004-06-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67710A CN1667710A (zh) 2005-09-14
CN1308930C true CN1308930C (zh) 2007-04-04

Family

ID=34921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52944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08930C (zh) 2004-03-09 2005-03-02 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和光盘评价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460457B2 (zh)
JP (1) JP4429086B2 (zh)
CN (1) CN1308930C (zh)
TW (1) TWI31174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80996B2 (ja) * 2004-05-13 2009-06-17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光情報記録装置
JP2009099169A (ja) 2007-10-15 2009-05-07 Rohm Co Ltd ジッタ計測器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光ディスク装置
KR101493777B1 (ko) 2008-06-11 2015-02-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주파수 검출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위상 동기 루프
WO2010038427A1 (ja) * 2008-10-02 2010-04-0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再生信号評価方法、情報記録媒体、再生装置、記録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103577A (zh) * 1985-05-08 1986-11-05 索尼公司 存储盘的播放系统
JPH11167720A (ja) * 1997-12-03 1999-06-22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評価方法及び装置、光ディスク
JPH11264850A (ja) * 1998-03-17 1999-09-28 Yokogawa Electric Corp ジッタアナライザ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85765A (en) * 1986-05-08 1993-02-09 Walker Harold R High speed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phase shift key coding
JP2751812B2 (ja) * 1993-12-08 1998-05-18 ヤマハ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3991483B2 (ja) * 1999-01-08 2007-10-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2003091932A (ja) * 2001-09-17 2003-03-28 Teac Corp 信号処理回路
JP4141175B2 (ja) * 2002-05-14 2008-08-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ータ記録媒体、データ記録方法および装置
TW594700B (en) * 2002-06-07 2004-06-21 Mediatek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DSV protection on EFM/EFM+ encoding system and its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103577A (zh) * 1985-05-08 1986-11-05 索尼公司 存储盘的播放系统
JPH11167720A (ja) * 1997-12-03 1999-06-22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評価方法及び装置、光ディスク
JPH11264850A (ja) * 1998-03-17 1999-09-28 Yokogawa Electric Corp ジッタアナライ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460457B2 (en) 2008-12-02
JP4429086B2 (ja) 2010-03-10
CN1667710A (zh) 2005-09-14
TWI311743B (en) 2009-07-01
TW200531029A (en) 2005-09-16
US20050201239A1 (en) 2005-09-15
JP2005293812A (ja) 2005-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41066C (zh) 信息记录装置和信息记录方法
CN1183161A (zh) 光盘的替换处理方法及光盘装置
CN1154981C (zh) 数据记录设备及方法
CN1203415A (zh) 光盘和光盘驱动器
CN1327230A (zh) 信息记录媒体及其记录方法和重放方法
CN1758355A (zh) 记录介质评价方法、记录/再现设备和记录介质
CN1446356A (zh)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和再现方法以及信息记录和再现装置
CN1308930C (zh) 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和光盘评价方法
CN1383133A (zh) 光盘装置和光盘记录方法
CN1463400A (zh) 信息块连续区域的映射
CN1320545C (zh) 光记录装置、光再现装置、记录介质记录方法及记录介质再现方法
JP4598355B2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プリピット検出方法
JP2013251019A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光情報記録媒体再生装置
CN1822192A (zh) 数据重放装置
CN1636244A (zh) 记录装置,记录方法和记录介质
CN1542770A (zh) 光盘介质和光盘记录与再现设备
CN1368724A (zh) 盘播放机
JP5983077B2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再生装置
CN101404168B (zh) 记录调制电路和方法、光盘装置、光盘记录方法
CN100573688C (zh) 错误修正装置及光盘装置
CN1790492A (zh) 光盘装置及光盘评价方法
CN100354939C (zh) 光盘装置
CN1637916A (zh) 盘驱动装置、盘重放方法以及盘
US20090092018A1 (en) Recording modulation circuit, recording modulation method and optical disk apparatus
CN100421157C (zh) 预置凹坑信号检测装置及光盘记录再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404

Termination date: 2013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