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08347A - 生产可变电容器定子的方法及可变电容器 - Google Patents

生产可变电容器定子的方法及可变电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08347A
CN1308347A CN01102664A CN01102664A CN1308347A CN 1308347 A CN1308347 A CN 1308347A CN 01102664 A CN01102664 A CN 01102664A CN 01102664 A CN01102664 A CN 01102664A CN 1308347 A CN1308347 A CN 13083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or
interarea
variable capacitor
electrode
ext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11026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2882C (zh
Inventor
岸下浩幸
喜田英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083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083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288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88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5/00Capacitors in which the capacitance is vari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turning a shaft;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5/04Capacitors in which the capacitance is vari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turning a shaft;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using variation of effective area of electrod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5/00Capacitors in which the capacitance is vari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turning a shaft;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5/04Capacitors in which the capacitance is vari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turning a shaft;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using variation of effective area of electrode
    • H01G5/06Capacitors in which the capacitance is vari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turning a shaft;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using variation of effective area of electrode due to rotation of flat or substantially flat electr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3Electric condenser making
    • Y10T29/435Solid dielectric typ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009Dynamoelectric machi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17Conductor or circuit manufacturing
    • Y10T29/49124On flat or curved insulated base, e.g., printed circuit, etc.
    • Y10T29/49128Assembling formed circuit to bas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17Conductor or circuit manufacturing
    • Y10T29/49124On flat or curved insulated base, e.g., printed circuit, etc.
    • Y10T29/4913Assembling to base an electrical component, e.g., capacitor, et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17Conductor or circuit manufacturing
    • Y10T29/49124On flat or curved insulated base, e.g., printed circuit, etc.
    • Y10T29/49155Manufacturing circuit on or in bas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17Conductor or circuit manufacturing
    • Y10T29/49124On flat or curved insulated base, e.g., printed circuit, etc.
    • Y10T29/49155Manufacturing circuit on or in base
    • Y10T29/49156Manufacturing circuit on or in base with selective destruction of conductive path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 Grinding Of Cylindrical And Plane Surfaces (AREA)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 Ceramic Capacitors (AREA)

Abstract

伸出部分形成在定子元件的第一主面上,以便伸出部分的顶面高于每一个导电膜的厚度。定子元件的第一主面侧使用伸出部件的顶面作为参考抛光。

Description

生产可变电容器定子的方法及可变电容器
本发明涉及生产用于可变电容器定子的方法,特别是通过抛光步骤生产定子的方法。
本发明也涉及包括由上述生产方法获得的定子的可变电容器。
与本发明有关的一种可变电容器被描述在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11-87173中。图4到图6显示了这个未审查专利11-87173的可变电容器。
图4是可变电容器外观的透视图。图5是图4的可变电容器1下部的外观图。图6是图4所示可变电容器1的剖面图。
可变电容器1具有构成电容器1元件的定子2、转子3、盖子4。
特别是,定子2由陶瓷介质材料制成,并具有相互之间平行的第一和第二主面21和22,以及连接第一和第二主面21和22的侧面23。此外,定子电极5和6排列在定子2的内部,以便分别地平行延伸到第一和第二主面21和22。定子端面7和8由导电膜制成,并分别延伸至侧面23的一部分上,既,延伸至定子的外端面上。
按照上述的方法形成了两个定子电极5和6及两个定子端面7和8,以至定子2的结构是对称的,因此,当使用定子2制作可变电容器1时,就没有必要考虑定子2的方向。在图4和图6所示的制作状态中,当定子电极6和定子端面8不工作时,定子电极5和定子端面7工作。
在定子2的主面22上,形成的加强筋9纵向地通过主面22的中部延伸。
转子3由导电金属制成,并放置在上述第一主面21上。在转子3的下部,基本上形成了具有凸起的多级半圆形转子电极11。此外,在转子3的下部,形成了与转子电极11一样高的凸起12,由于转子电极11的存在,防止了转子3的倾斜。转子3具有螺丝刀凹槽13,用于螺丝刀旋转转子3的操作。
盖子4由导电金属制成,接受转子3并固定到定子2。这时,转子3由盖子4保持,并相对于定子2旋转。
在盖子4内,形成的调节孔14暴露了转子3的螺丝刀凹槽13。在调节孔14的周围,弹簧动作部分15与转子3接触,并相对定子2按压转子3。弹簧动作部分15在调节孔14的周围具有这样的外形,既,部分15向着调节孔14的中心倾斜向下,并具有多个凸起16。
此外,盖子4具有向下延伸相互相对的啮合片17和18。弯曲啮合片17和18以便于定子2的主面22啮合,因此,盖子4被固定到定子2。用于定子2的上述加强筋沿着定子的第二主面22与弯曲的啮合片17和18突出相同的凸起程度,以至,可变电容器1可以在适当的布线基片上(为示出)以稳定的姿态安装。
此外,在盖子4上,转子端面19向下延伸放置。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可变电容器1中,与定子2的第一主面21接触的转子电极11通过构成定子2的陶瓷介质的一部分面对定子电极5,因此,形成了静电电容。通过旋转转子3改变面对定子电极5的转子电极11的有效相对面积改变静电电容。调节静电电容是在电连接到定子电极5的定子端面7和具有转子电极11的转子3接触的盖子4的转子端面19之间进行的。
在上述的可变电容器1中,为增加最大静电电容和得到稳定的静电电容,抛光定子2的第一主面21,以便主面21和定子电极5和6之间的介质的厚度变得较薄,与转子电极11接触的主面21较平滑。
此外,抛光定子2的第一主面21用于下面附加的目的。
用于构成上述定子端面7和8的导电膜是把定子2的各自端面蘸入有预定厚度的导电胶的池内,并把导电胶涂到定子2的各自端面形成的,然后,烘干导电胶。因此,导电膜不仅形成在定子2的侧面23,也沿着侧面23形成在一部分第一和第二主面21和22上。
然而,在图4和图6所示的可变电容器1中,形成的定子端面7和8不在定子2的第一主面21上延伸。因此,为获得这种形式的定子端面7和8的目的,按上述方式形成导电膜之后,抛光定子2的第一主面21,以至除去了第一主面21上的导电膜。
定子端面7和8的上端可以相对于盖子4的边缘或转子3的边缘面以较大的距离定位,防止上述的在定子2的第一主面21上形成定子端面7和8。
因此,当生产可变电容器时,即使引起了相对定子2的转子3和盖子4的定位误差,或当转子3旋转时产生的转子3和盖子4的定位偏差,在盖子4的边缘和各自定子端面7和8的上部之间或转子3的边缘面和各自定子端面7和8的上部之间发生短路和耐压不足的问题的可能性被减少了。
当抛光上述定子2的第一主面21时,同时处理多个定子2进行高效抛光处理。
图7A到图7D显示了完成上述抛光采用的常规抛光方法。应当注意,也使用图7A到图7D说明后面描述的本发明解决的问题。
图7A到图7D示意地显示了图4到图6所示的定子2,以及,对应图4到图6的图7中单元由相同参考符号指定。此外,形成定子2的定子部分由图7中的参考符号2a指定。
准备如图7A所示的多个部件2a。在每一个定子元件2a中,形成由导电膜制成的定子端面7和8,以便从侧面23延伸到各自第一和第二主面21和22的一部分上。
随后,多个定子元件2a被固定在图7B所示的固定器25的固定面26上。定位每一个定子元件2a,以至第二主面指向固定面26。应用压敏粘连固定每一个定子元件2a到固定面26。
下一步,如图7B和7C所示,当部件2a由固定器25固定时,多个定子元件2a的第一主面21侧面由抛光平板27抛光。
图7D显示了抛光定子元件2a获得的多个定子2。
但是,在上述抛光方法中,如图7D所示,在某些情况下,多个定子2在第一主面21和定子电极5和6之间有不同的厚度。这引起了可变电容器1的最大静电电容的变化。
上述变化是由定子端面7和8的厚度差引起的。特别是如图7B所示,多个定子元件2a由固定器25固定,而定子端面7和8与固定面26接触。因此,构成定子端面7和8的导电膜之间的厚度差引起了定子元件2a的第一主面21的位置之间的差。结果,在通过抛光平板27抛光定子元件2a获得的多个定子2中,在第一主面21和定子电极5和6之间出现了厚度的变化。
此外,如图7A到图7D所示,当构成定子端面7和8的导电膜非常薄时,其显示在定子元件2a中或定子是从排列部件或定子的左侧第二个,如图7C所示,抛光平板27没有到达定子元件2a的第一主面21。因此,在某些情况中,如图7D所示,第一主面21上的定子端面7和8没有完全被除去。
此外,按照图7A到图7D所示的抛光方法,如果在每一个定子元件2a的两个定子端面7和8的导电膜之间存在厚度差,部件2a就会遇到图8A和图8B图示的问题。图8A和图8B分别对应图7C和图7D。
如图8A所示,如果构成定子端面7的导电膜比构成定子端面8的导电膜薄,则定子元件2a以倾斜的姿态固定在固定器25的固定面26上。因此,定子元件2a以这种倾斜的姿态由抛光平板27抛光。
结果,如图8B所示,在获得的定子2中,由抛光形成的第一主面21与第二主面22不平行,类似地,与定子电极5和6也不平行。
如果上述的定子2被装入可变电容器1中,则转子3不能够稳定旋转,因此,静电电容变得不稳定。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可变电容器定子的方法,以及包括在该生产方法中生产定子的可变电容器。
按照本发明生产可变电容器定子的方法包括步骤:
准备由介质制成的在可变电容器中使用的定子,该定子有相互之间平行的第一和第二主面,以及连接第一和第二主面的侧面,定子具有与第一和第二主面平行延伸的定子电极,定子电极通过至少介质的一部分面对形成在转子上的转子电极,转子电极保持旋转地与第一主面接触,形成在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上的定子端面电连接到定子电极。
准备构成定子的定子元件,并提供定子电极和定子端面,定子端面由导电膜制成,并从侧面延伸到第一和第二主面的一部分上,伸出部分提供在构成定子端面的没有形成导电膜的第一主面上,提供伸出部分,以至伸出部分的顶面上的高度高于导电膜的厚度;以及,抛光具有作为参考的伸出部分的顶面的定子元件的主面,以便除去延伸在第一主面上的导电膜的部分。
上述抛光步骤最好包括由固定器固定多个定子元件的步骤,以便在相同平面排列伸出部分的顶面;当多个定子元件由固定器固定时,抛光定子元件的第一主面。
由固定器固定多个定子元件的步骤包括:准备具有平面排列表面的排列部件;由排列部件排列多个定子元件,并使伸出部分的顶面与排列部件的排列表面接触;准备用于抛光的固定剂把定子元件固定到固定器上;把排列部件排列的多个定子元件的第二主面通过抛光固定剂固定到固定器上。
当定子具有形成在介质内部的定子电极时,按照本发明,在可变电容器中使用生产定子的方法具有特殊的优点。
此外,当构成定子端面的导电膜由导电胶形成,以至从侧面延伸到第一和第二主面的一部分上,随后烘干导电胶,按照本发明,在可变电容器中使用生产定子的方法具有特殊的优点。
此外,本发明旨在包括上述方法中制造的定子的可变电容器。
图1A到图1D顺序地图示了本发明实施例生产定子方法的过程。
图2是图1A所示的定子元件2b的外观透视图。
图3A到图3B是剖面图,示出按照图1A到图1D所示的生产方法,当膜有不同的厚度时,完成抛光定子元件2b的定子端面7和8的导电膜。
图4是本发明可变电容器1外观的透视图。
图5是从本发明的可变电容器1下面看的透视图。
图6是图4所示的可变电容器1的剖面图。
图7A到图7D是顺序显示生产定子的常规方法提供的过程的剖面图。
图8A和图8B是剖面图,显示按照图7A到图7D的生产方法,当膜有不同的厚度时,完成抛光定子元件2b的定子端面7和8的导电膜。
此后,将参考图4到图6描述生产可变电容器定子2的方法。
图1A到图1D对应上述的图7A到图7D,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顺序地图示了包括生产定子2方法的几个步骤。显示在图1中并与定子2有关的单元由与图4到图6所用的相同参考符号指定。
首先,准备图1A所示的多个定子元件2b。定子元件2b的细节显示在图2的透视图中。
主要参考图2,定子元件2b由陶瓷介质制成,并分别具有定子电极5和6及定子端面7和8。定子端面7和8是通过把定子元件2b的端部浸入包含具有预订厚度的导电胶的容器内形成的,以便导电胶粘敷到定子元件2b的端部,然后,烘干导电胶。因此,构成定子端面7和8的导电膜不仅形成在侧面23的一部分上,也从侧面23延伸到第一和第二主面21和22的一部分上。
图1A显示了构成定子端面7和8的具有导电膜厚度差的多个定子元件2b。当导电膜按上述方法应用和烘干导电胶时,很容易形成定子端面7和8的厚度偏差。
再一次参考图2,伸出部分32提供在构成定子端面7和8的导电膜没有形成的定子元件2b的第一主面21上。提供了伸出部分32,以至伸出部分32的顶面31高于各自导电膜的厚度。
然后,如图1B所示,多个定子元件2b使用各自伸出部分32的顶面31作为参考定位。具体说,准备具有平面排列表面33的排列部件34。当各自的顶面31与排列表面33接触时,多个定子元件2b排列在排列部件34的排列表面33上。因此,多个定子元件2b的伸出部分32的顶面31被排列在相同平面上。在这种状态下,多个定子元件2b的位置可以借助于粘着剂在排列表面33上临时确定。
在上述的状态中,定子元件2b的伸出部分32的顶面分别高于构成定子端面7和8的导电膜的厚度。因此,即使存在构成定子端面7和8的导电膜的厚度差,也可以排列多个定子元件2b,而不会受到厚度差的影响。
随后,准备具有固定平面35的固定器36,用于固定上述排列的多个定子元件2b第二主面22的侧面。此外,用于抛光37的固定剂把各个定子元件2b固定到固定器36。
然后,由排列部件34排列的多个定子元件2b的第二主面22的侧面通过用于抛光37的固定剂被固定到固定器36的固定表面35。这时,由于用于抛光的固定剂37,即使定子元件2b的定子端面7和8存在厚度差,多个定子元件2b被固定到固定器36,而各个伸出部分的顶面31被排列在相同平面上。
作为用于抛光的固定剂,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固定剂。
首先,作为用于抛光的固定剂37,采用的固定剂在室温是液体状态,当低于室温时固定剂被固化,例如水和低温凝结剂。在这种情况下,为把定子元件2b固定到固定器36上,用于抛光的液体状态的固定剂在室温(或高于室温)被层加在定子元件2b和固定器36之间。然后,冷却用于抛光的固定剂37使其固化。
其次,作为用于抛光37的固定剂,采用的固定剂在室温是固体状态,当固定剂被加热到高于室温时,例如蜡和石蜡。在这种情况下,为把定子元件2b固定到固定器36上,用于抛光37的固定剂被加热到高于室温的温度,然后,以液体状态层加在定子元件2b和固定器36之间。用于抛光37的固定剂的温度返回到室温使其固化。
在定子元件2b固定到固定器36之后,不需要排列部件34,所以从定子元件2b取下排列部件34。
随后,如图1C所示,由固定器36固定的多个定子元件2b的第一主面21的侧面由抛光平板38抛光。通过抛光,不仅伸出部分32,而且构成定子端面7和8的导电膜的一部分和延伸到第一主面的一部分被除去。
如图1B所示,如果抛光平板38具有抛光表面39,则可以使用抛光平板38而不是排列部件34。既,伸出部分32的顶面31与抛光平板38的抛光表面39接触。因此,排列了多个定子元件2b,以至伸出部分32的顶面31被排列在相同平面上。然后,定子元件2b通过用于抛光37的固定剂固定到固定器36。随后,可以操作抛光平板38完成抛光。
如图1D所示,抛光上述定子元件2b获得的定子2从固定器36取下。这时,用于抛光37的固定剂被加热到高于液化温度,然后,定子元件2b与固定器36分离,同时,粘着到定子元件2b的用于抛光37的固定剂也被除去。为了除去用于抛光的固定剂,除了可以应用加热的方法外,可以使用溶剂或机械断开的方法把粘着到定子元件2b的固定剂从固定器36除去。
如上所述,因为使用多个定子元件2b的伸出部分32的顶面31作为参考完成了抛光,可以获得基本上均匀抛光量的多个定子元件2b,没有受到构成多个定子元件2b的定子端面7和8之间的厚度差的影响。因此,抛光之后获得的多个定子2减少了第一主面21和定子电极5和6之间的厚度差。
此外,按照图1A到图1D图示的抛光方法,即使在各个定子元件2b的定子端面7和8之间存在厚度差,也可以获得适当的抛光而不受上述厚度差的影响。这将参考图3A到3B描述。
图3A到3B显示了定子元件2b,在该元件中,构成定子端面7的导电膜分别薄于构成定子端面8和定子2的导电膜。
如图3A所示,通过使用伸出部分32的顶面31作为参考,即使定子端面7和8存在厚度差,定子元件2b通过用于抛光的固定剂被固定到固定器36上,也没有倾斜于抛光面37。此外,当抛光由抛光平板38完成时,抛光表面39可以平行地应用到定子电极5和6。
因此,如图3B所示,在抛光后获得的定子2中,第一主面21和定子电极5和6保持平行状态。换句话说,可以避免图8所示的不适当的抛光状态。
上述生产方法获得的定子2可以用于图4到图6图示的可变电容器1中。可变电容器1的结构与上述相同。类似的解释将不重复了。
因此,本发明已经参考实施例的附图进行了描述。此外,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进行某些修改。
例如,在实施例中,同时处理和抛光多个定子电极元件2b。定子元件2b可以一个接一个地抛光,并使用伸出部分32的顶面31作为参考完成抛光。
如实施例所示,如果同时处理多个定子元件2b,使用用于抛光的固定剂,以便由固定器36固定多个定子元件2b。但是,为此目的,可以采用机械装置夹住定子元件2b,而不使用用于抛光37的固定剂。
此外,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在生产的定子2中,定子电极5和6形成在介质的内部。本发明可以适用于在它的外面形成有定子电极的定子的生产方法。
此外,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构成定子端面7和8的导电膜由应用和烘干导电胶形成。本发明也适用于由其它方法形成的导电膜。
此外,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定子2或定子元件2b具有两个定子电极5和6和两个定子端面7和8。但是,本发明也适用于只有一个定子电极和一个定子端面的定子元件生产的定子。后者形成分别对应图3A和图3B所示的定子元件2b和定子2的极端情况。既,在图3A和图3B中,可以看到,即使没有提供定子端面7,也可以获得适当的抛光,伸出部分32的顶面31被用作参考。
如上所述,在构成获得定子的定子元件中,定子端面由导电膜制成,该导电膜从侧面延伸到各个第一和第二主面的一部分上。在第一主面上,提供了不同于第一主面高度的伸出部分,伸出部分的顶面高于导电膜的厚度。关于这种定子元件的抛光,抛光定子元件的第一主面的侧面,以至延伸在第一主面的部分上的导电膜的部分使用伸出部分的顶面作为参考除去。因此,即使在多个定子元件或每一个定子元件中构成定子端面的导电膜之间存在厚度差,构成定子定子端面的导电膜的部分和在第一主面的部分上延伸的部分可以完全被除去,而没有受厚度差的影响。此外,多个定子元件可以以均匀抛光量抛光,排除了倾斜抛光面。
因此,当使用本发明生产方法生产的定子形成可变电容器时,可变电容器的最大静电电容可以达到很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此外,转子的旋转可以稳定进行。因此,可以稳定调节静电电容。
按照本发明,抛光处理可以有效地完成,当完成固定器上固定的多个定子元件的抛光时,伸出部分的顶面被排列在相同平面上。
当多个定子元件由固定器固定时,准备具有平面排列面的排列部件和抛光固定剂,多个定子元件由排列部件排列,伸出部分的顶面与排列部件的排列面接触,多个定子元件的第二主面侧面通过抛光固定剂固定到固定器。因此,可以有效地固定多个定子元件,以至伸出部分的顶面可以排列在同一平面上。
此外,当本发明生产方法获得的定子具有形成在介质内的定子电极的结构时,获得了非常高的抛光精度,本发明的生产方法具有具有特殊的意义。
此外,当定子端面由导电胶和烘干导电胶形成时,形成导电膜的厚度差相对容易。因此,重要的优点是获得了适当的抛光,而没有受上述导电膜的厚度差的影响。

Claims (6)

1.一种生产可变电容器中使用的定子的方法,包括步骤:
准备由介质制成的可变电容器中使用的定子,该定子有相互之间平行的第一和第二主面,连接第一和第二主面的侧面;
定子具有与第一和第二主面平行地延伸的定子电极,定子电极通过至少介质的一部分面对形成在转子上的转子电极,转子电极旋转地与第一主面接触;
形成在所述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上的定子端面电连接到定子电极;
准备构成定子的定子元件,并提供定子电极和定子端面,定子端面由导电膜制成,并从所述侧面延伸到第一和第二主面的一部分上,伸出部分提供在构成定子端面的没有形成导电膜的第一主面上,提供伸出部分,以至伸出部分的顶面上的高度高于导电膜的厚度;以及,
抛光具有作为参考的伸出部分的顶面的定子元件的第一主面,以便除去延伸在第一主面上的导电膜的部分。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可变电容器使用的定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抛光步骤包括:
由固定器固定多个定子元件,以便在相同平面排列伸出部分的顶面;
当多个定子元件由固定器固定时,抛光定子元件的第一主面。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产可变电容器使用的定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固定器固定多个定子元件的步骤包括:
准备具有平面排列表面的排列部件;
由排列部件排列多个定子元件,并使伸出部分的顶面与排列部件的排列表面接触;
准备用于抛光的固定剂把定子元件固定到固定器上;
把排列部件排列的多个定子元件的第二主面侧面通过抛光固定剂固定到固定器上。
4.按权利要求1到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生产可变电容器使用的定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定子具有形成在介质内部的定子电极。
5.按权利要求1到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生产可变电容器使用的定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准备定子元件的步骤中,使用导电胶形成导电膜,以便从侧面延伸到各个第一和第二主面的部分上,随后,烘干导电胶。
6.一种可变电容器,包括权利要求1到3任一权利要求定义的方法生产的定子。
CNB011026642A 2000-02-08 2001-02-07 生产可变电容器定子的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16288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030082A JP3601397B2 (ja) 2000-02-08 2000-02-08 可変コンデンサの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可変コンデンサ
JP030082/2000 2000-02-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08347A true CN1308347A (zh) 2001-08-15
CN1162882C CN1162882C (zh) 2004-08-18

Family

ID=185551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026642A Expired - Lifetime CN1162882C (zh) 2000-02-08 2001-02-07 生产可变电容器定子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625858B2 (zh)
JP (1) JP3601397B2 (zh)
KR (1) KR100366929B1 (zh)
CN (1) CN1162882C (zh)
GB (1) GB23591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87502B2 (ja) * 2003-06-20 2010-06-2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可変コンデンサ
JP2006210843A (ja) * 2005-01-31 2006-08-10 Fujitsu Ltd 可変キャパシ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70192267A1 (en) * 2006-02-10 2007-08-16 Numenta, Inc. Architecture of a hierarchical temporal memory based system
US11538123B1 (en) * 2019-01-23 2022-12-27 Wells Fargo Bank, N.A. Document review and execution on mobile devic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94710A (en) * 1970-04-13 1972-09-26 Mallory & Co Inc P R Variable capacitance multilayered ceramic capacitor
US3681828A (en) * 1970-05-21 1972-08-08 Frank G J Mezey Method of making rotors for variable capacitors
US3705335A (en) * 1971-08-19 1972-12-05 Jfd Electronics Corp Low height ceramic capacitor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 mounting
JPS6011451B2 (ja) * 1977-07-26 1985-03-2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可変磁器コンデンサ
US4292660A (en) * 1977-12-24 1981-09-29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Variable capacitor
JPS6223079Y2 (zh) * 1981-01-27 1987-06-12
US5034851A (en) * 1990-05-23 1991-07-23 American Technical Ceramics Corporation Miniature monolithic multilayered capacitors and method for trimming
JPH04321210A (ja) * 1991-04-22 1992-11-11 Murata Mfg Co Ltd トリマコンデンサ
US5424906A (en) * 1992-04-16 1995-06-13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Variable capacitor
JP3307020B2 (ja) * 1992-10-19 2002-07-24 株式会社ニコン 超音波モータ
US5414589A (en) * 1993-06-07 1995-05-09 Rohm Co., Ltd. Capacitor having a changeable dielectric capacit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H10303071A (ja) * 1997-04-24 1998-11-13 Kyocera Corp トリマコンデンサ
TW391021B (en) * 1997-09-08 2000-05-21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Variable capacitor
JP3387382B2 (ja) 1997-09-08 2003-03-1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可変コンデンサ
US6171921B1 (en) * 1998-06-05 2001-01-09 Motorola, Inc. Method for forming a thick-film resistor and thick-film resistor formed thereb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10018789A1 (en) 2001-09-06
GB2359194B (en) 2002-03-27
JP2001223133A (ja) 2001-08-17
KR20010078373A (ko) 2001-08-20
KR100366929B1 (ko) 2003-01-09
GB0102842D0 (en) 2001-03-21
GB2359194A (en) 2001-08-15
US6625858B2 (en) 2003-09-30
JP3601397B2 (ja) 2004-12-15
CN1162882C (zh) 2004-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41666C (zh) 具有优化的槽的抛光垫及使用方法
CN1194360C (zh) 固体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73909C (zh) 适于高精度平面化的化学机械抛光方法
CN1162882C (zh) 生产可变电容器定子的方法
CN1444239A (zh) 陶瓷电子部件、浆涂方法及浆涂装置
CN101076452A (zh) 印刷掩模以及太阳能电池单元、平板显示器和片状电容器
CN1883031A (zh) 制造片形结构的方法、特别是由硅制造片形结构的方法、所述方法的应用、和由此制备的片形结构、特别是由硅制造的片形结构
CN1197542A (zh) 抛光方法和设备
CN101030605A (zh) 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264905A (zh) 用于生产叠层陶瓷电子元件的方法
CN1815646A (zh) 可变电容器及制造可变电容器的方法
CN1647258A (zh) 在衬底上形成图案层的方法
CN1722425A (zh) 半导体结构
WO2012023957A1 (en) Microlens array for solar cells
EP1026708A2 (en) Electrode-forming composition, activated carbon electrode and electric double layer capacitor
CN106504892A (zh) 陶瓷电子部件的制造方法
CN101029146A (zh) 多孔质片的制造方法及根据该制造方法得到的多孔质片
CN104553199A (zh) 三层介电聚偏氟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379421A (zh) 陶瓷电子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841603B (zh) 固体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765015A (zh) 利用无电膜沉积形成平坦化Cu互连层的方法和设备
CN1454043A (zh) 激光直烧式的多层电路板制造方法
CN1905989A (zh) 抛光方法及在该抛光方法中使用的抛光膜
CN1794902A (zh) 电路形成基板的制造方法及电路形成基板的制造用材料
CN1992178A (zh) 抛光工艺的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818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