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03466A - 倾斜式单缸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倾斜式单缸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03466A
CN1303466A CN 99806684 CN99806684A CN1303466A CN 1303466 A CN1303466 A CN 1303466A CN 99806684 CN99806684 CN 99806684 CN 99806684 A CN99806684 A CN 99806684A CN 1303466 A CN1303466 A CN 13034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ank
crank housings
side cover
housings
crank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9980668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中勇大
渡边延广
岩田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MER DIESEL ENG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MER DIESEL ENG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1063219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02541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1233789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11324626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1390869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11324704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1395469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95472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MER DIESEL ENG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MER DIESEL ENGIN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034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034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63/00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pumps, hand-held tools or electric generators; Portable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engine-driven devices
    • F02B63/02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pumps, hand-held tools or electric generators; Portable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engine-driven devices for hand-held too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B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OR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TYPE, e.g. STEAM ENGINES
    • F01B3/00Reciprocating-piston machines or engines with cylinder axe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1B3/0032Reciprocating-piston machines or engines with cylinder axe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having rotary cylinder block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75/00Other engines
    • F02B75/16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f cylinders, e.g. single-cylinder eng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75/00Other engines
    • F02B75/02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ycles, e.g. six-stroke
    • F02B2075/022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ycles, e.g. six-stroke having less than six strokes per cycle
    • F02B2075/027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ycles, e.g. six-stroke having less than six strokes per cycle fou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2275/00Other engines, components or detail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02B2275/34Lateral camshaft posi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air compression and subsequent fuel addition
    • F02B3/06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air compression and subsequent fuel addition with compression ign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具有倾斜单缸体组件(1c)的曲柄壳体(1)的一个开口侧由一侧盖(2)关闭,曲柄轴(3)水平设置在曲柄壳体(1)和侧盖(2)的曲柄室单元(1a,2a)中,在缸体单元(1c)的轴线(A)之下设置有一个平行于曲柄轴(3)的平衡块轴(4)、一凸轮轴(5)、一润滑油泵驱动轴(10)以及一个冷却水泵驱动轴(20),其中两个轴(10,20)设置在同一轴线上。曲柄齿轮(6)设置在曲柄轴(3)一个侧部上,第一平衡块齿轮(7)以及第二平衡块齿轮(8)保持与平衡块轴(4)连接,第一平衡块齿轮(7)与曲柄齿轮(6)啮合,而第二平衡块齿轮(8)与凸轮轴(5)上的一凸轮齿轮(9)啮合。凸轮齿轮(9)与冷却水泵驱动轴(20)齿轮啮合,而一第三平衡块齿轮(19)设置在平衡块轴(4)上与第一和第二平衡块齿轮(7,8)相对的部分上,并与润滑油泵驱动轴(10)齿轮啮合。

Description

倾斜式单缸发动机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颖和改进的倾斜单缸(水冷)发动机,具有一个整体形成一倾斜缸体的曲柄壳体,其中要支撑在曲柄壳体中或盖住曲柄壳体的一个侧盖中的各种转轴及由转轴驱动的各种装置重新设置成可以使发动机更紧凑,尤其是降低发动机的顶部,润滑油通道的结构改进成可以降低发动机的加工成本,输出轴的结构改进成可以使发动机驱动多个具有共同转向的负载,而围绕水冷发动机本体的散热器、燃料箱、消音器等重新设置成很紧凑,可以增进冷却效率而不会损害燃料箱和散热器的容量。
通常,公知的单缸发动机如日本实用新型公开No.hei 5-45876中所公开的,其中一缸体的轴线在曲柄轴水平设置时从竖直方向倾斜。
显然这些一个倾斜缸体具有可以在竖直方向紧凑发动机的优点(减少发动机的高度)。此外,以前的单缸发动机设有通过齿轮与曲柄轴配合的平衡块轴,或者如上述对比文件所公开的往复移动的平衡块,以抵消由曲柄轴转动引起的振动。这种平衡装置正好设置在曲柄轴之下,这样它们浸泡在由曲柄壳体内底形成的油池里的润滑油中,并根据它们的转动点燃油,从而提高润滑油的温度。而且,平衡装置速度减小或由点着的油的阻力约束。如果单缸倾斜设置,这种设置在与曲柄轴交叉的缸体轴线的延长线上的平衡装置与曲柄壳体的底部隔开足够高的距离,以便设置在润滑油池之上而不会沉入其中。这也是单缸倾斜的另一个原因。
在曲柄壳体中,在曲柄轴和上述平衡块轴(以下平衡块轴可以由可往复运动的平衡块代替)旁边设置至少一个用于驱动入口和出口阀的凸轮轴以及一个燃料注入泵(柴油发动机)或另一种装置。通常,凸轮轴通过齿轮直接与曲柄轴连接。
但是,在曲柄轴和凸轮轴之间必须有确定的距离,用于确保曲柄臂和曲柄轴的平衡配重的转动范围以及在这两个轴之间的减速比。因此,设置在凸轮轴(以下称为凸轮齿轮)上用于与曲柄轴配合的齿轮径向很大。从而,当凸轮轴要设置在缸体之下时,会产生以下问题:倾斜缸体必须几乎竖直,这背离了其倾斜的目的(用于在竖直方向使发动机紧凑并使平衡块轴位置较高)。
另外,必须在曲柄轴附近在凸轮轴相对处设置平衡块轴的一个空间。当倾斜缸体几乎水平设置以降低发动机的顶部时,包含设置在缸体轴线延长线上的平衡块轴的常规曲柄壳体在缸体的相对侧中膨胀。因此,最好平衡块轴从缸体轴线的延长线向上或向下偏移,同时可以有效抵消曲柄轴的振动。但是当其从此即在缸体旁边向上偏移时,曲柄壳体的上部尺寸必须很大,从而背离其紧凑的要求。另外,最好一起动电机设置在缸体旁边而不会向上伸出。当平衡轴设置在此时,这就不太可能。
此外,必须利用曲柄轴的转动驱动各种装置如控制器、润滑油泵以及冷却水泵。如果凸轮轴或平衡块轴用于一个装置的驱动轴,则它会变长,从而会使发动机侧向延长。
针对一个控制器。连在燃料注入泵的一调节器上的控制杆的转动支点位于由凸轮轴驱动的燃料注入泵和绕通过齿轮与凸轮轴连接的一控制器驱动轴设置的离心控制器配重之间的中间位置上。这样,当控制杆竖直设置时,转动支点成为控制杆的一个中间部分,这样控制杆的上、下端成为自由端,而上端连在调节器上,下端连在控制器配重的可动部上。因此,控制器驱动轴的位置降低,以确保控制器较长的行程。如果在这样一个低控制器驱动轴上与凸轮轴的齿轮啮合的齿轮浸入润滑油槽(油池)中,会产生上述相同的问题。考虑到要设置到润滑油槽之上的齿轮,发动机的高度比较很高。
这样,当控制器驱动轴与平衡块轴相同或通过齿轮与平衡块轴连接而且凸轮轴设置在缸体之下,常规的控制器根据平衡块轴的位置设置在缸体旁边与凸轮轴相对。如果平衡块轴与控制器驱动轴隔开并且两个轴通过齿轮彼此连接,起动电机不能设置在缸体旁边的空间中。它必须以不正确的伸出形式设置在另一处。如果平衡块轴与平衡块轴相同,平衡块轴必须加长,从而使发动机在水平方向过长。
另一点,公知的发动机中在其一侧具有一个曲柄壳体开口,一个侧盖设置在曲柄壳体的开口一侧上。曲柄壳体中的曲柄室在其底部形成为油池,用于润滑油,而在曲柄壳体或侧盖的壁中形成一个与油池连通的润滑油道。
一倾斜缸体发动机通常倾斜设置,从而缸体相对于竖直或水平方向改变其轴向。因此,油池的油面改变其与缸体轴线的夹角。如果倾斜缸体发动机具有上述这样一种侧盖,与润滑油通道相通的润滑油入口在曲柄壳体或侧盖的一个侧壁上开口,以面向油池。通常,考虑到设置的发动机的倾角,只提供一个油入口,从而如果发动机倾斜,油池的结构以及润滑油入口和通道的位置要求根据倾斜发动机的角度而改变,从而增加发动机的制造成本。
此外,在其周边设有各种装置如燃料注入泵和燃料供给泵的曲柄壳体或侧盖钻有孔,用于使这些装置的一些部分穿过。如果这些孔平行,其钻制成本会降低且这些装置的维修会很容易。通常在润滑油通道的向外的开口上设置一个润滑油过滤器。如果这些孔平行于润滑油通道,润滑油过滤器、燃料注入泵以及燃料供给泵可以平行设置在同一侧上,从而可以容易而同时地对所有装置维修。但实际上,这些装置常规的润滑油通道和孔不是根据这种观点钻制的,从而增大了其加工成本。结果这些装置的位置脱离实用并使其维修复杂。
通常,公知的是一减压阀设置在润滑油通道的下部,当泵设置在曲柄壳体或侧盖上用于向上述润滑油通道供给润滑油时,减压阀用于调节从润滑油泵排出的润滑油的压力。但是,减压阀的位置受限制,这样就不能精确调整润滑油通道最前端中润滑油的压力。另一方面,朝向凸轮轴的一个润滑油通道单独钻制在凸轮轴的轴承中或凸轮轴中,从而产生其加工工序过多及有损轴承或凸轮轴强度的缺点。
另外,具有上述侧盖的常规的倾斜单缸发动机在与侧盖相对的曲柄壳体外侧在其曲柄轴上设有一个飞轮。发动机动力可以从曲柄轴的一端获取,不论其是否位于飞轮同一侧上或与飞轮相对,或两者都有。
当发动机动力从曲柄轴两端取得时,可以同时由一个发动机驱动两个负载。但是,连在曲柄轴的各个端部上而不反转的两个负载的输入转动彼此反向转动。因此,不可能同时由发动机驱动一对在输入转动方向中共同单向转动的负载。在两个负载的情况下,当其输出件平行设置时,这两个负载输出转向相同,一个负载的输出转向必须与其输入转向一致,而另一个负载的输出转向与其输入转向相反。如果负载的输入轴可以反向而其输出轴随着输入轴的反转也反向,一对负载的设置必须假设这两个负载的输出转向彼此相反。这样,其中一对负载由单独的倾斜单缸发动机组驱动的应用模型的数量受到限制。即使进行一种模型,负载必须改变或一个负载的输出转动必须反向,除非两个负载的输出转动可以彼此相反。
如果这种与曲柄轴的转向相反的动力输出部设置在发动机一侧上,一对可单向转动的负载可以同时由单独的发动机驱动。即使一个负载只由发动机在其一侧驱动,与飞轮相同或相对的发动机的任一侧必须根据各种场合为动力输出而选择。如果单向转动负载可以驱动连接在动力输出部上而不论其是否设置在飞轮同一侧或相对侧上,负载都不需要改变,从而节省其成本。
但是,如果动力输出部由曲柄轴构成,为了驱动一对设置在发动机两侧上的可单向转动的负载,曲柄轴必须分成彼此反向转动的两个部分,其中一个与飞轮一体形成,从而很复杂和昂贵。此外,凸轮轴和许多部件例如润滑油泵和冷却水泵必须做成与曲柄轴的两个分部相对应,从而进一步增大成本。
此外,当发动机动力从与飞轮位于发动机的同侧上的曲柄轴取出时,与曲柄壳体分开的一个飞轮壳有选择地设置在曲柄壳体上,而要直接与发动机的动力输出部相连的一个负载连在飞轮壳体上。要连在曲柄壳体上的飞轮壳用螺栓牢固夹持以及销和槽来定位,从而增加了部件的数量和发动机的成本与重量。
另一点,具有水平单缸的水冷发动机在其缸体之上设且一个竖直的散热器。设置在散热器前部中的一个冷却风扇通过一个环带与一转轴如一曲柄轴驱动连接,从而使整个发动机非常高。另外,环带的使用寿命也是一个问题。如果环带损坏,散热器就无法工作,这就会使发动机过热。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通常已有的现有技术在日本实用新型公开公报No.Sho 57-2209中公开,其中散热器水平位于水平缸体之上,冷却风扇与散热器隔开并连在飞轮上以利用飞轮的离心力,而一个盖件设置在飞轮之上用于引导设置在飞轮上的冷却风扇和散热器之间的冷风。在上述文件中还公开了各种部件如燃料箱和消音器设置在发动机周围。
根据引用的现有技术,散热器基本与冷却风扇的上部一样高。从冷却风扇吹出的冷空气经过冷却风扇的上部和散热器的上部之间的一个基本水平的风扇壳体。
燃料箱基本水平设置在散热器之上。消音器设置在朝向缸体头的发动机一侧之外,以比缸体头进一步向外伸出。
这种围绕发动机的部件的常规设置可以满足水冷单缸发动机紧凑的要求。根据前面的水平缸体发动机,在缸体顶部和散热器下表面之间只有很窄的空间使冷风可以吹向散热器。为了保证有更多的冷风吹向散热器,冷却风扇和散热器之上的一个盖部向上膨胀,从而使其外形复杂,结果加大了盖件的加工成本。
常规发动机竖直方向细长不能满足紧凑的要求,因为燃料箱设置在散热器之上。此外,由于水平方向为细长形的燃料箱基本水平设置,当燃料箱中燃料表面在发动机倾斜设置时倾斜,由于燃料消耗而降低的燃料表面短时间内低于燃料箱的燃料出口,从而增大了充气频率,结果引起发动机输出损坏,并在仍有很大燃料留在燃料箱中时增大了加油频率。
常规的消音器向外侧向伸出不能满足发动机水平方向要紧凑的要求。
在所述常规发动机中,针对冷却曲柄壳体和缸体的效率,来自冷却风扇的冷风沿设置在冷却风扇和飞轮之上的风扇壳体吹向设置在曲柄壳体和缸体之上的散热器,这样就缺少吹向曲柄壳体和缸体的冷风。换句话说,来自冷却风扇的冷风不能用于有效地冷却曲柄壳体和缸体。
另外,注有燃料的燃料箱自然具有对环境的冷却效果。但是,设置在散热器之上的常规燃料箱不能用于充分冷却其他部件。相反,会担心散热器排出的空气会加热燃料箱。
常规的基本水平设置的水平细长燃料箱用螺栓拧入其竖直中心部的一个侧端,或在侧向在其上、下端被固定。要求燃料箱和散热器尽可能用少的部件简单和牢固地支撑,同时保证其充分的容量。但是,燃料量越高,其所需的固定就越要牢固。
如果竖直细长的燃料箱支撑在曲柄壳体的一个侧面上,曲柄壳体之上的空间就不能设置燃料箱,从而缩短发动机的竖向长度。如果燃料还在其上、下部得到支撑,其支撑就会牢固。但是由于曲柄壳体的侧面随着曲柄轴的转动而振动,燃料箱必须隔振。
散热器被完全盖住,因为燃料设在其上,而且直接与做为发动机本体的曲柄壳体相连,这不符合屏蔽由发动机本体(曲柄壳体)和散热器振动引起的噪音的要求。
本发明涉及一种倾斜单缸型发动机,具有一个曲柄壳体,其中设有一个水平的曲柄轴,并在其上设有一个倾斜缸体。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当发动机设有各种部件如润滑油泵和控制器时使整个发动机紧凑。
为了达到第一目的,至少一个平衡块轴和一个做为转轴平行于曲柄轴的凸轮轴的轴线设置在所述缸体的一轴线之下,因此,其中平衡块轴和凸轮轴不存在缸体轴线之上的曲柄壳体的一个上部可以省去,这样各种设施如起动电机可以设置在曲柄壳体顶部之上。
在曲柄壳体中转轴组的一个侧端附近设有一个固定在曲柄轴上的曲柄齿轮、一个固定在凸轮轴上的凸轮齿轮、一个固定在平衡块轴上的第一平衡块齿轮以及一个固定在同一轴上与第一平衡块齿轮相邻的第二小平衡块齿轮。第一平衡块齿轮与曲柄齿轮啮合,而第二平衡块齿轮与凸轮齿轮啮合。由于这种曲柄齿轮的齿轮链,第一平衡块齿轮、第二平衡块齿轮以及凸轮齿轮,凸轮轴的转动通过平衡块轴传递给凸轮轴。
如果凸轮齿轮直接与曲柄齿轮啮合,由于曲柄臂的曲柄轴的平衡配重的旋转半径较大,凸轮齿必须很大,这样曲柄轴和平衡块轴之间的间距就会加大。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平衡块齿轮的转动半径较小,而且与凸轮齿轮啮合的第二平衡块齿轮径向小于与曲柄齿轮啮合的第一平衡块齿轮,这样当沿其轴线看去时凸轮齿轮和第一平衡块齿轮重迭。
而且,凸轮齿轮不需要为了保证足够的降速比而很大,从而凸轮轴和平衡块轴之间的间距会变短。平衡块轴的最大转动半径与曲柄轴的重迭,这样转轴组的曲柄轴、平衡块轴以及凸轮轴可以容纳在一个较小的空间中。因此,倾斜缸体之下曲柄壳体的一下部不需要向上扩大来设置平衡块轴和凸轮轴。结果,倾斜缸体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很小,从而整个发动机在竖直方向很短。
上述发动机还包括一具有平行于所述一组旋转轴的泵驱动轴的润滑油泵,其中所述润滑油泵设置在所述旋转轴组的所述一个侧端附近,而且所述润滑油驱动轴与所述凸轮齿轮配合;一在所述平衡块轴另一侧端附近固定设置在所述平衡块轴上的第三平衡块齿轮,以及一具有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组的冷却水泵驱动轴的冷却水泵,其中所述冷却水泵设置在所述旋转轴组的另一侧端附近,而且所述冷却水泵驱动轴与所述第三平衡块齿轮配合。
因此,首先,润滑油泵和冷却水泵可以相邻于凸轮轴和平衡块轴设置由于要与这些轴相连。当这些泵与各自的轴同轴设置时,凸轮轴和平衡块轴不会过度延伸。第二,由于这两个泵在曲柄壳体中在转轴组两侧中都间隔开,泵在其驱动轴彼此同轴设置时交错,从而节省曲柄壳体的延伸。第三,如下所述可以在两个泵之间提供一个空间紧凑设置一控制杆。
在曲柄壳体中,还包括:一在所述曲柄壳体中绕所述润滑油泵的所述泵驱动轴设置的离心控制器配重;一控制杆,可以根据所述离心控制器配重的运动转动,其中所述控制杆在所述曲杆壳体中竖直设置在所述离心控制器配重和所述冷却水泵之间,以及一具有用于调节注入的燃料量的部件的燃料注入泵,所述部件与所述控制杆的一上自由端相连,其中所述控制杆的支点设置在所述润滑油泵驱动轴之下。
因此,首先,泵之间的固定空间用于放置控制杆,从而使发动机紧凑。第二,当控制杆要延伸准确调整注入的燃料量时,控制杆不仅要求润滑油泵驱动杆而且支点降低。这样,控制器可以抵抗摇动或其他问题,同时设置在润滑油泵驱动轴(用于驱动润滑油泵和控制器)上的齿轮不会沉入曲柄壳体底部中的润滑油槽中。
此外,至少做为转轴平行于曲柄轴的平衡块轴、凸轮轴以及控制器驱动轴的轴线设置在所述缸体轴线之下。因此,平衡块轴、凸轮轴和带有控制器驱动轴的控制器不会出现在缸体轴线之上,这样可以略去曲柄壳体的上端部,从而各种设施如起动电机可以紧凑地设置在曲柄壳体之上倾斜缸体附近。即使缸体轴线根据发动机的位置几乎竖直,缸体旁边的设备也不会水平伸出,从而使发动机保持紧凑。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涉及一种倾斜单缸组件,其构造成一曲柄壳体在其一侧开口并由一侧盖关闭,而一水平曲柄轴通过形成在曲柄壳体和侧盖中的曲柄室设置,以便由曲柄壳体和侧盖的壁支撑,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提供一种在保持有效润滑时用于润滑油的简单而低廉的通道结构。
为了达到第二目的,单缸组件还包括一形成在所述曲柄壳体或所述侧盖的一个壁中的润滑油通道,以及多个与所述润滑油通道相连的润滑油入口,所述润滑油入口在由所述曲柄壳体或所述侧盖构成的所述油池的侧面开口,其中当安装所述发动机时可以根据所述倾斜缸体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选择所述多个润滑油入口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发动机不需要根据其安装角改变润滑油入口和吸入装置。因此,虽然发动机可以倾斜安装,但仍可以通过润滑油通道被有规则地润滑。这样一种发动机可以减少其安装的复杂性,并且可以根据其定位的位置选择一个最适合的润滑油入口。
此发动机还在其曲柄室中设有一个平行于曲柄轴的凸轮轴。在曲柄壳体或侧盖中钻有一个润滑孔用于对曲柄轴提供润滑油,并且在曲柄壳体或侧盖中钻有一连接孔,用于将其与燃料注入泵和燃料供给泵。润滑孔和连接孔平行并与凸轮轴的一个轴线或轴线的延长线相交。因此,这组孔可以容易钻制。润滑油注入泵、燃料供给泵以及要设置在润滑油通道开口上的可选择的润滑油过滤器可以在一个步骤中以基本相同的高度容易地连在发动机的同一侧上。
另外,本发明的发动机组还具有一设置在所述曲柄壳体或侧盖上的润滑油泵;一形成在所述曲柄壳体或侧盖中的油孔,所述油孔与所述润滑油泵的一排出口相连,以及一从所述油孔分出的减压孔,其中所述减压孔朝向所述凸轮轴的一轴颈部附近打开。这样一种结构可以简单地调节润滑油通道中的压力,并用来简单地润滑凸轮轴而无需另外的油道,从而节省工序步骤及加工凸轮轴润滑油系统的成本。
结果,倾斜单缸发动机组可以利用用于由曲柄壳体和侧盖形成的曲柄室的这种简便、低廉的润滑系统而得到润滑。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涉及一种倾斜单缸发动机组,其具有位于其曲柄轴一侧端上的一个飞轮,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使无论一单向驱动的负载位于发动机的哪一侧上都可得到驱动,并使设置在曲柄轴上的飞轮舒适和牢固固定。
为了达到此第三目的,固定在曲柄轴上的曲柄齿轮直接与固定在平衡块轴上的平衡块齿轮啮合,与飞轮相对的平衡块轴的一端从发动机本体向外伸出。此发动机可以驱动一对转向相同的负载,在其两侧都设有负载模式变化或曲柄轴的复杂的分隔,从而可以增进倾斜式单缸发动机组的用途并节省其成本。如果发动机动力要从飞轮和侧盖之间的发动机任一侧输出,几乎所有的部件都可以仍然共同使用,除了飞轮和平衡块轴。这样,倾斜式单缸发动机组可以在两种类型之间改变,它们彼此在动力输出侧不同,这样可以以较低的成本满足各种要求。
另外,发动机组还包括一设置在与所述侧盖相邻的所述曲柄轴的一端上的飞轮,以及一包容所述飞轮的飞轮壳,其中所述飞轮与所述侧盖一体形成。当连在曲柄壳体上时与侧盖分离的常规飞轮壳需要螺栓等部件固定或销或槽来定位。本发明的飞轮壳不需要这些部件,从而节省了部件数量及其成本。而且,发动机可以很轻,因为由连接飞轮而引起的重量增加受到限制。同其由曲柄壳体形成相比,飞轮壳可以由侧盖简便和紧凑地形成各种形状,而且如果需要,可以去除。它可以由模铸形成,从而降低加工成本。
本发明的第四目的涉及一种水冷倾斜单缸发动机组,可以保持发动机紧凑,并在发动机上有效提供各种周围装置,以充分冷却。
为了达到第四目的,发动机组包括一设置在所述曲柄轴一端上的冷却风扇;一散热器,其中当所述曲柄轴水平设置时,所述散热器基本水平设置在所述倾斜缸体和所述曲柄壳体之上;一设置在所述曲柄轴的所述一端上用于盖住所述冷却风扇的风扇壳体,其中所述风扇壳体基本竖直设置在所述冷却风扇和所述散热器之间,并在其内部构成一个用于从围绕所述冷却风扇的整个区域引导冷却风的涡旋导向件。散热器竖向短于一个竖向设置的散热器。设置在曲柄轴一端上用于将冷空气吹入散热器中的冷却风扇直接由曲柄轴转动,而无需其他传动机构如环带,从而节省驱动冷却风扇的部件数量和成本。缸体上部和曲柄壳体上部之间的空间可以用做一个通道,使足够的冷风通向散热器下表面。根据缸体的倾斜此空间向上膨胀。即使在此空间中(或在曲柄壳体的顶部上)设置一个起动电机用于整体紧凑发动机,在起动电机之上仍保留有足够大的空间。因此,如果散热器设置成面向此保留空间,散热器具有足以冷却发动机的容量并降低高度。冷却风扇和散热器之间的竖直风扇具有轮廓分明的外形和简单的形状,以降低其加工成本。来自冷却风扇整个周围进入散热器中的风在经过由风扇形成的涡旋导向件进入散热器中时不仅吹向曲柄壳体的顶部,而且吹向其面向冷却风扇的曲柄壳体的侧端和前、后表面的底部,从而进一步有效冷却曲柄壳体。
水冷倾斜式单缸发动机组设有一个当沿所述曲柄轴看去时沿与所述倾斜缸体相对的所述曲柄壳体的外表面设置的竖直细长的燃料箱。除了某些上述作用外,发动机在竖向紧凑,因为燃料箱不出现在散热器之上。设置在不带有缸体的曲柄壳体旁边的空置空间的竖向细长的燃料箱具有充足的容量。即使燃料箱竖向倾斜设置,燃料箱的燃料出口位于箱中燃料表之下,从而避免充气。除非几乎变空,燃料箱不需要供给燃料,从而避免浪费燃料。相反,曲柄壳体之上的空间可以保证基本在其之上水平延伸散热器,因为燃料箱竖向在曲柄壳体的侧面上延伸。当一电子设备如起动电机设置在曲柄壳体之上时,曲柄壳体侧面上的燃料箱由电子设备补偿,这样,即使在加油时燃料产生泄漏,电子设备也能与泄漏的燃料箱分离开。此外,发动机被隔音,因为燃料箱完全盖住曲柄壳体和侧盖。如果包括平衡块轴和凸轮轴而不包括曲柄轴的转轴组设置在倾斜缸体之下,与缸体相对的曲柄室的区域就空闲,这样可以使围绕此区域的曲柄壳体和侧盖部紧凑,燃料箱以很大的容量沿其设置,如果燃料箱的表面与面向燃料箱的曲柄壳体和侧盖的侧部形状一致,燃料箱可以延伸入曲柄壳体和侧盖的侧面的凹入底部中,从而进一步增大燃料箱的容积。
根据具有这样一种燃料箱的水冷倾斜单缸发动机,所述风扇壳体被部分切去以提供一个开口,而且所述燃料箱的一部分沿所述开口设置,这样所述风扇壳体和所述燃料箱的所述部分构成一个用于从所述冷却风扇向所述散热器引导冷却风的涡旋导向件。除了上述作用外,燃料箱的一个壁部延伸至风扇壳体的开口而无论燃料箱和风扇壳体之间的间隙如何,从而增大燃料箱的容积,同时保持其紧凑的形状。燃料箱由冷却风扇吹风以有效冷却,因为其壁的一部分构成涡旋导向件的一部分。另外,由于竖向细长的燃料箱沿曲柄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曲柄壳体还可以有效冷却。可以简单地切割风扇壳体而设置开口。
设置在所述燃料箱的一注油口上的帽设置在所述散热器之上。除了以上作用外,注油便于进行。由于这种向上伸出的注油开口,即使竖向倾斜安装以使燃料表面倾斜,燃料箱也可以防止在加入燃料时从注入口燃料泄漏,而且燃料箱顶部很高,从而增大其容积。
根据上述水冷倾斜单缸发动机,还包括一固定在所述曲柄壳体的一个侧面上的地脚件,其中所述燃料箱的一下部通过一减振器连在所述曲柄壳体或所述地脚件上,以及一竖立在所述曲柄壳体上的配合件,其中所述燃料箱的一上部与所述地脚件配合,而一减振器位于所述燃料箱的所述上部和所述配合件之间。由于在曲柄壳体侧面上的竖直燃料箱在其上、下部受到支撑,即使其容量较大,不是很牢固的简单和便宜的支撑件也可以稳定地支撑燃料箱。由于减振器用做上、下支撑件,曲柄壳体的振动几乎不会传给燃料箱,从而防止燃料箱中的燃料振动。如果连接件用于支撑散热器和散热器盖,可以节省部件数量和成本,同时使发动机紧凑。
上述水冷倾斜式单缸发动机还设有一与所述风扇壳体连续连接的散热器盖,其中所述散热器盖还用做一冷却风导管。从而避免来自散热器的噪音,而且来自风扇外壳的所有冷却风可以以确定地导入散热器中而不会溢出,从而通过散热器改进了热交换,确保散热器的冷却效果。
根据上述水冷倾斜单缸发动机,还包括一设置在所述倾斜缸体上的缸体头;一在所述缸体头之上设置在所述散热器一侧上的消音器,以及一在所述消音器之下设置在所述风扇壳体上的空气清洁器。
由于水冷倾斜单缸发动机周围各种设备的设置,发动机很紧凑并且成本降低,同时可以保证这些设备的工作能力(如足够的容积,较高的冷却效果以及较好的隔音性能)。
图1是当从与侧盖2相对一侧看去时本发明倾斜式单缸发动机的一个正视图,发动机具有一个由曲柄壳体1形成的曲柄室,曲柄壳体一体设有一个缸体并在其后开口盖有一个侧盖2,其中一个飞轮设置在侧盖2的一侧上;
图2是当从与侧盖2相同一侧看去时发动机的一个后视图;
图3是当在与缸体相对一侧看去时发动机的一右侧图;
图4是当从与缸体相同的一侧看去时发动机的一左视图;
图5是当从与侧盖2相对一侧剖视时本发明倾斜式单缸发动机的一个剖视图,其中具有一个由曲柄壳体1形成的曲柄室,曲柄壳体一体设有一个缸体并在其后开口盖有一个侧盖2,其中一个飞轮设置在侧盖2的一侧上;
图6是当从与侧盖2相同一侧剖视时发动机的一个后视剖视图;
图7是沿图5中Ⅰ-Ⅰ线的一个剖视图;
图8是发动机的一剖视图,其中其上半部沿图6的Ⅱ-Ⅱ线剖视,其下区沿图6的Ⅱ′-Ⅱ′线剖视;
图9是沿图5的Ⅲ-Ⅲ线的一个剖视图;
图10是一润滑油通道R从侧盖2内部至发动机各个部分的循环图;
图11是一局部剖视放大图,示出图10中接近凸轮轴轴承部2g的润滑油通道;
图12当从与侧盖2相对一侧剖视时是本发明倾斜式单缸发动机的一个剖视图,其中具有一个由曲柄壳体1形成的曲柄室,曲柄壳体一体设有一个缸体并在其后开口盖有一个侧盖2,其中一个飞轮设置在侧盖2的一侧上,而一平衡块轴4从与侧盖2相对一侧向外伸出以提供输出端;
图13是一倾斜单缸发动机组的剖视图,其中其上半区沿图6中线Ⅱ-Ⅱ剖示,而其下区沿图6中Ⅱ-Ⅱ′线剖示,其中飞轮壳由一侧盖一体形成,而一曲柄轴与飞轮相对向外伸出以提供输出端;
图14是带有由水冷却的倾斜单缸发动机的发动机组(水冷倾斜式单缸发动机组)的正视图;
图15是发动机的一右视局部剖视图;
图16是沿图15的Ⅴ-Ⅴ线的视图;
图17是水冷倾斜单缸发动机组的一右视图,局部示出当去掉燃料箱时风扇壳体60、散热器盖61以及右侧撑条46的右侧剖视图;
图18是沿图17Ⅵ-Ⅵ线的剖视图;
图19是沿图17Ⅵ-Ⅵ线的剖视图。
在以下对本发明的单缸倾斜发动机的各种实施例进行描述时,先假设一曲柄轴水平和纵向定位。一曲柄壳体1在其一个侧表面上开口。其开口侧设计成在所有实施例中为后侧。如图3、4以及其他附图所示,其后开口端由一侧盖2盖住。从图1中清楚可见,曲柄壳体1整体形成一个在其左上侧向上和向右侧出的缸体1c。缸体头26设置在缸体1c顶部并在其顶部由一缸体头盖27盖住。在缸体头26的前表面上连有一个化油器31。热线点火塞32插入在缸体头26中,并且一个燃料注入阀33通过缸体头盖27插入在缸体头26中。燃料注入阀33通过一个燃料注入管供有从连在曲柄壳体1上的一个燃料注入泵17排出的燃料,从而将燃料注入缸体头26中的一燃烧室(详细地说是指一个子燃烧室)中。缸体1c中设有一个活塞25,可以沿缸体1c的轴线A滑动(见图5)。缸体部1c可以从曲柄壳体1的右上侧向右倾斜延伸。但如上所述,以下所有的实施例中都假设缸体1c由其左上部形成。
曲柄壳体1的一曲柄室部1a和侧盖2的一曲柄室部2a由曲柄壳体1和侧盖2的连接而结合,以在其中构成一个曲柄室。曲柄室的各个部件的结构将在下面描述。从图7中清楚可见,曲柄轴3水平和纵向设置。一前端部朝向飞轮而一后端部背向飞轮,限定曲柄轴3的轴线,分别构成第一曲柄轴颈3a和第2曲柄轴颈3b。参见图1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第一曲柄轴颈3a由侧盖2支撑并向后向外伸出,而第二曲柄轴颈3b由曲柄壳体1的前壁支撑。另一方面,参见图5至9所示的实施例,第一曲柄轴颈3a由曲柄壳体1的前壁以撑并向前向外伸出,而第二曲柄轴颈3b由侧盖2支撑。在上述两个实施例中,飞轮40固定围绕第一曲柄轴颈3a的外伸出部。根据图5至9所示的后一个实施例,飞轮40由螺栓40a固定在第一曲柄轴颈3a的最上端上。从图7中清楚可见,可以在飞轮40上设置冷却风扇41,以向一散热器(未示出)提供空气。另外,在以上两个实施例中,第二曲柄轴颈3b向外伸出(在图1至4的前一实施例中向前,而在图5至9的后一实施例中向后),可用一输出轴或安装与飞轮隔开的一冷却风扇。
图7和图9示出根据图5至9的后一实施例,第一曲柄轴颈3a由由曲柄壳体1的前壁形成的曲柄轴轴承部1d支撑,而第二曲柄轴颈3b由由侧盖2形成的曲柄轴轴承部2f支撑。同样,尽管未示出,图1至4所示的前一实施例的第一和第二曲柄轴颈3a和3b分别由曲柄轴承部2f和1d支撑。
在曲柄壳体1的曲柄室1a中,前、后曲柄轴颈3a和3b在其内端形成各自的曲柄臂3c和平衡配重3d。在两个曲柄臂3c之间形成一曲柄销3e。连杆24的一较大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曲柄销3e上,而其一较小端连接在缸体1c中的活塞25上。
如图7中所示,在曲柄室1a中,平衡块轴4平行于曲柄轴3(水平和纵向)设置,在其前端由曲柄壳体1的前壁支撑,而在其后端由侧盖2支撑。如图5所示,平衡块轴4从曲柄轴3的轴线(曲柄轴颈3a和3b的轴线)向下向左设置,或换句话说,位于缸体1c之下。平衡块4a如图所示从平衡轴4的中部伸出,可以经过前、后平衡配重3d之间的空间,从而可以使平衡块轴4接近曲柄轴3。轴3和轴4反方向并反相旋转,以减弱彼此的旋转振动。当曲柄销3e最接近平衡块轴4时,平衡块4a相对于平衡块轴4与曲柄销3e相对(同时,平衡配重3d相对于曲柄销3e与平衡块4a相对)。在其转动中,连杆24的较大端不与平衡块轴4相干涉。如上所述,平衡块4a与平衡配重3d反相转动,以减弱由曲柄轴3产生的振动。平衡块4a设置在由曲柄壳体1的底部形成的油池1b的上表面之上,以防止落入油池1b的润滑油中。
从图7中清楚可见,在曲柄室部1a和2a边界附近,曲柄齿轮6固定围绕曲柄轴3的后曲柄轴颈(图1至4所示的前一实施例的第一曲柄轴颈3a,或图5至9所示的后一实施例的第二曲柄轴颈3b),并且第一平衡块齿轮7固定围绕平衡块轴4,以总是与曲柄轴齿轮6配合。比第一平衡块齿轮7小的第二平衡块齿轮8固定地围绕平衡块轴4设置,与第一平衡块齿轮7的外侧相邻。
另外,在曲柄室1a中,凸轮轴5平行于曲柄轴3和平衡块轴4(水平和纵向)设置,用于驱动燃料注入泵和入口及出口阀。如图9中所示,凸轮轴5的前端由曲柄壳体1的前壁支撑,而其后端由侧盖2的凸轮轴轴承部2a支撑。在曲柄室1a和2a边界附近,凸轮齿轮9固定围绕凸轮轴5并如图5所示总是与第二平衡块齿轮8配合。由于第二平衡块齿轮8如上所述径向较小,如图5所示凸轮齿轮9和第一平衡块齿轮7可以设置成当从前看去时部分重迭,从而可以减小轴4和轴5之间的间隙。结果,即使凸轮齿轮9不是很大,也能确保轴4和轴5之间的所需的减速比。此外,由于转动的平衡块4a的轨迹小于转动的曲柄臂3c和平衡配重3d的轨迹,曲柄轴5和平衡块轴4之间的间隙不用很大,同时确保轴4和轴5之间的减速比。
当从前方看时,凸轮轴5设置在平衡轴4的左上方,这样其设置在紧位于缸体1c的一部分之下略从其开口的底端向上。由于轴4和轴5之间的间隙不用很大,缸体1c的倾角不用向上很大,这样缸体1c可以设置成很水平,从而在整体上降低发动机的高度。
在曲柄壳体1的左侧面上基本水平连有燃料注入泵17,并在燃料注入泵17之前在几乎相同的高度连有一个燃料供给泵18。在曲柄室1a中,由燃料注入泵17的内端部构成的泵驱动部紧靠凸轮轴5之上的泵驱动凸轮5a,这样燃料注入泵17由凸轮5a的转动驱动。另外,一对入口和出口阀驱动凸轮5b固定设置在凸轮轴5上,以紧靠连接在用于入口和出口阀28的棘轮29上的压杆30的端部上。
如图9所示,为了将泵17和18连在曲柄壳体1上,用于从中穿过燃料供给泵18的杆18e的孔1e、用于插入燃料注入泵17的孔1f、以及用于将泵17和18固定到曲柄壳体1上的内螺孔1g都平行于曲柄壳体1的左侧壁设制,这样孔1e、1f以及内螺孔1g的延长线都垂直于凸轮轴5的轴线B。在曲柄壳体1的共同一侧中的几乎相同的高度上如此集中的平行孔1e、1f和内螺孔1g可以容易地钻制,结果降低了成本。当泵17和18必须在一个步骤中分离或连接时,可以容易而快速地完成此项工作,因为其在曲柄壳体1的共同一侧上的位置几乎位于相同的高度并基本在相同的方向中。这样,可以改进对燃料注入泵和燃料供给泵的维修。
在凸轮轴轴承部2a后部中的侧盖2的厚壁部在其中沿侧盖2的后端面设有以下将要讨论的各种润滑油通道R。如图9中所示,通道R的曲柄轴润滑油通道R4从侧盖2的左侧表面向支撑后曲柄轴颈(图1至4中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第一曲柄轴颈3a,或图5至9中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第二曲柄轴颈3b)的曲柄轴轴承部2f形成。曲柄轴润滑油通道R4的延长线在凸轮轴轴承部2g之后与凸轮轴5的轴线B正交垂直,换句话说,它几乎在相同的高度平行于孔1e、1f的内螺孔1g。
曲柄轴润滑油通道R4在侧盖2的左侧面上向外打开。润滑油过滤器16有选择地水平插入油通道R4的开口部中,以与其下游侧相通,从而用过滤过的润滑油供给支撑曲柄轴颈3a和3b的轴承部2f和1d。结果,润滑油过滤器16在发动机的相同侧表面上与泵17和18交错,基本在相同高度和同一方向中。这样,当三个部件16、17和18必须在一个工序中拆开和连上时,可以容易和迅速地完成此项工作,从而改进其维修。
如图8中所示,在侧盖2中设有一主润滑油过滤器35。油池(由曲柄壳体1和侧盖2的底部形成的油池1b和2b)由过滤器38过滤并通过侧盖2中的润滑油通道R被吸入润滑油泵12中,进一步通过润滑油过滤器16过滤并供入发动机的各个区域中。下面将详细描述润滑油通道R的结构。
如图5所示,润滑油泵驱动轴10平行(水平和纵向)设置在凸轮轴5之下并位于平衡块轴4的左侧上,如图8所示,驱动轴10由侧盖2的内部支撑并伸入曲柄壳体1中。在曲柄壳体1中,润滑油泵齿轮11固定围绕驱动轴10设置并总是与第一平衡块齿轮7配合。在侧盖2中,润滑油泵12围绕驱动轴10形成。当发动机驱动时,润滑油泵12由轴10跟随平衡块轴4通过齿轮7和11的转动而驱动,这样发动机完全可以从曲柄壳体1的内部供给润滑油。
一控制器G如下构成:如图8中所示,围绕曲柄壳体1中的润滑油泵驱动轴10的延伸部设有一个离心控制器配重13。驱动轴10可滑动地穿过控制器配重13的一个轴向缸体13a。轴向缸体13a还与驱动轴10的旋转力成比例地延伸。压靠在轴向缸体13a上的最上端上的控制臂14由轴向缸体13a的延伸力转动,以便在纵向整体转动控制杆15。对此,润滑油泵驱动轴10上的润滑油泵齿轮11也用做一控制器驱动齿轮。
如图8中所示,在曲柄壳体1中纵向可转动地支撑有燃料注入泵17的一个燃料注入调节臂17a,控制杆15的上端与其转动相连,这样从燃料注入泵17排出的燃料量由与控制杆15一起转动的燃料注入调节臂17a的位置决定。
控制杆转动支轴15a从控制杆15的一基底部(底部)横向延伸,并由曲柄壳体1的左臂支撑。由于臂17a设在轴10之上,尽管轴15设置在具有用于驱动控制器G和燃料注入泵17的齿轮11的轴10之下,但轴15不用降低用于确保控制器15的长度。即使轴15a设置在油池1b之上,臂17a和轴15a之间的间隙可以足以保证提供足够的控制杆15的长度。这种长度的控制杆15可以保证精确控制燃料注入。
在曲柄壳体1的前表面上连有一个冷却水泵22,以便可转动地将其驱动轴20通过其前表面插入曲柄壳体1中。如图6和8所示,冷却水泵驱动齿轮21固定设置在冷却水泵驱动轴20的内部上,并且如图6和7所示,一第三平衡块齿轮19固定设置在平衡块轴4接近曲柄壳体1的前壁的位置上。齿轮19和20总是彼此配合。
在平衡块轴4上,第三平衡块齿轮19与并置的第一和第二平衡块齿轮7和8相对。第一平衡块齿轮7与曲柄齿轮6和润滑油泵驱动齿轮(控制器驱动齿轮)11配合,而第二平衡块齿轮8与凸轮齿轮9配合,从而燃料注入泵17、润滑油泵12以及控制器G集中在一起。如果第三平衡块齿轮19接近齿轮7和8设置,可以沿包括齿轮7、8和9的任何一个的表面设置一个用于驱动冷却水泵的齿轮,从而推动曲柄壳体1在其围绕齿轮的部分上膨胀。
由于与齿轮7和8相对在平衡块轴4上设置第三平衡块齿轮19,水冷泵22与燃料注入泵17等相对设置,以便与第三平衡块齿轮19可驱动连接。冷却水泵驱动轴20可以基本与润滑油泵驱动轴10同轴设置,这样可以节省设置润滑油泵12和冷却水泵22的纵向和横向空间,从而使曲柄壳体1更紧凑。控制杆15可以在曲柄壳体1中设置在离心控制器配重13(轴10之上)以及冷却水泵22(轴20)上。这样,由于利用两个驱动轴10和20之间的固定空间,从而可以使发动机更加紧凑。
图8中所示的润滑油泵12和冷却水泵22可以彼此交换。换句话说,润滑油泵12可以设置在曲柄壳体1的前壁中,而冷却水泵22可以设置在侧盖2中。在此情况下,用于冷却水泵22的一驱动轴与控制器驱动轴组合。对应于设置在曲柄壳体1前表面上的润滑油泵12,主润滑油过滤器35和润滑油过滤器16应设置在曲柄壳体1之上或其之中,而非侧盖2上,而要与润滑油过滤器12的入口和出口相连的润滑油孔应钻制在曲柄壳体1中而非侧盖2中。
如图5的剖视图所示,平衡块轴4、凸轮轴5以及润滑油泵驱动轴10沿从轴线A相对于缸体1c的下端径向(垂直)延伸的直线D1的方向设置,并且驱动轴10和20沿相同的轴线重迭。因此,由凸轮轴5驱动的燃料注入泵17、由轴10驱动的润滑油泵12以及控制器G、以及由轴20驱动的冷却水泵22相邻于轴4、5、10和20的组设置。结果,在沿从轴线A相对于直线D1径向(垂直)延伸的直线D2的方向中、或正好在曲柄壳体1顶端之上形成一个固定空间。从图5中清楚可见,可以在固定空间中设置一启动电机23。
启动电机23的一输出齿轮23a与周向固定在飞轮40之上的齿轮40a配合,这样飞轮40由驱动启动电机23用于启动曲柄轴3的转动而转动。启动电机23和启动机电磁铁23b相应于齿轮40a在图1至4的实施例和图5至9的实施例(与以下所述的图14至19的实施例相似)之间彼此前、后交换。对此,根据图1至4的实施例、图2和3所示的启动机支架2h从侧盖2以板形一体地向上延伸,从而基本水平支撑起动电机23和起动机电磁铁23b。根据图5至9的实施例,与曲柄壳体1分开的一个起动机支架39以同一个目的从曲柄壳体1的前表面的上部向上竖立。
下面根据图5、7、10等描述形成在侧盖2中的润滑油通道R的入口结构。如上所述,在包括曲柄室部1a和2a的曲柄室的底部中,包括油池部1b和2b的油池由曲柄壳体1和侧盖2的底部形成。在构成油池2b的侧盖2的侧壁中,钻有左、右相邻的润滑油入口2c和2d,如图5中所示。当观察侧面剖视图时,润滑油入口2c几乎设置在油池1b或2b的横向中心。润滑油入口2d与轴4、10等的组横向相对。入口2c在略低于入口2d的下部开口。如图7所示入口管34从入口2c或2d水平伸入油池中。尤其是当发动机倾斜设置以使曲柄壳体1的前表面(与侧盖2相对的表面)接近地面时,留在曲柄室1a和2a底部中的润滑油表面由一点划线L5标记出。入口2c和2d等于油面L5,但入口管34足够长可以将其开口端沉入油面L5之下,从而可以通过从此延伸的入口管34将油池底部上的润滑油供给入口2c和2d中任一个之中。
润滑油入口可以在包括曲柄室1a(或油池1b)的与侧盖2相对的曲柄壳体1的内表面上开口。当安装好的发动机倾斜以将侧盖向下导引时,聚集在曲柄室底部中的润滑油表面由点划线L6标记。但润滑油可以通过从此延伸的入口管34等类似物供入至少一个在油池1b处打开的入口。
当发动机安装成其底部水平放置时,聚集在油池1b和2b中的润滑油表面由点划线L1在其最大值处标记,而用点划线L2在其最小处标记。聚集的润滑油表面基本为水平,但当轴的转动产生振动时其倾斜。润滑油入口2c在其位置最好位于油池2b的横向中心附近以抵抗润滑油表面的横向倾斜,并位于油池2b最下部(低于入口2d),以抵抗其纵向倾斜。因此,当发动机的底部水平安置时,优选使用入口2c。
当发动机安装成使缸体1c基本竖直设立时,聚集在油池1b和2b中的润滑油表面相对于发动机底部倾斜,当到达其最大值时用点划线L3标记,而当到达其最小值时用点划线L4标记。润滑油入口2d相对设置在聚集的润滑油横向中心附近。而且,它低于入口2c,并在聚集的润滑油中最低。这样,优选使用入口2d。
对此,在曲柄室1a和2a中,尽管平衡块轴4和润滑油泵驱动轴(控制器驱动轴)10在左侧区域中位于曲柄轴3的轴线之下,但在右侧区域中有一固定空间。尤其是为了防止设置在轴10之上的齿轮等落入聚集的润滑油中,发动机最好设置成使缸体1c接近竖直位置,从而在右侧区域曲柄轴3之下聚集润滑油,并用标线L3或L4标注其表面。但是当缸体1c基本水平设置时,润滑油聚集在左侧区域曲柄轴3之下,因此,优选使用在入口2c。在此情况下,可以理解为了避免聚集的润滑油与轴10上的齿轮等干涉,发动机最好倾斜以使或者侧盖2或者曲柄壳体1的前表面很向下,从而设置由标线L5或L6标记的润滑油表面。
下面根据图8、9、10、11等描述包括形成在侧盖2中的R1至R6的润滑油通道R。对此,假设发动机的底部水平放置(收集在油池1a和2a中的润滑油由标线L1或L2标记)。
润滑油入口2c和2d与沿侧盖2的后端面形成在侧盖2中的水平润滑油引导通道2e相连。通道2e可去除地在其外开口设有主润滑油过滤器35并插有一个与油过滤器35一体的盖35a。通道2e的开口还用于排放,这样收集在曲柄室1a和2a中的润滑油可以通过入口2c和通道2e排出。
在侧盖2中钻有基本从主润滑油过滤器35向上的泵吸入通道R1,与润滑油泵12的分段口12a相连,其如上所述纵向设置在侧盖2中,并且在侧盖中钻有一个基本从泵12的排出口12b竖直的主润滑油通道R2。
为了用精细过滤的油润滑曲柄轴3,润滑油过滤器16在润滑油泵12之上横向设置在侧盖2的左侧表面上,并且过滤器吸入油通道R3从通道R2分支至过滤器12的一个入口。曲柄轴润滑油通道R4基本从过滤器16的出口16a横向钻制。在曲柄壳体1的左侧钻有孔1e和1f,它们基本平行于油通道R4并与其等高,用于通过其提供燃料供给泵18和燃料供给泵17,从而几乎可以与孔1e和1f的钻制同时容易地钻制油通道R4。
如图10所示,减压阀36位于润滑油泵12的排出口以及主润滑油通道R2中的过滤器吸入油通道R2的起点之间。
在曲柄轴3中钻有润滑油孔3c、3d、3e等,曲柄轴润滑油通道R4通过支撑侧盖2中的后曲柄轴颈3a或3b的曲柄轴轴承部2f与润滑油孔3c相连。润滑油流过曲柄轴3中的孔3c、3d、3e等,通过支撑曲柄壳体1前侧中的前曲柄轴颈3b或3a的曲柄轴轴承部1d供入在曲柄壳体1的壁中钻制的各个润滑油通道。
另外,在通道R4的中部设有一个油压力开关37,用于电操纵至曲柄轴3的润滑油压力。
凸轮轴润滑油通道R5从主润滑油通道R2与其同轴的过滤器吸入油通道R3相对而分支。通道R5的终端相邻侧盖2的凸轮轴轴承部2g设置。通道R5通过一个径向较小的溢出孔R6与曲柄室2a的内腔相通。凸轮轴轴承部2g的内端紧邻凸轮轴5之上的凸轮齿轮5a的后表面,并在其面向凸轮齿轮5a的部分被局部切去,以与凸轮齿轮5a的后表面间隔开一个间隙c。溢出孔R6至曲柄室2a的开口正好位于间隙c之上,以将来自溢出孔R6的滴下的油粘着到凸轮轴5上。这样,润滑油施加到凸轮轴5的表面上并渗入凸轮轴轴承部2g和凸轮轴5的端部之间的间隙,以润滑其径向受力部,从而使凸轮轴5的转动平滑并改进其寿命。
对此,由于润滑油从溢出孔滴下,可以限制凸轮轴润滑油通道R5中油压的增大,从而与减压阀36一起调节主润滑油通道R2中的油压。
另外,主润滑油通道R2还通过过滤器吸入油通道R3和凸轮轴润滑油通道R5之间的接合部基本向上延伸。在缸体1c中润滑油孔R7从通道R2顶端附近向一个插入将缸体头26与缸体1c夹紧在一起的螺栓38的螺栓孔延伸。此外,在缸体头26中钻有一个摇臂润滑油通道R8,从螺栓38的螺栓孔向摇臂29延伸。
下面将对其中倾斜单缸组件式发动机的平衡块轴用做发动机输出轴的实施例进行描述。本实施例的发动机的前视和后视剖视图即上述图5至9中所示实施例的发动机的那些剖视图。因此,图5和图6用做本实施例的发动机的前视和后视剖视图。图12是沿图5的Ⅳ-Ⅳ线所做的剖视图。对此,某些部件的形状和曲柄轴3、飞轮40以及侧盖2、曲柄轴3的支撑结构等不同于上述的实施例,但在描述本实施例时假设它们相同或相似。
与图5至9所示相似,飞轮40设置在曲柄壳体1的前表面上,并且朝向飞轮40的第一曲柄轴颈3a做为曲柄轴3的前端。飞轮40本身可以用做发动机输出件,这样一个负载的输入终端可以连接在飞轮40上或设置在飞轮40中心的第一曲柄轴颈3a上。
参见图12,第二曲柄轴颈3b支撑在侧盖中并堵在其中。它可以从侧盖向外(向后)延伸以构成发动机输出轴,如图3和7所示。但是,第二曲柄轴颈3b的发动机输出轴在使用时必须假设要与其相连的负载的输入终端与要连接到飞轮40上的反向转动。因此,如果从第一曲柄轴颈3a(飞轮40)接收动力的负载的输入转向与来自第二曲柄轴颈3b的相同,则需要这样一种复杂的工作,尽管一个负载的输入终端直接与飞轮40相连,其他负载通过一个反向传动装置如皮带和带轮、齿轮、或链和链轮驱动连接到曲柄轴颈3b的输出轴上。
根据本实施例,由侧盖2支撑的平衡块轴4的端部进一步向外延伸,以构成一个动力输出端4b。平衡块轴4与曲柄轴可以相同的转速反向转动。对此,曲柄齿轮6的齿与其啮合的第一平衡块齿轮7相等。当接近飞轮40的动力输出端4b和曲柄轴颈3a从一个方向看去时,它们就好象等速反向转动。但当它们中的每一个在与另一个相反的方向看去时,它们似乎具有相同的转动方向和速度。因此,如果只有一个负载在其输入转动方向中对应于动力输出端4b或曲柄轴颈3a,发动机前侧和后侧中的任一个都要根据某些要求如安装发动机的位置等驱动连接到负载上,负载可以直接与其相连而不用为其输入或输出转动方向或速度额外需要或修改传动装置。而且,这样一对其输入端在一个相同方向中单向并等速转动的上述负载可以分别直接连接到发动机前、后侧上。结果,可以节省发动机和负载之间的传动装置的成本或负载的加工。
如果本实施例的发动机要构造成只从飞轮40设置的一侧上输出其动力,平衡块轴4的后端可以堵塞在侧盖2中(不用向外伸出动力输出端4b)。而且,如果发动机动力只从终端4b输出,到负载的一连接部可以从飞轮40或第一曲柄轴颈3a取下。这两种方式都只需要修改平衡块轴4和侧盖2,或飞轮40和曲柄轴3,而不用其它部件,从而不用增加专用部件并节省对此类型的修改。这样,单缸倾斜发动机可以针对其输出位置完全以低成本修改。
参见图13,示出一个实施例,其中一发动机设置在其带有一个飞轮的侧盖一侧上,其中由侧盖一体形成一飞轮壳。本实施例的发动机与图5至9所示的实施例的前视剖视图和后视剖视图相同。因此,图5和图6用做本实施例的前视和后视剖视图。图13是一部分沿Ⅱ-Ⅱ线,另一部分沿Ⅱ′-Ⅱ′线的一个剖视图。基本与上述实施例的相同但形状等不同的部分用相同的标记表示。
在本实施例中,用侧盖2′代替侧盖2,它与飞轮壳2′c一体形成,用于盖住曲柄壳体1的后开口。侧盖2′在等同于侧盖2的曲柄室2a的曲柄室2′a以及一个支撑第一曲柄轴颈3a的曲柄轴支撑部2′b的外侧形成一个飞轮壳2′c。飞轮31固定在向后伸入飞轮壳2′c中的第一曲柄轴颈3a的外(后)端上。飞轮壳2′c的外端被切去,以提供一个连接一负载的接合面2′d。当负载连接到接合面2′d上时,它自然与飞轮40驱动连接,以跟随曲柄轴转动。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曲柄轴颈3b从曲柄壳体1的前表面向外(向前)伸出,以用做一动力输出端。
这样,本发动机可以节省如螺栓或销等部件的数量和成本,否则会需要这些部件将单独的飞轮壳体定位或固定在上述发动机上。
而且,本发动机可以很轻,因为不用考虑连接单独的飞轮而引起重量的增加。
此外,同曲柄壳体1相比,侧盖2或2′可以很简单、易改变和紧凑,以利用模铸以较低成本提供、去除或变形一个一体的飞轮壳。
最后,描述图14至19所示的水冷单缸倾斜组件式发动机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其主发动机本体称为“发动机”并根据图1至9描述。围绕其设有附件如燃料箱、冷却风扇、风扇壳体、散热器、散热器盖、消音器、空气净化器等并设有用于其定位的固定装置的发动机标为“发动机组件”。本实施例的发动机可以放置成不论其曲柄轴水平或竖直定位。但在本实施例中,假设曲柄轴水平放置。另外,假设飞轮40设置在曲柄壳体1的前表面上(换句话说,采用图5至9所示的发动机),并且冷却风扇41如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一样设置在飞轮40上,以与飞轮40一起转动。
下面根据图14至19描述构成发动机组件的附件如燃料箱和散热器的结构。首先,参见发动机的定位,曲柄壳体1在其左、右侧面上各形成四个钻有螺栓孔的凸台1h。地脚板43放置在曲柄壳体1的每个横向侧表面上的四个凸台1h上并由四个螺栓44夹紧。水平基板42位于曲柄壳体1的底端和每个地脚板43的底端之间并与其固定。发动机通过左、右基板43由螺栓固定安装到一个相应位置的表面上。
排出螺栓45基本水平地从曲柄壳体1的右侧表面邻近其底部旋入曲柄壳体1中。当排出螺栓45去除时,润滑油从曲柄壳体1和侧盖2中的曲柄室排出。右地脚板43钻有孔43a,允许排出螺栓45以及一个扳手从中通过。
在安装好的发动机的右侧(当从前或沿曲柄轴3看去时与缸体1c相对)设有一个燃料箱47。对此,一对其中带有竖直螺栓孔的凸台1i从曲柄壳体1的右侧表面顶部向上伸出。右撑条46的一对固定底部46a通过螺栓49固定放置在两个凸台1i上,从而使右撑条46竖立。竖立的右撑条46的上端当从前看去时向右弯90°角,以提供一个配合部46b。配合部46b的形状对应于燃料箱47的项部,以便配合在顶部上。配合部46b的内表面与燃料箱的顶面隔开,这样可以不用两者之间的连接。一个弹性减振垫50如图5中所示的橡胶或海绵位于配合部46b和燃料箱47之间,这样在配合部46b中允许有燃料箱47的振动(实际上配合部46b的振动允许产生在燃料箱47顶部)。
由弹性材料制成的一对减振件51正好设置在右地脚板43上的两个下螺栓44之下。另一方面,燃料箱47在其面向曲柄壳体1右侧的表面上设有一个固定板47a,通过减振件51连在右地脚板43上。燃料箱47在其内表面上设有一对凹槽47c,以防止燃料箱47与右地脚板43上的两个上螺栓44的头部干涉。固定板47a钻有孔47b,以使其它两个下螺栓44的头部可以自由穿过,从而避免与燃料箱47干涉。
这样,具有简单结构的竖直细长燃料箱47在其上部由右撑条46而在其下部由右地脚板43减振支撑。对此,右撑条46和右地脚板43不需要特别的强度稳定支撑燃料箱47。从发动机(曲柄壳体1)产生的振动不会直接传递给燃料箱47,这样燃料箱47中燃料的波动可以受到限制。如下所述,右撑条46还用于支撑散热器52(散热器杆架54)以及散热器盖61,从而可以有益地减少部件数量。
燃料箱47的内表面的形状对应于曲柄壳体1的右侧表面,从而包含燃料的燃料箱47直接安装在曲柄壳体1上,从而有效冷却曲柄壳体1。
由于出现在曲柄壳体1右侧上的燃料箱47的内表面与上、下凹槽配合,燃料箱47的容积增大。
燃料很深地注入这种竖直细长燃料箱47中。即使发动机倾斜设置使燃料箱47中的燃料倾斜,除非燃料充足地消耗,燃料表面不会低于朝向燃料供给泵18的燃料箱47的供油口,以避免浪费重新加入燃料。
燃料箱47盖住曲柄壳体1和侧盖2的整个右侧表面上可以取得防噪音的效果。另外,平衡块轴4和凸轮轴5设置在缸体1c之下,而缸体1c设置在发动机左侧上(与燃料箱47相对),这样它们不会出现在曲柄轴3的右侧空间中。结果,曲柄壳体1的右侧部很紧凑,以扩大其上覆盖的燃料箱47。
风扇壳体60竖直设置在飞轮40和冷却风扇41之上(位于本实施例曲柄壳体1的前表面上)。风扇壳体60具有一个设置在飞轮40和冷却风扇41的前面中的前板部60a。一个空气吸入窗口60b在前板部60a上开口,在此面向由冷却风扇41围绕的区域。侧板部60c沿飞轮40设置在其左侧部(朝向缸体1c一侧)和其底侧之间。侧板部60c在朝向燃料箱47的风扇壳体60的右侧被切去。切去的开口对应于燃料箱47的左侧面47c。前板部60a的右侧边和燃料箱47的前表面在左侧表面47c附近彼此重迭。
这样,在曲柄壳体1的前面设有一个围绕冷却风扇41的涡旋导向件,用于引导由冷却风扇41吹出的离心的风,它在其右侧由燃料箱47包围,并在其底部和左侧之间由风扇壳体60包围。从前方看去时冷却风顺时针引导,并通过冷却风扇41的左侧区域向上导入散热器52中。
如果使用常规结构对散热器52供给空气,与风扇壳体60分离开的涡旋导向件可以沿风扇壳体60的右侧表面设置,或者风扇壳体60的右侧表面由其本身一体形成,这样在这个右侧涡旋导向件和燃料箱47的左侧表面之间形成一个间隙。因此,燃料箱47会向右向外补偿,以确保其容积,从而扩大发动机。否则,如果燃料箱47的右侧部要变得紧凑,燃料箱47的容积减小与上述间隙那么大。但是,由于本实施例的燃料箱47在其右侧面开口以将燃料箱47的左侧面47c用做涡旋导向件的一部分,就不存在上述间隙,从而确保燃料箱47结构紧凑和大容量。
当经过由风扇壳体60和燃料箱47构成的涡轮导向件时,冷却风直接冷却曲柄壳体1前表面的下部,并且还冷却燃料箱47的左侧面47c,从而冷却与左侧表面47c邻近的曲柄壳体1的右侧面。这样,曲柄壳体1基本在冷风经过涡旋导向件的过程中完全冷却。
风扇壳体60在其前板60a上端形成一个翼片60d。比起动机支架39伸出的一个中撑条55由螺栓等固定在翼片60d上。在风扇壳体60的左侧部上设有一个上翼片60e、一个中翼片60f以及一个下翼片60g、分别地翼片60e由螺栓夹在一个从缸体头26伸出的左撑条56上,翼片60f则夹在由缸体1c的前表面形成的底座1j上,而翼片60g则夹在由曲柄壳体1的前表面形成的底座1k上。燃料箱47在左侧面47c的前端上设有向左伸出的上翼片47d和下翼片47e,这些翼片由螺栓等固定在重迭的风扇壳体60的前板部60a上。风扇壳体60和燃料箱47的左侧面47c用同样的方式固定设置。
对此,燃料箱47的翼片47d和47e固定到固定在曲柄壳体1的前表面上(通过翼片60f和60g)的风扇壳体60的前板部60a上明显不同于相对于右地脚板43减振支撑的燃料箱47。但是,燃料箱47和右地脚板43之间的减振器51设置成吸收从转动的曲柄轴3上产生的径向振动。在驱动发动机的过程中,曲柄轴3几乎在其轴向不产生推力振动。这样,通过风扇壳体60固定到曲柄壳体1上的燃料箱47几乎不会产生很大的振动。
散热器52由散热器保持件54固定,以基本水平设置在起动电机23和起动电磁铁23b之上,但向上倾斜很大以避免与起动电机23和起动电磁铁23b干涉。
前部中翼片54a、左翼片54b以及右翼片54c从散热器保持件54的底边伸出并分别通过减振器58由中撑条55、左撑条56以及右撑条46减振支撑。
在此受支撑的散热器52之下,确保在曲柄壳体1(以及侧盖2)的顶端以及倾斜的缸体1c的上部之间形成一个空间S,起动电机23和起动电磁铁23b(以下称为“起动电机23”等)可以完全设置在空间S中,即使起动电机23等设置在此,由于空间S向上扩大,在起动电机23等之上仍能形成足够大的空间,从而使面向此空间的散热器52可以具有足够大的容量。结果,发动机可以得到有效地冷却。
散热器52在其上面和四个侧面盖有散热器盖61,从而可以隔音。包含空间S的散热器盖61提供冷风导管。结果,通过空间S的冷风由散热器盖61包住而不会溢出,这样通过空气吸入窗60b被导入风扇壳体60中的所有空气都被导入散热器52中,从而增大由散热器52交换的热量,从而改善发动机的冷却效率。散热器盖61基本竖直的前面在其底边与风扇壳体60前板部60a的顶端以及燃料箱47的前面的顶端重迭。散热器盖61的后面向下延伸至侧盖2的顶端附近。从侧盖2伸出的后撑条57夹在散热器盖61的后表面上。散热器盖61的左侧面盖住风扇壳体60的左侧面部60c的顶端和缸体1c的上部。散热器盖61的右侧面在其底边与燃料箱47的右侧面的顶端重迭。
散热器盖61的前部右角的顶部下降一个角度,以提供一个重新注油台阶部61b,使一个重新注油开口从燃料箱47向上伸出以从中穿过。在从台阶部61b向上伸出的重新注油开口之上设置一个注油帽48。散热器帽53也从散热器盖61顶部伸出。结果,燃料箱47的注油开口和散热器52的散热器液体供给开口设置在散热器盖61之上,从而便于进行各自的供给任务。燃料箱47的注油开口很长,当发动机倾斜安装时可以限制燃料从注油开口和注油帽48之间间隙的泄漏的数量。设置在燃料壳体1右侧上的燃料箱47的顶部较高,使注油开口可以向上延伸,从而增大其容量。
在散热器盖61的顶面内侧上由螺栓夹有翼片54d、54e等,它们从散热器保持件54的左、右端部伸出。如上所述,散热器盖61的右侧面固定在右撑条46上。散热器盖61在面向散热器52顶面的散热器盖61的顶面上设有一个空气出口61a。类似一竖板的密封件59介于散热器保持件54的顶端部和空气出口61a的内边之间。
当翼片54a、54b和54c通过减振器58减振支撑在其上时,与散热器保持件54一体形成的散热器52由曲柄壳体1的上部支撑。因此,发动机的振动不会直接传递给散热器52。散热器盖61通过翼片54d和54e直接与散热器52相连,从而将散热器52的减振效果延伸至散热器盖61。结果,发动机的振动噪音几乎不会从散热器盖61向外传播。
来自风扇壳体60的顶部开口的冷风通过起动电机23等之上的空间S的上区导入散热器52的底部,以用于交换。密封件59从散热器52上部排出的空气进入散热器盖61的其他区域中。因此,排出的空气被防止在进入散热器52之前与冷风混合,从而可以排出上空气开口61a。
通常,燃料箱被设置在散热器盖之上,从而发动机在竖向上不会很紧凑。另外,燃料箱得承受从散热器向上排出的空气,从而加热燃料箱中的燃料。但在本实施例中,竖直细长的燃料箱47设置在曲柄壳体1和侧盖2的右侧,从而尽管燃料箱47容量较大,但也不需要一个空间在散热器52之上放置燃料箱。在曲柄壳体1之上的空间中除了起动电机23等外只有散热器52和散热器盖61。这样,发动机组竖向很紧凑,而燃料箱47不受来自散热器52的空气的干扰。
在低于散热器盖61处在散热器52的右侧设有的缸体头26和缸体头盖27之上确保有一个设置消声器62的空间。在消声器62之下,在设置在曲柄壳体1左侧上的缸体头26、缸体头盖27以及燃料供给泵18和燃料注入泵17之前,并且在风扇壳体60左侧面60c的左侧,确保有另一个设置空气清洁器63的空间。空气清洁器63通过一空气导管连接到设置在缸体头26的前面之上的汽化器31的前端上。
如此设置的消声器62以及空气清洁器63既不会从缸体头26向右偏移,也不会从散热器盖61顶部向上偏移,从而改进了发动机组的紧凑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单缸倾斜式发动机可用做一个结构紧凑的发动机,用于驱动一个负载,如发电机、泵以及压缩机,或用于驱动一个小型车辆。

Claims (17)

1.一种倾斜单缸发动机,包括:
一曲柄壳体;
一设置在所述曲柄壳体中的水平曲柄轴;
一设置在所述曲柄壳体上的倾斜缸体,以及
设置在所述曲柄壳体中平行于所述曲柄轴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包括至少一个平衡块轴和一个凸轮轴,其中所述平衡块轴和所述凸轮轴的轴线设置在所述缸体的一条轴线之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倾斜单缸发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固定设置在所述曲柄轴上的曲柄齿轮;
一固定设置在所述平衡块轴上的第一平衡块齿轮;
一固定设置在所述平衡块轴上与所述第一平衡块齿轮相邻的径向较小的第二平衡块齿轮,以及
一固定设置在所述凸轮轴上的凸轮齿轮,其中所述曲柄齿轮、所述第一平衡块齿轮、所述第二平衡块齿轮以及所述凸轮齿轮设置在一组所述旋转轴的一个侧端附近,所述曲柄齿轮与所述第一平衡块齿轮啮合,而所述第二平衡块齿轮与所述凸轮齿轮啮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倾斜单缸发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具有平行于所述一组旋转轴的泵驱动轴的润滑油泵,其中所述润滑油泵设置在所述旋转轴组的所述一个侧端附近,而且所述润滑油驱动轴与所述凸轮齿轮配合;
一在所述平衡块轴另一侧端附近固定设置在所述平衡块轴上的第三平衡块齿轮,以及
一具有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组的冷却水泵驱动轴的冷却水泵,其中所述冷却水泵设置在所述旋转轴组的另一侧端附近,而且所述冷却水泵驱动轴与所述第三平衡块齿轮配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倾斜单缸发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在所述曲柄壳体中绕所述润滑油泵的所述泵驱动轴设置的离心控制器配重;
一控制杆,可以根据所述离心控制器配重的运动转动,其中所述控制杆在所述曲杆壳体中竖直设置在所述离心控制器配重和所述冷却水泵之间,以及
一具有用于调节注入的燃料量的部件的燃料注入泵,所述部件与所述控制杆的一上自由端相连,其中所述控制杆的支点设置在所述润滑油泵驱动轴之下。
5.一种倾斜单缸发动机,包括:
一曲柄壳体;
一设置在所述曲柄壳体中的水平曲柄轴;
一设置在所述曲柄壳体上的倾斜缸体,以及
设置在所述曲柄壳体中平行于所述曲柄轴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包括至少一个平衡块轴、一个凸轮轴以及一个控制器驱动轴,其中所述平衡块轴、所述凸轮轴和所述控制器驱动轴的轴线设置在所述缸体的一轴线之下。
6.一种倾斜单缸发动机,包括:
一在其一个侧面上具有一开口的曲柄壳体;
一盖住所述曲柄壳体的所述开口的侧盖;
一形成在所述曲柄壳体和所述侧盖中的曲柄室;
一设置在所述曲柄室中的水平曲柄轴,其中所述曲柄轴由所述侧盖以及由与所述侧盖相对的所述曲柄壳体的一侧部支撑;
一当沿所述曲柄轴的一个轴线看去时设置成在两个横向中之一的方向中竖直倾斜的缸体;
一由所述曲柄室的底部形成的油池;
一形成在所述曲柄壳体或所述侧盖的一个壁中的润滑油通道,以及
多个与所述润滑油通道相连的润滑油入口,所述润滑油入口在由所述曲柄壳体或所述侧盖构成的所述油池的侧面开口,其中当安装所述发动机时可以根据所述倾斜缸体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选择所述多个润滑油入口中的至少一个。
7.一种倾斜单缸发动机,包括:
一在其一个侧面上具有开口的曲柄壳体;
一盖住所述曲柄壳体的所述开口的侧盖;
一形成在所述曲柄壳体和所述侧盖中的曲柄室;
设置在所述曲柄室中的一曲柄轴和一凸轮轴,其中所述曲柄轴和所述凸轮轴由所述侧盖和由与所述侧盖相对的所述曲柄壳体的一侧部支撑;
一设置在所述曲柄壳体上的倾斜缸体;
一形成在所述曲柄壳体或所述侧盖中用于向所述曲柄轴提供润滑油的润滑孔,以及
形成在所述曲柄壳体或所述侧盖中用于在其上连接一燃料注入泵和一燃料供给泵的连接孔,其中所述润滑孔和所述连接孔平行并与所述凸轮轴的轴线或所述轴线的延长线相交。
8.一种倾斜单缸发动机,包括:
一在其一个侧面上具有一开口的曲柄壳体;
一盖住所述曲柄壳体的所述开口的侧盖;
一形成在所述曲柄壳体和所述侧盖中的曲柄室;
一横向设置在所述曲柄室中的凸轮轴,所述凸轮轴由所述侧盖和由与所述侧盖相对的所述曲柄壳体的一侧部支撑。
一设置在所述曲柄壳体上的倾斜缸体;
一设置在所述曲柄壳体或侧盖上的润滑油泵;
一形成在所述曲柄壳体或侧盖中的油孔,所述油孔与所述润滑油泵的一排出口相连,以及
一从所述油孔分出的减压孔,其中所述减压孔朝向所述凸轮轴的一轴颈部附近打开。
9.一种倾斜单缸发动机,包括:
一在其一个侧面具有一开口的曲柄壳体;
一盖住所述曲柄壳体的所述开口的侧盖;
一基本水平设置在所述曲柄壳体中的曲柄轴,所述曲柄轴由所述侧盖和由与所述侧盖相对的所述曲柄壳体的一侧部支撑;
一固定设置在所述曲柄轴上的曲柄齿轮;
一由所述侧盖和由与所述侧盖相对的所述曲柄壳体的一侧部支撑的平衡块轴;
一固定设置在所述平衡块轴上的平衡块齿轮,所述平衡块齿轮直接与所述曲柄齿轮啮合;
一设置在所述曲柄壳体上的倾斜缸体,以及
一设置在所述曲柄轴一端上的飞轮,其中所述平衡块轴与所述飞轮相对的一端从一发动机本体向外伸出。
10.一种倾斜单缸发动机,包括:
一在其一个侧面具有一开口的曲柄壳体;
一盖住所述曲柄壳体的所述开口的侧盖;
一基本水平设置在所述曲柄壳体中的曲柄轴,所述曲柄轴由所述侧盖和由与所述侧盖相对的所述曲柄壳体的一侧部支撑;
一设置在所述曲柄壳体上的倾斜缸体;
一设置在与所述侧盖相邻的所述曲柄轴的一端上的飞轮,以及
一包容所述飞轮的飞轮壳,其中所述飞轮壳与所述侧盖一体形成。
11.一种倾斜单缸发动机,包括:
一曲柄壳体;
一设置在所述曲柄壳体上的倾斜缸体;
一曲柄轴;
一设置在所述曲柄轴一端上的冷却风扇;
一散热器,其中当所述曲柄轴水平设置时,所述散热器基本水平设置在所述倾斜缸体和所述曲柄壳体之上;
一设置在所述曲柄轴的所述一端上用于盖住所述冷却风扇的风扇壳体,其中所述风扇壳体基本竖直设置在所述冷却风扇和所述散热器之间,并在其内部构成一个用于从围绕所述冷却风扇的整个区域引导冷却风的涡旋导向件。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倾斜单缸发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当沿所述曲柄轴看去时沿与所述倾斜缸体相对的所述曲柄壳体的外表面设置的竖直细长的燃料箱。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倾斜单缸发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风扇壳体被部分切去以提供一个开口,而且所述燃料箱的一部分沿所述开口设置,这样所述风扇壳体和所述燃料箱的所述部分构成一个用于从所述冷却风扇向所述散热器引导冷却风的涡旋导向件。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倾斜单缸发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燃料箱的一注油口上的帽设置在所述散热器之上。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倾斜单缸发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固定在所述曲柄壳体的一个侧面上的地脚件,其中所述燃料箱的一下部通过一减振器连在所述曲柄壳体或所述地脚件上,以及
一竖立在所述曲柄壳体上的配合件,其中所述燃料箱的一上部与所述地脚件配合,而一减振器位于所述燃料箱的所述上部和所述配合件之间。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倾斜单缸发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与所述风扇壳体连续连接的散热器盖,其中所述散热器盖还用做一冷却风导管。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倾斜单缸发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设置在所述倾斜缸体上的缸体头;
一在所述缸体头之上设置在所述散热器一侧上的消音器,以及
一在所述消音器之下设置在所述风扇壳体上的空气清洁器。
CN 99806684 1998-04-16 1999-03-26 倾斜式单缸发动机 Pending CN130346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06321/1998 1998-04-16
JP10632198A JP4025417B2 (ja) 1998-04-16 1998-04-16 傾斜単気筒エンジン
JP12337898A JPH11324626A (ja) 1998-05-06 1998-05-06 エンジンの潤滑油路構造
JP123378/1998 1998-05-06
JP13908698A JPH11324704A (ja) 1998-05-21 1998-05-21 単気筒エンジン
JP13954698A JP3954726B2 (ja) 1998-05-21 1998-05-21 傾斜単気筒水冷式内燃機関
JP139546/1998 1998-05-21
JP139086/1998 1998-05-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03466A true CN1303466A (zh) 2001-07-11

Family

ID=27469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9806684 Pending CN1303466A (zh) 1998-04-16 1999-03-26 倾斜式单缸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1072770A1 (zh)
CN (1) CN1303466A (zh)
WO (1) WO199905460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03353A1 (fr) * 2007-06-29 2009-01-08 Wuxi Kipor Power Co., Ltd Moteur diesel à refroidissement par air
CN109209552A (zh) * 2017-07-07 2019-01-15 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内燃发动机的曲轴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43340B2 (ja) * 2001-02-16 2007-07-11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用ベアリングケース
EP1464810B1 (en) 2003-03-31 2007-01-24 Kubota Corporation Inclined eng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2209U (zh) 1980-06-04 1982-01-07
JP2548528B2 (ja) * 1983-04-30 1996-10-30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4サイクル内燃機関
JPS6026348U (ja) * 1983-07-29 1985-02-22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片持式のクランク機構を有する内燃機関
JPS60179383A (ja) * 1984-02-27 1985-09-13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ユニツトスイング式車輌のエンジン
JPH02163409A (ja) * 1988-12-16 1990-06-22 Kubota Ltd エンジンの作業機の強制送風式冷却装置
JPH02212641A (ja) * 1989-02-14 1990-08-23 Honda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のバランサ軸駆動装置
JPH0484731U (zh) * 1990-11-29 1992-07-23
JPH0545876U (ja) 1991-11-15 1993-06-18 株式会社高岳製作所 固定電極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03353A1 (fr) * 2007-06-29 2009-01-08 Wuxi Kipor Power Co., Ltd Moteur diesel à refroidissement par air
CN109209552A (zh) * 2017-07-07 2019-01-15 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内燃发动机的曲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1999054608A1 (fr) 1999-10-28
EP1072770A1 (en) 2001-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29129B2 (ja) 内燃機関のオイルパン
US5495833A (en) Lubricating oil feeding apparatus and oil feeding structure for starter driven gear bearing i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5887678A (en) Lubrication apparatus for shaft bearing
JP5455080B2 (ja) 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潤滑装置
KR100412841B1 (ko) 엔진의 래더프레임
US6786187B2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218118C (zh) 四冲程内燃机
JP2006002710A (ja) 内燃機関用オイルパン
EP1258424B1 (en) Vehicle, especially snowmobile, with an engine and and oil tank
CN1633546A (zh) 发动机气门传动装置
US6745741B2 (en) Cooling system for four-stroke cycl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633549A (zh) 发动机润滑系统
US6715461B2 (en) System for lubricating valve-operating mechanism in engine
CN1303466A (zh) 倾斜式单缸发动机
JP2002266614A (ja) オーバヘッドカム型v型エンジン
JP5483275B2 (ja) 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潤滑装置
CN1201067C (zh) Ohc发动机的润滑结构
CN1612982A (zh) 发动机的平衡装置
JP7088321B2 (ja) 内燃エンジン
JP2010048143A (ja) 内燃機関のバッフルプレート
CN1633553A (zh) 发动机紧固结构
US7210436B2 (en) Four-cycle combustion engine, particularly for lawnmowers
JP2006291737A (ja) オイルパン及びこのオイルパンを備えた内燃機関
EP1321635A1 (en) Oil drainage passage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H0771217A (ja) 内燃機関の潤滑油供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