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96733C - 光学薄膜 - Google Patents

光学薄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96733C
CN1296733C CNB038117320A CN03811732A CN1296733C CN 1296733 C CN1296733 C CN 1296733C CN B038117320 A CNB038117320 A CN B038117320A CN 03811732 A CN03811732 A CN 03811732A CN 1296733 C CN1296733 C CN 129673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thin film
optical thin
principal axis
birefringent lay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81173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56399A (zh
Inventor
村上奈穗
西小路祐一
林政毅
吉见裕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563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563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9673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673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32B27/3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comprising vinyl acetate or vinyl alcohol (co)polym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83Birefringent or phase retard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2Polarizing, birefringent, filt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B32B2457/202LCD, i.e.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551/00Optical el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323/00Functional layers of liquid crystal optical display excluding electroactive liquid crystal layer characterised by chemical composi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323/00Functional layers of liquid crystal optical display excluding electroactive liquid crystal layer characterised by chemical composition
    • C09K2323/03Viewing layer characterised by chemical composi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光学薄膜,其包括透明高分子薄膜(b)和层叠在所述透明高分子薄膜(b)上面的由聚合物形成的双折射层(a),所述双折射层(a)和所述透明高分子薄膜(b)满足下式(1),所述双折射层(a)满足下式(2)和(3),并且形成所述双折射层(a)的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在1万以上而且40万以下的范围内。Δn(a)>Δn(b)×10 (1)1<(nx-nz)/(nx-ny) (2)0.0005≤Δn(a)≤0.5 (3)该光学薄膜可以防止彩虹色的发生、裂缝的发生和相位差改变的发生。

Description

光学薄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液晶单元的光学补偿的光学薄膜。
                      背景技术
通常,将相位差片用于各种液晶显示装置中以便获得光学补偿。至于相位差片,例如已使用光学单轴薄膜或光学双轴薄膜。光学单轴薄膜例如可以通过将特定的聚酰亚胺形成一薄膜制得。该薄膜的光学单轴性得自聚酰亚胺本身的性能,并且所得薄膜具有负性单轴光学特性(例如参见H8(1996)-511812A)。另一方面,光学双轴薄膜具有优异的光学补偿功能。例如,当将该光学双轴薄膜以光学薄膜安装在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单元和偏振器之间时,例如通过加宽视角,它可以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特性。因此,近年来,代替光学单轴薄膜,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光学双轴薄膜作为相位差片。光学双轴薄膜例如可以通过各种聚合物薄膜拉伸法(例如参见H3(1991)-33719A)和双轴拉伸法(例如参见H3(1991)-24502A)制得。同样,已知一种相位差片,其中组合使用了具有正性光学各向异性的单轴拉伸聚合物薄膜和具有负性光学各向异性且面内相位差小的双轴拉伸聚合物薄膜(例如参见H4(1992)-194820A)。
                      发明内容
尽管这种光学双轴薄膜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它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在使用时在宽的视角内获得优异的对比度,然而这种光学双轴薄膜存在引起彩虹色的问题。同样,由特定聚合物形成的一些光学双轴薄膜存在在薄膜内可能产生裂缝和/或相位差变化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学薄膜,它有一光学双轴性,当用于诸如液晶显示装置等的各种显示装置中时能够防止彩虹色的发生、裂缝的发生、相位差变化、差的外观等,而且还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特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学薄膜,它包括:透明高分子薄膜(b);和层叠在所述透明高分子薄膜(b)上面的由聚合物形成的双折射层(a)。所述双折射层(a)和所述透明高分子薄膜(b)满足下式(1),所述双折射层(a)满足下式(2)和(3),并且形成所述双折射层(a)的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在10000-400000(包括)的范围内。
       Δn(a)>Δn(b)×10                (1)
       1<(nx-nz)/(nx-ny)                (2)
       0.0005≤Δn(a)≤0.5               (3)
在上式中,Δn(a)是双折射层(a)的双折射率,并且由[(nx+ny)/2]-nz表示;Δn(b)是透明高分子薄膜(b)的双折射率,并且由[(nx′+ny′)/2]-nz′表示;nx、ny和nz分别代表在双折射层(a)的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的折射率,其中X-轴方向是在双折射层(a)的平面内呈现最大折射率的轴向,Y-轴方向是在前述面内与X-轴方向垂直的轴向,Z-轴方向是与X-轴方向和Y-轴方向垂直的厚度方向,并且nx′、ny′和nz′分别代表在透明高分子薄膜(b)的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的折射率,其中X-轴方向是在透明高分子薄膜(b)的平面内呈现最大折射率的轴向,Y-轴方向是在前述面内与X-轴方向垂直的轴向,Z-轴方向是与X-轴方向和Y-轴方向垂直的厚度方向。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本发明光学薄膜的双折射层(a)的轴向的一个实例。
图2是显示本发明的层叠偏振片的一个实例的图示横截面图。
图3是显示本发明的层叠偏振片的另一实例的图示横截面图。
图4是显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实例的图示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当包括透明高分子薄膜(b)和由聚合物形成并层叠在该透明高分子薄膜(b)上的双折射层(a)的本发明的光学薄膜满足式(1)-(3)表示的所有条件时,可以抑制彩虹色的发生。本发明的发明人还发现,当形成双折射层(a)的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在特定范围内时,可以抑制裂缝的发生、相位差改变以及差的外观。基于这些发现,本发明人实现了本发明。
在本发明中,作为双折射层(a)的双折射率的Δn(a)以及作为透明高分子薄膜(b)的双折射率的Δn(b)必需满足上式(1)。
通常,通过双折射层(a)进行光学补偿。因此,为了防止透明高分子薄膜(b)的双折射阻碍该光学设计的补偿,必需满足上面的关系。
优选,Δn(a)和Δn(b)满足关系Δn(a)>Δn(b)×15,因为这样能够获得进一步视觉上补偿的光学薄膜。更优选,Δn(a)和Δn(b)满足关系Δn(a)>Δn(b)×20。
双折射层(a)中的折射率(nx、ny、nz)的轴方向具体由图1的示意图中的箭头指出。如上所述,折射率nx、ny和nz分别代表在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的折射率。X-轴方向是在面内呈现最大折射率的轴向,Y-轴方向是在前述面内与X-轴方向垂直的轴向,Z-轴方向是与X轴和Y轴垂直的厚度方向。
而且,在本发明中,双折射层(a)必需满足上式(2)。当本发明的光学薄膜满足1<(nx-nz)/(nx-ny)时,其厚度方向的双折射变得大于在薄膜面内的。因此,满足上面关系的光学薄膜在液晶单元的光学补偿方面优异。
而且,(nx-nz)/(nx-ny)的值优选满足(nx-nz)/(nx-ny)<100,因为这样能够在使用本发明的光学薄膜时,例如在液晶显示装置中获得足够的对比率和更优异的视角特性。甚至,(nx-nz)/(nx-ny)的值优选满足1<(nx-nz)/(nx-ny)≤80,更优选1≤(nx-nz)/(nx-ny)≤50,从而提供光学补偿优异的光学薄膜。而且,当将该光学薄膜用于垂直取向(VA)型液晶显示装置时,优选(nx-nz)/(nx-ny)的值满足1≤(nx-nz)/(nx-ny)≤30。
在本发明中,双折射层(a)的双折射率(Δn(a))必需满足上式(3),即,双折射率(Δn(a))的值必需在0.0005-0.5的范围内。当双折射率(Δn(a))的值为0.0005以上时,可以获得更薄的双折射层。另一方面,当双折射率(Δn(a))的值为0.5以下时,可以容易地控制相位差。为了获得生产率优异的光学薄膜,双折射率(Δn(a))的值优选在0.01-0.2的范围内,更优选在0.02-0.15的范围内。
在本发明中,双折射层(a)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为了提供视觉补偿功能优异同时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尽可能降低的均匀光学薄膜,其厚度例如在0.1-50μm的范围内,优选在0.5-30μ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1-20μm的范围内。
透明高分子薄膜(b)的厚度可以根据所需用途等适当确定,但是考虑到光学薄膜的强度、光学薄膜的厚度降低等,其厚度例如在5-500μm的范围内,优选在10-200μ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15-150μm的范围内。
双折射层(a)可以层叠在透明高分子薄膜(b)的一个表面或两个表面上。该双折射层的数量对每个表面而言可以是一个或者至少两个。而且,双折射层(a)可以直接层叠在透明高分子薄膜(b)上,或者,可以将另一层设置在双折射层(a)和透明高分子薄膜(b)之间。
透明高分子薄膜(b)可以是单层或者是包括两层或多层的层叠体。当该透明高分子薄膜是层叠体时,其中包括的层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的聚合物层,这取决于透明高分子薄膜(b)的所需用途,例如提高强度、耐热性或与双折射层(a)的粘性。
双折射层(a)的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获得的双折射层(a)最终满足本发明上述各自的条件。然而,为了获得满足这些条件中条件(1)的双折射层(a),优选例如根据下面所述的透明高分子薄膜(b)的材料来选择双折射层(a)的材料。选择双折射层(a)和透明高分子薄膜(b)的材料的方法的优选实例如下:选择双折射层(a)的材料以便使由所选材料形成的双折射层(a)的双折射率相对高,而选择透明高分子薄膜(b)的材料,以便使由所选材料形成的透明高分子薄膜(b)的双折射率相对低。
用于形成本发明双折射层(a)的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Mw)在1万以上而且40万以下的范围内,其中该重均分子量(Mw)是使用溶解在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的聚氧乙烯作为标准样品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的。通过使用重均分子量(Mw)为1万以上的聚合物,可以获得呈现高双折射的双折射层,另外可以防止裂缝的发生。而且,通过使用重均分子量(Mw)为40万以下的聚合物,可以防止相位差变化。其理由在于,在通过涂敷聚合物溶液形成双折射层(a)的情况下,重均分子量(Mw)为40万以下的聚合物的溶液的粘度不太高,由此能够容易地用该聚合物溶液涂布基板等,这样可以形成均匀的双折射层(a)。当使用重均分子量(Mw)为40万以下的聚合物制备聚合物溶液时,由于聚合物的溶解度高,由此溶剂的用量可以小。结果,可以使涂布层薄,以便可以高精度地进行涂布。形成双折射层(a)的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在1万以上而且30万以下的范围内,更优选在1万以上而且20万以下的范围内。
双折射层(a)的材料优选是非液晶聚合物。与液晶聚合物不同,非液晶聚合物形成呈现根据其本身性能的满足nx>nz以及ny>nz的光学单轴性的薄膜,而无论基板的取向性能如何。因此,所用基板并不限于取向基板。例如,既使使用非取向基板,也可以省略下列过程:使用取向薄膜涂布基板的表面、将取向薄膜层叠在基板表面等的步骤。
在本发明中,作为非液晶聚合物,优选使用至少一种选自如下的聚合物:聚酰胺、聚酰亚胺、聚酯、聚醚酮、聚芳醚酮、聚酰胺酰亚胺和聚酯酰亚胺。由于这些聚合物的优异的耐热性、化学耐性、硬度和透明度,因此它们适宜作为双轴薄膜的材料。对所用的非液晶聚合物没有特别的限制,并且可以适宜地使用任意常规已知的聚合物材料,只要满足本发明光学薄膜的特性。这些聚合物单独使用或者以任意组合使用。
作为聚酰亚胺,优选使用面内取向性能高且可溶于有机溶剂的聚酰亚胺。特别是,这种聚酰亚胺的实例包括公开在JP2000-511296A中的9,9-二(氨基芳基)芴与芳族四羧酸二酐的缩合聚合物产品,即含有至少一个下式(1)代表的重复单元的聚合物。
在上式(1)中,R3-R6是至少一个独立地选自如下的取代基:氢、卤素、苯基、用1-4个卤原子或C1-10烷基取代的苯基、和C1-10烷基。优选,R3-R6是至少一个独立地选自如下的取代基:卤素、苯基、用1-4个卤原子或C1-10烷基取代的苯基、和C1-10烷基。
在上式(1)中,Z例如是C6-20四价芳基,优选是均苯四甲酰基、多环芳基、多环芳基的衍生物或者下式(2)代表的基团。
在上式(2)中,Z′例如是共价键、C(R7)2基团、CO基团、氧原子、硫原子、SO2基团、Si(C2H5)2基团或NR8基团。当有多个Z′时,它们可以相同或不同。而且,w是1-10的整数。R7独立地是氢或C(R9)3。R8是氢、具有1-约20个碳原子的烷基或C6-20芳基,并且当有多个R8时,它们可以相同或不同。R9独立地是氢、氟或氯。
上述多环芳基例如可以是得自萘、芴、苯并芴或蒽的四价基团。而且,上述多环芳基的取代衍生物可以是用至少一个选自如下的基团取代的上述多环芳基:C1-10烷基、其氟化衍生物或卤素如F和Cl。
除了上述的之外,例如可以使用重复单元由下面通式(3)或(4)表示的均聚物或者重复单元由下面通式(5)表示的聚酰亚胺,它们公开在JP8(1996)-511812A。下式(5)表示的聚酰亚胺是下式(3)表示的均聚物的优选模式。
Figure C0381173200121
在上面通式(3)-(5)中,G和G′各自是一独立地选自如下的基团:共价键、CH2基团、C(CH3)2基团、C(CF3)2基团、C(CX3)2基团(其中X是卤素)、CO基团、氧原子、硫原子、SO2基团、Si(CH2CH3)2基团和N(CH3)基团,G和G′可以相同或者不同。
在上式(3)和(5)中,L是一取代基,并且d和e是指其取代的数量。L例如是卤素、C1-3烷基、卤代C1-3烷基、苯基或取代的苯基,并且当有多个L时,它们可以相同或者不同。上述取代的苯基例如可以是具有至少一个选自如下的取代基的苯基:卤素、C1-3烷基和卤代C1-3烷基。同样,上述卤素例如可以是氟、氯、溴或碘。d是0-2的整数,e是0-3的整数。
在上式(3)-(5)中,Q是一取代基,并且f是指其取代的数量。Q例如可以是选自如下的原子或基团:氢、卤素、烷基、取代的烷基、硝基、氰基、硫代烷基、烷氧基、芳基、取代的芳基、烷基酯基和取代的烷基酯基,并且当有多个Q时,它们可以相同或者不同。上述卤素例如可以是氟、氯、溴或碘。上述取代的烷基例如可以是卤代烷基。同样,上述取代的芳基例如可以是卤代芳基。f是0-4的整数,并且g和h分别是0-3的整数和1-3的整数。而且,优选g和h大于1。
在上式(4)中,R10和R11是独立地选自如下的基团:氢、卤素、苯基、取代的苯基、烷基和取代的烷基。特别优选R10和R11独立地是卤代烷基。
在上式(5)中,M1和M2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并且例如可以是卤素、C1-3烷基、卤代C1-3烷基、苯基或取代的苯基。上述卤素例如可以是氟、氯、溴或碘。上述取代的苯基例如可以是具有至少一个选自如下的取代基的取代的苯基:卤素、C1-3烷基和卤代C1-3烷基。
式(3)代表的聚酰亚胺的具体实例包括下式(6)代表的聚酰亚胺。
Figure C0381173200131
而且,上述聚酰亚胺例如可以是通过将除上面提到的骨架(重复单元)之外的酸二酐和二胺适当共聚合获得的共聚物。
上述酸二酐例如可以是芳族四羧酸二酐。芳族四羧酸二酐例如可以是苯均四酸二酐、二苯酮四酸二酐、萘四酸二酐、杂环芳族四酸二酐或2,2′-取代的联苯四酸二酐。
苯均四酸二酐例如可以是苯均四酸二酐、3,6-二苯基苯均四酸二酐、3,6-二(三氟甲基)苯均四酸二酐、3,6-二溴苯均四酸二酐或3,6-二氯苯均四酸二酐。二苯酮四酸二酐例如可以是3,3′,4,4′-二苯酮四酸二酐、2,3,3′,4′-二苯酮四酸二酐或2,2′,3,3′-二苯酮四酸二酐。萘四酸二酐例如可以是2,3,6,7-萘-四酸二酐、1,2,5,6-萘-四酸二酐或2,6-二氯-萘-1,4,5,8-四酸二酐。杂环芳族四酸二酐例如可以是噻吩-2,3,4,5-四酸二酐、吡嗪-2,3,5,6-四酸二酐或吡啶-2,3,5,6-四酸二酐。2,2′-取代的联苯四酸二酐例如可以是2,2′-二溴-4,4′,5,5′-联苯四酸二酐、2,2′-二氯-4,4′,5,5′-联苯四酸二酐或2,2′-二(三氟甲基)-4,4′,5,5′-联苯四酸二酐。
芳族四酸二酐的其它实例可以包括3,3′,4,4′-联苯四酸二酐、二(2,3-二羧基苯基)甲烷二酐、二(2,5,6-三氟-3,4-二羧基苯基)甲烷二酐、2,2-二(3,4-二羧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二酐、4,4′-二(3,4-二羧基苯基)-2,2-二苯基丙烷二酐、二(3,4-二羧基苯基)醚二酐、4,4′-氧基二邻苯二甲酸二酐、二(3,4-二羧基苯基)磺酸二酐、3,3′,4,4′-二苯基砜四酸二酐、4,4′-[4,4′-亚异丙基-二(对亚苯基氧基)]二(邻苯二甲酸二酐)、N,N-(3,4-二羧基苯基)-N-甲胺二酐和二(3,4-二羧基苯基)二乙基甲硅烷二酐。
其中,芳族四酸二酐优选是2,2′-取代的联苯四酸二酐,更优选是2,2′-二(三卤甲基)-4,4′,5,5′-联苯四酸二酐,再优选是2,2′-二(三氟甲基)-4,4′,5,5′-联苯四酸二酐。
上述二胺例如可以是芳族二胺。其具体实例包括苯二胺、二氨基二苯酮、萘二胺、杂环芳族二胺和其它芳族二胺。
该苯二胺例如可以是选自如下的二胺:苯二胺类如邻-、间-和对-苯二胺、2,4-二氨基甲苯、1,4-二氨基-2-甲氧基苯、1,4-二氨基-2-苯基苯和1,3-二氨基-4-氯苯。二氨基二苯酮的实例可以包括2,2′-二氨基二苯酮和3,3′-二氨基二苯酮。萘二胺例如可以是1,8-二氨基萘或1,5-二氨基萘。杂环芳族二胺的实例可以包括2,6-二氨基吡啶、2,4-二氨基吡啶和2,4-二氨基-S-三嗪。
而且,除了上面的之外,芳族二胺可以是4,4′-二氨基联苯、4,4′-二氨基联苯基甲烷、4,4′-(9-亚芴基)-二苯胺、2,2′-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2,2′-二氯-4,4′-二氨基联苯、2,2′,5,5′-四氯联苯胺、2,2-二(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二(4-氨基苯基)丙烷、2,2-二(4-氨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4,4′-二氨基二苯醚、3,4′-二氨基二苯醚、1,3-二(3-氨基苯氧基)苯、1,3-二(4-氨基苯氧基)苯、1,4-二(4-氨基苯氧基)苯、4,4′-二(4-氨基苯氧基)联苯、4,4′-二(3-氨基苯氧基)联苯、2,2-二[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二[4-(4-氨基苯氧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4,4′-二氨基二苯基硫醚或4,4′-二氨基二苯基砜。
所述聚醚酮例如可以是下面通式(7)表示的聚芳醚酮,它公开在JP2001-49110A中。
在上式(7)中,X是一取代基,q是其取代数。同样,a代表氟原子的取代数量。X例如是卤原子、低级烷基、卤代烷基、低级烷氧基或卤代烷氧基,并且当有多个X时,它们可以相同或者不同。
卤原子例如可以是氟原子、溴原子、氯原子或碘原子,并且其中优选氟原子。低级烷基例如优选是C1-6低级直链烷基或C1-6低级支链烷基,更优选C1-4直链或支链烷基。更具体地说,它优选是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仲丁基或叔丁基,特别优选甲基或乙基。卤代烷基例如可以是上述低级烷基的卤化物,例如三氟甲基。低级烷氧基例如优选是C1-6直链或支链烷氧基,更优选C1-4直链或支链烷氧基。更具体地说,它更优选是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丁氧基、异丁氧基、仲丁氧基或叔丁氧基,特别优选是甲氧基或乙氧基。卤代烷氧基例如可以是上述低级烷氧基的卤化物,例如三氟甲氧基。
在上式(7)中,q和a是0-4的整数。在式(7)中,优选q=0,并且连接在苯环的两端的羰基和醚的氧原子是处于对位的位置。
同样,在上式(7)中,R1是下式(8)代表的基团,m是0或1的整数。
在上式(8)中,X′是一取代基,并且例如与式(7)中的X相同。在式(8)中,当有多个X′时,它们可以相同或者不同。q′代表X′取代的数量,它是0-4的整数,优选q′=0。此外,p是0或1的整数。b代表氟原子的取代数量,并且是0-4的整数。
在式(8)中,R2是二价芳基。该二价芳基例如是邻-、间-或对-亚苯基或得自萘、联苯、蒽、邻-、间-或对-三联苯、菲、氧芴、联苯醚或联苯砜的二价基团。在这些二价芳基中,与芳基直接相连的氢可以用卤原子、低级烷基或低级烷氧基取代。其中R2优选是选自下式(9)-(15)的基团。
Figure C0381173200171
在上式(7)中,R1优选是下式(16)代表的基团,其中R2和p与上述式(8)中的相同。
而且,在式(7)中,n代表聚合度,例如在2-5000的范围内,优选在5-500的范围内。该聚合物可以由具有相同结构的重复单元或者由具有不同结构的重复单元组成。在后一情况下,重复单元的聚合形式可以是嵌段聚合或无规聚合。
而且,优选在式(7)代表的聚芳醚酮的对-四氟亚苯甲酰基一侧的末端是氟,而在其氧化亚烷基一侧的末端是氢原子。这种聚芳醚酮例如可以由下面的通式(17)表示。在下式中,n与式(7)中相同,代表聚合度。
式(7)代表的聚芳醚酮的具体实例可以包括下式(18)-(21)代表的聚芳醚酮,其中n与式(7)中相同,代表聚合度。
Figure C0381173200182
除了上面的之外,所述的聚酰胺或聚酯例如可以是JP10(1998)-508048A中所述的聚酰胺或聚酯,并且其重复单元可以由下面的通式(22)表示。
Figure C0381173200191
在上式(22)中,Y是O或NH。E例如是至少一个选自如下的基团:共价键、C2亚烷基、卤代C2亚烷基、CH2基团、C(CX3)2基团(其中X是卤素或氢)、CO基团、氧原子、硫原子、SO2基团、Si(R)2基团和N(R)基团,并且E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在上述E中,R是C1-3烷基和卤代C1-3烷基中的至少一种,并且相对羰基官能团或Y基团,它存在于间位或对位。
而且,在上式(22)中,A和A′是取代基,t和z分别是指其中取代的数量。此外,p是0-3的整数,q是1-3的整数,r是0-3的整数。
上式A选自例如氢、卤素、C1-3烷基、卤代C1-3烷基、OR代表的烷氧基(其中R的定义如上)、芳基、通过卤化等取代的芳基、C1-9烷氧基羰基、C1-9烷基羰基氧基、C1-12芳基氧基羰基、C1-12芳基羰基氧基及其取代的衍生物、C1-12芳基氨基甲酰基、和C1-12芳基羰基氨基及其取代的衍生物。当有多个A时,它们可以相同或者不同。上述A′选自例如卤素、C1-3烷基、卤代C1-3烷基、苯基和取代的苯基,并且当有多个A′时,它们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在取代的苯基的苯环上的取代基例如可以是卤素、C1-3烷基、卤代C1-3烷基或其组合。t是0-4的整数,z是0-3的整数。
在上式(22)代表的聚酰胺或聚酯的重复单元中,优选下面通式(23)代表的重复单元。
在式(23)中,A、A′和Y是式(22)中定义的,v是0-3的整数,优选是0-2的整数。尽管x和y各自是0或1,但是它们不同时是0。
本发明的透明高分子薄膜(b)没有特别的限制,并且可以使用任意常规已知的透明薄膜。例如,优选透明高分子薄膜(b)是如后面将要描述的偏振器的保护薄膜,因为这样能够将本发明的光学薄膜同时用作偏振片的保护薄膜。
透明高分子薄膜(b)的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最终获得的透明高分子薄膜(b)满足本发明的上述条件(1)。然而,作为透明高分子薄膜(b)的材料,优选透明度优异的聚合物,并且也优选热塑性树脂,这是由于它们适用于如后面所述的拉伸或收缩薄膜的处理。该热塑性树脂的具体实例包括乙酸酯树脂如三乙酰纤维素(TAC)、聚酯树脂、聚醚砜树脂、聚砜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烯烃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降冰片烯树脂、纤维素树脂、聚丙烯酸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乙烯醇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二氯乙烯树脂、聚丙烯酸树脂以及它们的混合物。也可以使用液晶聚合物等。
而且,作为透明高分子薄膜(b)的材料,也可以使用侧链具有取代或未取代的亚氨基的热塑性树脂和侧链具有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和腈基的热塑性树脂的混合物,如JP2001-343529A(WO 01/37007)中所述,等等。这种混合物的具体实例包括含有异丁烯和N-甲基马来酰亚胺的交替共聚物及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的树脂组合物。在这些材料中,优选可以形成折射率相对低的透明薄膜的材料,更优选侧链具有取代或未取代的亚氨基的热塑性树脂和侧链具有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和腈基的热塑性树脂的混合物。
透明高分子薄膜(b)可以经过赋予薄膜光学各向异性的处理。例如,透明高分子薄膜(b)可以预先经过拉伸。作为拉伸透明高分子薄膜(b)的方法,优选长轴方向的拉伸比低于短轴方向的拉伸比的拉幅机横向拉伸和双轴拉伸。双轴拉伸可以选自仅使用拉幅机的同时双轴拉伸以及使用辊和拉幅机的顺序双轴拉伸。尽管拉伸比随拉伸方法不同而不同,但是聚合物薄膜例如可以拉伸1-200%。
拉伸聚合物薄膜的加热温度例如根据所用聚合物薄膜的玻璃化转变点(Tg)、聚合物薄膜内的添加剂的类型等适当选择,但是例如可以在80℃-250℃的范围内,优选在120℃-220℃的范围内,特别优选在140℃-200℃的范围内。特别优选拉伸聚合物薄膜的温度基本上与聚合物薄膜的Tg相等或者比它高。
除了上面的之外,也可以使用侧链具有取代或未取代的亚氨基的热塑性树脂和侧链具有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和腈基的热塑性树脂的混合物、液晶聚合物,等等。
而且,优选透明高分子薄膜(b)是如下所述包括聚乙烯醇基薄膜的偏振器,因为这样使本发明的光学薄膜也能够作为偏振片。
本发明的光学薄膜可以如下方式制得。首先,将用于形成双折射层(a)的预定聚合物涂敷到透明高分子薄膜(b)上形成双折射层(a)的前体层。该透明高分子薄膜可以已经过如上所述的拉伸处理。涂敷聚合物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可以是将受热和熔融的聚合物涂敷的方法、涂敷通过将聚合物溶解在溶剂中制得的聚合物溶液的方法,等等。其中,优选涂敷聚合物溶液的方法,这是由于其优异的可加工性及其光学各向异性可控制性。
形成的双折射层(a)的厚度可以通过涂敷聚合物的方法来调整。例如,在涂敷聚合物溶液的方法中,双折射层(a)的厚度可以通过调整涂敷到单位面积(cm2)的透明高分子薄膜(b)上的聚合物的量来调整。
聚合物溶液的溶剂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它能够溶解该聚合物,并且例如可以是卤代烃类如氯仿、二氯甲烷、四氯化碳、二氯乙烷、四氯乙烷、三氯乙烯、四氯乙烯、氯苯和邻二氯苯;酚类如苯酚和对氯苯酚;芳族烃类如苯、甲苯、二甲苯、甲氧基苯和1,2-二甲氧基苯;酮类如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环戊酮、2-吡咯烷酮和N-甲基-2-吡咯烷酮、酯类如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醇类如叔丁醇、甘油、乙二醇、三乙二醇、乙二醇单甲醚、二乙二醇二甲醚、丙二醇、二丙二醇和2-甲基-2,4-戊二醇;酰胺类如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基乙酰胺;腈类如乙腈和丁腈;醚类如二乙醚、二丁醚和四氢呋喃;或二硫化碳、乙基溶纤剂或丁基溶纤剂。这些溶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多种溶剂混合使用。
优选,聚合物溶液具有使溶液能够容易地涂敷的粘度。其理由是,如果聚合物溶液能够容易地涂敷,那么可以如上所述形成均匀的双折射层(a)。粘度范围例如在0.1-12Pa·s的范围内,优选在1-10Pa·s的范围内,更优选在1-5Pa·s的范围内。
尽管对聚合物在聚合物溶液中的浓度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考虑到所用非液晶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优选将其调整使得溶液的粘度在上述范围内。相对100重量份的溶剂,聚合物的浓度例如在5-50重量份的范围内,优选10-40重量份。
在聚合物溶液中,根据需要可以混合各种添加剂,例如稳定剂、增塑剂、金属等。
而且,该聚合物溶液可以含有其它树脂,只要该聚合物的取向性能不大大降低。这些树脂例如可以是常用的树脂、工程塑料、热塑性树脂和热固性树脂。
常用的树脂例如可以是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ABS树脂、AS树脂等等。工程塑料例如可以聚乙酸酯(POM)、聚碳酸酯(PC)、聚酰胺(PA:尼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等等。热塑性树脂例如可以是聚苯硫醚(PPS)、聚醚砜(PES)、聚酮(PK)、聚酰亚胺(PI)、聚对苯二甲酸环己二甲酯(PCT)、多芳基化合物(PAR)、液晶聚合物(LCP)等等。热固性树脂例如可以是环氧树脂、酚醛清漆树脂等等。
当将上述其它树脂等混入该聚合物溶液中时,如上所述,相对所述聚合物,混合量例如在0重量%-50重量%的范围内,优选在0重量%-30重量%的范围内。
该涂布处理可以通过合适的方法如旋涂、辊涂、浇涂、印刷、浸涂、薄膜流扩展、棒涂或凹印进行。在该涂布过程中,根据需要可以叠加聚合物层。
而且,可以在一个方向对透明高分子薄膜(b)施加压力的同时将聚合物涂敷到透明高分子薄膜(b)上,或者,可以从一个方向对透明高分子薄膜(b)吹空气等的同时涂敷该聚合物。
然后,将所述前体层硬化,由此形成在透明高分子薄膜(b)上形成有双折射层(a)的光学薄膜。在该前体层涂敷到透明高分子薄膜(b)上之后,该前体层可以通过进行自然干燥(风干)或在例如25℃-180℃,优选80℃-170℃,更优选60℃-150℃下加热干燥。干燥或加热该前体层的时间根据进行干燥或加热的温度、是否使用溶剂形成前体层、所用溶剂的种类等等来确定,但是例如可以是0.5-30分钟,优选1-20分钟,更优选1-15分钟。
本发明的光学薄膜的制备方法还可以包括将聚合物薄膜和双折射层的层叠体拉伸。
拉伸层叠体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并且例如可以使用固定端拉伸和常规已知的方法。其中,优选长轴方向的拉伸比低于短轴方向的拉伸比的拉幅机横向拉伸和双轴拉伸。双轴拉伸可以选自仅使用拉幅机的同时双轴拉伸以及使用辊和拉幅机的顺序双轴拉伸。尽管拉伸比随拉伸方法不同而不同,但是层叠体例如可以拉伸1-200%。拉伸层叠体时的加热温度可以根据所用透明高分子薄膜的玻璃化转变点(Tg)、透明高分子薄膜内的添加剂的类型等等适当选择,但是例如可以是80℃-250℃,优选120℃-220℃,特别优选140℃-200℃。特别优选拉伸层叠体的温度基本上与聚合物薄膜的Tg相等或者比它高。
而且,上述制备本发明光学薄膜的方法可以经过如下改变,例如,首先,以与上面相同的方式制备光学薄膜,只是例如使用基板代替透明高分子薄膜(b)。然后,将其上直接形成有双折射层(a)的基板粘附到透明聚合物薄膜(b)上以便双折射层(a)面对透明高分子薄膜(b),之后,仅仅将基板剥离。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光学薄膜可以通过将双折射层(a)转移到透明高分子薄膜(b)上然后剥离掉基板,由此形成双折射层(a)与透明高分子薄膜(b)的层叠体来获得。
作为基板,可以使用任何适宜的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该基板可以是玻璃化转变点(Tg)低的聚合物薄膜、弹性模量高的聚合物薄膜、线性扩展与涂敷其上的材料的相等或比其大的基板、导热性高的基板、纵横比高的基板、厚度小的基板,等等。而且,为了赋予基板弹性,可以使用如下的任意方法:在不固定基板下将基板干燥,由此使基板的所有面都能够收缩;将基板的至少一个面固定,由此使除基板的固定面之外的面都可以收缩;利用金属带的线性扩展;当运输该薄膜时用拉幅机固定薄膜来控制薄膜的收缩;通过将基板预先扩展然后干燥来增加基板的收缩比;将基板拉伸然后干燥,由此因硬化而使基板收缩;和在干燥过程中或之后拉伸基板。然而,应注意的是,赋予基板弹性的方法并不限于这些实例。
基板的厚度可以根据所需用途等等适当地确定,但是考虑到光学薄膜的强度、光学薄膜的厚度的降低等,因此其厚度例如在5-500μm的范围内,优选在10-200μ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15-150μm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光学薄膜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如果需要的话可以与其它双折射薄膜等组合使用以形成各种光学用途的层叠体,例如各种液晶显示装置元件的光学补偿薄膜。例如,本发明的光学薄膜可以与工业制备的碘基或染料基偏振片(或偏振器)组合,以便提供具有补偿和调整液晶显示装置元件的双折射的功能的层叠偏振片。
可以任选与本发明的光学薄膜组合使用的偏振片没有特别的限制。然而,该偏振片基本上是通过将保护层(薄膜)层叠到偏振器的至少一个表面上构成的。
偏振器(偏振薄膜)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它可以是通过常规已知的方法制得的薄膜,例如通过使各种类型的薄膜能够吸附二色性材料如碘或二色性染料来染色,接着交联、拉伸和干燥。特别是,优选当使自然光进入这些薄膜时透射线性偏振光的薄膜,并优选透光率和偏振度优异的薄膜。吸附二色性材料的各种薄膜的实例包括亲水聚合物薄膜如聚乙烯醇(PVA)-基薄膜、部分缩甲醛化的PVA-基薄膜、以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为基础的部分皂化的薄膜和纤维素-基薄膜。除了上述的之外,例如可以使用聚烯取向薄膜如脱水PVA和脱氯化氢的聚氯乙烯。其中,优选使用通过吸附碘或二色性染料并取向薄膜制得的PVA-基薄膜。通常该偏振薄膜的厚度在1-80μm的范围内,但并不限于此。
保护层(薄膜)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它可以是常规已知的透明薄膜。例如,优选透明度、机械强度、热稳定性、水分屏蔽性能和各向同性优异的透明保护薄膜。这种透明保护层的材料的具体实例包括纤维素-基树脂如三乙酰基纤维素、以聚酯、聚碳酸酯、聚酰胺、聚酰亚胺、聚醚砜、聚砜、聚苯乙烯、聚降冰片烯、聚烯烃、丙烯酸类物质、乙酸酯等为基础的透明树脂;侧链具有取代或未取代的亚氨基的热塑性树脂与侧链具有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和腈基的热塑性树脂的混合物;和液晶聚合物薄膜。也可以使用以丙烯酸类物质、尿烷、丙烯酸尿烷、环氧、聚硅氧烷等为基础的热固性树脂或紫外线固化的树脂。其中,根据偏振性能和耐用性,优选表面用碱等皂化过的TAC薄膜。
而且,也可以使用JP 2001-343529 A(WO 01/37007)中所述的聚合物薄膜作为保护层。所用的聚合物材料可以是含有侧链具有取代或未取代的亚氨基的热塑性树脂和侧链具有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和腈基的热塑性树脂的树脂组合物,例如含有异丁烯和N-甲基马来酰亚胺的交替共聚物和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树脂组合物。或者,所述聚合物薄膜可以通过将所述树脂组合物挤出形成。
例如,优选所述保护层无色。更具体地说,通过下面的等式表示的在薄膜厚度方向的薄膜的相位差值(Re)优选在-90nm至+75n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80nm至+60nm的范围内,特别优选在-70nm至+45nm的范围内。当该相位差值在-90nm至+75nm的范围内时,因保护薄膜引起的偏振片的着色(光学着色)可以完全解决。在下面的等式中,nx、ny和nz与上面所述的相同,并且d代表保护薄膜的厚度。
              Re=[{(nx+ny)/2}-nz]·d
所述透明保护层还可以具有光学补偿功能。至于具有光学补偿功能的透明保护层,例如可以使用用于防止基于液晶单元中的相位差的可见角度变化引起的着色或者用于加宽优选视角的已知层。具体实例包括通过单轴或双轴拉伸上述透明树脂获得的各种拉伸薄膜、液晶聚合物等的取向薄膜、以及通过在透明基板上提供液晶聚合物的取向层获得的层叠体。其中,由于液晶聚合物的取向薄膜可以获得可视性优异的宽的视角,因此优选它。特别优选通过用上面提到的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等支撑光学补偿层而获得的光学补偿相位差片,其中该光学补偿层是由盘形分子或向列液晶聚合物的倾斜取向层制得的。该光学补偿相位差片可以是可商购获得的产品,例如由富士胶片有限公司生产的“WV薄膜”。或者,该光学补偿相位差片可以通过层叠两层或多层所述的相位差薄膜和三乙酰基纤维素等的薄膜支持体以控制诸如相位差等的光学特性制得。
该透明保护层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它可以根据相位差或保护强度适当地确定。透明保护层的厚度在不大于500μm的范围内,优选在5μm-300μ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5μm-150μm的范围内。
透明保护层可以通过常规已知的方法适当地形成,例如通过用上述不同的透明树脂涂敷偏振薄膜的方法或者将透明树脂薄膜、光学补偿相位差片等层叠在偏振薄膜上的方法,或者可以是可商购获得的产品。
透明保护层还可以经过例如硬涂布处理、防反射处理、防粘、漫射和防眩光等的处理。硬涂布处理旨在防止偏振片表面上的刮擦,是例如提供由可固化树脂形成并且在透明保护层的表面上具有优异的硬度和光滑度的硬化涂布薄膜的处理。该可固化树脂例如可以是以聚硅氧烷、尿烷、丙烯酸类物质、环氧化合物等为基础的紫外线固化的树脂。该处理可以通过常规已知的方法进行。防粘处理旨在防止相邻层彼此粘合。防反射处理旨在防止外来光在偏振片表面上反射,并且可以通过形成一常规已知的防反射层等进行。
防眩光处理旨在防止外来光在偏振片表面上反射而阻碍通过该偏振片透过的光的可视性。防眩光处理例如可以通过常规已知的方法在透明保护层的表面上提供微观粗糙来进行。这种微观粗糙例如可以通过喷砂、压印等将该表面粗糙化进行,或者可以通过在形成透明保护层时在上述透明树脂中混合透明细粒来进行。
上述透明细粒可以是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锡、氧化铟、氧化镉、氧化锑等。除了上面的之外,也可以使用具有导电性的无机细粒或者例如包括交联或未交联的聚合物颗粒的有机细粒,等等。透明细粒的平均粒径例如在0.5-20μm的范围内,尽管对此没有特别的限制。相对100重量份的上述透明树脂,透明细粒的混合比例如在2-70重量份的范围内,优选在5-50重量份的范围内,尽管对此没有特别的限制。
其中混合有透明细粒的防眩光层可以作为透明保护层本身或者以涂敷在透明保护层表面上的涂布层等提供。而且,该防眩光层也可以起漫射层的作用以漫射通过该偏振片透过的光,以便加宽视角(即,视觉补偿功能等)。
例如可以将上面提及的防反射层、防粘层、漫射层、防眩光层等等层叠在偏振片上,作为与透明保护层分立的包含这些层的光学层的薄片。
对层叠各个构成元件(光学薄膜、偏振器、透明保护层等)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并且可以使用常规已知的方法。通常,可以使用如上所述的压敏性粘合剂、粘附剂等,并且可以根据每一构成元件的材料等适当地确定它们的类型。粘合剂的实例包括以丙烯酸类物质、乙烯醇、聚硅氧烷、聚酯、聚氨酯、聚醚等等为基础的聚合物粘合剂,或者是橡胶-基粘合剂。上面提及的压敏粘附剂和粘合剂即使暴露于例如潮湿或热下也不易剥离,并且具有优异的透光率和偏振度。更具体地说,当偏振器是由PVA-基薄膜形成的时,鉴于粘合处理的稳定性,优选PVA粘合剂。这些粘合剂和压敏性粘合剂可以直接涂敷到偏振层和透明保护层的表面上,或者可以将一胶带层或由粘合剂或压敏性粘合剂形成的薄片安装在其表面上。而且,当将这些粘合剂和压敏性粘合剂制成水溶液时,需要的话可以混合其它添加剂或催化剂如酸催化剂。
在涂敷粘合剂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其它添加剂或催化剂如酸催化剂混入该粘合剂的水溶液中。尽管粘合剂层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它可以是1nm-500nm,优选10nm-300nm,更优选20nm-100nm。可以采用使用诸如丙烯酸类聚合物或乙烯醇-基聚合物等的粘合剂的已知方法,没有任何特别的限制。
当通过层叠偏振片与光学薄膜形成层叠偏振片时,它们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粘合方式如粘合剂层或压敏性粘合剂层进行层叠。然而,层叠方法并不限于此。例如,层叠方法可以如下。首先,使用由三乙酰基纤维素等形成的聚合物薄膜作为透明高分子薄膜(b),它通常用作偏振片的保护层,通过将双折射层(a)层叠在该透明高分子薄膜(b)上制得一光学薄膜。然后,将由三乙酰基纤维素等形成的保护薄膜粘附到偏振器的一个表面上,并将该光学薄膜粘附到该偏振器的另一表面上。如果光学薄膜的安装使得光学薄膜的双折射层(a)面对偏振器,那么光学薄膜的透明高分子薄膜(b)可以用作保护偏振片的一个表面的保护薄膜。
图2显示了包括本发明的光学薄膜和偏振器的层叠偏振片的一个构造的实例。如图2所示,在该层叠偏振片中,偏振器(2)安装在光学薄膜(1)和保护薄膜(3)之间。
图3显示了包括本发明的光学薄膜、偏振器和两个保护薄膜的层叠偏振片的一个构造的实例。如图3所示,保护薄膜(3)安装在偏振器(2)的各自表面上,由此形成偏振片(11),并且本发明的一个光学薄膜还安装在一个保护薄膜(3)上。
用于层叠的粘合剂(压敏性粘合剂)没有特别的限制,并且可以是任何合适的粘合剂,例如以丙烯酸物质、聚硅氧烷、聚酯、聚氨酯、聚醚和橡胶为基础的压敏性粘合剂。为了防止光学薄膜等的光学特性改变,优选硬化或干燥时不需要高温步骤的粘合剂,并且理想的是不需要长时间的硬化或干燥处理。同样,优选使用在热或湿条件下不引起光学薄膜剥离的粘合剂。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光学薄膜可以与各种相位差片、漫射控制薄膜、亮度提高薄膜等组合使用。相位差片的实例包括通过单轴或双轴拉伸聚合物获得的板,经过处理使得Z-轴取向的板,和通过涂敷液晶聚合物获得的板。漫射控制薄膜的实例包括利用漫射、散射和折射控制视角的薄膜以及控制眩光、散射光等的薄膜,以及利用漫射、散射和折射影响分辨率的薄膜。亮度强化薄膜的实例包括利用胆甾液晶的选择性反射性能并提供有λ/4板的亮度强化薄膜以及根据偏振方向利用各向异性散射的散射薄膜。同样,可以将该光学薄膜与金属丝栅极偏振器组合使用。
本发明的层叠偏振片可以合适地用于形成各种液晶显示装置。当将该层叠偏振片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等时,另外根据需要经粘合剂层或压敏性粘合剂层可以再层叠一个或多个其它光学层,例如反射板、半透明反射板和亮度强化薄膜。
首先,描述反射型偏振片或半透明反射型偏振片的实例。反射型偏振片是通过再将一个反射板层叠到本发明的层叠偏振片上制得的,并且半透明反射型偏振片是通过将半透明反射板层叠到本发明的层叠偏振片上制得的。
一般说来,反射型偏振片安装在液晶单元的反面以使液晶显示装置(反射液晶显示装置)反射来自可见侧的入射光(显示装置侧)。该反射型偏振片的优点是,例如由于可以省去安装光源例如背面光的必要,因此可以使液晶显示装置更薄。
可以任何已知的方式形成该反射型偏振片,例如在具有一定弹性模量的偏振片的一个表面上形成金属等的反射板。更具体地说,其一个实例是通过将所需的偏振片的透明保护层的一个表面(暴露的表面)消光,并给该表面提供一沉积薄膜或由反射金属如铝形成的金属箔而形成的反射型偏振片。
反射型偏振片的另一实例是通过在因各种透明树脂中所含的微粒而具有微观粗糙表面的透明保护层上形成一相应于该微观粗糙的反射板制得的。具有微观粗糙表面的反射板不规则地漫射入射光以便可以防止方向性和眩光并且可以控制色调的不规则。该反射器可以通过任意常规已知的方法将金属箔或金属沉积薄膜直接粘附到透明保护层的粗糙表面上形成,这些方法包括沉积和电镀,例如真空沉积、离子镀和溅射。
如上所述,该反射板可以在偏振片的透明保护层上直接形成。或者,可以将通过在一类似透明保护薄膜的适宜薄膜上提供一反射层而形成的反射薄片等用作该反射板。由于反射板的典型反射层是由金属制成的,因此优选以反射层的反射表面涂布有所述薄膜、偏振片等的状态使用,以便防止因氧化而降低反射比,而且能长期保持该最初的反射比,并且避免单独形成透明保护层。
另一方面,通过用半透明反射板替换上述反射型偏振片的反射板来提供半透明偏振片。半透明偏振片的实例包括在反射层反射并透射光的半镜面。
一般说来,这种半透明偏振片安装在液晶单元的反面。在包括半透明偏振片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当在相对亮的环境下使用该液晶显示装置时,来自可见侧(显示装置侧)的入射光经反射呈现一图象,而在相对暗的环境下,通过在该半透明偏振片的反面上使用内装的光源如背面光呈现一图象。换句话说,可以使用该半透明偏振片形成一在光亮环境下可以节省诸如背面光的光源的能量的液晶显示装置,而在相对暗的环境下可以使用内装的光源。
以下描述是关于通过在本发明光学薄膜、层叠偏振片等上再层叠一亮度强化薄膜制得的光学薄膜、层叠偏振片的实例。
亮度强化薄膜的合适实例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它可以选自电介质的多层薄膜或者具有不同折射率各向异性的多层薄膜的层叠体,这些薄膜透射具有预定偏振轴的线性偏振光而反射其它光。这种亮度强化薄膜的实例包括3M公司生产的“D-BET(商标名)”。而且,可以使用胆甾液晶层,更具体地说,胆甾液晶聚合物的取向薄膜或固定在支持体薄膜基片上的取向液晶层,可以作为亮度强化薄膜。这种亮度强化薄膜顺时针或逆时针地反射圆形偏振光,而透射其它光。这种亮度强化薄膜的实例包括Nitto Denko公司生产的“PCF 350(商标名)”和Merck公司生产的“Transmax(商标名)”,等等。
包括至少两个上述光学层的层叠体的光学元件例如可以通过以一定顺序分别层叠各层以加工液晶显示装置等的方法形成。然而,由于预先层叠的光学元件具有优异的质量稳定性和安装可操作性等,因此可以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加工效率。以如上所述相同的方式,可以将任意合适的粘合剂如压敏性粘合剂层用于层叠。
而且,优选本发明的光学薄膜、层叠偏振片等还有一压敏性粘合剂层或者粘合剂层,以便能够更容易地层叠到其它元件如液晶单元上。这些粘合剂层可以安装在光学薄膜、层叠偏振片等的一个表面上或者是两个表面上。压敏性粘合剂层的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它可以是常规已知的材料,如丙烯酸类聚合物。具体地说,考虑到防止因吸收水分引起的起泡或剥离,防止光学特性的降低以及因热扩展系数的差异引起的液晶单元弯曲,以及形成高质量和优异耐用性的图象显示装置等等,可以优选水分吸收系数低且耐热性优异的压敏性粘合剂层。也可以加入细粒以形成显示光漫射性能的压敏性粘合剂层。为了在光学薄膜、层叠偏振片等的表面上形成该压敏性粘合剂层,可以通过诸如流动扩展和涂布等的展开法将粘附材料的溶液或熔融物直接涂敷到光学薄膜、层叠偏振片的预定表面上。或者,可以相同方式将压敏性粘合剂层形成于一如下所述的分离器上,并转移至光学薄膜、层叠偏振片等的预定表面。
当光学薄膜、层叠偏振片等上提供的压敏性粘合剂层或粘合剂层的表面暴露在外时,优选在压敏性粘合剂层的表面覆盖一分离器,直到使用该压敏性粘合剂层或粘合剂层,以防止污染。分离器可以由合适的薄膜制成,例如上述的透明保护薄膜,如果需要的话用剥离剂涂布。剥离剂例如可以选自聚硅氧烷基试剂、长链烷基试剂、氟基试剂、含有硫化钼的试剂等等。
用于组成本发明的光学薄膜或层叠偏振片的各个层,如偏振器、透明保护层、压敏性粘合剂层、或粘合剂层可以经过适当的处理,例如用紫外线吸收剂如水杨酸酯化合物、二苯酮化合物、苯并三唑化合物、氰基丙烯酸酯化合物或镍络合物盐基化合物处理,由此赋予紫外线吸收能力。
本发明的光学薄膜和层叠偏振片可以优选用于形成各种设备如液晶显示装置。例如,可以将偏振片安装在液晶单元的至少一个表面上以用于例如反射型、半透射型或透射-反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构成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单元可以随意选择。例如,它可以使用如下适宜类型的液晶单元:薄膜晶体管型代表的活性矩阵驱动型、扭曲向列型和超扭曲向列型代表的简单矩阵驱动型。
液晶单元的实例包括STN(超扭曲向列)元件、TN(扭曲向列)元件、IPS(面内切换)元件、VA(垂直取向)元件、OCB(光学取向的双折射)元件、HAN(混合取向的向列)元件、ASM(轴对称的取向微型元件)元件、铁电元件和抗铁电元件。这些元件可以经过系统或随机地取向划分。本发明的双折射层在VA(垂直取向的)元件的光学补偿方面特别优异。
图4显示了包括本发明的光学薄膜、液晶单元、偏振器和保护薄膜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实例。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光学薄膜(1)安装在液晶单元(21)和偏振器(2)之间。在偏振器(2)的表面(不是与光学薄膜接触的表面)上安装一保护薄膜(3)。
由于本发明的光学薄膜在VA(垂直取向的)元件的光学补偿方面特别优异,因此它们最适合用于VA型液晶显示装置的视角补偿薄膜。
一般说来,典型的液晶单元由相对的液晶单元基片以及注入这些基片中间空隙的液晶构成。所述液晶单元基片可以由玻璃、塑料等制成,没有任何特别的限制。塑料基片的材料可以选自常规已知的材料,没有任何特别的限制。
当将偏振片或光学元件安装在液晶单元的两个表面上时,在这些表面上的偏振片或光学元件可以是相同类型或者是不同类型。而且,为了形成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在适当位置安装一层或多层适宜的元件,例如棱镜排列薄片、透镜排列薄片、光学漫射器和背面光。
本发明的光学薄膜(双折射薄膜)和层叠偏振片不仅可以在上述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而且可以在例如自发光的显示装置如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装置、等离子体显示装置(PD)和场发射显示装置(FED)中使用。当本发明的光学薄膜或层叠偏振片用于自发光平显示装置时,本发明的光学薄膜或层叠偏振片可以用作防反射过滤器,这是由于通过调整包括在光学薄膜内的双折射层的面内相位差值Δnd至λ/4,可以获得圆形偏振光。
以下是包括本发明的层叠偏振片的电致发光(EL)显示装置的具体描述。本发明的EL显示装置是一具有本发明的光学薄膜或层叠偏振片的显示装置,并且可以是有机EL显示装置或无机EL显示装置。
在最近的EL显示装置中,为了防止在黑态下从电极反射,提出使用光学薄膜,例如偏振器和偏振片以及λ/4板。当从EL层发出线性偏振光、圆形偏振光或椭圆形偏振光时,本发明的层叠偏振片和光学薄膜特别有用。当倾斜光束部分偏振时,即使在前方发出自然光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具有光学补偿功能的偏振片也是特别有用的。
首先,下面将解释典型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一般说来,这种有机EL显示装置具有一发光层(有机EL发光层),它是通过在透明基片上依次层叠透明电极、有机发光层和金属电极制得的。这里,有机发光层是各种有机薄膜的层叠体。其实例包括各种组合,例如由三苯胺衍生物等制得的空穴注入层与由诸如蒽的亚磷有机固体制得的发光层的层叠体;所述发光层与由苝衍生物等制得的电子注入层的层叠体;以及所述空穴注入层、发光层与电子注入层的层叠体。
一般说来,有机EL显示装置按照以下原理发光:对阳极和阴极施加一电压以将空穴和电子注入到有机发光层,由这些空穴和电子再结合产生的能量激发磷,激发态的磷当回到基态时发光。在该过程中这些空穴和电子再结合的机理与普通二极管的类似。这暗示随着相对施加的电压的调整,电流和发光强度呈现相当大的非线性。
就有机EL显示装置而言,优选至少一个电极是透明的以便在有机发光层获得发光。一般说来,将透明导电材料如氧化铟锡(ITO)的透明电极用于阳极。使用功函小的物质作为阴极能有效地便于电子注入,由此提高发光效率,并且一般说来,可以使用金属电极如Mg-Ag和Al-Li。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优选有机发光层由极薄如约10nm的薄膜制得,这样有机发光层可以作为透明电极基本上透过全部光。结果,当该层不发光时,从透明基片的表面进入并穿过透明电极和有机发光层的光束在金属电极上反射之前再次出现在透明基片的表面上。由此,有机EL显示装置的显示装置表面当从外面看时象一面镜子。
包括有机EL发光物的本发明的有机EL显示装置,在有机发光层的表面侧具有透明电极,并且在有机发光层的背面有一金属电极,在该有机EL显示装置中,优选将本发明的光学薄膜(偏振片等)安装在透明电极的表面,而且,将一λ/4板安装在偏振片和EL元件之间。如上所述,通过安装本发明的光学薄膜获得的有机EL显示装置可以抑制外部反射并提高可视性。而且优选将一相位差片安装在透明电极与光学薄膜之间。
相位差片和光学薄膜(偏振片等)例如使从外面进入的光偏振,并经金属电极反射,因此该偏振具有从外面不能看到金属电极的镜面的效光。特别是,可以通过用1/4波长板形成相位差片并将相位差片与偏振片的偏振方向形成的角度调整至π/4来将金属电极的镜面完全封堵。即,偏振片仅透过进入有机EL显示装置的外来光中的线性偏振光。一般说来,该线性偏振光经相位差片变成椭圆形偏振光。当相位差片是1/4波长板时并且该角度是π/4时,该光变成圆形偏振光。
圆形偏振光例如穿过透明基片、透明电极和有机薄膜,在经金属电极反射之后,光再次通过有机薄膜、透明电极和透明基片,并在相位差片处转变成线性偏振光。而且,由于该线性偏振光与偏振片的偏振方向以直角相交,因此它不能穿过偏振片。因此,如上所述,金属电极的镜面可以完全被封堵。
                       实施例
下面通过实施例和比较例更具体地描述本发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通过以下方法评价光学薄膜的特性。
使用相位差计(由Oji Scientific Instruments制造,商标名:KOBRA21ADH)测定相位差。
使用相位差计(由Oji Scientific Instruments制造,商标名:KOBRA21ADH)测定590nm下的折射率。
使用Anritsu公司制造的数字微米计K-351C测定薄膜厚度。
使用流变测定计(由Thermo Haake GmbH制造)测定溶液的粘度。测定温度为25℃。
(实施例1)
首先由2,2′-二(3,4-二羧基苯基)六氟丙烷(6FDA)和2,2′-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PFMBTFMB)合成重均分子量(Mw)为11万的聚酰亚胺,然后将其溶解在环己酮中,由此制得15重量%的聚酰亚胺溶液。将由此获得的聚酰亚胺溶液涂布到厚度为75μm的三乙酰基纤维素(TAC)薄膜(透明高分子薄膜)上,所述薄膜是在175℃下通过固定端横向拉伸将TAC薄膜拉伸至其最初长度的1.3倍制得的。之后,在100℃下将具有聚酰亚胺溶液层的薄膜热处理10分钟,由此在TAC薄膜上形成厚度为6μm的完全透明且光滑的双折射层(a)(聚酰亚胺薄膜)。以这种方式,获得一光学薄膜。该光学薄膜的双折射层(a)具有满足nx>ny>nz的光学特性。
(实施例2)
将上文中式(18)代表的分子量为20万的聚芳醚酮A(商品名)(由Nippon Shokubai有限公司制造)溶解在甲基异丁基酮中,制得20重量%的聚芳醚酮A溶液。将由此获得的聚芳醚酮溶液涂布到厚度为75μm的三乙酰基纤维素(TAC)薄膜(透明高分子薄膜)上,所述薄膜是在175℃下通过固定端横向拉伸将TAC薄膜拉伸至其最初长度的1.3倍制得的。之后,在100℃下将具有聚芳醚酮溶液层的薄膜热处理10分钟,由此在TAC薄膜上形成厚度为10μm的完全透明且光滑的双折射层(a)。以这种方式,获得一光学薄膜。该光学薄膜的双折射层(a)具有满足nx>ny>nz的光学特性。
(实施例3)
将与实施例1相同的聚酰亚胺溶液涂布到TAC薄膜(透明高分子薄膜)上。之后,在100℃下将具有聚酰亚胺溶液层的薄膜热处理10分钟,由此在TAC薄膜上形成厚度为4.2μm的完全透明且光滑的双折射层(a)。将由此获得的双折射层(a)与TAC薄膜的层叠体经双轴纵向拉伸于150℃下拉伸10%。以这种方式,获得一光学薄膜。该光学薄膜的厚度为4μm,并且该光学薄膜的双折射层(a)具有满足nx>ny>nz的光学特性。
(实施例4)
首先由4,4′-二(3,4-二羧基苯基)-2,2-二苯基丙烷二酐和2,2′-二氯-4,4′-二氨基联苯合成Mw为3万的聚酰亚胺,然后将其溶解在环己酮中,由此制得20重量%的聚酰亚胺溶液。将由此获得的聚酰亚胺溶液涂布到TAC薄膜(透明高分子薄膜)上。之后,在130℃下将具有聚酰亚胺溶液层的该薄膜热处理5分钟,然后在150℃下拉伸10%,由此在TAC薄膜上形成厚度为5μm的透明且光滑的双折射层(a)。以这种方式,获得一光学薄膜。该光学薄膜的双折射层(a)具有满足nx>ny>nz的光学特性。
(实施例5)
首先由2,2′-二(3,4-二羧基苯基)六氟丙烷和2,2′-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合成Mw为10万的聚酰亚胺,然后将其溶解在环己酮中,由此制得15重量%的聚酰亚胺溶液。将由此获得的聚酰亚胺溶液涂布到TAC薄膜(透明高分子薄膜)上,之后,在150℃下将具有聚酰亚胺溶液层的该薄膜热处理5分钟,然后在150℃下拉伸10%,由此在TAC薄膜上形成厚度为6μm的完全透明且光滑的双折射层(a)。该双折射层(a)和TAC薄膜的层叠体是一具有呈现满足nx>ny>nz的光学特性的双折射层的光学薄膜。
(实施例6)
首先,在二氯甲烷中溶解75重量份的异丁烯与N-甲基马来酰亚胺的交替共聚物(N-甲基马来酰亚胺的含量是50mol%)和25重量份的丙烯腈含量为28重量%的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从而制得固体含量为15重量%的溶液。在安装在玻璃片上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上对该溶液进行流动扩展,并在室温下静置60分钟,以将该溶液硬化形成薄膜。然后从PET薄膜上剥离下该薄膜并在100℃下热处理10分钟。接着,再在140℃下将该薄膜热处理10分钟,在160℃下热处理30分钟,由此获得一透明高分子薄膜。该薄膜的面内相位差(Δnd)为4nm,Rth为4nm,双折射(Δn(b))为0.0001。
将与实施例1相同的聚酰亚胺溶液涂布到由此获得的透明高分子薄膜上。之后,在100℃下将具有聚酰亚胺溶液层的薄膜热处理5分钟,由此在该透明高分子薄膜上形成厚度为6.2μm的完全透明且光滑的双折射层(a)。将由此获得的双折射层(a)与该透明高分子薄膜的层叠体经单轴纵向拉伸于130℃下拉伸10%。以这种方式,获得一光学薄膜。该光学薄膜的的双折射层(a)的厚度为6μm,并具有满足An(a)=约0.035且nx>ny>nz的光学特性。
(实施例7)
将与实施例1相同的聚酰亚胺溶解在甲基异丁基酮中,由此制得25重量%的聚酰亚胺溶液。将该聚酰亚胺溶液涂布到TAC薄膜(透明高分子薄膜)上。之后,在160℃下将具有聚酰亚胺溶液层的该薄膜热处理5分钟,由此在TAC薄膜上形成厚度为6μm的完全透明且光滑的双折射层(a)。以这种方式,获得一光学薄膜。该光学薄膜的双折射层(a)具有满足nx>ny>nz的光学特性。
(实施例8)
将与实施例1相同的聚酰亚胺溶液涂布到TAC薄膜(透明高分子薄膜)上。之后,在100℃下将具有聚酰亚胺溶液层的该薄膜热处理10分钟,由此在TAC薄膜上形成厚度为6μm的完全透明且光滑的双折射层(a)。以这种方式,获得一光学薄膜。该光学薄膜的双折射层(a)具有满足nx≈ny>nz的光学特性。
(比较例1)
首先由2,2′-二(3,4-二羧基苯基)六氟丙烷(6FDA)和2,2′-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PFMBTFMB)合成重均分子量(Mw)为8000的聚酰亚胺,然后将其溶解在环己酮中,由此制得15重量%的聚酰亚胺溶液。将由此获得的聚酰亚胺溶液涂布到厚度为80μm的三乙酰基纤维素(TAC)薄膜(透明高分子薄膜)上,所述薄膜是在150℃下通过纵向拉伸将TAC薄膜拉伸至其最初长度的1.2倍制得的。之后,在150℃下将具有聚酰亚胺溶液层的薄膜热处理10分钟,由此在TAC薄膜上形成厚度为6μm的完全透明且光滑的双折射层(a)(聚酰亚胺薄膜)。以这种方式,获得一光学薄膜。由此获得的具有双折射层(a)光学薄膜是双折射层(a)满足nx>ny>nz的光学薄膜。
(比较例2)
在150℃下通过固定端横向拉伸将降冰片烯基树脂薄膜(由JSR公司生产,商标名:ARTON薄膜)拉伸至其最初长度的1.3倍,由此获得厚度为80μm的光学薄膜。该薄膜具有满足nx>ny>nz的光学特性。形成降冰片烯基树脂薄膜的聚合物具有6万的重均分子量。
(比较例3)
在175℃下通过固定端横向拉伸将PET薄膜拉伸至其最初长度的1.3倍,从而制得厚度为75μm的PET薄膜,并将与实施例1相同的聚酰亚胺溶液涂敷到该PET薄膜上。之后,在150℃下将具有聚酰亚胺溶液层的薄膜热处理5分钟,由此在该PET薄膜上形成厚度为6μm的完全透明且光滑的双折射层(a)。以这种方式,获得一光学薄膜。该光学薄膜的双折射层(a)具有满足nx>ny>nz的光学特性。
(比较例4)
将上文中式(18)代表的聚醚酮(Mw:500000)溶解在环戊酮中,制得25重量%的聚醚酮溶液。另一方面,将厚度为80μm的三乙酰基纤维素(TAC)薄膜在175℃下通过固定端横向拉伸拉伸至其最初长度的1.3倍,由此制得厚度为75μm的TAC薄膜。将上述聚醚酮溶液涂敷到拉伸的TAC薄膜上。之后,在100℃下将具有聚醚酮溶液层的拉伸过的TAC薄膜热处理10分钟,由此在该拉伸的TAC薄膜上形成厚度为75μm的完全透明且光滑的双折射层(a)。以这种方式,获得一光学薄膜。该光学薄膜的双折射层(a)具有满足nx>ny>nz的光学特性。由于聚醚酮的分子量大,因此难以将该聚醚酮溶液均匀地涂敷到该拉伸的TAC薄膜上。结果,相位差随双折射层(a)的部位而变化。此外,该聚醚酮不能完全溶解在环戊酮中,结果外观差。
(光学薄膜的评价)
针对实施例1-8和比较例1-4中所得的光学薄膜,由nx、ny和nz值计算Δn(a)、Δn(b)、(nx-ny)×d、(nx-nz)×d和(nx-nz)/(nx-ny)的值。结果示于表1。
同样,在表1中显示了实施例1-8和比较例1和2-4中涂敷的聚酰亚胺溶液的粘度以及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各自双折射层(a)的厚度。
将实施例1-8和比较例1-4中所得的光学薄膜在100℃的干燥器中贮藏100小时,并评价各自光学薄膜的长期贮藏稳定性。评价结果示于表1,其中“坏”是指产生裂缝,而“好”是指没有产生裂缝。
而且,将实施例1-8和比较例1-4中所得的光学薄膜的涂布精确度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在表1中,“好”是指可以均匀地涂敷该溶液,因此不会引起相位差改变,而“坏”是指难以均匀地涂敷该溶液,这样相位差随双折射层(a)的部位而变化。
Δn(b)  聚合物的Mw     聚合物溶液的粘度[Pa·s] Δn(a)     (nx-ny)·d[nm]    (nx-nz)·d[nm]   (nx-nz)/(nx-ny)[nm]   双折射层(a)的厚度[μm] 长期贮存稳定性 涂布精确度 彩虹色
实施例1  0.0006  110,000     1   0.045     135     270     2.0     6     好     好     无
实施例2  0.0006  200,000     8   0.018     50     180     3.6     10     好     好     无
实施例3  0.0006  110,000     1   0.038     100     150     1.5     4     好     好     无
实施例4  0.0006  30,000     1.5   0.025     50     125     2.5     5     好     好     无
实施例5  0.0006  100,000     1   0.039     100     235     2.4     6     好     好     无
实施例6  0.0001  110,000     1   0.035     80     210     2.6     6     好     好     无
实施例7  0.0006  110,000     12   0.038     70     230     3.3     6     好     好     无
实施例8  0.0006  110,000     1   0.037     0.2     220     1100.0     6     好     好     无
比较例1  0.0006  8,000     0.5   0.030     60     180     3.0     6     坏     好     无
比较例2  0.0006  -     -   0.002     91     182     2.0     80     好     -     无
比较例3  0.08  110,000     8   0.042     50     250     5.0     6     好     好     出现
比较例4  0.0006  500,000     15   0.020     10     200     20     10     好     坏     无
正如表1清楚地显示的,各实施例的光学薄膜满足上文中所述的式(1)-(3),并且形成各自双折射层(a)的聚合物的分子量在10000-400000(包括)的范围内,由此能够抑制光学薄膜的相位差的变化。
而且,用于形成各自实施例中的双折射层(a)的聚合物溶液的粘度不太高,并且获得的这些光学薄膜的长期贮藏稳定性优异。
(包括光学薄膜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评价)
对实施例1-7和比较例1-5中所得的各个光学薄膜,通过压敏性丙烯酸类粘合剂粘附一偏振片(由Nitto Denko公司生产,商标名:HEG1425DU)。因此,获得12种层叠偏振片。用丙烯酸类粘合剂将这些层叠偏振片每一个粘附到液晶单元的背光侧以便该光学薄膜面对液晶单元。以这种方式,制得液晶显示装置。
测定这些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特性。上表1显示了是否存在彩虹色。如表1所述,在各实施例的光学薄膜内没有观察到彩虹色。
工业实用性
正如上面具体所述的,本发明的光学薄膜可以防止彩虹色的发生、能够抑制相位差改变和差的外观,并且具有优异的长期贮藏稳定性。结果,通过将本发明的光学薄膜用于例如液晶显示装置中,可以长期地提高显示质量。

Claims (10)

1、一种光学薄膜,其包括:
透明高分子薄膜(b);和
层叠在所述透明高分子薄膜(b)上面的由聚合物形成的双折射层(a),
其中所述双折射层(a)和所述透明高分子薄膜(b)满足下式(1),
所述双折射层(a)满足下式(2)和(3),并且
形成所述双折射层(a)的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在1万以上而且40万以下的范围内,
        Δn(a)>Δn(b)×10            (1)
        1<(nx-nz)/(nx-ny)            (2)
        0.0005≤Δn(a)≤0.5           (3)
其中Δn(a)是前述双折射层(a)的双折射率,并且由[(nx+ny)/2]-nz表示,
Δn(b)是前述透明高分子薄膜(b)的双折射率,并且由[(nx′+ny′)/2]-nz′表示,
nx、ny和nz分别表示在所述双折射层(a)的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的折射率,其中所述X-轴方向是在双折射层(a)的面内呈现最大折射率的轴向、所述Y-轴方向是与前述面内X-轴方向垂直的轴向,所述Z-轴方向是与X-轴方向和Y-轴方向垂直的厚度方向,并且
nx′、ny′和nz′分别表示在所述透明高分子薄膜(b)的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的折射率,其中所述X-轴方向是在透明高分子薄膜(b)的面内呈现最大折射率的轴向、所述Y-轴方向是与前述面内X-轴方向垂直的轴向,所述Z-轴方向是与X-轴方向和Y-轴方向垂直的厚度方向。
2、如权利要求1的光学薄膜,其中所述双折射层(a)直接层叠在所述透明高分子薄膜(b)上。
3、如权利要求1的光学薄膜,其中形成所述双折射层(a)的聚合物是非液晶性聚合物。
4、如权利要求3的光学薄膜,其中所述非液晶性聚合物是至少一种选自如下的聚合物:聚酰胺、聚酰亚胺、聚酯、聚醚酮、聚芳醚酮、聚酰胺酰亚胺和聚酯酰亚胺。
5、如权利要求1的光学薄膜,其中所述透明高分子薄膜(b)是偏振器用保护薄膜。
6、如权利要求1的光学薄膜,其中所述透明高分子薄膜(b)是包含聚乙烯醇基薄膜的偏振器。
7、一种层叠偏振片,其包括光学薄膜,其中所述光学薄膜是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薄膜。
8、一种液晶板,其包括液晶单元和光学元件,所述光学元件配置在所述液晶单元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其中所述光学元件是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薄膜或者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层叠偏振片。
9、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液晶板,其中该液晶板是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板。
10、一种自发光型显示装置,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薄膜或者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层叠偏振片。
CNB038117320A 2002-05-24 2003-05-21 光学薄膜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673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51497/2002 2002-05-24
JP2002151497 2002-05-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56399A CN1656399A (zh) 2005-08-17
CN1296733C true CN1296733C (zh) 2007-01-24

Family

ID=29561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11732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6733C (zh) 2002-05-24 2003-05-21 光学薄膜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128952B2 (zh)
KR (1) KR100618366B1 (zh)
CN (1) CN1296733C (zh)
TW (1) TW592952B (zh)
WO (1) WO20031004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404842A (en) * 2002-07-30 2004-04-01 Nitto Denko Corp Optical fil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04269842A (ja) * 2002-09-30 2004-09-30 Tosoh Corp 透明耐熱樹脂光学材料及びフィルム
KR20050094804A (ko) * 2003-01-10 2005-09-28 닛토덴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폴리이미드 필름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7211304B2 (en) * 2004-06-03 2007-05-01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Multilayer optical compensa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process
US7479309B2 (en) * 2003-07-31 2009-01-20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Multi-layered compensation film using specified Tg material as a birefringent layer
JP3735361B2 (ja) * 2003-08-07 2006-01-1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それにより得られた光学フィルム、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TWI268372B (en) * 2004-03-26 2006-12-11 Nitto Denko Corp IPS mod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o realize a high contrast ratio over a wide range by laminating a polarizing plate and a retardation film to form an optical film
US7288296B2 (en) * 2004-06-03 2007-10-30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Multilayer optical compensa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process
JP3841306B2 (ja) * 2004-08-05 2006-11-0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6119203A (ja) * 2004-10-19 2006-05-11 Nitto Denko Corp 偏光板および偏光板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このような偏光板を用いた液晶パネル、液晶テレビ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KR100762837B1 (ko) 2004-11-15 2007-10-0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이축광학 폴리노보넨계 필름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이를 구비한 일체형 광학보상 편광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 필름 및/또는 편광판을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JP3811175B2 (ja) * 2004-11-22 2006-08-1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液晶セル、液晶表示装置、画像表示装置及び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TWI413809B (zh) * 2004-12-27 2013-11-01 Dainippon Ink & Chemicals 光學薄膜、橢圓偏光板、圓偏光板、液晶顯示元件、及該光學薄膜之製法
JP4825988B2 (ja) * 2005-03-25 2011-11-30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光学補償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7206661A (ja) * 2005-04-25 2007-08-16 Nitto Denko Corp 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WO2007007615A1 (ja) * 2005-07-13 2007-01-18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光学補償層付偏光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光学補償層付偏光板を用いた液晶パネル、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US20070200986A1 (en) * 2005-12-29 2007-08-30 Ong Hiap L Contrast ratio and viewing angle improvement for a TN- LCD
TWI375053B (en) * 2006-02-28 2012-10-21 Nippon Catalytic Chem Ind Phase difference film
JP3973225B1 (ja) * 2006-03-24 2007-09-1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補償板、及び液晶セル、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4056552B2 (ja) * 2006-05-24 2008-03-0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KR20090087868A (ko) * 2006-09-15 2009-08-18 엠지시 휠시트 가부시키가이샤 위상차 필름
JP5553468B2 (ja) * 2006-10-05 2014-07-1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9223304A (ja) * 2008-02-19 2009-10-01 Fujifilm Corp 液晶表示装置用基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DE102008018663A1 (de) * 2008-04-11 2009-10-29 Novaled Ag Elektrooptisches organisches Bauelement
JP4575978B2 (ja) * 2008-10-31 2010-11-0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4888853B2 (ja) 2009-11-12 2012-02-29 学校法人慶應義塾 液晶表示装置の視認性改善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5377252B2 (ja) * 2009-11-27 2013-12-2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
JP4962661B2 (ja) 2010-06-22 2012-06-27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偏光板および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
KR101833582B1 (ko) 2011-05-18 2018-02-28 도요보 가부시키가이샤 3차원 화상표시 대응 액정표시장치에 적합한 편광판 및 액정표시장치
JP5472464B2 (ja) 2011-05-18 2014-04-16 東洋紡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偏光板および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
EP2733185A4 (en) * 2011-07-15 2015-03-04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DOUBLE-SIDED TRANSPARENT ADHESIVE FOIL WITH FUNCTION TO ELIMINATE POLARIZED LIGHT
TWI627068B (zh) * 2011-10-14 2018-06-21 Nitto Denko Corp 具有接著劑層之影像顯示裝置用單元及使用該單元的影像顯示裝置
JP6303423B2 (ja) * 2012-12-10 2018-04-0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性積層体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US9022583B2 (en) 2013-01-28 2015-05-05 Gentex Corporation Vehicular exterior transflective rearview mirror assembly
USD804376S1 (en) 2016-10-27 2017-12-05 Gentex Corporation Rearview assembly
USD804377S1 (en) 2016-10-27 2017-12-05 Gentex Corporation Rearview assembly
USD823204S1 (en) 2016-12-16 2018-07-17 Gentex Corporation Outside rearview assembly with turn signal
WO2018116931A1 (ja) * 2016-12-21 2018-06-2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
USD837112S1 (en) 2017-01-03 2019-01-01 Gentex Corporation Side view mirror electro optic device with blind spot indicator portion
USD830260S1 (en) 2017-01-03 2018-10-09 Gentex Corporation External rearview mirror
JP2018132592A (ja) * 2017-02-14 2018-08-23 株式会社トッパンTomoegawaオプティカルフィルム 光学フィルム、これを用いた偏光板及びディスプレイ部材
US11713378B2 (en) * 2019-06-28 2023-08-01 Sk Microworks Co., Ltd. Polymer film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US20230194764A1 (en) * 2021-12-17 2023-06-22 Meta Platforms Technologies, Llc Active modulation of the refractive index in organic thin films via charge injectio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30228A (ja) * 1984-07-20 1986-02-12 Tokai Rubber Ind Ltd 管端プレス加工装置
JPH10153708A (ja) * 1996-11-22 1998-06-09 Nitto Denko Corp 広視野偏光板
CN1192542A (zh) * 1997-01-17 1998-09-09 日本石油株式会社 光学薄膜
JP2001337201A (ja) * 2000-03-22 2001-12-07 Konica Corp 光学用フィルム及び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09712B2 (ja) 1989-06-22 1998-10-15 株式会社クラレ 位相差板
JP2765066B2 (ja) 1989-06-29 1998-06-11 住友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H04194820A (ja) 1990-11-22 1992-07-14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2811137B2 (ja) * 1992-10-21 1998-10-15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位相差板の製造方法
US5344916A (en) 1993-04-21 1994-09-06 The University Of Akron Negative birefringent polyimide films
US5580950A (en) 1993-04-21 1996-12-03 The University Of Akron Negative birefringent rigid rod polymer films
DE69424937T2 (de) 1993-04-21 2001-01-11 Univ Akron Akron Polyamidfolie mit negativer doppelbrechung
US5550661A (en) * 1993-11-15 1996-08-27 Alliedsignal Inc. Optical phase retardation film
JPH0862422A (ja) 1994-02-28 1996-03-08 Sumitomo Chem Co Ltd 位相差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法
TW388000B (en) * 1994-02-28 2000-04-21 Sumitomo Chemical Co Phase retarder film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me
JP3044681B2 (ja) * 1994-06-08 2000-05-22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H08328031A (ja) * 1995-06-02 1996-12-13 Sharp Corp フルカラー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DE69626932T2 (de) * 1995-11-17 2003-12-2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Flüssigkristallanzeige mit gekrümmter Ausrichtung
US5750641A (en) 1996-05-23 1998-05-12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Polyimide angularity enhancement layer
JPH11133412A (ja) * 1997-10-29 1999-05-21 Nitto Denko Corp 液晶素子、光学素子及び偏光素子
JP4107741B2 (ja) 1998-12-28 2008-06-25 新日本石油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法、光学フィルム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6359669B1 (en) * 1999-09-17 2002-03-19 Rockwell Collins, Inc. Flat panel displays having an edge texture
EP1160591A1 (en) 1999-11-12 2001-12-05 Kaneka Corporation Transparent film
JP2001343529A (ja) 2000-03-30 2001-12-14 Kanegafuchi Chem Ind Co Ltd 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290023A (ja) 2000-04-04 2001-10-19 Toray Ind Inc 液晶表示装置用ポリイミド位相差薄膜、及び該位相差薄膜を有するカラーフィルター、液晶表示装置
JP2001318223A (ja) 2000-05-09 2001-11-16 Sumitomo Chem Co Ltd 位相差板
JP3957257B2 (ja) * 2000-09-20 2007-08-1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3029038A (ja) * 2001-07-17 2003-01-29 Nitto Denko Corp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表示装置
JP4190276B2 (ja) 2002-12-17 2008-12-03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おむつ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30228A (ja) * 1984-07-20 1986-02-12 Tokai Rubber Ind Ltd 管端プレス加工装置
JPH10153708A (ja) * 1996-11-22 1998-06-09 Nitto Denko Corp 広視野偏光板
CN1192542A (zh) * 1997-01-17 1998-09-09 日本石油株式会社 光学薄膜
JP2001337201A (ja) * 2000-03-22 2001-12-07 Konica Corp 光学用フィルム及び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306910A (en) 2003-12-01
TW592952B (en) 2004-06-21
CN1656399A (zh) 2005-08-17
US7128952B2 (en) 2006-10-31
WO2003100480A1 (fr) 2003-12-04
KR20050007324A (ko) 2005-01-17
US20050231839A1 (en) 2005-10-20
KR100618366B1 (ko) 2006-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6733C (zh) 光学薄膜
CN1313848C (zh) 光学膜、叠层偏振片、使用它们的液晶显示装置和自发光型显示装置
CN1304891C (zh) 层压延迟片、使用该层压延迟片的层压偏振片及图像显示器
CN1281984C (zh) 双折射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672070A (zh) 光学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774654A (zh) 光学膜、其制造方法及使用这种光学膜的图像显示装置
CN1296734C (zh) 具有光学补偿层的偏振片和图象显示装置
CN1748159A (zh) 相位差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0347572C (zh) 复合双折射部件
JP3762751B2 (ja)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293396C (zh) 具有光学补偿功能的偏振片及采用该偏振片的液晶显示装置
JP2005208676A (ja)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806188A (zh) 双折射光学膜
CN1711308A (zh) 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508607A (zh) 双折射光学膜、使用该膜的椭圆起偏振片和使用该起偏振片的液晶显示器
JP2005091625A (ja) 複屈折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633613A (zh) 倾斜的光学补偿薄膜、其生产方法以及包括所述薄膜的液晶显示器
JP2007193045A (ja) 位相差板、及び光学フィルム、及び液晶パネル、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906508A (zh) 相位差薄膜、相位差薄膜的制造方法、层叠相位差薄膜的制造方法、光学薄膜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759332A (zh) 制造倾斜取向薄膜的方法,倾斜取向薄膜及使用该膜的图像显示设备
JP3897743B2 (ja)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4177077B2 (ja) 光学補償板、それを用いた光学補償層付偏光板、前記光学補償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ら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CN1508606A (zh) 双折射光学膜、使用该膜的椭圆起偏振片和使用该起偏振片的液晶显示器
JP3764440B2 (ja)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5258459A (ja)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124

Termination date: 2010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