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86951A - 磁性固定扣件 - Google Patents

磁性固定扣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86951A
CN1286951A CN00126875A CN00126875A CN1286951A CN 1286951 A CN1286951 A CN 1286951A CN 00126875 A CN00126875 A CN 00126875A CN 00126875 A CN00126875 A CN 00126875A CN 1286951 A CN1286951 A CN 12869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magnetic
combination
close device
clamping clo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01268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1550C (zh
Inventor
森田玉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M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M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MO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M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869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869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155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55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13/00Details; Accessories
    • A45C13/10Arrangement of fasten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FGARMENT FASTENINGS; SUSPENDERS
    • A41F1/00Fasten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garments
    • A41F1/002Magnetic fastening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13/00Details; Accessories
    • A45C13/10Arrangement of fasteners
    • A45C13/1069Arrangement of fasteners magnet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 Slide Fasteners, Snap Fasteners, And Hook Fasteners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一种磁性固定扣件,第一组件具有卡合装置,第二组件具有导向装置。组合时,卡合装置在导向装置内部被导向。组件的组合是利用磁铁的磁性对设置在第二组件上的卡合部件自动地进行锁定实现的。在一个组件吸附面的侧面设置有覆盖另一个组件的吸附面侧面的缘状导向装置。第一组件的卡合装置上设置有扩张导向部,其通过与第二组件的孔组合可防止这些组件的横向错位。此外,在卡合部件与磁铁之间设有盖部件,可使卡合部件顺利地移动。

Description

磁性固定扣件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性固定扣件,特别是利用磁铁的性质能自动地锁定闭合状态的简单的磁性固定扣件。
以往,为了保持手提包或皮包、学生书包、帆布背包、带状物、香烟盒、公文包之类的各种箱子的盖的闭合状态,已经提出了各种固定扣件的方案。利用磁力的磁性固定扣件是其中的一种。
作为这种磁性固定扣件的一个例子,本申请人自己所申请的日本特许公报第2944643号(特愿平10-194638号)已有所揭示。这种磁性固定扣件由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构成,用于分别固定在例如手提包的盖与本体上。这些组件在磁性作用下相互组合时,可使盖与本体处于闭合状态,同时,可自动地锁定这种闭合状态。
更详细地说,这些组件在磁性作用下,第一组件的前面所设置的突出部穿过第二组件的前面所设置的孔,并且以各自的前面相互吸附而组合在一起,与此同时,利用磁性作用,把第二组件上所设置的卡合部件吸附在第一组件的突出部中间,借此,在把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拉开时,设置于第一组件的突出部尖端的凸起与吸附在突出部中间的第二组件的卡合部件相接触,对该组合进行锁定。
一般来说,组件的材料考虑用金属比较合适,但是,为了降低制造费用,希望通过例如对廉价的薄金属板进行冲压、拉深、弯曲等来加工上述的金属。但是,在使用这种薄金属板的场合,强度方面存在着大的问题。作为特殊问题的情况,有例如组件的固定作业问题。如上文所述,组件用于固定在手提包等上,而其固定作业也包括用锤等进行击打,使金属板的一部分弯曲的作业。如果组件的强度变弱,组件就会因该作业很容易遭到破坏或变形。因此,希望强化组件的强度。而且也希望用金属以外的部件例如塑料等形成组件。
如上文所述,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组合时,第一组件的突出部穿过第二组件的孔,而在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组合时或组合之后,在与组合方向(以下,把该方向考虑为上下方向)相交叉的方向(考虑为横向)上会产生错位。该错位有碍于磁性固定扣件的良好作用。例如,在该错位引起第一组件的突出尖端上所设置的凸起从第二组件的孔沿交叉方向错位的情况下,只要该错位得不到正确的解决,凸起就会与第二组件的一部分发生冲突,导致很难把组件拉开或者根本不可能拉开。
上述所列举的本申请人的特许公报第2944643号所揭示的磁性固定扣件,为了防止这种错位,设置有从第二组件的前面向前侧突出的环状突出部,在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组合时或组合之后,第一组件的前面纳入该环状突出部之内。但是,一旦设置了这样的环状突出部,由于环状突出部比较厚,有碍于盖打开时的动作,设计上也不美观,而且也带来了使装置变厚的缺点。虽然设置用于防止错位的装置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并不希望因此而有损于外观。
本发明就是为了对本申请人自己开发的磁性固定扣件作进一步的改进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强化组件的强度、不会影响外观、又能防止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之间的错位的磁性固定扣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观点,提供一种磁性固定扣件,包括安装在要相对锁定的一对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的第一组件和安装在另一部件上的第二组件,其特征是,上述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在设置于该组件的任何一方上的磁铁的作用下,以彼此的吸附面相互吸附地组合在一起,上述第一组件具有从自身的吸附面朝与第二组件的组合方向向外部突出的卡合装置,上述第二组件具有从自身的吸附面朝与所述第一组件组合方向的相反方向在第二组件的内部延伸的导向装置,上述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组合时,上述的卡合装置在上述导向装置内部被导向,上述第二组件还具有在上述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组合时,移向相对于上述卡合装置的锁定位置的对上述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的组合进行锁定的对应的卡合装置和用于解除该锁定的解除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式,上述第一组件的卡合装置带有磁性,上述第二组件的对应的卡合装置由磁性体形成,上述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组合时,上述第二组件的对应的卡合装置在上述磁性的作用下,向相对于上述第一组件的卡合装置的锁定位置移动,对上述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的组合进行锁定。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形式,在第二组件的导向装置的一部分上设置有用于把上述对应的卡合装置吸附在上述第一组件的卡合装置上的切槽。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形式,上述的导向装置由磁性体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形式,上述第二组件还具有在一面上设有上述的吸附面的架、及在与该架的一面相反一侧的面之间容纳上述对应的卡合装置的容纳部件,上述导向装置通过只在上述的架上设置的导向装置、或者只在上述容纳部件上设置的导向装置、或者上述架的导向装置与容纳部件的导向装置组合而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形式,上述架通过对薄板冲压、弯曲、拉深加工而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形式,在上述架的一个面的相反一侧的面上设置有加强板,上述对应的卡合装置置于上述加强板与上述容纳部件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形式,在上述加强板上设置有用于覆盖上述的导向装置的周围并对上述导向装置加强的加强导向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观点,提供一种磁性固定扣件,包括安装在要相对锁定的一对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的第一组件和安装在另一部件上的第二组件,其特征是,上述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在设置于该组件的任何一方上的磁铁的作用下,以彼此的吸附面相互吸附地组合在一起,上述第一组件具有从自身的吸附面朝向与第二组件组合的方向的卡合装置,上述第二组件具有在自身的吸附面上的孔,而且,上述第一组件组或第二组件的任何一方的吸附面的侧面设置有当上述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组合时,从外侧覆盖另一组件的吸附面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的、朝上述组合方向向外部延伸的缘状导向装置,上述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组合时,上述第一组件的卡合装置在第二组件的孔内被导向,上述第一组件或第二组件的任何一方上所设置的缘状导向装置,沿着另一组件的吸附面的侧面被导向,上述第二组件还具有在上述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组合时,移向相对于上述卡合装置的锁定位置的对上述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的组合进行锁定的对应的卡合装置和用于解除该锁定的解除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观点,提供一种磁性固定扣件,包括安装在要相对锁定的一对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的第一组件和安装在另一部件上的第二组件,其特征是,上述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在设置于该组件的任何一方上的磁铁的作用下,以彼此的吸附面相互吸附地组合在一起,上述第一组件具有从自身的吸附面朝向与第二组件组合的方向的卡合装置,该第一组件在与上述第二组件组合的方向上且在与上述卡合装置的后端侧的上述组合方向的交叉方向上的外径设定成,与上述卡合装置的前端侧的上述组合方向的交叉方向上的最大外径基本相同或稍大于该最大外径,上述第二组件具有在自身的吸附面上的孔,上述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组合时,上述第一组件的卡合装置沿着第二组件的孔内被导向,上述第二组件还具有在上述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组合时,移向相对于上述卡合装置的锁定位置并对上述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的组合进行锁定的对应的卡合装置和用于解除该锁定的解除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式,在上述第二组件的孔中设置有导向装置,该导向装置从该第二组件的吸附面到朝向与第一组件的组合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至少与上述组合方向上的上述卡合装置的长度基本相等地在第二组件内部延伸,上述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组合时,上述卡合装置在上述导向装置内部被导向。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观点,提供一种磁性固定扣件,包括安装在要相对锁定的一对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的第一组件和安装在另一部件上的第二组件,其特征是,上述第一组件至少包括固定板和设置在该固定板上的卡合部,上述第二组件至少包括移向相对于上述卡合部的锁定位置并由磁性体组成的卡合部件、及作用在该卡合部上且从上述锁定位置移向锁定解除位置的解除装置,而且,在第一组件或第二组件的任何一方上设置有当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组合时处于上述固定板与上述卡合部件之间的磁铁、及置于该磁铁与上述卡合部件之间的磁性盖,上述卡合部件在上述磁铁的作用下,向相对于上述卡合部件的锁定位置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形式,上述磁性盖是由非磁性材料或进行非磁性材料的电镀形成的。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形式,不设置上述的固定板时,在第一组件上设置有上述的磁铁,且在磁铁上设置有上述的卡合部。
图1是本发明的磁性固定扣件的组装透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磁性固定扣件的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各自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组合时的锁定动作机构的说明图。
图4是图3的A-A截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磁性固定扣件的使用例子的说明图。
图6是本发明的缘状导向件一实施形式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缘状导向件另一实施形式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缘状导向件再一实施形式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缘状导向件再一实施形式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扩张导向部的一实施形式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滑块另一实施形式的示意图。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最佳实施形式。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磁性固定扣件组装后的透视图。如该图所示,本发明的磁性固定扣件由一对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构成。这些组件的各组件如下文所述,分别按照图示所示方向固定在使用该磁性固定扣件的对象物(例如手提包)的一对对应部件(例如手提包的本体和盖)的任何一方上。这些组件在设置于第一组件的磁铁的作用下,沿着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的组合方向(图1的箭头ィ、口方向),以彼此的吸附面31、67(如后面的图3所表示的那样),相互吸引而组合在一起,通过这种组合保持对象物的对应部件的闭合状态。利用该磁性固定扣件,其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的组合,是在受磁铁作用的同时自动锁定的。该锁定通过操作第二组件可简单地解除。
图2是上述各组件的分解透视图,另外,图3示出了这些组件组合时的本发明的磁性固定扣件的中心线的剖面图。通过这些附图,可以更详细地看出构成各组件的构成部件的详细结构。以下主要参照图2详细说明各构成部件。
首先,说明第一组件。
如图2左侧所表示的那样,第一组件由环状板10、固定在该环状板10上的保持部件14、磁性吸附在该环状板10上的环状磁铁22与圆筒套筒26,覆盖该磁铁22与环状板10的盖30以及穿过第一组件的中心而设置的卡合销34构成。但是,如下文所述,环状板10可以省略。
环状板10可以是磁性体,例如强磁性体的铁。因此,环状板受磁铁的影响。跟下文叙述的构成部件同样,象环状板这样的其材料使用铁的情况下,一般来说,为了防锈与装饰的目的,要进行电镀。在环状板10的中心所设置的孔12是后面的卡合销34穿过而使用的孔。
保持部件14固定在环状板10的一面上。作为其固定方法,可使用例如点焊、软钎焊、钎焊等焊接,铆接等其他适当的方法。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能更可靠地固定保持部件14的点焊与铆接。图中虚线所示的4个点15表示的是点焊所产生的熔融部分。这些熔融部分的位置以作用到保持部件上的力为均等的方式基本沿同一圆周等间隔地均匀隔开。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保持部件14与环状板10也可以不分开,而一体成形。保持部件的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如果保持部件与环状板一体成形,自然与环状板的材料相同。另外,保持部件14也保持着作为环状板10的效果。磁铁22为塑料磁铁时,环状板10或保持部件14的任何一方或两方也可以与塑料磁铁一体成形,也可以与另一方部件一体成形。也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或铆接或焊接等其他方法把一个部件安装在该另一部件上。而且,该塑料磁铁也可以电镀。
保持部件14由环状部分16和从该环状部分16的两侧向下方延伸的两根固定部分18组成。环状部分16用于固定到环状板10上,另一方面,固定部分18用于把第一组件固定到对象物上。在环状部分16的中心部,设置有与环状板10大小基本相同的孔20。保持部件14与环状板10彼此整列排列时,该环状部分16的孔20与环状板10的孔12也排列成整列,由此,形成适于卡合销34穿过的整列孔。
环状磁铁22安装在保持部件14安装侧的相反一侧的环状板10的表面上。磁铁22的外径因下述理由,作成小于环状板10的外径比较合适。该磁铁22是表里面上分别设有N极或S极的任何一个极的永久磁铁。因而,磁铁22在自身磁力的作用下,磁性吸附在环状板10上。磁铁22磁性吸附在环状板10上时,环状板10在磁铁的作用下带有磁性,结果,环状板10本身也产生磁力。环状板10的这种磁力,具有适于吸附圆筒套筒26的特别重要的功能。另外,磁铁22可以是钕磁铁,也可以是其他磁铁。磁铁的厚度大约为0.5mm~10mm,不过其厚度可以自由地设计,而且,这些磁铁也可以进行电镀。
圆筒套筒26安装在与磁铁22相同侧的环状板10的表面上。在本实施例中,圆筒套筒26配置在环状板10的中心部附近,但是,圆筒套筒26也可以配置在与环状板10的中心部错开的位置。圆筒套筒26配置在环状板10的中心部附近时,圆筒套筒26在与磁铁22的中孔部24隔开的状态下,直接配置在环状板10上。但是,圆筒套筒26不需要与磁铁22隔开,与磁铁22接触也是可行的。换句话说,如果不设置环状板10,在圆筒套筒26与磁铁22的环状孔接触的状态下,直接将圆筒套筒26嵌入该环状孔中也是可行的。在这种场合,可以省去环状板10。当磁铁22为塑料磁铁时,也可以与圆筒套筒26一体成形。另外,也可以采用螺纹连接或铆接等其他方法,把环状板10或保持部件14双方安装在圆筒套筒26上,还可以把两者中的一个安装在另一个上。
圆筒套筒26与环状板10一样,由磁性体形成。因而,圆筒套筒26磁性地吸附在带有磁性的环状板10上。很明显,当圆筒套筒26磁性地吸附在环状板10上时,圆筒套筒26与环状板10同样带有磁性,结果,圆筒套筒26自身也产生磁力。圆筒套筒26的这种磁力起着吸附下述的卡合部件56的重要功能。而且,圆筒套筒26也可以与环状板10一体成形。
圆筒套筒26磁性地吸附在环状板10上时,圆筒套筒26的尖端附近从磁铁22的上部突出。换句话说,圆筒套筒26从第一组件的吸附面31朝与第二组件组合的方向(图1从的箭头ィ方向)向外部突出。在该圆筒套筒26上,沿其长度方向也设置有与保持部件14的孔20或环状板10的孔12大小基本相同的贯通孔28。圆筒套筒26、环状板10以及保持部件14全部排列成整列时,通过各自的孔形成卡合销34穿过所使用的整列孔。
盖30相对磁铁22及环状板10安装着。盖30的形状是环形。另外,盖30的大小作成能正好覆盖磁铁22的除了底部之外的几乎所有面和环状板10的侧面的大小。如上文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在把磁铁22的外径设定成小于环状板10的外径的情况下,盖的边缘不需要有棱角,因而,该边缘可以作成美丽光滑的曲面。盖30覆盖磁铁22及环状板10时,沿着盖30的底侧圆周部所形成的向下方延伸的5个固定片32,从环状板10的底面向下侧突出。把该固定片32沿着环状板10的底面朝内侧弯曲,由此,在磁铁22与环状板10成为一体的状态下,把盖30相对于磁铁22与环状板10固定住。盖的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在这种结构中使用例如黄铜这样的非磁性材料。设置该盖30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磁铁22及环状板10,另外,也使两者之间的结合更加牢固。不过,也可以省去该盖30。另外,磁铁22的外径可小于环状板10的外径,也可以大于环状板10的外径。毫无疑问,磁铁22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在不设置盖30时,为了使磁铁22与环状板10之间的结合更加牢固,最好采用粘接材料及其他方法进行固定。在设置盖30的情况下,与第二组件的吸附面67(参照图1、图3)吸附的面为盖30的前侧31。另一方面,在不设置盖30的情况下,与第二组件吸附的面是盖30下方位置的磁铁22的前侧21。另外,在设置盖30的情况下,圆筒状套筒26也从第一组件的吸附面31朝与第二组件组合的方向(图1的箭头ィ方向)向外部突出。
卡合销34设置成插入圆筒套筒26或环状板10及保持部件14的各孔所形成的整列孔中的状态。卡合销34由支柱36、设置于该支柱36上部的头38构成。插入整列孔中时,只有卡合销34的支柱36的部分通过该整列孔,而头38的部分不通过该整列孔。
卡合销34的支柱36的长度比圆筒套筒26等的孔所形成的整列孔的总长度长。因此,卡合销34的支柱36穿过整列孔时,支柱36的尖端附近从形成该整列孔的最底侧的保持部件14的孔20突出。通过把该支柱36的突出部(图中未示)相对于保持部件14的底面进行铆接,或者采用焊接、螺纹连接等其他适当的方法将该支柱36的突出部相对于保持部件14固定,由此,也可以把卡合销34相对于环状板10或圆筒套筒26固定。另外,卡合销34固定到这些部件上时,卡合销34的支柱36的尖端附近相对于保持部件14的底面齐平,或者从该底面稍微突出。
卡合销34穿过整列孔时,该卡合销34的头38从圆筒套筒26的上部朝外部露出。至少该头38的部分由非磁性材料形成,因而,不受磁铁的影响。如下文所述,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组合时,该头38穿过第二组件的中心部,但是,如上文所述,由于该头不受磁铁的影响,因而,该头不会磁性吸附到第二组件的任一部分上,妨碍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的组合作业。另外,该头以外的部分即支柱36可以是磁性体或非磁性体。卡合销34的头38上设置倾斜面的目的是,即使在头38与滑块56的卡合片65接触的场合,也能使相互之间所产生的摩擦阻力变小,从而使卡合片65光滑地移动,使头38很容易插入第二组件的整列孔中。
下文叙述第二组件。
如图2右侧所示,第二组件由环状架66、容纳在该环状架66中的加强板80、在与该加强板80之间形成容纳空间的容纳部件40,游动地夹持在加强板80和容纳部件40所形成的容纳空间内的滑块56及固定在容纳部件40上的保持部件48构成。
环状架66用诸如铁之类的强磁性体(磁性体)形成,比较合适。通过用磁性体形成具有下述所列举的优良效果。第一,当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组合时,由第一组件产生的磁力能作用到环状架66上。换言之,第一组件的磁力不仅对滑块56、对环状架66都有作用,由此,在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之间可以产生更强的吸附力。第二,当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组合时,环状架66具有轭铁的功能,能使滑决56的运动顺利地进行。另外,环状架66由塑料、黄铜等其他非磁性体形成时,能够获得上述后者的效果。这一点将在下文叙述。
环状架66通过对比较薄的平金属板进行冲压、弯曲、拉深等一体成形。通过采用这种制造方法,可以降低制造费用,但是,并不一定要一体成形,也可以采用其他制造方法。例如,把圆筒状导向件69与环状架66或其他部分设置成分开的结构,然后再安装在一起也是可行的。另外,代替在环状架66上设置导向件69的结构,也可以在容纳部件40一侧形成相当于导向件69的部件。在环状架66与容纳部件40的两方上设置导向件69(或相对于导向件的部件)的一部分,然后再将其组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导向件也是可行的。当然,设计者可自由地选择环状架66的材料或制造方法。
环状架66作成由外壁部分68、内壁部分即导向件69及前壁部分70三方包围的构架(架)。虽然从图中不能明显地看出,但是,在环状架66的前面(吸附面),即前壁部分70的前面形成平坦状结构,而不形成以往技术所述的环状突出部。该前面(图中所表示的面的相反一侧(纸侧)的面)作为与第一组件的吸附面31吸附的吸附面67。
设置内壁部分即导向件69是值得注意的一点。导向件69作成具有一定内径的大致的圆筒形,并且,从吸附面67(参照图1、图3)朝与第一组件组合的方向(图1的箭头口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向第二组件的内部孔延伸。设置导向件69主要有以下三点意义。其一是,防止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之间的横向错位。如果在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组合时或者在其组合之后,两者之间完全不会产生横向错位或者不会产生任何错位的话,就不需要特意地设置该导向件69。但是,实际上经常会产生大的错位,这种错位有损于磁性固定扣件良好作用。
设置导向件69的第一意义在于解决这一问题。即是说,可以防止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组合时或者在其组合之后,在该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之间所产生的横向错位。参照图3,进行更具体的描述,通过在第二组件上设置导向件69,可以沿着导向件69内侧所形成的孔71把第一组件的卡合销的头38导引到第二组件的内部,对该头进行导向之后,就可以防止头在第二组件内部产生横向的错位,例如,推压滑块56解除锁定时,此时所产生的力沿横向推压环状架66,由此可避免孔71与头38的错位。
设置导向件69的第二意义在于强化环状架66上下方向的强度。如下文所述,第二组件是把固定于容纳部件40上的保持部件48的固定部分54分别弯曲,然后用锤头等击打,固定在手提包等对象物上的,在这一固定作业中,在保持部件48附近,换言之,在容纳部件40与环状架66的中心附近,作用着沿上下方向的相当大的力。该力是可能破坏容纳部件40与环状架66(即第二组件本体)或使其变形的十分大的力。尤其是在本实施例中,在环状架66用强度比较弱的薄板形成的情况下,环状架66(第二组件本体)在该作业中很容易遭到破坏或产生变形,致使所容纳的滑块56不能游动出来。因此,本发明在环状架66的中心附近设置导向件69,而且,还设置用于加强该环状架的加强板80的加强导向件82,因此,强化了其强度,解决了这一问题。
设置导向件69的第三意义与在导向件69的一部分上所设置的切槽部72有关。该切槽部72是用于使滑块56,特别是滑块56的卡合部65接近导向件69的内侧的,换句话说,使该卡合部65接近导向件69内侧所配置的第一组件的带磁性的圆筒套筒26,并对其进行吸附。该切槽部的大小为卡合部65通过时所需要的充分的大小。相反,导向件69在切槽部72以外的部分是连续的。设置导向件69的第三意义在于,在该切槽部72以外的部分,磁力不会作用在滑块56上。换言之,导向件69具有对滑块56的卡合部65以外的部分进行磁密封的功能。
为了充分发挥以上三种意义的效果,导向件69至少设置在大于180度的角度范围,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大约设置在240度的角度范围。该角度范围是,借助于作用到滑块56的卡合部65上的磁力作用,能把滑块56充分吸附在第一组件上,同时,在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组合时或组合之后,可防止彼此之间所产生的横向错位,而且又能加强环状架66的上下方向的强度。该角度范围如果取在例如180度以下的角度范围,卡合销34的头38就会从导向件69露出来,起不到作为导向件69的作用,而且,不能保持充分的强度。尽管如此,但设计者仍然可以自由地选择180度以下的角度范围。另外,导向件69的长度与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组合方向上的圆筒套筒26和头38所形成的长度基本相同。其内径比头38的外径稍大一些。不过,导向件69的长度、内径可自由地设计。
加强板80具有加强环状架66的功能。换句话说,加强板80仅仅是用于加强环状架66而设置的,因而可以省略。加强板80以图示的方向从环状架66的敞开的后部容纳在该环状架66内。
加强板80与环状架66同样,通过对薄金属平板进行冲压、拉深、弯曲等一体成形,不过,一体成形并不是必须的,采用其他制造方法作成同样的形状也是可行的。所使用的金属薄板也可以与环状架66相同,另外,还可以与环状架66基本相同的工序形成。在这种场合,制造费用非常低,但是,与环状架66一样,不一定要一体成形,而且,也可以用非磁性体形成。
加强板80具有适于加强环状架66的特别是前壁部分70与内壁部分(即导向件69)的强度的形状及大小。也就是说,加强板80具有与环状架66的前壁部分70对应的大致为环形的本体部分81和与环状架66的导向件69对应的从本体部朝上下方向延伸的加强导向件82。
加强板80容纳在环状架66内时,加强板80的本体部分81基本覆盖着环状架66的前壁部分70的整个内侧即、环状架66的吸附面相反一侧的面。当加强板80容纳到环状架66中时,本体部分81的外周上所设置的突出部83嵌入环状架66的外壁部分68相应位置所设置的切槽部73中。通过该突出部83与切槽部73的嵌合,加强板80按照给定的方向容纳在环状架66内,另外,加强板80容纳在环状架66内之后,加强板80相对于环状架66以给定的方向保持着。
加强导向件82设置在比环状架66的导向件69小的例如约180度角度范围,但是,与导向件69的角度相同也是可行的。加强导向件82的高度设定成:在加强板80容纳于环状架66内时,比环状架66的导向件69的高度低或者相同。但是,在设定成低于导向件69的高度的情况下,借助于该加强导向件82与导向件69的关系形成台阶84(参照图3)。这一点将在下文叙述。从加强导向件82的角度范围与环状架66的导向件69的角度范围的关系可以看出,加强导向件82不能包围环状架66的导向件69的全周,但是,具有能够充分地加强环状架66的功能。另外,加强导向件82的角度范围取为环状架66的导向件69的全周甚至更大一些的角度范围是可以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无法保证滑块56的卡合部65所使用的切槽部。另一方面,从加强导向件82的高度与环状架66的导向件69的高度的关系可以看出,加强板80容纳于环状架66内时,借助于该导向件69、82,形成如图3所示的上下方向的台阶84。由两个导向件形成的台阶84构成与容纳部件40上所设置的台阶47相互补的形状。如下文所述,通过对应地配置该台阶84、47,可以形成基本无间隙的整列孔,同时,实质上也延长了导向件69所形成的孔,而且也提高了其强度。
加强板80是铁之类的强磁性体(磁性体),这样,能得到与环状架66有关的下文所述的各种效果。如果仅仅是为了增强环状架66的强度而设置加强板80,该加强板80用非磁性体形成,也能得到同样的目的。但是,如果利用加强板80是为了加强环状架66的被吸附功能或轭铁功能,则加强板80由磁性体形成比较合适。即是说,通过用磁性体形成加强板80,在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组合时,第一组件的磁力不仅作用在滑块56与环状件66上,而且也作用在加强板80上,从而在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之间产生更强的吸附力,而且,借助于作用到环状架66上的加强板80相对于第一组件所产生的磁力的轭铁功能,能使滑块56的运动更加顺利。这种效果如下文所述,在加强板80或环状架66由非磁性体形成的情况下也能得到,但是,在环状架与加强板80双方都由磁性体形成的情况下,能获得更大的效果。
滑块56适于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组合时,对两者之间自动地进行锁定。换句话说,当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组合时,在第一组件特别是其圆筒套筒26所产生的磁作用下,将滑决56拉到第一组件上,吸附在其上面。该吸附作用也就是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之间的锁定作用。
为了削减制造费用,在本实施例中,滑块56通过冲压、弯曲、拉深等一体成形,但并非一定要一体成形,也可以采用其他制造方法。这一点与环状架66或加强板80相同。最后,把滑块56作成左右大致对称的基本为钥匙形状(其他形状也可以)的结构。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组合时,第一组件的卡合销34及该卡合销周围所设置的圆筒套筒26穿过滑块56中心附近所设置的孔64,从而安装到位。
在滑块56上设置有本体部分61和柄部分60。在本体部分61上设置有向内侧突出的卡合部65。卡合部65在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组合时吸附在第一组件的卡合销34周围所设置的圆筒套筒26,起着自动锁定上述这些组件的重要作用。该卡合部65整体大致作成月芽形(其他形状也可以),而且在其端部形成与第一组件的卡合销34的头38变薄的部分对应的扁倾斜面,当然,不形成该倾斜面也是可行的。卡合部65的形状与卡合销34的形状对应,这样,当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组合时,即使卡合部65与卡合销34的头38接触,它们之间的摩擦力也会变小。另外,相对圆筒套筒26的吸附,是在卡合部65的倾斜面的尖端附近进行的。另一方面,柄部分60用于把吸附在圆筒套筒26上的卡合部65从第一组件上拉开,解除锁定等。
滑块56配置在容纳于环状架66内的加强板80上,其本体部分61由容纳部件40从上侧覆盖。如图3所示,在容纳部件40中形成用于安装滑块56的空间49,滑块56的本体部分61置于该空间49内。另一方面,滑块56的柄部分60通过容纳部件40的外壁部分所设置的截出部42向外部露出。之后,把容纳部件40容纳在环状架66内,这与加强板80的情况相同,从容纳部件40突出的截出部42嵌入环状架66的外壁部分68上对应所设置的切槽部73,由此,可按照给定的朝向把容纳部件40容纳在环状架66内,当容纳部件40容纳在环状架66内之后,就可以把容纳部件40相对于环状架66以给定朝向保持。容纳部件40容纳在环状架66内时,滑块56只有柄部分60从容纳部件40与加强板80所形成的容纳空间、容纳部件40与环状架66各截出部42以及切槽部73露出,而具有卡合部65的本体部分61游动地容纳在容纳空间内。另外,从容纳部件40的截出部42以及滑块56的形状等可以看出,滑块56的游动方向是与容纳部件40及环状架66的外壁部分68上所设置的切槽部73垂直的方向,也就是滑块56的长度方向(图3的箭头B方向)。
容纳部件40容纳在环状架66内后,从环状架66的外壁部分68突出的6个固定片74向容纳部件40相应的切断部41分别弯曲。由此,把容纳部件40固定在环状架66上。
容纳空间内的滑块56,特别是其卡合部65,在操作柄60的情况下,其位置可自由地变动。因而,卡合部65在容纳空间内不会处在任何粘着的状态下,即使陷入这种状态,通过使柄部分运动,就可以简单地解除这种状态。滑块56的卡合部65响应柄部分60的运动,通过环状架66的导向件69上所设置的切槽部72,与该导向件69的内侧(换言之,通过配置在该导向件69的内侧而带磁性的第一组件的圆筒套筒26)接近或接触或与之远离。但是,相对于圆筒套筒26的接近、吸附,是在圆筒套筒26磁性的作用下自然形成的,因而,设置柄部分60的本意在于,使卡合部65远离该圆筒套筒26。由于该滑块56的操作简单易行,因此,柄部分60的尖端通过弯曲或拉深形成把手62。
由于第一组件的磁性作用,滑块56可以由磁性体或非磁性体形成。第二组件的构成部件中,必须由磁性体形成的只有滑块56的卡合部65。滑块56由非磁性体一体成形时,在卡合部65上镀磁性体,或者用磁性材料形成卡合部65,或者采用其他方法把卡合部65实质上作成磁性体。在滑块56不一体成形的场合,并非其整体都需要作成磁性体,只把吸附在第一组件上的卡合部65用磁性体形成,其他部分用非磁性体单独形成就可以了。另外,根据设计要求,也可在卡合部或本体部分61的任何一方上或者双方上设置柄部分,通过该柄部分的移动,推压或牵拉该卡合部,使卡合部65远离圆筒套筒26。任何一种设计,设计者都可以自由地选择。在本实施例中,在滑块56整体用磁性体形成的情况下,应当引起注意。其理由是,整体由磁性形成的滑块56,除卡合部以外的整个部分,有可能被拉到第一组件上。卡合部以外的部分被引拉会造成卡合部不能锁定或者动作不能顺利进行。因此,为了把卡合部65更可靠地吸附到圆筒套筒26上,必须开动脑筋。在这里,在滑决56的中心所设置的孔中,滑块56的卡合部65朝配置第一组件的圆筒套筒26的一侧即接近孔的方向突出,并且,卡合部以外的部分,特别是卡合部65相对侧的部分朝远离第一组件的圆筒套筒26的一侧即远离孔的方向,更深地切槽于滑块56。如上文所述,滑块56为左右基本对称的结构,而且只沿其长度方向移动,因而,通过这种形状,能使作用在卡合部65上的磁力大于作用在卡合部65以外的部分上的磁力。借助于该卡合部65的结构以及上述的环状架66的导向件69所产生的磁密封作用,能可靠地把卡合部65吸附在第一组件的圆筒套筒26上。但是,滑块56上的切槽通常并不是必须的,根据情况,仅在导向件69的磁密封作用下,也能可靠地把卡合部65吸附在圆筒套筒26上。而且,卡合部或柄部分或滑块的设计是任意的。
保持部件48固定在容纳部件40上,其形状与固定在环状板10上的保持部件14基本相同。即是说,保持部件48由环状部分52和从该环状部分52的两侧向上方延伸的两个固定部分54构成。环状部分52起固定到容纳部件40上的作用,固定部分54用于把第二组件固定到手提包等对象物上。进一步,保持部件48与固定于环状板10上的保持部件14同样,可与容纳部件40一体成形。但是,固定在容纳部件40上的保持部件48的孔50,其大小与固定于环状板10上的保持部件14的孔20的大小不同。固定在容纳部件40上的保持部件48的孔50,也并非必须的,可以省略。但在设置该孔的情况下,其优点是,之后把卡合销34,特别是其头38的部分容纳在该孔中,可使组合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时的厚度更薄一些。
通过上文已经叙述了容纳部件40的作用。毫无疑问,其材料可以是磁性体或非磁性体。不论是那一种材料,都能达到容纳部件40的功能。在容纳部件40上设置有朝向外部的环状突出部43,而且,在该突出部43的周围还设置有环状凹部45。该突出部43与凹部45将保持部件48定位在容纳部件40的给定位置,而且,使保持部件48的固定简单易行。即是说,如图1至图3所明示的那样,保持部件48固定在容纳部件40上时,保持部件48的孔50套在容纳部件40的突出部43上,而且,保持部件48的环状部分52嵌入以与该环状部分52对应的形状设置的容纳部件40的凹部45中,然后,把突出部43朝保持部件48的孔50的外侧铆接,由此,可靠地把保持部件48固定到容纳部件40的给定位置。
如上文所述,在容纳部件40上设置有与环状架66的导向件69所形成的台阶84对应的环状台阶47。这些台阶84、47形状基本为互补的形状,通过将其相互啮合,能提高上下方向的强度。另外,借助于这种啮合,还可以使容纳部件40的孔46与环状架66的导向件69内侧所形成的孔71可靠地排列成整列。这些孔整列排列时,相互之间基本上不会形成间隙,因而,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组合时,第一组件特别是卡合销34的头38不会被挂住,使组件之间的组合顺利进行。
下文主要参照图3说明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组合时的锁定动作。
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的组合,是通过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的数个部件之间的磁力作用完成的。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相互接近、缩短为某种程度的距离时,在滑块56与第一组件之间的磁力作用下,或者在环状架66与加强板80由磁性体形成时,滑块56、环状架66、加强板80以及第一组件之间的磁力作用下,能使这些组件瞬时组合为夹层结构。
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组合时,第一组件的盖的前面31(不设置盖时是指磁铁的前面21)与第二组件的环状架66的前面吸附在一起,同时,从第一组件的上部突出的卡合销34与圆筒套筒26插入到第二组件的整列孔的内部。与此同时,卡合销34的头38的圆周部到达第二组件的环状架66的导向件69的尖端附近,而且,圆筒套筒26的尖端完全穿过容纳部件40与环状架66之间的密闭容纳空间。
该磁性固定扣件在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组合的同时,可对组件之间的组合自动地进行锁定。自动进行的锁定,正确地说,是磁铁22、圆筒套筒26、环状架66及卡合部65之间的共同的磁力作用实现的,而且主要是圆筒套筒26与卡合部65之间的磁力作用实现的。在圆筒套筒26上,通过环状板10产生磁铁22所引发的磁性作用。结果,位于圆筒套筒26附近的滑块56,特别是其卡合部65被吸附在带有磁性的圆筒套筒26的外周上。当滑块56的卡合部65吸附在圆筒套筒26上时,第二组件的整列孔因该卡合部65而变窄,结果,即使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的组合松弛,由于卡合部65与卡合销34,特别是卡合部65与卡合销34的头38的里面相互接触而结合。因此,不能解除这种结合。即是说,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自动锁定在一起。关于这一点,将会参照图4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在这里,还要叙述只有环状架66或加强板80由磁性体形成时才能发挥的作用、及其作为轭铁的功能。很明显,在通过上述磁性作用使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组合的情况下,第二组件的环状架66或加强板80上产生第一组件的磁铁22所引发磁性,滑块56不仅被拉到圆筒套筒26上,而且还被拉到环状架66或加强板80上,结果,或许会产生滑块56的卡合部65不能顺利地吸附在圆筒套筒26上的疑问。但是,由于环状架66或加强板80由铁等强磁性体(磁性体)形成,换句话说,由于它们具有作为轭铁的功能,因此能够克服这一问题。
其原理大体可以考虑下文所述的情况。为了便于说明,在这里,假设磁铁22的环状板10一侧的磁极为S极,其相反一侧的磁极为N极(极性相反的情况同样可以考虑)。很明显,来自于S极的磁性在作为轭铁功能的环状板10与圆筒套筒26的作用下,汇集在圆筒套筒26的尖端附近,在该尖端附近产生最强的磁力。与之对应,来自于N极的磁性,在作为轭铁功能的环状架66或加强板80的作用下,聚集在这些部件的外周附近,产生从该外周附近指向S极的磁通,因此,在环状架66外周部以外的部分,即包括配置滑块56的部分的环状架66外周部以外的部分,流向外周部这一部分的磁性变弱,使引拉滑块56的磁性也变弱。结果,使磁性基本聚集为一点的圆筒套筒26的尖端附近的磁力,大于使只产生磁通的磁力减少的环状架66的磁力。因此,虽然卡合部65不会被拉到环状架66上,但会被顺利地吸附在具有更大磁力的圆筒套筒26上。另外,以上的叙述并不意味着环状架66或加强板80一定要用磁性体形成,但是,可以考虑它们由磁性体形成的情况下的一个有效的效果。
采用其他结构也可以把滑块56顺利地吸附在圆筒套筒26上,在滑块56(特别是其卡合部65)与磁铁22之间设置由非磁性材料形成的磁性盖部件,是其中的一种方法。例如,根据磁铁的强度或其大小,卡合部65相对于圆筒套筒的形状或面积、移动距离、与其他部件的共同的磁性作用,把具有0.01mm~10mm厚的非磁性材料组成的磁性盖部件设置在滑块56的卡合部56与磁铁22之间的位置,由此,便可顺利地把滑块56吸附在圆筒套筒26上。本发明者通过实验已经证实了这一点。另外,代替设置磁性盖部件这一结构,通过在滑块56本身或磁铁22本身或该滑块56(特别是其卡合部65)与磁铁22之间的任何一个部件上实施非磁性材料的电镀,也能取得同样的效果。至于电镀的厚度可根据浸入电镀液中的时间调节成各种厚度,因此,如果在滑块56上进行适当厚度的电镀,也能得到与上述同样的效果。此外,已往技术不存在设置这样的非磁性的磁性盖部件的方案。例如,本申请人自己所申请的特开昭50-112170号所揭示的那样,为了保护磁铁所设置的非磁性材料组成的磁铁盖,虽然最终是置于磁铁22与滑块56之间,看起来恰似磁性盖部件这样的部件,但是,在该以往例子中,该非磁性材料的磁铁盖并没有作为使滑块56顺利地运动的工具积极地加以利用的意图。换言之,在上述列举的特开昭50-112170号申请的当初,由于例如铁素体磁铁之类的脆性,很容易破碎,致使磁铁不能够进行铺设,因而,出于保护磁铁的目的,必须设置磁铁盖。特开昭50-112170号所公开的磁铁盖也只是为此目的而设置的,并没有本发明的把该磁铁盖作为使滑块56顺利地运动的工具加以利用的意图。本申请人在本申请之初,通过实验确定,即使是上述的非磁性材料,按照其厚度依然可以作为使滑块56顺利地运动的磁性盖部件加以利用。另外,该非磁性的磁性盖部件可与磁性体或镀磁性体进行组合。作为其他的非磁性的磁性盖部件也可以考虑喷涂或塑料部件或其他结构。再者,替代磁性盖部件,利用空隙也是可行的。总之,可自由地进行设计。
与上述原理有关的是,该磁性固定扣件在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组合之前,不需要进行把滑决56的位置置于锁定解除位置这样的作业。即是说,在该磁性固定扣件中,当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组合时,即使在滑块56的卡合部65塞住第二组件的整列孔的位置、即锁定位置的场合,根据上述原理,由于把滑块56拉到环状架66或加强板80或磁铁22上的力比较小,而且,上述的卡合部65与卡合销34的头38之间的摩擦阻力比较小,因而,滑块56通过第一组件的特别是其卡合销34的头38与卡合部65的接触,自然而且很容易与锁定位置错开。在这种场合,一旦卡合部65与该位置错开之后,就会再次自动地吸附到圆筒套筒26上,可以自动地完成锁定。因而,在该磁性固定扣件中,在进行组合之前,不需要进行把滑块56的位置置于给定位置即锁定解除位置这样的作业。
图4是图3的A-A断面图。该图明确地示出了锁定位置以及锁定解除位置上的滑块56与其周边部件的位置关系。图4(a)示出了锁定位置上的位置关系,图4(b)示出了锁定解除位置上的位置关系。
从图4(a)中可以看出,在锁定位置滑块56的卡合部65处于吸附在圆筒套筒26的外周面上的位置。结果,即使想要解除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的组合(即,使卡合销34等朝图中纸面垂直下方移动),由于双点划线所示的卡合销34的头38与滑块56的卡合部65接触,因此,不能解除这种锁定。
为了解除锁定,如图4(b)所示,必须使卡合部65至少从卡合销34的头38的外周朝外侧移动。卡合部65通过使滑块56沿图中箭头所示方向的运动而可以移动。滑块56沿箭头方向的移动,把卡合部65从头38的外周向外侧推压,结果,接触卡合销34与卡合部65的接触。即解除了锁定。另外,在锁定的解除前后,第一组件的磁性实质上作用在滑决的卡合部65上。这正如上文所述,是由滑块56的形状及环状架66的导向件69的磁密封功能所引起的。
下文参照图5说明本发明磁性固定扣件的使用例子。本发明的磁性固定扣件,可以使用在手提包或皮包、带状物、学生书包、帆布背包、香烟盒、公文包等各种箱子、门或其他各种对象物上。在这里作为代表,仅以手提包为例进行说明。图5示出了固定在手提包上的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与手提包局部放大图一起的横向侧视图。
根据本实施例,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分别固定在手提包的本体4的表面一侧及盖3的里侧。但是,与之相反,也可以把第一组件固定在手提包的盖3上,把第二组件固定在手提包的本体4上。
这些组件由设置在各组件上的保持部件18、54固定在给定位置。如上文所述,这些保持部件具有两个固定部分18、54(如图1、图2所示),而与这些固定部分相对应,在本体4与盖3上分别设有使固定部分可以穿过的第一组孔(图中未示)。各固定部分18、54完全压入这些孔中后,用锤等向外侧(或内侧)击打各固定部分,使之弯曲,由此,可把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分别固定在本体4或盖3上。如上文所述,第二组件通过架66的导向件69强化其上下方向的强度。因而,通过这种固定作业,不会使其遭到破坏或者变形。
一般来说,为了更可靠地进行这种固定,在固定部分18与本体4之间以及固定部分54与盖之间,分别配置有垫圈6、5。在这些垫圈6、5上设置有与本体4或盖3上所设置的孔对应的同样的孔。使用垫圈时,把保持部件的各固定部分18、54分别按照本体4与垫圈6的孔或盖3与垫圈5的孔的这种顺序穿过这些孔之后进行弯曲,也是可以的。再者,作为把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固定到手提包等上的方法,除了利用保持部件14、48以外,还可以采用铆接固定、螺纹固定等其他方法。
分别固定到本体4与盖3上的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组合时,即对手提包的盖进行锁定时,把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置于手提包的本体4与盖3之间的位置,使其从外部几乎看不见为好。该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的锁定的解除,是通过把手指插入本体4与盖3的间隙中,按压第二组件的滑块的把手部62来进行的。为了使这种操作易于进行,第二组件的把手部62如图示那样,固定在盖3的边缘7附近或同位置比较合适。当然,从边缘7伸出来更好。另外,作为其他解除方法,也可以考虑把第二组件的柄部分固定在手提包上,按压固定柄的手提包部分的方法。再者,虽然图中未示,但是,本体4或盖3是由至少两块皮或布等重叠地缝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各固定部分18、54的弯曲部分正好可置于这两块皮或布的之类的部件之间。因此,该固定部分从外面是看不见的,另外,把手部62与盖3的边缘7处于同位置时,把手部62会造成妨碍,不能用缝纫机等进行缝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当把固定部分54固定在盖3的给定位置时,如果采用仅把第二组件即包括柄部分60与把手部62向左或向右大体旋转90度的结构(图中未示),就可以用缝纫机等进行缝合。此后,再把包括把手部62的第二组件返回给定位置。
根据以上的固定方法,在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组合时,这些组件实质上不会露到外部,因而,该磁性固定扣件使在手提包合适的部分上,根据使用者爱好要求施行各种装饰品(图中未示)成为可能。因此,用固定扣件可以解决设计问题,避免产生不能充分反应使用者爱好的问题。
虽然以手提包为例对本发明的磁性固定扣件的使用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磁性固定扣件并不限于手提包,还适用于学生书包或皮包、带状物、帆布背包、香烟盒、公文包等各种箱子、门的按扭等需要锁定的对象物上。因此,使用本发明的磁性固定扣件的对象物,并没有特别的限定。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在部件由非磁性材料形成的场合,通过在例如磁性材料形成的各部件上施行非磁性材料的电镀,可以发挥与非磁性材料形成的部件同样的效果。因此,在各实施例中,由非磁性材料形成的部件可以与施行了非磁性材料电镀的磁性部件或非磁性材料覆盖的磁性材料进行置换。另外,在非磁性材料上施行磁性材料的电镀或用磁性材料覆盖也能发挥磁性材料的效果。这也可以适用于在施行电镀时,在防止生锈、进行装饰等把各部件的一部分或全体表面作成非磁性体或磁性体的场合。特别是,这种方法可以考虑有效地用到只把部件的一部分例如滑块的卡合部65作成磁性体的场合。在上述实施例中,磁铁并不一定要设置在第一组件上,也可以设置在第二组件上,例如,可采用把磁铁设置在第二组件的环状架与加强板之间的位置的方法,而且,也可以省略环状架66,把磁铁22置于滑块56与环状板10之间。磁铁22可以是塑料磁铁或其他磁铁。也可以在磁铁上进行电镀。还可以考虑其他方法。进一步,本发明的磁性固定扣件,作为其整体大致作成圆筒形,但是,并非一定要作成圆筒形,也可以把其整体作成例如矩形筒状、椭圆或其他各种形状。很显然,使用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环状板10并非要象前述那样由磁性体形成,也可以由非磁性体形成。很明显,在环状板10由非磁性体形成的场合,在磁铁22的磁性作用下,磁铁或圆筒套筒26不能相对于环状板10固定,但是,通过对其进行焊接,采用粘接材料、铆接、螺纹固定或其他各种方法进行固定就足够了。另外,在磁铁上安装保持部件14的情况也是一样的。
头38如上文所述,由非磁性体形成是合适的,但是,并非一定要由非磁性体形成,也可以由磁性体形成。
第一组件的圆筒套筒26在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组合时,并非一定要穿过容纳部件40与环状架66之间封闭的容纳空间,到达滑块56附近就足够了。在这种场合,在圆筒套筒26的磁性作用下,滑决56朝锁定位置移动。
如以往技术所述那样,虽然在第二组件上设置环状突出部时有损于外观,但是,增加导向件69,设置这种结构可有效地防止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之间的横向错位。
例如,在图3所示的第二组件的环状架66的圆边缘即吸附面67的侧面,设置有朝与第一组件组合的方向向外延伸的(突出的)环状突出部即缘状导向件,这样,当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组合时,利用该缘状突出部从外部覆盖第一组件的圆边缘(在本实施例中是指例如盖30或不设置盖30时的磁铁22的圆边缘),采用这种方法,或通过与这种方法组合,可防止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之间的横向错位。
换言之,代替设置导向件69,只设置该缘状突出部,也能防止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之间的横向错位。例如,如果把第二组件的缘状突出部的高度即、与第二组件(在本实施例中是指环状架66)的前面垂直的方向(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的组合方向)上的缘状突出部的突出高度,设定成与第一组件的卡合销的高度即、卡合销从垂直方向(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的组合方向)上的第一组件(在本实施例中是指如盖30或不设置盖30时的磁铁22)的前面突出的高度基本相等,或者稍大一些,则在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组合期间,第二组件的缘状突出部规定了第一组件的位置,因此,即使不设置导向件69,也能防止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之间的横向错位。不过,该缘状突出部的高度可根据设计自由地设定。
以下,参照图6至图8,更具体地说明该缘状突出部。各图是磁性固定扣件的与图3同样的中心线断面图,图中的序号与图1至图5示出的序号所表示的部件相同或相当。但是,在图6至图8中,没有示出上文说明的导向件(图2、图3的69)。
图6的实施例示出了在第一组件上设置缘状突出部33、在同样的第一组件上设置磁铁22的例子。在该实施例中,缘状突出部33在盖30上形成。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组合时,设置在第一组件的吸附面31的侧面上的缘状突出部33,在把第二组件组的吸附面67内包在其内侧的状态下,沿着第二组件组的吸附面67的侧面66a被导向。在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组合之后,第一组件的缘状突出部33从外侧覆盖第二组件组的吸附面67的侧面66a的至少一部分。根据这种结构,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组合时或者组合之后,可有效地防止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之间的横向错位。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缘状突出部33通过对磁铁盖30进行冲压、拉深形成,但是,这些都不是必须的。例如,在不设置磁铁盖(图中未示)时,在磁铁22的本体上设置缘状突出部(图中未示)也是可行的,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再者,磁铁22可以是塑料磁铁,也可以是在塑料磁铁进行电镀的结构。
特别是,如图6所示的实施例,在磁铁22与缘状突出部33设置在相同的组件上的情况下,可以获得磁铁22与缘状突出部33未设置在相同组件上的情况下所不能得到的效果。为了明确这些效果,假设为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不组合时的情况。在这种状态下,特别是当例如信用卡或电车票之类的磁卡接近设置有磁铁的一侧的组件时,通常,磁卡在组件上所设置的磁铁的磁性作用下会遭到破坏。但是,通过在组件上设置缘状突出部33,在磁卡与缘状突出部33接触的场合,磁卡不能接近上述的磁铁22,因此,可预防或防止磁卡被破坏。众所周知,一般来说,磁性作用以与距离的2倍成反比地减少,因此,即使是小距离,也能得到充分大的效果。
图7的实施例示出了与上述实施例相反的在第二组件上设置有缘状突出部75和磁铁22的例子。但是,在该实施例中,与图6实施例不同的是不设置盖,在环状架66上设置缘状突出部75。在这种结构中,由于磁铁22与缘状突出部75也设置在同一组件上,因而,与图6的实施例同样,能够有效地预防或防止磁卡的破坏。另外,与图6的实施例同样,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组合时,在第二组件的吸附面67的侧面所设置的缘状突出部75,也是在把第一组件的吸附面11包含在该缘状突出部75的内侧的状态下,沿着第一组件的吸附面11的侧面10a被导向,而且,在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组合之后,第二组件的缘状突出部75从外侧覆盖第一组件的吸附面11的侧面10a的至少一部分。因此,当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组合或其组合之后,也可以有效地防止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之间的横向错位。特别是在图示的例子中,缘状突出部75通过对环状架66冲压、拉深而形成,但这并不是必须的,也可以需要其他方法设置该缘状突出部。另外在图7中,参考符号13所表示的部件是磁性盖部件。
图7的实施例,通过设置缘状突出部75,除了能防止横向错位外,还能获得以下效果。即是说,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组合时,两组件在稍稍错位的状态下接近(如参照图5所作的说明,本发明的磁性固定扣件在用于手提包的本体与盖的场合,发生这种状态的可能性更多一些),第一组件的卡合销34的头38不能进入环状架66的孔71中,而是与环状架66的前面(吸附面67)接触,但是,在这种场合,根据本发明,由于设置了缘状突出部75,如果第一组件的卡合销34的头38进入该缘状突出部75的内侧,之后,只有组件彼此(手提包的本体与盖彼此)稍微错开,很容易把卡合销34的头38导引到环状架66的孔71中。因此,利用缘状突出部75可以获得使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的组合简单易行的效果。
图8的实施例相当于图6实施例与图7实施例组合的形式。即是在第二组件上设置缘状突出部75,另一方面,在第一组件上设置磁铁22的例子。在这种情况下,与图6及图7不同,虽然不具有预防或防止磁卡遭到破坏的优点,但是,能有效地防止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之间的横向错位。另外,图8的实施例与图7的实施例同样,借助于缘状突出部75可获得使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的组合简单易行的优点。
在图8的实施例中,特别是在环状架66由磁性体形成的场合,通过设置缘状突出部75,能得到更进一步提高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的吸附力的效果。为了对此说明,假设图8的磁铁22的上侧配置N极,下侧配置S极(相反配置的情况同样可以考虑)。这种场合,来自于上侧N极侧的磁性,如图中箭头所示,通过环状架66导引到S极侧。这时,在本发明中,由于设置了缘状突出部75,磁性从该N极侧被导引到缘状突出部75的顶上部75a处,从该顶上部75a传播到的空气中,且朝外侧及下方下降,通过第一组件的环状板10到达S极。这样,通过设置缘状突出部75,来自N极的磁通可有效地通过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双方,在两者之间产生更强的磁力。而且通过设置缘状突出部75,能获得更进一步提高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之间的吸附力的效果。
另外,利用缘状突出部75,还能获得使环状架66更牢固的效果。即,通过设置缘状突出部75,可提高环状架66的强度,特别是相对于扭转的强度。由于环状架66是由比较薄的板制造的,因此,该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如上文所述,通过设置缘状突出部75,存在着相当的效果,表面上看起来有些劣化,但对此弥补后,仍有相当的效果。
图9的实施例是与图8的实施例相反的在第一组件上设置缘状突出部33a、在第二组件上设置磁铁22的例子。在这种场合,也能获得与上述同样的效果。此外,在与上述所列举的部件相同或相当的部件上,标有与前面的序号相同的序号。
图10示出了采用与图6至图9同样的方法防止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的横向错位的其他实施例。
图10的实施例是在第一组件、特别是在其圆筒套筒26的下侧设置环状扩张的导向件27的例子。扩张导向件27的外径,换句话说,与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的组合方向垂直相交的(交叉)方向上的外径,设定成基本与尖端的卡合头38的外径大小相同,而大于圆筒套筒26部分的外径。与扩张导向件27对应,第二组件的孔的外径、特别是其入口附近的外径,实质上稍大于卡合头38或扩张导向件27的外径。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组合时或在其组合之后,第一组件的扩张导向件27嵌入第二组件孔的入口附近,这便可有效地防止组件间的横向错位。另外,圆筒套筒26下侧的外径实质上没有必要与卡合头38的外径相同,如果设定成大于卡合头38的外径,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例如,虽然在图中没有特别地示出,但是,把圆筒套筒26作成圆锥状,把其最大的底面外径设定成与卡合头38的外径基本相同,或者稍大于该卡合头38的外径,这种情况下也能得到与上述同样的效果。再者,扩张导向件27没有必要一定要作成环状,也可以作成矩形、杆状或其他形状。
最后,参照图11说明本发明的滑块56的其他实施例。图11所示的滑块56a与参照图1至图5说明的上述的滑块56相比,只有其柄部分60a的形状不同,其他部分的形状完全相同。换句话说,该实施例的滑块56a的柄部分60a上没有设置把手部,取而代之的是,形成用于安装延长部件86的孔87。
通过在滑块56a上安装延长部件86,实质上可延长滑块56a的柄部分60a。延长部件86必须安装在例如组件、特别是第二组件与手提包等本体及盖的间隙中、较盖3的缘7更深的位置。如上文所述,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的锁定的解除是通过把手指插入该本体与盖的间隙中、按压第二组件的柄部分进行的。但是,第二组件的位置太深时,就不能进行锁定解除。
延长部件86由两块金属板即、内杆88和外板89组成。这些金属板通过对薄金属板冲压、拉深、弯曲等分别形成,之后以图示方式相互固定。这些板之间的固定是通过使朝向外板内侧的突出部94穿过内板的中心孔93,然后铆接而实现的。当然,也可以采用软钎焊、钎焊、点焊或其他方法。外板的尖端部是切断成朝向内侧的稍微有点圆弧的形状,这在设计上符合环状架66的外周,也可以作成其他形状。
特别是要着眼于与滑块56a的接续部分的尖端附近。在这一部分形成用于接受滑块56a的柄部分60a的开口90。开口90的大小为要能足以接受滑块56a的柄部分60a。滑块56a通过把柄部分60a压入开口90而安装在开口90处。另外,从该开口90拔出柄部分60a,就可以将滑块56a从其上拆卸下来。但是,作成一旦安装之后,就不能从开口90处卸下滑块56a的结构也是可行的。
在形成开口90的一部分的内板88的尖端中央附近,设置有通过从外部压入而形成的朝向内侧的凸起(但是,在图中,没有表示出凸起,只表示出凹部91)。把延长部件86安装在滑块56a上时,该凸起91与滑块56a上对应部分所设置的孔87配合。
设置凸起91的内板88的尖端中心部分,通过从两侧设置切槽92而发生弹性变位。在该弹性变位的作用下,内板88的凸起91以给定力安装在滑块56a的孔87中,同时也可以从该孔87中自由地卸下来。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延长部件86的装卸作用,内板88特别由磷青铜形成比较合适。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铁等其他金属或塑料等非金属。外板89的材料虽然没有特别地限定,但考虑到强度因素,内板88、外板89最好都用金属(黄铜或铁等)形成。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容易想到把本说明书所记载的各种实施例进行组合,不过,本申请自然也包括这些构成。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能强化组件的强度、防止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之间的错位的磁性固定扣件。另外,根据本发明,还可以提供一种用磁铁使卡合部件顺利地移动的构成。

Claims (14)

1、磁性固定扣件,包括安装在要相对锁定的一对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的第一组件和安装在另一部件上的第二组件,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在设置于该组件的任何一方上的磁铁的作用下,以彼此的吸附面相互吸附地组合在一起,所述第一组件具有从自身的吸附面朝与第二组件的组合方向向外部突出的卡合装置,所述第二组件具有从自身的吸附面朝与所述第一组件组合方向的相反方向在第二组件的内部延伸的导向装置,所述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组合时,所述的卡合装置在所述导向装置内部被导向,所述第二组件还具有在所述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组合时,移向相对于所述卡合装置的锁定位置的对所述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的组合进行锁定的对应的卡合装置和用于解除该锁定的解除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磁性固定扣件,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组件的卡合装置带有磁性,所述第二组件的对应的卡合装置由磁性体形成,所述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组合时,所述第二组件的对应的卡合装置在所述磁性的作用下,向相对于所述第一组件的卡合装置的锁定位置移动,对所述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的组合进行锁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磁性固定扣件,其特征是,在第二组件的导向装置的一部分上设置有用于把所述对应的卡合装置吸附在所述第一组件的卡合装置上的切槽。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记载的磁性固定扣件,其特征是,所述的导向装置由磁性体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记载的磁性固定扣件,其特征是,所述第二组件还具有在一面上设有所述的吸附面的架、及在与该架的一面相反一侧的面之间容纳所述对应的卡合装置的容纳部件,所述导向装置通过只在所述的架上设置的导向装置、或者只在所述容纳部件上设置的导向装置、或者所述架的导向装置与容纳部件的导向装置组合而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记载的磁性固定扣件,其特征是,所述架通过对薄板冲压、弯曲、拉深加工而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记载的磁性固定扣件,其特征是,在所述架的一个面的相反一侧的面上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对应的卡合装置置于所述加强板与所述容纳部件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记载的磁性固定扣件,其特征是,在所述加强板上设置有用于覆盖所述的导向装置的周围并对所述导向装置加强的加强导向装置。
9、磁性固定扣件,包括安装在要相对锁定的一对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的第一组件和安装在另一部件上的第二组件,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在设置于该组件的任何一方上的磁铁的作用下,以彼此的吸附面相互吸附地组合在一起,所述第一组件具有从自身的吸附面朝向与第二组件组合的方向的卡合装置,所述第二组件具有在自身的吸附面上的孔,而且,所述第一组件组或第二组件的任何一方的吸附面的侧面设置有当所述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组合时,从外侧覆盖另一组件的吸附面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的、朝所述组合方向向外部延伸的缘状导向装置,所述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组合时,所述第一组件的卡合装置在第二组件的孔内被导向,所述第一组件或第二组件的任何一方上所设置的缘状导向装置,沿着另一组件的吸附面的侧面被导向,所述第二组件还具有在所述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组合时,移向相对于所述卡合装置的锁定位置的对所述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的组合进行锁定的对应的卡合装置和用于解除该锁定的解除装置。
10、磁性固定扣件,包括安装在要相对锁定的一对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的第一组件和安装在另一部件上的第二组件,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在设置于该组件的任何一方上的磁铁的作用下,以彼此的吸附面相互吸附地组合在一起,所述第一组件具有从自身的吸附面朝向与第二组件组合的方向的卡合装置,该第一组件在与所述第二组件组合的方向上且在与所述卡合装置的后端侧的所述组合方向的交叉方向上的外径设定成,与所述卡合装置的前端侧的所述组合方向的交叉方向上的最大外径基本相同或稍大于该最大外径,所述第二组件具有在自身的吸附面上的孔,所述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组合时,所述第一组件的卡合装置沿着第二组件的孔内被导向,所述第二组件还具有在所述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组合时,移向相对于所述卡合装置的锁定位置并对所述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的组合进行锁定的对应的卡合装置和用于解除该锁定的解除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记载的磁性固定扣件,其特征是,在所述第二组件的孔中设置有导向装置,该导向装置从该第二组件的吸附面到朝向与第一组件的组合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至少与所述组合方向上的所述卡合装置的长度基本相等地在第二组件内部延伸,所述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组合时,所述卡合装置在所述导向装置内部被导向。
12、磁性固定扣件,包括安装在要相对锁定的一对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的第一组件和安装在另一部件上的第二组件,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组件至少包括固定板和设置在该固定板上的卡合部,所述第二组件至少包括移向相对于所述卡合部的锁定位置并由磁性体组成的卡合部件、及作用在该卡合部上且从所述锁定位置移向锁定解除位置的解除装置,而且,在第一组件或第二组件的任何一方上设置有当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组合时处于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卡合部件之间的磁铁、及置于该磁铁与所述卡合部件之间的磁性盖,所述卡合部件在所述磁铁的作用下,向相对于所述卡合部件的锁定位置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记载的磁性固定扣件,其特征是,所述磁性盖是由非磁性材料或进行非磁性材料的电镀形成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记载的磁性固定扣件,其特征是,不设置所述的固定板时,在第一组件上设置有所述的磁铁,且在磁铁上设置有所述的卡合部。
CNB001268759A 1999-09-03 2000-09-01 磁性固定扣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155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50400/1999 1999-09-03
JP25040099 1999-09-03
JP21099/00 2000-01-31
JP2000021099 2000-01-31
JP21099/2000 2000-01-31
JP2000185786A JP3548503B2 (ja) 1999-09-03 2000-06-21 磁気止め具
JP185786/2000 2000-06-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86951A true CN1286951A (zh) 2001-03-14
CN1171550C CN1171550C (zh) 2004-10-20

Family

ID=27333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126875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1550C (zh) 1999-09-03 2000-09-01 磁性固定扣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1080655A3 (zh)
JP (1) JP3548503B2 (zh)
KR (1) KR100406013B1 (zh)
CN (1) CN1171550C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63494C (zh) * 2004-03-31 2009-12-02 约阿希姆·菲德勒 可拆卸的磁性夹具
CN102053625A (zh) * 2010-12-30 2011-05-11 厦门大学 一种用于曲面上的运动滑块控制方法
CN101951801B (zh) * 2008-02-21 2012-11-28 费得洛克有限公司 带有负载保护的机械磁性连接结构
CN105671880A (zh) * 2016-03-20 2016-06-15 许月进 卫生隔离式洗衣机机门锁扣装置
CN108006025A (zh) * 2018-01-08 2018-05-08 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 一种适合在垂直金属板上使用的磁性定位块及其使用方法
CN108934945A (zh) * 2018-06-25 2018-12-07 安徽徽王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蓝莓生长用定点定向的单元灌溉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19347B1 (en) * 2003-01-07 2019-11-27 Disney Enterprises, Inc. Snapping and hinging arrangements for watches
RU2415623C2 (ru) 2006-07-12 2011-04-10 Фидлок Гмбх Магнитно-механическая соединительная конструкция
CN104470303B (zh) * 2013-09-17 2017-05-24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以磁力结合的电子装置
KR102648701B1 (ko) * 2016-07-12 2024-03-1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드론용 모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드론
DE202020100438U1 (de) * 2020-01-28 2021-04-29 Sudhaus Gmbh Schloss und Behälter mit einem solchen Schloss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39710B2 (zh) * 1974-02-15 1980-10-13
JPH03260409A (ja) * 1990-03-08 1991-11-20 Taamo:Kk 係合具
JPH0415001A (ja) * 1990-05-09 1992-01-20 Taamo:Kk 止具
JPH0416684A (ja) * 1990-05-09 1992-01-21 Taamo:Kk 止具
US5868445A (en) * 1995-11-02 1999-02-09 Kaufman; Eli Magnetic slide lock assembly
JP2944643B1 (ja) * 1998-07-09 1999-09-06 有限会社ターモ 磁気止め具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63494C (zh) * 2004-03-31 2009-12-02 约阿希姆·菲德勒 可拆卸的磁性夹具
US8009002B2 (en) 2004-03-31 2011-08-30 Joachim Fiedler Detachable magnet holder
CN101951801B (zh) * 2008-02-21 2012-11-28 费得洛克有限公司 带有负载保护的机械磁性连接结构
CN102053625A (zh) * 2010-12-30 2011-05-11 厦门大学 一种用于曲面上的运动滑块控制方法
CN102053625B (zh) * 2010-12-30 2012-06-20 厦门大学 一种用于曲面上的运动滑块控制方法
CN105671880A (zh) * 2016-03-20 2016-06-15 许月进 卫生隔离式洗衣机机门锁扣装置
CN108006025A (zh) * 2018-01-08 2018-05-08 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 一种适合在垂直金属板上使用的磁性定位块及其使用方法
CN108006025B (zh) * 2018-01-08 2023-06-13 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 一种适合在垂直金属板上使用的磁性定位块及其使用方法
CN108934945A (zh) * 2018-06-25 2018-12-07 安徽徽王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蓝莓生长用定点定向的单元灌溉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080655A2 (en) 2001-03-07
EP1080655A3 (en) 2002-10-16
KR20010030079A (ko) 2001-04-16
KR100406013B1 (ko) 2003-11-19
CN1171550C (zh) 2004-10-20
JP2001286321A (ja) 2001-10-16
JP3548503B2 (ja) 2004-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9167C (zh) 磁性固定附件
CN1171550C (zh) 磁性固定扣件
CN1282432C (zh) 磁性条带扣件
US6564434B1 (en) Magnetic fixing unit
CN204850800U (zh) 车辆门和把手组件以及用于车辆门的门把手组件
CN1067164A (zh) 磁性碰锁
CN108603390B (zh) 门挡
CN1654734A (zh) 滚筒式洗衣机的门
JP3207462U (ja) ドアストッパー及びその据付構造
CN109310184A (zh) 按扣的阴构件及其中使用的树脂制弹簧
KR102208260B1 (ko) 차량용 도어트림의 조립구조 및 조립방법
USD500920S1 (en) Backpack having multimedia capabilities
USD519337S1 (en) Door lock set installation jig
CN1065735C (zh) 磁闭合装置
CN1041492C (zh) 紧固装置
CN2624656Y (zh) 磁力扣件
JP2003252125A (ja) 車体内装材の吸音材保持構造
KR20180002353U (ko) 가구 리폼용 패널의 장착구조
CN1043605C (zh) 紧固装置
CN211500126U (zh) 新型磁力锁体
CN105963990B (zh) 台阶磁性积木
US20100096877A1 (en) Decorative attachment for motorcycle windshield
CN209931723U (zh) 轮托及带有轮托的行李箱
CN211641529U (zh) 一种笔记本外壳
JPS5910211A (ja) 係合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