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85600A - 开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开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85600A
CN1285600A CN00107049A CN00107049A CN1285600A CN 1285600 A CN1285600 A CN 1285600A CN 00107049 A CN00107049 A CN 00107049A CN 00107049 A CN00107049 A CN 00107049A CN 1285600 A CN1285600 A CN 12856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ion panel
movable link
axle
operating
pu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01070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185C (zh
Inventor
石桥郁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2856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856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18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18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32Driving mechanisms, i.e. for transmitting driving force to the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02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 H01H3/12Push-buttons
    • H01H3/122Push-buttons with enlarged actuating area, e.g. of the elongated bar-type; Stabilising means therefor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 Tumbler Switches (AREA)
  • 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AREA)

Abstract

一种开关装置,通过按压或提起操作板而使第1及第2可动构件转动,解除由其中第1可动构件的开关操作部对于按钮开关的操作件的按压,操作件随之突出,按钮开关成为接通状态,此时,与用操作板直接操作按钮开关不同,对操作板进行操作的位置与按钮开关的操作无直接关系,这样通过操作板的操作而使1个开关件的状态变化,可扩大操作板的可操作范围。

Description

开关装置
本发明涉及结构为通过具有较宽操作面的操作板的操作而使1个开关件的状态变化的开关装置。
图10及图11表示这种开关装置的现有的一个例子。操作板1呈矩形板状,其图中上面设为操作面1a,通过弹簧3而可按压操作地设在底座2上。在底座2上,位于与操作板1的背面大致中央部对应的部位配设有1个按钮开关4。
这样,如图10所示,在操作板1的非操作状态下,按钮开关4的操作件4a未被按压,按钮开关4呈例如断开状态。当从该状态按压操作板1时,如图11所示,操作件4a受操作板1的背面按压,由此按钮开关4成为接通状态。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结构中,由于做成用操作板1的背面直接按压按钮开关4的操作件4a的结构,故当按压操作板1的中心部、和按压离开中心的端部时,按压操作件4a的行程有较大不同。因此,当按压操作板1的端部时,按钮开关4的动作易变得不可靠,存在着操作板1的可操作范围变得狭窄的不良情况。
鉴于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关装置,其通过操作板的操作而使1个开关件的状态变化,可扩大操作板的可操作范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1的开关装置特点是,其具有:设置成可向接近于底座的按压方向移动的操作板;位于该操作板的背侧通过轴而设成可转动的、具有开关操作部的第1可动构件;位于所述操作板的背侧、离开所述第1可动构件的轴并通过与该轴平行的轴而设成可转动的、具有控制所述第1可动构件动作的控制部的第2可动构件;设于所述操作板的背侧、通过所述开关操作部而使状态变化的1个开关件,做成的结构是,通过按压所述操作板,随着所述第1及第2可动构件的转动而由所述开关操作部使所述开关件的状态变化。
在上述结构中,由于做成通过按压操作板而使第1及第2可动构件转动、由其中第1可动构件的开关操作部使开关件的状态变化的结构,因此,与由操作板直接操作开关件不相同,对操作板进行操作的位置与开关件的操作无直接关系。这样,在通过操作板的操作而使1个开关件的状态变化的结构中,可扩大操作板的可操作范围。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做成如下的结构:操作板还设成可向离开底座的方向移动,在提起该操作板时,也随着第1及第2可动构件的转动而由开关操作部使开关件的状态变化(本发明技术方案2)。
在离开第1可动构件的轴的部位处设有通过操作板的操作而使第1可动构件转动的第1操作部,并在离开第2可动构件的轴的部位处设有通过操作板的操作而使第2可动构件转动的第2操作部,所述第1及第2操作部最好配置成分别位于操作板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由此,在对操作板的宽度方向的端部进行操作时,也能可靠地使第1及第2转动构件转动,能进一步可靠地使开关件的状态变化。
另外,在操作板的非操作状态下,所述第1可动构件与第1操作部之间、以及第2可动构件与第2操作部之间最好分别分开(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
开关件做成具有可按压的操作件的按钮开关,在操作板的非操作状态下,最好设成该按钮开关的操作件由开关操作部作按压操作的状态(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由此,当对操作板进行操作时,就解除开关操作部对于按钮开关的操作件的按压。因此,在对操作板操作时,该操作的冲击和较强的操作力不会直接作用在按钮开关的操作件上。
最好在操作板上将成为其转动支点的操作板轴设成与第1及第2可动构件的各轴相平行(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另外,在操作板的一端部处设置搭手部,并设置多个操作板轴,在操作板的提起途中,有效的操作板轴最好构成为从远离所述搭手部一侧的操作板轴移动到较近一侧的操作板轴(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纵剖侧视图。
图2是辅助底座与操作板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操作板与第1及第2可动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按压操作板一端部后状态的纵剖侧视图。
图5是按压操作板中央部后状态的相当于图4的图。
图6是提起操作板时途中状态的相当于图4的图。
图7是提起转动操作板后状态的相当于图4的图。
图8是操作板、及开关装置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冰箱上部部分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现有例子的相当于图1的图。
图11是按压操作板一端部后状态的纵剖侧视图。
下面,结合图1至图9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首先,图9表示冰箱11上部的外观。在该冰箱11的冰箱本体12上部形成有作为储藏室的冷藏室13,在其前面通过一端部的铰链15而设置可转动的对该冷藏室13的前面开口部予以开闭的门14。在门14的内面侧周缘部处设有含未图示的磁铁的密封垫16,在门14为关闭状态下,该密封垫16吸附在冷藏室13的前面开口部的周缘部上。
在冰箱本体12的上面部,在与上述铰链15相反的一侧(图9中的左侧)的靠近端部的部位处设有电磁铁式的门打开用单元17作为用于打开所述门14的作动器。该门打开用单元17在通电状态下,按压用的压棒18向前方突出,通过由该压棒18的前端部来按压设在所述门14上的被按压部19,就可将门14打开。
门14的前面左侧,以单元化的状态上下设置操作板20和兼作门14的把手装置的开关装置21。在门14的前面,在设置操作板20及开关装置21的部分,如图8所示形成凹状的安装部22,在该安装部22上安装有单元底座23。在该单元底座23上安装有印刷电路板24。在该印刷电路板24中,与操作板20对应的上部部分上设有未图示的多个开关和发光二极管等,另外,在与开关装置21对应的下部部分上设有构成开关件的1个按钮开关27等。按钮开关27的操作件27a受到朝向前方突出的方向的力。在单元底座23中,在下部(图8中的右部)的左右两侧,轴导向部28设成相对状态。各轴导向部28的前部(图8的上部)上设有帽形的限制部28a。
下面,主要结合图1至图3来说明开关装置21的操作部的部分。开关装置21的操作板29在从前方遮住所述安装部22的下部的上下方向呈较长的矩形板状,在下部一体设有搭手部30。在该操作板29的背面侧的上部(图2及图3中的右部)上设有左右一对的轴支承部31和左右一对的卡合部32,在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上设有呈倒L字形的左右一对的卡止部33,在该卡止部33的下方设有左右一对的轴支承部34,在该轴支承部34的下方也设有左右一对的轴支承部35,此外,在左右两侧设有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的肋36。
并且,在所述上部侧的一对轴支承部31上插入有设在第1可动构件37一端部上的一对轴38,第1可动构件37通过该轴38而可转动地安装在操作板29的背侧上。在该第1可动构件37上,在上下方向中央部处设有向左右两侧横向突出的伸出部39,并且在与轴38相反侧的端部上设有平坦的开关操作部40,在该开关操作部40的一侧部上设有L字形的支承部41。
在靠近上述中央部的一对轴支承部34上插入有设在第2可动构件42一端部上的一对轴43(仅表示一方),第2可动构件42通过该轴43而可转动地安装在操作板29的背侧上。在这种情况下,轴43兼作操作板轴。在该第2可动构件42中,在与上述支承部41对应的部位处设有向第1可动构件37侧突出的控制部44,该控制部44被支承在支承部41上。而在第2可动构件42的左右两侧设有向横向突出的伸出部45,所述两伸出部45与所述卡止部33卡止。另外,在第2可动构件42上安装有构成施力装置的扭力螺旋弹簧46。该扭力螺旋弹簧46的一端部46a被支承在该第2可动构件42上,另一端与操作板29的背面抵接,以向图1及图2的箭头A方向转动第2可动构件42。在所述的下部侧的轴支承部35上贯通插入地支承有操作板轴47。
在操作板29的背侧上配置有辅助底座48。该辅助底座48与所述单元底座23一起构成开关装置21的底座。在辅助底座48上部的左右两侧设有从前部(图1中的上部)与操作板29的所述卡合部32相卡合的被卡合部49,并在与所述第2可动构件42的一对轴43对应的部位处设有从前部(图1中的上部)与所述轴43相卡合的轴导向部50,辅助底座48通过这些卡合而安装在操作板29的背侧上。在该轴导向部50的端部上还设有帽形的限制部50a。并且,该辅助底座48通过使多个卡合爪51与单元底座23卡合而在该单元底座23上被安装成止脱状态。
辅助底座48上,位于被卡合部49附近且宽度方向的左右两侧处设有可从后部(图1中的下部)与所述第1可动构件37的伸出部39相抵接的第1操作部52,并且,位于与第2可动构件42的伸出部45对应的部位且宽度方向的左右两侧处设有可从后部(图1中的下部)与该伸出部45相抵接的第2操作部53。此外,在该辅助底座48的下部搭手部30侧及左右两侧部上,设有用于对操作板29朝向按压方向的位置予以限制的挡块部54及55。在处于操作板29上部的左右两侧部的内面设有可与挡块部55抵接的凸部56。
并且,在将辅助底座48安装在单元底座23上的状态下,所述操作板轴47的两端部可向前后方向(图1中的上下方向)移动地插入所述轴导向部28中。
下面说明上述结构的作用。
在门14为关闭状态、且未对操作板29操作的非操作状态下,如图1所示,第2可动构件42因扭力螺旋弹簧46的弹力而向箭头A方向转动,第1可动构件37的支承部41因第2可动构件42的控制部44而被压向后方(图1中的下方)。随之,第1可动构件37向图1中箭头B方向转动,并由开关操作部40按压按钮开关27的操作件27a。在这种情况下,按钮开关27呈断开状态。
在该状态下,第1操作部52与第1可动构件37的伸出部39之间、以及第2操作部53与第2可动构件42的伸出部45之间分开。另外,第2可动构件42的轴43从下方与轴导向部50的限制部50a抵接,操作板轴47的两端部与轴导向部28的限制部28a之间分开。此外,操作板29离开辅助底座48的挡块部54、55。
在上述图1的状态下,如图4所示,当向箭头C方向按压操作板29的下部(图4中的右端部)时,操作板29就以卡合部32与被卡合部49的卡合部分为支点而向该箭头C方向转动,通过与挡块部54抵接而限制超位转动。随着该操作板29向箭头C方向的转动,第2可动构件42的伸出部45与第2操作部53抵接,第2可动构件42克服扭力螺旋弹簧46的弹力而以轴43为中心向与箭头A相反的箭头D方向转动。于是,控制部44离开第1可动构件37的支承部41,第1可动构件37成为自由状态。其结果,因按钮开关27的操作件27a自身突出的突出力而推起开关操作部40,第1可动构件37向与箭头B相反的箭头E方向转动,而按钮开关27转换成接通状态。
当按钮开关27为接通状态时,门打开用单元17被通电,其压棒18向前方突出而按压门14的左端部,随之,门14克服密封垫16的吸附力而向打开方向转动,该门14被打开。
另外,如图5所示,当从图1的状态向箭头C方向按压操作板29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图5中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时,操作板29的整体向辅助底座48侧平行移动,通过与挡块部54、55抵接而限制其再移动。如此,当操作板29向箭头C方向移动时,第1可动构件37的伸出部39就与第1操作部52抵接,并以轴38为中心而向箭头E方向转动,另外,第2可动构件42的伸出部45与第2操作部53抵接,克服扭力螺旋弹簧46的弹力而以轴43为中心向箭头D方向转动。此时,按钮开关27的操作件27a随着第1可动构件37向箭头E方向转动而突出,按钮开关27被转换成接通状态。
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当将手指放在操作板29下部的搭手部30上、从图1的状态向箭头F方向提起操作板29时,兼作操作板轴的轴43首先与轴导向部50的限制部50a抵接,操作板29以该轴43为中心而向该箭头F方向转动。并且如图7所示,当操作板轴47与轴导向部28的限制部28a抵接时,操作板29就以该操作板轴47为中心向箭头F方向转动,通过操作板29的上部的凸部56与上部侧的挡块部54抵接而限制其再转动。
这里,当如此提起操作板29时,成为操作板29转动支点的轴处于兼作操作板轴的轴43和操作板轴47的2个部位,在操作板29的提起操作途中,有效的操作板轴从远离搭手部30一侧的轴43移动到较近一侧的操作板轴47。
此时,随着操作板29向箭头F方向的转动,第1可动构件37的伸出部39就与第1操作部52抵接而使该第1可动构件37向箭头E方向转动,由此,按钮开关27转换成接通状态。
另外,在按压操作板29的上部侧(图1中的左端部侧)时,也与上述提起操作的情况相同地动作。
采用上述实施例,可获得如下的效果。
由于做成通过按压操作板29使第1及第2可动构件37、42转动、由其中的第1可动构件37的开关操作部40使按钮开关27的状态变化的结构,故与由操作板直接操作按钮开关的操作件不相同,对操作板29进行操作的位置与按钮开关27的操作无直接关系。这样,在通过操作板29的操作而使1个按钮开关27的状态变化的结构中,可扩大操作板29的可操作范围。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做成的结构是,在提起操作板29时,也随着第1及第2可动构件37、42的转动而由开关操作部40使按钮开关27的状态变化,因此,无需改变提起操作板29的手的位置和动作就可使门14打开,可进一步提高操作性。
由于将使第1及第2可动构件37、42转动的第1及第2操作部52、53配置成分别位于操作板29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故在对操作板29的宽度方向端部进行操作时,也能可靠地转动第1及第2可动构件37、42,能进一步可靠地使按钮开关27的状态变化。
另外,由于做成在操作板29的非操作状态下、第1可动构件37与第1操作部52之间、以及第2可动构件42与第2操作部53之间分别分开的结构,故当例如零件的尺寸相对设计尺寸存在稍许误差时,在操作板29的非操作状态下,也可防止第1操作部52跳过第1可动构件37、第2操作部53跳过第2可动构件42的现象。这样,可尽量将开关操作部40与按钮开关27的操作件27a的位置关系保持成一定。
此外,由于做成的结构是,将按钮开关27用作开关件、在操作板29的非操作状态下由第1可动构件37的开关操作部40按压该按钮开关27的操作件27a,故在对操作板29操作时,就解除开关操作部40对于按钮开关27的操作件27a的按压。因此,在对操作板29操作时,该操作的冲击或较强的操作力不会直接作用于按钮开关27的操作件27a。另外,当解除对操作板29的操作时,虽然开关操作部40按压按钮开关27的操作件27a,但由于该场合的操作力是扭力螺旋弹簧46的弹力,故按压该操作件27a时的冲击或应力的误差较小。
顺便说一下,在对操作板进行操作时,当做成用操作板直接按压按钮开关的操作件的结构时,操作该按钮开关的操作取决于操作的人。人的操作的强度和速度是有误差的,因此,有因较强的冲击和应力而损伤该按钮开关之虞,这一点,若采用本实施例,则如上所述,可减少操作力作用于按钮开关27的操作件27a的误差,可防止较强的冲击和应力作用于按钮开关27。
另一方面,对于操作板29,成为其转动支点的轴处于兼作操作板轴的轴43和操作板轴47的2个部位,且在操作板29时的提起操作途中,有效的操作板轴从远离搭手部30一侧的轴43移动到较近一侧的操作板轴47。因此,开始提起操作板29的转动支点是轴43,该轴43与提起操作板29的搭手部30间的距离较大,因而作为用来赋予使操作板29转动的力矩的操作力较小就可以了。相反,当在提起转动操作板29时,操作板29的转动支点是操作板轴47,该操作板轴47与搭手部30间的距离较小,因此,在将提起搭手部30的力设成相同的情况下,与到最后将轴43作为转动支点的情况相比,可减小作用于操作板轴47及支承它的轴导向部50的限制部50a上的力。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可作如下的变形或扩大。
也可以将第1及第2操作部52、53之间连起来,代替分别分开地配置在左右的情况。
还可用压缩螺旋弹簧来代替扭力螺旋弹簧46。
开关件不限于按钮开关27,也可使用例如光电断路器。
也可将辅助底座48与单元底座23一体化。
本发明的开关装置若是具有扩大操作面的操作板的开关装置,则对于设在门14上的开关装置21以外的也可适用。
从以上说明得知,采用本发明可获得如下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1,由于做成的结构是,通过按压操作板而使第1及第2可动构件转动,由其中第1可动构件的开关操作部使开关件的状态变化,故可扩大操作板的可操作范围。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2,由于做成的结构是,在提起操作板时,也随着第1及第2可动构件的转动而由开关操作部使开关件的状态变化,故可使操作性更良好。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3,由于将使第1及第2可动构件转动的第1及第2操作部配置成分别位于操作板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故在对操作板的宽度方向端部进行操作时,也能可靠地使第1及第2转动构件转动,能进一步可靠地使开关件的状态变化。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4,由于做成在操作板的非操作状态下、第1可动构件与第1操作部之间、以及第2可动构件与第2操作部之间分别分开的结构,故当例如零件的尺寸相对设计尺寸存在稍许误差时,在操作板的非操作状态下,也可防止第1操作部使第1可动构件转动、第2操作部使第2可动构件转动的现象。这样,可尽量将开关操作部与开关件的位置关系保持成一定。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5,由于做成的结构是,将按钮开关用作开关件,在操作板的非操作状态下,由第1可动构件的开关操作部按压该按钮开关的操作件,故当对操作板操作时,就解除开关操作部对按钮开关的操作件的操作。因此,在对操作板操作时,可防止该操作的冲击和较强的操作力直接作用于按钮开关的操作件。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7,由于做成的结构是,成为操作板的转动支点的操作板轴有多个,在操作板的提起途中,有效的操作板轴从远离搭手部一侧的操作板轴移动到较近一侧的操作板轴,因此,操作板的提起开始时的有效的操作板轴与搭手部间的距离较大,因而作为用来赋予使操作板转动的力矩的操作力较小就可以了。相反,当在提起转动操作板时,有效的操作板轴接近搭手部,且该操作板轴与搭手部间的距离较小,因此,可减小作用于操作板轴及支承它的轴承部上的力。

Claims (7)

1.一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设置成可向接近于底座的按压方向移动的操作板;
位于该操作板的背侧通过轴而设成可转动的、具有开关操作部的第1可动构件;
位于所述操作板的背侧、离开所述第1可动构件的轴并通过与该轴平行的轴而设成可转动的、具有控制所述第1可动构件动作的控制部的第2可动构件;
设于所述操作板的背侧、通过所述开关操作部而使状态变化的1个开关件,
做成的结构是,通过按压所述操作板,随着所述第1及第2可动构件的转动而由所述开关操作部使所述开关件的状态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操作板还可向离开底座的方向移动,在提起该操作板时,也随着第1及第2可动构件的转动而由开关操作部使开关件的状态变化。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离开第1可动构件的轴的部位处设有通过操作板的操作而使第1可动构件转动的第1操作部,并在离开第2可动构件的轴的部位处设有通过操作板的操作而使第2可动构件转动的第2操作部,所述第1及第2操作部配置成分别位于操作板的宽度方向的两侧。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离开第1可动构件的轴的部位处设有通过操作板的操作而使第1可动构件转动的第1操作部,并在离开第2可动构件的轴的部位处设有通过操作板的操作而使第2可动构件转动的第2操作部,在操作板的非操作状态下,所述第1可动构件与第1操作部之间、以及第2可动构件与第2操作部之间分别分开。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开关件是具有可按压的操作件的按钮开关,在操作板的非操作状态下,成为该按钮开关的操作件由开关操作部作按压操作的状态。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操作板上将成为其转动支点的操作板轴设成与第1及第2可动构件的各轴相平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操作板的一端部处设置搭手部,并设置多个操作板轴,在操作板的提起途中,有效的操作板轴最好构成为从远离所述搭手部一侧的操作板轴移动到较近一侧的操作板轴。
CN00107049A 1999-08-23 2000-04-25 开关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13318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35417/1999 1999-08-23
JP23541799A JP3655135B2 (ja) 1999-08-23 1999-08-23 スイッ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85600A true CN1285600A (zh) 2001-02-28
CN1133185C CN1133185C (zh) 2003-12-31

Family

ID=16985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0107049A Expired - Lifetime CN1133185C (zh) 1999-08-23 2000-04-25 开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6376786B1 (zh)
EP (1) EP1079402B1 (zh)
JP (1) JP3655135B2 (zh)
KR (1) KR100361785B1 (zh)
CN (1) CN1133185C (zh)
DE (1) DE60031814T2 (zh)
TW (1) TW448281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88165B (zh) * 2005-09-21 2011-12-28 微气动逻辑有限公司 大致动区开关装置
WO2014012986A1 (en) 2012-07-17 2014-01-23 Straitmark Holding Ag Method for the synthesis of n-phosphonomethyliminodiacetic acid
CN106403444A (zh) * 2015-07-29 2017-02-15 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 冰箱
US9676799B2 (en) 2012-07-17 2017-06-13 Straitmark Holding Ag Method for the synthesis of N-(phosphonomethyl)glycine
US10464958B2 (en) 2012-07-17 2019-11-05 Monsanto Technology Llc Method for the synthesis of alpha-aminoalkylenephosphonic acid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46273B2 (en) * 2007-01-03 2008-11-04 Jokab Safety North America, Inc Safety lockout system for interrupting unintentional flow of electrical current controlled by a safety switch
US7921729B2 (en) * 2008-03-10 2011-04-12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Disconnect sensor
US8516898B2 (en) * 2010-03-24 2013-08-27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Aircraft slat disconnect sensor
JP5492013B2 (ja) * 2010-08-18 2014-05-14 株式会社東芝 スイッチ装置
WO2012068296A2 (en) * 2010-11-17 2012-05-24 Colin Johnstone Seismic actuator
DE102013103451B4 (de) * 2012-11-13 2016-07-28 Stego-Holding Gmbh Türkontaktschalter, insbesondere für Schaltschränke
US9890991B2 (en) * 2013-03-14 2018-02-13 Whirlpool Corporation Domestic appliance including piezoelectric componen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13053A (en) * 1971-10-18 1973-01-23 Deltrol Corp Reset timer
US3796452A (en) * 1972-05-22 1974-03-12 Von Duprin Inc Switch assembly for electric strike
US3967077A (en) * 1974-08-02 1976-06-29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oration Appliance timer switch assembly
US4663505A (en) * 1986-05-22 1987-05-05 Litton Systems, Inc. Interlock switch base plate assembly
US4745250A (en) * 1987-04-27 1988-05-17 Litton Systems, Inc. Interlock switch baseplate assembly
DE3837459A1 (de) * 1988-11-04 1990-05-10 Daimler Benz Ag Betaetigungsvorrichtung fuer einen elektrischen schalter
US5278372A (en) * 1991-11-19 1994-01-1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Keyboard having connecting parts with downward open recesses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88165B (zh) * 2005-09-21 2011-12-28 微气动逻辑有限公司 大致动区开关装置
WO2014012986A1 (en) 2012-07-17 2014-01-23 Straitmark Holding Ag Method for the synthesis of n-phosphonomethyliminodiacetic acid
US9676799B2 (en) 2012-07-17 2017-06-13 Straitmark Holding Ag Method for the synthesis of N-(phosphonomethyl)glycine
US10364262B2 (en) 2012-07-17 2019-07-30 Monsanto Technology Llc Method for the synthesis of N-phosphonomethyliminodiacetic acid
US10464958B2 (en) 2012-07-17 2019-11-05 Monsanto Technology Llc Method for the synthesis of alpha-aminoalkylenephosphonic acid
CN106403444A (zh) * 2015-07-29 2017-02-15 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 冰箱
CN106403444B (zh) * 2015-07-29 2019-08-20 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 冰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448281B (en) 2001-08-01
KR20010039835A (ko) 2001-05-15
EP1079402A3 (en) 2002-09-18
CN1133185C (zh) 2003-12-31
DE60031814T2 (de) 2007-09-20
DE60031814D1 (de) 2006-12-28
EP1079402A2 (en) 2001-02-28
US6376786B1 (en) 2002-04-23
EP1079402B1 (en) 2006-11-15
JP3655135B2 (ja) 2005-06-02
JP2001060421A (ja) 2001-03-06
KR100361785B1 (ko) 2002-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185C (zh) 开关装置
JP6317045B2 (ja) プランジャ式キーボードスイッチ
CN1100333C (zh) 滑动开关
WO2018123223A1 (ja) スイッチの接点構造、トリガースイッチ及び電動工具
CN1104591C (zh) 打火机
US7560656B2 (en) Switch device with rapid opening and closing between movable and stationary contacts
US4883932A (en) Linkage-type switches for control panel actuators
US5427296A (en) Power stapler
JP2002509636A (ja) ユニバーサルスイッチ
JP4063528B2 (ja) スイッチの接触機構
CN106373819B (zh) 面板开关
EP1465220B1 (en) Pushbutton switch
CN1149351C (zh) 压电点燃式点火棒的点燃操作机构
JPH07169364A (ja) 接触スイッチ
US3045501A (en) Alternate action switch mechanism
CN211442121U (zh) 一种汽车组合开关的转向回位机构
CN209401513U (zh) 用于双电源转换开关的辅助触点模块及双电源转换开关
CN218447688U (zh) 面板开关
KR200423399Y1 (ko) 자동차 실내등용 푸쉬록 스위치
CN2340086Y (zh) 改进的组合结构开关
JP4184207B2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の表示装置、切換表示付き浄水シャワーヘッド及び切換表示付き浄水器
CN218826763U (zh) 一种按键开关用拨动式有声无声切换机构
KR200326686Y1 (ko) 자동차 실내등용 푸쉬록 스위치의 판스프링 구조
CN2331075Y (zh) 改进的组合结构开关
CN211523400U (zh) 一种排水阀及其按钮的切换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Patentee before: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819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 SERVICES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1231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