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儿童疳积的药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治儿童疳积的药物的制备方法,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对防治儿童疳积的药物的制备方法的改进。
背景技术
疳积,是一种儿童常见多发病,历来为儿科四大症(痘、麻、惊、疳)之一,严重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为此,本申请人于2004年4月7日提出了一项名称为“一种防治儿童疳积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专利申请号:200410022272.8),该药物以太子参等16味中草药为原料制成,经系统的药理和临床试验证实,其对防治儿童疳积效果显著,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儿科良药,深受用户欢迎。但是,在生产实践中也发现,该药物的制备方法沿用常规的过滤方法,物料中的无效成分——大分子物质,通常为蛋白、鞣质、树脂、淀粉及果胶等,过滤效果不够理想,使得药物制粒比较困难,尤其是药物颗粒不易干燥,易吸湿,不利于保存与运输。这些不足之处限制了生产的发展,有必要认真地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改进的防治儿童疳积的药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进的防治儿童疳积的药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下述重量份称取原料:太子参250~280、白术250~280、茯苓200~240、竹叶柴胡200~240、白芍200~240、陈皮200~240、木香50~80、砂仁90~130、麦芽310~350、夏枯草150~200、山药200~240、乌梅200~240、蝉蜕110~150、石菖蒲110~150、山楂200~240、甘草50~80;其中,所述的白术为炒白术,所述的麦芽为炒麦芽,所述的山楂为炒焦山楂,所述的甘草为炙甘草;
(2)将砂仁、石菖蒲、木香、陈皮、白术经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
(3)蒸馏后的残渣与太子参、茯苓、竹叶柴胡、白芍、麦芽、夏枯草、山药、乌梅、蝉蜕、山楂、甘草用水煎煮2次,第一次1~2小时,第2次0.5~1.5小时;每次加水量以没过药面为宜,合并两次煎液,静置4~6小时;
(4)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4,(30℃~90℃)然后冷却至室温;
(5)将步骤(4)的所得物用无机陶瓷膜或纤维膜或不锈钢膜进行过滤;滤液经浓缩,灭菌,即为所需药物的活性成分。
本发明为了进一步提高成品的澄明度,可在步骤(5)所述的滤液中边搅拌边加入乙醇至含醇量为70%,静置4~24小时,过滤,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放冷,浓缩,灭菌,得到药物的活性成分。
其中,所述无机陶瓷膜或纤维膜或不锈钢膜的孔径为0.05μm~0.35μm。
本发明步骤(5)制得的药物的活性成份中加入挥发油后,可以加入常规辅料,如崩解剂、粘合剂等,以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口服剂型,如口服液、颗粒剂、胶囊、合剂、片剂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能选择性地去除物料中的无效成分,而保留分子量较小的有效成分。有效地降低了药液粘度,使现在生产中存在的制粒难、干燥难、及颗粒吸湿严重等技术难题迎刃而解,制剂生产方便快捷,进一步提高了成品的澄明度,并增加了中药制剂的稳定性,使药物的有效成份更好地发挥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但本发明的内容不限于实施例所示。
除非另有说明,本发明中所采用的百分数,均为重量百分数。
实施例1
将砂仁100克、石菖蒲120克、木香65克、陈皮220克、白术260克经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残渣与太子参260克、茯苓220克、竹叶柴胡220克、白芍220克、麦芽330克、夏枯草180克、山药220克、乌梅220克、蝉蜕130克、山楂220克、甘草65克用水煎煮2次,第一次1.5小时,第2次1小时;每次加水量以没过药面为宜,合并两次煎液,静置。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4(30℃~90℃)冷却至室温;然后,用孔径为0.05μm陶瓷膜进行过滤,滤液经浓缩,灭菌,加入挥发油,制成口服制剂。制粒容易、干燥迅速,颗粒不易吸湿,成品澄明度好保存时间长。
实施例2
为了进一步提高成品的澄明度,除了在实施例1所述的用孔径为0.05m的陶瓷膜进行过滤后,又在滤液中边搅拌边加入乙醇至含醇量为70%,静置4~24小时,取上清液过滤,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放冷、浓缩、灭菌以外,其它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重复实施例1,有以下不同:取上清液用孔径为0.10μm的陶瓷膜过滤,滤液浓缩后冷却至室温。灭菌,加入辅料,制成口服颗粒。
实施例4
重复实施例1,有以下不同:取上清液用孔径为0.15μm的纤维膜过滤,滤液浓缩后冷却至室温。灭菌,加入辅料,制成口服胶囊。
实施例5
重复实施例1,有以下不同:取上清液用孔径为0.20μm的陶瓷膜过滤,滤液浓缩后冷却至室温。灭菌,加入挥发油,制成口服液。
实施例6
重复实施例1,有以下不同:取上清液用孔径为0.35μm的不锈钢膜过滤,取过滤后的溶液,浓缩后冷却至室温。灭菌,加入挥发油,制成口服制剂。
试验例1:用于制粒的5个浸膏(A、B、C、D、E)的情况见表1。浸膏F为未采用本发明的膜过滤制得的浸膏。
表1.
试验例2
对试验例1中的浸膏进行制粒试验:制粒生产环境:温度23℃,湿度52%,设备:KJZ-50快速搅拌制粒机、摇摆式颗粒机CT-C-II热风循环烘箱。取试验例1中的A、B、C、D、E、F浸膏,分别加入辅料混匀,制成颗粒1、2、3、4、5、6。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续表
颗粒1 |
合格 |
合格 |
0.108% |
4.0% |
合格 | |||||↓最差 |
颗粒2 |
合格 |
合格 |
0.102% |
2.5% |
合格 |
颗粒3 |
合格 |
合格 |
0.101% |
4.2% |
合格 |
颗粒4 |
合格 |
合格 |
0.094% |
3.3% |
合格 |
颗粒5 |
合格 |
合格 |
0.098% |
3.2% |
合格 |
颗粒6 |
合格 |
合格 |
0.103% |
3.1% |
合格 |
检验情况说明:(1)浸膏的含量是以每100克干浸膏含芍药苷的数量进行测定、计算的。(2)颗粒的鉴别项从薄层色谱的展开情况来看,芍药苷鉴别展开清晰,但有拖尾现象,陈皮苷鉴别杂质较多,显色后点较多,对检验结果的判断有影响,其中颗粒2展开最清晰,颗粒4次之,颗粒1、4展开情况差不多,颗粒6最差。(3)颗粒的芍药苷含量按控标准进行测定的,结果均符合标准规定(标准规定≥0.068%)(4)颗粒的水分是标准规定检验项目,对本次工艺优选试验无直接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选用无机陶瓷膜或纤维膜或不锈钢膜对上清液进行过滤,选择性地有效去除了物料中的无效成分(通常为蛋白、鞣质、树脂、淀粉及果胶等大分子成分),降低了药液粘度。由于本发明药物的有效成分主要为生物碱、黄酮类、苷类等,其分子量均较小(多在1000以内),例如:芍药苷的分子量为480.45、陈皮甙的分子量为610.55,均远远小于滤膜的分子量截留值。因此膜过滤不会对有效成份造成大的损失;从制粒情况和检验结果两方面都证明采用膜过滤技术,确实有效地改善了小儿健脾平肝颗粒制粒困难、干燥困难及颗粒吸湿严重等技术难题,且对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不明显,方便了制剂生产,进一步提高了成品的澄明度,增加了中药制剂的稳定性,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