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71268C - 横机的喂纱装置 - Google Patents

横机的喂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71268C
CN1271268C CNB018057349A CN01805734A CN1271268C CN 1271268 C CN1271268 C CN 1271268C CN B018057349 A CNB018057349 A CN B018057349A CN 01805734 A CN01805734 A CN 01805734A CN 1271268 C CN1271268 C CN 127126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thread
mentioned
cam
ya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0180573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18271A (zh
Inventor
生駒憲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 Seiki Mfg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ma Seiki Mf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 Seiki Mfg Ltd filed Critical Shima Seiki Mfg Ltd
Publication of CN14182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182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7126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7126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8Devices for supplying, feeding, or guiding threads to needles
    • D04B15/54Thread guides
    • D04B15/56Thread guides for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7/0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7/24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for producing patterned fabrics
    • D04B7/26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for producing patterned fabrics with colour patter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喂纱装置,其中,导纱器(13)构成如下:导纱器基座(25);在导纱器基座(25)上能够相对于导纱器基座(25)的移动方向往复运动地被支持、而且在比设在上述导纱器基座(25)上的卡合部(80)更靠移动方向的外侧处、设有与导纱器连行装置(14)的连行片(24)能够暂时卡合的卡合面(104)的往复移动装置;和使在前端具备主纱用喂纱口(18)和添纱用喂纱口(20)的喂纱部(32、34)从导纱器基座(25)垂下、而且以喂纱部(32、34)的长度方向作为回转轴回转自由地支持至少上述喂纱口(18、20)的一个,同时设在上述往复移动装置上的卡合面(104)与上述连行片(24)卡合移动时,使上述喂纱部(32、34)的喂纱口(18、20)回转变位,为了变更上述主纱用喂纱口(18)和添纱用喂纱口(20)的位置关系,使上述往复移动装置的往复运动变换成设在上述喂纱部(32、34)上的喂纱口(18、20)的回转运动的运动变换装置。

Description

横机的喂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行添纱编织的横机的喂纱装置。
背景技术
在横机中进行添纱编织时,使用添纱导纱器等进行编织,该导纱器下端设有分别插通构成表线的主纱和构成底线的添纱的孔的喂纱部。编织时,由喂纱部从导纱器的移动方向按照主纱、添纱的顺序将纱排列并供给织针,使主纱呈现在织品的表侧。
在添纱导纱器的喂纱部中,如图14所示,在喂纱部200的断面中央处,设有插通主纱的圆孔202和以半圆形围着该圆孔外侧的弓形的插通添纱的沟孔204。该添纱导纱器在转换导纱器移动方向时,使添纱在弓形的沟孔204内移动。从而按照导纱器的移动方向交替进行主纱和添纱的配置。
另外,如图15示出的喂纱部206的正面图所示,设有插通主纱的孔208和插通添纱的孔210,通过使该喂纱部206反转180度,交替配置导纱器移动方向上的主纱和添纱。
作为使喂纱部206反转的方法,例如使用齿条和小齿轮,作为使齿条往复运动的装置,利用与导纱器导轨的滑动阻力或用马达驱动等。
作为用马达使喂纱部反转的,有日本特开昭51-23352号公报。其中公开了由安装在编织机本体导轨上的爪回转齿轮操作微动开关,以驱动马达使齿条往复运动,由齿条使小齿轮回转而使喂纱部回转180度的喂纱装置。
但是,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在添纱导纱器的喂纱部200中,设有插通主纱的圆孔202和在其外侧的插通添纱的以半圆形围着的弓形的沟孔204,导纱器在转换移动方向时,添纱在弓形的沟孔204内移动,交替配置导纱器移动方向上的主纱和添纱,及导纱器移动时,通过与导纱器导轨的滑动阻力等,使设在添纱导纱器的下端的喂纱部206反转,从而交替配置导纱器移动方向上的主纱和添纱,对于这些,主纱和添纱的配置由导纱器的移动方向决定。
从而,就不能进行例如在编织宽度当中为改变花样而使添纱在织品的表侧出现那样的编织。
另外,如特开昭51-23352号公报中公开的那样,在用马达使喂纱部反转的添纱导纱器的情况,必须预先在导纱器导轨上安装为驱动使喂纱部回转的马达的爪。另外,虽然使用该添纱导纱器能够编织格子花样和竖条纹花样的织品,但是在用横列编织进行反转喂纱部位置不同的那样的织品的编织的场合,即使使用这样的添纱导纱器,也不能在所希望的位置切换主纱和添纱。另外,还必须设有使喂纱部反转的马达,从而使导纱器变得复杂大型化,重量也增加。
鉴于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与编织方向无关并在任意位置使导纱器的喂纱部反转的横机的喂纱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种横机的喂纱装置,在以其前端呈对峙状态配设的前后至少一对针板,在该针板上进退自由地并设多根织针,在上述针板的上方设有与针板长度方向平行的导纱器导轨,在该导纱器导轨上可移动地配设向上述织针供纱的导纱器,同时在针板的预定位置处设有由连行片带走解除上述导纱器的导纱器连行装置的横机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导纱器构成为在上缘中央部侧有能够与上述导纱器连行装置的连行片卡合的卡合部、在导纱器导轨上能够沿针板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地被支持的导纱器基座;支持在导纱器基座上,能够在导纱器基座的移动方向上往复运动,而且上述导纱器基座的移动方向上,比导纱器基座的卡合部更向外侧处设有与导纱器连行装置的连行片能够暂时卡合的卡合面的往复移动装置;和使在前端具备主纱用喂纱口和添纱用喂纱口的喂纱部从导纱器基座垂下、而且以喂纱部的长度方向作为回转轴回转自由地支持上述喂纱口的至少一个,同时,设在上述往复移动装置上的卡合面与上述连行片卡合移动,使上述喂纱部的喂纱口回转变位,为了变更针板的齿口上的上述主纱用喂纱口和添纱用喂纱口的位置关系,使上述往复移动装置的往复运动变换成设在上述喂纱部上的喂纱口的回转运动的运动变换装置;另一方面,上述导纱器连行装置能够电动控制,使得在由连行片造成的导纱器的被带走时或解除时与设在上述往复移动装置中的卡合面选择地卡合或者非卡合。
另外,优选的是,上述运动变换装置由因上述往复移动装置的移动而回转的回转用凸轮、和设在回转用凸轮的下方或上方的回转辅助凸轮构成,在由上述导纱器连行装置造成的上述往复移动装置的移动中上述回转用凸轮进行预定量的回转后,由于上述导纱器连行装置造成的上述回转用凸轮或者上述回转辅助凸轮的上下方向的移动,使上述回转辅助凸轮与上述回转用凸轮接触,上述回转用凸轮进行使上述喂纱部反转前的剩余的回转。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横机的喂纱装置的侧面图。图2是表示不使喂纱部反转的状态的喂纱装置。图3表示图2的添纱导纱器的放大图。图4表示使喂纱部反转的状态的添纱导纱器。图5表示在图2的A-A方向上所视的喂纱装置的侧面图。图6表示送纱杆,图7表示送纱杆导向装置。图8表示控制片和控制片连结板的正面图。图9表示控制片连结板和回转用凸轮的上面图。图10表示回转用凸轮。图11表示连结板系止部。图12表示回转辅助凸轮。图13表示本发明变型例的横机的喂纱装置的示意正面图。图14表示现有技术的喂纱部的断面,图15表示现有技术的喂纱部的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是本发明横机的喂纱装置的侧面图,图中符号1表示整体横机。
该横机1将前后一对针板2以使其前端对峙的状态在框架4上配设成“ハ”字形,在各个针板2上可进退操作地并设多根织针6,三角座滑架8通过未图示的皮带驱动装置使针板2在上面往复行走,通过设在三角座滑架8上的编织三角9进行织针6的进退操作。在三角座滑架8上,设有跨前后针板2连结为一体的门式臂10,在门式臂10上装载带走导纱器12的导纱器连行装置14。
在针板2的上方,沿针板2的长度方向,4根导纱器导轨16以针板2上并设的织针6的前端部近旁作为中心,在针板2的前后方向上呈放射状地配置在设在编织机两端的未图示的支持托架间。导纱器12和进行添纱编织使用的添纱导纱器13可以移动地分别被适宜的支持在导纱器导轨16上。
在添纱导纱器13的下端,设有具有分别引导主纱和添纱的主纱用孔18和添纱用孔20的后述的喂纱部22,在添纱编织时,根据导纱器的移动方向配置喂纱部22的主纱用孔18和添纱用孔20,按照主纱、添纱的顺序排列并供给织针6,因此能够使主纱呈现在织品的表侧。三角座滑架8转换移动方向时,通过以与导纱器移动方向垂直的导纱器长度方向为轴使喂纱部22进行180度回转,改换导纱器移动方向上的主纱用孔18和添纱用孔20的配置,从喂纱部22以主纱、添纱的顺序供给织针。
以下,将“使上述喂纱部22回转”,使用简称“使喂纱部22反转”进行表达。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针板2取作2枚,但针板2不限定于2枚,例如可以取3枚以上。
图2是部分透视未反转的初期状态的喂纱装置的示意正面图。图3是图2的添纱导纱器13的放大图,图4是表示反转状态的喂纱部22的图。图5是图2的A-A方向上所视的喂纱装置的侧面图。
喂纱装置载置在可移动地支持在导纱器导轨16上并向织针6供纱的添纱导纱器13和三角座滑架8的门式臂10上,设有由可控制退出的连行片24带走添纱导纱器13的导纱器连行装置14、和使设在添纱导纱器13下端的喂纱部22下降至织针6前端的近旁位置的下降装置28而构成。
在添纱导纱器13的导纱器基座25上设有喂纱部,该喂纱部由可上下动的送纱杆32和从导纱器基座25垂下并在下端部引导送纱杆32的送纱杆导向装置34构成。图6、图7是表示构成喂纱部的送纱杆32和送纱杆导向装置34的图。
送纱杆32设有:细长的板状杆部36、作为使送纱杆32上升靠上到杆部36的上部的弹性体而插着有弹簧38并上下方向穿设将设在喂纱部外壳40中支持弹簧38的下端的突片42插通的长孔44的上升弹压部46、和在上升弹压部46的上部接触后述下降装置28的压下部48。另外,在杆部36的下端嵌着接头50,接头50的下端安装设有主纱用孔18和添纱用孔20的喂纱部22,通过接头50的回转而使喂纱部22回转。
凸轮安装座52用螺钉54固定在上升弹压部46上,在凸轮安装座52上,以与导纱器长度方向平行的轴作为中心,作为运动变换装置可回转地安装后述的回转用凸轮56。回转用凸轮56和设在杆部36的下端的接头50通过轴58连结,回转用凸轮56的回转通过旋转轴58传动给接头50。
送纱杆导向装置34用具有适度的弹性和硬度的薄板比送纱杆32更宽地形成,特别是使送纱杆导向装置34的下方做成大宽度部60。在送纱杆导向装置34的下端,设有为对送纱杆32导向的导向部62。在导向部62上,形成为对送纱杆32导向的透孔64,并且在导纱器的前后面上形成具有厚度的光滑的缓冲面66,在添纱导纱器13与另一导纱器12交叉接触时缓和其冲击,起使导纱器相互推开的作用。
另外,在送纱杆导向装置34上,在添纱导纱器13由后述的导纱器连行装置14造成的移动中,添纱导纱器13与另一导纱器12交叉接触时,为了缓和其冲击,在送纱杆导向装置34下方的大宽度部60的左右两侧端,以向下端且前部稍细形状形成导纱器放脱部68。
另外,在导纱器基座25的上部,为使后述的喂纱部22反转,可滑动地安装使导纱器的导纱器连行装置14接触的左右一对控制片70、72,为此形成左右一对弓形沟孔74、76各2个。另外,在导纱器基座25的上端形成左右一对后述的突部78、80。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送纱杆导向装置34,采用与导纱器基座25一体形成的方法,以减少部件数而谋求轻量化。
为了后述的导纱器连行装置14带走添纱导纱器13,在添纱导纱器13的上端形成卡合连行片24的卡合部80。由在添纱导纱器13的上部按照可以上下方向摇动的方式轴支承设置的左右一对摇动片82形成卡合部80。摇动片82的导纱器中央部侧的一端,由未图示的喂纱器外壳40内形成的沟部上设置的弹簧弹压上升,处于比摇动片82的支点高的位置。
导纱器连行装置14,由根据未图示的控制装置输出的输出信号使输出轴84突出和退入的筒形线圈86、和将筒形线圈86的输出轴84的动作传给连行片24的传动杆88构成,连行片24通过弹簧90而弹压下降。导纱器连行装置14使连行片24在添纱导纱器13的上端靠中央部分与左右一对摇动片82形成的卡合部80卡合,从而带走添纱导纱器13。
送纱杆32在添纱导纱器13的上端形成的卡合部80的大体中央部分,在弹簧38弹压使送纱杆32上升的状态下,由喂纱器外壳40上设有的未图示的沟部可上下运动地支持送纱杆32的上升弹压部46。
在下降装置28中设有为压下送纱杆32的三角底板92。三角底板92通过连结板94与导纱器连行装置14的连行片24连结,随连行片24的上下运动而连动,三角底板92以摇动枢支销96为中心前后摇动的方式形成。而且,在三角底板92的下端部分,形成为使送纱杆32的压下部48的上端压下的压下三角98。该下降装置28的三角底板92在压下送纱杆32时,能够使设在送纱杆32的下端的喂纱部22比送纱杆导向装置34的前端突出。
以下对于使设在送纱杆32的下端的喂纱部22任意反转的机构进行说明。
在添纱导纱器13的上部设有左右一对的控制片70、72。在各控制片70、72上于导纱器的前后方向设有各2根销钉100、101及102、103,将该各2个销钉100、101及102、103分别插入送纱杆导向装置34两端上部形成的各2个弓形的沟孔74、76中,并以可使各控制片70、72左右方向滑动移动的方式安装。
关于各控制片70、72的安装位置,要使其在形成添纱导纱器13的卡合部80的左右一对摇动片82外侧;而且在可向左右方向滑动移动地安装的控制片70、72位于导纱器外侧方向时,与在控制片70、72的导纱器外侧方向上部侧面形成的导纱器连行装置14的连行片24的卡合面104比导纱器基座25的左右的上端更高;导纱器连行装置14使连行片24下降接近添纱导纱器13时,连行片24的侧面与控制片70、72的卡合面104卡合。
另外,可移动地安装的控制片70、72移动到导纱器中央方向时,在控制片70、72的导纱器外侧方向的上部侧面上形成的卡合面104,位于比在导纱器基座25的上端形成的突部78、80的中心稍微靠导纱器中央侧。这时的控制片70、72的上端的高度,与在导纱器基座25的上端形成的突部78、80的上端相同或比其更低。
设在添纱导纱器13的上部的左右一对控制片70、72通过连杆机构用控制片连结板106连结。首先,导纱器左侧的控制片72和控制片连结板106,通过设在控制片72上的销钉102和设在控制片连结板106的左端部的销钉108可摇动地安装在杠杆110的两端部。杠杆110的中央部由固定销112可回转地轴支承在导纱器基座25上。导纱器右侧的控制片70和控制片连结板106,通过设在控制片70下部的销钉114可摇动地与控制片连结板106的右端部安装在一起,同时杠杆116的一端也用设在控制片70上的销钉114可摇动地安装,在控制片70的下方,杠杆116的另一端用固定销钉118可回转地轴支承在导纱器基座25上。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片70始终通过弹簧120弹压导纱器的右侧方向。左右的控制片70、72因通过连杆机构连结,所以另一方的控制片72始终弹压导纱器的左侧方向。
因设在添纱导纱器13的上部的左右一对控制片70、72用上述那样的连杆机构连结,所以,使左右任一个控制片70、72从导纱器的外侧向导纱器的中央部侧滑动移动,连结左右一对的控制片70、72的控制片连结板106都向左方向滑动移动。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往复移动装置由左右一对控制片70、72和连结控制片70、72的控制片连结板106构成。
图8是表示用连杆机构连结的控制片70、72和控制片连结板106的正面图。图9是表示控制片连结板106和安装在与控制片连结板106平缓嵌合的送纱杆32的上升弹压部46上的回转用凸轮56的上面图。图10是表示为使喂纱部22反转的回转用凸轮56的图。图10-a是回转用凸轮56的上面图,图10-b是回转用凸轮56的侧面图,图10-c是在B-B方向上所看到的图10-b中的回转用凸轮56的图。
在控制片连结板106的中央的上面形成缺口部124,在控制片连结板106的后面,夹住该缺口部124设有突片122、123。
另外,在控制片连结板106的下面,通过未图示的弹簧,在喂纱部外壳40上形成将在弹压上升的状态下设的图11所示的连结板系止部126的系止片128卡合的凹部130。
在回转用凸轮56的上部,为平缓嵌合到控制片连结板106的上端形成的2个突片122、123间、形成因向控制片连结板106的左右方向的滑动移动使回转用凸轮56回转的第1回转凸轮132和向第1回转凸轮132的上方伸出的连结板锁紧凸轮134。
通过向控制片连结板106的左方向的变位,使与设在控制片连结板106上端的2个突片122、123间平缓嵌合的第1回转凸轮132从导纱器上方看顺时针方向回转90度。在控制片连结板106的中央上面形成的缺口部124,当回转用凸轮56的第1回转凸轮132回转时,第1回转凸轮132的前端部不与控制片连结板106接触。
第1回转凸轮132的回转通过安装在配合入回转用凸轮56的轴安装孔135的轴58传动给接头50,安装在接头50上的喂纱部22从导纱器上方看顺时针方向回转90度。在向该控制片连结板106的左方向的移动中,设在喂纱部外壳40中的连结板系止部126的系止片128与在控制片连结板106下端形成的凹部130卡合,反抗弹簧弹压而将控制片连结板106在该位置上锁定。
另外,通过送纱杆32的下降,可回转地安装回转用凸轮56的凸轮安装座52使连结板系止部126摇动到下方,因此,控制片连结板106和连结板系止部126的系止片128的卡合被解除。因而,控制片连结板106因弹簧弹压向右方向移动,但因由后述的回转辅助凸轮136造成的回转用凸轮56的回转,使连结板锁紧凸轮134与设在控制片连结板106上端的右侧突片122的右侧面138接触,所以即使在解除控制片连结板106和连结板系止部126的系止片128的卡合的状态下,控制板106也能够通过回转用凸轮56的连结板锁紧凸轮134反抗控制片连结板106的弹簧弹压而保持同一位置。
通过向控制片连结板106的左方向的变位,在回转的回转用凸轮56的第1回转凸轮132的下方,具有作用于回转用凸轮56而进行使喂纱部22反转前其余的90度回转的凸轮面140的图12所示的回转辅助凸轮136设在喂纱部外壳40的内侧。
导纱器连行装置14带走添纱导纱器13时,下降装置28的三角底板92压下送纱杆32的压下部48的上端。由于回转用凸轮56安装在送纱杆32的上升弹压部46上,所以送纱杆32的下降使回转用凸轮56也下降。在使控制片连结板106左右方向变位且使回转用凸轮56回转90度的状态下,送纱杆32下降时,回转用凸轮56的第1回转凸轮132与回转辅助凸轮136的凸轮面140接触。当使送纱杆32进一步下降时,第1回转凸轮132进行喂纱部22反转前的其余的回转。
用图3、图4的添纱导纱器13的示意正面图、图9的控制片连结板106和回转用凸轮56的上面图,对本实施方式的喂纱装置和进行其控制的横机进行说明。第9-a图表示使设在添纱导纱器13下端的喂纱部22反转前的状态,图9-b表示通过导纱器连行装置14的连行片24使设在添纱导纱器13的上部的控制片70、72滑动移动的状态。图9-c表示因控制片连结板106的变位而回转的回转用凸轮56因送纱杆32的下降进一步回转的状态。
首先,说明不使喂纱部22反转时通过设在三角座滑架8上的导纱器连行装置14带走添纱导纱器13的情况。
为带走添纱导纱器13,使三角座滑架8行走,由来自未图示的控制装置的输出信号,使导纱器连行装置14的连行片下降。关于使连行片24下降的定时,在左方向带走添纱导纱器13时使连行片24在图3的A-B间下降,而在右方向带走添纱导纱器13时使连行片24在图3的D-C间下降。
与连行片24的下降连动,下降装置28的三角底板92以摇动枢支销96为中心向添纱导纱器13的方向摇动。
另外,三角座滑架8行走时,通过三角底板92下端形成的压下三角98与送纱杆32的压下部48上端接触,压下送纱杆32,该送纱杆32下端的喂纱部22突出于织针喂纱位置时,喂纱部22由送纱杆导向装置34的前端突出到织针6的前端部近旁位置。
另外,突出的连行片24的下端与设在添纱导纱器上部的左右一对摇动片82、82中的位于三角座滑架8的进行方向的上游侧的摇动片82的上面接触,摇动片82的导纱器中央部侧的一端摇动到下方。
连行片24突入由摇动片82、82形成的卡合部80中时,因连行片24的接触摇动到下方的、位于三角座滑架进行方向的上游侧的摇动片82的导纱器中央部侧的一端,重新返回到原先的位置。而连行片24的侧面部分在与位于三角座滑架8的进行方向的下游侧的摇动片82的导纱器中央部侧的侧面接触时,添纱导纱器13成为被三角座滑架8带走的状态,从添纱导纱器13的喂纱部22向织针6喂纱。
在喂纱部22不反转的情况下带走添纱导纱器13时,由于用上述那样的定时使连行片24下降,所以连行片24不与在设在添纱导纱器13的上部的控制片70、72的上部侧面所设的卡合面104卡合,因此连结左右一对控制片70、72的控制片连结板106不变位,回转用凸轮56也不回转。(参照图9-a)
接着,说明使设在添纱导纱器13的下端的喂纱部22反转,由设在三角座滑架8上的导纱器连行装置14带走的情况。
为带走添纱导纱器13,使三角座滑架8行走,由来自未图示的控制装置的输出信号,使导纱器连行装置14的连行片24下降,但关于此时使连行片24下降的定时,在向左方向带走添纱导纱器13时使连行片24在比图3的位置A更靠前的位置下降,而在向右方向带走添纱导纱器13时使连行片24在比图3的位置D更靠前的位置下降。与连行片24的下降连动,下降装置28的三角底板92以摇动枢支销96为中心向添纱导纱器13的方向摇动。
三角座滑架8再行走时,下降的连行片24的侧面与在设在添纱导纱器13上部的左右一对位于三角座滑架进行方向的上游侧的控制片70、72的上部侧面所设的卡合面104卡合,连行片24使控制片70、72滑动移动。
由于控制片70、72由导纱器基座25上形成的弓形的沟孔74、76可滑动地安装,所以控制片70、72在压下连行片24的状态下描出圆弧轨迹并一旦上升后便下降。藉此,控制片70、72在途中不仅不会脱离连行片24,而且确实能够使控制片70、72滑动移动。
如图9-b所示,通过连行片24滑动移动控制片70、72时,与控制片70、72连结的控制片连结板106向左方向滑动移动。由于该控制片连结板106的变位,平缓嵌合在控制片连结板106的上端形成的2个突片122、123间的回转用凸轮56从导纱器上方看顺时针方向回转90度。这时,设在控制片连结板106下端的凹部130和设在导纱器外壳40上的连结板系止部126的系止片128卡合。
连行片24在一边压下控制片70、72一边移动的途中,一边沿着导纱器基座25上端形成的突部78、80滑动移动一边上升。如图4所示,控制片70、72位于导纱器中央方向时,控制片70、72上端的高度与在导纱器基座25上形成的凸部78、80的上端同高或比其更低。因而,连行片24到达凸部78、80的上端后,使控制片70、72的上面滑动移动。
而且,通过在下降装置28的三角底板92的下端形成的压下三角98与送纱杆32的压下部48的上端接触,压下送纱杆32,使送纱杆32下端的喂纱部22比添纱导纱器34的前端更突出。
这时如图9-c所示,因控制片连结板106的变位,从导纱器上方看顺时针方向回转90度的回转用凸轮56与设在下方的回转辅助凸轮136的凸轮面140接触,从而回转用凸轮56进行喂纱部22反转前的剩余的回转。因送纱杆32的下降,控制片连结板106和连结板系止部126的系止片128的卡合被解除,但回转用凸轮56与回转辅助凸轮136的凸轮面140接上时,因回转用凸轮56的连结板锁紧凸轮134与设在控制片连结板106上端的右侧突片122的右侧面138接触,所以控制片连结板106保持同一位置。
而且,连行片24与位于三角座滑架8的进行方向下游侧的摇动片82的导纱器中央部侧的侧面接触,使添纱导纱器13被带走。
当三角座滑架8处于解放(释放)添纱导纱器13或者使另一导纱器12动作的位置时,用来自未图示的控制装置的输出信号使连行片24上升。随着该连行片24的上升,下降装置28的三角底板92以摇动枢支销96为中心摇动到跃起向上状态。
因连行片24的上升使与位于三角座滑架8进行方向的下游侧的摇动片82的导纱器中央部侧的侧面的卡合解除时,该添纱导纱器13被解放,同时由于三角底板92的跃起上升摇动,此前压下的送纱杆32由弹簧38推上到下端的喂纱部22不与另一导纱器12的喂纱部或者织针6或沉降片等相干涉的位置。
因送纱杆32的上升,使回转用凸轮56和回转辅助凸轮136分离,控制片连结板106因弹簧弹压向右方向滑动移动。在该控制片连结板106滑动移动时,回转用凸轮56的连结板锁紧凸轮134通过设在控制片连结板106的上端的右侧突片122,从导纱器的上方看逆时针方向使回转用凸轮56回转。而且,如图9-a所示,回转用凸轮56的第1回转凸轮132重新成为平缓嵌合在控制片连结板106上端形成的2个突片122、123间的状态。而且,设在添纱导纱器13的上部的左右一对控制片70、72分别返回位于导纱器外侧方向的状态。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设在添纱导纱器13下端的喂纱部22反转,在使喂纱部22反转中通过使用控制片连结板106的左右方向变位和送纱杆32的上下变位二者,能够使添纱导纱器13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因控制片连结板106的变位产生的回转用凸轮56的回转使喂纱部22回转90度后,通过在送纱杆32的下降之际使回转用凸轮56与回转辅助凸轮136的凸轮面140接触,进行使喂纱部22反转的剩余的90度回转,但由控制片连结板106变位回转的比例和由回转辅助凸轮136回转的比例也可以不同。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片70、72由弹簧120向导纱器移动方向的外侧弹压,但也可以使控制片70、72向导纱器移动方向的内侧弹压。在使控制片70、72向导纱器移动方向的内侧弹压时,通过连行片24使控制片70、72向导纱器移动方向的外侧滑动移动。
《变型例》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变型例。图13是添纱导纱器140的局部透视示意正面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构成往复移动装置142的左右一对控制片144、145和控制片连结板146一体地形成“U”字形。
将设在控制片144、145上的销钉146插入导纱器基座148上形成的长孔150内,可向导纱器移动方向滑动地安装往复移动装置142。而且将往复移动装置142的往复运动变换成设在送纱杆152上的喂纱部(未图示)的回转运动的变换装置由在控制片连结板146的前面导纱器的移动方向上形成的齿条154和设在送纱杆152的上端的小齿轮156构成。往复移动装置142向导纱器移动方向往复运动时,设在与控制片连结板146上形成的齿条154啮合的送纱杆152上端的小齿轮156回转,设在送纱杆152下端的喂纱部以送纱杆152的长度方向为回转轴而回转。
例如,如图13所示,往复移动装置142位于导纱器移动方向右侧时,是不使喂纱部反转的状态,相反,往复移动装置142位于导纱器移动方向左侧时,是使喂纱部反转的状态。
以下说明通过设在三角座滑架8上的导纱器连行装置14带走添纱导纱器140的情况。
首先,在保持往复移动装置142的位置不变的状态下带走添纱导纱器140的场合,三角座滑架8左行时,使导纱器连行装置14的连行片24在位置E-G间下降。另外,三角座滑架8右行时,使导纱器连行装置14的连行片24在位置J-H间下降。连行片24与设在导纱器基座148上部的卡合部158卡合,添纱导纱器140被带走。
其次,往复移动装置142位于与导纱器移动方向相反侧、使喂纱部回转而带走添纱导纱器140的场合,三角座滑架8左行时,使导纱器连行装置14的连行片24在比位置E更靠前的位置下降。另外,三角座滑架8右行时,使导纱器连行装置14的连行片24在比位置J更靠前的位置下降。藉此,连行片24与设在往复移动装置142的控制片144、145的导纱器移动方向外侧侧面的卡合面160卡合,使往复移动装置142向导纱器移动方向侧滑动。藉此使喂纱部回转,而且,连行片24与导纱器基座148上部形成的卡合部158卡合,添纱导纱器140被带走。
另外,往复移动装置142在位于导纱器移动方向相反侧的状态下带走添纱导纱器140后,即使在转换三角座滑架8的移动方向的下面的编织过程中,也能够在使往复移动装置142位于导纱器移动方向相反侧的状态下带走添纱导纱器的场合,使添纱导纱器140从左行到右行转换移动方向时,左行编织终了并使连行片24上升而解放添纱导纱器140后,再使连行片24在位置H-I间下降,使三角座滑架8行走,连行片24与设在往复移动装置142的控制片145的导纱器移动方向内侧侧面的卡合面162卡合,往复移动装置142向导纱器移动方向侧滑动移动。藉此使喂纱部回转。而且在位置J使连行片24再次上升。
使添纱导纱器140从右行到左行转换移动方向时,右行编织终了并使连行片24上升而解放添纱导纱器140后,再使连行片24在位置G-F间下降,移动三角座滑架8,连行片24与设在往复移动装置142的控制片144的导纱器移动方向内侧侧面的卡合面162卡合,往复移动装置142向导纱器移动方向侧滑动移动。藉此使喂纱部回转。而且在位置E使连行片24再次上升。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使设在送纱杆下端的喂纱部回转180度设为在导纱器移动方向上使喂纱部反转,但这不一定必须是180度。另外,也可以将主纱和添纱设在与导纱器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
另外,在前面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喂纱部接近织针而使送纱杆下降,但即使用不使喂纱部下降的导纱器也可以实施本发明。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具有主纱用孔和添纱用孔的喂纱部的中心轴为中心回转,但地可以固定主纱用孔和添纱用孔的任一个,以喂纱部的中心轴为中心仅使另一个孔回转,交替主纱用孔和添纱用孔的配置。
以上示出了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超出本发明要点的范围内就能够实施。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本发明如以上说明的那样,通过使导纱器连行装置的连行片与往复移动装置卡合以移动往复移动装置,能够变更设在添纱导纱器的喂纱部上的主纱用喂纱口和添纱用喂纱口的位置关系。通过使导纱器连行装置的连行片下降的定时的变更,能够控制是否变换主纱用喂纱口和添纱用喂纱口的位置关系。藉此,由于与编织方向无关,在任意位置上都能够变更主纱用喂纱口和添纱用喂纱口的位置关系,所以,用这样的喂纱装置就可以进行现有技术不可能进行的织品编织和新型的织品编织。
另外,运动变换装置由回转用凸轮和回转辅助凸轮构成,通过往复移动装置的移动,使回转用凸轮回转预定的量,然后通过使回转用凸轮或回转辅助凸轮向上下方向移动而使回转用凸轮与回转辅助凸轮接触,从而使回转用凸轮进行喂纱部反转前的剩余的回转。
在使喂纱部反转中,分割成往复移动装置产生的移动、和构成运动变换装置的回转用凸轮与回转辅助凸轮的接触,使回转用凸轮回转的往复移动装置的移动量可以变小,因此导纱器能够小型化。

Claims (2)

1.一种横机的喂纱装置,在以其前端呈对峙状态配设的至少前后一对针板,在该针板上进退自由地并设多根织针,在上述针板的上方设有与针板长度方向平行的导纱器导轨,在该导纱器导轨上可移动地配设向上述织针供纱的导纱器,同时在针板的预定位置处设有由连行片带走解除上述导纱器的导纱器连行装置的横机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纱器构成为
在上缘中央部侧有能够与上述导纱器连行装置的连行片卡合的卡合部、在导纱器导轨上能够沿针板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地被支持的导纱器基座;
支持在导纱器基座上,能够在导纱器基座的移动方向上往复运动,而且上述导纱器基座的移动方向上,比导纱器基座的卡合部更向外侧处设有与导纱器连行装置的连行片能够暂时卡合的卡合面的往复移动装置;和
使在前端具备主纱用喂纱口和添纱用喂纱口的喂纱部从导纱器基座垂下、而且以喂纱部的长度方向作为回转轴回转自由地支持上述喂纱口的至少一个,
同时,设在上述往复移动装置上的卡合面与上述连行片卡合移动,使上述喂纱部的喂纱口回转变位,为了变更针板的齿口上的上述主纱用喂纱口和添纱用喂纱口的位置关系,使上述往复移动装置的往复运动变换成设在上述喂纱部上的喂纱口的回转运动的运动变换装置;
另一方面,上述导纱器连行装置能够电动控制,使得在由连行片造成的导纱器的被带走时或解除时与设在上述往复移动装置中的卡合面有选择地卡合或者非卡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机的喂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运动变换装置由因上述往复移动装置的移动而回转的回转用凸轮、和设在回转用凸轮的下方或上方的回转辅助凸轮构成,在由上述导纱器连行装置造成的上述往复移动装置的移动使上述回转用凸轮进行预定量的回转后,由于上述导纱器连行装置造成的上述回转用凸轮或者上述回转辅助凸轮的上下方向的移动,使上述回转辅助凸轮与上述回转用凸轮接触,上述回转用凸轮进行使上述喂纱部直至反转所剩余的回转。
CNB018057349A 2000-02-29 2001-02-26 横机的喂纱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27126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055061 2000-02-29
JP55061/2000 2000-02-29
JP55061/00 2000-02-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18271A CN1418271A (zh) 2003-05-14
CN1271268C true CN1271268C (zh) 2006-08-23

Family

ID=18576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8057349A Expired - Lifetime CN1271268C (zh) 2000-02-29 2001-02-26 横机的喂纱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KR (1) KR100643541B1 (zh)
CN (1) CN1271268C (zh)
DE (1) DE60134461D1 (zh)
TW (1) TW5612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25268B2 (ja) * 2004-07-07 2008-07-30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における給糸装置のヤーンフィーダ
JP5057711B2 (ja) * 2006-06-30 2012-10-24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靴下編機
CN100460579C (zh) * 2006-09-22 2009-02-11 冯加林 嵌花梭箱上的纱嘴运动机构
EP2157221B1 (en) * 2007-05-02 2015-11-18 Shima Seiki Mfg., Ltd Plating-knitted cylindrical fabric, knitting method therefor, and design device
DE102010033024B4 (de) * 2010-07-31 2013-09-19 H. Stoll Gmbh & Co. Kg Fadenführer für eine Flachstrickmaschine und Flachstrickmaschine
DE102011113573B4 (de) * 2011-09-19 2014-09-11 H. Stoll Gmbh & Co. Kg Fadenführer für eine Flachstrickmaschine
JP6257322B2 (ja) * 2013-12-27 2018-01-10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の給糸装置
JP6807451B2 (ja) * 2017-04-07 2021-01-06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でのプレーティング編成方法
CN109023690A (zh) * 2018-01-25 2018-12-18 相成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喂纱装置和方法
TWI728301B (zh) * 2019-01-17 2021-05-21 佰龍機械廠股份有限公司 一種具變化喂紗位置的橫編機喂紗器
JP7425006B2 (ja) * 2020-02-17 2024-01-30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の編成方法
CN113373586B (zh) * 2021-05-11 2021-12-31 绍兴极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横机的自动校准智跑纱嘴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134461D1 (de) 2008-07-31
CN1418271A (zh) 2003-05-14
KR100643541B1 (ko) 2006-11-10
TW561210B (en) 2003-11-11
KR20020075930A (ko) 2002-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71268C (zh) 横机的喂纱装置
JP3899269B2 (ja) 横編機の給糸装置
CN209537753U (zh) 横机
CN1535337A (zh) 横机的喂纱装置及横机的喂纱方法
CN1922351A (zh) 嵌花花纹的编织方法和针织物、针织设计装置以及编织程序
CN101029429A (zh) 横机的编织用三角装置
CN1846022A (zh) 具有可动导纱部件的横机
CN1511205A (zh) 纬编机的导纱器
CN102758303A (zh) 13g全自动电脑毛圈手套编织机
CN1263913C (zh) 横向编织机
JP2022040970A (ja) 丸編機におけるジャカード編地編成機構、その編成機構を用いた編成方法及びその編成機構で用いられるシンカー
CN1074475C (zh) 用于针织机的针织用具控制装置
CN101603238A (zh) 电脑横机滑道式压圈装置
TW201839202A (zh) 圓編機及移動圓編機之織針的方法
CN1185379C (zh) 双链线迹缝纫机
CN102121166B (zh) 适应于织针、弹性针脚和推针脚组合的三角编织机构
CN1610772A (zh) 在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中的导纱梳栉的摆动位置调整装置
CN107700057B (zh) 横机编织三角、对应三角编织机构及三角转动驱动机构
CN102677382A (zh) 具有分段压针及嵌入式提花结构的电脑针织圆机
CN1867720A (zh) 可转换移动体连动状态的横机
TW201839201A (zh) 圓編機之槓桿致動器、圓編機及移動圓編機之織針的方法
CN201447549U (zh) 电脑横机滑道式压圈装置
CN1780950A (zh) 带有改进的针驱动的、尤其是中等直径型式的圆形针织机
CN1904180A (zh) 缝纫机的送布装置
CN107151857A (zh) 一种电脑针织横机的新型双生克三角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