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39202A - 圓編機及移動圓編機之織針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圓編機及移動圓編機之織針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839202A TW201839202A TW107109287A TW107109287A TW201839202A TW 201839202 A TW201839202 A TW 201839202A TW 107109287 A TW107109287 A TW 107109287A TW 107109287 A TW107109287 A TW 107109287A TW 201839202 A TW201839202 A TW 201839202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elector
- weave
- punch
- knitting needle
- foot rest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2—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 D04B15/322—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in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needle cylinder and dial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9/00—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9/02—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with one set of needle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2—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66—Devices for determining or controlling patterns ; Programme-control arrangements
- D04B15/68—Devices for determining or controlling patterns ; Programme-control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knitting instruments used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66—Devices for determining or controlling patterns ; Programme-control arrangements
- D04B15/68—Devices for determining or controlling patterns ; Programme-control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knitting instruments used
- D04B15/78—Electrical device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9/00—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9/20—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with provision for narrowing or widening; with reciprocatory action, e.g. for knitting of flat por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Y02P70/62—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related technologies for production or treatment of textile or flexible materials or products thereof, including footwe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一圓編機係包含一織針固持缸筒,其具有複數個容置複數個織針之縱向溝槽,至少一紗饋給件,其操作性聯結至織針,致動凸輪,其配置於織針固持缸筒周圍並可繞中央軸線相對於織針固持缸筒移動,一驅動鏈,其供各織針被操作性放置於各別織針與致動凸輪之間。驅動鏈係包含一次織針,一選擇器,其具有一可接合於各別選擇器路徑之各別腳托,一選擇裝置,其在控制下作用於選擇器上,一衝件,其配備有一可接合於各別衝件路徑之各別腳托。請參考,驅動鏈以一旋轉意義(CW;CCW)繞中央軸線相對於致動凸輪作旋轉,衝件路徑係包含用於各紗饋給件之一填塞織跡上升及一掉落織跡上升。掉落織跡上升的一入口係周緣性先行於填塞織跡上升的一入口。選擇器路徑係包含單一軌道,單一軌道界定用於各紗饋給件之以一者位於另一者後被接續放置的一第一上升及一第二上升。第一上升係周緣性先行於第二上升並操作性聯結至掉落織跡上升,且第二上升係操作性聯結至填塞織跡上升。
Description
發明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一圓編機且有關一用於移動圓編機的織針之方法。特別地,本發明係有關用於織針之移動機構。更特別地,本發明係有關藉由將織針固持元件與致動凸輪之間的相對旋轉運動轉變成織針的給定軸向運動來致動織針之元件的結構。
發明背景 如同所知,圓編機係包含一織針固持元件(織針缸筒及/或板),一或多系列的織針沿著一圓形路徑(圓形針床)配置其上,及用以易於控制織針運動以供編織物形成之裝置。用於控制織針固持缸筒的織針之裝置係包含被配置在缸筒本身周圍之致動凸輪,及被組配為將凸輪操作性連接至織針之致動部件。這些致動部件、亦被界定成「扁平部份(flat parts)」係插入織針的溝槽中、其下方、並具有被組配為與該等凸輪所劃定的路徑合作之腳托(butts)。
已知係組配凸輪及由其界定的路徑,俾使織針的軸向動作得以作出非主動性、填塞及掉落織跡。
例如,發證予相同申請人的公開文件EP 1 620 590及EP 1 620 591係揭露一配備有一設有軸向溝槽的缸筒之圓編機。複數個織針的各織針係被容置於該等軸向溝槽的一者中,且亦被放置在軸向溝槽中之致動部件係在缸筒旋轉期間與織針互動藉以造成其致動。各織針的致動部件係包含: 一次織針,其連接至各別織針,其可在溝槽中徑向地振盪藉以使其自身的腳托選擇性接合於由致動凸輪界定的路徑,一具有一上部分之衝件,該上部分可接合於次織針的一下端,其亦可接合於由致動凸輪界定的各別路徑,一選擇器,其可在一徑向平面中振盪,藉以接合入由致動凸輪界定的各別路徑中,且其可藉由選擇裝置被啟動,其中選擇器具有一上部分,該上部分可接合抵住衝件的一下部分。可注意到,振盪的選擇器之路徑係具有一升高長度,其將該選擇器及衝件與織針一起舉升遠達一所編織迴路之拋除點(掉落織跡),以及一進一步升高長度,藉其使得織針被舉升一較小範圍且所編織迴路未被拋除至織針桿上(填塞織跡)。填塞織跡升高長度係設置於掉落織跡升高長度上游。為了產生一掉落編織織跡,織針選擇器藉由選擇裝置被扣持於或引導入操作位置中,藉以首先以填塞織跡升高長度然後以掉落織跡升高長度與其一腳托(butt)作接合。與填塞織跡升高長度接合之選擇器係舉升衝件,其隨後被下降因此造成次織針瞬間切換入非操作位置中。與掉落織跡升高長度接合之選擇器所造成的進一步舉升係造成織針被舉升遠達所編織迴路的拋除點。為了產生一填塞編織織跡,選擇器係僅接合於填塞織跡升高長度。在此實例中,並沒有進一步舉升。
公開文件IT 1203500係揭露一包含一舉升凸輪之用於編織或針織(hosiery)項目的機器,舉升凸輪係界定用於一彈性接口的一腳托之兩個路徑,彈性接口轉而作用在一次織針及一織針上。這兩個路徑係為:一用於執行正常的所編織織跡之第一路徑,及一用於執行填塞織跡之相對於第一路徑呈平行且下降的第二路徑。該等路徑的各者係包含一升高長度、一基本上水平長度及一沉降長度。當執行正常編織織跡(掉落織跡)時,彈性接口的腳托係接合於第一(上)路徑。織針被舉升至一令先前所形成的迴路掉落到該織針的桿上之高度。當執行填塞織跡時,彈性接口的腳托係遵行於第二(下)路徑。織針被舉升至一令先前所形成的迴路不掉落到桿上之高度。
概要 在如上文所揭露的圓編機之架構中,申請人已認識到存在一些缺陷。
首先,申請人已注意到:如同上述的已知機器係具有大的軸向及圓周尺寸,且這些已知的機器無法以低於預定直徑的直徑製成,原因在於如此一來則無法令用於織針的已知致動部件具有容許作編織所需的全部運動之特徵。
申請人已進一步注意到:在已知的解決方案、特別是具有小直徑例如低於10吋(約250mm)的織針固持缸筒之編織機的實例中,由於缸筒周圍沒有足夠空間可供容置全部所需的致動部件,故不可能導入大數目的紗饋給。
已知機器的尺寸係對於相干的慣量(inertias)具有負面影響,其限制了旋轉速度且因此限制編織速度。
申請人已進一步注意到:如上述的已知機器具有有限數目的可能織針運動,其限制了生產彈性。
特別地,申請人已注意到:在已知的機器中,用以容許替代性產生填塞或掉落織跡的凸輪之結構係沿著凸輪殼套的周緣性發展諸如佔據很多空間。這涉及了將被指派予織針的運動之限制,及/或對於織針固持缸筒的一預定直徑之紗饋給數目之限制。
申請人已注意到,如果圓編機具有一交替的振盪旋轉、亦即如果其藉由使缸筒繞一中央軸線或旋轉軸線相對於凸輪殼套作振盪(順時針及逆時針方向)而工作並編織織物,則這些缺陷將加劇。
特別地,申請人已注意到,文件EP 1 620 590及EP 1 620 591的解決方案係導致當執行填塞織跡時,振盪的選擇器之腳托一定必然在填塞織跡升高長度之後但在掉落織跡升高長度之前脫離各別路徑(亦即縮回缸筒中),藉以不走過該掉落織跡升高長度。這表示必須在兩個升高長度之間獲得用於選擇裝置的空間,因此係增大凸輪的周緣性發展。在具有交替動作的機器之實例中,在用以界定掉落織跡升高長度之凸輪三角形的兩側皆需要此空間。
在這些情境下,本發明的不同態樣及/或實施例中之一目的係在於提出一圓編機,其相較於先前技藝而言將達成相同的編織特徵或甚至達成更多的編織特徵,具有小尺寸且容許製造相對小直徑、例如低於165mm的織物。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係在於提出一圓編機及一用於移動織針之方法,其容許增加可被指派予織針的複數個運動,藉以達成較高的生產彈性,亦即藉以製造具有數個相異的特徵之不同類型的織物。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係在於提出一圓編機及一用於移動織針之方法,在織針固持元件的直徑為相同下,其相較於先前技藝而言係容許增加紗饋給點或饋給的數目,容後文界定。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特徵在於一簡單與合理結構之圓編機。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係在於生成對於先前技藝的替代性解決方案以供實行圓編機、及/或開拓新的設計可能性。
本發明之一目標亦在於獲得用於具有交替振盪動作的圓編機之預定目的。
基本上係根據附帶的請求項之一者或多者並根據下列態樣及/或實施例作不同組合、可能亦與上述請求項作組合,而由一圓編機及一用於移動織針之方法來達成如下文描述更清楚呈現之這些及其他可能目的。
在本描述及附帶的申請專利範圍中,「上(upper)」、「下(lower)」、「上方(above)」及「下方(below)」用語係關於機器在正常操作期間的定位,其中旋轉的中央軸線位於垂直位置且缸筒織針指向上方。
在本描述及附帶的申請專利範圍中,「軸向」、「圓周/周緣」、「徑向」用語係關於該中央軸線。
本發明的一些態樣列出如下。
在一態樣中,本發明係有關一圓編機,其包含:一基件;一織針固持缸筒,其安裝至基件上且具有配置於織針固持缸筒的一中央軸線周圍之複數個縱向溝槽;複數個織針,其各被容置於一各別縱向溝槽中;至少一紗饋給件,其操作性聯結至織針;致動凸輪,其配置於織針固持缸筒周圍且可繞中央軸線相對於該織針固持缸筒移動,以供造成或容許織針沿著縱向溝槽運動藉以能夠藉由該等織針使織跡形成;一驅動鏈,以供各織針被插入各別縱向溝槽中、位居各別織針下方及操作性放置在各別織針與該等致動凸輪之間。
在一態樣中,該驅動鏈係包含:一次織針,其配置於織針下方且較佳滑動性配置於各別縱向溝槽中。
在一態樣中,該驅動鏈係包含:一選擇器,其配置於次織針下方,具有至少一各別腳托徑向可移動於一操作位置與一非操作位置之間,在操作位置中使其被提取藉以接合於由選擇器凸輪界定的各別選擇器路徑,在非操作位置中使其縮回藉以不接合於該等選擇器路徑。較佳地,選擇器至少部份地滑動性配置於各別縱向溝槽中。
在一態樣中,該機器係包含:至少一選擇裝置,其在控制下作用於該選擇器上以供使後者切換入操作位置或非操作位置或將其扣持其中。
在一態樣中,該驅動鏈係包含:一衝件,其配置於次織針與選擇器之間,其中衝件的一下部分接合於選擇器且衝件的一上部分接合於次織針,其中衝件具有一各別腳托,該各別腳托可接合於由衝件凸輪界定的各別衝件路徑。較佳地,衝件滑動性配置於各別縱向溝槽中。
在一態樣中,請參考,驅動鏈以一旋轉意義繞中央軸線相對於致動凸輪作旋轉,衝件路徑係包含用於各紗饋給的一填塞織跡上升及一掉落織跡上升,且掉落織跡上升的一入口係周緣性先行於填塞織跡上升的一入口。
在一態樣中,選擇器路徑係包含單一軌道,其界定用於各紗饋給件之以一者位於另一者後被接續放置的一第一上升及一第二上升。
在一態樣中,第一上升係周緣性先行於第二上升。
在一態樣中,第一上升係「操作性聯結」至掉落織跡上升,且第二上升係操作性聯結至填塞織跡上升。
第一上升對於掉落織跡上升及第二上升對於填塞織跡上升之「操作性聯結」係指:第一上升及各別掉落織跡上升係接近於與中央軸線呈平行且設置在一供凸輪位居其上的圓柱形表面上之相同直線,且這亦適用於第二上升及各別填塞織跡上升。易言之,一織針及各別驅動鏈當接近於第一上升時,係亦接近於各別掉落織跡上升。一織針及各別驅動鏈當接近於第二上升時,係亦接近於各別填塞織跡上升。因此,當一懸鏈的選擇器接合於第一上升之時,相同懸鏈的衝件係接合或即將接合於掉落織跡上升;且當一懸鏈的選擇器接合於第二上升之時,相同懸鏈的衝件係接合或即將接合於填塞織跡上升。
申請人已發現:本發明係得以解決有關機器尺寸所導致之織針運動的限制之問題,並藉此達成預定目的。
特別地,申請人已發現:本發明得以移動織針藉以產生填塞或掉落織跡,而限制這些運動所專用的凸輪之周緣性發展。
此特徵係得以在所達成的織針運動為相同下,相較於先前技藝而言使織針具有更多的運動及/或降低缸筒及凸輪的軸向與周緣性發展。這得以製造具有較小直徑及/或數個相異的特徵之織物,及/或降低缸筒的慣量且因此增高工作速度。
事實上,如同從下列詳細描述將更瞭解,選擇器路徑-其中第二上升(操作性聯結至填塞織跡上升)遵行於(亦即放置於下游)第一上升(操作性聯結至掉落織跡上升)-以及衝件路徑-其中填塞織跡上升遵行於掉落織跡上升-之特定形狀係容許強迫織針在受限周緣性空間中且以較簡單與較快方式執行填塞及掉落織跡。
本發明的進一步態樣列出如下。
在一態樣中,掉落織跡上升的一入口係緊接著先行於(亦即放置在緊接著上游)填塞織跡上升的一入口。藉由相對於凸輪往前走,各織針及各別驅動鏈首先遭遇到掉落織跡上升的入口,然後是填塞織跡上升的入口。 「緊接著先行於」係指在兩個上述入口之間並沒有用於衝件腳托的進一步入口或路徑。
在一態樣中,掉落織跡上升的一出口係緊接著先行於(亦即放置在緊接著上游)填塞織跡上升的一出口。「緊接著先行於」係指在兩個上述出口之間並沒有用於衝件腳托的進一步出口或路徑。
在一態樣中,紗饋給件係遵行於(亦即放置在下游)填塞織跡上升及掉落織跡上升的各別最大高度點。
在一態樣中,填塞織跡上升及掉落織跡上升係以一者對於另一者呈平行或基本上平行地發展。較佳但非必然地,掉落織跡上升及填塞織跡上升具有相同的傾斜。
在一態樣中,掉落織跡上升的入口及填塞織跡上升的入口係從一基本路徑分叉開來。較佳地,該基本路徑係放置在一恆定軸向高度,亦即其為一圓。
在一態樣中,掉落織跡上升的一最大高度係高於填塞織跡上升的一最大高度。
在一態樣中,掉落織跡上升的一軸向延伸物係比起填塞織跡上升的一軸向延伸物更長。
在一態樣中,掉落織跡上升的一周緣性延伸物係比起填塞織跡上升的一周緣性延伸物更長。
在一態樣中,掉落織跡上升的一長度係比起填塞織跡上升的一長度更長。
在一態樣中,填塞織跡上升及掉落織跡上升係在各別最大高度點之後(亦即下游)以一者合併入另一者中。
在一態樣中,填塞織跡上升係為一填塞織跡衝件路徑的部份,且掉落織跡上升係為掉落織跡衝件路徑的部份。
在一態樣中,該等填塞織跡衝件路徑及掉落織跡衝件路徑係在各別填塞織跡上升及掉落織跡上升之後(亦即下游)作合併。
在一態樣中,掉落織跡衝件路徑係具有放置在掉落織跡上升之後(亦即下游)的一基本上水平高度。
在一態樣中,掉落織跡衝件路徑係具有一掉落織跡下降,該掉落織跡下降係使基本上水平長度與填塞織跡上升的一出口作連接。
在一態樣中,被聯結至各紗饋給件之衝件路徑係相對於該紗饋給件呈對稱。
在一態樣中,衝件路徑係包含一第一對的填塞織跡及掉落織跡上升,及被耦接至各紗饋給件之一第二對的填塞織跡及掉落上升。
在一態樣中,該等第一對及第二對的上升係相對於該紗饋給件呈對稱性配置。
在一態樣中,第一及第二對的填塞織跡及掉落織跡上升係合併入與各別紗饋給件呈對準之衝件路徑的一中央區域中。
在一態樣中,單一軌道具有至少一附有峰與谷之波狀分段。在一態樣中,該波狀分段包含第一上升及第二上升。
在一態樣中,第一上升的一軸向延伸物基本上係與第二上升的一軸向延伸物為相同。
在一態樣中,第一上升的一周緣性延伸物基本上係與第二上升的一周緣性延伸物為相同。
在一態樣中,第一上升及第二上升基本上係以一者平行於另一者作發展。
在一態樣中,掉落織跡上升係相對於各別第一上升呈周緣性偏移。
在一態樣中,填塞織跡上升係相對於各別第二上升呈周緣性偏移。
在一態樣中,第一上升係相對於各別掉落織跡上升提早呈周緣性偏移。
在一態樣中,第一上升的一最大高度係周緣性先行於各別掉落織跡上升的一入口。
在一態樣中,第二上升係相對於各別填塞織跡上升提早呈周緣性偏移。
在一態樣中,第二上升的一基底係周緣性先行於各別填塞織跡上升的一入口。
在一態樣中,第二上升的一最大高度係周緣性先行於各別填塞織跡上升的一最大高度。
在一態樣中,波狀分段中之選擇器的腳托之入口點係被界定於波狀分段的谷上。
在一態樣中,波狀分段係包含一第一下降,其中第一下降將第一上升連接至第二上升。
在一態樣中,波狀分段係包含一遵行於(亦即放置於下游)第二上升之第二下降。選擇器的腳托可因此在以連續方式通行於第一上升、第一下降、第二上升及第二下降之單一軌道中作滑動。
在一態樣中,波狀分段中之選擇器的腳托之入口點係被界定於第一上升的一基底上及第二上升的一基底上。
在一態樣中,波狀分段中之選擇器的腳托之一第一入口點係被界定於第一上升的一基底上。
在一態樣中,波狀分段中之選擇器的腳托之一第二入口點係被界定於第二上升的一基底上。
在一態樣中,單一軌道係具有一用於各紗饋給件之脫離區域並組配為能夠使各別腳托徑向地跑出該單一軌道外。結果,選擇器的軸向移動元件之腳托係跑出單一軌道外並跑入用以容置驅動鏈之織針固持缸筒的縱向溝槽中。
在一態樣中,紗饋給件係設置於各別脫離區域上。
在一態樣中,脫離區域係遵行於(亦即放置於下游)第二下降。
在一態樣中,該脫離區域具有由一去角部所界定且延伸於單一軌道的一底表面與一徑向較外部表面之間之至少一出口斜坡。選擇器的腳托係在出口區域中往前跑到遠達出口斜坡、並在該斜坡上滑動、然後徑向往内移動。
在一態樣中,脫離區域相對於各別紗饋給件呈對稱。
在一態樣中,脫離區域具有被放置於其相對端之兩個出口斜坡。
在一態樣中,單一軌道包含一被配置於脫離區域的兩側之波狀分段。
在一態樣中,機器包含至少兩個紗饋給件。
在一態樣中,單一軌道包含一與各紗饋給件聯結之脫離區域以及至少二個波狀分段,其各者以一者周緣性位於另一者之後而被放置在兩個脫離區域之間。
在一態樣中,波狀分段相對於一位居以一者周緣性位於另一者之後的兩個紗饋給件之間的一中間位置中之中軸向直線呈對稱。
在一態樣中,波狀分段包含一較佳相對於中軸向直線呈對稱之中央突件。
在一態樣中,波狀分段包含兩個被配置於中央突件的側之側突件,中央突件的各側係具有一者。
在一態樣中,係具有兩個谷,各谷被界定於中央突件與各側突件之間。
在一態樣中,中央突件具有二個側,其中請參考,驅動鏈以一逆時針旋轉意義繞中央軸線相對於致動凸輪作旋轉,二側的第一者界定第一上升且二側的第二者界定第一下降,其中該等第一上升及第一下降係工作以用於一第一紗饋給件。
在一態樣中,請參考,驅動鏈以一順時針旋轉意義繞中央軸線相對於致動凸輪作旋轉,二側的第二者界定第一上升且二側的第一者界定第一下降,其中該第一上升及第一下降係工作以用於一與第一紗饋給件相鄰之第二紗饋給件。
在一態樣中,請參考,驅動鏈以一順時針旋轉意義繞中央軸線相對於致動凸輪作旋轉,二個側突件的一者界定第二上升及第二下降,其中該等第二上升及第二下降係工作以用於第一紗饋給件。
在一態樣中,請參考,驅動鏈以一逆時針旋轉意義繞中央軸線相對於致動凸輪作旋轉,二個側突件的另一者界定第二上升及第二下降,其中該等第二上升及第二下降係工作以用於與第一紗饋給件相鄰之第二紗饋給件。
相對於借助織針固持缸筒以一預定旋轉意義旋轉而相對於凸輪作滑動之織針及驅動鏈的運動,被放置在二個接續的紗饋給件之間的波狀分段係工作以用於遵行於波狀分段(亦即配置於下游)之紗饋給件。藉由使旋轉意義並因此使織針及驅動鏈的運動方向相對於凸輪作反轉,相同的波狀分段係工作以用於另一紗饋給件。
在一態樣中,該至少一選擇裝置被放置於二個接續的紗饋給件之間。
在一態樣中,機器包含至少二個紗饋給件及至少二個選擇裝置,各者被放置於二個接續的紗饋給件之間。
在一態樣中,該至少一選擇裝置被放置於一各別波狀分段上。
在一態樣中,選擇裝置包含以一者被周緣性放置在另一者旁邊之二個致動器。
在一態樣中,二個致動器被放置在二個接續的紗饋給件之間。
在一態樣中,致動器的各者被放置在由波狀分段界定的一各別谷(或凹陷)上,較佳位於中央突件與各側突件之間。
在一態樣中,致動器為磁性或壓電類型。
在一態樣中,致動器為槓桿類型。
在一態樣中,致動器包含複數個槓桿。
在一態樣中,各槓桿可在控制下移動於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較佳各槓桿可在控制下垂直移動於一昇高位置與一降低位置之間。
在一態樣中,致動器係包含複數個槓桿,各者在控制下繞一水平繞線作振盪。
在一態樣中,槓桿致動器係包含一第一陣列的槓桿及一第二陣列的槓桿。
在一態樣中,各陣列的槓桿係包含沿著一共同軸線以一者位於另一者之後接連地配置、較佳地沿著一垂直軸線重疊且對準之複數個槓桿。
在一態樣中,第二陣列的槓桿及第一陣列的槓桿係沿著該共同軸線以一者位於另一者之後接連地配置,較佳地第二陣列的槓桿係軸向重疊於第一陣列的槓桿。
在一態樣中,第一陣列的槓桿係組配為若織針固持缸筒相對於致動凸輪的相對旋轉以一第一旋轉意義、較佳以逆時針意義發生則操作、亦即接合於圓編機的選擇器之齒。
在一態樣中,第二陣列的槓桿係組配為若織針固持缸筒相對於致動凸輪的相對旋轉以與第一旋轉意義相反的一第二旋轉意義、較佳以順時針意義發生則操作、亦即接合於選擇器之齒。
在一態樣中,請參考一其中設有共同軸線之對稱平面,第一陣列的槓桿之槓桿係相對於第二陣列的槓桿之槓桿呈不對稱。
在一態樣中,各槓桿相對於一垂直軸線呈不對稱。
在一態樣中,第一陣列的槓桿之槓桿係相對於第二陣列的槓桿之槓桿呈不對稱。
在一態樣中,第一陣列的槓桿之槓桿皆一起可移動。
在一態樣中,第一陣列的槓桿之槓桿係可繞與共同軸線呈正交之各別軸線、較佳繞各別水平軸線作移動。
在一態樣中,第二陣列的槓桿之槓桿皆一起可移動。
在一態樣中,第二陣列的槓桿之槓桿係可繞與共同軸線呈正交之各別軸線、較佳繞各別水平軸線作移動。
在一態樣中,第一陣列的槓桿及第二陣列的槓桿係可以一者獨立於另一者作移動。
在一態樣中,第一陣列的槓桿之槓桿係可獨立於第二陣列的槓桿之槓桿作移動。
在一態樣中,第一陣列的槓桿之槓桿係具有用於選擇器的齒之各別第一接合表面。
在一態樣中,第二陣列的槓桿之槓桿係具有用於選擇器的齒之各別第二接合表面。
在一態樣中,第一接合表面及第二接合表面係在相反方向呈傾斜。
在一態樣中,第一接合表面係設置在一相對於對稱平面呈傾斜的第一共同平面中、或相對於對稱平面呈傾斜的第一平面中。
在一態樣中,第二接合表面係設置在一相對於該對稱平面呈傾斜的第二共同平面中、或相對於對稱平面呈傾斜的第二平面中。
在一態樣中,第一接合表面及第二接合表面係傾斜朝向對稱平面的相對側。
在一獨立態樣中,本發明係有關用於根據先前態樣的一者或多者之圓編機的一槓桿致動器,其中該致動器可使用在此處所描述與請求的機器中、暨較佳具有交替旋轉動作的其他圓形機中。
在一獨立態樣中,本發明亦有關一較佳具有交替旋轉動作的圓編機,其包含根據先前態樣的一者或多者之至少一致動器。
在一獨立態樣中,本發明亦有關一較佳具有交替旋轉動作的圓編機,包含:一織針固持缸筒,其具有繞織針固持缸筒的一中央軸線作配置之複數個縱向溝槽;複數個織針,各者被容置於一各別縱向溝槽中;至少一紗饋給件,其操作性聯結至織針;致動凸輪,其繞織針固持缸筒作配置並可繞中央軸線相對於該織針固持缸筒作移動,以供造成或容許沿著縱向織針的織針運動藉以能夠由該等織針使織跡形成;一驅動鏈,以供各織針被插入各別縱向溝槽中,位居各別織針下方並操作性放置在各別織針與該等致動凸輪之間; 其中該驅動鏈係包含:一選擇器,其配置於織針下方,具有至少一各別腳托,該至少一各別腳托係徑向可移動於一操作位置與一非操作位置之間,在操作位置中使其被提取藉以接合於由選擇器凸輪所界定的各別選擇器路徑,在非操作位置中使其縮回藉以不接合於該等選擇器路徑。
在一態樣中,該機器係包含:至少一選擇裝置,其在控制下作用於該選擇器上,以供使後者切換入該操作位置或該非操作位置或扣持其中; 其中選擇裝置包含根據先前態樣的一者之至少一致動器。
在一態樣中,兩個致動器的各者之第一陣列的槓桿係組配為若織針固持缸筒相對於致動凸輪的相對旋轉以第一旋轉意義、較佳以逆時針意義發生則接合於選擇器的齒。
在一態樣中,兩個致動器的各者之第二陣列的槓桿係組配為若織針固持缸筒相對於致動凸輪的相對旋轉以與第一旋轉意義相反的第二旋轉意義、亦即以順時針意義發生則接合於選擇器的齒。
申請人已發現,整合了以順時針及逆時針意義兩者操作的槓桿之根據本發明的致動器係容許進一步降低機器尺寸,原因在於兩紗饋給件之間僅需要一較小空間來裝設作用在選擇器上的致動器。
在一態樣中,本發明係有關一用於移動圓編機的織針之方法,其中該圓編機係根據上述態樣及/或附帶的請求項之一者或多者製成。
在一態樣中,該方法包含:造成織針固持缸筒與致動凸輪之間的一相對旋轉
在一態樣中,該方法包含: 使選擇器的腳托接合入被界定於第一上升的一基底上之一第一入口點; 藉由該相對旋轉及各別腳托在第一上升上的一後續滑動來舉升選擇器; 藉由選擇器所作的一軸向推押往上來舉升衝件,直到衝件的腳托接合入掉落織跡上升為止; 藉由該相對旋轉及各別腳托在掉落織跡上升上的一後續滑動來進一步舉升衝件,藉以舉升織針並產生一掉落織跡; 其中衝件在被舉升之時係離開選擇器; 其中衝件被舉升及在掉落織跡上升上滑動之時,選擇器的腳托係在亦走過第二上升之單一軌道中移動。
在一態樣中,該方法包含: 使選擇器的腳托接合入被界定於第二上升的一基底上之一第二入口點; 藉由該相對旋轉及各別腳托在第二上升上的一後續滑動來舉升選擇器; 藉由選擇器所作的一軸向推押往上來舉升衝件,直到衝件的腳托接合入填塞織跡上升為止; 藉由該相對旋轉及各別腳托在填塞織跡上升上的一後續滑動來造成衝件被進一步舉升,藉以舉升織針並產生一填塞織跡。
在一態樣中,走過第二上升之後,選擇器的腳托係走過一第二下降並跑入一脫離區域中。
在一態樣中,選擇器的腳托係走過脫離區域,直到其接合一出口斜坡為止,其中出口斜坡造成各別腳托徑向跑出單一軌道外。腳托係徑向地趨近旋轉軸線並跑回到用以容置驅動鏈之織針固持缸筒的各別溝槽中。
在一態樣中,若織針固持缸筒相對於致動凸輪以一逆時針旋轉意義作旋轉,選擇器的腳托係在中央突件的第一側上滑動藉以舉升衝件直到衝件的腳托接合入有關一第一紗饋給件的掉落織跡上升為止,或者選擇器的腳托係在側突件的一者之一第一側上滑動藉以舉升衝件直到衝件的腳托接合入有關第一紗饋給件的填塞織跡上升為止。
在一態樣中,若織針固持缸筒相對於致動凸輪以一順時針旋轉意義作旋轉,選擇器的腳托係在中央突件的第二側上滑動藉以舉升衝件直到衝件的腳托接合入有關一第二紗饋給件的掉落織跡上升為止,或者選擇器的腳托係在側突件的另一者之一第二側上滑動藉以舉升衝件直到衝件的腳托接合入有關第二紗饋給件的填塞織跡上升為止。
在一態樣中,該方法包含:藉由選擇裝置作用在選擇器上藉以移動各別腳托或將其扣持在操作位置或非操作位置中。
在一態樣中,若織針固持缸筒相對於致動凸輪的相對旋轉以第一旋轉意義、較佳逆時針發生,該至少一致動器之第一陣列的槓桿係接合於選擇器的齒。
在一態樣中,若織針固持缸筒相對於致動凸輪的相對旋轉以與第一旋轉意義相反的第二旋轉意義、亦即較佳順時針發生,該至少一致動器之第二陣列的槓桿係接合於選擇器的齒。
在一態樣中,若織針固持缸筒相對於致動凸輪以一第一旋轉意義、較佳逆時針發生,一第一致動器係作用在選擇器上以供將腳托接合入第一入口點並在一紗饋給件上產生掉落織跡,且一第二致動器係作用在選擇器上以供將先前未被第一致動器接合的腳托接合入第二入口點並在該紗饋給件上產生填塞織跡。
在一態樣中,若織針固持缸筒相對於致動凸輪以一第一旋轉意義、較佳逆時針作旋轉,第一致動器之一第一陣列的槓桿係作用在選擇器上以供將腳托接合入第一入口點並在一紗饋給件上產生掉落織跡,且第二致動器之一第二陣列的槓桿係作用在選擇器上以供將腳托接合入第二入口點並在該紗饋給件上產生填塞織跡。
在一態樣中,若織針固持缸筒相對於致動凸輪以一第二旋轉意義、較佳順時針作旋轉,第二致動器係作用在選擇器上以供將腳托接合入第一入口點並在一不同相鄰的紗饋給件上產生掉落織跡,且第一致動器係作用在選擇器上以供將先前未被第二致動器接合的腳托接合入第二入口點並在該不同相鄰的紗饋給件上產生填塞織跡。
在一態樣中,若織針固持缸筒相對於致動凸輪以一第二旋轉意義、較佳順時針作旋轉,第二致動器之一第二陣列的槓桿係作用在選擇器上以供將腳托接合入第一入口點並在一不同相鄰的紗饋給件上產生掉落織跡,且第一致動器之一第二陣列的槓桿係作用在選擇器上以供將腳托接合入第二入口點並在該不同相鄰的紗饋給件上產生填塞織跡。
在一態樣中,次織針具有一腳托,其中腳托係徑向可移動於一操作位置與一非操作位置之間,在操作位置中使其被提取藉以接合於由次織針凸輪所界定的各別次織針路徑並造成織針啟動及織跡形成,在非操作位置中使其縮回藉以不接合於該等次織針路徑。
在一態樣中,驅動鏈係包含一啟動元件,該啟動元件係在次織針與選擇器之間滑動性配置於各別縱向溝槽中,其中啟動元件可相對於衝件且相對於次織針被縱向移動並可操作性接合於次織針,藉以使次織針的腳托切換入各別操作位置且扣持其中。
特別地,申請人已發現,相對於衝件及次織針可自由移動之啟動元件係容許決定出徑向提取/插入應發生於何處及何時,不論衝件及/或選擇器的軸向位置為何皆然。
易言之,衝件在次織針及織針上推押往上,而不每次造成次織針的徑向移動腳托從非操作切換至操作位置,原因是此切換係由啟動元件造成。
並且,例如,織針可被移動至非操作位置中的一較高槓桿藉以進行「翻撥揀取(flipping dial picking)」而不移動下方元件,亦即特別是選擇器及/或衝件。
本發明的解決方案不論衝件及/或選擇器的軸向位置為何皆得以控制次織針的腳托之提取,係在織跡形成期間特別有效。「織跡形成」係指在其期間供織針勾取一新紗且下來直到-由於織針下降所導致-來自織針頭底下的舊織跡(先前所形成)跑到熱量上方而造成編織跡完全形成為止之工作步驟。
在本發明的一態樣中,次織針的腳托係在織針下降期間、且特別在與織跡形成呈對應的織針下降步驟期間切換入該操作位置並扣持其中。
在一態樣中,次織針、衝件、選擇器及啟動元件係為扁平部份。驅動鏈亦稱為「懸鏈(catenary)」並由被滑動性插入縱向溝槽中的上述扁平部份構成。
在一態樣中,驅動鏈係組配為使織針及/或次織針的一軸向運動對於衝件及/或啟動元件及/或選擇器的一軸向運動呈現退耦。
在一態樣中,驅動鏈係組配為使啟動元件的一軸向運動對於衝件及/或織針及/或選擇器的一軸向運動呈現退耦。
在一態樣中,驅動鏈係組配為使衝件及/或選擇器的軸向運動對於次織針的徑向移動腳托之啟動/解除啟動呈現退耦。
在一態樣中,次織針及織針係製成一件。
在一不同態樣中,次織針及織針端係為分立的元件。
在一態樣中,次織針的一上端較佳係以一兩側及/或鉸鏈拘束而接合於織針。
在一態樣中,次織針包含一攜載各別腳托之支撐部分。
在一態樣中,啟動元件可操作性接合於支撐部分。
在一態樣中,該支撐部分係可彈性移動於一與腳托的操作位置呈對應之第一組態、以及一與腳托的非操作位置呈對應之第二組態之間。
申請人已發現:相對於以振盪勁性元件及/或藉由轉動整體織針及/或次織針所獲得的已知運動而言,彈性致動係容許以一更有效且更安全方式徑向地移動次織針的腳托(非主動性織針)。
在一態樣中,支撐部分係在腳托的非操作位置中將一彈性恢復力施加於該腳托上。
在一態樣中,在該腳托的非操作位置中,該彈力將支撐部分及各別腳托扣持於各別溝槽內側。
申請人已發現:彈性恢復力係以一安全且有效方式來確保徑向縮回的非操作位置。
在一態樣中,啟動元件係對抗該彈力將腳托切換入各別操作位置且扣持其中。
易言之,腳托在未被啟動元件所接合或施應力時係借助於彈性恢復力而留置在非操作位置中並藉由該啟動元件被主動地移動至操作位置。
在一態樣中,支撐部分係包含一延伸朝向、較佳突起朝向啟動元件之彈性撓性臂。彈力係由該彈性撓性臂賦予。
在一態樣中,彈性撓性臂設置於溝槽中。
在一態樣中,彈性撓性臂基本上平行於一軸向方向作延伸。
在一態樣中,次織針係包含一主體部,彈性撓性臂自主體部延伸且突起。
在一態樣中,支撐部分係包含一被放置於彈性撓性臂的一遠端之下部分,其中下部分係攜載次織針的腳托。
在一態樣中,次織針係包含一扣持元件,扣持元件相對於下部分被放置在一徑向外位置,藉以限制次織針的腳托之徑向行程。
在一態樣中,扣持元件係由次織針的一軸向延伸物所界定,該軸向延伸物係從主體部發展且較佳基本上平行於彈性撓性臂。
休止時,次織針之彈性撓性臂的彈性係將徑向移動腳托扣持在非操作位置中,藉此使織針不可操作。次織針的腳托必須被啟動藉以由織針形成織跡。因此,腳托並不自由而是被主動地扣持於溝槽內側或外側。
在一態樣中,次織針包含一輔助腳托。
在一態樣中,輔助腳托係自次織針的主體部徑向地延伸。
在一態樣中,輔助次織針凸輪係界定輔助次織針路徑,且次織針的輔助腳托可接合入該等輔助次織針路徑。
在一態樣中,次織針具有一軸向地指向衝件之抵靠表面。
在一態樣中,該抵靠表面係放置接近於次織針的一上端。
在一態樣中,衝件相對於啟動元件及次織針係至少部份平行地且在一徑向較內位置作延伸。
在一態樣中,衝件係休止抵住各別溝槽的一底表面。
在一態樣中,啟動元件及次織針係徑向地休止抵住衝件。
在一態樣中,衝件係包含一較佳被定形為條桿之長形上部分,以及一位居長形部分的一下端之下部分或足。
在一態樣中,啟動元件及次織針係徑向地休止抵住長形部分。
在一態樣中,在支撐部分的第二組態中,該支撐部分係徑向且至少部份地休止抵住衝件、較佳抵住衝件的長形部分。
在一態樣中,衝件的下部分具有一指向啟動元件之抵靠表面。
在一態樣中,衝件的一上部分、較佳為長形上部分的一遠端係可較佳藉由一單側軸向休止來接合抵住次織針的一抵靠表面。
在本發明的架構中,「單側軸向休止」用語係指兩元件之間的一機械耦接或拘束,其中一第一元件在第二元件上的一軸向推力、連同第一元件朝向第二元件的一運動係造成第二元件(與第一元件呈整體)的一對應運動,而第一元件遠離第二元件的一運動則造成兩元件之間的一分離,其中第二元件不被取下;且反之亦然。易言之,此拘束係藉由當第一元件移往第二元件時兩元件之間的一接觸而受扣持、當第一元件相對於第二元件在一相反方向移動時則予以取消,在該實例中,兩元件之間呈現一分離。
在一態樣中,衝件的一下部分、較佳為一指向選擇器之抵靠表面係可較佳藉由一單側軸向休止來接合抵住該選擇器的一抵靠表面。
在一態樣中,衝件的腳托係自該衝件的下部分徑向地延伸。
在一態樣中,啟動元件具有一較佳設有一傾斜表面之上端。該上端、較佳為該傾斜表面係與支撐部分的一下部分合作,藉以使次織針的腳托對抗支撐部分所施的彈力而切換入各別操作位置。
在一態樣中,傾斜表面係徑向地指向外。
在一態樣中,支撐部分的下部分具有一傾斜表面,該傾斜表面係面對啟動元件的上端並組配為與該啟動元件的傾斜表面合作。
在一態樣中,啟動元件具有一座位,該座位係組配為接收該下部分的至少部份並將次織針的腳托扣持在各別操作位置中及/或軸向地推押抵住次織針。
在一態樣中,該座位係位居啟動元件的該上端並較佳與支撐部分的下部分呈現相反形狀。
在一態樣中,該座位以一連續方式從啟動元件的傾斜表面發展。
在一態樣中,啟動元件具有一下端,該下端可較佳藉由一單側軸向休止來接合抵住衝件的一抵靠表面。
在一態樣中,啟動元件具有一各別腳托。
在一態樣中,啟動元件凸輪係界定啟動元件路徑,且啟動元件的腳托可接合入該等啟動元件路徑。
在一態樣中,啟動元件的腳托係自啟動元件的一軸向中間區域徑向地延伸。
在一態樣中,選擇器包含一被滑動性配置於各別縱向溝槽中之軸向移動元件。
在一態樣中,選擇器的軸向移動元件係攜載各別腳托。
在一態樣中,選擇器具有一輔助腳托。
在一態樣中,選擇器的軸向移動元件係攜載各別輔助腳托。
在一態樣中,輔助致動選擇器凸輪係界定輔助選擇器路徑,且選擇器的輔助腳托可接合入該等輔助選擇器路徑。
在一態樣中,選擇器包含一可被選擇裝置接合之軸向靜態元件,其中軸向靜態元件被軸向移動元件操作性接合,藉以使各別腳托及若存在的輔助腳托徑向地移動於操作與非操作位置之間。
在一態樣中,軸向靜態元件係藉由選擇裝置的效應而振盪。
在一態樣中,軸向移動元件係藉由輔助靜態元件的效應而振盪。
在一態樣中,軸向靜態元件係包含徑向指向外之複數個齒,其可被選擇裝置選擇性接合。
在一態樣中,並不存在軸向靜態元件,且較佳為磁性類型的選擇裝置係直接作用在軸向移動元件上。
在一態樣中,次織針的輔助腳托、衝件的腳托及啟動元件的腳托係為軸向移動且為徑向靜態。
在一態樣中,選擇器的腳托及選擇器的輔助腳托係為軸向移動且亦為徑向移動。
在一態樣中,當徑向移動腳托位於非操作位置時之次織針及織針的最大行程係比衝件的最大行程更長。
在一態樣中,當徑向移動腳托位於操作位置時之次織針及織針的最大行程係比起當徑向移動腳托位於非操作位置時之次織針及織針的最大行程更短。
在一態樣中,衝件的最大行程係比起選擇器的徑向移動元件之最大行程更長。
在一態樣中,當徑向移動腳托位於非操作位置時之次織針及織針的最大行程係為選擇器的軸向移動元件之最大行程的約三倍。
在一態樣中,當徑向移動腳托位於非操作位置時之次織針及織針的最大行程係為衝件的最大行程之約1.2倍。
在一態樣中,織針固持缸筒具有小於約200mm、較佳小於約100mm的參考直徑。「參考直徑」係指在缸筒外表面上所界定之軸向溝槽的底表面上所測量之直徑,其中滑動性容置有織針。在圓編機的技術領域中,溝槽的底表面稱為「低背景(low background)」;參考直徑因此相對於此「低背景」被界定。
在一態樣中,圓編機具有一數目的紗饋給點(饋給件),紗饋給點的數目係大於一、或較佳大於二、或較佳為四或以上。
在一態樣中,本發明係有關一用於移動一圓編機的織針之方法,其中較佳地,該機係根據上述態樣的一者或多者及/或根據附帶的請求項及/或實施例之一者或多者製成。
此用於移動一圓編機的織針之方法係包含:使與一各別織針接合之一次織針的一腳托徑向地移動於一操作位置與一非操作位置(非主動性織針)之間,在操作位置中使其被提取藉以接合於由次織針凸輪界定的各別次織針路徑並造成織針啟動及織跡形成,在非操作位置中使其縮回藉以不接合於該等次織針路徑;其中次織針的腳托之徑向運動係由次織針與軸向地位居次織針下方的啟動元件之間的一相對軸向運動造成;其中此相對軸向運動係至少在一些步驟中對於被配置在織針底下且由一在控制下作用於該選擇器上的選擇裝置所操作性啟動之一選擇器及/或一衝件的一軸向運動呈現斷開/獨立。
在一態樣中,在次織針與啟動元件之間的相對軸向運動期間,啟動元件的一上端、較佳為一傾斜表面係與次織針的腳托之一支撐部分合作。
在一態樣中,一基本上徑向彈力係作用在次織針的腳托之一支撐部分上藉以將腳托扣持在非操作位置中。
在一態樣中,在從非操作至操作位置的運動期間,啟動元件的上端係對抗彈力而作用。
在一態樣中,在從非操作至操作位置的運動期間,啟動元件的一上端係插入一織針固持缸筒與次織針的腳托的一支撐部分之間(特別來說,其係插入腳托的一上部分與次織針的腳托的一支撐部分之間)。
在一態樣中,彈力係使腳托從操作恢復至非操作位置。
在一態樣中,在徑向地移動次織針的腳托之該步驟中,該腳托係在織針下降期間、並特別在與織跡形成呈對應之一織針下降的步驟期間被切換入該操作位置且扣持其中。
在一態樣中,衝件將啟動元件軸向往上推押直到啟動元件的一腳托接合於啟動元件凸輪為止,然後該衝件脫離該啟動元件。
在一態樣中,供衝件的一腳托接合其中之衝件凸輪係軸向往上或往下引導該衝件。
在一態樣中,供次織針的一輔助腳托接合其中之輔助次織針凸輪係軸向往下引導該次織針,供啟動元件的一腳托接合其中之啟動元件凸輪則往上引導啟動元件直到啟動元件的上端插入織針固持缸筒與次織針的腳托的支撐部分之間為止。
在一態樣中,供次織針的一輔助腳托接合其中之輔助次織針致動凸輪係軸向往上引導該次織針,啟動元件凸輪則往下引導啟動元件直到啟動元件的上端從次織針的腳托之支撐部分下方被取出為止。
在一態樣中,衝件係直接推押抵住次織針藉以將其往上引導。
在一態樣中,選擇器、較佳為選擇器的一軸向移動元件係軸向往上推押衝件直到衝件的一腳托接合於衝件凸輪為止,然後脫離衝件。
在一態樣中,供選擇器的腳托接合其中之致動選擇器凸輪、及/或供選擇器的輔助腳托接合其中之輔助致動選擇器凸輪係軸向往上或往下引導該選擇器。
在一態樣中,選擇器的一軸向靜態元件係徑向地推押在該選擇器的軸向移動元件上,藉以使其振盪並造成各別腳托及若存在的輔助腳托之徑向運動。
在一態樣中,一選擇裝置係作用抵住選擇器的軸向靜態元件藉以使其振盪並徑向地推押在軸向移動元件上。
在一態樣中,選擇器的一軸向移動元件之最大軸向行程係小於織針及/或次織針的最大軸向行程及/或小於啟動元件的最大軸向行程及/或小於衝件的最大軸向行程。
從根據本發明的一圓編機及一用於移動織針之方法的一較佳實施例之詳細描述,將更清楚得知進一步的特徵與優點。
詳細描述 參照所述的圖式,編號1全面代表根據本發明之一圓編機的一編織頭。
圓編機係包含一基件,因為屬已知類型而未予顯示,其構成圓編機的支撐結構,且該編織頭1安裝至基件上。
編織頭1係配備有一織針固持缸筒2,配備有被安裝至織針固持缸筒2上之複數個織針3,且配備有易於選擇性致動織針3藉以能夠產生織物之控制部件。
織針固持缸筒2通常在一垂直位置被安裝至基件上,其中織針3垂直地配置且突出超過缸筒2的一上邊緣。
例如,織針固持缸筒2具有約100mm的參考直徑及約450mm的高度。
如圖1所示,織針固持缸筒2具有在缸筒2的一徑向外表面上所獲得之複數個縱向溝槽4。縱向溝槽4係配置於織針固持缸筒2的一中央軸線「X-X」(垂直)周圍並平行於該中央軸線「X-X」作發展。各縱向溝槽4係容置一各別織針3及一各別驅動鏈5或「懸鏈」,其包含複數個扁平部份。致動凸輪「C」係配置成為織針固持缸筒2周圍之一殼套並設置為面對缸筒2的徑向外表面及因此縱向溝槽4與驅動鏈5。這些致動凸輪「C」係由配置於殼套的一內表面上之板及/或溝槽所界定。
為求清楚,在圖1中,已將這些致動凸輪「C」的長度顯示成發展於平面中以及與織針3的一者作耦接之驅動鏈5旁邊。
在所顯示的實施例中,致動凸輪「C」的殼套基本上為靜態,織針固持缸筒2則(在兩方向皆以一連續或交替動作)繞中央軸線「X-X」旋轉,藉以產生驅動鏈5與致動凸輪「C」之間的一相對旋轉動作。
如下文進一步詳述,驅動鏈5可操作性耦接於致動凸輪「C」藉以將該相對旋轉動作轉變成織針3沿著縱向溝槽4的軸向運動,藉以能夠藉由該等織針3作織跡形成。致動凸輪「C」係界定在織針固持缸筒2周圍延伸的路徑,其係被/可被屬於驅動鏈5的腳托所接合。因此,各驅動鏈5係被操作性放置於各別織針3與致動凸輪「C」之間。
未圖示的適當裝置係饋給紗以在通常配置於織針固持缸筒2上方的一或多個紗饋給點(稱為饋給件)上作編織。例如,圖示的圓編機具有四個紗饋給點。
現在將參照與一各別織針3作耦接之單一驅動鏈5,如圖1、2a及2b所示。不同元件的相對位置係參照驅動鏈5作描述,其中各別織針3在垂直位置被正確裝設於織針固持缸筒2中。
織針3配置於織針固持缸筒2的一上邊緣上,且驅動鏈5係在織針3下方發展遠達接近於織針固持缸筒2的一基底。
如圖2a及2b更可看見,驅動鏈5係包含:一次織針6,其緊接著配置於織針3下方,一衝件7,其部份地配置於次織針6下方,一啟動元件8,其徑向地位於衝件7旁邊且放置於次織針6下方,一選擇器9,其被定位於衝件7下方。
織針3具有一被定形為一種鉤之足10。當織針3被正確定位於縱向溝槽4中時,足10被定向成徑向往外。
次織針6具有一主體部11。主體部11的一上端12具有一座位13及一恰位居座位13下方之突部14。突部14設有一以連續方式從座位13發展之上表面15,並設有一相對的下抵靠表面16。當次織針6被正確定位於縱向溝槽4中時,座位13及突部14係徑向地面向該溝槽4的內側。
織針3藉由足10插入座位13中而被穩固地連接至次織針6。足10與座位13之間的連接係為二側式,亦即織針3及次織針6沿著縱向溝槽4作整體性移動。由於織針3與次織針6在其垂直軸向運動係為相互整體性、但在相互連接時一者對於另一者可略微地振盪,足10與座位13之間的連接係構成一種鉸鏈。此鉸鏈係以呈相互整體性的織針3與次織針6的軸向運動為基礎而沿著一縱向溝槽4移動。足10可容易地連接至座位13或自座位13斷開,藉以更容易組裝或拆裝兩元件。
在一未圖示的不同實施例中,次織針及織針製成為一件。
一彈性撓性臂17係從主體部11延伸及突起並軸向面朝下、亦即朝向啟動元件8。一被放置在彈性撓性臂17的一遠端處之下部分18係攜載次織針6的一徑向移動腳托19。該下部分18以一圓滑狀及/或設有一傾斜表面的突件20作終結。彈性撓性臂17及下部分18構成一用於徑向移動腳托19之彈性移動支撐部分。
一軸向延伸物21係從主體部11往下且平行於中央軸線「X-X」作發展。此軸向延伸物21位居相對於撓性臂17的一徑向外位置並基本上平行於該撓性臂17。軸向延伸物21的長度係小於支撐部分17、18的整體長度,俾使徑向移動腳托19仍位居該軸向延伸物21的一端下方。如下文更清楚,此軸向延伸物21係構成用於次織針6的腳托19的一徑向行程之一扣持元件。事實上,彈性撓性臂17的彈性撓度(elastic flexibility)係容許下部分18及腳托19在其受到外部應力時沿著一基本上徑向路徑移動於一操作位置與一非操作位置之間,在操作位置中腳托19從縱向溝槽4被提取,在非操作位置中腳托19縮回至縱向溝槽4中。在提取位置中,下部分18休止抵住軸向延伸物21。在兩位置中,彈性撓性臂17皆設置於溝槽4中(僅腳托19除外,其在提取位置從溝槽4徑向地升高)。
支撐部分17、18整體因此係可彈性移動於一與腳托19的操作位置呈對應之第一組態、以及一與腳托19的非操作位置呈對應之第二組態之間。
次織針6進一步包含從次織針6的主體部11徑向地延伸之一輔助腳托22。在圖示的實施例中,此輔助腳托22係在軸向延伸物21的一根部分被連接至主體部11。
衝件7包含一被定形成條桿之長形上部分23,及一位居長形部分23的一下端之下部分24或足。下部分24係攜載一徑向地發展之各別腳托25,並具有一面向上亦即朝向次織針6且朝向啟動元件8之上抵靠表面26、及一面向下亦即朝向選擇器9之下抵靠表面27。
衝件7設置成抵住縱向溝槽4的一底表面且其徑向位置為靜態,如同各別腳托25的位置一般,該衝件7則可在該溝槽4中軸向地滑動。
次織針6的主體部11係設置在相對於衝件7的長形上部分23之一徑向外位置中並總是徑向休止抵住該長形上部分23。次織針6的突部14係設置成抵住縱向溝槽4的底表面,且衝件7的長形上部分23之一遠端28仍設置於突部14下方並面向該突部14的下抵靠表面16。
該遠端28可藉由單側軸向休止來接合抵住次織針6的抵靠表面16。
彈性撓性臂17所施加的彈性作用係將下部分18徑向推往長形上部分23。在圖1、2a及2b所示的組態中,彈性撓性臂17將下部分18扣持抵住長形上部分23。易言之,支撐部分17、18在該腳托19的非操作位置中將一彈性恢復力施加於腳托19上,且在該非操作位置中,該彈力將支撐部分17、18及各別腳托19扣持於溝槽4內側。
並且,啟動元件8徑向地休止抵住長形上部分23並被軸向放置於次織針6與衝件7的下部分24之間。
啟動元件8具有一設有一傾斜表面29之上端,傾斜表面29徑向面朝外且軸向面朝上、亦即朝向次織針6。易言之,傾斜表面29漸進地趨近正升高朝向次織針6之遠端28。
傾斜表面29係與支撐部分17、18的突件20合作,藉以使次織針6的腳托19對抗支撐部分17、18所施的彈力切換入各別操作位置中。傾斜表面29與突件20之間的耦接從電影式觀點看係構成一扁平凸輪,其中傾斜表面29的一升高係造成腳托19之朝向缸筒外側(亦即朝向溝槽4外側)的一徑向旋轉,藉以使其切換入各別操作位置中。
啟動元件8進一步具有在該啟動元件8的一徑向外邊緣上所獲得之一座位30,並接近於傾斜表面29。該座位30以連續方式從啟動元件8的傾斜表面29發展。座位30係與支撐部分17、18的下部分18呈相反形狀,藉以容置該下部分18並對抗臂17所施的彈力將次織針6的腳托19扣持在各別操作位置中及/或軸向地推押抵住次織針6。
啟動元件8具有一下端31,下端31可藉由一單側軸向休止來接合抵住衝件7的抵靠表面26。
一沿著一徑向方向發展的各別腳托32係位居啟動元件8的一軸向中間區域。啟動元件8徑向地休止抵住長形上部分23並可自由相對於該長形上部分23軸向地滑動。啟動元件8的腳托32係為徑向靜態及軸向移動。
選擇器9包含一在衝件7下方滑動配置於各別縱向溝槽中之軸向移動元件33,以及一可被一選擇裝置200接合之軸向靜態元件34,例如一具有壓電槓桿之選擇裝置。軸向靜態元件34位居一相對於軸向靜態元件33之徑向外位置中,並具有像梳子般併列放置的複數個徑向齒35。
選擇器9之軸向移動元件33的一上端具有一指向上且面對衝件7的下抵靠表面27之各別抵靠表面36。這些抵靠表面27、36可藉由一單側軸向休止以一者接合抵住另一者。
選擇器9之軸向移動元件33的一下部分係攜載徑向往外延伸之一各別腳托37及一各別輔助腳托38。輔助腳托38位居一相對於腳托37之上軸向位置。
軸向移動元件33的一徑向內邊緣、及/或供該邊緣部份地休止抵住之溝槽的一底表面係定形成可容許該軸向移動元件33作一振盪。
並且,軸向靜態元件34可藉由選擇裝置200的效應而振盪。圖5a、5b及7所示的選擇裝置200具有複數個元件(例如附有壓電致動之複數個槓桿),其係選擇性接合軸向靜態元件34的徑向齒35並造成該軸向靜態元件34自身轉而作用抵住軸向移動元件33之旋轉。
軸向靜態元件34的一徑向內邊緣及/或軸向移動元件33的一徑向外邊緣係定形成可容許該等兩元件作一相對振盪。
特別來說,軸向靜態元件34在軸向移動元件33上的推力係容許該軸向移動元件33在一操作位置與一非操作位置之間作振盪,在操作位置中腳托37及輔助腳托38從溝槽4被提取,在非操作位置中腳托37及輔助腳托38縮回該溝槽4中。
在圖2c所示之選擇器9的一不同實施例中,並不存在軸向靜態元件。選擇器9的軸向移動元件33係包含一彈性撓性延伸物33a,彈性撓性延伸物33a在相對於腳托37及輔助腳托38的一徑向內位置往下延伸並設置成接觸於溝槽4的一底表面。一靜態對比凸輪33b被放置在一相對於軸向移動元件33之徑向外位置中並休止抵住軸向移動元件33的一軸向中間脊。一靜態磁性致動器33c被放置在軸向移動元件33的一上端。磁性致動器33c的力、連同彈性撓性延伸物33a所施的彈力、且連同對比凸輪33b的作用係造成軸向移動元件33的振盪。磁性致動器33c可被選擇性致動,藉以在適合時造成身為與一給定織針耦接的驅動鏈之部份之選擇器中所包括的軸向移動元件33作振盪。
可注意到,選擇器9的腳托37及輔助腳托38係在軸向及徑向皆移動;次織針6的輔助腳托22、衝件7的腳托25及啟動元件8的腳托32係在軸向為移動且徑向為靜態;次織針6的腳托19在軸向及徑向為移動。
徑向靜態腳托22、25、32總是設置於縱向溝槽4外側。徑向移動腳托19、37、38當位於各別非操作位置時係縮回縱向溝槽中、且當位於各別操作位置時係設置於縱向溝槽4外側。
致動凸輪「C」係組配為接收及接合徑向靜態腳托22、25、32及徑向移動腳托19、37、38。
如圖1可見,致動凸輪「C」係包含次織針凸輪39,次織針凸輪39被軸向放置於次織針6上並組配為接收及接合該次織針6的徑向移動腳托19。次織針39係界定可供次織針6的徑向移動腳托19接合其中之次織針路徑。位於操作位置之次織針6的徑向移動腳托19係從溝槽4被提取藉以接合於這些次織針路徑並造成織針3的啟動及織跡形成。位於非操作位置之次織針6的徑向移動腳托19係縮回藉以不接合於該等次織針路徑。
致動凸輪「C」係包含選擇器凸輪40,選擇器凸輪40被放置在織針固持缸筒2的一基底上並組配為接收及接合選擇器9之軸向移動元件33的腳托37。選擇器凸輪40係界定可供軸向移動元件33的腳托37接合其中之選擇器路徑。位於操作位置之選擇器9的腳托37係從溝槽4被提取藉以接合於這些選擇器路徑。位於非操作位置之選擇器9的腳托37係縮回藉以不接合於該等選擇器路徑。
致動凸輪「C」係包含衝件凸輪41,衝件凸輪41被軸向放置於衝件7的下部分24上並組配為接收及接合該衝件7的腳托25。衝件凸輪41係界定可供衝件7的徑向靜態腳托25接合其中之衝件路徑。可注意到,由衝件凸輪41所界定之衝件路徑係包含一處於一恆定軸向高度亦即位於一周緣之基本路徑,以及隨著上升及下降具有一可變軸向高度之路徑。供衝件7的腳托25接合其中之衝件凸輪41係因此組配為軸向往上或往下引導該衝件7。
致動凸輪「C」包含啟動元件凸輪42,啟動元件凸輪42被軸向恰放置於衝件凸輪41上方及啟動元件8上並組配為接收及接合該啟動元件8的腳托32。啟動元件凸輪42係界定可供啟動元件8的徑向靜態腳托32接合其中之啟動元件路徑。可注意到,由啟動元件凸輪42所界定的啟動元件路徑係包含一處於一恆定軸向高度亦即位於一周緣之基本路徑,以及隨著上升及下降具有一可變軸向高度之路徑。
致動凸輪「C」包含輔助次織針凸輪43,輔助次織針凸輪43被軸向恰放置於次織針凸輪39上方及次織針6上並組配為接收及接合次織針6的輔助腳托22。輔助次織針43係界定可供次織針6的輔助徑向靜態腳托22接合其中之輔助次織針路徑。可注意到,由輔助次織針凸輪43所界定的輔助次織針路徑係包含一處於一恆定軸向高度亦即位於一周緣之基本路徑,以及隨著上升及下降具有一可變軸向高度之路徑。至少部分的輔助次織針凸輪43係由於其可被引導至殼套內側的一非操作位置而為徑向可移、並因此無法被徑向靜態的次織針6之腳托22所接合。
如圖4a-4d所示,輔助次織針凸輪已在位於殼套內側的非操作位置時以虛線顯示,並在操作中、亦即相對於殼套的一底表面被提取及突出時以實線顯示。
致動凸輪「C」 包含輔助選擇器凸輪44,輔助選擇器凸輪44被恰放置於選擇器凸輪40上方並組配為接收及接合選擇器9的軸向移動元件33之輔助腳托38。輔助選擇器凸輪44界定可供軸向移動元件33的輔助腳托38接合其中之輔助選擇器路徑。位於操作位置之選擇器9的輔助腳托38係被提取藉以接合於這些輔助選擇器路徑。位於非操作位置之選擇器9的輔助腳托38係可縮回藉以不接合於該等輔助選擇器路徑。可注意到,由輔助選擇器凸輪44所界定的輔助選擇器路徑係包含一處於一恆定軸向高度亦即位於一周緣之基本路徑,以及隨著上升及/或下降具有一可變軸向高度之路徑。供選擇器9的腳托37接合其中之選擇器凸輪40、及/或供選擇器9的輔助腳托38接合其中之輔助選擇器致動凸輪44係軸向往上或往下引導該選擇器9。
可從圖1注意到,路徑的各者具有一各別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及第六軸向延伸物h1、h2、h3、h4、h5、h6。路徑的「軸向延伸物」係指在一路徑的相距最遠兩點之間平行於中央軸線「X-X」所測量的距離。易言之,軸向延伸物係為腳托19、22、25、32、38、37藉由各別凸輪39、43、41、42、44、40及/或在各別路徑中被引導時所可走過之最大軸向長度。
次織針6及織針3的最大行程係對應於第五軸向延伸物h5。次織針6及織針3的最大行程係可被位於操作位置的徑向移動腳托19所限制並在此實例中對應於第一軸向延伸物h1。啟動元件8的最大行程係對應於第四軸向延伸物h4。衝件7的最大行程對應於第三軸向延伸物h3。選擇器9的軸向移動元件33之最大行程對應於第二及第六軸向延伸物h2、h6。
可從圖1注意到,當徑向移動腳托19位於非操作位置時之次織針6及織針3的最大行程(第五軸向延伸物h5)係比起衝件7的最大行程(第三軸向延伸物h3)更長,後者轉而比起選擇器9的軸向移動元件33之最大行程(第二及第六軸向延伸物h2、h6)更長。例如,當徑向移動腳托19位於非操作位置時之次織針6及織針3的最大行程係為衝件7的行程之約1.2倍且為選擇器9的軸向移動元件33之最大行程的約三倍。
在圖示的實施例中,當徑向移動腳托19位於操作位置時之次織針6及織針3的最大行程(第一軸向延伸物h1)係比起當徑向移動腳托19位於非操作位置時之次織針6及織針3的最大行程(第五軸向延伸物h5)更短。例如,第五軸向延伸物h5為第一軸向延伸物h1的約二倍。
啟動元件8的最大行程(第四軸向延伸物h4)係比起當徑向移動腳托19位於非操作位置時之次織針6及織針3的最大行程(第五軸向延伸物h5)更短,並比起選擇器9的軸向移動元件33之最大行程更長。例如,第四軸向延伸物h4係為第二及第六軸向延伸物h2、h6的約二倍並為第五軸向延伸物h5的約2/3。
驅動鏈5因此係組配為使織針3及/或次織針6的軸向運動對於衝件7及/或選擇器9的軸向運動呈現退耦;啟動元件8的軸向運動可實際地對於衝件7及/或織針3及/或次織針6及/或選擇器9的軸向運動呈現退耦。
並且,驅動鏈5係組配為使衝件7及/或選擇器9的軸向運動對於次織針6的徑向移動腳托19之啟動/解除啟動(在非操作位置或非主動性織針與操作位置之間作切換)呈現退耦。
所描述且構成本發明目的之驅動鏈係可根據諸如圖3a-3i及3l-3t所示的複數個組態作配置而與致動凸輪「C」及選擇裝置200合作。
在圖3a中,腳托37係縮回各別縱向溝槽4中或脫離各別選擇器凸輪40。選擇器9的軸向移動元件33係位於軸向最低位置,衝件7休止於軸向移動元件33上且其腳托25在衝件凸輪41的一恆定軸向高度遵行於基本路徑。並且,啟動元件8的腳托32係在啟動元件凸輪42的一恆定軸向高度遵行於其基本路徑。次織針6的輔助腳托22係在輔助次織針凸輪43的一恆定軸向高度遵行於其基本路徑。啟動元件8軸向地遠離於次織針6,且次織針6的腳托19係位於非操作位置,而脫離各別次織針凸輪39。衝件7的遠端28係遠離於突部14的下抵靠表面16。織針3的高度係由輔助腳托22的軸向位置所決定。
在圖3b中,選擇裝置200係作用在軸向靜態元件34上並造成其旋轉及因此造成軸向移動元件33旋轉,俾使腳托37及輔助腳托38從縱向溝槽4被提取並接合入選擇器凸輪40及輔助選擇器凸輪44中。其他元件係位於圖3a的位置。
在圖3c中,軸向移動元件33的腳托37係被選擇器凸輪40軸向往上推押並且推押抵住衝件7,衝件7轉而推押抵住次織針6。結果,當衝件7的腳托25、及可能次織針6的輔助腳托22在一可變軸向高度找到各別路徑、跑入其中時,衝件7及次織針6連同織針3係開始升高。啟動元件8因為從其他者呈軸向斷開而為軸向靜態。
在圖3d中,衝件7、次織針6及織針3在藉由衝件凸輪41及/或選擇器凸輪40所施的推力下而往上作移動。衝件7直接推押抵住次織針6藉以將其往上引導。啟動元件8為軸向靜態。
在圖3e中,衝件7、次織針6連同織針3係被衝件凸輪41所支撐,軸向移動元件33則被選擇器40往下引導並與衝件7斷開。
在圖3f中,衝件凸輪41往上推押衝件7,衝件7除昇高次織針6及織針3外,係變成接觸於啟動元件8並將其往上推押。結果,當啟動元件8的腳托32在啟動元件凸輪42的一可變軸向高度找到路徑時,其係接合其中並可被其昇高,然後該衝件7可脫離該啟動元件8。在同時,軸向移動元件33係軸向遠離於衝件7。
在圖3g中,次織針6連同織針3及衝件7係為軸向靜態,啟動元件凸輪42則將正趨近次織針6而不與其接合之啟動元件8予以昇高。
在圖3h中,衝件凸輪41係往上引導衝件7、次織針6及織針3,而使次織針6移動離開啟動元件8。
在圖3i中,衝件7、次織針6及織針3為軸向靜態,啟動元件8則被啟動元件凸輪42往上移動。
在圖3l中,衝件凸輪41及輔助次織針凸輪43係軸向往下引導衝件7、次織針6及織針3。啟動元件凸輪41亦往下引導啟動元件8。
在圖3m中,輔助次織針凸輪43係軸向往下引導衝件7、次織針6及織針3,啟動元件凸輪42則往上推押啟動元件8直到傾斜表面29軸向地插入突件20下方為止,而對抗支撐部分17、18所施的彈力將其自身徑向地放置於衝件7與該突件20之間。
在圖3n中,衝件凸輪41及輔助次織針凸輪43係往下引導衝件7、次織針6及織針3,啟動元件則終止其行程且為軸向靜態,其中突件20被定位於座位30中且次織針6的腳托19位於各別操作位置中。
在圖3o中,次織針6的腳托19及輔助腳托22皆被各別的次織針凸輪39及輔助次織針凸輪43所接合並亦與啟動元件8一起軸向整體性往下移動。衝件7係遠離於次織針6並被衝件凸輪41往下移動。
圖3e-3o中可注意到,軸向移動元件33總是遠離於衝件7。
在圖3p中,次織針6的腳托19及輔助腳托22皆被各別的次織針凸輪39及輔助次織針凸輪43所接合並亦與啟動元件8一起軸向整體性往下移動。衝件7係休止抵住選擇器9。
在圖3q中,次織針6及織針3被輔助次織針凸輪43往上引導,啟動元件8被啟動元件凸輪42往下引導並脫離次織針6,俾使次織針6的腳托19藉由彈性撓性臂17的彈力而切換回到非操作狀況。然後,基本上徑向彈力係作用在次織針6的腳托19之支撐部分18上藉以將腳托19扣持在非操作位置中。
在圖3r中,衝件凸輪41及啟動元件凸輪42分別往下引導衝件7及啟動元件8,織針3及次織針6則在一浮動織針位置中保持靜態。
在圖3s中,織針及次織針6被往上推押,啟動元件8則位於一靜態軸向位置且衝件7被衝件凸輪41引導抵住啟動元件8。
圖3t顯示織針3的揀取位置,其中織針3及次織針6被輔助次織針凸輪43往上推押並遠離於衝件7及啟動元件8。
在圖3r及3s可注意到,軸向移動元件33係軸向遠離於衝件7。
藉由借助致動凸輪的結構將上文揭露的組態組合成預定的順序,織針3被移動藉以執行所需要的編織操作。
僅供範例,圖4a-4d顯示部分工作順序。織針固持缸筒2相對於致動凸輪「C」的殼套之旋轉意義係以箭頭「CCW」(織針3及驅動鏈5相對於致動凸輪「C」之第一旋轉意義或逆時針旋轉意義)表示。接合入各別凸輪中之腳托的路徑長度已以垂直條桿表示,脫離各別凸輪之腳托的路徑長度則已以水平虛線表示。織針3之終端端點的路徑未被表示,但此路徑總是平行於在垂直運動期間供織針3作整體性連接之次織針6的腳托22之路徑。
圖4a顯示退回的織針3之步驟。垂直線3b、3d及3g代表具有與圖3b、3d及3g對應的組態之織針3及驅動鏈5的三個位置。這係指從右至左觀看圖4a時,選擇器9的腳托37被啟動並接合於因為上升100而往上升高之選擇器凸輪40,並往上推押衝件7、次織針6及織針3,俾使衝件7的腳托25變成接合且遵行於衝件凸輪41的上升101(填塞織跡上升)。輔助次織針凸輪43係位於非操作位置。次織針6的徑向移動腳托19係位於非操作位置。織針3被衝件凸輪41引導入圖3g的位置,同時衝件7與選擇器9斷開。
圖4b顯示拋除的織針3之步驟。垂直線3b、3c、3e、3i及3h代表具有與圖3b、3c、3e、3i及3h對應的組態之織針3及驅動鏈5的五個位置。這係指從右至左觀看圖4b時,再度係由先被選擇器9昇高(圖3b及3c)並與衝件凸輪41合作(掉落織跡上升102)之衝件7的腳托25將織針3引導入圖3i的位置。
圖4c顯示處於揀取高度之織針3的步驟。垂直線3t代表具有與圖3t對應的組態之織針3及驅動鏈5的位置。這係指從右至左觀看圖4c時,輔助次織針凸輪43的一者被引導入各別操作位置,且次織針6的輔助腳托22接合於該凸輪的一上升103,直到織針3被引導入圖3t的位置為止,同時衝件7、啟動元件8及選擇器9保持在下軸向位置中。
圖4d顯示織針3降低的步驟。垂直線3b、3c、3e、3h、3i、3l、3m、3n、3o、3p、3q代表具有與圖3b、3c、3e、3h、3i、3l、3m、3n、3o、3p、3q對應的組態之織針3及驅動鏈5的十一個位置。這係指從右至左觀看圖4d時,部分的輔助次織針凸輪43被引導入各別操作位置。織針3及次織針6首先藉由與輔助次織針凸輪43所界定的下降104、105合作操作之輔助腳托22、然後亦藉由被引導入其操作位置(圖式及垂直線3m、3n、3o)及接合入下降106中之徑向移動腳托19而受到往下引導。
上文係描述身為本發明目的之用以移動圓編機的織針之方法的一範例,其更概括地包含將次織針6的腳托19徑向地移動於操作位置與非操作位置(非主動性織針)之間,在操作位置中使其被提取藉以接合於由次織針凸輪39界定之各別第一路徑並造成織針3啟動及織跡形成,在非操作位置(非主動性織針)中使其縮回藉以不接合於該等次織針路徑。次織針6的腳托19之徑向運動係由次織針6及軸向位於次織針6下方的啟動元件8之間的相對軸向運動所造成,且此相對軸向運動係至少在部分步驟中斷開於/獨立於衝件7及亦為選擇器9之軸向運動。
現在參照圖5a及5b藉以指出有關致動凸輪「C」的形狀之其他特徵。圖5a及5b的凸輪部分係顯示致動凸輪「C」的一半部的平面上之發展。另一半部係與圖5a及5b所示者相同。以一者周緣性位於另一者後之二個紗饋給件110係示意性顯示於圖5a及5b中。此部分因此係對應於機1之四個紗饋給件110中的二者。
各紗饋給件110係與相對於該紗饋給件110呈對稱、亦即相對於與中央軸線「X」平行且穿過紗饋給件110的一對稱軸線「Y」呈對稱之凸輪相聯結。並且,凸輪亦相對於一被放置在兩個紗饋給件110之間的中軸向直線「Z」呈對稱。此對稱性係容許機1以兩旋轉意義皆可工作、且亦可以振盪模式工作。
在兩個接續的對稱軸線「Y」之間的次織針凸輪39、輔助次織針凸輪43、啟動元件凸輪42、衝件凸輪41、選擇器凸輪40、輔助選擇器凸輪44的部分係代表在致動凸輪「C」之殼套的整體周緣性發展上重覆(在所顯示範例中為四次)之第一模組。
在兩個接續的中軸向直線「Z」之間的次織針凸輪39、輔助次織針凸輪43、啟動元件凸輪42、衝件凸輪41、選擇器凸輪40、輔助選擇器凸輪44的部分係代表在致動凸輪「C」之殼套的整體周緣性發展上重覆(在所顯示範例中為四次)之第二模組。
兩個接續的對稱軸線「Y」之間的凸輪部分係相對於被放置在該等兩對稱軸線「Y」之間的中軸向直線「Z」呈對稱。兩個中軸向直線「Z」之間的凸輪部分係相對於被放置在兩個中軸向直線「Z」之間的對稱軸線「Y」呈對稱。圖5a及5b顯示兩個被併列放置之第二模組,或是一第一中央模組且其附有被放在旁邊的兩個半部第一模組。
請參照單一第二模組,輔助次織針凸輪43(相對於對稱軸線「Y」呈對稱)係包含一中央三角形凸輪111及被放置在中央凸輪111的相對側上之兩個側凸輪112。中央三角形凸輪111及各側凸輪112係界定各別下降113、114,且其功能在於使次織針6的腳托22下降。圖4d顯示當次織針6的腳托22相對於輔助次織針凸輪43在一中央方向移動時,中央三角形凸輪111之歪斜側的一者及僅一個側凸輪112之下降。中央三角形凸輪111的另一歪斜側及另一側凸輪112係當次織針6的腳托22相對於輔助次織針凸輪43之運動在相反方向發生時操作。
次織針凸輪39包含相對於對稱軸線「Y」被對稱性配置之兩個下降106(其功能顯示於圖4d)。此處,兩個下降106再度依據旋轉意義而定作替代性操作。
由啟動元件凸輪42所界定的啟動元件路徑係包含處於一恆定軸向高度的該基本路徑,及兩個對稱性(相對於對稱軸線「Y」)對之上升。各對係包含用於啟動元件8之一上上升115及一下上升116。上述兩對的上升係合併入一中央區域117,其界定一各別的基本上水平長度。
由衝件凸輪41所界定之衝件路徑係具有一第一及一第二對的上升,第一及一第二對的上升係相對於對稱軸線「Y」呈對稱並作下上移動而朝向該對稱軸線「Y」作合併。
各對的上升係包含上述的掉落織跡上升102及填塞織跡上升101。第一對的填塞織跡及掉落織跡上升以及第二對的填塞織跡及掉落織跡上升係與各別紗饋給件110相聯結並相對於該紗饋給件110呈對稱。
兩對係依據旋轉意義而定替代性操作作為上升。由於其為對稱,下文將描述該等兩對中的僅一者,其係當驅動鏈5以一逆時針旋轉意義「CCW」繞中央軸線「X-X」相對於致動凸輪「C」旋轉時操作。
掉落織跡上升102及填塞織跡上升101係從位居一恆定軸向高度的基本路徑分叉開來,一者對於另一者平行地發展並合併入一與各別紗饋給件110呈對準之中央區域119。
更詳細說,掉落織跡上升102係為從基本路徑發展之掉落織跡衝件路徑的部份、藉由該掉落織跡上升102而升高、具有基本上水平長度120、其緊接著遵行於(亦即緊接著放置在下游)掉落織跡上升102及一接續的掉落織跡下降121。
填塞織跡上升101係為從基本路徑發展之一填塞織跡衝件路徑的部份、藉由該填塞織跡上升101而升高並在中央區域119上與掉落織跡下降121作合併。填塞織跡上升101及掉落織跡上升102係在各別最大高度點之後(亦即下游)以一者合併入另一者中,俾使紗饋給件110遵行於(亦即放置於下游)填塞織跡上升101及掉落織跡上升102的各別最大高度點。
請參考以逆時針旋轉意義「CCW」(圖5a中從右至左)相對於致動凸輪「C」作旋轉之驅動鏈5,掉落織跡上升102的一入口係周緣性先行於填塞織跡上升101的一入口,且在兩個上述入口之間並沒有用於衝件7的腳托25之進一步的入口或路徑。並且,掉落織跡上升102的一出口係緊接著先行於填塞織跡上升101的一出口,且在兩個上述出口之間並沒有用於衝件7的腳托25之進一步的路徑。
掉落織跡上升102的一最大高度、一軸向延伸物、一周緣性延伸物及一整體長度係大於填塞織跡上升101的各別維度。
掉落織跡衝件路徑係設置於填塞織跡衝件路徑上方,且兩個路徑以一者合併入另一者中藉以生成中央區域119。
單一模組的輔助選擇器凸輪44係包含一相對於各別對稱軸線「Y」呈對稱之三角形凸輪122。三角形凸輪122界定依據機1的旋轉意義而定替代性操作之兩個下降,例如圖4b或4d所示。輔助選擇器凸輪44進一步包含一圓形輪廓123(在圖5a的平面性發展中為直線狀)。
選擇器路徑40包含單一軌道124,單一軌道124在所考慮的第二模組中係具有一與紗饋給件110相聯結並相對於該紗饋給件110且相對於對稱軸線「Y」呈對稱之脫離區域125。單一軌道124進一步包含兩個波狀分段部分(具有峰與谷),其各配置在脫離區域125之兩側的一者上且亦相對於紗饋給件110呈對稱。
請考量兩個對稱軸線「Y」之間的第一模組,兩個波狀分段部分係構成一被放置於兩個接續的脫離區域125之間的波狀分段126。此波狀分段126相對於中軸向直線「Z」呈對稱。
波狀分段126包含一相對於中軸向直線「Z」呈對稱之中央突件127,及兩個被配置於中央突件127的側上之側突件128。一各別的谷(或凹陷)係被界定於中央突件127與各側突件128之間。
中間突件127及側突件128具有歪斜側或分段,歪斜側或分段係進行不同功能並相對於致動凸輪「C」依據織針3及驅動鏈5的旋轉意義而定呈對稱。
請參考,驅動鏈5以逆時針旋轉意義「CCW」(圖5a中從右至左)繞中央軸線「X-X」相對於致動凸輪「C」作旋轉,中央突件127之兩側的第一者(圖5a中右方的一者)係界定一第一上升129,且遵行於側突件128之兩側的第一者(圖5a中右方的一者)係界定一第二上升100。第一上升129周緣性先行於第二上升100,且該等兩個上升129、100藉由一由中央突件127之兩側的第二者(圖5a中左方的一者)所界定之第一下降131被連接。由該側突件128之兩側的第二者(圖5a中左方的一者)所界定之一第二下降132係連接至脫離區域125。剛才描述的第一上升129、第一下降131、第二上升100及第二下降132係對於一遵行於其(亦即放置於下游)的第一紗饋給件110工作。
波狀分段具有一基本上恆定的軸向寬度,俾使第一上升129的一軸向延伸物基本上與第二上升100的一軸向延伸物相同。並且,第一上升129的一周緣性延伸物基本上係與第二上升100的一周緣性延伸物相同,且第一上升及第二上升129、100基本上以一者平行於另一者作發展。
第一上升129操作性聯結至掉落織跡上升102,且第二上升100操作性聯結至填塞織跡上升101。
特別地,第一上升129相對於各別掉落織跡上升102呈提早周緣性偏移,俾使第一上升129的一最大高度周緣性先行於各別掉落織跡上升102的入口。可注意到,穿過第一上升129的最大高度之中軸向直線「Z」係設置於恰在各別掉落織跡上升102的入口之前。
第二上升100相對於各別填塞織跡上升101呈提早周緣性偏移,俾使第二上升100的一基底周緣性先行於各別填塞織跡上升101的入口,且第二上升100的一最大高度係周緣性先行於各別填塞織跡上升101的一最大高度。
當機器1以相反旋轉意義、亦即第二旋轉意義或順時針「CW」(顯示於圖5b)操作時,中央突件127之兩側的第二者(位於圖5b左方的一者)係界定第一上升129且兩側的第一者(位於圖5b右方的一者)係界定第一下降131。側突件128的另一者係界定第二上升100(第二側)及第二下降132(第一側)。該等第一上升及第一下降、第二上升及第二下降係對於一第二紗饋給件110工作並與該對掉落織跡上升102及緊接著放置之後(亦即下游)的填塞織跡上升101合作。
更一般地,被放置在兩個接續的紗饋給件110之間的波狀分段126係依據旋轉意義而定對於遵行於(亦即留置在下游)波狀分段126之兩個紗饋給件110的一者工作。藉由使旋轉意義反轉,相同的波狀分段126係對於另一紗饋給件110工作。
脫離區域125具有被放置在其相對端上之兩個出口斜坡133。各出口斜坡133延伸於單一軌道124的一底表面與一徑向較外部表面之間,藉以作為連接。此斜坡133更清楚顯示於圖6。
圖5a及5b進一步示意性顯示設置於兩個接續的紗饋給件110之間或一各別波狀分段126上之選擇裝置200。選擇裝置200包含兩個致動器201、202,致動器201、202係周緣性併列放置且位居由波狀分段126所界定之一各別谷(或凹陷)中,位於中央突件127與各個側突件128之間。
所顯示的各致動器201、202係為具有槓桿的壓電類型。
在圖7及8所示的實施例中,致動器201、202係包含從致動器201、202的一前面突起之一第一陣列的槓桿203及一第二陣列的槓桿204,當致動器201、202在操作位置安裝至機1上時其係面對織針固持缸筒2及選擇器9的徑向齒35。各陣列的槓桿203、204包含沿著一各別共同垂直軸線「K-K」呈重疊且對準之複數個槓桿205、206,且第二陣列的槓桿204軸向地重疊於第一陣列的槓桿203。較佳地,兩陣列的槓桿203、204係沿著相同共同垂直軸線「K-K」作配置並以一者放置在另一者上方。
如圖8更清楚可見,各槓桿205、206係相對於一其中設有該共同垂直軸線「K-K」之對稱平面「W-W」具有一不對稱形狀。第一陣列203的槓桿205係相對於第二陣列204的槓桿206呈不對稱。
槓桿205、206的各者係藉由機1的一控制單元所管理之一壓電控制件而繞一正交於共同軸線的各別水平軸線在一第一昇高位置與一第二下降位置之間振盪。藉由該振盪,槓桿205、206的齒皆昇高及/或下降(圖7的箭頭「F」)並與選擇器9的一各別齒35作互動藉以造成軸向靜態元件34的振盪、且結果造成軸向移動元件33的振盪。
如圖7及8可見,第一及第二陣列的槓桿203、204之槓桿205、206係具有被組配為接觸到選擇器9的齒35之各別第一及第二接合表面401、402。
在所示實施例中,第一接合表面401設置於一相對於對稱平面「W-W」呈傾斜之第一共同平面中,第二接合表面402設置在一相對於該對稱平面「W-W」呈傾斜之第二共同平面中,且該等第一共同平面、第二共同平面及對稱平面「W-W」在一平行於共同垂直軸線「K-K」之交線上相交。結果,第一接合表面401及第二接合表面402係傾斜朝向對稱平面「W-W」的相對側。
在未圖示的其他實施例中,第一接合表面401設置於複數個第一傾斜平面中且第二接合表面402設置於複數個第二傾斜平面中。該等第一及第二平面係傾斜朝向對稱平面「W-W」的相對側並劃定與該對稱平面「W-W」之不同角度。
在所示實施例中,第一陣列的槓桿203之槓桿205係皆可一起繞各別水平軸線移動,且第二陣列的槓桿204之槓桿206皆可一起繞各別水平軸線移動,且兩陣列可獨立移動。
如將從下列說明瞭解,第一陣列的槓桿203係組配為若織針固持缸筒2相對於致動凸輪「C」的相對旋轉以逆時針意義「CCW」發生則操作、亦即供接合於機1的選擇器9之齒35,且第二陣列的槓桿204係組配為若織針固持缸筒2相對於致動凸輪「C」的相對旋轉以順時針意義「CW」發生則操作、亦即供接合於機1的選擇器9之齒35。
依附且依據根據本發明之用以移動織針3的方法,為了以圖4b所示的織針3及驅動鏈5之運動產生一掉落織跡,設有徑向齒35之選擇器9的軸向靜態元件34係以逆時針旋轉意義「CCW」在第一及第二致動器201、202之前移動。
第一致動器201之第一陣列的槓桿203係作用在軸向靜態元件34上,以供造成軸向移動元件33的振盪以及在第一上升129的基底處被放置於波狀分段的一谷(或凹陷)中之單一軌道124的一第一入口點300中之腳托37的接合(圖4b及5a)。致動凸輪「C」與織針固持缸筒2之間的相對旋轉係造成腳托37在單一軌道124中及第一上升129上滑動。選擇器9的軸向移動元件33係被往上舉升並往上推押衝件7,直到衝件7的腳托25接合入掉落織跡上升102為止(圖4b及5a)。
衝件7係進一步升高並借助各別腳托25在掉落織跡上升102上滑動遠達被放置在基本上水平長度120上的各別最大高度點而自選擇器9的軸向移動元件33斷開,並舉升織針3藉以產生掉落織跡。然後,衝件7的腳托25係走過掉落織跡下降121及中央區域119並再度下來而走過另一對的上升101(其在此步驟中係工作作為一下降)(圖4b)。
當衝件7被舉升且在掉落織跡上升102上滑動然後再度下來之時,選擇器9的軸向移動元件33之腳托37係沿著單一軌道124移動,單一軌道124順序性走過第一下降131、第二上升100、第二下降132且跑入脫離區域125(圖4b)。在持續移動之時,選擇器9的軸向移動元件33之腳托37係遭遇出口斜坡133,其徑向往內推押該腳托37並使之脫離單一軌道124(圖4b)。選擇器8的腳托37跑出單一軌道124外然後進入織針固持缸筒2的各別溝槽中。
為了以圖4a所示的織針3及驅動鏈5之運動產生一填塞織跡,第二致動器202之第一陣列的槓桿203係作用在軸向靜態元件34上以供造成軸向移動元件33的振盪以及在第二上升100的基底處被放置於波狀分段的一谷(或凹陷)中之單一軌道124的一第二入口點301中之腳托37的接合(圖4a及5a)。
致動凸輪「C」與織針固持缸筒2之間的相對旋轉係造成腳托37在第二上升100上滑動,選擇器9的軸向移動元件33被往上舉升並往上推押衝件7,直到衝件7的腳托25接合入填塞織跡上升101中為止(圖4a及5a)。
衝件7係借助各別腳托25在填塞織跡上升101上滑動而進一步升高,遠達被放置在中央區域119上的各別最大高度點,並舉升織針3藉以產生填塞織跡。然後,衝件7的腳托25係走過中央區域119並再度下來而走過另一對的上升101(其在此步驟中係工作作為一下降)(圖4a)。
當衝件7被舉升且在填塞織跡上升101上滑動然後再度下來之時,選擇器9的軸向移動元件33之腳托37係沿著單一軌道124移動,單一軌道124順序性走過第二下降132且跑入脫離區域125(圖4a),藉以稍後接合出口斜坡133,出口斜坡133徑向往內推押該腳托37並使之脫離單一軌道124(圖4a)。選擇器9的腳托37係跑出單一軌道124外然後跑入織針固持缸筒2的各別溝槽中。
若旋轉意義如圖5b所示為順時針「CW」,第二致動器202之第二陣列的槓桿204係作用在軸向靜態元件34上,以供造成軸向移動元件33的振盪以及腳托37接合入被放置於第一上升129的基底處之一第一入口點300中(藉以產生一掉落織跡),並且第一致動器201之第二陣列的槓桿204係作用在軸向靜態元件34上,以供造成軸向運動元件33的振盪以及腳托37接合入被放置於第二上升100的基底處之一第二入口點301中(藉以產生一填塞織跡)(圖5b)。
可注意到,當旋轉意義反轉時,中央突件127的兩側係使其功能反轉(第一側-第一上升129,第二側-第一下降131;第一側-第一下降131,第二側-第一上升129)。
更一般地,若織針固持缸筒2相對於致動凸輪「C」以逆時針旋轉意義「CCW」作旋轉(圖5a),選擇器9的腳托37在中央突件127的第一側上滑動以供舉升衝件7直到衝件7的腳托25接合入有關一第一紗饋給件110之掉落織跡上升102中為止。作為一替代方案,選擇器9的腳托37在側突件128的一者之第一側上滑動,藉以舉升衝件7直到衝件7的腳托25接合入有關第一紗饋給件110之填塞織跡上升101中為止。並且,第一致動器201之第一陣列的槓桿203係作用在選擇器9上以供將腳托37接合入第一入口點300中並產生該第一紗饋給件110上的掉落織跡,且第二致動器202之第一陣列的槓桿203係作用在選擇器9上以供將先前未被第一致動器201接合的腳托37接合入第二入口點301中並產生該紗饋給件110上的填塞織跡。
若織針固持缸筒2相對於致動凸輪「C」以順時針旋轉意義「CW」作旋轉(圖5b),選擇器9的腳托37在中央突件127的第二側上滑動以供舉升衝件7直到衝件7的腳托25接合入有關一第二紗饋給件110之掉落織跡上升102中為止。作為一替代方案,選擇器9的腳托37在側突件128的另一者之第二側上滑動,藉以舉升衝件7直到衝件7的腳托25接合入有關第二紗饋給件110之填塞織跡上升101中為止。並且,第一致動器201之第二陣列的槓桿204係作用在選擇器9上以供將腳托37接合入第一入口點301中並產生一不同相鄰的紗饋給件110上之填塞織跡,且第二致動器202之一第二陣列的槓桿204係作用在選擇器9上以供將腳托37接合入第一入口點300中並產生該不同相鄰的紗饋給件110上之掉落填塞織跡。
本發明達成重要的優點。
首先,本發明係容許克服先前技藝的缺陷。
特別來說,本發明係容許產生僅以一旋轉意義操作、或以交替振盪動作操作之圓形機,其係: 在軸向及徑向方向皆很密實; 可製作具有小徑向尺寸、甚至低於165mm的管狀織物; 對於所獲得的織針運動具有較不嚴苛的拘限藉以製作更加複雜的織物; 比起已知機器而言更為密實,但容許獲得與較佔體積的機器相同之織針運動數目,或甚至更複雜的運動; 相對於先前技藝及相同缸筒直徑而言具有更高(甚至雙倍)數目的「饋給件」、亦即紗饋給點; 可執行「嵌花(intarsia)」設計、亦即有色的基圖(motifs)而反向無浮紗; 可製作三維紡織物件,而不會不必要地變動編織密度且無需添加具有紗剪切的路線部分。
1‧‧‧編織頭
2‧‧‧織針固持缸筒
3‧‧‧織針
3b,3c,3d,3e,3g,3h,3i,3l,3m,3n,3o,3p,3q,3t‧‧‧垂直線
4‧‧‧縱向溝槽
5‧‧‧驅動鏈
6,39‧‧‧次織針
7‧‧‧衝件
8‧‧‧啟動元件
9‧‧‧選擇器
10‧‧‧足
11‧‧‧主體部
12‧‧‧主體部的上端
13,30‧‧‧座位
14‧‧‧突部
15‧‧‧上表面
16,27‧‧‧下抵靠表面
17‧‧‧彈性撓性臂
18,24‧‧‧下部分
19,37,38‧‧‧徑向移動腳托
20‧‧‧突件
21‧‧‧軸向延伸物
23‧‧‧長形上部分
22,25,32‧‧‧徑向靜態腳托
25,32,37‧‧‧腳托
26‧‧‧上抵靠表面
28‧‧‧遠端
29‧‧‧傾斜表面
31‧‧‧下端
33‧‧‧軸向移動元件
33a‧‧‧彈性撓性延伸物
33b‧‧‧靜態對比凸輪
33c‧‧‧靜態磁性致動器
34‧‧‧軸向靜態元件
35‧‧‧徑向齒
36‧‧‧抵靠表面
40‧‧‧選擇器凸輪
41‧‧‧衝件凸輪
42‧‧‧啟動元件凸輪
43‧‧‧輔助次織針凸輪
44‧‧‧輔助選擇器凸輪
100‧‧‧第二上升
101‧‧‧填塞織跡上升
102‧‧‧掉落織跡上升
106,113,114‧‧‧下降
110‧‧‧紗饋給件
111‧‧‧中央三角形凸輪
112‧‧‧側凸輪
115‧‧‧上上升
116‧‧‧下上升
117,119‧‧‧中央區域
120‧‧‧基本上水平長度
121‧‧‧掉落織跡下降
122‧‧‧三角形凸輪
123‧‧‧圓形輪廓
124‧‧‧單一軌道
125‧‧‧脫離區域
126‧‧‧波狀分段
127‧‧‧中央突件
128‧‧‧側突件
129‧‧‧第一上升
131‧‧‧第一下降
132‧‧‧第二下降
133‧‧‧出口斜坡
200‧‧‧選擇裝置
201‧‧‧致動器
202‧‧‧第二致動器
203‧‧‧第一陣列的槓桿
204‧‧‧第二陣列的槓桿
205,206‧‧‧槓桿
300‧‧‧第一入口點
301‧‧‧第二入口點
401‧‧‧第一接合表面
402‧‧‧第二接合表面
K-K‧‧‧共同垂直軸線
C‧‧‧致動凸輪
CCW‧‧‧第一旋轉意義/逆時針旋轉意義
CW‧‧‧第二旋轉意義/順時針旋轉意義
F‧‧‧箭頭
h1‧‧‧第一軸向延伸物
h2‧‧‧第二軸向延伸物
h3‧‧‧第三軸向延伸物
h4‧‧‧第四軸向延伸物
h5‧‧‧第五軸向延伸物
h6‧‧‧第六軸向延伸物
W-W‧‧‧對稱平面
X-X‧‧‧中央軸線
Y‧‧‧對稱軸線
Z‧‧‧中軸向直線
下文將參照附圖作出此描述,其僅供指示用且因此為非限制目的,其中: 圖1顯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圓編機的一織針固持缸筒之一放大部分,其中可看見一織針的一驅動鏈,與一平面上所發展之致動凸輪的一長度作耦接; 圖2a及2b顯示與一織針作耦接之驅動鏈的各別放大部分; 圖2c顯示驅動鏈的一元件之一變異; 圖3a-3i及3l-3t顯示驅動鏈之一系列的可能組態; 圖4a-4d顯示在一平面上所發展之致動凸輪的一長度,其中各別路徑係由驅動鏈所遵行; 圖5a顯示以一逆時針旋轉意義操作之時的致動凸輪的一放大部分; 圖5b顯示凸輪以一順時針旋轉意義操作之時的圖5a之部分; 圖6顯示圖5a及5b的凸輪之一細部的立體圖; 圖7顯示如先前圖式的機器中所使用之一致動器的立體圖; 圖8顯示圖7的致動器之俯視圖。
Claims (20)
- 一種圓編機,其包含: 一織針固持缸筒,其具有配置於該織針固持缸筒的一中央軸線周圍之複數個縱向溝槽; 複數個織針,其各被容置於一各別縱向溝槽中; 至少一紗饋給件,其操作性聯結至該等織針; 致動凸輪,其配置於該織針固持缸筒周圍且可繞該中央軸線相對於該織針固持缸筒移動,以供造成或容許該等織針沿著該等縱向溝槽運動藉以能夠由該等織針使織跡形成; 一驅動鏈,以供各織針被插入各別縱向溝槽中、位居各別織針下方及操作性放置在各別織針與該等致動凸輪之間; 其中該驅動鏈係包含: 一次織針,其配置於該織針下方; 一選擇器,其配置於該次織針下方,具有至少一各別腳托徑向可移動於一操作位置與一非操作位置之間,在該操作位置中使其被提取藉以接合於由選擇器凸輪界定的各別選擇器路徑,在非操作位置中使其縮回藉以不接合於該等選擇器路徑; 至少一選擇裝置,其在控制下作用於該選擇器上,以供使後者切換入該操作位置或該非操作位置或扣持其中; 一衝件,其配置於該次織針與該選擇器之間,其中該衝件的一下部分接合於該選擇器且該衝件的一上部分接合於該次織針,其中該衝件具有一各別腳托,該各別腳托可接合於由衝件凸輪界定的各別衝件路徑; 其中請參考,該驅動鏈以一旋轉意義繞該中央軸線相對於該等致動凸輪作旋轉,該等衝件路徑係包含用於各紗饋給件的一填塞織跡上升及一掉落織跡上升,且其中該掉落織跡上升的一入口係周緣性先行於該填塞織跡上升的一入口;其中該等選擇器路徑係包含單一軌道,其界定用於各紗饋給件之以一者位於另一者後被接續放置的一第一上升及一第二上升;其中該第一上升係周緣性先行於該第二上升;其中該第一上升係操作性聯結至該掉落織跡上升,且該第二上升操作性聯結至該填塞織跡上升。
- 如請求項1之圓編機,其中該掉落織跡上升的一入口係緊接著先行於該填塞織跡上升的一入口。
- 如請求項1或2之圓編機,其中該填塞織跡上升及該掉落織跡上升係在各別最大高度點之後以一者合併入另一者中。
- 2或3之圓編機,其中該單一軌道具有至少一附有峰與谷之波狀分段,且其中該波狀分段包含該第一上升及該第二上升;其中該波狀分段係包含一第一下降,其中該第一下降將該第一上升連接至該第二上升;其中該波狀分段係包含一遵行於該第二上升之第二下降;其中該波狀分段中之該選擇器的腳托之入口點係被界定於該第一上升的一基底上及該第二上升的一基底上。
- 如請求項4之圓編機,其中該單一軌道係具有一用於各紗饋給件之脫離區域;其中該脫離區域係遵行於該第二下降並組配為能夠使各別腳托徑向跑出該單一軌道外。
- 如請求項5之圓編機,其中該脫離區域具有延伸於該單一軌道的一底表面與一徑向較外部表面之間之至少一出口斜坡。
-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圓編機,其中該第一上升的一軸向延伸物基本上係與該第二上升的一軸向延伸物為相同;其中該第一上升的一周緣性延伸物基本上係與該第二上升的一周緣性延伸物為相同。
-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圓編機,其中該第一上升係相對於各別掉落織跡上升呈提早周緣性偏移,且該第二上升係相對於各別填塞織跡上升呈提早周緣性偏移。
-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圓編機,其中該第一上升的一最大高度係周緣性先行於各別掉落織跡上升的一入口;其中該第二上升的一基底係周緣性先行於各別填塞織跡上升的一入口;其中該第二上升的一最大高度係周緣性先行於各別填塞織跡上升的一最大高度。
-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圓編機,其中該紗饋給件係遵行於該填塞織跡上升及該掉落織跡上升的各別最大高度點。
-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圓編機,其包含至少兩個紗饋給件,其中該單一軌道包含一與各紗饋給件聯結之脫離區域及至少兩個波狀分段,其各者以一者周緣性位於另一者之後而被放置在兩個脫離區域之間。
- 如請求項11之圓編機,其中該脫離區域相對於各別紗饋給件呈對稱;其中該波狀分段相對於一位居以一者周緣性位於另一者之後的兩個紗饋給件之間的一中間位置之中軸向直線呈對稱;其中該脫離區域具有兩個被放置於其相對端上之出口斜坡。
- 如請求項11或12之圓編機,其中該波狀分段包含一相對於該中軸向直線呈對稱之中央突件以及兩個側突件;其中一谷係被界定於該中央突件與兩個側突件之間。
- 如請求項11、12或13之圓編機,其中該等衝件路徑係包含一第一對的填塞織跡及掉落織跡上升,以及被耦接至各紗饋給件且相對於該紗饋給件呈對稱配置之一第二對的填塞織跡及掉落上升;其中該等第一及第二對的填塞織跡及掉落織跡上升係合併入與各別紗饋給件呈對準之該等衝件路徑的一中央區域中。
-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圓編機,其中該至少一選擇裝置係包含以一者周緣性放置在另一者旁邊且位居兩個接續的紗饋給件之間之兩個致動器;其中該等致動器的各者被放置在由該波狀分段所界定的一各別谷上。
-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圓編機,其中該致動器係包含一第一陣列的槓桿以及軸向重疊於該第一陣列的槓桿之一第二陣列的槓桿;其中該第一陣列的槓桿係組配為若該織針固持缸筒相對於該等致動凸輪的相對旋轉以逆時針意義發生則操作;其中該第二陣列的槓桿係組配為若該織針固持缸筒相對於該等致動凸輪的相對旋轉以順時針意義發生則操作。
- 一種用於移動一圓編機的織針之方法,其中該圓編機係根據請求項1至16中的任一或多項,該方法包含下列步驟: 造成該織針固持缸筒與該等致動凸輪之間的一相對旋轉; 其中提供下列步驟以供: 使該選擇器的腳托接合入被界定於該第一上升的一基底上之一第一入口點中; 藉由該相對旋轉及各別腳托在該第一上升上的一後續滑動來舉升該選擇器; 藉由該選擇器所作的一軸向推押往上來舉升該衝件,直到該衝件的腳托接合入該掉落織跡上升為止; 藉由該相對旋轉及各別腳托在該掉落織跡上升上的一後續滑動來進一步舉升該衝件,藉以舉升該織針並產生一掉落織跡; 其中該衝件在被舉升之時係離開該選擇器; 其中該衝件被舉升及在該掉落織跡上升上滑動之時,該選擇器的腳托係在亦走過該第二上升之單一軌道中移動; 或提供下列步驟以供: 使該選擇器的腳托接合入被界定於該第二上升的一基底上之一第二入口點中; 藉由該相對旋轉及各別腳托在該第二上升上的一後續滑動造成該選擇器被舉升; 藉由該選擇器所作的一軸向推押往上來舉升該衝件,直到該衝件的腳托接合入該填塞織跡上升為止; 藉由該相對旋轉及各別腳托在該填塞織跡上升上的一後續滑動來造成該衝件被進一步舉升,藉以舉升該織針並產生一填塞織跡。
- 如請求項17之方法,其中在走過該第二上升之後,該選擇器的腳托係走過一第二下降並跑入一脫離區域中;其中該選擇器的腳托係走過該脫離區域,直到其接合一出口斜坡為止,其中該出口斜坡造成各別腳托徑向跑出該單一軌道外。
- 如請求項17或18之方法,其中若該織針固持缸筒相對於該等致動凸輪以一逆時針旋轉意義作旋轉,該選擇器的腳托係在該中央突件的第一側上滑動藉以舉升該衝件直到該衝件的腳托接合入有關一第一紗饋給件的該掉落織跡上升為止,或者該選擇器的腳托係在側突件的一者之一第一側上滑動藉以舉升該衝件直到該衝件的腳托接合入有關該第一紗饋給件的該填塞織跡上升為止; 其中若該織針固持缸筒相對於該等致動凸輪以一順時針旋轉意義作旋轉,該選擇器的腳托係在該中央突件的第二側上滑動藉以舉升該衝件直到該衝件的腳托接合入有關一第二紗饋給件的該掉落織跡上升為止,或者該選擇器的腳托係在該等側突件的另一者之一第二側上滑動藉以舉升該衝件直到該衝件的腳托接合入有關該第二紗饋給件的該填塞織跡上升為止。
- 如請求項19之方法,其中若該織針固持缸筒相對於該等致動凸輪以一逆時針旋轉意義作旋轉,一第一致動器之一第一陣列的槓桿係作用在該等選擇器上以供將該等腳托接合入該第一入口點並在一紗饋給件上產生掉落織跡,且一第二致動器之一第一陣列的槓桿係作用在該等選擇器上以供將該等腳托接合入該第二入口點並在該紗饋給件上產生填塞織跡;其中若該織針固持缸筒相對於該等致動凸輪以一順時針旋轉意義作旋轉,該第二致動器之一第二陣列的槓桿係作用在該等選擇器上以供將該等腳托接合入該第一入口點並在一不同、相鄰的紗饋給件上產生掉落織跡,且該第一致動器之一第二陣列的槓桿係作用在該等選擇器上以供將該等腳托接合入該第二入口點並在該不同、相鄰的紗饋給件上產生填塞織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IT102017000044770 | 2017-04-24 | ||
IT102017000044770A IT201700044770A1 (it) | 2017-04-24 | 2017-04-24 | Macchina circolare per maglieria e metodo di movimentazione di aghi di una macchina circolare per maglieria |
??102017000044770 | 2017-04-2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839202A true TW201839202A (zh) | 2018-11-01 |
TWI771392B TWI771392B (zh) | 2022-07-21 |
Family
ID=59811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7109287A TWI771392B (zh) | 2017-04-24 | 2018-03-19 | 圓編機及移動圓編機之織針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214899B2 (zh) |
EP (1) | EP3615721B1 (zh) |
KR (1) | KR102544768B1 (zh) |
CN (1) | CN108754822B (zh) |
BR (1) | BR112019022223B1 (zh) |
IT (1) | IT201700044770A1 (zh) |
TW (1) | TWI771392B (zh) |
WO (1) | WO201819797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IT201900005900A1 (it) * | 2019-04-16 | 2020-10-16 | Santoni & C Spa | Metodo per la realizzazione di tessuto a maglia traforato su una macchina circolare per maglieria |
CN110093711B (zh) * | 2019-05-30 | 2024-03-19 | 浙江罗速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针织机械用两个双向选针器为一路的行针系统 |
CN110670225A (zh) * | 2019-08-01 | 2020-01-10 | 浙江华诗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四路往复提花走针装置及走针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097510A (en) * | 1959-12-14 | 1963-07-16 | M brown | |
NL269220A (zh) * | 1960-09-13 | |||
JPS6228451A (ja) * | 1985-07-24 | 1987-02-06 | 渡辺靴下工業株式会社 | 編機用選針装置 |
IT1230320B (it) * | 1989-07-10 | 1991-10-18 | Mecmor Spa | Macchina per maglieria, calzetteria o simile, con dispositivo di comando degli aghi per l'esecuzione di punti di disegno. |
IT1236639B (it) * | 1989-10-31 | 1993-03-25 | Lonati Srl | Macchina circolare per maglieria, calzetteria o simile con dispositivo per ripetere la selezione degli aghi ad almeno un'alimentazione di filo. |
ITMI981232A1 (it) * | 1998-06-03 | 1999-12-03 | Matec Spa | Macchina circolare per maglieria o calzetteria a piu' cadute o alimentazioni ad elevata versatilita' di impiego |
US5960645A (en) * | 1998-06-05 | 1999-10-05 | Sangiacomo S.P.A. | Device for selecting needles in circular stocking knitting machines |
IT1312314B1 (it) * | 1999-05-24 | 2002-04-15 | Matec Spa | Dispositivo di comando degli aghi in macchine per maglieria,calzetteria o simili. |
JP2001049557A (ja) * | 1999-07-22 | 2001-02-20 | Hakuryu Kikaisho Kofun Yugenkoshi | 丸編機の選針装置 |
JP2003247152A (ja) * | 2002-02-19 | 2003-09-05 | Inoue Kikai Hanbai:Kk | 編機用選針ドラム |
ITMI20030900A1 (it) | 2003-05-02 | 2004-11-03 | Santoni & C Spa | Macchina circolare per maglieria, particolarmente per la |
ITMI20030899A1 (it) * | 2003-05-02 | 2004-11-03 | Santoni & C Spa | Macchina circolare per maglieria, particolarmente a medio |
HUE035114T2 (en) * | 2010-05-04 | 2018-05-02 | Steps Holding Bv |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knitted article with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
IT1403218B1 (it) * | 2011-01-05 | 2013-10-17 | Santoni & C Spa | Macchina circolare monocilindro per calze da uomo, del tipo con aghi sul platorello |
ITMI20111683A1 (it) * | 2011-09-19 | 2013-03-20 | Lonati Spa | Procedimento per la preparazione di un manufatto tubolare del tipo calza o simile al prelievo automatizzato al termine della sua formazione su una macchina circolare a doppio cilindro con almeno una alimentazione o caduta e macchina circolare a doppi |
CN203513937U (zh) * | 2013-10-23 | 2014-04-02 | 汕头市喜达兴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双面上下电脑提花圆机 |
CN104499179A (zh) * | 2014-12-24 | 2015-04-08 | 湖州新创丝织品有限公司 | 电脑提花窗帘大圆机 |
-
2017
- 2017-04-24 IT IT102017000044770A patent/IT201700044770A1/it unknown
-
2018
- 2018-03-19 TW TW107109287A patent/TWI771392B/zh active
- 2018-03-27 EP EP18716358.9A patent/EP3615721B1/en active Active
- 2018-03-27 KR KR1020197034507A patent/KR102544768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8-03-27 BR BR112019022223-5A patent/BR112019022223B1/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8-03-27 US US16/608,052 patent/US11214899B2/en active Active
- 2018-03-27 WO PCT/IB2018/052073 patent/WO2018197971A1/en unknown
- 2018-04-08 CN CN201810306637.1A patent/CN108754822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190138869A (ko) | 2019-12-16 |
BR112019022223B1 (pt) | 2023-03-28 |
EP3615721A1 (en) | 2020-03-04 |
WO2018197971A1 (en) | 2018-11-01 |
US20200199794A1 (en) | 2020-06-25 |
US11214899B2 (en) | 2022-01-04 |
EP3615721B1 (en) | 2021-06-23 |
CN108754822A (zh) | 2018-11-06 |
KR102544768B1 (ko) | 2023-06-16 |
CN108754822B (zh) | 2020-09-22 |
IT201700044770A1 (it) | 2018-10-24 |
TWI771392B (zh) | 2022-07-21 |
BR112019022223A2 (pt) | 2020-05-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201839202A (zh) | 圓編機及移動圓編機之織針的方法 | |
TW201839201A (zh) | 圓編機之槓桿致動器、圓編機及移動圓編機之織針的方法 | |
TWI770142B (zh) | 圓編機及移動圓編機之織針的方法 | |
JP4996677B2 (ja) | 靴下類又は他のニット製品のためのダブルシリンダ円形編機 | |
US1972044A (en) | Knitting machine | |
TW202106939A (zh) | 用於編織機之扁平部件及包含此扁平部件之編織機 | |
US12110620B2 (en) |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and a method for moving the needles of a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 |
CN111826789B (zh) | 用于制造网孔针织面料的圆型针织机 | |
TW202104701A (zh) | 在圓型針織機上製造網孔針織面料的方法 | |
KR102512375B1 (ko) | 자신의 축선을 중심으로 일어나는 교번적인 회전 운동으로 작동될 수 있는 바늘 실린더를 갖는 원형 편직 기계로 제품의 일부분을 제조하기 위한 방법 | |
KR101601435B1 (ko) | 경편기 | |
EP4367308A1 (en) | A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with assembly for needle and sinker selection | |
WO2023281328A1 (en) | A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with sinker selection and related method for knitting | |
TW202041737A (zh) | 製作毛圈線圈之圓型針織機及在圓型針織機中製作毛圈線圈之方法 | |
US214522A (en) | Improvement in knitting-machin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