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70211C - 连接软性印刷电路和接线板的结构和方法、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连接软性印刷电路和接线板的结构和方法、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70211C
CN1270211C CN 02128516 CN02128516A CN1270211C CN 1270211 C CN1270211 C CN 1270211C CN 02128516 CN02128516 CN 02128516 CN 02128516 A CN02128516 A CN 02128516A CN 1270211 C CN1270211 C CN 127021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parts
localization part
circuit pattern
terminal block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0212851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74479A (zh
Inventor
寺坂信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filed Critical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Priority to CN 0212851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270211C/zh
Publication of CN14744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744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7021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7021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binations Of Printed Boards (AREA)
  • Printing Elements For Providing Electric Connections Between Prin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接线板位于带式载体封装(TCP)的背侧,最左侧TCP中的槽口的上边缘和接线板的最左输出接线端部分的最左接线端的一个分支的外侧边缘位于同一平面,其下边缘与该分支的外侧边缘位于同一平面,且接线端和输出接线端部分的对应接线端彼此无位移地重叠。类似地,最右侧TCP中的槽口的上边缘和接线板的最右输出接线端部分的最右接线端的一个分支的外侧边缘位于同一平面,其下边缘与该分支的外侧边缘位于同一平面,且接线端和输出接线端部分的对应接线端彼此无位移地重叠。

Description

连接软性印刷电路和接线板的结构和方法、 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连接软性印刷电路和接线板的结构和方法、和液晶显示器件(LCD)以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是,连结例如带式载体封装(TCP)和接线板的结构和方法,和具有这种连接结构的LCD器件以及用于制造它们的方法。本申请要求保护申请日为2001年4月16日、申请号为NO.2001-117553的日本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这里参照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通过将液晶注入TFT(薄膜晶体管)板和CF(滤色器)板之间的空隙,形成一LCD板,然后在LCD板上连接具有用于驱动LCD板的驱动器IC(集成电路)的TCP,并在TCP上连接用于提供信号和电源的接线板,从而制造出一LCD器件。
在该过程中,通常,当连接TCP和接线板时,例如,通过一个一个的叠置定位标记,如预先分别在TCP和接线板上形成定位孔或分别在TCP的输入端部分和接线板的输出端部分的边缘的预定区域形成凹坑和凸起,将它们彼此对齐。
但是,这些用作定位标记的定位孔和凹坑(凸起)形成的步骤不同于电路图案的形成步骤,因此定位标记和电路图案之间的相对位置会发生错误,从而产生TCP和接线板之间的误定位。
另外,通过这种利用凹坑或凸起作为定位标记的方法,当凹坑形成时,用于TCP的输入端部分和接线板的输出端部分连接的区域的面积会减小,相反,当形成凸起时,当TCP的输入端部分和接线板的输出端部分连接时,会出现这样一种缺点,即凸起可能会与相对的接线端部分碰撞,从而损坏。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例如,日本专利NO.2730572公开了一种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当TCP和接线板上形成电路图案时,在不考虑原始的印刷电路图案的前提下,同时形成作为定位标记的虚拟导线和虚拟焊点,并使虚拟导线和虚拟焊点彼此重叠并以使二者对准。
通过这种方法,具体而论如图18A所示,TCP102与LCD板100连接,例如,将最右端和最左端的TCP102与接线板101对齐,然后将接线板与各TCP102连接。
下面将说明TCP102和接线板101的结构。
如图18A所示,在各TCP102中,在绝缘的软带式载体的安装部分安装有用于驱动LCD板100的驱动器IC104。
该带载体103由绝缘的软基膜(未示出)和膜上所形成的包括输入接线端部分105和输出接线端部分106的印刷电路图案(未示出)构成。
输入接线端部分105,如图18A、19、21所示,具有多个线性接线端1051、1052、……、105n(例如n=384)。最外接线端1051和105n的外侧还形成有虚拟导线103a、103a。
而且,如图18A、18B、19和21所示,绝缘软基膜(未示出)在预定区域被切割,从而在其两侧形成槽口107、107,其中,形成虚拟导线103a、103a,从而使下述的U形虚拟焊点113、113可由肉眼识别。
槽口107特别形成为一凹槽,其上边缘108和下边缘109沿垂直于组成输入接线端部分105的线性接线端1051、1052、……、105n的延伸方向的方向延伸。
如图18B所示,该接线板101由绝缘板110和在板上形成的包括与TCP102的输入接线端连接的输出接线端部分111的印刷电路图案构成。
每个输出接线端部分111具有n个对应输入接线端部分105的接线端1121、1122、……112n。而且,如图18B、20、22所示,例如,最左输出接线端部分111的最外接线端1121的外侧和最右输出接线端部分111的最外接线端112n的外侧形成有U形虚拟焊点113、113。
下面将说明将接线板101与各TCP102连接中定位的方法。
首先,各向异性导电薄膜(ACF)被固定在接线板101的各输出接线端部分111上,然后该薄膜以各输出接线端部分111面向各TCP102的输入接线端部分105的方式被固定在TCP102的背侧。
然后,在两最外侧TCP102中,虚拟导线103a在垂直于输入接线端部分105(输出接线端部分111)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排列、并被重叠在U形虚拟焊点113的垂直部分上。
然后,如图23和24所示,对准是沿输入接线端部分105的延伸方向进行的,因此U形虚拟焊点113可被放入槽107中,该槽口107的上边缘108与U形虚拟焊点113的外侧上边缘114对准,槽口107的下边缘109可与U形虚拟焊点113的外侧下边缘115对准。
然后,利用加热工具,可在一定压力下将TCP102和接线板101加热到预定温度,从而将TCP102和接线板101连接。
但是,根据上述传统技术,需要在TCP102上预留一个区域,用于提供除接线端1051、1052、……105n外的虚拟导线103a、103a,从而导致TCP102必须更宽的问题。
这个问题进而导致另一个问题,即当多个TCP102被连接到一具有大量像素的高清晰度LCD上时,互相靠近的这些TCP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互相干扰。
相反,如果降低TCP102的内部接线端间距以减小TCP102的宽度,会出现短路的问题,导致可靠性变坏。
发明内容
考虑上述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用于连接TCP和接线板的结构和方法和LCD器件以及用于制造它们的方法,它们可以在不损害连接可靠性的前提下精确定位并减小TCP的宽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连接软性印刷电路和接线板的连接结构,该软性印刷电路包括:形成在绝缘软基膜的一侧或两侧上的第一电路图案和安装在绝缘软基膜的预定区域上的半导体装置;所述接线板包括绝缘板,该绝缘板的一侧或两侧上形成有第二电路图案,该电路图案用于接收信号或将信号传送到软性印刷电路,其特征在于:
绝缘软基膜的预定区域在绝缘软基膜上形成,并面向接线板,它构成第一电路图案,并被切割形成一槽口,从而使用于软性印刷电路和接线板对齐的第一定位部分可通过肉眼被识别;且
根据第一定位部分和第二定位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所述软性印刷电路和所述接线板至少在两个不同方向上彼此对齐,其中该第二定位部分可通过所述槽口被肉眼识别,并且所述第二定位部分是所述第二电路图案的一部分,并用于所述软性印刷电路和所述接线板的定位;其中,
组成第一电路图案、具有多个线性输入接线端或多个线性输出接线端的输入接线端部分或输出接线端部分与组成第二电路图案并具有多个线性输入接线端或多个线性输出接线端的输出接线端部分或输入接线端部分相连接;
所述两个不同方向是第一电路图案中的线性输入接线端或线性输出接线端的延伸方向,和与该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
该第一定位部分是组成第一电路图案的输入接线端部分或输出接线端部分的一部分;
该第二定位部分是组成第二电路图案的输出接线端部分或输入接线端部分的一部分,且它分别与组成第一电路图案的输入接线端部分或输出接线端部分连接;
该槽口具有一边缘,它至少向与所述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定位部分平行于该延伸方向;且
所述第二定位部分以这种方式形成,即当软性印刷电路的输入接线端部分或输出接线端部分和接线板的输出接线端部分或输入接线端部分分别彼此精确对齐时,第二定位部分的一部分被重叠在第一定位部分上,第二定位部分的其余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的边缘,与槽口的边缘对齐。
在前述的第一方面中,最佳的方式是根据槽口的一个边缘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二定位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软性印刷电路和接线板至少在两个不同方向上彼此对齐。
另外,最佳的方式是,当第一定位部分是组成第一电路图案的输入接线端部分或输出接线端部分中的线性输入接线端或线性输出接线端的软性印刷电路的最外围输入接线端或最外围输出接线端的一部分;且
其中所述第二定位部分是由所述线性输入接线端或所述线性输出接线端形成的。
另外,最佳方式是,第一定位部分和第二定位部分分别有一具有相同宽度的区域,它们彼此重叠,在该结构中,其部分被形成为第一定位部分的线性输入接线端或线性输出接线端,除了第一定位部分以外,其宽度至少向软性印刷电路中的中心侧输入接线端或中心侧输出接线端增加。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连接软性印刷电路和接线板的连接方法,该软性印刷电路包括:形成在绝缘软基膜的一侧或两侧上的第一电路图案和位于绝缘软基膜的预定区域上的半导体装置;所述接线板包括绝缘板,其一侧或两侧上形成有一第二电路图案,该电路图案用于接收信号或将信号传送到软性印刷电路,所述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绝缘软基膜的一侧上形成第一电路图案的部分,使其面向接线板,从而可作为软性印刷电路和接线板的定位中使用的第一定位部分;
使在绝缘板上形成第二电路图案的部分,以作为在软性印刷电路和接线板的定位中使用的第二定位部分;
在绝缘软基膜的预定区域切割形成一槽口,通过该槽口使第一定位部分可通过肉眼识别;且
根据通过槽口可被肉眼识别的第一定位部分和第二定位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软性印刷电路和接线板至少在两个不同方向上彼此对齐;其中,
所述两个不同方向是第一电路图案中的线性输入接线端或线性输出接线端的延伸方向,和与该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
用组成第一电路图案且具有多个线性输入接线端或多个线性输出接线端的输入接线端部分或输出接线端部分的一部分形成第一定位部分;
用组成第二电路图案且具有多个线性输入接线端或多个线性输出接线端的输出接线端部分或输入接线端部分的一部分形成第二定位部分;
在槽口上沿与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形成边缘,并在与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形成第一定位部分;
第二定位部分以这种方式预先形成,即当组成软性印刷电路的第一电路图案的输入接线端部分或输出接线端部分和组成接线板的第二电路图案的输出接线端部分或输入接线端部分分别沿与组成第一电路图案的输入接线端部分或输出接线端部分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精确对齐时,第二定位部分的一部分和第一定位部分互相重叠,第二定位部分的另一部分的边缘与槽口的边缘对齐;且
使第一定位部分和第二定位部分彼此对齐,然后将软性印刷电路和接线板连接。
在前述的第二方面中,最佳的方式是,根据槽口的一个边缘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二定位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软性印刷电路和接线板至少在两个不同方向上彼此对齐。
还有另一最佳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用组成第一电路图案的输入接线端部分或输出接线端部分中的线性输入接线端或线性输出接线端的软性印刷电路的最外围接线端部分形成第一定位部分;且
使用所述线性输出接线端或所述线性输入接线端的所述部分形成所述第二定位部分,从而与所述的第一电路图案的所述最外围接线端相连。
另一最佳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第一定位部分和所述第二定位部分中分别提供具有相同宽度的区域,从而使其可彼此重叠,并且其中除了所述第一定位部分以外,使得所述接线端的宽度至少向所述软性印刷电路中的中心侧输入接线端或中心侧输出接线端递增。
其它附加最佳方式特征在于:考虑到当软性印刷电路和接线板连接时绝缘软基薄膜的膨胀,至少线性输入接线端或线性输出接线端的宽度和线性输入接线端或线性输出接线端和相邻接线端之间的距离被预先设定,其中线性输入接线端和线性输出接线端的一部分形成第一定位部分。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具有第一方面中所述连接结构的液晶显示器件,包括:
液晶显示板;
连接到液晶显示板上的软性印刷电路;和
与软性印刷电路连接的接线板,
当接线板向软性印刷电路提供信号时,软性印刷电路上安装的半导体装置驱动液晶显示板;所述液晶显示器件具有用于连接所述软性印刷电路和所述接线板的连接结构,所述软性印刷电路包括:形成在绝缘软基膜的一侧或两侧上的第一电路图案和位于绝缘软基膜的预定区域上的半导体装置;所述接线板包括绝缘板,该绝缘板的一侧或两侧上形成有第二电路图案,该第二电路图案用于接收信号或将信号传送到软性印刷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软基膜的预定区域形成在绝缘软基膜上的面向接线板的一侧,它组成第一电路图案,并被切割形成一槽口,从而使用于软性印刷电路和接线板定位的第一定位部分可通过该槽口由肉眼识别;且
根据第一定位部分和第二定位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软性印刷电路和接线板至少在两个不同方向上彼此对齐,其中该第二定位部分可通过槽口被肉眼识别,并且所述第二定位部分是所述第二电路图案的一部分,并用于所述软性印刷电路和所述接线板的定位;其中,
组成第一电路图案、具有多个线性输入接线端或多个线性输出接线端的输入接线端部分或输出接线端部分与组成第二电路图案并具有多个线性输入接线端或多个线性输出接线端的输出接线端部分或输入接线端部分相连接;
所述两个不同方向是第一电路图案中的线性输入接线端或线性输出接线端的延伸方向,和与该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
该第一定位部分是组成第一电路图案的输入接线端部分或输出接线端部分的一部分;
该第二定位部分是组成第二电路图案的输出接线端部分或输入接线端部分的一部分,且它分别与组成第一电路图案的输入接线端部分或输出接线端部分连接;
该槽口具有一边缘,它至少向与所述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定位部分平行于该延伸方向;且
所述第二定位部分以这种方式形成,即当软性印刷电路的输入接线端部分或输出接线端部分和接线板的输出接线端部分或输入接线端部分分别彼此精确对齐时,第二定位部分的一部分被重叠在第一定位部分上,第二定位部分的其余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的边缘,与槽口的边缘对齐。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
将软性印刷电路与液晶显示板连接的步骤,所述软性印刷电路包括:形成在绝缘软基膜的一侧或两侧上的第一电路图案,和位于绝缘软基膜的预定区域上的半导体装置;
将接线板与软性印刷电路连接的步骤,所述接线板包括绝缘板,该绝缘板的一侧或两侧上形成有第二电路图案,该第二电路图案用于接收信号或将信号传送到软性印刷电路,
所述连接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在绝缘软基膜上形成第一电路图案的一部分,以使其面向所述接线板,该部分作为用于软性印刷电路和接线板定位的第一定位部分;
在绝缘板上形成第二电路图案的一部分,该部分作为用于软性印刷电路和接线板定位的第二定位部分;
在预定区域切割绝缘软基膜以形成槽口,通过该槽口使第一定位部分可被肉眼识别;
根据通过槽口可被肉眼识别的第一定位部分和第二定位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在至少两个不同方向上将软性印刷电路和接线板彼此对齐;其中,
所述两个不同方向是第一电路图案中的线性输入接线端或线性输出接线端的延伸方向,和与该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
用组成第一电路图案且具有多个线性输入接线端或多个线性输出接线端的输入接线端部分或输出接线端部分的一部分形成第一定位部分;
用组成第二电路图案且具有多个线性输入接线端或多个线性输出接线端的输出接线端部分或输入接线端部分的一部分形成第二定位部分;
在槽口上沿与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形成边缘,并在与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形成第一定位部分;
第二定位部分以这种方式预先形成,即当组成软性印刷电路的第一电路图案的输入接线端部分或输出接线端部分和组成接线板的第二电路图案的输出接线端部分或输入接线端部分分别沿与组成第一电路图案的输入接线端部分或输出接线端部分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精确对齐时,第二定位部分的一部分和第一定位部分互相重叠,第二定位部分的另一部分的边缘与槽口的边缘对齐;且
使第一定位部分和第二定位部分彼此对齐,然后将软性印刷电路和接线板连接。
由于上述结构,当软印刷电路与接线板连接时,部分电路图案被用于定位,这样使在不降低连接可靠性的前提下,减小软性印刷电路宽度成为可能。还给内部接线端间距提供一定的容差。
另外,由于部分电路图案被用于定位,与在形成电路图案的步骤不同的步骤形成定位标记的情况相比,定位更精确。
而且,由于除了用于通过槽口可视的定位的部分,软性印刷电路的输入接线端部分的一个接线端的最外围部分的宽度相对较大,因此可能补偿由于当软性印刷电路和接线板连接时软性印刷电路的接线端的偏移引起的接触区域的减小。
而且,由于考虑到当软性印刷电路和接线板连接时绝缘软基薄的膨胀,其部分形成定位部分的接线端的宽度和该接线端与相邻接线端间的距离被预先设定,因此,它们可精确的彼此连接,从而实现,例如,没有不足的连接区域或没有不牢的接触,这样就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优点和特征将可在以下参照附图的说明中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A、1B和1C为部件分解示意图,用于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LCD器件的结构;
图2为一平面图,示出了图1中的LCD器件的LCD板、TCP、和接线板;
图3为部分平面图,示出当数据驱动器TCP与图2中的LCD板和接线板连接的状态;
图4为图3沿A-A线切割的截面图;
图5为一放大平面图,示出了放大的图3中的部分“B”;
图6为沿图5中的D-D线切割的截面图;
图7为一放大平面图,示出了放大的图3中的部分“C”;
图8为沿图7中E-E线切割的截面图;
图9A和9B用于说明连接TCP和接线板的方法;
图10为一放大平面图,示出放大的图9A的部分“F”;
图11为一放大平面图,示出放大的图9B的部分“G”;
图12为一放大平面图,示出放大的图9A的部分“H”;
图13为一放大平面图,示出放大的图9B的部分“I”;
图14A和14B用于说明连接TCP和接线板的方法;
图15为曲线图,示出了当TCP和接线板在压力下被加热连接时,时间和加热温度之间的关系;
图16为一局部放大平面图,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变型、组成LCD器件的TCP的重要部分的结构;
图17A和17B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另一变型,组成LCD器件的TCP和接线板的连接的结构;其中图17A为一局部放大平面图,示出TCP的一重要部分的结构;其中图17B为一局部放大平面图,示出接线板的输出接线端部分的一个重要部分的结构;
图18A和18B用于说明背景技术;
图19为一放大平面图,示出用于说明背景技术的放大的图18A的部分“J”;
图20为一放大平面图,示出用于说明背景技术的放大的图18B的部分“K”;
图21为一放大平面图,示出用于说明背景技术的放大的图18A的部分“L”;
图22为一放大平面图,示出用于说明背景技术的放大的图18B的部分“M”;
图23也用于说明背景技术;
图24还用于说明背景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利用多个实施例详细说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
方式
首先,说明本发明最佳方式中用于连接软性印刷电路和接线板的结构。
根据该方式软印刷板/接线板的连接结构包括:由绝缘软基膜制成的软性印刷电路,该基膜的两个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一第一电路图案,该基膜的预定区域固定有一半导体装置;以及与软性印刷电路连接的绝缘接线板,该接线板的两个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用于从软性印刷电路接收信号并向该印刷电路发射信号的第二电路图案,在该结构中,绝缘软基膜的一预定区域被切割形成一槽口,从而使第一定位部分形成在绝缘软基膜的面向接线板的一侧上,并组成第一电路图案,并在软性印刷电路和接线板定位中可由肉眼识别,因此,根据第一定位部分和第二定位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该位置关系可通过软性印刷电路和接线板之间定位的槽口用肉眼识别,软性印刷电路和接线板在至少两个方向上彼此对齐,并组成第二电路图案。
在该结构中,当软性印刷电路和接线板被连接时,第一和第二电路图案都有一部分被用于它们的定位,从而使在不损害连接可靠性的前提下降低软性印刷电路的宽度成为可能。还可能给内部接线端间距留有容差。
另外,由于第一和第二电路图案中都有一部分用于该目的,因此使精确的定位成为可能。
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用于连接TCP和接线板的结构和方法,和LCD器件以及制造它们的方法。
如图1A、1B、1C、2、3所示,本实施例的LCD器件1包括:LCD板2、用于驱动LCD板2的TCP(软性印刷电路)3和TCP(软性印刷电路)4;用于向TCP3提供信号和能量的接线板5;用于向TCP4提供信号和能量的接线板6;用于向LCD板2提供照明光的背光源7;以及用于保持LCD器件1的主体的箱体的前框板8。
在本实施例的结构中,TCP3和4和接线板5和6(即软性印刷电路TCP3和4和接线板5和6)以这样的结构被连接,即各TCP3在TCP中预先制成的槽口的预定位置处,与接线板5对齐。
LCD板2为具有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多达1536×2048×3(RGB)(红、绿、蓝)个图像像素的透明型QXGA(四向延伸图像阵列)显示器,包括TFT板11、CF板12、和包含在它们之间的液晶13(如图4所示)。
该TFT板11由透明型玻璃板(未示出)构成,在该玻璃板上以矩阵形示排列有信号线(未示出)和扫描线(未示出),在这些线的每个交点处连接有一TFT(未示出)和一像素电极(未示出),CF板12由透明玻璃板(未示出)组成,该板上形成有一滤色器(未示出)和一公共电极(未示出)。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包括16片各具有384输出端的TCP3的行和包括6片各具有256输出端的TCP4的列与LCD板2连接。
如图3和4所示,各TCP3在其输入侧与接线板5连接,在其输出侧与LCD板2的信号线(未示出)连接,并具有固定在绝缘软带载体14的固定部分14a处的数据驱动IC3a。
如图3和4所示,绝缘软带载体14为垂直长方形,且由例如聚酰亚胺制成的软基膜17,输入接线端部分(第一电路图案的一部分,未示出)15,和输出接线端部分(第一电路图案的一部分,未示出)16组成,这些部分由例如铜箔形成,并形成电路图案(未示出)。
如图3和4所示,输入接线端部分15通过导电粘接层18连接到接线板5的输出接线端部分19上,而输出接线端部分16通过导线粘接层21连接到与LCD板2的信号线连接的外部输入接线端22上。
注意阻焊剂20和密封树脂20A和密封树脂20B在图4中示出。
如图3所示,输入接线端部分15具有,例如384个接线端231、232、……、23384。输入接线端部分15的内部接线端间距为,例如,300μm。且输出接线端部分16的内部接线端间距为,例如,65μm。
而且,如图3、5、7所示,绝缘软基膜17在其两侧被切割,分别形成槽口24和25,从而可用肉眼直观地识别出最外接线端231和23384
槽口24和25为凹进式,槽口24、25的上边缘24a、25a和下边缘24b、25b沿垂直于接线端231和3384的延伸方向(长度方向)的方向(由图5中的箭头X表示)延伸。
而且,当TCP3与LCD板2连接时,TCP3具有用于定位的定位标记26a和26b,它们位于输出接线端部分16的侧边的左右角。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TCP4在其输入侧与接线板6连接,在其输出侧与LCD板2的扫描线(未示出)连接,且具有固定在绝缘软带载体(未示出)的固定部分(未示出)处的栅极驱动IC4a。
在各TCP4中,其输入接线端部分(未示出)的内部接线端间距为,例如1mm。其输出接线端部分(未示出)的内部接线端间距为,例如100μm。
如图3和4所示,接线板5由例如玻璃环氧制成的绝缘板31和输出接线端部分(部分第二电路图案)19组成,其中输出接线端部分在绝缘板31上形成从而形成电路图案,还与TCP3的输入接线端部分连接。
如图6和8所示,各对应输入接线端部分15的输出接线端部分19具有,例如,384个接线端321、322、……、32384
如图5和6所示,接线板5上的各输出接线端部分19的接线端321分为两分支33a和33b,它们在垂直于接线端321的延伸方向(长度方向)的方向上向接线板5的侧边延伸。
这里注意,两分支33a和33b的尖端33m和33n与连接的TCP3的绝缘软基膜17的侧端17a几乎处于同一平面。
而且,还要注意,分支33a和33b的最外端33s和33t与槽口24的上边缘24a和24b几乎处于同一平面。
而且,如图7所示,接线板5上的各输出接线端部分19的接线端23384分为两支34a和34b,并在垂直于接线端23384的延伸方向(长度方向)的方向上向接线板5的右侧边延伸。
注意两分支34a和34b的尖端34m和34n与连接的TCP3的绝缘软基膜17的侧端17b几乎处于同一平面。
而且,注意,分支34a和34b的最外端34s和34t与槽口25的上边缘25a和25b几乎处于同一平面。
由于各TCP3的输入接线端部分15和对应接线板5的TCP3的输出接线端部分19通过导电粘接层18连接,输入接线端部分15的接线端232(233、234、……23383)与输出接线端部分19的接线端322(323、324、……32383)连接,它们之间以几乎相同的间距对齐。
注意在各TCP3中,当与输出接线端部分19的最外接线端321和32384连接时,输入接线端部分15的最外接线端231和23384向TCP3的边缘侧具有很小的位移。
下面将说明一种用于制造本发明LCD器件1的方法。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A所示,在各TCP3与LCD板2连接之后,接线板5与各TCP3连接。各TCP3与LCD板2通过利用定位标记26a和26b将它们彼此对齐而实际连接。
下面,将说明怎样将接线板5与各TCP3连接。
如图9A所示,TCP3的制造是通过在粘结在绝缘软基膜17上的铜箔上进行光刻从而形成包括输入接线端部分15和输出接线端部分16的电路图案,然后将数据驱动IC3a固定在固定部分。
此时,如图9A-13所示,在输入接线端部分15上,接线端231、232、……、23384沿平行于TCP3的短边的方向(由图10和12中的箭头X表示)形成,并延TCP3的长边方向(图10和12中由箭头Y表示)延伸。
而且,如图14A所示,考虑到绝缘软基膜17会在下面的在压力下加热过程中膨胀,接线端231、232、233……、23384的宽度a1、a2、a3、……、a384和接线端231和232、232和233、233和234、……、23383和23384之间的距离s1、s2、s3、……、s384被设为预定值,从而它们可精确地与接线板5(未示出)的输出接线端部分19的接线端321、232、323、……、32384连接。
例如,根据可确定的最高温度、确定该温度所需的时间、下述的在压力下的加热步骤中所用的压力、制造绝缘软基膜17所用的聚酰亚胺的膨胀系数,设定距离s1、s2、s3、……、s384为它们自己的预定值。
而且,由于宽度a1、a2、a3、……、a384被设定,因此外围的接线端的宽度可稍小于中部接线端的宽度。此时,宽度a1被设为0.15mm。
但是,对于接线端231和23384,通过槽口24和25不能直观识别的区域中的宽度a01和a0384向TCP3的中心增加,从而确立了a01>a1和a0384>a384的关系。
当电路图案形成后,绝缘软基膜17在其两侧的预定矩形区域被切割,从而分别形成凹进的槽口24和25。通过这样做,接线端231和23384可通过槽口24和25直观的识别。
如图10和12所示,槽口24和25的上边缘24a和25a和下边缘24b和25b沿方向X延伸,接线端沿该方向彼此平行排列,从而垂直于接线端231和23384的延伸方向(长度方向)Y。
在本实施例中,上边缘24a和25a和下边缘24b和25b之间的距离c1和c3大约为0.5mm。且上边缘24a和25a和下边缘24b和25b的长度c2和c4大约为0.5mm。
接线板5的制造是通过在由例如玻璃环氧制成的绝缘板31上形成包含输出接线端部分19的电路图案实现的。
如图11中所示,接线板5的各输出接线端部分19的接线端321沿平行于垂直于接线端321的延伸方向(接线端长度方向)的平行排列方向(接线端宽度方向)向接线板5的侧边伸展为两个分支33a和33b。
在本实施例中,各分支33a和33b的宽度d1和d3均为0.15mm,各分支33a和33b的长度d4为0.15mm,分支33a的外边缘33s和分支33b的外边缘33t之间的距离d2为0.5mm。
且,如图13所示,接线板5的各输出接线端部分19的接线端32384沿平行于垂直于接线端32384的延伸方向(接线端长度方向)的平行排列方向(接线端宽度方向)向接线板5的侧边伸展为两个分支34a和34b。
在本实施例中,各分支34a和34b的宽度d5和d7均为0.15mm,各分支33a和33b的长度d8为0.15mm,分支34a的外边缘34s和分支34b的外边缘34t之间的距离d6为0.5mm。
而且,如图14A所示,接线端321、322、323……、32384的宽度b1、b2、b3、……、b384和接线端321和322、322和323、323和324、……、32383和32384之间的距离t1、t2、t3、……、t384被设为预定值,从而可精确的与TCP3的输入接线端部分15的接线端23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宽度b1和b384被设定为0.15mm,与宽度a1和a384相同。而且,接线端32197和32198中点和接线端32197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q0被设定为几乎与接线端23197和23198中点和接线端23197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p0相等。
而且,对宽度a2、a3、a4、……、a383和宽度b2、b3、b4、……、b383进行设定,以确定(a2/b2)=(a3/b3)=、……、=(a383/b383)<1的关系,同时对于距离s2、s3、s4、……、s382和距离t2、t3、t4、……、t382进行设定,以确定(s2/t2)=(s3/t3)=、……、=(s382/t382)<1的关系。
下面,将执行定位步骤。
首先,如图14A所示,各向异性的导电膜41被固定在接线板5的输出接线端部分19上,输出接线端部分然后以各输出接线端部分19面向TCP3的输入接线端部分15的方式被固定在各TCP3的背侧。
该各向异性导电膜41通过在绝缘材料制成的膜中加入直径大约为5μm的经过在塑料珠核上镀镍或金而形成的导电颗粒而制成,从而当在厚度方向上压紧时,它只在该厚度方向上表现出导电性。
下面,接线端231和321通过最左侧TCP3(即离LCD板2的TCP4所处的边最近)的槽口24彼此直观地基本对齐,同时,接线端23384和32384通过最右侧TCP3(即离LCD板2的TCP4所处边最远)的槽口25彼此直观的基本对齐。
在这种状态下,从上边看,最左侧TCP3的接线端231和平行于接线端321的延伸方向(接线端长度方向)Y的区域彼此精确重叠。这完成了平行方向(接线端宽度方向)X的定位。
且,最左侧TCP3中的槽口24的上边缘24a和输出接线端部分19的接线端321的分支33a的外边缘33s位于同一平面上(即,从上看彼此重叠),同时,分支33b的下边缘24b和外边缘33t位于同一平面上。这完成了在延伸方向(接线端长度方向)Y上的定位。
同时,从上边看,最右侧TCP3的接线端23384和平行于接线端32384的延伸方向(接线端长度方向)的区域彼此精确重叠,二者之间没有一点位移。这完成了平行方向(接线端宽度方向)X的定位。
而且,最右侧TCP3中的槽口25的上边缘25a和输出接线端部分19的接线端32384的分支34a的外边缘34s位于同一平面上(即,从上看彼此重叠),同时,分支34b的下边缘25b和外边缘34t位于同一平面上。这完成了在延伸方向(接线端长度方向)Y上的定位。
由于LCD板2上的TCP3通过它们之间的65μm间距彼此对齐,因此,除了上述的两个最外侧部分之外,不需定位其它部分,因此,这些其它部分只通过定位上述两个位置就可以预定的精度被自动定位。
下面,执行压力下加热的步骤。
当通过定位步骤完成定位之后,一加热工具(未示出)被压下接触各TCP3,此时TCP3与接线板5之间夹有导电膜41,从而在压力下将其加热。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5中所示,在要求达到最高温度的时间tm(tm=t1-t0=20sec),通过从室温T0(例如20℃)提升温度到达T1的最高温度(T1=180℃)将其加热。而且,使用的压力被设定为,例如,30kg/cm2
通过这些步骤,如图14B所示,由于TCP3的输入接线端部分15的接线端231、232、……、23384和对应的接线板5的输出接线端部分19的接线端321、322、……、32384彼此精确对齐,各TCP3和接线板5彼此连接。
如图14B所示,但是,尽管由于接线端231和23384中通过槽口24和25不能直接识别的区域中的宽度a01和a0384向TCP3的中心增加而在接线端231和23384以及321和32384之间的提供足够大的接触区域,但,各TCP3的输入接线端部分15的最外侧接线端231和23384和输出接线端部分19的最外侧接线端321和32384稍微向外侧(TCP3的外围侧)移动。
注意,接线板6与TCP4的连接方式与上述的接线板5和TCP3的连接方式相同。
然后,TCP3、TCP4、和接线板5和6与LCD板2相连,该板上依次组装背光源7和前框板8,从而完成了LCD器件1。
通过本实施例的结构,电路图案的一部分用于定位,从而确保在不降低连接可靠性的前提下减小TCP3和4的宽度。而且,还可以给内部接线端间距留有一些容差。
另外,由于部分电路图案被用于定位,与通过不同步骤形成定位标记和电路图案的方法相比,组件可更精确地彼此精确定位。
而且,由于输入接线端部分15的最外接线端231和23384除了用于通过槽口直观定位的部分外,其宽度相对较大,因此,可能补偿由于压力下加热步骤造成的位移引起的接触区域的减小。
而且,由于接线端的宽度和间距的设定是考虑了由于压力下加热引起的绝缘软基膜17的材料的膨胀进行的,因此TCP和接线板可精确连接,从而使在不造成例如不牢连接区域或不良接触的情况下提高连接的可靠性成为可能。
很明显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和精神的前提下进行改变和修改。
例如,即使上述实施例在各TCP3的两侧提供了槽口24和25,在各输出接线端部分19的最外端提供了分支33a和33b以及24a和34b,但槽口24和25可只位于最右TCP的右侧,分支33a和33b和34a和34b可只位于最左输出接线端部分19的最左接线端以及最右输出接线端部分19的最右接线端。通过这样做,TCP的宽度可进一步被减小。
而且,即使上述实施例只在最外TCP3中形成的槽口24和25的两个位置上定位组件,但在各TCP3中形成槽口24和25中形成的每两个部分都可用于定位。
而且,虽然上述实施例形成的输入接线端部分的最外接线端231和23384除了用于通过槽口直观定位的部分外,相对较大,如图16所示,但输入接线端部分的最外接线端51即使在用于通过槽口进行直观定位的部分也可具有恒定的宽度,但向TCP3A的中心移动。
而且,槽口也可不在TCP4所处的侧边的两端形成,而是如图17A所示,例如,在中部形成窗口形状槽口52,从而TCP3B的接线端和接线板的接线端在这些接线端的延伸方向上可分别具有用于定位的有相同宽度和相同长度的交叉区53和54。
而且,槽的形状不局限于矩形,还可为圆形。各槽还可形成为使多个接线端可通过它被直接观察。
而且,虽然上述实施例的说明是针对本发明应用于透明形LCD板的情况进行的,但反射型LCD板也可应用。液晶可为扭曲向列型(TN)或超扭曲向列型(STN)。而且,本发明不仅可应用于滤色片形成于相对板上的LCD板,还可应用于滤色片形成在TFT板上的LCD板。
而且,本发明的软性印刷电路和接线板之间的连接结构并不局限于这种接线板5和6分别与TCP3和TCP4连接的结构,还可为TCP3和TCP4与LCD板2连接。
另外,本发明的软性印刷电路和接线板之间的连接结构并不局限于应用于LCD器件,还可很好的应用在需要精确定位的部分。

Claims (11)

1.一种用于连接软性印刷电路和接线板的连接结构,所述软性印刷电路包括:形成在绝缘软基膜的一侧或两侧上的第一电路图案和位于绝缘软基膜的预定区域上的半导体装置;所述接线板包括绝缘板,该绝缘板的一侧或两侧上形成有第二电路图案,该第二电路图案用于接收信号或将信号传送到软性印刷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软基膜的预定区域形成在绝缘软基膜面向接线板的一侧上,组成了第一电路图案,并被切割形成一槽口,从而使用于定位软性印刷电路和接线板的第一定位部分可通过该槽口由肉眼识别;且
根据第一定位部分和第二定位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所述软性印刷电路和所述接线板至少在两个不同方向上彼此对齐,其中该第二定位部分可通过所述槽口被肉眼识别,并且所述第二定位部分是所述第二电路图案的一部分,并用于所述软性印刷电路和所述接线板的定位;其中,
组成第一电路图案、具有多个线性输入接线端或多个线性输出接线端的输入接线端部分或输出接线端部分与组成第二电路图案并具有多个线性输入接线端或多个线性输出接线端的输出接线端部分或输入接线端部分相连接;
所述两个不同方向是第一电路图案中的线性输入接线端或线性输出接线端的延伸方向,和与该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
该第一定位部分是组成第一电路图案的输入接线端部分或输出接线端部分的一部分;
该第二定位部分是组成第二电路图案的输出接线端部分或输入接线端部分的一部分,且它分别与组成第一电路图案的输入接线端部分或输出接线端部分连接;
该槽口具有一边缘,它至少向与所述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定位部分平行于该延伸方向;且
所述第二定位部分以这种方式形成,即当软性印刷电路的输入接线端部分或输出接线端部分和接线板的输出接线端部分或输入接线端部分分别彼此精确对齐时,第二定位部分的一部分被重叠在第一定位部分上,第二定位部分的其余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的边缘,与槽口的边缘对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根据槽口的边缘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二定位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软性印刷电路和接线板至少在两个不同方向上彼此对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第一定位部分是组成第一电路图案的输入接线端部分或输出接线端部分中的线性输入接线端或线性输出接线端的软性印刷电路的最外围输入接线端或最外围输出接线端的一部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分和第二定位部分各自具有一相同宽度的区域,从而彼此重叠,在该结构中,其部分被形成作为第一定位部分的线性输入接线端或线性输出接线端,除了第一定位部分以外,其宽度至少朝向软性印刷电路中的中心侧输入接线端或中心侧输出接线端递增。
5.一种用于连接软性印刷电路和接线板的连接方法,该软性印刷电路包括:形成在绝缘软基膜的一侧或两侧上的第一电路图案和位于绝缘软基膜的预定区域上的半导体装置;所述接线板包括绝缘板,该绝缘板的一侧或两侧上形成有第二电路图案,该第二电路图案用于接收信号或将信号传送到软性印刷电路,所述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绝缘软基膜上形成第一电路图案的一部分,以使其面向所述接线板,该部分作为用于软性印刷电路和接线板定位的第一定位部分;
在绝缘板上形成第二电路图案的一部分,该部分作为用于软性印刷电路和接线板定位的第二定位部分;
在预定区域切割绝缘软基膜以形成一槽口,通过该槽口使第一定位部分可被肉眼识别;且
根据通过槽口可被肉眼识别的第一定位部分和第二定位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在至少两个不同方向上将软性印刷电路和接线板彼此对齐;其中,
所述两个不同方向是第一电路图案中的线性输入接线端或线性输出接线端的延伸方向,和与该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
用组成第一电路图案且具有多个线性输入接线端或多个线性输出接线端的输入接线端部分或输出接线端部分的一部分形成第一定位部分;
用组成第二电路图案且具有多个线性输入接线端或多个线性输出接线端的输出接线端部分或输入接线端部分的一部分形成第二定位部分;
在槽口上沿与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形成边缘,并在与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形成第一定位部分;
第二定位部分以这种方式预先形成,即当组成软性印刷电路的第一电路图案的输入接线端部分或输出接线端部分和组成接线板的第二电路图案的输出接线端部分或输入接线端部分分别沿与组成第一电路图案的输入接线端部分或输出接线端部分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精确对齐时,第二定位部分的一部分和第一定位部分互相重叠,第二定位部分的另一部分的边缘与槽口的边缘对齐;且
使第一定位部分和第二定位部分彼此对齐,然后将软性印刷电路和接线板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槽口边缘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二定位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软性印刷电路和接线板至少在两个不同方向上彼此对齐。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用组成第一电路图案的输入接线端部分或输出接线端部分中的线性输入接线端或线性输出接线端的软性印刷电路的最外围接线端的一部分形成第一定位部分;且
将所述第二定位部分与所述的第一电路图案的所述最外围接线端相连。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第一定位部分和所述第二定位部分中分别提供具有相同宽度的区域,从而使其彼此重叠,并且其中除了所述第一定位部分以外,使得所述接线端的宽度至少向所述软性印刷电路中的中心侧输入接线端或中心侧输出接线端递增。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考虑到当软性印刷电路和接线板连接时绝缘软基膜的膨胀,其一部分形成第一定位部分的线性输入接线端或线性输出接线端的宽度和线性输入接线端或线性输出接线端与相邻接线端之间的距离被预先设定。
10.一种液晶显示器件,包括:
液晶显示板;
连接到液晶显示板上的软性印刷电路;和
与软性印刷电路连接的接线板,
当接线板向软性印刷电路提供信号时,软性印刷电路上安装的半导体装置驱动液晶显示板;所述液晶显示器件具有用于连接所述软性印刷电路和所述接线板的连接结构,所述软性印刷电路包括:形成在绝缘软基膜的一侧或两侧上的第一电路图案和位于绝缘软基膜的预定区域上的半导体装置;所述接线板包括绝缘板,该绝缘板的一侧或两侧上形成有第二电路图案,该第二电路图案用于接收信号或将信号传送到软性印刷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软基膜的预定区域形成在绝缘软基膜上的面向接线板的一侧,它组成第一电路图案,并被切割形成一槽口,从而使用于软性印刷电路和接线板定位的第一定位部分可通过该槽口由肉眼识别;且
根据第一定位部分和第二定位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软性印刷电路和接线板至少在两个不同方向上彼此对齐,其中该第二定位部分可通过槽口被肉眼识别,并且所述第二定位部分是所述第二电路图案的一部分,并用于所述软性印刷电路和所述接线板的定位;其中,
组成第一电路图案、具有多个线性输入接线端或多个线性输出接线端的输入接线端部分或输出接线端部分与组成第二电路图案并具有多个线性输入接线端或多个线性输出接线端的输出接线端部分或输入接线端部分相连接;
所述两个不同方向是第一电路图案中的线性输入接线端或线性输出接线端的延伸方向,和与该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
该第一定位部分是组成第一电路图案的输入接线端部分或输出接线端部分的一部分;
该第二定位部分是组成第二电路图案的输出接线端部分或输入接线端部分的一部分,且它分别与组成第一电路图案的输入接线端部分或输出接线端部分连接;
该槽口具有一边缘,它至少向与所述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定位部分平行于该延伸方向;且
所述第二定位部分以这种方式形成,即当软性印刷电路的输入接线端部分或输出接线端部分和接线板的输出接线端部分或输入接线端部分分别彼此精确对齐时,第二定位部分的一部分被重叠在第一定位部分上,第二定位部分的其余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的边缘,与槽口的边缘对齐。
11.一种液晶显示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
将软性印刷电路与液晶显示板连接的步骤,所述软性印刷电路包括:形成在绝缘软基膜的一侧或两侧上的第一电路图案,和位于绝缘软基膜的预定区域上的半导体装置;
将接线板与软性印刷电路互连的步骤,所述接线板包括绝缘板,该绝缘板的一侧或两侧上形成有第二电路图案,该第二电路图案用于接收信号或将信号传送到软性印刷电路,
所述互连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在绝缘软基膜上形成第一电路图案的一部分,以使其面向所述接线板,该部分作为用于软性印刷电路和接线板定位的第一定位部分;
在绝缘板上形成第二电路图案的一部分,该部分作为用于软性印刷电路和接线板定位的第二定位部分;
在预定区域切割绝缘软基膜以形成槽口,通过该槽口使第一定位部分可被肉眼识别;
根据通过槽口可被肉眼识别的第一定位部分和第二定位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在至少两个不同方向上将软性印刷电路和接线板彼此对齐;其中,
所述两个不同方向是第一电路图案中的线性输入接线端或线性输出接线端的延伸方向,和与该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
用组成第一电路图案且具有多个线性输入接线端或多个线性输出接线端的输入接线端部分或输出接线端部分的一部分形成第一定位部分;
用组成第二电路图案且具有多个线性输入接线端或多个线性输出接线端的输出接线端部分或输入接线端部分的一部分形成第二定位部分;
在槽口上沿与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形成边缘,并在与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形成第一定位部分;
第二定位部分以这种方式预先形成,即当组成软性印刷电路的第一电路图案的输入接线端部分或输出接线端部分和组成接线板的第二电路图案的输出接线端部分或输入接线端部分分别沿与组成第一电路图案的输入接线端部分或输出接线端部分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精确对齐时,第二定位部分的一部分和第一定位部分互相重叠,第二定位部分的另一部分的边缘与槽口的边缘对齐;且
使第一定位部分和第二定位部分彼此对齐,然后将软性印刷电路和接线板连接。
CN 02128516 2002-08-09 2002-08-09 连接软性印刷电路和接线板的结构和方法、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270211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2128516 CN1270211C (zh) 2002-08-09 2002-08-09 连接软性印刷电路和接线板的结构和方法、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2128516 CN1270211C (zh) 2002-08-09 2002-08-09 连接软性印刷电路和接线板的结构和方法、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74479A CN1474479A (zh) 2004-02-11
CN1270211C true CN1270211C (zh) 2006-08-16

Family

ID=341437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2128516 Expired - Lifetime CN1270211C (zh) 2002-08-09 2002-08-09 连接软性印刷电路和接线板的结构和方法、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270211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84793B1 (ko) 2004-12-07 2007-02-2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릴상의 테이프 캐리어 패키지와 이를 적용한 플라즈마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0495147C (zh) * 2005-11-01 2009-06-03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装置及该液晶显示面板装置用的卷带型封装
CN111602189B (zh) * 2018-01-24 2022-03-22 堺显示器制品株式会社 布线基板的电连接结构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74479A (zh) 2004-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90780A (zh) 显示装置
CN1296993C (zh) 半导体装置和使用它的液晶模块以及液晶模块的制造方法
CN1192338C (zh) 电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230046C (zh) 布线基板、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检测和安装方法
CN1144287C (zh) 集成电路安装带及其制造方法
CN1181383C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检查方法
CN1442729A (zh) 集成电路芯片、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机器
CN1197156C (zh) 半导体设备
CN1246899C (zh) 半导体装置
CN1208664C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132244C (zh) 树脂封装型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0347857C (zh) 功率半导体装置
CN1200312C (zh) 信号传输膜、控制信号部分以及包括该膜的液晶显示器
CN1259008A (zh) 电路基板及使用它的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881010A (zh) 显示装置和错位检查方法
CN1882224A (zh) 配线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512216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441489A (zh)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电路板和电子仪器
CN1725069A (zh) 电光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441469A (zh) 半导体晶片、半导体装置和它们的制造方法、电路板和仪器
CN1517751A (zh) 上基底及具有该基底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497709A (zh) 电路基板、焊球网格陈列的安装结构和电光装置
CN1497710A (zh) 电路基板、带凸块的半导体元件的安装结构和电光装置
CN1652005A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329362A (zh) 混合集成电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IPPON ELECTRIC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EC LCD TECHNOLOGY CO.,LTD

Effective date: 2010060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KANAGAWA-KEN, JAPAN TO: TOKYO, JAPA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0608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NEC Corp.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Japan

Patentee before: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JINZHEN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EC CORP.

Effective date: 2013050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506

Address after: Samoa Apia hiSoft Center No. 217 mailbox

Patentee after: Jinzhe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NEC Corp.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816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