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69761A - 装载用件和装载集装箱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装载用件和装载集装箱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69761A
CN1269761A CN98808727A CN98808727A CN1269761A CN 1269761 A CN1269761 A CN 1269761A CN 98808727 A CN98808727 A CN 98808727A CN 98808727 A CN98808727 A CN 98808727A CN 1269761 A CN1269761 A CN 12697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ight container
rod member
appliance
loading
loading appli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88087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052C (zh
Inventor
于尔根·格洛伊斯泰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cGregor Germany GmbH
Original Assignee
MacGregor Conver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cGregor Conver GmbH filed Critical MacGregor Conver GmbH
Publication of CN12697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697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05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05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PVEHICLES ADAPTED FOR LOAD TRANSPORTATION OR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7/00Securing or covering of load on vehicles
    • B60P7/06Securing of load
    • B60P7/13Securing freight containers or forwarding containers on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90/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for large containers
    • B65D90/0006Coupling devices between containers, e.g. ISO-containers
    • B65D90/0013Twist loc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PVEHICLES ADAPTED FOR LOAD TRANSPORTATION OR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7/00Securing or covering of load on vehicles
    • B60P7/06Securing of load
    • B60P7/13Securing freight containers or forwarding containers on vehicles
    • B60P7/132Securing freight containers or forwarding containers on vehicles twist-locks for containers or fra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 Detail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AREA)
  • Stackable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在甲板船上运输时,常用装载用件(10)将集装箱偶联在一起。为此目的常用半自动装载用件。当船只要卸载时,需用手工将装载用件打开以便释放集装箱。但有难于进入的区域,特别是在20英尺集装箱之间的紧密间隔,不能用手工将装载用件(10)打开。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需采用特别的装载用件(10)。本发明所提供的装载用件(10)能够解开偶联在一起的集装箱,不管是用手工解开装载用件,还是自动解除偶联,都能适用。因此能用相同的、统一的装载用件(10),即使是在20英尺集装箱之间的紧密间隔的区域内也能适用。本系统可以消除迄今为止由于需要采用不同的装载用件而引起的混乱。

Description

装载用件和装载集装箱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载用件,还涉及一种装载、特别是连接集装箱的方法。
惯常,为了运输货物而使用的集装箱在其八个角上配装有所谓角铸件。这些角铸件在构造上与集装箱连成一体,以致通过角铸件引入的力能将集装箱保持在所供场地的支承上,最好是在其下还有其他集装箱。按照国际标准(ISO)的规定,对整个集装箱,所有角铸件都是同样地制成。在角铸件内设有孔眼,通过该孔眼可将装载用件引入到角铸件所包围的空间内,并能被锁定在角铸件上。
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这种装载用件曾经是热烈研制的课题,有许多不同的型式。其中许多型式都装有一个枢轴,该枢轴在被引入到一个角铸件的内部空间后可被转动,这样来牢靠地连接角铸件,从而可将整个集装箱固定到一个支承上,例如一个船甲板上或者至少有一个集装箱位在所要固定的集装箱的下面。这种装载用件被称为扭锁,曾被证明有实用价值。但集装箱在装载及/或卸载时在那些难于达到的地点,这种装载用件会遇到困难。其中主要是所谓20英尺ISO集装箱的接缝,困难之所以发生是由于两个20英尺的集装箱都必须被放置在为一个40英尺集装箱提供的架置场地上。在这种情况下,在两个20英尺集装箱之间的接缝宽度为3英寸(76mm)。这个距离太窄了,人们无法在其间活动。因此长期来,人们曾作过不少尝试,希望为集装箱在这个接缝区域内提供一个不需人工动作的锁定系统。
为此目的人们使用从其他使用领域转变过来的装载用件,但这些装载用件极难使用,因为它们容易被扰乱,并且其强度只是最低可接受的阈值。另外一个重大的缺点是这些零件的取决于其功能的几何条件。它们必须高于位在对面的锁定装置例如扭锁或所谓半自动扭锁(SAT)而在集装箱角之上或之下伸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在ISO集装箱标准接缝区域内的这些连结零件在能用扭锁锁上之前而放置集装箱时就已初步被锁定。在集装箱及/或船只必须沿纵长方向装载的情况下,如果这个顺序不能得到保证,那么在解开挤压在一起的装载用件时常会发生相当多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改进上面提到的这种装载用件,使得依靠它的帮助,集装箱的锁定及/或解锁一般可以简化,特别是在ISO 20英尺集装箱的接缝区域内。
这个目的可用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装载用件来达到。由于装载用件的导引件与孔眼,特别是在各集装箱角铸件内的孔眼之间的连接可用牵引驱动机构如牵引缆绳随意进行,或者集装箱能相对于导引件作相对运动,所以使用同一装载用件,能将集装箱连接到一个支承区域上,特别是在至少有一个集装箱位在其下的情况下,并且这些连接也都能首先被解开。只有在相邻集装箱之间存在的小接缝使人工操作牵引驱动机构和相应的装载用件无法进行。
借助于这种装载用件,集装箱可自动地被锁定在要被放置的支承区域的范围内。在这方面被视作支承区域的特别是船只拥有的地板、船甲板和其他集装箱的可放置载货集装箱的上侧。此外还可以有其他支承区域,例如将集装箱堆装在陆地上的堆装区域。
杆件较易在其导引设施内移动,只要较小的力就足够实现这个移动。而且,只要较小的力就足够推动杆件使它离开锁定位置而返回到解锁位置。通常,弹簧力可用于这个目的。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较优实施例,杆件被一作用在其背离锁定端的控制端上的力推动到锁定位置。在这情况下,杆件可延伸通过一个延伸通过整个导引件的导引设施,使它为了实现运动在两端都可被力施加在其上。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较优的实施例,在锁定位置的控制端被下降到支承区域上的集装箱施力在其上。采用这种方法控制杆件,能随着要被锁定的集装箱的运动来控制锁定运动。
为了达到前已提出的目的,另一个装载用件具有权利要求4的特征。利用斜向延伸到集装箱支承区域平面的杆件,能够通过集装箱的倾侧(其时导引件连同杆件伸入在集装箱的孔内),使与杆件锚定端对齐的导引件的后侧与集装箱内的孔眼脱离接合。这样便能引起集装箱对导引件的相对位移,造成装载用件与集装箱解除偶联。这样在装载用件被释放成与集装箱解除偶联时可不需用人工去操作装载用件的牵引驱动机构。另外,具有权利要求4的特征的装载用件可以达到这样一个状态,在该状态导引设施斜向延伸到支承区域所在平面。杆件于是露出,以其控制端进入到这个平面内,而其锁定端位在该平面之上,离开该平面一个间距,相当于设在孔眼内的锁定装置。这样便可达到一个状态,即当集装箱下降时,只有杆件的控制端被施力在其上,而锁定端则被推动到锁定位置。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较优的实施例,杆件被一可使它在朝向解锁位置的方向上移动的弹簧力施力在其上。这样当负载从控制端被取走后,弹簧力便可推动杆件返回到解锁位置。
杆件的四个不同的实施例都可从本质上予以重视。按照本发明的一个较优的实施例,该杆系一单件设计,以此形式,其控制端被下降的集装箱在导引设施内推动一个距离,而其锁定端也就从导引设施内伸出同样的距离。这个实施例是简单的,通常在操作时不会发生问题。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较优的实施例,该杆含有至少两个位在纵长方向上一前一后的部分,当在导引设施内进行推动运动时这两个部分互相作用。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当要被锁定的集装箱沿着导引设施的方向作用在控制端上时,承担锁定的后部被一压缩弹簧压迫到锁定位置。这样承担锁定的后部便被弹性地容纳在导引设施内,因此即使在进行困难的装载活动中,例如当有相当大的风压力作用在集装箱上时,也能对每一种意外弹性地作出反应。
按照本发明的第三较优实施例,面向锁定端的后部设有一个锁定和解锁的机构。这个机构有一较大优点,那就是在如果还没有打算移动这个要被解锁的集装箱的情况下,能用这个机构来进行手工解锁。这样就可设置一个能被用在集装箱可接近端区域内的装载用件来替代例如一个扭锁。在另一方面,这个装载用件也可以借助于控制端进行完全自动的控制,其运动能由于集装箱的下降和上升而被影响。
最后,该杆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简化,它可只延伸通过一部分面向锁定端的导引设施,然后连同锁定端从导引设施伸出。在这种情况下导引设施的另一相对端被封闭,因此作用在杆上的弹簧能被支承在其上。这个实施例的较大优点在于,当集装箱下降时,集装箱角铸件内孔眼的导引边能够滑动越过设在该杆锁定端上的滑动表面,这样便可推动该杆反对压缩弹簧的力而进入到导引设施内。一旦集装箱完全下降并且导引边已通过锁定端,集装箱便可推动锁定端使它进入锁定位置。现在该杆就只能借助于一个把手或一个牵引驱动机构特别是一根牵引缆绳或类似物来位移了,这些借助物赋予装载用件一个SAT所需的性能。
构成牵引驱动机构的缆绳可被设在具有小圆丘状把手的自由端上。当装载用件被锁定时,缆绳伸出在装载用件之外的那部分长度可这样考虑,当相邻集装箱之间为狭窄的接缝时,小圆丘应以足够的程度,全部或部分,被容纳在一个侧边的竖立孔眼内,特别是在载有装载用件的集装箱的角铸件内。这样可保护小圆丘状把手不使它在狭窄接缝内损坏,并使集装箱的反对偶联在一起得到防止。
一种用来达到前已提出的目的的方法具有权利要求22中的举措。按照这一点,为了将集装箱连接或偶联在一起或将它们偶联到一个支承区域上,应该使用完全相同的装载用件。按照本发明,四个相同的装载用件可与集装箱的四个角连接。利用装载用件的相应设计,能够使一个集装箱从位在其下的集装箱或从支承区域解除偶联或解脱,在集装箱可自由接近的一侧上的装载用件的锁定状态可用驱动缆绳把手或类似的牵引驱动机构的方法予以解脱。这样上面的集装箱就能被倾侧,因此它也能解脱另外两个装载用件,而可不需驱动牵引驱动机构将在相邻集装箱之间的狭窄而不能接近的接缝区域内的这两个装载用件拆开。这样即使在不能接近的地方一个集装箱也可从位在其下的集装箱或从支承区域解除偶联。
下面以举例的方式对本发明的较优实施例所作的详细说明和附图可帮助读者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进一步细节。在附图中:
图1为堆积在一个支承表面上的两个集装箱的侧视图,
图2为装载用件的前视图,
图3为图2中沿剖面线III-III通过一个集装箱角部和一个伸入到其内的装载用件的纵向剖视图,
图4为图3中纵向剖视图的放大的细节,
图5为一个装载用件连同一个含有两个部分的杆件的概略图,
图6为从一个含有两个部分的杆件的下面看去的视图,
图7为一个含有两个部分的杆件连同嵌入的弹簧的视图,
图8为两个螺旋弹簧的前视图,其中一个弹簧冲到另一个弹簧内,
图9为一个装载用件连同一个两部分杆件和一个锁定机构的概略图,
图10为一个装载用件连同一个含有两个部分的杆件在解锁位置的概略图,
图11为一个含有两个部分的杆件在锁定位置的概略图,
图12为一个设有杠杆的锁定机构,
图13为通过一个装载用件连同一个从一侧伸入到锁定位置的杆件的纵向剖视图,
图14为通过一个装载用件连同一个被解锁机构拉出到解锁位置的杆件的纵向剖视图,
图15为三个在锁定位置以纵向剖面示出的角铸件的概略图(装载型式:悬挂),
图16为通过三个相邻的集装箱角部的纵向剖面的概略图,其中两个角部属于同一集装箱(装载型式:竖立),及
图17为通过一个集装箱的两个相邻角部的纵向剖面的概略图,其时集装箱正在升起(装载型式:竖立)。
如图1,有三个集装箱堆置在支承区域1如船只的甲板上。与支承区域1贴近的在下面的集装箱2、3为20英尺的集装箱,而在上面的集装箱4为40英尺的集装箱。两个在下面的集装箱2、3的长度比40英尺集装箱的总长短掉一个20英尺ISO集装箱接缝5。三个集装箱2、3、4在其角部都各设有集装箱角6,每一个集装箱有八个这样的角。集装箱角6最好为标准化了的角铸件。
在这些集装箱角6内设有孔眼7、8、9,这些孔眼用来使集装箱2、3、4相对于支承区域1或相对于其他集装箱2、3、4而固定。
为了将集装箱2、3、4连接在一起并连接到支承区域1上,设有紧固装置。为了使集装箱2、3或4的一个面上的设有角铸件的每一个集装箱角6都与支承区域或与位在相关集装箱2、3、4之上或之下的其中至少一个集装箱连接,关系到四个紧固装置。这样在相关集装箱2、3、4的上侧及/或下侧上的每一个集装箱角6各关系到一个紧固装置。按照本发明,使用相同的紧固装置即装载用件10。这些装载用件为半自动的,称为半自动扭锁(SAT)。
带导引件11的装置用件10伸入到集装箱角6所包围的内部空间内。在放置集装箱2、3、4时,集装箱角6被导引在这个导引件11上。这样来确保集装箱2、3、4精确地放置在预定点上,例如在支承区域1上。
其时集装箱2、3、4以其面向支承区1的下表面13被支承在支承区1上面向集装箱的表面14上。通常集装箱2、3、4以其下表面13搁置在一个工作表面15上,该工作表面环绕着导引件11,而导引件则从工作表面上升起。在背离工作表面15的下表面16上,装置用件10被支承在支承区域1上。有一与下表面16连接的锁定件17沿着背离导引件11的方向延伸,能够伸入到设在支承区内的一个孔眼18内,而被以传统方式用锁定凸轮19、20锁定在其内。如果要将一个在上面的集装箱4堆置在两个集装箱2、3上,那么在下面的两个集装箱2、3便能用其在集装箱角内的锁定件17以类似的方式将装置用件10锁定。
在导引件11上有一导引设施21以对支承区域1所成平面倾斜的方向延伸通过导引件11。该导孔21的两端开启,其面向支承区域1的下孔口22进入到工作表面15的区域内,而其相对的在上面的或较高的孔口23位在工作表面15之上,这样使杆件24延伸通过导引设施21时便可处在锁定位置25,将集装箱角6锁定在支承区域1上。在这锁定位置25,杆件24以其面向支承区1的下边26压迫在对支承区加载的集装箱角6的侧表面27上(见图4左边点划线所示)。
杆件(插闩)24被设计成为单件并以其锁定端28伸出到上孔口23外而进入到集装箱角6的内部空间内。当集装箱2在朝向支承区域的方向下降时,杆件24是在其背离锁定端28的控制端29上被集装箱角6的侧表面27在朝向锁定位置的方向上推动的。
为此目的在控制端29上设有一个斜面30使下降集装箱2的侧表面27可在其上滑动。这样集装箱2的重量便可顶住压缩弹簧31的压力而压迫杆件24使它进入导引设施21内。在本例中压缩弹簧31以其第一端头32被支承在一个端表面33上,该端表面在其面向控制端29的端部上形成一个空腔34,这个空腔34在杆件24的面向锁定件17的下表面35上成为一个凹槽。
压缩弹簧31以其与第一端表面32背离的第二端表面36被支承在第二对面支承38上,这个对面支承38是在导引设施21内的凹槽34外的下部36上形成的。因此该杆件24在锁定位置时被压缩弹簧31压紧。一旦集装箱2被提起或倾侧,控制端29就从侧表面27上脱开,不再承受负载,于是压缩弹簧31压迫该杆24使它返回到其解锁位置,这时锁定端28被容纳在导引设施21内。部分与锁定端28邻近的侧表面27是沿着杆件24的倒圆的前边39滑动到这个解锁位置的,因此集装箱角6能从导引件11上被提起。
装载用件10的另一个实施例有一由两个部分40、41构成的杆件24(图5到8)。这两个部分40、41位在导引设施21内的纵长方向上,一前一后。它们被一连接部42互相连接,该连接部延伸通过在这两部分40、41内形成的套壳34。
有两个压缩弹簧31设在这个套壳34内,其中一个较小的压缩弹簧43延伸通过较大的压缩弹簧31。在本例中,两个压缩弹簧31、43以相反的方向卷绕,即较大的压缩弹簧31可以左手方向卷绕,而较小的压缩弹簧43则以右手方向卷绕。
两个压缩弹簧中较大的一个31从套壳34伸出并以其第一端表面32被支承在一个端表面33上,后者在部分41内形成套壳34。从套壳34内伸出的较大压缩弹簧的下端被支承在导引设施21内制出的相对表面上。
与此相反,较小的压缩弹簧43并不向下伸出到套壳34之外,只是被支承在部分41内制出的套壳34的端表面33上,而其位在端表面33对面的前端44则被支承在一个邻近的端表面45上,该端表面是在部分40内制出的。
这两部分40、41都被固定在导引设施21内不让它们滑出。借助于一个在部分41上制出的导引表面46,它们在导引设施21内相应制出的槽47内被导引。
另外,两个部分40、41都被连接部42互相连接,从该连接部上有一导销48伸出到一个槽49内并在该槽中的杆部24纵长方向上被导引。这样当从集装箱角6的上升侧表面27上卸除后部41的负载时,便可确保后部41在导引设施21内被压缩弹簧31作用而滑动到解锁位置,并通过导销48将前部40也拉到解锁位置。
在这杆件24由两个部分40、41构成的情况下,当控制端29被集装箱角6的侧表面27加载时,可以确保锁定端28的运动能够弹性地适应侧表面27所在的各个下降位置。在本例中,首先后部41可沿着槽49在朝向前部40的方向上位移。只有当侧表面27松开前部40的锁定端28时,较小的压缩弹簧43才会压迫前部40使它进入到锁定位置。
在许多情况下,在控制端29旁的侧表面27松开之前,集装箱2、3、4的解锁被证明是有必要的。例如这样的情况,集装箱2、3、4已被提升但不是平行于而是倾斜于支承区域,这是因为在锁定侧的区域内,集装箱仍然牢固地连接在支承区1上,而在手工解锁侧,集装箱已被提升。这个解锁要求可用下面的实施例来满足,该实施例设有一个可用来锁定和解锁的机构50(图9到11)。该机构主要含有一个偏心轮51,该偏心轮由一弧形件53枢支在一条轴线52的周围而成,该弧形件53由一条弧线54形成,该轴线52在该弧线的中心点之外通过该弧形件53。
弧形件53被连接到一个牵引驱动机构上,在本例中所示为一枢支驱动机构,其形式为一延伸越过弧线54的缆绳56,该缆绳56可在一条延伸通过弧线54的槽内走动,并在一个位在轴线52对面的端头57上被连接到弧形件53上。该缆绳56向外延伸通过一个在工作表面15内延伸的孔58,并在其伸出到孔58外的端头59上带上一个把手60例如一个小圆丘状的把手以便握持。该孔58开通到一个口件61内,该口件可使缆绳56容易弯曲,因此当使用者用把手61拉动从口件61中出来的缆绳56时,他能采取一个对他有利的位置。另外,在缆绳56上还连接着一个返回弹簧62,该弹簧在使用者松手时能拉动缆绳56使它返回到其初始位置。
弧形件53的弧线54与部分40上相应制出的卡子63密切地吻合。这个卡子63有一面向弧形件53的弧形表面65,当弧形件53绕枢旋转时,其弧线54可施加压力到弧形表面65上。在初始位置64,由于弧形件53没有压力施加在弧形表面65上,因此前部40只是受到压缩弹簧31或43的压力。如果在后部41上制出的控制端29受到侧表面27的影响,并且如果杆件24从而被位移到其锁定位置,前部40就可不再被弧形件53影响。
如果现在接下来必须在朝向导引设施21的方向上使前部40退出锁定位置,而没有提升侧表面27来卸除控制端29上的负载,那么就可用把手60在缆绳56上施加牵引力,使偏心轮51环绕轴线52旋转,这样弧线54就与卡子63的弧形表面65接触并加压在其上,在朝向后部41的方向上继续施加牵引力时,部分42也可被压上。虽然两个弹簧31、43内的张力都会增加,但前部40便能后退到使集装箱6的侧表面27能从导引件11上撤出。这个弧形件53的旋转后的位置在图10中示出。与此对比,图11示出部分40在其锁定位置的情况,在该位置,弧形件53的弧线54没有作用在卡子63的弧形表面65上。
缆绳56的长度和小圆丘状把手60的尺寸都是特殊选定的。把手60的大小要能全部或部分进入到在相应的集装箱角特别是角铸件的一个端表面内的一个直立的孔眼内。于是从装载用件侧向伸出的缆绳56的长度可相应地被选定。这样,在相邻集装箱之间的接缝狭窄的情况下,各个装载用具10的把手60便能从侧向通过相应的孔眼进入到相关的集装箱角6内。于是在堆置集装箱时,缆绳56上的把手便不再成为障碍。特别是,能够用比把手60尺寸小的中间空间来堆置集装箱。
除了采用枢支的驱动机构55,其中使弧形件53绕枢旋转的力是通过缆绳56施加的以外,还可能借助于一根杠杆84,使弧形件53环绕其轴线52旋转。这个杠杆84被牢靠地连接在弧形件53上(图12)。
在装载用件10设有锁定和解锁用的机构50的情况下,还可进一步改进,使杆件24不再位移,如同以前说明过的一些实施例那样,通过控制端29进入到相关的所需位置上;而是只有一个锁定端28,利用该端杆件24被一支承在导引设施21内的压缩弹簧66不断地推到锁定位置。在本例中压缩弹簧66的一端被支承在形成杆件24的后壁68上,另一端则被支承在形成导引设施21的一个端头上(图13到17)。
在锁定集装箱2、3、4时,其侧表面27在朝向杆件24的锁定端28的方向上下降。在本例中,锁定端28有一导引侧表面27的滑动表面69,该滑动表面在下降侧表面27的压力下会在朝向导引设施21的方向上退缩并且使压缩弹簧66的张力增加。一俟杆件24退缩到这样程度使侧表面27能够移动经过锁定端28的最外点而进入到锁定位置内,杆件24便被压缩弹簧66推回到锁定位置。这样集装箱角6便自动地被杆件24锁定。
如果要取消这个锁定状态,可以驱动锁定和解锁用的机构50。在本例中是用一个把手60将一个力引入到缆绳56内。该缆绳通过一个在枢支杠杆72上的枢支接头71可绕枢旋转地被铰接。枢支杠杆72被牢靠地连接到弧形板53上,并被安装在环绕轴线52旋转的同一枢轴上。当弧形板53绕枢旋转时,弧线54抵压在杆件24上制出的一个受压表面73上,因此当弧形件53的旋转量增加时,杆件24在导引设施21内向后滑动而离开锁定位置,这样来压缩压缩弹簧66以便它在后来返回。同时环绕机构50的盘簧74被张紧,在缆绳56上的负载被去除后,该被张紧的盘簧74可确保弧形件53返回旋转到其初始位置,在该位置杆件24没有力作用在其上。
在杆件24从锁定位置退缩后,侧表面27便能滑动越过最外点,从而能被提升离开导引件11。这个解锁位置在图14中除出。
为了装配可由铸钢制成的装置用件10,它在纵长方向上可被分割成为两个半段,然后用连接螺钉75、76、77保持在一起。在本例中,连接螺钉77是另外设计的,用来作为盘簧74的固定设施。
装载用件10的这个实施例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它能广泛地被使用并且不需任何改动,可以用作手工操作的装载用件,也可用于自动操作,例如用于20英尺ISO集装箱接缝5的区域内。这些情况在图15到17中示出。图15示出悬挂式装载的装载用件10连同其锁定件17被悬挂在上集装箱的集装箱角6内,其他未被示出。这个上集装箱78在朝向下集装箱79的方向上被下降,因此装置用件10连同其导引件11滑动到下集装箱79的集装箱角6内。这样杆件24便在导引设施21的方向上被设在下集装箱79上的集装箱角6的侧表面27作用在其上。当上集装箱78竖立在装载用件10的工作表面15上时,侧表面27滑动越过杆件10的最外点70。这样便可自动锁定,在20英尺ISO集装箱接缝5的区域内和在对面的区域80内都可使用。
现在如果要重新提升上集装箱78,首先可在集装箱的人们能接近的区域内将位在集装箱一个端表面上的两个装载用件10解锁。办法是驱动把手60,使弧形板53绕枢旋转,这样弧线54就抵压在受压表面73上,从而使杆件24克服压缩弹簧66的作用而后退到导引设施21内。现在就能在两个装载用件10被人工解锁的区域内提升上集装箱78。在本例中在集装箱78的对侧端表面的区域内另外两个装载用件10仍然与在下面的集装箱79偶联,因此在提升上集装箱78时只是使它倾侧。结果使导引件11的垂直的后侧偏离杆件24的锁定端,从而与下集装箱29的集装箱角6的角铸件内的孔眼的侧表面27脱离接合。这样上集装箱78就能相对于下集装箱79在纵长方向上被移动(就图15而言,向右移动)。由于这一点,下集装箱79的位在20英尺ISO集装箱接缝区域5内的集装箱角6内的导引件11有一相对运动。这个相对运动导致一个状态,在该状态伸出到导引件11的导引设施21之外的杆件24的锁定端28可滑动到下集装箱79的集装箱角6之外。在本例中杆件24连同其前边39沿着下集装箱79的集装箱角6内的孔眼的侧表面27滑动。如果必要(或者),将杆件24的前边39设计成一个滑动边81,杆件24就能由于杆件24或集装箱角6内的导引件的特定的相对运动而在导引设施21的方向上被施力在其上,这样压缩弹簧就能被压紧,而杆件24就能完全或部分被压入到导引设施21内。于是侧表面27能够滑动越过滑动表面81的最外点,这样装载用件10就能从集装箱角6的孔眼8内移动出来。
在上集装箱82对下集装箱83的锁定和解锁的操作中,如果装载用件10是以其锁定件17推入到下集装箱83的集装箱角6内,操作也可用类似的方式进行。在本例中,上集装箱82被下降到从下集装箱83的集装箱角6内升起的导引件11上(图16和17)。连结在上集装箱82上的集装箱角6的侧表面27压迫杆件24使它进入到导引设施21内。一俟侧表面27移动越过最外点70,回弹的压缩弹簧66立即压迫杆件24使它返回到其锁定位置,因此不管是在20英尺ISO集装箱接缝5的区域内还是在对面的区域80内,上集装箱都能被锁定。
当要提升上集装箱80时,首先可将位在一个端侧的两个装载用件10解锁,办法是拉动各该装载用件10的把手60。这样杆件24就被退缩到各该装载用件10的导引设施21内。各该集装箱角6的侧表面27就能滑动越过相应装载用件10的最外点。这样上集装箱82就采取一个倾斜的姿态,因为在位在对面端侧的集装箱角6的区域内,上集装箱82仍被牢靠地保持着,该区域由于20英尺ISO集装箱接缝5的狭窄,不能通过手柄60用手工解锁。但由于这个倾斜的姿态,导引件11的后侧能从上集装箱82的相应集装箱角6的相邻侧表面27上脱开。这样伸出到导引设施21之外的装载用件10的杆件24的前边39就可在狭窄的20英尺ISO集装箱接缝5的区域内绕枢转动而跑出到上集装箱82的各该集装箱角6的角铸件之外(图18)。现在整个上集装箱82就能离开下集装箱83而被提升。
结合图15到17说明的解锁程序的基本特征是杆件24对延伸通过各个集装箱下侧或上侧的平面倾斜。当杆件24处在锁定位置时,这个倾斜可简化导引件11的从相应集装箱角6内的取出。另外,如果被导引设施21穿透的导引件11的前表面能对工作表面15略为倾斜,可使这个取出格外容易,因此相应集装箱的上升侧表面27在朝向杆件24的前边39的方向上的位移也可较为容易。
利用结合图15到图17说明的这些功能,不管是在20英尺ISO集装箱接缝5的区域内还是在用手工操作装载用件10能接近的区域80内都能使用统一的装载用件10。这样以前对这两类区域必须分别采用不同的装载用件的限制就被打破,因为按照本发明的装载用件是一种半自动的装载用件,能在各种情况下使用。

Claims (25)

1.具有导引件的装载用件,可用来将一集装箱锁定在支承区域上,特别是将集装箱的下表面支承在至少一个下集装箱上,在该下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孔眼,在该孔眼内可以有导引地安装从支承区域内升起的导引件,其特征为,能用一杆件(bolt)(24)将导引件(11)锁定在孔眼内,该杆件(24)能在一个在导引件(11)内延伸的导引设施(21)内移动到锁定位置,并且导引件(11)在孔眼内的锁定状态能够用一个牵引驱动机构或一个具有孔眼的集装箱对导引件(11)的相对运动来解除。
2.按照权利要求1的装载用件,其特征为,杆件(24)有一背离锁定端(28)的控制端(29),在杆件(24)的锁定位置该控制端(29)被一力作用在其上。
3.按照权利要求2的装载用件,其特征为,在锁定位置,控制端(29)被下降到支承区域(1)上的集装箱作用在其上。
4.具有导引件的装载用件,可用来将一集装箱锁定在支承区域上,特别是将集装箱的下表面支承在至少一个下集装箱上,在该下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孔眼,在该孔眼内可以有导引地安装从支承区域内升起的导引件,其特征为,能用一杆件(24)将导引件(11)锁定在孔眼内,该杆件(24)能在一个在导引件(11)内延伸的导引设施(21)内移动到锁定位置,在导引件(11)内,杆件(24)的锁定端(28)能伸出到导引设施(21)之外而进入到孔眼内,并且杆件(24)是对支承区域(1)所在平面倾斜地延伸使在杆件(24)和支承区域(1)之间的间隔向着其锁定端(28)增加。
5.按照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装载用件,其特征为,杆件(24)可移动地倾斜地安装在导引设施(21)内,以其控制端(29)露出在支承区域(1)的平面上,而锁定端(28)则位在平面之上间隔开一个距离,该距离相应于设在孔眼内的锁定位置(25)。
6.按照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装载用件,其特征为,杆件(24)由位在纵长方向上的一个接一个的至少两个部分(40、41)构成。
7.按照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装载用件,其特征为,在杆件(24)上连结着一个可用来锁定和解锁的机构(50)。
8.按照权利要求7的装载用件,其特征为,用来锁定和解锁的机构(50)的形式为一偏心轮(51),该偏心轮最好支承在杆件(24)上。
9.按照权利要求8的装载用件,其特征为,用来锁定和解锁的偏心轮(51)被支承在杆件(24)上。
10.按照权利要求8的装载用件,其特征为,偏心轮(51)被安装在一条轴线(52)上并被连接到牵引驱动机构上,为的是使它能绕枢旋转。
11.按照权利要求10的装载用件,其特征为,牵引驱动机构具有一条缆绳(56)和一个设在其自由端的把手(60),缆绳(56)最好铰接到一个连接到偏心轮(51)的枢支杠杆(72)上。
12.按照权利要求8的装载用件,其特征为,偏心轮(51)的形式为一个弧形件(53),该弧形件由一条弧线(54)形成,枢支在一条轴线(52)上,并且轴线(52)穿透弧形件(53)的位置位于弧线(54)的中心点之外,该弧形件(53)并以其弧线(54)被支承在杆件(24)上制出的弧形表面(65)上。
13.按照权利要求12的装载用件,其特征为,弧形表面(65)具有一个与弧线(54)相当的曲率。
14.按照以上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装载用件,其特征为,弧形件(53)被连接到一个杠杆驱动机构上。
15.按照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装载用件,其特征为,下降集装箱(2、3、4)可使杆件(24)在导引设施(21)内顶着弹簧(31)的弹力而移动。
16.按照权利要求15的装载用件,其特征为,杆件(24)在其处在锁定位置时从导引设施(21)内伸出的锁定端(28)上有一滑动表面(69),该滑动表面(69)被下降的集装箱(2、3、4)作用在其上,这样来使杆件(24)在导引设施(21)的方向上移动。
17.按照权利要求16的装载用件,其特征为,杆件(24)在其锁定端(28)上有一受压表面被上升的集装箱(2、3、4)作用在其上,并且该集装箱是顶着弹簧的力作用在杆件(24)上的。
18.按照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装载用件,其特征为,导引件(11)在一垂直的间距上被一工作表面(15)环绕着,所说间距是由杆件(24)的锁定端(28)的锁定位置(25)预先确定的,所说工作表面(15)平行于支承区域(1),所说工作表面(15)的下表面(16)被支承在支承区域(1)上,而集装箱的下表面(13)被支承在工作表面的上表面上,所说上表面朝向上限定表面并与工作表面的下表面(16)大致平行延伸。
19.按照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装载用件,其特征为,滑动表面在背离20英尺ISO集装箱接缝(5)的方向上有一向下的斜度。
20.按照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装载用件,其特征为,在集装箱(2、3、4)面向20英尺ISO集装箱接缝(5)的一侧上所使用的两个导引件的杆件中,其一个滑动表面具有一个在接缝(5)方向上延伸的向下的斜度,而另一个具有一个在相反方向上延伸的向下的斜度。
21.按照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装载用件,其特征为,缆绳(56)和把手(60)具有这样的尺寸和设计,使得至少把手(60)能够至少部分进入到一个在集装箱内的、特别是在集装箱角(6)内的孔眼内。
22.将一个集装箱装载在一个支承区域上,特别是至少一个另外的集装箱上的方法,使用至少一个装载用件,将该装载用件固定在支承区域上,并将它连同其导引件引入到一个设在集装箱上面向支承区域的表面内的孔眼内,其特征为,集装箱的所有四个角都被用基本相同的装载用件连接到支承区域上或至少一个下集装箱上,并且,当将集装箱从支承区域上或至少一个另外的集装箱上卸载时,可用牵引驱动机构将在集装箱一侧的两个装载用件打开,接下来可将集装箱的装载用件被打开的一侧提升,从而使集装箱倾侧,利用这个倾侧可使另外两个装载用件的锁定状态解除。
23.按照权利要求22的装载用件,其特征为,那些不能用手工解锁的装载用件(10)可用绕枢旋转使导引件(11)从集装箱的孔眼内转出然后使集装箱作相对移动的方法使集装箱与支承区域或至少一个另外的集装箱解除偶联,而自动松开。
24.按照权利要求22的方法,其特征为,在装载用件(10)可接近的区域内,驱动手工操作的机构(50)解开杆件(24),然后在装载用件(10)从锁定位置脱开的一侧提升集装箱,使集装箱倾侧,这样就可在装载用件(10)仍然处在锁定状态的区域内滑动越过一个设在杆件(24)锁定端(28)的滑动表面(69),从而走出锁定位置。
25.按照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装载用件,其特征为,半自动的装载用件(10)被用作装载用件(10)。
CNB988087278A 1997-08-12 1998-08-08 装载用件和装载集装箱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105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9734813A DE19734813A1 (de) 1997-08-12 1997-08-12 Staustück
DE19734813.0 1997-08-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69761A true CN1269761A (zh) 2000-10-11
CN1151052C CN1151052C (zh) 2004-05-26

Family

ID=7838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8808727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1052C (zh) 1997-08-12 1998-08-08 装载用件和装载集装箱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4)

Country Link
US (1) US6537001B1 (zh)
EP (1) EP1003682B1 (zh)
JP (1) JP2001513474A (zh)
KR (1) KR20010030566A (zh)
CN (1) CN1151052C (zh)
AU (1) AU9259198A (zh)
DE (2) DE19734813A1 (zh)
DK (1) DK1003682T3 (zh)
ES (1) ES2181267T3 (zh)
HK (1) HK1030404A1 (zh)
IL (1) IL134467A (zh)
PL (1) PL338376A1 (zh)
TW (1) TW512117B (zh)
WO (1) WO1999007623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58655A (zh) * 2010-04-03 2013-01-02 株式会社六甲工程 集装箱的连接用配件
CN101189174B (zh) * 2005-01-21 2013-07-17 Bnsf铁路公司 用于运输超大型货物的集装箱、运输集装箱、运输系统
CN109153431A (zh) * 2016-04-27 2019-01-04 麦奎格芬兰公司 接合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925128A1 (de) * 1999-06-02 2000-12-07 Macgregor Conver Gmbh Kuppelstück zum Verbinden von Containern
DE10032566A1 (de) * 2000-04-06 2002-01-17 Horst Neufingerl Selbsttätig lösbare Verbindungsbaugruppe, insbesondere zum Verbinden zweier übereinander angeordneter Seefracht-Container
EP3281885B1 (en) 2015-04-09 2021-06-09 Minato Seiki Iron Works Co., Ltd. Container fixing device
KR102140090B1 (ko) * 2017-11-10 2020-08-03 한광희 컨테이너 결속장치
WO2023230674A1 (en) * 2022-06-03 2023-12-07 Jaxal Industries Pty Ltd Apparatus for use in loading shipping containe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509983A (fr) * 1966-11-10 1968-01-19 Frangeco Dispositif de verrouillage entre un container ou semi-remorque et son bogie routier,pour les transports rail-route
US3827375A (en) * 1968-03-07 1974-08-06 Acf Ind Inc Container securing means for railway flat cars
US3508501A (en) * 1968-05-24 1970-04-28 Pullman Inc Bracket arrangement for securing cargo containers on vehicles
US3604363A (en) * 1970-06-01 1971-09-14 Illinois Railway Equipment Co Container securing means for transport carrier with automatic latch to accommodate various clearances with bottom container fittings
US4277212A (en) * 1979-03-16 1981-07-07 Peck & Hale, Inc. Connector interconnecting freight devices
FR2519136A1 (fr) * 1981-12-28 1983-07-01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Dispositif de controle du profil d'une piece
US4776736A (en) * 1987-06-01 1988-10-11 Portec, Inc. Twin container hold down
DE4030336C2 (de) * 1990-09-25 2001-03-22 Macgregor Conver Gmbh Kuppelstück zum Verbinden von Containern
SE467459B (sv) 1990-09-25 1992-07-20 Allset Marine Lashing Ab Vridlaas foer hoernlaadorna till containrar
US5356249A (en) * 1993-03-30 1994-10-18 Buffers Ab Automatic securing system for locking and unlocking a freight container to a load carrier
US5570981A (en) * 1993-11-16 1996-11-05 Holland Company Latch device for securing cargo containers to vehicle decks
US5575599A (en) * 1994-04-15 1996-11-19 Penz Products, Inc. Container lock pin system
DE19504635A1 (de) 1994-08-19 1996-02-22 Macgregor Conver Gmbh Kuppelstück zur lösbaren Verbindung von Containern
US5842821A (en) * 1995-05-08 1998-12-01 National Steel Car Limited Container support pedestal
US5613814A (en) * 1995-07-27 1997-03-25 Jackson; Robert G. Latching mechanism for securing shipping containers on transport vehicles
GB9605532D0 (en) * 1996-03-15 1996-05-15 Reynard Stephen K Auto-lock chassis front pin
DE29617029U1 (de) 1996-09-30 1996-11-21 Wader Willi Gmbh Selbstverriegelndes Verbindungselement für Container
DE29717934U1 (de) 1997-10-09 1997-12-11 Marine Equip & Consult Vorrichtung zum lösbaren Verbinden von übereinandergestapelten Behältern
US6039519A (en) * 1998-06-25 2000-03-21 Mcdonnell Douglas Corporation Impact-resistant restraint for cargo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89174B (zh) * 2005-01-21 2013-07-17 Bnsf铁路公司 用于运输超大型货物的集装箱、运输集装箱、运输系统
CN102858655A (zh) * 2010-04-03 2013-01-02 株式会社六甲工程 集装箱的连接用配件
CN102858655B (zh) * 2010-04-03 2014-05-07 株式会社六甲工程 集装箱的连接用配件
CN109153431A (zh) * 2016-04-27 2019-01-04 麦奎格芬兰公司 接合器
CN109153431B (zh) * 2016-04-27 2021-06-01 麦奎格芬兰公司 接合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IL134467A0 (en) 2001-04-30
CN1151052C (zh) 2004-05-26
HK1030404A1 (en) 2001-05-04
DK1003682T3 (da) 2002-11-04
IL134467A (en) 2004-02-19
AU9259198A (en) 1999-03-01
DE59805990D1 (de) 2002-11-21
PL338376A1 (en) 2000-10-23
EP1003682B1 (de) 2002-10-16
ES2181267T3 (es) 2003-02-16
JP2001513474A (ja) 2001-09-04
DE19734813A1 (de) 1999-02-18
US6537001B1 (en) 2003-03-25
KR20010030566A (ko) 2001-04-16
WO1999007623A1 (de) 1999-02-18
TW512117B (en) 2002-12-01
EP1003682A1 (de) 2000-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37002B2 (en) Method for holding containers
US6786374B2 (en) Device for the fixation of dimensionally stable suitcases
US5537125A (en) Telescoping tower
CN1151052C (zh) 装载用件和装载集装箱的方法
US6863325B1 (en) Lifting device
RU2665985C1 (ru) Поднимаемое несу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US20230331135A1 (en) Loading arrangement for loading and unloading load units on and off a vehicle
CN102530447B (zh) 集装箱自锁系统
EP0335427A2 (en) Transferable pillar for a bodywork with sliding tarpaulin
US20110250040A1 (en) Trailer for the transportation by road of containers
HUT78066A (hu) Konténerrögzítő eszköz
EP0891889A1 (en) Support leg arrangement
US5350210A (en) Apparatus for securing shore crane spreaders to auxiliary frames
US6595731B1 (en) Device for a loading deck
JP2023550658A (ja) コンテナの自動ロック装置
US5236238A (en) Apparatus for securing shore crane spreaders to auxiliary frames
EP2159083A1 (en) Ball coupling
WO1991004883A1 (en) Lashing eye
CN1461281A (zh) 挂钩机构
US20210380203A1 (en) Sub sea mooring chain connector and tensioner
SE532774C2 (sv) Stolpe
JP5128266B2 (ja) 昇降装置
CA1210366A (en) Method for loading an exchange platform, loading equipment, and exchange platform
US20170349084A1 (en) Locking Mechanism For Roll Off Hoist Containers
EP3419881B1 (en) Bunk locking arrangement for a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526

Termination date: 201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