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57832C - 电梯用卷扬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用卷扬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57832C CN1257832C CNB2003101015805A CN200310101580A CN1257832C CN 1257832 C CN1257832 C CN 1257832C CN B2003101015805 A CNB2003101015805 A CN B2003101015805A CN 200310101580 A CN200310101580 A CN 200310101580A CN 1257832 C CN1257832 C CN 1257832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ive motor
- rom drive
- motor
- hawser
- balance blo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6—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4—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 B66B11/08—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with hoisting rope or cable operated by frictional engagement with a winding drum or shea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梯用卷扬装置,具备驱动马达和制动装置,其中驱动马达具备:以轴为中心旋转且具有供缆绳卷绕的槽部的转子、以及配设有电枢线圈的定子,所述转子将永久磁铁配置成沿平行于所述轴的方向及垂直于所述轴的方向与所述电枢线圈互为相对的状态。本发明的电梯用卷扬装置安装容易、驱动马达的构造牢固、小型、薄型、制动装置性能高、可在紧急时实行救援。
Description
本案是申请日为1996年5月22日、申请号为96106673.3、名称为“电梯装置”的发明专利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平衡块内装载驱动马达及制动装置、且驱动马达的转子具有缆绳卷绕槽部的电梯用卷扬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日照权等问题,为了不在升降路径上部设置电梯机械室,揭示了一种不设缆绳式电梯机械室的线性马达电梯。例如日本公开特许公报1990-159959号“线性马达驱动方式电梯的线性马达支撑构造”等文所记载的在传统的平衡块内装入圆筒形线性马达电枢的电梯装置,其概要如后述的图19所示。
在图中,1是在升降路径上受电梯笼导轨2引导而升降的电梯笼,3是一端与电梯笼1连结而另一端经滑轮4a、4b固定在平衡块5上的缆绳,6是引导平衡块5的平衡块导轨,7是圆筒形线性马达,8是作为圆筒形线性马达7的一次导体发挥作用的电枢,9是贯通电枢8并作为圆筒形线性马达7的二次导体发挥作用的柱子。10是柱子9的上部固定部,11是其下部固定部,12是设在平衡块5内的制动装置。
如上所述,利用圆筒形线性马达的电梯是通过装入平衡块的线性马达而进行升降的,故不需在升降路径上部设置卷扬机,而是在升降路径上部设置滑轮。
这种利用圆筒形线性马达的电梯,因只是在上下部对柱子9进行支撑,故其升降层数受到限制。
有一种利用两侧式平板线性感应马达的电梯可消除这种对升降层数的限制,如1993年度电气学会全国大会讲演文集S.10-3-1“线性驱动的AC驱动应用(1)线性马达电梯”一文图3所示的应用两侧式平板线性感应马达的电梯(见图20)。
在该图中,13是设在平衡块5一侧的两侧式平板马达,14是设在平衡块5另一侧的导轨用制动装置,15是夹入线性感应马达13的二次导体。
在此省略对与图19符号相同部件的说明。
以上说明的线性马达电梯具有不设升降路径上部机械室的巨大优点,但需在整个升降路径设置2次导体,导致施工费用高,且需要很高的安装精度。
另外,安装在平衡块上的电枢和2次导体之间的间隙必须较大,导致马达效率降低,为了产生必要的推力,马达的外形和驱动变换器的容量都必须是大型的。
在日本发明专利公开1995-137963号公报中记载了一种可解决上述问题的电梯。如图21所示,其电梯驱动马达70设置在平衡块5内,该电梯驱动马达具有二个定子线圈和至少一个圆盘型转子,牵引滑轮设在转子上,制动器设在平衡块的侧板和转子之间。
然而,采用上述方法时,制动器的设置部位空间狭小,在制动力和维修等方面存在问题,且一次侧定子及二次侧转子上有线圈,很难做到薄型化,又,牵引滑轮的构造较单薄,难以安装紧急时所需的救援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安装容易、驱动马达的构造牢固、小型、薄型、制动装置性能高、可在紧急时实行救援的电梯用卷扬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是一种电梯用卷扬装置,具备驱动马达和制动装置,其中驱动马达具备:以轴为中心旋转且具有供缆绳卷绕的槽部的转子、以及配设有电枢线圈的定子,所述转子将永久磁铁配置成沿平行于所述轴的方向及垂直于所述轴的方向与所述电枢线圈互为相对的状态。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定子的所述电枢线圈具备:环状的一次侧轭铁;卷绕在所述一次侧轭铁上与所述轴平行的内外周以及与所述轴垂直的两侧面的线圈。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梯装置的构造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梯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驱动马达及制动装置构造的剖视图。
图4是图3所示制动装置的详细构造图。
图5是安装在图3所示驱动马达二次侧的永久磁铁的构造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梯装置的构造图。
图7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电梯装置的构造图。
图8是图7所示驱动马达的缆绳卷绕方法的说明图。
图9是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电梯装置的构造图。
图10是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电梯装置的构造图。
图11是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电梯装置的构造图。
图12是在图1所示电梯装置上加装手动卷绕装置的电梯装置的构造图。
图13是在图6所示电梯装置上加装手动卷绕装置的电梯装置的构造图。
图14是在图7所示电梯装置上加装手动卷绕装置的电梯装置的构造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驱动马达构造的剖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驱动马达构造的剖视图。
图17是表示不同于图16所示驱动马达的另一种驱动马达构造的剖视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驱动马达构造的剖视图。
图19是传统的利用圆筒式线性马达的电梯的立体图。
图20是传统的利用平板式线性马达的电梯的立体图。
图21是传统的电梯装置构造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是安装具备转子、且该转子具有卷绕缆绳的薄形圆盘状槽部和二次导体的驱动马达,来取代传统的设在平衡块上的线性马达的电枢,并通过上述驱动马达的驱动力驱动电梯笼。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这一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的电梯装置的构造图,图2是把电梯笼一侧的滑轮安装在电梯笼背后的电梯装置的立体图。在图中,16是平衡块,17是卷绕并驱动缆绳3的驱动马达,18是用弹簧压力将凸出设置在驱动马达17转子外周的凸缘两侧面夹紧并制动的制动装置。
19是把平衡块一侧的缆绳固定在升降路径上部的固定部件,20是包含设置在平衡块内的驱动马达的驱动用动力线、制动器驱动线、检测速度、位置用的速度反馈用编码器线或电梯笼内信号等的电梯电缆。
21是电梯电缆在建筑物一侧的中继点。22是电梯电缆在电梯笼下方的中继点。23是装有平衡块内驱动马达所用的驱动变换器的电梯控制盘。
24是设置在电梯笼1上的吊轮,25是设置在升降路径上部的缆绳3另一端的固定构件。
其他符号与传统线性马达电梯装置图20、21相同,在此省略说明。
另外在图1中省略了平衡块、导轨及滚子
又,在图2中,原来安装在电梯笼1上的吊轮24现设置在电梯笼1的靠平衡块16一侧的下部,原来设置在升降路径上部的二个钢丝绳滑轮4现变成一个,设在平衡块16上部。
以下说明其动作原理。
譬如在图1中,当设在平衡块16内的驱动马达17向右旋转时,缆绳3的固定点19一侧的缆绳长度即实质上缩短,其结果是平衡块16上升。从而使滑轮4b一侧的缆绳3被送往电梯笼一侧,结果是电梯笼下降。
当驱动马达17向左旋转时,缆绳3的固定点19一侧的缆绳长度则实质上变长,结果平衡块16下降,滑轮4b一侧的缆绳3被送往平衡块16一侧,结果是电梯笼上升。
制动装置18在驱动马达17旋转前是断开的,而在其停转后工作,使电梯保持停止状态。
既可以把导轨用制动装置14与制动装置18一并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制动装置18或导轨用制动装置14中的一方。
在本实施例中,电梯笼一侧与平衡块一侧的缆绳拉运距离与其主体的移动距离之比(roping)均为2∶1,电梯笼1部和平衡块16部的缆绳3的进度相同。
而且,电梯笼1和平衡块16的升降行程相同,平衡块16可在整个升降行程范围内移动。
以下说明动作原理。如图1所示,设缆绳3各部的张力为T1、T2、T3、T4,设电梯笼重量为Wc,载重量为W,平衡块重量为Wb(平衡块框架重量+驱动马达重量+制动器重量),缆绳和滑轮不滑动状态时驱动马达的钢丝绳滑轮上的牵引力为F(=驱动马达转矩T/驱动马达旋转半径r),则
T1=T2=(W+Wc)/2
T3=(Wb/2)±F(±取决于驱动马达的旋转方向)
另外,驱动马达的反力由平衡块的滚子和导轨承受。又由于
T4=(Wb/2)±F,故
T3+T4=Wb,从而,T3、T4≤Wb,
当T2>T3时电梯笼下降,T2=T3时电梯笼停止,T2<T3时电梯笼上升。
从而,通过设为T2=(W+Wc)/2<Wb就可使电梯笼进行升降。
表1表示动作条件的具体示例。
表1
载重量W | 电梯笼重量Wc | (W+Wc)/2 | 平衡块重量Wb | 条件式W+Wc/2<Wb | |
乘15人时 | 1509Kg | 1000Kg | 1254.5Kg | 2060Kg | 成立 |
乘6人时 | 791Kg | 450Kg | 620.5Kg | 1043Kg | 成立 |
如表1所示,条件式W+Wc/2<Wb可以容易地成立。
下面说明上述驱动马达的构造及制动装置的详细情况。
图3是表示驱动马达17及制动装置18之构造的剖视图,使用的是把单侧式线性马达做成圆盘状的薄型扁平驱动马达。
图4是用制动器弹簧压力约束,而用电磁铁断开的夹紧式制动器的详细构造图,表示经过激磁后制动器解除约束的状态。
在图3中,31是固定在平衡块16上的驱动马达的转轴,32是用铁等构成、作为薄型扁平驱动马达转子的二次侧轭铁,在轭铁的外周设有卷绕缆绳的缆绳槽部33,形成驱动马达的磁路,并且发挥具有向缆绳传递推力的驱动滑轮和牵引力的卷扬机的作用。34是与二次侧轭铁32形成一体的二次导体,在使用感应电机的场合,用铝、铜等构成。固定在平衡块上的马达转轴31经轴承35而贯通该驱动马达的二次侧,故驱动马达的二次侧是围绕驱动马达的转轴31而旋转。
36是固定在驱动马达转轴31上的一次侧电枢的轭铁。37是一次侧电枢线圈。
38是设在二次侧轭铁32上的制动用凸缘,39是将制动用凸缘38夹紧制动的夹紧式制动器,40是设在平衡块16上的壳体。在图4中,41是电磁铁的线圈。42是当电磁铁41的激磁被断开时通过制动片43对制动用凸缘38产生夹紧力的弹簧。
44是把电磁铁的盖体45和电磁铁的线圈侧铁芯46与制动器支臂47连结的轴销。
48是把夹紧式制动器39保持在平衡块16上的轴销。2组制动器支臂47以轴销48为中心,对制动用凸缘38进行约束和断开的动作。
以下说明其动作原理。
本实施例中的驱动马达17是把单片式线性马达做成圆盘状,动作原理与线性马达相同,当二次侧轭铁32旋转时,通过设在二次侧轭铁外周的缆绳槽33上卷绕的缆绳(图中未示)卷扬平衡块16。
通过夹紧式制动器39把设在二次侧轭铁32上的制动用凸缘38夹紧,可对二次侧轭铁32的旋转实行制动,使平衡块16停止升降。
图4所示的夹紧式制动器39的弹簧42在电磁铁的线圈41的激磁断开时,通过制动片43夹紧制动用凸缘38,从而对二次侧轭铁32的旋转实行制动,并通过对电磁铁的线圈41激磁,将制动用凸缘38从制动片43断开,使其能够旋转。
在图3中L是驱动马达的直径,d1是一次侧电枢36的厚度,d2是二次侧电枢32的厚度。g是驱动马达一次侧与二次侧之间的间隙。d(=d1+d2+g)是整个驱动马达的厚度。由于本实施例的扁平马达装载在平衡块16上,故必须缩小马达厚度d,即必须减少一次、二次轭铁的厚度,一般来讲,由于减小间隙磁通,可使其产生作为多极构造的驱动马达所必要的马达转矩,因此驱动马达的直径L比通常的驱动马达大。
然而,采用以上构造的直接驱动马达时,与那种在整个升降路径上设置二次导体并进行直线性驱动的线性马达相比,由于一次、二次轭铁组装在同一轴上,故可结构性地缩小间隙g,而且,由于可在二次侧形成与通常的旋转驱动马达同样的构造,故可构成高效、小型的驱动马达。又,由于增加了推力,也可如通常的感应马达那样容易制成阶梯状结构(在梯状铝合金的二次导体中嵌入铁片,以改善导磁率结构)。
从而,可以把平衡块的厚度做得与传统线性马达电梯同样薄。
又,由于加在驱动马达滑轮部的负载直接加在轴承35上,故提高了负载强度。
另外,如图5所示,通过在二次侧安装永久磁铁49来取代二次导体,采用了一种在原来的线性马达中因整个升降路径都需要永久磁铁而实质上不可能实现的同步电动机,由此可构成比感应机构效率更高、更小型的马达。另外,在图5中,把固定一次侧制成三相线圈的8极构造。
还有,制动器可以是单独使用驱动马达17的制动装置18或导轨用制动器14中的任一方,也可将它们一起使用,以提高制动性能。
采用以上构造时,在升降路径上部不需设置机械室,而且不需在整个升降路径设二次导体,安装容易,且可使驱动马达构造牢固、高效、小型、薄型,还可提高制动性能。
实施例2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
本实施例省略了表示实施例1的图1中的电梯笼1上所设的吊轮24及固定构件25,而是把缆绳3直接固定在电梯笼1上。
图6是电梯装置的构造图,凡与表示实施例1的图1及表示传统示例的图20相同的符号均表示相同部件,故省略说明。
以下说明其动作原理。
动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通过驱动马达17驱动缆绳3而使电梯笼1升降。
在这种场合,平衡块16的升降行程是电梯笼1升降行程的一半。
另外,制动器可以是单独使用驱动马达17的制动装置18或导轨用制动器14中的任一方,或是将它们一起使用,以提高制动性能。
采用以上构造时,在升降路径上部不需设置机械室,而且不需在整个升降路径设二次导体,安装容易,且可使驱动马达构造牢固、高效、小型、薄型,还可提高制动性能。
实施例3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本实施例是分别用各个缆绳来吊电梯笼1和平衡块16。图7是表示本实施例的电梯装置的构造图。图中26是把缆绳3固定在平衡块16上的固定构件,27是一端固定在升降路径上部的固定构件28上、另一端固定在升降路径下部的固定构件29上并卷绕在平衡块16内所设的驱动马达17上的缆绳。
凡与实施例1的图1相同的符号均表示相同部件,故在此省略说明。
以下说明其动作原理。
与实施例1相同,通过使设置在平衡块16内的驱动马达17旋转而使平衡块16升降,从而使电梯笼1升降。
关于设置在平衡块16内的驱动马达的容量,只要具有能驱动包含乘客人数变化在内的电梯笼重量与平衡块16重量之差的部分的容量即可。
图8详细说明了平衡块内缆绳的卷绕方法。
图8(a)是把缆绳分为与升降路径上部的固定构件28连接的缆绳27a、及与升降路径下部的固定构件29连接的27b,且分别卷绕在平衡块16内所设的驱动马达17的转子的二次侧轭铁32上。
图8(b)是把缆绳27卷绕在平衡块16内所设的驱动马达17的转子的二次侧轭铁32上。
图8(c)、(d)、(e)是使缆绳27经过设在平衡块16内的驱动马达17的转子的二次侧轭铁32和设在平衡块16内的滑轮30而把推力传递给平衡块16的机构。
图8(e)是从侧面看图8(d)的缆绳27卷绕状况的详细图。
另外,这里使用的是滑轮30,有别于驱动马达,当然也可以采用2台驱动马达并利用第2台马达的二次侧轭铁。在这种场合,每台马达所需的转矩减小,可实现小型化。
在采用图8(a)、(b)所示的构造时,因缆绳27卷绕成螺旋状而存在如下缺点,即随着升降的进行,缆绳27的位置在驱动钢丝绳滑轮17a的轴方向移动,但在采用图8(c)、(d)、(e)的构造时就没有这样的缺点。
另外,制动器可以是单独使用驱动马达17的制动装置18或导轨用制动器14中的任一方,或是把它们一起使用,以提高制动器的性能。
如上所述,吊住电梯笼及平衡块的缆绳与驱动缆绳是分开使用的,故可分别应用合适的缆绳。
而且,各段缆绳的长度可缩短,便于进行更换作业。
图7的又一构造如图9所示。是在图7的构造中增加了上部滑轮51a、下部滑轮51b及平衡块16下部的滑轮51c,并使缆绳27在上部固定点28、驱动马达17、上部滑轮51a、下部滑轮51b、滑轮51c及下部固定部29各处间具有张力。
采用这样的构造时,缆绳27可以在驱动马达17上卷绕180度以上,故容易产生牵引力。
图10是把图9中的驱动马达17与滑轮51c的位置上下颠倒,其效果与图9的构造相同。
图11则是在图7的构造中增加了偏导轮4c、4d,由于偏导轮4c、4d所处的位置,使其卷挂在吊轮上并增大缆绳的接触角,从而可比图7增加牵引力,而与图9、图10相比,虽然牵引力不及它们,但构造更加简单。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3中说明的电梯装置上安装了救援用的手动卷绕装置。
图12、图13是设置滑轮51来取代表示实施例1、2的图1、6中所示的电梯装置升降路径上部的缆绳固定构件19,并把缆绳3固定在设于升降路径下部的手动卷绕装置52上。手动卷绕装置52具备:卷绕缆绳3并具有止转装置(图中未示)的卷筒52a、经过具有大减速比的减速机(图中未示)而设置的手柄52b。手动卷绕装置52平时被止动装置固定在不旋转的状态,而当电梯装置发生异常停止时,在将制动装置18断开后仍不工作时,就把止转装置拔出,使导轨制动装置14保持工作状态,并且用手柄52b卷绕缆绳3或是回绕,实行救援。
图14则是设置滑轮51来取代表示实施例3的图7中所示的电梯装置的第2缆绳27的升降路径上部的缆绳固定构件28,并设置手动卷绕装置52来取代升降路径下部的固定构件29。第2缆绳27经设置在平衡块16内的驱动马达17而与滑轮51、手动卷绕装置52的滑轮52a连接。与图12、13相同,手动卷绕装置52平常被止转装置固定在不旋转的状态,而当电梯装置发生异常停止时,在将平衡块16内所设的制动装置18断开后仍不工作时,就把止转装置拔出,并且用手柄52b卷绕缆绳27,实行救援。
另外,本实施例中是采用手动卷绕装置,当然也可使用驱动马达的卷绕装置。
如上所述,当电梯装置发生异常时,可安全地实行救援工作。
实施例5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设在平衡块内的驱动马达的又一实施例。
本实施例是把一次侧电枢线圈及二次侧的二次导体各设置2组。图15(a)是驱动马达的剖视图,设有一次侧轭铁36a、36b,在该一次侧轭铁36a、36b的垂直于马达转轴31的两侧面设有一次导体37a、37b,且分别与该一次侧轭铁36a、36b相对、为了使一次、二次之间的间隙的磁路与旋转轴平行,设置具有二次导体34a、34b的二次侧轭铁32a、32b,并用连结构件61连结二次侧轭铁32a、32b。二次侧轭铁32a、32b的外周设置具有卷挂缆绳的牵引力的缆绳槽部33a、33b,且二次侧轭铁32a上设有制动用的凸缘38。
35a、35b是把二次侧轭铁32a、32b旋转自如地装在马达转轴31上的轴承。
图15(b)基本上与图15(a)的构造相同,只是把具有吊挂缆绳的牵引力的缆绳槽33设在连结构件61的外周。图15(c)是把图15(a)、(b)所示的扁平马达的一次侧与二次侧的位置颠倒,在二组一次侧轭铁36a、36b之间装着二次侧轭铁32。
采用这样的构造时,施加在驱动马达上的负载不施加给马达间隙,而是直接施加在轴承上,故马达间隙可以缩小。
如上所述,可以做成构造牢固、高效、小型、薄型的驱动马达。
实施例6
实施例5所示的是把一次侧线圈在垂直于马达转轴的方向卷绕的驱动马达,本实施例所示则是利用卷筒状薄型外转子马达的驱动马达,它与普通马达一样,是把与马达转轴平行地卷绕的一次侧线圈卷绕在作为定子的一次侧轭铁上。
图16(a)是驱动马达的立体图,图16(b)是剖视图。
图中,62是作为与驱动钢丝绳滑轮32连结的圆筒形旋转部的二次侧轭铁,63是在二次侧轭铁62的内面与马达转轴31平行安装的二次导体。64是固定在马达转轴31上、与二次导体63邻近位置且与马达转轴31平行安装的一次侧轭铁65支撑用的一次侧轭铁支撑构件。
如上所述,外转子马达的一次、二次之间的间隙的磁路与旋转轴平行。
另外,凡与实施例1的图2中相同的符号均表示相同部件,在此省略说明。
其动作原理与实施例4相同。d3为驱动部的厚度。如前所述,由于必须缩小该方向的厚度,故本实施例中的驱动马达也必须在直径L方向增大,并采用大圆周的多极马达构造,使其产生必要推力。这种驱动马达的构造也因在马达间隙上没有吊挂缆绳的缆绳槽,故施加在驱动马达上的负载并不施加给马达间隙,而是直接施加在轴承上,故马达间隙可以做得较小。
图17所示是把图16略加变动的又一利用卷筒状薄型外转子马达的驱动马达。
图17(a)是在外转子马达的间隙上的二次侧轭铁上构成吊挂缆绳的缆绳槽33、以实现薄型化的驱动马达。
图中,在连结相互面对的二组二次侧轭铁32a、32b的圆筒形连结轭铁61的外周设有缆绳槽33。在二次侧轭铁32a、32b之间,装着平行于马达转轴31、接近并面对二次导体且装有一次线圈37的一次侧轭铁。
图17(b)是把吊挂缆绳的缆绳槽33设在二次侧轭铁32a、32b的外周上与轴承35a、35b对应的部分。这些驱动马达也因在马达间隙上不设吊挂缆绳的缆绳槽,施加在马达上的负载不施加给马达间隙,而是直接施加给轴承,故马达间隙可以缩小。
又,在采用这样的构造时,也可以与实施例1的图4所示的构造一样,在二次导体部63使用永久磁铁,作为同步电动机。
如上所述,可以做成构造牢固、高效、小型、薄型的驱动马达。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是把实施例5的图15(B)与实施例6的图17(a)所示的驱动马达组合而成,以下结合附图加以说明。
图18(a)是本实施例的驱动马达剖视图,图18(b)是一次侧轭铁的绕线图。
在图18(a)中,67是固定在马达转轴31上的一次侧轭铁,68是按图18(b)所示方法绕成环形的线圈,卷绕在一次侧轭铁的平行于马达转轴31的外周、及一次侧轭铁的垂直于马达转轴31的两侧面。
69是把线圈68的三面围住、设在二次侧轭铁32a、32b及二次侧连结轭铁上、且断面呈U字形的二次导体。
采用这样的构造时,可在U字形二次导体69的三面形成推力发生部,故一次线圈的有效绕线部面积增大,且二次4侧的有效面积也增大,故即使宽度d4较薄,直径L也可小于实施例6的图17所示的构造。
如上所述,可以做成构造牢固、高效、小型、薄型的驱动马达。
综上所述,由于本发明的电梯用卷扬装置,具备:以轴为中心旋转且具有供缆绳卷绕的槽部的转子、以及配设有电枢线圈的定子,所述转子将永久磁铁配置成沿平行于所述轴的方向及垂直于所述轴的方向与所述电枢线圈互为相对的状态。
又由于所述定子的所述电枢线圈具备:环状的一次侧轭铁;卷绕在所述一次侧轭铁上与所述轴平行的内外周以及与所述轴垂直的两侧面的线圈。
因此可以做成构造牢固、高效、小型、薄型的驱动马达。
Claims (2)
1.一种电梯用卷扬装置,具备驱动马达和制动装置(38),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马达具备:以马达转轴(31)为中心旋转且具有供缆绳卷绕的槽部(33)的转子(32)、以及配设有电枢线圈(68)的定子,所述转子将永久磁铁(69)配置成沿平行于所述马达转轴的方向及垂直于所述马达转轴的方向与所述电枢线圈互为相对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卷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的所述电枢线圈具备:环状的一次侧轭铁(67);卷绕在所述一次侧轭铁上与所述马达转轴平行的内外周以及与所述马达转轴垂直的两侧面的线圈(68)。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8729595A JP3225811B2 (ja) | 1995-11-06 | 1995-11-06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JP287295/1995 | 1995-11-06 | ||
JP287295/95 | 1995-11-06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961066733A Division CN1154608C (zh) | 1995-11-06 | 1996-05-22 | 电梯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02542A CN1502542A (zh) | 2004-06-09 |
CN1257832C true CN1257832C (zh) | 2006-05-31 |
Family
ID=1771553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31010158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7832C (zh) | 1995-11-06 | 1996-05-22 | 电梯用卷扬装置 |
CNB96106673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4608C (zh) | 1995-11-06 | 1996-05-22 | 电梯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96106673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4608C (zh) | 1995-11-06 | 1996-05-22 | 电梯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3225811B2 (zh) |
KR (2) | KR100208425B1 (zh) |
CN (2) | CN1257832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I20021959A (fi) * | 2002-11-04 | 2004-05-05 | Kone Corp | Hissi |
US6247557B1 (en) * | 1998-04-28 | 2001-06-19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Traction type elevator apparatus |
JP3241325B2 (ja) | 1998-07-31 | 2001-12-25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電気二重層コンデンサ |
CN1323933C (zh) * | 1998-12-11 | 2007-07-04 | 株式会社东芝 | 电梯装置 |
WO2000053520A1 (fr) * | 1999-03-08 | 2000-09-14 | Hitachi, Ltd. | Ascenseur |
CN1295131C (zh) * | 1999-12-06 | 2007-01-17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装置 |
KR100473094B1 (ko) * | 1999-12-06 | 2005-03-08 |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엘리베이터 장치 |
EP1215156A1 (de) * | 2000-12-13 | 2002-06-19 | Inventio Ag | Aufzug mit Antrieb an der Kabine |
JP3915414B2 (ja) | 2001-02-21 | 2007-05-16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エレベーター |
CN1245324C (zh) | 2001-03-08 | 2006-03-15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装置 |
DE60132372T2 (de) * | 2001-05-24 | 2008-12-24 | Mitsubishi Denki K.K. | Aufzugsvorrichtung |
EP1538122B1 (en) * | 2002-09-13 | 2012-01-11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Device for securing cage of elevator |
CN100357168C (zh) * | 2003-01-28 | 2007-12-26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装置 |
JP4657612B2 (ja) * | 2003-03-06 | 2011-03-23 | インベンテイオ・アクテイエンゲゼルシヤフト | エレベータ |
ES2245189B1 (es) * | 2003-07-29 | 2007-02-16 | Autur, S.A. | Elevador. |
JP4900971B2 (ja) * | 2008-11-05 | 2012-03-21 |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
EP2678258B1 (en) | 2011-02-23 | 2022-05-04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Elevator system including a 4:1 roping arrangement |
CN105600650A (zh) * | 2016-03-15 | 2016-05-25 | 西北工业大学 | 一种电梯自动配重节能控制装置 |
CN108059059A (zh) * | 2017-11-28 | 2018-05-22 | 杨富云 | 螺杆电梯及其制动控制方法 |
CN108534724B (zh) * | 2018-05-04 | 2024-04-12 | 苏州市职业大学 | 自动检测电梯安装精度的装置 |
CN110654951A (zh) * | 2019-09-27 | 2020-01-07 |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 电梯平衡救援装置及电梯平衡救援系统 |
CN117800189B (zh) * | 2024-03-01 | 2024-05-10 | 福建天行电缆有限公司 | 一种建筑施工升降机电缆限位结构 |
-
1995
- 1995-11-06 JP JP28729595A patent/JP322581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6
- 1996-05-22 CN CNB2003101015805A patent/CN1257832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6-05-22 CN CNB961066733A patent/CN1154608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6-10-23 KR KR1019960047674A patent/KR100208425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6-10-23 KR KR1019960047673A patent/KR100187399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02542A (zh) | 2004-06-09 |
KR970026870A (ko) | 1997-06-24 |
KR100208425B1 (ko) | 1999-07-15 |
CN1149549A (zh) | 1997-05-14 |
KR970026869A (ko) | 1997-06-24 |
KR100187399B1 (ko) | 1999-04-15 |
CN1154608C (zh) | 2004-06-23 |
JP3225811B2 (ja) | 2001-11-05 |
JPH09124259A (ja) | 1997-05-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57832C (zh) | 电梯用卷扬装置 | |
EP0630849B1 (en) | Elevator drive machine placed in the counterweight | |
AU679984B2 (en) | A counterweight of a rope-suspended elevator | |
CN1225394C (zh) | 牵引绳轮式电梯 | |
CN102471028A (zh) | 在牵引绳轮内带外转子和马达的电梯机器 | |
CN1043984C (zh) | 线性电机电梯的轨闸装置 | |
US6325177B1 (en) | Elevator machine with counter-rotating rotors | |
EP3210925B1 (en) | Elevator assembly | |
CN1356256A (zh) | 电梯 | |
AU5310694A (en) | Elevator motor placed in the counterweight | |
CN1323933C (zh) | 电梯装置 | |
CN1705612A (zh) | 电梯装置 | |
CN1285500C (zh) | 配重 | |
CN1457315A (zh) | 电梯装置 | |
JP2012153493A (ja) | エレベータ | |
JP2007008669A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CN104401858B (zh) | 一种无齿轮曳引机 | |
CN1812926A (zh) | 电梯装置 | |
CN1890169A (zh) | 电梯装置 | |
CN1802307A (zh) | 电梯装置 | |
JP2003104665A (ja) | エレベータ | |
CN1761608A (zh) | 电梯装置 | |
CN103449283B (zh) | 电梯设备 | |
JP2000351552A (ja) | 機械室レスエレベータ | |
CA1207676A (en) | Hoisting machine for elevator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531 Termination date: 201305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