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53653C - 发动机的温度检测结构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的温度检测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53653C
CN1253653C CNB031369154A CN03136915A CN1253653C CN 1253653 C CN1253653 C CN 1253653C CN B031369154 A CNB031369154 A CN B031369154A CN 03136915 A CN03136915 A CN 03136915A CN 1253653 C CN1253653 C CN 125365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ylinder
lubricant oil
engine
cylinder c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13691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82347A (zh
Inventor
铃木祥介
片山淳
前田龙次
小野塚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823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823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5365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5365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35/00Controlling engines, dependent on conditions exterior or interior to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D35/02Controlling engines, dependent on conditions exterior or interior to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n interior conditions
    • F02D35/025Controlling engines, dependent on conditions exterior or interior to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n interior conditions by determining temperatures inside the cylinder, e.g. combustion temper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00Pressure lubrication
    • F01M1/06Lubricat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therein of crankshafts or connecting rods with lubricant passageways, e.g. bo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M1/00 - F01M9/00
    • F01M11/10Indicating devices; Other safety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Means For Warming Up And Starting Carburetors (AREA)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在具备曲轴箱、缸体和缸盖的发动机主体中,安装有从在上述曲轴箱内的下部形成的润滑油贮留部中汲取润滑油的油泵,至少在缸体和缸盖上设置有润滑油供给通道,其与油泵相连接,用于引导润滑气门摇杆机构进行润滑的润滑油,这种发动机,能尽量避免承受发动机的运转状态和姿势的变化以及来自发动机外表面的由于外界环境的热的影响,能以简单的结构始终迅速、良好地检测发动机温度。润滑油供给通道67在缸盖37上,配置在与排气口48相比更靠近进气口47的位置上,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发动机主体34上,使其检测元件部面向润滑油供给通道67。

Description

发动机的温度检测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在其具备曲轴箱、缸体和缸盖的发动机主主体上安装有从在上述曲轴箱内的下部形成的润滑油贮留部汲取润滑油的油泵,至少在缸体和缸盖上设置有引导用于润滑气门摇杆机构的润滑油的润滑油供给通道,该润滑油供给通道与上述油泵相连接。
背景技术
以往,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2000-213326号所公开的发动机温度检测装置,由于使润滑油从缸盖返回到油底壳,所以检测设置在缸体上的回油通道内的润滑油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安装在缸体上,另外,日本专利公报特公平2-22209号所公开的油温检测装置的结构为:润滑油从专用的喷孔向安装在缸盖罩上的油温传感器的检测部喷出。
上述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2000-213326号的公开的发动机温度检测装置,由于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回油通道上,而且,为了确保返回的润滑油的量,回油通道的直径设定的较大,所以,随着发动机的运转状态的变化,润滑油的流量也发生变化,因此,难以始终准确地检测发动机温度,另外,也容易受到来自发动机外表面的、外界环境对散热的影响。再有,上述日本专利公报特公平2-22209号所公开的油温检测装置,不仅润滑油供给通道复杂,而且随着发动机的姿势和转速的变化,有可能油温传感器的检测部上的润滑油的量也会变化,检测低转速(起动后的怠速状态)状态下的发动机温度也很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用发动机温度检测装置,其能不易受到发动机的运转状态和姿势的变化、以及来自发动机外表面的由于外界环境所引起的散热影响,能用简单的结构始终迅速且良好地检测发动机温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的发动机,在具备曲轴箱、缸体和缸盖的发动机主体上安装有从在上述曲轴箱内的下部形成的润滑油贮留部汲取润滑油的油泵,至少在曲轴箱、缸体和缸盖上设置有润滑油供给通道,该润滑油供给通道与上述油泵相连接,用于引导润滑气门摇杆机构的润滑油,其特征在于:上述润滑油供给通道在上述缸盖上,配置在与排气口相比更靠近进气口的位置上,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发动机主体上,使其检测元件部面向上述润滑油供给通道。
根据这样结构,由于只要发动机运转,不管运转状态和姿势如何,在为了润滑气门摇杆机构而引导从油泵排出的润滑油的润滑油供给通道中充满润滑油,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元件部配置成面向该润滑油供给通道,而且,润滑油供给通道配置在进气口附近,所以,能尽量避免承受发动机的运转状态和姿势的变化以及来自发动机外表面的由于外界环境的热的影响,因此,即使在发动机起动后的低速旋转时,也能很好地检测发动机温度,能始终良好且迅速地检测发动机温度,而且,用温度传感器检测润滑油温度不需要复杂的结构。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的结构基础上,其特征是:在其上述缸体和缸盖上设置有风冷用的散热片的上述发动机主体中,具备与缸盖结合的缸盖罩,该缸盖罩设有上述润滑油供给通道的一部分,上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在缸盖罩上,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风冷式的发动机在没有设置散热片的缸盖罩上安装温度传感器,所以,能不受散热片的影响,准确地检测发动机温度,而且用于安装温度传感器的结构也变得简单了。
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的结构基础上,其特征是:在与上述进气口连接的化油器上安装有能依据上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进行通电控制的摩托车起动器,使其能开、闭设置在该化油器上的起动用混合气通道,根据这样的结构,能依据由温度传感器准确测得的发动机温度,使在起动时供给到发动机的混合气最佳化,能提高发动机的预热性能。
再有,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的结构基础上,其特征是:上述缸体和缸盖被防护罩所覆盖,该防护罩与缸体和缸盖之间形成使强制输送的冷却风流通的流通通道,根据这样的结构,将温度传感器配置在不会受到强制输送的冷却风的影响的位置上,虽然对于强制风冷发动机,仍能准确地检测发动机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小型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是在省略了车体罩和收容箱的状态下的小型摩托车的中间部位的立体图。
图3是沿图1的3-3线剖切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图3的箭头4的向视图。
图5是图3的箭头5的向视图。
图6是沿图3的6-6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7是从缸盖一侧看缸盖罩的向视图。
图8是沿图7的8-8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9是沿图6的9-9线剖切的放大剖视图。
图10是沿图9的10-10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11沿图4的11-11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12是沿图5的12-12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13是沿图5的13-13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14是沿图2的14-14线剖切的放大剖视图。
图15是沿图14的15-15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16是沿图14的16-16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17是沿图14的17-17线剖切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形式进行说明。
图1~图1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说明图,图1是小型摩托车的侧视图,图2是在省略了车体罩和杂物箱的状态下的小型摩托车的中间部位的立体图,图3是沿图1的3-3线剖切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图3的箭头4的向视图,图5是图3的箭头5的向视图,图6是沿图3的6-6线剖切的剖视图,图7是从缸盖一侧看缸盖罩的向视图,图8是沿图7的8-8线剖切的剖视图,图9是沿图6的9-9线剖切的放大剖视图,图10是沿图9的10-10线剖切的剖视图,图11沿图4的11-11线剖切的剖视图,图12是沿图5的12-12线剖切的剖视图,图13是沿图5的13-13线剖切的剖视图,图14是沿图2的14-14线剖切的放大剖视图,图15是沿图14的15-15线剖切的剖视图,图16是沿图14的16-16线剖切的剖视图,图17是沿图14的17-17线剖切的剖视图。
首先,在图1和图2中,小型摩托车的车架25具备:主车架管27该主车架管27的前端固定有头管26;横管28,该横管28成直角地固定于主车架管27的后端;后车架管29、30,该后车架管29、30作为左右一对后车架部件,前端分别连接在横管28的两端部。
主车架管27一体地连接下行车架27a和下部车架27b制成,下行车架27a从头管26向后下方倾斜而成,下部车架27b从下行车架27a的后端大致水平地向后方延伸。另外,左右成对的后车架管29、30一体地连接于上行车架29a、30a和上部车架29b、30b,其中,上行车架29a、30a从上述横管28的两端部向后上方延伸而成,而上部车架29b、30b在从上行车架29a、30a的后端大致水平地向后方延伸的同时,在水平面内弯曲以使后端部开口相互对峙。
在上述头管26上支承有能控制转向的跨在前轮WF上的前叉31,在前叉31的上端连接有车把32。
动力单元P的前部通过连杆机构33能上下摆动地支承在车架25上的两后车架管29、30的前部,配置在该动力单元P的后部右侧的后轮WR枢支在动力单元P的后部。
在图3~图6中,动力单元P由配置在后轮WR前方的强制风冷式单缸4冲程的发动机E和设置在该发动机E和上述后轮WR之间的无级变速器M构成。
发动机E的发动机主体34配置在车架25的两后车架管29、30之间,具备:曲轴箱35;缸体36,该缸体36连接在曲轴箱35上;缸盖37,该缸盖37在与曲轴箱35相反的一侧,连接在缸体36上;缸盖罩38,该缸盖罩38在与缸体36相反的一例,连接在缸盖37上,缸盖37配置在作为两后车架管29、30的前部的上行车架29a、30a的下部之间。
缸体36配置成设置在该缸体36上的缸筒39的轴线,即汽缸轴线C沿摩托车的前后方向稍微向前上方大致为水平,在缸盖37和能自如滑动地嵌合在上述缸筒39中的活塞40之间形成有燃烧室41。另外,活塞40通过连杆42和曲轴销43连接在具有与后轮WR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旋转轴线的曲轴44上。
曲轴44能自如旋转地支承在曲轴箱35上,曲轴箱35由在包含上述汽缸轴线C而且与该曲轴44正交的平面连接的一对箱体35a、35b构成,在曲轴44上,在一个箱体35a和曲轴44之间安装有第1滚动轴承45,在另一箱体35b和曲轴44之间安装有第2滚动轴承46。
在缸盖37的上部侧面设有能与上述燃烧室41连通的进气口47,在缸盖37的下部侧面设有能与上述燃烧室41连通的排气口48。分别开、关进气口47和排气口48的的进气门49和排气门50配设在缸盖37上,使其在向与曲轴44的旋转轴线正交的平面投影的投影图上大致排列成V字形,并分别由弹簧向关闭进气口47和排气口48的方向施加力。另外,面对燃烧室41的火花塞51安装在缸盖37的左右至少一个侧面上,在本实施例中,在面向摩托车的行进方向的前方的状态下,安装在右侧的侧面上。
在缸盖37和缸盖罩38之间收容有驱动上述进气门49和排气门50,使其开、闭的气门摇杆机构52,该气门摇杆机构52具备:凸轮轴55,该凸轮轴55具有与曲轴44的轴线平行的轴线,自如旋转地支承在缸盖37上,而且具有吸气用和排气用凸轮53、54;进气例和排气侧摇杆轴56、57,该进气侧和排气侧摇杆轴56、57具有与凸轮轴55平行的轴线,支承在缸盖37上;进气侧摇臂58,该吸气侧摇臂58能自如摇动地支承在吸气侧摇杆轴56上,使其随上述吸气用凸轮53的运动驱动进气门49;排气侧摇臂59该排气侧摇臂59能自如摇动地支承在排气侧摇杆轴57上,使其随上述排气用凸轮54的运动驱动排气门50进行开、闭。
在凸轮轴55的一端固定有从动链轮60。另一方面,在曲轴44上,在第2滚动轴承46的外侧的与上述从动链轮60对应的位置上固定有驱动链轮61,在驱动和从动链轮61、62上卷绕有环形的凸轮链条62,凸轮链条62收容于由缸体36、缸盖37和缸盖罩38形成的收纳室63内,并能进行驱动。由这样的驱动链轮61、从动链轮60以及凸轮链条62驱动凸轮轴55以曲轴44的转速的1/2旋转。
在第1滚动轴承45的外侧的曲轴44上固定有驱动齿轮64,由上述驱动齿轮64驱动油泵66,油泵66安装在曲轴箱35上,使其通过润滑油粗滤器79从在曲轴箱35内的下部形成的润滑油贮留部65汲取润滑油。
从该油泵66排出的润滑油的一部分用于润滑气门摇杆机构52,在曲轴箱35、缸体36、缸盖37以及缸盖罩38上设有用于将来自油泵66的润滑油引导到气门摇杆机构52的润滑油供给通道67。而且,在缸盖37上,在与排气口48相比更接近进气口47的位置配置有润滑油供给通道67,在本实施例,在向与曲轴44的轴线正交的平面的投影面上的与进气口47交叉的位置上配置有润滑油供给通道67。
同时参照图7和图8,上述润滑油供给通道67的下游端部由流通槽68和有底的流通孔69构成,流通槽68设置在缸盖罩38的向缸盖37连接的连接面上,使来自缸盖37一侧的润滑油能供给到一端,流通孔69与该流通槽68的另一端相连,设置在缸盖罩38的例壁上,与流通孔69相连的喷口70设置在缸盖罩38的侧壁内面上,使其能向气门摇杆机构52喷出润滑油。
另外,在缸盖罩38上设有与上述流通槽68的一端相连的有底的检测孔71,同时在与该检测孔71对应的位置一体地凸出设有从缸盖罩38的外面向外侧凸出的安装凸起72,在该安装凸起72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73,使检测元件部73a凸入到上述检测孔71中。即,温度传感器73安装在发动机主体34的缸盖罩38上,使检测元件部73a面向润滑油供给油路67。
注意观察图3,在上述驱动齿轮64的外侧配设有发电机76,发电机76具备固定在曲轴箱35上的定子74和固定在曲轴44上使其围绕该定子74的外转子75,在该发电机76的外侧,在曲轴44上固定有风扇77。该风扇77是在用多个例如4个螺栓78、78...连接在发电机76的外转子75上的基部77a的外周部上,一体地设有多个叶片77b、77b...而形成的。
发动机主体34中的至少缸体36和缸盖37,在本实施例,曲轴箱35的一部分、缸体36和缸盖37被作为罩子的防护罩82所覆盖,以使发动机主体34和防护罩82之间形成的流通通道81,从风扇77排出的强制风冷用的空气从其中流过。而且,为了能由从上述流通通道81中流过的冷却空气高效地进行冷却,在缸体36和缸盖37的外面分别凸出设有多个冷却叶片36a...、37a...。
上述防护罩82由上下成对的上、下部罩子83、84和风扇罩子85构成,其中,该上下成对的上、下部罩子83、84共同对缸体36和缸盖37进行覆盖,而风扇罩子85覆盖曲轴箱35的一部分并连接在上述两罩子83、84上;上部罩子83、下部罩子84以及风扇罩子85分别由合成树脂制成。
在上部罩子83上凸出地设有从与下部罩子84结合的结合面86凸出到下部罩子84一侧的多个卡合爪87...,在下部罩子84上设有能与上述各卡合爪87...弹性卡合的卡合部88...。另外,在上部和下部罩子83、84上,在结合面86上分别一体地设有相互抵接的多个被连接部89...、90...,相互抵接的被连接部89...、90...用螺纹部件91...相互连接。
这样一来,通过卡合爪87...的向卡合部88...的弹性卡合、以及被连接部89...、90...的用螺纹部件91...所进行的连接,使上部和下部罩子83、84相互结合在一起,缸盖罩38从上部和下部罩子83、84凸出到前方一侧。
风扇罩子85,连接在箱体35a上,由多个紧固件92...连接在上述上部和下部罩子83、84上,使其覆盖作为曲轴箱35一部分的箱体35a和风扇77。
在该风扇罩子85上设有吸风筒94,使在其外侧与风扇77相对应,该吸风筒94形成有用于从外部向上述风扇77一侧吸引空气的吸风口93,在吸风口93上设有格栅95。
该格栅95由与吸风筒94同心配置的多个例如5个环部95a~95d、和放射状延伸的连接于吸风筒94和各环部95a~95d之间的多个连接部95e...构成,在与这些连接部95e...的1个对应的位置上,在风扇罩子85的外面刻有用于校准曲轴44的相位的例如三角形的正时标记96。该正时标记96是用于点火正时的,通过使用于将风扇77固定在曲轴44上的多个例如4个螺栓78...中的1个与在上述格栅95中与正时标记96相对应的连接部95e相一致,能很容易进行点火正时。
而且,上述正时标记96不光用于点火用的定时校准,也能用于TDC和BDC的定时校准,另外,在气门摇杆机构52的结构能改变进气门49和排气门50中的至少一个的动作特性的场合,也能用于其动作特性改变的正时。
同时参照图9和图10,在缸盖37的上部侧面,设有使进气口47打开后的平坦的安装面97,进气管98的下游端中间经由隔热体99连接在该安装面97上。
法兰部98a一体地设置在进气管98的下游端,具有与进气口47连通的吸气孔100的隔热体99和上述安装面97制成具有与上述法兰部98a相对应的形状。
在隔热体99的两面安装有环状地包围上述吸气孔100的密封圈101、102,在隔热体99和安装面97之间安装有一个密封圈101,另外,在隔热体99和上述法兰部98之间安装有密封圈102。而且,隔热体99的厚度T设定成比安装面97和防护罩82上的上部罩子83之间的间隔S要大。
在进气口47的两侧,在安装面97上设有有底的螺纹孔103、103,插入在法兰部98a和隔热体99中的螺栓104、104螺纹结合在上述各螺纹孔103、103中,通过拧紧螺栓104、104,能中间经由隔热体99将进气管98连接在安装面97上。
在覆盖缸盖37的防护罩82中的上部罩子83上设有用于嵌合、并使上述隔热体99定位的开口部105。该开口部105如图10所示,比隔热体99大,在该开口部105的一部分侧面和隔热体99的一部分侧面之间形成有用于使从流通通道81流过来的冷却用空气排出到外部的排风口106。
上述进气管98的上游端,通过连接软管107连接在配置在该进气管98后方的化油器108的下游端,化油器108的上游端通过连接管109连接在配置在后轮WR的左侧的空气滤清器110上。
在图11中,在化油器108上附设有依据上述温度传感器73的检测值进行通电控制的摩托车起动器111,该摩托车起动器111绕过化油器108所具备的节流阀(未图示),安装在化油器主体112上,以使设置于化油器108的化油器主体112上的起动用混合气通道113的中间进行开闭。
上述起动用混合气通道113中,在化油器主体112上固定有通气管114,使其位于摩托车起动器111的上游一侧的部分,使该通气管114的下部凸入至燃料喷嘴115的上部,而料喷嘴115固定在化油器主体112的下部。另外,在化油器主体112的下部固定有用于贮存燃料的油箱116,上述燃料喷嘴115的下部伸入到油箱116内的燃料中。
喷嘴117在通气管114的下游一侧,设置在起动用混合气通道113的中间,摩托车起动器111具有能自如进退地插入在喷嘴117中的针阀118,针阀118的在喷嘴117内的位置由摩托车起动器111的通电控制决定,由此决定流过起动用混合气通道113的起动用混合气的量。
在构成防护罩82的一部分的上部和下部罩子83、84的结合面之间形成有嵌合孔120。而且,连接在火花塞51上的火花塞帽121具有在嵌合孔120的周围与上部和下部罩子83、84的外面接触的凸缘部121a,其嵌合在上述嵌合孔120中。
在上部和下部罩子83、84中的上部罩子83上,一体地设有从上方覆盖朝向嵌合孔120的火花塞帽121的嵌合部的覆盖部122,如图12所示,在该覆盖部122的前端部形成有防转定位部122a,该防转定位部122a抵住并卡住火花塞帽121,阻止火花塞帽121绕火花塞51的轴线旋转。
形成有覆盖部122,以使其从上方覆盖火花塞帽121的朝向嵌合孔120的嵌合部,与该火花塞帽121相连接的高强度挠性线123的至少一部分从火花塞帽121向前方延伸,火花塞帽121由于高强度挠性线123作用的弹性力而具有绕火花塞51的轴线向一个方向转动的趋势,在覆盖部122上形成防转定位部122a,使其反抗上述弹性力支承火花塞帽121。
同时参照图13,在上部罩子83上,一体地形成有连续地与上述覆盖部122相连的夹子安装座125,通过弹性安装在该夹子安装座125上的夹子124保持与上述火花塞帽121相连的高强度挠性线123。
发动机主体34支承在车架25上,使缸盖37配置在左右成对的后车架管29、30上的前部的上行车架29a、30a的下部之间,上述火花塞帽121也配置在两上行车架29a、30a的下部之间,如图2所明示的那样,点火线圈126支承在两上行车架29a、30a之一的右侧的上行车架30a的上部。
而且,高强度挠性线123的一端与点火线圈126相连,而其另一端从固定于防转定位部122a上的上述火花塞帽121的前方开始,向后方折回,大致呈U字状,然后连接在火花塞帽121上。
同时参照图14-图17,在防护罩82的上部罩子83上,一体地设有一对钩子128、128和一对连接壁129、130,同时设有由这些钩子128、128和连接壁129、130围成的矩形通孔131,该钩子128、128在前端部具有向相互接近的一侧凸出的卡合凸部128a、128a,相互对峙且从上部罩子83的外面向上立起;而连接壁129、130连接上述两钩子128、128之间,且相互对峙,从上部罩子83的外面向上立起。
在两钩子128、128的卡合凸部128a、128a和上述两连接壁129、130之间,夹持有相互层叠同时压入到上述两钩子128、128之间的多个挠性条形部件,在本实施例,电缆133和软管134夹持在卡合凸部128a、128a和两连接壁129、130之间,电缆133作为用两连接壁129、130支承的内侧的挠性条形部件,软管134作为上述两卡合突部128a、128a与其外面接触的外侧的挠性条形部件。
上述电缆133具有软质的聚乙烯膜且连接在温度传感器73上,另外由硬质的弹性材料制成的上述软管134,为了引导进气而连接在缸盖罩38上。
而且,上述钩子128由基板部128b和多个例如2个分支板部128c、128c构成,基板部128b的基端部沿其全长连接在上部罩子83上,分支板部128c、128c在沿电缆133和软管134的纵向以一定间隔,在多处例如2处与上述基板部128b相连接,同时,在前端部凸出地设有上述卡合突部128a,在各分支板部128c、128c之间沿整个两钩子128、128设有在两连接壁129、130之间支承电缆133的加强壁132。
在没有用上述防护罩82覆盖的缸盖37的下部侧面连接有排气管118,使其上游端连接在排气口48上,而排气管118的下游端连接在配置在后轮WR右侧的消音器119上。
特别注意图3和图4,在朝向摩托车的行驶方向的前方的状态下,在曲轴箱35上连接有向后轮WR的左侧延伸出的传动箱136。该传动箱136由以下部分构成:箱体主体137,该箱体主体137一体地连接在上述曲轴箱35的箱体35b上,并向后方延伸进行设置;左侧罩138,该左侧罩138在与该箱体主体137之间形成第1传动室140,并从左侧连接在箱体主体137;右侧罩139,该右侧罩139在与上述箱体主体137之间形成第2传动室141,并连接在箱体主体137的右侧后部。
在传动箱136上的箱体主体137的前部凸出地设有支承臂部142,将其配置在发动机E上的缸体36的侧面,该支承臂部142通过连杆机构33能摆动地支承在车架25上。
后轮WR的车轴143能自如旋转地支承在传动箱136上的箱体主体137的后部和右侧罩139上。另外,如图1所示,在箱体主体137的后部和车架25的后车架管29上的上行车架29a之间设有后减振器144。
无级变速器M是收容在第1传动室140内的V型皮带式的无级变速器,在无级变速器M和车轴143之间设有减速齿轮系145。
无级变速器M具备:驱动侧传动皮带轮146,该驱动侧传动皮带轮146在第2滚动轴承46的外侧,连接在曲轴44的端部上;从动侧传动皮带轮149,该从动侧传动皮带轮149具有与曲轴44平行的轴线,并通过离心离合器148安装在能自如旋转地支承在箱体主体137的后部和右侧罩139上的被动轴147上;V型皮带150,该V型皮带150卷绕在两传动皮带轮146、149上,并呈环状。
驱动侧传动皮带轮146由固定在曲轴44上的固定皮带盘半体146a和能沿轴向自如滑动地安装在曲轴44上的活动皮带盘半体146b构成。在两皮带盘半体146a、146b之间形成有V字形的环状槽151,V型皮带能插入到该环状槽151中。另外,在活动皮带盘半体146a的背面一侧,在曲轴44上固定有斜面板152,在活动皮带盘半体146a和斜面板152之间以浮动状态收容有多个重力辊153。而且,当曲轴44的转速增加时,承受离心力的重力辊153沿曲轴44的半径方向向外侧移动,使活动皮带盘146a接近固定皮带盘半体146b。因此,V型皮带150与两皮带盘半体146a、146b接触的接触半径变大。
另一方面,被动侧传动皮带轮149具备:支承筒154,该支承筒154通过离心离合器148连接在被动轴147上,并自如旋转地支承在被动轴147上;固定皮带盘半体149a,该固定皮带盘半体149a与该支承筒154形成一体;活动皮带盘半体149b,该活动皮带盘半体149b使其能相对该固定皮带盘半体149a接近或离开地支承在支承筒154上,同时受到由弹簧向接近固定皮带盘半体149a的方向施加的力;V型皮带150插入在在两皮带盘半体149a、149b之间形成的V字形的环状槽155中。而且,活动皮带盘半体149b能沿轴向移动,使其随着V型皮带150与驱动例传动皮带轮146接触的接触半径的增大,该V型皮带150的与从动侧传动皮带轮149接触的接触半径变小,因此,在曲轴44和从动轴147之间能随着曲轴44的旋转进行无级变速。
脚踏起动器轴156自如旋转地支承在传动箱136的左侧罩138上,在该脚踏起动器轴156的外端设有脚踏起动踏板157(参照图1),另外,在上述左侧罩138的内面一侧,在脚踏起动器轴156和曲轴44之间,设有随着踏下脚踏起动踏板157能将脚踏起动器轴156的动力传递到曲轴44的脚踏式起动装置158。
减速齿轮系94设置在从动轴147和车轴143之间,收容在第2传动室141内,无级变速器M的从动轴147的旋转动力经减速齿轮系94减速后,传递到后轮WR的车轴143。
在车架25上的两后车架管29、30的前部之间支承有能收纳头盔等的收容箱160,且使其配置在上述发动机E的上方,在两后车架管29、30的后部之间支承有油箱161。
另外,在两后车架管29、30中的左侧的后车架管29上的上部车架29b的前部,支承有用于净化供给到发动机E的排气口48的二次空气的二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162。吸气软管163的下游端连接在该二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162的进气口上,该吸气软管163的上游端插入在两后车架管29、30中的右侧的后车架管30上的上部车架30b的后端部。
设置在发动机E和二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162之间的二次空气控制阀164由安装在左侧的后车架管29的上行车架29a的上部的支板165支承着。
另外,在左侧的后车架管29的上行车架29a的下部设有与该上行车架29a内部连通的连接管部166,用于从动力单元P的无级变速器M内导出冷却空气的导管167连接在上述连接管部166上。
车架25用合成树脂制的车体罩168覆盖着,该车体罩168具备:覆盖驾驶员的脚的前方的脚防护罩169;能放置骑车人的脚的、与脚防护罩169的下部连接的脚踏板170;与脚踏板170连接的从两侧覆盖车体后部的侧罩171。
在侧罩171上设有车座172,使收容箱160和油箱161能从上方进行开闭。
以下,对本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在发动机主体34的曲轴箱35上安装有能从曲轴箱35内的润滑油贮留部65汲取润滑油的油泵66,引导用于润滑气门摇杆机构52的润滑油的润滑油供给通道67与油泵66相连接,其设置在曲轴箱35、缸体36、缸盖37和缸盖罩38上,使温度传感器73的检测元件部73a面向润滑油供给通道67,安装在发动机主体34上。
只要发动机运转,不管运转状态和姿势如何,在为了润滑气门摇杆机构52而引导从油泵66压出的润滑油的润滑油供给通道67中充满润滑油,如以上所述,由于温度传感器73的检测元件部73a配置成面向该润滑油供给通道67,所以,能尽量避免承受发动机E的运转状态和姿势的变化,始终准确且迅速地检测发动机温度,另外,用温度传感器73检测润滑油温度不需要复杂的结构。
而且,由于润滑油供给通道67在缸盖37上配置在比排气口更接近进气口47的位置上,所以,能尽量避免承受来自发动机主体34外表面的外界环境的热的影响,且能很好且迅速地检测发动机温度,使其即使在发动机E起动后的低转速(怠速状态)状态下,也能很好地检测发动机温度。
另外,发动机E是强制风冷式的结构,其在缸体36和缸盖37上设有风冷用的散热片36a...、37a...,由于温度传感器73安装在没有设置散热片的缸盖罩38上,所以,能不受散热片36a...、37a...的影响,准确地检测发动机温度,而且用于安装温度传感器73的结构也变得简单了。
另外,由于在与进气口47连接的化油器108上安装有能依据温度传感器73的检测值进行通电控制的摩托车起动器111,使其能开、闭设置在该化油器108上的起动用混合气通道113,因此,能依据由温度传感器73准确测得的发动机温度,使在起动时供给到发动机E的混合气最佳化,能提高发动机E的预热性能。
再有,缸体36和缸盖37覆盖有防护罩82,该防护罩82在缸体36和缸盖37之间形成使强制风冷用的空气流通的流通通道81,在缸盖罩38上安装温度传感器73,使其不会受到强制输送的冷却风的影响,所以,即使对于强制风冷发动机,但却能准确地检测发动机温度。
虽然在缸盖37的上部侧面设有敞开进气口47的平坦的安装面97,在该安装面97上中间经由隔热体99连接有进气管98,但是,在防护罩82的上部罩子83上还设有用于嵌合隔热体99使其定位的开口部105。
因此,通过嵌合在开口部105中,隔热体99能定位并保持在防护罩82上,而且,由于螺纹孔103...设置在缸盖37的安装面97上,隔热体99起到引导旋合在螺纹孔103...中的螺栓104的功能,所以能很容易地将螺栓104...旋合并拧紧在螺纹孔103...中,能提高组装性能。
另外,由于在设置于由合成树脂制成的上部罩子83上的开口部105的一部分内侧面和隔热体99的一部分侧面之间形成有排风口106,所以,通过用从排风口106排出的暖风加热进气管98,能提高预热性能。而且,将在对上部罩子83进行模压成形时用于形成开口部105的金属模型进行加大,使其包含与上述排风口106对应的部分,提高了强度,因此,有助于提高模型的寿命。
再有,由于隔热体的厚度T设定得比安装面97和防护罩82之间的间隔要大,所以,将隔热体99嵌合在开口部105中,以使其压在安装面97上,从而在组装时能防止隔热体99从防护罩82上脱落下来,能进一步提高组装性能。
因此,虽然与安装在缸盖37的右侧面上的火花塞51连接的火花塞帽121和点火线圈126通过高强度挠性线123连接,但点火线圈126支承在右侧的后车架管30上,使其位于缸盖37的后方,上述高强度挠性线123一端与该点火线圈126相连,而另一端从火花塞帽121的前方向后方折回大致成U字状,连接在该火花塞帽121上。
因此,与火花塞帽121连接的高强度挠性线123从该火花塞帽121向前方延伸,即使火花塞帽121与车架25中的配置在火花塞帽121的外侧的车架,即右侧的后车架管30之间的间隔狭窄,也能避免与车架25干涉,能增大配置高强度挠性线123的自由度,而且,将高强度挠性线123的弯曲半径设定的比较大,能提高高强度挠性线123的耐用性。
防护罩82具备协同缸体36和缸盖37进行覆盖的、相互结合的上下成对的上部和下部罩子83、84,在两罩子83、84的结合面86之间形成有嵌合孔120,该嵌合孔120用于嵌合与安装在缸盖37右侧面上的火花塞51所连接的火花塞帽121。而且,在上部罩子83上一体地设有从上方覆盖火花塞帽121的朝向嵌合孔120的嵌合部的覆盖部122,在覆盖部122上形成有防转定位部122a,火花塞帽121由于高强度挠性线123作用的弹性力使其具有绕火花塞51的轴线向一个方向旋转的趋势,火花塞帽121与防转定位部122a接触并被固定,使其反抗上述弹性力并使火花塞帽121得到支承。
即,由于火花塞帽121靠由高强度挠性线123作用的弹性力与在覆盖部122上形成的防转定位部122a接触并被固定,所以,能防止在发动机运转过程中,火花塞帽121绕火花塞51的轴线转动,因此,能防止高强度挠性线123振动,还能有效地防止该高强度挠性线123与其它部件接触。
而且,由于火花塞帽121的朝向嵌合孔120的嵌合部被覆盖部122从上方覆盖着,所以,能使泥水等打在发动机主体34上方的部件例如杂物箱160上而落下后,也不会附着在高强度挠性线123和火花塞帽121的接触部上。
另外,由于保持高强度挠性线123的夹子124安装在与覆盖部122相连的在上部罩子83上形成的夹子安装座125上,所以,能将高强度挠性线123保持在火花塞帽121的附近,能更加有效地防止高强度挠性线123振动,另外,还能由夹子安装座125增大覆盖部122的强度。
另外,在防护罩82的上部罩子83上,一体地设有一对钩子128、128和一对连接壁129、130,同时设有由这些钩子128、128和连接壁129、130围成的矩形通孔131,该钩子128、128在前端部具有向相互接近的一侧凸出的卡合突部128a、128a,相互对峙地从上部罩子83的外面向上立起;而该一对连接壁129、130连接于上述两钩子128、128之间,且相互对峙地从上部罩子83的外面向上立起。
在两钩子128、128的卡合突部128a、128a和上述两连接壁129、130之间夹持有相互层叠着压入到上述两钩子128、128之间的电缆133和软管134。
因此,在对由合成树脂构成的上部罩子83进行模压成形时,采用无须滑动模型的简单的模型结构就能将一对钩子128、128和一对连接壁129、130制成一体,不用摩托车所具备的上部罩子83以外的部件,就能用两钩子128、128和两连接壁129、130稳定地支承电缆133和软管134,便于减少部件个数和组装作业工时,而且,电缆133和软管134能稳定地支承在上部罩子83的平坦面上。
而且,通孔131被相互重叠的电缆133和软管134所覆盖,在支承电缆133和软管134的状态下,从上述通孔131看不见上部罩子83内部,也就是防护罩82内部。
即,通孔131被相互层叠的电缆133和软管134所覆盖,由于防止了冷却风从防护罩82中泄漏出去,所以能稳定地保持强制风冷式发动机E的冷却性能,且能将电缆133和软管134支承在防护罩82上,而且,由于能防止冷却风从通孔131泄漏出去,所以,尘埃不会喷射到防护罩82的外表面一侧,能防止美观性的下降。
上述电缆133具有软质的聚乙烯膜,与温度传感器73相连接,另外,上述软管134为了引导进气由硬质的弹性材料制成,连接在缸盖罩38上,使电缆133外面的聚乙烯膜充分地紧贴在两连接壁129、130上,同时使两钩子128、128前端部的卡合凸部128a、128a可靠地卡在软管134的外面,能更加可靠地支承电缆133和软管134。
而且,上述钩子128由基板部128b和多个例如2个分支板部128c、128c构成,该基板部128b的基端部沿其全长连接在上部罩子83上,分支板部128c、128c在沿电缆133和软管134的纵向以一定的间隔,在多处例如2处与上述基板部128b相连接,同时,在前端部凸出地设有上述卡合突部128a,在各分支板部128c、128c之间沿整个两钩子128、128设有在两连接壁129、130之间支承电缆133的加强壁132。
因此,使加强壁132也能支承内侧的电缆133,由此能更加稳定地支承电缆133和软管134,而且,还能由加强壁132增加两钩子128、128的强度。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不脱离技术方案的范围所记载的本发明还能进行多种设计变更。
如以上所述,根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只要发动机运转,不管运转状态和姿势如何,在为了润滑气门摇杆机构而用于引导从油泵压出的润滑油的润滑油供给通道中充满润滑油,由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元件部配置成面向该润滑油供给通道,而且,润滑油供给通道配置在进气口附近,所以,能尽量在恶劣的条件下承受发动机的运转状态和姿势的变化以及来自发动机外表面的由于外界环境的热的影响,而且,即使在发动机起动后的低速旋转时,也能很好地检测发动机温度,始终很好且迅速地检测发动机温度,而且,用温度传感器检测润滑油温度不需要复杂的结构。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由于风冷式的发动机在没有设置散热片的缸盖罩上安装温度传感器,所以,能不受散热片的影响,准确地检测发动机温度,而且用于安装温度传感器的结构也变得简单了。
根据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能依据用温度传感器准确测得的发动机温度,在起动时使供给到发动机的混合气最佳化,能提高发动机的预热性能。
再有,根据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将温度传感器配置在不会受到强制输送的冷却风的影响的位置上,即使对于强制风冷发动机,但能准确地检测发动机温度。

Claims (4)

1.一种发动机的温度检测结构,该发动机在具备曲轴箱(35)、缸体(36)和缸盖(37)的发动机主体(34)上安装有从在上述曲轴箱(35)内的下部形成的润滑油贮留部(65)汲取润滑油的油泵(66),至少在曲轴箱(35)、缸体(36)和缸盖(37)上设置有润滑油供给通道(67),该润滑油供给通道(67)与上述油泵(66)相连接,用于引导对气门摇杆机构(52)进行润滑的润滑油,其特征在于:上述润滑油供给通道(67)在上述缸盖(37)上,配置在与排气口(48)相比更靠近进气口(47)的位置上,温度传感器(73)安装在发动机主体(34)上,并使其检测元件部(73a)面向上述润滑油供给通道(67)。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发动机的温度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缸体(36)和缸盖(37)上设置有风冷用的散热片(36a、37a)的上述发动机本体(34)具备与缸盖(37)结合的缸盖罩(38),并且该缸盖罩(38)设有上述润滑油供给通道(67)的一部分,上述温度传感器(73)安装在缸盖罩(38)上。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发动机的温度检测结构,其特征是:在与上述进气口(47)连接的化油器(108)上安装有能依据上述温度传感器(73)的检测值进行通电控制的摩托车起动器(111),使其能开、闭设置在该化油器(108)上的起动用混合气通道(113)。
4.根据权利要求2的发动机的温度检测结构,其特征是:在防护罩(82)与缸体(36)和缸盖(37)之间形成有用于使强制风冷用的空气流通的流通通道(81),上述发动机主体(34)中的至少上述缸体(36)和缸盖(37)被防护罩(82)所覆盖。
CNB031369154A 2002-06-03 2003-05-22 发动机的温度检测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365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162068A JP3971656B2 (ja) 2002-06-03 2002-06-03 エンジンにおけるエンジン温度検出装置
JP162068/2002 2002-06-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82347A CN1482347A (zh) 2004-03-17
CN1253653C true CN1253653C (zh) 2006-04-26

Family

ID=30430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3691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3653C (zh) 2002-06-03 2003-05-22 发动机的温度检测结构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JP (1) JP3971656B2 (zh)
KR (1) KR100510019B1 (zh)
CN (1) CN1253653C (zh)
ES (1) ES2249086B1 (zh)
IT (1) ITTO20030374A1 (zh)
TW (1) TWI2224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71656B2 (ja) * 2002-06-03 2007-09-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におけるエンジン温度検出装置
JP4606323B2 (ja) * 2005-12-27 2011-01-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油温センサを備える空冷式内燃機関
JP4566125B2 (ja) * 2005-12-27 2010-10-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機関状態を検出するセンサを備える空冷式内燃機関
JP5032222B2 (ja) * 2007-07-03 2012-09-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空冷エンジン
JP2013024100A (ja) * 2011-07-20 2013-02-04 Yamaha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鞍乗型車両
JP5141810B1 (ja) * 2011-09-27 2013-02-1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液圧ユニット
JP5847597B2 (ja) * 2012-01-18 2016-01-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油温センサー取付け構造
CN104500170B (zh) * 2014-12-26 2017-01-04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温度传感器安装结构
CN111005782A (zh) * 2019-12-31 2020-04-14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电喷车、化油器车及发动机安装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82415U (ja) * 1981-11-30 1983-06-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2輪車における油温センサ装置
JPS60113017A (ja) * 1983-11-25 1985-06-19 Toyota Motor Corp 二系統冷却式内燃機関の冷却ファンの運転制御方法
JPH0245460Y2 (zh) * 1984-10-08 1990-12-03
JPS62118018A (ja) * 1985-10-18 1987-05-29 Honda Motor Co Ltd 油温検出装置
JPH0226362A (ja) * 1988-07-12 1990-01-29 Aisin Aw Co Ltd 自動変速機における油温検出装置
JPH0491348A (ja) * 1990-08-01 1992-03-24 Hitachi Ltd 自動車制御装置
JP3134554B2 (ja) * 1992-10-09 2001-02-13 スズキ株式会社 船外機のエンジン温度センサ取付構造
JP3465515B2 (ja) * 1997-01-31 2003-11-10 スズキ株式会社 船外機の冷却装置
KR200247084Y1 (ko) * 1997-12-31 2001-12-28 이계안 엔진오일온도조절장치
JP4252652B2 (ja) * 1999-01-26 2009-04-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空冷エンジンにおけるエンジン温度検出装置
JP2002021641A (ja) * 2000-07-07 2002-01-23 Kubota Corp 気化器の氷結防止装置
JP3971656B2 (ja) * 2002-06-03 2007-09-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におけるエンジン温度検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ITTO20030374A1 (it) 2003-12-04
TW200406532A (en) 2004-05-01
ES2249086B1 (es) 2007-06-01
KR100510019B1 (ko) 2005-08-24
KR20030093971A (ko) 2003-12-11
TWI222490B (en) 2004-10-21
JP3971656B2 (ja) 2007-09-05
JP2004011436A (ja) 2004-01-15
CN1482347A (zh) 2004-03-17
ES2249086A1 (es) 2006-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193C (zh) 发动机的通气装置
CN1090281C (zh) 发动机的冷却装置
CN1253653C (zh) 发动机的温度检测结构
CN1991147A (zh) 具有检测内燃机状态的传感器的空冷式内燃机
CN1278036C (zh) 机动二轮车用强制风冷式发动机
CN101080566A (zh) 车用内燃机
CN1098420C (zh) 车辆用发动机的燃料喷射装置
CN1253341C (zh) 挠性长尺寸部件的支承结构
CN1085293C (zh) 水冷四冲程发动机
CN1103860C (zh) 发动机的冷却装置
CN1072145C (zh) 组合摆动式内燃机的起动马达的安装配置结构
CN1270075C (zh) 强制风冷式发动机的进气连接构造
CN1657748A (zh) 内燃机本体的散热器安装结构
CN1213221C (zh) 发动机的吸气装置
CN1205409C (zh) 火花点火四冲程发动机
CN1079760C (zh) 单元摆动式内燃机的起动马达安装构造
KR0162927B1 (ko) 파워유니트가 스윙가능한 자동2륜차
CN1497143A (zh) 舷外装马达
CN1470409A (zh) 两轮摩托车的动力单元的支撑构造
CN1131932C (zh) 水冷式内燃机的恒温器的安装构造
CN1256374A (zh) 车辆用v型内燃机
CN1280535C (zh) 内燃机的气缸盖构造
CN1289793C (zh) 发动机
CN1283738A (zh) 机动二轮车的向动力部件上安装的散热器安装构造
CN1703568A (zh) 四冲程单缸发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426

Termination date: 2012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