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53079C - 钓竿 - Google Patents

钓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53079C
CN1253079C CNB021228353A CN02122835A CN1253079C CN 1253079 C CN1253079 C CN 1253079C CN B021228353 A CNB021228353 A CN B021228353A CN 02122835 A CN02122835 A CN 02122835A CN 1253079 C CN1253079 C CN 125307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ard section
section
guard
fishing rod
bobb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12283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90448A (zh
Inventor
松本圣比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ublication of CN13904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904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5307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5307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7/00Fishing rods
    • A01K87/06Devices for fixing reels on rod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ishing R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钓竿,对保持线轴的线轴座的结构作了改进。线轴座具有裙部。在安装线轴时,裙部覆盖线轴的侧面部分、并与线轴的侧面部分抵接地进行支承,裙部具有所需的可挠性。采用本发明,钓竿可与手吻合并强有力地支援与大鱼格斗,能牢固地固定线轴,还能座付强硬的格斗。

Description

钓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钓竿,具体地说,涉及可安装垂钓用线轴的线轴座的形状。
背景技术
安装有垂钓用线轴而使用的钓竿,一般具有可安装垂钓用线轴的线轴座。图7是表示以往的钓竿的线轴座部分的结构。
如该图所示,线轴座1具有护罩部2和沿箭头3的方向与其接近/离开的护罩构件4。也就是说,该线轴座1是所谓螺旋式的。护罩构件4具有螺母5。螺母5与形成于钓竿上的螺纹部6啮合。
因此,当螺母5旋转时,护罩构件4相对护罩部2接近/离开。线轴的脚部7是配置于护罩部2与护罩构件4之间的状态,当旋转螺母5时,护罩构件4向护罩部2侧移动,线轴的脚部7被夹入于两者之间。由此,垂钓用线轴被安装、固定于钓竿上。
在这样以往的线轴座1的结构中,垂钓用线轴的脚部7沿钓竿的长度方向(上述箭头3的方向)被护罩部2与护罩构件4夹入。因此,线轴的脚部7在上述方向被牢固地固定,但对于横方向(图7中与纸面垂直的方向)虽然不至于产生晃动等的程度,但不能牢固地固定。因此,例如对于将大型的鱼作为目标的钓竿等,为了垂钓人对大鱼进行有安心感的格斗,垂钓用线轴在上述横方向有必要比以往更牢固地进行固定。
又,在碰到鱼时,通常,垂钓人用手握持线轴座部分格斗。因此,线轴座部分的形状最好与垂钓人的手吻合。尤其对于将大型的鱼作为目标的钓竿,该要求就更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以这样的背景而作成的,本发明的第1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垂钓人的手吻合、对强硬的格斗予以辅助的钓竿。又,本发明的第2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牢固地固定垂钓用线轴并能应付强硬的格斗的钓竿。
(1)为了达到上述第1个目的,本发明的钓竿,为安装线轴而具有保持垂钓用线轴的脚部的线轴座,其特征在于,上述线轴座具有:收容、保持上述脚部的前端部或后端部的任一方侧的第1护罩部;能相对第1护罩部接近/离开、通过向第1护罩部接近而能将上述脚部的前端部或后端部的任何另一方侧收容、保持的第2护罩部;将由第1护罩部和第2护罩部所保持的上述脚部的侧面部分予以遮盖而配置的裙部。
采用该结构,垂钓用线轴的脚部被配置在线轴座上。在将该脚部的前端部或后端部的任一方侧被保持于第1护罩部上的状态下,第2护罩部接近第1护罩部。由此,上述脚部的前端部或后端部的任何另一方侧由第2护罩部保持。也就是说,垂钓用线轴的脚部的前端部及后端部由第1护罩部和第2护罩部固定。此时,垂钓用线轴的脚部的侧面部分,由于被裙部遮盖,故在线轴座与垂钓用线轴的脚部之间不产生间隙。
也就是说,垂钓用线轴的脚部形成通常的T字状,由于形成为该T字状的脚部的两端部(上述前端部及后端部)被固定,所以,假如在无裙部的状态下,线轴座与上述T字状的脚部的外缘部分之间产生间隙(空间)。但是,通过将上述裙部配置在上述脚部的侧面部分,该裙部就能起到封闭上述间隙(空间)的盖子的作用。
因此,在垂钓人把持钓竿的场合(通常,把持线轴座部分),将线轴座部分整体与上述裙部一起把持,由于上述间隙(空间)被封闭,故垂钓人的手就一边沿上述裙部的外面抵接一边握持钓竿。由此,垂钓人的手与钓竿吻合。
(2)又,为了达到上述第2个目的,本发明的钓竿的特征在于,上述裙部具有所需的可挠性。
采用该结构,如上所述垂钓人在把持钓竿时,上述裙部变形而与上述脚部的侧面部分抵接。因此,上述脚部在横方向(与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也被固定。
(3)又,为了达到上述第2个目的,上述裙部也可以配置成与上述脚部的侧面部分抵接的状态。
采用该结构,在将垂钓用线轴安装在线轴座上后的状态下,由于裙部与垂钓用线轴的脚部的侧面部分抵接,故上述脚部在横方向(与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也被该裙部固定。
(4)此外,上述裙部也可以与上述第1护罩部或第2护罩部连续地形成。在该结构中,在构成线轴座时,裙部与线轴座一起被形成一体。
又,在上述裙部上,也可以形成向外方弯曲的弯曲面。在该结构中,垂钓人在把持钓竿时,垂钓人的手沿该弯曲面抵接。因此,垂钓人的手进一步与钓竿吻合。
又,上述裙部的第2护罩部侧的部分的形状也可以向内侧平滑地弯曲,以在上述第2护罩部接近第1护罩部时,一边与第2护罩部的内面接触一边进入该第2护罩部内。
在该结构中,在使第2护罩部向第1护罩部侧移动时,裙部向内侧(即,在垂钓用线轴的脚部的侧面侧)变形。由此,上述脚部的侧面部分被牢固地固定,该脚部在横方向(与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被牢固地固定。
(5)如此采用本发明,垂钓人在把持钓竿时,使垂钓人的手沿着裙部,垂钓人就能可靠地把持钓竿。又,由于该裙部在横方向也能固定垂钓用线轴的脚部,故垂钓用线轴被牢固地固定在钓竿上。因此,垂钓人的手不会滑动,从而能与大鱼进行强硬的格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钓竿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钓竿的线轴座部分的放大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钓竿的线轴座部分的局部剖视的放大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钓竿的线轴座部分的放大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第1变形例的钓竿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第2变形例的钓竿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7是表示以往的钓竿的线轴座部分的结构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钓竿的侧视图。本实施形态的钓竿10是所谓摇出式的钓竿。钓竿10由第1节11至第4节14的各元件构成。第1节11相对第2节12可伸缩。同样,第2节12及第3节13分别相对第3节13及第14节14可伸缩。又,在图1中,为了清楚地图示第4节14部分,故钓竿10被图示成不是全部被伸长的状态而是第1节11-第3节13被局部伸长的状态。
构成钓竿10的各节11-14形成为细长棒状。各节11-14例如由碳素纤维形成为筒状等、以公知的要领来制造。在本实施形态中,钓竿10是所谓的内导向式的钓竿。因此,在第4节14中形成有钓线导入部15,钓线(未图示)从该钓线导入孔15向钓竿10内部导入,而从前端部16导出。
第4节14安装着垂钓用线轴(以下,简称为“线轴”)。因此,在第4节14上设有线轴座17。在该钓竿10中,线轴座17与第4节14形成一体。可是,也可以是与第4节14分开地构成线轴座,并将其安装在第4节14上的结构。
本实施形态的线轴座17是所谓的螺旋式的。也就是说,该线轴座17具有护罩构件20(第2护罩部),通过后述那样地移动护罩构件20,从而将线轴的脚部24夹入固定(参照图3)。
而且,作为本实施形态的特征,是该线轴座17具有裙部S这一点,利用该裙部S,线轴的前后方向(钓竿10的长度方向)及左右方向(钓竿的径向)被牢固地固定。又,垂钓人在握持钓竿10时,就能获得优良的吻合感。以下,详细地说明线轴座17的结构。
图2-图4是分别表示线轴座17部分的放大主视图、局部剖面放大主视图及放大俯视图,利用这些各附图详细表示线轴座17的结构。又,在图3中,用双点划线表示轴线的脚部24。
线轴座17具有:①载放线轴的脚部24用的载放面部18;②与载放面部18的左端(各图中是左侧、且钓竿10的前端侧)连续地形成的护罩部19(第1护罩部);③设于载放面部18的右端(各图中是右侧、且钓竿10的基端侧)的护罩构件20;④形成围住护罩部19及载放面部18状态的上述裙部S。
在本实施形态中,如前所述,由于线轴座17与第4节14一起被形成一体,故这些裙部S、载放面部18及护罩19与第4节连续地形成一体。
载放面部18通过将第4节14的中间部分形成平坦部而构成。线轴的脚部24构成与该载放面部18抵接的状态(参照图3)。又,在本实施形态中,虽然将载放面部18作成平面的结构,但也可以将载放面部的中央部作成凹的形状。即使是那样的形状,也能如后述那样,能可靠地将线轴的脚部24载放保持于载放面部18的两端部分。
护罩部19形成与第4节14连续并围住载放面部18的左端部分的状态。因此,由于存在护罩部19,在该护罩部19与载放面部18之间形成空间22,在该空间22中可插入轴线的脚部24的一端部25。又,隔成该空间22的护罩部19的内面23,形成为如图3所示的倾斜面,通过将脚部24的一端部25插入于空间22中,上述内面23与该一端部25抵接,能可靠地保持该一端部25。
护罩构件20具有护罩本体26和螺母构件27,该螺母构件27旋入于第4节14上。螺母构件27相对护罩本体26成为转动自如,故可避免两者一起旋转。也就是说,在第4节14上沿长度方向(规定方向)形成有阳螺纹28,在螺母构件27的内面上形成有阴螺纹(未图示)。而且,该阳螺纹28和阴螺纹互相啮合,通过使螺母构件27旋转,护罩本体26就能与螺母构件27一起向箭头29的方向(第4节14的长度方向)移动。
护罩本体26形成筒状,嵌入于第4节14的外侧。护罩本体26的上部向上方弯曲,在护罩构件26与上述载放面部18之间形成有空间30(参照图3)。在该空间30中可插入线轴的脚部24的另一端部31(参照图3)。又,划分该空间30的护罩本体26的内面,与上述的护罩部19的内面23同样地形成倾斜面,通过插入脚部24的另一端部31,该另一端部31与该内面抵接,能可靠地保持该另一端部31。
裙部S具有配置在上述载放面部18的两侧上的一对侧壁部32、33和连接它们的连接部34。如前所述,该裙部S由于与线轴座17一起形成一体,故这些侧壁部32、33及连接部34连续地形成一体,裙部S的外形形状构成为线轴座17的外形形状。
上述侧壁部32、33被构成左右对称的形状。该侧壁部32、33形成遮覆线轴的脚部24的侧面部分的状态。也就是说,侧壁部32、33与护罩部19连续地向上方竖立,且向护罩构件20侧延设。而且,该侧壁部32、33被上述连接部34连接,能确保裙部S整体具有一定的刚性。又,在本实施形态中,由于使侧壁部32、33(裙部S)与护罩部19连续地形成,故进一步提高裙部S整体的刚性。但是,侧壁部32、33也能作成与护罩部19分别的构件的结构。在该场合,侧壁部32、33也能设在护罩构件20侧。
又,上述侧壁部32、33的外面35,如图4所示形成为向钓竿10的外侧突出的弯曲面。由此,线轴座17的外形尺寸变大,垂钓人在握持钓竿10时(即,在把持线轴座17部分时)就容易把握。
采用本实施形态,如下地安装线轴。
首先,垂钓人从图2的状态将螺母构件27向松开的方向旋转,使护罩构件20整体向图中右侧移动。由此,可确保安装线轴用的足够的空间。
接着,如图3所示,垂钓人将线轴的脚部24的一端部25插入护罩部19的空间22内,在该状态下使螺母构件27向拧紧的方向旋转。由此,护罩构件20向图中左侧移动。通过进一步拧紧螺母构件20,护罩构件20与护罩部19接近,在两者间脚部24被可靠地紧固。
这时,由于设有上述裙部S,故线轴的脚部24的侧面部分被遮盖。由此,在线轴座17与线轴的脚部24之间不会产生间隙(空间)。若详述,由于线轴的脚部24形成通常的如图所示的T字状,假如作成设有裙部S,在脚部24固定于线轴座17上时,在脚部24的一端部25和另一端部31的上方形成上述间隙(空间)。
也就是说,在线轴座17的载放面部18与T字状的脚部的外缘部分之间产生上述空间。而且,由于形成该空间,垂钓人在握持钓竿10时,手指就被配置在上述T字状的脚24的柱部分24a的两侧、握持脚部24的一端部25及另一端部31的上面。其结果,就缺少握持钓竿10时的吻合感。
然而,由于在本实施形态中设有裙部S,该裙部S起着封闭上述间隙(空间)的盖子的作用。因此,在垂钓人把持钓竿10的场合(通常为把持线轴座17部分的情况),就将线轴座部分17整体与裙部S一起进行把持,而由于上述间隙被封闭着,故垂钓人的手沿裙部S的外缘(侧壁部32、33的外周35)一边抵接一边握持钓竿。其结果,由于垂钓人的手与钓竿10吻合而能可靠地进行把持,故能防止手的滑动等而能与大型的鱼进行强硬的格斗。
尤其,在本实施形态中,如前所述由于裙部S的外面(上述侧壁部32、33的外面35)成为弯曲面,线轴座17的外形尺寸被扩大,垂钓人在把持钓竿10时垂钓人的手就沿该弯曲面35地抵接。其结果,具有垂钓人的手进一步与钓竿10吻合的优点。
又,还可使上述裙部S具有所需的可挠性。尤其,对于侧壁部32、33部分,在垂钓人握持线轴座17部分时,利用其握力使该侧壁部32、33向内侧挠曲而能使裙部S具有与线轴的脚部24抵接的可挠性。
由于裙部S具有这样的可挠性,在垂钓人把持钓竿10时,侧壁部32、33就能从左右两侧支承线轴的脚部24。因此,上述脚部24利用线轴座17的护罩部19及护罩构件20在前后方向被可靠地固定,并且利用侧壁部32、33在横方向也被可靠地固定。其结果,线轴被牢固地固定在钓竿10上,垂钓人对于与大鱼的强硬格斗也能安心地应付。
接着,说明上述实施形态的变形例。
图5是上述实施形态的第1变形例的钓竿40的主要部分俯视图,详细表示线轴座17部分的结构。
该变形例与上述实施形态的不同点在于,裙部S的侧壁部32、33形成为始终与安装在线轴座17上的线轴的脚部的侧面部分抵接的状态。具体地说,如图所示,侧壁部32、33形成向内侧(线轴座17的载放面部18侧)突出的状态。又,关于其他的结构,是与上述实施形态相同的。
通过将裙部S作成这样的形状,在将线轴安装于线轴座17的状态下。又,关于其他的结构,是与上述实施形态相同的。
通过将裙部S作成这样的形状,在将线轴安装于轴线座17的状态下,裙部S与线轴的脚部的侧面部分抵接。因此,线轴的脚部在横方向上也能被可靠地固定。这时,通过适当设定侧壁部32、33的形状(例如向内侧突出的尺寸等),在安装线轴后的状态下,侧壁部32、33向外侧弹性变形,利用作为其反力的夹紧力,能良好地保持线轴的脚部。
又,图6是上述实施形态的第2变形例的钓竿50的主要部分俯视图,详细表示线轴座17部分的结构。
该变形例与上述实施形态的不同点在于,裙部S的侧壁部32、33形成始终与安装在线轴座17上的线轴的脚部的侧面部分抵接的状态,以及侧壁部32、33的后端侧(护罩构件20侧)被平滑地弯曲成细径的状态、以在护罩构件20向护罩部19侧移动时使侧壁32、33的后端部分插入护罩构件20的内部。又,对于其他的结构,是与上述实施形态相同的。
在该变形例中,也与上述第1实施例同样,侧壁部32、33始终与安装在线轴座17上的轴线的脚部的侧面部分抵接。因此,具体地说,如图所示,侧壁部32、33向内侧突出的状态,且侧壁部32、33如前述那样进一步向后端侧平滑地弯曲。
另一方面,护罩构件20在横方向也被弯曲,即使在横方向也形成有空间51。也就是说,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如图3所示,仅在护罩构件20的上部向上方弯曲而在与载放面部18之间形成空间30,而在本变形例中,护罩构件20的侧部也向外方弯曲,由此,在线轴座17的侧方部分上也形成空间51。
而且,在该空间51内插入有侧壁部32、33的后端部分。并且,在该变形例中,在将该侧壁部32、33插入空间51时,侧壁部32、33的外面35成为与护罩构件20的内面接触的状态。即,通过使护罩构件20向护罩部19侧移动,利用护罩构件20的推压使侧壁部32、33变形而呈向内侧收紧的状态。
因此,采用本变形例,在线轴被安装在线轴座17上时,裙部S的侧壁部32、33变形而向线轴的脚部的两侧面部分推压。由此,能可靠地将线轴的脚部固定。
又,在以上的各变形例中,当然也能实施上述实施形态中所示的设计变更(使裙部S具有可挠性等)。
又,在上述实施形态及变形例中,虽然线轴座17是螺旋式的,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能应用滑动式的线轴座。又,裙部S的侧壁32、33虽然是与线轴座17的护罩部19连续地形成的结构,但裙部S也可以设于护罩构件20侧。
又,虽然钓竿10、40利用第1节11至第4节14的4个元件构成的,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利用更多的元件来构成。又,上述实施形态的钓竿10是所谓内导向式的,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应用所谓外导向式的。此外,本发明不限于摇出式的钓竿,也可应用于凹窝连续式(日文:インロ-継式)、并联连续式(日文:並継式)的钓竿。

Claims (32)

1.一种钓竿,为了安装垂钓用线轴而具有保持垂钓用线轴的脚部的线轴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轴座具有:
收容、保持所述脚部的前端部或后端部的任一方侧的第1护罩部;
相对第1护罩部移动的、通过向第1护罩部接近而收容、保持所述脚部的前端部或后端部的任何另一方侧的第2护罩部;
将由第1护罩部和第2护罩部所保持在所述脚部的侧面部分予以遮盖而配置的裙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竿,其特征在于,所述裙部具有可挠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竿,其特征在于,所述裙部被配置成与所述脚部的侧面部分抵接的状态。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钓竿,其特征在于,所述裙部被配置成与所述脚部的侧面部分抵接的状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竿,其特征在于,所述裙部与所述第1护罩部或第2护罩部连续地形成。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钓竿,其特征在于,所述裙部与所述第1护罩部或第2护罩部连续地形成。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钓竿,其特征在于,所述裙部与所述第1护罩部或第2护罩部连续地形成。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钓竿,其特征在于,所述裙部与所述第1护罩部或第2护罩部连续地形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竿,其特征在于,所述裙部具有向外方弯曲的弯曲面。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钓竿,其特征在于,所述裙部具有向外方弯曲的弯曲面。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钓竿,其特征在于,所述裙部具有向外方弯曲的弯曲面。
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钓竿,其特征在于,所述裙部具有向外方弯曲的弯曲面。
1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钓竿,其特征在于,所述裙部具有向外方弯曲的弯曲面。
14.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钓竿,其特征在于,所述裙部具有向外方弯曲的弯曲面。
15.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钓竿,其特征在于,所述裙部具有向外方弯曲的弯曲面。
16.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钓竿,其特征在于,所述裙部具有向外方弯曲的弯曲面。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竿,其特征在于,所述裙部的第2护罩部侧的部分向内侧平滑地弯曲成:在所述第2护罩部接近第1护罩部时,一边与第2护罩部的内面接触一边进入该第2护罩部的内侧。
1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钓竿,其特征在于,所述裙部的第2护罩部侧的部分向内侧平滑地弯曲成:在所述第2护罩部接近第1护罩部时,一边与第2护罩部的内面接触一边进入该第2护罩部的内侧。
1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钓竿,其特征在于,所述裙部的第2护罩部侧的部分向内侧平滑地弯曲成:在所述第2护罩部接近第1护罩部时,一边与第2护罩部的内面接触一边进入该第2护罩部的内侧。
2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钓竿,其特征在于,所述裙部的第2护罩部侧的部分向内侧平滑地弯曲成:在所述第2护罩部接近第1护罩部时,一边与第2护罩部的内面接触一边进入该第2护罩部的内侧。
2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钓竿,其特征在于,所述裙部的第2护罩部侧的部分向内侧平滑地弯曲成:在所述第2护罩部接近第1护罩部时,一边与第2护罩部的内面接触一边进入该第2护罩部的内侧。
2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钓竿,其特征在于,所述裙部的第2护罩部侧的部分向内侧平滑地弯曲成:在所述第2护罩部接近第1护罩部时,一边与第2护罩部的内面接触一边进入该第2护罩部的内侧。
2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钓竿,其特征在于,所述裙部的第2护罩部侧的部分向内侧平滑地弯曲成:在所述第2护罩部接近第1护罩部时,一边与第2护罩部的内面接触一边进入该第2护罩部的内侧。
2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钓竿,其特征在于,所述裙部的第2护罩部侧的部分向内侧平滑地弯曲成:在所述第2护罩部接近第1护罩部时,一边与第2护罩部的内面接触一边进入该第2护罩部的内侧。
2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钓竿,其特征在于,所述裙部的第2护罩部侧的部分向内侧平滑地弯曲成:在所述第2护罩部接近第1护罩部时,一边与第2护罩部的内面接触一边进入该第2护罩部的内侧。
2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钓竿,其特征在于,所述裙部的第2护罩部侧的部分向内侧平滑地弯曲成:在所述第2护罩部接近第1护罩部时,一边与第2护罩部的内面接触一边进入该第2护罩部的内侧。
2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钓竿,其特征在于,所述裙部的第2护罩部侧的部分向内侧平滑地弯曲成:在所述第2护罩部接近第1护罩部时,一边与第2护罩部的内面接触一边进入该第2护罩部的内侧。
2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钓竿,其特征在于,所述裙部的第2护罩部侧的部分向内侧平滑地弯曲成:在所述第2护罩部接近第1护罩部时,一边与第2护罩部的内面接触一边进入该第2护罩部的内侧。
2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钓竿,其特征在于,所述裙部的第2护罩部侧的部分向内侧平滑地弯曲成:在所述第2护罩部接近第1护罩部时,一边与第2护罩部的内面接触一边进入该第2护罩部的内侧。
3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钓竿,其特征在于,所述裙部的第2护罩部侧的部分向内侧平滑地弯曲成:在所述第2护罩部接近第1护罩部时,一边与第2护罩部的内面接触一边进入该第2护罩部的内侧。
31.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钓竿,其特征在于,所述裙部的第2护罩部侧的部分向内侧平滑地弯曲成:在所述第2护罩部接近第1护罩部时,一边与第2护罩部的内面接触一边进入该第2护罩部的内侧。
32.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钓竿,其特征在于,所述裙部的第2护罩部侧的部分向内侧平滑地弯曲成:在所述第2护罩部接近第1护罩部时,一边与第2护罩部的内面接触一边进入该第2护罩部的内侧。
CNB021228353A 2001-06-07 2002-06-07 钓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307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172965 2001-06-07
JP2001172965A JP4767438B2 (ja) 2001-06-07 2001-06-07 釣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90448A CN1390448A (zh) 2003-01-15
CN1253079C true CN1253079C (zh) 2006-04-26

Family

ID=19014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22835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3079C (zh) 2001-06-07 2002-06-07 钓竿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767438B2 (zh)
KR (1) KR100844268B1 (zh)
CN (1) CN1253079C (zh)
TW (1) TW52466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3201B (zh) * 2008-03-27 2013-01-02 株式会社岛野 筒状渔线轮座以及钓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19192B2 (ja) * 2008-03-14 2013-06-26 株式会社シマノ 筒状リールシート及び釣り竿
JP5455316B2 (ja) * 2008-03-14 2014-03-26 株式会社シマノ 筒状リールシート及び釣り竿
KR101508880B1 (ko) 2013-09-10 2015-04-07 후지코교 가부시기가이샤 릴 시트용 가동 후드, 릴 시트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낚싯대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2785Y2 (zh) * 1979-07-31 1986-04-21
JPS612056U (ja) * 1984-06-12 1986-01-08 株式会社シマノ 釣竿用ハンドル
JP2561244B2 (ja) * 1986-05-08 1996-12-0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597385Y2 (ja) * 1992-08-07 1999-07-05 株式会社シマノ リールシート
JPH07115879A (ja) * 1993-10-22 1995-05-09 Daiwa Seiko Inc 釣竿用キャスティングハンドル
JPH08154540A (ja) * 1994-12-07 1996-06-18 Ryobi Ltd 釣竿のリールシート装置
JPH09163901A (ja) * 1995-12-19 1997-06-24 Mamiya Op Co Ltd 釣 竿
JPH10234275A (ja) * 1997-02-28 1998-09-08 Daiwa Seiko Inc リ−ル脚固定装置
JP4305590B2 (ja) * 1999-11-19 2009-07-29 株式会社シマノ リールシート
JP2013145438A (ja) * 2012-01-13 2013-07-25 Kagoshima Univ 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3201B (zh) * 2008-03-27 2013-01-02 株式会社岛野 筒状渔线轮座以及钓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20093603A (ko) 2002-12-16
CN1390448A (zh) 2003-01-15
JP2002360131A (ja) 2002-12-17
KR100844268B1 (ko) 2008-07-07
JP4767438B2 (ja) 2011-09-07
TW524665B (en) 2003-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22435C (zh) 自行车的万能安装部件
CN1253079C (zh) 钓竿
US7487694B2 (en) Bicycle handlebar
CN1926495A (zh) 监视器
JP7080761B2 (ja) 釣竿用リールシート及び釣竿並びに釣竿用リールシートの移動フード
CN1229254C (zh) 摩托车上的前方向指示灯的安装结构
CN1842361A (zh) 纸制人偶
CN101897323A (zh) 筒状渔线轮座
CN100341406C (zh) 旋转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
CN1205860C (zh) 一种用于穿线式鱼杆的线引导架
CN1625946A (zh) 钓铒
US20050051652A1 (en) Reel unit for spinning reel
CN104487321B (zh) 车辆
CN1539277A (zh) 用于绕线轴的钓线导向机构
CN1720794A (zh) 钓鱼竿
CN1205079C (zh) 具有透明或半透明的车体罩的车辆
CN2670209Y (zh) 摩托车用挡风装置
CN1324958C (zh) 旋转绕线轮及其使用的绕线轮单元
CN1473734A (zh) 自行车把手
JP4251625B2 (ja) 釣竿
CN2880633Y (zh) 两倍座垫移动量的座垫立管
CN2606702Y (zh) 脚踏车坐垫之结构
US20240147977A1 (en) Reel seat and fishing rod including same
CN1065734C (zh) 适用于带轮行李的内部框架
JP4463203B2 (ja) 釣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426

Termination date: 2018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