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49855A - 带有集成接地总线的多导线电缆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带有集成接地总线的多导线电缆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49855A CN1249855A CN98803157A CN98803157A CN1249855A CN 1249855 A CN1249855 A CN 1249855A CN 98803157 A CN98803157 A CN 98803157A CN 98803157 A CN98803157 A CN 98803157A CN 1249855 A CN1249855 A CN 124985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or
- flat cable
- contacts
- contact
- signall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9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1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ORQBXQOJMQIAOY-UHFFFAOYSA-N nobelium Chemical compound [No] ORQBXQOJMQIAO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4
- 229920006387 Vinyli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991 molded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466 anti-cip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99 cor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9—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65—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
- H01R12/67—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 insulation penetrating terminals
- H01R12/675—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 insulation penetrating terminals with contacts having at least a slotted plate for penetration of cable insulation, e.g.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contacts for round conductor flat cabl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8—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4—Connections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or cutting insulation or cable strands
- H01R4/2416—Connections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or cutting insulation or cable strands the contact members having insulation-cutting edges, e.g. of tuning fork type
- H01R4/242—Connections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or cutting insulation or cable strands the contact members having insulation-cutting edges, e.g. of tuning fork type the contact members being plates having a single slot
- H01R4/2425—Flat plates, e.g. multi-layered flat plates
- H01R4/2429—Flat plates, e.g. multi-layered flat plates mounted in an insulating base
- H01R4/2433—Flat plates, e.g. multi-layered flat plates mounted in an insulating base one part of the base being movable to push the cable into the slot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Multi-Conductor Connection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个用于连接对应于SFF-8049规范的扁形电缆(122)的连接器(100)。连接器(100)包括多个放置在支架板(106)中具有一个绝缘移位端(134)的接地触点(132),从而接地触点(132)的绝缘移位端穿过包围在扁形电缆(122)的每个间隔的导线周围的绝缘体,该扁形电缆的间隔的导线包括形成接地总线的接地导线。信号触点(130)具有一个绝缘移位端(134)和一个结合端,放置在连接器体内,使得绝缘移位端能沿将会和扁形电缆(122)中的信号导线相结合的方向放置通过支架板(106)。多个接地触点设计具有与选择的信号触点(130)相结合的接头,使得扁形电缆(122)中的接地信号导线能够与连接器(100)的接地总线相连接。信号触点(130)还包括一个结合端(140),其放置在连接器(10)的基座(102)的一个开口(142)中,适合于接收结合连接器或针列的针。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与多导线扁形电缆相连接的连接器,具体涉及一种设计用来连接信号导线和接地导线并在多导线电缆中定义一条接地总线的连接器。
扁形电缆是一类电缆其具有大量相邻放置在同一平面内的导线。一般地,导线封装在一种柔软的绝缘材料中,像乙烯基树脂,该绝缘材料沿着紧密平行分布在扁形电缆中的导线的轮廓而形成。扁形电缆常用于计算机元件的相互连接。扁形电缆用途的一个常见的例子是在个人计算机中将母板与磁盘驱动器相连。而且,扁形电缆常用于将计算机与辅助设备相互连接。
通常,连接器用于将电缆与各种器件相互连接。这些连接器具有多个触点,这些触点设计用来接触扁形电缆中的导线,而且也为结合(mating)连接器或针列提供针连接。一般地,连接器包括多个触点,这些触点具有一个穿过扁形电缆中包围导线的绝缘体并与嵌入的导线接触的绝缘移位端,和一个为结合连接器或针列的针提供连接点的结合端。
典型的连接器通常是矩形的,并且有一个接入扁形电缆的开口,所以连接器占居扁形电缆的宽度。多个触点的绝缘移位端置于连接器内,从而当连接器包围在扁形电缆周围时,绝缘移位端穿过扁形电缆中包围导线的绝缘体并与扁形电缆内的每个导线形成电连接。应该理解触点应被准确地放置在连接器中才能和扁形电缆中对应的导线接触并形成电连接。
现有技术使用的装配应用的典型扁形电缆具有中心相隔为0.050英寸的四十条导线。该电缆中的四十条导线,七条导线专门用作接地导线,剩余的三十三条是数据线或信号导线。这类扁形电缆遵从ANSI×3.279-1996规范。现有技术的扁形电缆的这种结构导致这些扁形电缆具有在扁形电缆上数据传输速率的上限近似为16兆字节/秒。
由于计算机越来越强大,需要增大通过扁形电缆传送数据的速率。这导致了一种新的扁形电缆规范。SFF-8049规范的产生。对应于SFF-8049规范的扁形电缆现在具有中心相隔为0.025(英寸)的八十条导线。因此,新规范下的扁形电缆具有和现有技术扁形电缆相同的总尺寸,或称为形状因子。新规范的扁形电缆保留了现有技术扁形电缆的四十条最初导线,三十三条数据导线和七条导线。这允许因新规范的电缆代替旧规范的扁形电缆而不需要替换连接到扁形电缆上的输入和输出器件。
但是,在新规范中额外增加到扁形电缆中的四十条导线都是接地导线,它们位于原先的四十条导线各个间隔中。所以,在新规范电缆中的原有信号导线被专用接地导线相互分隔开。因此,四十条额外的接地导线形成一个接地总线,它使得新规范扁形电缆能够以较旧规范扁形电缆明显为快的速率传送数据。
但是,新规范扁形电缆的引入增加了将器件与新规范扁形电缆连接工作的复杂度。具体地,构成接地总线的四十条导体必须与扁形电缆的每个终端及在连接到扁形电缆的任意中间长度处接地,以使接地总线有效地发挥作用。目前,要获得此连接,将一个原先设计用来接到原有的四十条导线上的第一个现有技术的连接器稍作调整,使得其在安装到扁形电缆时触点有选择地与原有的信号导线相结合。第二个连接器,在结构上与第一个连接器相似,其构成使得其在安装到扁形电缆上时连到构成接地总线的四十条间隔接地导线上。
尽管使用两个连接器达到了与四十条原有信号导线和四十条增加的导线的充分连接,但使用两个连接器较昂贵而且增加了与扁形电缆内导线不良连接的几率。而且,在各个终端或连接到扁形电缆的中间长度处使用两个连接器,尤其在扁形电缆的周围空间有限的环境中增大了扁形电缆的使用复杂度。
而且,最好在每个连接器处将原有的七条接地的信号导线与接地总线相接。目前,以在第一个连接器的七条接地导线的针连接和第二个连接器的接地触点间串接跳线来实现这一点。但是,这种连接使往新规范扁形电缆上安装连接器复杂了,因为这一般必须在电缆安装完后手工艺完成。因此,需要一种与新规范扁形电缆相连接的连接器,它与原有的四十条信号导线和四十条接地总线导线都连接。该连接器最好具有和用于现有技术的连接器的形状因子相同的形状因子。而且,该连接器的设计应该使得四十条接地导线和七条原有的信号接地导线的连接变得简化。
本发明的连接器能满足前述的需求,它包括一个带有接收表面的设计用来接收扁形电缆的第一元件和一个与第一元件结合的基座元件,使得基座元件的第一表面与第一元件的接收表面贴近。基座元件带有多个接收器或开口,它们设计用来接收触点,其中多个接收器都置于基座元件中。具体地,该连接器的设计使得第一组多个触点能够放置在接收器中从而和扁形电缆的第一组导线形成电接触,第二组多个接收器设计用来接收第二组多个触点从而第二组多个触点能够和扁形电缆的第二组导线形成电接触。
第一组多个触点设计用来与扁形电缆中的第一组电导线形成电接触,即共同构成接地总线。最好,第一组多个接地触点电相互连接以保持接地总线的整体性。而且,第二组多个触点设计用来与扁形电缆中的第二组电导线形成电接触,它们是扁形电缆中的信号导线。最好,第二组多个触点包括针连接,允许通过连接器与扁形电缆的信号导线外部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器包括有信号触点,其具有一个绝缘移位端和一个结合端。绝缘移位端设计用来移动扁形电缆的绝缘物并与嵌入其中的电线形成接触。结合端设计用来形成弹性针接触和结合连接器或针列相连接。触点放置在连接器内部因此触点的结合端位于体内的开口中,这就可以接入结合连接器或针列。绝缘移位端最好由两个其间带有间隙的插片构成。两个插片的优选尺寸和设计用来移动扁形电缆中包围嵌入导线的绝缘体,使得嵌入的导线置于两个插片中间并形成电接触。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连接器设计用来和具有多个信号导线与多个接地导线的扁形电缆一起使用。构成接地总线的接地导线最好置于扁形电缆中每条信号导线的中间。安排连接器使得形成多排触点,其中每一排位于连接器中使得当扁形电缆置于连接器的电缆接收区时,第一排触点与扁形电缆中构成接地总线的相间隔的导线连接。第二排触点位于连接器中使得第二排触点与扁形电缆中的信号导线相连接。所以增加第三排触点以形成与额外信号导线的接触。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器设计以用于SFF-8049扁形电缆,其电缆中有四十条信号导线和四十条接地导线。优选实施例的连接器具有三排或以上的触点,其被安排使得第一方向横跨电缆接收区的宽度。中间排触点放置使得与构成接地总线的四十条导线逐个相连接。具体地,触点位于连接器中使得当连接器安装到扁形电缆上时,触点与扁形电缆中构成接地总线的相间隙的导线形成电接触。优选实施例中外面的两排触点各自与扁形电缆中剩余的四十条信号导线的二十条相连接。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设计的连接器包括第一组多个与扁形电缆中信号导线相连的触点和第二组多个与扁形电缆中导线相连的触点,而且连接器的设计使得与接地总线相连接的触点,其与是接地信号导线的信号导线相邻,能够在连接器中相互连接。在优选实施例中,与接地导线相连接的触点具有可弯曲的接头以便和与接地信号导线相连接的触点形成电接触。
由前述可以理解优选实施例的连接器具有装在一个基座上的触点,其最好具有和现有技术连接器相似的形状因子,且该连接器的设计能够和扁形电缆中的信号导线和接地导线都相接。使用一个单独连接器简化了将扁形电缆连接到其它器件上的过程。而且,接地总线和接地导线在扁形电缆中的相互连接通过使用连接器内能够容易地与相邻的信号导线触点相连接的接地总线触点而简化了。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标及优点将通过以下伴随附图的描述变得更加明显。
图1是优选实施例的连接器的部分切除的透视图;
图2是图1中连接器的底平面的透视图;
图3A是图1连接器中使用的一个支架的顶透视图;
图3B是图3A中支架的底透视图;
图4是图1连接器的基座元件的透视图;
图5A和5B是图1连接器的接地总线触点的等距示意图;
图6A、6B和6C是图1连接器的信号导线触点的等距示意图;
图7是图1连接器的基座元件的底透视图,图中示意了接地导线触点和信号导线触点位置。
图8A和8B是图7中基座元件的截面示意图,图中示意了接地导线触点和选择了的信号导线触点的相互连接;及
图9是图1中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用以描述图1中连接器的组装。
附图中的所有标号相同的数字代替相同的部分。首先参照图1,连接器100包括一个连接封套104的基座102,连接方式将在下文描述。和一个介于基座102和封套104之间的支架106。封套104包括一个内表面110,上有多个凹槽112,其设计用来接收扁形电缆122中包围每个单独导线124的绝缘体的脊面121。类似地,支架106也包括一个内表面114,上有多个凹槽116,它们也设计用来接收扁形电缆122中包围单独导线的绝缘物的脊面121。总地来说,封套104的内表面110和支架106的内表面114为扁形电缆122定义了一个接收区120。
如以下将会更详细描述的,扁形电缆122被放置在接收区120内,且凹槽122和116的设计迫使扁形电缆122相对于封套104内的表面110和支架106的内表面114处于一个固定的方向。具体地,凹槽112和116设计使得各个导线124处在凹槽112和116间的空间126的中心。因此,当扁形电缆122被容纳在封套104和支架106之间时,扁形电缆中的各个导线被固定在相对于封套104和支架106的一个精确位置上。
典型地的扁形电缆具有多个导线或电线124,它们相互平行分离设置并被绝缘体包围着。绝缘体一般是乙烯基树脂绝缘体,其包裹着各个导线124,从而形成了图1所示的脊面。绝缘体还在各导线间提供了电绝缘,在优选实施例中,连接器100设计用来接收相应于SFF-8049规范的扁形电缆,即,包括八十条中心间隔为0.025英寸的导线的扁形电缆。
仍如在图1中部分切除的部分所示的,多个信号触点130和多个接地触点132安装在基座102中,其取向使得触点130,132与扁形电缆122中的导线124形成电接触。在此实施例中,有四排平行的触点130,132,其延伸穿过连接器的整个长度,从而跨过了放置在电缆接收区120中的扁形电缆122的整个宽度。具体地,有两排信号触点130a和130b,且两排接地触点132a和132b位于其中间。如下面将更详细描述的,在优选实施例中两排接地触点132a和132b共用一个公用的安装部分因此是电学上相互连接的。
由于优选实施例中的连接器100设计与相应与SFF-8049规范的扁形电缆一起使用,接地触点132用来和扁形电缆122中是接地导线的导线124形成电连接。具体地,在扁形电缆122中,构成接地总线的接地导线的分布使得扁形电缆122中的导线每隔一个就是接地导线。由于扁形电缆122的导线124中心分隔为0.025英寸。因此接地触点132安装在连接器100中时相互间隔0.050英寸以便延伸到每个间隔的由封套110的内表面和支架114的内表面上相应的凹槽112和116定义的空间126处。
信号触点被安排成两行,每行各二十个。各个信号触点130都安装在基座102内以便延伸到每第四个由封套110和支架114的内表面上相应的凹槽112和116定义的空间126处。两排信号触点130最好分布使得扁形电缆122中每个间隔的信号导线与各排信号触点130a和130b相连接。
图1还示意了信号触点130和接地触点132的基本结构。这些触点的结构在以下将会更详细地描述,但,图1示意出信号触点130和接地触点132都具有一个绝缘移位端134。绝缘移位端134主要由两个插片136组成。两个插片136设计用来以众所周知的方式移动在扁形电缆中包围导线124的绝缘体,使得两个插片136的内表面以图1所示的方式与容纳在空间126中的导线124形成接触。而且,信号触点130包括一个结合端140,它延伸进入连接器100的基座102并设计用来在与外部的结合连接器或针列的针相连接。具体地,如图1所示,结合端140通过一个开口142裸露使得针或者针接触元件能够放置到开口142中与信号触点130形成电接触。图1还示意出接地触点132相互连接以构成一个具有多个由其处向外延伸的绝缘移位端134的单一体。信号触点130和接地触点132的准确结构将以下详细描述。
图2更详细示了意了封套元件104。具体地,封套元件104最好是一个铸模塑料元件,其大约2.18英寸长0.240英寸宽。如图1所示,扁形电缆122沿着封套元件104的长度放置,因此扁形电缆中的导线124最好位于封套104的内表面110上的凹槽114的中心。如图2所示,多个开口144最好沿封套元件104构成。开口144的分布便于接收信号触点130和接地触点132的绝缘移位端134的插片136。具体地,当插片136穿透了扁形电缆122中包围导线124的绝缘体后,插片136以如图1所示的方式最好延伸进入开口144。因此,开口144最好在开口144定义的空间中容纳插片136,使得在插入触点时相邻触点上的插片136不会弯曲或者连接器的操作中与相邻的信号触点130或接地触点132相接触。
相应地,如图2所示,有两排开口144放置在封套104的外边缘,其设计用来接收信号触点130的绝缘移位端134的插片136。相似地,在封套元件104上有两排分布靠近的开口144,其设计用来接收接地触点132的插片136。如图2所示,设计用来接收接地触点132的插片136的每个开口144相互偏移一点以容纳接地触点132的结构。接地触点132的准确结构将在以下参照图5A和5B更详细地描述。
在封套104的终端147a和147b处,有两个从封套单元104的基座单元146向外延伸的块148a和148b。这两个块148a和148b定义了一个开口150,其延伸通过封套104的宽度并用于以一种以下将会详细描述的方式将封套104固定到支架106和基座元件102上。
图3A和图3B更详细地示意了支架106。优选实施例的支架106的尺寸大体为长2.18英寸宽0.240英寸且也最好由铸模塑料制造。图3A示意了支架106的带有凹槽116的内表面114。具体地,在支架106的内表面114上构成了八十个凹槽116。支架的尺寸使得以如图1所示的方式紧靠在封套104的内表面110上。也如图3A和3B所示,有多个开口154延伸通过支架106使得每个凹槽116中有一个开口154。支架106中的开口154具有和封套元件104中的开口144相同的形状。具体地,开口154设计用来接收信号触点130和接地触点132的绝缘移位端134并将绝缘移位端134导入到适当的空间126中从而与扁形电缆122中适当的导线124形成电接触。
支架106的功能是保证触点130和132的绝缘移位端134保持在它们预定的方向使得插片136以图1所示的方式放置在由封套104的支架106相应的凹槽112和116定义的空间126中。可以理解在用力使插片136穿透绝缘体以便与扁形电缆122中的八十个导线相接触时需要有较强的力作用在基座102和封套104之间。这个力能导致触点130弯曲使得触点130和132的绝缘移位端将不一定与空间的126中的导线形成电接触。但是,支架106的设计使得插片136导入适当的导线124中。
具体地,支架的开口154优选的尺寸使得信号触点130和接地触点132的绝缘移位端134的颈部156(图1)都被容纳在支架106的开口154中。触点130和132的绝缘移位端134的颈部156从触点130和132的基部或安装部分延伸到插片136。当把触点130与132安装到连接器100上,各个触点的颈部156位于支架106的开口154中使得仅有插片部分136延伸进入装入导线124的空间126。因此,支架106保证插片136适当地放入空间126中,从而能够移动绝缘脊面121并与容纳在连接器100的接收区120中的扁形电缆122的导线124形成电接触。
仍如图3A和3B所示,两个插入162a和162b由支架106的终端161a和161b向外延伸,以便定义一个大致T型的开口164。T型开口164最好与封套104的T型开口150配合使得封套104与支架106能够以下面将会详述的方式固定在一起。
连接器100的基座102在图4和7中示意。具体参照图4,示意了连接器100的基座102的外表面166。开口142在沿着基座102的外表面的两条平行线上构成。本实施例中的开口142的形状大致是矩形的且设计用来接收结合连接器或针列的针或触点从而允许通过信号触点130与扁形电缆122的信号导线电连接。具体地,信号触点130的结合端140向上延伸进入开口142且开口142最好设计成以便接收用于与扁形电缆连接器相互连接的结合连接器,结合针列,或任何其它器件的针触点。如图4所示,有两排二十个开口提供了接入四十个信号触点130的结合端140的途径。但可以理解,开口142的准确结构会随着使用的连接器而变化。
仍如图4所示,连接器100的基座元件102的两端168a和168b都包括一个连接槽170和两个向外延伸元件172a和172b,它们位于邻近基座元件102的侧面。向外延伸元件172的上表面174都相对于基座元件102的终端168a和168b向上形成一个角度。连接槽170和元件172用于把基座元件102和支架106及封套块104固定位,在基座元件的终端168上安装的元件与在封套104和支架106的终端上的元件之间的结合将在以下详述。
图5A和5B详细示意了接地触点132的优选结构。具体地,接地触点132最好由单独一条相连接的接地触点132的条组成,其最初被放置在一个或多个载体180上。载体180使得移动多个接地触点132时不接触绝缘移位端134,从而使得绝缘移位端134相互间发生相对运动。应该知道在将接地触点132插入连接器100的基座102前绝缘移位端134必须准确地定位和准确地取向。必须如此以保证在以如图1所示意的方式完全装配连接器100时绝缘移位端134适当地取向以便插入扁形电缆122的适当导线124中。
仍如图5A所示,多个接地触点132主要由安装部分182和多个与安装部分182相连并从安装部分182的第一边缘向外延伸的绝缘移位组成。安装部分182包括多个安装接头184,其设计用来插入连接器100基座102中的插孔,从而以下面将会详述的方式将多个接地触点132固定在连接器100基座102中。而且,如图5A和5B所示,安装部分182包括一个放置在邻近所选择的安装接头184的接地触点接头186。如图5B所示,接地触点接头186能够从由安装接头184定义的平面向外弯曲。这使得接地触点接头186能以下面将参照图7描述的方式与选择的信号触点130形成电接触。
更具体地参照图5B,可以理解多个接地触点132的绝缘移位端134的构成使相邻的绝缘移位端134沿着垂直于由多个接地触点132的安装部分182和安装接头184定义的平面的方向移位。具体地,接地触点的绝缘移位端134被弯曲部分190交替移位或者交错排列使得绝缘移位端134离开由安装部分182和安装接头184定义的平面。
这使得接地触点132的绝缘移位端134放置得相互非常贴近从而允许将四十个接地触点132放置在一个单独的具有和现有技术基本上相同形状因子的连接器100中。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单独一排四十个接地触点132可以构成单独一个统一的条,其与由扁形电缆122中四十条接地导线定义的接地总线相连接。接地触点132在支架106和基座元件102中的定位将在以下参照图7和9详述。
图6A到6C示意了优选实施例的单个触点130的优选结构。具体地。图6A示意出单个触点最初在两个载体192和194中构成。载体192和194的功能与参照接地触点132描述的载体180相似的地方在于,载体192和194将单个信号导线130在安装到连接器100中以前保持在预定的方向上并防止单个信号触点130因在安装前而变形。信号触点130包括绝缘移位端134和结合端140,安装部分196位于其间中。
载体192通过一个连在两个相邻信号触点130的相邻安装部分196的角上的臂200连接到信号触点130的安装部分196上。相似地,载体194通过一个在基本邻近信号触点130的结合端140的地方与安装部分196相连接的臂的202连接到两个相邻信号触点130的安装部分196上。在载体臂200和202与安装部分196之间的界面最好刻槽或打孔以便从安置在载体中的多个信号触点130上将载体192和194轻松地移开。
参照图6B和6C,信号触点130包括一个绝缘移位端134,其功能和结构前面已经参照图1描述过。绝缘移位端134最好与安装部分196相连,以便与安装部分196共面。信号触点的结合端140与信号触点130的安装部分196的第一个面204相连。结合端140包括一个最初从安装部分196的第一面204沿第一个方向向外延伸,然后大致向由安装部分196定义的平面方向弯曲并以针触点206终结的臂205。
针触点206的臂205最好连到位于由信号触点130的第一个面204定义的平面里侧的一个弯曲接触面210上。接着弯曲接触面210向外弯以便形成图6C所示的弯曲形状。而且,接触面210具有比臂205大的截面积,如图6B所示。
图8A和8B详细地示意了信号触点130在基座元件102中的定位。具体地,信号触点130最好安装在连接100的基座元件102中使得接触面210置于在基座元件102的外表面166上形成的开口142之中。如图8A所示,臂205的弧度导致接触面210偏移以便向内延伸开口142的中心。相应地,以图8B所示的方式插入一个外部针触点271或结合连接器到开口142中将导致外部针触点271与接触面210形成接触并将触点面210从开口144的中心移开。臂205和接触面210的曲面导致接触面210一直压在置于开口142中的外部触点271上从而实现触点130和外部触点271的电连接。
如图8B所示,开口142最好具有凹陷部分145,邻近基座元件102的外表面166,其设计用来实现在开口142中放置外部针触点271,仍如图8B所示,外部针触点271还与信号触点130的安装部分196的前面204形成接触。可以理解信号触点130的结合端140的准确结构将因插入开口144的外部触点的结构而变化。
图7示意了当多个接地触点132和多个信号触点放入基座102后的基座102的底侧。具体地,基座102在底面222上具有多个开口220,其设计用来接收信号触点130。多个开口220最好安排成平行的两行各有二十个开口。各个开口220的优选尺寸使得信号触点130的安装部分196(图6B)靠近开口220的侧壁,从而在开口220的侧臂和安装部分196之间的摩擦力将信号触点130保持在开口220中。绝缘移位端134从而以前述的方式从基座表面或面222向外延伸以便置于支架106的开口154中。
而且,图7示意出基座元件102的底面222包括一个开口230,其延伸了基本上基座102的底面222的整个长度。开口230设计用于接收安装部分182,具体地,多个接地触点132的安装接头184。开口230的宽度优选使得以图8A和8B所示的方式与多个接地触点132的安装部分182的厚度近似相同。因此作为多个接地触点132的安装部分182和基座元件102中开口230的内臂之间摩擦结合的结果,多个接地触点132保持在连接器100的基座102中。接地触点132的绝缘移位端134从而由连接器100的基座102的底表面222向外延伸,在那里绝缘移位端134插入开口154和支架106。
如前面讨论过的,扁形电缆122的部分信号导线124是接地的。最好在扁形电缆的各个连接点上将这些接地信号导线与由扁形电缆122内四十条接地导线组成的接地总线相连接。为适应这一点,在连接器100的基座102的底面222的选定位置上构成一个或多个槽或通道240。如图7,8A和8B所示,各个槽240在信号触点130的安装部分196和接地触点132的安装部分182之间延伸位于靠近接地触点132的可弯曲的接地触点接头186(图5A和5B)的地方。槽240设计用来容纳多个接地触点132的接头186使得插片弯曲进入槽240以便和所选的信号触点130的背面242形成接触。所选的信号触点130是那些当连接器100与扁形电缆122相连接时放置用来与扁形电缆122中接地信号导线124相连接的信号触点130。
如图8A所示,接头186弯曲以便最好先于将多个接地触点132插入开口230而放置在槽240中(图7)。相应地,信号触点130被插入开口220且插入开口220的所选信号触点130与槽240相邻。从而所选的信号触点130与位于槽240中的接地导线接头186形成物理接触。相应地当接地触点132与扁形电缆122中的接地导线相连接时,各个与接地导线接头186物理接触的信号触点130与由扁形电缆的四十条接地导线组成的接地总线电学相连接。因此,简化了扁形电缆接地信号导线与连接器100中接地总线的互连,连接器100的装配者只需弯曲多个地触点132的接头186使其放在槽240中然后安装信号触点130。
图9是优选实施例的连接器100的组成元件的分解等距图。连接器100的装配被优选实施例的几个有益特征简化了。具体地,首先参照图5A,接地触点132首先放置在支架106的开口154中。具体地,载体180由装配者或者装配者控制的机器握住且绝缘移位端134位于邻近中心两排开口154处直到多个绝缘移位端134位于邻近合适的开口154。然后,接地触点132的绝缘移位端134被推入支架106的开口154且支架106的开口154的优选尺寸只比接地触点132绝缘移位端134稍大使得多个接地触点132被支架106中的摩擦力所固定。
如图5A所示,载体180最好在其与多个接地触点132的安装部分182的连接点上打孔或刻槽,因此一旦当绝缘移位端134充分地安放在开口154和支架106中后,载体180能够从接地触点132上移开。接着,装配者可以弯曲接头186使得当要将多个接地触点132的安装接头184放置到基座元件102的开口230(图7)中时,它们被放置在基座元件102的槽240中。
装配者按下面的方式将信号触点130首先装入基座102。将载体194从信号触点130上移开以露出结合端140。然后将结合端140插入连接顺100的基座102的开口220中使得安装部分196安放在开口220中,最好,装配者通过握住处于保持状态的载体192控制结合端140将结合端压入开口220。使用处于保持状态的载体192操纵和控制信号触点130形成单排二十个信号触点130使安装中绝缘移位端134的无意移位或运动的几率减小。
最好,在载体192和194中信号触点130是二十个触点的排。因此,装配者只须按上述的方式在基座102中放两排。接着,装配者移开载体192使信号触点130的绝缘移位端134露出以便信号触点130的绝缘移位端134被放置到支架106的开口154中。
一旦将两排信号触点130放入基座102,将带有已安装了接地触点132的支架106置于邻近基座102的底表面222处。这使得接地触点132的安装接头184(图8A)处于邻近连接器100的基座102的开口230的位置。相似地,信号触点130的绝缘移位端134处于邻近支架106的开口154的位置。接着将支架置于邻近基座102的内表面222处使得接地触点132的安装部分184处于开口230中并使得信号触点130的绝缘移位端插入支架106里相应的开口154中。可以理解将接地触点132的安装部分182插入开口230会导致接地导线接头186处于槽240(图7)中以便与相应于扁形电缆122中的接地信号导线的信号触点130形成电接触。
接着将扁形电缆122放入电缆接收区120(图1)使得扁形电缆的脊面121处于相应的封套104的凹槽112和支架106的内表面的凹槽116中。当封套104位于邻近支架106的表面处时,导线124最好处于导线空间126内的中心。由于开口154和支架106是明确定位的,所以相应的触点130,132的绝缘移位端134处在导线接收区126的中间,将封套104置于邻近于带有放置在其间的扁形电缆122的支架106时会导致触点130,132的绝缘移位端134穿透包围导线的绝缘体与位于扁形电缆122中相应的导线124形成电接触。
可以理解封套104和支架106之间的压力有助于使扁形电缆中的导线124处于空间126的中心。具体地,在扁形电缆120中,各个导线124距离.025英寸,容差一般为.006英寸。封套104和支架106间的压力致使相邻导线124之间的乙烯基树脂材料收缩或延展使得包围各个导线的成形的乙烯基树脂表面聚集在导线空间126中。这导致导线124处于空间126的中心,从而使得绝缘移位端能与相应的导线124形成接触。
图9示意了两个卡片器件250,其安装在封套104的开口150中并延伸穿过支架106的开口164进入基座102的槽170中。卡片器件250有一个向后设置的插片251,其与基座102的有角度的表面174形成接触以便稳定地保持连接器100的封套104与支架106和基座102的无缝贴近。应当理解,可以使用任意数量的连接器件将连接器100连接在一起,并在扁形电缆中保持该连接器。
最好,在将连接器100安装到扁形电缆122上以前将信号和接地触点预安装在基座102和支架106中。然后,安装者只需将电缆122置于凹槽112中,并将封套104置于邻近支架106处,凹槽112和116将使导线124置于空间126的中心处。接着将绝缘移位端134通过支架106的开口154导入扁形电缆122的正确导线124中。因此相比现有技术的扁形电缆连接器,连接器100到扁形电缆上的安装大大简化了。
从前述可以理解,优选实施例的连接器100设计具有和扁形电缆中组成接地总线的接地导线形成电接触的多个接地触点。在所述的实施例中,接地触点所在的位置能够与八十条导线的扁形电缆的每个间隔导线相接触。接地触点放置在同一个连接器体中,其设计还具有四十条放置用来与扁形电缆中的信号导线形成接触的信号触点。因此优选实施例的连接器允许在同一连接器中与扁形电缆的信号导线和接地导线都相连从而消除了对一个用于扁形电缆的组成接地总线的导线的分立连接器的需要。
而且,连接器100的优选实施例设计用来与带有多个组成接地总线的接地导线的扁形电缆相连接,同时具有和用来与不带接地总线的扁形电缆的尺寸和形状因子基本上相同的尺寸和形状因子。具体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描述了一个能够与对应于SFF-8049规范的扁形电缆相连接的连接器,同时其尺寸具有和设计用于与对应于ANSLx 3.279-1996规范的扁形电缆相连的现有技术的形状因子基本相同的形状因子。
而且,优选实施例的连接器允许在连接器中接地信号导线与接地导线之间的简单互连。具体地,接地触点的设计使其有选择地与将要与接地信号导线相连的信号触点相结合。因此,当使用优选实施例的连接器时各连接器中接地信号导线与接地总线的互连被简化了。
更进一步,优选实施例的连接器的装配简化在于接地触点安排具有多个绝缘移位端,其在其它情况下连接成单独一排使它们最好作为一个连续的片同时将各个接地触点安装上。信号触点最初由载体保持在一起,使得多个相邻的信号触点能被同时放入连接器的基座中从而消除了将信号触点单独放入连接器或连接器盒中的需要。因此,相比现有技术的类似连接器的装配,优选实施例的连接器的装配被简化了。
尽管给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描述并指出了发明应用于这些实施例后的基本新特征,但可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实质的情况下,对所示意的器件的具体形式进行各种省略、代替和改动。例如,所述的器件100的基座102设计用来通过多个开口接收多个针触点。基座102可以设计用来接收熟知的球窝或插头型连结。而且,尽管参照对应于SFF-8049规范的带有八十条中心分隔距离为0.025英寸的导线的扁形电缆描述了优选实施例,无需脱离本发明的实质,本发明的连接器还可以适应其它的扁形电缆。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应限定于前面的描述而应由附加的权利要求来规定。
Claims (53)
1、一种用于具有多根导线的多导线扁形电缆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
多个接地触点,其具有设计用来与扁形电缆中的接地导线电连接的第一终端;
多个信号触点,其具有设计用来与扁形电缆中的信号导线电连接的第一个终端,其中多个信号触点包括第二终端,该第二终端提供外部接触的接触点,从而通过多个信号触点与扁形电缆中多个信号导线形成电接触;
一个基座元件,其具有第一表面,且其中在第一表面内至少形成一个开口以便接收多个接地触点,在第一表面内形成第二多个开口以便接收多个信号触点,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开口和第二多个开口位于第一表面内以便多个接地触点和多个信号触点相互之间保持固定的关系,且多个信号触点的第一终端和多个接地触点的第一终端从第一表面向外延伸;及
一个封套元件,其可拆除地与基座元件相结合,其中封套元件定义了一个扁形电缆接收区且设计使得,当封套元件与基座元件相结合且扁形电缆放置于扁形电缆接收区中时,扁形电缆的导线置于邻近基座元件的第一表面的开口处,从而使得多个接地触点的第一终端与扁形电缆中的接地导线形成电接触,且多个信号触点的第一终端与扁形电缆中多个信号导线形成电接触。
2、权利要求1的连接器,其中的多个接地触点由一个单独安装部分组成,有多个绝缘移位端从单独安装部分的第一边向外延伸。
3、权利要求2的连接器,其中在基座元件的第一表面上至少有一个开口,其由一个单独的沿第一方向延伸穿过基座元件的第一表面的开口构成,其中第一方向是当扁形电缆位于扁形电缆接收区时横切扁形电缆的方向。
4、权利要求3的连接器,其中多个绝缘移位端与单独安装部分的第一边相连,从而使得交替的绝缘移位端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相互分离开。
5、权利要求4的连接器,其中多个绝缘移位端由四十个沿第一方向中心彼此相距0.050英寸的且放置在基座元件中以便与对应于SFF-8049规范的扁形电缆中的间隔导线形成电接触的移位端组成。
6、权利要求5的连接器,其中扁形电缆的信号导线中至少有一条是接地信号导线且其中在基座元件的第一表面内对应于接地信号触点的接地触点开口和信号触点开口之间至少构成一个槽。
7、权利要求6的连接器,其中多个接地触点的安装部分包括一个可弯曲的接头,其可以放入槽中以便在对应于接地信号导线的信号触点和多个接地触点之间形成电连接。
8、权利要求1的连接器,其中基座元件包括多个在基座元件的第二表面上形成的提供接入位于基座元件中的多个信号触点的第二终端的开口。
9、权利要求1的连接器,其中基座元件第一表面内的多个开口位于第一表面中以便接收两排信号触点。
10、权利要求9的连接器,其中基座元件的多个开口位于第一表面内使得有两排各二十个开口,其分布使得保持各排中的信号触点的中心大约相距0.10英寸且各排交错使得多个信号触点的第一终端与规范SFF-8049扁形电缆中每个间隔信号导线形成电接触。
11、权利要求1的连接器,其中多个接地导线的第一终端和多个信号导线的第一终端是绝缘移位端,其设计用来移开包围扁形电缆中的导线的绝缘物并在那里形成电接触。
12、权利要求11的连接器,其中多个接地触点和多个信号触点的绝缘移位端由一个安装在多个接地触点或多个信号触点的安装部分上的颈部和二个在其间定义了一空间的插片组成,其中扁形电缆里的导线在绝缘移位端置于扁形电缆中时最好置于该空间中,以使连接器的触点和扁形电缆之间形成电接触。
13、权利要求12的连接器,还包括一个支架,该支架位于基座元件和邻近基座元件第一表面的封套之间,其中支架包括多个延伸贯穿其中的开口以便接收位于该开口中的多个接地触点或多个信号触点的绝缘移位端,且其中支架的第二表面位于邻近封套的内表面处,其定义了电缆接收区以便在扁形电缆放入连接器时位于封套的内表面和支架的第二表面之间。
14、权利要求13的连接器,其中封套的内表面和支架的第二表面上都形成有多个凹槽,设计用来接收包围扁形电缆中各个导线的绝缘体的轮廓,且凹槽设计使得当封套置于邻近支架处从而实现多个接地触点及多个信号触点的绝缘移位端和扁形电缆中的导线之间的电连接时,使导线处于由封套和支架上的凹槽共同定义的空间的中心。
15、权利要求14的连接器,其中有多个开口形成在封套的内表面上且分布和设计用来接收多个信号触点和多个接地触点的绝缘移位端的插片的外边缘,并使这些插片的外边缘与相邻的插片保持绝缘。
16、一个用于具有多个信号导线和多个导线且其中至少有一个信号导线为接地信号导线的扁形电缆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
多个接地触点,其具有设计用来与扁形电缆中的接地导线电连接的第一终端;
多个信号触点,其具有设计用来与扁形电缆中的信号导线电连接的第一个终端,其中多个信号触点包括第二终端,该第二终端提供外部接触的接触点,从而通过多个信号触点与扁形电缆中多个信号导线形成电接触;
一个基座元件,其具有第一表面,且其中在第一表面内至少形成一个开口以便接收多个接地触点,在第一表面内形成第二多个开口以便接收多个信号触点,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开口和第二多个开口位于第一表面内以便多个接地触点和多个信号触点相互之间保持固定的关系,且多个信号触点的第一终端和多个接地触点的第一终端从第一表面向外延伸;其中多个接地触点,多个信号触点和基座元件的设计允许多个接地触点与对应于一个或多个扁形电缆中的接地导线的一个或多个信号触点之间电连接;及
一个封套元件,其可拆除地与基座元件相结合,其中封套元件定义了一个扁形电缆接收区且设计使得,当封套元件与基座元件相结合且扁形电缆放置于扁形电缆接收区中时,扁形电缆的导线置于邻近基座元件的第一表面的开口处,从而使得多个接地触点的第一终端与扁形电缆中的接地导线形成电接触,且多个信号触点的第一终端与扁形电缆中多个信号导线形成电接触。
17、权利要求16的连接器,其中的多个接地触点由一个单独安装部分组成,有多个绝缘移位端从单独安装部分的第一边向外延伸。
18、权利要求17的连接器,其中在基座元件的第一表面上至少有一个开口,其由一个单独的沿第一方向延伸穿过基座元件的第一表面的开口构成,其中第一方向是当扁形电缆位于扁形电缆接收区时横切扁形电缆的方向。
19、权利要求18的连接器,其中多个绝缘移位端与单独安装部分的第一边相连,从而使得交替的绝缘移位端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相互分离开。
20、权利要求19的连接器,其中多个绝缘移位端由四十个沿第一方向中心彼此相距0.050英寸的且放置在基座元件中以便与对应于SFF-8049规范的扁形电缆中的间隔导线形成电接触的移位端组成。
21、权利要求16的连接器,其中多个接地触点包括一个或多个可弯曲的接头,且其中基座元件包括一个或多个在可弯曲接头附近形成的并向着对应于一个或多个接地信号导线的一个或多个信号触点延伸的槽以便允许一个或多个可弯曲接头放入一个或多个槽中并与对应于一个或多个接地信号导线的一个或多个信号触点形成电接触。
22、权利要求16的连接器,其中基座元件包括多个在基座元件的第二表面上形成的提供接入位于基座元件中的多个信号触点的第二终端的开口。
23、权利要求16的连接器,其中基座元件的开口的分布使得接收多个接地触点和多个信号触点,其结构将会导致多个接地触点与SFF-8049规范的扁形电缆的接地导线形成电连接,并还将导致多个信号触点与SFF-8049扁形电缆的信号导线形成电接触。
24、权利要求23的连接器,其中多个接地导线的第一终端和多个信号导线的第一终端是绝缘移位端,其设计用来移开包围扁形电缆中的导线的绝缘物并在那里形成电接触。
25、权利要求24的连接器,其中多个接地触点和多个信号触点的绝缘移位端由一个安装在多个接地触点或多个信号触点的安装部分上的颈部和二个在其间定义了一空间的插片组成,其中扁形电缆里的导线在绝缘移位端置于扁形电缆中时最好置于该空间中以使连接器的触点和扁形电缆之间形成电接触。
26、权利要求25的连接器,还包括一个支架,该支架位于基座元件和邻近基座元件第一表面的封套之间,其中支架包括多个延伸贯穿其中的开口以便接收位于该开口中的多个接地触点或多个信号触点的绝缘移位端,且其中支架的第二表面位于邻近封套的内表面处,其定义了电缆接收区以便在扁形电缆放入连接器时位于封套的内表面和支架的第二表面之间。
27、权利要求26的连接器,其中封套的内表面和支架的第二表面上都形成有多个凹槽,设计用来接收包围扁形电缆中各个导线的绝缘体的轮廓,且凹槽设计使得当封套置于邻近支架处从而实现多个接地触点及多个信号触点的绝缘移位端和扁形电缆中的导线之间的电连接时,使导线处于由封套和支架上的凹槽共同定义的空间的中心。
28、一种将多导线扁形电缆连接到连接器上的方法,包括步骤:
提供多个具有第一终端的接地触点,其中多个接地导线由一个单独安装部分构成,具有多个从单独安装部分的第一终端后外延伸的第一终端;
提供多个信号触点,具有一个设计用来与扁形电缆中的信号导线电连接的第一终端和一个提供外部接触的接触点以便与多个信号导线形成电接触的第二终端,其中多个信号触点位于单独一个在邻近信号触点的第一终端的一侧与多个信号触点相连的载体中;
将接地触点的单独安装部分放置在连接器基座的第一表面内形成的一个开口中使得多个接地触点的第一终端从基座的第一表面向外延伸;
将多个信号触点的第二终端放置到在基座中形成的多个开口中使得信号触点的多个第一终端从基座的第一表面向外延伸;
在将多个信号触点放入基座后从多个信号触点上移去载体;
将扁形电缆放入连接器的扁形电缆接收区使得扁形电缆处于邻近多个接地触点的第一终端和多个信号触点的位置;并
将扁形电缆固定在扁形电缆接收区中使得接地触点与扁形电缆中的接地导线电相连并使得信号触点与扁形电缆中的信号导线电相连。
29、权利要求28的方法,还包括一个将一个或多个要与接地信号触点相连的信号触点与基座中的接地触点相互连接的步骤。
30、权利要求29的方法,其中连接一个或多个信号触点的步骤包括将形成在多个接地导线的单独安装部分上的接头弯入一个槽使得接头与连接到接地信号导线的信号触点形成电接触。
31、权利要求28的方法,还包括步骤:
将多个接地触点的第一终端放入形成在一个支架上的开口中;
将多个信号触点的第一终端放入形成在一个支架上的开口中;
将支架放在基座元件和封套之间使得支架和封套元件构成扁形电缆接收区,并使得支架中的开口将多个接地触点和信号触点的第一终端导入扁形电缆中被选的单个导线中。
32、权利要求28中的方法,其中将扁形电缆固定在扁形电缆接收区的步骤包括将对应于规范SFF-8049的扁形电缆固定在扁形电缆接收区使得接地触点与扁形电缆中构成接地总线的间隔的导线形成电接触,从而使得信号触点与扁形电缆中间隔的信号导线形成电接触。
33、权利要求32中的方法,其中固定步骤还包括将扁形电缆中的导线置于扁形电缆接收区中心的步骤,使得每个单独的导线处于接收多个接地导线或多个信号导线的第一终端的位置。
34、权利要求32的方法,还包括将封套固定到连接器的基座上的步骤。
35、一个用于将外部器件连接到扁形电缆上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多个信号触点和多个接地触点,其放置在所述的连接器中分别与放入所述连接器中的扁形电缆的信号导线和接地导线形成电连接,其中所述连接器的设计允许通过所述连接器中的所述触点的互连在所述的接地导线和选择的接地信号导线之间电互连。
36、权利要求35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的连接器定义一个上面具有多个开口的第一表面,其中所述的多个开口设计用来接收所述的多个信号触点和所述的多个接地触点。
37、权利要求36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的多个接地触点包括多个从所述第一表面向外延伸的绝缘移位端和一个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个开口中的单独安装部分。
38、权利要求35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的多个信号导线每个包括一个具有从所述第一表面向外延伸的绝缘移位端的触点和一个弹性结合端,其各个都放置在所述连接器的所述第一表面内的所述开口中。
39、权利要求38的连接器,其中连接器还包括在第二表面上形成的多个开口,其设计用来接入到放置在所述连接器中的所述的多个弹性结合端上。
40、权利要求36的连接器,其中在所述第一表面中形成一个或多个槽,以便在所述的多个接地触点和设计用来与所述扁形电缆中接地信号导线相连接的所选择的信号触点之间延伸。
41、权利要求40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接地信号触点包括接头,其设计用来放入所述槽中从而使所述的选择的信号触点与所述的多个接地触点相互连接。
42、权利要求36的连接器,还包括一个封套,其设计用来容纳所述扁形电缆并维持所述扁形电缆在所述连接器的所述第一表面附近,从而使得所述连接器能与所述扁形电缆中的导线形成电连接。
43、权利要求36的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器设计用来与对应于SFF-8049规范的扁形电缆形成电连接。
44、一个用于将外部器件连接到扁形电缆上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多个信号触点和多个接地触点,其放置在所述连接器中以分别与放入所述连接器中的扁形电缆的信号导线和接地导线形成电连接,其中多个接地触点放置在所述连接器中以便与构成接地总线的所述扁形电缆的多个接地导线形成电接触,且其中所述的多个信号触点放置在所述连接器中以便与所述扁形电缆中的多个信号导线形成电接触,且其中连接器具有和设计用来与不含有接地总线的扁形电缆相连接的连接器的形状因子基本相同的尺寸。
45、权利要求44的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器设计用来与规范SFF-8049的扁形电缆相连接,同时具有和设计用来与遵从ANSLx 3.279-1996规范的扁形电缆相连接的连接器基本相同的形状因子。
46、权利要求44的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器的设计允许通过所述连接器中所述触点的互连使所述接地导线和选择的接地信号导线相互连接。
47、权利要求44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的连接器定义一个上面具有多个开口的第一表面,其中所述的多个开口设计用来接收所述的多个信号触点和所述的多个接地触点。
48、权利要求47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的多个接地触点包括多个从所述第一表面向外延伸的绝缘移位端和一个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个开口中的单独安装部分。
49、权利要求47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的多个信号导线每个包括一个具有从所述第一表面向外延伸的绝缘移位端的触点和一个弹性结合端,其各个都放置在所述连接器的所述第一表面内的所述开口中。
50、权利要求48的连接器,其中连接器还包括在第二表面上形成的多个开口,其设计用来接入到放置在所述连接器中的所述的多个弹性结合端上。
51、权利要求50的连接器,其中在所述第一表面中形成一个或多个槽,以便在所述的多个接地触点和设计用来与所述扁形电缆中接地信号导线相连接的所选择的信号触点之间延伸。
52、权利要求51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接地信号触点包括接头,其设计用来放入所述槽中从而使所述的选择的信号触点与所述的多个接地触点相互连接。
53、权利要求44的连接器,还包括一个封套,其设计用来容纳所述扁形电缆并维持所述扁形电缆在所述连接器的所述第一表面附近,从而使得所述连接器能与所述扁形电缆中的导线形成电连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08/813,543 | 1997-03-07 | ||
US08/813,543 US5902147A (en) | 1997-03-07 | 1997-03-07 | Multi-conductor cable connector with integral grounding bus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49855A true CN1249855A (zh) | 2000-04-05 |
Family
ID=25212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8803157A Pending CN1249855A (zh) | 1997-03-07 | 1998-03-05 | 带有集成接地总线的多导线电缆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5) | US5902147A (zh) |
EP (1) | EP0965153A4 (zh) |
JP (1) | JP2001513942A (zh) |
KR (1) | KR20000076024A (zh) |
CN (1) | CN1249855A (zh) |
AU (1) | AU741301B2 (zh) |
CA (1) | CA2283096A1 (zh) |
WO (1) | WO1998039819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9121221A1 (zh) * | 2008-04-01 | 2009-10-08 | Wang Fengliang | 一种夹刺式电子连接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28028A (en) * | 1997-03-26 | 1999-07-27 | Quantum Corporation | Interspersed ground ribbon cable assemblies and methods therefor |
US6033238A (en) * | 1997-05-30 | 2000-03-07 |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 Ribbon cable connector with ground bus |
TW359422U (en) * | 1998-01-24 | 1999-05-2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Cable connecting apparatus |
US5967832A (en) * | 1998-02-23 | 1999-10-19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High speed connector assembly |
WO2000001036A2 (en) * | 1998-06-29 | 2000-01-06 |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 High density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ground bus |
TW404580U (en) * | 1998-10-01 | 2000-09-01 | Advanced Connectek Inc | Multiline wire connector |
DE19853837C1 (de) * | 1998-11-23 | 2000-02-24 | Krone Ag | Abschirmeinrichtung für Anschlußleisten der Telekommunikations- und Datentechnik |
US6582247B2 (en) * | 1999-09-30 | 2003-06-24 | The Siemon Company | Connecting block with staggered IDCs |
US6309243B1 (en) * | 1999-10-14 | 2001-10-30 | Starlink Electronics Corp. | High density cable assembly and grounding pieces of connectors of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grounding |
US6398580B2 (en) | 2000-01-11 | 2002-06-04 | Visteon Global Tech., Inc. | Electrical terminal member |
US6386901B1 (en) * | 2000-06-16 | 2002-05-14 | Lsi Logic Corporation | Piercing pin structure and attachment for higher density ribbon cable |
US6811429B2 (en) * | 2001-08-31 | 2004-11-02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Low noise IDC terminal/pin arrangement for flat ribbon cable connectors |
US6645002B1 (en) * | 2002-05-31 | 2003-11-11 |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 IDC connector assembly |
US6817887B2 (en) * | 2002-12-24 | 2004-11-16 |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connection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latch member |
JP2004273173A (ja) * | 2003-03-05 | 2004-09-30 |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 接点構造、電子機器及び接点構造の製造方法 |
DE10319728A1 (de) * | 2003-04-30 | 2004-11-18 |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bh | Abzweig-Steckverbinder |
JP3948526B2 (ja) * | 2003-05-06 | 2007-07-25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圧接コネクタ |
US6840792B1 (en) * | 2004-02-20 | 2005-01-11 | L & K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 Thin connector |
US6994583B1 (en) * | 2004-07-21 | 2006-02-07 | L&K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 Connector |
US7207829B2 (en) * | 2004-11-30 | 2007-04-24 | Yokowo Co., Ltd. | Electric connector |
JP4551868B2 (ja) * | 2005-12-28 | 2010-09-29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4565031B2 (ja) * | 2008-09-17 | 2010-10-20 |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 高速伝送用コネクタ、高速伝送コネクタ用プラグ、および、高速伝送コネクタ用ソケット |
US7833068B2 (en) * | 2009-01-14 | 2010-11-16 |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Receptacle connector for a transceiver assembly |
WO2012173702A1 (en) * | 2011-04-26 | 2012-12-20 |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 Telecommunications wiring termination block |
CN103247908A (zh) * | 2012-02-06 | 2013-08-14 |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JP6039487B2 (ja) * | 2013-04-05 | 2016-12-07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6002634B2 (ja) * | 2013-06-14 | 2016-10-05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の接続構造 |
JP6050196B2 (ja) * | 2013-08-09 | 2016-12-21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コネクタ |
CN105659441B (zh) * | 2013-11-26 | 2018-01-23 | 申泰公司 | 直接附着的连接器 |
US9287663B1 (en) * | 2014-08-26 | 2016-03-15 | Lg Chem,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electrically coupling first and second electrical terminals of first and second battery cells to one another |
JP7232129B2 (ja) * | 2019-06-13 | 2023-03-02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US11139623B2 (en) * | 2020-01-14 | 2021-10-05 | Lear Corporation | Splice connector assembly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068912A (en) * | 1977-02-25 | 1978-01-17 | Amp Incorporated | Cable clamping insulation displac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multi-conductor flat flexible cable |
US4095862A (en) * | 1976-10-19 | 1978-06-20 | Pin Tek,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necting flat cable |
US4027941A (en) * | 1976-11-01 | 1977-06-07 | Thomas & Betts Corporation | Termin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lat flexible cable |
US4094564A (en) * | 1977-03-17 | 1978-06-13 | A P Products Incorporated | Multiple conductor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ground bus |
US4194803A (en) * | 1978-05-15 | 1980-03-25 | Pintek, Inc. | Connector for flat ribbon cable |
US4260209A (en) * | 1978-09-05 | 1981-04-07 | Amp Incorporated | Transmission cable connector |
JPS5556379A (en) * | 1978-10-19 | 1980-04-25 | Yamaichi Electric Mfg | Presssfitting connector terminal for coated conductor |
JPS5954659U (ja) * | 1982-10-01 | 1984-04-10 | 松下冷機株式会社 | 扉体 |
US4641904A (en) * | 1983-06-18 | 1987-02-10 | Yamaichi Electric Mfg. Co., Ltd. | Flat cable connecting system |
US4596428A (en) * | 1984-03-12 | 1986-06-24 |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 Multi-conductor cable/contact connection assembly and method |
US4601527A (en) * | 1985-01-18 | 1986-07-22 |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 Shielded header and cable assembly |
US4681382A (en) * | 1985-12-20 | 1987-07-21 | Amp Incorporated |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transmission cable |
US4701139A (en) * | 1986-04-25 | 1987-10-20 | Amp Incorporated | Shielded cable assembly |
US4762500A (en) * | 1986-12-04 | 1988-08-09 | Amp Incorporated | Impedance matched electrical connector |
US4781620A (en) * | 1987-02-18 | 1988-11-01 |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 Flat ribbo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system |
US4824384A (en) * | 1987-03-09 | 1989-04-25 | Amp Incorporated | Electrical cable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use |
US4747787A (en) * | 1987-03-09 | 1988-05-31 | Amp Incorporated | Ribbon cable connector |
JPH0237678A (ja) * | 1988-07-28 | 1990-02-07 | Honda Tsushin Kogyo Kk |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
US4938711A (en) * | 1989-01-30 | 1990-07-03 | Amp Incorporated | Strain relief for ribbon cable connectors |
US4902243A (en) * | 1989-01-30 | 1990-02-20 | Amp Incorporated | High density ribbon cable connector and dual transition contact therefor |
US5041011A (en) * | 1989-04-06 | 1991-08-20 | Peter Chiang | Round computer cable assemblies of D-type connector |
JP2993644B2 (ja) * | 1989-10-27 | 1999-12-20 | ケル株式会社 |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
US5060372A (en) * | 1990-11-20 | 1991-10-29 | Capp Randolph E | Connector assembly and contacts with severed webs |
US5161987A (en) * | 1992-02-14 | 1992-11-10 | Amp Incorporated | Connector with one piece ground bus |
US5338221A (en) * | 1993-06-09 | 1994-08-16 | Molex Incorporated |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high density ribbon cable |
US5536179A (en) * | 1994-07-25 | 1996-07-16 |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ground bus insert |
-
1997
- 1997-03-07 US US08/813,543 patent/US5902147A/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8
- 1998-03-05 CN CN98803157A patent/CN1249855A/zh active Pending
- 1998-03-05 AU AU66838/98A patent/AU741301B2/en not_active Ceased
- 1998-03-05 KR KR1019997008110A patent/KR20000076024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1998-03-05 WO PCT/US1998/004222 patent/WO1998039819A1/en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1998-03-05 CA CA002283096A patent/CA2283096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1998-03-05 JP JP53875198A patent/JP2001513942A/ja active Pending
- 1998-03-05 EP EP98908925A patent/EP0965153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1999
- 1999-02-02 US US09/243,153 patent/US6077105A/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0
- 2000-05-02 US US09/562,802 patent/US6280242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1
- 2001-06-01 US US09/872,168 patent/US653360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
- 2003-02-21 US US10/371,468 patent/US20030124901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9121221A1 (zh) * | 2008-04-01 | 2009-10-08 | Wang Fengliang | 一种夹刺式电子连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20004332A1 (en) | 2002-01-10 |
WO1998039819A1 (en) | 1998-09-11 |
KR20000076024A (ko) | 2000-12-26 |
CA2283096A1 (en) | 1998-09-11 |
AU741301B2 (en) | 2001-11-29 |
JP2001513942A (ja) | 2001-09-04 |
US20030124901A1 (en) | 2003-07-03 |
US6077105A (en) | 2000-06-20 |
US6280242B1 (en) | 2001-08-28 |
US5902147A (en) | 1999-05-11 |
EP0965153A1 (en) | 1999-12-22 |
AU6683898A (en) | 1998-09-22 |
EP0965153A4 (en) | 2002-03-20 |
US6533607B2 (en) | 2003-03-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49855A (zh) | 带有集成接地总线的多导线电缆连接器 | |
CN100593268C (zh) | 一种具有双重屏蔽功能的高速数据传输电连接器 | |
CN1269272C (zh) | 用于平衡传输电缆且具有用于定位电缆的模块的电连接器 | |
CN2781602Y (zh) | 连接器组合件 | |
CN101436740B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A2667744C (en) | Plug-in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electrical conductors to a plug-in connector | |
CN1205698C (zh) | 电连接器组合体以及雌连接器 | |
US7510425B2 (en) | Cable assembly with wire management boar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CN1221519A (zh) | 屏蔽式缆线连接器 | |
CN1068463C (zh) | 包括绝缘移位式电连接装置的用于电子存储卡的电连接器 | |
US20170222376A1 (en) | Wire Containment Cap | |
CN1097541A (zh) | 用于印刷电路板的连接器组件 | |
CN1165590A (zh) | 电接插件、壳体和端子 | |
US6193526B1 (en) | Wiring unit with angled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contacts | |
CN1728473A (zh) | 基板对基板连接用同轴连接器 | |
CN1283886A (zh) | 线缆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1302097A (zh) | 模块用连接器 | |
CN1961460A (zh) | 连接器及其线路连接方法 | |
CN1073304A (zh) | 高频接插线数据连接器 | |
US20020048997A1 (en) | Connecting block with staggered IDCs | |
CN1783586A (zh) | 多极同轴电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装方法 | |
CN1672296A (zh) | 用于电缆的电子连接器 | |
CN1451194A (zh) | 垂直及直角模块化插座 | |
CN1365165A (zh) | 电连接器 | |
CN1604394A (zh) | 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