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28193C - 热转印记录介质和图象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热转印记录介质和图象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28193C
CN1228193C CN00131373.8A CN00131373A CN1228193C CN 1228193 C CN1228193 C CN 1228193C CN 00131373 A CN00131373 A CN 00131373A CN 1228193 C CN1228193 C CN 122819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fer recording
hot tranfer
recording layer
image
h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0013137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91551A (zh
Inventor
内藤晃
椎名义明
渋谷和道
甘原雅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ppan Inc
Original Assignee
Toppa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ppan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ppan Print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915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15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2819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2819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26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 B41M5/382Contact thermal transfer or sublimation processes
    • B41M5/38207Contact thermal transfer or sublima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41M5/385 - B41M5/395
    • B41M5/38214Structural details, e.g. multilayer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1/00Ink ribbons; Renovating or testing ink ribb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26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 B41M5/34Multicolour thermography
    • B41M5/345Multicolour thermography by thermal transfer of dyes or pig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26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 B41M5/382Contact thermal transfer or sublimation processes
    • B41M5/392Additives, other than colour forming substances, dyes or pigments, e.g. sensitisers, transfer promoting ag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26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 B41M5/382Contact thermal transfer or sublimation processes
    • B41M5/392Additives, other than colour forming substances, dyes or pigments, e.g. sensitisers, transfer promoting agents
    • B41M5/395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e.g. bind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S428/913Material designed to be responsive to temperature, light, mois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S428/914Transfer or decalcomani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802Discontinuous or differential coating, impregnation or bond [e.g., artwork, printing, retouched photograph, etc.]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Thermal Transfer Or Thermal Recording In General (AREA)
  • Heat Sensitive Colour Forming Record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热转印记录介质包括:一基底(1);和多色热转印记录层(2),所述的多色热转印记录层(2)中每一层沿所述的基底(1)的纵向重叠地形成每种颜色的热转印记录层;其中每层多色热转印记录层(2)包含一种颜料、一种无定形有机聚合物和微粒,所述的多色热转印记录层(2)中的一层的厚度大于多色热转印记录层(2)中其它层。除了最后转印的彩色热转印记录层,连续地转印的多色热转印记录层(2)中每一层的平均厚度为0.6μm或更小。

Description

热转印记录介质和图象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转印记录介质,一种使用该热转印记录介质的图象形成方法,和使用该图象形成方法形成的图象载体。特别是,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由点形成的区域灰度(area gradation;以下有时也称为灰度区)而形成图象的方法,其中使用一感热头打印机和一具有包含一种彩色颜料的热转印记录层的热转印记录介质(感热油墨—转印墨带),从而使所述的热转印记录层被热转移,以在图象接收纸上形成基于图象数据的图象。
特别是,本发明涉及一种热转印记录介质,该热转印记录介质适合用来形成基于区域灰度的色彩彩色图象,该彩色图象是通过叠印至少包括两种彩色层的多色热转印记录层的点从而获得的,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使用该热转印记录介质的图象形成方法,和使用该图象形成方法形成的图象载体。
背景技术
就使用感热头打印机来形成色彩图象的热转印记录系统而言,到现在公知两种转印系统,即升华转印系统和熔化转印系统。
根据升华转印系统,一种热转印记录介质,由一基底和一形成于该基底之上的包含可升华的染料(热转印染料)和含树脂的粘合剂的热转印记录层构成,该热转印记录介质被叠压到图象接收纸上,然后,热转印记录层中的可升华染料被转印到图象接收纸上,转印量与感热头的热量相一致,从而在图象接收纸上形成色彩图象。
然而,当使用可升华染料(热转印染料)来形成图象时,形成的图象的耐久性通常较差,因此,使用升华转印系统就会限制该领域中对打印图象的耐热性或耐光性所需要的优点。此外,升华转印系统中使用的热转印记录介质的缺陷在于,由于热转印记录介质的敏感性与熔化转印系统中使用的记录介质的敏感性相比较低,因此热转印记录介质不适于用作一种记录系统中使用的高速记录材料,该记录系统使用高分辨率感热头,该感热头被期望用在未来的由电池例如干电池驱动的小型化且轻型化的打印机中。
另一方面,根据熔化转印系统,一转印纸,由一基底和一形成于该基底上的包含着色剂例如染料或颜料和粘合剂例如蜡的热熔化油墨转印层构成,该转印纸被叠压在一图象接收纸上,然后按照图象数据施加能量到加热装置例如感热头上,从而使部分油墨转印层熔化粘接到图象接收纸上,以形成一图象。由熔化转印系统形成的图象具有非常好的密度和清晰度,且适合于记录二值图象例如文字和线性图象。此外,该熔化转印系统能够通过使带有黄,品红,青,黑油墨层的感热油墨—转印纸叠压在一图象接收纸上,但由于色彩再现性的适性低,从而使图象的质量较低。这种用于形成彩色图象的感热油墨—转印纸已在日本专利公开文件S63-65029中公开。
然而,对于在日本专利公开文件S63-65029中公开的感热油墨—转印纸,由于在油墨层中用作粘合剂的结晶蜡具有低熔点,油墨的模糊会使图象的分辨率变差。另外,由于被转印的图象的定影强度相对较低,因此当用手指用力摩擦图象部时,图象部可能会被擦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许多方法。例如,在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文件S61-244592中公开了一种感热转印纸,该感热转印纸上带有含不少于65%的非晶型聚合物,可脱离物质和着色剂的感热油墨层。
然而,即使对于在该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文件S61-244592中公开的感热转印纸,由于在其油墨层中包含结晶蜡,因此由多种颜色图象叠加在一起的部分的定影强度仍然不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热转印记录介质,该热转印记录介质能够提高图象的分辨率,且适合于基于区域灰度的色彩的再现性,能提高转印图象的耐久性,转印记录层的图象边缘的清晰性,和转印图象的光密度。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前述热转印记录介质的图象形成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前述图象形成方法形成的图象载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提供一种热转印记录介质,其包括:基底;和多色热转印记录层,其中所述的多色热转印记录层中的每一层是沿所述的基底的纵向重叠地形成每种颜色的热转印记录层,该多色热转印记录层中每种颜色的转印记录层包含一种颜料、一种无定形有机聚合物和微粒,所述的多色热转印记录层中一个难于获得充足色密度的特定颜色的转印记录层的厚度大于多色热转印记录层中其它颜色的转印记录层的厚度。。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还提供了一种使用前述的热转印记录介质,通过感热头形成图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图象数据,将热转印记录介质的热转印记录层热转印到图象接收载体上,从而形成基于区域灰度的图象的步骤;在图象接收载体的图象接收表面上覆有一层,该层中包含无定形有机聚合物,该无定形有机聚合物与热转印记录层中含有的无定形有机聚合物相同。
更进一步,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同样提供一种应用多种不同颜色的热转印记录介质,通过感热头来形成图象的方法,其中每种热转印记录介质包含一基底和一形成于该基底之上的包含一种颜料、一种无定形有机聚合物和微粒的单色热转印记录层,所述的方法包括:根据图象数据,连续地将所述的热转印记录介质的每种颜色的单色热转印记录层热转印到图象接收载体上,从而形成基于区域灰度的图象,其中,一个难于获得充足色密度的特定颜色的热转印记录介质的单色热转印记录层形成的厚度大于其它热转印记录介质的单色热转印记录层的厚度。
更进一步,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同样提供了一种图象载体(imagebearing article)包括:一图象承载物;和通过使用前述的热转印记录介质连续地进行热转印、从而在所述的图象承载物上形成的转印多色点图象;其中在转印的多色图象中的一种难于获得充足色密度的特定颜色的点的厚度大于转印的多色图象中的其它颜色的点的厚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热转印记录介质包含:一基底;和多色热转印记录层,所述的多色热转印记录层中每种颜色的热转印记录层沿基底的纵向重叠设置;其中所述多色热转印记录层中每种颜色的热转印记录层包含一种颜料、一种无定形有机聚合物和微粒;且除了最后转印的彩色热转印记录层之外,所述的连续转印的多色热转印记录层中每种颜色的热转印记录层的平均厚度为0.6μm或更小。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使用前述的热转印记录介质,通过感热头打印机形成图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图象数据,将热转印记录介质的热转印记录层热转印到图象接收载体上,从而形成基于区域灰度的图象的步骤;且在所述的图象接收载体的图象接收表面上覆有一层,该层中包含与所述的热转印记录层中含有的无定形有机聚合物相同的无定形有机聚合物。
更进一步,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提供一种应用多种不同颜色的热转印记录介质,通过感热头来形成图象的方法,其中每种热转印介质包含一基底和一形成于该基底之上的包含一种颜料、一种无定形有机聚合物和微粒的单色热转印记录层,该方法包括:根据图象数据,连续地将所述的热转印记录介质的每种颜色的单色热转印记录层热转印到图象接收载体上,从而形成基于区域灰度的图象,其中,除了最后转印的单色热转印记录层之外,连续转印的每一单色热转印记录层的平均厚度为0.6μm或更少。
更进一步,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图象载体(imagebearing article)包括:一图象承载物;和通过前述的热转印记录介质连续地进行热转印,从而在该图象承载物上形成的转印多色点图象;其中除了热转印彩色图象中位于多色叠印点中的最上层的点之外,经连续地转印的彩色图象的点的平均厚度为0.6μm或更少。
更进一步,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图象载体,其包括一图象承载物;和一转印于图象承载物上的多色点图象,该图象是由具有经转印的中间多色图象点的中间图象承载物经再转印而形成的,且该图象是通过使用前述的热转印记录介质,经连续地进行热转印而形成的;其中除了位于经连续地转印而形成的多色叠印点中最下层的点以外,转印的彩色图象的点的平均厚度为0.6μm或更少。
本发明的另外的目的和优点将在以下的叙述中阐明,通过叙述可部分地明白,或通过实施本发明来获知。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可利用并结合下文特别指出的内容来了解并获知。
附图说明
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图示了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附图结合上文的对最佳实施例的概括性描述和下文的对最佳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对本发明的本质进行阐明。
图1A为一截面图,图示了传统的热转印记录介质的问题;
图1B为一截面图,图示了传统的热转印记录介质的问题;
图2为一截面图,图示了一种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热转印记录介质;
图3为一截面图,图示了一种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热转印记录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热转印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基底,和多色热转印记录层,每一所述的多色热转印记录层至少应沿所述的基底的纵向重叠地形成,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的多色热转印记录层包含一种颜料,一种无定形有机聚合物和微粒,且多色热转印记录层的厚度适于控制。
热转印记录介质的转印的原理如下文所述。即,首先,使用例如感热头加热热转印记录层。结果是,包含于热转印记录层中的无定形有机聚合物变为熔化状态,半熔化状态,或软化状态,从而使热转印记录层与基底分离,使热转印记录层变粘,从而使热转印记录层热粘结到图象接收纸上,以记录图象。因此,当使用至少两种颜色的叠印点进行印刷时,就能够获得没有油墨污点的清晰的图象。而且,经转印的记录图象的机械强度也非常好。
顺便地,假定热转印记录层的转印现象,即上述的包含于其中的无定形有机聚合物热半熔化或软化,不仅可归因于热转印记录层的材料的种类,而且可归因于热转印记录层非常薄的事实,因此这种转印类型可被定义为更加接近粘附薄膜的热剥离系统(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文件H7-117359)而非传统的熔化转印系统。这是因为根据传统的熔化转印系统的转印类型,其转印是由热转印记录层容易地被熔化而完成的。
热转印记录层可由至少三层分别带有青,品红和黄颜色的热转印记录层构成,每种颜色的热转印记录层分别地且交替地沿基底的纵向形成。当这样形成的热转印记录层被连续的转印后,就可获得多色图象,且工作效率很高。其中黄色热转印记录层的厚度优选在0.6至1.0μm的范围内,青色热转印记录层的厚度和品红热转印记录层的厚度均优选在0.2至0.6μm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热转印记录介质,使用该热转印记录介质的图象形成方法,和使用该图象形成方法形成的图象载体(image bearing article),通常可分为以下两个实施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的热转印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在多色热转印记录层中,所述的多色热转印记录层的每一层是沿所述的基底的纵向重叠地形成,其中一种颜色的热转印记录层的厚度大于多色热转印记录层中的其它层的厚度。
当从这三色热转印记录层中所选的一种特定颜色的热转印记录层的厚度大于其它层的厚度时,就可获得高密度,和色调均衡的多色图象。
即,一般而言,由于热转印记录层的厚度很大程度地影响点的形状和色调的再现性并导致其不一致,因此通常使每种颜色的热转印记录层的厚度相等。然而,通常由于颜色组分的类型不同而导致光密度不同,因此对于特定的色彩例如黄,难于获得充足的密度。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使难于获得充足色密度的特定颜色的热转印记录层的厚度大于其它颜色的热转印记录层的厚度,因为只要热转印记录层的厚度被限定在预定的范围之内,即使多色热转印记录层的每一层的厚度不同,也不会严重影响点的形状和色调的再现性。即热转印记录层的厚度依赖颜色的不同而变化。这样,对于每一种颜色都能获得充足的光密度,从而能够形成具有高密度和良好色调均衡性的彩色图象,而不会使点的形状和色调的再现性变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同样提供一种使用前述的热转印记录介质通过感热头打印机形成图象的方法,其中基于图象数据在一灰度区上打印图象。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同样提供一种由前述图象形成方法所获得的图象载体。
热转印过程会使热转印记录介质的热转印记录层的厚度发生严重改变。当热转印记录层包含的树脂的量大于低熔点物质(例如蜡)的量时,这种趋势会变得更加显著。由于这个原因,多色热转印记录层其中一层的点的厚度可大于其它层彩色热转印记录层的点的厚度,甚至大于通过使用前述的热转印记录介质而获得的图象载体上点的厚度。
该图象形成方法不仅可应用于上述的在基底上分别形成多种颜色的热转印记录介质,也可用于在基底上仅形成一层单色热转印记录层的热转印记录介质。在该方法中,使用与其颜色数相同数量的多种热转印记录介质。
因此,上述多种颜色至少包括青,品红和黄,黄色热转印记录层的厚度大于青色热转印记录层和品红色热转印记录层的厚度。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特征在于:除了最后转印的彩色热转印记录层之外,所有连续地转印的多色热转印记录层的平均厚度为0.6μm或更少。
当通过使用感热头选择性地加热多层(例如,黄,品红,青等)热转印记录层,以形成包含基于灰度区的点的图象时,第一种颜色热转印记录层被首先加热以形成点,然后,第二种颜色热转印记录层被加热以在所述第一色点之上形成点。如此,重复地进行第三种颜色和第四种颜色的转印。重复的次数依赖于颜色的数目。然而,本发明人发现当形成第二色点和之后颜色的点时,在前形成的点的总实际高度(厚度)对于其后在其上形成的点的形状影响非常大。
本发明的以无定形有机聚合物作为其主要组分的热转印记录介质与传统的以结晶蜡作为其主要组分的热转印记录介质相比时,上述趋势是前者的一特征。其原因可归因于:对于前者的记录介质,形成的热转印记录层的厚度由于加热的作用而被压缩(从而,图象变得模糊),然而对于后者的记录介质(以无定形有机聚合物作为其主要组分),可再生产地形成的热转印记录层的厚度表现为点的厚度,并表现非常好的点的形状(从而,图象不会模糊)。
基于以上发现,本发明现提供一种方法,其中形成的每一个作为记录介质的热转印记录层的厚度被控制,使它们彼此不同,从而防止发生图象的模糊,同样能够使第二色的点和其之后连续转印的颜色的点的形状变得清晰。
将点转印到基底1的表面上的方法可以是这样的:当使第一色的点2a形成于基底1的表面上之后,第一色的另外一点2b形成于点2a的附近,然后,如图1A所示,第二色的点3形成于点2a和点2b之间。或者,如图1B所示,一更大的第二色的点3a形成于第一色的点2a之上,或第二色的点3b部分地覆盖第一色的点2b。
对于如图1B所示的转印,如果第一色的点2a和2b的高度太高(第一色的点2a和点2b的厚度太大),这些点2a和2b的存在将防碍第二色的点3a和3b的形成。当本发明人通过试验检测到这种可能性,发现第二色和其之后转印的颜色的点的形状变化是否非常大,依赖于第一色的热转印记录层的厚度小于或大于0.6μm。
即,如果第一色热转印记录层的厚度超过0.6μm,点的形状就会变得不稳定,而且在连续地进行第二色热转印记录层的热转印时,就会导致变色。然而,当第一色热转印记录层的厚度被限定在不超过0.6μm的范围内时,点的形状就会稳定,从而能够获得不会产生变色的图象和非常好的色调再现性。
此外,为了获得清晰的图象,最好不仅仅考虑点形状的一致,而且要考虑色彩的密度。已发现,在白色基底上,光反射密度最好至少在1.1或更大,这易于使点的形状一致并直接导致图象清晰。
此外,也发现当颜料的平均粒径不大于0.5μm,同时当粒径大于1μm的颜料比率小于10%时,控制前述的热转印记录层的平均厚度的效果最佳。即颜料中大团聚体的存在将不良地干扰点的轮廓。
颜料的平均粒径可使用MARVERUN Co.,Ltd生产的自动测量仪(AUTOSIZER),基于光一散射系统,库仑特计数器法,扫描电显微镜观测图象,等来进行测量。
虽然在印刷颜色的顺序上没有特定的规则,除了最后印刷的油墨层之外,彩色油墨层的厚度需被限制在0.6μm或更小。即,如果黄,品红和青色油墨层以所述的顺序印刷,即使黄色和品红油墨层(热转印记录层)的厚度需要被限定在0.6μm或更小,但对于青色油墨层其厚度不被限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提供一种使用前述的热转印记录层,通过感热头打印机,根据图象数据以形成基于灰度区的图象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也提供一种使用前述的图象形成方法而获得的图象载体。由于热转印记录介质的热转印记录层的厚度即使在完成热转印过程之后也不能变化,因此,使用前述记录介质在图象载体上形成的彩色点之中,除了形成于最上层的点之外,其余所有的彩色点的平均厚度应为0.6μm或更小。
该图象形成方法不仅可应用于上述的多种颜色分别形成于基底之上的热转印记录介质,而且可用于只有一种颜色形成于基底之上的热转印记录介质。在这种方法中,使用的热转印记录介质的数量与颜色的数量相同。
在该情况下,使用颜色至少包括青,品红和黄。
顺便地,按照下文所述,当难于使用感热头在最终要在其上形成图象的图象载体上热转印一热转印图象时,图象先被热转印到一中间图象接收纸上(中间图象载体),然后,再将转印到中间图象接收纸上的图象转印到最终图象载体上。这样,形成在最终图象载体上的转印彩色图象的点的叠印顺序与使用感热头印刷机直接形成于图象载体上的图象的点的叠印顺序相反。因此,形成于最终图象载体上的转印彩色图象的点中,除了最接近最终图象载体的点之外,其它所有的点的平均厚度应为0.6μm或更少。
顺便地,对于在将图象转印到中间图象接收纸上之后,再将图象转印到由最终图象支持体构成的图象载体上的系统,其可分为两种方法。
即,(1)一系统,用于将形成于中间图象接收纸上的图象(由许多点构成)转印到一图象载体的表面上,该图象载体具有带有一图象记录表面的图象接收层,从而形成前述的图象。这样,所述的中间图象接收纸应以这样一种状态预先形成。即前述的图象接收层可被从基底上容易地剥离。根据该系统,当图象转印到图象载体上之后,由于上述图象接收层还能够起到保护层的作用,因此在这方面具有优势。
(2)另一系统,其中仅仅是形成在中间图象接收纸上的图象(由大量点构成)被转印到图象载体的表面上。即,与前一系统相比较,具有一图象记录表面的图象接收层不随图象一起被转印,前述的图象被形成于所述图象接受层上。根据该系统,如果需要在形成于图象载体之上的图象上覆盖一层保护层以保护该图象,该保护层需要通过一附加的工序(例如转印,涂附)等来形成。
在上述的任何一系统(1)或(2)中,使用加热和压力的转印方法通常可方便地应用于图象的转印。然而,除了加热和压力的方法之外,还可应用其它任何方法来转印图象。此外,在将图象转印到图象载体时,还可以在图象载体的图象接收表面与中间图象接收纸的图象承载表面之间置入一层粘合剂或胶纸。在前述的系统(1)和(2)中任何一个中,多种色彩构成一幅图象,该图象形成在中间图象接收纸上,并可整体地转印到图象载体上,或相反,每一种形成一幅图象的色彩可在每种颜色形成在中间图象接收纸时,分别被转印到图象载体上。选择系统应适当,并可依赖于工序或使用的中间图象接收纸来决定选择哪一系统。
接下来,将对根据本发明的热转印记录介质进行详细说明。
图2示出了一种根据本发明的热转印记录介质,其中热转印记录层2形成于基底1之上。就用于本发明的基底1的材料而言,通常可使用用于升华转印系统或用于熔化转印系统的材料。用于基底1的材料的具体例子包括: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丙烯,赛璐玢,聚碳酸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酰亚胺,尼龙或聚偏二氯乙烯制造的塑料薄膜;和纸张例如绝缘纸,蜡纸,等等,最理想的例子是聚酯薄膜。
基底1的厚度较好在2至50μm的范围内,更好在2至16μm的范围内。
热转印记录层2包含颜料,无定形有机聚合物和微粒。
组成热转印记录层2的无定形有机聚合物可以是:丁醛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酯树脂,环氧树脂,聚丙烯树脂,氯乙烯,乙烯型单体共聚物例如氯乙烯,醋酸乙烯脂等等,或带有其它类型单体的乙烯型单体共聚物。
按照最终获得的印刷品所要求的特性,可使用多种蜡或低分子量液体。特别是,在对印刷品的耐热性或耐磨损性有要求时,最好仅使用无定形有机聚合物。虽然如此,根据本发明仍能获得一清晰图象。
当使用环氧树脂作为无定形有机聚合物时,考虑到加热体例如感热头的印刷适性和经转印记录的图象的不褪色性,最好是,选择软化点从70℃到150℃范围内的无定形有机聚合物。
使用感热头进行热转印的加热条件通常是温度范围为180℃到400℃,加热几毫秒。此外,当要完成上述的热转印记录时,加热直到环氧树脂熔化,半熔化,或软化时为止。
因此,当考虑到从感热头提供的热量和环氧树脂的熔化状态时,环氧树脂的熔化点的上限将变为150℃。如果使用的环氧树脂的熔化点超过了该上限,当进行转印的时候,就需要更多的热量,从而极大地缩短了感热头的寿命。
设定环氧树脂的熔化点的下限为70℃的原因是在转印记录之后保证图象保存的稳定性。即,当使用的环氧树脂的熔化点小于70℃时,当使用手指刮擦印刷图象时,将产生刮下物的现象。
用作本发明的热转印记录层的主要材料的环氧树脂的特点是,环氧当量(包含1克环氧基的树脂的克数)最好在600至5000,且其平均分子量最好为800至5000。
如果环氧树脂的环氧当量小于前述的下限(小于600),防止图象被刮擦的牢固性就会不够,因此当使用手指刮擦图象部时,图象易于产生刮下物。另一方面,如果环氧当量大于前述的上限(超过5000),当进行热转印时使用的热能就会过多,从而极大地缩短了感热头的寿命,另外,由于记录层对热转印的敏感性降低,该记录层就不适用于高速热转印记录图象。
此外,如果环氧树脂的平均分子量小于前述的下限(小于800),图象防刮擦的牢固性就会不够,从而当使用手指刮擦图象部时,图象易于产生刮下物。另一方面,如果平均分子量大于前述的上限(超过5000),当进行转印时使用的热能就过多,从而极大地缩短了感热头的寿命,另外,由于记录层对于热转印的敏感性将降低,该记录层就不适用于高速热转印记录图象。
因此,本发明使用的最好的环氧树脂是同时满足上述所有软化点范围、环氧当量范围、平均分子量范围的条件的环氧树脂,当使用的环氧树脂同时满足所有条件时,能够特别有效地提高图象的转印性和牢固性。
由于上述原因,环氧树脂应从熔化点范围为70℃至150℃,环氧当量范围为600至5000,平均分子量范围为800至5000中选择。
这种环氧树脂的特定例子有:二环氧甘油醚型环氧树脂例如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双酚F二缩水甘油醚,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甲酚酚醛多缩水甘油酯,四溴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和双酚六氟丙酮缩水甘油醚;缩水甘油醚类型的环氧树脂,例如缩水甘油邻苯二甲酸醚和缩水甘油二聚物(dimerate);缩水甘油胺类型环氧树脂,例如三缩水甘油异氰脲酸酯、四缩水甘油氨基二苯胺和tetraglycidyl methaxymene diamine;脂肪族环氧树脂,例如六氢化双酚A缩水甘油醚、聚丙二醇缩水甘油醚和新戊二醇缩水甘油醚。这些环氧树脂中任何一种都适于选择。
热转印记录层2中包含的微粒起填充料的作用。此外,微粒最好是无色或浅颜色的。“无色”或“浅颜色”的表达是指微粒的颜色非常浅以致由热转印记录层形成的转印图象的颜色或密度将不会被微粒的颜色影响。
上述微粒实质上是为了在热转印时提高热转印记录层的转印能力的,特别是,为了改善形成转印图象的点的形状或色调的再现性。使用无色或浅颜色的微粒的原因是为了不干扰经热转印形成的彩色图象的色彩。无色或浅颜色的微粒的例子包括:二氧化硅,碳酸钙,高岭土,粘土,淀粉,氧化锌,特氟隆粉末,聚乙烯粉末,聚甲基甲基丙烯酸酯颗粒,聚氨酯颗粒,2,4二氨基-6苯基均三嗪和三聚氰胺树脂颗粒。其中,最好使用二氧化硅微粒。
就包含于热转印记录层2之中的颜料而言,可以使用许多种类的颜料。例如,为了进行单色黑色印刷,最好使用炭黑,为了进行多色印刷,可使用三种颜料黄,品红和青色,或四种颜料即在前述的三种颜料的基础上另外加上黑色颜料。这些颜料可单独使用或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
在多色印刷时,使用的有机颜料最好能忠实地再现印刷要求的颜色性和点的形状。特别是,如果将黄,品红和青色点对点地叠印以忠实地再现全色,颜料的色调的清晰度是一重要因素,因此最好是彩色颜料中有机颜料至少占80%。
使用的有机颜料的例子包括:含氮颜料例如酞胺型黄,苯并咪唑酮橙,磺胺黄,苯并咪唑酮黄,等等;酞菁颜料;和浓缩多环颜料例如二酮基吡咯并吡咯,喹啉并酞酸盐,异吲哚啉酮,二氨基联(二)蒽醌等。
用于形成热转印记录层2的组合物中每种组分的含量如下文限定。即,以重量计算,颜料的含量较好占20至30%,更好是25至30%;无定形有机聚合物的含量较好占40至80%,更好是50至70%;微粒的含量较好占1至30%,更好是5至15%。
如果彩色颜料的含量小于前述范围,就难以获得理想浓度的图象。另一方面,如果彩色颜料的含量大于前述范围,可能会使层的机械强度变差。如果无定形有机聚合物的含量小于前述范围,层的机械强度可能变差。另一方面,如果无定形有机聚合物的含量大于前述范围,热转印记录层的转印能力,特别是,形成转印图象的点的形状或色调的再现性可能变差。如果微粒的含量小于前述的范围,热转印记录层的热转印能力,特别是,形成转印图象的点的形状或色调的再现性可能变差。另一方面,如果微粒的含量大于前述的范围,将难于获得良好的油墨的流动性。
在本发明的热转印记录介质中,其热转印记录层除了包含彩色颜料、无定形有机聚合物和微粒之外,还可包含其它组分。其它组分的一个例子是以表面活性剂为代表的分散剂。分散剂的混和比最好在占颜料,无定形有机聚合物和微粒的总重量的百分之0.1至10的范围内。
如果该其它组分的混和比太小,因加入这种其它组分而带来的效果将不会表现出来。现反,如果其它组分的混和比过大,就不能充分地达到本发明的效果。
当前述的其它组分是一种分散剂时,由于该分散剂的存在而能够获得以下效果。热转印记录层在基底表面上的形成通常是通过一步骤完成,在该步骤中,在包含适当量的用于形成热转印记录层的组合物中加入适当量的适用的挥发性溶剂,从而获得一种涂附溶液,然后将适量的该溶液涂附到基底上的预定的部分,随后,挥发性溶剂挥发。这样,如果由于彩色颜料或微粒的不理想的聚集而产生不良的现象,可将上述的分散剂加入到涂附溶液中,从而使颜料或微粒具有合适的可分散性,以避免由于聚集而产生的不良现象。
本发明的热转印记录介质可通过这样一步骤形成,在该步骤中:一种组合物包含例如颜料,环氧树脂和无色微粒,上述所有物质在一溶剂中被分散或溶解,并被涂附到由涂附纸或(最好是)塑料带形成的基底的表面上,使用所述溶剂的涂附方法包括,例如:刮刀涂附,刮板涂附,气刀涂附,凹版涂附或辊涂,从而获得一涂附层,然后该涂附层被干燥以形成一热转印记录层,这样就形成了热转印记录介质。
顺便地,上述热转印记录层的厚度通常可以是几厘米,较好是在0.2μm至1.0μm的范围内,更好是在0.4μm至0.8μm的范围内。
因为如果热转印记录层的厚度小于0.2μm,就难于获得足够的颜色密度。另一方面,如果热转印记录层的厚度大于1.0μm,由于分辨率等级的不同,该热转印记录层的转印和感热头的加热元件部分的一致将变得困难,特别是,形成转印图象的点的形状或色调的再现性将变差。
顺便地,虽然在附图中没有显示,除能够记录至少一幅具有YMC(黄,品红和青)三色图象或YMCK(K表示黑色)四色图象之外,还能够在基底1上形成不同种类(用于不同的应用)的热转印记录层。基底1上的不同种类的热转印记录层不仅可应用于使多种颜色分别形成于基底1之上,而且可应用于仅一种单色形成于基底1之上。并非指明被用作彩色记录的热转印记录层,例如前述的不同种类(为了不同目的)的热转印记录层的例子包括:一带粘性的能被热转印的热转印记录层在其被转印之后起粘结层的作用,一能被热转印的防伪层能起到防伪效果,或在其被转印之后易于检测该防伪层,一能被热转印的特殊效果产生层,在其被热转印后能够表现一种特殊的装饰效果(一可转印的全息图层,一可转印的衍射光栅层等等)。这些不同种类的(用于不同目的)热转印记录层不一定能满足本发明的热转印记录介质的包含彩色颜料的热转印记录层的要求。
上文例举起的作为前述的不同种类的热转印记录层之一的防伪层中,微粒(或片状的)物质的存在是非常重要的。这种物质的例子包括:一荧光物质(或磷光物质),当它接收一定波长(UV,IR,可见光,等等。)的电磁波的照射时,即能产生荧光(或磷光),一电磁波吸收体,其能够吸收一定波长(IR,等)的电磁波,和一表现磁性的磁性物质。
当使用感热头在与热转印记录层2相反的一面加热基底1而热转印记录层2并使热转印记录层2转印到图象接收纸上时,为了防止由于感热头对于基底1的粘性而阻碍热转印记录介质的光滑的移动,最好是,如图3所示,在基底上与形成的热转印记录层2相反的一面形成一背涂层3。
就用于形成该背涂层3的物质而言,可使用硅酮含油硝化纤维,硅酮含油聚酯树脂,硅酮含油丙烯酸树脂,硅酮含油乙烯树脂,或硅酮改性树脂。为了提高该背涂层3的耐热性,还可结合使用一交联剂。
该背涂层3的厚度最好约为0.1至4μm。
就使用前述的热转印记录介质1形成图象的图象接收纸的材料而言,可使用例如全化浆纸,涂布纸;塑料薄膜例如聚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聚丙烯膜等等;或图象接收层涂附纸或塑料薄膜。这里使用的图象接收层最好由环氧树脂构成。即,当使用环氧树脂作为图象接收层时,即使在热转印时,热转印记录介质的热转印记录层没有充分熔化,该热转印记录层由于进行热转印时的热量也能够粘结到图象接收层上。结果是,印刷图象边缘足够地清晰,从而提高了热转印记录层的转印能力,特别是,形成的转印图象的点的形状或色调的再现性。另外,这样形成的图象具有很好的牢固性,如耐磨擦性和耐磨损性。
此外,当难于在一纸上直接形成想要获得的最终图象时,该图象可先形成于前述的图象接收纸上,之后转印的图象可被再转印到最先提到的纸上或最终的纸上。根据这种直接转印方法,最终纸的选择范围变宽了,同时,当一保护层预先形成在图象接收纸上时,该保护层可被置于最终的转印图象之上,从而提高了转印的图象的牢固性。另外,当一保护层例如全息图层被预先形成于图象接收纸上时,可提高最终转印的图象的安全性。
就为了通过使用本发明的热转印记录介质和前述的图象接收纸,而获得基于灰度区的色调图象,所使用的提供热量的方法而言,可应用任何种类的传统的方法。即,使用这些方法控制热量,可获得色彩图象。
根据本发明的图象载体可适用于不同种类的卡,例如ID卡、自动提款卡等等或护照。
下文参照不同实施例和不同比较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其中除有其它说明,“重量份”和“%”均代表重量。
以下实施例1至5涉及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而实施例6涉及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
实施例1
一种用于热转印记录层的油墨组合物具有以下制备组分。
(青色油墨)
酞菁蓝                                          9份
环氧树脂(Yuka Shell Epoxy KK;Epicoat 1007)     20份
*软化点:128℃;环氧当量:1750-2200;平均分子量:2900。
无色微粒(二氧化硅;Nihon Aerogel                4份
Co.,Ltd.Aerogel R972)
甲乙酮                                          67份
(品红油墨)
洋红色6B                                        9份
环氧树脂(Yuka Shel1 Epoxy KK;Epicoat 1007)     20份
*软化点:128℃;环氧当量:1750-2200;平均分子量:2900。
无色微粒(二氧化硅;Nihon Aerogel                4份
Co.,Ltd.Aerogel R972)
甲乙酮                                          67份
(黄色油墨)
双偶氮黄                                        9份
环氧树脂(Yuka Shell Epoxy KK;Epicoat 1007)     20份
*软化点:128℃;环氧当量:1750-2200;平均分子量:2900。
无色微粒(二氧化硅;Nihon                        4份Aerogel Co.,Ltd.Aerogel R972)
甲乙酮                                          67份
用于热转印记录层的具有前述的配方的每种油墨被连续地涂附到厚度为5.4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酯薄膜上,并对其背面作耐热处理,通过使用凹版压印,从而获得厚度为0.6μm(干燥厚度)的青色层,厚度为0.6μm(干燥厚度)的品红层,厚度为0.8μm(干燥厚度)的黄色层,这些层沿着薄膜的纵向分别地重叠形成。然后干燥涂附层从而获得本发明的热转印记录介质。
然后,下列用于图象接收层的油墨被涂附于厚度为100μm的易粘聚酯薄膜的易粘表面,以形成厚度为5μm(干燥厚度)的膜,该膜被干燥从而获得一图象接收纸。
(用于图象接收层的油墨)
环氧树脂(Yuka Shell Epoxy                       30份KK;Epicoat 1007)
*软化点:128℃;环氧当量:1750-2200;平均分子量:2900。
甲乙酮                                          70份
以上获得的图象接收纸与热转印记录介质的热转印记录表面叠压在一起,然后,使用感热头,通过感热头的加热元件,连续地印刷青色层,品红层和黄色层,形成一基于灰度区的图象,从而在图象接收纸上形成仅基于灰度区的全色图象。
比较例1
用于热转印记录层的升华转印型油墨组合物的成分:
(青色油墨)
C.I.溶剂蓝63                                    5份
丁醛树脂(BX-1,Sekisui                          5份Chemical Co.Ltd.)
甲乙酮                                          60份
甲苯                                            30份
(品红油墨)
C.I.分散红60                                    5份
丁醛树脂(BX-1,Sekisui                          5份Chemical Co.Ltd.)
甲乙酮                                          60份
甲苯                                            30份
(黄色油墨)
C.I.分散黄201                                   5份
丁醛树脂(BX-1,Sekisui                          5份Chemical Co.Ltd.)
甲乙酮                                          60份
甲苯                                            30份
用于热转印记录层的具有前述配方的每种油墨被连续地涂附到厚度为5.4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的表面上,对其背面进行耐热处理,使用一凹版压印以获得一青色层,一品红层和一黄色层,每层的厚度为1.0μm(干燥厚度),所有的层沿着薄膜的纵向被分别重叠形成。然后干燥涂附层以获得一比较例1的热转印记录介质。
然后,下列用于染料接收层的油墨被涂附到厚度为100μm的易粘聚酯薄膜的易粘表面,以形成厚度为4μm(干燥厚度)的膜,该膜被干燥,然后老化一周,从而获得一图象接收纸。
(用于染料接收层的油墨)
缩醛树脂                                        10份
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10份
硅油                                            2份
异氰酸酯树脂                                    3份
甲乙酮                                          50份
甲苯                                            25份
以上获得的图象接收纸的染料接收表面与热转印记录介质的热转印记录表面叠压在一起,然后,使用感热头将黄色层,品红层和青色层连续地印刷,从而获得一彩色图象。
比较例2
一种彩色图象由热转印记录介质获得,其方法与实施例1所叙述的方法相同,所不同的是热转印记录层的所有油墨层的厚度。例如青色层,品红层和黄色层的厚度被定为0.6μm。
比较例3
一种彩色图象由热转印记录介质获得,其方法与实施例1所叙述的方法相同,所不同的是热转印记录层的所有油墨层的厚度。例如青色层,品红层和黄色层的厚度被定为1.2μm。
参照例1
一种彩色图象由热转印记录介质获得,其方法与实施例1所叙述的方法相同,所不同的是热转印记录层的油墨组合物变为以下配方。
(青色油墨)
酞菁蓝                          9份
环氧树脂(Yuka Shell Epoxy       20份KK;Epicoat 1007)
*软化点:128℃;环氧当量:1750-2200;平均分子量:2900。
甲乙酮                          71份
(品红油墨)
洋红色6B                        9份
环氧树脂(Yuka Shell Epoxy       20份KK;Epicoat 1007)
*软化点:128℃;环氧当量:1750-2200;平均分子量:2900。
甲乙酮                          71份
(黄色油墨)
双偶氮黄                        9份
环氧树脂(Yuka Shell Epoxy       20份KK;Epicoat 1007)
*软化点:128℃;环氧当量:1750-2200;平均分子量:2900。
甲乙酮                          71份
参照例2
一种彩色图象由热转印记录介质获得,其方法与实施例1所叙述的方法相同,所不同的是热转印记录层的油墨组合物变为以下配方。
(青色油墨)
酞菁蓝9份
环氧树脂(Yuka Shell Epoxy       20份KK;Epicoat 1001)
*软化点:64℃;环氧当量:450-500;平均分子量:900。
无色微粒(二氧化硅;Nihon        4份Aerogel Co.,Ltd.Aerogel R972)
甲乙酮                          67份
(品红油墨)
洋红色6B                        9份
环氧树脂(Yuka Shell Epoxy       20份KK;Epicoat 1001)
*软化点:64℃;环氧当量:450-500;平均分子量:900。
无色微粒(二氧化硅;Nihon        4份Aerogel Co.,Ltd.Aerogel R972)
甲乙酮                          67份
(黄色油墨)
双偶氮黄                        9份
环氧树脂(Yuka Shell Epoxy       20份KK;Epicoat 1001)
*软化点:64℃;环氧当量:450-500;平均分子量:900。
无色微粒(二氧化硅;Nihon        4份Aerogel Co.,Ltd.Aerogel R972)
甲乙酮                          67份
参照例3
一种彩色图象由热转印记录介质获得,其方法与实施例1所叙述的方法相同,所不同的是热转印记录层的油墨组合物变为以下配方。
(青色油墨)
酞菁蓝                          9份
环氧树脂(Yuka Shell Epoxy       20份KK;Epicoat 1010)
*软化点:169℃;环氧当量:3000-5000;平均分子量:5500。
无色微粒(二氧化硅;Nihon        4份Aerogel Co.,Ltd.Aerogel R972)
甲乙酮                          67份
(品红油墨)
洋红色6B                        9份
环氧树脂(Yuka Shell Epoxy       20份KK;Epicoat 1010)
*软化点:169℃;环氧当量:3000-5000;平均分子量:5500。
无色微粒(二氧化硅;Nihon        4份Aerogel Co.,Ltd.Aerogel R972)
甲乙酮                          67份
(黄色油墨)
双偶氮黄                        9份
环氧树脂(Yuka Shell Epoxy       20份KK;Epicoat 1010)
*软化点:169℃;环氧当量:3000-5000;平均分子量:5500。
无色微粒(二氧化硅;Nihon        4份Aerogel Co.,Ltd.Aerogel R972)
甲乙酮                          67份
由实施例1,比较例1,2和3,和参照例1,2和3所获得的图象的图象色调再现性,耐光性和安全性被进行评价。其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图象色调再现性   耐光性   牢固性   高浓度下的色彩平衡性
  实施例   1   ○   ○   ○   ○
  2   ○   ○   ○   ○
  3   ○   ○   ○   ○
  4   ○   ○   ○   ○
  5   ○   ○   ○   ○
  比较例   1   ○   ×   ○   ○
  2   ○   ○   ○   ×
  3   ×   ○   ○   ×
  参考例   1   ×   ○   ○   ○
  2   ○   ○   ×   ○
  3   ×   ○   ○   ○
(注)
图象色调再现性:
○:再现图象的色彩在其包括高光区和阴影区的整个区域逼真度上非常好。
×:再现图象的色彩在其包括高光区和阴影区的整个区域逼真度上不够。
耐光性:用光照射彩色图象的表面80小时,使用氙褪色计测量褪色比率。
○:褪色比小于5%。
×:褪色比不小于5%。
牢固性:当用指甲以一般的力量刮擦彩色图象的表面时,图象部的刮下物多少。
○:没有刮下物。
×:图象部的边缘有污点。
高密度时的彩色平衡性:当青,品红和黄以实地密度(三色油墨叠印时的油墨密度)印刷时,每种颜色组分的光密度的不同。
○:小于10%。
×:不小于10%。
如表1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热转印记录介质,能有效获得具有非常好的色调再现性的图象,从而能够以高密度和在包括高光部和阴影部的整个区域内非常好的色彩平衡而忠实地再现图象。此外,发现能够获得一热转印记录介质,由此热转印记录介质印刷的图形具有非常好的耐久性,从而达到了本发明的目的。
实施例2
重复例1所述的过程,所不同的是用于热转印记录层的油墨组合物中,在三色油墨青,红和黄之外还包括以下的黑色油墨组合物,从而用于形成包含四基色的彩色图象。
(黑色油墨)
碳黑                            9份
环氧树脂(Yuka Shell Epoxy       20份KK;Epicoat 1007)
*软化点:128℃;环氧当量:1750-2200;平均分子量:2900。
无色微粒(二氧化硅;Nihon        4份Aerogel Co.,Ltd.Aerogel R972)
甲乙酮                          67份
在此实施例中获得的图象的特征几乎与实施例1中获得的图象的特征相同。
实施例3
通过使用与实施例2中所述的相同的油墨组合物,形成由如青,品红和黄三色所形成的彩色图象,同时,使用黑色油墨形成二值图象例如文字和条形码。结果是,获得的图象具有如实施例1所述的几个非常好的特征,文字和条形码的牢固性也非常好。
实施例4
通过使用实施例1中获得的热转印记录介质,图象被再现于具有如下配方的图象接收纸上。
(图象接收纸的结构)
将每种油墨连续地涂附到厚度为25μm的聚酯薄膜上,并使其干燥从而获得一图象接收纸,其上具有重复层压的包括剥离层和图象接收层的层压结构。
(用于剥离层的油墨)
聚丙烯树脂                      20份
甲乙酮                          40份
甲苯                            40份
(用于图象接收层的油墨)
环氧树脂(Yuka Shell Epoxy       30份KK;Epicoat 1007)
*软化点:128℃;环氧当量:1750-2200;平均分子量:2900。
甲乙酮                          70份
在载有图象的图象接收纸被重叠在最终印刷品纸上之后,在图象接收纸的背面施加一加热辊从而形成热转印图象。之后,当仅将聚酯薄膜剥离时,能够获得一非常好的由一保护层覆盖的图象载体。
实施例5
通过使用实施例1中获得的热转印记录介质,图象被再现于具有以下组成部分的图象接收纸上。
(图象接收纸的结构)
用于剥离层的油墨和用于全息图层的油墨被连续地涂附于厚度为25μm的聚酯薄膜上,并被干燥,从而获得一剥离层和一全息图层。然后,使用压花机在全息图层的表面形成凸凹花纹从而形成全息图。
(用于剥离层的油墨)
聚丙烯树脂                      20份
甲乙酮                          40份
甲苯                            40份
(用于全息图层的油墨)
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20份
聚氨酯树脂                      15份
甲乙酮                          70份
甲苯                            30份
在经ZnS沉积从而在全息图层的表面上形成一层透明薄膜之后,一种具有以下组合物的用于图象形成层的油墨被涂附并干燥,以形成一图象接收层,从而获得一图象接收纸。
(用于图象接收层的油墨)
环氧树脂(Yuka Shell Epoxy       20份KK;Epicoat 1007)
*软化点:128℃;环氧当量:1750-2200;平均分子量:2900。
聚氨酯树脂                      10份
甲乙酮                          70份
在带有图象的图象接收纸被重叠在具有一印有紫外荧光剂的表面的最终印刷品纸上之后,在图象接收纸的背面施加一加热辊从而完成图象的热转印。之后,当仅将聚酯薄膜剥离时,能够获得一非常好的由一保护层覆盖的图象载体。
由于这样获得的图象载体具有保护全息图象的作用,因此其被用于提高保护生。
实施例2和5的结果也被显示于表1中。
现对上述进行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的热转印记录介质,能够获得-基于灰度区的色调的再现性非常好的图象。特别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的热转印记录介质,能够发现当进行热转印时转印记录层的图象边缘清晰。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的热转印记录介质获得的转印图象,其光学密度高,保存限期长,特别是耐光性和机械强度好。
实施例6
制备具有以下组合物的用于热转印记录层的油墨组合物。
(青色油墨)
酞菁蓝                          9份
环氧树脂(Yuka Shell Epoxy       20份KK;Epicoat 1007)
*软化点:128℃;环氧当量:1750-2200;平均分子量:2900。
无色微粒(二氧化硅;Nihon        4份Aerogel Co.,Ltd.Aerogel R972)
甲乙酮                          67份
(品红油墨)
颜料红25                        49份
环氧树脂(Yuka Shell Epoxy       20份KK;Epicoat 1007)
*软化点:128℃;环氧当量:1750-2200;平均分子量:2900。
无色微粒(二氧化硅;Nihon        4份Aerogel Co.,Ltd.Aerogel R972)
甲乙酮                          67份
(黄色油墨)
双偶氮黄                        9份
环氧树脂(Yuka Shell Epoxy       20份KK;Epicoat 1007)
*软化点:128℃;环氧当量:1750-2200;平均分子量:2900。
无色微粒(二氧化硅;Nihon        4份Aerogel Co.,Ltd.Aerogel R972)
甲乙酮                          67份
用于热转印记录层的具有前述的配方的每种油墨被连续地涂附到厚度为5.4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酯薄膜上,并对其背面作耐热处理,从而获得厚度为0.5μm(干燥厚度)的青色层,厚度为0.5μm(干燥厚度)的品红层,厚度为0.8μm(干燥厚度)的黄色层,然后干燥涂附层从而获得本发明的热转印记录介质。
然后,下列用于图象接收层的油墨被涂附于厚度为100μm的易粘聚酯薄膜的易粘表面,以形成厚度为5μm(干燥厚度)的膜,该膜被干燥从而获得一图象接收纸。
(用于图象接收层的油墨)
环氧树脂(Yuka She1l Epoxy       30份KK;Epicoat 1007)
*软化点:128℃;环氧当量:1750-2200;平均分子量:2900。
甲乙酮                          70份
以上获得的图象接收纸与用于青色的热转印记录介质的热转印记录表面叠压在一起,然后,使用感热头,通过感热头的加热元件,形成一基于灰度区青色图象,然后,通过使用品红的热转印记录介质,在带有青色图象的图象接收纸上形成基于灰度区的品红图象,其方法与形成青色图象的方法相同。同样地,在图象接收纸上形成一黄色图象,从而在图象接收纸上形成仅基于灰度区的彩色图象。
比较例4
用于热转印记录层的具有与实施例6相同的配方的每种油墨被连续地涂附到厚度为5.4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酯薄膜上,并对其背面作耐热处理,从而获得一青色层,一品红层和一黄色层,每一层的厚度为0.8μm(干燥厚度)。然后干燥涂附层从而获得本发明的热转印记录介质。
使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图象接收纸重叠在青色热转印记录介质的热转印记录表面上,然后,使用感热头,通过感热头的加热元件形成基于灰度区的青色图象。
然后,通过使用品红热转印记录介质,在带有青色图象的图象接收纸上形成基于灰度区的品红图象,其方法与形成青色图象的方法相同。同样地,在图象接收纸上形成一黄色图象,从而在图象接收纸上形成仅基于灰度区的彩色图象。
在由实施例6和比较例4获得的所有图象中,发现每种颜色的反射密度非常理想,下降到1.3至1.5的范围内。然后,为了进行比较而评价图象的色调再现性时,发现实施例6中的彩色图象在其包括高光部和阴影部的整个图象区域,逼真度都非常好。然而,在比较例4中,发现品红点和黄色点不稳定,从而使其整个图象中的变色明显。
现对以上现象进行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案的热转印记录介质,能够获得一图象,其基于灰度区的色调再现性,保存限期,特别是耐光性和机械强度都非常理想。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易于发现本发明另外的优点和变化。因此,本发明在其广度方面并不仅限于现有的实施例的描述。因此,在不背离由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构思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一些改变。

Claims (18)

1、一种热转印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底(1);和
多色热转印记录层(2),所述的多色热转印记录层(2)中的每一层是沿所述的基底(1)的纵向重叠地形成每种颜色的热转印记录层;
其中多色热转印记录层(2)中每种颜色的转印记录层包含一种颜料、一种无定形有机聚合物和微粒,所述的多色热转印记录层(2)中一个难于获得充足色密度的特定颜色的转印记录层的厚度大于多色热转印记录层(2)中其它颜色的转印记录层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色热转印记录层(2)至少是分别带有青色,品红色和黄色的三色热转印记录层(2),且黄色热转印记录层的厚度大于青色热转印记录层的厚度和品红热转印记录层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转印记录层(2)的厚度在0.2至1.0μm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转印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黄色热转印记录层的厚度在0.61至1.0μm的范围内,青色热转印记录层的厚度和品红色热转印记录层的厚度均在0.2至0.6μm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以重量计算,所述的热转印记录层(2)的每一层包含20至30%的颜料、40至80%的无定形有机聚合物和5至30%的微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定形有机聚合物是软化点为70至150℃的环氧树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粒是二氧化硅。
8、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记录介质,通过感热头形成图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图象数据,将热转印记录介质的热转印记录层(2)热转印到图象接收载体上,从而形成基于区域灰度的图象的步骤;且
在所述的图象接收载体的图象接收表面上覆有一层,该层中包含与所述的热转印记录层中含有的无定形有机聚合物相同的无定形有机聚合物。
9、一种应用多种不同颜色的热转印记录介质,通过感热头来形成图象的方法,其中每种热转印记录介质包含一基底和一形成于该基底(1)之上的包含一种颜料、一种无定形有机聚合物和微粒的单色热转印记录层,所述的方法包括:根据图象数据,连续地将所述的热转印记录介质的每种颜色的单色热转印记录层热转印到图象接收载体上,从而形成基于区域灰度的图象,其中,一个难于获得充足色密度的特定颜色的热转印记录介质的单色热转印记录层形成的厚度大于其它热转印记录介质的单色热转印记录层的厚度。
10、一种图象载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图象承载物;和
通过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记录介质连续地进行热转印、从而在所述的图象承载物上形成的转印多色点图象;
其中在转印的多色图象中的一种难于获得充足色密度的特定颜色的点的厚度大于转印的多色图象中的其它颜色的点的厚度。
11、一种热转印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基底(1);和
多色热转印记录层(2),所述的多色热转印记录层中每种颜色的热转印记录层沿基底(1)的纵向重叠设置;
其中所述多色热转印记录层(2)中每种颜色的热转印记录层包含一种颜料、一种无定形有机聚合物和微粒;且除了最后转印的彩色热转印记录层之外,所述的连续转印的多色热转印记录层(2)中每种颜色的热转印记录层的平均厚度为0.6μm或更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转印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色热转印记录层(2)至少是由分别带有青色,品红色和黄色的三色热转印记录层(2)形成,且所述的颜料中有机颜料不小于80重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转印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包含于所述热转印记录介质中的所述颜料的平均粒径为0.5μm或更小,粒径大于1μm的颜料的比率在粒径的分布中不大于10%。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转印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转印记录介质中没有结晶蜡。
15、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1所要求保护的热转印记录介质,通过感热头打印机形成图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图象数据,将热转印记录介质的热转印记录层(2)热转印到图象接收载体上,从而形成基于区域灰度的图象的步骤;且
在所述的图象接收载体的图象接收表面上覆有一层,该层中包含与所述的热转印记录层(2)中含有的无定形有机聚合物相同的无定形有机聚合物。
16、一种应用多种不同颜色的热转印记录介质,通过感热头来形成图象的方法,其中每种热转印介质包含一基底(1)和一形成于该基底之上的包含一种颜料、一种无定形有机聚合物和微粒的单色热转印记录层,该方法包括:根据图象数据,连续地将所述的热转印记录介质的每种颜色的单色热转印记录层热转印到图象接收载体上,从而形成基于区域灰度的图象,其中,除了最后转印的单色热转印记录层之外,连续转印的每一单色热转印记录层的平均厚度为0.6μm或更少。
17、一种图象载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图象承载物;和
通过使用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转印记录介质连续地进行热转印,从而在该图象承载物上形成的转印多色点图象;
其中除了热转印彩色图象中位于多色叠印点中的最上层的点之外,经连续地转印的彩色图象的点的平均厚度为0.6μm或更少。
18、一种图象载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图象承载物;
一转印于图象承载物上的多色点图象,该图象是由具有经转印的中间多色图象点的中间图象承载物经再转印而形成的,且该图象是通过使用如权利要求11所要求保护的热转印记录介质,经连续地进行热转印而形成的;
其中除了位于经连续地转印而形成的多色叠印点中最下层的点以外,转印的彩色图象的点的平均厚度为0.6μm或更少。
CN00131373.8A 1999-09-30 2000-09-30 热转印记录介质和图象形成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22819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78945/1999 1999-09-30
JP27894599 1999-09-30
JP288992/2000 2000-09-22
JP2000288992 2000-09-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91551A CN1291551A (zh) 2001-04-18
CN1228193C true CN1228193C (zh) 2005-11-23

Family

ID=26553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0131373.8A Expired - Lifetime CN1228193C (zh) 1999-09-30 2000-09-30 热转印记录介质和图象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6468379B1 (zh)
EP (1) EP1088678B1 (zh)
CN (1) CN1228193C (zh)
AT (1) ATE265940T1 (zh)
CA (1) CA2321383C (zh)
DE (1) DE60010395T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41386B1 (en) * 1998-12-28 2001-06-05 Randy Martin Limburg Decal with multiple concealing features that selectively display or conceal temperature sensors according to ambient temperature
JP4478346B2 (ja) 2001-03-06 2010-06-0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中間転写記録媒体
EP1270246B1 (en) * 2001-06-19 2005-11-02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Method for fluorescent image formation, print produced thereby and thermal transfer sheet thereof
US7063924B2 (en) * 2002-12-20 2006-06-20 Eastman Kodak Company Security device with patterned metallic reflection
US7090913B2 (en) * 2003-05-16 2006-08-15 Eastman Kodak Company Security device with specular reflective layer
US9676179B2 (en) * 2005-04-20 2017-06-13 Zih Corp. Apparatus for reducing flash for thermal transfer printers
US7870824B2 (en) 2005-04-20 2011-01-18 Zih Corp. Single-pass double-sided image transfer process and system
ES2327442T3 (es) 2006-06-30 2009-10-29 Imperial Chemical Industries Limited Hoja de la transferencia termica de tinte e impresora.
US9296243B2 (en) * 2010-07-28 2016-03-29 Michael Stevenson & Kathleen Stevenson Printing ink, transfers, and methods of decorating polyolefin articles
JP2012046581A (ja) * 2010-08-25 2012-03-08 Riso Kagaku Corp 非水系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
JP5655858B2 (ja) * 2010-09-16 2015-01-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及びテープ印字装置
EP3787905A4 (en) * 2018-06-18 2022-05-18 The Michael and Kathleen Stevenson Family Limited Partnership INK, TRANSFERS, METHOD OF MAKING TRANSFERS AND METHOD OF USING TRANSFERS TO DECORATE PLASTIC ITEMS
CN112319080A (zh) * 2020-10-13 2021-02-05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加强打印方法、打印设备、控制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08903A (en) 1985-04-17 1987-11-24 Toyo Ink Manufacturing Co., Ltd. Heat-sensitive transfer sheet
JPS61244592A (ja) 1985-04-24 1986-10-30 Fuji Xerox Co Ltd 感熱記録材料
US4670307A (en) 1985-05-28 1987-06-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Thermal transfer recording sheet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JPS6365029A (ja) 1986-09-05 1988-03-23 Kobe Steel Ltd カテナリ型熱処理炉における薄鋼板のカテナリ量制御方法
US5175139A (en) 1988-08-31 1992-12-29 Dai Nippon Insatsu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heat transfer printing and heat transfer sheet
JP3044722B2 (ja) 1989-08-23 2000-05-22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熱転写リボン
JP3204820B2 (ja) 1993-10-21 2001-09-04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感熱転写記録材料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804719B2 (ja) * 1994-08-26 1998-09-30 フジコピア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画像形成用熱転写記録媒体
JP3752296B2 (ja) 1996-01-29 2006-03-0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熱転写シートおよび両面転写方法
US5965485A (en) 1996-04-05 1999-10-12 Sony Corporation Image-transfer ink ribbon, image-transferred memb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image-transferred member
JPH10329435A (ja) 1997-06-03 1998-12-15 Fujicopian Co Ltd 感熱転写記録媒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321383A1 (en) 2001-03-30
DE60010395D1 (de) 2004-06-09
US20030059585A1 (en) 2003-03-27
EP1088678B1 (en) 2004-05-06
ATE265940T1 (de) 2004-05-15
US6468379B1 (en) 2002-10-22
EP1088678A1 (en) 2001-04-04
DE60010395T2 (de) 2005-06-16
CN1291551A (zh) 2001-04-18
CA2321383C (en) 2008-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28193C (zh) 热转印记录介质和图象形成方法
CN1069370C (zh) 墨水喷射记录用高光泽印刷纸、其制造方法及使用这种纸的墨水喷射记录方法
CN1240548C (zh) 喷墨记录方法和使用这些的记录物
CN1197922C (zh) 油墨、油墨组、墨盒、打印单元、打印装置和方法、色料
CN1126668C (zh) 记录材料
CN1027055C (zh) 油墨喷射式记录材料和该材料在喷射式记录方面的用途
CN1753785A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以及成像装置
CN1961050A (zh) 水性墨水、成套水性墨水、墨盒、喷墨记录装置、喷墨记录方法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107420A (zh) 喷墨式记录方法和形成彩色图像的方法
CN1977005A (zh) 青色墨水、成套墨水、成套的墨水与反应液、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662378A (zh) 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
CN101048290A (zh) 热转印片及保护层转印片
CN1977003A (zh) 水性墨水、成套墨水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01052534A (zh) 热转印片
CN1310767C (zh) 图像形成方法、图像形成装置、油墨组及油墨
CN1524710A (zh) 热敏记录材料
CN101048287A (zh) 喷墨记录装置和喷墨记录方法
CN1867957A (zh) 安全标贴及其制造方法
CN1892447A (zh) 电子照相用层压膜、使用该层压膜的信息记录介质以及该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
CN101035872A (zh) 喷墨记录用水性油墨
CN1486352A (zh) 喷墨油墨和记录材料
CN1961355A (zh) 磁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
CN1283731C (zh) 染料用于印刷记录材料的用途
CN1506756A (zh) 电子照相用层压薄膜和制备方法以及成像方法
CN1144345A (zh) 成像材料,制备该材料的方法及使用该材料的成像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1123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