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26547C - 前照灯 - Google Patents

前照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26547C
CN1226547C CNB021322740A CN02132274A CN1226547C CN 1226547 C CN1226547 C CN 1226547C CN B021322740 A CNB021322740 A CN B021322740A CN 02132274 A CN02132274 A CN 02132274A CN 1226547 C CN1226547 C CN 122654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tribution curve
mentioned
curve flux
principal reflection
mirr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13227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10702A (zh
Inventor
中田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chikoh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Ichikoh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chikoh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Ichikoh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4107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107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2654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2654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7/00Refle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7/04Optical desig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1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F21S41/14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 F21S41/17Discharge light sources
    • F21S41/172High-intensity discharge light sour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3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reflectors
    • F21S41/32Optical layout thereof
    • F21S41/33Multi-surface reflectors, e.g. reflectors with facets or reflectors with portions of different curvature
    • F21S41/338Multi-surface reflectors, e.g. reflectors with facets or reflectors with portions of different curvature the reflector having surface portions added to its general concav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使前照灯紧凑化,并能够得到良好的漫射型配光曲线。本发明的解决手段是:在纵长形状的主反射镜2的左侧和右侧,与光轴ZF-ZB大致平行地分别竖设左侧辅助反射镜3L和右侧辅助反射镜3R。结果从正面看在纵长方向能够紧凑化。由于从正面看在纵长方向紧凑化,所以使左侧辅助反射镜3L和右侧辅助反射镜3R接近放电灯1。结果能够得到更良好的漫射型配光曲线。

Description

前照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反射镜控制配光曲线前照灯,该反射镜是固定式反射镜、由得到预定的近光用配光曲线的主反射镜和得到漫射型配光曲线(转向配光曲线)的辅助反射镜构成。本发明特别涉及从正面看能够在纵长方向上紧凑化、并且由于从正面看在纵长方向上紧凑化而可以得到更良好的漫射型配光曲线的前照灯。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前照灯具备光源和将自由曲面的反射面复合组合构成的反射镜。在这种前照灯中,点亮光源时,来自光源的光由反射镜反射,以预定的配光曲线照射到外部。即,该前照灯由反射镜控制配光曲线。
另外,在车辆用灯具中,固定式的反射镜有由得到主配光曲线(预定配光曲线)的主反射镜和得到辅助配光曲线(漫射型配光曲线)的辅助反射镜构成的。作为这种车辆用灯具,例如有特开平10-3806号公报中所述的车辆用灯具。
上述公报中所述的车辆用灯具不是前照灯而是雾灯,由主反射镜得到确保作为雾灯功能的预定配光曲线,由辅助反射镜得到确保作为转向灯功能的漫射型配光曲线。
但是,现有技术的这种前照灯(或者车辆用灯具),存在从正面看形成横长形状、形不成紧凑形状等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从正面看能够在纵长方向上紧凑化,并且由于从正面看在纵长方向上紧凑化而可以得到更良好的漫射型配光曲线的前照灯。
发明内容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1方案的技术特征在于:主反射镜形成纵长形状的结构,其光轴近旁区域的宽度具有能够得到最高亮度程度的宽度、长度具有能够得到预定配光曲线的程度的长度;辅助反射镜被竖设在上述主反射镜的左侧或右侧、形成能在上述预定的配光曲线的右侧或左侧得到漫射型配光曲线的竖壁形状的结构。
结果,按照本发明的第1方案的技术特征,在点亮光源时,来自光源的光由主反射镜反射,得到具有最高亮度的预定配光曲线。另外,来自光源的光由辅助反射镜反射,得到漫射型配光曲线。在该预定的配光曲线的右侧或左侧合成漫射型配光曲线而照射到外部。
另外,按照本发明的第1方案的技术特征,由于将在主反射镜左侧竖设辅助反射镜的前照灯装载在汽车的右侧,而将在主反射镜右侧竖设辅助反射镜的前照灯装载在汽车的左侧,总起来就能够在预定配光曲线的右侧和左侧分别合成漫射型配光曲线。
这样,按照本发明的第1方案的技术特征,由于在纵长形状的主反射镜的左侧或右侧与光轴大致平行地竖设辅助反射镜,所以从正面看在纵长方向能够紧凑化。另外,本发明的第1方案的技术特征由于从正面看在纵长方向紧凑化,所以使辅助反射镜接近光源,能够有效地利用来自光源的光,得到更良好的漫射型配光曲线。
另外,按照本发明的第1方案的技术特征,由于辅助反射镜是被固定在紧凑的主反射镜上的固定式的,所以能够在紧凑的范围内配置辅助反射镜。因此,本发明的第1方案的技术特征能够使前照灯全体在纵长方向上紧凑化,新颖构思的前照灯使设计的自由度变大。
而且,按照本发明的第1方案的技术特征,在与光轴大致平行地竖设左侧辅助反射镜或右侧辅助反射镜时,在预定的近光用配光曲线的左侧或右侧形成漫射型配光曲线。另外,将左侧辅助反射镜或右侧辅助反射镜随着向前延伸而向外侧开放地竖设时,能够在预定的配光曲线的左侧或右侧形成漫射型配光曲线,同时能够靠近预定配光曲线的中央分配来自辅助反射镜的光。这样,通过调整左侧辅助反射镜或右侧辅助反射镜的竖设的角度,就能任意地控制来自辅助反射镜的光的分配。即能够在配光曲线中,将亮度大的部分控制在任意位置,而且控制成任意大小进而任意形状。
另外,本发明的第2方案的技术特征在于:主反射镜在光轴近旁区域的宽度具有能够得到最高亮度程度的宽度、长度具有能够得到预定配光曲线的程度的长度的纵长形状、形成覆盖光源发光部的结构,辅助反射镜分别竖设在上述主反射镜的左侧和右侧,在上述预定配光曲线的右侧和左侧能够分别得到漫射型配光曲线、而且形成具有来自一方辅助反射镜的反射光不会被另一方辅助反射镜遮蔽程度的深度的竖壁形状的结构。
结果,按照本发明的第2方案的技术特征,与上述本发明的第1方案的技术特征大致同样,点亮光源时,来自光源的光由主反射镜反射,得到具有最高亮度的预定的近光用配光曲线。而来自光源的光由辅助反射镜反射,得到漫射型配光曲线。在该预定的配光曲线的右侧和左侧分别合成漫射型配光曲线而照射到外部。
另外,按照本发明的第2方案的技术特征,由于在主反射镜的左侧和右侧分别竖设辅助反射镜,所以即使在汽车的左右两侧分别装载的前照灯中的任意一个出现故障,也只是亮度降低,而配光曲线没有大的削弱,能够维持总的配光曲线。
这样,按照本发明的第2方案的技术特征,与上述本发明的第1方案的技术特征同样,由于在纵长形状的主反射镜的左侧或右侧与光轴大致平行地竖设辅助反射镜,所以从正面看在纵长方向上能够紧凑化。另外,按照本发明的第2方案的技术特征,由于从正面看在纵长方向上紧凑化而使辅助反射镜接近光源,所以可以得到更良好的漫射型配光曲线。
另外,按照本发明的第2方案的技术特征,与上述本发明的第1方案的技术特征同样,由于辅助反射镜是固定在紧凑的主反射镜上的固定式的,所以能够在紧凑的范围内配置辅助反射镜。因此,本发明的第2方案的技术特征能够使前照灯全体在纵长方向上紧凑化,新颖构思的前照灯使设计的自由度变大。
另外,按照本发明的第2方案的技术特征,即使在主反射镜的左侧和右侧分别竖设辅助反射镜,来自一方辅助反射镜的反射光也不会被另一方辅助反射镜遮蔽,因此能够无浪费地有效利用来自辅助反射镜的反射光。
另外,按照本发明的第2方案的技术特征,在与光轴大致平行地竖设左测辅助反射镜和右侧辅助反射镜时,在预定的配光曲线的左侧和右侧形成漫射型配光曲线。另外,使左侧辅助反射镜或右侧辅助反射镜随着向前延伸而向外侧开放地竖设时,能够在预定的配光曲线的左侧或右侧形成漫射型配光曲线,同时能够靠近预定配光曲线的中央分配来自辅助反射镜的光。这样,通过调整左侧辅助反射镜和右侧辅助反射镜的竖设的角度,能够任意控制来自辅助反射镜的
此外,本发明的第3方案的技术特征在于:主反射镜的结构被制成能够反射来自光源的有效发光范围的照射光。
结果,按照本发明的第3方案的技术特征,由于主反射镜紧凑化,就能够几乎无浪费地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来自光源的光。
另外,本发明的第4方案的技术特征在于:光源是放电灯,主反射镜形成下端在光轴近旁区域的纵长形状的结构。
结果,按照本发明的第4方案的技术特征,由于使用放电灯作为光源,所以即使主反射镜是在上半部的纵长位置,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光线亮度。因此,按照本发明的第4方案的技术特征,从正面看能够在纵长方向上紧凑化,而且由于纵长度能够达到大约一半,所以能更加紧凑化。
另外,本发明的第5方案的技术特征在于:光源是放电灯,主反射镜形成光轴近旁区域大致在中央的纵长形状的结构,而且由能使从光轴近旁区域至下端得到的配光曲线包含在从上端至光轴近旁区域得到的配光曲线中的反射面构成。
结果,按照本发明的第5方案的技术特征,由于使用放电灯作为光源,所以可以得到更充分的光线亮度。另外,按照本发明的第5方案的技术特征,从光轴近旁区域至下端得到的配光曲线包含在从上端至光轴近旁区域得到的配光曲线中。因此,按照本发明的第5方案的技术特征,即使经一定时间在放电灯中生成残留物,使透过该残留物的光的光色与不透过残留物的光的光色不同,透过残留物的小部分光也包含在不透过残留物的大部分的光中,使得透过残留物的光的光色对配光曲线几乎不造成影响。
另外,本发明的第6方案的技术特征在于:主反射镜主要由沿左右分割成多数个的纵长的扇形体构成。
结果,按照本发明的第6方案的技术特征,纵长的主反射镜由纵长的扇形体构成,使得预定的配光曲线的设计简单,而且配光曲线设计的自由度变大。
另外,本发明的第7方案的技术特征在于:辅助反射镜由沿上下分割成多数个的横长的扇形体构成。
结果,按照本发明的第7方案的技术特征,通过辅助反射镜由横长(光轴方向)的扇形体构成,即使辅助反射镜沿光轴方向竖设在主反射镜的左侧和/或右侧,也能够在不使用滑动金属模的情况下,将主反射镜和辅助反射镜的成型金属模沿光轴方向拔出。
另外,本发明的第8方案的技术特征在于:随着辅助反射镜向上或向上下延伸,形成向前方突出的结构。
结果,按照本发明的第8方案的技术特征,能够使来自光源的光由辅助反射镜更加无浪费地有效利用。特别是上下分割成多数个的辅助反射镜从正面看形成台阶形状时,适宜于有效利用来自光源的光。
另外,本发明的第9方案的技术特征在于:辅助反射镜由能够将漫射型配光曲线的下部漫射到比主反射镜上得到的近光用配光曲线的下部更下方处的反射面构成。
结果,按照本发明的第9方案的技术特征,由于能够得到延伸到下方的宽范围内的漫射型配光曲线,所以能在路面上将靠近跟前侧照明,最适宜作为转向灯的配光曲线。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前照灯的主反射镜和左侧辅助反射镜及右侧辅助反射镜的概略的正面图。
图2是图1中II-II线剖面图。
图3是图1中III-III线剖面图。
图4是显示主反射镜各扇形体和左侧辅助反射镜及右侧辅助反射镜各扇形体的展开图,是图2中的IVR方向视图和IVC方向视图。
图5(A)是将预定的近光用配光曲线和左侧及右侧漫射型配光曲线合成的配光曲线,(B)是显示照射在屏幕上的预定的近光用配光曲线的映像图。
图6(A)是显示照射在屏幕上的左侧漫射型配光曲线的映像图,(B)是显示照射在屏幕上的右侧漫射型配光曲线的映像图。
图7(A)是计算机模拟得到的配光曲线,是简略化显示右侧辅助反射镜的扇形体R1的配光曲线的说明图,(B)是计算机模拟得到的配光曲线,是简略化显示右侧辅助反射镜的扇形体R2的配光曲线的说明图。
图8(A)是计算机模拟得到的配光曲线,是简略化显示右侧辅助反射镜的扇形体R3的配光曲线的说明图,(B)是计算机模拟得到的配光曲线,是简略化显示右侧辅助反射镜的扇形体R4的配光曲线的说明图。
图9(A)是计算机模拟得到的配光曲线,是简略化显示右侧辅助反射镜的扇形体R5的配光曲线的说明图,(B)是计算机模拟得到的配光曲线,是简略化显示右侧辅助反射镜的扇形体R6的配光曲线的说明图。
图10(A)是计算机模拟得到的配光曲线,是简略化显示右侧辅助反射镜的扇形体R7的配光曲线的说明图,(B)是计算机模拟得到的配光曲线,是简略化显示右侧辅助反射镜的扇形体R8的配光曲线的说明图。
图11(A)是计算机模拟得到的配光曲线,是简略化显示右侧辅助反射镜的扇形体R9的配光曲线的说明图,(B)是计算机模拟得到的配光曲线,是简略化显示右侧辅助反射镜的扇形体R10的配光曲线的说明图。
图12(A)是计算机模拟得到的配光曲线,是简略化显示右侧辅助反射镜的扇形体R11的配光曲线的说明图,(B)是计算机模拟得到的配光曲线,是简略化显示右侧辅助反射镜的扇形体R12的配光曲线的说明图。
图13是计算机模拟得到的配光曲线,是简略化显示右侧辅助反射镜的扇形体R1的配光曲线的说明图。
图14(A)是计算机模拟得到的配光曲线,是简略化显示主反射镜上段的扇形体U1的配光曲线的说明图,(B)是计算机模拟得到的配光曲线,是简略化显示主反射镜上段的扇形体U2的配光曲线的说明图。
图15(A)是计算机模拟得到的配光曲线,是简略化显示主反射镜上段的扇形体U3的配光曲线的说明图,(B)是计算机模拟得到的配光曲线,是简略化显示主反射镜上段的扇形体U4的配光曲线的说明图。
图16(A)是计算机模拟得到的配光曲线,是简略化显示主反射镜上段的扇形体U5的配光曲线的说明图,(B)是计算机模拟得到的配光曲线,是简略化显示右侧辅助反射镜的扇形体U6的配光曲线的说明图。
图17(A)是计算机模拟得到的配光曲线,是简略化显示主反射镜中段的扇形体M1的配光曲线的说明图,(B)是计算机模拟得到的配光曲线,是简略化显示主反射镜中段的扇形体M2的配光曲线的说明图。
图18(A)是计算机模拟得到的配光曲线,是简略化显示主反射镜中段的扇形体M3的配光曲线的说明图,(B)是计算机模拟得到的配光曲线,是简略化显示主反射镜中段的扇形体M4的配光曲线的说明图。
图19(A)是计算机模拟得到的配光曲线,是简略化显示主反射镜中段的扇形体M5的配光曲线的说明图,(B)是计算机模拟得到的配光曲线,是简略化显示主反射镜中段的扇形体M6的配光曲线的说明图。
图20(A)是计算机模拟得到的配光曲线,是简略化显示主反射镜中段的扇形体M7的配光曲线的说明图,(B)是计算机模拟得到的配光曲线,是简略化显示主反射镜中段的扇形体M8的配光曲线的说明图。
图21(A)是计算机模拟得到的配光曲线,是简略化显示主反射镜下段的扇形体D1的配光曲线的说明图,(B)是计算机模拟得到的配光曲线,是简略化显示主反射镜下段的扇形体D2的配光曲线的说明图。
图22(A)是计算机模拟得到的配光曲线,是简略化显示主反射镜下段的扇形体D3的配光曲线的说明图,(B)是计算机模拟得到的配光曲线,是简略化显示主反射镜下段的扇形体D4的配光曲线的说明图。
图23(A)是计算机模拟得到的配光曲线,是简略化显示主反射镜下段的扇形体D5的配光曲线的说明图,(B)是计算机模拟得到的配光曲线,是简略化显示主反射镜下段的扇形体D6的配光曲线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前照灯的实施方式的1例。但本发明不由本实施方式限定。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前照灯安装在左侧通行分区的汽车上。因而安装在右侧通行分区的汽车上的前照灯与本实施方式的前照灯左右相反。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主反射镜得到的预定配光曲线是近光用配光曲线。
图中,符号[F]是汽车的前进方向,表示由司机侧看到的前方。符号[B]是与汽车的前进方向相反的方向,表示由司机侧看到的后方。符号[U]表示由司机侧看到的上侧。符号[D]表示由司机侧看到的下测。符号[L]表示由司机侧看前方时的左侧。符号[R]表示由司机侧看前方时的右侧。符号[Z-Z]表示光轴(虚拟光轴)。符号[H-H]表示水平线(水平轴)。符号[V-V]表示垂直线(垂直轴)。符号[ZF-ZB]表示前后光轴或光轴。符号[HL-HR]表示左右水平线。符号[VU-VD]表示上下垂直线。
在图1~图3中,符号1是作为光源的放电灯(金属卤化物灯等高压金属蒸汽放电灯、高亮度放电灯(HID)等。)
上述放电灯1可装卸地配置在主反射镜2的光轴ZF-ZB上。另外,上述放电灯1的发光部(未图示)配置在主反射镜2的焦点(虚拟焦点)F近旁。
上述主反射镜2是固定式的,有光轴ZF-ZB,并得到预定的近光用配光曲线(参照图5)。另外,在上述主反射镜2的大致中央处,设有以上述光轴ZF-ZB作为中心的圆形的透孔20。上述放电灯1通过上述透孔20配置在预定的位置。
上述主反射镜2形成纵长形状的结构,在上述光轴ZF-ZB近旁区域的宽度具有得到最高亮度的程度的宽度、例如约为70~100mm,优选约80mm的宽度,长度具有得到预定的有近光用配光曲线的程度的长度。即,上述主反射镜2如图1所示,在上述光轴ZF-ZB近旁区域大致中央处、形成从正面看纵长大致为长方形形状。另外,上述主反射镜2的结构,如图3所示,被制成能够反射来自上述放电灯1有效发光范围的照射光。即,上述主反射镜2的上下部向前突出。
上述主反射镜2主要由左右分割成多数个的纵长的扇形体构成。在本例中,上述主反射镜2,如图1和图4所示,被分割成上下3~4段(上段、中段(一部分再分割成上下2段)、下段),而且左右分割成6段。
即,上述主反射镜2由上段的6个纵长扇扇形体U1、U2、U3、U4、U5、U6,中段的8个主纵长的扇形体M1、M2、M3、M4、M5、M6、M7、M8和下段的6个纵长扇形体D1、D2、D3、D4、D5、D6构成。
上述主反射镜2,由能够使从上述光轴ZF-ZB近旁区域至下端、即上述下段的扇形体D1~D6中得到的配光曲线包含在从上端至上述光轴ZF-ZB、即上段的扇形体U1~U6和中段的扇形体M1-M8中得到的配光曲线中的反射面构成(参照图14~图23)。
在上述主反射镜2的左右两侧,沿光轴ZF-ZB方向分别竖设左侧辅助反射镜3L和右侧辅助反射镜3R。上述左测辅助反射镜3L和上述右侧辅助反射镜3R是固定式的,被制成竖壁形状的结构。
上述左侧辅助反射镜3L和辅助反射镜3R,能够在上述主反射镜2形成的近光用配光曲线的右侧和左侧,分别得到漫射型配光曲线(参照图5和图6)。
上述左侧辅助反射镜3L和上述右侧辅助反射镜3R,具有使一方的辅助反射镜3L或3R的反射光不被另一方的辅助反射镜3R或3L遮蔽的程度的深度。即,如图2所示,相对于一方辅助反射镜3L或3R最接近放电灯1的位置(与主反射镜的交界线)处所反射的光(图2中以实线箭头表示),将另一方辅助反射镜3R或3L的前端配置在后方。再有,图2中仅对由上数第6扇形体R6、L6进行说明,但对其它扇形体而言也是同样的。
上述左侧辅助反射镜3L和上述右侧辅助反射镜3R,如图1、图3和图5所示,由上下分割成13段的横长的扇形体L1、L2、L3、L4、L5、L6、L7、L8、L9、L10、L11、L12、L13,R1、R2、R3、R4、R5、R6、R7、R8、R9、R10、R11、R12、R13构成。
上述左侧辅助反射镜3L和上述右侧辅助反射镜3R,如图3和图4所示,随着向上下延伸形成向前方突出的结构。另外,上述左侧辅助反射镜3L和上述右侧辅助反射镜3R,由能够将漫射型配光曲线的下部漫射到比上述主反射镜2上得到的近光用配光曲线的下部更下方的反射面构成(参照图5(A))。
上述放电灯1、上述主反射镜2、上述左侧辅助反射镜3L和上述右侧辅助反射镜3R,配置在由车灯透镜、所谓外罩(未图示)和车灯腔体(未图示)所限定的灯室内。由此构成前照灯。上述前照灯装载在汽车前部的左右两侧。
上述主反射镜2、上述左侧辅助反射镜3L和上述右侧辅助反射镜3R,是将自由曲面的反射面复合组合而构成。上述主反射镜2、上述左侧辅助反射镜3L和上述右侧辅助反射镜3R的反射面是经蒸镀铝或涂装银形成的。
上述主反射镜2主要由纵长的20个扇形体(反射面块)U1~U6、M1~M8、D1~D6构成,另外,上述左侧辅助反射镜3L和上述右侧辅助反射镜3R由横长的13个扇形体(反射面块)L1~L13和R1~R13构成。再有,在上述主反射镜2、上述左侧辅助反射镜3L和上述右侧辅助反射镜3R中,如图所示,能看到扇形体的边界线,但在连续扇形体的场合(扇形体连续地形成的场合),看不见扇形体的边界线。
关于自由曲面构成的上述主反射镜2、上述左测辅助反射镜3L和上述右侧辅助反射镜3R的详细情况,例如记载于“Mathematical Elements forComputer Graphics”(Devid F.Rogers,J Alan Adams)中。这里说明其概要。上述主反射镜2、上述左侧辅助反射镜3L和上述右侧辅助反射镜3R的反射面,可由下列通式数学式(1)求出。作为下列通式数学式(1)的参量函数示于下列数学式(2)。在下列数学式(2)的参量函数中代入具体的数值如抛物面上的点等,就能得到上述主反射镜2、上述左侧辅助反射镜3L和上述右侧辅助反射镜3R具体的反射面。
P ( u , v ) = Σ j = 0 m Σ k = 0 n p j , k N j , s ( u ) N k , t ( v ) · · · · ( 1 )
关于上述主反射镜2、上述左侧辅助反射镜3L和上述右侧辅助反射镜3R的焦点F,并没有严格意义的单一的焦点,但多数个反射面相互的焦点距离差异很小,大致共有同一个焦点。因此,在本说明书及附图中称为虚拟焦点(或仅称为焦点)F。同样,上述主反射镜2(上述左侧辅助反射镜3L和上述右侧辅助反射镜3R)的光轴Z-Z,并不具有严格意义的单一的光轴,但多数个反射面相互的光轴差异很小,大致共有同一个光轴。因此,在本说明书及附图中称为虚拟光轴(或仅称为光轴)Z-Z。
由自由曲面构成的上述主反射镜2、上述左侧辅助反射镜3L和上述右侧辅助反射镜3R,能够得到希望的配光曲线。即,上述主反射镜2能得到图5(B)所示的预定的近光用配光曲线。该配光曲线是满足标准类型的近光用配光曲线的。
上述左侧辅助反射镜3L和上述右侧辅助反射镜3R能得到图6(A)和(B)所示的漫射型配光曲线、所谓转向配光曲线。
图5(A)是由本实施方式的前照灯得到的配光曲线,是照射在屏幕上的配光曲线的映象图。图5(A)所示的该配光曲线,是在图5(B)所示的预定的近光用配光曲线的左右两侧,分别合成图6(A)和(B)所示的左侧漫射型配光曲线和右侧漫射型配光曲线而得到的配光曲线。
图5(B)是由本实施方式的主反射镜2得到的配光曲线,是照射在屏幕上的配光曲线的映象图。该配光曲线是满足标准类型的配光曲线,是近光模式的配光曲线。即,在水平线HL-HR的稍下方且垂直线VU-VD的稍左侧具有最高亮度,另外,有大致沿水平线HL-HR的切割线,而且在该水平切割线的垂直线VU-VD的稍左侧,有三角形的切割线。在该配光曲线中,中央的曲线显示30000cd,其它的曲线随着向外延伸,分别显示20000cd、10000cd、5000cd、2500cd、1000cd、500cd、100cd、50cd。
图6(A)是由本实施方式的右侧辅助反射镜3R得到的配光曲线,是照射在屏幕上的配光曲线的映象图。该配光曲线是左侧漫射型配光曲线、所谓左侧的转向配光曲线。即,在垂直线VU-VD左侧约20~68,而且由水平线HL-HR的约0向下侧18是漫射型的。另外,靠近水平线HL-HR亮度大,随着向下侧延伸,亮度变小。结果,在该漫射型配光曲线实际照射到路面上时,眼前(映象图中下方)路面和远方(映象图中上方,水平线HL-HR近旁)路面的亮度大致同等,最适宜作为转向配光曲线。在该配光曲线中,中央的曲线显示10000cd,其它的曲线随着向外延伸,分别显示5000cd、2500cd、1000cd、500cd、100cd、50cd。
图6(B)是由本实施方式的左侧辅助反射镜3L得到的配光曲线,是照射在屏幕上的配光曲线的映象图。该配光曲线是右侧漫射型配光曲线、所谓右侧的转向配光曲线。即,在垂直线VU-VD右侧约20℃-68℃,而且由水平线HL-HR的约0°向下侧18°是漫射型的。另外,靠近水平线HL-HR亮度大,随着向下侧延伸,亮度变小。结果,在该漫射型配光曲线实际照射到路面上时,眼前(映象图中下方)路面和远方(映象图1上方,水平线HL-HR近旁)路面的亮度大致同等,最适宜作为转向配光曲线。在该配光曲线中,中央的曲线显示10000cd,其它的曲线随着向外延伸,分别显示5000cd、2500cd、1000cd、500cd、100cd、50cd。
图7~图23是简略化显示计算机模拟得到的各扇形体的配光曲线(集合小四边形光源的像的配光曲线)的说明图。
图7(A)显示右侧辅助反射镜3R上数第1段扇形体R1的配光曲线。以下同样,图7(B)显示右侧辅助反射镜3R上数第2段扇形体R2的配光曲线。图8(A)显示右侧辅助反射镜3R上数第3段扇形体R3的配光曲线。图8(B)显示右侧辅助反射镜3R上数第4段扇形体R4的配光曲线。图9(A)显示右侧辅助反射镜3R上数第5段扇形体R5的配光曲线。图9(B)显示右侧辅助反射镜3R上数第6段扇形体R6的配光曲线。图10(A)显示右侧辅助反射镜3R上数第7段扇形体R7的配光曲线。图10(B)显示右侧辅助反射镜3R上数第8段扇形体R8的配光曲线。图11(A)显示右侧辅助反射镜3R上数第9段扇形体R9的配光曲线。图11(B)显示右侧辅助反射镜3R上数第10段扇形体R10的配光曲线。图12(A)显示右侧辅助反射镜3R上数第11段扇形体R11的配光曲线。图12(B)显示右侧辅助反射镜3R上数第12段扇形体R12的配光曲线。图13显示右侧辅助反射镜3R上数第13段扇形体R13的配光曲线。
如图7~图13所示,由右侧辅助反射镜3R的各扇形体R1~R13得到的配光曲线,在垂直线VU-VD的左侧而且在水平线HL-HR的下侧分别是漫射型的。再有,左侧辅助反射镜3L的各扇形体L1~L13的配光曲线,与上述右侧辅助反射镜3R的各扇形体R1~R13的配光曲线形成左右相反(左右对称)。因而省略左侧辅助反射镜3L的各扇形体L1~L13的配光曲线的图示和说明。
图14(A)显示主反射镜2上段右数第1段扇形体U1的配光曲线。以下同样,图14(B)显示主反射镜2上段右数第2段扇形体U2的配光曲线。图15(A)显示主反射镜2上段右数第3段扇形体U3的配光曲线。图15(B)显示主反射镜2上段右数第4段扇形体U4的配光曲线。图16(A)显示主反射镜2上段右数第5段扇形体U5的配光曲线。图16(B)显示主反射镜2上段右数第6段扇形体U6的配光曲线。
如图14~图16所示,由主反射镜2上段的各扇形体U1~U6得到的配光曲线获得沿水平线HL-HR的切割线。
图17(A)显示主反射镜2中段右数上第1段扇形体M1的配光曲线。以下同样,图17(B)显示主反射镜2中段上右数第2段扇形体M2的配光曲线。图18(A)显示主反射镜2中段右数第3段扇形体M3的配光曲线。图18(B)显示主反射镜2中段右数第4段扇形体M4的配光曲线。图19(A)显示主反射镜2中段右数第5段扇形体M5的配光曲线。图19(B)显示主反射镜2中段右数第6段扇形体M6的配光曲线。图20(A)显示主反射镜2中段右数下第1段扇形体M7的配光曲线。图20(B)显示主反射镜2中段右数下第2段扇形体M8的配光曲线。
如图17~图20所示,由主反射镜2中段的各扇形体M1~M6得到的配光曲线分别获得最高亮度、三角形的切割线和沿水平线HL~HR的切割线。
图21(A)显示主反射镜2下段右数第1段扇形体D1的配光曲线。以下同样,图21(B)显示主反射镜2下段右数第2段扇形体D2的配光曲线。图22(A)显示主反射镜2下段右数第3段扇形体D3的配光曲线。图22(B)显示主反射镜2下段右数第4段扇形体D4的配光曲线。图23(A)显示主反射镜2下段右数第5段扇形体D5的配光曲线。图23(B)显示主反射镜2下段右数第6段扇形体D6的配光曲线。
如图21~图23所示,由主反射镜2下段的各扇形体D1~D6得到的配光曲线得到沿水平线HL-HR的切割线。另外,由主反射镜2下段各扇形体D1~D6得到的配光曲线包含在由主反射镜2的上段和中段的各扇形体U1~U6和M1~M8得到的配光曲线中。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前照灯,点亮放电灯1时,来自放电灯1的光由主反射镜2反射,得到具有最高亮度的预定的近光用配光曲线。而来自放电灯1的光由左侧辅助反射镜3L和右侧辅助反射镜3R反射,得到漫射型配光曲线。在该预定的近光用配光曲线的右侧和左侧,分别合成漫射型配光曲线照射到外部。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前照灯,由于在主反射镜2的左侧和右侧分别竖设左侧辅助反射镜3L和右侧反射镜3R,所以即使在汽车的左右两侧分别装载的前照灯的任一个出现故障,也只是亮度降低,而配光曲线没有大的削弱,能够维持总的配光曲线。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前照灯,由于在纵长形状的主反射镜2的左侧和右侧与光轴ZF-ZB大致平行地竖设左侧辅助反射镜3L和右侧辅助反射镜3R,所以从正面看在纵长方向能够紧凑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前照灯,由于从正面看在纵长方向紧凑化,所以使左侧辅助反射镜3L和右侧辅助反射镜3R接近放电灯1,能够得到更良好的漫射型配光曲线。
而且,因本实施方式的前照灯由能使主反射镜2反射放电灯1的有效发光范围照射的光的结构构成,因此使主反射镜紧凑化,也能几乎无浪费地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来自放电灯1的光。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前照灯,由于左侧辅助反射镜3L和右侧辅助反射镜3R是固定在紧凑的主反射镜2上的固定式的,所以能够在紧凑的范围内配置左测辅助反射镜3L和右侧辅助反射镜3R。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前照灯能够使前照灯全体在纵长方向上紧凑化,新颖构思的前照灯使设计的自由度变大。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前照灯,即使在主反射镜2的左侧和右侧分别竖设左侧辅助反射镜3L和右侧辅助反射镜3R,来自一方辅助反射镜3L或3R的反射光也不会被另一方辅助反射镜3R或3L遮蔽,因此能够无浪费地有效利用来自左侧辅助反射镜3L和右侧辅助反射镜3R的反射光。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前照灯,由于使用放电灯1作为光源,所以能够得到更充分的光线亮度。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前照灯,主反射镜2形成光轴ZF-ZB近旁区域大致在中央的纵长形状的结构,而且由能将从光轴ZF-ZB近旁区域至下端得到的配光曲线包含在从上端至光轴ZF-ZB近旁区域得到的配光曲线中的反射面构成。
结果,本实施方式的前照灯,即使经过一定时间在放电灯1中产生残留物、使透过该残留物的光色与未透过残留物的光的光色不同,透过残留物的小部分的光也包含在未透过残留物的大部分的光中。因此,透过残留物的光的光色几乎不会对配光曲线造成影响。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前照灯,主反射镜2主要由左右分割成多数个的纵长的扇形体U1~U6、M1~M8、D1~D6构成,因此预定的配光曲线的设计简单,而且配光曲线的设计自由度变大。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前照灯,左侧辅助反射镜3L和右侧辅助反射镜3R由上下分割成多数个的横长(光轴ZF-ZB方向)的扇形体L1~L13和R1~R13构成。
结果,本实施方式的前照灯,即使在主反射镜2的左侧和右侧,沿光轴ZF-ZB方向分别竖设左侧辅助反射镜3L和右侧辅助反射镜3R,也能在不使用滑动金属模的情况下,将主反射镜2和左侧辅助反射镜3L和右侧辅助反射镜3R的成型金属模沿光轴方向拔出。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前照灯,随着左侧辅助反射镜3L和右侧辅助反射镜3R上下延伸,形成向前方突出的结构。
结果,本实施方式的前照灯,能够使来自放电灯1的光由左侧辅助反射镜3L和右侧辅助反射镜3R更加无浪费地有效利用。特别是按照本实施方式,上下分割成多数个的左侧辅助反射镜3L和右侧辅助反射镜3R从正面看形成台阶形状时,适宜有效利用来自放电灯1的光。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前照灯,左侧辅助反射镜3L和右侧辅助反射镜3R由能够将漫射型配光曲线的下部漫射到比从主反射镜2上得到的近光用配光曲线的下部更下方处的反射面构成。
结果,本实施方式的前照灯,由于能够得到延伸到下方的宽范围内的漫射型配光曲线,所以能在路面上将靠近跟前侧照明,最适宜作为转向灯的配光曲线。
再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主反射镜2形成光轴近旁区域大致在中央的纵长形状的结构。可是,在本发明中,光源是放电灯1的场合,主反射镜2也可以形成主反射镜下端在光轴ZF-ZB近旁区域的纵长形状,即图示的上半部的结构。
此时,由于使用放电灯1作为光源,所以即使主反射镜2是上半部的纵长,也能得到充分的光线亮度。另外,由正面看纵长形成上半部,因此能够更加紧凑化。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主反射镜2形成大致长方形形状的纵长形状的结构,但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长方形形状以外的形状、例如流线型形状(水滴形状)的主反射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放电灯1作为光源,但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其它光源、例如卤素灯或白炽灯。此时,必须用形成光轴ZF-ZB近旁区域大致在中央的纵长形状结构的主反射镜2。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使用放电灯1作为光源,所以主反射镜2中形成最高亮度的部分是位于放电灯1水平方向左右的部分。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中段的扇形体M1、M7、M8。再有,在放电灯1以外例如C6型光源的场合,形成最高亮度的部分是处于C6型光源倾斜位置的部分。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左侧辅助反射镜3L和右侧辅助反射镜3R分别竖设在主反射镜2的左侧和右侧。可是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在主反射镜2的左侧或右侧分别单个竖设左侧辅助反射镜3L和右侧辅助反射镜3R。
此时,将在主反射镜左侧竖设辅助反射镜的前照灯装载在汽车的右侧,而将在主反射镜右侧竖设辅助反射镜的前照灯装载在汽车的左侧,这样,总的看来,能在预定的近光用配光曲线的右侧和左侧分别合成漫射型配光曲线。
再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下分割成多数个的左侧辅助反射镜3L和右侧辅助反射镜3R是由正面看形成台阶形状,但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不是台阶形状、而是如同由一根线连接的辅助反射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随着左侧辅助反射镜3L和右侧辅助反射镜3R上下延伸而向前方突出,但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随着向上延伸而向前方突出的辅助反射镜、随着向下延伸而向前方突出的辅助反射镜、前端大致垂直的辅助反射镜等。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主反射镜2得到的配光曲线是近光用配光曲线,但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使主反射镜2得到的配光曲线是近光用以外的配光曲线。例如也可以是行驶用配光曲线。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辅助反射镜3L、3R是与光轴ZF-ZB大致平行竖设的,但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如图2中的双点划线所示那样,以随着向前延伸而向外侧开放的方式竖设辅助反射镜3L、3R。
此时,能够在预定的配光曲线的左侧和右侧形成漫射型配光曲线,同时能够在靠近预定的配光曲线的中央,分配来自辅助反射镜的光。这样,通过调整辅助反射镜3L、3R的竖设角度,就能任意控制来自辅助反射镜3L、3R的光的分配。即能够在配光曲线中,将亮度大的部分控制在任意位置,而且控制成任意大小进而任意形状。
由以上所述可知,根据本发明第1技术方案的前照灯,由于在纵长形状的主反射镜的左侧或右侧与光轴大致平行地竖设辅助反射镜,所以从正面看在纵长方向能够紧凑化。
另外,根据本发明第1技术方案的前照灯,由于从正面看在纵长方向紧凑化,所以使辅助反射镜接近光源,能够有效利用来自光源的光,得到更良好的漫射型配光曲线。
而且,根据本发明第1技术方案的前照灯,由于辅助反射镜是固定在紧凑的主反射镜上的固定式的,所以能够在紧凑的范围内配置辅助反射镜。因此,根据本发明第1技术方案的前照灯能够使前照灯全体在纵长方向上紧凑化,新颖构思的前照灯使设计的自由度变大。
另外,根据本发明第1技术方案的前照灯,在与光轴大致平行地竖设左侧辅助反射镜或右侧辅助反射镜时,在预定的近光用配光曲线的左侧或右侧形成漫射型配光曲线。另外,将左侧辅助反射镜或右侧辅助反射镜随着向前延伸而向外侧开放地竖设时,能够在预定的配光曲线的左侧或右侧形成漫射型配光曲线,同时能够靠近预定配光曲线的中央分配来自辅助反射镜的光。这样,通过调整左侧辅助反射镜或右侧辅助反射镜的竖设的角度,能够任意地控制来自辅助反射镜的光的分配。即能够在配光曲线中,将亮度大的部分控制在任意位置,而且控制成任意大小进而任意形状。
特别是根据本发明第1技术方案的前照灯,通过将主反射镜左侧竖设辅助反射镜的前照灯装载在汽车的右侧,而将主反射镜右侧竖设辅助反射镜的前照灯装载在汽车的左侧,总的看来,就能在预定的配光曲线的右侧和左侧分别合成漫射型配光曲线。
根据本发明第2技术方案的前照灯,与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发明同样,由于在纵长形状的主反射镜的左侧或右侧与光轴大致平行地竖设辅助反射镜,所以从正面看在纵长方向能够紧凑化。
另外,根据本发明第2技术方案的前照灯,与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发明同样,由于从正面看在纵长方向紧凑化,所以使辅助反射镜接近光源,能够得到更良好的漫射型配光曲线。
而且,根据本发明第2技术方案的前照灯,与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发明同样,由于辅助反射镜是固定在紧凑的主反射镜上的固定式的,所以能够在紧凑的范围内配置辅助反射镜。因此,根据本发明第2技术方案的前照灯能够使前照灯全体在纵长方向上紧凑化,新颖构思的前照灯使设计的自由度变大。
另外,根据本发明第2技术方案的前照灯,在与光轴大致平行地竖设左侧辅助反射镜和右侧辅助反射镜时,在预定的近光用配光曲线的左侧和右侧形成漫射型配光曲线。另外,将左侧辅助反射镜和右侧辅助反射镜随着向前延伸而向外侧开放地竖设时,能够在预定的配光曲线的左侧和右侧形成漫射型配光曲线,同时能够靠近预定配光曲线的中央分配来自辅助反射镜的光。这样,通过调整左侧辅助反射镜和右侧辅助反射镜的竖设的角度,能够任意地控制来自辅助反射镜的光的分配。即能够在配光曲线中,将亮度大的部分控制在任意位置,而且控制成任意大小进而任意形状。
特别是根据本发明第2技术方案的前照灯,即使在主反射镜的左侧和右侧分别竖设铺助反射镜,由于来自一方辅助反射镜的反射光不被另一方辅助反射镜遮蔽,所以能够无浪费地有效利用来自辅助反射镜的反射光。
另外,根据本发明第2技术方案的前照灯,由于在主反射镜的左侧和右侧分别竖设辅助反射镜,所以即使在汽车的左右两侧分别装载的前照灯的任一个出现故障,也只是亮度降低,而配光曲线没有大的削弱,能够维持总的配光曲线。
此外,根据本发明第3技术方案的前照灯,由于主反射镜形成能够反射由光源的有效发光范围照射的光的结构,因此即使主反射镜紧凑化,也能够几乎无浪费地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来自光源的光。
根据本发明第4技术方案的前照灯,由于使用放电灯作为光源,所以即使主反射镜是在上半部的纵长形,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光线亮度。因此,根据本发明第4技术方案的前照灯,从正面看能够在纵长方向上紧凑化,而且由于纵长度能够达到大约一半,所以能进一步紧凑化。
根据本发明第5技术方案的前照灯,由于使用放电灯作为光源,所以可以得到更充分的光线亮度。
另外,根据本发明第5技术方案的前照灯,从光轴近旁区域至下端得到的配光曲线包含在从上端至光轴近旁区域得到的配光曲线中。因此,根据本发明第5技术方案的前照灯,即使经一定时间在放电灯中生成残留物,使透过该残留物的光的光色与不透过残留物的光的光色不同,透过残留物的小部分光也包含在不透过残留物的大部分的光中,结果使得透过残留物的光的光色对配光曲线几乎不造成影响。
根据本发明第6技术方案的前照灯,纵长的主反射镜由纵长的扇形体构成,使得预定的配光曲线的设计简单,而且配光曲线设计的自由度变大。
根据本发明第7技术方案的前照灯,通过辅助反射镜由横长(光轴方向)的扇形体构成,即使辅助反射镜沿光轴方向竖设在主反射镜的左侧或右侧,也能够在不使用滑动金属模的情况下,将主反射镜和辅助反射镜的成型金属模沿光轴方向拔出。
根据本发明第8技术方案的前照灯,由于随着辅助反射镜向上或向上下延伸,形成向前方突出的结构,所以能够使来自光源的光由辅助反射镜更加无浪费地有效利用。特别是上下分割成多数个的辅助反射镜从正面看形成台阶形状时,适宜于有效利用来自光源的光。
根据本发明第9技术方案的前照灯,辅助反射镜由能够将漫射型配光曲线的下部漫射到比主反射镜上得到的近光用配光曲线的下部更下方处的反射面构成。结果,根据本发明第9技术方案的前照灯,由于能够得到延伸到下方的宽范围内的漫射型配光曲线,所以能在路面上将靠近跟前侧照明,最适宜作为转向灯的配光曲线。

Claims (14)

1.前照灯,具备光源和将自由曲面的反射面复合组合构成的反射镜,在点亮上述光源时,来自上述光源的光由上述反射镜反射,以预定的配光曲线照射到外部,其特征在于:
上述反射镜是固定式的,由具有光轴并能得到预定的配光曲线的主反射镜和能得到漫射型配光曲线的辅助反射镜构成,
上述光源配置在上述光轴上,
上述主反射镜形成纵向长度大的长方形形状,上述光轴近旁区域的宽度能使灯得到最高亮度、长度使灯得到预定配光曲线,
上述辅助反射镜竖设在上述主反射镜的左侧或右侧、形成在上述预定的配光曲线的右侧或左侧能够得到漫射型配光曲线的竖壁形状的结构。
2.前照灯,具备光源和将自由曲面的反射面复合组合构成的反射镜,在点亮上述光源时,来自上述光源的光由上述反射镜反射,以预定的配光曲线照射到外部,其特征在于:
上述反射镜是固定式的,由具有光轴并能得到预定的配光曲线的主反射镜和能得到漫射型配光曲线的辅助反射镜构成,
上述光源配置在上述光轴上,
上述主反射镜形成纵向长度大的长方形形状,上述光轴近旁区域的宽度能使灯得到最高亮度、长度使灯得到预定配光曲线,
上述辅助反射镜分别竖设在上述主反射镜的左侧和右侧,形成在上述预定的配光曲线的右侧和左侧分别能够得到漫射型配光曲线、并且具有来自一方辅助反射镜的反射光不被另一方的辅助反射镜遮蔽的程度的深度的竖壁形状的结构。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前照灯,其特征在于:上述主反射镜形成能够反射由上述光源的有效发光范围照射的光的结构。
4.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前照灯,其特征在于:上述光源是放电灯,
上述主反射镜形成下端在上述光轴近旁区域的纵长形状的结构。
5.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前照灯,其特征在于:上述光源是放电灯,
上述主反射镜形成上述光轴近旁区域大致在中央的纵长形状的结构,而且由能将从上述光轴近旁区域至下端得到的配光曲线包含在从上端至上述光轴近旁区域得到的配光曲线中的反射面构成。
6.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前照灯,其特征在于:上述主反射镜主要由沿左右分割成多数个的纵长的扇形体构成。
7.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照灯,其特征在于:上述主反射镜主要由沿左右分割成多数个的纵长的扇形体构成。
8.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照灯,其特征在于:上述主反射镜主要由沿左右分割成多数个的纵长的扇形体构成。
9.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前照灯,其特征在于:上述辅助反射镜由沿上下分割成多数个的横长的扇形体构成。
10.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前照灯,其特征在于:上述辅助反射镜随着向上或向上下延伸形成向前方突出的结构。
11.权利要求9所述的前照灯,其特征在于:上述辅助反射镜随着向上或向上下延伸形成向前方突出的结构。
12.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前照灯,其特征在于:上述辅助反射镜由能够将漫射型配光曲线的下部漫射到比上述主反射镜上得到的预定的配光曲线的下部更下方处的反射面构成。
13.权利要求9所述的前照灯,其特征在于:上述辅助反射镜由能够将漫射型配光曲线的下部漫射到比上述主反射镜上得到的预定的配光曲线的下部更下方处的反射面构成。
14.权利要求10所述的前照灯,其特征在于:上述辅助反射镜由能够将漫射型配光曲线的下部漫射到比上述主反射镜上得到的预定的配光曲线的下部更下方处的反射面构成。
CNB021322740A 2001-10-05 2002-09-04 前照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2654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310758A JP3982225B2 (ja) 2001-10-05 2001-10-05 ヘッドランプ
JP2001310758 2001-10-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10702A CN1410702A (zh) 2003-04-16
CN1226547C true CN1226547C (zh) 2005-11-09

Family

ID=19129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32274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26547C (zh) 2001-10-05 2002-09-04 前照灯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729752B2 (zh)
EP (1) EP1300627B1 (zh)
JP (1) JP3982225B2 (zh)
CN (1) CN1226547C (zh)
DE (1) DE60227466D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623967C (en) 2007-03-06 2015-11-24 Canlyte Inc. Lighting device with composite reflector
CN102537844B (zh) * 2010-12-24 2014-03-19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前照灯反射器以及汽车前照灯
JP6693047B2 (ja) * 2015-04-15 2020-05-13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灯具
CN111256092B (zh) * 2020-01-19 2022-04-26 杭州宇中高虹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各向异性格栅及各向异性格栅灯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54456A (en) * 1980-02-27 1981-03-0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Luminaire for assembly line
JPS5851503U (ja) * 1981-10-05 1983-04-0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前照燈
EP0106616B1 (en) * 1982-10-15 1989-05-03 Carello Lighting Plc Road vehicle headlamp
JP3165034B2 (ja) 1996-06-13 2001-05-14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輌用補助前照灯
JPH10269805A (ja) * 1997-03-21 1998-10-09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ヘッドランプ
FR2775640B1 (fr) * 1998-03-04 2000-05-26 Valeo Vision Projecteur de vehicule automobile a miroir dote d'au moins une joue laterale
JP3904760B2 (ja) * 1999-05-17 2007-04-11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標識灯
JP2001176310A (ja) 1999-12-22 2001-06-29 Koito Mfg Co Ltd 車両用前照灯
JP3553471B2 (ja) * 2000-02-25 2004-08-11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車両用前照灯
JP3986759B2 (ja) * 2001-01-16 2007-10-03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前照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10702A (zh) 2003-04-16
EP1300627A2 (en) 2003-04-09
EP1300627B1 (en) 2008-07-09
US20030076689A1 (en) 2003-04-24
US6729752B2 (en) 2004-05-04
DE60227466D1 (de) 2008-08-21
JP3982225B2 (ja) 2007-09-26
EP1300627A3 (en) 2005-10-05
JP2003123510A (ja) 2003-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55646C (zh) 车用前照灯
CN101063514A (zh) 车辆用前照灯
CN1676989A (zh) 车辆用前照灯
CN1256534C (zh) 车辆用前照灯
CN1221759C (zh) 车辆用前照灯
CN1661275A (zh) 车辆用前照灯
CN1991239A (zh) 车辆用前照灯
CN1270122C (zh) 车用前照灯
CN104235719B (zh) 车辆用灯具
CN1609503A (zh) 车辆前照灯
CN1991240A (zh) 车辆用前照灯
CN1676987A (zh) 车辆用照明灯具
US8651717B2 (en) Vehicular illumination lamp
CN101046280A (zh) 车辆用前照灯的灯具单元
CN1613687A (zh) 车辆用前照灯
CN1928422A (zh) 车辆用前照灯
CN1542320A (zh) 车辆用前照灯
CN1499125A (zh) 车用前照灯及其制造方法
CN1490554A (zh) 车辆用前照灯
CN1900580A (zh) 车辆用灯具
CN101055066A (zh) 车辆用灯具
CN101029720A (zh) 车辆用照明灯具
CN1865766A (zh) 车辆用前照灯
CN1614300A (zh) 车辆用前照灯
CN1815079A (zh) 车辆用前照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1109

Termination date: 2013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