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21691A - 摩托车防盗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防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21691A
CN1221691A CN98124373A CN98124373A CN1221691A CN 1221691 A CN1221691 A CN 1221691A CN 98124373 A CN98124373 A CN 98124373A CN 98124373 A CN98124373 A CN 98124373A CN 1221691 A CN1221691 A CN 12216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ng component
main switch
lockhole
joystick
motorcy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81243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356C (zh
Inventor
冈本泰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216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216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35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35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用于防止主开关被破坏,并使得骑车人骑车前不忘开锁。在主开关3周围区域,一保护元件12以车体大梁为枢轴转动。所述保护元件12可以在覆盖所述主开关3锁孔3a的一保护位置和允许钥匙插入所述锁孔3a的一打开位置之间移动。一锁紧装置10用于支撑位于保护位置的保护元件12。

Description

摩托车防盗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摩托车的防盗装置,其中在车身框架侧面上的主开关的锁由所设置的一保护部件保护。
传统的摩托车防盗装置使用一个把手锁止装置来防止转向手把转动。这种把手锁止装置采用转向手把在一个方向上转动的结构,并且当插入主开关的钥匙转至锁止位置时,一个锁止销从主开关腔内伸出并与转向手把接合。
除了上述使用把手锁止装置的摩托车防盗装置外,还有其它的防盗装置,如一个在垂直位置支撑主支座的主支座锁止装置。
但是,即使手把被把手锁止装置锁止,盗窃也时常发生。这是因为一把螺丝刀或类似工具能够被压入主开关的锁孔,并且强迫钥匙筒转动,从而使得把手锁止装置打开,发动机被启动。即使车子不被盗窃,由于主开关被破坏,车子受损而不能被驱动。
另一个问题是由于主支座锁很少引人注意,第三者经常意识不到防盗装置的使用,于是第三者在不知道车子不能被偷的情况下而破坏了主支座。
在使用主支座锁作为防盗装置的情况下,因为开锁机构和主支座分离,即使车主也时常可能忘记开锁而进行驱动。在这种情况下,因为驱动操作必须中断,而且防盗装置必须打开,因此驱动非常麻烦。换言之,防盗机构越复杂,车辆操纵越麻烦。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防止主开关被破坏的摩托车防盗装置。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在采用防盗装置的情况下,车主在驱动操作时不会忘记打开锁。
本发明的摩托车防盗装置在车架大梁侧的主开关附近使用一个保护元件,该保护元件可以在覆盖主开关锁孔的保护位置和钥匙可以插入锁孔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上述布置采用一个使保护元件停留在保护位置的锁止装置。
通过本发明,保护元件一旦位于保护位置,主开关锁孔便被保护元件覆盖,并且任何东西都不能压入主开关锁孔。此外,在钥匙插入锁孔的情况下,由于钥匙的存在,保护元件不能移到保护位置。
基于上述发明的另一种摩托车防盗装置的发明使用一个锁止机构,由于保护元件位于保护位置,用于驱动的可动部件不能移动,从而使得摩托车不能被驱动。
按照本发明,通过锁止机构来保护主开关锁孔,车辆不可能被驱动。
基于上述发明的另一种摩托车防盗装置的发明使用一个在覆盖主开关周围空间的车体盖内可任意移动的保护元件。通过在保护元件附近采用一个与保护元件分离并能自由运动的操纵把手,以使它的一端伸出车体盖之外,利用弹簧将保护元件准到打开位置,将操纵把手与保护元件啮合,从而使其工作方式只能是从保护元件的打开位置向保护位置方向进行。
按照本发明,操作手把的支撑部位和保护元件被车体盖覆盖。此外,即使第三者在主开关被保护元件保护的状态下移动操作把手,由于转动操作把手不能使得保护元件从保护位置转至打开位置,所以主开关的锁孔不可能被第三者打开。
下面参照附图1-4将对本发明的用于摩托车防盗装置的第一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一辆装有按照本发明的摩托车防盗装置的摩托车的主要部分的后视图;图2是相同部位的侧视图;图3是车体盖或类似部件被移开的摩托车的后视图;图4是同一状态的侧视图。
在这些图中,符号1表示本实施例的一摩托车,符号2表示摩托车1的转向手把,符号3表示一主开关。转向手把2被一个把手盖4覆盖并支撑,以通过一个在图3及图4中以参考符号5表示的转向轴部在头管6上自由转动。
主开关3通过一个支座7安装在头管6上,除了锁孔3a及其周围部分外,主开关被一个腿部护罩完全覆盖。主开关3相对头管6倾斜,以使得锁筒部分3b的轴线指向后上方。
由U型金属杆制成的保护元件9的一端以面向车辆后部的锁筒部分3b为枢轴而转动。保护元件9通过护罩8,并且与锁筒部分3b相连,以便绕腿部护罩8外侧的枢轴部分(球连接)自由摆动。如图中实线所示,保护元件9的另一端被设计,以当保护元件9转至垂直位置时与转向轴部5的一个锁紧装置10啮合一锁紧,从而从上方覆盖主开关3的锁孔3a。
此外,保护元件9具有一个凸出部分9a,当保护元件9位于垂直位置时,该凸出部分9a接近并覆盖锁孔3a。当保护元件9的一端与锁紧装置10啮合时,如图2及图4所示,凸出部分面对锁孔3a以一个小于插入锁孔3a的钥匙3c伸出尺寸的距离而形成。
在以下的描述中,术语保护位置表示保护元件9达到如上所述的的垂直位置,在该位置凸出部分9a覆盖锁孔3a。同时,如图中的剖面线所示,保护元件9远离上面的锁孔3a,以便钥匙3c可以插入锁孔3c的位置是指下面所述的打开位置。另外,位于打开位置的保护元件9通过与和腿部护罩8一体形成的钩形物(参见图1及图2)相啮合而被布置以适应这一位置。
锁紧装置10由一个固定在转向轴部5并具有一个锁孔的钥匙筒10a及一个保护元件9的另一端插入其中的啮合口10b构成。当保护元件9的另一端插入啮合口10b时,保护元件9自动锁紧。通过钥匙的转动操作,锁紧状态可以被解除。将锁紧装置10固定到转向轴部5上的位置被设置,以便转向手把完全转向车辆的左方时,啮合口10b面对保护元件9的另一端。除了钥匙筒10a的锁孔,锁孔周围区域以及啮合口10b的周围区域以外,锁紧装置10被把手盖4所覆盖。
由于上述的摩托车防盗装置在车体大梁侧的主开关3周围使用可以在接近并覆盖主开关3锁孔3a的保护位置和允许钥匙3c插入锁孔3a的打开位置之间自由移动的保护元件9,以及防止位于保护位置的保护元件9移动的锁紧装置10,当保护元件9固定至保护位置时,主开关3的锁孔3a被保护元件9所覆盖,从而使得螺丝刀或类似工具不能强行插入锁孔3a。
此外,在钥匙3c留在锁孔3a内的情况下,因为3c所处的位置,保护元件9不能移到保护位置,所以可以防止因疏忽而将钥匙3c留在锁孔中。
此外,当保护元件9位于覆盖主开关3锁孔3a的保护位置时,由于保护元件9在主开关3和转向手把2之间延伸,因此保护元件9伸出。其结果是第三者可以很容易地意识到防盗装置的使用。这使得第三者认识到盗窃不容易,从而放弃盗窃。
另外,由于保护元件9的另一端与转向手把2相啮合,保护主开关3锁孔3a的操作锁止把手的转动,从而使得车辆不能被驱动。此外,由于使用锁紧装置10固定在转向手把2一侧以啮合并锁紧保护元件9的另一端的结构,当保护元件9固定在保护位置时,无论转向手把2的位置如何,即无论锁紧装置10装在把手2的那个位置,转向把手2都不可能由保护位置移动。因此,当上锁时,设置手把2所处位置的自由度很大。此外,锁紧转动把手的结构可以很简单。
随着这里示出的锁紧装置10固定在手把2上的例子,锁紧装置也可设置成如:位于车体大梁侧,当杆形保护元件9的另一端与手把2接触时,只在一特定的范围内限制转向把手的转动。但是在那种情况下,转向手把2的锁紧位置最好设置成手把2转至极左或极右的位置。
本发明的防盗装置也可以采用如图5至图13所示的结构。
图5是一辆装有本发明防盗装置的摩托车的侧视图。图6是摩托车主开关部的后视图。图7包括一装有保护元件部位的放大剖视图,其中图7(a)是平面图,图7(b)是沿图7(a)线Ⅶ-Ⅶ的剖视图,即图7(a)是拆除腿部护罩的视图。图8包括一解释保护元件作用的剖视图,其中图8(a)是操作手把将保护元件固定至保护位置的平面视图,图8(b)是沿图8(a)线B-B的剖视图,图8(c)是操作手把转至初始位置的平面视图,图8(d)是沿图8(c)D-D向的剖面图,图8(e)是锁紧装置被打开状态下的平面视图,图8(f)是沿图8(e)F-F向的剖面图。
图9是沿图8(a)Ⅸ-Ⅸ向的剖面图。图10是单一转子式发动机的平面视图。图11是在单一转子式发动机后部的一锁紧机构的侧视图。图12是沿图11Ⅻ-Ⅻ向的剖面图。图13包括解释锁紧机构的锁紧杆作用的视图,其中图13(a)示出了锁紧时离心离合器的外周筒状体在前进方向转动的方式,图13(b)示出了锁紧时离心离合器的外周筒状体在后退方向转动的方式。在这些图中,与图1至图4相似或等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记,并且将省略对它们的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的防盗装置使图5所示的摩托车11的主开关3如图7所示被一个与下文将要描述的锁紧机构连接的平面保护元件12保护,当保护元件位于保护位置时,车辆不能被移动。
本实施例的摩托车11包括一个位于把手2和座位13之间的低位搁脚板14以及一个位于座位13下、支撑后轮15的单一转子式发动机16。图5所示的车体大梁(A)包括一个头管17,一个从头管17斜向后下方延伸的下斜管18,以及一对位于座位13下,从下斜管18的后端伸出的左右后部管。一前叉20及转向手把2可自由转动地支撑在头管17上。单一转子式发动机10通过一个连接机构与后部管19相连,以便自由垂直摆动。一个缓冲总成21插入单一转子式发动机16的后端和后部管19之间。
如图7所示,保护元件12由一金属板制成扇形,并通过一个支撑轴24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壳体23的支撑板23a上,壳体23和主开关3一起安装在固定于头管17上的一个支座22(参见图5)上。由铝压铸件形成的壳体23包括一个支撑板23a,一个垂直壁23b以及一个盖23d,该盖具有和支撑板23a近似相同的形状,并放置在支撑板23a的三个螺孔23c及垂直壁23b上,并通过螺栓固定。
制成轴24位于扇形保护元件12的中部,并比主开关3更接近车体前方。支撑板23a具有一个与主开关3锁孔3a周围区域相接合的开口23e,以便主开关3锁孔3a暴露于支撑板23a顶面之上。主开关3的锁孔3a同时也面对分别形成于腿部护罩8和盖23d上的开口8b和23f。
一个从上方覆盖主开关3锁孔3a的罩板部12a在保护元件12的一端形成。保护元件12的另一端与一根电线25相连,以便操纵下文将要描述的锁紧机构。电线25包括前端与支撑板23a连接的一外包皮及前端和可转动安装在保护元件12上的连接元件25a相连的一内部电线。同时,电线25的内部电线通过下文将要描述的锁紧机构总是承受一恒定拉力。这就是说,保护元件12通过内部电线和保护元件12的相连而如图7所示反时针方向转动。
如图9所示,罩板部12a通过向上部分隆起保护元件12的一端而形成。当罩板部12a向上以这种方式放置时,主开关3可安装在由这一位移而加高的位置上,相应地,钥匙可以缩短。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从上方看罩板部12a覆盖主开关3的保护元件12的位置被称为保护位置,而拉伸电线25,以使得锁孔3a如图7(a)所示暴露的保护元件12的位置被称为打开位置。
为了如图7(a)所示把保护元件12从打开位置移至保护位置,使用一个如图7(a)所示的操纵杆26。一端具有一个伸至腿部护罩8外侧的按钮的操纵杆26支撑在支撑板23a上,以绕支撑轴24转动,该操纵杆26穿过在壳体23高架壁(垂直壁)23b上形成的细长开口23g,同时也穿过对应于细长开口23g而形成的细长口8c。一个位于腿部护罩8内侧的回复卷簧27插在操纵杆26的另一端和支撑板23a之间,以便使得操纵杆26如图7(a)所示反时针方向转动。
同时,位于支撑轴24和在壳体23高架壁23b上形成的细长开口23g之间的操纵杆26为弧形,以从主开关3的相对侧安装在保护元件12罩板部12a的外圆周壁上。
在图7(a)中,位于支撑板23a的相反侧并由符号28所代表的部件是用于在保护位置支撑保护元件12的一个锁紧装置。锁紧装置28具有一个受弹簧作用而由支撑板23a上伸出的止挡块29以及一个使止挡块29回位的钥匙筒30(参见图6),并且固定在支撑板23a上。同时,钥匙筒30的锁孔部30a暴露于腿部护罩8的外侧。
止挡块29被定位,以便在保护元件12位于图7(a)平面图所示的打开位置时,它可以覆盖保护元件12,在保护元件12位于图8(a)平面图所示的保护位置时,它可以弹出并与保护元件12的一端啮合。
按照如上所述的摩托车防盗装置的结构,通过将钥匙从主开关3中拔出并如图7(a)所示顺时针方向转动操纵杆26,主开关3的锁孔3a可以被保护元件12覆盖。这就是说,在操纵杆26与保护元件2罩板部12a的外圆周相接合的状态下,按照与卷簧27及电线25上的拉力相反的方向顺时针转动操纵杆26,保护元件12在相同方向转动,并且位于如图8(a)所示罩板部12a覆盖锁孔3a的保护位置。
当保护元件12位于保护位置时,如图8(b)所示,锁紧装置28的止挡块29脱离保护元件12的下侧,并利用弹簧力伸到保护元件12的上方。通过这种方式,随着止挡块29伸出,保护元件12不可能回到图7(a)所示的打开位置,而保持在保护位置。
这之后,当司机的手从操纵杆26上移开时,操纵杆26在弹簧拉力的作用下逆时针方向转动,直至它与在壳体23高架壁23b上形成的细长开口23的一端相接触,即直至它达到图8(c)所示的初始位置。
这样一来,当锁孔3a被保护元件12覆盖时,由于螺丝刀或类似工具不能强行插入主开关3的锁孔3a,所以主开关3可以免受破坏。
为了使得钥匙31能够插入锁孔3a,钥匙31如图8(e)所示插入锁紧装置28的钥匙筒30,并且随后止挡块29降低。
这就是说,当止挡块29如图8(f)所示降低时,保护元件12在电线25拉力的作用下逆时针方向转动,直至如图8(e)所示,罩板部12a的外圆周壁接触操纵杆26的弧形部分,这时保护元件12位于打开位置。其结果是,锁孔3a暴露出来,钥匙31可以插入暴露的锁孔3a中。
因此,不仅主开关3被保护元件12所覆盖,而且操纵杆26及保护元件12的支撑部可以受到保护以防止被第三者破坏,这是因为这些部件被壳体23及腿部护罩8所覆盖。
此外,只有当保护元件12从打开位置转至保护位置时,操纵杆26才起作用,一旦保护元件12处于保护位置,其接合关系便解除。相应地,在主开关3被保护元件12保护的情况下,即使第三者操作露于腿部护罩8外侧的操纵杆26,保护元件12也不能转到打开位置。因此,主开关3被可靠地保护。
现在,将对通过电线25与保护元件12相连的锁紧装置进行详细的描述。
锁紧装置的结构用于阻止图5所示单一转子式发动机所连后轮15的转动。
如图9所示,单一转子式发动机16具有一个支撑气缸41和一曲轴42的曲轴箱,一个与曲轴箱43一体形成的变速箱壳体主部分44,一个固定于变速箱壳体主部分44一侧的变速箱壳体盖45,以及一个覆盖变速箱壳体盖45的消音盖46。曲轴箱43通过一个连接机构以车体大梁(A)的后部管19为枢轴而自由垂直摆动。另外,一种消音材料48介于消音盖46和变速箱壳体盖45之间。
变速箱壳体主部分44被作成朝车体左侧打开,同时向车体后部延伸,并且和变速箱壳体盖45一起构成单一转子式发动机16的变速箱壳体。一个用于把曲轴42的转动传至后轮15的传动装置47位于变速箱壳体中。缓冲部件21的下端部以变速箱壳体的后端部为枢轴转动。
如图10所示,传动装置47包括一个V皮带型连续变化的变速器49(CVT),一个离心离合器50,一个齿轮减速装置51,以及一个连接后轮15的轮轴52。
V皮带型变速器CVT49采用传统形式,其中曲轴42的转动通过一V型皮带传给一个从动皮带轮54。
如图12所示,离心离合器50如此构造,离心滚柱56和从动皮带轮54一起转动,当转动速度达到一特定值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离心滚柱和外圆柱部件57的内侧圆周压接。外圆柱部分57的轴向中心部分和齿轮减速装置51的输入轴51a相连。齿轮减速装置51如此构造,输入轴51a的转动在两个位置减小并传递给轮轴52。
在如上所述的后轮驱动系统中,即使当离心离合器50分离时,位于离心离合器50的外圆柱部件57和轮轴52之间的部件也相连接并随同后轮15的转动而转动。这时,外圆柱部件57在与后轮15一起转动的部件中转的最快。
连接保护元件12的锁紧装置用于阻止外圆柱部分57的转动。在图中锁紧装置用符号61表示。如图11所示,锁紧装置由下面的部件构成:一个在变速箱壳体45后部的外侧表面上部可自由转动的支撑轴62,一个在盖46内,焊接在支撑轴62一端的锁紧杆63,一个固定在支撑轴62的另一端并与电线25的内线后端相连的电线连接臂64,以及一个弹性安装在臂64和变速箱壳体盖45之间,顺时针方向推压臂64,支撑轴62及锁紧杆63的回位弹簧65。
支撑轴62穿过变速箱壳体盖45,并支撑在变速箱壳体盖45上,可自由转动,其轴线方向平行于外圆柱部件57和轮轴52的轴线。
锁紧杆63具有一个从支撑轴62向外圆柱部件57伸出的接合片63a,以及一个在接合片63a相反侧延伸的爪形片63b。当锁紧杆63如图11所示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爪形片63b在变速箱壳体盖45的后部内侧表面和一突起45a接触,同时,接合片63a比外圆柱部件57更接近车体前部。当锁紧杆63反方向转动时,爪形片63b在变速箱壳体盖45的前和一突起45a接触,同时,接合片63a位于车体左侧,并如侧视图所示,覆盖外圆柱体。
本实施例如此设计,当锁紧杆63如图11所示逆时针方向转动时,接合片63a在销66的移动轨迹内侧,该销66相对于车体安装在外圆柱部件57左侧端面。在这种方式下,当接合片63a进入移动轨迹之内时,接合片63a从外圆柱体57转动方向的前方接合。另外,这里所指的术语转动方向是指:当后轮15向前移动时,外圆柱体57的转动方向。这一转动方向在图11中以箭头R表示。
一个销或许多销66通过压力加工外圆柱体57的部分端面而以圆柱形伸出,并在外圆柱体57的圆周方向等间隔分布。
这就是说,随着接合片63a进入销66的移动轨迹之内,当外圆柱体57在前进或倒退方向运动时,销66和接合片63a接触,进一步的转动被限制。另外,如图11和13所示的一凸轮面67在接合片63a的前端形成,这样一来,即使销66在接合片63a的前端,接合片63a也可以平顺地运动至销的移动轨迹之内。
凸轮面67是斜的,从而使得接合片63a的宽度朝其前端减小,而且当销66在移动接合片63a的前方位置撞击凸轮面67时,销66与被向下推压的凸轮面67滑动接触。同时,如图13(b)所示,当销66撞击接合片63a的侧面时,接合片63a的运动向上推动销66。另外,只有当使用图5所示的主支座68使车辆停车时,销66可如图13(a)所示被凸轮面67向下推压。
如11和图12所示,一层金属盖69位于电线连接臂64的外侧,以防止锁紧机构61被第三者破坏。盖69被加工成从电线25包皮后端的支撑处覆盖电线连接臂64的这个转动区域,并且通过前后两个连接螺栓70固定在变速箱盖45的外表面。
通过变速箱盖45和消音盖46之间的空间,一个如图10所示在消音盖46的前端部形成的开口71,以及如图5所示空气净化器72上部的空间和车体盖73的内侧,后端与电线连接臂64相连的电线25和主开关3一侧的保护元件12相连。
按照如上所述结构的锁紧机构61,当车辆如图5所示使用主支座68而成垂直状态时,通过瞬时针方向将主开关3侧的操纵杆26从图7(a)所示的位置转至图8(a)所示的位置,后轮可以被锁止。另一方面,当操纵杆如上所述被操纵时,保护元件12在同一方向转动,从而使得其罩板部12a覆盖主开关3的锁孔3a。与此同时,随着电线25的内线被拉紧,在图11中,锁紧机构61的锁紧杆63逆时针方向转动,接合片63a进入销66的移动轨迹之内。
在接合片63a如上所述移动的状态下,随着车辆前进或后退,当离心离合器50的外圆柱体57和后轮15一起转动时,外圆柱体57的销66撞击接合片63a。从而导致后轮15被锁止。
因此,在如上所述的情形下,由于锁孔3a为保护元件12所覆盖,螺丝刀或类似工具不可能强行插入主开关3的锁孔3a,此外,锁紧机构61设置在锁紧状态,这样一来,后轮15不能转动。换言之,在锁孔3a被保护及车体被锁止的双重作用下,可以防止盗窃的发生。
另外,即使使用侧支座(未示出)代替主支座68而使车体被垂直支撑,锁紧装置也可设置成锁止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当锁紧杆63移动时,如果接合片63a接触离心离合器50的销66,由于后轮15和地面接触,即使操纵杆63不能再移动,通过向前或向后轻轻地移动车体,销66的位置也可移动。
当主开关3侧的锁紧装置28被打开时,电线25的内线前端的运动限制被解除,保护元件12转到打开位置,在图11中的锁紧机构61的锁紧杆63顺时针方向转动,而且锁紧杆63的接合片63a比离心离合器50的外圆柱体57更向车体前方运动。通过锁紧杆63的这一反应,锁紧机构61处于打开状态,因而车子可以被驱动。
因此,通过如上所述结构的防盗装置,由于对主开关3锁孔3a的保护操作,后轮15可以被锁止,因此通过非常简单的操作即可实现双重的防盗手段。
在这一实施例中,锁紧杆63的转动轴线平行于后轮15的轴线,而且接合片63a从外圆柱体57转动方向的前侧和离心离合器50外圆柱体57的销66相接合。其结果是,锁紧杆63,支撑锁紧杆63的支撑轴62以及变速箱盖45的刚性可以降低。造成上述事实的原因是因为在和后轮15一起转动的部件中,外圆柱体57具有最大的直径和最高转速,使外圆柱体57的转动停止的力矩比使其它部件转动停止所需的力矩小。
此外,即使内线断裂,接合片63a也被向外圆柱体57转动方向的前方推动,相应地,车辆的转动不会发生任何问题。
虽然第二实施例把锁紧机构61的结构描述成可以使后轮15的转动停止,但是与保护元件12相连的锁紧机构也可采用这样一种结构:锁紧时主支座被垂直支撑。
为了保护主开关的锁孔,可以采用如图14所示的结构。
图14显示了按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摩托车防盗装置,其中图14(a)安装保护元件区域的放大平面图,图14(b)是沿图14(a)线B-B的剖面图。在这些图中,与图1至图13中相同或等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记,而且在此将省略对它们的详细描述。
图14所示的保护元件12具有一个位于主开关3的相对端和壳体23的支撑板23a之间的起回复作用的拉伸卷簧81。所图14中,拉伸卷簧81逆时针方向推压保护元件12。同时,这一保护元件2和第二实施例不同,其不与锁紧机构相连。
在具有如上所述结构的防盗装置中,当操纵杆26从图14所示的打开位置克服拉伸卷簧27和27的拉力而顺时针方向转动时,主开关3的锁孔3a被保护元件12覆盖并保护。当保护元件转至保护元件12覆盖锁孔3a的保护位置时,锁紧装置28的止挡块29弹出,保护元件12处于伸出位置。
在这种情形下,当操作者的手移开时,操作杆26在卷簧27的作用下而转动,直至撞击壳体23高架壁23a的细长开口23g的一端,即返回初始位置。为了使得钥匙(未示出)能够插入锁孔3a,只要使用钥匙打开锁紧装置28即可。这时,拉伸卷簧81的拉力使得保护元件12返回图14(a)所示的打开位置。
这样一来,不仅主开关3被保护元件12保护,而且可以防止保护元件12的支撑部及操纵杆26被第三者破坏,这是因为上述部件被壳体23及腿部护罩8覆盖。
此外,当保护元件12通过手动转至保护位置,然后手移开时,拉伸卷簧27的拉力使得操纵杆26独自返回初始位置。这意味着,在主开关3被保护元件12保护的情形下,即使第三者移动暴露于腿部护罩8外侧的操纵杆26,保护元件12也不能够转动至打开位置,主开关被可靠地保护。
按照上述发明,一旦保护元件定位至保护位置,由于主开关锁孔被保护元件所覆盖,任何工具不能强行插入锁孔,因此可以防止主开关被破坏,再者,在锁紧状态时,由于钥匙不能插入锁孔,因此也不可能因疏忽而驱动车辆。同时,在钥匙插入锁孔的情形下,由于钥匙所处的位置,保护元件不可能移至保护位置。这就防止了因疏忽而将钥匙留在锁孔内。
按照另一使用锁紧机构的发明,通过操纵来保护主开关的锁孔,而使具有锁紧机构的车辆不可能被驱动,该锁紧机构通过将保护元件固定在保护位置,锁止用于行驶的可动部件的运动,而使得车辆不能行驶。
因此,双重防盗作用可以很容易的实现。
按照另一发明,保护元件在覆盖主开关周围区域的车体盖的内侧可自由移动,由保护元件上分开形成且一端伸至车体盖外侧的操纵杆可自由移动,保护元件在弹簧的作用下被推压至打开位置,操纵杆可以和保护元件相接合,从而使得操纵杆只在保护元件由打开位置到保护位置的方向起作用,保护元件和操纵杆的支撑部可以被车体盖覆盖。同时,由于使用操纵杆,保护元件不能够从保护位置移至打开位置,在主开关被保护元件保护的情形下,即使第三者移动操纵杆,主开关的锁孔也不能被打开,因此,防盗装置可以可靠地起作用。
图1是一辆装有按照本发明的摩托车防盗装置的摩托车的主要部分的后视图;
图2是一辆装有按照本发明的摩托车防盗装置的摩托车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3是车体盖或类似部件被移开的摩托车的后视图;
图4是车体盖或类似部件被移开的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5是一辆装有本发明防盗装置的摩托车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6是摩托车主开关部的后视图;
图7是包括装有保护元件部位的放大剖视图;
图8包括解释保护元件作用的视图;
图9是沿图8(a)Ⅸ-Ⅸ向的剖面图;
图10是单一转子式发动机的平面视图;
图11是在单一转子式发动机后部的一锁紧机构的侧视图;
图12是沿图11Ⅻ-Ⅻ向的剖面图;
图13包括解释锁紧机构的锁紧杆作用的视图;
图14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摩托车防盗装置的另一实施例。
1,11:摩托车;2:转向手把;3:主开关;3a:锁孔;3c,31:钥匙;8:腿部护罩;9,12:保护元件;10,28:锁紧装置;15:后轮;23:壳体;25:电线;26:操纵杆;50:离心离合器;61:锁紧机构;63:锁紧杆;66:销

Claims (3)

1.一种摩托车防盗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一个位于车体大梁侧主开关周围区域的保护元件,所述保护元件能够在其接近并覆盖主开关锁孔的一保护位置和一把钥匙可插入所述锁孔的一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并且使用一个锁紧装置来使所述保护元件留在所述保护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防盗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一个锁紧机构,通过操纵将所述保护元件放置在所述保护位置,可以阻止用于驱动的可动部件的移动,从而使摩托车处于不可驱动的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防盗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一个在覆盖所述主开关周围区域的一车体盖内可自由移动的保护元件,在所述保护元件附近使用一个从保护元件上独立形成并可自由转动的操纵杆,所述操纵杆的一端伸至所述车体盖的外侧,随着所述保护元件在一弹簧的作用下被推向所述打开位置,及所述操纵杆与所述保护元件接合,从而使得所述保护元件只在从所述打开位置到所述保护位置的方向起作用。
CN98124373A 1997-10-16 1998-10-16 摩托车防盗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435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8390397A JPH11115841A (ja) 1997-10-16 1997-10-16 自動二輪車用盗難防止装置
JP283903/1997 1997-10-16
JP283903/97 1997-10-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21691A true CN1221691A (zh) 1999-07-07
CN1104356C CN1104356C (zh) 2003-04-02

Family

ID=17671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812437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4356C (zh) 1997-10-16 1998-10-16 摩托车防盗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H11115841A (zh)
CN (1) CN1104356C (zh)
MY (1) MY117147A (zh)
TW (1) TW39193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32483A (zh) * 2011-05-04 2014-04-16 思友·查希尔·萨利姆 一种多用途的机车物件固定器
CN105644655A (zh) * 2014-11-13 2016-06-08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主开关锁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64859A (ja) * 2001-03-07 2002-09-18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2輪車用オープナーのいたずら防止装置
JP4523584B2 (ja) * 2006-12-28 2010-08-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ハンドルロック装置
CN102261202B (zh) * 2010-05-24 2013-04-24 东洋建苍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锁具
CN108374610B (zh) * 2018-02-01 2023-07-14 上海芯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锁具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32483A (zh) * 2011-05-04 2014-04-16 思友·查希尔·萨利姆 一种多用途的机车物件固定器
CN103732483B (zh) * 2011-05-04 2017-06-06 思友·查希尔·萨利姆 一种多用途的机车物件固定器
CN105644655A (zh) * 2014-11-13 2016-06-08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主开关锁
CN105644655B (zh) * 2014-11-13 2018-09-04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主开关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391936B (en) 2000-06-01
JPH11115841A (ja) 1999-04-27
MY117147A (en) 2004-05-31
CN1104356C (zh) 2003-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29249C (zh)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车座安装构造
CN1104356C (zh) 摩托车防盗装置
CN1283519C (zh) 骑鞍型车辆的前叉结构
US4473236A (en) Pedal drive mechanism
CN1796226A (zh) 机动两轮车的转向手柄限制器构造
CN1754756A (zh) 带支架锁定装置的自动二轮车
CN1217822C (zh) 泊车装置的配置结构
CN1297437C (zh) 骑鞍型车辆的车身结构
JP6595608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ハンドルロック構造
JP5393352B2 (ja) 電動二輪車
CN1071660C (zh) 电动助力自行车的动力单元
JP2011025766A (ja) 折りたたみ式電動補助自転車
CN1089072C (zh) 车辆转向柄锁装置
CN1697752A (zh) 鞍座型车辆
CN220662730U (zh) 车辆
CN1861470A (zh) 跨乘式车辆
JP2003127927A (ja) 鞍乗型車両における車体前部構造
JP2008179286A (ja) 4輪車両のマッドガード装置
JP5683306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ステップ構造
JP2024061233A (ja) ハンドルロックピンの保護構造
JP2008080881A (ja) フロントバンパー
EP1743831A1 (en) Vehicle with sreerable rear wheel
ATE322412T1 (de) Mechanismus für freischaltung des bremspedals eines fahrzeuges bei kollision
JP4908126B2 (ja) フロントフェンダ
CN1091703C (zh) 机动二轮车的停放支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402

Termination date: 2009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