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15697C -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15697C CN1215697C CN02157559.2A CN02157559A CN1215697C CN 1215697 C CN1215697 C CN 1215697C CN 02157559 A CN02157559 A CN 02157559A CN 1215697 C CN1215697 C CN 1215697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riginal copy
- transparent panel
- roller
- image
- air ro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51—Top covers or the lik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51—Top covers or the like
- H04N1/00554—Latches or hinges therefo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2—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the sheet-feed movement or the medium-advance or the drum-rotation movement as the slow scanning component,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main-scanning
- H04N1/121—Feed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2—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the sheet-feed movement or the medium-advance or the drum-rotation movement as the slow scanning component,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main-scanning
- H04N1/121—Feeding arrangements
- H04N1/1215—Feeding using one or more cylindrical platens or rollers in the immediate vicinity of the main scanning lin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 H04N2201/0402—Arrangements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one of the scanning methods covered by groups H04N1/04 - H04N1/207
- H04N2201/0434—Arrangements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one of the scanning methods covered by groups H04N1/04 - H04N1/207 specially adapted for scanning pages of a boo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 H04N2201/0402—Arrangements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one of the scanning methods covered by groups H04N1/04 - H04N1/207
- H04N2201/0456—Arrangements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one of the scanning methods covered by groups H04N1/04 - H04N1/207 for maintaining a predetermined distance between the scanning elements and the picture-bearing surf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Exposure Or Original Feed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保持原稿读取位置的精度,防止模糊图像等产生的图像读取装置。在设有提供原稿的引导辊(22)、接收由引导辊(22)提供的原稿的压纸玻璃(161)、读取提供到压纸玻璃(161)上的原稿上所形成的图像的CCD(158)、将读取图像后的原稿输出的引导输出辊(23)的图像读取装置中,在引导辊(22)与引导输出辊(23)之间,以相对压纸玻璃(161)保持在规定间隔的方式设置引导原稿的多个压纸辊(24a、24e)。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读取原稿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具有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数字复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有的装备有两面原稿自动输送装置等的原稿输送装置(以下称ADF(Auto-Document-Feeder))。在装备此种ADF的数字复印机中,在复印ADF内的原稿时,是通过电机使设置在ADF的下方的读取装置移动并停止在设定位置、即ADF内的大致压纸辊的正下面之后,电灯单元放出光,使原稿输送到压纸辊与压纸玻璃之间,对原稿进行扫描,通过读取装置检测该反射光。然后,根据该检测出的数据,在打印部进行处理,从而得到复印的图像。
如图14A、14B、14C所示,ADF的图像读取装置由压纸辊224、输入侧输送辊222和输出侧输送辊223构成。传送原稿时,要以一定的速度并且沿着压纸玻璃,将原稿传送到压纸玻璃与压纸辊224之间。
然而,从图14A可以看出:随着读取装置从压纸辊224的正下面偏移,压纸玻璃与压纸辊224的间隔加大,并受到输入输出输送辊和导向装置的影响,原稿从压纸玻璃上浮起,从而产生焦点模糊的图像或由于光量的变化导致的翳影图像或空白点图像等。
如图14B所示,由于在原稿后端从导向装置穿过的瞬间,原稿的姿态从R形(圆形(round))变成水平,所以出现焦点模糊的图像或由于光量的变化导致翳影图像或空白点图像等问题。
如图14C所示,由于原稿的前端在通过将原稿引导到输出侧输送辊223的转移台前后,原稿的姿态发生变化,所以出现焦点模糊的图像或由于光量的变化导致翳影图像或空白点图像等问题。
另外,在ADF上,附着在输送中的原稿表面的调色粉或油墨等有时会剥离,而积存在压纸玻璃的上面。一旦这些积存的尘埃存在于原稿读取位置的正上面,原稿读取位置就会将尘埃作为图像捕捉,结果误识别为条纹图像而读取。
为此,在压纸辊224上将其与压纸玻璃的间隔设为最小限值,由于输送积存尘埃的原稿时的滑擦作用会产生自清洗的效果,越靠近压纸辊的正下面其效果越显著,所以必须要将读取位置设定在压纸辊的正下面。但是,从零件精度和原稿读取位置精度上很难实现,因此,在从压纸辊224偏离的位置读取的图像中会产生上述条纹图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保持原稿读取位置的精度,防止条纹图像等的产生。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有代表性的结构是,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设有提供原稿的供稿回转体、接收由该供稿回转体提供的原稿的原稿接收部件、读取提供到该原稿接收部件上的原稿上形成的图像的图像读取机构、将读取图像后的原稿进行输出的出稿回转体、设于所述供稿回转体与所述出稿回转体之间对原稿进行引导的第1引导回转体、设于所述供稿回转体与所述出稿回转体之间且处于所述第1引导回转体下游的第2引导回转体、设于所述第1引导回转体、用以将所述原稿接收部件与所述第1引导回转体之间的距离保持在规定间隔的第1固定机构、设于所述第2引导回转体用以将所述原稿接收部件与所述第2引导回转体之间的距离保持在规定间隔的第2固定机构、与所述第1引导回转体的轴和所述第2引导回转体的轴连结的摇动机构、和设于所述摇动机构且与所述原稿接收部件以规定间隔配置的白板。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特征是,设有:透明板;将原稿送到所述透明板上的输送棍;与所述透明板相对、引导原稿沿着所述透明板移动的第1压纸辊;配置在所述第1压纸辊的下游、引导原稿沿所述透明板移动的第2压纸辊;读取沿着所述透明板移动的原稿的图像的图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1压纸辊的轴上并与所述透明板抵接,使所述第1压纸辊与所述透明板之间的间隔处于规定距离的第1固定部件;设置在所述第2压纸辊的轴上并与所述透明板抵接,使所述第2压纸辊与所述透明板间的间隔处于规定距离的第2固定部件;与所述第1压纸辊的轴和所述第2压纸辊的轴连结的摇动机构;和设于所述摇动机构且与所述透明板以规定间隔配置的白板。
附图说明
图1是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图像读取装置的结构图。
图3是图像读取装置的控制框图。
图4是说明检测图像读取装置的读取位置的流程图。
图5是图像读取装置的原稿读取位置的详图。
图6是从背面观察图像读取装置的合叶机构的说明图。
图7是图像读取装置的合叶机构的说明图。
图8是图像读取装置的合叶机构的说明图。
图9是图像读取装置的合叶机构的说明图。
图10是图像读取装置的原稿读取位置附近的平面图。
图11是图像读取装置的驱动系统的说明图。
图12是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框图。
图13是其他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原稿读取位置的详细图。
图14A、14B、14C是现有的图像读取装置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来介绍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和在装置主体上设置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图1是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图,图2是图像读取装置的结构图,图3是图像读取装置的控制框图,图4是说明检测图像读取装置的读取位置的流程图,图5是图像读取装置的原稿读取位置的详图,图6是图像读取装置的合叶机构的说明图,图7是图像读取装置的合叶机构的说明图,图8是图像读取装置的合叶机构的说明图,图9是图像读取装置的合叶机构的说明图,图10是图像读取装置的原稿读取位置附近的平面图,图11是图像读取装置的驱动系统的说明图,图12是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框图。
装置的说明。图1中,本发明的原稿输送装置(以下称ADF(Auto-Document-Feeder))2,在其上方设有原稿托盘4、在其下方配置输出托盘10。原稿托盘4上的原稿P按顺序从最上面开始被按页分离送出,在输送的同时读入原稿的图像。图像读入完了时,被输出到输出托盘10中堆码起来。图像形成装置1由图像读取装置(以下称阅读部150)和图像输出部(以下称打印部300)构成。
阅读部的说明。如图2所示,阅读部150设有将光照射到原稿表面的电灯152,和将电灯152所射的光从原稿P上反射后的反射光导向透镜157以及作为图像读取机构的CCD158上的镜子153、155、156。电灯152与镜子153设置在第一光具座159上,镜子155、156设置在第二光具座151上。
光具座159、151通过无图示的线束与电机314(参照图3)连接,并通过电机314的回转驱动控制其与原稿台板玻璃3(book platen)平行地移动。
位置传感器315是用以检测第一光具座159的静止位置(homeposition)的传感器,将位置传感器315的位置作为基准,通过电机314的正转或反转,移动光具座159、151,对原稿台板玻璃3上的原稿进行光学扫描。
电机314由步进电机构成。该电机314上连接编码器302(参照图3),通过该编码器302的输出可以确定光具座159、151移动了相当多少脉冲的部分。也就是说,通过位置传感器315与从编码器302输出的编码器脉冲,可以把握光具座159、151的位置。
来自原稿P的反射光通过镜子153、155、156被引导到透镜157上,再通过透镜157被聚光到CCD158上。CCD158将反映原稿信息的上述反射光进行光电转换,作为电子图像信号输出。
以这样的结构,在使第一光具座159停止在原稿读取位置160的状态下,可以以ADF原稿读取模式即在通过ADF2输送原稿的同时读取原稿信息、和以原稿台板玻璃原稿读取模式,即,将原稿固定地置于原稿台板玻璃3上,使光具座159、151在辅助扫描方向上移动的同时读取原稿信息这两种模式来读取原稿信息。
图3是表示阅读部的控制系统的概略结构的框图。如图3所示,该控制系统设有:将光照射到原稿表面的电灯152;以辅助扫描方式移动光具座159、151对原稿进行扫描的电机314;将来自原稿表面的反射光进行光电转换的CCD158;将CCD158的输出信号进行A/D转换的A/D转换电路301;与电机314连接的编码器302;用以将光照射到原稿上的电灯152;用以将光具座159定位在静止位置的位置传感器315;用以设定ADF原稿读取模式的标准原稿读取位置160的后备RAM(バツクアツプRAM)303;以及扫描控制器304。扫描控制器304包括存储后面将要述及的与图4的流程图对应的程序等各种程序的ROM304a。
扫描控制器304根椐编码器输出与位置传感器315的输出信号,来把握光具座159、151的位置,并根椐通过A/D转换电路301而数字化的CCD158的输出信号,用后面将要述及的手段对读取装置进行调整,将设定的位置保存在后备RAM303中。
接下来,参照图4的流程图来说明对原稿读取位置160的检测处理以及对压纸辊24的位置检测处理。扫描控制器304按照存储于ROM304a中的程序,首先,通过对电机314进行驱动控制,将光具座159、151向作为原稿接收部件的压纸玻璃161(参照图2)的方向移动从静止位置预设的脉冲数并使之停止(步骤S1)。此时,设定的移动量要将光具座159位于压纸辊24的中心位置附近。
接着,扫描控制器304通过将电灯152点亮(步骤S2)对电机314进行驱动控制,在以此为中心的辅助扫描方向使光具座159、151移动规定的范围,同时,读取从CCD158输出并于A/D转换电路301上转为数字信号的信号(步骤S3),首先,在主扫描方向里侧,记忆表示其范围中数字信号值的最大值的位置以及最大值,将该位置定为读取装置(步骤S4)。再于辅助扫描方向上,使光具座159、151从静止位置向压纸辊方向移动所设的脉冲数(步骤S5、S6)。然后,使光具座159、151向辅助扫描方向移动,同时在主扫描方向外侧,记忆表示其范围的数字信号值的最大值的位置以及最大值(步骤S7、S8)。
对前述里侧的数据以及外侧的数据进行比较(步骤S9、S10),当外侧的数据小于规定量时,在操作部等上显示没有问题(步骤S11),结束(步骤S12、S13),在大于规定量时,也就是说在判断ADF2的压纸辊24偏离规定量时,用数值在操作部上显示调整量,警告要再次对压纸辊24平行地进行调整(步骤S14)。该处理,在没有原稿的状态下,是对压纸辊24直接进行读取运算处理的,在对ADF2进行设置时、电源通电时、作业开始前等的时候,不限定处理时机。而且,面前侧与里侧的数据也可以一次性读取进行运算处理。
另外,由于检测到压纸辊24的位置以及偏离值,所以如果对外侧与里侧的2点的数据进行比较是可能的,就不用特别对外侧与里侧的位置及其位置关系进行限定。
打印部的说明。打印部300是采用大家周知的静电潜影成像的图像形成机构。参照图1来介绍图像输出部即打印部。100是上层存纸盒,存纸盒内的纸张通过分离爪与输送棍101的作用,被逐页分离并输送,导向对准辊106。102是下层存纸盒,存纸盒内的纸张通过分离爪与输送辊103的作用,被逐页分离并输送,导向对准辊106。104是手动引导器,每页纸张材料逐页通过辊105被导向对准辊106中。108是纸张装载装置(デツキタイプ),具备通过电机等进行升降的中板108a,中板上的纸张,由于输送辊109与分离爪的作用,被逐页分离并输送,导向输送辊110中。
图像形成部中,112是感光鼓、114是显像器、115是复制带电器、116是分离带电器、构成了图像形成部。另外,117是将成像的纸张材料进行输送的输送带、118是定像装置、119是输送辊、120是转向器。成像的纸张材料,通过转向器120被导向输出辊121,输送到分页器122内。分页器122设有无分页托盘122a、分页库托盘122b、无分页托盘输出辊122c、分页库托盘输出辊122d,通过对无分页托盘与分页托盘进行升降,将纸张按层区分。另外,也可以取代分页器而安装输出托盘。
进行两面复印、多次复印时,定像后的纸张通过转向器120被分出,由输送棍201输送,经两面复印时的传送带202、204、通道206、输出辊205被输送到中间托盘200。多次复印时,纸张通过转向器203被输送到中间托盘200。209、210是输送纸张的半月形辊,211是一对分离辊,213、214、215是将纸张输送到对准辊106的输送辊。
原稿处理装置(ADF)的说明。下面,参照图2来介绍原稿处理装置(ADF)2的详细内容。图2中,原稿托盘4用以堆码片状原稿P。原稿托盘4上配置一对宽度方向限制板,在原稿的宽度方向上自由地滑动。通过宽度方向限制板来限制堆码在原稿托盘4中的原稿P的宽度方向,从而确保输送时的稳定性。
分离部的说明。在原稿托盘4的上方,设置输送辊5。输送辊5随着分离输送辊8的回转驱动而进行回转,输送原稿。输送辊5通常避开上方(图中实线位置)的位置,取静止位置,以不妨碍原稿设定作业。输送动作开始时,下降到图中点线的位置,与原稿P的上面抵接。输送辊5由无图示的臂支撑,通过摇动臂使输送辊5在上下方向上动作。
分离衬垫6对着分离输送辊8配置,对分离输送辊8侧施与压力。分离衬垫6采用摩擦力比分离输送辊8略小的橡胶材料等构成,对由输送棍5输送的原稿P按页进行处理,用分离输送辊8输送。
输送部的说明。对准辊12、对准从动辊11是将由分离部输送的原稿前端对齐的对准机构,将与静止的一对对准辊11以及12的咬住部分离的原稿前端挡住,使之于原稿处形成弯曲,将前端对齐。接着,通过作为供稿回转体的引导棍22、引导从动辊14,向压纸玻璃161输送。然后,由作为输出回转体的引导输出辊23、引导输出从动辊16输送。162是用以将纸张从压纸玻璃161取上来的转换台。图像读取完了时,通过输出辊18将原稿输出到输出托盘10。
两面复印模式时,不用输出辊18输出,而是进行折返,将其导向上方的纸张通道,向对准辊11、12输出。到达对准辊11、12时,与上述一样读取原稿的内面。
原稿读取位置如图5所示,用以进行读取的压纸玻璃161的对面,配置压纸辊24单元。压纸辊24单元由以下构成:作为引导回转体的第一压纸辊24a、作为引导回转体的第二压纸辊24e、作为摇动机构的第一摇臂24c、作为摇动机构的第二摇臂24g、第一固定部件24b、第二固定部件24f、白板24d、无图示的预紧弹簧、驱动滑轮、同步皮带。
第一压纸辊24a、第二压纸辊24e以与引导棍22相同的圆周速度进行回转。由于第一压纸辊24a、第二压纸辊24e是表面为白色的橡胶辊,所以,即使是易透的原稿,也不受图像读取时辊表面的影响。
第一固定部件24b、第二固定部件24f分别设置在第一压纸辊24a、第二压纸辊24e的两端轴部,挡住压纸玻璃161,从而保证间隔。间隔量为0.15mm~0.5mm左右。间隔量决定于在原稿读取位置160上限制原稿浮起和原稿输送性同时并存。
间隔量小于0.15mm时,原稿是厚纸时,在压纸辊部产生冲击。而且,由于输送负荷的增大,输送速度变慢,从而成为导致图像模糊的原因。
间隔量大于0.5mm时,会在原稿读取位置160上产生原稿浮起、读取过程中原稿位置偏差(有无浮起)、原稿速度变慢、亮度水平的变化,从而导致图像模糊、翳影、图像不均。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压纸辊24a、第二压纸辊24e都设定为0.3mm。
将第一摇臂24c可以回转自由地设置在第一压纸辊24e与第一压纸辊24a的各自两端的轴上。而且,通过无图示的预紧弹簧,将第一压纸辊24a向压纸玻璃方向施予弹力。第二摇臂24g可以回转自由地设置在引导棍22的各自两端的轴上。并且,通过无图示的预紧弹簧将第二压纸辊24e向压纸玻璃方向施予弹力。
白板24d设置在第一摇臂24c的下部,通过第一固定部件24b、第二固定部件24f,保证其与压纸玻璃161的间隔及平行性。另外,通过将白板24d以规定的间隔进行配置,可以防止在用薄纸进行图像读取时白色基准的下降。
从第一压纸辊24a的正下方设定原稿读取位置160于规定量的左侧。这是考虑到原稿读取位置160的位置精度,为了即使在位置精度有偏差时,也不让原稿读取位置160从第一压纸辊24a的正下方移向右侧。读取位置从压纸辊移向右侧,会使原稿的输送轨迹成R形(圆形),原稿浮起,出现图像对焦模糊、翳影等问题。并且,也可以从1 60’的位置即第二压纸辊24e的正下方设定读取位置于规定量的右侧。换言之,可以将读取位置设定在从160到160’的范围内。
另外,输送中附着在原稿P的表面的调色粉、油墨等,有时会剥落,存积在压纸玻璃161上。这些积存的尘埃,一旦存在于原稿读取位置160的正上方,在原稿读取位置160上,会将尘埃作为图像而捕捉,结果,作为模糊图像而误识别并读取,但是,由于在第一压纸辊24a、第二压纸辊24e上,将其与压纸玻璃161的间隔作成最小限度,所以通过输送原稿时的滑擦会产生将积存的灰尘进行自清洗的效果,因之可以将间隔较窄的领域广泛地进行设定,从而能够防止模糊图像的产生。
在图6乃至图9中,ADF2相对压纸玻璃161、原稿台板玻璃3可以开闭,因此通过合叶机构95、96将其设置在阅读部150上。图6表示从背面所视原稿自动输送装置,在壳体52内部将合叶机构装在其左右。从正面所视,合叶机构95为右合叶,合叶机构96为左合叶。
合叶机构95、96以合叶轴71为中心,支撑ADF2相对阅读部150可以自由开闭。合叶机构95、96如图7所示由升降臂74、升降轴75、下部弹簧轴76、合叶臂77、高度调节弹簧78、合叶轴71、合叶基座84、下部弹簧架85、压缩弹簧86、上部弹簧架87、上部弹簧轴88等构成。
合叶轴71被支撑在合叶基座84上。将合叶基座84固定在阅读部150的主体上。并且,将合叶臂77回转自由地设置在合叶轴71上,使其相对合叶基座84可以摇动。
合叶臂77通过升降轴75支持升降臂74。为此,升降臂74相对合叶臂77可以回转自由。高度调节弹簧78被拧进升降臂74中。高度调节弹簧78的前端与合叶臂77的一部分抵接,从而可以调节相对原稿台板玻璃3的原稿自动输送装置2的高度。
升降臂74固定在壳体52上,支持上部弹簧轴88。上部弹簧轴88设置在上部弹簧架87上。上部弹簧架87将压缩弹簧86的一端保持住。下部弹簧架85设置在下部弹簧轴76上,将压缩弹簧86的另一端保持住。
因将下部弹簧轴76固定在合叶基座84上,所以随着ADF2的开闭动作,上部弹簧轴88与下部弹簧轴76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从而压缩弹簧86可以进行伸缩。
合叶机构保护盖89,其上端的一部分固定在壳体52上。合叶机构保护盖89中,采用EPDM(乙烯-丙烯橡胶)系列的橡胶板,可以很容易地进行成形,有弹性且弯曲自由,而且,由于自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
护板90、91、92采用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树脂成型,固定在合叶机构保护盖89上。因此,即使合叶机构保护盖89产生变形,也不易变形脱落。
内置合叶机构95、96的壳体52的两边的部分,作为ADF2完全打开时的后让,如破折线所示,壳体52被切口形成开口部93。其开口部93的外侧用合叶机构保护盖89覆盖住(图6中仅对左侧的开口部进行说明,右侧开口部的结构也相同)。
为了防止异物等侵入到合叶内部,用合叶机构保护盖89盖住。而且,即使在搬运过程中碰到墙壁或突出物等,有外力的作用,通过保护板90、91、92的保护,也不会伤到合叶机构95、96。
图7表示将高度h的厚原稿,例如象字典那样的物件置于原稿台板玻璃3上时,升降臂74相对合叶臂77回转,白板24d以及原稿自动输送装置2与原稿台板玻璃3平行地进行均衡的状态。此时,压缩弹簧86被压缩,辅助ADF2的打开动作。
图8表示将ADF2打开一半程度的状态。此时,ADF2可以相对图像形成装置1在箭头B的方向进行开闭。
图9表示原稿自动输送装置2完全打开的状态。此时,压缩弹簧86是伸长的。因此,关闭ADF2时,用很小的力即可。这样,合叶机构95、96随着ADF2的开闭动作,压缩弹簧86进行伸缩,从而辅助ADF2的开闭动作。
ADF的位置调整。使ADF2可以对阅读部150倾斜调节,从而调节图像的垂直度。图10是表示阅读部150的上部附近的图。ADF2的安装是将ADF2的合叶机构95、96的基座即合叶基座84连接到阅读部150的上面。左合叶机构96用螺钉97固定进行定位。右合叶机构95因其合叶基座84安装成长孔状,所以如图10箭头所示,相对阅读部150于上下方向上可以进行移动调整。
ADF2其左合叶96的固定螺钉97可以向中心倾斜,将阅读部150的主扫描线70与ADF的原稿输送方向调成垂直,从而可以固定ADF2。将其调成直角就不会将原稿倾斜读取,因此,不会读取歪斜的图像。
驱动系的说明。图11表示驱动系统之图,用以表示驱动辊等的电机及电磁阀类。分离电磁阀57驱动输送棍5进行摇动。分离电磁阀57将输送棍5保持在静止位置即上方(图中实线位置),是将其保持在不影响原稿设定的保持电磁阀。进行输送动作时,将分离电磁阀57的保持力关闭进行下降,输送棍5接触并压至原稿托盘4中原稿的最上页。分离电机51是步进电机,在输送方向上,回转驱动分离输送辊8与输送辊5。
引导电机53是驱动对准辊12、引导辊22、压纸辊24、引导输出辊23的步进电机。以读取输送原稿的图像的速度驱动各辊。输出电机50是驱动输出辊18的步进电机。
在原稿托盘4中设置检测对原稿纸P进行设定的透过型光传感器即设定传感器40。将通过检测侧导向器41的位置来检测设置在原稿托盘4上的原稿P的宽度方向的长度的纸宽检测传感器44设置在原稿托盘4的下部。
将检测原稿的透过型光传感器即对准传感器7设置在分离辊8与对准辊12之间,检测被分离输送的原稿的前端,检测控制挡住对准辊12的挡住量(弯曲量)的时机等。在引导棍22的正后方,设置检测原稿的反射型光传感器即引导传感器13,作为原稿读取位置160上的图像读取开始时机的标准信号。将检测原稿的透过型光传感器即输出传感器17设置在输出辊18的后面,检测原稿的输出时机等。
输送动作的说明。通过设定传感器40检测位于原稿托盘4上的原稿P时,输送辊5下降至与原稿上面抵接。在复印机的操作部输入复印条件按开始键时,通过原稿托盘4上的纸宽检测传感器44,进行原稿尺寸的检测。再解除分离电磁阀57的保持力,原稿接收到输送辊5的输送力就进入输出部。然后将来自原稿托盘4的原稿P按页分离,输送到输出部。
通过分离部的原稿P,于对准辊12处对齐前端,并通过对准辊12输送。前端到达引导辊22并向压纸玻璃161输送,在通过压纸辊24以及引导输出辊23输送的同时,在原稿读取位置160上进行图像的阅读。当图像读完时,通过输出辊18堆码到输出托盘10中。
两面复印模式时,不用输出辊18输出,而是进行折返,将其导向上方的纸张通道,向对准辊11、12输出。到达对准辊11、12时,与上述一样读取原稿的内面。
控制回路的框图说明。图12是表示本实施例的ADF2的控制装置的回路结构的框图,控制回路的构成以中央处理机(CPU)54为中心,CPU54的输入输出口连接着各种负荷的驱动回路以及传感器信号。控制回路具备通过无图示的电池支持的RAM和存储控制顺序软件的ROM。另外,55是用以控制图像形成装置与数据通信的通信用IC。
分离电机51与引导电机53以及输出电机50是通过各步进电机激励器被驱动的。各激励器中,输入来自CPU54的激磁信号和电机电流控制信号。分离电磁阀57通过激励器被驱动,通过与CPU54的输入输出口连接的信号,控制其动作。
对准传感器7、设定传感器40、引导传感器13、输出传感器17、纸宽检测传感器44等各种传感器与CPU54的输入输出口连接,用以监视装置中原稿的变动以及可动负荷的变动。
其它实施例。在如图13所示的在用以读取的压纸玻璃161的相反侧配置压纸辊单元524。压纸辊单元524由以下构成:作为引导回转体的压纸辊501;作为引导回转体的输入辊503;作为引导回转体的输出辊502;作为摇动机构的第一摇臂506;作为摇动机构的第二摇臂507;第一固定部件504;第二固定部件505;白板508、509;无图示的预紧弹簧;驱动滑轮;正时皮带。
压纸辊501、输入辊503、输出辊502以与引导辊522相同的圆周速度进行回转。由于输入辊503和输出辊502起着限制原稿的作用,也可以是从动辊。压纸辊501其表面是白色的橡胶辊,因此,即使是很易透过的薄原稿,也不受图像读取过程辊表面的影响。
将第一固定部件504、第二固定部件505分别设置在输出辊502、输入辊503的两端的轴部,挡住压纸玻璃161,从而保证间隔。压纸辊501、输入辊503、输出辊502的间隔量最好在0.15mm~0.5mm的程度。间隔量决定于在原稿读取位置560上限制原稿浮起和原稿输送性同时并存。本实施例中,将原稿读取位置560中压纸辊501的间隔量定为0.3mm,由于输入辊503、输出辊502将原稿从上方或向上方弯曲输送,所以设定为确保原稿输送性的0.5mm。将第一摇臂506可以回转自由地设置在压纸辊501、输入辊503、输出辊502各两端的轴部。
将第二摇臂507可以回转自由地设置在引导辊522、压纸辊501各两端的轴部。并且通过无图示的预紧弹簧将压纸辊501、输入辊503、输出辊502向压纸玻璃方向施予弹力。
白板508、509设置在第一摇臂506的下部,通过第一固定部件504、第二固定部件505,保证其与压纸玻璃的间隔及平行性。另外,通过将白板以规定的间隔进行配置,可以防止在用薄纸进行图像读取时白色基准的下降。
将原稿读取位置560设定在压纸辊501的正下方。即使读取位置如破折线所示有偏离,由于原稿是通过输入辊503、输出辊502与压纸玻璃呈水平地被输送的,所以不会产生图像模糊、翳影等。
如上所述,由于在本发明中,为了与原稿接收部件保持规定的间隔,在供稿回转体和出稿回转体之间设有引导原稿的多个引导回转体,所以,可以将原稿的输送姿态保持水平,能够保证原稿读入位置的精度。而且,由于将前述引导回转体中最初的输入侧引导回转体与原稿接收部件之间的间隔控制在最小限度,通过输送原稿时的滑擦,起到将积存的尘埃进行自清洗的效果,可以防止模糊图像等的产生。
Claims (6)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设有提供原稿的供稿回转体、接收由该供稿回转体提供的原稿的原稿接收部件、读取提供到该原稿接收部件上的原稿上形成的图像的图像读取机构、将读取图像后的原稿进行输出的出稿回转体、设于所述供稿回转体与所述出稿回转体之间对原稿进行引导的第1引导回转体、设于所述供稿回转体与所述出稿回转体之间且处于所述第1引导回转体下游的第2引导回转体、设于所述第1引导回转体用以将所述原稿接收部件与所述第1引导回转体之间的距离保持在规定间隔的第1固定机构、设于所述第2引导回转体用以将所述原稿接收部件与所述第2引导回转体之间的距离保持在规定间隔的第2固定机构、与所述第1引导回转体的轴和所述第2引导回转体的轴连结的摇动机构、和设于所述摇动机构且与所述原稿接收部件以规定间隔配置的白板。
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读取机构的原稿读取位置是与所述第1引导回转体相对的位置或与所述第2引导回转体相对的位置。
3.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
透明板;
将原稿送到所述透明板上的输送棍;
与所述透明板相对、引导原稿沿着所述透明板移动的第1压纸辊;
配置在所述第1压纸辊的下游、引导原稿沿所述透明板移动的第2压纸辊;
读取沿着所述透明板移动的原稿的图像的图像传感器;
设置在所述第1压纸辊的轴上并与所述透明板抵接,使所述第1压纸辊与所述透明板之间的间隔处于规定距离的第1固定部件;
设置在所述第2压纸辊的轴上并与所述透明板抵接,使所述第2压纸辊与所述透明板间的间隔处于规定距离的第2固定部件;
与所述第1压纸辊的轴和所述第2压纸辊的轴连结的摇动机构;和设于所述摇动机构且与所述透明板以规定间隔配置的白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传感器在与所述第1压纸辊或所述第2压纸辊相对的位置上读取原稿的图像。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传感器读取位于移动的原稿的所述第一压纸辊与所述第二压纸辊之间的部分的图像。
6.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透明板;
将原稿送到所述透明板上的输送棍;
与所述透明板相对、引导原稿沿着所述透明板移动的第一辊;
配置在所述第一辊的下游,引导原稿沿着所述透明板移动的第二辊;
设置在所述第一辊的轴上并与所述透明板抵接,将所述第一辊与所述透明板之间的间隔限制在规定距离的第1固定部件;
设置在所述第二辊的轴上并与所述透明板抵接,将所述第二辊与所述透明板间的间隔限制在规定距离的第2固定部件;
配置在所述第一辊与第二辊之间引导原稿的第三辊;
配置在与所述第三辊相对的位置上,读取沿着所述透明板移动的原稿的图像的图像传感器;
与所述第一辊的轴、所述第二辊的轴,以及所述第三辊的轴连结的摇动机构;
和设于所述摇动机构、与所述透明板以规定间隔配置的白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1388846A JP3715919B2 (ja) | 2001-12-21 | 2001-12-21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388846/2001 | 2001-12-2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29007A CN1429007A (zh) | 2003-07-09 |
CN1215697C true CN1215697C (zh) | 2005-08-17 |
Family
ID=19188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02157559.2A Expired - Lifetime CN1215697C (zh) | 2001-12-21 | 2002-12-20 |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196827B2 (zh) |
EP (1) | EP1326420B1 (zh) |
JP (1) | JP3715919B2 (zh) |
CN (1) | CN1215697C (zh) |
DE (1) | DE60229208D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450279B2 (en) * | 2003-02-19 | 2008-11-1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
JP2004260246A (ja) * | 2003-02-24 | 2004-09-16 | Minolta Co Ltd | 画像読取装置 |
JP4241084B2 (ja) * | 2003-02-24 | 2009-03-1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 |
JP4332443B2 (ja) * | 2003-03-07 | 2009-09-1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KR100532603B1 (ko) * | 2003-04-07 | 2005-12-0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화상 스캐닝유닛 및 화상 스캐닝장치 |
JP4467359B2 (ja) * | 2003-05-28 | 2010-05-26 | ニスカ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 |
JP4235543B2 (ja) * | 2003-12-16 | 2009-03-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これを具備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
JP4298525B2 (ja) * | 2004-01-15 | 2009-07-2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
JP4681865B2 (ja) * | 2004-12-07 | 2011-05-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7398027B2 (en) * | 2005-03-30 | 2008-07-0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conveyance speed control based in part on loop detection |
JP2007019971A (ja) | 2005-07-08 | 2007-01-25 | Toshiba Corp | 自動原稿送り装置 |
US7697850B2 (en) * | 2005-10-31 | 2010-04-13 | Infoprint Solutions Company, Llc | Image-based printer system monitoring |
JP4512559B2 (ja) * | 2006-02-28 | 2010-07-28 | 株式会社サトー | 搬送ローラ開閉装置 |
US7792457B2 (en) * | 2007-01-17 | 2010-09-07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Original conveying apparatus, original conveying program, and original conveying method |
JP4411342B2 (ja) * | 2007-11-26 | 2010-02-10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原稿搬送読取装置 |
JP4853538B2 (ja) | 2009-03-17 | 2012-01-11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 |
JP5328825B2 (ja) * | 2010-02-17 | 2013-10-3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 |
JP5640551B2 (ja) | 2010-08-23 | 2014-12-1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783713B2 (ja) * | 2010-12-17 | 2015-09-2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930605B2 (ja) * | 2011-05-12 | 2016-06-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612717B2 (ja) * | 2012-03-30 | 2014-10-22 | キヤノン・コンポーネンツ株式会社 | 照明装置、イメージセンサユニット、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JP6028380B2 (ja) | 2012-04-27 | 2016-11-16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PL3454714T3 (pl) | 2016-05-09 | 2021-11-08 | Aktiebolaget Electrolux | Płytka łącząca do pojemnika na kurz do odkurzacza i pojemnik na kurz |
JP6894764B2 (ja) * | 2017-05-30 | 2021-06-3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 |
JP2024008607A (ja) * | 2022-07-08 | 2024-01-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原稿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389674A (ja) | 1989-08-31 | 1991-04-15 | Fuji Xerox Co Ltd | 原稿読み取り装置 |
US5300998A (en) | 1990-12-18 | 1994-04-05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Heating apparatus having a movable film protection memb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same |
EP0591543B1 (en) | 1992-03-19 | 1999-06-09 | Pfu Limited | Image reader |
JPH05338843A (ja) | 1992-06-05 | 1993-12-21 | Canon Inc | 定着装置 |
JP3239323B2 (ja) | 1993-08-04 | 2001-12-17 |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感光材料処理装置 |
US5680203A (en) * | 1994-03-15 | 1997-10-21 | Mita Industrial Co., Ltd. | Image processor having a document conveyor with document suppressing rollers and a document suppressing plate, providing a uniform space for document passage |
JP3134773B2 (ja) | 1996-05-17 | 2001-02-13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原稿読取装置 |
JP3483095B2 (ja) | 1996-07-26 | 2004-01-0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読取装置 |
JP3663852B2 (ja) | 1997-10-01 | 2005-06-22 | ノーリツ鋼機株式会社 | 画像焼付装置 |
JPH11258869A (ja) | 1998-03-10 | 1999-09-24 | Fuji Xerox Co Ltd | 原稿搬送装置 |
US6178012B1 (en) | 1998-07-16 | 2001-01-23 | Silitek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keeping a document in focus during noncontact scanning |
JP3710636B2 (ja) * | 1998-12-17 | 2005-10-2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自動原稿送り装置 |
JP3817424B2 (ja) | 2000-12-28 | 2006-09-0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折り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3818105B2 (ja) | 2001-09-18 | 2006-09-06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原稿読取装置 |
JP4241084B2 (ja) * | 2003-02-24 | 2009-03-1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 |
JP4235543B2 (ja) * | 2003-12-16 | 2009-03-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これを具備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
KR20050077890A (ko) * | 2004-01-28 | 2005-08-0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원고 자동급지장치를 구비한 화상판독기기 |
KR100555716B1 (ko) * | 2004-07-19 | 2006-03-0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자동 원고 급지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
-
2001
- 2001-12-21 JP JP2001388846A patent/JP371591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
- 2002-12-05 US US10/310,054 patent/US7196827B2/en active Active
- 2002-12-17 EP EP02028359A patent/EP1326420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12-17 DE DE60229208T patent/DE60229208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12-20 CN CN02157559.2A patent/CN1215697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3189069A (ja) | 2003-07-04 |
JP3715919B2 (ja) | 2005-11-16 |
CN1429007A (zh) | 2003-07-09 |
DE60229208D1 (de) | 2008-11-20 |
EP1326420A3 (en) | 2004-01-28 |
US7196827B2 (en) | 2007-03-27 |
EP1326420B1 (en) | 2008-10-08 |
US20030117673A1 (en) | 2003-06-26 |
EP1326420A2 (en) | 2003-07-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15697C (zh) |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0343146C (zh) | 纸张输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1275451C (zh) | 图象读取装置以及图象形成装置 | |
US9571690B2 (en) | Image scan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image scanner | |
CN1946130B (zh) | 自动文件进给器 | |
CN1576209A (zh) | 纸张输送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 | |
CN1573590A (zh) | 纸张传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JP4840079B2 (ja) | 読み取り装置及び複写機 | |
CN1640803A (zh) | 片材传送装置以及图像读取装置 | |
CN1572688A (zh) | 纸张输送装置和图像读取装置 | |
US10674032B2 (en) |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764226A (zh) | 文件读取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 |
US7324781B2 (en) | Automatic document transportation device | |
US11572246B2 (en) | Document conveying apparatus that properly discharges documents regardless of amount of documents | |
US20060013627A1 (en) |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and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 |
US7317561B2 (en) |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10419629B2 (en) |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6859636B2 (en) |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 |
US20050163546A1 (en) |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having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 |
JP2005045445A (ja) | 自動原稿送り装置 | |
JP2005022805A (ja) |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読取装置 | |
JP2002265144A (ja) | 用紙搬送装置 | |
CN1420682A (zh) | 底稿传送装置和图像读取装置 | |
JP2021068988A (ja) | 原稿搬送装置及び原稿読取装置 | |
JP2023005048A (ja) | 原稿搬送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817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